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价值范文
时间:2023-08-18 17:51: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信息化价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什么削减成本的刀总是首先砍向IT?为什么会有人说:CIO = Career is over?为什么失败的质疑总是伴随着信息化项目?到底信息化是只能锦上添花?还是也能雪中送炭?
对于所有这些疑问的分析讨论,我觉得有必要回归到商业的本质:那就是对企业信息化的价值的分析。搞清楚这个问题,其它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什么是企业信息化
要谈论企业信息化的价值,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企业信息化”。
在英语中是没有“信息化”这个词汇的,比较相近的词应该是“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系统应用”,信息化这个词汇更多的带有中国特色。在国内,对于什么是企业信息化,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读。
企业信息化:企业以企业流程(优化)重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一解)“企业信息化”是指“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和使用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开发能力、经营水平的过程”。企业信息化从发展程度看,分为三个层面和发展水平的不同阶段。第一是利用计算机实现对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控制。第二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系统化。第三是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电子商务。(二解)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企业要在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两个方面加紧推进。
从以上的几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是手段,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方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是目标。因此企业信息化的价值讨论也不可能离开这几个方面。
在讨论企业信息化价值之前,我觉得还有必要对企业信息化的定义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
从定义上看,信息技术是实现企业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的手段,但不是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手段。也就是说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信息技术只是工具之一,而且也不是唯一的工具。
另外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我们采用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方法。但是并不表示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是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充分条件。这只能是一个必要条件。
说一句题外话,从定义上我们也可以看出IT经理和CIO的区别:IT经理主要关注信息技术的运用,CIO更关注如何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为我们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提供了一种手段。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管理是根本,信息技术是手段。
企业信息化的价值
下面,我们从信息技术和信息两方面来具体分析企业信息化的价值。
1、信息技术的价值
首先,我们知道,信息技术是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手段之一。通俗点说,信息技术对企业而言就是一个工具。工具的价值如何才能体现呢?我想,工具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能产生价值。就像我们买了一辆车,如果一直停在车库里面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只有为我们的出行带来方便才能发挥车的价值。这儿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的价值体现在信息技术的使用过程中。
其次,我们知道,工具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价值取决于我们是否选择了合适的工具。还拿车来举例,如果我们买车是为了运货,那我们首选货车,如果我们是为了接送客户,那我们首选轿车,我想很少会有人做出相反的选择。因此,我们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
最后,要充分发挥工具的价值还在于我们是否有效使用了工具。还拿车来举例,我们买了车之后,如果没有规范的用车制度,没有合格的司机,没有定期保养,车的正常使用率和寿命就会大大降低。,对信息技术而言,企业自身能否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决定了信息技术所产生的价值大小。
2、信息对企业的价值
下面我们再看看信息对企业的价值。通俗一点讲,也就是:什么样的信息对企业而言是有用的信息。
我想大家都不会否认,对企业而言,有用的信息首先必须是正确的信息。错误的信息只能导致错误的决策。
那么对企业信息化而言,如何才能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呢?这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我们要保证进入信息系统的信息是正确的;其次,我们要保证信息系统对信息的处理和传递是正确的。
其次,对企业有用的信息必须是及时的。只有新的信息能够得到及时的传递,企业才能对其做出相应的反应,使企业在竞争中能够领先一步。
那么对企业信息化而言,如何才能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呢?这也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我们要保证信息及时录入信息系统;其次,我们要保证信息系统各个环节对信息的处理和传递是及时的。
还有,对企业有用的信息必须是完整的。片面的信息只能导致决策的偏差甚至错误,只有完整的信息才能让企业对相关信息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做出正确的决策。
那么对企业信息化而言,如何才能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呢?这也分为两个方面:首先,信息系统要完整保存所有的原始信息,其次信息系统要在信息加工、传递的过程中保证信息的完整性。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要发挥信息对企业的价值,我们要关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信息能够准确、及时进入信息系统;另一方面是信息在信息系统中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传递、加工、存储和展现。这两个方面与人和业务流程是密不可分的。
信息的录入、加工、传递、展现、利用等都与人密不可分。人决定了企业能否有效利用信息。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企业中的人是决定企业信息化价值大小的关键因素。
其次,企业相关的信息如何进行获得、加工、传递、存储和利用是由企业的业务流程来决定的。我们知道,企业的业务流程是为企业的业务战略服务的,而信息技术的引入,改变了传统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等的限制,这必然对企业的业务流程提出调整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信息技术、业务流程与企业战略间的匹配程度是决定企业信息化价值的核心因素。
结语
从我个人的理解,随着整个社会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转型,企业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信息技术对社会和企业的影响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已经从打造企业竞争优势的工具逐步成为企业进入某些特定市场的门槛。因此,我更愿意将信息系统看成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设施,我觉得这也是企业信息系统的真正价值所在。作为基础设施,就离不开最初的设计规划,建设。这一部分工作决定了基础设施的直接价值和绝大部分的潜在价值。而建成后的管理和维护(绝不等于我们通常理解的信息系统的运维)是能否发挥潜在价值的关键因素。
篇2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价值增值;非对称关系
引言
信息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我们的社会密不可分。信息化更加影响着全球的电子商务的发展。信息化可以使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水平、以及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要想发展起来就必须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只有这样才会给企业的价值带来增值的作用。如果企业在信息化的领域里不具有一定地位,那么企业也将会处于岌岌可危的地步。因此信息化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本文章主要针对信息化对企业价值增值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一、企业信息化的含义
(一)企业信息化的实质:
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从而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我国是在工业化上未完成的情况下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之后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的企业开始利用信息化进行发展,从而使企业的价值得到了增值的作用。
(二)企业信息化的内容:
(1)企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和自动化:信息化与自动化的结合可以增加企业的效率,从而使企业价值得到增值。
(2)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内部管理流畅,各个部门分工明确,通过各种的企业应用系统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从而使企业的价值得到增值的作用。
(3)企业供应链与客户关系管理的信息化:只有企业的内部管理信息化与外部供应链信息化相结合才会使企业在信息化的影响下得到价值的增值。
二、信息化对企业价值增值的表现
(一)核心价值分析:
一个企业要想持续的发展下去,就必须以核心价值作为基础,因为核心价值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从纵向来看,核心价值是随企业的发展而形成并丰富的。因此信息化的发展可以使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的效率增强,这样企业的核心价值也会随之增强。那么企业在同行业的竞争中就会处于有利的地位。其次,从横向来看,核心价值是由企业的各个管理活动的关键成功要素综合体现的。因此如果信息化可以使一个企业的管理活动的成功率、效率增强,使费用、时间、成本减少,那么企业的核心价值自然就会增强,那么企业的价值也会逐渐提高。
(二)让渡价值分析:
在供应关系中,每一个企业都存在着买与卖的关系,因此每个企业都可以看成是一个客户。让渡价值就是指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的差值。其中顾客总价值包括顾客在购买和消费过程中所得到的全部利益,这些利益可能来自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或形象价值。每个企业都希望自己可以用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利益,因此企业需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使企业的产品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得到提升。这样企业才会在供应关系中获得更多的让渡价值。
(三)顾客价值分析:
顾客价值是指企业以一定的方式参与到顾客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而能够为其顾客带来的利益,也就是指顾客通过购买商品所得到的收益和顾客花费的代价(购买成本和购后成本)的差额。因此企业信息化可以减少销售时间,增强企业对销售的控制能力,提高产品的质量从而增加客户流量以及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四)比较价值分析:
对于企业来说,每个企业都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产品,因此就产生了比较。比较价值分析方法是一个战略分析方法,比较价值分析可以从产品的价值、业务的绩效等等来进行比较价值分析。一个企业如果应用信息化的手段使产品的质量得到提升,那么从产品的价值来看,信息化的企业相比于其他同行业的企业就会更加容易给企业价值带来增值。企业如果使用信息化的电子商务手段使企业的业务绩点上升,那么企业也会在销售过程中带来价值的增值。因此企业可以利用信息化使自己处于一个不断升华的过程中,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
三、非信息化导致的企业非对称关系
(一)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增强,但是企业的价值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种情况是因为企业的核心因素是信息化,但是信息化的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没有给企业带来预想的价值,这样直接导致企业在生产、销售等其他的业务没有得到价值的增值,反而由于信息化设备的消耗使企业产生了负价值。
(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下降,可是企业的价值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种情况就是因为企业的核心价值是非信息化因素,因此如果企业引进信息化因素就有可能使企业的价值上升,因为在非信息化因素占主导地位的时候,信息化因素的辅导会使企业的价值增值。
四、丹东市孤山镇中小企业信息化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分析
中小企业信息化是指中小企业结合自身的特点在企业的各个生产活动、各个销售环节、各个管理决策部门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水平,从而使企业在同领域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因此中小企业应该利用信息化来增加企业自身的价值。丹东市孤山镇作为丹东市的一个经济开发区,正在处于不断发展的趋势中,因此将丹东市的孤山镇作为调查的对象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孤山镇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来提高企业在竞争中自身的价值。问卷调查以孤山镇的10家以非信息作为主导因素的中小服装厂企业来进行调查,大多数企业的人数分布在500人左右,其中服装厂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对于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企业来说,他们使用的生产设备都是全新的,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会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从而使企业的价值增强,而对于信息化水平一般,即生产设备不都是全新设备的企业来说他们的生产时间就会变多,这样相比于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企业来说,就缺少了竞争的优势。经调查得知信息化水平较高即生产设备全新的企业比信息化水平一般的企业的收益多出三分之一、客户来源多出四分之一。因此可以看出信息化会给企业的价值带来增值。
五、结论
通过信息化对企业价值增值的作用探讨不难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企业信息化与企业价值增值具有一定的关系。
(2)企业信息化可以给企业产生增值作用,不同的企业增值的效果不一样。
(3)企业信息化会给企业增值带来核心价值、让渡价值、顾客价值、比较价值。
(4)企业信息化与企存在着非对称关系。
参考文献:
[1]于晓胜.基于企业信息化的企业价值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8)
[2]刘凤琴等.中小企业信息化对企业价值增值作用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4(20)
[3]张华平.企业信息化促进企业价值增值的途径分析[J].华北水利电学院学报,2008(02)
篇3
一、基于知识管理下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评价指标
1.财务维度
企业在构建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作支撑,因此,就需要实现对财务指标的评价,以明确当前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的重视程度,并对资本投入的合理性进行定位。财务维度的评价指标为: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相比较,企业对销售增长率、市场占有率以及净利润率的满意程度。
2.客户维度
在构建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整个业务流程实现了完善,促使整个业务的成本投入降低,相应的服务质量得以提升,进而提高了客户对企业产品的满意度,实现企业销售利润的提升,因此,这一评价内容十分重要。从这一维度出发的主要评价内容为:客户对产品质量、服务以及相应网站的满意度。
3.内部流程维度
基于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企业内部业务处理流程逐渐得到了优化与完善,并且业务处理的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这就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在新产品的研发上,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支撑,整个业务流程所需时间大大减少,这就为企业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奠定了基础。这一维度的评价指标为:业务流程的改善程度;市场响应速度以及新产品的研发能力水平。
4.学习成长维度
指的是从企业员工考核等出发,通过培训等内容的开展来提升企业员工的能力素质,以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确保实现信息化的完善应用奠定基础。这一维度的评价指标为:员工业务水准、管理机制体系的健全程度以及企业决策的科学与否。
(二)知识管理处理过程与运作环境对企业信息化绩效的影响分析
1.处理过程的影响分析
首先,知识创造过程。主要是基于人固有理性思维的基础上,通过理性的分析等来实现知识的进一步创新,进而通过吸收、引进以及整合等形成知识的创造;其次,知识获取。包括员工、企业组织、网络以及与外部客户等的沟通,这些都是企业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知识的累积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再次,知识共享。主要包括内外部知识共享两部分,通过知识共享来全面提升企业产品的附加值,并将知识转化为竞争实力;最后,知识应用。获取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通过对知识的有效应用能够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与组织绩效,将知识转化为动力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2.运作环境的影响分析
企业知识管理运作环境下的主要分析因素为:技术支撑、组织结构、人员培养以及企业文化。以技术为支撑能够实现知识的有效获取与共享,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准;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网路化这一立体格局的构建,能够在落实以人为本这一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强化企业领导职责能力的发挥,为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能力与水准奠定基础;对于员工的培养是企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加大员工培训力度,构建完善的培训制度以全面提升员工的能力素质;通过组织文化的优化能够实现对企业员工思想的凝聚与鼓励,进而通过团队精神的发挥以及企业文化的引领来提升企业组织绩效。
二、基于知识管理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打造学习型组织文化,构建立体化组织结构
对于企业来讲,组织文化与组织结构体系对企业组织绩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逐步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实现组织文化的进一步完善,通过学习型组织文化的打造来不断充实企业组织文化的内涵,并充分发挥出员工的主观积极性,为激发员工的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并凝聚员工的精神力量,充分发挥出团队合作精神的实践价值。与此同时,要以扁平化、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形式来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为从根本上提升企业信息化绩效奠定基础。
(二)强化知识的运用以充分发挥企业信息化的作用
知识的创造、分享与应用是提升企业信息化绩效的一大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这就要求企业要进一步提升知识管理的力度,确保不断实现知识的创造,实现对隐性知识的充分挖掘,通过知识的运用来充分发挥出知识管理的作用。在实际落实该项内容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对隐性知识的有效挖掘,就要求企业要以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来确保实现信息的共享,以促使企业员工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吸收、整合与创新,进而实现信息化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完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篇4
关键词:“云会计”;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问题及对策
一、“云会计”概述
所谓“云会计”,是指利用云技术在互联网上构件虚拟的会计信息系统,并在云计算环境下进行会计工作,最终完成企业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会计管理等内容,使企业很多有利资源不需要进行大规模操作和互动,就能被有效利用。“云会计”通常采用外包模式对会计信息化进行建设与服务,大大推动了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传统意义上,企业将自己购买的会计软件安装于电脑操作系统中,随着云软件的出现,会计系统的进入和管理理念都发生了变革,“云会计”框架下企业会计信息通过网络导入、线上服务,企业对会计软件享有使用权而非所有权。
二、“云会计”的产生背景和发展现状
“云会计”是以云计算为基础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存储的运用,“云会计”使本机信息通过浏览器传到云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这一理念的提出,改变了传统单一的会计统计模式,使信息快速传递并在多个系统、多个电脑间进行融合。用户通过应用软件收集会计信息,利用服务平台交换信息,最终将会计信息存储到设备中,这一严密的“云会计”环节设置,配合互联网远程功能,实现会计信息的交流变换,为会计人员的远程报账和审计提供便利,提高企业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管理和监督。2006年,“云会计”这一理念率先在谷歌世界引擎大会上提出,它指出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虚拟会计信息系统,使用虚拟服务器对企业日常会计相关工作进行整合。目前,“云会计”在硬性和软性层面主要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侧重建设基础设施的软件服务,二是侧重建设学术方面的企业会计服务。“云会计”的云端租赁、私有云、混合云三种不同应用模式为企业的会计信息交流提供不同等级的安全防护,“云会计”在国际市场上已发展成为各大企业终点发展的板块,尤其是在发达国家。而在我国,“云会计”的发展还相对落后,仍有很多企业处于对会计信息安全性的考虑,对采用“云会计”保持观望态度。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云会计”理念将不断深入到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当中,未来是大数据和云时代的社会,“云会计”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
三、“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应用的意义
第一,节约中小企业资源。在“云会计”框架中信息的输入和传出都极为方便,会计信息共享在“云端”,在云环境下进行传递,有助于提高会计人员工作效率,节约中小企业空间、时间、人力等各方面资源。第二,深度挖掘信息,有效控制经营风险。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云计算技术对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并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和预测,及时采取应对风险的措施,实现中小企业市场发展的柔性化以适应市场的不断发展。第三,“云会计”能全面控制成本。中小企业在产品设计、产品开发、采购、生产、销售和服务等经营过程中都会产生成本,通过“云会计”对各方面信息进行融合,快速处理数据,实现业务流程中成本控制的最优化,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四、“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大环境下,通过“云会计”来加速会计信息化进程,进而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云会计”固然能够给中小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带来便利条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云会计”在我国中小企业中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首先,“云会计”自建系统建设成本大。“云会计”的建立必须依托于云计算平台,系统建立要求具备较高的科技水准和资金供应,加之中小企业自身研发能力有限,企业发展不够成熟,无法支持庞大的建设支出,使得中小企业“云会计”系统研发风险和难度增大。其次,“云会计”存在安全性问题。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的问题,“云会计”多依托于外包服务,基于云计算框架结构和部署模式,大量数据的存储和信息的交流都在同一云端,一旦云存储中心遭到破坏或者攻击,或企业的核心数据意外地透露给其他公司,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中小企业的“云会计”安全问题值得重视。再者,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的成效,很大层面上取决于“云会计”服务商的选择,企业应对此问题慎重选择,在选择会计服务商时,应对服务商的价格、规模、对外服务和信誉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同时还需考虑“云会计”服务的稳定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定制性和技术支持。
五、“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对策
第一,构建中小企业“云会计”体系结构。实现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首先应实现企业全方位“云”化.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云会计”系统应构建包含应用层、平台层、数据层、技术设施层和硬件虚拟化层的体系结构,通过云计算技术SaaS软件服务构建集合核算系统、管理系统、决策系统为一体的“云会计”系统;利用PaaS平台构建“云会计”的数据库服务,以会计信息化开发应用环境服务平台对门户Portal和企业相关业务系统进行统一访问;利用数据和服务的DAAS来对以企业会计信息和经济信息为核心的数据资源进行构建和整合;利用基础实施即服务LAAS来进行数据中心的运用和“云会计”的存储;利用硬件即服务来构建具有有效弹性计算能力的服务器集群,最终形成基于互联网的“云会计”系统。第二,“云会计”业务外包。目前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处于云环境下,因此,中小企业应该在互联网上应用云技术构建虚拟会计信息系统,以完成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会计管理等基本内容。采用“云会计”业务外包的方式,将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委托给专业强、信誉好的第三方会计服务机构,通过对会计信息化的服务与建设采用业务外包的形式,实现“云会计”信息化建设。通过线上服务商购买专业会计软件来实现会计信息的网络导入,进而推动“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实现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
六、案例分析
进入21世纪,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创新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信息化与大数据成为时代潮流,云计算成为企业竞争力核心,“云会计”应运而生,大多数企业都着眼于如何解决云计算的技术和安全问题,“云会计”理念最早于2006年由谷歌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提出,随后IBM、亚马逊、微软等公司相继提出云战略,“云会计”进入大众视野并得到广泛关注,“云会计”在我国的发展也极为迅猛,阿里巴巴、百度、用友等企业相继致力于“云会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并取得一定进展。但是,目前“云会计”在我国中小企业中的未能普遍应用,以绍兴地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为例。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是绍兴地区整体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中小企业数目占比90%以上,在全国来讲,具有一定代表性。21世纪是一个互联网遍布全球的时代,创新思维成为企业长足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小企业的发展更是如此,实现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关键是会计信息化,而云计算作为互联网相关服务的增加,已经深入到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为实现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云会计”在绍兴地区的利用率不高,通过“问卷星”这一网络形式对绍兴地区各中小企业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云会计”在绍兴地区普及率极低,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是会选择会计电算化软件来进行会计操作,只有3%的中小企业会利用“云会计”来处理财务问题,甚至还有6%的企业采用最古老的手工记账。目前,“云会计”在我国中小企业中的未能普遍应用,分析其主要原因无非是地区会计信息化水平不高、技术较落后,以及对“云会计”的使用安全性等问题。因此,“云会计”在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中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一方面,政府应颁布相关政策促进云计算技术的开发与进步;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云计算技术的资金投入并给予优惠政策。如今,云计算已被国家“十二五”列为重点扶持的战略新兴产业,《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等方针政策都体现了我国政府发展云计算的决心。
七、结语
云计算能够节约中小企业在会计信息化方面的成本支出,本文通过对云计算内涵及服务模型的思考,给出了“云会计”的定义、发展前景及应用价值。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会计信息化大大提高了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大环境下,通过“云会计”来加速会计信息化进程进而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时下我们该关注的热点。“云会计”模式将给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
作者:陈慧 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程平,赵子晓.云会计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供应商选择策略[J].会计之友,2014,(12):117-120.
[2]皮春成.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中的优劣势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4,(8):7-9.
[3]谌英.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中的SWOT分析[J].交通财会,2015,(11):45-50.
篇5
关键词:石油企业;核心价值;文化体系
1、石油企业核心价值与企业文化
在石油企业文化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核心价值,它是石油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精神,只有坚持核心价值,才可以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石油企业要从多个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来对实现核心价值的能力进行培养,更好的进行文化体系建设。通过实践研究发现,构建的石油企业文化如果足够优秀,那么就可以将企业的核心价值给充分体现出来,从而更好的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石油企业文化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石油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以及整合中形成的,这种文化可以将石油企业的特点给充分体现出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石油企业全体员工的价值理念以及发展趋向。石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想构建企业文化体系,就需要核心价值非常的优良和准确,同时,企业文化也可以对企业的核心价值进行强化。
2、石油企业文化体系的建设
文化体系构建主线:
一是对石油企业价值观进行重新塑造,通过上文的叙述我们可以得知,在石油企业文化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价值观,那么只有对价值观进行重新塑造,使其符合于实际情况,才可以更好的进行文化体系的建设。在对石油企业价值观进行定位时,需要充分结合石油企业的发展方向来进行,并且将时代精神充分体现出来,比如开放、和谐、共赢等,还需要保证石油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可以对此认同和接受。
二是要对石油企业精神进行提炼: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促使社会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那么石油企业作为重要的支柱,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的挫折和困难,可以说,企业自身的发展精神,就足以让人们感动。那么就需要对石油企业精神进行提炼,将石油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感动事情和感动员工给有效的整合出来,提炼总结这些人员身上的优良美德,进行必要的加工和整理,使其成为石油企业的精神。
三是要对石油企业形象进行塑造: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的今天,石油企业除了扩大经济效益之外,还需要重视社会效益,要知道,石油企业形象会对社会公众产生直接的影响,只有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才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和人才。具体来讲,石油企业形象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质量形象和员工形象,前者指的是要不断提高石油产品的质量,后者是要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四是要大力开展培训:要对全体员工进行大力培训,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需要时刻牢记石油企业的整体文化。主要从这些方面来努力,首先,从文化方面来培训和教育全体员工;其次,要将那些典型人物和事迹给提取出来,以此来体现石油企业的优良文化。最后,还需要充分发挥石油企业文化理念以及核心价值的导向作用,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来对企业文化行为进行约束。
文化体系建设内容:
一是思想文化建设,主要是培养石油企业的优秀文化理念,在实践当中,对其进行必要的完善。首先,要将思想理念给提炼出来,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以及外部市场环境,来合理梳理和提炼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追求。其次,要充分实践这些提炼的思想理念,在实践的过程中,注意反馈和评价,对其进行完善。
二是精神文化建设:在石油企业文化体系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就是精神文化,要大力弘扬本企业所形成的优秀的精神文化,通过教育,来促使全体员工了解到石油行业的优越性和自己身上所担负的责任,将石油行业的那种拼搏勤劳等精神践行下去,对以往出现的各种精神进行强化和弘扬,比如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等。
三是形象文化建设:石油企业对外的展现就是形象文化,它不仅可以体现企业文化的物质基础,还可以体现企业文化质量。石油企业形象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媒体的宣传,还需要进行文化平台的构建,更好的展现企业形象,另外,还需要对企业的形象文化标志进行统一。为了可以更长时期的展示形象文化,就需要进行示范区的构建工作。
四是行为文化建设:在石油企业文化体系的建设中,还有一个方面不能够被忽视,那就是行为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精神,进行行为文化的建设,对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还需要将制度的教育以及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员工的思想意识水平,规范员工的日常行为,提高全体员工的精神风貌,更好进行石油企业文化体系的建设。
3、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石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文化体系的作用,结合企业确立下来的核心价值观,来大力建设企业的文化体系,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健全各种制度规范,约束员工行为,提高产品质量,吸引更多的客户和人才,促进石油企业更好的发展。石油企业文化体系的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企业不断的积累和实践,不断完善。本文简要分析了石油如何立足企业核心价值,来进行文化体系的建设,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邓占强.基于企业核心价值的石油企业文化体系建设[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3,2(2):123-125.
篇6
为进一步规范企业的棉花加工和质量检验的工作行为,逐步提高我们的棉花质量,促进棉花行业健康发展,国家新颁布了《棉花质量仪器化公证检验加工企业抽样管理办法》。新办法的实施,为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生产和检验工作提供了依据。
棉花加工企业信息、扦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原因
(1)信息系统专用电脑被移作其他用途,如改装指纹考勤、炒股票等,造成中棉公司安装的软件全被删除;信息系统专用电脑登录互联网造成系统瘫痪,电脑中存储的检验数据丢失或被盗用;网线和电话线切换时,由于线路的占用和冲突,造成无法下载检验数据。
(2)扦样工作不规范的问题。一是存在单面样品。产生的原因是扦样员没有按规定在棉包两面扦样,进行合样,只扦取棉包单面样品;二是扦取的样品碎、小(样品重量不足),根本不能满足试验要求。产生的原因:(A)扦样员的扦样工作不规范,在扦取样品时人为地将样品扦碎;(B)企业出于降低生产成本的考虑,扦取小样品。
(3)不同检验批次的样品混乱的问题。一是扦样员在样品集中整理过程中不认真区分和分别装袋;二是有些企业的样品管理员对条形码信息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加工过程中经常随意调整条形码采集器的加工信息(如籽棉品级、垛号等),任何一项信息的改动就会使条形码内容更改,造成同一天、同一籽棉大垛加工的检验批次频繁变换,而扦样员在扦样品时又没有仔细区分放置,造成同一天、同一籽棉大垛加工的不同检验批次的样品混乱。
(4)检验批次中的少样品和样品流水号多次重号的问题。一是扦样员对当班的样品集中整理过程中不仔细核查,遗漏样品;二是样品管理员在棉花加工中随时调整条形码采集器的样品流水号信息,造成不同检验批次的样品流水号多次重号的样品存在。
(5)企业留存样品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一是企业不重视样品的留存工作,企业没有样品留存;二是留存样品工作不规范,没有分批留样,样品标识不清楚。
以上问题的存在,反映了我们的棉花加工企业在棉花加工生产中:一是在思想认识上没有重视,对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没有认真地领会和研究。反映在对信息、扦样工作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二是部分企业管理意识差,没有相对固定的经培训上岗的信息员、扦样员从事信息管理和扦样工作,临时性的较多。
对企业做好今后的棉花信息、扦样工作的几点建议
(1)对于棉花加工信息、扦样工作相关的微机、条形码仪、在线回潮测试仪、取样的上下切样刀、皮棉回潮测试仪等设备时常进行必要的维护;对相关的配件,如条形码卡纸、传输带等常用物品要保持有充分备用;信息员及时做好信息系统和检验数据的备份。
(2)棉花加工企业应该保持并相对固定经过培训,取得信息员、扦样员证的,熟悉信息、扦样工作规定,工作责任心强的信息员、扦样员负责棉花的信息、扦样工作,尽可能不临时安排不懂业务的人员从事棉花信息管理、扦样工作,以保证扦样工作的连续性和所扦样品的质量。
(3)企业的扦样员要严格按规定从棉包的两侧将自动切取的棉样整块扦取下来,分别合并成两份样品,一份留检验,一份企业存留。每份样品保证夹有唯一的条形码卡,每份样品的重量不低于国家规定的125克,并保持每份样品的完整性,不出现样品碎、小的问题。纤检机构应按照国家《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和国家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相关的规定,加强对棉花加工企业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服务。
(4)棉花样品条形码卡的流水号在一个棉花年度加工过程中是不间断的,不需要随意调整。企业的扦样员在平时工作中多关注条形码仪的运行状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与纤检机构和相关的技术维修人员联系,及时维修、调整,保证设备运行正常。
(5)做到每天加工生产结束后,扦样员及时将当班所扦样品按检验批次进行集中整理、装袋,对整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补救处理。
(6)企业应注重留存样品的管理工作。一是企业应该设置规范的留样室;二是制定相关的样品管理制度,并安排专人负责做好样品留存管理工作。
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会计信息化;价值;方法;措施
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状况对于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通过会计信息化的手段来加强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有效控制施工成本,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当今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主要对会计信息化的现实价值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具体方法和策略进行相应的分析与探讨。 会计信息化作为现代化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会计工作中会计核算的方法,使数据存储的形式和数据处理的具体程序发生转变,扩大了会计数据的领域,有效保证并提升了会计信息的整体质量,是对传统会计模型的重新整合,并建立起会计手段与先进技术高度融合的会计信息系统,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准确的参考。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面对日趋严峻的竞争形势,应当根据建筑施工行业的特点,通过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应用来实现其财务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1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的现实价值 建筑施工企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在其经营发展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建筑施工企业中其所属单位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每一个工程项目的地域性跨度比较大,企业总部对于下属单位财务信息的获取,只能依靠于传统的通信方式来进行,但这种信息传递的方式本身就缺乏一定的安全性,准确度也不高,无法适应经济社会以及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会计工作的效率,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为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同时也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1.1制定合理的会计信息化总体方案提升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企业应从发展实际为出发点,结合人力、物力、财力状况,有针对、有计划地实行会计信息化战略。同时注意在会计信息化方案中注重遵循适用性、低成本、可扩展等原则。会计信息化作为一种全新的会计处理模式,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利用,可以实现会计信息的集中化处理,使账务处理更为准确、迅速;另外,通过会计信息化的应用,相关财务人员只需将原始凭证录入,其他工作均由计算机来完成,摆脱了传统会计工作的繁琐,以更多的时间及精力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当中,充分发挥其会计监督的职能,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使企业成本投入得到有效控制,进而为企业的经营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1.2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建筑施工企业实行会计信息化能够通过对网络信息系统的利用对各项目单位的财会信息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完成总部与各下属单位之间的信息传递,同时也可以使所有下属单位的财务信息通过总部的信息化系统进行共享,使企业总部能够准确且及时地对各下属单位的财务信息进行了解与掌握,为施工企业内部的整体调控与各种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保障,进而实现对企业财务的有效管理,推动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1.3 有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企业内部会计工作实施信息化处理之后,减少了会计核算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会计处理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有效提升,而计算机对数据的高速处理,则使会计处理工作的效率得到整体提升,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因此更有保障。会计人员利用信息化系统,对会计报表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及分析,并以相应的数据信息的形式,对企业的现状进行直接反映,使企业内部管理层及决策者可以根据会计信息对企业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估,进而对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进行优化与调整,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因此会计信息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及其他管理控制工作中更能发挥其重要作用,对建筑施工企业具有重要价值与现实意义。2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现 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要切实实现会计信息化,提高内部会计工作及财务管理的整体质量,就必须为会计信息化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企业应当从基础准备工作做起,为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做好思想、组织及硬件设备三方面的准备;依照企业的实际状况制定相应的会计核算制度,加强内部财会队伍建设,进而组织会计信息化的开展实施。 2.1 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所谓万事开头难,建筑施工企业要实现其内部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思想准备、组织建设以及软件、硬件设施的配备三方面的内容。 首先,领导的重视是决定工作成效的首要影响因素。实现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所涉及的部门不只是企业内部的财会部门,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应当从管理层做起,对会计信息化问题给予重视与支持,各个部门从思想意识上对会计信息化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进而积极投入到会计信息化的会计处理工作中。 其次,会计信息化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组织基础。建筑施工企业在实行会计信息化之前,需要对实施效果进行充分的考虑与预估,依照企业的现状,选择相应的会计信息化规模,进而进行相应的组织建设,为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提供组织基础。 最后,建筑施工企业应当依照行业特性及企业规模等选择适当的管理软件,同时对会计信息化所需要的硬件设备进行及时的配备与安装,以保证会计信息化的实现。 2.2 制定相应的会计核算制度 会计信息化能够实现会计信息的集中化处理,但这种集中处理需要以统一的会计科目代码以及统一的核算流程作为基础条件。只有如此,才能使各单位在进行会计操作的过程中直接将总部核算的模块作为标准复制到相应的账套当中。而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会计信息化之前,在企业财务主管及相关决策者的参与下,依照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的现状及现行的会计制度,在经过反复测试的基础上制定出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以保证会计核算制度的可操作性和统一性。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各项目单位存在点多、面广的特点,且债务和债权单位的变动较大,所以在会计科目代码方面无法实现完全的统一,但在具体执行时,应尽量保持一致。 2.3 加强企业会计队伍建设,确保信息安全与真实会计信息化的实施使得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财会人员的工作职能和具体分工发生了相应的转变,信息化的技术及相关财会软件的应用也对财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财会人员的思想意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操作水平等方面都亟待改善。应该加强对财会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与再教育,使其具备实施会计信息化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同时企业还应当配备相应的软件及硬件系统的管理与维护人员,保证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在信息化环境下,大量的会计信息通过网络传递,存在被截取、篡改、泄漏等风险。因此,应该建设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信息加密技术、密码技术、容错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反病毒技术等的开发利用,加强会计信息化关键硬件的开发和研制。作为配套措施,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做好信息安全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应急计划等工作,及时做好数据备份工作。再次,要加强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和监督,监管会计信息化工作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和会计信息标准。 总之,会计信息化的实现能够保障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的连续有效进行,在提升企业内部会计工作整体效率的同时,能够有效保证会计信息的整体质量,使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从而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条件。因而企业应当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其内部会计的信息化,并积极主动地推动内部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既需要企业领导者的重视,也需要财会人员与单位其他部门的支持。只有依靠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达到会计信息化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兰.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探析[J].财经界,2010(5).
[2]蒋洁萍.基于会计信息化辅助财务分析的思考[J].金融经济,2010(6).
[3]彭疆武.施工企业如何实施会计信息化[J].现代商业,2009(14).
[ 4] 杨明月. 浅析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J]. 时代经贸(中旬刊), 2008,(S3)
篇8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3月
定价:42.00元
国家电网公司·新入职员工系列培训通用教材:安全实训
为了规范国家电网公司新入职员工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国网技术学院依据国家电网公司新入职员工培训方案,结合自身实训设施和新员工培训特点,编写完成《国家电网公司新入职员工系列培训通用教材》(包括8个分册)和《国家电网公司新入职员工系列培训专用教材》(包括52个分册)。《国家电网公司·新入职员工系列培训通用教材:安全实训》,共分4个学习情境,22个学习任务,主要包括电力安全生产基础知识、电力安全管理、电力安全技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内容。
作者:权锡哲 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6月
定价:39.00元
弗布克企业培训精细化管理系列:培训管理关键点精细化设计
本书围绕企业常见的培训管理业务,从风险控制、流程控制两大角度提炼出了培训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点,构建了一套全新、实用、高效的培训业务关键点管理体系。涉及事项包括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培训体系设计、培训计划管理、培训课程研发、培训运营管理、培训外包管理、培训督导管理、培训效果转化、培训费用管理等内容,为企业全面控制培训管理关键点、加强培训管控工作提供了“拿来即用”或“稍改即用”的指导性手段。适合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尤其是培训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阅读,也适合人力资源研究人员、管理咨询人士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作者:李存斌 等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6月
定价:46.00元
篇9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规划 过程框架 规划方法
STUDY ON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LANNING METHODOLOGY OF TELECOM OPERATORS
Tian Peng Luo Bangcai Guizhou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pace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was faster and faster. Information planning has become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booster and engine of improving the economic benefit an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However, an effective information planning methodology will help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and meet the needs of the enterpri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telecom operators as the main body in this paper, an framework of informatization planning process is proposed, the informatization planning,s basic principle is expounded, several common methods of planning are carried on the analyses, the value of informatization planning is summarized, providing an useful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other enterprises information planning.
Key words: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Planning Process Framework Planning Methodology
一、引言
企业信息化规划以整个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为指导,结合先进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以及企业业务的最佳实践,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制定企业未来信息化蓝图以及实施保障计划,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信息化规划是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纲领和总体指导,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依据[1]。
当下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成为了衡量一个企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现代化企业的核心内容之一[2]。对电信运营商而言,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电信市场的开放,竞争的焦点从网络竞争、规模竞争向客户竞争和管理竞争转移,同时在电信企业内部进行了组织架构重组和业务流程重组,内外环境的变化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环境、现状、战略、业务和市场,电信运营商应从企业信息化规划入手,寻找一种有效的信息化规划方法,提出适合企业3~5年长期发展战略需要的信息化规划,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支撑企业的发展战略,强化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过程框架与原则
在国务院“两化融合”思想的指引下,随着电信运营商业务发展,快速成长的业务需求对信息化工作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服务标准,信息化规划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使信息化建设能够敏捷地支撑电信运营商业务、服务、运营、管理以及创新发展,提出了信息化规划过程框架与基本原则。
2.1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过程框架
从电信运营商企业战略及业务发展需求出发,根据工作内容和时间先后顺序不同,可将整个信息化规划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对前期规划回顾,第二阶段进行现状、需求及驱动力分析,第三阶段制定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第四阶段提出具体建设项目,进行项目投资估算与设计实施,如图1所示。
在理解电信运营商发展战略和核心业务的前提下,分析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前期规划执行情况,找出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差距与不足,评估上年度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带来的价值;分析电信行业发展环境,明确企业内部相关部门业务需求,利用关键成功因素法,对发展需求及驱动力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企业未来信息化改进方向;在全面调研,充分分析企业信息化现状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制定规划期总体目标和实施原则,从技术架构演进规划、信息化组织和人员规划及信息化服务规划入手,勾画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结合企业规划思路和方法,提出必要的建设项目,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计划,分析项目投资预算,对项目投资进行权衡,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2.2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基本原则
在电信运营商进行企业信息规划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基本的原则,信息化规划就难以有效指导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坚持战略驱动和业务导向。目标牵引力和业务驱动力是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的源头,信息化规划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制定信息化架构,推进企业的整体发展;同时,围绕业务发展需求,制定出具有业务价值和业务促进力的规划,提高规划的可接受度。
坚持整体规划和分步实施。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要整体规划,分步骤、分重点实施。从建设逻辑上,要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先从IT基础设施及底层数据建设,再发展核心业务系统,优先解决最紧迫、最重要的需求,并在所需的人、财、物的投入上有所倾斜[2]。
坚持循序渐进和注重实效。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是一个循序渐进并贯穿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动态过程,要把握核心和重点,由急至缓,循序前进;基于成本去设计规划,规划不宜太大,规划期不宜过长,一般3~5年为宜,同时要考虑规划的扩展性和可用性,这样更能提现规划的实效与价值。
坚持全员参与和加强培训。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人,必须要让每位员工都清楚,每一个人都积极地做好准备;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是根本,实行培训与引进并举,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和人才引进渠道,为企业提供信息化建设所需的适用人才。
三、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论探析
3.1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专家和企业界开始了对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的探索和研究,并形成了一些比较典型的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例如企业系统规划法、关键成功因素法、价值链分析法等,经过对这些方法的学习和实践,提出了几种电信运营商常用的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
3.1.1 GMTD方法论
GMTD方法论具体指的是:Guideline,“一个指导思想”,即企业的总体规划和发展战略;Methodology,“一个分析方法”,即以关键成功因素法为主要分析方法;Time step,“三个时间步骤”,即以规划回顾、需求及战略分析、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三大时间步骤为规划流程;Dimension,“四个维度”,即以战略、资源、产品、客户四大竞争力的提升体现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企业价值提升。
GMTD方法论是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的总体思路,将企业信息化规划分为“一思想、一方法、三步骤、四维度”四个方面,为电信运营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更加合理、科学的支撑,有效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是目前电信运营商比较常用的规划方法。
3.1.2 问题追根溯源法
从电信运营商业务发展需求入手,聚焦客户业务要求,分析技术人员抱怨的原因、用户使用问题与客户感知以及端到端的业务流程,通过横向比较,找准企业管理、运营中存在的根本问题,以及业务需求与IT能力之间的矛盾。
对于业务部门来说,以业务为驱动,通过分析具体业务对应的具体IT功能实现,对IT规划提出要求。对信息化部门而言,业务驱动作为信息化的重要输入,信息化在能满足具体功能的同时,更需关注满足业务类及发展趋势的信息化能力是否具足、结构是否合理、需要哪些构成要素、是否可良性持续发展等,通过点上的汇集、分析和关联,进行自底向上、追根溯源,对问题进行深入挖掘,明确IT能力,制定科学的IT规划,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3.1.3内涵变化分析法
电信运营商信息化建设面对的业务环境、战略要求相对过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电信业由“通信业”转向“信息服务业”,企业发展已由过去的“利润驱动”转向“价值驱动”。
通过分析全业务环境下企业战略和业务内涵,聚焦企业战略转型及信息化内涵的变化。从企业信息化角度来说,信息化以全流程为贯穿,针对业务发展策略和能力填充点,对新的变化和发展规律需要有进一步的深入认识,并对移动互联网业务和商业模式下IT内涵变化进行重新审视。
从规划层面来说,基于战略内涵和业务需求,聚焦IT内涵变化和IT能力映射,采用MATRIX(矩阵)框架,梳理企业信息化能力建设同企业战略与业务需求驱动、客户体验驱动、持续性发展驱动的关系,进行多角度二维分析,将信息化能力建设转换为业务和服务能力,推进IT的技术、管控、服务体系方面的工作开展,创造IT价值。
3.1.4价值区间权衡法
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传统的通信业已经由单一的利润驱动向多元的价值驱动转变,而竞争焦点集中在企业掌握价值链过程中面向客户的运营能力、应用提供与管理能力、服务聚合能力三个方面。电信运营商企业核心竞争力区间应由信息流的传播者向能力提供的管理者、服务应用的集成者以及客户渠道的聚合者改变,通过对产业链的引领与价值链掌控,最终成为标准与模式的引领者。
在深入推进转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持续提升企业价值的背景下,企业信息化的价值应围绕企业运营价值、股东价值、产业链价值、员工价值、客户价值和社会价值展开,构建一套相对具有客观性、全面性的基于企业价值贡献作用比重加权的二维模型来衡量信息化的作用和价值,全面提升整体化企业信息化能力,实现IT支撑和业务发展的“有机融合、创造价值”。
3.1.5企业战略解码法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信息化工作应聚焦企业发展问题。电信运营商移动数据业务领域管道价值份额被进一步压缩,传统核心业务市场面临价值分流,流量增长与价值提升难以同步增长,抢占用户第一接触界面的竞争日趋激烈。
聚焦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本质。移动互联网业务与商业模式的本质是吸引用户、聚合资源、价值链掌控,从上、下游客户角度,聚焦管道、平台、应用在商业模式中的作用,对IT内涵的进行重新审视,从新的角度去理解“新三者战略”:智能管道、综合平台和应用。管道是桥梁,是基于客户与电信、客户与客户之间发生关联或关系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产生的作用角度。平台是容器,是基于面向内部运营与管理、面向外部合作接入与能力提供的实体系统和标准层面。应用是体验,是基于客户感知到的综合内容与体验层面。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除了IT支撑层面外,在其他方面应有更大的作为。
3.2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思考
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展现的首先是内容,作为一个面向未来能力建设的可阅读物和传达思路思想的载体,应根据电信运营商自身具体情况,适当的将内容的思维模式过程有所体现,这种“做什么”、“为什么”有上下文的方式将有利于把问题和思路传达得更清晰和透彻。
规划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思维过程,这种思维模式过程的体现方法经过总结、归纳和提炼后形成可模式化的形式,可以认为就是一种方法论。
所有的方法都是以内容为基石的,需要的只是把要阐述的内容和观点以合适的方式和逻辑结构展开,形式为内容服务,并成为内容重要的组成要素。方法论是基于内容的一种工具,可以选择工具、应用工具或创造工具,但不必为了方法论而方法论,法无定法,因时、因人、因事而定,量体裁衣,寻求一种适宜电信运营商自身发展,具有实效的信息化规划方法,将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四、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价值体现
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是信息化工作的先导,对能力建设和工作重点起到价值导向的作用,满足“二八法则”,即信息化规划花费20%的投资将为企业贡献80%的信息化成功率。
信息化规划是一项重要机制和组织形式,将信息化工作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业务、管理等紧密衔接起来,系统性的调动IT专业资源来协同解决问题、开展能力谋划、明确工作思路。规划不等同于工作计划,规划聚焦在企业级的战略、业务、价值同IT的连接,由此使得IT各级人员明确在战略地图中的坐标定位、方向、路径、内容及方法。
信息化规划是下年度信息化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先导,是IT专业下一年度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的重要来源,是企业发展战略在信息化工作、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服务与支持等方面的细化,促使企业的管理人员和IT从业人员以全局化和大局观的角度去看待、评估企业的信息化现状和信息化工作的未来,对企业IT建设工作形成长期性指导体系,促进企业对现有问题和IT需求进行全方位的诊断与梳理,能够针对当前问题和改进方向进行IT系统实施。
五、结束语
信息化是生产力,要高瞻远瞩,超前规划,发挥出对企业创新变革、精确管理、高效运营的引领性作用。信息化规划要结合电信运营商自身的发展战略和业务发展需求,从整体上进行规划,注重重点,循序渐进。然而信息化规划方法很多,必须结合电信运营商自身特点分析,从多种适配方式中创建符合企业实际和未来要求的信息化规划方法框架[3],推进信息化规划工作实施,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行,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 考 文 献
[1] 范玉顺,胡耀光. 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基本框架与方法[J]. 新材料新工艺, 2004(9):2-7
[2] 蒋桂艳.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研究[J]. 微型电脑应用, 2012(10)
[3] 龚至晖,李.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探讨[J]. 移动通信, 2012(11):134-137
[4] Thomas H D. Putting the Enterprise Into the Enterprise System[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August,1998:3-5
[5] 段延娥,戈连柱. 关于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应用的探讨[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7(S1)
篇10
谁知最近几天,他接到了好几位被采访CIO的电话,结果很是郁闷,虽然这些CIO们很愿意分享自己在信息化建设、管理甚至是个人职业成长中的经验,却希望报道中不要出现企业真实名称,或者尽量突出企业领导的高瞻远瞩,总之,原则就是“突出领导,弱化自己”,甚至直接将自己的成绩转嫁到领导身上。
其实这些企业很多都是上市企业,对于企业宣传的谨慎可以理解,成绩面前低调谦逊也是中国职场的传统美德,但客观地讲,我们的CIO们还是要勇于“担责”,“勇敢”地向企业管理者表述信息化对于企业和业务的价值,也为社会、为同行垂范。
在我们的国有企业中,大多没有真正的CIO职务。我国2007年的《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对于CIO职位的描述为:“加强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挖掘企业信息资源、制定企业信息化战略、为企业信息化布局、评估信息化价值等。”从这个角度看,目前国有企业中“挖掘企业信息资源、制定企业信息化战略、为企业信息化布局”的职责基本由信息中心主任、信息技术服务公司总经理、计算中心主任、信息部主任们行使,而“加强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评估信息化价值”则往往是由企业副总级主管承担。所以信息中心主任、信息技术服务公司总经理、计算中心主任、信息部主任们大都不太敢用CIO的称谓,而对企业副总们而言,信息化只是占他工作职责的很小一部分,所以也不情愿戴CIO的帽子。
而在一些跨国企业和采用现代管理制度的民营企业、合资企业中,大多有明确的CIO职位,而且很多CIO都是副总级的,这些企业中信息系统在企业业务和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也要明显好于我们大多数的国企。
- 上一篇:微观经济学字母的含义
- 下一篇:高中语文思维导图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