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八年级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8-23 16:10: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历史八年级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历史八年级知识点总结

篇1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情境教学 创新

采用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切合初中生的学习认知模式,初中生往往无法在课堂上快速集中注意力,抽象思维能力差,情境教学能够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的弱点,激发学习兴趣,发散学习思维。在初中历史实际教学中,情境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有效践行情境教学。

一、联系实际,教学相长

教学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直接感知的,关系相关性高的事情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要想有效创设历史教学情境,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把历史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历史,在历史中感悟生活。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过程中,历史教材上并没有直接给出六国统一的直接现实性意义和长远意义。因此,我联系生活实际,并且紧密结合教材上的知识点和思考题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在班级上创设六个贸易市场,每个贸易市场都采用不同货币,然后让贸易市场之间进行“国际贸易”。学生纷纷表示,货币不同,语言不同,以及文字不同让“国际贸易”无法进行,学生逐渐开始认识到秦王扫六合的意义所在,包括直接现实性意义和长远意义。这个活动看似很小,却把历史知识点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给乏味的历史知识点添加了一剂催化剂,活化知识点,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知识点并能灵活运用。

教师应当联系时政热点进行历史教学,指引学生关心了解当下国内国外发展的大事态。将历史与实际糅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现实问题,发散历史思维,赋予历史时代气息。

二、设置情境,灵活教学

要想取得初中历史教学的初步成功,首先应当让学生发现和感知不能理解的东西,让他们直面问题所在。初中历史教师应当主动创设历史问题情境,设置创新批判现实的历史问题,那么如何设计历史问题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假设设问法

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假设历史上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没有发生,或假设中出现的重要人物没有出现,对将会发生的历史结果作出批判性评价或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历史问题。比如,如果没有秦始皇,那么六国是否能够得到统一。如果没有,那么中国的革命形势又将如何发展。

(二)直接设问法

直接设问法是历史教学中运用较多的方法。教师在日常历史教学课堂上,可以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直接评价。比如,在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过程中,我会直接设问:“为什么中,中国会失败?”“为什么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直接设问法就其发问方式具有许多优点,比如能够直接将学生带入历史教学情境,快速帮助学生吸收历史知识点

(三)辩论设问法

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应当对特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客观评价并阐述理由,并让学生阐述各自观点,进行争辩,最后教师进行观点总结,这种方法直接有效,教师可适当采取措施,深化教学。

(四)现实设问法

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应当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历史知识或接受的历史观点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在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思考台湾海峡在何时形成,历史上台湾海峡与大陆的联系,引导学生感知统一的重要性,以及和平交往的意义所在。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视野将会越来越宽阔,历史思维得到充分发散。

三、角色扮演,深化教学

一些初中历史教师深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在课堂上一味采取讲授式教学方法,老师讲历史教材知识点,让学生记下来。由于知识点乏味无聊,课堂上往往出现教师讲课,学生开小差的情况,课堂氛围沉闷。因此,我在课堂上开展历史人物角色扮演的小游戏,给学生编排历史小品,争取让学生体会历史人物的感情变化,融入历史世界中。

四、多媒体教学

教学多媒体是能够将历史情境直观反映在学生面前的教学工具,它具有由远而近、循序渐进的特点。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做到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因此,教师应该深入贯彻多媒体教学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历史地图认知教学方面,多媒体教学具有较大优势,目前历史教材中的地图教学所采用的主要是插图、挂图方式,比较抽象。而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示动态地图,生动形象。

五、实物展示,转化教学

为了更好地贯彻历史情境教学,实物是较好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直观的历史照片、历史视频给学生看,帮助学生更好地、直观地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正确看待历史,这极其重要。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访问附近的革命前辈,询问历史事迹,并了解人们生活、思想的变化。

以上历史情境教学措施的目的是营造出更好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氛围,使学生达到最好的学习境界。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深入贯彻情境教学措施,根据教学实际经验,灵活变化教学方法,不仅要准确切合新课程教学标准,而且要紧扣历史教材内容,联系实际生活,深化教学,帮助学生获得更强的历史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课堂教学;历史思维;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282-01

初中学生正处于儿童期向青年期转变的过程中,被称为“心理断乳期”。这个时期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态度积极,同时有很强的参与意识,创新欲望强烈,但学习持续时间不长,遇到困难容易灰心,思维活跃,但不能深入,抽象思维能力差。根据这些情况,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思想性较强,同时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如何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1、歌谣记忆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读初中时的中古史年代歌谣至今仍记忆犹新:“唐尧禹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西东晋,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后来,自己当上了历史老师,第一堂历史课就把这首年代歌谣教给了学生,出乎意料的是大部分学生用了几分钟就把歌谣记住了。我很是欣慰,第一堂历史课就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之后在讲到相关历史知识点时,我也会想方设法给学生既好记又顺口的歌谣。如在讲到八年级上册第四课《》时,为了让学生知道是哪八个国家,我用了谐音法:“因祸得福(英、俄、德、法),美日依靠(美、日、意、奥)”,学生很快就记住了。采取这样的方法,能让他们在歌谣中学习,在学习中歌唱。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大大的提高,同时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2、利用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的历史教科书可以说是图文并茂,而且还是彩版的。学生一拿到教科书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他们被教材的图片深深地吸引,同时就会去看相应的内容。历史插图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表达了文字难以表达的效果,是历史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图片作为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资源,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发他们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如讲到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教材就提供了五幅人物照片,其中有一个就是光绪帝,学生对这幅照片最感兴趣,有的说光绪帝像一具“僵尸”,有的说像一小孩・・・・・・学生们边说边笑,众说纷纭,由此课堂讨论的氛围达到了。学生在笑声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地成长。再如,讲到《图说》中有一幅照片“过草地”,一看到这幅图片,学生马上就主动地展开了联想,他们结合看的影视片和前课学过的内容,热烈地讨论开了。课堂气氛十分的热闹,就是这一幅图,学生就把相关的知识点都融会贯通进去,达到了这堂课的预期效果。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兴趣中得到了提高。

二、锻炼历史思维,提升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加强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讲解历史问题时要使学生了解解题思路,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同类问题的时候也能用相关的方法去分析,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课堂讨论。讨论是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教材上的结论,有些只是“一家之言”。因此,课堂首先就要营造师生平等交流、共同研讨的民主气氛,鼓励学生破除迷信,畅所欲言,容忍学生对教师、对教材说“不”,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自由。鼓励学生争论,教师及时点拨,可以使问题在讨论中解决,知识在讨论中丰富增长,又可使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如在讲 “的爆发”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中启发学生“该不该去重庆?”,教师最后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对国共两党对于战争的态度这一问题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在讨论中,同学们增强了各方面的知识,还学会了从多层次多角度去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2、逆向发散性思维。逆向发散性是指在思考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的指向与题目意义的方向相异或相反的思维方法。平时归纳整理出来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在应用时会形成一定程度的思维定势,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积极作用,但也容易在情景或规定性发生变化时造成误判。善于运用逆向发散思维,不仅能够有效避免思维的失误,而且在解决问题时能全面深刻地看待和评价问题。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仅要从整体上逆向思考,而且要从局部去思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许多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原因的,是历史合力的结果。因此历史事件往往就是逆向思考的契入点。

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模式构建;复习课堂

在现有的初中历史与社会的复习课堂教学中,教师都是比较注重知识的回顾、习题的讲解,在课堂之上主要也是以教师为主,学生都是在倾听,这样的复习课堂的效果比较低。但是随著新课改的介入,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的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从由教师主导课堂变成以学生为主,从教师主动解析题目,变成由学生主动解析,其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分析能力,还让学生的成绩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这样就也达到了复习课堂的教学目的。

一、初中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的目标和任务

1.知识与能力方面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上,应该对其基础知识上进行总结和概述,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发展路线的探讨,让学生对以往的学习中发展历史每一个阶段的不同,和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发展过程和意义,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更加理解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在针对历史时序中的有影响的重要阶段,教师也应该带领学生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解读,以此让学生对历史的基础更加的了解,更加重要的是能够通过这样的分析,让学生能够应对考试。在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复习课堂中,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过滤,提高学生对课题中历史信息的解读,能够充分的利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身的看法,提高对问题探讨的能力,这也是提高学生应考的基础能力。

2.过程和方法方面

在初中阶段,学生最终都要面对中考,而中考的任何一科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历史与社会也是一样。所以在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利用到复习的课程,达到应有的目的。在针对历史与社会学科进行复习的过程中,需要完善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不断的深化对历史事件和知识的理解。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指引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教学学生如何进行学习,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要比直接强化的学生的记忆要实用。再者,学生也能够通过复习课堂再次对以往的知识进行温习,将原来已经熟知的知识重新进行分析,利用这样的机会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探讨,积极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此达到能够对相应题型的熟悉。而且复习课堂最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有效的方式提高自身的知识量。

3.情感与价值方面

初中学生通过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能够不断的对相应的知识与历史的发展进行深入的了解,而且在学习与了解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不断的体会历史事件存在的重要意义,让其对历史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知。这样就更加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够全面的提高学生的人格发展,以及对社会的价值观念。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断的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学习,能够不断的了解人类的发展史,还能够从中吸取到更多的经验,让学生能够以此为借鉴处理好现实中的问题,所以复习的课程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历史,认清现实社会,让历史与社会学科成为学生提高自身价值的途径。

二、初中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的教学策略

1.教学观念策略

教师在进行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新的教学观念应用到其中,以此提高历史与社会故此课堂的教学价值。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内容都是针对学生的中考而进行的,这样就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也让学生对很多信息产生了厌烦的心理,但是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的教学观念逐渐有了大的变化,从传统的教师为主导地位转变成为了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互动频率,还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与交流沟通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的去探讨相应的问题。再者,在新教改的改革内容中,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以核心素养教育为主要的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与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素养发展为主要的复习路线,并在德育的指引下,将历史与社会科学的真谛传达给学生。通过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的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和思维的训练,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够也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上图)。

2.史学观念策略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思路就是针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阐述,所以在历史与社会学科中史学观念分为三种:文明史观、全球化史观、现代化史观。首先文明史观就是人类的发展史,从人类出现,文明出现开始,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就有了观念,在人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文明的观念不断的变化,出息了物质文明以及政治文明。所以在学生进行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上能够重新的捋顺人们的文明史。第二,全球化史观。在人类历史进步发展的过程中,是整个世界在变动,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兴起了不同的文明,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各不相干的部分和社会进行了接触和融合,这也加速了社会的发展。所以在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从全球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说历史存在的重要。第三,现代化史观。如今的社会是由历史不断演变而来,所以在针对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学生探讨先下社会的发展变化的过程。

3.过程实施策略

在进行历史与社会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复习课堂的时间,制定有效的课堂复习计划,让学生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充分的掌握相应的知识点。首先,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注重对知识的总结和规划,将专题的内容结合到一起,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如图:公开复习课《20世纪的中国革命》。

在20世纪国内正处于革命阶段,也是中国发展过程中重要的阶段之一,所在本节公开复习课程中,教师利用了能够展现更多细节的导图,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利用练习的方式将事件过程理解的更加的透彻。再者,学生通过图片中教师列举的思维展示,对其中的时间和图片进行分析和解说,让学生答题的思路更加的清晰和明了解,更加了解历史的真实境况,学生在考试的时候遇到相似的问题,就能够对快速的进行解答。

三、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

1.采用多种手段练习,以练促学

在历史与社会复习的课堂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手段提高练习的力度,并以此督促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效率。在初中九年级的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中,教师需要做到的就是能够通过课堂的复习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以此应对即将到来的中考。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选择典型、有层次、覆盖面比较广的习题,让学生通过对习题的里演练,达到对考试题型的熟悉。教师也需要在针对题型解答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反应,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灵活的进行解题。再者,在复习的课堂中,学生还需要进行多种方式的练习,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将历史的知识点进行不断的巩固和加强,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训练,当学生的知识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进行模式性的测试。

例如:在中国古代史发展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讲古代史的发展里程建立成为简短的导图形式,以此加强学生的导向思维。(如图)

2. 指导解题方法归纳题型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上,教师应该针对相应的经典题型进行解题,并将相似的题型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提高解题的效率,减少解题的时间。

在针对历史习题复习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瓷习题的题型进行辨析,在审题的过程中做到“三定”:即“定向词”、“定法词”、“定位词”,这三种定向能够清楚的确定题型的答案的方位、来源、及思路。第二,在针对题型进行解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题型中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提取,并寻找其信息的关联点,只有这样的分析才能够让题目更加的清晰好辩,让学生更加容易抓住中心点。第三,在针对历史材料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规范学生的答题方法,应该做到“四化”,即:提示化、要点化、术语化、序号化。这种“四化”方式的答题方法能够让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踩中分数要点,提高整体得分情况。

3.建立错题档案总结反思

教师在进行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经常出现错误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归纳,并给予一定的评估[4]。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习题的记录,并建立错题档案,将正确的解题方式和正确的解题思路阐述清楚,让学生更加清楚题型的问题所在,避免在日后遇到同样题型的时候出现丢分的情况。再者,针对学生模式试卷中的错误频率较高的题型进行整理,在复习课堂中进行反复的讲解,以此增加学生的认同度和熟悉度。在针对题型解答完毕之后,为学生留下剩余的时间,让学生自行消化相应的知识,在消化的过程中牢记知识点的应用方式,在以后考试的时候学生要是能够需要相同的题型,就能够得心应手。

结语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将知识储备进入到自己的大脑,但是也需要对知识进行不断的复习,才能够更加的稳固。所以在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中,学生应该充分的利用复习课堂时间,将学过的知识进行重新审视。而且教师在复习课堂上也应该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复习的内容M行有规律的总结的归纳。提高学生的能力训练,让学生在遇到相同题型的时候不出现丢分的情况。再者,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中,教师还应该建立错题的档案,将经常出现错误的题型进行总结,在进行细致的解答,让学生能够对题型熟知。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练习的过程中,熟悉习题的解题技巧,提高自身的分数。

【参考文献】

[1]王丽红.《新课程下九年级历史有效复习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第5页

[2]叶小兵.《当前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发展及所面临的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第2期

篇4

关键词: 历史教学 生活教育 教学策略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规定初中三年都要开设历史课程,但长期以来,受中、高考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历史课一直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学生不喜欢上历史课,感觉历史学习很吃力,课堂气氛沉闷。造成这种现象不仅是由于很多学校的专职历史教师很少,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更重要的是历史教师没能从一开始就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探究历史的欲望。

《历史课程标准》说:“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笔者试从自身的历史教学实际出发,尝试做到“小生活,大历史,处处皆教育”。

一、创设历史知识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开篇就是古代史内容,距今几十万年的远古居民与学生相距太遥远。怎样才能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对遥远的历史产生亲切感呢?这就需要教师将历史与日常生活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为学生创设较为熟悉的生活情境。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中的“医学的成熟”这一知识点时,书本上只有“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等一段文字。如果让学生机械地记忆这样几个知识点,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很难记住。但如果提问学生“平时家人生病了是怎样处理的”,则学生会说出打针吃药、或推拿按摩等答案。教师进而让学生区别哪些是西医方法,哪些是中医方法,甚至可以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比较中西医的不同,比较喜欢哪一种方法等,从而得出中医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医学的贡献的结论,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这种教学方式一改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很受学生的欢迎,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毕竟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所以以前的人物所做的事情,很有可能今人继续在做,也可能有所变化,但一定有相似之处。教师要将单纯的历史知识变成与现实生活有联系的场景,如教学七年级下册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中的“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想想节假日在乡下逛庙会的热闹场景,想想农历大年初一的欢乐情景,虽然宋代称春节为元旦,与我们现在的称呼有所不同,但人们欢腾庆祝的感受是一样的,这种模式的历史教学就使学生对历史不再感到陌生,感觉原来历史与自己很近。

二、寻找现实生活中的历史足迹,培养历史理解力

《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生学习历史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中的“状元实业家张謇”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请同学课后找找身边这段历史的足迹。由于事先布置,上课时学生举出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有的讲了南通的大生纱厂,有的介绍了自己小学时参观过的张謇纪念馆、状元街,有的介绍了大生钟楼(南通第三棉纺织厂的标志,通棉三厂原名大生三厂,为张謇1914年所创办),甚至还有同学介绍了颐生酒(本世纪初由张謇始创,1906年在意大利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在学生找到了这么多现实生活中的这段历史的足迹后,教师无需进行太多的教学,学生已经对这段历史有很好的理解了。理解了张謇先生弃官从商、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理解了张謇先生实业救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从张謇的大生纱厂的变迁中也能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所以,由学生自己寻找历史足迹,探究身边的历史,更能培养他们学习历史、分析历史、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探讨历史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共鸣,培养人生价值观

英国作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通过学习历史,能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探讨历史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共鸣,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中的“官渡之战”这一知识点时,请同学们分析曹操的高明之处。同学们回答:“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视人才,经济上奖励农耕,实行屯田。”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在这场战役中还有一个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是心理因素”这句话,从而使学生分析得出结论:袁绍骄傲自大,被曹操烧掉粮仓后军心已动摇,而相对来说曹操则镇定自如,积极寻求战机。这时请同学们列举一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因为心理因素而取得成功或者遭受挫折的例子。学生就会联系自己参加运动会、各类竞赛等活动时,因为心理素质而影响结果的情况。通过这一知识点的分析,学生认识到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都非常重要。

努力创设历史知识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学生一起寻找现实生活中的历史足迹,感受历史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历史理解力,积极探讨历史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共同点,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

参考文献:

篇5

一、进行教学反思的背景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者曾经总结出教师成长的公式,即:经验+反思=成长。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教师要想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成长和成功,进行教学反思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必经之路。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是立足于自我教学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情境的能力。

笔者从事了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深刻地感受到初中历史教学的任重而道远,这是真正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社会进步的今天,面对生龙活虎、思维敏捷、知识面不断扩大的青少年,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如何才能更高效地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而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进行教学反思是必不可少的!

二、新课程实施后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实施前,初中的历史课教学都是为了应试教育,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仅仅是听众。根据考试的内容画出讲课的重点,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知识点,这样的历史课是枯燥无味的,学生在课堂上只想打瞌睡。而新课程实施后,初中的历史课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的“填鸭式”教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自。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是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然后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和生活的海洋里尽情地畅游,极大地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初中的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的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广阔性。这又给当前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历史老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长期以来,在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下,历史这门学科成为单纯的复述性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很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具体而言,从教学方法来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

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历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历史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科学理念、人文精神。这一点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点进行,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忽略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在解析材料时普遍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新课程实施后,如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历史教师共同面对的难题。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教师进行爱国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那个人物是爱国的,学生是茫茫然,似懂非懂,明显思想教育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如何在课堂创设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学生的品质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把历史课堂变成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又是历史教师在新课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三、教学反思的途径

1.通过对教学对象进行教学反思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我在上八年级上册《》一课时,让学生对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对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理解,原因是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这使我之后对新课导入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2.通过自身进行教学反思

新课程实施后,课堂上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互相讨论的时间增多了,但是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会使得学生满腹疑虑。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3.通过同事或专家对自己的课进行反思

我们都知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课做了精心的准备,上课时得心应手,往往很难觉察出自己还存在着什么不足,但如果让同事或教学专家听课后,给自己的课进行点评,那么总能找到自己还有待改进的地方。

篇6

【关键词】历史学科 高效课堂 创建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斌英中学在高效课堂的探索方面走到了许多兄弟学校前面,多年来学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定期派出优秀教师到江苏、山东等教育先进省份学习取经,还聘请有关教育专家到学校给老师们开办相关教育讲座;通过不断努力,我们学校形成了比较浓厚的践行高效课堂的氛围。结合高效课堂相关理论的学习和历史课堂的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主要还是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来把握。高效课堂的创建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方法。拙文就课前准备和教学过程的组织两个方面,对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创建方法进行一些剖析。

一、课前精心准备,奠定高效课堂基础

打造高效课堂,首先就要高效备课。历史学科的高效备课要求教师从学科知识的教学转变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科能力教学;从机械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把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等作为教学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

(一)加强课标研究,准确把握教材意图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课堂的低效是由于教师对课标、教材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由此又影响和制约了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高效课堂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前要有效备课,有效备课要求教师首先要研究课标,准确理解课标要求,根据课标要求再把握教材,分析挖掘教材,找准“课标”与“教材”对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加强“学情”研究,以学生发展为需要

有效教学要求我们彻底转变“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要转变到学生“如何学”“怎么学”上,要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学”,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学情”的研究,在充分了解、掌握学生的基础上备课、上课。充分了解“学情”是有效教学的立足点,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

1.抓好课前预习,认真了解“学情”。预习是学习的起点,除了起到“先学”的作用外,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据此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方案。无一例外的是,走在全国课程改革前列的一些名校在发展学生的方法上都使用了一些重要的预习媒介。如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杜郎口的预习提纲、昌乐二中的“导学案”等,都是实现预习的好方法。初中历史学科寓知识于教材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之中,历史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设计好学生的预习方案,让学生在对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兴趣当中完成知识的预习。

2.目标的设置要切合实际,符合学生发展需要。教师在设置三维教学目标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二、认真组织教学过程,成功创建高效课堂

课堂管理行为是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和确保单位时间的效益;而课堂教学行为一种是直接指向目标和内容,另一种行为直接指向具体的学生和教学情景。所以说,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事关高效课堂的成败。

(一)课堂提问要有思维价值,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高效课堂的打造,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八年级上册《》一课的教学中,为解决变法失败的原因,我就设计了两个问题。问题一:有皇帝撑腰,并得到部分读书人支持的变法是否成功?问题二:为什么作为最高统治者光绪帝支持的变法会失败?这样的设计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第一个问题看似简单,好像没有思维价值,实际上它的价值在于为第二个问题服务,对第二个问题有启发性。学生通过讨论可以获得“没有发动人民群众”这一信息。课堂提问把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形成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二)重视学法指导,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

李炳亭在《现代课堂周刊》组织的《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课堂》讨论中说到,“高效课堂的本质是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是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一生幸福的基础。”学生学得有效,才能证明我们教得有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高效课堂的实践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还有很多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在新课改的道路上,高效课堂体现了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高效课堂应该成为我们历史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面对问题和困难,只要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功创建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7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2018年已接近尾声,在本年度,我们教研组积极贯彻落实新课改理念,立足课堂,狠抓质量,克服学科教师单一等客观因素,我们教研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俗语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们有着几分充实、几分感慨,现将一学期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教研总结

1.教研组简介:

初中部文科综合学科教研组共5名教师分别任教历史、地理和道德与法治3门学科:历史教学任务由涂建萍老师和李红娟老师共同担任,地理教学任务由钟庆华老师担任,道德与法治教学任务由刘情情老师担任。本年度以来,我教研组针对教学要求和课程实际,积极探索,先后开展教研28次(其中上学期13次,下学期15次),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氛围逐渐浓厚,学习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2.关注自身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1)本年度我们教研组涂建萍老师以《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交通》为内容进行市级公开课讲授,此外,教研组先后两次组织组内老师听评课。在听评课过程中,每位老师积极参与,认真备课,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呈现了一堂堂贴近日常教育教学实际的常态课。

(2)积极学习探索,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教研组内多位老师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不断强化自身研究问题、创新教学的能力素质,目前正在开展的课题研究共三例,分别是涂建萍和刘情情老师的区级课题《基于初中历史课程拓展的校本课程实践研究》,涂建萍老师的市级课题《农村中小学科技教育新模式研究》,钟庆华老师的《自制简易教具对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激发的研究——以潍坊综合保税区实验学校为例》。

(3)积极参加外出培训,切实利用好外出培训这一学习交流经验的载体,本年度我组共参加外出培训10次(历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分别3次,地理学科4次),省级研讨会2次,市级研讨会8次。

(4)充分利用多种资源,拓展自身专业发展。组内每位老师积极参加远程研修,并认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研修学时。在继续教育学习过程中,每位老师本着对自身负责,对教育负责的态度认真学习,均获得结业证书。此外,每学期每人撰写典型教案2例,并以此作为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平台。

3.探究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1)地理:

地理课堂模式不固定,在初一阶段上学期由于内容较抽象及学生刚刚处于初中生获得适应阶段,主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课堂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册,培养学生看图习惯,其次是针对学生对于地理术语及相关词汇书写不熟悉的实际,课堂中围绕“读、写、记”进行;初二上学期学习中国地理,内容多、细,需要学生背诵的内容较多,同时八年级上册文字内容变多,需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所以在八年级上学期学习中,课堂上一是课前默写,二是主干知识梳理,三是疑难点讲解,四是典型问题分析,并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

(2)历史:

采用目标引领下的史料分层教学法,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兴趣、基础和能力,在教授同一教学内容时,对同一个班内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优、中、差生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深度和广度进行合讲分练,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精选史料,精心设计问题,使问题成为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因素,能够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学有所得,思有所进,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同步发展。

道德与法治:

(1)注重教材内容和实际情境的有机结合 

道德与法治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们在真正理解知识的同时,能够学以致用。 例如,在讲授爱在家人间时,让学生回家为家庭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并且长期坚持。从这时候起,被动学习已经变成了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被调动了起来,目的性更加明确,从而容易接收课本中的信息。 

(2)注重教材内容与时政热点的有机结合

充分利用好午练和周末时间,着力提高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的意识,并养成将社会热点整理成文字资料的良好习惯。同时将与本科学相关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入教学之中,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也可以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讲授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时引用《焦点访谈》栏目中“2018-雷霆”专项行动:破获百余起台湾间谍案件等。

4.关心学生发展,形成教育合力

(1)学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主体,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学年先后两次开展家访工作,我们教研组的老师走访了包括尹浩然、冯雨琦、孙佳伟在内的部分贫困学生,给他们带去了学校的关爱,鼓励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2)在日常的教研工作中,我们本着决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的理念,积极关注学生的日常表现,充分利用教研时间,针对不同学困生的具体表现,讨论分析背后的原因,探讨解决方案,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育人环境,从而逐步转化特困生。例如,针对学困生上课不愿听讲、扰乱课堂秩序的现象,教研组内老师们集思广益,一方面通过有意无意的关心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尊重,另一方面采取抄写、背诵课本知识点加分鼓励的方式,让他们在课堂互动中融入、提升。

二、教研中存在的不足

1.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课堂讲授时间较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得到最好的调动,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与理想效果存在差距;另一方面,部分学生的“求关注”心理没有在课下得到很好的疏导,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课堂教学秩序的因素。

2.待优生培养需进一步加强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关注度稍低,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相对少,没有制定针对性的辅导计划,辅导方式集体化。

3.作业布置反馈不及时

 由于本教研组老师均存在一人教授两个以上年级的客观情况,且每周每班课时相对少,因而存在作业反馈不及时的现象。

三、下一步教研重点

1.探索教学新理念

积极加强对课程标准、最新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运用,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更多、更好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加强教研组老师之间教学资源的交流和共享。

2.抓好分层辅导

针对作业、课后辅导等要分层次进行,指导优生要深化知识内容,发挥个性特长。对于待优生要有恰当的辅导计划,分析原因要中肯,措施得力;辅导形式可多样化,大多数的问题集体辅导,个别问题个别指导,可采用提供资料、小组共同学习、同学帮助等办法进行。

3.做好学科的转化

    主要针对李红娟老师的地理教学和孟娜老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教研组内要尽力提供条件,帮助她们尽快适应相应学科内容,融入新学科教育教学中。

篇8

关键词:历史教学;六步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23.4

新课程教学中,历史教师的责任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引导他们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体验倘徉在历史长河中的快乐,享受历史带给他们的智慧与启迪。本着这一目的,近几年在教学中我尝试了历史"六步教学法",这一教学法突出了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效果比较显著。"六步教学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过程主要靠学生"学",但关键又在教师"导"。"导"既有指向,即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自学,又要激趣,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历史学科的既往性又使其与现实生活距离较远,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成为支撑学生持久学习的动力。在这一环节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根据新旧知识的结合点,精心设置问题,引起学生的悬念;或用现代技术手段虚拟情境、渲染气氛,让学生置身于虚拟的历史氛围中,产生情感共鸣;或用地图、图片再现历史场景,并辅之以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其次是设计符合学生特点、能引导学生自学的目标。自学目标既要抓住本课的主要内容,又不能面面俱到。自学目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知识提纲,也可是问题形式。只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自学即可。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一课时,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自学题目。1、香港和澳门分别于何时回归?为什么能够回归?2、目前的解决具备哪些有利和不利因素?我国政府为解决提出了怎样的方针和政策?3、我们能够为祖国统一大业做些什么?这使得学生的思维不但有着明显的确定性,也使思维保持着层次上的递进性和开放性。在这些目标的指引下,学生知道学什么,学习时就有针对性。时间久了也就养成了自学的习惯,不仅了解并掌握每一课的重点知识,而且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二、自学感知,基础达标

教学目标出示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展开学习。自学的方法主要是看书,自学的时间不宜过长。这样,可以让学生思维紧张起来,认真看书、思考问题,让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防止不会就问的倾向。

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适时解决个别学生的疑问,对不自觉、不会学习的学生进行监督和自学方法的指导。如画出问题的关键词,抓住课题和各子目间的关系等。

学生通过自己看书得来的东西往往比听老师讲解印象深刻,在脑子里也容易形成知识网络,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知识。

三、初步反馈,检测效果

自学结束后,师生共同检测自学效果。检测的方式多种多样,但经过尝试我感觉试题型检测效果更好。因为中学生总有一种寻找成功、被人认可的愿望,通过做题可以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而且能让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检测题不仅要新颖而且要紧扣自学内容,难度不要太大,学生自学后完全可以完成,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弥补了自学的不足,还为后面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创设了环境,酝酿了情绪。

四、精讲解惑,重在突破

在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不能忽略教师的因素。在学生有基础知识作铺垫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历史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深化,用精练的语言,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把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学习《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一课时,过渡时期总路线、和这几个知识点学生不容易理解,尤其是他们之间的关系更是模糊。教师可以作这样的讲解:过渡时期总路线相当于建国初期的长期规划,是短期规划,二者都围绕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内容展开。建国初期我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完成后,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改革开放后我国已经从一个农业大国转为工业大国,并不断发展为工业强国。指把我国建国初期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期间我国开始了工业化,生产资料公有制成分占90%以上,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原本属于长期规划中的提前完成了任务,短期规划中工业化的目标也超额完成。经过这样的讲解学生理出了头绪,理解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再理解其他内容时就迎刃而解了。这样的讲解既突破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又让学生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

五、记忆巩固,反馈练习

当教师的总是抱怨学生对待自己的科目态度不够端正,而看到孩子们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时又无不感到心疼。但时常将知识巩固、课堂练习延伸到课外的做法为数不少,这不仅剥夺了学生的休息时间,而且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厌学。同时,教师还必须花大量的精力在课外去进行批改,自身劳累不谈,也影响了进一步钻研教材教法的宝贵时间。因此当堂让学生巩固记忆、练习反馈是多么必要。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要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对本课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记忆,将会使练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后针对本节课的基础和重难点知识,精心设计习题题对学生进行反馈检测。从而较好地完成本课学习目标。

六、提炼升华,巩固提高

篇9

学校历史老师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任高三的历史教学工作,这是我第一次从事高三的历史的教学,由于没有经验,所以走了不少的弯路,但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进取向前辈学习,向同事取经,不断对从事教学工作做小总结,异常是每个复习的小阶段都要进行小总结。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景总结。

  一、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

  1、认真参与教研:教研是提升自我业务水平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本学期学校大力倡导“大练兵”活动,本人一向认真对待,进取参与。经过团体备课讨论、一周一听评课、开研讨会等教研活动,结合自我的实际,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我的教学方法、思想观念、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等。

  2、认真研究高考:高考的动向是高三教学的指挥棒。我首先认真研究了近三年的全国高考试卷,异常是今年的高考试卷与往年比“稳”了哪些,“变”了哪些,异常是“变”(所做的调整)对我们的复习有关键的指导意义。其次其它省市的高考试卷,注意和我们贵州的试卷比较、分析,从中总结出命题、组织答案的一些规律,以便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应试技巧。

  3、认真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在此刻多种版本教材的情景下,课标是专家高考命题的唯一依据。我们复习仅有紧扣课标才能做到少做无用功,才能少讲精讲、短时高效。考试说明是对高考本事要求、考试资料、试卷形式等方面的具体说明和要求,我们深研考试说明能把握住高考专家的命题意图、教育理念和命题思想,从而使我们的复习更有针对性、时代性、高效率。

  二、扎实做好与教学有关的各项常规工作

  1、认真研究和制定教学计划:在开学伊始对本学期的复习时间进行了大体规划,我们根据此计划并结合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景,经过我们组教师团体商量,共同制定了较为切合我们实际的高三第一轮教学计划,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景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使计划更切合实际,更适应学生复习。

  2、认真编制学案:根据“复习提纲”模式,提纲必须提前半周定稿,提前准时

  发放到学生手中。依此特点,我们组实行了分组编制、团体审阅,既保证了团体备课又保证了教案学案的同步。我们的学案编制技术稳步上升,争取以后向精品化方向发展。

  3、认真备课:力争上好每一节课。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把握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要备学生、备学法、备教法、备学案等,力争每一课都做到“有备无患,未雨绸缪”,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不断反思自我的经验和不足,以使自我在教学中不断使自我的教学艺术不断提高。

  4、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学法,写好教案和反思:一轮单元复习,注意基础知识的整理和综合,注意归纳单元结构和单元特征,注意历史概念的解释和重点、难点的概括。注意基础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和比较。做到基础知识系统化,重点难点透彻化。以单元为中心,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归纳,从宏观角度把握历史。融会贯通,构成历史知识的主干。

  5、认真研究测试题,做好考试总结:坚持“精癣精炼、精讲”,不搞题海战术。练习注意做到难度适中、立足基储典型新颖、题量适中。异常要注意下大力气在网上搜索最新颖的试题。课后作业是复习巩固的重要手段,可是要想使作业起到良好的效果,作业量必须要适中,如果作业量过多,需要消耗学生很多的时间,学生就会感到厌烦,疲于应付,那么,他们就不会认真对待,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每次考试既要能检验学生的水平,又要便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考试成绩出来后,要全面仔细地分析总结,异常是联考或统考要让学生明白整体水平,以便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6、认真辅导,抓优补差:督促学生及时准确牢固地掌握好基础知识、提升本事。我们针对不一样学生的特点加强对“期望生”和“瘸腿生”学习方法和答题思路的指导。五联班学生基础薄弱,我们更应当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为此,我在课外辅导时间,找两生谈话,对症下药,找出症结所在,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和学习自信心,帮忙他们提高成绩。

  7、认真组织学生写好课堂小结,充分利用小黑板优势:坚持把每堂课的课堂小结写在小黑板上,让课代表安排学生轮流进行,组织学生进取参与,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提升了书写等方面本事,效果很好。

  8、认真批改《三维设计》和每周一小测:要想上好课,必须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实际情景后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而研究学生的最好方法是批改不一样层次学生的学案作业,为此我们把坚持每堂课前一天的晚自习批改学案构成惯例,保证了课堂的有效和高效。我们历史组坚持每周一小测,及时总结得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应试技巧。

  经过半年的教学,我感到最大的满足是教和学之间的互动进入一个良好状态,师生间平等民主的探索与交流,推动了我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和意义,高三文(6)和文(4)班成绩稳步上升。

  总之,在我们历史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高三上学期的一轮复习工作现已顺利完成,已经落实了教学计划的各项任务,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三维设计》的“知识梳理”板块,学生在落实过程中,只填空,冲淡了对知识的宏观把握,容易忽略对基础知识的整体把握,效果不太好。

  2、预设的历史复习提纲中学生一开始比较认真,之后随着各科发放提纲较多,学生时间上的压力增大,部分差生存在应付现象,材料题出现放弃现象。差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3、课堂展示学生的作业环节学生用时过多,影响了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和进度。

  4、《三维设计》有时“核心问题”在课堂上变成了新课,用时过多,课堂容量变小,教学目标难以当堂完成,课堂压力加大。

  5、学生普遍感到历史材料题比较难,缺乏必要的答题技巧和方法,测试时失分比较严重。

  6、学生对基础知识缺乏整体把握,概括本事需提高。

  7、高三文(4)班学生卷面普遍比高三文(6)班差,需强化规范试卷。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思路

  1、进一步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深入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把探究式教学进一步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同时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提高。

  2、针对高三文(4)班基础差的特点,认真研究如何上好复习课,如何增强针对性、有效性,注意综合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小组讨论法、列表比较法、自学法、表演法等)。不放弃任何一个差生,力争经过复习让学生的成绩有必须的提高。

  3、自我也要多看书报、新闻等,密切关注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关注现实生活与历史史实的联系和比较,以适应文科综合高考命题热点切入的特点。多作题,多创制原创试题,进一步提高自我的命题本事和周密思维本事及知识迁移本事,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答题技巧。

  4、每周增加历史科测试,放在周三午时进行,定时交卷,及时批改,经过考试带练动复习,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和规范试卷的习惯,以便让学生早点适应高考试题。“把平时练习当高考”,认真训练;“把高考当平时”,简便应考。

  5、每一天在早读和晚读时巡班,引导、带动学生复习历史。

  6、注意加强对“培优补差”生的辅导力度,争取多谈话及时了解动向,单独准备套题,让他们限时交上来,更准确地采取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措施。

  7、高考中整体难度呈降低趋势,所以我们的练习应降低难度,增加新颖度,树立学生高考前的信心。

  反思高三历史教学,还有其它很多不足,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取得的成绩很有限。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我们的学校名声,也为了我们教师自身更好的发展,我们将更加努力,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将落实进行到底”。敬请领导、同行对于我们所没有想到的工作上、方法上的不足和粗陋之处进取给予点拨和指导,我们将不胜感激。

  学校历史老师工作总结

  回顾一学期的九年级历史教学,面对考查内容增加数倍、能力要求全面提升的形势,我知难而进,努力用最小的负担帮助学生获取的成绩。反思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一些做法已成为我们值得珍存的宝贵经验,当然也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先说几点成功的经验:

  1、坚持减负增效的原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学期历史教学,我们两位历史老师形成一个重要的共识,那就是:努力地不让历史学习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千方百计让学生爱学历史、学好历史。这一学期,我们基本没有布置过笔头的家庭作业,基本没有占用过除学校安排的教学时间以外的时间补课。我们总是全力以赴把握好每一个45分钟,通过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后的负担。

  2、集体备课、科学安排,顺利完成复习计划。

  一学期的教学复习工作能顺利完成,有赖于我们对每一个教学复习阶段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要达到怎样的目标等问题形成比较明确的计划。两位老师虽然分头教学,但目标一致、方法一致,采用的复习提纲、复习卷等都是集体备课的结果,凝聚了两个老师的智慧、增强了科学性。

  3、深入研究教材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历史的主干知识,编制了系统复习提纲。

  利用各种机会研究教材、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先后数次研讨考试说明,深入领会考试说明中知识点为什么这样选择编排、能力要求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例题中透露出哪些命题信息。在此基础上,按照学习专题对考点重新整合,编制了11张系统的复习提纲,对每个专题配以相应的精选习题。这样在复习中做到了讲、看、读、练的有机整合,每课一个专题,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复习提纲得到学生欢迎,尤其是中外对照的大事年表更被不少学生视为“法宝”。

  4、科学复习,把握习题的各个环节,注重练习效率。

  在复习阶段要减负,就是要避免题海战,努力让学生做有用的题,学会做题的方法。我们在复习中努力把握习题的各个环节:选编、练习、批阅、讲评、改正。每份练习卷都是在教师大量查阅各种资料的基础上精选精编而成的。每份练习我们都尽量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完成,避免课后抄袭作业的现象,实现练习的价值和作用。每次练习教师都认真批阅,都要求学生认真改正,真正弄懂每个题是怎么做的。我们十分重视每一张练习的讲评,决不就题讲题,而是深入探讨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有哪些、应该怎么解决、还能怎样变化,使学生真正掌握解题方法。初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5、搞好补差工作,采用新的方式提高补差效率。集中补差强化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让习题得到直观呈现,习题练习、方法指导有机结合,取得了较好效果。

  今后的工作中改进的地方:

  1、早学习的东西遗忘多,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安排好对八年级中国近现代史的系统有效复习。

  2、从七年级开始就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培养提高学生在历史学科上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以上这些总结可能还不全面,欢迎批评指正。

  学校历史老师工作总结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二级三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主动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教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我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简便、认真的形象去应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主动应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经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我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梦想。

  作为教初二历史课的教师,明白自我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经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提高教室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