应付账款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8-23 16:10: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应付账款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企业 往来账管理 存在问题 对策
1、企业往来账项管理的角度及重要性
受传统观念影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企业往往注重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对成本、资金和实物资产就会应付暂收和应收暂付等往来账项的管理有所忽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需要不断提高,往来账项成为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加强企业往来账项管理。
1.1、从资金管理角度进行往来账款管理
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往往因为销售货物和提供劳务,形成应收账款,即形成对其他经济实体拥有的收取往来款项的权利。企业应收账款应真实有效,同时金额不宜过高。真实有效是指企业发生的货物销售和劳务提供业务真实有效,应收账款非虚构形成的。从数量上看,适度金额和比例的应收账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业务量增加,提高市场占有率,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但应收账款过多则会导致企业资金紧缺,甚至影响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主要体现在:应收账款过多会增加企业收款的难度,在款项难以收回的情况下,导致企业流动资金被过多占用,影响企业资金支付能力和偿付能力,影响企业正常运营,同时导致企业资产结构不合理。更坏的结果甚至是形成呆账和坏账,为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企业在经营中同样存在应付账款,特别是规模较大的企业应付账款的种类相对较多,管理相对较为复杂。通常将应付账款控制在一定的数目范围内不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但如果应付账款数额过大,则会使企业的债务较大,影响到企业的偿债能力。同样的,企业应加强应付账款的管理,确保企业资产负债率在适度的范围内,以保证企业债务偿付能力。
1.2、从资产管理角度进行管理
由于往来账项的流动性通常较强,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来看,资产中应收账款的流动性仅较货币资金和应收票据弱,而应付账款的流动性在负债类中仅次于应付票据。由于往来账项流动性强,业务内容更加丰富,因此更应加强管理。与实物资产不同,往来账款的检查方式通常不采用实地盘点的方式,而是采用函证方式。但是函证方式本身所存在的缺陷,使得对往来账款可能无法做到全面完整。例如:某规模较大的企业与上千家企业存在着业务交易,因此存在着上千个应收账款明细账,应收款项及应付款项达到了上万笔,若要对每一笔往来账项均逐一核实,则存在难度。
2、我国企业往来账项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应收账款管理
如前所述,应收账款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增加竞争力,促进企业销售收入增加,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另一方面,应收账款可能过多占用企业资金,使得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特别是当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时,形成坏账,为企业带来损失。目前,各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还存在着各种薄弱环节,如:部分企业未形成应收账款的相应管理制度,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更没有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导致应收账款管理不完善。部分企业对销售部门没有应收账款的限制。销售部门在进行业务合同签订时往往追求销售业绩,并不重视销售款项能否收回。部分企业没有制订的赊销审批制度,在付款条件设定时随意性大,导致应收账款回收较为困难,从而形成长期挂账的应收账款,挤占企业资金,影响企业资金使用效率。部分企业根本不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一味追求赊销带来的销售收入增长,对于相应的成本增加及坏账损失却忽略不计,更没有对业务的赊销方式、赊销程度和逾期收回可能性进行分析,违背了成本效益原则。
2.2、预付账款管理
预付账款通常是企业在日常经营中,按照购销合同的要求,提前支付给供货单位的部分款项。目前,部分企业对于预付账款基础核算工作不扎实。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填列不准确。部分企业在会计期末编制财务报表时,未能将预付账款进行单独填列,而是将预付账款与应付账款混为一谈,合并进行计算和填列,从财务报表无法直观反映出预付账款情况。预付账款长期挂账影。在实际经营中,部分企业在预付货款后,由于供货单位未开具发票,或者供货单位由于其他原因倒闭或者撤销,导致企业该笔业务无法处理,财务人员将该预付账款长期挂账,影响企业损益。
2.3、应付账款管理和预收账款管理
部分企业没有相关的应付账款管理制度,对应付账款监督不严格,甚至还存在人为舞弊现象。例如,部分企业为了逃避税费,伪造涉及应付款项的业务往来,甚至伪造发票,达到增加成本费用,减少税费的目的;部分企业财务人员,在进行应付账款处理时,将现金折扣据为己有;甚至部分企业存在财务人员伪造应付账款,后待企业“归还”应付账款时将相关款项人为贪污的现象。
目前,企业在预收账款管理中主要存在财务部门、业务部门及仓库等各个部门之间信息渠道不够畅通,导致无法有效进行预收账款管理的问题。
3、加强企业往来账项管理的对策
3.1、加强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内部控制
3.1.1、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主要是加强客户资信状况的审核,并结合业务对应收账款进行控制与规划。在对交易对象资信状况进行审核时,主要应对客户的信用记录进行分析,包括客户品质、资本、抵押品等条件进行分析与核实,按客户设置信用台账,记录客户尚可使用的信用额度。在进行应收账款规划时,应充分考虑信用政策的应用,主要包括:信用条件、信用政策及收款政策,在对不同客户进行信用政策调整时应按照预先确定的审批权限进行。企业财务部门应及时对应收账款进行整理,加强应收账款账龄表的编制,对于逾期未收回的应收账款应及时安排催收。可按照部门下达销售款项收回率指标,并结合绩效考核与个人奖惩挂钩。
3.1.2、加强其他应收款内部控制管理。应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其他应收款账簿登记人员与现金出纳人员应由不同的人员担任,总账和明细账登记人员应分享。应建立严格的备用金制度,在进行备用金的信用和报销时,应按不同金额建立相应的授权和审批制度,按领取时的用途进行报销,年终应予收回。应建立其他应收款清理制度,定期对其他应收款进行清理,防止出现呆账坏账。
3.2、建立健全预付账款管理制度
应建立健全预付账款相关制度体系。严格控制各种预付款项的额,未签订购货合同的业务不得发生预付账款。应建立预付账款台账管理制度,客户预付账款台账,详细反映各客户预付账款的增减变动、对方负责人、经办人目前对方的经营状况,预付账款的清理情况、经办人等信息。健全预付账款清理责任制度,按照供货合同或提供劳务合同的协议,指定专人做好结算和催收工作,制订工作计划.按期定额回收。
3.3、强化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控制及分析
强化应付账款内部控制,验收部门与采购部门应各自独立。定期分析应付账款,确定付款顺序,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配合,在资金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先付有折扣的货款。付款前必须经过采购、验收、会计及财务等部门之核准。所有采购交易均须有编号之订购单为据,订购单副本送应付账款部门,并与卖方发票及验收单核对。
定期对预付账款进行清理与分析,可充分利用ERP等信息系统,保持财务部门、业务部门和资产保管部门的信息沟通,确保预收账款的准确性。对于已进行交易的预收账款应及时进行处理,对于应退回的预收账款应核实情况,防止舞弊发生。
4、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通常需要采用商业信用方式促进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强企业往来账项管理,日益成为企业重要的管理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现金流;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对策
中小企业(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SMEs)是相对于较大规模企业而言的一个概念,是指那些规模较小或出于创业期和成长期的企业,其特点多是内部组织结构简单,自主开展生产经营,在相关产品市场不具有垄断力量,并且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范畴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1]。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飞速的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2009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整个GDP的60%左右;上交国家财政收入占整个国税收总额的50%左右;在劳动就业方面,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同样也要参与市场竞争。在竞争中企业只有获得利润才能生存与发展,而企业能不能获得盈利,在较大程度上受制于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及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现金是一个企业的血液,它的循环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基础以及完成资本增值的重要环节。
以珠海巨人大厦案为代表的许多经典案例表明,缺乏有效的现金流量管理,常常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现金流管理水平低所导致的。因此,从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高度来看,加强企业日常的现金流量管理是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一、影响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的主要因素分析
在企业整个资金的循环过程主要体现三个阶段:筹资、投资及股利分配。这三个阶段都存在现金流的管理问题。广义的现金流管理,包括现金预算管理、现金的流入与流出的管理、现金使用效率管理和现金结算管理等多个方面。
作为中小企业日常的现金流管理主要体现在营运资本的管理,主要内容是:应收账款、存货和应付账款。中小企业在日常的生产营运过程往往片面追求利润而忽视对营运资本的管理。因此,在营运资本管理过程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问题
应收账款是由于赊销产生的,赊销作为一种信用交易,是收款人向付款人提供的一种商业信用。在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中小企业管理者对现金流量管理意识簿弱,片面追求销售额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抢占市场,扩大销售,一些中小企业为拓展新兴市场,尽快地打开营销局面,在事先未对客户的资信度作深人调查,未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正确评估的情况下,与客户签订赊销同来吸引客户,以扩大其市场份额。片面追求账面利润,忽视现金流量,导致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应收账款质量难以保障、回收期得不到控制,从而导致更多的呆账、坏账。
2.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混乱
一方面。许多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内部信息传递不及时,财务部门不及时与业务部门核对,销售与核算脱节,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有些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却没有组织专门人员及时展开清收工作,应收账款催收奖惩力度不够,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管理;有些企业有章不循,管理混乱,工作职责不清,造成账目不清。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对应收账款的会计监督不力。没有建立相应的台帐管理制度,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或者仅按账龄进行辅助管理。没有建立应收账款定期清查制度。由于经营中货流与资金流动的差异以及票据传递记录存在误差的可能等原因,债权、债务的双方应就未了经济事项进行定期对账,可以明晰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然而有些企业长期不对帐,或者即使对了帐,但并没有形成有效合法依据,在应收账款管理中效力较小。
(二)应付账款
应付账款是指因购买货物、接受劳务等形成的负债,它也是一种信用交易,是收款人向付款人提供的一种商业信用。在应付账款的日常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中小企业应付账款不定期清理
在应收账款管理中进行账龄分析,应收账款在超过规定的年限时,要按比例提坏账准备。对于应付账款,也应及时筹措资金,按时偿还,以避免长期占用其它单位的资金,对于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会计应通过“资本公积-其它资本公积”科目核算,借:“应付账款”,贷“资本公积-其它资本公积”,到纳税申报时,根据税法规定,应视作收入,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交纳所得税,这样就会就增加现金的流出量,进而影响企业日常营运。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名存实亡的应付账款长期挂账,尽管已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追诉期,但仍不能做到及时清理。
2.中小企业应付账款管理不规范
一方面,应付账款账务处理不规范。在发票报销、付款过程中,由于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良莠不齐,致使出现许多多不应有的差错,串户、合并处理多项不同内容单据,人为的造成往来款账目混乱,对账困难。另一方面,不对已销账的应付账款管理不善。对无法付、不需付的应付账款付出后作为账外资金,或被挪作它用。这这些人为因素必然会影响企业的净现金流量。
(三)存货管理中影响现金流的主要问题
根据2006年《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主要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库存商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代销商品等。在存货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内控制度不完善。只注重存货的购买环节,忽视存货的仓储与保管、领用与报废环节,造成大量的浪费。
篇3
关键词:医院;往来账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也在适应中不断求发展,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已不再是现代医院管理的唯一目标。要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既要满足病人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又要符合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还要针对“保证基本医疗,减轻病人负担”的呼声,降低医药价格,更要发扬医院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还要面对财政补偿不足的问题,要平衡这些关系,已成为医院管理者的一个新课题:内部管理是重点,内外和谐是关键。财务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容忽视,特别是做好医院往来账管理,可以为医院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也能为医院管理者维持好以上平衡关系提供基础保障。笔者结合医院实行新会计制度以来往来账管理实践,探讨一下在往来账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及具体办法。
一、现行医院往来账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1.医院往来账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医院虽制定了往来账管理制度,一是缺乏监督机制,如制度中虽规定了每月末往来明细账期末余额要与总账核对相符,但对各明细账的余额是否正确缺少监督,对记错借贷方向、明细单位等情况、往来账会计自行更正错误凭证是否正确缺少监督;对确认的坏账损失进行核销时,对核销明细是否符合规定缺少监督。二是缺乏考核机制,对往来账会计未履行及时清理往来账、催交应收账款及病人欠费、记错往来单位、多付款或错付款等造成医院经济损失的缺少必要的考核机制。
2.往来账科目设置混乱,造成串户现象的发生
因往来明细科目的设置缺少统一设置标准而造成串户现象的发生,主要是重复设置往来单位,一是往来单位既涉及预付款项,又涉及应付款项,就可能在应收、应付科目中重复设置该往来单位,给记账会计造成混乱;二是医院新会计制度规定,有预付款性质的科目应从其他应收款和应付账款科目转出,转入预付账款科目,有些单位往来不是一笔业务,以前是预付款,后又是应付款,这些业务互相穿插,极易造成在预付账款、应付账款科目中重复设置该往来单位,如往来账会计不熟悉业务,对账工作相当繁锁。
3.缺少对住院病人医药费进行预测和催交,造成出院病人医药欠费的发生
一是病人住院前对预交款交存情况未实行督促,形成交款不足;二是病人住院期间对医药费使用情况未实行事中监督,对超医药费未增设预警机制,再加上催费不力,未能很好地与病人沟通,形成医药费负数;三是病人出院后的催费不及时或对就医不满意而形成的欠费。
4.因核对、清理不及时,形成呆账,使医院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一是往来账会计对预付账款未及时催收而形成了呆账;二是对病人欠费催收不力而形成的呆账;三是因银行出纳人员对业务不熟悉,对预付账款后收到的收款单位发票未冲账而再次汇款,发生了重复汇款现象,这些情况都给医院造成了经济损失。
5.因考核力度不足医生发生违规操作等行为,导致了医疗保险机构拒付医药费
引起医疗保险机构拒付医药费的情况:一是门诊用药超剂量和用药天数;二是住院病人用药超医保核定限额;三是住院病人医疗费超农村医疗保险规定的单病种限额。因医院对发生这些情况的医生和相关人员考核力度不足,给医院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
6.往来账工作日趋频繁和复杂,财务人员的素质难以适应
一是制证人员对科目设置不熟悉,重复设置往来明细科目,使科目运用混乱;二是记账人员对往来单位不熟悉,张冠李戴,发生多汇款的情况;三是对应付款单位管理混乱,发生错汇款的情况;四是往来账管理人员对往来账账套关系不理解,对应收、应付借贷余额的意思不明白,而形成呆账。
二、加强医院往来账管理的具体办法
1.完善往来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监督和考核机制
一是完善账账核对制度:每月终了,往来一级明细账余额要与总账核对相符,二级明细账余额要与一级明细余额核对相符,以此类推。二是增强复核力度:往来账会计制成的应付款汇款计划,应由专门的稽核人员核对签字后方可付款。三是完善核销坏账制度:核销历年坏账,除符合规定的签字制度外,应根据应收账款年限从远至近,但必须在三年以上,所有核销的坏账,都必须列出明细,经复核人员及规定的人员签字后方可核销。四是增加对往来账会计考核制度:因催交不力形成呆账的、多汇款等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的,按其承担责任的大小,扣除全月及全年的绩效奖;因其他工作差错未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的,科室年度考核按规定扣分,情节严重的,年度考核评定为不合格。
2.科学设置往来账会计明细科目,防止串户的发生
为防止往来账串户的发生,根据我院往来账管理办法,结合新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如下:一是应收医疗款,分门诊和住院下设单位及个人,单位按各医疗协作单位名称、医保、农保为四级明细科目,个人按欠费病人姓名设置。二是其他应收款,按差旅费借款、备用金、代垫款项、长期投资利息、其他为二级科目,按债权人姓名或名称为三级科目。三是预付账款,零星发生的先预付的款项在此科目核算,按债务人设置二级明细科目。四是应付账款,按药品、器械、其他材料款为二级科目,药品按债权人的省份为三级科目,债权人名称为四级科目,器械和其他材料款相同。五是应付社会保障费,按社会保障费名称设置二级明细账;其他应付款,如质保金、银行退回或汇入查不到出处的款项等零星应付款项,按单位名称设置二级科目。
篇4
关键词:集团信息化 财务信息化 财务分析 财务监督
企业集团信息化,提高财务人员编制会计凭证和财务报表的工作效率,有利于财务人员更加侧重于企业财务数据分析,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由于集团已经配置好了现金流量分析和财务报表取数,并且在企业集团信息化中可以设置常用会计凭证模块等,有效地缩短了编制凭证和报表时间,财务人员可以投入更多时间进行企业财务管理。另外,企业集团信息化中可以实现跨单位查询和跨年度查询,有利于上级单位进一步加强对下属单位的财务管理监督和财务数据分析。成本管理,降低成本费用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通过合理有效地评价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利于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有利于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准备工作分析
首先,确保系统的先进性。系统设计应当采用集中式处理模式,支持移动办公。在技术选择上,应当采用最新的成熟技术,不能使用多年前的落后技术,避免技术发展变革带来的系统重建风险。
其次,应当充分考虑其适用性。从企业全局出发,按照集团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特点,结合国际先进管理思想设计,以企业内部管理的具体目标为依据,覆盖相关管理的需要。
第三,确保安全。安全是信息化系统的生命,集团财务管理的管理对象是整个集团的财务数据,因此应当选用世界领先的海量数据库,进行集中管理。应当广泛采用现代的管理科学、数学方法和管理经验,使其具有国内先进水平。
第四,可靠性。在系统方案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了各系统之间以及和硬件设备的兼容性,能够保障应用系统的稳定运行。
第五,保密性。在应用系统的设计上,具有先进的加密、容错技术,其权限管理功能具有多级安全机制。
第六,经济性。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应用系统的总体投资。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大的风险,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统一规划、逐步投资、逐步见效。
第七,扩展性,系统设计应采用组件化的设计方式,易于扩充,可动态设置业务流和数据流,适应企业今后由于管理制度、机构设置、业务流程和管理要求发生变化而导致的业务重组,满足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
第八,易用性。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业务人员的操作习惯,采用标准的GU工和浏览器两种界面,操作便捷,易学易用。
二、账务核算方面实现集团财务信息化
(一)基础管理
第一,科目设置。一是以需要设定科目的编码的级次和每级编码的长度为依据设置修改科目级次的权限;二是开账后需及时修改科目级次,即依据科目相关数据结合工作的需求,或增加科目级次或减少科目级次;三是系统在同套账中需及时对科目授权,当用户登录后需开展凭证处理、账簿查询等一系列操作时,科目依据授权状况显示和维护,从而最大限度上提升工作效率和数据的安全性。第二,凭证管理。一是系统需以已录入的凭证信息为依据使其自动生成凭证登记簿,从而使凭证更好的装订;二是系统能够提供两种凭证编号方式,即自动编号方式和手动编号方式,系统可依据参数设定合理选择编号方式;三是系统需以需要提供相关科目的余额录入凭证,当计划、预算有关的科目一旦超过时,应提供提示信息,严格按照选择进行操作。第三,资金流管理。一方面,系统必须与资金集中管理系统相衔接,之后读取相关数据,以便比较和分析与账务系统中的货币资金;另一方面,系统需提供管理银行对账功能,扫描和保存银行对账单,并与银行帐发生联系,从而确保上级单位及时把握下级单位的资金调拨状况。第四,账簿管理。一是账簿登记需严格遵循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原则。为保证银行准确、高效对账,针对于一贷多借或一借多贷凭证的现金、银行科目,系统需依据对方科目分别记现金账和银行帐;二是系统需依据选定科目打印明细账的功能,并对打印的账簿自动生成页码,从而制定账簿目录,以便更好的开展账簿管理。
(二)应收账款管理
系统通过开展数据处理、账龄分析、计提坏账准备、统计汇总以及查询等一系列管理与核算功能,为应收账款管理提供充足的统计分析信息。
第一,数据处理。系统需充分发挥输入、修改网间结算和代办工程业务等诸多应收账款的动态凭证功能,以便顺利开展应收账款核算和登记;第二,账龄分析,系统需充分发挥对应收账款依据账龄进行分析统计列表的功能,针对于超过期限或长期无动态的应收账款,系统需对其开展提示功能;第三,计提坏账准备。系统需充分发挥按照规定的比例、方法对应收账款余额计算计提坏账准备的功能,其中计提时间可依据自身需求自行设置;第四,统计汇总。系统需充分发挥统计分析功能,通过实现对应收账款的统计分析,为生成应收账款情况表、应收账款变动情况表以及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提供有效依据;第五,查询。系统需充分发挥多方式的查询功能,通过查询项目单位、项目内容以及项目账龄,为生成内容表格提供依据。同时,系统需设置到期债务提醒功能,并且结合用户的实际情况设置债权最佳收回日期,应收账款到期后系统自动提醒,切实保证有效资金的流动。另外,系统通过充分发挥应收账款集中管理功能,以便上级单位准确查询下级单位的应收账款情况。
(三)应付账款管理
系统通过开展付款合同管理、数据处理、账龄分析、统计汇总以及查询等一系列管理与核算功能,为应付账款管理充足的统计分析信息。
第一,付款合同管理。系统需充分发挥对与经营有关的付款合同管理,以便在付款报表中提供对应的合同号;第二,数据处理。系统需充分发挥系统输入、修改网间结算及设备物资采购等应付账款明细功能,以便应付账款台账进行登记;第三,账龄分析。系统需充分发挥应付账款按账龄分析统计功能,账龄时间可依据自身需求自行设置;第四,统计汇总。系统需充分发挥统计分析功能,通过实现对应收账款的统计分析,为生成应付账款情况表、应付账款变动情况表以及应付账款账龄分析表提供有效依据;第五,查询。系统需充分发挥多方式的查询功能,通过查询项目单位、项目内容以及项目账龄,为生成内容表格提供依据。同时,系统需设置到期债务提醒功能,并且结合用户的实际情况设置债权最佳收回日期,应付账款到期后系统自动提醒,防止影响资金流动。另外,系统通过充分发挥应付账款集中管理功能,以便上级单位准确查询下级单位的应付账款情况。
(四)成本费用管理系统
系统需依据业务类别和性质对成本、费用开展管理、查询检索等功能。
第一,成本费用预算管理。系统需全面落实成本预算管理,并做好与预算管理系统的数据传递工作。同时,系统通过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执行趋势,为制定财务分析相关报表提供依据;第二,成本费用历史数据分析。系统需全面落实成本费用历史数据管理工作,运用有效方法提取有用数据,为顺利开展财务分析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第三,成本费用台账管理。系统需充分发挥用户自定义功能,结合自身需求构建成本费用台账,同时,成本费用项目与账务系统之间需实现数据共享;第四,成本费用考核管理。系统需充分发挥成本费用执行情况考核功能,以预算执行情况、成本历史数据、收入的增长速度以及工作量定额数据为依据高效考核成本费用的执行情况,以便全面挖掘成本费用管理过程中的不足环节,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三、业务协调方面实现集团财务信息化
系统能够为企业提供业务协同工作平台,运用该平台有助于实现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和加强企业各部门工作流程监督控制,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一方面,业务协同平台具有支持文件传送功能。即将报表文件转化为EXCEL文件,之后将该文件发送到指定收件人,收件人可以随时点击查看,从而为领导决策提供充足的信息,有利于增强领导决策的准确性、高效性;另一方面,业务协同平台具有集团组织设置功能。即以企业组织或角色为依据构建高素质、高质量团队,以便充分发挥识别和查找职能。同时,业务协调品平台支持语音与视频交流,可实现多人同时语音,当开展远距离审批工作时,可采用视频交流,以此不仅能够保证审批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而且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业务处理成本。
参考文献:
[1]张艳艳.ERP信息管理系统成功实施因素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6)
[2]黄素娟.公司财务系统信息化实施的要点[J].财政监督,2008,(18)
篇5
引言
中国于2003年开始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后逐年扩大试点面积。为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基金的会计核算,财政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制度》 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于2008年初制定并颁布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会计制度》。该制度的颁布实施,加强了对新农合基金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对新农合基金核算向着科学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新农合制度的不断实施,新农合会计制度的一些局限性也逐渐凸显出来。这些问题不解决,将影响新农合基金的正确全面核算,进而影响整个新农合制度的健康持续和稳定的发展。
一、存在问题
1.新农合会计制度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不能全面反映当年基金收支结余情况和款项往来情况。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处理手续比较简便,会计核算可以不考虑应计收入、应计费用、预收收入、预付费用的存在。但收付实现制不能正确地计算和确定基金的当年收支结余,缺乏合理的收支配比关系。新农合基金应计收入、应计费用、预收收入、预付费用等业务发生频繁,且在收付上有明确的归属期,基金收入和支出存在合理的配比性。由于农民是按年度参加新农合,新农合基金结余率大于15%时可对住院费用较大的参合农民进行二次补偿(凤庆县一般针对新农合第一次补偿后自付金额为1000元以上的农民)。在收付实现制原则下,以当年实际收到资金确认收入,以实际支付资金确认支出,很可能会导致基金收支不配比,结余不准确,不利于新农合制度的平稳运行。而且,在新农合运行过程中,在永续经营的前提下,经办机构每时每刻都在对医疗机构形成实实在在的债务。在现行的会计制度中,所有往来款项都只通过“暂收款”和“暂付款”科目来核算,不能准确地反映经济事项。例如,按照我们凤庆县合管办的财务管理制度,各定点医疗机构和乡镇合管办上报的核销数据,先由县合管办的审核员、负责人审核后,还要由县卫生局局长签字后方可付款。但有时到了月底局长出差未归,签不了字就付不了款。按收付实现制的原则,我们当月未付款就未支出,但事实上,一个月不支出一分钱又是不合理的。我们在实际账务处理中,还是先做支出;会计分录应该是借方“统筹基金支出”,贷方“应付账款”;但由于现行会计制度中没有“应付账款”科目,我们只能做借方“统筹基金支出”,贷方“暂收款”,这与实际经济业务是不相符的。
2.个别会计科目名称不符合实际,例如“缴存省级风险基金”。一般情况下,新农合基金是以县为单位进行统筹的,而新农合风险基金是以州(市)为单位进行统筹的。比如临沧市,每年年底各县新农合经办机构按比例提取风险基金后,由县财政局从新农合财政专户直接汇市财政局新农合风险基金专户,并不是汇省财政厅。因此,“缴存省级风险基金”会计科目名称不符合实际。
二、建议措施
1.改收付实现制为权责发生制,取消“暂收款”、“暂付款”科目,增设“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科目。具体做法:(1)当年预收下年农民参合费,及上级财政预拨下年配套资金时,借“收入户存款”或“财政专户存款”(不设收入户的县),贷“预收账款”,下设明细科目。下年1月初,将预收账款转收入,即借“预收账款”,根据“预收账款”各明细科目余额,分别贷“农民个人缴费收入”、“农村医疗救助资助收入”、“集体扶持收入”、“政府资助收入”。(2)实行预付款给定点医疗机构的县,预付款项时,借“预付账款”,贷“支出户存款”或“财政专户存款”(不设支出户的县)。待实际核销支出时,借“统筹基金支出”或“家庭账户基金支出”,贷“预付账款”。(3)当年参合费收缴完毕,按实际参合人数及文件规定上级财政应配套人均资金数,计算出上级财政应配套合计资金数,借“应收账款”,贷“政府资助收入”。待实际收到资金,借“财政专户存款”,贷“应收账款”。(4)月末或年末,因受审批或公示时间的影响,总有一些款项不能如期拨付,在权责发生制的情况下,就可以借“统筹基金支出”或“家庭账户基金支出”,贷“应付账款”。待实际支付时,借“应付账款”,贷“支出户存款”或“财政专户存款”(不设支出户的县)。(5)其他未提及的科目,核算方法不变。由于权责发生制强化了收支的配比和时间上的归属关系,更加符合新农合基金运行目标和管理要求,可以有效防止基金收支大起大落和参合农民受益不公平。
篇6
关键词:应收账款 风险 管控
应收账款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因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而向乙方收取应得的款项。应收款项能够放宽企业的信用政策,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应收账款的支付形式出现较早,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具有重大的意义和现实便利的。一些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或者规避潜在资本风险,在商业交易中经常使用“赊账”的形式来事后付款,而非事前或者到货再付款,这种付款形式对于缺乏足够资金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但是,假如应收账款不能够及时回收,且占用企业的资金份额较多,那么就会导致企业的运营资金不够周转,影响企业正常的商业行为。而且,应收账款也是企业决策和财务评价所依赖的重要数据,对于在应收账款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我们必须加强控制措施,完善管理制度,从而规避潜在风险,确保企业资金能够及时回笼。
一、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
(一)企业应收账款中产生的风险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的市场也早已融入国际之中,资本市场、商业市场等进一步对外开放,国内外行业间竞争十分激烈。在这种环境下,企业要想提高竞争力,站稳脚跟,除了在商品质量、服务上下功夫以外,还可以在资本付款形式方面给予较为宽松的政策,而应付账款则正是企业“赊销”最典型的形式。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市场,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开始大量采用赊销的形式,据悉,我国部分中小企业在商业支付行为中大量采用赊销,且这一比例正逐年上升,有些企业的赊销占到企业收入的一半,甚至90%以上。然而,应付账款份额的猛增,也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应付账款是建立在完善的社会商业信用基础上的“预支”付款,企业在商业行为之中大量采用应付赃款的形式,导致企业之间账务互相拖欠,一方运营出现问题,就会出现连锁反应。这种债务链导致企业的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尤其是在一些中小企业之中,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收,致使企业售后难以跟上。应收账款的累积会增加企业的虚拟资产,导致企业负债率居高不下,企业的账面利润较高,而实际却并无太多的现金流入。同时,由于入库财务资金的不足,导致企业的运营能力相对下降,货物的生产、运输、加工、扩大再销售、售后等行为都将受到较大的影响,且由于长期的赊账,还将产生一笔新的费用,如催帐费用、信息收集费用等,时间越长,越有可能会形成呆账、死账,导致企业信用率下降,破坏企业的经营状况。另外,企业本身所需的成本费用、运营费用等也将出现一定的缺口,进而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短缺,影响后续发展决策。
(二)风险产生的原因
我国大部分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还并不成熟,尤其是中小企业,其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还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对风险的认识也还不到位。因而,应收账款问题也成为了一把确确实实的“双刃剑”,其原因如下:
1、 企业缺乏风险意识
企业缺乏风险意识就会盲目地赊账,造成大量的应收账款款项。一些企业往往只重视账目上的利润,为扩大销售份额开始降低自己的信用政策,大量使用赊账的形式来套住客户,但其本身却并未对交易方进行资产信用评估和调查,也未考虑到其是否具备还款能力。另外,企业也并未考虑到资金被长期拖占,对企业的后续发展和日常运营所带来的风险,导致企业财务被应付账款所套牢。
2、 企业内部管控机制不完善
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决策机制,对于企业的财务控制力度不足,并且在进行商业交易时,缺乏对项目交易的前瞻性和预测性。在审核阶段,不能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来应对应收账款拖欠的现状以及风险应对替代措施,导致应收账款短时间内难以收回时,企业内部出现混乱的局面。
3、 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不完善,审核机制不严格
企业的财务管理准则对于应收账款有着明确的规定,各种应收账款必须进行定期清算,并与对方进行核对、催收,对于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款目,要提取坏账准备金给予冲减,对于已形成坏账的款项要计入坏账损失,而不应将其继续留在账面上。然而,在企业的实际操作中却并未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去来施行,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对账间隔较长,甚至长期不对账。一些企业对于虚拟账目的核对时间间隔十分不稳定,对应收账目的类型和数量难以及时了解;企业对应收账款清算不及时,增加了形成坏账的可能性,容易造成资产流失;相关催收工作不到位。企业的催收人员对于应收账款催收没有制定一套科学的、灵活的、合法的、有效的制度,导致催收人员方法不到位,态度消极,致使应收账款被长期拖延,难以收回;财务审核机制不严格。企业财务管理审核的不严格,导致在进行赊销行为时对商品、服务的成本、利润以及应付账款的期限、利息、偿还方式等并未进行严格、细致地规定,增加了对方“钻空子”的可能。
二、加强应收账款管控的措施
(一)建立交易信用评价体系,健全财务审核机制。
现代商业交易的基础在于商业信用,而企业要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的管控,那么就必须做到知己知彼,在充分了解对方信用状况的基础上实施赊销,以降低坏账的可能性。企业在进行赊销行为时,首先必须要对交易方的信用进行全面、科学、有效的评估,在明确客户的信用标准以后,重新构建客户信用评价等级,尽量筛选优质客户,减少延期付款或者发生坏账的可能;其次,建立客户信用额度等级制,对已交易客户应收账款的偿还情况进行建档,制定一个综合性的、涵盖所有交易客户的信用体系,根据体系来确定其应收账款的额度;最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审核机制,对企业的虚拟账户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审核,及时处理呆账、坏账,防止虚拟负债持续扩大。
(二)制定有效、合法的收账策略。
针对客户赊账的行为,企业在偿还截止日期之前应该采取催收行为,对于延期或者故意拖延的要采取法律途径。企业在采用赊销策略之前,必须根据客户以及商业交易的具体行为以及不同时期的客户企业运行状况来制定不同的收款策略,对于企业信用良好,但却是出现短暂资金困难的,要本着做长线投资与合作的心态适当放宽催收行为,而对于不配合或者故意拖延的企业则必须走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强化企业财务款项预警系统。
企业要进行赊销,那么就必须考虑到应收账款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并建立一套完整的、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在发生财务危机之前,及时调整策略。财务预警系统要对应收账款进行实时监控,以及时发现虚拟账务中的潜在风险,在预警系统中设置最高赊销额和最长赊销期,将客户动态信息与其信用等级进行对比,实时监控应收账款的回收进度和变化,对潜在风险做到及时调整、提早采取措施,确保企业应收账款及时、足额回笼。
(四)规范债务处理程序,建立相关债务准备金制度。
企业必须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和程序来处理应收账款,并建立相应的会计账目,充实准备金制度,以应对呆账、坏账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在催收应收账款时,企业要定期向乙方寄送相应的账单,对于已延期的相关单据,经财务审核以后进行入库入档,留作原始材料证据,以备后期之用。
(五)建立灵活的债务转换机制,提高虚拟债务变现能力
企业在发生应收账款时,需按规定收回,若不能收回或者不能按时收回的账款,可以按照相关规定合同进行灵活的变现处理。对于虚拟账款难以回收的情况,企业可以将虚拟账款进行转换,或者交予市场进行交易,将虚拟账款转换称谓实际资产或者投资抵押资产,提高其变现的能力,以减低损失。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营运资金;低效;完善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075-02
营运资金是企业资金结构中最具活力的部分,营运资金的运转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会计角度讲,营运资金是指某时点内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构成要素包括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存货等金。这些要素的周转速度及资金占有余额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效益,又制约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营运资金主要在研究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时使用。如果营运资金过量,说明资产利用率不高,如果营运资金过少,说明固定资产投资依赖短期借款等流动性融资的程度较高,经营上会受到影响。因此,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目前很多企业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资金营运能力较低、资金短缺,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因此解决好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1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
1.1 营运资金短缺
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流动资金短缺的情况,很多企业在经营策略上的失误,造成资本结构不合理,进而造成了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例如固定资产比重过大,资产运营效率低;短期借款不断增加,形成高风险的资本结构。流动资产比重过小,或者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差,或者存在过量的不良资产,这些都造成了企业资金短缺。营运资金不足不仅直接影响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如果企业要扩充规模,也会因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支持而搁浅。
1.2 营运资金运营效率低
1.2.1 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慢
存货在流动资金总额中约占一半左右,合理的存货是满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保证。但在企业实际经营中,企业出于保证生产或销售的经营需要,或者是出于价格的考虑,存货积压期比较长,存货资金占用过多,存货构成不合理,造成资金成本高、周转缓慢,再者很多企业缺少科学合理的存货储备和购买计划,缺乏对存货的有效的监督,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和生产经营活动。存货管理中存在控制薄弱,资产损失严重的问题。
1.2.2 应收账款控制不严
资金回收困难。许多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认为销售才是硬道理,对赊销策略很不重视。大多数企业没有符合自己特点的信用政策,企业应收账款数量普遍较高,拖欠时间较长,相互拖欠情况比较严重,而且应收账款中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较大,而且账龄结构越来越趋于恶化,经营净现金流量经常为负,而对于立即付款、延迟付款和超期付款没有具体的鼓励和惩罚措施。企业常常会因为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而陷入困境,这就需要制定相应的信用政策来扩大销售规模,及时收回货款,增加销售收入。
1.2.3 商业信用使用率低
商业信用是企业在正常的经营活动和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预收帐款所形成的企业常见的信贷关系。商业信用的形式主要有:赊购商品、预收货款和商业汇票。在运营中,应付账款周转速度越快,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应付账款周转速度慢,会降低企业信用等级。如果企业能有效地使用商业信用,会减轻企业的利息负担,但是我国企业信用体系不健全,大企业信用度相对较高,过多的依赖应付账款融资,应付账款的周转率极低,而小企业由于信用度差,又较难获得商业信用,因而大多数企业营运资金的运营效率低下。
1.3 营运资金管理弱化
1.3.1 货币资金管理不善
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货币资金过多或不足均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我国很多企业没有制定合理可行的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编制货币资金预算,货币资金管理有很大的随意性,管理缺乏效率,对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及使用的风险考虑不多。货币资金循环周期的变化直接影响企业所需营运资金的数额,货币资金占用过少,不能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周转;占用过大,则产生较大的机会成本,降低资金使用效率。
1.3.2 应收账款的管理比较薄弱
很多企业存在应收款项回收速度慢,部分款项无法收回的现象。企业现金回流不善,就无法给企业运营带来资金保证。
1.4 信贷资金比重较大
企业的营运资金要和企业总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企业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除自身应该具备一定量的流动资金外,不足部分还可以通过上市融资、银行贷款等途径获取流动资金。然而,很多企业过分依赖银行满足资金需求,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结构的严重失衡,就会出现营运资金短缺的现象。为了保持正常经营,企业必须采取多元化融资,综合考虑资金成本、融资期限、融资结构等问题,保障资金供给。
1.5 营运资金结构不合理
很多企业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囿于强调企业资金安全性,如何满足生产经营对资金的需要,降低资金占用等方面,而没有关注营运资金结构的管理,缺乏一个柔性的流动资金配置结构。资产结构的不同决定了企业盈利性资产和安全性资产的配置,影响到企业对风险和收益的权衡,从而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也影响企业的绩效。
2 完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策略
由以上对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要加强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必须解决好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资金运用的管理,主要包括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存货管理。第二,资金筹措的管理,包括银行借款的管理和商业信用的管理。可见营运资金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对资金运用和资金筹措的管理,就是加快现金、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降低资金占用成本,利用商业信用,解决资金短期周转困难,同时在适当的时候向银行借款,利用财务杠杆,提高权益资本报酬率。
2.1 完善金融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企业要想获得充裕的营运资金,要着力拓宽融资的渠道,这就需要政府支持,给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政府应从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着手,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着力发展票据市场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创新投资工具,创造一个运转良好的资本市场。企业从资本市场获取资金,即可以解决周期较长的项目投资或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需求,也可以解决短期资金短缺的需要。
2.2 加强现金管理
企业保持足够的现金持有量,对降低或避免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都十分重要。但如果现金持有量过多,又会使企业面临较大的机会损失,降低资产获利能力。因此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控制标准,有利于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
另一方面,企业还要加强现金预算控制,强化现金成本管理。现金预算通过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规划,可以使企业把握未来现金流量的情况,以便及时合理调度资金。持有现金的成本包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制定预算时,要考虑这三者的影响。
企业还要加强对现金缺口的控制。现金缺口是指从购买物资及服务而支付现金到因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而收回现金之间的时间间隔。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商业信用,解决现金缺口问题。
2.3 加强应收账款全面的控制与管理
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性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账款按时收回,使其所产生的现金流入企业,满足企业现金的需要;如果应收账款不能按时收回,可能会造成企业财务状况出现危机。因而,企业必须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要加强对应收账款形成的全过程管理,企业必须综合考虑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为客户提供商业信用。企业要建立信用管理制度,重视信用期限、现金折扣等方面的定量计算。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内部授信制度等等。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时要注意还要注意制定适当的信用标准,设定合理的信用额度,加强应收账款的监控,加强补救措施等等方面的措施。完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同时,还要强化对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的控制。
2.4 健全存货的控制与管理
合理的存货是满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必要条件,存货管理对于提高资金流动性和资产使用效率非常重要。存货管理的重点应放在保持合理的库存量和再订货点的确定。企业的存货品种多、数量大,每种存货的数量及其所占用的资金也不相同,因此要对存货进行科学分类,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控制。企业要降低存货资金的占有量,需要通过科学的测算方法来选择能够使得存货成本最低的进货批量,以此来对存货的购进、储存进行控制。再者还要及时清理仓储,对积压存货进行质量分析和特别定价,及时处理积压的存货,这样即盘活了企业的资金,又减少储存费用,节约资金占用,从而提高企业获利水平。
2.5 优化企业资金结构
(1)企业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由于固定资产占用资金量比较大,资金的收回又需要很长的周期,所以要避免出现企业过度追求投资规模,扩大生产能力,而影响营运资金的不足,企业在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时要考虑留存适量的流动资金。另外,从企业资金运作角度考虑,不宜将流动负债用于长期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
(2)要科学安排自有资金与负债、长期负债与流动负债的结构,充分灵活地利用各种流动负债来满足营运资金的需求。
(3)在流动资产中,各构成项目变现能力也不相同,保持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适当比例,能保证企业有足够的偿债能力,能够保证营运资金的良性循环。企业应该按照债务偿还金额和生产经营所需资金来安排流动资产存量,实现流动性与效益性最佳配置,一般来说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保持在2:1比较合适。假如遇到偿债能力不足时,可采取减少存货、清收应收账款等措施调整流动资产的内部结构,来保证债务的清偿。
2.6 充分运用商业信用筹资
商业信用筹资是利用商业信用进行的融资行为。商业信用筹资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卖方向买方提供赊销而形成的信用,从买方的角度看,是一种利用应付账款的筹资渠道;一是卖方给予现金折扣获取买方提前付款而形成的信用,从卖方的角度看,是一种减少应收账款的筹资渠道。商业信用容易获得,而且企业有较大的机动权,一般不用提供担保。但是商业信用筹资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筹资期限短,还款压力大,筹资风险难以控制,因此在采用商业信用融资时,需要注意防控这些不利因素。
总之,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要处理好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关系,加强对企业资金运用和资金筹措的管理,保障企业资金的合理运转,使企业的资金运用达到最佳状态,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程博.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2009,(12).
[2]吴晓如.浅谈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09,(1).
[3]孟兆芹.浅谈企业营运资金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8,(12).
篇8
【关键词】 财务共享服务 连锁企业 应用
在近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起着深刻的影响,为财务数据业务化向财务业务一体化进行变革带来契机,同时也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inancial Shared Service Center,简称FSSC)作为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正在许多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集团公司中兴起与推广。
一、财务共享服务的优势
时至今日财务共享服务已经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那么这种变革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这方面观念很多,比较典型也是具有代表性的有四个方面:一是财务共享服务最基本的作用在于成本降低。通过资源和业务的集中、重复岗位消失,减少人工;通过优化流程、流程改造降低单位工作时间;通过组织结构改造降低部分人员要求。二是加速企业的标准化进程。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建立将分散的资源和管理活动进行整合,为企业业务流程、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和各项数据管理的统一提供了平台,通过制定统一的财务核算标准和流程,强化企业的财务管控能力。三是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集中规模将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标准、分工更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拥有相关子公司的所有财务数据,数据汇总、分析不再费时费力,更容易做到跨地域、跨部门整合数据。四是增强企业规模扩张能力。财务相关职能集中到共享服务中心,不需要另外为新业务建立财务部,因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提供这些服务,有助于企业更快的建设立新业务。因此,能够增强企业规模扩张能力,能够有力地支持企业的发展战略。
二、财务共享服务的适用范围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虽然具有许多优势,但这种先进的财务管理模式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企业,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模式。一般认为符合如下特点的企业比较适合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分支机构众多;企业经营相对单一,在多元化经营的企业中,因核算准则不同,可考虑按行业提供财务共享服务;每个分支机构的财务事务能够按统一的规则和流程处理,可复制可批量处理;总部有集中财务管理的需求,要求强化分支机构管控;企业对风险管理的要求较高,追求流程的科学、标准化以及制度的强力执行。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财务共享服务除了适合跨国公司、大型集团企业应用之外,还非常值得在当下正在蓬勃发展的大型连锁企业中去实施这一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
连锁经营是指众多分散的、经营同类商品和提供同类服务的店面、网点,在核心企业(经营总部)的领导下,实行以集中采购、分散销售为核心的经营方式,通过规范化的管理,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统一化、专业化、单纯化”达到提高协调运作能力和规模效益的目的。“快速扩张以规模制胜;得资本者得门店,得门店者得天下”这是连锁企业的生存逻辑之一。但我们强烈感受到连锁企业迅速规模扩张过程中,就会带来管理粗放、管理成本重复、标准化低、规范性差、效率低下、风险控制能力降低等企业发展战略的制肘。因此,连锁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提高财务运作效率和客户满意度,优化、细化财务流程,实时监控分(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最终推进连锁企业发展战略。
三、连锁企业在构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财务共享服务是一种管理模式,是包括信息技术、组织管理、服务管理、质量管理、绩效管理等多种管理手段的综合体,不可狭义理解为其中一种。笔者认为连锁企业在构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时需要考虑以下五个因素。
1、管理模式变革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随着企业、集团公司的管理变革而产生的,是新技术和先进管理思路交汇的产物。当企业分(子)公司多套财务机构会使企业财务人员与管理费用快速膨胀、财务流程效率降低、内控风险上升;即便在企业标准财务管理制度下,也会存在多个独立的财务“小流程”使总部统一协调财务变得越来越困难。这时企业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上,进行自身的管理变革。管理模式变革内容涉及到:组织形式的演进、新管理思路的转换。
具体来说组织形式演进主要是从分散管理到集中管理,目前国内部分连锁企业已经在尝试着实施区域性财务集中,虽然仅仅是财务层面的核算集中、审批集中,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财务业务的一体化,但却有利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推进。
管理模式变更的另外一个最重要方面是有效的管理创新和思维方式的改变,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实施需要财务人员转型,由记账转向财务建议、财务管理,为各个部门、各项业务提供财务支持,更深入、细致地考虑财务与业务之间的关系。
2、信息系统支撑
IT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 System)的出现,促进和推动了财务共享服务的实践和推广。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需要一套完整的信息系统作为其支撑和保障。通过信息平台跨越地理距离的障碍,向其服务对象提供内容广泛的、持续的、反应迅速的服务,实现“协同商务、集中管理”。
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信息系统包括:ERP、影像管理系统、数据分析和报告工具、OA、网络报销系统、网上银行和银企直联等等。目前部分大型连锁企业已经在信息系统建立上投入了很多精力,包括建立ERP、启用OA办公系统、启用BI数据分析工具还有网银系统。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时,则需要考虑如何将这些独立的信息系统整合到一个中心平台,通过系统间的互联互通,有针对性的整合设计,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在财务共享服务架构下的协同效用。这将是保证共享服务平台顺利搭建的关键因素。
3、财务流程再造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的过程,实质就是财务流程再造过程。通过总部创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各分(子)的财务权限上收,取消或削弱原各分(子)的财务部门,将应付/应收管理、明细账管理、总账及报表、资金管理、费用管理、财务报表及财务分析等基础性会计作业放到共享中心。提高财务数据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制定企业财务战略、发展战略提供更多的依据。
4、服务水平协议
在运作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之前,必须制定服务水平协议,这是以后服务中心与各单位互相沟通及业务评估的一个重要依据。在流程再造的过程中,所有的业务流程都会被拆解到最小单元,而这个最小单元就是收费标准的基础。对这个最小单元的复杂程度、重要性、容易出现差错的可能性、耗费时间等几方面进行综合考量,设定该项工作的标准数,以此把所有的工作量都进行标准化。这类似于制造业里的标准成本法,通过标准化来制定收费依据。
5、绩效管理
经过上述服务水平协议的确认,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所有工作都将基于服务水平协议,各分(子)公司则可根据服务水平协议评估共享服务中心的绩效。目前适合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绩效管理的方法包括以平衡计分卡为代表的绩效评价方法,通过财务角度、客户角度、学习与发展角度、内部流程角度全面考察组织绩效;以六西格玛为代表的过程改进方法,通过贯彻持续改进的理念,循环往复、不断审视流程,发现其中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
四、连锁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服务的核心业务流程
财务共享服务中实施最为普遍的业务流程包括:应付账款、总账、固定资产、应收账款、费用报销等。这些业务都是财务工作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业务,而且重复性高、业务量大、标准化程度较高。基于连锁企业特殊的行业特征,连锁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的核心财务流程更应当关注交叉于上述流程中的现金管理、合同管理、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订单管理、销售管理、客户管理。下面就应付账款、应收账款和费用报销业务循环为例来介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简要运作流程。
1、应付账款核心业务逻辑
共享服务中心商务人员根据合同管理流程审核、签署采购合同,共享合同信息;在供应商管理系统中维护供应商信息;在电子商务系统中录入采购订单;共享中心区域派驻人员收货接收发票;在区域的影像系统中扫描发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付账款组人员审核发票;在ERP系统中数据录入、业务处理,形成应付账款;共享服务中心商务人员根据共享合同信息及ERP中应付账款余额,通过OA系统申请支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资金管理组人员付款信息复无误后在网上银行系统中支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付账款组人员导入ERP系统核销应付账款;共享服务中心商务人员在供应商管理系统中告知供应商,并接受付款查询。
2、应收账款核心业务逻辑
连锁企业销售管理可以分为两块:零售和大客户销售,零售业务可以不包括应收账款业务流程,下面主要以大客户销售模式为例介绍:共享服务中心商务人员在电子商务系统中接收订单,并签订合同、实现合同共享;共享中心区域派驻人员接收开票请求,检查合同条款在ERP系统中开具发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收账款组人员在ERP系统中录入业务信息,确认收入并形成应收账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资金管理组人员通过网上银行系统收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收账款组人员导入ERP系统核销应付账款;共享服务中心商务人员在客户管理系统中维护客户信息,核对收款、进行信用额度控制。
3、费用报销核心业务逻辑
公司员工将实际业务中发生形成的业务票据进行初步整理,并在OA系统中填报并形成一份独立的报销申请单;共享中心区域派驻人员接收发票在区域的影像系统中扫描发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费用管理组人员审核发票在OA系统中审批费用;在ERP系统中数据录入、账务处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资金管理组人员检查审批有效性和付款信息检查后在网银系统中支付;用电子邮件或电话形式通知分公司相应人员进行联系沟通以确认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上述业务循环都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基础业务处理,还有一类更高层次的业务类型是基础决策支持业务,主要包括全面预算管理、财务报告、财务分析等业务。在基础业务处理得到很好实施后可以考虑高一层级基础决策业务的实施。
总的来说财务共享服务是未来财务管理发展趋势,财务共享服务的发展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财务行业的发展。同样财务共享服务在连锁企业中的应用所带来的价值,将会对整个连锁行业产生深刻的影响;连锁行业财务共享服务实施者,将成为行业的引领者。
【参考文献】
[1] 陈虎、董皓:财务共享服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 段培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典型案例分析与研究[J].金融会计,2009(9).
[3] 吕丹:物美:财务“共享服务”管理体系模式的吃螃蟹者[DB/OL]. 中国经济网,2008-04-18.
篇9
关键词: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化;资金管理系统;应收账款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供应商融资系统
一、信息化和系统化是财务管理发展的趋势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大部分企业的会计处理已经实现了信息化,随之而来的必将是集财务会计、营销、生产、人事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系统的兴起。再利用OUTLOOK和INTERNET将这些系统与外部信息环境相连接,即可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循环体系。图1完整的企业管理信息体系通过信息化建设,我们可以促进经营与财务活动的有效集成,将财务管理由传统的被动管理转向主动管理、由事后控制扩展到事前和事中控制,从而实现:
1.将财务管理制度固化到应用程序中去,减少人为影响;
2.将管理层的财务管理理念通过系统贯彻到日常财务活动去;
3.缩短人工工时,尽量减少手工操作;
4.实现有效的职责分离,提高监督水平;
5.减少人为错误,提高财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6.实现有效的内部沟通,使得各类信息更容易取得。
二、信息化时代的副产品
信息时代给财务工作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福利”,还同时携带了信息泄漏、密钥被盗等“病毒”。如果不能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采取恰当措施来防范相关风险,企业面临的将可能是难以估计的损失。
1.系统自身缺陷导致的错误;
2.系统安全控制若存在无效设置,将可能引发不适当的记录、或权限控制失控等;
3.系统瘫痪等引起的数据丢失或访问被拒等风险;因此,加强相关业务流程的控制,建立系统化、标准化、可审计、可持续改进的系统内部控制制度也十分必要。
三、财务管理系统的模块构建
1.建立流动性、风险与决策管理一体化的金字塔体系。
财务管理系统,应当以生产营销系统、会计和人事系统为依托,以资金管理系统为中心,以应收账款管理系统为辅,以预算管理系统为优化,形成一个既能提高日常流动性管理效率、加强风险控制,又能为决策管理层提供支持的完整体系,实现财务管理活动的“高附加值”。图2金字塔形的财务管理系统2.资金管理系统——结算集中化,信息集中化和资金集中化。资金管理系统的目标,应着眼于“结算集中化、信息集中化、资金集中化”,使日常资金运营转向系统化、标准化、可审计和可持续改进。资金管理系统,主要由收款、付款、存贷款交易、外汇交易、贸易财务、资金管理六大模块构成,集团牵头企业还可以考虑增加“集团资金池”模块。条件允许的企业,更可考虑通过HOSTINGTOHOSTING的方式,实现银行和企业之间收付款、L/C等信息的实时传输。此外,企业还可以将资金管理系统与央行推广的电子汇票系统相联、实现银企间的无缝对接。
2.1收款模块。
包括现金、票据和电汇。财务人员通过手工输入或数据上传,将收款信息录入系统,使各部门间能够及时共享收款信息、便于应收账款和出货等管理。还可通过自动发送收款通知EMAIL方便公司内外联络。
2.2付款模块。
包括现金、票据、电汇、报销、同名划转。营业人员在系统里提交付款申请,各级授权者逐级审批,最终由财务人员输出数据到网上银行后支付。在服务器容量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将发票等附件扫描到系统里,以供相关用户事中或事后查询。财务人员输出数据的同时,可设定自动发送EMAIL通知指定人员。
2.3资金管理模块。
包括资金账簿管理、银企对账。资金账簿管理可汇总其他模块的数据,从而提示每日头寸盈余或短缺,以便提早准备借款或存款申请。通过导入网银流水帐,还可实现银行日记账“日日清”的对账目标。企业甚至可以增加资金计划的功能,规范、汇总和复核营业部门提交的资金计划。
2.4存贷款交易和外汇交易模块。
2.5贸易财务模块。
包括汇票、L/C、D/A、D/P等进出口业务。营业人员按规定格式在系统里填写L/C开立申请,经审批后,财务人员可直接将该数据输出到开证银行。
2.6流程管理模块。
将财务业务的流程变得可视化,可随时查询到业务进行到哪一个环节、停留在哪位人员处。
2.7集团资金池管理模块。
通过上述模块,企业将实现:从书面授权到EDI授权的转变;从手工记账到自动生成会计分录的转变;从纸质文件传递到电子文件传递的转变,实现无纸化的同时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从手工填写银行申请到自动输出打印的转变,减少人为错误;从EXCEL管理数据到系统自动生成报告的转变;从各部门重复管理数据到部门间共享数据的转变;从口头沟通审批情况到流程可视化的转变;从电话联络到EMAIL实时联络的转变;从手工翻查单证到电子查询的转变;从手动管理头寸到系统自动输出头寸调拨建议的转变。由于资金管理系统与会计、营销、生产、人事等系统相连,相关信息在系统之间可实时传输。因此,各部门的操作也将影响其它系统的数据。例如,申请付款时,营业部在从会计系统传输过来的应付账款明细账中选择未付项目,出账后资金管理系统又将自动生成“DR应付账款/CR银行存款”的会计分录、并输送回会计系统。又例如,当某个客户的收款录入资金管理系统后,将自动生成“DR银行存款/CR应收账款”的会计分录,在传输到会计系统的同时还会传输到应收账款系统——更新该客户的信用状况。
3.应收账款管理系统——事前防范,事中和事后控制。
很多跨国企业在中国水土不服的难题之一就是“收账难”,应收账款管理已经成为企业风险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从新客户甄选、进出货控制,到应收账款回收,应收账款管理系统将帮助财务人员不再停留在事后救火的被动处境。
3.1新客户准入制度的植入。
输入客户的财务数据、资产抵押等情况,系统可自动计算各财务指标(包括资产周转率等);按照上述指标、企业风险管理制度制订的标准和权重,系统可对新客户自动评分和评级;根据评分结果,系统可自动给出信用期、信用额度等建议,供决策者参考。
3.2老客户的定期更新和维护。
更新客户信用级别时,系统可根据客户与本企业的交易历史与应收账款回收数据对老客户的品质、经济环境变化情况进行评估;再输入客户的最新财务数据,辅以1、中所述评估手段,财务人员可以更客观地对老客户重新评级、筛选、调整信用额度和信用期。
3.3日常控制。
通过与营销系统的联结,当某客户出货金额已经超过设定额度时,系统可跳出警告对话框、甚至输出“催款函”。通过与OUTLOOK的联结,当某客户应收账款出现逾期或超额时,系统可自动发送EMAIL通知相关部门。
3.4定期对账。
系统可按照用户要求随时输出账龄表,以供内部对账。内容包括客户的信用期、信用额度、各期间的应收账款余额、及逾期情况。
3.5特殊结算方式的应收账款管理。
此外,对于通过L/C等方式结算的应收账款,系统可设置特定模块,以供相关人员查询和备案。
3.6内部利息及收账成本的计算
4.预算管理系统——规范预算管理,加强报告分析。
传统的预算工作,通常由各部门提交五花八门的预算表格。有些数据甚至不符合基本的财务会计逻辑。究其原因,大多数营业主管的财务知识还比较缺乏。但营业部是企业业务的第一线,第一手预算数据最好取自营业部。因此,预算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集中在规范预算和实绩数据提交上。当然,系统还可以根据管理者和决策者的要求,输出各类分析报告,包括分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库存报告和毛利分析报告等。
5.供应商融资系统——高效的应付账款管理。
前述系统基本都以内部管理为目标,而企业还可以利用财务管理系统为外部合作者(例如供应商)提供更多服务和便利,实现双赢。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融资”发挥的作用日渐显露——降低核心企业采购成本、降低供应商融资成本、实现融资期限多样化、促进核心企业与上游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但对大型跨国企业而言,由于供应商遍布全球、数量众多,完全靠人工来管理供应商融资显然力不从心。因此,一些跨国集团会与跨国银行协同建立供应商融资系统来提高管理效率。例如,某知名跨国企业与经办银行合作,由其核心企业(后述简称“企业”)牵头,邀请主要供应商加入VENDORFINANCINGPROGRAMME,并安装供应商融资系统(后述简称“系统”)。买卖双方约定的付款期限统一为60天,年融资利率为2%。银行会先将其授予企业的信用额度输入该系统、作为所有供应商融资的总额度;当企业向供应商下订单时,企业通过系统发送订单信息给银行;出货后,供应商通过系统提交约定付款单据;企业核查后,在系统里同时发送确认指令给银行和供应商。各供应商根据各自的资金状况来决定是否要提前提交付款申请:
5.1供应商A
因资金短缺,需要尽快收款,于是立即在系统里提交了付款申请,银行确认后系统会自动支付给A。假定银行在出货后第10天确认付款。A最终收款金额=发票金额-发票金额*2%*(60-10)/360。这一笔发票金额将从银行给企业的授信总额里扣减;当各供应商申请提前付款的金额超过授信总额时,系统将自动提示企业和银行。
5.2供应商B
因资金充足,在规定的60天内均未提交付款申请,则银行将在60天到期时自动支付全款给B。B收款金额=发票金额*100%。这一笔发票金额将不会占用银行给企业的授信总额。无论A或B,当60天期满之日,银行将自动从企业账户里全额扣款(=发票金额)。上述过程中,实现了订单提交和确认、付款申请和确认、及在线支付的全程无纸化和电子化。企业与供应商不仅实现了双赢、还大大地提高了采购交易后期和应付账款的管理效率。当然,这个项目的实施,对上游供应商的硬件和软件要求较高,规模较小的企业可能在人员和设备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四、财务管理系统自身的风险管理
篇10
[关键词] erp;采购;内部控制
一、研究综述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企业内部为了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度、措施和方法的总称。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一方面可对企业内部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如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等有效地进行管理,但另一方面也给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
不论是工业企业还是商业企业,采购与付款业务都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首要环节,采购成本的高低对企业最终的利润是有直接影响的,同时,与采购业务相关的应付账款或预付账款的管理对企业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鉴于此,本文探讨在erp环境下如何加强采购模块的控制,使企业建立完善的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确保采购事项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及时准确地提供采购业务的会计信息,保证采购付款业务循环有效运转,以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正常、安全地运行。
二、采购业务的控制环节
(一)采购业务处理流程
从物流的角度看,最初的采购流程运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销售最终产品的定价情况和整个供应链的最终获利情况。换言之,企业采购流程的“龙头”作用不可轻视。具体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
(二)采购业务的控制点
采购系统实际是由采购管理和应付账款两个子系统构成的,它们是企业信息系统中比较复杂的子系统。在这个子系统中存在物流和资金流两条线,如何保证这两条线相互联系,正确形成与供应商的往来账,是这个系统的关键。同时,根据目前企业管理的要求,采购系统不但完成采购活动的事中管理、事后核算,同时完成采购计划的产生和采购资金需求的预测。尽管对于不同的企业采购与应付业务管理的目的是相同的,但不同的企业在管理模式上和业务流程上有一定的区别,本文介绍比较常规的一种处理模式。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关键的业务处理环节和控制点:
1.授权
企业必须按要求设定涉及采购流程的每一个人员对erp系统的操作权限,例如,对供应商信息的录入须得到对数据库的操作授权,订单输入后的修改必须得到操作授权,采购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签订采购合同。
2.审批
审批程序是采购业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审批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对请购活动审核,二是明确请购和采购活动的有关责任。通过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相互审查、核对和制衡,避免一个人控制一项交易的各个环节,以此防止员工的舞弊行为。而各个部门和各个级别的审批程序的目的又有所差别,例如请购部门负责人审批的目的是保证请购商品的品种、质量满足经营活动的需要;采购部门审批的目的是防止重复采购和控制采购成本。
3.供应商管理
对于采购业务来说,供应商和采购部门的关系是较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公司要对供应商建立完善的档案,及时掌握各供应商的信誉等情况。如果由询价人员进行供应商的选择,就有可能产生舞弊行为,因此这一环节关键是要做到信息公开,选择的过程要公平、公正,其中价格是选择供应商的重要因素。另外,供应商的品质和信誉管理制度以及生产能力都会影响采购业务及以后生产销售环节的运行。
4.采购结算
采购是企业经营的首要环节,控制材料采购成本对一个企业提升经营业绩是很重要的。由于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比较高,因此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5.付款结算
付款业务是采购业务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建立在采购业务基础之上,是将企业的资金支付给采购商品供应商。付款涉及资金使用,因此是内部会计控制的重点。付款业务控制的关键点主要包括应付账款业务控制和资金支付控制。
三、erp环境下加强采购模块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一)权限的控制
单位应当对采购与付款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对各类不同的物资请购,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责任授权体系。部门物资需求由部门资产主管人负责;特殊请购计划的制订必须由公司计划部、营销部等相关部门综合讨论决定,与战略相关的大宗支出还必须取得高层领导的同意。同时,为了保证权责对等,企业应建立适当的考核体系,真正做到谁拥有权利谁承担责任。例如,某公司账套主管是李明,采购部业务员王丽向公司上级主管提出请购键盘计划,请购数量为10只,业务员据此填制请购单。此时就必须需要账套主管李明登录系统,启动采购管理系统,执行“采购选项”、“业务及权限控制命令”,在“权限控制”下,选中“检查业务员权限和检查操作员权限”复选框。如果账套主管没有赋予业务员王丽操作权限,则在王丽录入请购单时会弹出“对不起,您没有录入该部门的权限”窗口。
(二)审批的控制
企业的各个部门都应该力求使采购申请业务制度化,即明确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请购业务审批流程,保证所有的采购申请业务都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对于采购申请、采购订单、外协加工订单等,必须经过某一个人的审核才能接着处理下一流程。对于不同的部门可能会指定不同的审核人。不正确的业务更正与删除,待解报单的处理等都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严格执行复核制度,充分保证计算机账务处理不错不乱。无论是静态审核,还是动态审核,都要仔细核对输出的账务凭证与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一致。另外,制定相应的上机守则与操作规程,是操作控制制度化的具体体现。比如固定资产的审核归口到设备管理部门;计算机等it设备的采购归口到it主管部门;预算审核归口到财务主管部门;不同级别的人员又分别有不同金额的限制,超过之后必须由更高级别的人审核。
(三)业务执行控制
1.到货数量控制
控制到货的数量是否允许超过订单数量。对采购数量进行控制,采购部门首先应当对每一份请购单审查其请购数量是否在控制限额的范围内,其次是检查使用物品或获得劳务的部门主管是否在采购单上签字同意。对于大宗采购必须做各种采购数量对成本影响的分析。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必须对这些成本分析做出强制性的规定,并指定专人对成本分析是否实施进行监督。将各种请购项目进行有效的分类,然后利用经济批量法测算出成本;对于请购数量不大或者零星请购的物品,采购批量的成本分析控制可参照资金预算来执行。采购量越多,价格相对越低,但并不是采购越多越好,资金周转率、仓库储存的成本等都会直接影响采购成本,应根据资金周转率、储存成本物料需求计划等综合计算出最经济的采购量。因此必须事先确定好采购量。使存货总成本最低的订购量被称为经济订购量。
2.到货成本控制
控制到货成本是否允许超过订单或合同成本。比如,设置了某一货物的采购入库成本不能超过订单的10%,系统就不允许录入成本超过订单10%的采购入库。从成本的角度来说,采购原材料或待售商品的价格和采购行为本身的成本构成了产品成本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因此,采购作业对企业盈利能力和财务流动性有着显著影响。采购作业和存货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企业采购作业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存货管理的质量。科学的、精确的存货管理会在保证正常生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降低采购作业的成本。
3.储存成本
当企业有存货时就会有保管费用的发生,这一费用包括占用在存货中的资金不能再投资的机会成本及场地租金、保险费等与储存有关的费用。因此,为了节约储存成本,企业应尽量减少库存量。对于这类成本,理想的状况是降低到零,这就是及时采购的主要思想。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①减少供应商数目,这样就减少了谈判的时间;②调用供应商档案,选择信誉好的供应商,以降低检验和质量成本。
(四)付款控制
付款控制应该属于应付账款系统,但是实际引发的原因在采购系统。控制付款可以通过以下办法来进行控制:
(1)财务部门在办理付款业务时,应当对购货发票、供应商发票、结算凭证、订购单、验收单以及入库单等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一致性、合法性进行严格审核。对于未经核准的款项不能支付,对于上述资料不全的款项,应要求补齐资料后,才能支付。
(2)会计人员要及时核销已经完成了付款程序的采购业务,并对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等重要账户进行严格管理。
(3)更改供应商设置,控制对该供应商的应付账款。
(4)企业也可在系统内设置预警。公司设立请款控制,由财务人员对部门预算和付款要求核实后给予批准;出纳依据erp中的供应商信息,银行转账付款或签发票据。这里供应商账号信息的维护是企业需要关注的重点。会计人员依据付款单制单,为了确保业务的准确,建立企业与银行间、企业与供应商间的对账机制也是很有必要的。
四、小结
erp系统具有实时控制的思想,对各业务中的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方法使企业从传统的发现问题、事后补救,发展成为现在的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严格的内控制度必然会改变会计机构和人员的分工,优化会计组织结构,有助于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进步,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大幅度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计算机环境下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保证。建立完善的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采购付款业务循环有效运行,确保采购事项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系统正常、有效运行。
主要参考文献
[1]蒋素英.浅谈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j].经济师,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