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信息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08-20 15:07: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信息化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业信息化建设

篇1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汽车企业都拥有了比较完整的IT系统,对于信息化的建设也是拥有了一定的经验,算是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汽车企业对开拓电子商务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随着热门的IT事业的兴起和发展迅速地汽车工业,使得汽车工业对于电子商务的理解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并且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去开拓电子商务对汽车工业的有利合作。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宇通客车就计划与美国的专业电子商务顾问ABCOV公司以及江苏的世纪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的合作,建立起一个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汽车行业的电子商务平台。还有长安汽车也准备搭建长安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时负责搭建长安公司的商务应用的平台等等。这种种现象都标志着我国汽车工业对电子商务的关注和重视。我国汽车工业对现代信息化技术的重视程度还是很高的。在2001年,上海就投资1亿成立了上海信息汽车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而且,就在那时,仅仅是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一家,就在建设信息管理系统上投入了8千多万的美元。这些活生生的数据,都是表现国家汽车工业对现代信息化技术的足够重视的有利证据。虽然我国汽车工业对现代信息化技术拥有足够重视的态度,但是毕竟发展得比较晚,还有很多方面的不足之处。在我国很多汽车工业,都是很缺乏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一些小的汽车工业,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十分缺少的,而且信息技术含量也很低。同时我国还存在各个汽车工业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有的汽车工业任然对信息化技术不够重视,造成各个汽车工业差距拉大的情况。

二、对于汽车工业信息化建设的改进措施

为了有效提高汽车工业信息化的建设,国家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国家可以给与汽车工业资金、技术的帮助,比如设立专项基金为那些想要进行信息化,但资金不足的的小汽车企业提供条件。或是安排相应的高技术人才去还在信息化建设初期的汽车工业做指导。政府的支持是汽车工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同时还需要制定汽车信息化的标准和规范,避免一些汽车企业盲目地建设却没有很好的效果。加强公共共性的信息资源也是相当有必要的。使得各个汽车企业拥有更多有力的信息化建设的学习途径。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制造业;信息化;工业工程

1 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制造业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改善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和生产等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创新能力,降低消耗,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创新、制造技术的创新。从而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全面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计算机网络和各种软硬件的广泛应用,如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与数据库平台,应用软件、终端设备等。

(2)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重新整合企业各种资源,实现系统功能的大幅度提升。传统的人工作业与ERP系统作业流程的差异极大,企业信息化必须抛弃在人工环境下的流程观念,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网络整合环境下的信息流程,这就需要对原有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进行改进或重新设计。

(3)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一个过程。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和实际能力,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因为一次性实施整个系统所需的时间、人力、资金、风险都是巨大的,企业很难承受,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以最小的投入带来最大的效益,保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成功率。

2 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1)信息化建设整体投入不足。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是对企业持续发展核心能力的投资,企业信息化的投资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随着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推进,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会逐步增加。

(2)网络建设发展迅速。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了企业网络建设的积极性,我国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了局域网和企业对外网站。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逐渐完善,制造业也将逐渐开展网上业务和电子商务。

(3)财务管理软件认可度较高。由于财务管理软件的规范性和通用性较强,软件技术也比较成熟,企业对财务管理软件比较认同,使用率比较高。

(4)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系统应用较为广泛。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CAD软件进行辅助设计,CAD软件本身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成本逐渐降低,而功能逐渐增强,从二维CAD、三维CAD发展到协同设计。

(5)ERP软件的应用增长速度快。ERP作为规模最大、与管理捆绑最紧密的信息系统,其实施风险也较大,有些已经实施ERP的企业。由于缺乏必要的业务流程重组,管理方式还比较落后,所以实施效果也不尽理想。

3 工业工程与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关系

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信息和能源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工业工程的功能具体表现为系统的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四个方面。工业工程包括基础工业工程和现代工业工程。基础工业工程研究的是企业内的基础管理及其标准,例如作业方法、场地布置、生产线设计、能力平衡、标准工时、人机关系、物流系统规划等。现代工业工程是基于系统分析、计算机技术和运筹学,用于解决大系统最优化与宏观资源配置,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

(1)制造业信息化对基础数据的准确度要求很高。像工时定额这种数据。如果没有经过动作分析和作业研究很难保证其准确性,很多实施ERP的企业都采用估计值,进而影响到生产周期、产品成本、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基础工业工程可以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和及时。

(2)进行信息化建设要求从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出发,客观分析企业的现状和需求,分析当前和未来之间的差距,然后制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明确原则和路线,确定各个信息化建设项目之间的先后顺序和依赖关系,并落实每一个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里程碑。对信息化建设项目、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是工业工程的基本功能。

(3)MRPII、ERP是制造企业以对其资源的计划与控制为核心的信息管理系统。其中的主生产计划MPS,是确定每一个具体的产品在某一具体时间段的生产计划,根据MPS确定物料需求计划MRP,继而产生全部制造件、采购件的生产作业计划和物料采购计划。所以,生产计划是企业各种资源调配、平衡的中心,也是ERP系统与实际生产经营保持一致的关键。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进行能力平衡和优化排序、改善物料库存等,又是工业工程的经典内容之一。

(4)企业实施ERP系统首先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而这是工业工程的内容。它强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运用工业工程的理念与方法。对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实现管理组织结构扁平化,最终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戏剧性”地改善。

篇3

1 石油化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现状

早在20世纪,我国已经开始使用信息化技术对石油化公企业进行建设,但是在近几年石油的信息化建设才达到高速的发展,我国对石油信息化建设的模式和技术已经逐渐开始采用CIMS、MRP、EPR等信息化技术,但是我国时候化工企业在信息化的建设中遇到了一定的问题,影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现在,我国石油企业的建设的发展在不断加快,但是对于石油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更了解并不升入,有许多的石油化工企业的观念落后,认为没有必要对石油进行信息化建设。人的企业认为信息化建设知识一种信息技术,并没有起到作用,这些都是错误的观念。这些原因导致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速度较为缓慢。

石油信息化的建设直接影响石油行业的发展,石油行业的发展的好坏会影响石油相关行业的发展,比如轮胎行业的发展状况,有色金属的行业,汽车行业等。我国对于石油化工企业的信息化的各个方面的投入较少,所以建设的效果不佳。还有一些客观原因影响石油化工企业的的信息化建设。现在我工缺乏专业的中和素质人才,企业的管理机制不健全,不能充分的吸引足够多的高素质和专业型人才。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发展环节毕竟符在,涉及到的行业也比较多,针对相关企业的软件开发也比较少。

2 石油化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模式

2.1 CIMS模式

CIMS模式是从国外借鉴和学习的模式,主要是对企业进行管理的一种技术。在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中推行CIMS模式,可以有效的推动我国企业的改革,加强对现代化的企业制度进行管理。实行这种模式可以实现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实现统一生产。对于整个系统实行的模式管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在石油的开采方面,是有的冶炼以及石化产品的销售和流通等各个方面都实现信息化。在实施的低于方面已经发展到全球的网络中。CIMS模式的重要特征就是数字化以及模式化。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中云云这种模式主要是有五个模块组成,现在已经逐渐推广到流程工业方面。它可以大规模的处理原料,实现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使得产品保持相对的稳定,严格控制生产的的模式,采用集散控制的系统。

2.2 EPR模式与SCM模式

EPR模式是现在广泛应用在管理方面的技术,实际上就是连接所有的职能部门,它的核心是一盒可以存储数据的的应用系统。根据不同部门的要求来完成任务。但是EPR模式仅仅是处理管理方面遇到的问题,不能对企业的模式进行制定和优化管理。SCM模式不仅可以解决管理方面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且能提供相管的解决方案和管理服务。

3 石油化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3.1 进行合作化发展

因为我国在信息化建设的方面缺乏一定的经验,可才采取合作的模式。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单纯的进行信息化建设,没有足够的经验吗,缺乏专业的人才,所以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会比较慢,并且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选择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这样有利于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3.2 培养专业性综合性的人才

我国应该加强培养专业性的综合素质人才,石油化工企业在信息化的建设中需要大量的专业型人才来指导管理工作。所以石油化工企业在开始信息化建设之前应该对负责项目的员工进行专业的培训,让员工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

3.3 选择适应的信息化模式

石油化工企业在发展中一定要注意发展的模式,要结合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信息化的发展模式。不同的发展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石油化工企业不能盲目追求发展的速度,选择不适合的发展模式。石油化工企业在发展建设信息化的同时不能完全放弃传统的管理模式,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适合用传统方式解决问题,就采用传统法的方式,运用传统方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选择信息化方式来解决。

3.4 规范企业的管理制度

加强石油化工企业的管理制度,完善对生产管理的模式。石油化工企业,设计涉及到的行业比较多,管理方面比较复杂,所以必须要是规范企业的管理制度。只有形成良好的管理制度才能更好的发展企业。要建立科学的生产管理集成的信息系统,这样可有效的对信息进行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对石油化工企业进行管理,可以有效的保障企业信息化的合理建设。在信息管理中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3.5 统一规划,分块管理

因为石油化工企业涉及到平的行业比较多,管理的内容复杂,所以要对石油化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要统一规划,分块进行管理。综合所有石油相关的管理信息,建立子系统。对分模块进行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任务的效率,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篇4

关键词:创新发展,信息化建设,数字化矿井

 

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基本要求是走高质量、高效益发展之路,是使煤矿企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指导方针,它反映了信息化建设的本质规律。

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加快推进煤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完全符合塔山煤矿的创新品牌、塑造典范的发展目标,也符合集团公司高起点上再跨越、创造同煤新历史的要求。

一、塔山煤矿信息化建设现状

信息化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现代化的手段,是现代化煤矿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信息化就是运用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计算机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改造和提升企业生产力和管理水平的过程。加快煤矿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确保安全生产,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塔山煤矿公司自建矿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始终坚持以科技带动生产,不断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努力推进企业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目前,企业拥有MIS信息管理系统、内部网站、邮箱系统、FTP服务、井上下工业电视系统、井下人员区域定位系统、高性能的冗余容错以太网、综合自动化设备监测系统等一大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信息化系统。

1、高性能的冗余容错以太网(FTE):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部分,以太网担负着整个矿井的数据传输任务。FTE极大地减少了我们的运行和维护成本,为提高系统的使用率和可靠性提供了理想的效果。它不仅提供容错能力,还提供了工业控制应用所需的快速响应、决策和安全性。

下图为网络拓扑示意图:

(图一)

2、企业信息门户:面向互联网的新闻、信息网站,是企业展现宣传的窗口。主页上新闻、专题、栏目可以定制,所有的内容都通过后台(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通过IP绑定和HTTP BASIC认证机制与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通讯。

网站中包含有企业内部邮箱用于传递各种文档;FTP服务器中存储了各种办公、杀毒等应用软件;内嵌一个产量窗口,用于矿井日产、月产情况。

3、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包括11个对口业务子系统、1个协同办公子系统(OA)并集成了地测、井下环境监控、设备监控、视频监控4个子系统。

各对口的业务子系统均具有独立的录入、输出(打印、导出excle表格)、查询报表功能;各子系统除具有报表类功能外,还具有上传、下载各类文件的功能。

各子系统主要包括:

1. 生产子系统。

2.调度子系统。

3.选煤子系统。

4.运销子系统。

5.财务子系统。

6.机电(设备和配件)子系统。

7.人力资源子系统。

8.材料子系统。

9.考核子系统。

10.统计子系统。

11.协同办公(OA) 子系统。

12.考试子系统

13.地测系统、工业监控系统等的数据集成。

管理信息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固有的工作模式,使工作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信息系统及时提供的信息内容,对管理工作的及时性、高效性、可靠性提供了保证,对提高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起到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使企业管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该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搭建和应用,无论从软、硬件环境,均为塔山煤矿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随着数据信息量的不断丰富,员工工作方式的逐步改变,对信息化认识程度的提高,将为今后扩展开发、应用高层次的管理软件,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4、工业电视系统:工业电视系统充分利用光纤通讯技术,将井下各运输皮带、洗煤厂及地面的画面清晰的传输至调度指挥中心视频服务器,实现煤矿生产调度指挥的可视化。另外,所有画面还将通过视频分配器传输至高性能的冗余容错以太网上,使公司各级领导及生产安全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局域网进行井上下的视频监视。

5、综合自动化设备监测系统:以前,公司内各套系统独立运行互不兼容,在井上下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信息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不利于煤矿企业进行综合管理和决策。

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监测系统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集成包含综采采煤机组、泵站等监测;井下电力监测;顺槽及主井皮带CST、贝克皮带保护监测;主扇风机监测;排瓦斯泵站监测;制氮机监测;水泵房监测;束管防火监测;人员定位监测;洗煤厂监测;皮带电子秤监测;矿压监测等十二个子系统,涵盖与矿井生产及安全相关的所有系统,将这些系统集成于一个平台之上,在调度指挥中心或者局域网所覆盖的每个角落都可以实时了解各套系统的运行状况。

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依据“以信息化带动自动化、自动化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建设原则,通过搭建综合自动化监控网络平台、企业信息化管理网络平台,为数据传输、信息共享提供可靠的物理通道;通过建设管控一体化平台,将底层自动化子系统相关安全、生产实时数据与管理信息有机结合。科技论文,创新发展。在实现所有子系统在矿调度指挥中心的集中监测与控制的同时实现塔山煤矿生产自动化、生产管理自动化与管理决策自动化的无缝融合。

6、井下无线通讯系统:

安全生产, 以人为本;生产调度,效率为本;

实施救援, 快捷为本;实时监控,通讯为本;

由此可见,现代通讯技术已经成为矿井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科技论文,创新发展。科技论文,创新发展。基于Wifi技术的MDS信息通讯系统已经通过公司有关部门的方案审核,并将在下半年进行安装,系统设计覆盖井下所有区域及部分地面办公区域。科技论文,创新发展。

与国内传统的矿井无线小灵通系统相比,该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1、所有线路采用光缆传输,信号抗干扰能力强。科技论文,创新发展。

2、采用802.11b/g网络传输标准,增加了信息通讯物理带宽,使数字、视频等信息的传输成为可能。

3、Wifi手机的无线通信质量非常好,就是在嘈杂的环境下,也有很好的过滤功能。

4、增加了网络摄像头、防爆摄像机、移动基站、防爆PDA、智能车辆监测等辅助设备,充分利用通信带宽满足不同的数字业务需求。

作为未来替代矿井有线电话的通讯技术,Wifi无线通讯系统不但实现了井上下实时的语音调度指挥和信息反馈,也为特殊情况下的应急救援、安全监控等提供了可靠保障。

二、矿井信息化发展思路

针对目前公司内部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我们认真总结经验,努力做到与时俱进和科学发展,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健全完善信息化管理基础工作

1)一套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流程犹如一条信息高速公路,信息流程就是要保证企业内外部信息的畅通无阻。建立一套规范的信息资料收集、整理、共享、传递和报送等管理流程,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完善进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加强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公司信息化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营造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工作氛围,提高人员主动学习的自觉性。

3)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使得各项信息化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2、注重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同企业信息化建设同步发展

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为依托,不断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煤矿安全高效高产的发展方向。以人、机、环境和谐统一、科学发展为目标,把创新理论应用到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当中,使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升华,使实践得到理论的支撑和指引,最终实现企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3、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1)一方面我们要加大革新力度,改造现有设备使其满足现代煤矿生产的需求,另一方面不断引进国际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努力使我们的硬件设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重视培养和引进符合煤矿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信息化建设,人是根本。企业必须从长远出发,制定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与国内知名院校合作,一方面为院校提供实践基地合作研究课题,另一方面利用院校优秀师资力量为我们培养复合型人才,实现互利双赢。

信息化建设要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有相应的部门来研究和制定信息化的长期、中期和短期发展战略和目标,提出相应的实施计划和项目建议;要根据信息化的发展,提出并推动信息化的标准化工作,制定相应的数据标准,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此外,还要监督、评估和管理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的实施。

三、总结

煤炭工业是我国的基础能源产业,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必须努力发展煤炭工业信息化。科技论文,创新发展。煤炭企业要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把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分阶段实施,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改进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信息化管理是长期的、艰巨的、规范的系统工程,只有坚持不懈地发展下去,才能为企业降本提效、提升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安全高效矿井服务。

参考文献:

[1]马延文.兖州煤业信息化管理实证研究[J].煤矿现代化2010(1):84-85

[2]王鹏.浅议煤矿信息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6):127-128

篇5

关键词:施工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

建筑行业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基础产业,随着其日益向好的发展与信息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应用,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加强信息化建设日益成为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信息化的应用具有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及行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但在现实中仍存在对其管理方式运用不恰当等问题,给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造成一定困扰,因此对信息化管理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一)信息化管理现状

信息化改造在信息时代正在广泛进行,信息化建设更多是为实现信息数据共享,促进行业竞争更加透明,符合科技时代对行业发展提出的要求。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也日益突显,信息化管理这种新型管理模式作为一种管理战略,为企业发展打好稳固的信息基础[1]。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由于受到规模及日常管理规范化等因素的制约,加之信息化建设管理程度并不高,使得该类型企业在市场运作中不具备完善的信息数据参考。信息化管理作为宣传辅助的平台,对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起到不可比拟的作用,与施工企业各项工序结合,详细记录好各项信息,对传统手工管理做出了很大的改革,为发展的可持续提供有力的信息动力,通过专业软件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工作效率较以前有大幅度的提高,预算更加准确。如果一个施工企业对成本管理的意识不强,信息化管理就难以在工程承接、造价管理、施工过程管理等环节发挥出重要作用,这也将影响信息化管理手段在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使得企业发展受阻,难以实现突破。我国施工企业信息管理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仍处于刚起步时期,还应从国外吸取经验,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使企业竞争优势得到持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未来发展趋势

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为其各项工序的开展提供便利,建筑施工企业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活动是施工,前期工序是为施工环节的正常开展做充足的准备,前期的招投标等工序已实现用信息化形式进行管理,但在施工环节中的信息管理难以深入,信息管理在施工监管中的作用却日益突显,因此简单来说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将会在施工中的监督环节广泛深入。

二、实行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国家建设部于2016年编制的《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指出“全面提高建筑业信息化水平,着力增强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建筑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建成一体化行业监管和服务平台,数据资源利用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较强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信息化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及具有关键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筑业信息技术企业。”[3]这也标志着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将越来越重要。信息是现代社会应用最广泛,与人们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物质,企业信息化即通过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建筑施工行业是一个劳动与资金密集型的行业,施工过程中涉及大量信息,具有数量与专业广泛的特点,信息规模庞大,处理的事务繁杂,强调准确规范化;同时随着国家财税政策的改革、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施工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资金压力、成本压力、税务风险等问题日益突出,信息化管理的应用能够及时梳理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关键环节中大规模的实施信息化管理,能够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达到施工环节按照标准化的进行的要求。

三、信息化管理在施工企业中财务方面的应用

施工企业点多面广、流动性强的特点决定了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分级核算,但也使得施工企业的部分财务信息得不到很好的传递和收集。在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有效性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施工企业总部在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很难对下属企业实施有效的控制,这就决定了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比其他行业更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持。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加快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进程,积极适应现代施工企业管理的要求,以信息化平台实现企业核心价值,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以A公司新推广的B系统为例,着重从四个方面分析信息化在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一)实时更新财务数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部门协同效应

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以业务架构进行业务输入,以施工项目全过程为管理主线,围绕施工业务核心价值链,贯穿上下游产业链,提升企业集约化经营和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实现财务业务信息的集成,实现业务与财务的高度协同,既加快了信息的获取速度,又增强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实现实时查询的功能,增强决策支持力。所有原始数据一经录入,就能让有权限的人共享,规避各部门获取数据口径不一致的不利影响。在该系统启用之前,财务数据收集以手工结合电子表格的方式进行分类归集,再以纸质单据手工审批,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而且由于人为的因素可能无法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现在通过信息化的日常工作使得标准化管理职责清晰、跨组织流转信息畅通、大数据统计及时准确。

(二)有助于加强资金管理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推进有助于资金的统一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资金财务成本及风险。资金支付信息化,企业利用信息化平台梳理所有项目的供应商或分包商,通过合同及付款节点的梳理与协调,严控合同付款,统一安排资金阶段性的支付,或通过集中采购方式由企业统一安排集中支付;资金收入信息化,项目的进度款往往由于业主原因并不能按合同约定及时支付,但项目债务支付,特别是农民工工资的支付不能因为发包方未按合同约定付款而久拖不付。企业通过信息化收集项目的回款状况,运用系统自带模型,汇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决策,跟踪用款计划,以收定支保障生产;通过集中调配安排资金规范资金使用,加快项目沉淀资金的周转,使资金使用效率达到最大化,以时间换空间,保证所有项目的正常生产。信息化管理在资金管理中的应用,对支出情况的了解更具透明化,有计划地使用,为变动情况提供查询依据,使每笔资金合理用到每个工序上,体现资金使用的均衡性[4]。通过信息化管理,让项目所有收支使用更具科学化、规范化,从而降低资金风险,加强企业对资金的管控。

(三)有利于规范企业增值税管理及控制税负

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应用在增值税管理上,能有效解决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增值税发票的管理问题,建立企业内部的增值税管理流程,构建信息化的增值税发票台账,实现发票信息的高效共享和快速统计,实现每月增值税税负平衡的自动统计与快速处理,解决异地项目、机构的票据应用难题,规范了增值税管理、控制税负。日常工作中通过传统excel文件格式导入认证结果,使用成熟的OCR识别技术收集发票票面信息得到进项信息,并在发票到期前提前预警,这样一系列增值税信息化发票管理大大提高了效能,原来需要2-3人花大量时间完成的工作,现在每个分公司只需1名工作人员半个工作日即可以全部完成;通过该系统进行发票状态识别、快递状态管理、发票接收提醒,及时查看收到及开出的发票,防控项目回票不及时带来的税务风险;通过税负分析、税负波动预警,进行横纵向的对比,控制项目成本。施工企业本身所处环境复杂给税收的筹划带来很大挑战,从长远看,作为基础行业的建筑业实施营改增有利于降低整个社会的税负水平,推动建筑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建筑企业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四)信息化有助于加强成本管理

施工企业对于项目建设的管理来说管理重点在于对成本的管理,而项目成本管控难度不断增加,进而使得公司整体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上升。借助信息化管理的成本管理模块,企业实现了业务流程规范化、预算控制实时化、财务入账自动化、财务核算的精细化、企业运营透明化;实现施工图主合同收入管理,实现目标责任成本管理,通过目标责任成本管控实际成本,实现实际成本自动归集,成本异常出现预警提示。公司管理层可以根据需要,实现跨项目、跨期间查询及合并数据,实现任一项目成本报表的自动生成,快速生成全公司成本报表的汇总,满足公司决策的需求。在日常工作中总结的经验是量价税分离都能管、硬性柔性结合实施、数据积累持续提升、大数据统计及时准确、生产经营动态监控真实可靠。综上所述,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下的财务管理展开论述。在实施建设管理中应考虑到施工企业的实际,结合施工企业的特点,开发适合施工企业特点的信息系统,为企业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思路,为企业的管理提供决策需要,为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助力。在具体的管理上应注重引进高素质人才,培养专业管理人才,使信息化管理真正发挥为企业提供持续便利的服务的作用,同时加快财务管理由过去的核算职能向管理职能转变,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进而加快实现企业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史国群,张博.浅析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J].建筑安全,2016.

[2]李银珍,陈昂,黄莹.浅述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6.

[3]建设部.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2016.

篇6

关键词:档案数字化;加工;管理

档案现代化管理是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化公司的基本要求,也是国家电网公

司实施“SG186”工程的重要部分。档案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扫描、数字摄影、数据库、多媒体、存储等高新技术,把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联结,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实现资源共享。这也是办公自动化和档案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1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定义及内容

档案管理现代化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管理理论、思想、技术、设备、方法对档案和档案工作实行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以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对档案的需求。档案管理现代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实现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按照国家标准对档案进行分类、组卷、著录、标引,保证归档文件齐全、完整、分类科学合理,卷内文件排序正确,检索清楚便捷,以适应应用微机管理档案的需要;实现档案管理科学化、高效化和系统化;加强对档案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管理,使之掌握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手段和知识,不断引入竞争机制,充分发挥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建立一支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要求的档案干部队伍。

2协同办公与档案管理系统的衔接为历史档案数字化提供了保障

协同办公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为做好历史档案的数字化奠定了基础。

1)档案数据加工后,转移到档案信息管理平台,档案目录进入管理系统中。

2)档案扫描后,可直接在目录下挂接电子文件。

3)在系统中对迁移的历史数据进行信息补充与完善,为用户查阅、借阅等做铺垫。

4)在系统中对用户进行权限、档案类型及角色配置。

5)对迁移的数据进行项目配置,如文书档案配置年度、工程档案配置工程项目等。

6)协同办公系统中流转的文件,在基本信息填写后直接归档。

7)纸质来文可在协同办公系统中收文登记后网上流转,填写文件基本信息等数据后归档。

3历史档案数字化加工实施要求

3・1准备阶段

1)做好现存历史档案的现状分析。包括档案类型、载体形态、状态、数量等。根据档案情况

制定档案数字化方案,确定项目需求以及扫描系统的集成解决方案。

2)发挥辅助设备功能。重点从档案数字化设备配置计划的成套性、项目硬软件的集成性、数

字化方案与公司档案需求的适应性等方面加以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长远打算,力求确保扫描仪等硬件设施的配套具有较强的支撑能力和扩展能力。

3・2实施阶段

1)档案数字化加工。形成电子文件的存储格式。国家电网公司实施的档案管理系统中设置

有:一是稿本代码,包括正式、草稿性和非正式电子文件;二是类型代码,包括底(原始)稿、附件、

发文稿签/收文单、正文;三是文件类型,如声音、数据、图像、超媒体链接、程序、文本、影像文件等。对纸质载体档案做数据化处理时,根据现行档案管理系统设置的要求选择相应的格式,使用扫描仪按页扫入计算机制成图形文件,然后根据格式要求逐一挂接到相应文件目录下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档案库中。

2)根据公司具体情况逐年推进。档案数字化受设备及档案室人手制约,档案室要根据归档

文件保管期限、档案整理规范进行数字化,尽量将部分重点档案、特色档案、利用率比较高的档案优先进行数字化处理,力争做到数字化档案的高价值和高利用率。

3)加强载体质量检查和处理。经数字化加工处理后的档案要保持原貌,并且字迹清楚不失真,纸质文件在摆放时要端正,亮度达到要求。由于查阅,造成文件有破损的须纸面处理后方可进

行扫描。

4)形成资料。为保证每个环节的正常进行和顺利衔接,需制定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流程表,

如《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流程记录》、《扫描图像质检记录》、《目录录入及校对统计表》、《目录与图像检查对应表》等。这些登记表在数字化加工流程和加工管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数字化加工完成后,应及时将登记表整理、汇总、装订成册,并在此基础上详细编写数字化加工说明,包括全宗号、年代、件数、总页数、目录代号、案卷总数、电子数据容量、存储方式以及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等,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资料并保存,它是档案数据有章可循的依据。

4做好文件材料双归制

文件材料双归制是保证纸质文件归档的同时必须有电子文件归档,其工作包括:

1)对有归档价值的文件,将纸质文件按要求扫描为电子文件;

2)对地方来文或有归档价值的文件,扫描后进入协同办公系统进行收文登记,保证文件在协

同办公中流转;

3)对办理完毕的纸质文件在档案管理系统中进行添加,并挂接电子文件;

4)新建、扩建、技改、输变电(基建)竣工工程资料归档:

①工程前期文件。从立项开始,工程资料的收集与工程进度同步进行,并在档案管理系统中

录入,扫描挂接电子文件。

②施工资料及监理资料。根据现场施工进度及时在单机版管理系统中进行处理,保证工程进

度与资料数据化同步。

③非物资及物资招投标文件、厂家设备资料。招投标单位在提供纸质文件的同时提供电子文

件,保证归档文件数字化。

5档案管理人员怎样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要求

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首先是档案人员的现代化。它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管理技能。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理论素养和文化修

养。作为一名供电企业档案工作者,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认清形势,调整心态,树立献身档案事业的观念。要适应供电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需要,必须提高认识,认清供电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认清档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强化职业道德,努力开创供电企业档案工作新局面。

(2)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积累驾驭现代科技设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能力。

(3)广泛涉猎现代科学文化知识,逐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高级人才。以适应档案工作日益复杂、变化的需要。

(4)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在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供电企业工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提供高效的服务

篇7

关键词:信托公司 信托业务 信息化建设

信托业务是信托管理行为中的一种业务,它是指信托公司以营业和收取报酬为目的,以受托人身份承诺信托和处理信托事务的经营行为。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托公司的业务量也越来越大,传统的信托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管理需要,因此对于信托公司的信托业务信息化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信托及信托业务

信托以财产转移和财产管理为主要功能,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法律制度。信托业和银行、证券、保险并称为金融业四大支柱。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信托业务则是信托管理行为中的一种业务,它是指信托公司对委托人的委托进行接收并且按照信托意图和信托目的对信托财产进行管理或者处分,在这个过程中,信托公司会对委托人收取一定的手续费用。

二、信托业务信息化的必要性

如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对于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信托业务也需要走上信息化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对于信托业务信息化的必要性,可以从信托公司和监管机构两方面来分析。

(一)信托公司对于信托业务信息化的要求

随着信托公司的发展,传统的信托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信息化时代的信托业务需要。为了扩大信托业务的市场占有率,促进信托公司的信托业务的发展,对于信托业务的信息化要求越来越急切。信托公司在以下方面对于信托业务信息化的建设要求非常强烈。

1、信托公司的资金管理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信托公司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在新的发展机遇下,信托公司需要不断与时俱进。信托公司在经过长久的发展和多次改革后,公司的业务更加完善,管理更加规范。但是如今人们对于信托业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旧的业务体系已经无法适应规模越来越大的信托业务,信托公司需要抓住机遇发展,就必须提高自身的资金管理能力。而大规模的资金管理仅仅依靠人工管理加上普通个人计算机的辅助是无法实现的,为了更好地发展信托业务,必须在信息化时代中进行信托业务的信息化建设。

2、财务管理的需要

信托公司作为一个金融机构,必定需要进行繁杂的财务管理。相比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信托公司在财务管理上相对要简单一些。但是随着信托业务需求量越来越大,财务管理的数量也越来越庞大,而且信托业务的财务项目是独立的,核算量是非常大的,也是比较复杂的。面对多样化的管理需求,需要更加完善的信托业务信息化建设。

(二)监管机关对于信托业务信息化的要求

金融体系是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其稳定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经济整体的发展。中国银监会负责信托公司的监管工作,在“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理念的指导下,在对信托公司进行监管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时刻关注信托公司的业务运行和公司经营状况,加强信托公司抗风险的能力,还要对信托公司的信托业务进行相关的指导,因此监管机构必须及时地了解到信托公司的业务信息和财务状况信息。信托公司向监管机构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必须是真实可靠,并且要完整。监管机构需要通过对以往的数据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并作出评估,因此要求信托公司能够对信托业务进行信息化的建设,以提高监管机构的监管效率,像是EAST数据,人行1104报表的出具,反洗钱等工作都必须要依靠强大的信息系统的帮助。

三、信托业务信息化的可行性

(一)技术因素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计算机应用技术也不断成熟完善。信息化建设需要能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作支撑,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完全能够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相对于其他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信托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还没有相应的行业标准,但是包括证券交易系统、风控系统、估值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办公OA系统等各方面均有可借鉴的相关成熟系统,仅需结合自身的特点对现有成熟产品稍加改造和优化即可满足信托公司的业务应用支持。

(二)经济因素

信托公司在进行信托业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作保障。信息化建设需要信托公司建立相关的信息化场地,购置信息化设施设备,相关的软件购买安装等,加之金融企业对于信息的安全性、系统的稳定性都有很高的需求,在这一系列的业务信息化建设中,需要投入的资金是非常大的。除了前期的建设,还有后期的维护也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比如设施的维护费用、通讯费用、员工的培训费用等。但是如今的信托公司发展的比较完善,实力也是非常的强大,而且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资金投入周期也是非常地长,相当于是分期付款投资建设。这对于信托公司的信托业务信息化建设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一个条件。

四、信托业务的信息化建设需要遵循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信托公司的客户范围非常广,涉及到的客户数据信息也是比较复杂,因此在进行信托业务信息化建设的时候,需要将信息化建设的信息系统进行整体性的规划。信息化建设涉及到的子系统非常多,需要将各个相互独立的子系统及进行有规律有目的的分类管理,并且在各类独立的子系统之间进行相互联系,构成一个信息交互的整体。然后在这个有机整体里面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建设。

(二)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是任何一个项目建设都需要考虑和遵循的一个原则,金融企业对此要求尤甚。在信托业务的信息化建设中,需要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在信息系统的操作过程中,能够保证顺利地操作和实施。在每一个运作设备上都需要进行安全防护,防止漏电等安全隐患的存在。同时重要节点的设备均需要进行双机甚至群集的热备,以保障信托可以无间断的安全运行。

(三)先进性原则

信息化建设依靠的是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因此在信托业务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遵循先进性原则。信托公司要依靠如今发达的科技和先进的软件、硬件设备,建设一个信息化和自动化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托业务的高质量和高效益。

(四)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基于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形势下的,如今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程度的越来越深刻,政府积极鼓励对外经济交流。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信托公司在进行信托业务信息化建设的时候,要立足于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以及信托发展现状,努力建设一套能够适应国内外金融管理机制和发展规律的信息系统。

五、信托业务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围绕信托公司的核心业务展开

信托公司的核心业务是信托公司立足和存在的根本,也是信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相对于其他业务,核心业务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进行信托业务信息化建设的时候,一定要围绕着公司的核心业务展开,以确保信托公司能够以最大的竞争力维持自身的发展。同时在信息化建设的时候,一定要建设适合公司发展的信息系统。

(二)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选择信息化建设模式

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受到信托公司自身的发展规模和当前的财务状况限制。因此信托公司在信息化建设中,需要根据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信息化建设模式。如果信托公司的规模较小,财务状况不是很稳定,资金运转不畅通,可以选择委托开发或者合作开发的模式来进行信息系统的建设。如果信托公司的实力比较强大,发展比较稳定,可以选择自主开发建设信息系统。如果信息化建设超过了信托公司的自身能力范围,就容易影响公司的正常发展。

六、结束语

信托业务是信托公司发展的任务,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旧的信息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信托公司的管理需要,因此需要对信托公司进行信息化建设。信托业务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信托公司的管理和发展需求,从而提高信托公司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国信托业协会.信托公司经营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12

[2]中国信托业协会.信托基础[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1

篇8

【关键词】施工 企业 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一.企业信息化的含义

什么是企业信息化呢?根据《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评价标准》的术语解释,企业信息化(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协同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也是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过程。

二.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从建筑企业自身角度来说,信息化建设在突破地域限制,实现框区域管理的同时加快了信息交流,实现了人力、资金、物料、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配置和协调,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从施工项目角度说适应施工项目管理对于信息量的需求,从而构建合理的预算体系,对成本进行全面控制;从提升建设企业整体能力方面来说,通过使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将建筑企业的施工、财务、材料采购、劳资等内容整合、提炼升华,能够将总部、专业子(分)公司、项目部的三级管理层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三.当前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部分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尽管目前很多企业都不同程度开展了信息化建设,但大多数企业对于什么是企业信息化以及如何实现信息化的理解还是比较模糊的。不少企业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对企业原业务流程进行“原版复制”,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

2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建设不同步。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在根本上对企业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开发应用系统来为企业服务。因此,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企业信息资源的规划、收集和整理应该是同步进行的,然而目前的现状是企业的基础信息资源往往先行一步。

3 企业重视信息化的硬件投入,而忽略管理方面的建设。

目前,许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往往只是一味地重视对硬件设备的投资,从而忽视软件系统的建立。使得许多单位的系统中存放的始终是过时的信息,基本无法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发挥促进作用。

四. 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对策

1 信息化建设应该与企业管理流程紧密联系。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不同时期企业业务流程和组成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开展信息化建设时,企业应该充分考虑自身的管理流程和业务范围,将他们与信息化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通常来讲,企业的发展都是由生存期、发展期以及成熟期三个时期组成,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企业所需要的信息化水平和方向也有着明显的不同。比方说在企业的生存期,企业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业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要求并不是太高,利用一些较为单一的软件来对企业的主要业务进行管理即可。但是当企业发展到发展期和成熟期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就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情况制定出长远的发展目标。

在这一阶段,企业可以利用一些专门的咨询机构对自身的经营、体制、发展、管理、文化等进行评价和分析,从而确定自身企业未来发展的真正需求和目标,并有针对性的建立起相应的信息化系统。总之在企业信息化规划过程中,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市场的发展时机,进行相应的信息化建设调整,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2 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调整,加紧专门人才的培养。

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并不是简单的利用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在企业的管理中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式,从而形成一套符合信息化要求的先进内部管理机制。

首先,应该对企业当前的业务流程进行合理的改造,建立一种扁平式的内部管理模式,不断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的处理能力。加强企业内部各种工作规范的建设,对不同工作的职责、目标、内容等进行明确,并定期对各种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评估,及时进行相应的改正。

此外,随着各种管理机制的实施,企业的文化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逐步向着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方式过渡。

最后,企业还应该加强相关专门人才的培养,采取内部培训和外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从而培养出企业自身的一批高技术、强管理的专门人才,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3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效益评价方法。

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自身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得到明显的提升。企业应该组建专门的部门来对信息化建设进行管理,从而真正做到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在这当中,相应的效益评价方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法可以充分的反映出企业当前信息化建设的真实情况,找出其中的优势和不足,并加以改正和延续。在制定评价方法时,应该从企业自身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战略出发,制定不同岗位和部门的评价范围和体系,尽量做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利用不同数据来说明问题,避免一些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

4 科学决策,规避信息化风险。

企业管理信息化必须慎重选择投资策略,注重投资效益,采取各种方式规避信息化风险,保证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必须认识到,信息化不是一夜之间建成的,要分阶段、分模块、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也不是一次性的,应当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分多阶段投入。企业信息化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多方面因素,有企业自身管理因素,有市场因素,也有技术因素。如果某些因素出现意外变化,或某些环节实施有问题,都有可能导致信息化工程局部或整体的失败。另外,企业一次投资过大,而迟迟不能带来效益的提升,有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带来破产风险。规避信息化建设风险具体措施主要有:

第一,在进行信息化决策时要分析企业的竞争环境,特别是其主要竞争对手的状态和动向,来决定与同类企业相比信息化应先搞还是后搞,并选择哪种信息化模式更适合本企业情况,以赢得真正的竞争优势;

第二,制订信息化决策需要专家与咨询机构的支持,企业应当在第三方咨询顾问机构的帮助和组织下,根据企业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的要求和不同阶段、不同应用系统的项目内容,制定标书,这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第三,面向国内外IT企业进行广泛招标,充分比较各系统,选择较成熟,可扩展性强的产品,保证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好,对我国建筑企业提升建筑业技术手段和生产组织方式,推动传统企业进行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霍吉林.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意义与实施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09(26)

[2]焦建坤.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唱响时代之歌[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23)

[3]贾希保.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中国经贸,2011(12)

篇9

[关键词] 信息系统;信息化;成本;控制

信息化已经作为我国强国富民的重要国策,信息化工程是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关键。但是,我国企业信息化工程实施的效果不够理想,企业信息化工程投入的成本与期望的效果相差甚远,而加入“WTO”对企业市场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企业必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不断提高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成败直接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信息化战略的关键,也是企业界、理论界关注的复杂的重大研究课题。

一、信息化建设中成本与效益的认识

一提信息化就会立刻联想起企业必须拥有大量的电脑、复杂的网络结构、昂贵的资金投入和彻底的业务重组,企业开展一场脱胎换骨的革命,期待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使得一般企业感到可望而不可即,没有充足资金、技术和人员的中小企业面临更大的困难,成功的机会更少。其实不然,无锡拉链集团的ERP实施成功使小企业发展成行业龙头集团,而南汽ERP实施的失败案例很值得我们重新审视信息化建设中成本与效应的认知观。

多办事少花钱成了评价业绩的传统标准,可是信息化建设往往要花大钱,担风险。欲使信息化建设成功,首先要搞清为什么要建设信息系统,然后选择信息系统建设的方案。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各种各样的管理问题,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案去解决,信息化建设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因时、因条件、因能力和需要综合考虑。盲目采购电脑,构建网络,强行推行软件管理思想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反而严重影响企业经营和正常管理,最终导致投入大见效少,甚至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

1. 成本效应与效益认识

信息化建设中成本的筹划必须与待解决方案相结合,分析信息系统建设能解决什么问题,效应能有多少和多长时间,强调信息化建设的成本与效应。同时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效应不仅是今天,而且是明天或更远的将来。为此,信息化建设必须先做总体规划,这是不争的事实,关键是怎样规划,如何规划用好钱,所做的事能有多长时间的效应。在效益估算时,要充分考虑这一时期内的效益,制订出正确有效的信息化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地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2. 信息化建设成本构成与效益认识

在信息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注重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等)投入,缺乏软(咨询、监理、培训、制度建设等)投入。无数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说明:没有信息咨询或信息技术咨询投入不够,企业往往把成功希望押在ASP(应用服务提供商)的诚信上;没有监理,实施质量完全依靠ASP的职业道德;没有足够的培训,当信息化系统管理中出现问题时,无法正确解决。即使信息系统投入了正常运行,但是企业面临的环境是多变的,信息系统必须持续维护,信息技术的支持也应该是持续的。咨询、监理和培训都需要花钱,而且不少。这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基础保障,不要怕花钱,而要核算花钱的效益,必须重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保障体系建设。降低成本,提高信息化工程实施成功率,信息化的教育,没有ERP系统的ERP管理理念先行,信息系统托管或,构建虚拟信息中心的建立等均是实施信息化的有效途径。不要把信息化建设的所有功能集中分布到每个企业,这将会导致更大的信息孤岛和资源浪费,行业、地方政府的中央数据库建设更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成本与效益关系

信息化工程的每个项目都必须认真分析其经济性,判别是否能产生效益?什么时候能产生效益?确定是属于近期效益还是远期效益。企业信息化过程可分成单元信息化、集成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3个时代。

1. 单元信息化时代

单元信息化时代相当于诺兰模型中的计算机时代。其主要特征是随着人们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了解、实践,计算机技术与相关的管理技术、制造技术相融合,形成了单项技术的信息化。CAD、CAM、CAPP、CAT等制造信息系统技术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总账处理、会计信息系统、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等子系统逐步引入应用,由于信息系统的应用局限于某一职能部门,或职能部门的某些事务处理,所以信息加工传递不广、数据共享性差,形成严重的信息孤岛。因此,信息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处理事务的效率,这一时代信息化建设往往投入大,信息化成本增加大于企业信息系统产生的利润增加。

2. 集成信息化时代

集成信息化时代所面临的挑战是解决企业内部从硬件、软件、数据3个不同平台的集成到国家各部委内部、行业内部的硬件、软件、数据的集成,实现信息有偿共享,信息服务提供商、信息处理软件研发商、咨询中介机构、信息化实施监理部门、信息使用单位协调发展。这一时代相当于诺兰模型的信息时代。这一时代往往信息系统建设投入巨大的资金,企业管理体制、管理方式正处于转换阶段,信息系统产生的效益明显增加,集成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并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人们已经熟练掌握了信息技术,信息共享性提高,通过一体化管理,企业活动的可控性加强,资源配置更趋合理,效益不断提高,信息化的投入与创造的利润相当,出现利润增加大于等于信息化投入,产生了实际的经济效益。

3. 社会信息化时代

信息危机引起新一轮的信息革命,人们对信息的依赖性使信息真正成为人类拥有的资源,信息资源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社会信息化工程的起步往往不是自发行为,不是企业制订的战略规划的实施,而是从国家宏观层面的基础建设,即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基础建设,从政府角度提出全面推进信息化工程。信息系统不断完善,信息化工程基本建设已经完成,信息系统运行成熟,信息的获取更加方便,信息的使用更加普及,人们已经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的成本远远小于产生的经济效益,企业脱离了信息系统无法正常运作。

图1 信息化建设成本与效益关系示意图

从信息化产生的效益和需要的成本来看,企业在信息化工程实施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投入与效益是不同的,如图1所示。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立足集成信息化,并以社会信息化为信息化建设目标。从理论上寻找适合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规律作为指导,根据企业内外部条件制订信息化工程实施规划和方式,一步到位、追求最好是不经济的,也是造成信息化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无论企业处于何种状态,都不能忽视单元信息化建设,单元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全面提高阶段,也是信息化的基础建设。

三、信息系统建设对策

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所有信息化工程追求的目标,达到这一目标必须牢记“简、精、实”的原则。

“简”:信息化迫使企业减少组织层次,简化组织结构,向扁平型重组,企业的中间层管理工作大部分被信息系统所替代。企业组织结构按企业各种流程设置,便于控制、协调。镇江船用辅机厂把供应、生产、销售合成运作中心、由副总经理直接负责的运行方式十分有效。企业还可以 分别设置信息中心、财务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相关组织,这些中心的负责人应当由相应的副总经理直接担任,取消信息无效传递的成本,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在信息化工程中不仅企业组织结构要“简”,而且各种流程和制订的各级管理制度也要尽量简单,而高效。把复杂的运算、相互制约规则由信息系统软件实现。

“精”: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企业员工技能培养、企业资源配置和各类计划都要以精为基本要求,精益求精才能不断创新、不断获得新的机遇,JIT和LP生产方式是信息化成功的基石。“简”必须与“精”相结合,简而不精,无法达到目标,缺乏竞争力。因此,“简”是手段,“精”是关键。同时,只有通过精益求精的方式,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信息化才有用武之地,信息系统才能发挥作用。没有精益求精思想的企业实施信息化本身就是一种冒险,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实”:信息化工程建设以实为本。这不仅要实事求是地收集数据、传递数据、存储数据和利用信息,还需要实时地实现上述各个功能。脱离实际的数据对信息系统来讲是,将加速系统的失败。过时的数据是次品、废品,无法发挥信息系统效能。

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企业是信息化成败的关键,目前却成了试金石。企业界和理论界只有不断共同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信息化建设发展道路,才能减少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作为试验品的风险。

篇10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信息化;财务价值管理;施工预算基础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命脉,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一个单位的经营效益,然而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研究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路桥施工企业的财务工作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因而是公司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一个规模较大的重要组织部分,同时,又是一个与其他管理职能紧密联系较多的重要系统。其原因首先在于财务管理侧重于价值管理。在施工企业管理的实际运作过程中,所有环节的人、财、物变化,都可以随时通过财务绩效体现出来。但是,要真正实现财务价值管理的诸多目标,还必须满足三个先决条件:一是公司运作的所有环节都务必与财务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是公司运作的所有过程状态都务必时刻反映在财务账表上面;三是经过加工处理之后的财务信息,必须立即反馈到公司各级经营管理者,使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能够迅速作出反应,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方案,从而达到发送管理,提高绩效的目的。

一、 路桥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企业整体的经营效益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决定企业最终的生存和发展。当前路桥施工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施工工程一般采用招标方式,使得利润空间非常狭小,而且施工工程分部地理位置范围广,资金流动性大,使得资金管理难度非常大,因此探讨路桥施工企业如何加强资金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丰厚的利润,但在现实操作中,由于路桥施工企业无法获得高额收入,只能从降低自身施工成本角度增加企业利润,而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血液,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企业应首先从加强企业内部资金管理的角度降低企业的施工成本。

然而,当前路桥施工企业资金管理规范还不完善,致使工程垫支资金越来越多,拖欠工程账款的现象特别严重,严重制约了企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路桥施工企业资金管理迫在眉睫,对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具有重要作用,路桥施工企业必须把资金管理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在企业经营制度、管理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加强制度创新,完善资金管理措施,保证企业日常经营工作的正常进行,以使得路桥施工企业健康、长期稳定的发展。

集体企业应做好资金的支出安排,尽量延长资金的增值时间,对购买物资所需资金尽量采取转账方式,缩短资金的闲置时间。健全产品赊销政策,组织一支高水平、高效率的清欠队伍,开展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清欠方式加强收款力度,减少坏账损失。要尽量准确的计算物资使用数量,做好物资购进时间、数量等的计划安排,使得物资库存量、进货量、使用量衔接起来。积极地开展清仓查储,定

期盘存物资,减少超储和断料的情况发生,减少资金占用损失和物资丢失问题。

二、路桥施工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的意义及措施

路桥施工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可以使成本核算更加准确,资金管理更加严格,财务预测更加精确,财务报表更加快捷,财务控制更加集中,可以形成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使路桥施工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各环节流程的高度集成,并能够产生互动。不管组织有多少个分支机构,有多少个工程项目,也不管在什么地方施工作业,有多少经营业务,整个企业也都能够形成以财务信息化为纽带而高度集成一体的管理中心。

当然,路桥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多方面的,它由多个信息子系统构成。

但是财务信息化必须是也必须是路桥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工作。只有有效地掌握和控制资金流动,才能够控制物流,进而控制施工经营的全过程。同时根据企业信息化秩序渐进原则,施工企业在财务信息化的基础上,向公司其他职能系统信息化的逐步推进,即以财务信息为切入点,从而实现路桥企业集团管理全过程信息化,最终达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由此可知,积极抓好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内容。

加快实施财务电算化进程的意义:

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进行记帐、算帐、报帐,以及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的对财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业务,这是财务电算化的基本功能。其中前一层次属于核算电算化,后一层属于财务管理电算化。

(一)尽快健全完善财务核算电算化系统模块结构

路桥施工企业财务核算电算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块应考虑由以下要素组成:

1.系统初始化模块:即设置系统需要的所有参数,建立数据库;建立总帐并且

各帐户初始数据;规范有关计算公式、表格的定义;规定系统操作人员、管理人员进行操作的权限,以及人员分工和操作口令等;

2.财务帐务处理模块:在计算机上填制、审核凭证、设置帐户、复式记帐、管理所有的财务帐簿。

3.财务核算模块:可分为:①单项核算模块:包括设立固定资产核算、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往来帐款核算、销售核算等子系统。②成本核算模块:其中又包括标准成本核算模块和实际成本核算模块以及成本差异分析模块等。

(二)建立设置财务管理电算化系统

该系统是路桥施工企业电算化财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财务核算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高层次的具有管理功能的子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对大量的财务数据进行及时、准确、有效的分析和处理,从而加强对施工企业财务预测与决策、财务分析与控制等工作,推动企业出色地完成正确筹集资金、提高资金效益、降低施工成本、增加公司利润、合理分配收益、严格财务监督、维护财经纪律等任务,达到提高公司支付能力和盈利能力、改善财务状况、扩大财务成果等财务管理目标。

在路桥施工企业内部,尽管财务核算电算化已经广泛展开,但是财务管理电算化工作还未正式启动。由于企业财务管理内容繁杂,方法众多,不同企业之间情况也有较大差别,不像财务核算电算化可以统一规范,所以财务管理电算化较难统一开发。但是从路桥施工企业实际出发,还是可以把财务管理电算化设置为三大功能系统:

1.财务预测与决策系统

①财务预测:包括市场资源前景预测、工程进度预测、施工消耗预测、计量

回收及利润预测、市场价格预测、税收优惠预测以及工艺、技术、设备、能源方面各种因素变化预测等;

②财务决策:又分为投资决策,包括投资规模、设备更新决策;筹资决策,包括筹资数量、筹资结构、筹资方式决策;成本决策,包括目标成本、功能成本和最低成本决策;利润决策,包括目标利润和最优利润决策等。

2.财务预算控制与考核系统

①财务预算电算化管理要建立在公司销售预算、施工预算基础之上,内容包

括现金预算、资金支出预算、成本预算、期间费用预算、利润预算、预计中的资产负债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等;

②财务控制要以财务预算为依据,并通过制定财务控制标准及严格执行标

准,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执行与标准之间的差异,以确保财务指标的实现;

③财务考核:通过将财务预算指标与财务核算结果相比较,评价和考核预算执行情况,正确评估财务管理业绩。

3.财务分析系统,包括:

①财务状况分析:将财务指标进行对比,通过该系统模块了解预测指标的完成情况,了解各主要指标的升降及发展趋势;

②利润分析:通过对利润总额和利润构成各项目进行分析,了解利润变动的各项影响因素;

③资产分析:通过系统模块了解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的结构变动和增减数

量是否合理,掌握影响流动资金周转速度的相关因素;

④偿债能力分析:通过该模块对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的分析,

了解公司负债偿还能力的大小和信用程度。 推进路桥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包括财务信息化建设,必须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的组织保障体系。这就涉及到认真做好三个层面的工作:

一是决策层的高度重视与亲自抓信息工作,这是加速企业信息化包括财务信息化的关键前提;二是技术层能够从路桥施工企业的实际出发,研制科学有效的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大方向大趋势,做到技术性能的先进性与适应性的有效结合,既要推出有个性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又要善于将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使用维护等技术外包,企业负责核心的业务管理;三是组织全体员工共同参与,这样才能够成功地实现信息采集、传输与共享。因为只有采集来自生产经营第一线的原始信息,才是最准确、及时的信息,才能确保汇总信息的真实可靠,才能够为科学决策提供真实依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