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积累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20 15:06: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积累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生活是学习的大舞台,生活中,我们经常在街道旁的店铺上、电视的广告语上、各种小吃店里的醒目标语上看到与语文有关的知识。例如,学校食堂的柱子上贴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由此可见,生活是知识的来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从生活中学习,并在语文课堂中回归生活实践。正所谓“会背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语文的学习重在平时的积累,一个人语文素养水平的高低,从其言谈举止中便可略知一二。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相比其他阶段的任务更为繁重,所以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一些陶冶情操的散文、短篇小说、微小说,甚至是一些诙谐幽默的笑话,一是可以缓解自己紧张的学习生活,放松心情,在书中找到自己奋斗的目标,持之以恒,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二是通过对各种文章阅读的积累,提升自身的语文阅读量,心中有了大量的例子,就会便于考试中作文的素材描写。语文其实是一门主观性极强的科目,除了试卷前面的选择题以及文言文相关的题有一定的标准答案外,后面的其他题目则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因此,教师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需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自我个性的发展。例如,在写作课上,教师可以让同学现场对班内的一个学生进行描述,而后全班一起猜答案。既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深切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又能锻炼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教师也可借助这样的机会看出学生的阅读量。
二、巧用兴趣引导,创新学习方法
如果一个人的阅读量大,那么他的知识便会丰富,相对的,他的自身素质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其眼界的提升。语文的学习其实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最初的学习汉语拼音,到能够写出整篇的文章,教师应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尤其是语文的学习,多数同学都认为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语文学习,自己的语文水平已经到了一个顶峰,学与不学都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只要平时多练练字,背背课文,其他的就不用多下功夫了。“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由此可见创新的重要性,高中阶段的学生都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有的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然而有的则需要改进与创新,倘若放任自由,后果不堪设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与每位学生进行交流,发现他们的学习习惯以及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例如,在记叙文的写作课上,以凄美的故事“王昭君出塞”为例,这个故事博得了古今中外众多诗人、作家的青睐,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想象,想象昭君在出塞的前一晚上当时的心情怎样,借助能够突出人物性格特点的细节描写,让学生现场描述自己心里所想的情境,然后以环境加以渲染,将昭君出塞前的各种心理活动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及时修订目标,持之以恒为之奋斗
篇2
研究目的及意义:施蒂纳是青年黑格尔派的重要人物和逻辑终结者,他的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第一次全面的批判了费尔巴哈甚至是启蒙思想以来的古典人本主义逻辑,也是西方思想史上在现代性的语境中第一个自觉地消解形而上学的人,而且他直接地影响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传统的思想史教学中,施蒂纳被贬为一个小丑式的浅薄理论家,虽然国内目前有个别学者深刻地认识到了施蒂纳的重要意义并作了简要的分析,但这种不受理论界重视的情况仍未完全改变。我的研究试图对施蒂纳的代表作的理论特色及其思想对费尔巴哈、马克思等当时各种哲学的巨大影响进行阐述分析以及对其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甚至当代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进行浅要发掘。
研究计划:立足现有资料,力求先把握施蒂纳的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主要内容与理论逻辑,同时参照早年和现有学者对施蒂纳的研究成果(如张一兵《回到马克思》中对施蒂纳的研究),然后进一步寻找分析施蒂纳反对形而上类本质思想的当世影响,以及他的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及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
章节目录
一.施蒂纳其人及其代表作介绍
(1) 施蒂纳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环境。
(2) 施蒂纳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文本分析。
(3) 施蒂纳的理论观点及对其分析。
二. 论施蒂纳的当世影响与冲击
(1) 施蒂纳思想对当时各种哲学(重点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
(2) 施蒂纳对马克思思想形成的直接影响。
三.施蒂纳思想的后世意义:分析施蒂纳的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甚至后现代思想的相似性。
1. 施蒂纳与克尔凯郭尔
2. 施蒂纳与尼采
3. 施蒂纳与阿多诺
4. 施蒂纳与后现代思想
四.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商务馆89年版
张一兵《回到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孙伯揆《探索者道路的探索》2002年版
张凤阳《现代性的谱系》南大出版社2004年版
道格拉斯.凯尔纳《后现代转向》,南大出版社2002年版
张一兵《无调式的辩证想象》,三联书店2001年版。
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馆1982年版
尼采《论道德的谱系》商务馆1992年版
尼采《权力意志》商务馆98年版
尼采《偶像的黄昏》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梯利《西方哲学史》商务馆2000年版
赵敦华《西方现代哲学新编》北大出版社2001年版
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谭培文《唯物主义如何可能成为社会主义哲学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篇3
一、高中语文积累性学习的重要意义
语文学习能力,实际上就是交往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和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相统一的。不管是口头上的说,或是笔头上的写,实际上都是对大脑中储存的信息进行调动,根据一定的规律组织而形成的。之所欲有些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不知道该用哪些词汇,用什么样的句子进行表达,主要原因在于缺少素材、导致内容空洞。尽管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会反复的向我们传授学习的方法,我们也能够铭记在心,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依旧不能到处所以然,最为根本就是在于缺少日常的积累学习。有人说,语文是海洋,是森林,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生活在语文的海洋和森林中》正因为如此,学生可能会在这片森林和海洋中迷失方向,丧失语文学习能力。所以,作为语文科目学习的基础来说,就在于不断的进行积累,积累语言,积累生活素材。应该说,积累是一点一点的积累,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高中语文学习是多方面的,是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文知识的积累、语言素养的积累、语感的积累、生活经验的积累,更是学习方法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审美兴趣、道德情操等各个方面的积累的过程,因此积累性的学习对于高中语文的提升至关重要。
二、高中语文积累性学习的内容
语言积累学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是语言发展的必要基础。
(2)语言规律。通过听、读并且理解语言,通过说、写表达思想感受,都有自己的规律。了解语言规律是语言发展的关键。学生了解语言规律,是在长期模仿学习、语言实践中通过反复多次的感性接触进行的。
(3)语言典范。如记诵古今中外精彩的语段、篇章等。语言典范往往包含着丰富的语汇、深刻的思想、美好的情思,还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规律的成功范例。积累语言典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修养,是促进语言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高中语文积累性学习应该采取的策略
(一)积累“原材料”
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美丽的词汇、动听的词句、恢弘的篇幅等等,这些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积累的“原材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对象,积累的素材。
(二)学习方法的积累
(1)背诵法。背诵能够慢慢的积累知识、而且还可以丰富语言材料。语文积累性的学习中比较重要的方法就是背诵,但这并不是说要我们死记硬背,在阅读的时候进行准确并且能够感知透彻的去理解,才能抓住感知的重点和理解的要点,如果不懂课文的话不能背诵课文。
(2)摘抄记录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们不仅可以从电视、报纸、书刊等多种多媒体途径中获取新的知识并且进行积累。
(3)记录生活。“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生活在这个形形的社会当中,并且每天都脱离不开生活,每天都在与生活中的形形的人、形形的物打交道,而其中很多新鲜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我们可以记录的素材,这样长期以往,有助于我们在进行表达时有情可发,有话可说。例如,生活中我们必需的一些东西,如一个社会上很热门的电影,一本书等等。当然,生活是很宽泛的,我们只要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就会收获很多。
另外,很多别人的思想都是具有非常好的,这些也需要我们留心,因为我们不可能事事都能得到一手的东西,通过别人的经验来补充自己是很有效且简便快捷的方法。
(四)通过作文的书写积累语言
尽管我们可能摘记了很多优美的词句,但是最终的目的是要应用到实践当中,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写作文的方式来检验积累的语言。很多同学在写作文的时候都愿意犯堆砌词句的毛病,这就使得语言失去了具有的作用,也使得很多同学对语言的运用和积累失去了兴趣。所以,我们应该通过多锻炼写作来学会正确的运用词句,明确哪些词句可以保留,哪些词句需要删除,哪些词句应该替换等等,进而不能的提升语言积累的乐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我们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中,在生活中谈过积累大量的语句、语汇以及大量的段篇,获得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才可能具有较好的语文素养,能够更为准确的运用语言,进而促进语文学习的提升。
篇4
关键字:情感教育法 高中语文 实效性
情感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情感存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于兄长与姐妹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师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可以借助课堂上的教学过程与学生进行交流,而情感教育同样可以被课堂教学所采用,情感教育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使用,不但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还可以取得更加显著的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已经不单是小学与初中阶段的让学生识字、学习语文基础知识,而是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的目标,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教书育人功能;还要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因此,高中语文教学要站在更高的高度上,让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显现出来。由于语文这门课程的性质决定情感教育法必将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语文知识需要积累,情感是知识积累的动力
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最大的区别就是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繁多复杂,要想学生学好语文这门课程就要注重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语文知识的积累不但在课堂上,更要在课余之间,而不断积累的语文知识会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语文知识的积累无论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还是应对高考都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语文知识的积累可以促进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提高,那么,如何让学生能够注重在课堂上和课余时间内对自己的语文知识进行积累呢?笔者认为,认识到国语的语言之美,认识到国语的文字之美,认识到国语的文学之美,对这一切产生深沉的情感,才会对这些内容感兴趣,才会有积累相关知识的动力。语文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因要求较高,对语文知识感兴趣的同学,会对课堂中教师的妙语连珠感到兴奋与钦佩,对课堂中教师对文学作品独特的见解与讲解有大彻大悟之感,会对课堂上教师对语文基本方法的讲授,感到茅塞顿开,感到终于找到了学好语文的办法。而让学生能有这样的课堂表现,除了必要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外,就要靠学生情感的培养。学生对语文所涉及的所有内容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这个快乐的语文知识的积累过程中来。
因此,情感教育不可缺席语文课堂教学,它的使用可以让学生乐在学习之中,而不觉得语文课堂枯燥、单调、无趣。
二、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需要鉴赏,情感是传递艺术的载体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中文学作品的选用都具有一定的深度与蕴义。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中对学生阅读是有一定要求的,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到文学作品所要传达出来的思想情感。可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感,更能拓展想象空间,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文学作品是具有文学艺术气息的作品,这些作品通过文字来向世人传递出一种情感,而这种情感的传递是为了让人们感知艺术的存在与价值,感知其中所承载的艺术成份。能够感悟到其中的艺术特色,就要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写作时的心境。无论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还是了解作者写作时的心境,都要与作者有共同的情感,要做到心灵相沟通,在心灵上才能达到契合与共鸣。情感在文学作品艺术的传递上起到了一个载体的作用,如果人们没有了情感,就不能感知到作者想要表达出来的一切,也就不能透过情感看到事物的本质。
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就是要让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理解文学知识,了解文学表现手法,并且会启示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生活。学生的情感培养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吸收不同文学作品的精髓,不断丰富自身的想象力,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力,情感变得丰富,对文学的理解与把握也就会变得更加准确,从而准确地把握文学作品的情感内蕴,有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其实,高考中让学生通过阅读后回答问题的题目,就是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察,考察学生能否从文字中了解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与情感。
三、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的取得,情感是开启学生心灵的工具
情感教育法的使用不但要立足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对这门课程的要求,也要实实在在地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有所体现。教学环节中情感教育法的使用会让教学效果显现得更加明显。例如在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中,可以通过设计浓厚的情感氛围。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激情,才能叩开心灵之门。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运用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来表达作者的心境,这样可以让学生思维跟随着教师的脚步,一步一步更加走近作者。例如在讲授《再别康桥》这首现代诗歌时,其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包含了作者复杂的情感,要形象地加以表现。“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人物的主观思想情感和客观景物完美的融合,形成一幅具有个性色彩的艺术画面。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用充满情感的音调来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也要向别人传递出一种强烈的情感。教师在进行课文的讲解时,也要做到出情入景,融入文学作品的意境之中。
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使用是一个十分宽泛的课题。利用情感教育让语文教学取得更好的实效性,不能局限于课堂上教学方法的使用,也不能局限于课堂上每一个教学过程是否要运用情感教育法,而是应从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上的高度,从学生未来发展的高度,从学生学习自觉性培养的高度,来看待与认识情感教育法在语文课程中教学中实效性的取得。
参考文献:
[1] 赵蕊.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建设理论初探[J].山东师范大学. 2007
篇5
近年来,随着高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大量中等成绩的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由于高中课程的难度加大,不少学生很不适应,学习很吃力。语文学科中的文言文学习就是其中的困难之一。
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考题围着高考转,更加注重考查能力,加上学生缺乏灵活的思维迁移能力,考出来的分数当然不会很理想。在教学过程中,切实感到搞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对于高中阶段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工作需要通盘考虑。我们高中现在现在使用的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分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要求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五个方面获得发展。搞好教学工作的衔接很重要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学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这是因为不少初中时语文学得不错的学生,在进入高中后,尤其是一学期后即对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反映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象。升入高中后,部分学生仍然延续原有的学习和思维定势,过多地依赖教师,掌握知识以机械记忆为主。如:考前才背书,看课文,记解释等。而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考题围着高考转,更加注重考查能力,加上学生缺乏灵活的思维迁移能力,考出来的分数当然不会很理想。在近教学过程中,切实感到搞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对于高中阶段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认真分析高一学生学习语文困难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恰当的措施,对初、高中语文教师来说都很有必要。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对策
1.明确初高中课程标准的不同要 我们看到高中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继续和深入,在教学目标、内容上与初中存在明显差异。
2.语文教师要有整体观念初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衔接。
3.做好语文学习方法的衔接.古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阶段语文学习,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决不能单靠教师。到了高中,学生除了课文学习,还有相应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因此,教师有必要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对学生实现由“扶”到“放”的转换。同学们可参照有关讲解,对字形、词语、标点、句法、修辞、文学常识、写作知识等注意搜集,构建起自己语文知识的框架体系。其次,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学会积累式阅读,教师应积极地向学生推荐优秀网站或课外读物,使学生的知识面向深度、广度发展。同时,还以课文所负载的语文知识点和规律为依据,在《语文读本》《外国文学欣赏》《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欣赏》等课外读物中,有意识地选择同类型阅读材料,训练所学的语文技巧。
高中必修课体系安排,分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三大版块,每一版块都分为三个学习阶段,并确定了相应的学习目标和能力培养的侧重点。古代诗文作品在全套教科书中的比例,约占45%,古代诗人的选目以传统经典名篇为主,也适当扩大了选材范围,新选了一些古代优秀作品”,如韩愈《师说》、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等。其次,在练习的安排上,设计了“研讨与练习,精读课文一般有四道题,略读课文两至三道题。这些题目一般首先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题目,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突出学习重点,激发学习兴趣与主动性;然后是文章写法上的,或最具特色的或结构上的,帮助学生从结构上把握全文,学习写作方法;第三个主要是语言方面,如一些精彩语句的品味,文言文有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方面的练习,重在积累,帮助学生领悟语言魅力,掌握驾驭语言的能力;最后一个是开放性,拓展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发挥的空间很大。这类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
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发现学生细微的进步,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及时的鼓励,是调动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
在起始阶段,将指导的重点放在预习、复习这两环节。
1.预习方面:
篇6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将自主学习策略具体应用到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十分有必要。
与传统被动式学习方式相比,自主学习具有其突出的优势。一是自主学习具有主动性。主动性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高中生在心智上较为成熟,能够很好地支配个人的学习时间,且独立性较强。自主学习能够将高中生这种心理特点充分应用到写作学习当中,在写作中实现自我突破和提高。二是自主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我选择、自我探索、自我突破和自我提高。高中生普遍好奇心及求知欲旺盛,体现在学习中就成为求知的内动力,比起外界因素的驱使,这种方法学习效果更为显著。三是自主学习自律性。学生对个人行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称为自律性。自主学习能够促使学生规范、约束自己的学习行为,在学习时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做到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及不断进取和持之以恒,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实现最大化的学习效率。
而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落实:
首先,自主学习要制定科学的写作教学计划。高中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明确写作的任务和目标,根据自身优势制定写作计划,在课后形成写作自觉和自律。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还使课堂写作教学得以延伸,进而从课堂内外锻炼学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教师可通过开放性命题的提出,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优势,搜集资料,并进行整体,形成写作读书笔记,并定期进行分析交流。有些学生形象性思维能力较强,有些学生逻辑思维较强,在制定学习计划时,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点,促进学生在积累中进步,在交流中提高。
其次,要关注自主学习的个体写作差异,因材施教。高中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已基本定型,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逐渐明朗,思想也比较独立,能够很好控制自己的行为。在语文作文中,高中生的主观意识较为强烈,个性更加分明,并习惯性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但文不对题、脱题、离题的写作现象十分普遍。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恰当的方式指导学生,化个性差异为自主学习差异,从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整体提高。例如:教师可将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实现加强自主学习与组内合作的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优点以及学习小组的优势。这不仅充分突出了学生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将自主学习当成一种自觉,促进个人能力的自我提高,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树立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从而促进个人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此外,在学习小组内还要不定期进行角色转换,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积极参与、主动参与,从而实现优势互补,整体提高。
篇7
关键词: 高中语文作文 创新性 实用性 有效方法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方式逐渐发生变化——由一年备考向三年备考转变。作文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作用及地位日益突出。这主要是因为高考语文中卷作文分数比值大,作文分数高语文分数可能就会高,而作文分数低是很难得高分的。为此转变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观念、提高高中语文作文创新性及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分析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第二部分重点探讨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性。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缺乏创新性。
目前很多高中老师语文作文教学观念存在误区:模式化、板块化。具体来说,就是对历年来高考作文题目进行分析和总结,引导学生对一些名言警句、案例等进行背诵,强调素材的积累。这本身并没有错,但错在过于死板,缺乏创新性和应变性。特别是某些老师在讲解作文题目时,按部就班地从审题、立意到结尾等整个过程详细讲解,甚至以范文为例,限制了学生思维,导致作文缺乏创新性。
(二)创新重形式轻内容。
目前很多老师过分强调作文结构布置(如日记体、题记式)、技巧的应用(如戏剧、小说)等问题,而相对忽视作文内容,有种本末倒置的感觉,不利于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此外,这种教学模式可能导致学生在拿到题目时,直接套用结构样式,而“不动脑筋”,也不管适不适合该题目,同时这种做法束缚了学生的自由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强调语言的华美,忽略内容的实用性。
很多老师经常找一些诗句、名言等让学生背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语言的优美性,但忽略了内容的实用性,常出现文不对题、结构混乱等现象,从而导致语文作文得分低。
二、提高高中语文作业教学创新性的有效方法
(一)回归生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创作来源于生活,创作既要创新又要贴近生活。高中语文作文得高分的秘诀是立意好、结构新意、内容充实、真实。因此老师除了要帮助学生积累理论素材外,更要鼓励学生深入到生活中,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提高学生的生活领悟和经验,从而在写作时合理选择,提高语文作文的真实性。具体来说,语文写作本身就是一个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老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接触不一样的事物,如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等等。在这个观察和融入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积累生活素材,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作文《我最熟悉的陌生人》,可以写环保工人,也可以写父母,这些都是从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如写父母,父母为什么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呢?可能是因为父母忙着赚钱很少回家或者与子女沟通交流少,等等。而这些片段都是由生活中的细节堆积起来的,是该作文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及思维的培养。
很多老师认为高中时间紧迫,希望在一定的时间内尽量帮助学生积累素材,让学生对语文作文的审题、立意、开头、结尾等每一模块都掌握相应的模式,准备充分应对高考。而要做好这些就没有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创新与写作、创新与高考等是不矛盾的,相反是相辅相成的。叶圣陶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由此可见“思”、“情”至关重要。为此,高中老师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用不同思维方式对同一事物进行分析。具体来说,老师要鼓励学生多看课文书籍,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知识,并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和创新,同时老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创新作品进行评价,且一般是正面评价,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引导学生写出优质文章。
(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拓展学生创新思路。
近年来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与生活联系密切,并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如2010年江苏语文高考题目是“绿色生活”,这不仅可以与我国政策“低碳环保”、“绿色”、“节能”联系起来,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而且可以适当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此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生活素材积累,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但这里要注意的是,想象并不是胡乱想象,而是以生活为依据,有可行性和“真实感”。此外,可通过讨论、辩论赛、游戏等形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打开学生的创新之门。同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而为高考语文备战。
三、结语
没有灵魂及情感的作文,只是秋日里的枯叶;没有内容的文章,只是浮于表面的尘埃;没有创新的写作,只是文章,而很难成为佳作。目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缺乏创新性、重形式轻内容等问题,影响作文教学质量。为此本文从回归生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及想象力培养等几个方面讨论了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性的有效方法,希望给相关老师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王瑞霞.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
篇8
一、高中语文写作指导教学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高中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指出:“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那么,写作教学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探究意识、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发展。具体说来,写作指导教学可以分为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指导教学。
首先,对学生写作内容的指导除了作文题旨与材料选取之外,更重要的应该是指导学生“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为写作准备丰富而充足的素材。实践证明学生习作的优劣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语文积累,而借助研究性学习课题来完成语文积累和梳理工作,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要比教师的知识灌输好得多。
学生在“阅读与鉴赏”板块的修习过程中对各个知识领域都有所了解,为写作积累了一些必备的基础知识,拓展了知识面,深化了看问题和分析现象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针对教材内容设置几个不同的研究性课题,要求学生按照课题对教材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并延伸到课外阅读。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的教学,我们从郁达夫对古今中外有关秋文学的评论出发,设置了“中国千年‘秋’文学研读”的研究性课题让同学自主探究学习。第一步,要求同学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和阅读有关“秋”的文学作品,印证郁达夫的评论是否合理。结果同学们都很兴奋,收集了非常丰富的资料,上至战国时期宋玉对秋的描写文章,下至当代的一些网络文学作品,诸如欧阳修《秋声赋》、峻青《秋色赋》、杜甫《登高》《秋兴八首》、王维《山居秋暝》等非常有代表性的名篇也在其中。学生在收集和筛选资料的过程中已经将作品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和思考,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接着,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归纳收集到的资料中所描写的“秋”意象有什么特点,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于是学生再次走进了文本,同学之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交流中同学们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最后,教师结合写作教学的目标,点拨学生从前人的成功作品中得到写作启示,在以“秋”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同学写出了许多优秀作文。因此,我们通过研究性课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成功地围绕主题将教材所学知识和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的写作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素材并完成了知识梳理工作,整个过程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究,真正体会了到写作的快乐,不再为写作而发愁。
其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还指出高中学生要“进一步提高记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也就是说在作文训练中不仅要有丰富的素材积累,还要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掌握常见的写作技巧。就好比有了优质的建筑材料,还必须有优秀的建造技术,这样才能建成优质美观的建筑。因此,我们指导作文时仍然从学生收集的主题材料入手,按照常见写作技巧分成几个专题让学生自主分析和训练,在探究中发现各种表达方式的优点,如精美开头设计、别出心裁的收尾、匠心独运的构思、文采飞扬的修辞、气势如虹的排比、画龙点睛的独到见解……学生一旦理解并熟练地掌握了这些常见手法之后,就能将所掌握的素材有效地加以组织,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写作活动中真正达到思维和表达的创新。
二、高中学生作文的批改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
学生习作的批改是写作教学中的又一重要环节,既是教师了解学生写作情况的重要手段,又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的重要桥梁。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充分重视批改工作,做到全批全改。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写作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所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体现了新课改“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的理念。
每位学生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个体,都有他自己的特点,反映在习作上则具有个体的独特性,势必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批改过程中一定要针对其独特的地方提出个性化的批改意见。例如有些学生在素材的积累上比较贫乏、分析问题不够深入、对表达技巧的使用是否熟练或恰当等,教师对这些情况要进行逐一批示,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优缺点,指明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高中学生作文的评讲应该遵循共性和个性共同发展的原则。
篇9
【关键词】教育戏剧;高中语文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61-01
一、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
语文素养就是各种语文学科所需能力的统称,具体包括以下几大层次。
一是基础知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包括了汉字音形义的学习、重点词组语法修辞手段的应用、文章的阅读锻炼与写作提升等,这些内容需要日常积累才得以掌握。教师应考虑对具体基础知识的研究安排,让知识的普及更加顺利。
二是语言累积。高中语文课本内容经众多专家学者审议核验,较为经典。高中生应围绕课本展开文章阅读,掌握足够的生字生词,同时强化诗词的阅读诵咏,努力提升自己的语言阅读积累量。
三是语言技能。高中阶段要求语言技能达到熟练应用程度。语言技能有查阅资料、阅读文章、语言交流实践、文字写作等。学生掌握多样化阅读方法,并拥有固定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将自己的思维活动用语言加以形容表达,从而实现对信息的加工处理。
四是W习习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于让学生掌握重要的学习方法,能够为未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习惯。只有坚持在教学中强化查阅资料找信息、注重阅读、摘抄记忆、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分析写作等能力,才能对学生的未来产生足够大的帮助。
五是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能够让学生内外兼修,培养儒雅文明举止。待人处事落落大方,举止得体,措辞严谨讲究;与人交流时注重交换思想,倾听不同声音,在取长补短的观念中与人交往。
六是文化修养。语文的不同题材、体裁的文章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魅力,自身见识增长后,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也将增加。学生在欣赏汉字形象美、语言艺术美的同时,必然感叹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必然惊叹于其中的多元文化智慧。
二、基于教育戏剧理念的高中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策略
(一)利用语文资料编排戏剧来获得深刻人生感悟,提高文化修养。任何一个角色的塑造,都需要经过台下漫长时间对饰演角色内心的揣摩,才能真正演活角色,得到观众的一致认可与喝彩。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戏剧作品超过十余部,无论哪一部,都可以称得上是古今中外的优秀戏剧剧目。这些戏剧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其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个性分明,对于演员有较高的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将这些选段作为剧本进行戏剧表演,让参与表演的学生感受到戏中角色的内心世界。表演者在不断感悟中,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份子,必需具备更为丰满的人生阅历,拥有更加成熟稳定的性格,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赞许,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感悟,提高文化修养。
(二)利用语文资料编排戏剧来获得为人处世经验,注重言谈举止。借助语文教材中的部分戏剧选段来编排戏剧后,学生参与其中进行编演,精心模仿不同角色的人生。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不同人生的知识、视角、经验等都成为了学生可学习的内容。教育戏剧的模式中,无论是参与戏剧表演的学生,还是作为观众的学生,都能够在理解角色和解读背景故事的基础上,将心比心看自己与剧中角色的对照表现,从而可以更好地激励成长,向更优秀的人学习,注重积累生活经验,强化自己的言谈举止。
(三)利用语文资料编排戏剧来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技能习惯。团队协作能力是教育戏剧理念中值得继续加强的培养要点之一。随着戏剧的编排开始,很多参与者都必然需要加强各岗位各角色之间的合作扶持。作为一项团体参与的活动,若学生能够在各方面保持默契,明确分工,坚定落实职责,就可以促成一部戏剧的出色完成。在语文课堂上学习戏剧片段文章与实际开展戏剧表演是两种感受。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人物情感,感受故事发展,并持续与周围人保持交流沟通,建立尊重互信的合作氛围,可以更好地融入戏剧,完成教育戏剧的培养目标。同时,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必然要运用各种语文课程所教授的语言听说读写能力,无疑可以同时进行有效培养,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结语
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随着教育戏剧理念的不断深化,现代高中语文教学可以扩大利用教学戏剧进行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尝试。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对书本戏剧片段进行编排,形成新的戏剧让学生参与表演,有效提升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论.教育戏剧的原理探究及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天津师范大学,2016.
[2]巴君超.论高中生“语文素养”的培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王聪.高中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研究[J].新课程(下),2016,(2):56-57.
篇10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讲究意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创设文章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他们就会在课堂上把自身的注意力集中在文本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电子白板,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一些视频、音频、图片等,创设文章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师在讲《雨巷》时,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让学生自己感受南方雨雾迷蒙的天气,使学生身临其境,然后教师再为学生展示一些关于《雨巷》这首诗歌的视频,使他们身临其境,最后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雨巷》的朗读音频,使学生感受专业人员的朗读水准。使用多媒体朗读时,学生不断想象诗中情景,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再如,在讲《雷雨》一课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雷雨》话剧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体会文本内容。这样创设情景有效地避免了学生自己枯燥乏味地读文本、自己去理解的无聊。通过创设情景,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很快就能结合文本内容想象当时的场景。最后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高效率地完成一堂课。
二、增进多元互动,提高阅读效率
课堂中师生互动是整节课的精华,教师在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发言,这样不仅课堂活跃,而且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可以使学生主动思考,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得课堂效率不断提高。
比如教师在讲《我有一个梦想》时,可以先问学生有怎样的梦想,打算怎样实现,然后再问学生一些关于美国种族歧视和枪击案件的事例,看看学生对于这些问题了解多少。师生之间这样的互动交流,既可以激励学生在平时多积累一些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展示自我,增强自我信心,提高自身的能力。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学生可以主动交流自己掌握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再如,教师在讲《烛之武退秦师》时,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白板让学生先看一下当时的时局,再让学生认真思考,如果自己是烛之武,该怎样说服秦王退兵。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课堂中充分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交际才能,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学生可以积极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畅所欲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整合学习资源,充实课堂内容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展示更多的语文知识和素材,让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上积累素材。语文知识只有输入得多才能更好地输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积累语文知识和素材,使用电子白板为学生整合学习资源,充实课堂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接触到文本中的知识,还能够接触更多的课外知识,增长见识。
语文教师在讲阅读课时,可以结合文本的阅读类型以及考试的阅读题类型,在电子白板上展示更多的阅读片段和阅读题目,使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训练。教师在讲作文课时,可以使用电子白板在课堂上展示一些优秀作文让学生学习,也可以使用电子白板为学生播放一些《感动中国》或者《开讲啦》的视频,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素材。
比如教师在讲《沁园春・雪》时,可以使用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示一些关于雪的图片和写雪的诗歌、文章等,让学生先自己感受雪的美,再使用电子白板展示一些的生平事迹和写作风格,让学生对作者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整合学习资源,充实课堂内容,就会让学生在上语文课时有全新的体验,使学生在每节课上都可以接触到丰富的素材和学习资源,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