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分析范文

时间:2023-08-23 16:10: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经济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经济分析

篇1

关键词:环渤海经济圈;面板数据;技术创新;FDI

1 引言

当前,环渤海经济圈的产业结构还是以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为主,缺乏较短时间内能赶上发达国家所需的财力和更先进的技术。所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并举的道路势在必行。

本文旨在通过环渤海经济圈中各省市技术创新能力的分析,找出差距,为其今后的创新之路提出一些建议。笔者主要通过研究FDI这一关键因素对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来进行面板数据分析。

2 FDI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

2.1 数据来源和模型设定

尽管本文考察的是技术创新能力与之间的相关关系,但由于理论模型是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推导得来的。因此在做实证分析时,其他经济变量不满足模型的隐含前提或重要的解释变量被遗漏,估计的结论就会大受影响。因此,笔者把R&D内部支出和人员全时当量作为控制变量引入模型中进行探讨。

笔者选取环渤海经济圈(北京,辽宁,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2004-2009年共6年的数据来估计FDI对环渤海经济圈各省市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各地区专利申请受理数,R&D内部支出和人员全时当量,取自2004-2009各年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模型的核心变量FDI取自《中国统计年鉴》各地年末登记的外商投资企业投资额。

研究FDI对专利申请数量的影响效应要构造一个与生产函数类似的创新产出函数。再将其取对数,构造得出模型的基本形式表述为:

1ny=c+a1nfdi+β1nrdi+γ1nrdp。

其中,因变量Y分别用环渤海经济圈各省市总专利申请受理数,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数、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受理数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受理数来表示,作为衡量环渤海经济圈各省市技术创新能力的替代指标。RDI用于表示R&D内部支出,RDP用于表示R&D人员全时当量。

2.2 面板数据模型的选择

经过EVIEWS5.0面板数据模型的操作,模型中F2的估计值32大于显著水平1%下的临界值水平3.78模型中F1的估计值3.52小于临界值水平3.86可见这个模型形式设定检验是拒绝H2,接受H1。并且,经过Hausman检验,伴随概率1.00,模型无法拒绝个体影响与解释变量不相关的影响。综上,需要建立技术创新能力的随机影响变截距模型。同理,三种类型专利申请受理的模型也按这种分析方法进行。

环渤海经济圈各省市技术创新能力与FDI的关系模型形式为:

效应随机随机随机随机

2.3 面板数据模型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四个模型总体的估计效果较好。对专利申请数影响最大的因素还是FDI,这种影响的回归结果都显著为正。从表中还可看出,这三个变量中,FDI对专利申请受理数的影响最大,弹性系数高达0.399。R&D内部支出的影响次之,弹性系数位0.164。R&D人员全时当量的影响不显著,未通过t检验,说明研发人员数量的增加对环渤海经济圈各省市专利申请数量提高的作用并不明显。综上可得,专利申请数量的提高,更多的是依赖于来自外资企业的溢出效应。

虽然FDI对环渤海经济圈各省市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有一定的促发效应,但是FDI的进入并不能带来其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质性提升。从计量分析结果可以看出,FDI对外观设计专利影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FDI每增加1%,外观设计专利数就增加0.817%。外观设计是三种专利中最为简单的创新,体现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示范效应和模仿效应,说明环渤海经济圈各省市总体上的技术创新还只处在简单模仿产品的外观设计及包装的程度上。FDI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影响与之差距很大。以上这些说明,环渤海经济圈的各省市往往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只是进行加工生产,难以获得核心技术。

另外,R&D内部支出的增加对发明专利的影响最大,每增加1%,发明专利数增加0.351%。其次为对实用新型专利数的影响,每增加1%,实用新型专利数增加0.142%。

而其对外观设计专利数的影响并不显著。R&D人员全时当量对这三种专利申请数的影响都不显著。

模型中,随机影响截距表示的是排除掉FDI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各省市技术创新能力的状况,可以理解成封闭环境下的基础技术创新能力。可以发现基础技术创新能力最高的是山东,远远高于其他省市;最低的是内蒙古。由此看出,环渤海经济圈各省市创新能力差距很大。

3 关于环渤海经济圈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几点建议

第一,通过FDI对专利申请受理的影响模型,二者之间的弹性系数较高。这说明,FDI的进入对各省市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存在着一定的促发效应。它对本土人才的培养,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知识技术的传播和扩散发挥积极的影响。因此,应进一步发挥FDI的积极作用,通过鼓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与外资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深层次合作,进行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发挥其溢出和扩散效应,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第二,从FDI对三种类型专利的影响程度,发现其对外观设计专利数的影响最大。这说明FDI不能带来其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质提升。因此,不要一味地认为FDI引入越多越好,应把重点转向国际研发型产业或高新技术产业。走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是大势所趋。

第三,从四个模型看,R&D人员全时当量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都不显著。这说明河北省科研人员的效率不高,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就应加大财力物力的投入,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内培养一批优秀的科技开发队伍,并要积极完善人员的激励机制和经费的投入机制。

第四,从模型中的随机影响截距可以看出,各省市的技术创新能力差距很大,呈现不平衡发展。一方面,落后城市要向周围的先进城市学习,抓住地理优势,善于吸收先进城市的技术和经验,并善于利用周围城市人力和物力等资源。另一方面,先进城市可以形成扩散效应,加大对落后城市的土地能源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韩忠亮,朱敏.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研究报告[J].新经济研究,2009,(7):37.

[2]刘星,赵红.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9,(6):70.

篇2

    论文摘要:以知识和信息为中心,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给统计信息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进行改革,在技术,设备,人才,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历史阶段之后,正在进人一个以数码知识、网络技术为基础。由信息推动,以创新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时代。

    新经济具有与传统经济有别的某些特点。首先,新经济是知识经济。相对于以土地资源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和以原材料、能源和资本为基础的工业经济,新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基础之上的知识经济。其次,新经济是数字经济、信息经济。基于数字化信息革命的信息高速公路和因特网的诞生和发展,使得信息采集与传播的速度和规模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产业获得迅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第三,新经济是网络经济,因特网的诞生和发展,引发了一场空前的信息革命,从根本上改变着人类杜会的经济活动方式,特别是商业交换活动方式。建立在现代通信、电子计算机、信息资源、生产交换及消费等各自网络化及相互渗透交织而形成的综合性全球信息网络基础上的网络经济与知识经济的结合,构成了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新经济。第四,新经济是创新经济,创新是新经济的基础。首先是观念的创新,新经济需要新思维、新观念。其次是模式创新,包括制度、行为、组织结构等,只有运行模式不断创新,经济和杜会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再次是技术创新,只有技术的创新,才能不断创造出新的市场需要,诱导出新的生产与竞争,推动经济不断发展。

    在以知识和信息为中心的新经济时代,谁先拥有信息,谁就占据主动,谁就能处于不败之地。快速掌握各种必要的、准确的信息,是科学管理现代杜会的关键。统计信息是管理现代杜会所必需的最垂本的信息,是进行科学决策最重要的依据之一、是新经济时代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既给统计信息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契机。加速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不断进行统计信息创新是新经济时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统计工作本身的迫切需要。

    (一)统计伯息技术的创新

    高新技术发展的集中代表和最主要的技术领域就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各种电子技术的总和,包括信息获取技术,如感测技术、统计信息标准化技术等;信息处理技术,如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信息传输技术,如通信技、网络技术、卫星技术等;信息应用技术,如控制技术、数字压缩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统计信息在新经济时代条件下,要想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二)统计倍息设备的创新

    信息技术在统计中的广泛应用.必须有相应的高新技术设备的支持,这是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物资条件。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对高科技信息设备的需要不仅体现在信息设备的数量上。更体现在信息设备的技术性能上。高科技现代化的信息设备的引进和普及是我国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虽然计算机及网络在我国各级统计部门已经得到基本普及,但高档次的大、中型计算机还很少.不能满足对某些复杂的统计数据的分析、处理的需要。加速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必须将高科技的信息设备广泛应用于统计作业系统。    (三)统计倍息生产开发的创新

    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数字化的社会。所谓数字化是用0和1两位数字编码来表达和传输一切信息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即电话、电报、数据、传真、图像等各种信息全都变成数字信号,在同一种综合业务网中进行传输。数字化是统计信.息现代化中的核心技术,通过数字化,各类统计信息得以规范化、标准化,从而有利于统计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等。信息内容数字化要求统计部门将各类信息的开发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快实现统计表格标准化、统计指标休系和编码标准化,使统计指标、统计分类及其编码具有统一性和唯一性。另外,通过建立以数字方式存储的统计数据库,有利于统计信息查询、管理及统计信息的传输和处理,从而使各级统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四)统计倍息人才的创新

    新经济时代是一个重新认识人的作用的时代,人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统计信息能否适应新经济的要求.关键是统计信息产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由于现代统计在理论休系上、调查方式上、信息处理技术上的进步和发展,使统计信息具有来源广、扩散性强、需求量大、用途广等特征,对统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将统计部门建成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部门,重要的是培养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但我国目前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结构比较单一,群休中大多数是只熟悉统计知识业务的统计专业人员。人员的知识面抉窄,专业过细问题尤为突出,既满足不了用户对统计信息资源的要求。也不利于统计工作向横向和纵深发展,为此.必须加强各类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要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对原有的统计信息工作人员进行各种技能(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如计算机操作、软件开发、联机检索上网查询等)和各种素质(主要是知识素质、政治素质)的培训及培养。培训可采取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多途径井经常化制度化。

    (五)统计倍息服务的创新

    我国的统计信息服务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特别是同发达国家现代化的统汁信息服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信息产业和信息市场不发达。现代经济社会,信息是产品,信息的开发、交流需要有信息市场才能实现,信息市场是信息商品经营和信息有偿服务活动的场所,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各类统计咨询服务部门、统计师事务所、信息有限公司、情报中心、数据库等还只是一个部门或信息机构,信息交易还处在咨询及中介服务上,服务方式也常以信息会.临时专题交易会等形式出现,在新经济条件下.加快发展统计信息产业和统计信息市场,实现统计信息商品化,把统计数字变成商品。进人市场流通.实现服务方式有偿和无偿并举。其次,服务架道多样化(公开、临时交易、个别提供等),服务手段多元化(广播电视、书报杂志、信息互联网等),满足各个层次、各种群体对统计信息的需要。另外,统计信息的服务态度、服务观念、服务体系、服务质量也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更新提高。

篇3

分类信息网站领域最近有两件事儿比较火,一件事前一段时间的赶驴事件,基本过程是赶集网找了姚晨做广告,结果广告内容太过于展现一头驴,于是不知道的人们以为那是赶驴网,于是百姓网就弄了一个赶驴网,然后就在基本不花钱的情况下赚了一把关注度,不过也惹上了官司。这件事其实对于赶集网也是有好处的,因为这件事儿一出,大家就讨论,对于提升赶集网的知名度肯定有好处,不过赶集网心里肯定不舒服,因为这么一讨论,自己的竞争对手百姓网也在被关注着,自己是花了大把的钱,而百姓网是一分钱没花的。第二件事是我最近几天刚刚在新闻上看到的,说是58同城和赶集网的老总在微博上发飙,说百姓网通过给竞争对手网站的用户发垃圾邮件的方式进行推广,而且邮件内容包含虚假信息。

从这两件事上基本可以看出分类信息网站领域的不平静,虽然这些事儿没有3Q大战那么红火,但事实上这两件事儿都可以看出在这个领域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所谓标题的“不平静”者,即是此意。

几个重要分类信息网站的评比

说道国内的分类信息网站,不能不提到58同城、赶集网、百姓网等一些网站,那么他们究竟占领的多少市场份额,在用户的积累与体验方面又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了,本文就冒昧的点评一下。首先从占领的市场区域来说:这三个分类信息的巨头都已经在国内基本有市场的城市都开设了自己的分站。足迹可以说是遍及全国各地,甚至于一些不甚发达,网络的应用可能还远远未能普及的县城都已经被覆盖到了。

第二,着重分析一下流量排名等方面的数据。

当然,分类信息网站除了这三个之外,还有很多个,但是基本上在竞争中以及远远被甩在了身后,所以本中中就暂且略去。

什么是分类信息网站?

说分类信息网站领域的不平静,那么肯定得说清楚什么是分类信息网站,本文中就给大家做一个定义。其实所谓信息,基本可以理解成广告,那么分类信息也就可以理解为分类广告。但是,我们平时在看报纸的时候,特别是一些地方性的新闻报纸,往往有一些版面上面全部是各种类型的广告,比如招聘、比如求职、比如二手货买卖、再比如提供一些什么服务之类的。但是,报纸上的信息只有我们需要的时候才会看,而且刊登是要花钱的。事实上,分类信息网站更多的是和人民的生活结合在一起的,因为它所包含的版块一般是为生活服务的,当然目前国内也有一些分类信息网站包含企业信息,比如企业黄页、企业供求信息等等。不过企业的信息放置于分类信息网站上来说,无论是关注度还是数量都远远少于生活类的信息。对普通老百姓来讲,分类信息比新闻娱乐等实惠得多,因为它直接面对老百姓的需求,它与让人厌烦的传统广告不同,不但不反感,而且主动去找,是老百姓找着看的广告,这对广告主来说是最大的喜事。分类信息网站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他们提供一个平台,让用户免费信息、免费查看信息,以此获得用户的青睐。一般情况下,分类信息网站包括的版块包括房产、交友、车辆、买卖、招聘、生活、教育、商务等等各个方面。举个例子,在生活领域里有装修的版块,事实上对于分类信息网站来说,它既可以放在行业类里,也可以放置在生活类的网站里。比如类似于这样的装修网站在发一些外链的时候,选择分类信息网站时,其实发在很多版块里都是被允许的,只要不乱发,就不会被删除,当然有些分类信息网站是完全不允许发外链的,那这就另当别论了。

个人站长在分类信息网站中的机会

上面说了一下巨头们的情况,下面说下个人站长与中小互联网公司在分类信息网站上的机会。个人认为,中小站长在分类信息领域大概有以下两个方面可以考虑的机会。

第一:小地域的分类信息网站。大的巨头们把全国性的市场都占领了,但是一个小地方比如二级城市的分类信息网站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这是因为这些城市在分类信息领域的竞争不是很激烈,而且由于网络市场不是很发达,大家对于一些网站并没有形成什么主观的意识。

篇4

一、经济管理和经济管理创新的含义

企业按照自身既定的经营发展目标,制定企业经济活动计划和活动标准,并依据计划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协调、监督的过程就是经济管理。企业对经济有效地管理可以确保企业长久的发展。经济管理创新是企业为了未来进一步的发展,获得更多的产值利益,通过创新经济活动模式、管理观念、管理制度等手段来提高综合竞争力的过程。

二、新形势下企业创新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现有经济体制的持续深化改革。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时,首先需要对经济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具体到企业也需要进行有效的调整和转变。企业传统的经济管理方式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企业的经济管理往往采用粗放的管理方式,造成了管理资源的大量浪费,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另外,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完善,企业逐渐转变成了市场竞争中的主体,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彻底性的改变。因此,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也必须适应改变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创新,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管理效率,才能更好的推动社会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

2.时展的要求

“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传统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企业每天面对的信息量大幅增加,企业只有创新自己的经济管理模式才能有效的处理好各类经济信息,满足基本的发展需求。知识经济逐渐成为发展的主流,首先知识经济是网络化、信息化的经济,它要求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时多利用互联网工具,精简信息处理人员的结构和信息的传递层次,提高信息处理效率,提升自动化处理水平。其次,要求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要多参考自身网络信息系统的分析数据,重视计算机决策系统,特别是探索使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通信技术,顺应时展需要。这都要求企业对经济管理模式及时创新。

三、新形势下企业面临的经济大环境

1.市场化程度加深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化体制在我国逐渐获得大众的认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已成为广泛共识。相应的是公司制等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形成了市场为主导、政府辅助监督的经济发展体制。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新的市场经济环境给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模式创新时,要注意结合市场环境,认清当前的经济形势确保创新方向的准确性,不断进行创新的实践与探索,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明显

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不断加深,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甚至出现融合的趋势,这给中国经济走向世界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在这个进程中,中国经济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渐提高,已成为世界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逐渐呈现出世界经济发展新引擎的趋势。大批中国企业也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在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逐步走向世界。因此,国内企业必须与时俱进的创新经济管理模式,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才能与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对抗、突出自身优势,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一席发展之地。

3.知识信息时代来临

知识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发挥知识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在进行经济管理时融入更多的信息通信技术,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企业的生产当中,实现企业生产的自动化,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这就要求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及时创新,使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和企业的运作方式匹配,从而充分展示企业经济管理的作用和重要性。

四、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时存在的问题

1.管理观念落后

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大量员工的管理理念比较落后,没有更上时展的潮流,把利益最大化当成企业发展的终究目标,缺乏互联网思维和可持续发展思维,脱离实际进行思考与决策,会导致企业的发展出现大量问题。

2.人员的组织力度较弱

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创新时,为了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以及人员的有效组织,应当建立一个集中经济任务的固定的企业管理机构,但是我国大部分企业并没有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使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创新时容易出现无序、不成熟的行为。

3.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我国企业现有的经济管理制度大都浮于表面,无法深层次的影响企业的发展,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完善的、符合企业发展速度的经济管理制度体系。由于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遇到的各类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给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阻碍。

4.审核控制机制不健全

经济状况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命脉,因此任何涉及到经济的问题企业都应设有严格的审查、核实机制来把关。现阶段,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在对经济进行审核控制时仍存在大量问题,主要是审核机制的滞后性,在新形势下对于经济的审核控制力度较小,不能很好的让经济管理模式适应新经济形势,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不彻底。

五、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措施

1.明确进行积极管理创新时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

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时,为了确保新的经济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和全面性,需要充分考虑到各种相关因素,包括知识、环境以及人力资源因素。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和数据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企业应重视信息和数据的积累和有效利用,把其当作推动企业未来获得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企业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明显,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的方向应当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经济管理创新的实施者和主体是人,提高对人才建设的重视度,可以确保管理模式的创新足够“新”。

2.制定创新标准

标准可以检验一项行动的正确性。因此,为了确保管理模式的有效性,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模式创新时,首先应明确创新的主要目标和方向,并制定相应的创新标准,例如以企业员工满意、消费者满意、投资者满意以及社会满意四个指标,构建以满意度为评价核心的创新体系。符合这种思路的创新经济管理模式,才能在促进企业发展的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3.更新落后的管理理念

在创新管理模式时,注意将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融入进去,强化管理者自身的创新意识,为企业进一步管理模式的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管理者需要抛弃以往管理理念,学习先进的、科学的、符合互联网时代特点的管理理念,通过培训与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确保在进行相应的管理工作时的工作的正确性。

4.控制好经济管理创新的方向

对企业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实现方法等策略进行创新,以此保证正确的经济管理创新方向。首先,要明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经济管理创新的首要目的,因此经济管理创新的方向和依据应当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企业的市场地位。

六、结语

篇5

征信本质上是一种民商事行为,但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地被浸染上了公法的色彩。一般认为,征信即征信中介机构直接或间接取得征信供体等有关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对其进行分析筛选、加工处理,从而形成征信产品,再将之出售或转让给征信受体使之使用受益的行为。简言之,征信即征集和利用信息的行为。前述“征信供体”和“征信受体”,既有政府等公权力部门,也有企业等私权利部门,公私部门各行其是,依法运作,但又互相依赖,共荣共生。由此可见,征信法是一种十分必要的社会运行机制。笔者认为,征信法是调整和规制征信关系和征信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所谓征信关系,就是指在政府、企业等征信关系人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所谓征信行为,就是征信法主体的信息管理行为和信息经营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信息经济,一旦离开了信息,市场主体将无法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以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所以,征信法便自然地成为市场经济主体问相互认知和支持的保障,成为连接市场经济主体利益关系的桥梁。那么,征信法能够解决市场经济主体的哪些现实问题,又能在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首先,征信法能够保证市场经济主体的信息公开适度、有序。征信法的立法宗旨是秉承信息公开的理念,畅通信息源流,实现信息共享,使征信法主体达致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诚然,公开是征信的程序基点,真实是征信的实体需要。但是,征信法对公开信息的要求是有必要限度的,绝不意味着不要保守秘密,相反它受到商业秘密法和个人隐私法的制约。当前市场经济已经步入经济全球化时代,与昔日相比,信息公开的程度更大了,危及商业秘密法和个人隐私法所保护的相关信息的可能性增大,征信法的建立和完善也就更加必要。征信法还要求公开的信息必须是真实的,这是诚实信用原则的体现,违反这一原则,被征用的信息就将会给客户或其他有关方面带来负效益,违反者也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其次,征信法能够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第一,征信法的施行能够体现信息本身的价值,为产品和服务找到出路。产品的销售和服务的提供需要相应的渠道,而征信能够提供这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快速流通,实现资金流转的加速,从而提高企业或经营者的经济效益。第二,征信法的施行能够凸显所引入或输出的技术信息本身的价值。征信的对象是信用信息,理应包括技术信息。商业秘密是“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或经营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而如果技术信息权利人没有采取保密措施或放弃采取保密措施,此时的技术信息即为可以买卖或转让的技术商品或知识产权,它通常能为权利人创造超出常规商品或服务许多倍的经济效益。第三,征信法的施行有利于加强诚信建设,降低交易成本。市场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加强诚信建设,降低交易成本,而征信法恰好具有这方面的作用。

最后,征信法能够在实施科学管理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科学管理是企业的生命线,而信息依法获得和运用是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的信息管理工作既要保证信息收集和传递的快速、高效,又要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既要增强信息的针对性及适用性,又要保证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综合全面,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一个好的企业不但需要征信,而且需要依法征信,只有这样才能扩大战果,避免讼累,使企业不断跃上新的台阶,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二、征信法归属经济法的理由分析

第一,从征信法律关系来看,征信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既有政府及其信息管理部门(如工业与信息化部及其下属部门、知识产权局等),也有企业和自然人,符合经济法的主体特征—__公法主体和私法主体兼而有之。征信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购买征信产品的货币以及征信管理行为,还有像征信产品这样的精神财富或智力成果,符合经济法的客体特征——财物、行为和智力成果一应俱全。征信法律关系的内容有征信权利和征信义务,也分别具有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特性。

第二,征信法暗合了经济法公法、私法兼具的特点。征信法所征之信是信用信息。信用信息既是一种公共产品,又是一种私人产品,调整上述两种产品性质的法必然同时带有公法和私法的性质。鉴于征信法具有公法性质,国家势必对其进行政府干预并因此设立相应的行政管理机构;因为征信法具有私法性质,自然人和企业之间就要对信用信息采取市场交易的方式互通有无。

第三,征信法具有国民政策性。金泽良雄先生指出:“经济法里依靠行政权的规制,是属于经济政策性的干预。它是从经济观点积极满足社会协调的要求来调整并建立经济秩序的。”(金泽良雄,2005)政府的政策服务是政府向社会提供的服务项目之一,其中包括信息服务。政府是公共管理部门,担负着公共管理包括征信管理的重要使命。可以说,征信管理(征信法是征信管理的法治化)的为民性或关怀民生性决定了征信法的国民政策性。

第四,征信法具有社会本位性。社会本位以社会利益和社会责任为依托,倡导平衡协调。经济法的社会本位性是经济法的本质属性,这一特质最能说明经济法不公不私、亦公亦私的中庸品格。社会利益是一种中性利益,社会责任是一种公平责任,两者前引后促,目标一一致,使得经济法成为“高级法”和“经济宪法”。征信法保护的是社会公共利益,即政府与私人在信用信息方面的共同利益,它贬斥和惩戒破坏上述利益的人和事,而且是以社会公益诉讼和社会公益非讼的结合为其程序法形式构架的。

第五,征信法是经济法的市场规制法。市场规制法是经济法中的一个私法因素重于公法因素的分支,单从这一点来说,它和宏观调控法相对应。征信法的市场规制作用大致有两点,一是在私法因素上,承认企业和个人获得广泛信息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普遍要求和个别愿望;二是在公法因素上,强调企业或个人对一定的信息自作出公共取向的处分,以便与社会和他人共同分享信息。

篇6

[关键词] 激励 非经济性薪酬 需要 方式

激励是为了特定目的而去影响人们的内在需要或动机,从而强化、引导或改变人们行为的反复过程。它的实质是通过满足人的需要,激发人的动机,将其内在潜力转化为实现目标的一种行为过程。非经济性薪酬激励就是通过工作本身使员工获得满足感的一种激励方式,这些满足感包括个人发展机会、参与组织决策、享有较大的工作自、工作认可度、工作环境、工作氛围、荣誉等。

一、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就是在组织内部形成一种学习氛围,给员工创造一种学习机会,来激励开发员工的智能,使其更好地为组织服务。组织要发展,关键靠人才。当前,教育培训已经成为组织提高其竞争能力、激励其员工不断进步的有效方法。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在组织中提倡员工主动学习,不断拓展他们的能力,增强合作精神,激发员工灵感,活跃思维,提升员工与企业的创新能力,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从社会发展来看,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创新能力,身处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员工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高昂的知识再造成本使很多员工望而却步。因此,能够提供更多学习培训机会的组织越来越受到青睐,这样,不仅使组织聚集了很多优秀人才,扩大了知名度,而且也满足了组织员工高层次的需要,因而对其激励也大。

二、职位晋升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晋升应属于满足人的自我实现需要的范畴,属于人类高层次的需要,因而对组织员工激励作用是很大的。职位晋升就是员工从较低职位向高一级职位的递进过程,其实质是对员工在较低职位上工作成绩的肯定与赞扬,给予其更高一级职位,既可以激励员工本人,又可以带动其他员工工作积极性。在组织员工的晋升问题上,应全面了解、科学考核,尽量给有能力的员工更多的晋升渠道,更要给予每一位员工平等的晋升机会,这样才能让人心服口服,同时还应吸取历史教训,让合适得人得到晋升。中国有句古语:“知人善用”。“知人”就是要了解人的长处,掌握人的优点;“善用”就是要用素质高、有品位、讲诚信的人,这样才能使晋升激励发挥其真正的积极效果。汉代王符认为,让一个能力强但品德不良的人晋升,其造成的危害要比一个能力低下但品德高尚的人大的多、严重得多。因此,这一点要在组织员工晋升问题上引起足够重视,使组织的晋升激励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三、授予荣誉

授予荣誉是对员工业绩的高度肯定,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激励方式。它主要是通过制造某种舆论氛围,使员工产生一种光荣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授予荣誉是物质激励的必要补充,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现代组织“以人为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应该合理配置,才能达成良好的激励效果。通过授予荣誉鼓励部门、员工间的竞赛评比,能够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授予荣誉更能激励员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从人的动机来看,每个人都有被肯定、争取荣誉的需要,对于一些工作成绩比较突出的先进员工,给予必要的精神激励,效果很好。

四、树立典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组织的日常工作中,作为管理人员,应时常注意、了解,对一些能够引起员工共鸣和具有示范性的人物和事件要及时进行表彰鼓励。可以通过树立典型人物的方式来激励其他员工,比如“年度优秀人物”、“组织绩效标兵”、“企业创新标兵”等。不仅要树立本人典型,而且相应要附带员工所在的集体,以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不仅要激励员工本人,而且还要感谢其家人默默无闻的支持,以激励其他员工的家庭参与到组织建设上来。这些不同形式的表彰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有力的激发其他员工主动向典型人物学习,最终形成良好的激励效果。

五、民主参与

一个组织要长远发展,就必须发挥每一位组织员工的潜力。在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员工民主参与的程度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组织的进一步壮大与繁荣。让员工积极参与组织的重大决策与管理,鼓励员工勇于向组织献计献策,创建一定渠道给以员工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的机会,形成员工对组织的归属感,提高其主人翁参与意识,不仅对员工形成一种激励,而且还能对组织目标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海尔崇尚人人是人才的哲学,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意见、建议,并为此设置了海尔希望奖、合理化建议奖等,并为管理干部设置了金、银、铜奖。建议被多次采纳者,可进行三工转换。从1997年~2000年,海尔集团共收到合理化建议13.6万条,采用7.8万条,创造效益4.1亿元。

六、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被认为是一种越来越重要的激励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组织员工面临的各种压力增大,这种情况下,工作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组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甚至是决定性的。因此,创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对现代组织来说尤为重要。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生活环境,这是基础,也是满足员工基本生活所需要的,应尽力在同类组织中做的好一些,这样才有利于吸引优秀员工,提高组织竞争力;二是人文环境,这是保障,特别是对一些关键人才尤要如此,不能顾此失彼。物质生活和人文关怀层层递进,相互交融,只有两者齐头并进,才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激励效果,保证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新医改;卫生经济;问题

一、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存在的问题

1.医院卫生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新医改环境下,我国一直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医院的管理也不例外。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计划经济体制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长期的影响和深入并不能随时撤销,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争睹对卫生的管理体制干预仍然较多,导致医院卫生机制缺乏经营自和医院卫生机制本身管理调控的缺失,致使医院卫生管理水平无法有更快的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也较为低下,对医院的服务水平和效率以及可及性都有不好的影响。此外,我国大部分的医院缺乏激励机制或者激励机制不健全,医护人员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导致工作缺乏活力,自然也无法快速达到医院卫生管理体制的改革成效。

2.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问题

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疏于重视,在财务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认为财务部门负责预算,因而对于预算工作缺乏科学的指导与有效的监督管理,使得财务管理的预算与实际的情况并不符合。例如在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中要求采用零基预算方法来编医院的财务预算,但实际情况是,这种零基预算方式所涉及到的预算管理项目较多,不同的预算项目又有着不同的预算规律和预算特点,因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仅仅采用这种单一的预算方式并不能够真实有效的反映出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状况,造成了预算信息不准确的问题。卫生院的融资机制一直是内部融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虽然近年来政府对公共卫生医疗事业投入的总量在不断增加,但与卫生事业的发展进度和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求相比,这些投入仍然显得单薄,财政投入效率不高。之前国家对卫生院还会实行一定的财政补贴,但目前国家开始将补贴通过健康保险等方式更多地投入到需求方,导致卫生院管理建设资金不足。

二、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发展的对策

1.卫生经济制度的完善

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要预算的科学性和切实可行性,以统筹兼顾、收支统管、量入为出为预算的总的工作准则,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管理纳入预算管理体制之中。医疗卫生机构要成立相应的财务预算管理机构,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编制具体的资金使用计划、资金分配预算、医院的效益预算和收支预算等。财务管理机构在编制本年度的收支预算时可以参考最近几年的实际收支状况,在结合本年度医院的发展计划和工作要求的基础之上,以本年度的药品价格变动单、医疗收费标准更动状况、市场物价浮动水准、人员编制等具体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年度预算编制,从而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医疗卫生机构的每一个具体的科室要严格的按照本年度的资金预算标准来进行相应的医疗卫生器械和药品的采购,严禁私自采购超出预算标准、在实际的医疗卫生服务中没有太大作用的医疗卫生用品或者器械。通过严格执行预算从而建立起严谨的预算管理和执行制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提高内部审计管理

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审计认识。提高审计意识包括:医院内部管理层对审计工作价值取向的真正认识,内部审计一线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通过对传统观念的转变,使医院管理层了解到: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并不是为了“专门找茬”,而是对医院内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控制和评价,并有效地协助相关组织对风险管理体制的建立。同时在提高医院价值、降低医院的运行风险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工作应本着“积极为医院服务”的职业理念,对医院内部审计内容精心管理。有效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提高监管质量。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可通过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传递、信息反馈系统,使内部控制机制更加的健全。医院应将日常的审计业务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合理的融合。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医院全部活动的基础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建立数据模型。通过对基础数据的分析,全面的评估医院管理风险、合理有效的配置审计资源、实现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

3.实现卫生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引进可以对监控方面提供帮助,也使得管理机制更为精细化。首先是业务运行方面的监控,通过对业务运行进行监控可以全面有效的掌握财务的运转。其次是对相关费用所进行的监控,通过这一方面的监控可以实现支出的合理科学。关于医院在这方面的相关问题上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如预警管理软件的研发与应用,它可以对形成的费用纠纷等进行自动的提醒,然后由医院进行干预。与此同时在经费软件的基础上还增加了相关的功能模块以确保收费方面的透明。建立医院卫生经济发展的评估系统,评估系统对于医院来说极为重要,运用信息化技术建立评估并优化该体系,可以使得医院在评估方面实现管理的精准化和精细化,从而实现由传统的经验式管理模式向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的转型,同时科学的评估可以加强提高医院员工的效益意识和成本意识。

三、结束语

新医改环境下不仅要实现为医院的有效管理,同时要在医院管理下实现对患者的安全管理,保证医患的良性发展,同时完善医院的内部审计,实现医疗市场的过大,保证医院市场化的监管,同时体现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篇8

[论文摘要]当今整个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信用经济时代”,建设一个完善的诚信体系是全社会的共同目标。然而与这个目标背道而驰的是现在的社会诚信度普遍偏低,这一被大家普遍认同的商业社会的基本原则却得不到普遍的遵守,诚信缺失的原因是什么呢?诚信又如何构建呢?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探讨。

据《京华时报》报道:近年来,合同交易只占经济交易量的30%,合同履行率只有50%左右。中国每年因不诚信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近5855亿元。由于市场交易主体的不诚信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妨碍我国经济国际化的竞争,影响宏观调控的政策效应。诚信缺失不仅仅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害,还将对整个社会体系造成深远影响。加强诚信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一、诚信的经济学含义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诚信已被人们公认为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原则之一,更多地应用于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行业内外竞争的秩序化。诚信不仅属于道德和法律的范畴,也属于经济范畴。现代意义的诚信是在中国传统信义原则的基础上并借鉴西方管理制度的一些经验形成的全新的理念,其出发点和目的是保证社会活动的顺畅进行,各方在诚信原则的协调下都能获得自己的利益,从而达到一种“双赢”或“多赢”的态势。世界经济学制度主义的创始人凡勃伦认为,诚信作为一种“人类制度”在市场经济的现实条件下,它遵循投资、收益、支出、回报等经济学的规律,可以用货币曲线来描绘。“诚信”的观念原本就是在人们追求利益的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通常情况下,诚信是要付出“成本”才能得到的,有了初级的诚信后还要付出维护诚信的成本和扩大诚信的投资,才能获得回报和源源不断的收益。诚信的投资与收益关系为正比关系,投资越大收益越高。但是这种比例关系还要考虑客观条件的因素,比如社会信用环境等。

二、诚信缺失的经济学分析

在这里,笔者用经济学关于“经济人”的人性假设理论来分析诚信缺失的原因。

“经济人”假设包含的基本含义:第一,“效用最大化”;第二,“有限理性”;第三,“机会主义行为”。作为市场主体的个人或者企业,首先是一个“经济人”,他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私利,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因而经济人要追求金钱或物质利益,而诚信是获得这些的手段之一。对诚信缺失原因的分析不妨建立在个人对成本收益比较的基础上。

如果市场主体是诚实和守信用的,就会给他带来好处,使他很容易地找到交易伙伴,低成本地进行交易,最终获取利润。此时,人是一个经济人,诚信是利益之源。另一方面,维持诚信也是有代价的。在交易中,必须要守诺,即便是自己遇到重重困难,会受到很大的损失,也必须要守信,以维持信誉。

市场主体是否坚守诚信取决于守信的机会成本与不守信的机会成本的比较。如果维护信用要付出极高的成本,诚信的动机会降低。如果不诚信会给市场主体带来巨大的损害,诚信的动机就加强。事实上,不守信用的机会成本是非常高的。都不遵守约定,则互惠的交易不能实现。其实每个人本质上都还是认同诚信的,而且诚信也能增进所有人的福利。那么为什么诚信又会缺失呢?诚信是在相互交往中实现的,问题也就出现在交易对象之间的博弈中。我们可以从这种博弈当中来分析市场交易主体的机会成本。交易实际上是一个囚犯困境式的结局:如果大家都信守承诺、诚实交易,对双方来说会形成双赢;如果一方守诺而另一方背信,背信一方就能得到比双方都守信还要高得多的收益,而守信者一定损失惨重。结果,当对方遵守承诺时,守信固然有益,而背信则更是暴利;而当对方不守约定时,守信就损失惨重,背信则可避免损失。这样一来,无论对方守信与否,背信都是最佳选择,因此双方都会选择背信。由于不守诚信,交易就无法开展,因此结果一定劣于都守信时的状况,此即囚犯困境,因此双方的机会成本都是相当大的。

在市场主体的交易中,不同情况决定了其机会成本的大小,也决定了其是否诚信。情况一,如果双方之间的交易是一次性的,结果诚信缺失的概率就非常大。不过,如果反复交往,结果会有所变化。因为一次易中不诚信的机会成本要小得多,而获利更多,而在反复的交易中,如果一方失信,则会导致对方的不信任,因此对方就会加强防范风险的措施,甚至会取消交易,机会成本就会大得多,自己获利的概率就要小得多甚至会付出极大的代价。因此无限连续交易博弈,每次交易的均衡都表现为双方都遵守规则、坚守诚信,因而是最优结局。情况二,和不同的人交易,每个人都只交易有限次数,但与不同人的一系列交易在时间上错开,而且其交易对象相互之间拥有共同的信息,这也等同于与同一个人连续交易,其结果是双方也会选择守信。情况三,和不同的人交易有限次数,但其交易对象也在时间上错开,但并不共享信息,或信息共享的范围是区域性的。由于信息传递的阻塞导致信息不对称,因此结果跟第一种情况是一致的,欺骗的动机会强化,而诚实的心理会减弱。

正如亚当·期密所说:“一个人如果常常和别人有生意上的来往,他就不盼望从一次交易契约来图非分的利得而宁可在各次交易中诚实守约。一个懂得自己真正利益所在的商人,宁愿牺牲一点应得的权利,而不愿启人疑窦。”

三、诚信构建的理性思考

1.建立以强制性建设为主的诚信制度

上述市场主体在交易博弈当中诚信缺失的分析是建立在没有外界约束的情况下,而外界的约束最好的方式便是制度。有效率的制度不仅会减少直接监督、法律制裁等方面的成本,而且可以通过对个人利益的尊重,消除损害他人利益的不良动机。制度的设计应该在承认个人利已动机的前提下,设计一套约束规则,使经济主体在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动机驱使下,能服从制度制定者的意图。

制度的形成有诱致性方式也有强制性方式。诚信的诱致性的制度变革,内涵着市场主体在博弈中自己教育自己,制度安排所需时间相对太长,故此,我们必须充分重视诚信的强制性的制度安排,即政府在构造有关诚信的制度安排中处于主导地位,具有强制性的推动作用。对我国构造诚信的制度安排的总体判断是强制性制度安排和诱致性制度变革的统一。但是,因为诚信的诱致性建设所需时间太长,所以,从总体上讲,应当是强制性推动为主的。

2.诚信制度的核心是加大不诚信的机会成本

由于市场主体的“经济人”属性,在博弈当中是出于自利的目的进行成本收益比较而决定是否守信的。而在现实当中,之所以有相当大一部分人会选择不诚信,是因为不诚信的低成本和维持诚信的高成本。我们在制度设置中就必须针对“经济人”的自利目的,加大对不诚信的打击力度,增大其不诚信的成本。只要在制度中适当设计规则,使对不诚信行为的惩罚是可信的,并且惩罚的力度足以抵消不诚信行为带来的额外收益,人们就不会有激励去背离规则的约束。在社会上出现那么多不诚信现象主要原因就是现阶段我国诚信制度不健全,不诚信获益,而诚信相比会“吃亏”,在巨大的利益诱惑这之下,作为“经济人”必然会选择不诚信。因此,在诚信制度建设中,核心是加大不诚信的机会成本,让“经济人”为其不诚信付出应有的代价。

3.诚信制度的主要内容是诚信体系的建设

我们在分析诚信缺失的原因时得知,不诚信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共享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就应通过诚信体系的建设构建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在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银行对个人信誉的记录就是一个信息共享机制,警察局对个人违法犯罪等污点的记录也是一个信息共享机制。这些机制足以保证一个人的交易信用为其他人获知,从而使得他的交易具有无限连续的性质。诚信体系在我国虽然已经受到重视并着手开始建设,但是以诱致性为主,没有形成全国性的具有制度约束力的统一的诚信体系。这正是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既没有一个全国性的银行信用记录体系,也缺乏其他传递和共享个人信用的机制。因此,应该建立全国性的个人信用体系,让个人的诚信记录成为共享的信息。信息的共享可以将交易或交往变成无限连续的博弈,从而增加不守信用的机会成本。

总之,市场主体的“经济人”属性在交易博弈中追求功利最大化是诚信缺失的经济根源。而要扼制“经济人”的不诚信就要强制性建设有效的制度进行外在约束。在制度设计中一是要加大不诚信的机会成本,同时要建立全国性的旨在信息共享的诚信体系。

参考文献:

[1]程国慧:《失信损失触目惊心》[N].《京华时报》,2002年3月13日

篇9

一、我国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发展的特点

1. 坚持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信息化产业和信息经济发展必须符合我国国情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的信息化产业是由政府来引导的,坚持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延伸信息产业链的发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国内产业进行了升级,加快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2. 通过自主创新构造新型产业链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信息产业通过自主创新构建出了新的信息产业链,一方面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不断开拓国内市场。

3. 政府主导模式

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展信息化建设是具有我国社会主义特色,而且效果显著的发展思路,通过政府的政策制定和宏观调控可以使信息产业保持稳定的发展.避免发展过快导致的经济泡沫和发展过慢而阻碍信息产业的发展。

二、发展信息产业,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意义

发展信息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信息产业是社会经济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创造的市场价值将会远远超过传统产业.巨大的市场需求也将会拉动信息产业不断发展,促进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其次,发展信息产业是提高我国科技水平和教育水平的关键,:,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这与信息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同时信息技术也显著提升了我国开展教育的效率、范围以及灵活性,为开展现代化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发展信息产业是改造传统产业,带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现阶段,信息产业在农业、气象、传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传统产业的潜力,促进产业改革,提高传统产业的经济效益。

三、我国信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基础薄弱

微电子技术和集成电路是信息产业的基础,然而我国集成电路的自主开发能力还比较薄弱,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要求,:,而且一些核心的集成电路,例如计算机芯片等还比较依赖发达国家的技术,我国的信息基础和信息产业开发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2. 信息产业比较落后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比较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轻资源开发,对于难度较大的计算机芯片、数据库等方面投人力度还较小,我国的信息产业结构还处于分散开发、自我服务的阶段.信息产业相对落后。

3. 传统产业信息化步伐落后

受经济效益和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传统产业在信息化道路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信息化还不能完全融人到传统产业中.信息服务水平较低.信息化意识也比较落后。

四、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的发展趋势

1. 信息产业化与全球经济紧密结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信息产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产业起步较早,技术相对成熟,产业结构比较完善,形成了多样化并且高度关联的信息产业链,:,在全球经济化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带来信息技术的交流和传播.全球化市场信息技术共享成为了信息产业发展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我国的信息产业也会与世界各国实现共同进步,促进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篇10

关键词:新的经济环境 冷饮业 营销渠道

前言

目前,我国冷饮业发展健康而快速,并逐渐形成了较为良好的营销渠道体系,诸如在传统“金字塔”的营销背景下,逐渐地开始拓展“扁平式”的营销策略。在未来的发展中,冷饮业的营销渠道还会变化,变革才能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

1.新的经济环境对于冷饮业营销渠道的影响

1.1市场格局的变化,营销渠道的决策受影响

冷饮企业需要对于营销环节的重视,不断地拓展赖以发展的营销渠道,来形成主动市场竞争优势。近年来,冷饮业发展迅速,新产品良莠不齐,企业对于营销渠道商的选择越发的多样化,同样渠道商对于冷饮产品的选择也是多向的,这就造成渠道商成为了冷饮产品流入市场的“搭桥人”,是整个营销渠系统的核心成分,使得冷饮商受到渠道商的“牵制”。新的经济环境下,渠道商成为了营销渠道的核心。

1.2消费者购买因素的变化,对营销渠道系统的拓展造成影响

新的经济环境下,冷饮行业的消费行为也发生着本质性的转变,尤其是丰富的冷饮产品,使得买方市场链有了更多样化的选择。于是营销的过程中,呈现出个性化的消费元素。关于个性消费,是冷饮业的突出表现,是跟进社会消费群体的关键。在个性消费的支配下,各大冷饮上的营销渠道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尤其是个性消费的多样性,使得营销渠道的拓展,在决策层面是漂浮不定的。从实际的情况看,个性化的冷饮市场需求,使得冷饮业的市场变化程度大,涌现出的直接销售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商与客户的直接对话,强调了营销渠道的改革需要跟进社会冷饮消费的需求。

2.冷饮业现有的两种营销方式

2.1经销商的承销模式

经销商承销的模式,是冷饮业比较流行的营销渠道方式,其旨在把商品的营销权限分配到各个级别的经销商,以实现冷饮的营销。该种营销模式比较传统,以金字塔的营销渠道为框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企业稳定的营销渠道,具有比较显著的营销效果。诸如伊利公司,就是一次营销模式,来拓展东北的营销渠道。

2.2生产厂家的直营配送模式

在新的经济环境的触发下,各大冷饮业开始兴起厂家直营配送的营销模式,实现了营销渠道系统的改革。目前,各大冷饮商分别把各省的省会城市作为直营配送的市场,并配置一定量的配送部,这样就实现了厂商的直接营销管理。诸如伊利、汇源等大型企业,就纷纷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构建了厂商直营配送的营销模式,极大地跟进了营销渠道的直接管理,避免了营销渠道体系中的诸多弊端。

3.新的经济环境下,冷饮业营销渠道的调整

3.1冷饮商对于营销渠道结构的调整

在第二部分的叙述中,营销渠道已有传统的金字塔形转变为扁平的模式,这就是新的经济环境下所形成的“短宽型渠道”框架。在新的经济环境的促发下,诸多的生产商开始打破传统,极力推进营销渠道的扁平发展,把营销渠道缩短化,实现厂商与消费方的直接营销接触,这样避免了营销中多层次下的资源消耗。诸如,伊利着力打造直营配送营销模式,来发展短型营销渠道,以提高营销的效率,缩短营销渠道的管理成本。同时,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冷饮商的市场风险系数大,调整营销渠道体系,发展短促型的营销渠道,可以增加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提高了市场的直接接触,这势必会强化企业的营销质量和营销渠道的拓展。

3.2变更营销渠道的运作模式

在新的经济环境和消费方式的影响下,冷饮业的营销渠道的变更,应该着力于“推进模式”向“拉动模式”的过渡发展,其中拉动模式是旨在构建终端为主体的营销渠道体系,诸如“逆向渠道”方式,就立足于整个营销渠道的选择,来强化终端消费服务的质量,在此过程中是必要软化各级经销商的协作力。同时,新的经济环境强调了竞争的主动性,于是开展“逆向渠道”的营销方式,是创造品牌价值,强化营销渠道成员间协同作用力的重要举措。

3.3构建网络营销体系

新的经济环境最显著的一点就是网络环境的“火热”化,基于网络营销已成为实体企业营销渠道拓展的关键平台。据此,冷饮业要立足于现代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和模式,构建网络营销体系,以形成完整的营销链。传统的营销模式和体系的局限性大,无法形成较大范围的覆盖,而基于网络营销平台,使得营销渠道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进行无限的拓展。同时,在网络营销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便捷的终端服务,以更好地了解客户、抓住客户的需求,进而实现高质量的服务,这点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上是比较难以实现的。

4.结语

新的经济环境要求冷饮业在营销渠道上的新变化,新的经济环境是复杂多变的,这就强调了冷饮商对于市场的定位和消费群体的把握,不断利用网络平台,来构建符合社会经济需求的营销渠道体系,这是冷饮业不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李金亮.冷饮市场中运用的两种营销方式的对比[J].长沙大学学报,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