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重点范文

时间:2023-08-18 17:51: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历史知识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历史知识重点

篇1

【摘 要】历史学科所涉及的知识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风貌。本文立足于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提出教师要以自身素养为引领,打牢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基础;通过积极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元素,唤醒学生美好人文情操;积极构建人文化课堂,增强学生人文情怀体验。

关键词 高中历史;人文精神;课堂教学;教学探讨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情感价值观的培育,注重立足于以人为本、关注人类命运、善待生命、铸就不朽灵魂等人文主义精神的视角,培育和养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构建更加完美健全的人格品质。综合回顾多年来高中历史教学的具体实践活动情况来看,教材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培育的素材,引领学生感知和体验丰富、具体而详实的史实资料,促使学生的思想受到触动,让他们的人文思想和精神面貌受到熏陶,让他们的感情、思想与意志品格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不仅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而且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历史学修养与素质。

一、以自身素养为引领,打牢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基础

“有什么样的师傅,就有什么样的徒儿。”这些习语深刻地反映出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文化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突出作用,教师的能力与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素质的一个示范性标杆。自然,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和精神风貌,是引领学生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与锻炼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教师自身没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和精神风貌,那么学生则必然无法从其身上感受、体验和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相反,如果教师自身具备较为优质的人文思想和崇高的精神风貌,拥有较为广博的知识面和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那么学生便更能从教师身上感受到他们那独特的人文个性魅力,在课堂中充分感受高品位的人文气息,从而更加自觉加强自身人文修养,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强自身人格的完善。

例如,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加强教学内容的研究,加强高中历史经典文化的研究与挖掘,加强与诸多历史教育教学专家学者的心灵沟通与对接。比如,著名的历史教育专家赵亚夫所倡导的历史教学与民族意识培育相融合,便抓住了历史教育的主旋律,有助于提升教师对历史教育教学的科学认识,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的备课更加清醒而深刻地认识到民族自信力的重要意义,自觉在博大精深的中华史料中吸取更多丰富的人文营养,在源远流长的中华历史长河中获得光辉灿烂的人文资源,在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中领略宽阔深沉的民族胸怀,从而促使自身的道德情操更加深厚更加高尚,从而自觉增强自身对我国国情的了解和认知,自觉增强自身的民族意识和人文精神。

二、积极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元素,唤醒学生美好人文情操

历史的史料中包含着“古往今来”,造就了多少著名的、知名的、有名的历史人物,他们或让我们久久敬仰、或让我们常常深思、或让我们不时回味、或让我们常读常新,有的被人们举止仰望,有的被人们鄙视唾弃,有的被世人扼腕长叹……,而就在历史材料之中蕴含着无尽的沧桑和无穷的探密,为我们后人深入挖掘留下了非常广阔的空间和取之不绝的素材,而正是这些为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人文精神与素养的培育提供了深厚而肥沃的营养。因此,广大奋战在高中历史一线教学前沿的教师们,要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这些素材的丰富性和重要性,切实加强教学内容的研究,加强各历史史实之间的关联度研究,积极挖掘和提取独具文化底蕴的人文精神与人文风貌,并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来,在展现历史的人文风貌与独特人格魅力的同时,深深地唤醒他们内在的深层次的美好人文情怀和高尚情操。

例如,引领学生学到“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相关内容时,可以随同学生一起挖掘古希腊的智者学派所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人本人文,一起探讨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认识与感知,一起探索文艺复兴时期所倡导的人文主义主张,一起感受启蒙运动中呼唤的阳光与理性,从而促使学生了解西方人文主义的萌芽与发展,让他们在更加丰富的史实素材中体验在不同历史时期人文主义所蕴含或折射的思想内涵,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历史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文魅力,促使他们在历史知识学习的同时,培育和提升他们的人文精神品质。

三、积极构建人文化课堂,增强学生人文情怀体验

积极构建开放的课堂环境,引领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进行审视与认知,带领他们走近历史史实本身,感知诸多前贤所追求的人生境界。这不仅解放了课堂、解放了学生,还解放了教师本身,而且还有助于在和谐、民主与温馨的课堂氛围中,将知识、能力、态度融合于一体有机的统一起来,促使学生更加轻松地打开自己的思维,在舒适自由的学习空间中增强人文情怀的体验,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与养成。

例如,对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这一课堂的学习时,可以组织学生就“日本申请常任理事国”这一主题开展“辩论”活动,分成“赞成”、“中立”与“反对”三个小组,倡导大家畅所欲言,积极发表个人观点,从而形成“百家争鸣”民主课堂教学氛围,激发他们潜在的人文意识,让他们从不同的立足分析问题,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去体验不同国度的人文思想,从而增强学生人文情怀体验。

综上,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历史知识教学过程,有侧重点地关注其中所蕴含的人文元素,有助于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使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时乐茹.浅议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吉林教育,2014(3).

[2]孙熏良.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突出人文精神培养[J].考试与评价,2013(11).

篇2

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胸怀梦想,珍惜时间,发奋学习,立志成才,让青春载着梦想飞扬!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识1一、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改造--温室农业、梯田、施肥、浇水。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地租、政策、劳动力)

市场决定着农业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条件(特别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展。

3、技术因素(育种、机械、化肥、农药)

培育良种(高产、耐旱、耐寒、耐储存等品种):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

机械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施用化肥、农药等: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等国。

(2)主要品种:小麦、玉米(旱地作物,便于机械化生产)。

(3)形成条件(区位优势):自然条件:地势平坦,耕地广阔,地广人稀。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发达,技术水平高

技术条件:机械化程度高。

(4)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家庭农场为主

2、水稻种植业:

(1)分布: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

(2)区位条件:①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②地形:河流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利于耕作③劳动力:(属劳动密集型农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利于精耕细作④历史: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3)特征:①小农经营②单产高,商品率低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

3、混合农业

(1)主要是牲畜和谷物的混合农业。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主要是渔业与林业的混合农业。

(2)分布:欧洲、北美、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等。

(3)特点(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为例)

①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互惠互利: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畜牧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料

休耕和轮作、(有利于恢复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种植、牧场。

②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小麦农忙(播种5-6月、收割11-12月)正式放牧的闲时。

③灵活的生产选择:根据市场确定是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

(4)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①气候:气候温暖湿润②地形:平坦开阔③土壤:土壤肥沃④水源:灌溉条件好

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②交通便利③市场广阔,面向国际市场④机械化水平高⑤科技水平高⑥政府鼓励扶持

4、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地区(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

(2).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3).区位条件:①气候温暖、草类茂盛;

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③距海港近、水陆交通便利。

(4)措施:①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的研究②围栏放牧,划区轮牧③开辟水源,种植饲料④改善交通条件

5、其他农业地域类型

地域类型

分布地区

形成原因

主要特点

迁移农业

某些原始部落地区

生产力水平低,“刀耕火种”

影响生物多样化;气候恶化

乳畜业

发达国家,我国大城市周围等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大城市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对牛奶及其制品的需求量大

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

受城市分布的影响大;

集约化程度高等。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原料、土地、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技术、动力(能源)工农业基础

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识2一、城市的不同等级

1、城市等级划分标准: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

特大城市——1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50-100万人口中等城市——20-50万人口小城市——20万人口以下

2、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和种类不同,大城市提供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3、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

影响因素影响表现

资源条件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为城市提供丰富物质条件、丰富劳动力条件、丰富城市用地

交通条件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

人口条件城市为服务区内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服务人口要达到一定规模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相反,位于人口稀少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1、同一区域内,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就够成立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3、不同等级城市数目、相互距离、服务范围、城市职能的关系:“高少远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城市等级高,城市树木烧,相互距离远,服务范围大,城市功能多;城市等级低,城市数目多,相互距离近,服务范围小,城市职能少.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大的嵌套小的.)

4、中心地理论:

(1)一个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围绕中心地呈六边形.

(2)是市场原则的作用

(3)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相当三个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

第三节城市化

一、什么是城市化

1、人口向城镇聚集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2、城市化的标志: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发展的动力: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动力

(1)推力:哪些是的人群里开向村的因素.(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2)拉力:吸引人群来城市的因素.(城市就业机会多;城市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通便捷.

4、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5、城市化的意义:人口转变、产业结构变化、工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缩小城市与乡村距离,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渐趋同.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发展阶段特征出现问题发展新趋势出现的国家和地区

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问题极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发展中国家

加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中心区表现出衰落迹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国家类型起步时间目前速度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比重所处阶段原因

发达国家早

(英国最早18世纪中叶)

趋缓(停滞)

高(70%以上)

后期成熟阶段资本主义发展较早,农业现代化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

发展中国家晚

(20世纪中叶)速度加快低低(不到40%)初期和中期加速阶段民族独立运动胜利经济迅速发展

4、郊区城市化: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和产业向郊区扩散的过程.

逆城市化:由于城市人口高度集聚,导致市区过度拥挤、环境恶化、用地紧张、生活质量下降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的表现: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质量下降;对水循环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主要措施:1)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区和卫星城,努力推进郊区城市化,以缓解城市中心区的压力;2)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妥善处理好城市个功能分区的关系.

4、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途径: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是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识3一、城市形态

城市形态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或放射状

影响因素市中心吸引作用

平原地区城市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规划控制等

山地、河流阻隔沿交通线分布或受地形限制

河谷地区

地域形态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篇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生活,各片互不相连城市地域沿主要交通干线或地形区延伸

主要优点便于集中设置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各种设施利用率高,方便生活,便于管理,节省投资便于城市扩大规模,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

主要缺点易造成城市污染用地分散,各片联系不方便,市政建设投资大城市交通主要集中于一方向,且运距长

城市距离成都、合肥、华盛顿重庆、上海浦东新区洛阳、西宁、宜昌、兰州、延安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功能分区:城市各项经济活动相互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中.

2、划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3、中心商务区(纽约的CBD——曼哈顿)特征:

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③建筑物高大稠密④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

5、三种基本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形态特征位置

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分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域沿主要交通干线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住宅区占地面积大,是城市主要功能分区,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建筑质量上,高级于低级住宅分化;位置上,高于于低级住宅分区背向发展高级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

低级内城与低地、工业区联系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结构模式特点成因举例

同心圆模式城市形态集中紧凑,城市功能区为少市中心呈同心圆状平原地形,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侵入和迁移,冲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成都

扇形模式城市各功能区呈扇状向外扩展交通(各功能区沿交通线延伸)沈阳

多核心模式城市并非依托单一核心发展,而是围绕着几个核心形成中心商务区、批发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和郊区,以及相对独立的卫星城等多功能区,并由他们共同组成城市地域随着城市不断扩展,原有市中心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出现新核心,同时也受河流、地形等因素影响淄博

3、影响因素:

主要因素:经济因素——取决于各功能分区付租能力,地租水平高低(交通通达度、距市中心远近)

历史文化(北京市)、种族宗教(黑人区)、建筑设计(欧洲中世纪城市绕教堂布局)、自然条件(城市高坡和低地)、行政因素

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识4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

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特点迁出地区迁入地区原因意义

19世纪以前以集团型、大批量移民为主旧大陆(亚非欧)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欧洲殖-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西欧、北美、西亚、北非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

3、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数量增减.

4、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

时代影响因素迁移特点流向

古代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大批迁入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当代性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受国家政治政策影响大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东部——西北和东北

沿海——内陆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改革开放政策)迁移流量大,流向改变西部——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农村——城市

5、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短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效应

对迁入地区积极提供廉价劳动力,节约教育费用,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

消极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剧人地矛盾

对迁出地区积极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外汇),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

消极人才外流

其它效应改变人口分布,人口结构;促进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人口群体基因交流和融合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主要因素: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经济因素、生态环境、政治因素、社会变革、宗教、个人动机和需求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2、美国

1)促使美国成为移-家的因素:

①新大陆为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

②15—16世纪,欧洲圈地运动,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

③新航线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清障碍

④殖民扩张,掠夺美洲资源财富

2)美国国内人口迁移

时期迁移的原因迁移流量

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政治人口大规模西移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经济由乡村流入城市

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经济、生态环境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恶化,西部、南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经济、生态环境、个人动机需求由东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

70年代以后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重建(经济、生态环境)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

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识5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10年来人口增长

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劳动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人口变化的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

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

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今后变化趋势

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增长缓慢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

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

中国水平较低增长缓慢人口基数大

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人口问题

历原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模式——原始型人口增长过快

史加速增长阶段———“高低高”模式——传统型——————儿童比重过大

轨增长减缓阶段——人口增长缓慢

迹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

篇3

物理历史悠久,作为自然科学土壤的重要领域,对历史的演变,社会的推进,文化的衍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到牛顿的经典力学,相对论,动力守恒定律,开普勒第三定律,欧姆定律等学说,都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在生活中处处验证着物理学的知识[1]。然而,现在学生从三年高考五年模拟,再到模拟卷,无时无刻不深陷在着应试教育的泥潭。传统教学,只会培养出做题小能手,只是专注于做题答卷,不会在生活中,体会物理知识的奇妙,不在生活中验证自然科学的定律,这种学习态度,满足不了真正的学习初衷。我们知道物理属于研究科学规律的学科,来源于生活,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当前社会研究的一项热门问题便是如何确保物理知识回归实际生活。

2高中物理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

2.1在教学时注重生活实例的引入

前文已经提及,物理来源于生活,与生活紧密相连,最终为生活服务。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联系生活的认识,教师必须注重引入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些实例。例如,在进行静电场这一章节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穿毛衣或者梳头发时的感受,或者让学生撕一堆小纸片,以在头发上摩擦过的塑料尺吸引,让学生亲自感受到静电的力量[2]。在讲解牛顿第三定律时,能够引入生活中的实例更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的行走、轮船或者其他交通工具的启动等。再如,讲解电路这一章节时,特别是电路故障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家庭中的某项电器举例……这些都是生活中我们喜闻乐见的例子,通过教师的引入,以物理知识点进行分析,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以后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例子,能够快速联想到所学物理知识,并且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2.2注意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发展

长久以来,受到我国教学体制的影响,高中学生一直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导致物理课堂教学围绕着考试而展开,教学模式单一,而且枯燥无味,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而且更不会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下,物理课堂教学的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更无法做到学好物理甚至学以致用,运用物理知识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无从谈起。因此,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的物理能力,我们必须要对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作出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穿插一些和物理相关的小故事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只有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课堂效率才能够真正提升。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模拟一些和现实生活相关的场景,引入实际案例,通过课堂中情境的创设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注意到物理学科属于和实验紧密相连的学科,教师可以在课堂讲解中适当穿插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例如,在讲解电路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实验室,引导学生进行电路组装的实验,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印象,全面提升学习效率。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学生不仅能应用课本中的理论指导实践,在以后的电路图绘制中,由于自己具备亲自动手操作的经验,其出错率也会大幅降低。此外,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学校外部社会中寻找无处不在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物理问题。通过教学模式的多样化,物理课堂不再枯燥无味,学生以轻松的心态完成教学,以后在生活中遇到物理问题,能够灵活应对。

2.3注意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

此处我们讲的物理能力除了包括传统意义上学生解决物理习题的能力,还包含了学生的物理意识、创新以及操作能力、团队意识以及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等等。一位优秀的物理人才,必须要具备以上的物理能力。为此,教师必须在日常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物理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及时教师不说,学生也能够领会的程度。在对学生创新及动手能力培养过程中,首先就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保证学生心态的放松,从而能够根据自身的意愿去探究知识,出现错误及时改正[3]。而在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当遇到靠自身的能力不能解决的问题事,加强和他人的合作,体会到合作所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感,以切实可行的合作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是在以上各项能力培养的基础之上而展开的,只有学生的物理知识量足够丰富时,在生活中遇到相应的情况才可以灵活运用各物理知识点解决问题。

2.4通过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众所周知,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与生活紧密相连,最终为生活服务。为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点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注重挖掘生活中的物理因素,并把这些因素和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相结合,使学生体验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培养出使用物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们在进行《功与功率》这一章的教学讲解时,为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即相同质量的物体分别由不同的人搬运到同样高度的楼层时,不同的人所花费的运输时间不一,路线也不完全一致,但是他们所做的功是相同的。这一例子充分体现了公路的概念,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对功与功率有了更深的理解。如此一来,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引入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学生能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范围形成准确清晰的定位,在生活中遇到相关问题时,能够主动联系到物理知识,不仅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而且学生的物理能力也得以提升。

3结语

受我国传统应试教学的影响,我国教育中培养出的人才更像是一部考试机器,能够真正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只占到少数。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的物理能力,必须提升学生利用物理知识点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南宫琛佳 单位:平顶山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刘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研究与实践[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篇4

1利用历史教课书目录,加强记忆

历史教课书目录是对历史教材的高度概括和提炼,是学生回顾已学历史知识,拓展联想思维的阵地。对高三学生来说,首先阅读教材的目录,以此从宏观上整体把握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通过对于教材目录的分析,同学们就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才能弄清目录之间的关系,对课本内容就有了初线条的认识,有了总体框架,就能克服记忆的畏难情绪。

2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利于记忆

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对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分析历史现象具有点石成金的作用,并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巩固记忆知识。例如《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本章共六节内容,如何了解各节问的关系,形成本章的历史阶段特征呢,这就要抓住一核心内容一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世界史上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物质基础和原动力。在工业革命推动下出现了三股进步潮流,即自由主义思潮,社会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在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经济政策盛行,以英国为代表;一是在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资本主义要求进―步铲除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以解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问的矛盾,以此引发了1848年欧洲革命和19世纪60、70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俄国、日本、德国等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确立。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得以迅速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加紧对内剥削,导致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于是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这一时期典型的事件有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革命。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将许多亚,非,拉国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促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同时也导致资本主义殖民宗主国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激化,于是被压迫民族开展了反抗殖民侵略和殖民统治的斗争,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典型的事例如亚洲革命风暴。通过这样分析,同学们就对本章内容,阶段特征就把握了,这样就不难记忆了。

3运用归纳分类法记忆历史知识

篇5

一方面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但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并利用规律。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办事情时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小 结】

一、“四个一”:

一个核心概念---物质;

一个根本观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一个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一个对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二、“两个二”(两对辨证关系和方法论):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三、主干知识与热点联系: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

篇6

读书不是为了考试,本来考试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它是用来检查我们对学习过的知识是否懂了,懂了多少,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1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

1.西气东输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和酸雨)(3)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天然气分布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四大气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的鄂尔多斯。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2.产业转移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劳动力因素: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3)市场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前,西欧、北美是日本农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20世纪末,东亚和东南亚因经济增长强劲、市场需求大而成为日本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并成为日本企业主要投资地区。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如果一个国家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如日本;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减缓就业压力。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2区域经济发展

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1)气候条件: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2)地形、土壤条件: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3)社会、经济条件: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共促农牧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三山脉三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小兴安岭、大兴安岭、长白山

农业布局特点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区。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特点(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2)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发展方向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山区农业: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条件(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3)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阶段第一阶段:1979—1990年,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主导产业。问题与对策(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产业结构调整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加强规划与管理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1.两类能源

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和能源基地建设开采条件(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2)市场广阔(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能源基地建设(1)扩大煤炭开采量(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三条产业链煤—电—铝 煤—焦—化煤—铁—钢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2)调整产业结构;(3)“三废”的治理

3.流域的发发——以田纳西河为例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

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不同地段的保护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河谷平原: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气候:亚热带地区,冬末春初降水多。水系: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1)18世纪下半叶: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2)19世纪后期:人口急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3)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流域的综合开发TVA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的原因大规模的火电和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4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区域

(区域划分,有无明显界限)

(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以下用长、松替代)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异:①地理位置差异:长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产资源条件差异:长矿产资源贫乏,松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2.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对农业:长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

松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长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对商业:长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3.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早期:长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农业社会:(1)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2)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3)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人口越来越稠密。(4)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农业社会后期:(1)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2)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3)今天长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5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

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通常会形成较大的居民点。

(2)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①不同运输方式对聚落空间布局的影响:南方以水路交通为主,聚落临水布局②不同环境对聚落空间布局的影响北方地势平坦开阔,聚落多呈团块状,形态比较规则,道路呈棋盘式。南方河流密集的平原地区,聚落沿河流、铁路、公路分布,布局形态呈带状。(3)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河流航运的起点、终点、与其他交通线的交点处常形成城镇。(4)交通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如运河航运地位的变化与扬州的兴衰、城市中心的迁移。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交通便捷,有利于人流和物流的集散。

篇7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词流派众多,名家名作也不可胜数。如何以课堂为主课外为辅,来培养提高初中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反思,总结出了以下策略和方法,愿与大家商讨。

??一、课前预习,初步背诵

与学习其他文章一样,学习古典诗词也要强调预习,要把预习工作落到实处。预习时,一般采取个人独立预习与小组预习相结合的形式。个人预习要解决的是生字、生词的读音问题,要求学生人人行动起来,翻阅字典,读准字音,为诵读和理解扫清拦路虎;在此基础上,还要熟读成诵。小组预习的常规做法是,要求组员合作,查阅资料,初步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简况等问题,做到组内资源共享,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知人论世的鉴赏策略。

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为例,学习小组对刘禹锡的简况做了较为深入地了解,尤其是对贬谪诗人的情感有了较深的体会,令笔者十分欣慰。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大讲特讲作者的身世,学生只能是听众,学习积极性不高。让学生参与初步解读,带着问题阅读,预习工作就会扎实有效。

二、检查默写,展示个性鉴赏成果

识记、理解、默写是鉴赏古典诗词必不可少的环节。实践证明,许多学生尽管能背诵下去,但往往默写不正确。究其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诗歌的语言。诗歌当中的一字一句是不能随便改动的,错别字的出现,明显歪曲了诗歌的原意。检测默写,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

提倡个性鉴赏,是培养学生主动进入诗词意境氛围的关键环节。这里所说的个性鉴赏,是倡导学生把初步理解诗歌形象语言,大致把握诗歌情感等方面的感悟理解用口头表达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提高。教师在这个阶段的作用是点拨指导,为学生之间的交流创造环境,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诗歌丰富的内涵。关于这首诗的情感,许多学生认为是“感伤悲慨”,依据是“巴山楚水凄凉地”,“怀旧空吟闻笛赋”。

针对学生理解的片面性,教师要做的工作是适时讲解如何从整体出发,在全面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概括作品的情感。一首诗歌中既有直抒胸臆的句子,又有间接抒情的句子。要全面概括诗歌情感,就要同时兼顾这两方面的因素。这首诗的前两联,叙述作者遭遇贬谪时间之久,伤感之情溢于言表;但后两联情感却出现了变化。听了朋友的劝慰,作者巧妙设喻,以“沉舟”、“病树”自况,传达出积极、达观、向上的心态,感情豪放。基于此,可以把这首诗歌的情感概括为伤感、豪放。

这一事例说明,引导学生进入自由的个性鉴赏氛围,一方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发现问题,开展师生互动交流,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质疑问难,突破难点

?诗词教学中,难点是一种客观存在,教者不可回避难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的两个典故就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教材中有注解,但学生不一定能理解作者运用典故的目的、作用,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如何突破这两个难点呢?笔者的一个做法是温故而知新。引导学生回忆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诗人久居他乡,世事沧桑,年老回乡,反主为客,感慨万端。这两首诗在抒写世迁,诗人悲慨万端方面有类似之处。复习它,有助于化解难点。再联系刘禹锡诗中的典故,可以化难为易。“闻笛赋”指的就是晋人向秀的《思旧赋》,表达了对亡友嵇康的悲叹、悼念之情。刘禹锡借此典故抒写自己贬谪期间,一些友人离去而无限伤感之情。“烂柯人”典故则用王质的故事表达自己遭遇坎坷,惆怅失意的复杂情怀。理解诗中典故的作用意义,一方面要了解典故的本意,另一方面要把作者的境遇、情怀与典故密切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深刻领悟作者的良苦用心。

?另一个做法是投石问路。学生没有发现或意识到的难点问题,教师要主动出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学习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时,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后半句,很多人都能理解,但对“兴,百姓苦”不一定准确理解。考虑到理解可能不到位的问题,笔者让学生结合历史知识,举例说明秦汉王朝兴盛期间,天下劳苦大众的疾苦,学生列举了很多例子,笔者再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的份量,学生终于体会到了诗歌语言的精妙所在。

四、积累方法,迁移默化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不仅要熟读大量的古典诗词,还要积累初步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要领,这样才能谈到提高。针对每一单元的诗歌特点,要着眼培养鉴赏能力,及时总结鉴赏方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比如针对写景抒情类的诗歌,要求学生概括诗中的意象,分析意象特点,进而把握作品情感,一言以蔽之,“写的什么景抒的什么情”;针对咏史怀古类的作品,了解前后两个朝代的大致特点,知人论世,对比感悟作者抚今追昔、昔盛今衰、世事沧桑的深沉感慨等。

?教材所选诗歌例子毕竟有限,解读好范例,让学生得法于课堂,受益于课外,由点到面,应该贯穿于古典诗词教学的整个过程。

五、开展比赛活动,营造学习氛围

篇8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 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 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F;

(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

(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见第二册P10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114〕等势面〔见第二册P105〕。

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 I总=I1=I2=I3 I并=I1+I2+I3+

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

功率分配 P总=P1+P2+P3+ 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Ix=E/(r+Rg+Ro+Rx)=E/(R中+Rx),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11.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表内接法: 电流表外接法:

电压表示数:U=UR+UA 电流表示数:I=IR+IV

篇9

【关键词】物理情境理论与实际

进入新的学期,同学们将从力学、运动学和牛顿运动定律转向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及机械能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关于曲线运动以及天体运行等知识的学习需要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而机械能的知识则需要同学们不断的总结并对比记忆,甚至还需要逆向思维来增加同学们对该部分知识的操控能力。下面,我就针对这一学期物理知识的特点给同学们几点建议。

一、注重物理情景画面

随着电视和互联网的普及,无论是曲线运动还是天体运行,同学们都会在脑海中存有一定的物理情景。例如自行车比赛的圆形赛道、摩天轮的圆周运动和计算机模拟的卫星、地球和太阳的自转以及相互间的公转,甚至于彗星绕太阳运行中的椭圆轨道等,这些物理情景都能够成为我们理解并验证相关知识的重要依据。

物理是门实验的科学,物理教学要从实验出发,可利用物理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如在气体流速与压强关系教学中,在倒置的漏斗中放一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观察乒乓是否下落。在未做实验之前,绝大多数学生一致认为球会下落,是因为球受重力的作用。实验结果,乒乓球不仅没有落下,还被吹贴在漏斗中,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现象既出乎学生的意料中,又会使他们感受到实验的重要性,迫切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带着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得出结论,这样获得的知识才印象深刻。

二、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我们在看哈尔滨的“大冬会”,在观看滑雪时会发现,滑雪者从雪道飞出后以完美的曲线落地,而其中的原因是因为重力和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圆形滑道内竞技时,仔细观察会发现运动员为获得更高的速度都是将身体俯下,带冰刀的双脚并不全是向后用力,而是向圆形赛道的外侧用力,结合圆周运动的理论我们理解,这样做的目的是为获得一个向内的摩擦力以提供运动员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还有在电视上看到的众多天体环绕的模拟画面,结合圆周运动的知识可知,如卫星绕地球所做的圆周运动正是因为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作为向心力的结果.

另外对电视和网络的画面进行仔细的分析,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和记忆一些结论.如我们都见过绕太阳运行的众多行星的运行画面,仔细观察会发现离太阳近的行星快速环绕运动,而离太阳远的行星环绕速度就慢得多,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天体运行中的线速度与半径成反比;我们在科幻电影中见到的行星外环绕有众多的卫星和小天体,而这些卫星为什么不会相撞呢?结合理论分析发现,原来在同一轨道平面上的卫星的速度和周期都是相等的,因此永不会相撞.

这些结论在同学们学习相关知识后都能够由理论推导出来,但在结合清晰的画面进行分析后,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的理解知识,还能够形象的进行记忆,而且遇到创新试题时,能够很快在头脑中形成直观的物理情景,帮助同学们快速分析与解题.

三、注重对比等学习方法的运用

在圆周运动与天体运动知识中出现较多的相似知识,而这些知识的学习应以对比记忆为上,例如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区别与联系、轨道半径与星球半径的区别、公转与自转的区别、同步卫星与其他卫星的区别及联系以及环绕速度与发射速度的大小关系等,这些近似的概念都是同学们在学习和应用中常常容易混淆的,而两者之间又多有联系,所以应该用对比的方法帮助同学们理解和记忆并能有效的区分两者间的关系。

四、注重否定对学习物理的作用

本学期还涉及到动量与机械能的学习,而这两部分知识主要讲解一种有别于运动学的解题方法,即由动量与能量入手,解决物理问题,主要定律有四个: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同学们在学习时不能机械的记忆与应用,而应该将定律得否定结论结合起来记忆与理解,才能对本章知识有充分的理解,例如动量守恒的内容:当系统不受外力或者合外力为零时,系统地总动量守恒。而如果将该定律否定的话:当系统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系统的总动量一定发生变化,结合动量定理又可以得出结论:合外力的冲量一定等于总动量的变化。又如机械能守恒定律:物体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能守恒。否定结论为:当物体受到重力或弹簧弹力之外的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会发生变化。深入分析会发现:重力或弹簧弹力之外的力做多少正功,物体的机械能就增加多少;重力或弹簧弹力之外的力做多少负功,物体的机械能就减少多少。这些知识看似平常,但对同学们学习该部分的知识非常的有用。不仅有助于理解定律,而且我们所总结到的结论在解题时也常常用到。

篇10

关键词:高速公路,监理控制,合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高速公路监理对策以及措施

1、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要对开工、停工、质量否定权等进行正确合理运用,要做到以工程进度控制为核心,工程的质量为根本,在信息管理和合同的基础上进行投资控制和保证协调性,处理好工程质量、施工周期和结算等,保证进度、质量和费用的有效控制。

2、根据本工程设计的专业面比较广、技术体系复杂,各监理工程师要进行合作,集体讨论技术和合同变更等问题,保证建立策略合理正确。

3、工程监理是以主动控制、施工前和施工中控制为主导,施工后控制为辅,以预防优先的施工方式,要有很强的预测能力、计划能力和指导能力,把工程当中的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工程中质量、进度、费用和材料控制

2.1 质量控制

高速公路监理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有如下几点:(1)要有开工书面报告,按照业主要求,有关部门对各项开工报告进行审批。严格执行《监理实施细则》中有关条例,有关部门在审批过程中不仅要看是否满足此工程开工条件,而且要对规模和实力进行观察。(2)时常进行工序自我检测。在开工之前,要对所有工序和质量要求进行详细的规划并制定出目标。在施工过程中,当一项工序完成之后,都要经过承包人进行检测。对于违规行为,有关部门要进行严格的管理。(3)在工程竣工时,经过完全的成品检验之后,签发中间交工证书,此类工作由驻地监理工程师全权负责。

综上所述,工程中重要的工作由驻地办进行,授予驻地工程师必需权力的同时,也应明确其所肩负的责任,有职责有权力才方便对局面进行控制。

要做到工程开始之前进行监理工作,如水沟施工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开始施工的时期,根据实际地质情况高驻办要求承包单位在满足规定条件下,预先做到先培槽后施工,挖出台阶并清理尘土,建出临时泄水槽等,并作为转序其中一项条件;(2)在水构施工开始阶段,对混凝土外观质量指导文件进行及时分发。要详细规定模板、串筒、落差和材料等。(3)对材料不能满足条件要求的情况下,一致要求使用沙砾。虽然承包人员资金使用比较大,但是这样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无须进行二次建造或者返工。

2.2 进度控制

在制定进度目标的时候,首先要理清思路,进行详细、周密并且可实施的计划, 有一个总体的施工目标,在实际工程当中,慢不是主要的问题,就怕场面混乱,克服困难才能有令人满意的效果。每阶段开展的施工调度会,都要就施工目的进行讨论分析。在完全实施业主计划要求的同时,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详细的指标,一般都会高于业主要求范围。

在目标落实的时候,一旦确定目标,必须要使出自己权利已达到预期目标。当发现计划和实际背道而驰时,首要分析落后部分是不是在关键线路之上,若非关键线路,大多不进行强制措施。相反,如果落后线路在比较关键,并且工程进度延误的原因在于承包人员,高驻办就会下发出加快命令,并采取相应加快施工的措施。

2.3 费用控制

计量支付是工程费用控制的核心所在,概念清晰和思路准确是完成此项工作的两大要素。计量和支付完全是两个解释,计量工作是在工程中期交工证书时同步完成的,所有不及时计量的人员,本月都不进行计量,等到下个月或者再下个月。比如:按照规定20号就已经完成了中间计量,并且20-25号只进行中间计量汇总和资料汇总的签订,每个月26-30日只进行支付程序。

使用计量支付的手段,对工程进行监控有以下几点:(1)在工程施工过程当中,若出现质量问题,不给予计量,待质量达到标准之后,按照规定进行计量,在实际工程当中会起到非常显著的效果。(2)采取支付手段,要求承包人员履行合约。在阶段性支付时,高准版都会要求承包人员对下月资金流向进行申请。预付材料资金,派遣专门人员到财会部进行原始发票检查。没有达到合同内容,不能满足施工材料需求,影响工程进度,都不给予签署。(3)在没有违背合同的条件下,要对工程实际进展情况进行充分思考,帮助承包人员解决掉一切困难,最好提供优秀的外部环境。

2.4 材料控制

(1)严格材料进场验收。水泥进场时, 按批对其品种、级别、包装和散装仓号、袋装质量、出厂日期等进行验收, 并对其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进行试验, 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钢筋进场时,必须按批次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 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 和工艺性能( 冷弯) 试验, 其质量必须符合5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6 ( GB13013) 和5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6( GB1499) 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公路施工监理单位应当对隐蔽工程在隐蔽前组织验收, 并形成验收文件。地基处理等重要分部工程验收时, 勘察设计单位应派人参加,并对地基承载力予以确认。

(2)严格控制填料料源质量。对填料质量进行控制, 避免和减少超粒径部分混入运输车辆, 司磅员对每车外露部分填料进行目测( 主要控制粒径、含水量) , 收料员仔细观测已卸料的控制级配、大粒径岩块、含水量是否符合要求, 不符合要求的填料立即清退出场。填料严格按建筑材料标准, 对填料材质、工程特性、适用性进行必要的试验工作后作出专门的评价, 施工期间加强填料的检测、检验, 控制填料质量的离散性。

三、工程合同管理

3 .1 完全掌握合同的有关条例和含义

从开始招标到工程竣工结束,合同的管理人员要求稳定。从制作投标文件开始,要对合同进行认真学习和研讨,对其中的有关条例进行反复理解,达到完全领会的程度,找出与以前相同的部分条例,分辨出有自我特色的部分。要重点了解和掌握给业主下发的各种文件,并及时进行下发转达。这些对资料的补充文件对工程有很高的针对性帮助作用。

3 . 2 运用合同权力进行有关控制

投标文件中的承诺和施工现场的需求,资源投放要到位,关键是设备等的投入。按照合同给予的有关权力,要严格管理项目经理部和技术管理人员。合理使用合同中相关规定,防止多形式的非法分包等。在工程变更方面,要提交变更方向申请,比如工程形式、数目、质量和施工上的变化等,在经过总监办批准之后,上交正式的更改费用统计文件,最后总监办签发执行。在监理工程师认为根据合同有必要进行变更时,一定要得到业主的赞成。在业主提出更改要求时,监理工程师依据合同进行相关措施的办理。承包人员要求工程变工时,监理工程师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在经过业主确定同意之后根据合同规定进行相关办理。在变更过程中的支出费用须监理工程师与业主和承包人员进行相互协调,最后确定变更费用。

四、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监理所采取的措施

1、实行监理招标,选择高水平的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很大程度上决定工程建设的成败,因此建设单位在选择监理单位的工作中需要特别慎重。首先建设单位一定是从社会信誉度高的监理单位开始入手,结合工程监理经验以及与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的合作协调能力,全方面考虑并科学地通过监理招标选择出高水平的监理单位,从而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提供高水平的监理服务,确保工程质量得到最大的保障。

2、加强旁站监理

旁站作为监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充分落实,主要是在工程的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的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需要进行现场监督工作。监理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旁站监理。旁站监理可以找出监理工序的关键所在,特别是隐蔽工程需做好施工记录,并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地进行旁站,同时对这些隐蔽部位的施工通过照片的形式加以保存。旁站过程中认真做好施工进展情况的记录,果断、及时地处理施工中一些突发性问题,若是非隐蔽工程需做到旁站与巡视相结合。旁站监理过程中及时发问题,解决问题能有效避免返工,保证工程质量,避免工期拖延。

3、加大政府监督职能

监理工作中,政府监督是高速公路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交通质监部在监理工作中具有权威性。政府需要加强对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监督力度。对履约能力差,对施工质量差的单位亮黄牌警告,限期要求整改。对质量进度上不去的,屡教不改的就要强制分包,停工待查,必要时就停其施工资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队伍的整体施工水平,保证高速公路工程质量。

五、高速公路监理控制中的几点体会

5 .1 要使用业主给予的权力

监理要在业主给予的权力内使用职权,像质量否决权力、开工、停工和返工等。要对各种监理手段进行合理使用,坚持要严格监理,对罚款要适当等原则,得到业主的最大信任、支持和辅助,从而能使监理工作顺利高效的进行。

5 .2 对施工单位恩威并施

监理和施工之间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也是作为一项工程建设任务的合作关系。工程能否高质量短周期内完成,主要是施工单位的团结努力。在施工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但要进行审批评估外,也要用积极态度分析问题原因,并且采取挽救措施等。对施工部门的权益,监理应该在公平的基础上给予维护和支持。

六、结语

高速公路监理的实行对社会利益和经济收益都是很有好处的,对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也做出了很大贡献。我们国家的监理实施相对比较晚,相应的附带制度和管理制度都不是很完美,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改良和提高,更新公路建设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质量,让高速公路建设发挥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作用,让其能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 周逸宇.谈高速公路监理[J].中国外资,2011(18)

[2] 雷建昌.高速公路监理控制重点和事件[J ].新建设:现代会物业上旬刊,2011( 7 )

[3] 刘建新. 监理概论[ M] .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