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岗位职责范文
时间:2023-08-18 17:52: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手术室护理岗位职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实施层级管理的效果。方法 通过建立护士层级管理模式,制订岗位职责,并且制定有效的排班系统,以此对手术室护士进行有效的管理。结果 手术室护士的护理服务质量和对待工作的态度得到明显提高,通过这样的管理,让护士本身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保证了手术室护理的工作安全度。结论 实施手术室护士层级管理,可利用有限的管理条件和资源,优化手术室护理专业的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层级管理 护理效果
对手术室护士实施层级管理,是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
1运作小组的组成
手术室护理专业护士层由护士长、高级护士、初级护士组成。
2组成员的作用
2.1护士长 。
作为手术室护理团队的核心人,是整个手术室工作能否正常运行的组织者和安排者,一方面要提出手术室护理工作目标,落实各项职能,提供资源,促进全员参与,另一方面,作为护理工作管理者,还应亲自检查绩效,组织实施与改进,落实工作,用自身的领导作用带动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努力的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确保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2高级护士。
高级责任护士作为工作中的领头人物,通常由资历高且工作经验丰富,业绩出色、熟悉医院管理状况的人员担任。对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和改进起着重要作用。
2.3初级护士。
作为手术室专科护士层中资历最低的一层,是手术护理专科的小组成员。需要高级责任护士的指导以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服从组织机构分工,从基础做起,认真学习各项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轮转期间按阶段由浅到深参与专科小组的日常手术配合,并参与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工作,处理护患关系,互相监督小组成员工作等。并且在高级护士和护士长的协同安排下完成岗位职责。
篇2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 安全隐患 护理管理
通过分析手术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改进相应管理流程,采取相关防范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或杜绝相关安全隐患,确保手术治疗及护理的安全,有效防止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1 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手术室护理工作一旦发生差错,轻者影响患者治疗、延误手术、导致手术资源浪费;重者发生手术部位错误、致残、致死而酿成重大医疗护理事故。
1.1接错患者 因接待患者的护士查对错误,或患者术前紧张及使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等,易发生接错患者或将患者错放手术间等。
1.2因固定不当、无人协助,或担架车、手术床未保持功能完好,而导致患者出现碰伤、摔伤、坠床等意外。
1.3手术部位安置错误 因术前未标识、安置前未仔细核对病历、X线片、CT、MRI结果等,而导致手术部位安置方向错误。
1.4用药、输血错误 输血、用药时核对错误;药物标识不清导致误用;执行口头医嘱有误等。
1.5神经功能受损、电灼伤、冻伤、压疮。
1.6异物遗留因器械、物品清点有误或操作不当,未按规定进行查对、放置,导致异物遗留。
1.7导管脱落 因手术中导管固定不妥、手术患者护送不当等发生管道脱落。
1.8病理标本错放、错送甚至遗失 因责任心不强或查对失误导致手术病理标本错放、错送或遗失。
1.9造成感染隐患。
2 防范措施
完善手术室各种岗位职责及制度,加强护士法律知识教育,加强业务技术培训,完善相关工作流程。
2.1接患者时应认真核对患者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腕牌、手术名称、部位、时间及术前用药、病历及X线片等。
2.2保持各种接送患者的平车、床功能完好,常规配备安全带和防护栏;接送患者出入房门时应注意保护头、肘、足部。
2.3防止手术部位错误 术前1日,主管医生应在手术部位作好标记,对脑、肾、肢体等对称性器官手术应在手术单上注明何侧。
2.4防止用药错误 在抢救患者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大声复述一遍,经麻醉医师核对无误后再执行,并将安瓿、药瓶保留备。防止输血错误要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单、血制品类别、血量,检查血袋的完整性、有无凝块、溶血及污染等,无误后方可输入。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2.5摆放手术时应正确使用减压垫,避免血管、神经受压,保持各肢体处于功能位,防止过度牵拉、过分外展,避免损伤血管、神经、肌肉[1]。术中需体表降温使用冰袋冷时,应用毛巾包裹冰袋避免冻伤;在使用高频电刀时应使用专用插座,负极板放置正确,避免患者身体直接接触手术床的金属部件以免电灼伤。压疮高危患者应在术前做好防护措施,即在压疮高危部位粘贴减压贴效果好。
2.6手术开始前器械护士应对所有器械及敷料做全面检查,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敷料等物品数目,并将数字记录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术中临时增加的物品应及时补记。关闭体腔前、缝合切口前后由二人仔细清点。手术中器械护士不得中途换人,特殊情况确需换人时,交接人员应现场当面点清器械、敷料等所有物品的数目,共同签名确认[2]。
2.7防止管道脱落加强患者过床期、全麻诱导期、复苏期的管道评估与护理,妥善固定动、静脉管道及各种引流管,防止导管脱落、返折等。
2.8正确管理病理标本 手术中取下的标本应妥善保管,及时放入有固定液的盛器内,核对标签、病理检查单、标本送检登记本一致,洗手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医生三方签名确认,及时送检病理科,防止标本保存不当或遗失。
2.9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伤口感染及交叉感染手术器械应集中于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处理,确保灭菌合格率100%。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规范与手卫生管理规范[3]。实施特殊感染手术时应严格按特殊感染手术术后处理相关物品。无菌物品管理严格执行无菌物品管理原则。分类放置、标识醒目,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关闭体腔或深部组织前,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应认真清点手术护理记录单上的各种物品,并与术前登记的数字核对无误,缝合至皮下时及手术结束后再各清点一次。
3 总结
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安全护理是安全医疗的前提。手术室是高风险的医疗场所,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患者的手术安全密切相关,任何疏忽都可能诱发严重的后果。只有针对安全隐患健全手术室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加强质量安全教育,提高法律意识,重视高危环节的质量管理,才能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柳骅,姚梅芳.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6):253.
篇3
摘 要 目的:探讨表格式工作日志在手术室护士长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把工作日志根据手术室专科特点进行修改并引入应用到护理管理中。结果:能有计划地落实各项质控,及时发现护理质量问题,及时改进,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结论:护士长根据日志内容有计划、逐一落实每天的评估、质控及培训等工作,保证每天护理管理内容的全面落实,避免工作遗漏与盲点。
关键词 工作日志 护理管理 应用
2010年1月我院护理部把工作日志引入到护士长管理中,但工作日志记录烦琐,使用效果不佳,至2012年2月通过修改简化把工作日志表格化,通过5个月的使用,在手术室护士长管理中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手术室护士长工作日志的设计:内容包括当天手术工作量统计、人力安排、交班前评估、晨间交班评估、上下午工作评估及一周质量控制重点。①基本概况:包括当天手术总数、择期手术、急诊手术、特殊抢救手术;②人力安排:指每天护士上班总人数,夜班及备班人员名单;③交班前评估:包括护士劳动纪律、夜班工作情况、各区域卫生清洁度;④晨间交班评估:指护士仪表仪容、夜班交班情况、科内晨会提问、工作反馈总结、今日工作重点;⑤上下午工作评估:包括手术患者核查、岗位职责落实、专项质量控制、午间护理质量、手术器械质量、手术完成情况、工作完成交接等评估;⑥1周质量控制重点:周1,各类登记本、核心制度、应急预案。周2,基础管理、医生满意度调查。周3,专科护理,患者满意度调查。周4,护理文件书写、操作考核。周5,消毒隔离,教学管理。
护士长工作日志的使用:每天按日志所列项目,逐一落实并记录。每天针对具体项目完成评估内容,依据每条评估内容的规范要求、质量标准落实评估,如:“核心制度执行”的评估,可抽查护士手术安全核查以及手术清点制度执行情况;“岗位职责落实”评估,可对照各班职责及质量标准评估某件工作、某人是否完成、完成质量如何等,并将评估结果逐一记录。对护士工作中存在的偏差,现场及时与当事护士沟通、指导与纠正,对评估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或严重问题,可依据日志记录,在第二天晨会上集中反馈、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并针对问题进行重点追踪,持续质量改进1。
结 果
通过工作日志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能有计划地落实各项质控,及时发现护理质量问题,及时改进,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同时表格化的工作日志记录简单、明了,使用方便,利于持续使用。
讨 论
工作日志的使用使护士长管理条理分明。手术室工作与病房护理工作不同,手术种类多,工作繁忙,护士长既参加手术又要管理全科,难免有管不到的地方,使用工作日志后,使护士长有一清晰的工作流程,按日志指引完成每天工作,并有重点的记录,便于了解工作执行过程,制定明日工作重点。
工作日志的使用消除了护理管理的盲点。护士长根据日志内容有计划、逐一落实每天的评估、质控及培训等工作,保证每天护理管理内容的全面落实,避免工作遗漏。
工作日志的使用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工作日志要求护士长做到护理管理规范,能应用质量标准和工作流程对护理单元中的各要素,如护士、医生、手术患者、仪器设备、技术操作等,进行合理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保证护理工作的落实,也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
工作日志的使用提高了护士长现场管理能力。工作日志使用过程,护士长在评估护士某项工作时,知道从哪方面着手,才能及时发现护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在评估“洗手护士质量”一项时,护士长从护士仪表、手术器械准备、器械台管理、术中配合、标本处理、清点质量、术后器械处理这几方面评估,这就要求护士长熟悉与掌握规范要求及质量标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当事人分析原因,并给予现场纠偏、指导。通过日志的落实,提高了护士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作日志的使用保证了患者安全。护土长每天巡视手术间,对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保证了2012年国际病人安全目标中预防手术部位错误的落实。同时加强与手术医师联系沟通,强化安全质量,责任教育,提高护理风险意识。
工作日志的使用促进了排班更合理。科学性、准确性很强的计划对工作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根据每项工作的技术情况、难度高低,需要多少工作时,需要什么人能完成,又要在最快,最好完成每项,每班的工作的同时,做到不浪费时间,又不加重护理人员的压力,让护理人员轻松的完成每项工作,合理安排护士排班,保证护士的休息时间,在工作安排上做到新老强弱搭配,合理调配人员。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未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设作对照组,再选择2016年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设作观察。对照组20名护理人员,年龄2338岁,平均(36.9±2.6)岁;观察组年龄23-37岁,平均(35.6±2.8)岁;两组均为女性。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明显组间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1.2方法。对照组未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观察组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①建立小组。手术室护理人员要具备高度责任心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所以,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控制小组的组长要具备此条件,可以成立管理质量检查、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教学及五常法等五个小组,分别选出小组长,每个小组设置1名组长和3名组员,组长负责质量控制,定期抽查工作内容,找出问题制定处理方案。每个月要定期举办小组汇报和交流会。②质量控制内容。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控制五个小时有不同的质量控制内容,其中质量检查组负责管理检测,落实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消毒隔离小组负责无菌操作的执行,做好消耗品的计划,为手术室提供无菌物品;护理文书小组对护理表格正确、完整、真实等情况进一步确定;教学组负责制定实习生与护士教学计划,通过继续教育提高护士手术室技术水平;五常法小组负责检查手术室内区域划分、卫生及器械摆放、手术及不良事件记录等内容。③质量控制措施和人员职责。手术室护理管理要制定管理标准,例如:制定控制手册,护理人员学习控制手册,结合手术室工作中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经过讨论和总结后修改手册,了解自身工作职责,不定期抽查质量控制效果。1.3观察标准。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内容包括器械数量不符、物品准备不全、设备损坏、急救药物不全、器械摆放混乱及漏签医嘱等。统计分析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每次评分以100分为满分,评分小组分为五个小时,即管理质量检查、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教学及五常法等五个小组,对五个小时进行评分[3]。1.4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护理不良事件。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2.2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观察组各组总评分(94.12±6.58)分,对照组各组总评分(82.15±2.65)分,观察组护理管理各组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有效管理模式能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手术室患者得到高质量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模式能提高护理质量,通过小组式质量控制能使组长和组员各司其职,从而减少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错漏发生,通过科学管理,有效分工,有效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使手术室护理效率得到保证,质量控制在监督下执行,可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管理各组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与他人研究相符[5]。可见,手术室质量控制小组不断改进护理质量,可以降低护理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评分。
作者:孙丽英 单位:内蒙古通辽市医院
参考文献
[1]依里买,陆琳.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1):280-281.
[2]陈玉巧.层级管理APN小组责任制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9):116-117.
[3]杨坤颖.探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心理医生,2015,21(8):171-172.
篇5
自从2013年1月开始,笔者在手术室开始施行零缺陷的护理管理模式,把之前采用的常规护理模式作为对照。“零缺陷”的护理模式简单来讲,是总结日常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护理缺陷,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并予以落实。
1.1成立“零缺陷”理论管理组织。(1)人员组成:全部护士6人,其中护士长和副主任护师分别任该组织的组长和副组长。(2)小组职责:设计护理缺陷报告单,收集护理缺陷,定期组织护理缺陷分析讨论会,提出改进措施并付诸实施和信息反馈。
1.2护理缺陷报告单的设计。(1)报告单的内容:①眉栏:发现/发生护理缺陷时间,患者姓名、性别、诊断、护理级别,当班护士姓名、职称。②与护理缺陷相关的内容:事件类型,发现/发生地点,发现/发生简要经过。③事件原因分析。④改进措施。(2)填写要求按报告单设置的内容认真、完整填写,要求当天记录,24h内报给组长。
1.3“零缺陷”理论的应用。形成合理的护理系统,充分发挥出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井井有条[3]。建立健全各项规章护理制度,手术室应建立更鞋、更衣制度;纱布清点制度;接送患者、标本保留、用药查对制度等等。制度越健全,护理管理越有序。按照各级护理技术人员工作职责要求每个人。制定严格合理的护理轮班程序,直接与目标管理及学分挂钩。加强对心脏手术护理专科骨干队伍的培训,使心脏手术专科护士素质不断提高。注重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升华实践,开展护理科研,从根本上提高护士素质和学科水平是与世界护理接轨的一项根本性的工作。
1.4观察指标总结两组的患者满意度、医师满意度、缺陷发生率、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与护理质量评分,应用百分制评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
1.5统计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处理软件,对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护理质量评分采取(x±s)进行描述,采用t检验,两组患者满意度、医师满意度与缺陷发生率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α=0.05作为检验标准。
2结果
2.1两组手术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护理质量对比观察组患者与手术医师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缺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3讨论
心脏手术是当今外科领域发展极其迅速的学科,由于心脏手术的特殊性,手术室护理尤为重要。“零缺陷”理论首先是在美国的企业管理中得到认可并且逐渐完善起来。所谓的零缺陷并非绝对不存在缺点,而是以零缺点作为努力的方向。马华丽探讨了零缺陷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发现,手术室的零缺陷护理管理可使医疗质量趋向或达到无缺陷的状态,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零缺陷”理论护理管理的目的是要做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零缺陷”理论其核心内容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即强调从一开始就正确地进行工作,以完全消除工作缺点为目标的质量管理活动。它营造了预防性质量文化,通过推行“零缺陷”理论管理,科室更进一步健全了规章制度,细化、完善了每一项服务和操作的规范及流程,岗位职责更加明确,并以十四项护理核心制度为标准,规范了绩效考核,使护理人员都提高了风险防范意识,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她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责任心,因此,护理工作质量不断提高。手术室工作“零缺陷”意义重大,殷亚亚总结了神经外科手术内植入物的零缺陷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层层把关,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确保了手术室护理工作无事故。
篇6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 潜在安全隐患 护理管理
手术室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的工作具有变化快、要求高、流动性大、劳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随着手术学科分工的日益精细,各种疑难、高危、微创手术的开展,各种精密仪器的使用,对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手术室护理管理也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手术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改进相应管理流程,采取相关防范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或杜绝相关安全隐患,确保手术治疗及护理的安全,有效防止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1 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手术室护理工作一旦发生差错,轻者影响患者治疗、延误手术、导致手术资源浪费;重者发生手术部位错误、致残、致死而酿成重大医疗护理事故。手术室护理常见潜在安全隐患有:
1.1 接错患者 因接待患者的护工查对错误,或患者术前紧张及使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等,易发生接错患者或将患者错放手术间等。
1.2 碰伤、摔伤或坠床 在接送患者出入房门时未保护好患者头部及手足,或移动患者至平车或手术台时,因固定不当、无人协助,或担架车、手术床未保持功能完好,而导致患者出现碰伤、摔伤、坠床等意外。
1.3 手术部位安置错误 因术前未标识、安置前未仔细核对病历、X线片、CT、MRI结果等,而导致手术部位安置方向错误。
1.4用药、输血错误 输血、用药时核对错误;药物标识不清导致误用;执行口头医嘱有误等。
1.5神经功能受损 在手术过程中因约束带过紧或双上肢过度外展,导致局部神经长时间受压而影响神经功能。
1.6电灼伤 因患者皮肤与升降台或手术台金属部件直接接触或电极板处潮湿,在使用电刀时造成电灼伤。
1.7冻伤 某些手术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体表降温,因保护措施不当可导致患者冻伤。
1.8压疮 因手术安置不科学导致局部组织或骨隆突部位长时间受压而诱发压疮。
1.9异物遗留 因器械、物品清点有误或操作不当,未按规定进行查对、放置,导致异物遗留。
1.10导管脱落 因手术中导管固定不妥、手术患者护送不当等发生管道脱落。
1.11病理标本错放、错送甚至遗失 因责任心不强或查对失误导致手术病理标本错放、错送或遗失。
2 防范措施
完善手术室各种岗位职责及制度,加强护士法律知识教育,加强业务技术培训,完善相关工作流程。
2.1增强法律意识,强化服务理念 加强护士法律意识教育;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尊重爱护患者,培养主动服务理念,善于运用手术室护理质量反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2.2重点环节的交接制度
2.2.1接患者时应认真核对患者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腕牌、手术名称、部位、时间及术前用药、病历及X线片等,逐项核对打勾确认,防止接错患者。
2.2.2手术中器械护士不得中途换人,特殊情况确需换人时,交接人员应现场当面点清器械、敷料等所有物品的数目,共同签名确认。
2.2.3送患者回病房时应与病房护士认真交接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皮肤完整情况、管道、生命体征、术中大致情况等,以保证术后护理工作的延续。
篇7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152-01 随着医学科学的突飞猛进,医学模式不断转变,许多医学上的新疗法,新技术,新仪器不断引进,这就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县级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少,护理人员文化层度低,手术量多,急诊手术多,危重手术病人多,手术室建筑布局不合理的特点,手术室护士长作为一名管理者,要从过去的管理模式转变过来,既要作好日常的业务管理,又要充分管理的计划,组织和控制职能,更好地配合临床手术科室顺利工作。本人从2000年到2007年从事手术室护士长管理工作,现将几点管理体会简介如下。
1手术室质量管理
1.1完善手术室管理体系
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是手术室业务管理的重点,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首先要建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手术室新人的用人制度,打破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做到公开,公平,竟争,择优用人的原则,护士长要以身作则,用自已的爱心及积极工作的态度,为护士作出榜样。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释放她们的潜能,使手术室护理人员与工作和谐,实现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与护理人员利益一致。
1.2按需设岗,合理用人
合理用人是保证手术室工作正常开展的关键,针对县级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员不足,手术量大,急诊手术,危重手多的特点,充分调动每名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根据她们的特点,性格,工作能力,工作经验,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合理按排各班次,做到新老护士搭配,弹性排班,使她们做到岗位职责明确,任职条件清楚,通过适当放权来释放她们的工作激情,让她们有被信任的感受。同时也让她们参与到管理工作中,体验管理的压力,发挥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1.3设立合理的奖罚制度
建立建全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绩效评估,针对本院护理人员不足,劳动强度大的特点,设立有效的评估条例。采用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积分,大,中,小手术积分的办法,打破原有的大锅饭,拉开收入距离来充分体现多劳多得,按劳取酬的原则,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1.4充分调动护理骨干的积极性
针对本科现有护理人员的特点,对于在手术室工作年限长的护士,让她们参与到护理管理工作中,使她们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并根据她们的特长,把她们放在质量管理,感控管理的位置上。因为她们有一定的临床经验,熟悉手术室专科业务,并在本科护士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作为手术室的护士长,要适当放权给她们,在工作上定期征求她们的意见,注意培养她们的管理能力,必要时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于有能力又敬业爱岗的护士,争取给予她们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激发她们的工作热情,更好地开展工作。
1.5保证临床手术科室各种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
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各种新的手术方式,手术设备不断引进手术室,这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手术室的管理者,首先要对新技术有所认识,对新的设备要熟练掌握,虚心向熟悉新技术的医师学习,进一步钻研业务技术,努力学习和接受新的护理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同时要定期组织本科护士业务学习,提高她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效地配合手术的开展。定期与临床医师沟通,听取好的建议,不断改进工作中的不足,提升护士长在护理人员中的威信。做到既有管理水平又有业务能力的科室带头人。
2加强术中的风险防范意识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旎,医疗工作中的风险和安全因素引起手术室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管理者,要定期组织本科人员学习,识别手术护理的风险,同时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督促护理人员操作规范,防止事故的发生。
篇8
【摘要】目的 杜绝和减少手术室潜在护理安全隐患,制订手术室安全措施,确保手术安全、顺利的进行。 方法 分析手术室存在的潜在护理安全隐患,制订相关的安全防范措施。结果 通过认真落实实行有效的全防范措施,有效的控制和减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结论 做好手术室护理安全防范,是减少护理安全隐患和差错的关键。
【关键词】手术室安全护理 潜在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涌现,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出了高效、高质量的要求,而手术室是医院实施手术治疗和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容易发生差错事故和护理缺陷的环节很多。我科针对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有效地杜绝和减少了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了手术安全。以下就手术室护理的一些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进行探讨。
1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1.1 防止接错患者和手术部位的错误:手术当日到病房接病人时,应根据手术通知单和病历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时间、手术部位、麻醉方式及术前准备情况,并和手术医生一起在手术部位做标志,确认无误后方可将患者带入手术室。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和麻醉师再次核对患者的详细信息,核对无误后带入手术间。洗手前由手术医生、巡回护士、麻醉师三方再次共同核对病人信息和手术部位。在接台手术较多时,或者患者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时,特别容易接错患者,要特别关注。各个环节层层把关,杜绝差错发生。
1.2 防止患者摔伤、碰伤、坠床:要经常检查手术推车是否平稳,是否有故障。接送别人时,特别是老人小儿、神志不清的患者,要专人看管,必要时加上约束带,拉上床档,注意肢置,防止坠床、坠车、挤压及撞伤等意外的发生。
1.3 防止不当造成损伤:巡回护士和手术医生在摆放时,应遵循安全、舒适、术野充分暴露,不妨碍呼吸为原则,根据手术部位正确摆放。使用束缚带固定时不可过紧,防止过分外展或牵拉引起神经损伤。对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要加强术中观察,注意观察肢体末端的血运,给予适当的按摩,防止压疮的发生。
1.4 防止器械准备不全或损坏造成意外:器械护士应根据手术通知单准备器械,并检查其性能是否良好、配件是否齐全、数量是否充足;实施重大特殊或新手术时,要求术者于术前一日到手术室挑选所需的特殊器械,并检查其是否齐备适用,以免影响手术操作;对术中器械损坏及不好用的器械,应及时更换。
1.5 防止用错药、输错血:用药前必须核对瓶签,用过的空安瓿,应保留至手术结束后方可丢弃,以备查对;紧急情况下执行口头医嘱用药时,在执行前后必须复述一遍,并嘱麻醉医生及时记录。输血前后应该与麻醉医生共同核对患者的姓名、床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以及供血者的姓名、血型、血袋号、保存期。密切观察输血后的反应,及时发现异常。输血完毕,血袋冷藏保存24h备查。
1.6 防止器械、纱布遗留体腔:器械、纱布遗留体腔内是最严重的医疗事故。首先要规范器械敷料登记护理记录单,然后在各个环节认真核对。我们在手术切皮前、关腔前及缝合切口前后三次查对,由器械和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手术器械、敷料、缝针等物品,并做好记录;术中需要增加或减少用物时,由台上台下共同确认并及时记录,清点无误后方可缝合切口皮肤。因此手术室护士一定要具备清醒的头脑,建立严格的清点制度,有效的杜绝物品遗留患者体内事故的发生。
1.7 防止术中仪器使用不当造成的损伤
1.7.1 使用高频电刀时,要严格控制输出频率,严禁超安全范围使用。在用消毒液消毒皮肤时,消毒液不可过湿,特别是酒精未干时不可使用电刀,以防诱发燃烧。接触患者的电极板要紧贴患者的皮肤,固定于远离心脏的肌肉丰厚处,患者身体其他部位避免与手术床上的金属部分接触,防止灼伤患者。
1.7.2 使用气压止血带时,要严格掌握禁忌症,掌握好工作压力,成人上肢压力为80kpa,下肢为40kpa,小儿上肢为30kpa,下肢为40kpa。止血带充气后,应注明开始时间,时限1h,最长不超过1.5h,每次间歇5-10min,使用中每15min检查一次压力指数,及时提醒术者止血时间。
1.8 防止标本遗失或错误:手术中取下的标本,器械护士要妥善保管,及时放入有固定液的标本袋中,核对标签,病理检查单、标本送检袋与标本登记要一致,器械、巡回护士及手术者在病理检查送检本上登记并签名,及时送检。手术中取下的任何组织标本不可自行处理或丢弃;连台手术的标本取下后,应马上固定并做标记,以防丢失和混放。
2 总结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完善了手术室各种岗位职责及制度,加强了对全科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教育及业务技术培训,培养她们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每周集中学习业务知识,每月进行差错事故分析会,不断查找工作中的潜在护理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制定防范措施,警钟长鸣,有效地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和差错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手术安全。
参考文献
[1] 魏革,刘苏.手术室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174-183
[2] 姜正荣.浅谈手术室最易发生的差错事故及防范措施.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 (2) : 191-192
篇9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发展;展望
1 手术室护理面临的变革
1.1医疗技术的发展给手术室护理带来的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科学技术在各领域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医学领域也不例外,医学从出现至今,一直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相连。人们运用科技手段诊断、治疗乃至预防疾病,促进健康,通过在医学领域应用科学技术,人们也成功实现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在手术领域,当前以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为主要特点的微创手术得到了较好发展与应用,如各种显微手术、内镜手术、介入治疗等;各种高风险手术得以开展,如器官移植、人工脏器的应用等;转化医学的产生和应用加速了医学影像的数字化,推动了手术设备的更新,也对手术技术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新型的手术室--复合型手术室(hybrid operating room),它整合了标准化的外科手术设备、介入及放射仪器、临床信息系统与成像系统,使外科医生在手术室内既可以进行常规外科手术,还能够有效利用各种临床信息,高效地进行介入治疗,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工作效率。手术方法、手术领域以及手术室工作模式的改变要求手术室护士能够与手术室团队中的所有人相互协调、配合,保证手术室平稳高效运行和各种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
1.2医疗改革与优质护理服务的推行对手术室护理的推动。当前,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为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卫生部指出,我国公立医院的发展应当是在完善医保体系的基础上,向着管理企业化、水平现代化、服务整体化和模式集团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三个转变、三个提高”。在发展方式上,由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在管理模式上,从粗放的行政化管理转向精细的信息化管理;在投资方向上,公立医院支出从投资医院发展建设转向扩大分配、提高医务人员收入水平,进而实现“三个提高”,即提高效率、提高质量、提高待遇。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改革护理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身心整体护理为核心内涵的优质护理服务在全国推进,并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口。推进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我们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积极开展延伸服务,进一步深化护士的岗位管理,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对于手术室护理来说,公立医院改革和护理改革一方面冲击了原有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另一方面也考验了手术室护士护理服务意识与水平,手术室护士要从改变护理管理模式和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和专业化程度的角度入手,积极应对医疗改革。多年的实践证明,发展手术室专科护理,培养手术室专科护士是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水平和专业化程度的有效途径。
2 手术室护理的未来展望
2.1明确护理学科定位 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6次会议修订学科目录,新增护理学为一级学科,护理学不再是从属于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而成为与临床医学并列的一级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在明确护理学科定位的基础上构建更为完整、更适合学科发展的知识体系和实践领域,以促进学科发展,培养专业的护理人才。虽然护理学从临床医学中独立出来了,但是它的发展仍与临床医学密不可分,二者间应该形成合作、互补、共赢的关系。手术室护理专业作为护理学科一个重要分支,也需要明确的定位,以利于专业发展。
2.2强化手术室护士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是手术室护士的主要培训形式。各级医院应针对不同年资的手术室护士,制定相应的培训大纲、培训形式与内容,并强化实施效果,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所占比例,保证培训效果,以提高手术室护士整体素质,促进手术室护士职业生涯的发展。
2.3加快手术室护理专科化发展和人才培养 应加快手术室专科化发展及专科细化,尝试建立亚专科,拓展护理服务领域,赋予手术室护士更多角色功能,以全面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推动手术室护理乃至整个护理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4加强手术室护理教学和研究 依托护理院校和国家级手术室护理培训基地,推动手术室护理专业建设,加强手术室护理教学和研究,形成手术护理实践指南,用以指导手术室护理实践,提高手术护理实践的科学性、有效性。
2.5以实施岗位管理为切入点,提高手术室科学管理水平 手术室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障手术及患者安全,手术室护理人员应积极采取各种手段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死亡和并发症,解决重要的手术安全问题,确保每位患者得到恰当的手术治疗和护理。通过实施手术室岗位管理,完成手术室护理岗位设置,明确手术室护士岗位职责及任职条件,完善与手术护理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患者满意度相挂钩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可行的考核指标、充分调动手术室护士积极性的激励机制,稳定护士队伍。通过实施岗位管理,调动全体手术室护理人员参与到手术室管理当中,共同做好手术室环境、人员、流程和安全管理以及感染控制等工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充分运用现代管理理论、信息技术,优化管理流程,提高手术室资源的利用率。在保证安全规范管理的同时提倡提高效率和创新。
2.6推动我国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 长期以来,我国手术室普遍存在着专业人才培养周期长、师资力量薄弱、培训内容欠统一、地区间差异明显等问题,制约了手术室护理的发展。据统计,截至2014年,全国已有13786名手术室护士取得手术室专科护士资格,卫生部计划在今后评选、建立国家级手术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由卫生部聘任专家负责基地的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提升专科护士培训效果,为临床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专科护理人才。多年的实践证明,专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发挥了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和教育,促进患者康复并提高其自我护理的能力,为其他护理人员提供专科领域的信息和建议,指导和帮助其他护理人员提高护理质量等重要作用。专科护士有能力对本专科领域进行护理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所在领域,从而促进自身和所在护理领域的发展进步。手术室专科护士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承担了各种高精尖、特大手术的配合工作,承担了手术室护理培训、教学、科研工作,以及直接或间接承担了部分手术室管理工作,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纠纷;原因;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110例做为观察组,另选取在手术室应用风险管理之前的患者病例11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护理纠纷的发生情况。观察组男64例,女46例,年龄11~75岁,平均(421±63)岁,普外科手术41例,妇科手术32例,骨科手术28例,其他手术9例。对照组患者男62例,女48例,年龄9~78岁,平均(412±57)岁,普外科手术39例,妇科手术31例,骨科手术32例,其他手术8例。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2] 统计患者临床资料例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切口感染、意外伤害、操作不当、准备失误和记录错误的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室意外总发生率。同时统计患者在医院治疗过程中,发生纠纷的次数与投诉次数,统计纠纷与投诉的总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 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单位以χ2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风险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意外情况的发生率为364%,对照组为1455%,两组相比观察组显著降低(P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纠纷与投诉的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纠纷1例(091%)、投诉2例(182%),对照组发生纠纷4例(364%)、投诉6例(545%),两组相比,观察组纠纷与投诉的发生率明显较低(P
防范护理纠纷的对策。医院重视护理工作,深化护理改革,强化“三基三严”训练,严格规章制度,加大护理质量管理力度,落实“以患者为中心”[3]。
采取有效措施,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观点确保护理安全,抓住重点,严格按章办事,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交接班制度及落实分级护理,加强危重患者的观察及抢救。抓住薄弱环节,对新上岗人员一律经脱产班培训合格后方能单独值班,对实习进修人员严格带教,对物品、药品、器械做到定量定位专人管理。狠抓“三基”训练,进行定期考试考核,提高护理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首先要改变旧的护患关系。护理服务的内容不是单纯治疗躯体的疾病,而且要帮助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心理状态。开展“六个一”的服务,即一声带有微笑的问候、一束鲜花、一杯热茶、一块手帕、一张祝愿卡、一张出院联系卡,并且还开展基础护理服务、超值服务、期望服务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真正将患者放到第一和最高的位置,建立相互理解的新型护患关系。尤其开展整体护理后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及学习意识,克服了护理依赖性,摆脱了从属医疗性,提高了护士分析问题的能力,工作有了成就感、积极性、主动性。
护理是整体性很强的工作,护理系统内的运作要求协调、稳定有序和环环相扣。护理工作有较强的技术眭、服务性、连续性,且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分工细致,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系统工程。要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必须发挥和调动远有目标,近有规划和计划,每季有安排,每月有重点,年终有总结,各项工作分解量化、责任到人、有布置、有检查、抓落实。坚持每周1次护理行政查房,每周2次护士长夜查房。另外要保证护理质量,每月进行小检查,每季度进行大检查,找出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改进措施,使护理系列各项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建立护士长手册,各种记录完整、真实、准确,收到良好的效果。
通过护理管理标准化,达到健全护理管理体系以及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建立护理质量监控制度,制订质量标准及监测措施,逐级签订任职目标责任书,并实施护理技术管理标准化,统一医院护理技术操作标准,提高护理人员的“三基”水平,熟悉急救技术,开展护理新业务,使每位护理人员都能尽职尽责、严格自律、自觉坚持各项标准,全身心地投入到为患者服务之中去,使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一级护理合格率、5种表格书写合格率、急救物品完好率均保持在最佳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刘清军.现代手术室护理纠纷及相关因素探讨.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3):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