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的重点范文
时间:2023-08-23 16:10: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的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加强阅读分析能力提高的训练
进入高中的学生已拥有一定的识字量和词汇量,能大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并根据上下文推断个别字词在文中的基本含义,即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这点能力要适应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求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综合能力加以巩固和提高。按照认识论的规律,现代文阅读分析能力分为四个阶段:认读选择能力、理解概括能力、归纳综合能力和拓展迁移能力。前两种能力学生已基本具备,巩固并提高他们,则是为在高中阶段着重培养后两种能力的基础和阶梯。
《考试大纲》明确指出“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这里的“文中”二字,一是指理解词语句子时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理解时要根据具体语境把握。因此,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通过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寻找文中关键词语、句子或中心段落提高学生的认读选择能力。通过经常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对教材仔细分析,力求准确概括大意和主题主旨等,培养和提高分析概括能力,并使学生明白过程重于结果,重在能力培养,实现理解记忆。
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主要通过训练学生正确、得体地回答问题,创造性地复述课文,筛选有效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及供材料作文、一料多作等方法进行。这些训练要求都是在初中生已达水平上略有提高难度而又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拓展迁移能力,主要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深刻分析,挖掘其内在意蕴,揭示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
2.教师要与学生对话
教师与学生对话是教学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在注重文本阅读赏析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师生对话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引下发生重要的变化,目前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已不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师生对话不再拘泥于只是传递,不再是单向的“教”。教师在课堂内外,首先在于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在关键处给予点拨、启发、强化、激发,不在于给予学习的结果,而在于指导学习的过程。师生对话之中既有聚焦式的关注点,又有漫谈式的赏析讨论,既有师生共鸣的生成,如文本与生活的契合表现的理解,又有教师与学生依托于其个人不同积淀背景下的个性化赏析理解的呈现,最终师生对话的学习结果应该是互动生成的。教师在阅读指导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原生态阅读理解的结果,同时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文本)的热情,调动学生以生活读文本、进入文本悟读。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尊重不同学生的差异性需要(性别、生活环境等)。
3.充分挖掘作品所蕴含的价值
文学性现代文种类繁多,不同的作品所蕴含的价值有所不同。那么,什么是文学性现代文蕴含的价值?怎样挖掘文学性现代文蕴涵的价值?虽然这个问题不是一时半时能说清的,但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化繁为简,确定一个原则,即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原则。也就是说,学生通过某篇作品的学习,从中可学到哪些具体的知识、得到哪些具体的收获,或受到哪些具体的启迪,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方面的具体的发展。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作品所蕴含的价值,就能正确确定作品的教学目标。
4.把握好阅读的层次——理解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评价性阅读
这三个层次,我认为体现了非文学性现代文阅读的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所谓理解性阅读,就是能综合理解阅读材料,也就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能整体感知不同文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大致思路,能正确把握文章的意思,准确概括文章的要点,对一些关键词句,能把握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这一层次的阅读,关键是要能捕捉到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记叙文,要紧扣住“事”或“人”;说明文,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关键;议论文,核心是把握住作者的观点。所谓创造性阅读,是在理解性阅读的基础上,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发挥必要的想象和联想,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阅读材料进行补充、完善、深化、探究等创造性的阅读活动。创造性的阅读,理解是前提,带有鲜明的个性是主要特点。譬如,说明性的文章,你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能运用文章介绍的有关知识,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议论性的文章,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模拟课文的写法,再补充一个论据等。
所谓评价性阅读,是一种完全个性化的阅读行为,是阅读者对文章独特的感受、体验和评价。进行评价性阅读,可以敞开心扉,各抒己见。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乃至表达形式,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赞同、或反对,或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有人把这三个层次的阅读简要概括为三个关键词:同化——衍化——异化。我认为是很恰当的,后两个层次的阅读就是一种紧扣文本的拓展。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典诗词 情感教育
一、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情感教育不到位的原因
1.语文课堂教学过于呆板和功利
受到高考的应试压力影响,不少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古典诗词的方式显得呆板单一和过于功利性,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们学习古诗词的激情。有的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非常重视讲授古典诗词的考试重点,重视其工具性的特点,却忽略了古典诗词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性,把那么美的古典诗词分析成了一句句重难点的文言句子、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句子翻译等等。同时,在教学的方式和手段上缺乏灵活性,总是简单地进行逐字讲解,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低头“快快抄写”,把古典诗词的鉴赏课变成了文言文的读写课,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也变得功利和浮躁,难以体会古典诗词的情愫。
2.忽视了高中生与古代作家间的时代距离
古典诗词虽蕴含深刻,但由于时代久远,那种时代的“代沟”就横亘在高中学生与古代作家间。无论是作品的形式,还是内容的表达,都会给现代的高中生带来一种距离感,一种陌生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不能简单、直接地理解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更难以直接明了作家通过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及为何要表达这种情感的缘由。同时,古诗词的字面理解、押韵对偶等方面对高中生来说,都是较难理解的,障碍较多。这本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进行精心的引导,但仍有不少教师却忽视了这个问题,导致学生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情感表达。例如,在教学《离骚》这首楚辞时,虽然《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但由于“楚辞”兴起于战国时期,年代久矣,这样的“楚辞体”、“骚体”对高中生来说很是陌生,理解起来也有障碍。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没有加以注意和恰当的引导,对于课文《离骚》节选部分的学习,学生是难以真正理解和体会到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的。
二、将情感教育有效地渗透到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策略
1.提高教师个人教学专业素质
高中语文教师要有效将情感教育渗透到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作为古诗词情感教育的实施者,就不能单靠空洞的说教,还应该有扎实的教育教学专业技能,良好的个人教学魅力,要深入钻研教材和教学资料,挖掘阅读教材中更深层次的情感因素。同时,教师要灵巧地借助自己的引导,为学生与古典诗词间搭建一个良好的桥梁,让学生们可以真正地接触到那些经历了时间洗礼的璀璨的古典作品,丰富学生们对古典诗词的知识信息,感悟其中所包含的情感。例如,在教学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时,教师要先深入研究这首诗的特点,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了解诗歌所表现出的诗人的情怀,深入赏析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想想学生怎样会更容易理解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领会诗歌的美质和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想想学生怎样才能更好地超越时间和文体的隔阂,有效地学习这首诗,进而设计教学活动。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确切地体会到,李白“梦游”是通过一个离奇变幻、自由壮伟的极乐梦境,表达自己对自由乐土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神仙世界的五彩缤纷,反衬出人间社会的极端丑恶,诗人借此表达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憎恶。也正是这种追求自由的内心要求,使诗人蔑视权贵,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2.革新教学观念和古典诗词的课堂教学手段
高中语文教师要有效将情感教育渗透于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需摆正自己的心态,更新教育教学的理念,与时俱进,以学生为本,重视人文性。此外,还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陶冶情感。将教师个人的情感融入古典诗词的境界中,切身去体会,取得一种和谐统一。这样,可以让自己在教学时通过生动的语言和表情等营造特定的氛围,将古典诗词中的情感与现在高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沟通起来,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还可以通过反复吟诵和现代多媒体技术,促进联想,视听结合,激活思维,让学生体验和丰盈情感。例如,在教学《琵琶行》这个作品时,教师要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在导入部分,一边徐徐说来:“《琵琶行》这首诗早在白居易在世时就已经风行全国。”唐宪宗在吊唁白居易的诗中曾写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到了清代,学者张维平也盛赞此诗,他在诗中写道:“枫叶荻花何处寻,江州城外柳阴阴。开源伐取无人继,一曲琵琶唱到今。”这些都形象的说明《琵琶行》这首诗流传之远,影响之大。与此同时,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关于白居易的个人介绍,重点介绍进谏贬谪、文学主张、新乐府运动及代表作,以突出介绍重点,便于学生感知诗人,理解课文。这样让学生边看边思考,通过想象去感受那样的一种“同病相怜”的苦闷。
【参考文献】
[1] 文娟. 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对学生古典情怀的培养[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8).
篇3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三性特点 教学方法
现阶段语文界中争论比较激烈的便是高中语文教学,针对这一情况,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认为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教学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我针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三性特点”作了分析和研究。
一、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内容上的模糊性特点
这种模糊并不专指抽象画等相关文学艺术当中的模糊含义,准确地说是一种模糊的现象。可以说,对于一件事情进行直白的描述,追求到这件事情的比较深层次之后,发现准确其实并无法获得问题的答案,通过模糊的思维方式却能够有效解决问题。在物理界中有不准确的原理,在微观世界当中有“海森伯测不准原则”等,那么在语文界中也有模糊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在苏教版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针对课程目标是这样规定的:一年级和二年级有4个量化的教学目标,三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有七个量化的教学目标,六年级、七年级一直到九年级有八个良好教学目标,在高中时期,只拥有两个教学目标。其他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能力培养、巩固、提高等方面都处于模糊状态,并没有准确的规定。
从高考的考试手册可以发现,针对语文的考试目标是这样规定的:阅读,也就是可以相对熟练地对简单浅显的文言文和现代文进行阅读,拥有一定的理解、评价和综合分析的能力,等等。能写出具有议论性、说明性和记叙性的文章,等等。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选题和立意,具备布局等相关能力。可以这样说,高考的考试手册当中针对考试目标的规定是比较准确和清晰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针对掌握的程度制定具体的标准,从这种角度讲是一种模糊的规定。简单基础的语文知识,高中生已了解,教师可以对之前的基础知识进行不确定性的回顾和传授。高中语文习题当中有很多问题的答案都是多种的,也就是具有“模糊性”这一特点。从高中语文范围看,它包括文化艺术、哲学、自然和人文科学等众多不同的知识,无法辨别出哪一个是高中语文的重点,可以说进一步体现高中语文教学的“模糊性”特点。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开放性特点
教学目标、内容所具有的模糊性特点和教学过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模糊性特点进一步决定了语文教学评价方式、教学方法和教材开发过程中的开放性特点。
1.教材开发的开放性特点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和目标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决定了在教材开发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现阶段教育体制进一步改革,出版了全新的语文教材书籍,这些新出版的教材书都拥有全新的特色,体现教材开发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的特点。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了解并掌握了一部分教学特点,在相关课程标准方面,基本上处于一种模糊的界定,在实践语文教学中,应当以比较开放的态度对待相关的教学目标,不能只依据规定教学,否则很容易影响教学效果。注重教学的开放性,但不应当过于随意。
2.教学方法的开放性特点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一步决定了教学方法具有一定开放性的特点。我在实践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针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性的教学方法,达到比较好的效果。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高中语文的教学方法也会不一样,教学方法没有统一规定的模式。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了解自身的特点,了解自己适合哪一种教学方法,了解学生适合哪一种教学方法,从而选择一种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强化教学效果。
我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培养、增强学生的能力,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设计出适合学生的习题,同时回顾相关知识点,奠定学生的知识基础。例如教学《安塞腰鼓》时,根据“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的语句,提出全文最后一个“鸡鸣”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段,并通过一个你所学过的古诗反映出这一表现手法的习题。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并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情况,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证明高中语文的模糊性进一步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开放性。
3.教学评价的开放性特点
所谓教学评价的开放性特点,是我们都比较熟悉的一个高中语文教学特点。在语文高考试卷中,上海卷对于全国卷当中固定的基础知识选择题进行了取消,增加了一部分立意题目,同时使用苏教版的省份也出台了一部分全新的考试评价命题模式,这便是教学评价具有开放性特点的具体表现。在高中语文教学评价过程中,可以运用开放性的评价手段,培养并增强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被考试手册而限制了教学行为,而应当充分发挥能动性,应用多种多样的教学评价方法,让学生获得比较好的成绩。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隐形性特点
所谓思想教育中的隐形性特点,就是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贯彻思想教育,但是又不能够从表面上要求学生过于重视思想教育,而是利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相应的影响。在协调语文本身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时,应当应用这一思想观点,可以说这体现了各个学科的共性和语文学科的个性。
参考文献:
[1]朱秀珍.浅议高中语文教学要“五味俱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
篇4
关键词: 高中语文;修辞教学;教学点滴
修辞对于任何语言都有着重要意义,若没有修辞,语言大多失去色彩。高中时期是学习修辞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在散文、议论文,还是在小说、诗歌中都应用有各种各样的修辞,在增添文章色彩的同时,也给学生增加了文章理解难度。为此,教师应做好高中语文的修辞教学工作,本文不揣浅陋,提出几点拙见。
一、存在的问题
(1)内容上太单一。过分注重修辞格的描述以及辨认,许多老师漠视语言中大量的修辞现象,把修辞教学等同于修辞格。忽视了修辞教学的目的最终是为了用于言语交际,这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也降低了学生对修辞学习的积极性。
(2)方法上程式化。很多高中语文一线教师,对于修辞格的讲授,常见的教学步骤是:讲定义,举例子,做练习。把修辞知识像做理科题一样,以概念的方式机械的、强行的塞进学生的大脑,这是不可取的。
二、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有效途径
修辞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高中语文修辞教学效率,则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对比教学。由于高中修辞手法较多,学生极易混淆。因此,教师在修辞教学中可采取对比教学法,通过举例对比进而提高学生对修辞的认识,使学生深入了解。如:在讲解“比喻”修辞手法时,需要对不同的比喻进行形象化。若句子为明喻,本体和喻体都会在一个句子中出现,通常情况下,在本体与喻体之间有一个比喻词来连接。若句子为暗喻,尽管本体和喻体都会出现,但是并未有比喻词连接。又如:学习博喻时,主要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比喻同一个事物。应整体分析文章,从不同的修辞方式来加强文章的理解。
(2)加强与生活联系。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今后的生活、工作都会产生影响,甚至是一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学习修辞,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语言对话能力。如:在学习《日出》时,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所以我顶悲剧,顶热烈,顶没有法子办”,学生往往并不注意“顶”字的用法,觉得采用这种副词来修饰名词在文章中比较常见。然而,巴金作家在选词时则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通过这种消极修辞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个性上具有重要意义。可在生活中也试着使用修辞来对话,可提高语言的艺术化。
(3)重视修辞,辅助表达。表达需要语言,而想将语言表达得更完美,需要修辞加以辅助。通过不同修辞表达心里所想,不仅让别人领略你的情感,还包括深刻的体会和灵魂的抵触。
教学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对荷塘花香灯影的描写时,这一段运用了一种叫做移觉修辞的手法,同样的鲁迅在《祝福》的结尾对爆竹声的描写中也有运用。两位作者都通过不同感官的感觉以同一种修辞手法体现出来,表现出完美的艺术效果,给人身临其境的深切感受。
茅盾《白杨礼赞》中的“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鲁迅《一件小事》中的“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越走越大,须仰视才见”,这两篇文章中的句子都是通过心理错觉进行描写的,不仅将读者的视野随着作者的笔转动,更让读者身临其境,切身体会到当时作者内心的喜悦。
通过修辞表达人的感情及想法,不仅让学生对作者描写的内容有深刻体会,更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含蓄表达感情的手法,有助于在以后写作中灵活运用。
(4)重视方法,巧妙修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习运用修辞,更要巧妙运用修辞。不仅让学生以后写作写得更美、说得更妙,更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文章的妙趣。
在学习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中的“忍看朋辈成新鬼”时,将“忍”与原稿中的“眼”相比较,这个“忍”则巧妙地将作者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感受到的情感反应得淋漓尽致,相比较“眼”来说,只能说明眼前的事实不能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感受。
《阿Q正传》中有许多隐晦有趣的语言修辞,巧妙地将阿Q的个性、特点及当时心境表达得妙趣横生,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阿Q,从而更好地学习阿Q精神。
《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的“共”字,不仅将秋水人性化,更让人联想起大雨后的水异常充盈,远远望去江水似乎与天空连接在一起,呈现出一幅绚丽的“暮江秋色”画卷,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令人心胸开阔、心旷神怡。
巧妙运用修辞,不仅将美感融于其中,更将动静事物淋漓尽致地加以修辞,让每一个事物都充满生命,给人以美的感知和爱的体验。通过对巧妙修辞的学习,学生体会到修辞独具的魅力,将语言表达得更加鲜明、动人。
(5)重视逻辑,创新修辞。逻辑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修辞可以符合逻辑,也可以不符合逻辑,逻辑与修辞的结合将会让学生在语文中得到新收获。
鲁迅《故乡》中的“豆腐西施”、“杨二嫂”、“圆规”这几个修辞所指的都是同一个人,同样的还有《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的“叭儿狗一名哈吧狗,南方却称为西洋狗了”和“叭儿狗如可宽容,别的狗也大可不必打了”的“叭儿狗”不是一个概念,前一个指狗,后一个指人,即“资本家的乏走狗”,虽然这些修辞不符合逻辑地代指了人,但把这个人物描绘得惟妙惟肖,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了文中此人物的形象。
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 交互式电子白板 优化课堂教学 巧妙运用
电子白板,又称为交互式电子白板、数码互动白板,也被一些老师称为电子黑板,是一种集传统的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高科技电子教学系统,将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到学科教学中。据了解,电子白板是当前全球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装备的主流模式,其便捷的应用模式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青睐。
一、传统板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需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相应的文字内容。在传统的以黑板为主的教学中,教师以粉笔书写板书,内容或是词语或是句子,文字或是优美或是激扬,但是,当需要出示的内容较多时,就得先抄好小黑板,既费时又费力,为了使教学更加生动,很多教师采用挂图的形式,然而高质量挂图的缺乏,连贯性不足等缺点,使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推广,使幻灯片(ppt演示模板)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尽管幻灯片教学手段更加先进了,然而幻灯片是顺序播放的,当学生交流内容的顺序与教师制作好的幻灯片顺序,或是某张幻灯片中自定义动画出现的顺序不相一致时,教师要根据学生们的问题在幻灯片中进行调整或者解答也是不容易的,这样就容易使课堂教学不够顺畅。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主要使用功能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要了解电子白板的主要功能,要熟练掌握电子白板的技术应用,以高中语文教材和教学实际为主要着眼点,充分运用电子白板的使用功能。
利用电子笔在电子白板上随意书写、标注、任意擦除;通过聚光灯、遮屏等功能实现可以强化重点和难点问题;利用资源库和网络使资料共享;搜集大量教学相关的图片,为创设情境教学提供依据,利用音频和视频功能使教学效果实现多维化;屏幕批注功能可以使课件操作和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各项功能,使电子白板的使用功能最大化,使其更好地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并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三、电子白板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创设情境
语文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根据作品反映的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对阅读课文的内容更加明了和深入,便于理解课文中作品的深层次内容。
电子白板将图片、视频等引入课堂教学中,为语文的情境创设提供更加便捷的条件,教师在训练学生进行口头描绘、叙述时,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以《再别康桥》为例,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诗歌的鉴赏和学习需要从景入手,既创设出文中的情境。在《再别康桥》这首诗歌中需要创设的情境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英国剑桥大学,用到的图片要有古旧感,图片要制作成黑白的,让学生有感而发,并能根据画面,结合文中的内容阐述自己的观点,设身处地地描绘出徐志摩笔下的康桥,通过“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情怀,展现作者依依惜别、恋恋不舍的心理变化,借以激发自己的的内心感受。
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从多种角度分析内容,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升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如以文中最后一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为例,让学生分析出作者是一个有着怎样情怀的诗人。有的学生会说徐志摩是一个感性的人,也有人会说作者很洒脱,也有学生会说他的心思很缜密……可见,学生的各抒己见、侃侃而谈主要来自于电子白板创设情境的功能,是开发学生语言智能的好助手。
(二)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高中课本中选取的文言文内涵较深,阅读难度是很大的。通过电子白板教学可以使学生便于理解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并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劝学》为例,我借由追溯“青出于蓝”这句成语的出处,引出2200年前荀子的文言文名篇——《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劝学》中的经典语句,寄予的是师者的传授,与习者的传承和发扬。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记录下不懂的地方,然后统一告诉老师,老师根据学生们提出的问题逐一客观的解答,重点的语句要深入分析,并引导学生进行探讨。
(三)整合课内资源
电子白板中可以容纳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要善于整合课内资源,丰富课外资源,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举一反三、对比分析等能力的训练,如将课本中有关联的文章、语句搜集整理出来,在电子白板上进行对比呈现,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形成多元互动的学习模式,使学习效果倍增。
篇6
关键词:电子白板技术;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优势
一、电子白板技术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一)减轻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
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书写板书都是他在课堂上最繁重的工作之一。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所学的语文知识更为复杂难懂,篇幅长的文章越来越多、文章结构越来越复杂、成语词组的意义辨别越来越难,单纯依靠口头的讲解,学生无法将知识完全吸收,故而在45分钟的上课时间,教师讲解知识的时间和书写板书的时间各占教师教学时间的一半,往往一节课下来教师都累的胳膊酸疼。将电子白板技术引入到职业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可以将职业高中语文教师从繁重的板书书写中解放了出来。教师可以在课前备课之时,就将自己在课堂上所要讲解的知识和列举的例子在课件上打出来,这样教师在上课之时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讲课思路依次展现知识线索和例子,教师不用在黑板上书写大量的板书,只需要轻轻滑动鼠标就可以完成授课过程。
(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兴趣依然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之一。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大多都是因为成绩差才报考职业高中,对于他们来说知识比较复杂的语文是他们学习上的一大拦路虎。将电子白板技术应用于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之中,教师可以将图片、动画等要素运用于语文课件之中或者在导入时设计几个情景显示在白板上让学生选择表演,在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例如在学习所写的《我的母亲》时,教师在导入时可以播放一段关于母爱的小视频,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说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母亲对自己爱得表现。枯燥的语言导入不容易激发学生的感情共鸣,很难让学生体会母爱的精神,利用电子白板技术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再比如讲述语文课文的作者介绍时,教师单纯的照本宣科的讲解作者的生平,容易让学生抓不住重点,但是将需要讲解的有用信息用课件播放出来,让学生在听觉上和视觉上有双重打击,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三)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利用电子白板技术,教师在讲课时可以让学生在白板上进行书写,之后将学生所写内容录入电脑之中。在传统的多媒体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知识,一张一张播放幻灯片,将自己讲解的知识一一展示出来,学生大多是认真的听讲,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大多表现在口头上的互动模式,即教师询问一些问题,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这种互动方式十分的单调无趣,很难让学生真正融入到高中语文的学习之中。使用电子白板技术,教师提问学生问题的方式可以不再是让学生口头回答,而是鼓励学生到白板上用电子笔书写,让全班学生都可以看到该学生的回答情况,从而让学生正视问题,上课聚精会神的学习。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得到锻炼,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加强,有利于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
二、电子白板技术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电子白板技术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故而成为中小学教学首选的宠儿。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电子白板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存在如下问题:
(一)教师过度夸大电子白板技术的作用
电子白板技术具有放大镜功能、回放功能、屏幕幕布功能和书写与绘画功能等。这些强大的功能使得电子白板技术一出现就得到了教育界的认可,各个中小学校斥资引进。但是在教师的使用中,有些教师将电子白板技术的功能数倍放大,将电子白板技术捧上“神坛”。虽然新课程理念下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讲解知识的模式遭到摒弃,教师原本的课堂主体作用被学生所取代,教师的地位貌似出现下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地位可以被取缔,教师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电子白板技术的功能再强大,它也是冷冰冰的机器,没有自己的思维和意识,只能按照人给它设定的模式去工作。将电子白板技术的功能过度夸大,只会造成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单调和僵化,最终会影响课堂教学的高效。
(二)电子白板技术的功能使用单一
电子白板技术虽然相较于传统的多媒体技术来说功能更全面,更适合在教学中使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运用电子白板技术的功能十分单一,大多数教师将其当做是播放多媒体课件的屏幕,是播放图片、动画、小视频的底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两个,首先是教师教学技术没有得到更新,对电子白板技术的功能不会使用。在当前教师的业务培训多是远程培训等一些形象工程,很少有教师真正的踏踏实实的完成技能培训,这样就使得教师在面对新设备时根本无法使用,只能使用自己最熟悉的功能;其次是某些教师的懒惰心理作祟,对于某些教师,尤其是“吃铁饭碗”的教师来说,他们认为即使自己不去提升技能,学校也不能将自己开除,故而学习新技能没有必要。
(三)不合理的运用电子白板技术
不同的课程内容决定教师的授课形式有所不同,有的课程理解有困难,那么就需要教师深入进行知识的剖析,对文章的重点字、词、句都进行挖掘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对于有的课程来说,实践能力比较强或者着重于学生思想感情的体会等,这些课程上教师就不适宜讲解太多,而是要做好“牵线搭桥”的路径准备,让学生去自学。电子白板技术的使用要结合着课程内容来,需要教师讲解的课程,电子白板技术就要充分发挥其书写与绘画功能、放大镜功能等,让教师充分对内容进行剖析;对于着重学生自己理解的文章,要充分发挥电子白板技术的屏幕功能,制作课件、播放图片、视频等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如何有效使用电子白板技术
电子白板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媒体技术,刚一出现就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喜爱,尤其是语文教师的喜爱。为了避免电子白板技术在教学中出现问题,我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能将铁饭碗当成是自己不思进取的护身符,要树立学生为本的观念,要为学生的全面成长而奋斗终生;第二,教师要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争做合格的“园丁”,对课堂教学内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全;第三,教师要重视自己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提高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潘璇.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0(08)
[2]刘朝丽,许刚.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08)
篇7
一、 用与时俱进的观点深刻认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课标》强调"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一位语文教师,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博大的人文情怀,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基本条件。高中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待形成,语文这门功课有其特殊性,语文老师只有不断搞好继续教育,自觉地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教育学生,才能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牢牢地把握教育方向。
教师的能力素质制约着学生的能力素质。随着新课改要求,大量的新知识、新观点、新内容需要我们去学习、理解和消化,手中教材也在不断更新,迫切需要我们通过继续学习来掌握。如果忽视继续教育,安于现状"吃老本",必然"江郎才尽",教不好书,也育不好人。只有搞好继续教育,不停地给自己"充电",及时掌握适应教学要求的新知识,不断提高能力素质,才能与时俱进,做一名合格的高中教师。
教学方法决定教学手段。先进的教学方法总是建立在先进的科学技术之上,追求教学的最佳质量和效益,体现了对教学规律认识的最新成果。继续教育搞不好,不能及时跟踪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就可能看不懂,学不会,用不上,停留在落后的教学方式上,不利于教学的发展,不符合时代的要求。通过搞好继续教育,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心身健康,爱好广泛、品学兼优、开拓性高中学生,向高等院校和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二、要锲而不舍的精神努力搞好继续教育
读书如沙里淘金、集腋成裘,只有长期刻苦学习,才能有较好的积累和收获。部分高中教师感到琐事太多、活在太累,腾不出时间,静不下心,学不进东西,搞好继续教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要树立搞好继续教育的信心,挤出时间坐下来,排除干扰静下来,集中精力学进去,一锲而不舍的精神搞好继续教育。
静下心来读书,常常是冷雨敲窗、孤灯为伴,费精神,耗体力是一件辛苦的差事,同时,读书有使我们释疑惑、长见识、事理,在工作、生活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又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继续教育不论是组织安排还是个人自修的,最终要靠自己的刻苦学习去完成。要不怕苦,把刻苦学习当作对自己意志品质的磨炼,在刻苦学习中发现培养读书的乐趣,增强搞好继续教育的内动力。
要克服畏难心理,树立信心,以搞好继续教育为己任,增强勇气,不被困难吓倒。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入,温故而知新;要端正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能者为师不耻下问,虚心求学;要处理好工学矛盾,工作不忘学习,以学习促进工作,在工学矛盾突出时候,要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搞好继续教育,要处理好内外关系,争取组织、领导、家人、同事的理解、鼓励和支持。
要发扬"钉子精神",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不放松、不放弃,坚定不移,矢志学习。要戒"懒",克服怕学习、贪闲耍、不爱学习的不良习惯;要戒"散",克服随便翻一翻,看一看,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重点不突出,不讲学习效益和质量,把继续教育变为走过场、做样子的现象,要戒"软",克服不求深入,不求甚解,遇到难题绕道走,不懂不会不过问,盲目追求字数、篇数的现象;要戒"满",克服"差不多了"现象。
要发扬"愚公精神",长期坚持学习,读书不止,不见异思迁、半途而废,只要持之以恒的刻苦学习就一定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三、用实事求是的态度选择继续教育的内容
活到老、学到老,也不可能精通各方面的知识。高中教师的教学任务艰巨,时间精力有限,什么都想学,什么也学不好,因此实事求是地选择继续教育的学习内容十分重要。实事求是地选择继续教育的学习内容,对于加强学习的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益,增强能力素质,改进教学工作,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解答高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求我们有较广的知识面和知识深度。高中教师的知识结构对于搞好教学十分重要,直接关系能否把教学内容讲深、讲透、讲正确,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直接关系到学生求知源泉的质和量,做到不误人子弟。要结合教学实践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时发现问题和弱项;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选择继续教育的内容,增强固强的针对性。
四、用结合实际的方法推行继续教育的深入。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要把继续教育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在继续教育中解决问题,推进继续教育的深入,使继续教育和教学活动相互促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努力培养"四有"新人。
篇8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 反思
1.转变思想观念,认真落实新课改的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在新形势下,已经成为阻碍素质教育认真落实的一个障碍,它直接影响着新课改精神的实施和推行。我们不难发现和体会到,全国各地都正在掀起素质教育课程教学的大讨论,传统的以老师为主导,老师在课堂上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思路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大胆创新,认真落实新课改的精神,不被思想改革的潮流抛在后头。
此外,笔者认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应把语文课改看作是一个以实用为基础的开放体系。这个开放体系正好与封闭体系相反,在课堂教学中,要增加学生观察和思考的机会,要增加学生动口、动手的机会,要尽量给学生提供显示和发展才能的机会。基于这一认识,我们的课改在具体地方操作时必须广泛进行社会调查,广泛吸收外国的先进成果,多多研究学校当地的客观情况,多多研究教材与教学的适应情况,多多研究学生心态和思维方式,坚决反对对某种传统教学思想加以绝对化、凝固化,坚决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这样才能使我们教改的范围与内容越来越广,参加教改的人数越来越多,呈现出真正的繁荣局面。
在具体创新方式上,要注重高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与想象力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像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如: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1.1 激活文字,创设形象。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像,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通过想像,却看到生活中的画面,从而使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像中得到了复活。
1.2 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像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只有激活想像,架设桥梁,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像,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难以发现。
1.3 放飞思绪,彰显个性。“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2.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传统的课堂40分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记,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从而使整个课堂气氛显得沉闷、枯燥。久而久之,学生也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求老师掌握丰富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技巧,不但可以站在讲台上,而且可以走下讲台,走入学生中间,和学生形成一种真正的师生在学识、情感方面的交流。
教改中,出现了不少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这些方法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无疑是十分有益的。但由于多年来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死记的做法已经成为习惯,所以某一新的教学方法一时还不能为广大师生所接受。即使学得一点两点,或如法炮制,其结果还是不够理想的。就拿比较公认的“自学――讨论――实践”这一课堂教学环节来说,在广大农村中学各方面条件较差的情况下,要能真正学到手还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在研究教学方法如何多样化的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教学手段如何现代化。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革命给传播知识提供了多样化的手段。所以,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运用电视、电影、录像等电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再从另一方面讲,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对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养成用眼。动手等良好习惯也是十分有益的。应该说,每个人的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这些“潜能”发挥得好,同样可以帮助学生成才,换句话说,兴趣、方法、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同样是成才的决定因素。可惜的是,我们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还刚起步,广大的农村学校对此还很陌生,这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能不说是一大影响。
3.抛弃急功近利的应试目标,树立更为高远的语文学习志向
篇9
【关键词】语文教学;有效互动;有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O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育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语文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育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有效性可以这样规定:教学有效性既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也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身的教学个性获得发展并逐步完善。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是必不可分的,既要考虑教师教的有效行为,又要考虑学生学的有效行为,在“师生得以共同发展”的理念下使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有机结合。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呢?
二、高中语文有效教学设计
根据上述的有效教学理念,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本文认为高效的高中语文有效教学行为应该包括以下三方面:着眼于教师呈现知识与演示技能的“有效教”行为;着眼于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的“有效学”行为;着眼于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师生有效互动”行为。所以我们要从这三个方面来探索有效教学的实现。
(一)教师的“有效教”行为
1.有效的课前准备
教师备课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是一堂课能否上好的主要因素。备课也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大体有三:学习者、学科内容(及其结构)、教学目标(及其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我们若想实现有效教学就要把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标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找准”、“吃透”,再“对症下药”。教什么“内容”看起来比较容易,但教师的责任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这些教材进行“再度开发”。特别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接受水平来“备”。即教师在备课的同时又要“备”学生。学生的个别差异在课堂教学中会充分表现出来。这些差异包括能力、先前成绩、焦虑、自我意识、学习风格以及家庭生活等。这些因素既能够反映整个课堂的丰富性,也能反映个体的多样性。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学生“需要”和“差异”往往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这需要教师不仅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我应该如何让他对这些有热情”。了解了以上内容后教师备课再制订相应的目标才可能有效。
2.有效的课堂“讲授”
从有效教学过程来看,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能够有效“指导”,即通过讲授向学生传达思考问题的方法,再通过提问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效“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师清晰有效的讲授可以在师生互动中点拨、引领、启发、强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传授知识有其存在的必要,但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枯燥乏味,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主动性也逐渐丧失。这种仅仅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长时间进行是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教师可以把自己定位成课堂的“导演”和“主持人”,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而不是过去课堂的“主演”,一讲到底。教师的语言需要具有启发性,富有智慧,最好有点幽默,“一石激起干层浪”,像“主持人”一样,一句话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共鸣,有一股说的欲望或冲动。
3.有效的课后“观测”
课后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效果,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此,必要的测验和分阶段的考试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个过程要注意只看重分数,不看重能力和过程的错误认识,要让学生知道有效的测验只是对一个时期学习行为的考察,并不代表学生的能力和潜力,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成绩结果,查漏补缺,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另外,课后师生的情感互动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师不但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通过课后拜访家长了解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课外因素,和家长共同努力帮助学生成长。
(二)学生的“有效学”行为
1.学生要发挥主动学习能力,培养自学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课时少,老师在课堂上更多地讲重点、教方法,学生不主动查资料、求方法、变思路,势必会造成学习成绩的下降,因此学生要发挥主动学习的能力,主要有:①提前预习课文。如自查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阅读课文找到重点、疑难,根据课前的“学习重点”提示和课后的“思考练习”进行思考。要养成好的习惯,如不翻字典不看书,不动笔墨不看书。②练习,特别是思考性较强的练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好方法。可运用比较异同或归类整理的方式学会独立作业,不断提高整体认识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如初中学习了朱自清的散文《春》,高中学习了朱白清的《荷塘月色》,那么就可以联系学习或比较性阅读,做到以点代面,触类旁通,广泛涉猎,拓宽阅读。
2.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广涉书籍,提高阅读写作水平
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学的成功,在于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要成才,就必须读书。课外广读、精读,为学渊博,就能全面提高素质,这也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读名著,是与高人对话,有如受教于名师,拓宽视野,开人心窍,启迪智慧,陶冶性情,获得审美享受,培养创造精神。“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厚积薄发,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
因此,从课前预习、知识积累、文章讲读、课后练习,到课外涉猎,在整个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把自己引向自我学习、主动探究中。通过反复的实际操作,提高运用工具书的能力、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积累与知识储备的能力、分析运用与探究发现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语文自学的能力,掌握自学方法。
(三)师生的“有效互动”行为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组成一种交互的“网络”,任何人在这“网络”中都是一个重要环节,他们的作用应是平等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有个别差异,还存在知识经验的不足,这会给学习造成障碍。要使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学会学习,有必要使学生个体联结成一个整体,使他们的个体差异,知识经验得到互补,由整体发展到促进个体进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确立科学具体的教学目标,科学地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协作交流,进行探讨式学习。合作学习不仅是很好的学习形式,还能体现一种团结合作的精神。当然,学生探究的结果各种各样,教师必须作一定的评价,强调、肯定其正确的结果,指出其不足,让学生明白探究的真谛,从而避免课堂“放羊式”教学。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师资建设
拷问一:如何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
课堂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建立独立的阅读学科理念,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习得阅读能力,包括收集、选择、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鉴赏评价、怀疑探究作品的能力,为他们具备开放、多元的文化精神,形成创造性应对社会的能力打下基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是这样表述“阅读与鉴赏”的要求的:1、在阅读与鉴赏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与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4、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拷问二、怎样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
一是“主体教学观”。这是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为了学生,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得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人翁的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是“民主教学观”。教学要民主,要尊重学生,不搞独断专行,不搞一锤定音,让学生消除压抑感,体会和谐感,产生能动性。
三是“大语文教学观”。语文教学要大视野、大渠道、大容量、全方位,要解放学生学习的时间,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四是“思维教学观”。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是“分类教学观”。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实施分类教学,让学生相互积极影响,相互促动,形成“能走的就走,能跑的就跑,能飞的就飞”的局面。
拷问三:怎样建立以“实施主体性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1)自学辅导式。以自学为主,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加强辅导。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为:自学―质疑―讨论―点拨―自结。
例如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以自学辅导式学习为特征的“四环八步学习法”。这种教学法强调:学习过程自动化,即学生在学法的指导下,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学习步骤。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质疑,参与讨论和总结,自始至终做学习的主人。学习知识规律化,即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遵循知识本身的科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的心理规律。这既是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两件“法宝”,也是教师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案的两件“武器”。学习步骤程序化,即“四环八步”环环相扣,步步为营,逐步达成目标。知识体系结构化,即让学生学会整理归纳知识点,形成知识结构板块。“四环八步”分别是:第一环:预览(第一步)定向(第二步),第二环:自学(第三步)质疑(第四步),第三环:讨论(第五步)答疑(第六步),第四环:测试(第七环)小结(第八步)。
(2)质疑探究式。以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教学的思路,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形成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学宗旨进行教学设计。课堂结构设计为五个步骤:设置问题―探索问题―讨论问题―归结问题―问题迁移(由一个问题引入另一个新的问题)。
(3)分层递进式。课堂教学中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实行分层教学。教学贯穿一个基本思想,即“承认差异,适应差异,面向全体,分类推进”。教学设计实行“四分”:①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差异,将学生分为a、b、c动态的三类。②目标分类。教学目标的制定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③训练分层。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类训练。④评价分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如a层学生90分为优,b层学生85分为优,c层学生80分为优。
(4)点拨导引式。对学生相机诱导,进行点拨教学。教学中注意“启发诱导,拔开迷雾,画龙点睛,开启思维”。点拨教学的操作结构设计为“六步”:①吃透两点,摸清障碍(重点、难点、学生心理障碍);②认清方向,选准“口子”;③相机诱导,适时点拨;④讨论交流,理解消化;⑤双向反馈,总结提高;⑥迁移训练,举一反三。
(5)学教结合式。让学生先自学,然后由老师来教,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教结合”的课堂结构设计为五个阶段:①准备阶段。教师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②自学阶段。学生围绕目标自学。③议论阶段。让学生自我表现,相互质疑,相互交流,启发理解。④点拨阶段。在学生自学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让学生心领神会,豁然开朗。⑤延伸阶段。这一阶段是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升华。延伸阶段要做到“三化”,一是知识的深化,二是知识向能力、技能的转化,三是学习方法的固化,即演练巩固,牢固掌握其方法。
以上五种新型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的实施,打破了分析式教学法、串问式教学法和练习式教学法的传统结构模式,促进了教学思想的转变,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的尝试,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过去以教师的分析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由过去以教师信息单向传递为主转变为以师生的双向传递或多向传递为主;由过去以面向少数尖子学生为主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主体性教学”的特点,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拷问四:如何实施依循层级训练,进行分步教学
- 上一篇:工程监理性质
- 下一篇:国外人工智能教育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