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知识点归纳范文

时间:2023-08-18 17:51: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内部审计知识点归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内部审计知识点归纳

篇1

关键词: 审计学 计算机审计 模拟学习 现状建议

一、引言

审计学是一种对综合素质尤其是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工作,仅通过课堂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需要结合仿真实习辅助教学。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手工审计模拟实习课程,通过设计一套包含各种错漏和会计舞弊的财务资料,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概念性很强的审计理论。

企业会计信息化对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审计人员熟练掌握财务软件,众多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开始使用计算机审计软件。计算机审计相比传统的手工审计具有很多优点,如取数方便,数据转换快;有利于迅速确立审计重点;用计算机即可完成编制底稿等工作,实现“无纸化”办公;查询方便,便于审计筛选、归纳、分析。因此,在当前的审计专业课程体系中需要增加计算机审计课程,结合审计理论与计算机审计模拟实践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计算机模拟实习与手工模拟实习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首先,计算机审计模拟实习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计算机辅助审计,IT审计的技术、技巧。比如在软件中完成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写,以往手工审计模拟实习时学生工作量大,利用电脑编制可以省去很多时间,软件中的工作底稿形式可以是Word和Excel等形式,按时间类型、关键词排列,方便学生查找检验。其次,计算机审计实践可以帮助学生熟悉电子数据审计的方法、技术。目前计算机会计舞弊事件层出不穷,审计电算化模拟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对电子数据实施审计的方法与技巧,将会计数据导入审计软件系统,利用软件进行重要性分析、抽样审计等,熟练掌握这些审计方法与技术。

二、计算机审计模拟实习现状分析

1.课程内容偏重软件介绍。现在不少高校的会计与审计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审计的实践课程,但是教学内容偏重于软件的介绍,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审计软件,并没用很好地将审计理论涵盖在实践教学当中,远不能满足社会实际的需要。

2.实践教学软件与资料缺乏。审计电算化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会计电算化。现在有很多专门针对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软件,从凭证到报表的电算会计资料非常齐全,仿真程度较高,学生实习效果很好。审计软件相对来说没有那么成熟,更缺少针对高校学生的专门软件。由于实验资料的局限,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限制,计算机审计模拟缺少存在各种错弊问题的会计资料。

3.师资匮乏。计算机审计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审计原理与方法、软件使用介绍、计算机审计实务几个部分。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理论功底,而且要有一定的实务经验,同时,对教师的计算机水平要求也比较高。就目前情况来看,有丰富理论与实务经验的教师从教多年,但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较弱;年轻教师毕业即走上讲台,和学生一样缺乏实务操作经验,讲课难免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难免将计算机审计实习课程变成软件使用的介绍。

4.学生对审计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审计工作需要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这需要有多年的工作经验的积累。在模拟实习当中,学生往往觉得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等工作枯燥,体会不到计算机审计的好处,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三、改进计算机审计模拟实习教学的几点建议

1.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在当前计算机审计软件教学内容较多,系统性不强的情况下,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引用案例教学,针对审计的理论知识点设计案例,使学生在利用计算机对案例进行审计的时候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掌握。

2.创建适合教学的审计模拟资料。运用计算机进行审计,会计资料是很重要的一环,除了软件开发商提供的会计资料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电算化会计实习资料创建审计实习资料。

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在课程安排上一般都在审计模拟实习之前。在介绍软件的使用时可以让学生使用之前在会计模拟实习课程上自己做的会计资料,在丰富实习资料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审计自己做的账目。另外,还可以选取一套学生完成较差的存在较多问题的会计模拟实习形成的会计资料,对其中的某些项目进行更改形成错误的会计处理,让学生用这套资料作为审计对象进行审计。这样,教师只是对一整套会计资料进行小的修改,工作量大大减少。对学生来说,这套会计资料涉及到各种业务,但是通常只有1个月的内容,总业务量较小,学生审计的工作量也不大。

3.师资的选用与培养工。计算机审计的教学需要既具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最好是设置专职教师,以有更多的精力丰富、完善实验资料。对担任计算机审计模拟实习课程的教师,应该提供更多学习与实践的机会,与社会紧密联系,如派遣教师在会计师事务所交流与培训。学校也可以聘请注册会计师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一部分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指导。

4.扩大计算机审计模拟实习内容。按照审计的行为主体,可以将审计分为国家审计、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随着政府会计的改革和内部审计的发展,计算机审计应用的范围也越广。在课程的设计上,教师可以引入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的有关知识点,扩大教学体系的内容涉及,针对企业会计资料,从而在完善课程内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卜华.计算机审计教学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3).

篇2

审计是一种监督机制,按审计主体可分为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承担审计工作的人员须有夯实的专业基础和实操能力。审计学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1]。目前,各本科院校的会计类专业均开设了“审计学”课程,也有学校开设了审计专业,不少学者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进行了关注,也有文献探讨了审计教学实践和审计案例教学的相关问题,但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审计学”教学问题展开分析和探讨改革的文章仍然稍少。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审计知识,更需学会审计实务方法,学生不仅要学以致用,更要在走出校门后取得就业成功和职业成功。基于此,本文就本科院校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学”教学问题展开探讨。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

(一)时代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以简称《规划纲要》)的《序言》部分指出,“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国务院在2014年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和完善职业教育人才的多样化成长渠道[2]。因此,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和培养要求,围绕“教什么”和“怎么教”,建立健全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地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力争实现《规划纲要》所要求的“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3]。

(二)内在要求

当前,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张,需要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数目增大,因此,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毕业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尤为重要,就业竞争力代表毕业生是否能达到就业单位的要求。瑞士联邦工业大学教授曾就大学毕业生获得职业成功的因素做过大规模的调查,指出以下5个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职业成功:(1)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2)人际关系技巧;(3)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4)有效的工作方法;(5)敏锐的、广阔的视野[4]。所以,高校在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均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知识教育只是五个要素当中的一个,除了知识教育外,学校也应该加强其他四个方面的培养。高校只有优化学生的培养过程,并结合市场的需要,提供适应社会工作需要的毕业生,才有助于解决“就业鸿沟”问题,并为学生未来职业的成功提供基础支持。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与内容

本科审计教学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现代审计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熟悉审计职业工作环境和要求,能对复杂、重大、隐藏性强的财务舞弊行为做出合理的审计判断。现有的审计学教材基本上是参考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审计》编写,也有高校直接选用该考试用书作为教材,而注册会计(以下简称注会)师考试难度大,学生需花大量时间认真学习才能通过该考试,在短暂的高校“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掌握该门课程的要点显然不大可能。此外,很多学生不打算参加注会考试,基于注会师考试用书《审计》的理论讲解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普遍较差,“审计学难教,审计学难学”几乎成了教师和学生及其他审计学习者的共鸣[5]。

(二)理论教学

审计教材以审计准则为基础,因此“审计学”的大多数内容是从复杂多变的实际中抽象出来的综合性非常强的知识,虽然目前高校教师拥有高学历,但是在处理源于复杂的社会活动和法律条文的审计理论教学中仍有较大难度。因为法律条文的制定事实上是多专家、多智囊团反复思考的结果。教师若无法把握住以上法律条文的制定依据,则很难做到在课程中吸引学生的兴趣,理论教学过程中的照本宣科影响学生知识获取的积极性。

(三)实践教学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审计学”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技能培养的现象。学生缺少实践操作机会,这不仅阻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而且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审计文档操作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在应用教学的改革下部分教师开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审计本身是一个职业,部分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审计人员往往都有工作无从下手的苦恼。审计实践的关键问题是设定恰当的审计场景,若承担“审计学”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未真正从事过审计工作,则很难设计恰当的审计场景,从而影响审计实践教学的效果。

(四)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本来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被很多教师选择用于“审计学”教学。现阶段,虽然课堂上引入少许案例,但大部分是用于引入课题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学生缺乏对案例分析的参与,也把握不了案例的要点,案例效果不佳。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学”教改建议

(一)教学目标和内容改革

“审计学”课程设计时应考虑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及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达到审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针对“审计学”课程的特点,教师必须花更多的心思组织该课程的内容,应该进行较彻底的思路改变,灵活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再组织。

表1 教学目标分解与实现

我们需分解“审计学”课程的内容。“审计学”课程教学应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审计就业与职业,该部分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审计的就业情况和职场情况,吸引学生产生对审计形成兴趣。第二部分为审计知识,将原有的理论简化为审计应知应会的知识。第三部分为审计基本实践,让学生知道审计工作具体怎么做。第四部分为审?的案例分析,让学生知道审计工作中的要点是什么。

(二)面向知识获取的理论教学改革

由原有的理论教学改变为知识获取引导教育,改变完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首先要完善和优化教学方法,打破灌输式教学,由原有的对理论的阐述变更为对审计知识的获取,学生侧重于掌握完成工作需要的知识是什么,如何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在课堂中要合理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形成以学生为主的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其次要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如通过漫画、语音动画来组织课件使教学过程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引进“第二课堂”,建立师生互动平台,学生自由成立学习小组,一起分析、讨论问题。再次,知识教学不应该局限于书本上的教学,需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了解审计市场和企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标准。最后,考核模式应与教学模式相适应。

(三)面向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

“审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审计模拟实验(或审计实训),二是审计实习。在模拟实验中,教师应做好引导作用,利用“案例导入情境设计任务确定任务实施任务考核”的模式,可将会计手工模拟和会计电算化的前期资料引入课堂教学内容,设置恰当的审计实务。通过模拟实验教学,将审计理论与实践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全面地、系统地掌握审计技术与方法,培养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审计实习则是让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现实生活的审计工作,通过参与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真正能学以致用,并对理论教学未能涉及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四)面向知识固化的案例教学改革

篇3

【关键词】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的意义

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实质上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落脚点为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具有以下意义:

(一)有利于贯彻、落实政府与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根本要求

服务是我们培养人才的出发点,就业是人才培养的落脚点,课程体系则是连接这两个端点的桥梁。服务宗旨体现了政府对高职教育在宏观意义上的使命诉求,这里包括两个层面的要求:

一是高职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一环,政府对整个高职阶段教育所提出的国民素质培养层面上的普遍要求,表现为对本年龄段国民的文化素养、科学素养、政治素养、法律观念、道德观念和劳动观念的基本培养要求。

二是作为未来财经领域从业的潜在劳动力,政府对该类从业人员所提出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要求。可以说,这些内容是高职财经类专业教学必须贯彻的基本内容,也是培养面向企业、生产一线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基本要求,表现在课程体系上,其内容、时数、进程均具有刚性要求。

(二)有利于建立符合企业需求的教学模式

目前一些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包括师资队伍、硬件设施等条件对政府、企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满足程度,制约着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充分性。二是在开展改革的同时,创建本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在这种理念支配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从而推动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与职业技能

“以人为本”是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最终指向。目前,高职学生文化基础差,在校学习期缩短是各校面临的影响教学的客观因素,只有进行课程改革才能二者兼顾。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要点

(一)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的基本原则

1、课程体系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课程是围绕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而设置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是构建课程体系的依据,人才培养规格是课程开发的前提。高职会计人才的具体规格由哪些课程来培养和生成,这些课程能够形成什么样的能力,符合人才规格哪项要求等,要充分体现在课程设置上以及课程的教学要求中。

2、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职业教育一个主要特点是职业岗位的针对性较强。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目标系企业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应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这就要求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从广泛的会计执业现场调查开始,明确会计职业岗位群,然后将会计岗位群所包含的工作职责与任务进行逐一分析,进一步确定专业目前与未来的职业能力结构,并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确定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以及能力培养的实施模块。

3、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加强实践性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显著特点之一。就会计专业而言,要在观念上确立实践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一个目标明确,系统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完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内容的措施

1、认真抓好国家会计规划教材建设

国家会计规划教材在知识性、规范性、系统性、新颖性、可操作性等方面,都应是同类教材的权威。要提高高职会计教学质量,认真抓好国家会计规划教材的建设非常重要。要组织那些会计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有一定教材编写经验、责任心强的会计人士参与编写。会计专业的系列教材,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预算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和会计电算化等由编写组编写完后,统一由牵头人组织力量进行总篡。

2、结合实际,认真研究课程体系内容的增删

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会计工作岗位性质,对会计知识要求的实际情况,要认真研究会计教材内容的修改和增删。要充分调动每位会计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钻研教材的内容,广泛征求会计教师对教材内容修改、增删的意见和建议,召开会计教研会议,充分讨论研究,对修改、增删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统一意见后,报系主任办公会审批,教务处备案后执行。

3、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会计课程体系内容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会计课程体系,就是按照会计工作中的岗位分工,开设会计岗位课程,包括出纳岗会计、收支债权债务岗会计、财产物资岗会计、资本基金岗会计、成本费用岗会计、总账报表岗会计、电算化岗会计等课程。

会计课程的开设按照基础技能、岗位技能和综合技能三部分内容逐层提高的顺序进行。基础技能课程,是会计入门知识,基础技能知识,会计工作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会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岗位技能课程,是根据上述会计岗位设置情况开设的相关课程包括往来款项、货币资金、存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财务成果、会计报表等内容。

综合技能课程,是指与会计工作岗位相关的专业知识课程。包括纳税申报与调整实务,外贸企业会计实务,财务软件操作与应用,财务管理,内部审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等。

这种改革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将学科体系中《财务会计》课程拆分为各岗位会计课。有利于会计核算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强调了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的训练。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

(一)推行新的教学方法和采用现代的教学手段

1、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配置先进的教学设备

为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应建立与完善多媒体电教演示教学系统,配置会计电算化教学实验机房,安装适合教学的会计软件,使模拟实验的内容由手工记帐提高到电算化水平,从而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例如:教授凭证、帐簿的格式和填制方法,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这种动画、图片、声音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又如:用会计教学软件将编制凭证、登记帐簿、编制报表的全过程演示出来,与教师的讲授相配合,使学生全面掌握会计核算程序。

2、讨论式、发现式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理论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采用讨论的教学方式。老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同学分组讨论,针对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例如,讲授《财务管理》的财务分析内容时,可以给出一个企业的具体经营数据,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探讨,分析企业盈利、营运等方面的能力。讨论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工作导向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高职教育中,教学虽然也注重实践技能的训练,但这种训练往往是抽象的脱离实践的教学。比如说,以往的会计实训课上,学生所接触到实训资料只是一些文字描述性的内容,与具体的典型工作实践是相分离的。这就会导致学生在校所学到的知识和专业技能与将来所从事的真实的工作环境相差深远,造成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脱离于企业的工作实际。我们的教学应实现与工作实际零距离的对接。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将工作过程融于教学之中。而会计专业作为职业技能教育非常重要的学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会计实践教学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工作导向的教学方法,主要可分为以下教学步骤:一是工作任务描述导入;二是围绕任务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或讨论并动手操作;三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寻找知识点;四是学生自主总结或辩论;五是教师课堂总结,布置课后学习任务。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上要强化教学的实践环节

在高职院校会计的教学过程中,要逐步改善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状态,积极引进一些实际操作模拟系统让学生亲身感受实际操作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熟悉理论,而且可以把理论应用到实际的操作中。除此之外,可以给学生安排一定的实习内容,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社会对相关行业的需求动态,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较早的适应自身专业的工作内容。除此之外,在会计教学过程中,要多辅以现实中的案例,通过案例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类似情况下的操作,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桂霞,钟建珍.对构建合理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