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与学范文
时间:2023-08-18 17:52: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教与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未来的教育是信息化的教育。建立在教学博客平台上,将远程教学、课室教学和电脑房教学结合起来的高中语文教学,既符合因势利导的要求,也是一种大胆地创新。在教与学方式转变的探索中,以特级教师陈继英先生的“立足三本,体会人生,问题引领,行动充实”的人生语文理念为指导,从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的角度,我们借助教学博客实现了自身高中语文教学的华丽转身。
一.在教学博客中推动文本自选,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高中语文传统教学的首要问题是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文本固定,要我学”的局面,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学生想学的文本课本中不一定有,不想学的文本却必须学,怎么会有学习兴趣?新课程改革已经允许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出现,“课文仅仅是个例子”的观念也早已深入人心,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打破文本固定的局面,推动文本自选呢?
在我们的教学中,每次把课本发给学生之后,都会安排时间让学生通读,允许学生删除一些非基本篇目的文本,选送一些相应内容的文本。经过删除和选送,所要学的就是“我要学”的文本,学生自然会有学习的兴趣,人生语文“文本”理念倡导的“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工作也就会水到渠成。
当然,让学生进行文本自选并非易事。为了化难为易,我们想到了教学博客。以粤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为例。学生只留下了毕淑敏的《我很重要》,希望推荐她的其它文章。借助教学博客,我们做了一些推荐。当学生选择了《素面朝天》等文章之后,“毕淑敏文选阅读专题”就在教学博客中形成了。在教学博客的支持下,我们轻松完成了学生的文本自选工作,并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中,实现了高中语文教与学方式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二.在教学博客中精化师本作用,实现“填鸭式”向“自主式”转变
“讲台效应,填鸭式”,是高中语文传统教学的又一个问题。登上讲台,就是人师,教师总是忍不住滔滔不绝地讲。据说为了确保学生的自主学习,杜郎口中学在改革初期竟然采取了搬走讲台的极端举措。
其实,只要我们借助教学博客来开展教学,那些需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作用的课堂,也就没有了“填鸭子”的机会。在教学博客中,教师与学生的自由度是相同的,教师想填鸭子也不一定抓得到鸭子;教师与学生的话语权也是平等的,教师就是抓住了鸭子也不一定填得了鸭子。
在学校的电脑房,我们借助教学博客上过“歌词素材的有效积累”的作文课。从已经发表的案例《博客教学走向前台》来看,4921字的教学实录,摘录学生自主输入教学博客的有3274字,剩下的1647字是师生对话和教学衔接的内容。在教学反思中,我们感慨地说:“传统的作文教学课,虽然雷声阵阵,但是难得看到学生学习思维的风生水涌。博客教学中的作文课,虽然微风习习,但是却掩盖不住学生学习思维的暗流涌动。”在暗流涌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得不走向精化,人生语文“做好对学生的引领工作”的“师本”理念,以及高中语文教与学方式由“填鸭式”转向“自主式”的目标,也就得到了实现。
三.在教学博客中解放生本束缚,实现“陪太子”向“做伙伴”转变
师本作用的精化也就是生本作用的增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生本束缚的消失,高中语文传统教学还存在“时空限制,陪太子”的问题。受课堂时空的限制,当我们在讲解某些学生的问题时,其他学生就是明白了也只能听着。这不是人生语文“以学生为主”的“生本”理念,而是在以部分学生为主了。
应该承认,学生存在个性差异,某一内容的教学是难以实现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的。但是,为了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我们需要尽可能地解放生本束缚。发挥教学博客的时空拓展作用,应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在教学博客中讲解某些学生的问题时,其他学生明白了就可以不管。他们可以去参与其他同学的问题探讨,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吸引其他同学参与讨论。这样的高中语文教与学方式,也就实现了由“陪太子”向“做伙伴”的转变。
在今年“深二模语文答案探究”的博客教学中,冯倩华同学提出第23题是否需要完全按照表格上面的数据和附注来回答,邓超等同学参与了讨论并阅读了我们的讲解,其他明白了的同学就去探究别的问题去了。像李瑞豪等同学,在我们讲解的时候,他们却在围绕侯梦婷同学提出的第8题难以理解,每次都会错,又没有什么办法加强训练的问题,开展着伙伴互助式的讨论。
四.在教学博客中落实问题引领,实现“预设性”向“生成性”转变
人生语文的“立足三本”,就是前面谈到的“文本、师本、生本”。“三者之间以‘问题’联系起来”,这是人生语文的教学构想。在高中语文的传统教学中,时空的限制还使得学情难以得到及时反馈,教师只能按照备课的思路去讲授,“学情受阻,预设性”的不足也就难以避免了。
在教学博客中,所有的学情都可以随时反馈出来。有些预设的问题,我们发现学生已经明白就可以不讲了;有些生成的问题,我们可以及时捕获并进行讲解。在这种情况下,高中语文的教与学方式,也就在真正需要讲解的问题的引领中,实现了由“预设性”向“生成性”的转变。
在“必修5阶段检测讲评”的博客教学中,有题目问:“下片的‘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表面上写的是什么?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些学生在答卷中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面上是写树枝的寒冷,写出的是作者对孤鸿的同情。当时我们认为学生没有读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就在讲评中预设了怎么读懂诗歌的问题。但是学生在教学博客上反馈的问题却是对修辞手法掌握的不全面。根据学生生成的问题,我们讲解了虚实结合的类比写法,使学生明白所写的是作者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
五.在教学博客中激发写作热情,实现“学课本”向“学人生”转变
“让学生走出文本,放眼看社会、体会人生,确定自己的人生定位”,这是人生语文“学人生”的重要目标。但是,高中语文的传统教学却面临着“无心写作,学课本”的问题。文本的固定使学生缺乏走进文本的兴趣,难以与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被拖进之后也难以走出文本去体会人生,于是就只能在课本中读与写了。高考作文对真情实感的强调以及套作现象的泛滥,都是这些现象的反应。
教学博客推动的文本自选,本身就是学生人生与作者情感共鸣的结果,有利于激发学生表达人生的写作热情。教学博客的建设,还为学生作文的发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可以使学生在感受成功的喜悦中迸发出更高的写作热情。在教学博客中,高中语文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也就由“学课本”转向“学人生”了。
在粤教版必修2的诗歌学习中,我们的教学博客发表了学生许多“学人生”的诗作。其中陈秋艳同学所写的诗作《你》,与徐志摩《再别康桥》相比,别有一番风味:“你,轻轻地/ 从我身边走过/ 但我却看不着你// 你,悄悄地/ 在我身边停息/ 但我去忽视了你// 是你/ 在我的脸上/ 偷偷地做下记号/ 告诉我你已来过// 是你/ 在我的心里/ 深深地烙下印记/ 让我怀抱着希望// 多想你,多想你/ 在我身边停下来/ 但你却一去不复返地/ 继续向前走去。”
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由“填鸭式”转向“自主式”,由“陪太子”转向“做伙伴”,由“预设性”转向“生成性”,由“学课本”转向“学人生”,这就是我们在高中语文教与学方式中所实现的五个转变。这些转变是我们面对现实因势利导,积极践行陈继英先生人生语文理念的成果。这些转变也是我们着眼未来大胆创新,在教学博客中开展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的产物。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渗透;情感教育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育人为本”教育方针的落实,语文学科更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更要把培养学生积极情感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知识、经验和能力,教师再也不能把学生作为可以任意加工塑造的机械零件,他们具有鲜活思想的生命个体,他们的成长与发展都需要积极的情感来促进。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发展学生的积极情感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方面讨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方法。
一、营造融洽氛围,发展学生的积极情感
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间除了一条知识的沟通的渠道,还有一条情感交流的渠道,这条渠道交流的通畅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影响着学生良好和谐个性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的良好情感,首先得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即让他们消除上语文课的顾虑,少担心多思考,让学生敢说敢问,多说多问,会说会问,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传递的封闭式的孤立系统,教与学往往是在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这种教学看似平静有序,实际上在平静的背后,隐藏的是学生学习的非自主的无序状态。理想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状态转变为富有激烈的参与意识的主动灵活的接收,形成教与学相协调的动态的和谐的有序状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发扬教学民主的精神,营造浓郁的民主氛围,并使课堂教学始终在浓郁的民主气息和高昂的学习热情中进行,让学生能受到一种无处不在的良好情感的感染。
二、创设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积极情感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单纯地告诉,而是需要教师创设具体的情境,把学生引领到丰富的文本中去,感悟文本,发展情感,从而提高语文素养。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是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的,传统的语文教学,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单纯的注重语文知识、技能的习得,把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变成了字词的记忆,失去了语文学科的鲜活色彩。在此基础上,教师把学生带入一个浓郁的感情情境,学生带着深厚的情感来学习文本,感悟文本,情感得到升华,思想得到纯洁,精神得到熏陶。如在教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是这样引导学生进入意境的:一是借助想象理解教材的语言形象,使之不知不觉中进入意境,唤起内心视象;二是分析作品描绘的画面和形象。意境的创造依赖于作品中描绘的生活画面及其形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作品中描绘的景物再现出来,还要把那“难写之景”状在学生面前,把不尽之意给以适当发挥。播放蓝天浮云、岸边垂柳、有水草的潺潺小溪的幻灯片,伴以轻柔的欧洲田园风情的曲子,在这种美的氛围中范读,并指导学生朗读。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的良好情感
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它关系到课标、学生、教师等多方面的教学组成。教材运用的好,学生的学习情感也会被大大的激发。教师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学生三者的连接点,即课标要求教师利用手中的教材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教师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创造性的运用精心设计过的教材。创造性的运用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用教材就是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学习规律而定。要研究学生现实水平、立足现实水平、挑战潜在水平。教师要在学生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情感,适当的引其进行更深的探索,发展创造性思维。如所写的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词《沁园春・长沙》,教学中以诵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并适当介绍本词的创作背景。笔者这样引导学生理解、把握词的主题的: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使人读后仿佛听到了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心在怦怦跃动,从而感受到一种伟怀所反映出的崇高美。《沁园春・长沙》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志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热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这个美的主题的提示过程,也是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的过程。
总之,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本都是经典名篇,有着深厚的文化精髓和情感积淀,寄托了作者的精神追求和思想精华。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与作者构成心灵上的沟通与情感上的交流,升华学生的美好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接受文化的熏陶与冶炼。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高中 语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n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Reform
ZHANG Baojie
(Liaohe Oilfield first High School, Panjin, Liaoning 124010)
Abstract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reform is urgently needed. This article focused on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high school language, to explore new ways to improve high school curriculum standards of language teaching.
Key words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1 新课程标准未能被正确解读
(1)教师没有理解新课程理念的真正内涵。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教师应该做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深入探讨问题的精神。在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的讲课方式主要是“一言堂”,仅仅是教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没有互动,这种传统根深蒂固,所以,新课程标准出现以后,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并不能完全适应和理解这个标准,使用的是新教材,但是讲课方式仍然和以前一样,并不能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等能力,使得课程改革进行得不够彻底。
(2)虽然,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但不是意味着为了让课堂活跃起来,教师可以加入与课堂无关的内容。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是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寓教于乐,将语文知识以轻松的方式教授给学生,而不是仅让学生感动快乐就可以,致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其自身的语文素养。
(3)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多媒体教学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成果,由于多媒体教学方便、形象、生动,很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好的一面,就有坏的一面。多媒体教学在辅助传统课堂教学方面存在两个严重弊端,即有的学校只是把多媒体教学作为摆设,很少使用;有的学校则是过多的依赖于多媒体教学,甚至是滥用。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师授课的一种辅助方式,用得少,学生就少了一种学习的帮助;用得多,就会减少学生记忆和理解的时间。有时,授课内容并不适合采用多媒体教学,例如,一些诗歌,是需要学生亲自去体会、去朗读、去理解,而不是只让学生在多媒体上走马观花地看一遍。所以,为了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适当利用多媒体来辅助传统课堂教学。
(4)语文选修课程方面存在问题。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学校及教师应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创造条件,建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愿望的选修课。”新课程标准这种要求的目的是迫使高中语文教师积极进行语文选修课程的开发,并且在各个学校不断开展普及。可是,在现实环境中,大多数的学校并没有实力进行语文选修课程的开发;而有能力进行选修课程开发一些学校,教育部门规定开设什么科目,高考大纲上有什么科目,这些学校就开设什么科目。这种做法只是对新课程标准的应付,是对高考的应付,并没有真正解读新课程标准。这些学校把选修课和必修课划为同一标准,即高考的考试科目。其实,如果高中语文教师能够把选修课开发真正落实,那么,选修课就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高中语文教师的个人能力有限,在开发语文选修课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例如,高中语文教师的个人知识水平会影响语文选修课的开发质量,而且,高中语文教师个人开发一项课程会出现经济短缺问题。所以,应该以高中语文教师为语文选修课程开发主力,学校等方面给予全方面的支持。
2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应该采取的对策
(1)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新课程标准推出后,对高中语文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因为,高中语文教师一直以来都是以传统教学观念进行教学的,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传统方式进行教学的教师不能在第一时间适应和完全理解新课程标准的要义,所以,对高中语文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势在必行。这样的培训对高中语文教师意义重大,培训后的高中语文教师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还可以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顺利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紧跟时代的脚步。而且,这种培训可以是高中语文教师真正理解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改变以往授课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
(2)处理好活跃的课堂气氛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系。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打造和谐、轻松、健康的授课环境,在课堂上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在语文知识学习中尤其要树立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新课程标准的真正理念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平等探讨知识的平台、逐步实现个性化教学,让学生得到德育与智育全方面的发展。因此,一些高中语文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氛围,过于注重形式,不能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以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拥有较好的语感、较强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与交际能力为目的,以多媒体教学等活跃课堂氛围的方式为手段。并且,高中语文教师也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充分发挥新课程标准的优点,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建立师生之间的互动。新课程标准中规定,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因此,学生和教师没有主次之分,他们是平等的存在,在课堂互动中,他们可以无障碍交流和沟通,在思想和情感上产生共鸣。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能流于表面形式,不能只是语文课堂上简单的对话、问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学生的求知欲,并且通过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来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与此同时,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要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使其一点点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而且,高中语文教师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整体提升。
(4)合理设置课堂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改进课堂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与能力,通过不断改进教师授课过程与方法,不断加强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所以,高中语文教师的授课内容要进行科学规划,不仅要完成教学大纲里的任务,还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重点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这种写作能力可以通过写周记和日记的方式来培养。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辩论来训练和培养。
(5)教师要转变角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把学生作为语文课堂的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不再处于严肃和紧张的氛围下。而且,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坚定自己的任务,做一个语文课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高中语文教师作为引导者,要熟悉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并且根据他们的差异,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如此一来,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不断加重,工作量也不断加大。一句话,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摒弃自己的旧习惯、旧观念,快速进入角色,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索,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教学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可以应用多种样式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以适应时代对学生的要求,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预期目标。
一、转变教育观念及教学模式
教师观念的陈旧老化,势必会造成课堂教学的单调、呆板、效率低下。我们应当摆脱头脑中的一些传统、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与学有机统一的教学观念。要想真正转变教育观念,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具有高尚的道德素质,更应该具有高深的语文业务素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及学习中。然而我们的课堂之所以要变,那是因为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来审视,当今的课堂存在许多弊端,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课堂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普遍积极性不高。②课堂上过多运用多媒体课件,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高中新课改鼓励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其中就包括网络资源。但在教学中有时过于依赖课件,只要一上课就必须用课件,也不顾课堂的实际需要。每天忙于制课件和用课件,而忽视了对教材的研究,对课堂设计的思考。于是课堂就从沉闷无趣走向另一个极端,变得花哨而浮躁,从而剥夺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机会。
二、甩掉枯燥的教学手段,注重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语文,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纯粹注重知识的结论、忽视知识的整体性,统一性的特点,压缩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参考书的答案为标准答案,导致学生只认同结论,思维断层严重,对掌握的知识也是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应用过程中总是不得法,学生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必须甩掉枯燥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加工厂”的作用发挥,将自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学生的感受。同时,教学的过程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之上,随时随地学习语文的观念要让学生铭记在心。语言的描述,语句的表达,字词的辨认,语境的分析,尊重一切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体思维,鼓励学生的创造性,从而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并增强实践能力。
三、改变教学行为,构建知识结构
要打破原有的知识结构,就要寻找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中学生的思维区别于以往任何阶段,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仅仅能够对感性材料进行堆砌,叠加,要将知识扩大,加深,锻炼学生的思辨和判断能力,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尤其是对教师讲授不认同,会出现排斥和封闭的心理,要让学生敞开心扉,就要重视他们“我”的存在,给学生空间,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和表现欲,培养学生在公众场合发言的勇气,这也是从人格角度教育学生的必要措施。
四、语文教学精心设计提问体现训练过程的创新
目前,阅读课上的多数提问要么过深、过宽,问题间跨度大,不连贯,学生无从下手,回答困难,不全面;要么过细、过碎,抓不住主线,成了变相的“注入式”教学。要精心设计提问,就要从吃透教材实际、吃透学生实际入手,理好重点和难点、主要问题和辅助问题间的关系。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主要问题的难度要面向中等程度以上的多数学生,辅助问题的难度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照顾差生。这点应引起教师重视,因为好多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在课堂经常得不到老师的注意而造成的。但无论什么样的问题设计,提问都要精当,学生的读要充分,问题的设计要体现训练过程。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己的提问,还要注意学生与教师的反馈系统,既鼓动学生质疑问难;又要注意学生与学生的反馈系统,既组织学生对疑难问题、重点问题的讨论,同时还应注意学生的自我反馈系统,即培养学生自问自答自查的习惯,经常训练,学生学有兴趣,积极性高。
五、要有强烈的热情和责任心
篇5
我国的教育事业一直受到国家和民众的关注,国家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当然,教育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尝试改革与创新。创新教育作为用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支柱。作为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前提条件和基础,学校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可以对其进行培养。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可以应用多种样式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以适应时代对学生的要求,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预期目标。
一、转变教育观念及教学模式
教师观念的陈旧老化,势必会造成课堂教学的单调、呆板、效率低下。我们应当摆脱头脑中的一些传统、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与学有机统一的教学观念。要想真正转变教育观念,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具有高尚的道德素质,更应该具有高深的语文业务素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及学习中。然而我们的课堂之所以要变,那是因为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来审视,当今的课堂存在许多弊端,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课堂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普遍积极性不高。②课堂上过多运用多媒体课件,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高中新课改鼓励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其中就包括网络资源。但在教学中有时过于依赖课件,只要一上课就必须用课件,也不顾课堂的实际需要。每天忙于制课件和用课件,而忽视了对教材的研究,对课堂设计的思考。于是课堂就从沉闷无趣走向另一个极端,变得花哨而浮躁,从而剥夺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机会。
二、甩掉枯燥的教学手段,注重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语文,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纯粹注重知识的结论、忽视知识的整体性,统一性的特点,压缩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参考书的答案为标准答案,导致学生只认同结论,思维断层严重,对掌握的知识也是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应用过程中总是不得法,学生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必须甩掉枯燥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加工厂”的作用发挥,将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学生的感受。同时,教学的过程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之上,随时随地学习语文的观念要让学生铭记在心。语言的描述,语句的表达,字词的辨认,语境的分析,尊重一切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体思维,鼓励学生的创造性,从而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并增强实践能力。
三、改变教学行为,构建知识结构
要打破原有的知识结构,就要寻找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中学生的思维区别于以往任何阶段,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仅仅能够对感性材料进行堆砌,叠加,要将知识扩大,加深,锻炼学生的思辨和判断能力,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尤其是对教师讲授不认同,会出现排斥和封闭的心理,要让学生敞开心扉,就要重视他们“我”的存在,给学生空间,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和表现欲,培养学生在公众场合发言的勇气,这也是从人格角度教育学生的必要措施。
四、语文教学精心设计提问体现训练过程的创新
目前,阅读课上的多数提问要么过深、过宽,问题间跨度大,不连贯,学生无从下手,回答困难,不全面;要么过细、过碎,抓不住主线,成了变相的“注入式”教学。要精心设计提问,就要从吃透教材实际、吃透学生实际入手,处理好重点和难点、主要问题和辅助问题间的关系。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主要问题的难度要面向中等程度以上的多数学生,辅助问题的难度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照顾差生。这点应引起教师重视,因为好多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在课堂经常得不到老师的注意而造成的。但无论什么样的问题设计,提问都要精当,学生的读要充分,问题的设计要体现训练过程。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己的提问,还要注意学生与教师的反馈系统,既鼓动学生质疑问难;又要注意学生与学生的反馈系统,既组织学生对疑难问题、重点问题的讨论,同时还应注意学生的自我反馈系统,即培养学生自问自答自查的习惯,经常训练,学生学有兴趣,积极性高。
五、要有强烈的热情和责任心
强烈的热情和责任心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言,如果一个教师不明白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意义,甚至于对此漠不关心,就不可能有创新或鼓励创新的行为。而责任心则来自一个教师对自身工作意义和价值的认识,来自对所从事事业的荣誉感、自豪感和紧迫感、使命感,以及立志为民族繁荣大业奋斗不息的赤诚之心。我们要“以民族的复兴为着眼点,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进行创造性的工作,用我们创造性的教唤起学生创造性的学,用我们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去锻炼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只有我们能换一双眼看问题,换一副脑子思考问题,换一种方法解决问题,教与学才会碰撞出创造性的火花,我们的学生才会有求新的冲动,才会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萌芽和发展。也只有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并摒弃陈旧的教学思想观念,舍弃一些以浪费大多数学生智力资源为代价的急功近利的教学行为,才可能避免学生的一个新想法、一个新点子和一个假说湮没在我们的教鞭之下。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参与式 课堂教学法 应用能力 探讨
近几年来,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来弥补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的不足之处,研究探索出高中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以改变死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来推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
1 高中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的特点
(1)高中语文参与式教学具有很多特点,其中主体性是高中语文参与式教学的特点之一。主体性的体现是在高中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指导,来辅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来促进学生养成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在高中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中,完全改变了传统的完全由教师讲授知识的教学模式,而是完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去对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对知识的探索中学会学习方法和知识的运用,充分体现了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的主体性特点。
(2)参与性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又一大特点,高中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的主要重视学生亲自参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和信任写生,给学生自由发展的机会。摒弃传统只有教师在课堂上教的教学模式,在参与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平等的对待学生,通过结合教和学,来促进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在参与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参与性的重要性,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全面参与课堂教与学,更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还能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参与式课堂教学一般是以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的,因此高中语文参与性课堂教学也充分体现了合作性的特点,学生通过合作参与学习,共同学习、互相帮助,来完成学习任务,这样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3)在高中参与式课堂教学中还应该充分体现开放性这一特点,这样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来改变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加强课内外的联系,使学生能有开放的学习和实践的环境。在参与式课堂教学上,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和独立思考,来解放学生的思维,努力为学生创造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同时教师在参与式课堂教学中也应该充分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的学习和思考的空间,在对学生情况进行评价时,教师也应该改变传统笔试考试的评价模式,可以通过学生参与一项教学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来评价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情况。
2 高中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实施
2.1 先制定学习任务,小组为单位参与完成学习任务
高中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从语文教学目的制定、教学思路的计划和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制定,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参与式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努力培养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前需要根据语文课本有关的学习资料,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制定下一步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以小组为学习单位,通过团队合作,搜集和整体资料,来共同解决问题。
2.2 以小组为单位互动参与学习任务,教师参与探究和创造性学习
高中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在教学目标制定完成后,教师应该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学生通过参与学习任务的探索和研究,亲自参与其中问题的探讨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团队合作学生还能共同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互补,帮助学生更能彻底完全地掌握知识的应用。同时在高中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给予学生自由的学习和思考空间,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3 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反思和评价
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研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投入与产出是广大教师非常关注的话题。部分教师教学中投入的时间精力不少,但是获得的效果不佳。这种现象应当深入其根源,从方式方法上找原因,只有摸准问题产生的根源,才能使破解的路径措施更加准确,更具针对性。
一、语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现象分析
高中语文教学中高投入低产出现象并非个案,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以及工作中的,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与四个方面因素有关。
一是与教学氛围有关。虽然高中学习生活紧张紧凑,但是再紧张的学习、再快的节奏也要有良好的教学氛围。高中生情感心思细腻,环境氛围因素具有很重要的影响。有些语文教师只是一味对学生加压,大谈特谈高考的目标,而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压力的疏导,没有能够针对学生个案制度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措施,教学中也缺乏良好的氛围,这就导致许多高中生在学习中感到畏难。
二是与教学手段有关。有些高中语文教师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只需要强调应试知识点的讲解巩固,教学中教学手段的优化无关紧要,特别是对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不够重视、不够熟练,即使运用了也是蜻蜓点水,没有产生明显的促进效果。教学手段的陈旧匮乏很难让高中语文教学体现出生动活泼的状态,死记硬背即使讲得口干舌燥,学生掌握效果也未必如人愿。
三是与教学模式有关。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仍有部分高中语文教师抱着老一套不放,拼命讲解,满堂灌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参与的机会不足,参与的平台缺少,没有能够在学习活动中准确定位,相互之间缺少交流沟通,没有智慧碰撞的平台,这些方面都是导致课堂教学沉闷枯燥的重要因素。
四是与教学技巧有关。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强化教学技巧的分析研究,重点针对指导学生提高记忆理解效果,在短时间内增强学习效率等。有些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化研究,也缺少对当前教改一线最新成果的筛选疏导和分析运用,影响了学生实际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破解高中语文教学困境的思路与方法
面对教学中的一系列困境,最为关键的是分析根源,采取对路的方法,寻找正确的破解路径。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成效。
一是营造和谐学习氛围以缓解压力、增强动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跳出教学看教学,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融合语文教学工作,特别是要重视情感因素的研究。教学中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密切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不良情绪,通过心理疏导、激励促进等方法让学生化解不良情绪,正确看待语文学习中的困难,实现增强语文学习动力的目标。
二是运用信息教学手段以丰富内容、激发兴趣。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对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同样具有重要地位。广大教师要改变传统认识上的误区,将信息化手段有效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首先,教师可以在新授内容教学中,以多媒体演示教材所描绘的场景、涉及的人物资料,包括作者的相关内容等等,以信息的补充使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其次,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手段营造与教材相一致的氛围,无论是悲伤还是激动,教师都可以运用配乐朗诵的方式在语调节奏上做文章,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氛围,这也是增强教学成效的有效方面。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同类型知识点复习时开展系统展示,帮助学生构建起框架知识结构,使语文复习教学中的对比联动更加直观有效。信息化手段无论用于新授教学还是复习教学都具有广泛的空间,广大教师一定要重视这些方面的研究。
三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能力、促进发展。影响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模式的陈旧落后,教师一定要致力于改变现状,一方面要重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多鼓励学生拓展思维认真思考,同时要求他们相互之间讨论分析,让大家的智慧在突破难点中发挥更大作用。这种教学模式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会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改变了单向接受、死气沉沉的局面。在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中,教师还可以引进各种教学成果,例如师生角色互换法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讲述自己的学习经验,结合复习内容担任教学任务,站在学生的角度以他们的视角,和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如何高效记忆理解巩固,能够取得更为直观的效果。无论哪一种教学模式的转变,都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得到能力知识的协同发展,这也是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成效的有效方面。
四是广集教学先进经验以指导学法、提高效率。高中语文教师提升教学成效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要强化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还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高效学习。笔者在这一方面重点强化了两点,首先是指导学生怎样科学利用时间、分配时间,根据遗忘曲线规律学会将一二三轮复习安排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以及对难以记忆的内容开展形象记忆,将枯燥的语文知识点与生活中的常见事物结合起来。例如将古诗词的文学常识编成顺口溜,朗朗上口、记忆形象,学生可以获得较好的记忆效果。另外,笔者还结合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难度,从小处着手和学生一起分析解决的办法,无论是背诵记忆还是理解分析,一个难点一个方案,一个问题一种办法,对学生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即从大的方面提高效率,也从小的方面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现象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准确分析科学把脉,采取针对有效的措施予以突破。
【参考文献】
篇8
摘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多次提到“探究”一词,比如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到"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高中语文 探究性阅读教学
在课程目标中提到“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在教学建议部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课程标准如此重视“探究”,而新课程改革全面贯彻课程标准精神,自然对“探究”青睐有加[1]。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探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受到很多人的热捧,成为新课程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目前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师的不作为状态
有些语文老师认为,既然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没必要干涉太多了,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于是出现了这样的课堂,学生自主提问题,自己围在一起讨论,然后代表上台发言。学生看起来是在自主学习,可是学什么,怎么学,学的成果怎么样,教师既没提出什么要求也缺乏有效的指导。课堂表面看很热闹,但这热闹的背后却是无序、虚假、茫然,学生学习的目标难以达成[2]。
以前是管的太死了,限制了学的自由,把学生当成一个知识的“容器”,不断往容器里灌输东西,新课程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代表老师可以撒手不管,变成一种放羊式教学。教师的作用仍然是举足轻重的,实践证明缺少了教师指导的课堂不会成为一个好课堂。
1.2“开放”带来新的不平等
在探究性教学中,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但如果学生自觉性不高,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就非常容易滥竽充数,不用思考,可以搭着别人的顺风车顺利过关。而这样的行为,教师往往不易发觉,因为教师在同一时间兼顾不了如此多的学生。这样一来探究活动就只成了一部分学生提高能力的舞台,而许多不自觉的学生其实没有什么提高,这就带来了学生学习新的不平等[3]。
1.3存在形式主义倾向
为了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很多老师在观摩了几次示范课,接受了几次培训之后就依葫芦画瓢,形成一些形式主义的固定模式。比如,要上探究性阅读课,就会让学生自我提问题,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这些问题,讨论完了让学生代表发言,不管讲的有无道理都一律赞赏,课堂常常很热闹,可是真正学到了什么,就没人关心了了[4]。这种课堂设计本来或者有可取之处,可是如果所有的探究课都是这个模式,那是很可怕的,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其一,老师对探究性教学的本质缺乏深刻的理解,只追求表面的东西,没有深入思考探究的目的是什么,本班学生的知识储备,阅读能力是不是已达到一定的水平,本节课的课堂目标有没有实现;其二,教师自己缺乏思考。模式化的东西很好学,观摩一两次课就学会了,但这种方式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学生,是不是有一定的实践条件,是不是能让学生受益最大化?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没有思考清楚,就会曲解探究性教学的本质,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2.1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处在不平等的位置上。教师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坐端正”“好好听”“不许说话”是许多教师的口头禅,老师“传道授业”,学生在下面听着,不需要思考,只需要记住就可以了。当今的课堂,教师已经从高高的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变成和学生平等对话的课堂一分子。也只有创设一种气氛祥和,师生感情融洽,平等自由的课堂情境,学生才可能精神放松,情绪饱满,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探究性活动才能顺利开展。
2.2值得探究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拓展性
语文学科语文课程和理科课程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理科课程中的一个问题,一般尽管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一样,但殊途同归,最后指向同一个结论,有更多的确定性。而在语文教学中,对一个问题的探讨,很多时候,连专家的观点也只是一家之言,并不代表权威,更不是什么标准答案,结论往往具有不确定性,个人色彩比较浓,倡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探究的过程具有开放性,而探究的结果有拓展性,研究并不是到此为止,还有向广度或者深度上拓展的可能性,这样的题才值得探究。
2.3师生合作
“教学”包含“教”和“学”两方面,单纯的教和单纯的学都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只有师生合作,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探究性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潜能,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积极阅读文本,深入思考,勇于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积极与教师同学交流,不断深化拓展自己的思路。
教师要组织好教学,把课堂不和谐的“音节”调整好。教师要筛选探究的问题,把握探究的方向;在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可以稍加点拨,引导学生思维的深入;参与探究的过程,在学生讨论偏离话题时要适时制止,帮助学生走到正确的轨道上;教师可以补充材料,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形成探究的成果;教师可以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独立的阅读体验,赞扬学生的批判精神并把探究的成果不断引向深入。
师生合作的课堂才能激发思想的火花,更好实现教学目标,并且还能让师生享受教学过程。
3、结论
总之,引导学生多读书,尝试各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参与到阅读的过程中来,真正爱上阅读,爱自己提出观点,师生都享受阅读教学的过程,那样的探究性阅读教学才能在广阔的空间中开出美丽的花结出累累的果实。
参考文献:
[1]胡美蓉.语文探究能力检测和培养之我见[J].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05期
[2]甘伟英.新课程背景下探究性教学的有效实施[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9年07期
篇9
一、实施对话模式
对话模式就是指师生之间要加强交流,解决教与学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首先,准备课前预习。要想将课讲好,不仅老师要提前备课,学生也要对课堂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学生才可以在课堂上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否则,老师讲得再好,也只是“对牛弹琴”。比如在学习《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学生如果没有做好课前预习,在理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句中“河东”时,难免因为现在地名的影响,对文中的“河东”产生误解,导致偏离了原来的教学理念。其次,教师要积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很多学生会因为不自信很少在课堂上发言,有些学生则是自尊心太强,害怕同学嘲笑自己的提问而拒绝发言,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这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对于这些学生要多加鼓励,对于一些比较新颖的提问或是精彩的回答,要加以表扬,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这就对老师的心理学知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新课改虽已经全面实施,但是旧的教学模式还未被完全打破,很多教师还是“灌鸭式”教学,课堂是老师的“独角戏”,不注重学生的消化、实践、研究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视野狭隘,不善表达。再次,课堂要新颖,贯彻新课改特性――民主性、主体性。课堂模式要以师生平等为基础,对一个问题的见解,老师的答案不再是标准答案,老师要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来展现他们的个性,充分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而对话模式恰好给予了学生这样的机会。新课标明确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赋予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权,在师生平等的前提下,学生不但有机会说,而且还可以和老师一起决定在课堂上说什么,怎么说。主体性在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时,要让学生建立自己才是课堂主人公的意识。教与学是在一个层次上的,两者之间不是地位高低的关系,学生拥有主人翁意识,才会在课堂上畅所欲言,使得整个课堂充满人文气息。学生之间相互提问,相互解答,学生把心中所想的说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共同学习,让课堂成为一个积极活跃的交流平台。
二、引入信息化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除了通过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之外,更多的学生选择多媒体和互联网来获取知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优势,打破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和整体化的方式将枯燥的语文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这样的话,学生记忆更为深刻,也更愿意去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
三、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积累素材丰富语言知识
课外阅读的意义在于师生打破了“一切为了高考,高考就是一切”应试教育的束缚。虽然这种做法看起来简单,但是却树立了一种崭新的学习观念,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实现了素质教育这一目的。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以及学习潜能的开发与挖掘。而语文学习靠的是平时的积累,语文平时的积累又大致分为字词的积累、素材的积累、常识的积累、思想的积累等,其中最为基础的是字词的积累,但是就因为其最为简单,往往会被老师和学生忽略。现在很多的优质课、公开课,师生互动,热闹非凡,但是关于字词的练习则是少之又少;在平时的复习当中,一些学生完成作业之后也就不再看书,但是如果仔细检查便会发现,部分学生甚至连课文中的词语都不能准确理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许就是部分师生觉得积累字词太过于基础而不加以重视。在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字词的学习也许不是学习的重点,但字词的积累缺失是不容忽视的。没有扎实的字词基础,是无法建立起语文能力的大楼的。“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有的成功要经过一个积累的过程。事实上,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尤其在语文的学习当中,积累就是不断丰富语言,从而形成语感和读写能力的过程。
篇10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反思
现阶段,很多教师在讲解文言文的时候一味地进行应试教学,加上高考中文言文重点考查的是语言层面的知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侧重向学生讲解重点文言词句,而忽略了精选文言文的文章艺术特色和鉴赏内容,只是让学生进行机械化的文言文常识记忆,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大多蹈咧猩的文言知识积累不够丰富,阅读能力和文言知识迁移能力不强。在鲁教版的语文文言文教材中,涉及的内容繁多,教师的文言文教学任务比较沉重,在教师教学紧张和学生学习吃力的情况下,教与学的效果均不理想。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探索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人们的认识发展往往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感性认识的过程。高中语文教学也要遵循这一认知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高中生在刚接触文言文的时候,普遍存在学习困难,教师可以结合文言文教学内容因材施教。
比如在鲁教版高中语文课文《陌上桑》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在适当的时机为学生播放符合课文内容的画面:在温暖的阳光下,美丽的女子罗敷正在采桑,她的美好吸引了很多路人的关注。通过这一情境画面的展现让学生关注课文内容。教师可以由此提出以下问题:“她是谁?她在做什么?旁边的人在做什么?使官在做什么?罗敷的反应是怎样的?”结合多媒体课件和一系列的提问,让学生自主思考、回答,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点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
2.转变阅读教学方法
将高中文言文句子进行合理、正确的翻译是理解文言文内容、情感和文章内涵的关键。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常见文言词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并能够发现特殊文言句式和现代汉语之间的差异,通过对比学习牢固掌握文言文知识。
比如在鲁教版高中文言课文《滕王阁序》的学习中,对于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鉴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画面进行展现,并结合诗人的处境,让学生自主感受诗人在这句诗中对人生的思考,从而加强学生对《滕王阁序》内涵的深刻理解。
3.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
基于教育界对文言文的重视,高考在考查课内文言文的同时,还结合所学文言文知识设置了课外考核内容。为此,教师不仅需要向学生讲解课本上的文言知识,而且需要教会学生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高中文言文阅读规律。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是诵读和感知文字。文言文言简意赅,只有反复阅读才能深刻领悟其内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读出重音,提升阅读文言文的气势。文言文学习的第二步是引导学生加强对文言重点虚词和实词用法的理解。文言文中存在大量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字,教师需要有策略地让学生掌握这些文言词义,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比如教学鲁教版高中语文课文《捕蛇者说》,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导学生学习和归纳一些文言重点实词和重点虚词,包括“之”的用法,让学生结合课文中“之”出现的不同位置来探求虚词“之”的不同意义。
4.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情感美
高中语文教材选取的文言文是千古流传的经典,所蕴含的思想和现今人们的思想情感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为此,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作者情感和学生情感的桥梁,透过文言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感悟美。比如人教版高中语文涉及的文言名句: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诸葛亮《出师表》“报先帝而忠陛下”;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些文言名句闪耀着作者独特的创作锋芒和思想情感。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找到文言诗词教学的契合点,做好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引导,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另外,在文言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文言文学习特点、学习现状,选择一些适合的篇目让学生进行诵读、背诵,在诵读和背诵中进一步把握和感受文言诗词的韵味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 上一篇:手术室护理专业技术总结
- 下一篇:高中语文教材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