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中的基本形态范文

时间:2023-08-20 15:07: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平面构成中的基本形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平面构成中的基本形态

篇1

关键词:网页;构成概念;平面构成基本特点;平面构成形态要素;平面构成形式

现今,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好帮手,人们从网络中能够获得大量的信息,其中网页对于人们的帮助是不容忽视的;如果说网址是互联网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那么网页就是网址最基本的元素。他们是通过各种链接相互关联,从而描述相关的主题或实现相同的目的。网页是由文本、图象、Flas、声音、视频、超级链接、表格、导航栏、交互式表单等基本元素构成,而这些元素从构成形式上看就是简单的点、线、面等基本元素经过了艺术创造,变得更加的有质感;就拿文本来说,文本作为网页中的基本元素,与平面构成中的点元素有着相同的作用――点睛之笔。再从构成的含义来说,它首先是一种造型的概念。所谓构成就是以数种以上的单元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然而构成它更多的是哲学和科学的含义:即“对象世界诸要素的分解与组合,使新的功能显现。”构成是创造形态的方法,研究如何创造形象,形与形之间怎样组合,以及形象排列的方法,可以说是一种研究形象构成的科学。

一、平面构成的发展及其基本特点对于网页设计而言所代表的意义

平面构成是设计中最基本的训练,是在平面上按一定的原理设计、策划多种视觉形式。我们学习构成不是目的,而是形成目的的手段,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分析和实验,最后通过这种思维方式的开发,培养一种创造观念,使我们有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开拓设计思路。那么,对于平面构成的发展,就要从包豪斯及其风格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开始说,1919年,格罗佩斯在德国创办了一所名叫包豪斯的设计学府,是需要具备充分的能力,运用所有科学、技术、知识和美学的资源,创造一个能满足人类精神与物质双重需要的新环境,以“提倡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作为教学理念。平面构成从包豪斯的教学理念中衍生而来,他不是以表现具体的物象为特征,但是它反映了自然现象运动变化的规律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它的基本特点:第一是它以直觉为基础;用最简单的点、线、面进行分解、组合、变化,反映出客观现实所具有的运动规律。第二是它是一种高度强调理性活动的、自觉的、有意识的再创造过程。

二、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在网页中所起的作用。点、线、面是平面构成中的三个形态要素

(一)点表示位置,它既无长度,也无宽度,是最小的单位

它在平面构成中的概念只是一个相对概念,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是在比较中而存在,通过比较而显现;这样说吧,同一个圆,在小的框架里圆显得很大,在大的框架里圆则显得很小,这就是点的相对概念。很多人都认为点是小的,而且还是圆,实际上这种认知是错误的,自然界中的任何形态,只要缩小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能够产生不同的点,点是视觉中心,所以说,在网页中的每个字都可以看作是点,由字排列出的文本就形成了构成中所说的线及面了。

(二)线是点移动的轨迹

从平面构成来讲,线是可以看的到的,它既有长度,也有一定的宽度和厚度,在设计中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只要提到线,大家直接就能够说出线的分类,既直线和曲线。而直线和曲线对于人们来说,是有很强的心理暗示作用,看到直线,人们就会想到静;看到曲线,大家又能联想到动;直线具有男性的特点,而曲线具有女性的特征;在很多网页页面设计上都运用到了线的特性。

(三)面是线的连续移动至终结而形成的

面是有长度、宽度的,只是没有厚度而已。比如说直线平行移动形成长方形;直线旋转则移动而成圆形;自由弧形移动就会构成有机形;如果直线和弧线结合就形成了不规则的形。在网页设计中出现的图像、动画、交互式表单等都是由不同的点、线连续移动形成的面,给网页一个完美的效果。像那些企业网站、购物网站、音乐网站以及游戏网站等,他们的网页界面设计不仅有丰富的色彩吸引大众,还有不同设计风格的构成形式更让大家流连忘返。

三、平面构成形式在网页中的具体运用

平面构成设计是有组织的、有秩序地进行排列、组合、分解,因此它也是必须遵循一种原则和设计形式。平面构成中的形式大量被运用到网页界面中。

(一)重复构成在网页中的艺术魅力

重复在构成中的概念被人们理解为”相同或相近的形态连续地、有规律地反复出现”或者是”把视觉形象秩序化、整齐化,在图形中可以呈现出和谐统一富有整体感的视觉效果”。其实就象复印机复印东西一样,就是我们所理解的重复。在网页界面中,重复其实是被运用的最多的一种形式,比如说像购物网站中的购物、收藏等按钮,就是运用了重复,在购物网站中,不可能只有一种物品,如果要向广大消费者推销更多商品,那么在网页中出现”购买”和”收藏”按钮,就要设计更多,让大众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才能提升该网页的点击率。

(二)对比构成在网页中的表现对浏览者的心理带来的影响

对比是一种很自由的构成形式,它并不是以构成中的骨骼线为限制,而是依据形态自己本身的大小、疏密、虚实、现隐及形状、色彩和肌理等方面的对比而构成的。如果说协调求的是近似的话,那么对比则求的就是差异。在自然界中,白天与黑夜、肮脏与干净、温暖与寒冷都是对立的结合,当图形处于一种相异的状况时,就会发生对比,像大小、长短、黑白等就是明显的对比。在有的被文本占去大面积的网页界面中,为什么会出现图片、flas,甚至还会出现漂浮图片,除了丰富界面以外,还有一种影响浏览者心理的作用,其实网页界面中的文本与图片、动画、漂浮图片形成一种对比,这和浏览者心理有关系吗?当然,而且关联很大,如果在一个网页界面中,只有文本的话,那么这样的网页会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呢?乏味、枯燥、单调,而浏览的人可谓是寥寥无几,加上图片、动画,甚至时不时的冒出漂浮图片,不仅仅让网页界面内容显得丰富多彩,更让大众对网页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万事万物除了遵循他们本应该遵循的规则外,偶尔的对立也能起到一定的催化剂,就如对比构成在网页中给大众心理所带来的影响作用。

四、结束语

因为有了网络,让人类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查询信息;因为有了网站,让人类能够更加懂得如何去获取新的信息;因为有了网页,让人类能够及时获得最新信息。网页界面设计的美观、新颖、时尚,让大众更愿意了解网页!如今,网页已经成为广大消费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页能够为人们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洪兴宇编著 新编平面构成(M)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9-12;

篇2

一、平面构成的概念

平面构成元素为点、线、面,并且点、线、面具有不同特征以及表现形式。平面构成元素指一切平面空间和平面形态,在平面空间完成的造型艺术设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含有平面构成元素。在平面构成中,点是最基本的构成元素,也是最小单位。在一个平面中,只要有足够小的单位都可以看作是点。在平面构成中,点可以通过画面组合进行排列,给人不同的联想和视觉感受。而线可以明确其具置和方向,具有一定的宽度和形态。在平面构成中,面具有位置、面积和形状,可以在二维空间里通过构成的组织方式产生立体效果。总之,点、线、面三者在平面设计中可以相互转化的。

二、平面构成元素在环艺设计中的表现

1、点在环艺设计中的表现

环境艺术设计中都可以体现出“点”的形态。根据点的构成原理可以运用不同大小、疏密的点进行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移动而产生线的感觉。比如:在上海地铁吊顶设计中,在格栅形式的吊顶之间放行的发光正方体不规则的分布,可以将每个小格子看成“点”形态。在景观设计中,将植物大小、数量进行组合的,构成了“点”的形态。再如在室内设计中,可以将沙发上的靠垫、茶几上的茶杯都可以看作点的集合体。另外,还可以将大小一致的点以相对的方向,逐渐重合,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充分将平面构成的点构成元素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当中。

2、线在环艺设计中的表现

线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最为广泛,线可以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一般常见的有实线,是实体形态形成的,比如家具、门窗、主梁等。虚线是实体中的空间县,就是实体之间的缝隙,比如墙角线、窗户线等。比如上海公园的地面铺装的设计采用了乱世镶嵌的方式,构成向心的环形线,具有一种韵律感。在室内设计中,线的应用就更加广发了。有相对长度和方向的道路、长廊、围墙、溪流等视为线。地板铺设的线型都是采用线条来组合和表现的,与空间中的点、面形式作对比。而几何曲线具有对称和秩序的,规整的美,经常会被使用在以娱乐的悠闲景观之中。

3、面在环艺设计中的应用

面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有两个作用,一是作为体的表面表现体的形态,二是作为片状形态独立出现。屋面、墙面、地面都是限定空间的主要因素,但是其依附在建筑体的表面存在。室内环境中的湖面都是以片状独立存在的。面的形状、大小、封闭方式直接影响到其限定空间的特性。在景观园林设计、空间设计中都运用了平面,充分表达出其功能要求、材料使用、艺术风格以及装饰造价等各种因素中的应用。在进行空间平面布局的时候起着关键性指导作用,从平面构成的角度分析空间的序列设计,因此发现其空间组织合理有序的内在规律性,同时也可以从宏观角度上将平面进行合理规划,充分体现出优美的空间与丰富的空间功能。

三、平面构成元素的应用

平面构成元素的点线面法则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起着关键性指导作用。对于初步涉及环境艺术设计展业的学生来说,应该加强其对平面构成元素的重视。平面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海报的设计、书籍装帧、版式设计等等应用的非常广泛。在平面设计过程中,都是综合引用平面构成的几大形式法则,巧妙的对版式进行设计,理性而又巧妙的控制平衡、节奏以及对比等方面的结合与应用,从而形成更加完美、多样化的作品。为了不断适应环境艺术设计的变化与发展,充分发挥平面构成元素的应用,使平面构成在环境艺术当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点线面是设计中最基本的因素,每种因素都具有其特征。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其应该穿插上使用各种构成元素,相互结合,相辅相成。只有巧妙的排列与运用,才能谱写出优美的文章。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要遵守设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将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巧妙的运用在室内的空间设计你中,使平面构成元素的点线面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得到和谐、统一的效果,从而才能使各个经过精心设计的平面能够更好的融合在一个统一的室内空间中,使人从每个角度看上去都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四、结语

篇3

关键词: 平面构成因素;室内设计;运用

中图分类号:J5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070-01

在现代设计基础中,平面构成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点、线、面三者是平面构成的基本因素,这三因素同样也是室内环境构成的基本因素没,这三因素各具特征,在作品中将这三者相互结合、穿插使用、相辅相成,这样作品才能达到完美。因此,在设计室内空间时,巧妙科学合理地运用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尽可能在平面与室内空间中使点、线、面三者得到和谐统一。

一、平面构成的基本因素

点、线、面是所有形都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点、线、面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只要能转化为可被平面构成运用形态形的最终结果。为此,点、线、面就是平面构成的三个基本因素。

(一)点

点是平面构成中构成一切形态的基础。从几何学角度来看,点既没有大小,也没有长度,它仅仅只是拥有自己的一个位置,也仅仅只是一条线的起端或结尾部分,有时也可能是两条线交叉处的形体。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理解“点”这一概念时,通常会认为是相比线、面而言一种较小的形体。通常人们会对自然物,或是对各种抽象的事物进行联想,这正是由于点的形状不同、构成不同所引起的。不过人的某种感情的触发也有可能是因为单纯的点本身所引发的。这就说明了,在不同情况下,点所产生性格特点也会不尽相同。

(二)线

线就是点连续不断移动后的轨迹,其不仅具有长度,还具有自己的位置。线在平面构成中要表现出形象,宽度和厚度是前提条件。实体的线和感觉中存在的线是线的两种基本形式。通常我们能用肉眼所看到的,或是经常认识到的和使用到的线,就是所谓实体的线了;而在面与面的交界或转折处,就是所谓的感觉中存在的线,在室内设计中,特别要注意这一类型的线,因为与实体的线相比,其有较大的制约性,其自身的形态不能有其所决定,各种形式的线的构成可以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

(三)面

面相比点和线,其在构成中的位置就显得更加的重要了。因为面是点和线的经过一定组织和排列后的最终形态,在平面构成因素中,面是最具有表现特征的一个因素。面无论以任何形式出现,其四周边线均是由趋向封闭的轮廓所组成。但其会随周围形体的变化而受到影响。为此,建立在整体的基础上将各构成因素的性质和性格特点充分利用起来,这是所有构成因素的都需要考虑的。

二、平面构成因素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一)在室内空间中,点是其力的中心,具有表明位置的功能

环境的向心力正是由于位于其中心的点而产生的,这样给人感觉的是整个环境最为稳定。视觉感受是随着点位置的偏移而随之变化,室内原本安静稳定的空间效果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打破,而使其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将多个点经过一定的组合与排列后,就可以形成“点群”,这种有规律顺序所排列出来的点,不仅会有稳定、对称、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产生,且其一定程度上还会产生很强的视觉引导作用;而无序排列出来的点,就会给人产生复杂、运动感。

(二)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线是不仅是立体的,其还具有方向性、运动性和延长性的特点

静、严肃、整齐是直线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充满韵律和动感是曲线所表现出的形态。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生来就具有的一种自然倾向爱好就是节奏和谐之类的美的形式。节奏韵律能表现出最佳的载体就是曲线。曲线从空间进行分类可分为两种,一种为用曲线将空间进行分割,另一种对空间没能起分割的作用,而仅仅是起到单纯的装饰作用,室内空间的流动感正是借助了曲线这种流畅、极富动态和方向感的线形的装饰才得以增强的。此外,在环境空间中,人们常常会感觉空间中的垂直线是向上、崇高、坚忍不拔的,对于水平线人们会有稳定、舒缓、平和之感,对于倾斜线人们则会有不稳定、危险和紧张压迫之感。

(三)面是环境艺术设计重要的造型元素

在室内设计中,不仅需要空间已有的6个面,还需要人为地去设计出一些面,以使室内的视觉效果变得更加丰富。面在空间中,无论是简洁的玄关、精致的隔断,还是一面轻盈的珠帘都能作为其一种充分的诠释。例如,著名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所设计出来的巴塞罗那德国馆,其的室内就是一例典型的将面的组合巧妙合理的运用而使得空间充满了流通感。

篇4

丝网版画具有很强的开放维度,在画面语言与表现形式上结合了平面构成的形式,风格上经历具象化、抽象化、表现主义等形式,在视

觉表现和画面形式感上呈现出多样化。现代丝网版画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现代设计思想的影响,其中平面构成的影响十分明显。平面构成在丝网版画中的应用,在创作形式上,平面构成的表达语汇渗透到当代丝网版画的画面表现形式中,拓展了创作的思

路,启发了创作的灵感。

关键词:丝网版画;平面构成;应用

中图分类号:J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4-2

引言

平面构成相对于传统绘画而言,倡导的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对设计创作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普遍的指导意义,所以作为设计学的基础课程历来受到重视。丝网版画是新兴的版画品种,很多丝网版画作品明显是受到抽象化、理性化的平面构成思想影响,从审美的角度对画面的结构、布局、画面形态的变化、形态的组合等形式因素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理性的设计,按照视觉语言的规律性,进行有目的性(包含偶发性成分)的绘画创作。结合当代丝网版画的综合技法,利用平面构成的语言,进行画面审美的再创造,创作出大量优秀的丝网版画作品。

一、丝网版画和平面构成的发展过程

丝网版画属于版画分类中的孔板,它是在镂孔板的基础上形成的。最早出现在我国的秦汉时期,唐宋时期有所发展,并用色浆印制花纹图案。在18世纪,西方出现镂孔纸型粘到绢网上印制图案。60年代,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个人丝网版画作品展出后,丝网版画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从而确定了四大版种之一的地位。在国内20世纪80年代初,各艺术院校建立丝网版画工作室,并开设丝网版画这门专业课;同时,在艺术设计专业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丝网版画的发展表面是由于技术原因,然而,大多数人忽略了后现代主义艺术(Post-modern)的发展才是其精神的源泉。后现代主义绘画以质疑艺术核心话语的权威性,重新解构完美,消解神圣,颠覆主流艺术自诩的话语逻辑,强调边缘化的价值意义,用不确定的确定性对艺术和绘画的价值重新定义。

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的重要基石部分,现代设计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由此现代设计连接着生产、生活、文化三个重要的社会组成部分,从而引发国际性新艺术变革。1919年,在包豪斯学院,提倡用点、线、面等几何形体对空间、色彩各种元素进行重组、解析,形成其特有的构成风格。使用点、线、面组成的画面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形式感。运用的构成艺术视觉语言,进行丝网版画的创作,能够培养严谨的造型观念,训练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方法,活跃构思。

平面构成是在设计文化背景下视觉性表象的显现,其实质是现代视觉化受到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导引,摆脱传统绘画的阴影束缚和现代精神维度的开放性的发展。丝网版画也同样如此,既要摆脱传统绘画的束缚,又要超越现代意识下隐含的视觉表现主义的颓废意识,才能发挥和展示丝网版画的真正的艺术生机。丝网版画的发展需要多重维度的思想,利用最基本的构成元素,结合渗透到现代社会各个层面的精神元素,抽取后用来反映当代社会的意识和形态,可以反映社会的整体状态,也可以是社会的个体之间的矛盾和自我意识。

总之,两者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过程上是如此的相近,而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二、丝网版画和平面构成的视觉关系

在平面构成中的视觉元素分为理性视觉元素、意象视觉元素。其目的是为了分别从设计的理念、规律和应用三个方面完整系统地研究平面构成规律的形式和方法。

点、线、面作为理性的视觉元素,是对所有平面视觉语言的抽象,人物、景色、图形、文字、色彩等都可以抽象或者再抽象为不同形式的点、线、面。总之,“点、线、面”是千变万化的视觉形象归纳的三个最直观简单的视觉元素。在丝网版画中,各种抽象元素发挥各自的作用,利用各视觉元素的穿插、组合,结合抽象、具象的创作思维方式,进行创作。

平面构成的形象图形、文字、色彩是用来表达的主题的意象视觉元素,是对自然界中所有图形及形态的归纳和抽象。对形象视觉元素及其构成关系的探讨和研究就是从理性的高度去研究图形、文字、色彩,构成规律、构成方法,引含寓意深刻的社会哲理。在丝网版画的创作中图形、文字、色彩元素都被广泛地应用,合理地利用这些元素可以达到一种合理的切题。

借鉴平面构成的图形骨架形式,是丝网版画的一种常见的创作方式。在丝网版画中通过骨架应用,从视觉传达和视觉表现的角度,烘托画面的表达意图,在画面传达给观者更多的理性的视觉信息,带来更多的深入思考。所以,许多丝网版画借鉴这种创作方式产生了很多的优秀作品。有许多视觉冲击力极强,让人震撼的作品。例如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通过不停地复制,利用丝网版画的复制性艺术的特点,进而组合成一幅巨大的作品。可以是一百个颜色差异的梦露的肖像画面,也可以更多、更壮观。这背后就是平面构成中重复骨架的运用。

丝网版画创作中形式美的法则与平面构成相同,画面构图中美的法则在丝网版画和平面构成中都是起作用的,这种美是客观事物和艺术形象在形式上的美。包括:和谐、对称、韵律、秩序、比例、结构等,其中画面的和谐是最重要的。和谐是从质上表现出来的差异面的一种关系,同时这些差异面极其对立和矛盾,却又表现为协调一致的整体。

三、平面构成理论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体现

(一)丝网版画中的平面构成设计元素的渗透

平面构成中的视觉元素有点、线、面以及图形、文字、色彩。其中最基本的元素点、线、面是造型艺术中最抽象的语言,是可以体现和概括一切造型艺术最本质规律。

在平面构成中,点是一种相对于面的概念,点的延伸和扩大给人以线或者面的感觉。点的形式和点与点之间的空间关系作为构成研究的重点。点的连接、重叠、线化、面化、点的自由组合也就构成了画面的空间关系。

在平面构成中,线是点的移动轨迹,是点与点之间的联系。直线的视觉表现为稳定、挺拔、动感。曲线的视觉表现为流畅、优雅、婉转、自由、奔放、神秘。在丝网版画中,曲线的应用比较的广泛,曲线和直线的对比构成可以相互的衬托出各自的视觉情感,在画面视觉上形成曲和直的强烈对比效果。线在画面中单独的使用,可以塑造形体和表现体感。通过线的组合,以及结合点、面的组合,可以构成画面,形成肌理,产生质感,丰富地表达创作的意图,进而在创作作品时合理利用,丰富丝网版画的创作艺术语言。

平面构成中,面和点在画面中是相对的,面有长度、宽度,有方向、位置的变化。它们的视觉表情不同:几何形面具有理性和秩序美的特性。有机形面则有自然、流畅的性格。偶然形面新颖、奇异的表情。面在画面中可以很好地塑造三维的体积感。在和点、线组合的画面中,面虽然体量上占绝对的优势,但画面中的点、线以及较小的面却处于视觉突出的位置。

(二)平面构成的骨架设计在丝网版画中的应用

重复性骨架是两个或多个视觉形象在画面中反复排列构成的。重复在丝网版画中,体现了画面美的和谐、整齐、条理;就像音乐上,由于节拍一致,给人一种节奏感,在重复中有缓慢、有急促的变化。“图案的反复出现,既加深了人们对作者所要叙述的主体的关注,又增添了画面的视觉冲击效果。”

后现代主义中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就是采用“大量复制”当代名人头像、罐头盒和可乐瓶,转化成为艺术品也广泛为人所知。重复就是要加深人们对某个形象的记忆,类似于当代广告,通过媒介不断的重复,强加给人们一个视觉信息。

渐变性骨架是以类似的基本元素进行渐次地、逐步地变化,呈现一种有阶段性的调和秩序。如形象的大小、疏密、粗细、空间距离、方向、位置、层次、色彩的深浅、明暗、快慢、强弱都是渐变现象,在视觉效果上会产生多层次的空间感,产生一种美感。

特异性骨架是在有规律的基本形中寻求一种突破变化的构成形式。特异在平面构成中占有重要位置,易引起人们的心理反应。特异产生的独特的异常现象,作用于感官,能产生振奋、震惊、诱惑的作用,是在重复和渐变规律骨架或基本形中的一种特殊的变异变化。在自然界中如“鹤立鸡群”“万绿丛中一点红”等都是特异效果。一幅好的丝网版画作品,需要在视觉的导向性和指引性上是明确而肯定的,也就需要借鉴平面设计语汇去完善画面的构图。

肌理性是可分辨物体表面的纹理,是所有物质的一种外在属性,在绘画中主要研究视觉肌理。可以在视觉上创造凸凹感和粗糙感。采用一种意外的效果和超出常规的方法,达到全新的画面形态。

在丝网版画创作中常用的肌理制作方法,能够产生视觉的刺激效果。灵动性则用不同方式的探索,随机变化,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利用综合版,也可以有油画笔触的表现张力和厚度感。多种肌理的叠加,产生的视觉冲击力,远远地超过其他的版画品种,表现力甚至超过其他画种的表现力。

画面肌理效果符合画面表达的主题思想,能很好地与观者产生共鸣,能够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例如:在画面通过各种不同笔迹的线条产生朦胧的效果,虽然不是具象的表达,却又有超越具象的真实,在偏粗糙肌理的画面上,真实地还原了观者的感受。

“画面肌理效果的创造”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体现,使得丝网版画语言的发展更丰富,显示出活力。新的艺术形式对版画的冲击作用,让版画艺术不断接受吸纳新思想、新形式、新技法,使得版画这个美术门类得以发展沿袭,才使丝网版画得以发展,并且充满活力。

四、结语

“丝网版画中平面构成的应用”并不是停留在“探讨平面构成表面化的使用”,不能像当今一些所谓的“超前美术作品”只是肤浅地追求视觉感官刺激,而忽略和放弃了作品呈现给观者精神层面的主题传达。他们的创作来自积极的生活,在生活中获取新鲜的观念、思路和方法,采用纯朴的方式进行创作。然而,现在我们就非常缺乏这种精神力量。

展望21世纪,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迅速崛起,使得中国在文化上自觉唤醒了对于艺术上“本我”的思索。丝网版画中平面构成的应用,引发我们更加深刻的思考:我们怎样才能创作出植根于本土文化上的、体现时代感的、反映时代精神力量的当代丝网版画艺术?为此我们将共同努力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英]蒂姆・玛拉著,陈聿强,陈峥译.丝网版画[M].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4:9―16.

[2]杜松儒,黑崎彰,张珂.世界版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182―184.

[3]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2002:61―75.

篇5

关键词:平面形态;构成;组织原理

中图分类号:J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259-2

平面形态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生进入设计行业的第一门课,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在这门课程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平面形态和形态的构成,平面形态是指各种平面元素及视觉元素,这是一些基本的知识点;课程的核心是各形态元素的构成和组织,构成方式和组织方式是平面设计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文试图归纳这些构成方式,形成原理性的知识要点,目的是在教学中能使学生更清晰的理解形态构成的要点,并有效地运用在设计中。

1 组织关系原理

1.1 构架

边框把画面围成了一个特别的空间,所有的设计元素都在这个框架中组织和展开,这就是画面的构架。画面的构架直接关系到画面构图的完整性和可观赏性。常见的画面构架主要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例配置不同给人的感觉也不同。横向配置的长方形强调了一种水平感,给人以沉稳的感觉,而竖的长方形的配置则强调了一种垂直感;正方形强调了一种平静感。

画面的形状和构架的大小与表现的内容和欣赏画面的距离有关系,要与环境相协调,才能使整体画面和谐。画面中的形态具有能量,图形的大小、方向、位置、颜色等因素的配置关系直接影响画面的整体效果,它们在画面之中存在一种看不见的构架线,它是由画面中各个力相碰撞而形成的。当我们在看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把它们的两个对角连成一条线,也就是十字交叉的对角线。把水平与垂直的两条线的中点相连形成十字线,这就组成了我们经常使用的米字格,这种构架是看不见的但是有时我们经常使用的,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参考,有助于画面的组织和对视觉力的掌握。

在画面的构架中从视觉角度来感知力的平衡状态。没有平衡感的画面是没有视觉冲击力的。决定画面平衡的两个要素是重力和方向,重力和形在画面中的位置有关,位置不同给人的感觉也不同。当形体处在画面中心时给人的感觉是沉稳的,它吸引人的眼球。当偏离中心时,整个画面就会产生运动感,根据位置不同可以产生松弛感、漂浮感、自由感、紧张感等等,除此以外肌理和色彩等都会改变画面的平衡关系。

1.2 空间

在平面构成中不单是平面空间的变化,也有立体的空间变化,在进行设计时画面的空间都是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设计的,不是自然空间的再现。平面构成中应该有点、线、面、分割、聚合等方式,将自然物体图形化,并用来连接、组合、并置等穿插排序,来表现画面中结构和空间深度,从而形成新的空间。

平面空间的构成方法在古代的绘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装饰绘画、中国画等,现代绘画也从中获得灵感与启示。平面空间结构的画面与自然空间结构的画面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那么我们在运用平面空间的时候就要创新思考,以传达一定的意义为目的,重新组织画面间的各个元素的联系,使之形成具有形式美和精神美的视觉画面。

深度空间是介于平面空间和无限空间之间。其中我们可以概括为浅度空间、中度空间、深度空间。在设计画面时,画面中的深度通常是变化不定的,我们主要能把握的是画面中占主导的深度特征。我们对画面中立体特征的把握,要注意体积感间的层次。在这个基础上,当需要增加层次的深度,在层次的数量上就要尽量减少,这样可以明确层次位置关系,层次也简洁有序。我们在考虑平面构成的平面性也要考虑其空间深度,力求在二者间到平衡,既有平面性,又有深度感。

1.3 平衡

在自然和人工的世界中,我们总能看到对称和平衡的物体。例如自然界中的树叶和花卉、动物的身体、人体的对称和平衡。人类使用的器物以及建筑大部分都是对称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可在追求平衡,平衡可以给人一种平和、安宁、庄严的心理感受。平衡不单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表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审美观经过对规律的总结和传承,平衡成了形式美法则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平面构成中我们对画面中平衡感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平衡感的形式变化多端,最常用的方法是对称,即中心轴对称,它追求的是一种极其统一和整齐的秩序,是一种相对来说静态的平衡。画面如果绝对对称会给人带来一种呆板和乏味的感觉,在实际设计中很少有绝对对称的画面存在,在绝对对称的数理结构上进行适度的偏移能够带来全新的美感,我们追求的是像大自然一样充满活力的感觉,因此必须用适当的方式来打破这种呆滞感。我们可以偏离画面的中心,使画面的力在位置、形状、明暗和大小等方面进行变化和组织,力求找到动态的平衡。

在进行平面构成的设计中,我们可以把对称和不对称结合,采用以对称为基本结构,加以不对称的因素,或二者相反进行,可以运用组图的形式进行对称的设计,用色彩的力或者有变化的近似的对称方式获得我们所要的平衡感。

1.4 秩序

在自然界中每一件事物运动规律和事物结构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大至整个宇宙,小至原子和分子,只要有生命的物体都存在一种秩序,在平面构成画面组织原则中同样存在这种秩序,这种秩序在平面构成中称为形式美法则,即节奏与重复、对称与平衡、对比与统一。

1.4.1 节奏与韵律 不管是简单的重复还是复杂的重复,都会给画面造成一种动势,给画面带来活力,和谐的重复形成韵律。这种韵律形成的基础是各形态组合形成的节奏关系,画面上任何一点的改变都会非常吸引注意力,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依据设计的需要,以此来引导视觉的方向。我们有时可以各形态元素整理成近似的关系,对其中少数的图像进行改变,这样容易产生对比变化,在画面中形成吸引人的兴趣点。

1.4.2 对称与平衡 对称本身就是平衡的一种,平衡不一定就是对称的配置,画面中我们可以寻找变化的平衡,使画面内容达到力的平衡。在平面构成设计中可以通过形状、黑白、肌理、大小、位置、方向等诸多的元素进行力的配置,通过力之间相互作用,在画面中建立一种动态的平衡,通过多种方式我们可以取得令人悦目的均衡的秩序。

1.4.3 对比与统一 对比就是一种异质,造成一种反差感和紧张感,使画面产生不同的变化,使造型变得更有趣,对比是画面的重要组织方式。要注意的是对比也是有一定限度的,过度对比会使画面变得混乱,因此,对比必须建立在一定秩序的基础上,才会产生令人赏心悦目的画面效果。

统一是画面统调的基本方法,在画面众多的对比元素中,我们要找到一种主要的对比元素,使之成为画面的主要基调,让它对画面的整体产生统筹的效果。在画面中力量的强与弱都要认真考虑,使其恰当,使画面既有丰富的变化,又能够有一种统一的秩序感。这就要认真的思考设计方案,找到画面中的秩序。

2 实现画面组织的手段:手绘制图及电脑辅助制图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我们在教学工作上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断的更新观念,用新快捷的高科技的手段服务于教学的实践。电脑技术的发展为平面构成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很大的改变了授课的方式和作业的方式。在平面构成中如果用photoshop、CorelDraw等电脑软件部分替代传统手绘技法训练,在设计的速度上可以大大加快,把时间集中于作品的创意和构思中来。我们如果有一部分的作业和练习要求用电脑来做,那么学生就要相应的进行电脑学习,这将十分有利于学生电脑软件技术提高,为以后深入接触电脑软件和其他设计课程打下良好基础。但是我们要给学生强调的是,虽然用电脑进行平面构成设计是一种趋势和潮流,但不能完全否定手绘的效果,手绘可以锻炼学生的耐心和严谨度,这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求学生做到新颖、巧妙、特异、美观这几个要求,必须要首先强调学生作品的原创性和创新性。在表现技巧上也要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表现技法固然重要,但创新的观念才是根本。

3 结论

篇6

关键词:形态构成;室内设计;运用研究

引言:

在整个设计史中,无论室内、建筑、景观等等设计都是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水平发展而出现不同的变化,相继涌现了不同的设计风格和流派,这些风格和流派并不是凭空出现的,某一领域的风格也不仅仅局限于这个领域,比如说洛可可、巴洛克、现代风、自然风等等这些风格,在建筑、室内、服装等等上面都可以看出来,他们都遵循了一定的原则和标准,这套标准就是对于形态构成的充分理解和利用,所以要做好室内设计,除了要对人文历史、科技、宗教、审美、人体工学有一定的了解之外,最重要的是能够合理运用形态构成,形态构成在室内设计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室内设计工作者要充分了解和运用它。

一、形态构成概述

平面构成始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学府,是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达的方式,平面构成主要解决二维空间的造型问题,平面构成有四大元素,第一种概念元素,指的是那样不一定能够看见的但是可以感觉到的,比如点、线、面,第二种视觉元素,视觉元素以色彩、大小、形状等元素实实在在体现出来,呈现美感,可以看见的,第三种关系元素,在二维空间里元素之间的关系和排列,比如位置、方向、空间等,第四种使用元素,指的是设计的功能性,从性质上来说,通过研究平面构成将它运用于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等等,其色彩构成是从科学与人类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对于色彩的反应,色彩主观上给人的心理感受不同的,比如蓝色给人冷静忧郁的感觉,绿色代表希望、红色代表热烈,色彩与色彩之间的细微差别和不同的组合造成的效果,在室内设计中又是如何运用,才能达到良好的室内环境,优美的视觉空间。色彩是空间设计中非常重要部分。

二、形态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1、平面构成

在室内设计中平面构成主要解决空间的造型问题,建筑师完成建筑的框架之后需要室内设计师根据具体的框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在设计的过程需要运用平面构成去解决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关系,不同或相同的元素摆放在一起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在整体空间起到放大空间还是缩小空间,给人的心理感受是压抑还是愉悦,与周边的元素是否协调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而点、线、面是一切造型的基础,是构成的基本形式,点可以构成线和面,点的大小、摆放、聚散等都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而点在室内空间中起到了力的作用,可以用来表明位置,突出重点,多个点的有序排列,可以形成富有节奏感、庄重、活泼等不同的效果。线是由点构成的,是点移动的痕迹,在常规几何学里具有长度、没有宽度和体积,在平面构成中分为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线,直线可以给人严肃、整齐的感觉,曲线给人活泼灵动,可以用来界定不同的区域和分割空间,面是线和点的集合,在室内空间中,面是非常重要的造型,直面给人严肃、庄重的感觉,曲线给人流动、灵活、多变、委婉的感受,除了室内空间的中基本的六个面之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去创造面。这些面的创造需要配合点、线最终形成美观与实用兼备,相互分割又不阻碍视线,统一、有序的空间。

2、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也可以称之为空间的艺术也叫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用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力学为依据,将造型根据一定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立体构成广泛运用于建筑设计、广告设计、造型设计、室内设计,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之一,通过在三维空间中对于点、线、面、材质、色彩、肌理的运用、结合以人体工程学和力学为基础创造结构合理、造型优美、符合功能需要的立体造型,立体构成在室内空间的运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室内界面装修,主要指对于顶面、地面和墙面进行半立体、立体的处理,有机的利用空间结构和立体构成的元素,比如矩形空间、柱形空间、圆形空间等等,这些不同空间给人感受也都是不一样的,并且如果使用了圆形的空间,为了达到整体的和谐,不论在立体构成中还是平面构成上都应该出现看得见的或看不见的圆形或一定弧度,比如你的客厅吊顶是圆形的,那客厅里的其他装饰也应该具有圆形的元素,比如圆形的地毯、茶几、带有弧度的沙发,卧室以及其他地方大到结构小到装饰都应该适度出现圆形元素,二是室内软装饰造型,比如椅子、沙发、桌子等等,根据不同的风格调整不同的造型,比如整体室内风格是现代简约型的,家具的造型也必须简洁,没有过多的装饰,不同家具的颜色和材质都应该相互协调,说道材质,材质在立体构成中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材质对人、空间、环境都造成不同的影响。结合上面所说的,可以发现立体构成对于室内设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是从科学与人类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色彩进行研究和运用,在室内设计中,合理的运用色彩,将对整个空间起到极大的增色作用,否则就算空间结构设计的再好,家具造型有独特,色彩搭配糟糕,我们依然不会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室内设计,色彩的明度、饱和度、色彩的调性、面积大小以及不同色彩给人的心理感受都需要我们认真的去研究,如果红色比重过大,饱和度太高会让人觉得烦躁,如果是夏天会更糟糕,至少在居住空间里,并不适合,这就是色彩之间搭配比重失调,还有冷暖色对比过于强烈等等,我们要遵循色彩冷暖统一,既有对比又能做到色调和谐的视觉效果。

三、结语

总之,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运用三大构成,做到局部突出,整体和谐,既保留隐私又不会完全封闭,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创造高水平的空间艺术。

作者:支林 徐霞 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陈旻.形态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15,12:213.

篇7

【关键词】平面构成 构架 空间 平衡 秩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B-0163-02

作为工艺美术向艺术设计转化的经典范例,平面构成势必成为中职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一门学科。然而,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平面构成课程面临着模仿痕迹重、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等弊端,这些弊端的存在严重制约现代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因此,教师务必以点、线、面等基础知识为着力点,回归创新的本质,在拥有大量信息的社会背景下运用创新思维来追求最为真实、富有创意的原创作品。

一、平面构成概念元素类教学模式

(一)点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作为造型中最基本的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创新思维来认识平面构成中点的大小、形态等属性。以放置在作业本上的圆珠笔为例,相对于圆珠笔,作业本就成了面的形态;相对于作业本,圆珠笔就成了点的形态。由于参照物选取不同,则被感知时所呈现的形态也各不相同。因此,不能用固定的模式分析点的形态,而是通过变化的关系感知点的形态;应用创新思维把复杂图形中的元素分离出来,在画面中重新构成。

同时,注重点的数量、位置等关系。例如,为了突出点在画面背景中的位置,应将点放置于画面中心位置;为了产生动态感,应将点放置于画面边缘位置;为了产生图形联想,应在画面中放置多个点,并注重点的集聚与分散、面积大小等属性。

此外,不能简单地根据定式去理解点的排列,应通过丰富点的排列方式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例如,为了表现点的距离感,应让点以虚线的形态进行排列;为了让点排列出面的感觉,应让点以规律、连续的方式排列;为了让点出现静态视觉感受,应按照水平或者垂直方向进行排列;为了让画面产生一种深度或者动感,应综合应用点的连续、多少、大小等多种变化进行排列。

(二)线

线表示方向和长度,在中职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创新思维充分认识平面构成中的曲线和直线,充分运用曲线的优雅、感性等特性和直线的勇敢、坚毅等感觉进行构思。例如,为了表现出阳刚之美,应选择直线进行构思;为了表现出感性化的一些特征,应选择不规则的曲线进行构思。

同时,注重线条粗细、方向、形状、颜色对画面的影响,细的线条能够给人柔弱、优美的感觉,而粗的线条能够给人一种醇厚的感觉。线条方向的不同,不仅能够起到分割画面的作用,而且也能够起到连接画面的作用。例如,为了描述蓝天和一望无际草原之间的交界线,则应以水平线条为主,这样则能展示给人们一种辽阔、平静和开怀的感受;为了营造出一种崇敬感或宽阔的空间感,则应选择垂直的线条,这样则能让人联想到庄严的法庭、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等;为了引起视觉上的错觉,应选择不同颜色的线条。值得一提的是,许多追求时尚的年轻学者常常应用倾斜曲线表示动感,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容易使人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和眩晕感。

(三)面

面既可以是点或线的移动轨迹所形成的,也可以是点和线的无限放大所造成的,因此,不能将其看成为一种单一的形态。例如,为了能够表示出一种机械和严谨的感觉,应以几何形为主;为了表现出自然界中旺盛的生命力或人物的性格,应选择有机形;为了能够产生出一种梦幻般的效果,应选择具有趣味性、偶发性和不可复制的偶然形。

在具体教学练习中,笔者以三角形、方形等基本几何形为主进行练习,并且在不同距离、方向和形态上进行强化,只有这样,才能为以后复杂的有机形和偶发形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平面构成视觉元素类教学模式

(一)形状

色彩、大小是形状的视觉要素,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综合考虑单个形状、多个单元相关组合对平面构成中画面的影响。首先,要最大限度地进行简化,对其内部和外部结构特征进行总结,使其成为美的形状。其次,要善于应用夸张的技巧,夸大和强化最具特征的部分,使其整个画面条理清晰,目的明确。再次,进行形的人为分解和组合,通过改变图形的若干内在结构,重新组建可能的图形,使其获得更多有用的图形,尽可能地体现人类的想象力。

(二)分割

分割可以直接影响画面的整体构成,形成一种新的视觉效果。例如,为了使分割后的图形结构比较严谨,应使用等比分割;为了使分割后的画面形成一种动势,应采用渐变分割;为了使分割后的形体具有一定的可协调性,应选用黄金分割。

(三)排列

画面的排列关系着画面的秩序感,τ诔S玫耐格排列系统,应运用创新思维,结合网格系统进行设计,通过网格进行单元型重组排列,创造出新的图形变化。例如,为了形成闪烁不定、变化丰富的图形,应采用网格线对自由排列的单元形进行分割、精简和结合。同时,一种简单的构图中包含着十分复杂的因素,在设计装饰图案、标识等作品时,应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和网格排列的创新思维。

(四)肌理

任何物体都是有肌理的,在平面构成设计中,应创造性地运用肌理进行设计,运用图案、文字色彩变化等不同的方式营造气氛,注重整体画面的肌理特征。例如,运用水泥、石膏、玻璃、铜丝等材料,通过压刻、灼烧、拼贴等技术改变原有材料的肌理特性,形成组合之间的组合美;运用不同颜料和工具进行腐蚀、流溅、绘制,利用摄影、拓印、电脑合成以及薄厚不均的涂抹等方式获得视觉肌理效果,寻找令人惊奇的奇异肌理。

三、平面构成关系元素类教学模式

(一)构架

画面的构架直接关系着画面构图的可观赏性和完整性,框架长宽比例配置的不同给予人们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在中职平面构成教学中,应将画面的构架大小、欣赏画面的距离、表现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做到画面具有能量和平衡感。例如,为了有效把握画面的组织和视觉力,在画面中构造出一种无形的米字格式构架线。

(二)空间

除了平面空间的变化外,立体空间变化不可忽视。在中职平面构成教学中,应运用点、线、面、比例、分割、聚合等方式,使自然物体转化为图形,并穿插连接、组合、并置等排列方式,形成新的空间深度和结构。由于画面中的深度是变化不定的,在具体设计时应关注画面中占主导地位的深度特征,避免层次过多,力求在表达画面层次需求和能表达层次感之间找到平衡点。

(三)平衡

平衡能够给人一种庄严、安宁和平和的心理感受,常常采用对称的方式进行设计,如果设计中一味地追求绝对对称,则会显得乏味和呆板。因此,必须运用创新的思维打破这种呆板感,以对称为基本结构,加之一些不对称的因素进行设计。例如,采用组图、有变化的近似以及色彩的力等方式进行构思,力求找到新的动态平衡。

(四)秩序

节奏与重复、对称与平衡、对比与统一是平面构成中常见的几种画面组织原则。对于节奏与重复而言,可以利用一个点引导视觉运动的方向,将其画面图形整理为近似关系,在画面中形成吸引注意力的兴趣点。对于对称与平衡而言,通过位置、黑白、肌理等元素进行力的配置,在画面中取得令人愉悦的统一的秩序;对于对比与统一而言,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秩序上,避免由于过度的对比而使画面陷入混乱。同时,设计一种主要的对比元素,使其画面整体产生一种统筹的效果。例如,在画面中设计一个主体物件,对其整个画面进行支配。

表现技法固然重要,但创新思维最为根本。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中职平面构成教学创新改革应以点、线、面等基础创新应用为主,注重学生作品的原创性和创新性。只有这样,才能为其他设计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封 艺.中职艺术教育中平面构成课程[J].教学与实践职业,2012(6)

篇8

关键词:书法创作;平面构成;关系;作用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8-0267-01

所谓的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且其也是书法创作中的基本要素。基于此,本文就平面构成在书法创作中的关系及作用进行了探讨,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帮助。

一、书法创作与平面构成元素的关系

书法创作――艺术和技术相互融合的结合体,即在限定的空间里,把平面的构成元素――点、线、面,进行合理的排列组合来满足指定内容的要求,在此过程中按照形式美法则且充分利用造型元素,将构思和创作意图以视觉形式表达出来。平面构成元素在书法创作中具有特殊的魅力,它能够使我们领略到一个平面中和视觉流程方向一致的气韵运动,或欢快、或舒婉,或汇拢成静静的一片,或分散成涓涓细流穿行于字里行间,使书法作品富有生机和活力。

平面构成元素和书法创作紧密关联,具有互补性和可比性。作为视觉空间的基本组合元素,点、线、面同时也是书法艺术创作中的主要语言。尽管字体形式与内容复杂多变,但其最终均可简化成点、线、面等基本元素。书法创作就是在字体的空间中恰当地处理好点、线、面之间相互作用及其依存关系,经过排列组合出,构造出各种各样的形态,使书法字体得创做独具新意。

(一)关于“点”

点是造型中是最小的形态,同时也是最基本的形态。点的大小及形态及其位置,由空间环境所决定。点在空间中所占面积极小却具有张力作用,易于抓住人们的视线。在书法创作中,将点与线、面等其他元素的排列组合方式处理和运用好,就会创造出良好的视觉效果。很多汉字本身就含有点的元素,例如,在草书创作中的单个字常可设定为点来处理。

(二)关于“线”

线的形态具有长度、方向以及粗细的变化,比点拥有着更多的情感性格,对人们的心理有着更强烈的影响。书法是线的艺术,书法的线条具有生命感(王岳川)。书法创作中,线条类型是各不相同的,比如虚实不同、粗细不同等,除了其本身包含线的元素外,还可由点来构成、或者由文字或符号构成。不同的明暗线条加之于各异的排列方式,将会给人的视觉感受以及心理感受带来不同的冲击。同时,线条的安排将造就书法中的“势”,书法效果的优劣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由线条的延展所决定。中国的书法艺术就是一种以线条与天地万物和人的生命融为一体的书法本体论。书法线条的造型、构图饱含着书法艺术的生命力,它是书法艺术最直接的表达语言,以其“无形之形、虚象之象、非画而画”,在黑白虚实的生命律动中,成功地营造出超然物外的艺术境界。

(三)关于“面”

面具有位置、大小和形态,但无厚度。当点、线排列后可以形成虚面。面与线有着诸多的共同点,具有丰富的情感性格,但相异于线,面更具有着“量”感。每一个汉字的构成笔画最终将会构成面,每一个字形具有其自身的情感性格,性质不同的笔画组成不同的字形,如楷书、隶书、草书等不同字体的形,会给人们以完全不同的视觉和心理上的感觉与影响。

在书法创作中,面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的,例如,可将实面和虚面结合起来进行对比设计,使其表现形式更加富于变化。书法创作中我们应善于将各种不同的造型所形成的对立因素进行充分运用、巧妙结合,通过弄险造险,通过腾挪跌宕,使书法创作处处波澜壮阔,充满生机,实现书法创作和谐意境的设计。

二、运用平面构成元素提升书法艺术内涵

书法中比较难处理的是章法。章法即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联系等关系的方法,也称布白。平面构成中很讲究正负形。书法创作中也同样有视觉转换问题。人们总习惯单纯看字(负形),而很少看空白(正形),因而能把字看成是一块块各异的形是一大进步,如能学会看空白则更是一个飞跃。构图是否得当均衡,有没有变化,变化是否得当,形态是否雷同,直曲线的分布交叉是否协调,等等。明白此中奥妙,则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都可以迎刃而解。有人说字的结构前人已经研究透了,可以尽善尽美,充满着永恒的古典之美,而章法却大有文章可做。

艺术目的在于创造具有愉悦感的美的形式,书法创作是艺术形式的一种体现。书法艺术作品是一个平面视觉系统,公共性观赏的形式规范要求是其必须遵守的依据,因此,平面视觉艺术的构成形式美法则将是书法艺术作品创作的行动规则。具体而言,书法的艺术性必须要遵循美的法则和原理,在整体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依据视觉原理与形式感原理,将点线面进行合理组合排列与运用,形式美的构成法则的“对称与均衡、虚实与对比、节奏与韵律、形象与空间”必须要充分运用于书法创作之中,以达到更加新颖美观、多变的效果,通过版面交融激发读者的审美情趣,使创作者与欣赏者在审美和艺术内涵中产生共鸣。

(一)关于“对称与均衡”的运用

对称是指在结构形式上形成同形同量。对称能给人以稳定、平和以及严谨的感觉。与此同时,书法创作还应在“不正中求正”从而达到一种平衡。此种打破对称的形式均衡,一般是要求左右不对称、不等量,而在形式感觉上却平整协调,不能出现偏重一边的现象。这就需要在点、线、面的设置中,考虑到左右轻重变化,根据需要进行增减移位,或通过其它方式进行调整,防止局部偏挤、成堆,形成一种不和谐的倾向。书法创作无论单字造型或整体设计,平衡因素必不可少,平衡因素会对作品的整体和谐性产生重要影响。书法创作中还应注意墨象的平衡,合理把握笔墨的质感、量感以及力感等。

(二)关于“对比与调和”的运用

对比就是强调不同元素间的差异性。在书法创作中,就是要把各个字体进行相互比较后,使其大小、粗细、疏密、曲直、浓淡、轻重等各不相同,富于变化。调和则是使不同的对比元素相互具有共性,以达到适合、调合、舒适、安定的终极目标。

书法创作的对比与调和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笔墨在纸上呈现出浓淡、轻重、虚实等种种变化,都是通过对比来实现的。用笔的轻与重会形成粗细对比,线条的散与聚会形成疏密对比,块面的大与小会形成质量对比等。形态的方圆、长短是对比,面积的宽窄皆是对比。同样,书法作品中的空白与墨线的关系也是一种对比,白底是虚,黑字是实,这是一种虚实对比。狂草作品中,有线条松紧、节奏长短之别,流畅的长节奏往往会产生疏落的章法,这可视作是一种相对的虚,短促的、紧密节奏的线条则是一种相对的实,虚与实的互动会使书法的形式美感油然而生。

(三)关于“节奏与韵律”的运用

书法创作上的节奏和韵律是使形体与形体、形体与空间之间保持一种密切的、合理的、连续的关系。节奏是指一种律动形式,它按照一定的秩序、条理、重复连续地排列后将形成某种态势。节奏可以表现为等距离的连续,也可表现为渐变、大小、长短、高低不同的排列。而韵律则是在节奏中注入美的情感和因素,它是更有情调的节奏,它能够增强书法创作的感染力、开阔书法艺术的表现力,是书法创作整体美的体现。书法的韵律通常贯穿于作品之中,能够展现出书法作品总体韵致的风范。

此外,还应注意对“秩序与变异”加以运用。在遵循“秩序美”这一“灵魂”的同时,融入“变异”对规律的突破,使书法艺术作品更加活泼、灵动。

点、线、面三种元素各具特征,我们可以从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等基本要素的角度出发来解析中国书法的笔墨表现形式及其构成形态,同时从构成原理、视觉原理的层面理解书法艺术的审美特质,发掘书法美学的新内涵。当今时代,对书法艺术审美是“第一性”的,因此,书法创作的形式美变得越来越重要。区别于古典书法中的“均衡、和谐、节奏适中、韵律平和”,现代书法艺术必须要充分运用设计理论,将新观念、新思想、新技术更加充分、全面地体现其中,巧妙科学地运用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的基本原理,在作品中将这三者互相结合、穿插使用、相辅相成,作品才能达到完美,在“守中求破格”,开创出现代书法的新天地。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平面构成在书法创作中的应用,不仅能提升书法艺术的内涵,还能吸引更多的受众。因此,如何将平面构成元素更好地应用到书法创作中,就成为了相关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问题,相信本文的论述能对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到帮助。

参考文献:

篇9

1构成设计

构成设计,是运用点、线、面、空间及其简单的几何图形要素,在二维、三维空间中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构成规律,并构成十分丰富的画面。主要以通过黑白的或色彩的形体对比、交错、重叠、相加、相减、递增、递减、排列组合、物理量、心理量、尺度等手法组成特殊的艺术形态,创造性地表现出某些抽象的形态概念。用抽象思维的方式,从形式美的规律中探索空间形态创新,追求更高阶段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悟H。

构成设计作为风景园林专业培养学生造型及空间能力的基础课之一,对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空间设计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有重要意义。从教学上看,构成设计国内开设于大部分艺术院校,并把它们当做主要基础课或者核心课程,带有浓郁的艺术特色。笔者所在工科背景的院校下,构成设计与风景园林专业课程的融合衔接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在进行课堂教学上,如果采用艺术院校教师编纂的教材,其专业的课程训练则偏向艺术性,与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体系严重脱节,不能让学生明晰开设此课的内涵和真正意义,学生会对专业课程提出质疑,失去学习兴趣,甚至把它当做其它课对待,进而感到迷茫。教学作业成果上,作品出现大杂烩,看似形式多样,实则偏离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主旨思想,孤立了与园林的专业联系。如何对工科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的构成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使得构成设计能够真正服务于风景园林专业,是我们一直努力探寻的重要目标。

针对这种教学症状,笔者所在的风景园林教研室对构成设计课程作了全面剖析。一致认为,首先,低年级学生对平面、立体空间意识模糊,对平面与空间之间的概念转化及基础构成缺乏系统认识,对构成设计的共性特征及空间形态生成共同规律缺乏理解与控制,导致创造性能力弱;其次,单纯地从二维平面形态训练、三维形态空间、结构表达等训练,对培养学生的空间功能与形态变换的设计能力不足;最后,平面形态训练课程与空间形态训练课程之间,融接设置空间基本功能与形态基础概念的训练较为弱,更多地偏向艺术性。

2构成设计在风景园林专业中的教学改革探索

将构成美学原理法则进行生动化、具体化,做到原理运用与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真正衔接。构成设计形式美法则主要来自自然美和人类经验的总结,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不同的时期审美标准总体上呈现不断的变化,唯独审美标准的形式美法则也随之变化。构成设计无处不在,在教学中,将平面构成设计与园林设计中的道路铺装图案,铺装材质颜色,材质质感的选择、空间中的景观小品构筑物等结合起来,运用形式美法则,通过比例、对比、均衡、节奏与韵律等手法,进行各种形式的组合,将平面与空间进行转换,在空间中形成颇具特色的构成设计。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在探索构成设计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对构成设计基础教学的课程进行了探索研究。

2.1构成设计的形式与空间的感知

风景园林专业学习内容较为广泛,课堂理论与实践并重。在课程设置上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把对构成的理解、设计、使用与转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低年级阶段,把平面、色彩、立体构成作为设计基础,讲授简单的构成原理,通过基本点、线、面、体这些构成元素,实践上做些简单的二维平面、三维空间形态组合设计,理解构成形式的发生、构成形式的组合、二维形式向三维空间的转换以及培养学生空间创造、使用的能力等,推动构思的形成、概念的展开,最终推动设计深人Pl。高年级阶段,将构成形式运用到综合设计中,按照构成形式与空间转换侧重点不同,实际课程设计中,运用构成原理对形体进行组合变换,以立体的形式融人空间设计中。整个教学过程也就是让学生理解从低到高的“构成形式与认知”、“构成形式与空间环境转换”、“建构与营造”的学习阶段。因此基础构成设计应作为教学环节中的组成部分,循序渐进,予以强化,而非简单的基础训练。根据构成设计的形式与对空间的感知侧重点不同,将平面形态运用到空间环境中,以此强化构成形式与空间的形态概念环节有:

2.1.1将构成形式作为认知的重点,并对空间认知的概念有所分离。如:教学过程中运用基本的点、线、面等要素进程构成设计;对具象物体的原型抽象提炼;运用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优美的形体构成和模型。

    

      2.1.2基拙构成形式与空间感知并重。将平面形式与空间进行转换;以人的尺度比例对空间进行感知;各种广场尺度、滨水廊道、街道等室内外空间。例如:某城市街边广场绿地设计(30mx50m广场室外空间),要求选定城市街边广场绿地这一特定空间环境间的人,从空群使用、比例尺度等角度感知空间,构思提炼出平面设计概念或原型;在此给定的范围内,完成一个由平面构成组合向空间构成的转换,设计中反映出构成的组合方法、构思理念、构成概念的衍生,也要体现出该空间构成的主题。

2.2强化空间构成与建构的融合

空间是由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的双重属性组成。实体空间的存在由物体的材料、结构支撑等物质性建构因素组成,它是以点、线、面、对称、肌理等进行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以往教学过程中把平面构成的二维概念的生成与表达放在首位,但对三维的空间建构设计的内容及技术性要素涉及较少,致使好的创意缺少立体的表现形式。强化空间构成与建构等方面的融合,挖掘不同材料的组配在空间构成中所表现不同的直观感受,直观地面对空间建构方面的物质性问题,理解感知和把握构成中的形体分形、形体组合、组合变换、形态置换、空间搭建等具体的实践。

2.3针对性地细化构成设计课程

构成课程的细化,因地制宜、适时调整构成设计教学思路、更新教学理念。所谓细化就是使风景园林专业构成设计这门基础课程更有针对性地对本专业方向发展进行有序的教学。针对性主要表现在固定式、无法更改的审美原理的教学实践过程M。在此美学原理不变的情况下,风景园林设计专业,依据其专业特点,在进行方案构思上,运用美学知识与平面构成的形式在封闭空间、开敞空间或半开敞空间中进行创作设计,营造构建空间,也可以将线型构成、面型构成放在封闭空间或开放空间中进行审美组合,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3构成设计风景园林专业中的教学实践

根据构成设计教学课程的改革背景,从2012年开始将构成设计教学列人风景园林专业、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改革探索试点,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在以下方面:

     

        3.1讲解构成设计的形式美法则

分析构成设计美学理论及形式美法则产生的原因,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剖析由古到今其产生的心理因素、社会背景、存在意义等,深人探究构成设计形式美法则的产生与意义,让学生领悟和掌握形式美法则并在以后的设计中综合运用。

3.2美学原理与专业课程实践嫁接

把构成设计的美学原理与课程实践教学嫁接,并把它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核心。在风景园林设计专业中尝试开放性的思维训练,按照形式美法则和审美原则构建多种模型组合,让学生运用各种综合材料在营造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等,在所构建的空间,这种构成设计训练方式是在二维平面中向三维空间转换有序性、有组织的、反复进行的,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极大的创造,让参与者中的学生完成课程的审美体验。

3.3探寻数字技术下构成设计的发展新趋势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构成设计教学方面带来了新的设计变革pl。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较,它带来的是思维、推导、建构等全新的改变,构成设计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也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虚拟建构的特征。这一全新的构成设计数字建构方式体现出更多的非物质性,借助计算机软件实现三维虚拟模拟,能够将二维的形态通过计算机建模实现三维形态,使人们对构成形态空间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与认知。同时,借助计算机软件技术也能使构成设计在空间生成、转换与可塑等方面达到新的高度。

4构成设计在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实践改革中的效果

从2012年开始,将构成设计课程体系中的形式美法则和美学原理进行概念上分类梳理,让形式美法则中的对称均衡、单纯齐一、多样统一、比例、节奏韵律和调和对比等内容更加清楚易懂。在风景园林专业课程设计上,美学原理,找到与园林设计专业特点相符合的切人点,更好地与园林设计专业方向结合,起到了较好的综合运用效果。

4.1教学思路明晰

在教材的选择上,选用与风景园林基础教学专业性很系统的教材,教师在安排课程教学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完善的、清晰的教学思路。

4.2让学生认识到构成设计对风景园林专业课程学习指导的重要性

通过构成设计课程教学有机地与园林设计专业内容进行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晰所学的构成基础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是息息相关的,他们就会有兴趣投人到学习中去。

5结语

篇10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通过多年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种不同的设计培养定位:一种是定位较高的艺术设计师,他们多出自国家统招类院校,通过全国高考进入各大艺术院校,通过四至五年的全日制专业学习后一般都具备了较好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并具备相应的技术实现能力。对他们而言,艺术修养和设计创意要求较高。另一种是定位低于前一类的艺术设计操作员,他们多出自职业院校、成人院校、继续教育院校,通过两至三年的业余学习,成为具有基本艺术修养和掌握一定计算机技术的设计人员。对他们而言,更侧重职业技能的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和再学习能力的培养。我校的培养人群定位属于后一种。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职业院校的艺术教育已不能忽略数字媒体技术的影响,课堂中利用和贯穿数字媒体技术应成为职业艺术教育课堂的新的要求和有机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以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为例,探讨职业艺术教育中介入数字媒体技术教学的可能性。

2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在传统艺术教学中的状况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培养学生对图形和色彩的理解和创造能力,研究形态和色彩的基本构成法则,提升学生的形式感知能力和审美情怀。

我们可以看到,在传统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作业练习中,学生主要是以手绘的形式进行。这些手绘练习就如武术中所谓的“童子功”,是一种基础的和基本的训练方法,在颜料、画笔与纸的亲密接触中,学生体味到形与色的“秘密”。这些练习对于各大艺术院校的学生而言是一种再熟悉不过的方式了,他们往往也能实现得很好,很多精致的、富有想法的作品出自他们的笔下。

而职业艺术设计教育中,学生也由上述的方法通过手绘方式在练习中真正实践他们学习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问题凸显了:由于学生们大都是成人学生,专业层次参差不齐,缺乏过硬的艺术基础训练,使得他们在以手绘为媒介的学习方式中很不适应,难以实现理想的习作效果,若就此进行下去,将有违于训练的初衷。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构架一种弹性的新的课程实现手段,采取一种灵活的可变通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这种新的方式中找到自信,实现一种有效的训练?而如今我们已发现我们正处于数字媒体技术这样一个新的语境之下,数字媒体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艺术表现手段、语言方式、和审美视角。在职业学校学生的课程训练方式上,若有了计算机的介入,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3 数字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的角色

电脑在当今世界中的作用毋庸多言。数字化的时代给教师带来的好处在于能通过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大量的作品赏析。对于学生而言,电脑使他们的设计过程更加快速和方便,可以很快地进行更改,从而进行更多的尝试和方案。这弥补了手绘方式的不足,传统的画笔和纸张被鼠标和屏幕所替代。但是,在目前的艺术设计教育与训练中,电脑的介入往往是在高年级阶段的设计实践中,低年级阶段的专业基础课训练都采取手绘。在针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训练中,对这一方式进行弹性调整,采用手绘和屏幕实现方式相结合,学生先进行第一阶段的手绘练习,在第二阶段运用电脑来实现作业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自己突破了第一阶段手上功夫薄弱的障碍,更多更快地完成了各种图形和色彩的试验,实现了对图形与色彩的更深入的认识。

实际上,国内艺术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不单一强调手绘方式,更大程度地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在艺术最高学府之一的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中也早已体现。所不同的是他们利用的是照相机。例如,在平面构成中,他们先运用照相机拍摄具有对称、平衡、重复、近似、渐变、变异、放射、聚集性质的黑白照片各一张,然后再从黑白照片中进行元素提取,手绘成黑白抽象画。(如图1、图2)以此看来,数字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大有发掘的余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理应在遭遇高科技之时激起无限的多样性。

4 职业教育中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数字媒体技术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