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调工作鉴定范文

时间:2023-04-06 20:43: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借调工作鉴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借调工作鉴定

篇1

为加强乡镇和县直单位借调工作人员的管理,促进全县干部队伍有序、合理流动,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借调工作人员有关事宜规定如下:

一、从严控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借调工作人员

1、本规定所指的机关单位借调人员,是指跨乡镇、部门、行业借用到县内或县外有关单位或部门工作的人员。

2、县直各单位、各乡镇必须牢固树立“编制就是法”的意识,从严控制编外工作人员,没有特殊情况,一律不准借调工作人员。严格控制借调逆流工作人员,坚决禁止公务员岗位借调非公务员人员。

3、凡未经批准,擅自借调工作人员的,将严肃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

二、严格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借调工作人员审批程序

1、需借调工作人员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要先向编委办写出核编请示,说明单位现有编制、在职人数和借调工作人员的理由(说明岗位需求和借调人员素质要求)、人数和借调时间等。

2、编委办核编后,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审核和审批。乡镇和县直党群部门要报请县委组织部进行审核并经组织部长批准。政府各部门要报请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进行审核并经主管人事的副县长批准。其中向教育系统借调教师的,必须征求主管县长的意见。

3、借调部门填写《借调工作人员审批表》

4、县外单位借调本县内机关工作人员的,由借调干部所在单位填写审批表,报县组织、人事部门审批。

5、借调干部的借调期限不超过一年,确实需要的重新办理续借手续或办理正式调动手续,不再需要的仍回原单位工作。

三、加强对借调人员的管理

1、借调人员在借调期间的工资及正常福利待遇原则上由借出单位按在岗人员发放。情况特殊的,可由双方协商解决,但必须征得借调人员本人认可,并保证借调人员正常待遇的落实。

2、双方单位负责对借调人员的日常管理和考核,确保借调人员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借调人员的年度考核以借出单位为主,由借调部门对借调人员提出鉴定意见,作为借调人员考核的参考依据。

3、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对各单位借调工作人员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严肃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借调工作人员的纪律

1、从发文之日起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擅自借调工作人员。

2、凡违反本通知借调工作人员的,一经发现,责令清退,并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领导和经办人的责任。

篇2

一、做好档案管理的立卷和归档工作是前提

档案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就是立卷和归档。它是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保证档案质量的关键环节,做好这个环节的工作对整个司法鉴定档案管理有着重大意义。对于一个司法鉴定案件的档案的整理,其立卷和归档的过程应包含以下几个程序:

(一)确定司法鉴定材料的立卷范围,即哪些材料应纳入归档范围,哪些材料不纳入归档范围。

(二)编制案卷目录,按照纳入立卷范围的材料的归档成册先后顺序进行分条列项地编制目录,并根据案卷具体内容冠以案卷名称,用以提示案卷内容,并且每一材料应标注起始页码,以方便档案管理与查阅。纳入归档成册的材料的先后顺序应怎样来安排呢?其先后顺序应本着案卷材料清楚明了、体现司法鉴定活动过程的目的来编排。通常的做法是按照材料的来源的分类及司法鉴定活动的流程来按排先后顺序,例如:

1、司法鉴定委托书;

2、受理通知;

3、案件受理登记表;

4、鉴定笔录;

5、鉴定书底稿;

6、鉴定书正本;

7、鉴定人资格证明;

8、送达回证;

9、鉴定费收费凭证;

10、送鉴材料;

11、其它应当立卷的资料。还可以用其它方法来排列,如可按照案件材料的重要程度,将主要材料排列在前,次要材料排列在后的方法来安排顺序。

(三)根据案卷目录的先后顺序将材料分别整

理好,在整理时通常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卷页的大小是否整齐一致。由于标准的档案卷盒一般是装A4(21х29.7cm)大小的卷宗,所以在整理时要注意卷页的大小,如果卷页过大,应就左对齐后,由右向左折叠,且在折叠时,应在左边留足装订空位,以保证折叠部分不被装订;如果卷页材料过小,在装订时有可能遮挡或损坏材料内容时,应将卷页附着在A4空白纸上。

2、卷宗的卷页是否有破损。如有破损,应及时修补,修补时应以修复材料的内容为目的。

3、检查是否有过于柔薄的卷页。过于柔薄的页面在装订时及在保存过程中容易被损坏,故应在整理时将这样的页面附着在A4空白打印纸上。

4、仔细检查所有卷页是否有金属固件,如订书钉、别针、回形针等。应将所有金属固件拆掉,不然,这些金属物件在年久后会发生氧化现象,这样会损害其所附着的档案,发生巨大的危害。

(四)对整理好的材料进行标注页码,一页一标,目录中的材料页码应与此页码相对应。

(五)对整理好的案卷进行装订。装订时最好选用棉质线,线的粗细应据案卷的厚薄来决定。装订一律采用左侧装订,装订时注意不要遮挡或损坏材料的内容。在装订完好后,应装入标准的档案盒,每一档案盒的封皮上应标注档案名称、鉴定书文号、档案号等项目。

二、做好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是基础

档案的接收和管理工作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认真细致,在接收案卷时,应按照立卷归档的要求,检查案卷质量,并按规定办理归档手续。对已接收的案卷,应分类进行管理,此分类要从几方面来综合考虑。

(一)按鉴定业务类别来分,据司法部对司法鉴定业务现行分类方法,分为法医病理鉴定、法医临床鉴定、法医精神病鉴定、法医物证鉴定、法医毒物鉴定、文书鉴定、痕迹鉴定、微量鉴定、声像资料鉴定、司法会计鉴定、计算机司法鉴定、建筑工程司法鉴定、知识产权司法鉴定、其他类,其中其他类通常指的是资产评估司法鉴定、工程造价司法鉴定、产品质量司法鉴定等。

(二)按保管期限来分,保管期限分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

(三)按年度顺序分,每一年分别编号。

(四)按保密程度分,有秘密、机密、绝密,其中绝密案卷单独编号。

在分类、排列的基础上应编制《案卷目录》检索工具。司法鉴定档案管理工作除了上述的立卷和归档、档案的接收和管理外,还有档案的鉴定和销毁、档案的统计和移交等工作,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认真仔细、有高度的责任感,档案管理中每一个细小的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得有任何疏忽。值得一提的是要建立好档案的借阅制度,必须严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国家档案工作的有关规定进行借调、查阅、摘抄、复印等。要做好借阅的登记工作,可采用表格式进行登记,应包含编号(此号为借阅的流水号)、借出时间、借卷人、归档号、鉴定文书号、案卷名称、归还时间、归还人签名、备注等栏目,备注中可以记录是借出还是查阅、是否复印或摘抄、所借出案卷有多少页等。这些信息是对卷宗的流转与使用情况的真实记载,具有相当价值的凭证依据作用,也应妥善保存。

此外,还要做好档案的保护和防护工作。要做好日常的防火、防盗、防潮、防高温、防鼠、防虫、防光、防污染,室内要保持清洁、整齐、通风。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和清点,对于破损、虫蛀、鼠咬、变质、字迹褪色的档案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并进行修补和复制。尤其对于存放多年的档案,防虫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用重庆市档案馆研制完成的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精油经加工精制而成DA91多效杀虫灵来进行杀虫,其杀虫效果好,驱避作用强,对档案纸张和字迹材料无明显影响,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也可以用其它防虫、杀虫的产品来进行杀虫,如灵香草等。

三、做好档案的保密工作是关键

在档案管理的每一环节中都贯穿着保密原则。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保密制度。做好保密工作,主要是做好如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做好档案保管过程中的保密工作。在档案管理工作的每一环节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擅自扩大档案借阅范围,更不得将档案遗失。另一方面要做好档案库房管理的保密工作。档案的库房管理是档案保密的重点。从总体上讲,档案库房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独兴建,但是根据司法鉴定工作的现状,往往鉴定机构由于司法鉴定业务量不大,没有必要也不具备单独兴建的条件,往往将库房附设在单位办公楼内。应注意的是,不是任何一间办公室都可以用作库房的,从档案保密的角度来看,不宜将库房设在办公楼的最底层,库房门窗等应专门加固,以防盗窃。还应尽量做到库房与办公室分开,库房与阅览室分开。

篇3

刚才,__同志传达了教体局《__县二*年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这个《方案》是针对我县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结合全县教职工队伍现状,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县委、县政府同意制定出台的。各单位一定要认真学习,吃透精神,按照方案要求和时间安排,扎实稳妥地开展改革工作。

全县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关系到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县委、县政府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为搞好这次全县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切实提高对搞好全县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全县广大教育干部和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县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实现了“一年一大步、一步一个新台阶”的奋斗目标。具体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初中进城工程基本完成。20__年初,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创造性地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实施了初中进城工程。经过近3年的努力,到目前,投资5500多万元的外国语学校建设工程已全面完成,改建规范了__一中南校,05、06两年共为两所学校选招配齐了454名优秀教师。今年我们又通过公开选招录用了41名本科毕业生和60名小学教师。新学年,全县初中学生全部进城就读,城区初中学生达到1.2万人。

二是乡镇规范化小学建设全面完成。按照建设省级规范化小学的标准,全县13个乡镇(街区)都建设了一所高标准的规范化小学,在校人数达到了1万多人,实现了全县农村最好的院落是学校、最好的房子是教室。乡镇规范化小学成为传播现代文明的窗口。全县基础教育结构得到合理调整,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

三是教师队伍管理机制逐步完善,教师待遇不断提高。几年来,通过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全县教育系统以教职工全员竞聘上岗为核心的教育干部和教师队伍规范化管理机制初步建立,教育内部活力明显增强。通过20__年的工资调整,实现了县直和乡镇教师工资“同一标准、统一发放”,农村教职工的工资待遇大幅度提高。同时,全县中小学危房改造基本完成,学校安全措施进一步落实,为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四是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高。自20__年以来,我县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连续三年位居全市前列,__一中连续三年列全市重点中学第二名;初中教学质量一年一个新台阶,实现了从低谷徘徊到名列前茅的历史性突破;小学素质教育稳步推进。今年我县高考、中考又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好成绩,高考本科上线稳居全市第二名,增幅居全市第一。

同志们,随着初中进城工程和乡镇规范化中心小学建设的全面完成,全县基础教育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改革发展机遇。在变化和机遇面前,全县教师队伍管理工作中一些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新形势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现有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县直学校和临近县城的乡镇教师偏多,边远乡镇教师相对较少;由于生源减少,小学教师局部过剩;学校内部非教学人员过多,这部分人员占用着教师的编制,但不从事教学工作,影响了教学一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教师队伍中存在着无序流动和闲散现象,长期“在编不在岗”,有的教师只拿钱不干事,或拿着工资又去从事其它职业。这些人员虽少,但造成的消极影响很大。

三是教师队伍内部竞争激励机制还不健全,内部活力还没有完全激发出来,“大锅饭”、“铁饭碗”、“保险箱”的惰性意识根深蒂固,使整个基础教育领域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人员能进不能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这些矛盾和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必将会制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通过不断改革才能解决。所以,各单位要切实提高对搞好这次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通过改革,真正建立起完善的竞争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工作

这次全县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实行教职工全员竞聘上岗,健全完善竞争激励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一支有活力、有朝气、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

(一)关于教职工全员竞聘上岗。

这次改革的工作重点就是教职工全员竞聘上岗。县直学校校长、乡镇教管会总校长及其他通过竞聘上岗、聘期未满的教育干部,不在这次改革范围。

在教职工全员竞聘上岗工作中,各单位都要按照“科学考核、竞聘上岗、末位落聘”的程序办法,确定竞聘上岗人员和落聘人员。各单位都要成立由教职工代表参加的竞聘工作小组,按照量化到人的要求,对全体教职工上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考核,根据考核成绩予以排名,以此确定竞聘上岗人员和落聘人员。落聘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比例产生,偏远乡镇按不低于3%、其它乡镇按不低于5%的比例产生落聘人员,县直学校按不低于5%的比例产生落聘人员。各单位产生落聘人员可以高于这个比例,但不能低于这个比例

。这是这次改革的硬指标。去年各单位落聘人员凭在进修学校取得的《培训合格证》回原单位参加竞聘上岗,原则上这部分人员回到原单位后直接上岗,不得再定为落聘人员。

关于落聘人员,在这里我要着重强调两点:

一是落聘人员必须从本单位的现在岗人员中产生,任何单位不准用流失人员、病退人员、借调人员、辞退人员等占用落聘人员指标。哪个单位如果违反规定,引发教职工上访或造成其它不良后果的,将严肃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二是对落聘人员,今年将采取“跟班学习与集中提高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培训提高,时间为一年。“跟班学习”由所在单位负责,重点加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水平的培训学习;“集中提高培训”由县教体局统一组织到县教师进修学校参加培训,每月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一周,重点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的提高培训。落聘人员在培训学习期间发70%的工资,一年培训学习期满后,由所在单位和县教师进修学校对培训学习期间的表现情况进行综合量化考核,经考核合格者发给《培训合格证》。落聘人员凭《培训合格证》于下学年开学前回原单位参加教职工竞聘上岗,上岗后工资恢复100%;经考核不合格的仍然按落聘人员对待,参加下一期培训学习,工资按50%发放。

(二)区别不同人员,把握政策界限。

全县教师队伍现状非常复杂,在管理机制上存在着不少问题。所以,在这次改革中必须准确把握政策,确保能者上、庸者下,让真干事、干得好的保住岗位,让不干事、瞎混事的丢岗位。

一是关于流失人员。

《实施方案》中规定,凡截止到20__年8月31日,旷工或无正当理由擅自离开原工作单位连续超过15天,或1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教职工,视为流失人员,一律按自动辞职处理。各单位一定要按照“不瞒不漏、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排查,列出名单,张榜公示。这项工作要在教职工竞聘上岗工作开始前全面完成。改革工作结束后,县人事局、财政局、监察局、教体局将组成专门的审查组,通过查对身份证、工资卡的方式,对各单位的流失人员情况逐一进行审查。凡是被确定为流失的教师,其档案移交县人才交流中心,县财政部门停发工资,人事编制部门销除编制,同时核减其原工作单位的在岗人员数。如果哪个单位违反规定,隐瞒不报,弄虚作假,引发教职工上访或造成其它不良后果的,将严肃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二是关于病退和借调人员。

对确实患有严重疾病不能坚持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办理病退手续。对无病,想借病退这条途径来回避工作,回避竞聘上岗的,要讲清道理,晓以利害,动员返回教学工作第一线。对申请病退人员,一律由乡镇教管会或学校负责,到指定的机构进行鉴定。鉴定结果由县改革领导小组审批后通知单位。经鉴定凡不符合病退条件的,必须回原单位参加竞聘上岗。

党政机关从教育系统借调使用的人员,原则上都要退回原学校,参加竞聘上岗。凡是借调单位已辞退但本人不回原单位的,一律按流失人员对待。

另外,对处于孕产期、哺乳期的女教职工和现役军人家属,对因家庭发生重大事故,导致经济拮据、生活困难的教职工,对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的老教职工,应按照政策规定,给予适当照顾,不得确定为落聘人员。

三、加强领导,严肃纪律,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全县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时间紧、任务重、政策性强,涉及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全县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必须切实加强领导。

一要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县里成立了由马善军县长任组长,赵明国副县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县的改革工作。同时,县教体局成立指导协调办公室,我为组长。各乡镇教管会、县直各学校都要成立由教职工代表参加的竞聘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本单位教职工竞聘上岗工作,确保按时完成改革任务。今天会议结束以后,教体局党委将组成督查组,包乡镇、包县直学校,实行责任制,对改革全过程和结果实施有效监督。

二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改革全过程。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对教职工既得利益的调整。因此,各单位要层层召开会议,组织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教体局文件精神,在充分征求广大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好本单位《实施细则》,使广大教职工充分认识改革的目的、意义、政策、方法,把思想统一到改革精神上来,使广大教职工正确对待改革,积极参与改革。在改革过程中,要及时发现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跟上做细致的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学校,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要确保稳定。确保改革无振荡,核心问题是做好落聘人员的工作,让落聘人员思想认可,情绪稳定。落聘人员经过程序确定后,各单位都要采取得力措施,及时跟上做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努力把消极因素化为积极因素,决不允许因为工作不力出现上访等影响稳定的事件发生。哪个单位出了问题,要追究哪个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四要严肃工作纪律。严肃工作纪律,确保按程序操作是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各级教育干部要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严禁写条子、跑关系,确保改革健康稳妥进行。对违犯纪律的,将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篇4

第一条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参加工伤保险的具体步骤和实施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条工伤保险费的征缴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的征缴规定执行。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将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情况在本单位内公示。

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

第五条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工伤保险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称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

第六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工伤保险的政策、标准,应当征求工会组织、用人单位代表的意见。

第二章工伤保险基金

第七条工伤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和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构成。

第八条工伤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费率。

国家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的差别费率,并根据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在每个行业内确定若干费率档次。行业差别费率及行业内费率档次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

统筹地区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适用所属行业内相应的费率档次确定单位缴费费率。

第九条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定期了解全国各统筹地区工伤保险基金收支情况,及时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调整行业差别费率及行业内费率档次的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

第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之积。

第十一条工伤保险基金在直辖市和设区的市实行全市统筹,其他地区的统筹层次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

跨地区、生产流动性较大的行业,可以采取相对集中的方式异地参加统筹地区的工伤保险。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行业的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二条工伤保险基金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用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能力鉴定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用于工伤保险的其他费用的支付。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将工伤保险基金用于投资运营、兴建或者改建办公场所、发放奖金,或者挪作其他用途。

第十三条工伤保险基金应当留有一定比例的储备金,用于统筹地区重大事故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储备金不足支付的,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垫付。储备金占基金总额的具体比例和储备金的使用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章工伤认定

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职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三)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第十六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二)醉酒导致伤亡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由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

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第十八条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第十九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审核需要可以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用人单位、职工、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协助。职业病诊断和诊断争议的鉴定,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对依法取得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进行调查核实。

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第二十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与工伤认定申请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四章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一条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二条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

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

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

第二十三条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第二十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分别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人事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以及用人单位代表组成。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建立医疗卫生专家库。列入专家库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医疗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掌握劳动能力鉴定的相关知识;

(三)具有良好的职业品德。

第二十五条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从其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的诊断。

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第二十六条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第二十七条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应当客观、公正。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组成人员或者参加鉴定的专家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二十八条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第五章工伤保险待遇

第二十九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

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部门规定。

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发给住院伙食补助费;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所需交通、食宿费用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

工伤职工治疗非工伤引发的疾病,不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处理。

工伤职工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性治疗的费用,符合本条第三款规定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第三十条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第三十一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第三十二条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

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4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2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0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三)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三十四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4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十五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2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0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8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6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十六条工伤职工工伤复发,确认需要治疗的,享受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和第三十一条规定的工伤待遇。

第三十七条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规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直系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第三十八条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由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和生活费用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调整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十九条职工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或者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从事故发生当月起3个月内照发工资,从第4个月起停发工资,由工伤保险基金向其供养亲属按月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有困难的,可以预支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50%。职工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按照本条例第三十七条职工因工死亡的规定处理。

第四十条工伤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一)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

(二)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

(三)拒绝治疗的;

(四)被判刑正在收监执行的。

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分立、合并、转让的,承继单位应当承担原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责任;原用人单位已经参加工伤保险的,承继单位应当到当地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变更登记。

用人单位实行承包经营的,工伤保险责任由职工劳动关系所在单位承担。

职工被借调期间受到工伤事故伤害的,由原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但原用人单位与借调单位可以约定补偿办法。

企业破产的,在破产清算时优先拨付依法应由单位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费用。

第四十二条职工被派遣出境工作,依据前往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应当参加当地工伤保险的,参加当地工伤保险,其国内工伤保险关系中止;不能参加当地工伤保险的,其国内工伤保险关系不中止。

第四十三条职工再次发生工伤,根据规定应当享受伤残津贴的,按照新认定的伤残等级享受伤残津贴待遇。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四十四条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履行下列职责:

(一)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征收工伤保险费;

(二)核查用人单位的工资总额和职工人数,办理工伤保险登记,并负责保存用人单位缴费和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情况的记录;

(三)进行工伤保险的调查、统计;

(四)按照规定管理工伤保险基金的支出;

(五)按照规定核定工伤保险待遇;

(六)为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免费提供咨询服务。

第四十五条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服务协议,并公布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的名单。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分别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民政部门等部门制定。

第四十六条经办机构按照协议和国家有关目录、标准对工伤职工医疗费用、康复费用、辅助器具费用的使用情况进行核查,并按时足额结算费用。

第四十七条经办机构应当定期公布工伤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及时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调整费率的建议。

第四十八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经办机构应当定期听取工伤职工、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以及社会各界对改进工伤保险工作的意见。

第四十九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对工伤保险费的征缴和工伤保险基金的支付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依法对工伤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第五十条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有关工伤保险的违法行为,有权举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举报应当及时调查,按照规定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五十一条工会组织依法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工作实行监督。

第五十二条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一)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

(二)用人单位对经办机构确定的单位缴费费率不服的;

(三)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认为经办机构未履行有关协议或者规定的;

(四)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对经办机构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异议的。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四条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挪用工伤保险基金,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被挪用的基金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追回,并入工伤保险基金;没收的违法所得依法上缴国库。

第五十五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无正当理由不受理工伤认定申请,或者弄虚作假将不符合工伤条件的人员认定为工伤职工的;

(二)未妥善保管申请工伤认定的证据材料,致使有关证据灭失的;

(三)收受当事人财物的。

第五十六条经办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当事人经济损失的,由经办机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按规定保存用人单位缴费和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情况记录的;

(二)不按规定核定工伤保险待遇的;

(三)收受当事人财物的。

第五十七条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不按服务协议提供服务的,经办机构可以解除服务协议。

经办机构不按时足额结算费用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可以解除服务协议。

第五十八条用人单位瞒报工资总额或者职工人数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瞒报工资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骗取工伤保险待遇,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骗取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并处骗取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九条从事劳动能力鉴定的组织或者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提供虚假鉴定意见的;

(二)提供虚假诊断证明的;

(三)收受当事人财物的。

第六十条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第八章附则

第六十一条本条例所称职工,是指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各种用工形式、各种用工期限的劳动者。

本条例所称工资总额,是指用人单位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本条例所称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第六十二条国家机关和依照或者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由所在单位支付费用。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财政部门规定。

其他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各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工伤保险等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民政部门、财政部门等部门参照本条例另行规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

第六十三条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的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由该单位向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给予一次性赔偿,赔偿标准不得低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得使用童工,用人单位使用童工造成童工伤残、死亡的,由该单位向童工或者童工的直系亲属给予一次性赔偿,赔偿标准不得低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

篇5

工伤保险是世界上最早产生以及最早进行国家立法的险种,也是发展最成熟的社会保险险种。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及其职工或者雇工均应参加工伤保险。结合本企业实际用工现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针对各类特殊用工人员的工伤类型提出初步处理意见,为进一步规范企业各类用工提供参考。

一、工伤保险概述

工伤保险又称为职业伤害保险或工伤赔偿,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组织实施,对劳动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所遭受的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及其家属能够从其国家、社会得到必要的生活、医疗服务,职业康复和经济补助等物质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项目。

工伤保险的基本原则:工伤保险具有强制性原则、劳动者个人不缴费原则、实行行业差别费率和企业浮动费率原则、无责任补偿原则、工伤补偿与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 “三位一体”的原则、一次性补偿和长期补偿相结合的原则。

工伤定性的四个关键如表1所示。

二、企业各类特殊用工人员的工伤处理意见

1.实习人员的伤害处理

勤工助学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动部[1995]309号)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属于民事人身损害赔偿。建议为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顶岗实习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第3条)所称学生实习,主要是指中等职业学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在校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进行的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三年级学生要到生产服务一线参加顶岗实习,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属于民事人身损害赔偿。建议为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毕业实习 一般是指即将毕业的大专院校在校学生在毕业前以就业为目的到用人单位进行实习,不少地方有所突破,可以认定劳动关系,按工伤处理。

2.到达法定退休年龄人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

属于民事人身损害赔偿,建议为其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因工伤亡的,应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请示的答复((2010)行他字第10号),用人单位聘用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务工农民,在工作时间、因工作原因伤亡的应当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工伤认定。但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未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关系定性,各地口径不一致。工伤与人身损害的区别如表2所示。

最高法院关于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3.非全日制人员的工伤处理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建立劳动关系的非全日制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发生工伤,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被鉴定为伤残5—10级的,经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可以一次性结算伤残待遇及有关费用。

4.兼职(或职工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人员的工伤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企业停薪留职人员、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内退人员、下岗待岗人员以及企业经营性停产放长假人员,因与新的用人单位发生用工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动关系处理。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职工(包括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用人单位同时就业的,各用人单位应当分别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发生工伤,由职工受到伤害时工作的单位依法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5.借调员工的工伤处理

《工伤保险条例》(第43条)职工被借调期间受到工伤事故伤害的,由原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但原用人单位与借调单位可以约定补偿办法。

用人单位职工非由单位指派到其他用人单位工作发生工伤的,由实际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标准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劳动者、借入单位与借出单位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6.劳务派遣员工的工伤处理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10条)被派遣劳动者在用工单位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的,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依法申请工伤认定,用工单位应当协助工伤认定的调查核实工作。劳务派遣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但可以与用工单位约定补偿办法。用工单位、派遣机构、派遣员工的关系如图2所示。

7.个人承包经营中的工伤处理

《劳动合同法》(第9 4 条)个人承包经营违反本法规定招用劳动者,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发包的组织与个人承包经营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承包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分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该组织或者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工伤亡的,由该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承包单位承担用人单位依法应承担的工伤保险责任。

个人承包、发包方与劳动者之间关系如图3所示。

8.挂靠用工中的工伤处理

个人挂靠其他单位对外经营,其聘用人员因公伤亡的,被挂靠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挂靠用工工伤处理流程如图4所示。

9.派遣出境工作人员的工伤处理

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第44条)职工被派遣出境工作,依据前往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应当参加当地工伤保险的,参加当地工伤保险,其国内工伤保险关系中止;不能参加当地工伤保险的,其国内工伤保险关系不中止。

三、结束语

第一,企业应认真梳理各类特殊用工,研究处理策略消化风险,调整用工模式转移风险,并做好对重点人员的安全教育,进一步提高企业全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第二,当员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时限内向所在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以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第三,用人单位依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或者参加工伤保险后中断缴费期间,职工发生工伤的,该工伤职工的各项工伤保险待遇,均由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支付。用人单位按照规定足额补缴工伤保险费、滞纳金后,职工新发生的工伤保险待遇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支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S].1995年1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S].2011年7月1日

篇6

[关键词]仲裁档案;电脑管理;制度;措施;建议

一、电脑中的文件对仲裁案卷管理工作产生的影响

一是以前传统的仲裁案卷工作以普通的白纸文件为材料工作对象,而有了计算机后,电脑中的文件取代了以往的白纸为主的文字材料,它是由作者直接写在专门办公软件上,并在word上进行修改,一旦完成后,马上存到电脑系统数据库中,由专业计算机人员掌握。白纸式的档案管理工作经过长期实践,已总结出一套工作流程如仲裁案卷的立卷归档制度。仲裁文件的立卷归档工作是仲裁档案工作流程的起点,也是仲裁院专职文书工作和专职档案工作的结合点,仲裁案卷形成后,由仲裁文书部门收集归档后,交专业档案管理部门,一年一般归档二次。而计算机文件随时产生,每时每刻都能变,安全存放在电脑中。因此,它对电脑有很强的依赖性。如果想要归档,必须以存盘形式移交,归档界限也不能只是“具有保存完整价值”的文件,还应包括此文件的阅读功能甚至更高级系统。二是电脑文件信息与它主体的可分开性,仲裁档案分类也可能被模糊分类整理所取代,因为仲裁档案分类的结果只能体现一种从性联系,因为排列的方式是简单手动操作管理仲裁档案的需要,但在当今由电脑管理所有文件的大背景下,档案文件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仲裁文件可以通过电脑系统进行迅速、有效、多层次的按顺序排列,不再需要对它进行象普通白纸文件那样的简单整理分类。不同的客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利用电脑自动化系统对电脑上的文件进行自由分类组合。三是电脑里的文件保存价值同时取决于仲裁案件其我价值的实现,其判断的程序、本身的内容及价值都发生很大变化,原来的仲裁档案价值也将随之扩大,要分析电脑中的文件的操作系统。要根据以前的档案价值鉴定理论,仲裁文件应依据自我价值和价值确定保管其中的期限,而电脑中的文件一是由于方便完成,将产生比以往更多的文件,二是由于客户的需要,数据信息不断地改进和加入,因此很难确定一个完整的保管年限,况且电脑中文件的自身价值还不能保证。因此,其确认、管理方法更无法来下结论。

二、做好仲裁档案电脑管理制度的措施及建议

为了更好地发挥仲裁档案的作用,着力加强和规范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仲裁电脑中的档案管理可以按照以下办法:一是实现电脑中的仲裁档案管理由一个人专门负责。做好仲裁电脑中的文件归档处理工作,实施电脑文件管理长远目标。通过技术加工处理,将已归档的电脑中的文件改为在电脑中可阅读文件,即只能读不能改写的文件,从而区别和保护电脑文件的最原始结构,保证电脑文件的可靠性,使之与象白纸文件一样发挥效用。同时设置专门档案员具体负责档案文书材料的整理、立卷、归档、保管等工作。将档案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有利于提高立卷、归档的质量和效率,杜绝结案之案卷久不立卷、立卷之案卷久不归档等现象。二是使档案管理向多个方向发展。伴着电子文件的加入,仲裁档案种类在丰富化,其简单工作和基础工作也都具有各自的特点了。因此,在原有结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项档案电脑信息内容,就构成多种空间,形成了电脑化的管理结构。推进仲裁档案整理规范化。仲裁档案做到一案一卷,分正卷、副卷两部分立卷。在组卷整理时,做好材料的筛选、检查和修补工作,确保材料齐全、手续完备、格式规范。正、副卷均按照案卷目录将各类文稿排序、编码、组卷、装订,做到科学编目、利于检索。三是严格仲裁档案保管制度。仲裁档案实行统一保管、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员定期对归档情况进行检查,按照规定的保管期限保管仲裁档案。仲裁档案管理人员要忠于职守、熟悉法律业务、严格把关、严守秘密,积极认真地做好仲裁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计算机录入、转递、保管和统计等工作。档案收集要严把归档质量关,收集和转递应做到及时、完整、手续完备;整理要求对归档手案卷及时盖归档章,核定保管期限;计算机录入要将年度仲裁行政文书、业务等档案全部输入计算机,并打印成索引目录、全引目录;保管要做到月检查、年清点,统计工作要做到数据准确、内容完整,上报及时并将报表归档保存。建立健全仲裁档案内外查阅、借调等档案使用制度。建立档案利用台账,严格查阅、借调登记制度和归还档案验收手续。四是管理仲裁档案人员知识构成的改革近在眼前。仲裁档案人员要适应电子技术和档案事业的近几年发展趋势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做好更新知识,适应新的电脑技术的成果,使专职档案人员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以适应在新形势下仲裁发展的需要。

三、结语

加快仲裁档案人员知识的培训和创新,多种途径、多个层次培养档案人才,是仲裁档案工作迎接这场电子信息变革最根本的办法。在仲裁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细致部署下,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必将实现仲裁档案管理规范化,更好地发挥仲裁档案的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

参考文献:

[1]康燕玲;电子档案管理的问题[J];档案管理;2002年03期。

[2]索一琳;电子档案管理初探[J];秘书之友;2003年07期。

[3]韩杰;浅谈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的几个问题[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篇7

[ 前面的话 ]

关于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与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各自存在的问题以及两者之间的冲突,是在处理人身损害赔偿的重要实践问题。笔者在《试析〈工伤保险条例〉与〈法释[2003]20号〉之间的实际适用冲突》、《试析〈工伤保险条例〉与〈法释[2003]20号〉之间的实际适用冲突(二)》等文作了基本分析,但随着这行政法规与司法解释的公布与施行的实践所遇到与出现新问题仍然很多,本文对这些问题作一讨论汇总。

--------------------------------------------------------------------------------

一、《工伤保险条例》赔偿项目

1、工伤或患职业病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条文所在:《工伤保险条例》-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

赔偿项目 条文规定 问题

1、住院伙食补助费 第29条第3款

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发给住院伙食补助费;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所需交通、食宿费用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 与司法解释规定的“住院伙食补助费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70%较低些。这里不排除部分企业单位的出差补助高于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情形。

2、康复性治疗费 第29条第5款

工伤职工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性治疗的费用,符合本条第三款规定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整体上,康复性治疗费与司法解释的“康复费”相当,但未涉及康复护理费。

3、残疾器具费 第30条

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该项与司法解释规定基本一致,但没有规定器具更换与维修费用以及其支付。

4、治疗期间工资 第31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1、该项目司法解释没有直接的、具体的对应项目,大体上包括在误工费中。而《工伤保险条例》中没有“误工费”项目。5、护理费 第31条第3款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第32条

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 1、工伤治疗期间的护理费社保机构不承担支付,由伤者单位支付。

2、治疗结束并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护理费由社保机构支付。

3、司法解释规定的护理费期限最长不超过20年,《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较为灵活,且分为三个级别相对具体,但标准较低,不足以应对护理费损失,相应的30%-50%的部分要自己承担。

6、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7、月伤残津贴

8、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9、伤残就业补助金 第33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4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2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0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三)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34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4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35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2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0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8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6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工伤保险条例》将伤残分为三个程度补助级:

1、1-4级伤残分别对应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24、22、20、18个月本人工资

月伤残津贴为本人工资的:

90%、85%、80%、75%

2、5-6级伤残分别对应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16、14个月本人工资

月伤残津贴为本人工资的:

70%、60%

3、7-10级伤残分别对应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12、10、8、6个月本人工资

无伤残津贴

司法解释第25条规定

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可以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调整。

比较:

很明显次“伤残补助金”与“残疾赔偿金”两者相差过于悬殊,《工伤保险条例》2年,仅为司法解释“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的十分之一。

司法解释没有伤残津贴项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伤残津贴最高为本人工资90%,最低为0,按每月每人平均50%估算,每年相当于6个月本人受伤前工资。与伤残补助金相加大致在司法解释规定的残疾赔偿金的十分之三——十分之四左右,实在太低。

《工伤保险条例》中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与伤残就业补助金,司法解释没有,体现了工伤社保的灵活性。

10、工伤复发治疗费用 第36条

工伤职工工伤复发,确认需要治疗的,享受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和第三十一条规定的工伤待遇。 该项目司法解释中没有对应,大体上可以包括在司法解释的“再医费”与“后续治疗费”之中

2、职工因工死亡:

赔偿项目 条文规定 问题

1、丧葬补助金 第37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司法解释与《工伤保险条例》保持一致

2、供养亲属抚恤金 第37条第1款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 1、对应的是司法解释的“被扶养人生活费”,但司法解释的范围不仅限于“供养亲属”。

2、支付期限:司法解释规定为“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而《工伤保险条例》没有具体期限。

3、支付标准:《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较低,但给出了“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高限,而司法解释没有具体支付标准,也有“被扶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额。”的上线,两者大体一致。

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第37条第1款 4、政策规定 第37条第2款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直系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第37条第3款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第38条

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由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和生活费用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调整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由于司法解释将工伤赔付与人身损害赔偿分离,从程序上讲,人民法院不受理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调整范围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故这些政策规定法院也不适用。

3、关于工伤待遇与赔偿的其他政策规定:

项目 条文规定 问题

1、下落不明的待遇 第39条

职工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或者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从事故发生当月起3个月内照发工资,从第4个月起停发工资,由工伤保险基金向其供养亲属按月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有困难的,可以预支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50%。职工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按照本条例第三十七条职工因工死亡的规定处理。 缺少“下落不明”的认定或确定程序规定

2、工伤保险待遇的停止 第41条

工伤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一)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

(二)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

(三)拒绝治疗的;

(四)被判刑正在收监执行的。 1、缺少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认定程序;

2、第(一)项“丧失”含义没有界定;

3、第(四)项“被判刑”的期间没有界定,如果说一个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职工被判刑,停止其工伤保险待遇的规定与法无据,工伤保险是企业与职工参加保险,即自己掏钱购买的保险,停止其工伤保险待遇欠妥。

3、工伤保险责任的承担 第41条

用人单位分立、合并、转让的,承继单位应当承担原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责任;原用人单位已经参加工伤保险的,承继单位应当到当地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变更登记。

用人单位实行承包经营的,工伤保险责任由职工劳动关系所在单位承担。

职工被借调期间受到工伤事故伤害的,由原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但原用人单位与借调单位可以约定补偿办法。

企业破产的,在破产清算时优先拨付依法应由单位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费用。 基本符合目前企业现状

4、职工被派遣出境的有关待遇 第42条

职工被派遣出境工作,依据前往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应当参加当地工伤保险的,参加当地工伤保险,其国内工伤保险关系中止;不能参加当地工伤保险的,其国内工伤保险关系不中止。 有利于被派遣出境工作的职工

5、再次发生工伤的有关待遇 第43条

职工再次发生工伤,根据规定应当享受伤残津贴的,按照新认定的伤残等级享受伤残津贴待遇。 这里没有界定二次以上工伤之间的关系。“按照新认定的伤残等级享受伤残津贴待遇”也存在不周全的问题,如职工第一次工伤为五级伤残,应按其领取相应的伤残津贴,再次受伤为七级伤残,此时该职工的实际身体伤残损害已超过五级,除非第二次评定包括前次伤残,如果仅按再次伤残本身作评定,新基结果只能领取七级伤残津贴,这显然是个问题。

6、术语解释—本人工资 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一条第3款

本条例所称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1、有利于保护劳动者;

2、实质是规定涉及本人工资赔偿项目的计算最低限。

3、本条仅考虑了月缴费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情形,未考虑很多企业不愿意承担较高缴费,月缴费工资低于职工实际工资收入的情形。虽然从收费社保角度上,按月缴费计算是正确的,但对于赔偿性工伤赔付的受害者而言就有失公平。

7、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的工伤保险责任的承担 第63条

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的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由该单位向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给予一次性赔偿,赔偿标准不得低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得使用童工,用人单位使用童工造成童工伤残、死亡的,由该单位向童工或者童工的直系亲属给予一次性赔偿,赔偿标准不得低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 1、这是对非法企业与其非法用工的工伤保险责任规定,《工伤保险条例》单列一条来规定应当是一个“惩罚”条款,否则就失去单独分出来的意义;

2、本条本款规定的是“一次性赔偿”而不是工伤待遇;

3、一次赔偿后的病情复发、残疾器具更换、工伤经治疗后死亡等情形没有考虑,这样的规定与司法解释比较太低,对劳动者不利,而对非法企业与其非法用工较为有利;

4、劳动者在这类企业从事劳动已处于可能随时遭受到损害的状态之中,法企业与非法用工的行为属于严重侵权行为,应当按照人身损害司法解释进行赔偿。

5、“具体办法”尚未出台。

8、前款规定的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就赔偿数额与单位发生争议的处理 第63条第2款

前款规定的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就赔偿数额与单位发生争议的,以及前款规定的童工或者童工的直系亲属就赔偿数额与单位发生争议的,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

“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就意味着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在诉讼中的赔偿项目与标准数额是否能适用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呢?有待今后的判例。

9、国家机关、其他事业单位的工伤保险 第62条

国家机关和依照或者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由所在单位支付费用。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财政部门规定。

其他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各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工伤保险等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民政部门、财政部门等部门参照本条例另行规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 《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已整整一年过去,“其他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各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工伤保险等办法”仍无音信。

4、未规定的赔偿项目,相对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

1、误工费、交通费、住宿费、必要的营养费 (《解释》第17条第1款) 3、死亡补偿费、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受害人经抢救、治疗死亡的 《解释》第17条第3款)

4、精神损害抚慰金 (《解释》第18条第1款)

5、残疾辅助器具的更换费用 (《解释》第26条第2款)

6、超过确定期限的,护理费、辅助器具费、残疾赔偿金 (《解释》第32条)

二、《工伤保险条例》宏观上存在的问题

1、从最高人民法院将工伤赔付纳入人身损害赔偿的作法来看,表明工伤赔付属于人身损害赔偿范畴,而不是劳动者的劳动福利(参保才是职工福利之一),只是在具体操作上司法解释将这一块具体赔付事项与赔偿项目、赔偿标准均列入社保工伤保险赔付解决范围,而不能进行人身损害赔偿诉讼。同时实现工伤保险赔付,也表明工伤责任单位属于了赔偿责任,只是通过社保制度与机构实现了风险转移。而《工伤保险条例》不论从立法精神、赔偿项目与赔偿标准仍表现出的是一种福利性的补助制度,《工伤保险条例》以及各地规范性文件中均使用“工伤保险待遇”一词证明了这点。另一方面,从工伤保险缴费责任由用工(用人)单位承担这点来看,工伤赔付费用表面上来源于用工单位,这项支付实质取之于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劳动者自己掏腰包购买保险,发生工伤或事故时本应获得所购保险相对的赔偿,但按照司法解释的规定,受害人不能获得除《工伤保险条例》外的赔偿,这样是不公平。

2、实际工伤发生后,其抢救与治疗其损失项目与司法解释规定的人身损害赔偿没有任何区别,其丧失劳动能力,无法断续工作可能的后果也没有两样,但《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赔偿项目以及赔偿标准比人身损害司法解释规定要少得多与低得多。这就意味着已有就业或有收入的要比没有就业的人在损害发生的获得赔偿救济要少得多,这忽视了社会保障的整体职能,忽视了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对社会作出相应贡献,劳动者的社会价值反映较低,劳动者的生命权、健康权的社会保障也随之被贬。目前《工伤保险条例》适用范围是企业职工与个体从业者,这些问题突出显露出立法者对这块群体的重视程度与保护力度。

3、《工伤保险条例》(2003年4月27日)已出台近两年,施行已整整一年,而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62条规定的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的规定仍未出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遭受工伤或事故后无法依照《工伤保险条例》处理,是依照人身损害司法解释赔偿还是按照现行事业单位政策规定办理出现了法律依据空白。 5、社保统筹地区之间的赔偿幅度差距,这点《解释》更为明显,除此之外,《解释》还存在城市居民与农村人口、农民工与城市职工之间较大差距。这点虽然是国情现状,理顺与协调都存在较大难度,但法律上显现出了巨大的不公平问题值得立法者充分重视。

6、《工伤保险条例》在工伤赔付项目上没有给出计算方法或计算公式,让劳动者无法进行计算,甚至连估计都无法做到,而各地劳动部门、社保机构也不公开赔偿项目的计算与方法,这使得劳动者无法知晓自己究竟能获得多少补助金,同时也无法对劳动部门与社保机构进行监督。

三、《工伤保险条例》条文中存在问题的部分地方细化 1、工伤保险支付项目(即工伤保险基金用于下列项目支出,北京、青海、宁夏、新疆、陕西、山西、湖南等):

(一)工伤医疗费;

(二)一至四级工伤人员伤残津贴;

(三)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四)生活护理费;

(五)丧葬补助金;

(六)供养亲属抚恤金;

(七)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八)伤残辅助器具费;

(九)工伤康复费;

(十)劳动能力鉴定费

(十一)工伤关联的鉴定费(宁夏回族自治区规定为:工伤认定调查核实费);

(十二)预防教育费(山西省规定为:宣传和科研费);

(十三)法律、法规规定的用于工伤保险的其他费用。

2、其他项目:

(1)、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2)、工伤医疗补助金

(3)、安家补助费,所需车船费、旅馆费、行李搬运费和伙食补助费等(适用一级至四级残疾的职工户口从单位所在地迁往原籍的,由用人单位按因公出差标准报销。广州、宁夏等)。

3、规定细化

(1)、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的调整

调整幅度为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的70%和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幅度的30%之和,即调整后的计发金额=调整前的计发金额×(1+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70%+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幅度×30%)。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或者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幅度为负数时,用0替代计算。(江苏省)

(2)、再次工伤

职工再次发生工伤,应当将历次工伤合并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等级提高的,按照新鉴定的伤残等级和再次工伤时的本人工资,计发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等级没有提高的,按照再次工伤对应的伤残等级和再次工伤时的本人工资,计发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江苏省)

(3)、伤残等级变化

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复查鉴定,工伤职工伤残等级、生活自理障碍等级发生变化的,自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次月起,其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做相应调整。(北京)

(4)、维修、更换残疾辅助器具的费用

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的,其购置、安装、维修、更换辅助器具的费用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湖南)

(5)、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划分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因工死亡的,为54个月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视同工伤死亡的,为48个月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因工死亡或者视同工伤死亡职工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的,为60个月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湖南、山西、河北)

(6)、直系亲属与供养亲属确认

适用《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与提交《被供养人户口薄、身份证、公安机关出具的生存证明》、《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被供养人经济状况证明》、《民政部门出具的孤寡老人或者孤儿的证明》、《民政部门出具的养父母、养子女的收养证明》等。

(7)、供养亲属抚恤金的一次领取

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人员,本人自愿,可由用人单位一次性支付抚恤金,计算时间为:其配偶和父母一次性计算到70周岁,最低不少于5年,70周岁以上按5年计算;其子女一次性计算到18周岁。一次性领取10年以下的,按《条例》规定标准的100%计发,一次性领取10年以上的,按《条例》规定标准的80%计发。要求定期领取抚恤金的人员,用人单位可按上述规定的计发时间和计发标准计算后一次性拨付经办机构,由经办机构继续发放。(湖北)

(8)、破产企业

用人单位破产、撤销、解散进行资产变现、土地处置和净资产分配时,应当优先安排工伤职工的有关费用:

(一)一级至四级工伤职工至法定退休年龄时应当由单位缴纳的医疗、养老、工伤、生育保险费;

(二)五级、六级工伤职工依法享有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按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标准的120%计发;

(三)七级至十级工伤职工依法享有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按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标准的110%计发。(江苏)

(9)、其他可参照执行的情形

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学生在实习单位因工作受到事故伤害,可以由实习单位和学校按照双方约定,参照《条例》和本办法(注:山西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试行办法)规定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偿。(山西)

注:山西省的这项规定有着重要意义,是一创新之力作,它给种类学校学生管理与实习合同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借鉴。

(10)、交通事故等民事伤害造成的工伤处理

A、由于交通事故等民事伤害造成的工伤,除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外,其他相关赔偿额低于工伤保险待遇标准的,按照“分项对应、累计相加、总额对比”的计算方法,由经办机构或者用人单位按规定补足差额。经办机构或者用人单位先期垫付的费用,工伤职工或者其亲属获得民事伤害赔偿后应当予以偿还。(山西、河北) B、由于道路、航运、航空、铁路等交通事故引起的工伤,或者职工被派遣出境工作时所发生的工伤,或者职工工伤涉及其他民事伤害赔偿的,应按照有关规定索取伤害赔偿。获得的伤害赔偿低于工伤保险待遇的,根据用人单位是否参加工伤保险,由经办机构或所在单位补足差额部分。(湖北)

(11)、特殊情形

未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已参保的用人单位超出规定经营范围致使职工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其工伤保险待遇均由用人单位支付。(山西)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3、青海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2004.05.19)

4、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2004.05.13)

5、福建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2004.04.30)

6、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伤保险办法(2004.04.21)

7、陕西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2004.04.02)

8、湖南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2004.04.01)

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2004.02.24) 11、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2004.01.14) 13、湖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2003.12.31) 15、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工伤保险条例》有关问题的通知(2003.12.31) 17、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工伤保险条例》的意见(2003.12.25) 19、河南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暂行办法(2003.12.19)

20、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贯彻实施《工伤保险条例》有关问题的通知(2003.12.18) 22、《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2003.12.01)

23、北京市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2003.12.01) 25、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贯彻〈工伤保险条例〉试行办法》的通知(2003.11.21)

26、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暂行办法》的通知(2003.11.17)

篇8

[基本案情]

王某系上海Y新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Y公司”)工艺研发部助理研究员。2009年至2011年底,王某所在公司接受美国M有限公司的委托,研发MK-3102和MK-5172等化合物。王某在陈某某主管的实验室负责研发MK-5172。期间,王某曾借调至公司胡某某主管的研发MK-3102的实验室协助研发该化合物。研发所得化合物均存放在本实验室的公用柜子里,而只有本实验室的人员才能凭授权的门禁卡自由出入实验室。

2011年4月至8月,王某利用职务便利从公司窃得MK-3102化合物2.28克和MK-5172化合物0.1克,并由同伙崔某某在网上寻找买家,后崔分三次以共计7000美元(折合人民币45214.9元)的价格予以销售。崔某某得款后支付给王某人民币26500元。经鉴定,涉案化合物价值人民币96200元。至案发,化合物MK-3102和MK-5172尚未公开面世出售。

2011年12月16日,王某被抓获到案后如实供述了上述犯罪事实。

[诉讼结果]

经审查,检察机关以王某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犯罪数额为7000美元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审理后认定王某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犯罪数额为7000美元,综合王某能如实供述自己罪行且其家属已帮助退赔了全部赃款,判处王某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1年6个月。

[争议焦点]

(一)案件定性

第一种意见认为。王某的行为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化合物MK-3102和MK-5172属Y公司的商业秘密。行为人将其盗窃并出售给他人,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其行为依法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王某利用经授权的门禁卡自由进出自己的实验室的便利条件,并不等同于卡主就具有了能够随意使用、处理实验室内存放财物的职务便利,王某从自己实验室的公用柜子里窃取化合物MK-3102和MK-5172的行为。不属于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犯罪行为,仅属于一般盗窃行为。

第三种意见认为王某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一方面,化合物MK-5172本属于王某负责研发的化合物,其窃取该化合物应属职务侵占行为。另外,关于化合物MK-3102,王某在审查阶段的辩解“系其在协助胡某某实验室研发过程中利用职务便利拿出他们实验室后放在自己实验室,后再拿出公司予以出售”具有一定合理性和客观性,在无法排除其辩解、证据存疑的情况下,从有利于嫌疑人的原则出发,对该行为应认定为职务侵占罪。

(二)犯罪数额的认定

第一种意见认为以鉴定结论,即“MK-3102化合物每0.1克4000元、MK-5172化合物每0.1克5000元”、总计价值人民币96200元来认定。

第二种意见认为以销赃价,即崔某某支付给王某的人民币26500元来认定。类似盗窃案件中的数额认定,如果没有相关价值证明材料及鉴定结论,那么就以销赃价格来认定犯罪数额。

第一种意见认为以崔某某的销售价格,即7000美元(折合人民币45214.9元)来认定。崔某某的销售行为是在市场上的销售,销售价格基本符合市场规律,体现产品的市场价值,以该价格认定涉案化合物的价格具有合理性。

[裁判理由之法理评析]

笔者同意王某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并以7000美元作为犯罪数额,理由如下:

(一)王某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

1.王某的行为不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虽然王某以盗窃的手段获取Y公司关于化合物MK-3102和MK-5172的商业秘密。出售给他人,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Y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王某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达不到本罪的追诉标准(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或造成权利人破产等严重后果),故其行为不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2.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区别。实务中区分职务侵占罪和盗窃罪的要点在于,行为人实施的秘密窃取行为,是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抑或仅仅是工作上的方便。如果行为人依据职责范围内的经手、主管权限或者其他职权占有财物,从而利用该占有关系窃取财物的,即涉嫌职务侵占罪:如果仅“利用工作之便”,即利用熟悉作案环境与条件、接近单位财物等便利而实施窃取行为的。则属盗窃罪。需要说明的是,职责范围内的权限,不能单纯地以行为人的身份、职位作为判断依据,而应从行为人的职务身份、职责内容、财物状况、监管措施等方面综合认定,判断行为人是否在事实上已经实际地合法控制了财物。

3.王某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首先,化合物MK-5172本是属于王某所在实验室负责研发的化合物,其本人也供述是在实验室自己负责的工作台上窃得,其工作职责包含了接触、经手该化合物。故其窃得该化合物系利用职务便利,该行为属于职务侵占行为。其次,关于王某如何获得化合物MK-3102,从现有的证据来看存在两种可能性:第一,如王某在侦查和批捕阶段供述的,系其从自己实验室的公用柜子里拿到。但对于其实验室的公用柜子内怎么会出现属于其他实验室研发的化合物,王某及其公司其他人员均无法说清:第二,如王某在审查阶段的辩解,系其在协助胡某某实验室研发化合物MK-3102的过程巾利用职务便利将化合物拿出胡某某实验室后放在自己实验室的公用柜子里,然后再拿出公司予以出售。当然。也许存在第三种可能,即王某利用协助胡某某实验室负责湿磨工序的机会予以窃取,鉴于该情况也是利用职务便利,且其在审查阶段没有提出,故不作分析。对于上述两种可能性,分析如下:

(1)对于第一种可能性,由于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都可以基于职务在本实验室的公用柜子里仔收物品,而该实验室又设置有门禁,只有本实验室的人员才可以凭授权出人,王某本身作为一名助理研究员,在自已的实验室内也有权对公用柜子里的化合物进行分析、研究。职务的便利并不强求行为人对财物有权处分,只要行为人能够实际合法控制财物并利用控制实施非法占有行为即可。王某获取在自己实验室的公用柜子里存置的化合物MK-3102属于利用职务之便,这有别于其他工作人员,如清洁工人利用工作的便利条件圾得该化合物。故笔者认为,即使按照王某之前的供述,其取得化合物MK-3102也是利用了职务便利。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王某的此种供述,其本人及被害单位其他员工均无法说明为什么不属于王某实验室研发的化合物MK-3102出现在王某实验室的公川柜子里。经承办人走访该公司。公司又称于胡某某主管研发的化合物MK-3102一般不可能出现在王某所在的实验室。显然,王某之前的供述与现有事实存在矛盾。

(2)对于第二种可能性,即王某在审查阶段提出的辩解。在被害公司也无法说清该化合物究竟在何时、何处被窃的情况下,结合全案的证据来看,笔者认为王某的辩解具有一定合理性和客观性。故王某系利用职务便利窃得该化合物MK-3102,该行为属于职务侵占行为。

综上,在无法排除其辩解、证据存疑的情况下,从有利于被告人的角度出发,现有证据只能认定王某系利用职务便利窃得化合物MK-3102和MK-5172,后销售给他人谋利,数额较大。其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

(二)新类型物品价值认定的一般标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经济行为中不断出现诸多新类型的财产、财物,如“套餐”手机、属淘汰性质的计算机软件以及本案中尚未公开面世的化合物等,由于这些物品的价值认定直接影响到罪与非罪及刑罚裁量,故对这些新类型物品价值的认定,我们要做到科学、合理、准确,为正确定罪量刑和适用法律提供可靠的依据。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笔者认为对新类型的财产、财物,一般应根据市场价格确定其价值。如上文提到的“套餐”手机中的实物价值。应根据市场价格确定其价值,而属淘汰性质的计算机软件则应采用“最低流通版本软件比较法”为妥,至于本案中的化合物,虽然尚未公开面世,但其已进入流通环节,具有市场价格。其价值认定以该价格为标准较为适宜。

(三)关于本案犯罪数额的说明

1.本案的犯罪数额不应以鉴定结论来认定。就鉴定结论。笔者与上海市浦东新区价格认证中心价格鉴定师联系,向其询问,其称:因为涉案化合物尚未面世,也没有相关发票之类有效凭证,故本次价格认定的依据为失主、嫌疑人笔录及上海Y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出具的《MK-3102、MK-5172价格说明》,且主要依据是该说明。该说明是Y公司自己制作的,主要内容为“我司为MK-3102、MK-5172之研发投入了巨额人力、物力。因每批次生产量不同,生产成本亦不同,生产的克级化合物价格大约为:MK-3102:人民币4万元/克,MK-5172:人民币1万元/200毫克”。

由于该说明将人力、物力等大量研发成本也计入了单价之中,但产品研发价格不等于产品的市价。故Y公司提供的价格证明中MK-3102和MK-5172的价格不等于它们的市场价格。同时,经承办人与Y公司联系获悉,MK-3102和MK-5172化合物还处于研发后期,未对外大量销售,其销售对象也仅限于委托方美国M公司,故笔者认为MK-3102和MK-5172化合物目前实际并无市价。

因此,笔者认为鉴定机构依据Y公司提供的价格说明,采取市价法得出的价格结论因无合理依据而不能采信,故本案犯罪数额不应以鉴定结论来认定。

2.本案的犯罪数额不应以销赃价来认定。据王某在审查阶段的供述,其与崔某某关于价格方面的合意并不考虑市场价值、市场规律。因为其根本不知晓该化合物的市场价值,每次开价都是以其认为的高价提出,从而与崔某某达成合意,销赃价由此而来。王某称,直到审查阶段,其依然不知晓崔某某销售该化合物的价格,其同时表示“销售价是受供需影响的”、“在我们行业,0.1克与1克的价格会有不少差别的”。根据财物价值认定的一般标准,由于销赃价不体现市场价值,故销赃价不能真实反映化合物的价值,本案的犯罪数额不应以销赃价来认定。

3.本案的犯罪数额不应以被害单位的销售价格来认定。Y公司提供的其与美国M公司的订单及收款发票显示。其销售的化合MK-3102及MK-5172的单价分别约为5美元/克和4美元/克。对此,Y又提供材料说明由于MK-3102生产了三个批次,而“每一批次化合物的化学合成起始点、所耗用原材料数量、研发成本、生产加工成本、客户委托事项等均存在不同,因此不能简单的将以往的每一批次化合物的价格作为确定MK-3102化合物价值的依据”,也即不能以其销售给美国M公司的单价作为MK-3102的价格。Y公司认为。应当以“为取得涉案MK-3102化合物的数量而从基础化合物开始进行化学合成反应到最终取得同等数量MK-3102化合物所消耗的原材料成本、研发成本、生产加工成本等综合计算确定"MK-3102的价格。

笔者认为由于Y公司销售给美国M公司的涉案化合物价格不能完全包含该化合物的价值,并且该销售单价明显低于无论是王某的销售价还是崔某某的销售价格,因此,Y公司与美国M公司的销售价格不能很好地说明涉案物品的价值,不应以此数额来认定本案的犯罪数额。

4.本案的犯罪数额应以7000美元来认定。笔者认为本案犯罪数额的认定以崔某某的销售价格,即7000美元来认定最为妥当。理由如下:

第一,崔某某所在的永璨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是开发新型中间体、活性小分子,提供工艺优化、技术转让等相关服务的公司,作为一个正常的市场主体,其在市场上的销售价格基本符合市场规律,体现产品的市场价值,其出售涉案化合物的价格具有合理性。

篇9

甲方:

法定代表人:

地址:

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乙方:

法定代表人:

地址:

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甲乙双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根据平等互利原则,经友好协商,就甲方向乙方派遣员工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章派遣与借用

第一条派遣系指甲方按照本合同约定,将与甲方建立劳动关系的人员派往乙方工作的行为。

第二条借用系指乙方按照本合同约定,从甲方借调人员到乙方工作的行为。

第三条甲方根据乙方的要求向乙方派遣员工,乙方须按照约定向甲方支付借用费。

第四条员工与甲方为劳动关系,与乙方为劳务关系。员工的工作地点、岗位、方式由乙方根据业务需要确定。

第五条借用费系指乙方借用甲方员工的费用,包括:

(一)支付员工的工资。

(二)支付员工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费用。

(三)甲方为派遣员工提供商业保险、福利的费用。

(四)甲方对派遣员工的管理、经营成本及承担的企业税收等费用。

第六条甲方派遣人员的姓名、聘用职务、借用费及其组成在附件1中约定,附件1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第二章甲方的义务与权利

第七条甲方承担下列义务:

(一)根据乙方的要求推荐人选,与乙方决定借用的人员或乙方直接选定的人员签订《派遣员工劳动合同》。

(二)教育派遣员工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和规章。

(三)教育派遣员工遵守乙方的工作制度,保守乙方的商业秘密。

(四)从借用费中支付派遣员工的工资和应得收入。

(五)在乙方支付借用费后,依法承担派遣员工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及福利费用,其中福利及医疗保险部分内容的具体实施按照本合同及其附件条款、甲方有关派遣员工福利待遇、医疗费用报销的规定执行。

(六)为派遣员工提供附件2中双方确定的服务内容。

(七)听取乙方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

第八条甲方享有如下权利:

(一)如遇特殊情况,甲乙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时,甲方有权撤回派遣员工和解除本合同,但应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和派遣员工(派遣员工在试用期内除外),同时甲方按下列方式向乙方一次性支付补偿费:

派遣员工被派遣时间每满一年,补偿费为一个月的借用费,不足一年的部分按一年计算。补偿费以派遣员工被撤回当月的借用费为计算标准。

(二)甲方有权对乙方违反本合同有关条款或损害派遣员工合法权益的行为提出书面意见,进行交涉。乙方应在收到甲方书面意见后六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回复甲方。

(三)乙方若无故拖欠派遣员工的工资或借用费,甲方可随时无条件解除本合同,并向乙方追索所欠费用。

(四)派遣员工若侵害了乙方的合法权益,甲方可协助乙方追究员工的相关责任。

第三章乙方的义务与权利

第九条乙方承担下列义务:

(一)尊重派遣员工不同的民族习惯和宗教信抑,不歧视派遣员工。

(二)为派遣员工提供符合中国政府有关劳动保护规定的工作场所和条件,确定其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并依法为派遣员工提供各项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费用。否则,产生的后果由乙方自行承担。

(三)实行每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的标准工时制,如遇特殊情况需派遣员工延长工作时间,乙方须依法支付加班费。

(四)为派遣员工提供差旅等补贴,具体数额由乙方决定。

(五)保证派遣员工的法定节假日休息。为借用满一年以上(含一年)的员工每年安排一次带薪休假,具体休假天数按乙方的规定执行。

派遣员工结婚时,乙方应按有关规定给予婚假3天,属于晚婚的,应再给予晚婚假7天。

(六)派遣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应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医疗期。医疗期内,乙方应按国家规定发给派遣员工病假工资和疾病救济费,但最低不低于社会最低工资的80%。

女员工在孕期、产期及哺乳期内的,乙方不得降低其基本工资,但女员工应提供合法的医生证明。

女员工怀孕不满四个月流产的,乙方应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给予15天至30天的产假;怀孕满四个月以上流产的,给予42天产假,流产假期间,其工资照发。

(七)不得解除或终止对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女员工,以及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医疗期内派遣员工的借用关系。

(八)不得解除对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医疗期满,经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派遣员工的借用关系。

(九)派遣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乙方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被解除借用的,乙方应按照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第6条规定,向甲方支付该员工的医疗补助费。

(十)督促派遣员工遵守中国政府颁布的税收法规,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十一)督促派遣员工办理借用期间的有关合法工作证件,依据中国的法律、法规制定乙方的规章制度,并教育派遣员工遵纪守法。

(十二)乙方因业务需要,搬迁至新办公地址时,须提前15天通知甲方,以便业务联系。

(十三)乙方因故被撤销时,须提前15天通知甲方,以便及时办理终止本合同的手续。

(十四)派遣员工若向乙方提出辞职,须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但在试用期内辞职可随时提出。乙方接到通知后,应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否则,甲方按收到乙方书面通知之日计算收费截止日期。

(十五)向保险公司投保派遣员工驾驶的乙方机动车车辆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若乙方未投保,派遣员工驾驶乙方机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事故责任属于派遣员工的,由乙方赔偿损失。

本条所列第(三)、(四)、(五)项内容,乙方可以规章制度的形式作具体规定,也可与派遣员工以协议的形式作具体约定。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且送甲方备案,应以规章制度和协议为准。

第十条乙方享有如下权利:

(一)对决定借用的员工可以规定试用期,试用期限应根据借用期限确定:

1.借用期在6个月以下的,试用期不超过15日;

2.借用期在6个月以上1年以下的,试用期不超过30日;

3.借用期在1年以上2年以下的,试用期不超过60日;

4.借用期在2年以上的,试用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

试用期内,乙方对不符合要求者,有权终止试用,但应支付试用期的借用费(含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费用)。试用期满,所派遣员工自动转为正式派遣员工,其借用期自试用之日起计算。

(二)在借用期内,有解除派遣员工和解除本合同的权利,但应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和派遣员工(派遣员工在试用期内除外),同时按下列方式向甲方一次性支付补偿费:

派遣员工借用时间每满一年,补偿费为一个月的借用费,不足一年的部分按一年计算。补偿费以派遣员工被退回甲方当月的借用费为计算标准。补偿费中包含派遣员工被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三)如派遣员工因违反中国法律、法规和严重违反乙方规定(此规定对派遣员工和甲方应该是公开的)被解除借用,乙方经征求甲方意见后可随时通知甲方和派遣员工,并可不支付补偿费。

(四)可与派遣员工另行签订个人协议作为甲方与派遣员工劳动合同的附件送甲方备案,但该协议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合同内容。

(五)乙方有权对甲方违反本合同有关条款的行为提出书面意见,并进行交涉。甲方应在收到乙方书面意见后六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回复乙方。

第四章费用及其结算

第十一条本合同所涉及的借用费、派遣员工名单、借用时间和付费方式在本合同附件1中约定。

第十二条乙方须于当月20日前向甲方支付月借用费、补偿费和年终附加的工资(乙方直接支付派遣员工工资的,须于当月底前向甲方支付借用费的其它部分),甲方收到后,于次月6日支付派遣员工工资。以上费用每逾期10天按1%加付滞付金。逾期30天的,甲方可视情况提出索要违约金元,并解除或终止本合同,且不属违约行为,双方办理相应手续。

第十三条加班、加点费用的计算方法为:

工作日加点费=月工资÷20.92天÷8小时×实际加点时间×150%;

休息日、带薪休假日加班费=月工资÷20.92天÷8小时×实际加班时间×200%;

法定节假日加班费=月工资÷20.92天÷8小时×实际加班时间×300%;

第五章争议与仲裁

第十四条在本合同履行过程中,甲乙双方如发生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经协商后仍不能解决的,可提交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处理。

第十五条甲方(或乙方)与派遣员工因本合同中有关劳动纪律约定、员工工资、保险等劳动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发生劳动争议,并提起劳动争议仲裁时,如争议的处理结果与乙方有利害关系,乙方有参加仲裁活动的权利和义务。

第六章其它

第十六条甲方为派遣员工提供的服务内容在附件2中约定,附件2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第十七条本合同未尽事宜,国家有规定的按国家规定办理,国家无规定的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或签订合同附件另行约定。

第十八条本合同在履行中,如因中国政府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和规章造成本合同条款必须修订时,均应以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为准,由甲乙双方协商修订。

第十九条本合同自年月日起生效,有效期年,合同期满前一个月内,如甲乙双方均未提出异议,有效期自行延长,延长期限与本合同期限相同。

第二十条本合同分别用中文和文写成,每种文本一式两份,双方各持中文本和文本一份,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当两种文本出现矛盾时,以中文本为准。

第七章双方约定的其它事项

第二十一条双方约定需增加的内容

第二十二条双方约定需修改或删除的本合同条款

甲方:乙方:

篇10

档案管理意识薄弱,重视程度不足。大部分医院档案管理仍然沿袭传统的管理方式,重视质量管理,忽视管理效益的提高。尤其对于中小型医院而言,这部分医院缺乏档案管理专业人才,只简单地让卫生技术人员兼任档案管理岗位,加之医院忽视对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得档案管理在医院管理中被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同时,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要性认识程度不足,尚未从根本上明确档案工作内容、性质和任务,致使档案管理工作明显滞后于医院的发展,抑制了档案工作新局面的开创。

档案管理机制落后。现行医院档案管理普遍存在档案内容界定不清、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范围不明确等情况。在医疗卫生体制深化改革的形势下,传统的医院档案管理机制日益凸显其弊端。就宏观管理而言,医院档案管理具备一定特殊性,与其他行业档案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医院档案管理不仅要接受被单位的领导,还要接受上级档案主管业务部门的指导。所以,在确定医院档案管理内涵、工作人员业绩考核以及档案发展方向等方面,使得医院与上级业务部门出现了一些矛盾。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医疗卫生系统的建立,医院的档案管理未被纳入到此范围内,呈现在各自为阵的混乱管理局面。

档案管理投入不足。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建立网络化、现代化的医院档案管理系统已经势在必行,进而推动档案管理向正规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过渡。然而,一些医院将大部分资金均投入到了医疗设备购置方面,造成了严重的资金短缺,加上政府的投入相对不足,从而导致医院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源投入极为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当前,医院的业务量增大,各种数据信息也随着剧增,致使档案管理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大,若不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势必影响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不利于档案资料的高效利用。

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偏低。大部分医院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业务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档案工作人员配备的随意性大,多数工作人员是从行政、护理或其他部门借调过来任职的,这部分人员不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临时工作观念较强,缺乏职业道德素养,并且岗位流动性也较大;其二,档案工作人员很少接受业务培训,尤其对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如信息安全防护技术、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等缺乏应用能力;其三,大部分档案工作人员并非专业出身,学历偏低,理论水平、专业素质和文化程度等方面参差不齐,致使档案管理队伍出现了专业知识老化、知识面过窄、知识结构不合理等状况,难以适应新时期医院档案事业发展。

加强医院档案管理的对策

提高领导重视程度。领导重视是做好医院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所以有关部门应当使领导正确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潜在价值,使档案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信息资源和依据,从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角度出发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医院领导要将档案管理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中来,将其作为关系到医院长远发展的重要事项来抓,以促进档案事业与医院事业的同步规范和发展。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为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医院应当根据档案管理特点、职能、任务制定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一方面,建立分管档案工作领导责任制,定期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进展、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以解决档案工作实际问题的为主要工作内容。如,解决人员、经费、档案办公用房问题等;另一方面,建立主管档案工作的办公室主任岗位责任制和专职档案员工责任制,对单位的归档、立卷、指导和利用进行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其一,建立档案收集、规范、整理、保管、借阅、利用等各项工作的工作制度,确保档案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其二,档案管理人员应当认真收集材料,全面掌握每一项工作的内容进度和产生文件资料的具体情况;其三,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归档制度,确保档案资料完备,同时落实兼职档案员责任制,对档案材料的收集、积累和整理工作负责,定期将档案资料移交到综合档案室,确保档案收集的完整性。

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依托先进的设备配置和现代化管理技术将档案管理的每个环节和每道程序均纳入到信息化管理的范围内,从档案收集、整理到最后归档均由计算机参与作业完成,进而确保档案工作条理清晰、程序合理、没有缺漏。此外,建立传统归档与电子文档的相结合的管理系统,使传统档案管理与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各自发挥优势,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完成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统计等各项日常工作,并构建网上档案服务平台,提供档案查询服务和阅览服务,以此提高档案利用效率,实现档案信息共享,避免档案管理重复性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