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的关键能力范文
时间:2023-08-18 17:51: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学科的关键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初学物理的学生,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往往张冠李戴;认知直觉的错误,不易纠正。针对这一情况,在对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的教学中,应强调运用比较、分辨等方法加以区别。如《力的测量》一节,应结合阅读课文,对物重、质量两个重要概念画表进行比较、区分、总结,并选编一些判断题、选择题给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又如力与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关系、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的区别。开始学生可能认识模糊、理解片面。在教学时,应详细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学生种种片面甚至错误的观点认识,选编相应的系列习题供学生练习。
学生解习题做实验时,往往照套,模仿性很强,不善于独立思维。对此,应强调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书面作业,自已动手做实验。对一题多解、实验操作正确利索分析独到的学生,应及时鼓励和表彰。如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应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分析讨论内接法与外接法在测量阻值时所产生系列误差的原因,确定被测阻值大小与接当选择规则,这是训练、发展和提高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极好机会。
不少学生,学物理拼命背概念,整天做题目,对学过的物理概念规律等较深的层次,却很少提出问题和疑惑。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辅导训练中,教师应经常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使学生的深层思维能力得到不断开发和培养。
篇2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核心素养;培养对策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现代教育教学的目标,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的方向。核心素养是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对新型人才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推进的目标。所谓核心素养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一经习得便于个体生活、生命不可剥离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阶段是生物教学培养核心素质的关键时期,核心素养包括很多方面,不仅包括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还包括关键能力的培养,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等。总的来说,核心素养其实就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一、高中生物教学现况
我国高中生物科学素质教育的起步时间比较晚,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核心素养的问题逐渐被广泛关注和重视。但是从教师方面来看,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没有及时更新,没有突破过去的应试教育的局限,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没有与时俱进,与新课标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有些教师在生物教学中仍然是单方面灌输的模式,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和记笔记,教育方式机械化,缺乏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和沟通,学生缺乏生物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1]。虽然有些教师已经意识到学生启发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高中生物的教学,只重视表面的问题,没有深入学生的实际,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尤其是在高三的教学中,由于面对着升学的压力,很多教师不重视甚至忽略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从学生来说,习惯旧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改新时代的变化,没有及时改变并且完善自己的学习方式。对高中生物的学习缺乏热情,特别是自主研究的精神十分缺乏,大部分学生被动应付考试,这主要是受应试教育和高考制度的影响。高中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常常死记硬背,对于重点、难点和疑点,缺少主动实践的精神。很多生物上的实验没有条件进行,主要依靠老师口头描述,学生也不主动动手实践,对生物科学知识没有深刻的认识,没有培养实验中的生物科学探究能力[2]。当前部分学校由于受到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关于生物的演示设备、标本等相关学习工具并不齐全,硬件设施的缺乏使很多生物实验没法进行,学生对许多生物学现象没有直观的操作和观察条件,只能凭借想象或者联想,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不能增加学生的见识,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水平。生物实验的缺乏不仅使高中生缺少科学研究的操作能力,而且没有充分锻炼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不能帮助学生形成好的生物学习能力和习惯。
二、高中生物教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
(一)培养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
以高中生物中核酸的教学实践为例,本节生物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核酸的不同种类,同时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能够深入了解。本节课中的重点和难点是核酸结构。教师在上课前准备好实验工具,六种颜色的硬纸片,包括红色、橙色、蓝色、黄色、绿色以及黑色,为学生制作DNA模型做准备。1.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围绕高中学生的发展和提升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可以先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比如近年来在一些灾害中丧生的人,一般会用DNA技术进行身份鉴定。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引用电视剧中的亲子鉴定,也是使用DNA。通过情境导入课程,设置问题,什么是DNA,为什么使用DNA就能确定一个人的身份?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短时间的思考,展示自主思考的成果。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谈论,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可以利用事先准备的材料进行实验,制作形成DNA分子结构平面模型。最后进行小组交流,共享实验成果,学生通过具体实验,观察思考得出结论,教师再进行总结,设置一些训练题目,巩固学生的知识,并进行迁移应用。
(二)培养高中生生物哲学素养
以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以及生命的物质性。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和元素,检测蛋白质、脂肪和以及糖类。1.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分析根据之前的生物学习,高中学基本上了解一些元素和化合物,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构成细胞和地壳的部分元素表,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交流,得出元素种类与含量的特点,教师再针对元素的种类和含量,总结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差异性和统一性。引导学生观察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图,最后引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展示元素周期表,分析碳元素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碳是最基本的元素。2.结合图片和表格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以避免直白讲解,以学生的参与为主,倡导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主动性。在教学中先向学生展示细胞中化合物的分类图,以及含量表。引导学生结合图表进行思考,然后分组讨论,获得相应的生物知识。3.演示实验,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生物原理实验是生物学习的重要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总结、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淀粉遇到碱会变成蓝色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在实验中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寻找方法,设计实验,利用颜色的反应检测和鉴定物质,使学生掌握检测和鉴定脂肪、蛋白质以及还原糖的方法以及原理。综上所述,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主要包括生物的基本知识和生命的本质存在,属于较抽象的内容,不容易理解。但生物学科的知识是紧密联系生活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将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结合起来,化抽象为具体,用以具体实例解释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提升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丁静.基于思维教学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处理方式--以《减数分裂》一课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6,(8):107-107,108.
篇3
1 核心素养及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内涵理解
核心素养不同于一般的素养,是一个必要、关键且居于核心地位的复杂结构,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不是单一维度而是多元维度。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恩山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
“核心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涉及“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公民基本素养的组成之一,是学生后天习得的终生受益成果,是学生在解决真实情景中的生物学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对于初中生物的教学现状来说,教师除了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建立核心概念外,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实验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创设一些探究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这对于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培养生物学核心素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核心素养下实验教学的实践策略
2.1 立足观察,树立生命观念
任何一种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研究生物学就是对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研究,这也是生命科学最独特的本质――生命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树立生命观念,如结构和功能观、进化和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和能量观等,帮助学生用已获得的生命观念去认识生命世界、解释各种生命现象。
在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有关“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实验中,当一整段长度约有15 m的猪小肠在教室里拉出来时,所有学生都很吃惊且积极性高涨。立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细致观察,清洗干净小肠内侧,用解剖剪纵向剪开,然后将小肠放入清水中,一会就看见“漂浮”在小肠内表面的绒毛。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将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小肠的功能联系起来,使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小肠是消化吸收主要场所的原因。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联系前面学到的根毛与根吸收水分的关系,结合观察到的这些结构特点与小肠的功能之间的关系分析,能够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结构和功能观,即“一定的结构必然有对应的功能,功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实现”的辩证思维方式。
可见,即使是非常简单的观察实验教学,也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有机体生命活动的因果关系。
2.2 体验经典,促进理性思维
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理性思维”是指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思维习惯和能力。科学的思维习惯是科学能力的一部分,是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辩证思维、获取科学知识的前提。大多的科学思维都是从实验开始的。生物学科的一些经典实验既包含了丰富的生物实验知识及方法,又体现了科学的理性思维。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通过重做经典实验,体验发现科学知识的喜悦,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一定的思维能力。
有关光合作用的探究是初中阶段的经典实验之一。光合作用的发现离不开几代科学家地不断探索,如海尔蒙特、普利司特里、萨克斯、恩吉尔曼等都为光合作用的发现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站在科学家的角度去思考实验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因此在“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的实验教学过程中,笔者不仅让学生体验了萨克斯的经典实验,并引导学生从所观察的实验现象中比较、分析总结出植物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这种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活动就是理性思维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学生最需要提高的能力。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仔细思考实验方案的科学与巧妙处:
(1) 为什么要进行暗处理一昼夜,然后再放入阳光下几小时?
(2) 为什么要将叶片放在酒精中,而不是清水中?
(3) 为什么要隔水加热酒精?
(4) 为什么要使叶片脱色?
结合这些问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仅注重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实验任务的完成,还在经过缜密思考后抓住经典实验的本质,进而有效地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2.3 鼓励创新,提高探究能力
创新素养是核心素养的“核心”成分。实验教学的创新也就成为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
拥有创新思路的探究过程,可以使学生不再拘泥于课本和经典,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乐于探究,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需要教师创设创新实验情景,引导学生在实验内容、实验器具、实验方法、实验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究。
例如在苏科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八章中有“y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展示实验装置及实验现象(图1),然后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得出植物能通过叶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这种方法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能力,于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了两个细节:① 演示装置中锥形瓶的液面上滴加了几滴食用油的作用是什么?能用其他方法来替代吗?② 水分通过植物蒸腾了出来,锥形瓶的液面变化明显吗?如不明显,我们该怎么改进?你还有更好的实验设计吗(图1)?
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又转移到实验上,并迅速展开小组讨论,利用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实验材料进行创新设计,改进实验。经过小组交流、讨论,完成了对实验的创新改进,并动手实践。第一种将锥形瓶换成了横截面较小的试管,将塑料袋扎在瓶口上方的枝条上。第二种方法也是将锥形瓶换成了横截面较小的试管,将试管口用一个带孔的塞子塞紧,枝条从孔中插入试管内,将塑料袋扎在试管上。第三种方法是在前两种方法的基础上对实验的设计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图2),在实验设计中又增加了一个实验组即叶片相对较少的一组。
前面两种优化实验装置,使实验更趋于合理且更具有说服力。而第三种方法不仅有力的证明了植物通过叶进行蒸腾作用,同时也说明了在一定条件下,植物蒸腾作用的速度与叶片的多少成正比。
由此可见,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细节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挖掘,适时引导,学生就会主动地参与实验探究,拓宽思路,勇于自主设计并实施实验,大胆创新,敢于批判。
2.4 模拟探究,增强社会责任
生物模拟实验是将有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是很难直接拿来做研究对象的实验,通过某种方式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的实验方法。中学生物课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实验教学内容都可以用模拟实验来替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模拟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及科学的态度,而且能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例如在苏科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有关“模拟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中,笔者先让学生收集酸雨的相关资料,了解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以及各种机动车排放尾气形成的,人称“空中死神”。由于酸雨的主要成分是腐蚀性较强的硫酸或硝酸,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危险性较小的白醋和蒸馏水配置“酸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法及选用的材料,并O计一套完整的方案。
有一组学生配置了不同白醋浓度的“酸雨”(pH分别是2、3、4、5),和清水进行对照实验。并将浸泡过的等量的花生、小麦等种子放入培养皿中,喷洒不同pH的“酸雨”及清水,置于室温下。定期观察,喷洒并及时记录种子的萌况,记录在表1中。通过种子萌发率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得出实验结果。
这种模拟实验使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到酸雨的危害,从而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勇于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3 结束
核心素养不仅强调知识技能的掌握,还重视情感、态度、能力的培养,更加完善和系统地反映教育目标和素质教育理念。因此,生物教师要充分理解核心素养内涵,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密切关注、研究、把握和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让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程红兵.围绕核心素养,探究面向未来的课程结构变革[J].课程教材教法,2017(1):16-21.
[2] 师保国,刘霞,余发碧.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创新素养内涵及其落实[J].课程教材教法,2017(2):55-59.
- 上一篇:高三语文培优补差方案
- 下一篇:商业计划书项目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