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设计概念范文

时间:2023-08-18 17:51: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风景园林设计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风景园林设计概念

篇1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原名景观设计原理)课程基于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注重在专业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与实践领域的导论介绍,使学生对于本学科专业基础理论有初步系统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专业观。教学单元由导论、基础理论、设计程序与方法和不同类型设计要点组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框架,教学中侧重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以恰当的手段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掌握景观调查、分析、评价、决策、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术。目前课程存在主要问题有:

1.课程名称内涵不清晰

2005年国际风景园林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风景园林教育》中强调《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为风景园林教育要求学生掌握的主要知识点,景观设计原理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在专业实践中理清设计思路,学会应用学科前沿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专业实践项目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因此有必要在课程教学环节中增加方法论的知识点,来拓宽本课程内涵与外延。2011年我国风景园林学专业一级学科成立,将景观、风景与园林名称合并统一为风景园林学。我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方向隶属于风景园林学科范畴,本课程名称应和学科称谓保持一致,故将本课程名称更名为《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

2.理论课程与设计实践课程脱节

作为专业主干理论课程,传统的教学体系存在理论课与设计课脱节的问题,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学完理论课程并完成教师指定的作业,收效甚微;学生在设计实践课上普遍存在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设计方法不正确的问题。因此如何将理论课程与设计主干课程结合,提高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与科学设计的实践能力,是景观设计原理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3.结课方式不易体现教学目标

景观设计原理课尝试过开卷考试、研究报告的结课方式。开卷考试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相关知识及热点问题进行文字考核,这一方式无法满足学生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报告以学生实地调研后撰写调研报告进行PPT汇报为考核方式,对学生实践调研、分析与表达问题的能力有提高,但也存在小组内部工作量不均等问题。

4.课程教材需要更新

本课程教材为2010年校内印发的讲义,随着风景园林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需要及时更新本课程教材,并为今后的《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教材出版工作奠定基础。

5.授课方式“满堂灌”

景观设计原理一直以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满堂灌”授课方式,这种传统授课方式无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点掌握程度,以及设计方法的应用能力进行全面评估与考核。

二、课程创新理念及教学目标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采用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融嵌式”改革主线,按学生对专业实践课程的认知结构来搭建《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的教学认知塔,精细化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单元知识点,与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度保持同步,成为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理论拓展平台,激发学生的理论学习热情。图1为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的认知塔。将学生认知过程分为概念认知、统觉认知、思维认知与创意思维四个阶段,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主要侧重前三个阶段的培养。概念认知侧重风景园林学的基础理论与设计方法培养,目的是帮学生树立科学专业观、掌握基础设计方法与形式表达方法;统觉认知侧重类型设计与调研方法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景观设计要点与思路,掌握调研方法;思维认知侧重理论体系与分析方法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并确定主题表达方式的能力。

三、多层次的创新模式与知识构架

根据环境设计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规范现有景观(风景园林)方向的学科知识结构,完善《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的教学大纲与细化单元知识点。图2为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架构图。将本课程拆分三个教学单元: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A、B、C(各16学时,共48学时),分别与主干实践课程环境设计A、B、C的教学环节保持同步,作为其理论教学拓展平台。

1、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A:基础理论与设计方法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A共分三个教学模块:风景园林学科导论、风景园林设计方法与风景园林形式表达。风景园林学科导论主要介绍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社会需求、专业实践、专业教育及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专业学习观;风景园林设计方法侧重讲授基本流程、场地调研、功能分析、交通分析、生态分析、行为分析等设计方法,以广场景观设计为例重点介绍,使学生掌握基础设计方法;针对初学者形式处理不好的问题加入风景园林形式表达的教学环节,通过几何母题法、有机曲线法、城市肌理法、文化符号法、自由组合法与空间整合法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形式表达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结合环境设计A的专业实践(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进行理论的应用,通过文字简图的形式表达设计构思,规范过程草图,深化设计成果,并作为本课程的检测途径。

2、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B:类型设计与调研方法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B由风景园林设计类型、风景园林设计案例与风景园林成图表达方法三个教学模块组成。风景园林设计类型主要介绍庭院景观、社区景观、公园景观、滨水景观、商业景观与旅游景观的设计要点,其中重点介绍社区景观的调研与分析方法,并带领学生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完成调研报告;风景园林设计案例环节分为国际案例、国内典型、扩初阶段、施工阶段、作业阶段与竞赛阶段6个类别,帮助学生理清不同案例设计思路与要求;风景园林成图表达以构思、过程与成果表达三部分构成,使学生掌握设计全过程的表达方法与技巧。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结合环境设计B的专业实践(居住小区景观设计)进行理论的应用,完成居住小区调研与分析报告,规范过程草图,深化设计成果,并作为本课程的检测途径。

3、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C:理论体系与分析方法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C由风景园林三元理论、风景园林学科专题及风景园林主题表达三部分构成。风景园林三元论由景观美学、景观生态学与景观行为学三部分构成;风景园林学科专题由发展简史、文化遗产、棕地修复、生态设施与雨洪规划五部分构成,帮助学生熟悉本学科的前沿理论动态,搭建自身理论体系;风景园林主题表达模块重点使学生掌握主题立意的分析与表达方法,由问题分析、理论分析、学科分析与文化分析四部分组成。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结合环境设计C的专业实践(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进行理论的应用,从问题分析、主题确定、方案设计方面,规范过程草图,深化设计成果,并作为本课程的检测途径。

四、课程创新实施办法

1.优化课程体系:通过调研与分析环境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量化每门课程学生需要掌握与完成的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与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比对分析,去除重复的内容,深化重要知识点,将本课程的知识结构融入环境设计专业整体教学框架中,减轻学生重复学习的工作量,优化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构架。

2.规范课程讲义:目前建筑类、农林类、美院类与综合类院校都有风景园林设计专业,不同的院校背景下也形成的不同的教学特色与优势,如侧重建筑设计基础与城市景观方向、种植设计与生态景观方向、公共艺术方向等。本校风景园林设计原理课程教学以建筑学科的教学体系为依托,侧重风景园林学科综合知识的理论教学,探索独立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特色教学体系,按照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认知塔(图1),梳理与完善《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大纲与讲义,将本课程的重要知识点通过概念图解地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地剖析,增加知识点并更新设计案例。这种按照学生认知过程来叙述风景园林设计原理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不同设计阶段之间的联系,更快速地掌握与理解原理知识。通过图解式的引导,来增强学生对风景园林学科理论学习的兴趣点,规范掌握设计表达方法。

3.增设课堂实践环节:由“满堂灌”向“实操型”转化,在重要知识点讲解完成后,让学生在课堂做练习,并进行评析,授课形式调整为讲课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形式。比如风景园林形式表达的授课环节中,让学生应用几何母题、有机曲线、城市肌理、文化符号、自由组合等形式表达手法当堂设计一处小型场地,并进行点评,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力与应用能力。

4.建立教学共享平台:提前将课程讲义、大纲、与各部分知识点提供到校园网共享平台上,学生可以提前自学,部分知识点改为学生课下自修的形式,为课程的实际操作环节打基础,也为今后结合MOOC做铺垫。比如风景园林发展简史的教学环节,内容繁多,可改为课下自修的形式,同时结合《苏园六纪》、《城市的远见》等专题片的自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点,拓展专业知识面。

篇2

【关键词】生态理论;风景园林;应用

伴随公众生态意识的不断强化以及相关设计理念的不断进步,生态理念已经逐渐深入到所有人的心中,并且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对人们的认识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对生态学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应当对生态学的设计手法进行充分掌握,在未来的发展中促使生态设计能够得到工程技术以及各专业的更多支持,促进我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进步。

一、风景园林及生态设计的概念

1、风景园林概念

美国风景园林生态学家斯坦纳提出,风景园林是人眼所见各部分的总和,是形成场所的时间和文化的叠加与融合,是自然与文化彼此雕琢的作品。它是多种元素的组合,包括田野、建筑、山体、森林、荒漠、水体及居住区等。北京大学的俞孔坚认为,风景园林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

2、 风景园林概念

(1) 风景园林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对土地和地上空间及物体进行布置的艺术。

(2)风景园林是对自然和人为环境以及人本身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分析、规划和设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

(3)风景园林最注重的是艺术、美学、科学、自然、人类五者之间的直接的相互关系。其中,在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这一科学文化的新领域中,风景园林与设计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因此,风景园林又是一种文化,一个历史时代的缩影和代表。

(4)风景园林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各种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相互矛盾的哲学学说的支配,如日本的园林贯穿了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概念,而文艺复兴时的园林则体现了人是自然的主人的思想。

3、风景园林生态设计概念

风景园林生态设计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的含义。狭义层面是指以风景园林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的风景园林设计,它注重的是风景园林空间格局和空间过程的相互关系。风景园林空间格局由斑块、基质、廊道、边界等元素构成。广义层面是指运用生态学(包括生物生态学、系统生态学、人类生态学和风景园林生态学等)的原理、方法和知识,对某一尺度的风景园林进行规划和设计,在这个层面上的风景园林生态设计,实质上是对风景园林的生态设计。

二、风景园林生态设计的原则

1、 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城市风景园林设计者必须掌握人的精神行为规律,使设计真正符合人的生活和需求。现在一些设计者为了标榜个性,突出自我,不顾大众感受,园林设计美则美矣,却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例如,很多城市绿地,设计有大面积草坪、或主要由地被植物组织的开敞空间,夏季烈日炎炎,冬季风景园林单调,生态系统不稳定,缺乏私密空间,风景园林效益差。因此,风景园林的创造必须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兼具美观和实用功能,使人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心情在园林绿地中得到真正的放松。

2、科学性原则

植物是活的有机体,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必要的生态环境。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利用植物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必须先考虑其生态要求,做到适地适树。同时,可以根据设计场地的环境条件,配植合适的植物;或者把植物种植在光、温、水、土和气等生态因子都适宜的环境中。

3、艺术性原则

风景园林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美观性,所以风景园林设计不但要满足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需求,还要符合美学原则。植物种类繁多,千姿百态,具有各自不同的观赏特性,如银杏观叶、白皮松观茎、紫薇观花等。随着季节变化,园林植物也会呈现萌芽、展叶、开花、结实和落叶等不同的季相美态。只有在风景园林设计时,根据植物形态、色彩、体量大小、季相变化的不同,综合运用统一、对比、均衡等美学原则,才能配置出优美和谐的植物风景园林。

4、经济性原则

所有的风景园林设计后都要付诸实施才能见效。所以,在设计时,要遵循经济性原则,提高风景园林设计的可行性。植物配置时,尽量选择一些寿命长、耐粗放管理、耐瘠薄的植物。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同时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选择其他相应的园林植物。多种植物组合,配置成乔灌草复层结构,防止大面积单一种植引起病虫害泛滥,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减少后期养护管理的费用。另外,从长远考虑,合理控制栽植密度也十分关键。植物定植初期,为提高成活率,节约成本,配置多以幼树为主,株行距小一些,风景园林效果才好,但是随着植物生长,体量增大,后期需要移栽或间伐,才不影响植物的生长;若株距和行距设置过大,虽然省去后期移栽或间伐费用,但短期风景园林效果又较差。为缓和矛盾,风景园林设计者可以根据成年树木树冠大小来决定其种植距离,合理利用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混交来解决风景园林的长短期过渡问题,才能达到理想的风景园林效果。

三、生态理论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1、遵循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

遵循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是构建生态园林的基础。构建生态园林必须首先要了解植物的生态习性,即掌握所选植物对光照、土壤、水分等自然环境的要求和适应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如在医院疗养院应选择具有杀菌和保健功能强的种类如松柏类植物作为重点;滨海地区要选择耐盐碱树种,如洋白蜡、旱柳等;水边绿化要选择耐水湿的树种,如垂柳、枫杨等。

2、 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种间关系,合理选配植物

根据植物互惠共生的原则,良性调整植物间的关系,避免植物间直接竞争,如桧柏与蔷薇科的梨、海棠、苹果等植物配植在一起,就容易使蔷薇科植物感染锈病,所以两者搭配必须栽种距离要在5km 以上。而白蜡与七里香、豆科与根瘤菌类、香樟与爬山虎、朴树与薜荔等在一起种植时,都有互相显著的促进生长作用。

3、 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草科学合理搭配

生态园林的构建要保持城市本土特色,所以当地绿化应以乡土树种为主,以保障城市个性的发展。此外,根据生态学原理,一个相对稳定的群落系统,各个物种在环境资源与生态利用等方面应是互利互补的关系,物种越丰富,种类越复杂,则结构越稳定。因此园林绿化要杜绝单纯的使用草本或灌木孤立种植,避免空间结构上缺乏群落分层,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园林种植设计应尽可能的乔灌草科学合理搭配种植,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复合植物群落。阳性树种与阴性树种、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的生态位配置,保证群落环境有一定的植物种类,以利于物种问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

4、 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景观环境

生态园林的建设目的就是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要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营造和谐的景观环境,即人与物的和谐、人与境的和谐、物与物的和谐。人与物的和谐即人与建筑和设施的和谐,生态园林建设要充分考虑这些建筑和设施与人的活动的方便度、舒适度、美观度之间的关系;人与境的和谐即人与环境的和谐,生态园林建设既要继承历史传统文化,又要维护原有生态环境。物与物的和谐即生物之间的和谐。生态园林的建设就是要营造一个良性的生态环境系统,宜人且宜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现代园林;园林景观设计;构成艺术元素;艺术设计;艺术元素

1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步伐也逐渐加快,能够提供一个让大家娱乐休憩、放松心灵的地方,是十分具有价值意义的,现代风景园林的出现,不仅提供了一个放松休息的地方,加上构成艺术元素的融合,更给人的营造了一个心旷神怡的场所(见图1)。其中将构成艺术元素有机的融入到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与传统园林设计相比较,有了很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园林整个的艺术表现形式上以及在园林中的构成艺术设计方法上。与此同时,构成艺术元素成功应用,使的现代化风景园林建设在观赏性以及生态性方面有了显著提升,也正好与中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匹配。所以,不断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融入构成艺术元素,能够大大提高现代风景园林艺术品位,更能满足现在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2构成艺术基本概念

创作艺术的核心思想主要是以抽象的形式来表达艺术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构成艺术注重几何抽象造型的表达,极其注重独立形式价值。风景园林艺术隶属于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构成艺术出现在19世纪20年代,是所有艺术设计的基础,属于创造性思维,有机结合了情感与理性思想。构成艺术在按照一定的审美规律的前提下,对基本要素进行合理的组合,最终达到满足感性的视觉艺术效果。现代景观设计师在构成艺术形式上获得更多灵感以及理论基础依据,探讨在空间结构和形态上的景观设计的形式,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现代景观的视觉表达形式。在整个现代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构成艺术元素主要体现在整体结构布局,色彩以及形体表现上,园林景观与构成艺术设计有效结合,呈现出的色彩、立体感等等,满足人们对于园林景观功能需求以及审美标准。

3构成艺术与现代风景园林之间的关系

现代风景园林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根本问题是塑造空间。主要强调可操作性的“空间结构”和形态表现方式。构成艺术应用到现代风景园林中体现在形的构造规律、抽象美的形式。两者之间具有很好的切合点。形式角度进行分析,要掌握好其运行规律,就必须在形成概念性的归纳视觉特征的基础上,具体了解园林形式基本构成情况以及其视觉特征。构成艺术为此提供了一种合乎艺术规律的思考方法,进而更好地把握园林设计中的形态、空间、美感等。

4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构成艺术要遵循的原则

整体和谐,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时应该从两方面保持设计的整体、和谐。风景园林作为一个整体,首先需要将其内部各要素做到和谐统一;以此作为基础,达到园林整体风格的整齐和谐。即在宏观方面和微观细节方面都能够达到和谐一致;“人本”中心,在进行现代园林设计时,要全力做到人们的审美标准与园林的功能相一致,要通过融入结构艺术元素理论达到两者的统一,使园林设计展现出更多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特色鲜明,在进行现代园林设计时,不能够将原有的环境风格完全摆脱,而需要结合实际人文环境等情况、就地取材,将地方特色融入到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增强园林艺术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及艺术表现力。除此之外,还应不断进行艺术风格的创新,跟上时代步伐,有效将时代气息和社会潮流与设计艺术结合起来,使园林风格别具特色和韵味。

5现代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元素的应用情况

构图艺术作为造型艺术的专业基础,是科学创造的提高,在现代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就现代风景园林景观而言,构成艺术为风景园林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主要表现在艺术形态、色彩、材料以及空间等多个方面,从视觉体验中提供各种可能的设计形式,丰富并且完善了整个现代园林表现形式。现代风景园林主要是根据设计理念,将各种元素有机组合,并合理使用室外空间等不同环境,体现出更具人性化、现代化、审美化、艺术化的风格形式。研究如何合理的利用室外的空间,包括从艺术的角度将理性的空间环境安排的更加合理美观,将景观概括为简单抽象的点、线、面、体和色彩等,巧妙运用造型,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在进行现代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展现一定的视觉艺术语言,进行视觉形式美法的再创造。

5.1点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形态基础

一切事物都是由点组成的。在设计领域,点不仅只是表示一般意义的点,主要代表的是所有相对较小体积的艺术形式。在艺术设计过程中,点为设计师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点可以拥有很多的表现形式,比如风景园林中的一处盆景、某个艺术雕塑,或是花园中耸立的重要景观植物等等。点作为所有艺术设计中最基本的元素,设计师将点运用更合理化,能够体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能够吸引观赏者的关注和钦佩,与此同时,也为重点的园林景观做了强化表达,起到了比较强的引导作用。点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能够强化园林艺术美的动态化,为园林创造出极佳的视觉效果。

5.2线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视觉语言

线由一个个点组合而成,无数的点即视为线。线以曲线和直线两种常见的形式为主。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直线又被分为斜线、垂直线以及水平线,曲线则以自由曲线、几何曲线为主。在设计中,将线以不同的变现形式呈现出来,会给人带来各种不同的视觉感受。比如在风景园林中加入直线设计,往往会给人壮观宏伟的感觉,对轴线加以强化,还会带来庄重感以及仪式感。

5.3面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整体效果

面有点、线组合构造而成,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面的形态以点、线的具体表现所体现。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引入面的设计,将会直接影响整个风景园林的设计效果,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形式主要包括具体景观物体的小面设计和大面设计。在进行大面景观设计时,要了解风景园林的区域以及实际规划面积,结合景观园林的具体要求以及功能要求制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可以采用将园林中要素分配组合的形式,加上景观轴线和景观节点,将整个风景园林的景观面有效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艺术整体,展现园林景观的整体艺术视觉效果。因此,在应用构成艺术中的几大基础元素时,一定要结合不同的规划设计,呈现出具有区域特色的效果以及美观形式。

5.4体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三维状态体

作为点、线、面共同形成的三维形态,给观赏者更好的空间视觉感观。将其应用在现代园林设计中,更能够第一时间吸引住人的眼球。比如,在园林中心位置设置标志性建筑或独特的植物造型都能表达出风景园林的核心文化。有几何形体抽象得到的体,常见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都能展现出稳定的视觉美感。园林设计中很多造型都是以此为基础创造出来的。

5.5色彩的构成

人们认识事物、对事物产生兴趣的第一印象就是颜色,色彩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每一处地方。色彩不单单只是丰富物体的颜色,更能够增加人们的情感。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色彩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能够体现出民族文化、信仰等。不同色彩还可以采用远近、软硬、冷暖的感觉,通过调和色彩增添环境中的空间感。当空间相对较小时,可以用蓝灰、绿灰等色彩饱和度较低的颜色,进而增加空间延长性,还可以采用强烈色彩对比,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遇因此,在设计中要根据不同区域文化、人群需要,来选择合适的色彩。

6结束语

作为重要的休闲景观,现代风景园林对于人们放松身心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水平及人们生活的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享受品质生活,人们对于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的要求日渐多样化。由于构成艺术在现代艺术领域具有十分积极的应用效果,因此将构成艺术有效的融入其中能够有效地提高现代风景园林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表现力,也是符合现代社会审美需求的必然趋势。构成艺术以其兼顾个性之美与共性之美的审美特征及多元素运用的艺术表现形式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周际.平面构成艺术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2]蒋湘琴.亭台楼阁界画的山水美学思想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影响[J].科教文汇,2009(9).

[3]王慧,王英哲,董佳佳.现代园林意境的营造[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6).

篇4

关键词:现代园林 现代园林发展

园林不仅是城市的容貌表现,更是精神风貌的体现,是市民使用频繁的公共休闲场所。人们在物质上得到满足以后,精神上更有多方面、多方位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园林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中国现代园林如何形成既有本土自然文化特征,又符合国际发展潮流的园林文化,是摆在每一个园林师面前的挑战。

虽然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还缺乏系统的理论和成功的经验可以照搬,但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既不能依赖于抄袭国际风景园林大师的作品,也不能生搬硬套中国传统的园林形式,应深入研究西方风景园林和中国传统园林杰作中所蕴含的本质特征。可以说,设计观念的国际一体化和设计手法的中国本土化,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方向和捷径。

中国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卓越的园林文化遗产是现代风景园林师的宝贵财富。其中蕴含的自然文化理念和再现地域景观的手法,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借鉴,并融汇贯通于实践之中。实际上,现代国际风景园林设计大师无不从前人的理论与实践中吸取了大量的设计理念与灵感。就中国传统园林而言,有许多极富现代意义的理念和手法值得现代风景园林师去继承和发扬。

一、中国现代园林的特点

园林是有生命的,其本质是一种追求愉悦的纯粹精神活动。园林的本质可以说是自然之人化和人的自然化。那么,也可以说园林文化的基本线索:使自然人化和使人自然化。中国传统园林的中国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将全园划分景区、水面的设置、游览路线的逶迤曲折以及楼廊的装饰等都是“小中见大”的空间表现形式。“大”和“小”是相对的,现代较大的园林空间的景观分区以及较小的园林空间中景观的浓缩,都是“小中见大”的空间表现形式和造园手法。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2、布局流畅。中国传统园林的布局和整个园林的内容、形式、工程技术和文化艺术融为一体,遵循起、承、转、合的章法,使景观移步异景,也对场地的缺陷进行良好的弥补。用地广阔者不显空乏,狭小者不显拥促,狭长者不显冗长,扁阔者不显短浅。

3、植物造景,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利用生态学原理,合理化选择植物种类、精心配置,充分利用自然形和几何形的植物进行构图,通过平面与立面的变化,造成抽象的图形美与色彩美,形成高质量的绿化景观,使作品具有精致的舞台效果;

4、抽象性、寓意性,具有意境,求神似而不求形似。它不脱离具体物象,也不脱离群众的审美情趣,把中国园林中的山石、瀑布、流水等自然界景物抽象化,使它带有较强的规律性和较浓的装饰性,在寓意性方面延续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

5、渐进的空间组织,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且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的局部,似乎是没有尽头的。过渡、渐变、层次、隐喻等西方现代园林的表现手法,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同样得到完美运用。

二、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

现代园林设计以自然为主体,是依据自然规律对遭到破坏的自然进行人工整治,或减少对自然的人为干扰,形成具有自然活力的人类活动空间。现代园林提出的自然化的设计概念,不同于传统的模仿自然的概念,是要在原始的自然与营建的自然之间建立一种新的联系,使营建的自然真正具有自然的功能与属性。因此,一个好的园林作品,并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园林景观”。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捷径。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必须依赖于本土风景园林师的艰苦努力。中国风景园林师必须关注风景园林的本土化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观文化特征的风景园林作品。风景园林师的作用就像园丁一样,要充分了解自己脚下的这片热土,要精心选育适合这片“水土”的种子,并加以精耕细作、细心呵护,使其健康成长。

现代园林设计师要开阔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把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空间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以及文化等等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使中国园林和人文在祖国大地上遍地开花,得到延续和发扬光大。造园既可以遵从古代的方法,也可以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两者都不排斥。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对古今中外的造园史、造园术以及它们的美学思想、历史文化条件进行探讨,继承传统,吸取精华,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沿着民族文化的人文,以严谨的态度进行设计。

纯粹的模仿和复制往往是不成熟的,对西方及古典园林一知半解而妄加抄袭拼凑是不可取的。只有端正态度,融会贯通,方可运用自如,创造出更精彩、层次更高的新园林,再创中国园林的辉煌时代。

综上所述,深入了解国际一体化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借鉴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手法,营造具有深刻内涵、本土特色鲜明、生物多样性的风景园林作品,是促进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正确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邓杨彦.传统风景园林与当代中国景观[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7

篇5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地域性;体现

前 言

现阶段,风景园林建设在我国各地区广泛开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我国园林设计行业的进步。但是设计过程中,存在有景观模式化现象,导致很多不同地域的城市有着相似甚至相同的园林设计,这些设计虽然具有绿色理念,但是却失去了不同地区间不同的特有的本质与风格。鉴于此,地域性园林设计开始逐渐荣誉到风景园林规划理念中,主要从区域特点出发,营造出独具风格的景观空间。

1.地域性概述

1.1地域性概念

有学者指出,地域性就是与一个地区相联系或有关的本性或特性。或者说就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综合特性。也有学者认为地域性就是对于某个特定的地域,其中一切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因素共同构成的共同体所具有的特性,地域性就是我们划分地域的标准,它可以是自然属性的,也可以是社会属性的。本人认为地域性的概念就是在地域划分中,一个地域与另一地域格局相区分的本质特性,即划分地域的标准,而这种标准通常是文化形态,但是也不仅仅如是。

1.2地域性的属性

第一,动态变化性。影响其变化的外在因素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对地域的社会文化要素或经济、技术要素的影响而间接的作用于城市、建筑及景观;另一种则是非本土形式或某种外来风格的直接“殖民”。第二,是系统性;第三,外在多远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宏观层面上不同地域之间的相互比较。第四,内在趋同性,即地域划分的因素在地域空间范围内具有普遍性或代表性。

2.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

2.1地域景观与自然环境

景观源于自然的本性,是人类对人居环境的美好追求。自然环境自始至终对园林景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形成了“类自然”的园林美学原则。在这里,自然环境首当其冲影响到设计区域的整体面貌,我们可以从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乡土植物三个方面考虑。

2.1.1气候条件

在影响和决定地域景观设计风格的自然因素中,气候条件是一个最基本、最具普遍意义的因素,是衡量形式存在合理与否的第一把标尺。通过设计和技术的手段,使景观能够充分适应地方的环境特征,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对地域特质的表达。因为气候的差异是形成各地地域差别的重要原因,它影响到地域的水文条件、生物条件以及地形地貌,也造成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从而极大的影响到园林地域风格的形成。

2.1.2地形地貌

地域性特色的景观应当尊重原场地的地形地貌,与其周围环境和谐共生。这种关系并非被动的适应和仅仅保存原有景观,而是将景观创造性的融入环境之中,形成更加完美的景观。场地的地形地貌不仅对景观形式有直接的决定作用,而且一个地区明确突出的地形和地貌特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对该地域的空间认知。

2.1.3乡土植物

乡土植物,指在当地自然植被中,观赏性状突出或具有景观绿化功能的高等植物,它们是最能适应当地大气候生态环境的植物群体。园林设计中,地域性体如下:首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其次,景观植物要反映出地域特色。植物是园林中最重要的造景要素,并且受气候的影响最大,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生长着具有差异性的植物品种和植物群落。

2.2地域景观与文化传统

首先,传承传统文化。设计领域有关对传统文化继承问题的探讨也一直成为设计师关注的重点之一,由此反映在设计作品中,传统文化为风格的产生和形式的生成提供了基础。在当代相当的城市公园设计中,传统文化表达得非常明显,因为归根到底,文化传统总是一种永恒的变化过程,它最要的特征就是它的连续性。文化传统也不是太抽象的概念,从形式方面、内涵方面,文化传统都能得以体现。

其次,传统形式的借鉴。从形式方面看,风景园林设计对文化传统的表达首先体现为对传统形式的借鉴。我们不能否认历史片段的魅力,当一种文化传统通过某种形式显现出来的时候,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人们对这种片段的模仿或再

现,有可能传达所包涵的特定意义。

3.地域性风景园林的营造实践

本人以浙江省某风景公园为例,对如何在浙江地区营造地域性风景园林进行分析和探讨。该公园位于浙江省南部某市区,占地86.5km2,距离该市区中心仅2.7km。本次对该公园的风景园林设计规划基于体现该市区地域特色,以休闲游览活动为出发点。其主要的设计方向是以山水为主打,致力于将当地文明融入其中,并能通过设计深刻反映出当地历史文化。

3.1.保护当地自然景观

此次园林规划工作注重保护当地特有风貌,以当地原有山地和植被为立足点开展丰富的构建,一方面努力让该地区特有自然风貌醒目的呈献给观光游客,同时还要注重各景观构成间的整体联系,做到政治与观赏相统一。

3.2注重运用田园风光

田园风光也是反映地域间差异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它所应具有的景观特征所展现的是当地人的农耕文化。故,本次园林规划有针对性的对场地中的田野和山村进行了保留,这样不仅能够为市民提供感受当地自然风光的场所,而且保留场地也是保留了当地原有的土地利用模式,从而能够减少公园建设给当地带来的负面影响。

3.3城市特征的运用

浙江省该市区目前正致力于迈进山水园林城市,当地原有的文明遗留下来,以景观的方式展现给世人,在实际规划中,这一部分景观一定要加以充分利用,并适当加入当地特有的工业景观要素,使之与观赏、游憩结合。这样一来,便于向市民展现该地区文化古貌的同时反应出当地的工业发展历程。

3.1.4传统文明的再现

该市区作为浙江省著名文化古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实际园林规划建设中,我们要充分发掘当地特有文化所具备的时代性特征和地域性特征,并将其充分融入到园林规划中,结合游线设置,向市民及游客展现出当地古老文明的流传历程。

3.5景观结构

此次规划方案在该公园地区设置了如下景观,现具体介绍:

首先,该公园北侧有多个池塘,规划中可以将其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湖泊景观。其次,在该公园的山水结构中,出于对公园规模的考虑计划建成后形成两条水系。第三,从空间角度将公园划分,形成4各区域,设计中将附近3座山体规划到设计之中。此外,还在当地设立10处景观,如荷塘晓月耕织园等。

小 结:

综上所述,风景园林设计中加入对地域性特色的考虑是现阶段风景园林设计行业个性的展现,特别是其中地域文化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可以说,想要通过风景园林设计来体现当地独特的风格,就需要让风景园林设计具备地域性特征,对于现当代园林设计师而言,也是其营造与地域相符的独特景观设计的职责所在。如果园林设计中缺少对地域性的展现,那么设计本身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法深刻融入到当地的人文风貌之中。

参考文献

[1]杨芊芊.风景园林设计中有关生态学原理的初步思考[D].北京林业大学,2011.

篇6

风景园林O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由于诸多教师是在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教书,缺少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多是纸上谈兵,所以课程教学往往具有“重理论、轻实践”的色彩。现阶段来看,采取实践性和多维性的教育教学模式,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动手能力。但由于受到作业条框的限制和理论的约束,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一、风景园林工程教育教学

风景园林初步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中的一项必修课程。举例来说,某学院的风景园林工程总共有120个课时,分2个学期完成。按照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类型,依次从简单到复杂来完成相关园林规划学习工作。在总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需要不断缩短理论知识,增加课程实践内容,强化师生之间的课程探讨,从多个角度来学习风景园林初步课程。理论课程以《风景园林工程》为教材,实验课则主要培养学生回执施工图的能力。毕业后从事风景园林设计工作的学生,必须掌握好基础知识,以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所学,将设计图纸转变为实物,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课程的主要目标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必须掌握好实用性与操作性技能。在教育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是其主要目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础知识,进而提高其创新发展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要整合植物领域和艺术领域相关的知识,不断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要重点解决好“人与环境”的命题,进而有效解决“什么是设计”以及“为什么而设计”的问题。

三、在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中采用实践性和多维性教育教学方法

(一)实践性

首先,在教育组织方面进行分组教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教育教学需要有真实的设计环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成为设计者或评审者。在完成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方案汇报能力。同时,明确专业评审的基础过程,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分组教育教学模式,将每一个小组划分成2~3人,让小组成员既成为设计者,又成为评审者。在方案完成过程中,根据教育教学任务来自行设计方案流程并定期进行交流和汇报,重视对学生设计思维表达能力的培养。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总共分为三个层次:1.目标层;2.准则层;3.指标层。在准则层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总体布局――Overall layout;2.景观空间――Landscape space;3.植物景观――Plant landscape;4.水系景观――River landscape;5.道路景观――Road landscape;6.景观构筑物――Landscape architecture.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景观要素设计,而应该也充分强调系统方面的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在功能方面和空间方面逐渐养成综合设计能力,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问题。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要重点解决好“人与环境”之间的重要课题,既要着力解决好“设计是什么”的问题,又要解决“怎样设计”的问题。某学院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行业发展中的实用性作为课程实践训练的重点,将理论知识充分融入到实践教育教学环节中。

(二)多维性

多维性,即采用多种试验方法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利来履行相应的社会职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维性安排实训课程,让学生适应其中的多维角色,继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在未来的职业规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基于此,产生职业期望。在现实的景观规划和设计项目中,存在各种不同的角色,各个角色可从不同的角度对相关项目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风景园林设计具有明显的实践性特点,所以风景园林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一定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教师应按照课程的基本设计要求学生进行图文制作,例如,风景园林设计对公园的规划设计有具体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当地公园的人文特色及整个行业的整体需求,科学地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的教学中,应适当引入实践性和多维性的概念,采用实践的和多维的教学方法,以有效解决教学与实践之间的矛盾。

篇7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风景园林是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植物景观是风景园林中最具生命力的要素。植物景观的设计能够淋漓尽致地体现整个风景园林的理念,从而提升城市的园林气息。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园林建设专家设计了不少以非生命物体为表现形式的作品,随着社会文化地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植物本身的魅力。所以只有做好植物景观的设计工作,才能够把风景园林设计得更好。

1 植物景观的含义

植物景观的设计当前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到现在为止,已经出现了不少好的作品,对以后的风景园林设计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同时,在这个植物景观大量产生的前提下,对风景园林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相关的内容也复杂多样起来,使得其专业化越来越强。

2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现代园林植物景观项目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花样也越来越多元化,在面对这样大跨度的植物景观设计时,设计师在对待项目的认识过程中应该抛开传统的设计概念,从植物景观的内部思考。传统的植物景观设计理念大多局限于植物的景观设计层面,现代风景植物景观应从多个领域,不同的视角来设计合理的植物景观体系。

植物景观是风景园林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评价一个风景园林作品的好坏就要看其呈现后的真实效果。目前,风景园林师在工程实践中会出现缺乏对植物各项指标的认知,以至于影响实际的施工建设,造成建设后的效果与设计相差很远。因此,植物景观的设计和在施工中对设计理念的调整很重要。一套完整的园林植物景观体系可以解决很多在植物景观规划建设中的问题,开阔植物景观设计层面的思路,明确植物景观设计内容,为园林植物设计师提供一套合理可行性强的工作方法。

3 植物景观的设计内容

3.1 现状分析

指导植物景观立意的关键就是现状分析,对于现状分析的认知度直接关系到后续工作的顺利程度,这一阶段分为3部分,即资料收集、现场调研、周边考察。其中,资料收集不仅包括当地气候、地质、土壤等的基本概况,还需要知道与古树名木有关的典故内容等。现场调研主要是搜集园林场地信息的过程,具体包括场地的生态因子,比如已有的植物资源、地形、土壤等。而周边考察除了要了解场地内的基本概况外,还要了解场地所在城市的绿化情况,通过了解周边大环境,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整个规划用地的特征。

3.2 概念及详细规划

要以城市全面规划中的园林植物景观系统为总思想,确定规划中所用地的绿地类型,进一步对规划结构进行分区,进而确定植物景观的规划思路,提出植物景观规划的亮点。

3.3 设计方案的步骤

规划方案设计是在概念规划阶段的调整,需要从宏观层面深入到内部的点的设计层面。这需要正确理解规划内容的理念,以植物本身的特色为基础,进行深入设计。

3.4 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是在方案设计后进行的又一次深化设计,是对设计方案内容的调整过程,初步设计完整的利用传统园林植物设计原则,在项目实践中,要充分与方案设计相结合。

3.5 施工图设计

植物种植施工、工程施工监理、工程预算和验收的依据就是植物施工图设计。植物设计施工图对初步设计进行调整后,需要表明植物的名称、种类等。植物要表明与建筑物周围环境各距离尺寸,对需要特别说明的应配合植物景观的设计图。

3.6 施工现场的配合

由于施工的过程是个复杂的过程,很容易出现问题,从而就不能保证与设计理念相一致,这种情况通常需要设计师在施工现场进行配合。怎样才能完美地解决问题,还不影响设计师的设计初衷非常重要。另外,在施工过程前、中、后的阶段,对植物的养护管理尤为重要,如果一时忽略了植物的养护工作会达不到预期效果。

4 结语

随着都市主义景观的设计风格不断的变幻、发展,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在大量的实践中也得到了印证。当代社会飞速发展,植物景观设计在风景园林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大规模的设计项目中,植物景观的设计思路和程序十分重要。只有采用合理的设计原则、方法和程序,才能够大大提升工作效率,保障安全的工作进度,进而可以很好地控制设计项目的实施效果,满足人们对风景园林植物景观的各种设计需求。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风景园林,施工管理,问题,对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脚步加快,我国对城市环境的建设与改造都加大了管理力度。因此,对风景园林的需求量很大,使得我国目前的风景园林设计有了新的发展。但是由于忽视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以及与社会和文化的协调发展等许多原因,导致我国的风景园林在规划设计和施工上参差不齐,既浪费了材料和资金,还没有得到人们真正需要的风景园林景观。

一、风景园林绿化的概述

(一)风景园林绿化的概念

现代的风景园林与传统园林相比较,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种植花草树木了,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继承与发展传统园林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发展的步伐,适应城市和当代人的需要的一种新型的园林设计。风景园林与传统意义上的园林在内涵上有很大的区别,不再局限于花草树木,而是为了满足现代城市生态建设的需要。它满足的不仅仅是人们对观赏的需要,而是把为了创造适宜的现代城市人居环境作为建设的最终目标。

(二)风景园林绿化的作用

1、风景园林绿化主要是通过人的作用对生态系统进行模拟自然的设计手段进行重建,不仅保留了原有的自然环境而且还进行了环境的再创造,使园林植被资源在人工的环境中得以再生、利用和创新发展。

2、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园林植物的综合功能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通过园林植物景观创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例如:良好城市环境的产生为人们提拱了游戏、休憩的空间,并且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3、人工建造的与天然的自然环境相接近的园林风景区,为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也为生物的多样性创造了条件。

4、为了能够使人与环境可持续的发展和加快城市文明建设的步伐,风景园林的绿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仅体现在环境质量的优化上,还可以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并且对本国的文化都有所继承和发展,不断地提高了人们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养。

二、风景园林绿化施工的现状

(一)施工单位对现如今的风景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缺乏了解,与设计师之间缺少了必要的沟通,使设计者的创作意图得不到充分的表达。施工单位对施工情况不够清楚,使得人员和材料的调配不合理,没有发挥出人员和材料的真正价值。技术措施和质量标准不够完善,导致无规则可依,妨碍了风景园林绿化施工的进程。

(二)在风景园林绿化施工中各个独立的工程之间缺少了交流与协调,使得在建筑工程中许多环节发生冲突,给施工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且还延误了交工的时间,最严重的就是损害了施工单位的信誉。

(三)在风景园林绿化工程中施工单位只对栽培比较重视,却忽视了养护的重要性,因此,对养护人员的要求不高,大多是农民工,而他们缺少专业的知识以及技术等,这不仅使经济受到了损失而且景观效果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四)目前为止,我国的风景园林绿化建设施工队比较多,但是正规的、具有专业素质的队伍却较少,只有加强知识的积累,才能正确的领会和执行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除了施工人员的不足还有就是施工现场,主要是管理的落后,表现在组织计划性不强以及不严格按照执行标准来进行操作,使规章制度得不到落实,浪费大、质量差、技术落后的问题相继出现。

三、风景园林绿化施工的解决对策

(一)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风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首先,要清楚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以此为根据制定一套相关的管理制度,并且大力的推广和宣传,使其在行业内有一定的效力。其次就是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园林绿化工程组织管理模式,在聘用质量管理人员时,要重视专业人才的选用,从基础抓起,人员的配置也要合理,满足工作需要的同时还要防止人员的闲置。最后,要不断的更新与完善质量控制体系,使之与时展与行业创新同步,不被时代所淘汰。

(二)严格对工程设计图纸的审核

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主要根据设计图纸进行设计的,它的设计效果对园林绿化工程的最终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园林绿化施工中要从设计阶段抓起,管理人员在审核工程设计图纸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审核。但是仅仅依靠管理人员是不够的,还要邀请政府职能部门进行审核,才能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设计图纸,保证了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

(三)施工的前期准备

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且科学合理的进行施工。在施工中要抓重点,发掘出资源的最大价值,把每个环节都做细、做精,既保证了质量又降低了成本,达到了创优的最终目标。(四)在施工过程中

全面控制好施工过程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唯一途径。由于工程质量是在工序中创造出来的,因此,工序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只有每道工序的质量都达到了要求,才能保证整个风景园林工程都符合要求。

(五)、后期的保养与维护

后期保养与维护是工程项目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由于风景园林容易受各方面的影响,因此,园林管理人员要做好对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持久保持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

在中国景观园林蓬勃发展的今天,风景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严峻的问题,我们要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重视质量的管理。为了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过渡浪费,就要对园林绿化施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园林艺术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陆瑛. 形与色在现代园林中的设计方法体系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

[2]刘洋. 浅谈园林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的契合[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10,(05) .

篇9

关键词:生态学;风景园林;水资源生态调控

生态学具体指的是将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进行具体研究的一门学科,其中的环境主要分为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两种,具体包括某些人体生物,生物圈以及空气和海陆的变化等,这些环境的变化相应地都会引起生物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也发生变化[1]。而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对这些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行研究,可以让设计工作更贴进实际,让园林的风景更美丽怡人,在提升设计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园林的生态效益。

1福建海峡环保有限公司办公楼景观设计项目概况

福建海峡环保有限公司办公楼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而该项目地处福州市区的东南角,在鼓山脚下、铁路西侧的洋里村内,位于洋里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东侧,拟建综合楼布置在现有一、二期综合楼和生活楼的东侧位置,临近大门,进出方便。该项目在总体环境设计上结合了周边污水处理厂的特质,在办公楼入口处打造了“活水景观”的景观设计理念,来演示水与自然界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生命过程,生动地体现了污水处理厂的本质———为大众带来健康和环保的观念;该项目还结合了绿化景观布置,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性化、多元化的新型综合办公场所,使人有很好的归属感[1]。

2生态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生态调控原理是生态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结合生态调控原理,可以实现资源与材料的再生与回收利用。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能源物质的循环利用是其宗旨,在充分结合生态学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与资源的潜力,物尽其用,不仅节省了材料资源成本,减少了对新材料的使用需求,而且也真正体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主旨思想。水资源生态调控: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在人类生命的演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物质资源,海峡环保有限公司作为福州市日处理污水80万t的龙头企业,在整个项目设计实施中充分利用公司的水处理技术,通过景观水系、雨水管理、中水管理、节水措施等,来达到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主要通过以下几点:(1)景观水系:在该设计项目中,结合场地的水资源建设了流线型的生态溪流,基地综合楼南侧为现有水池,生产及技术检测实验楼道路北面水池为消防补水水池之一,新建检测实验楼将南北两个水池割断,同时也把地块分为南北2个部分,北面地块面积较大,却没有水系流经,显的地域景观较为单调。因此,在水系空间设计上在新建检测实验楼南面和北面设计自然溪流,与原有水池相连,使整个地域水系贯通为带形水系,使办公楼有更多的临水景观同时整体提高办公环境,新旧办公楼之间通过景观桥梁相连形成统一性;在水系的设计充分考虑水的深度,距岸线2m范围内,水深不超过0.5m,以免造成安全隐患。整个带形水系巧妙利用地块高差营造叠水水景,并在设置喷泉,在创造观赏性景观的同时,保持水体的循环性目的,同时安排专人进行管理,以实现水质的清澈,长久地发挥水体设计的功能性作用。(2)雨水花园:通过制造制造低势绿地,设置滞留池,渗池,浅草沟等景观手法,除了能够有效地进行雨水渗透之外,还具有多方面的功能:首先能够有效地去除径流中的悬浮颗粒、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离子、病原体等有害物质,并且能够为昆虫与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同时建造成本较低,且维护与管理相对简单,同与传统的草坪景观相比,雨水花园能够给人以新的景观感知与视觉感受。(3)雨水蓄水系统:在车库顶板种植区域及透水路面以下50cm敷设软式透水管。下雨时,雨水通过土壤及透水路面向下渗透。软式透水管能有效分离泥土与雨水,并将收集的雨水汇集到指定的收集井中,完成雨水的初级净化。软式透水管不但能够收集所需要的雨水,而且也起到作为顶板排水的功能,同时也是整个花园汛期的排水系统。(4)净水系统:由物理净水系统和生物净水系统组成。物理净水系统主要包括碎石过滤层,无织布(隔绝层),土壤层和矿石过滤层。物理净水系统的设计充分考虑雨水在表面径流的同时,不通过任何外界的帮助实现垂直径流。垂直径流的雨水穿过不同的媒介,产生不同的净化效果。因此,通过控制水面高度,设计简单实用的过滤结构,使水体在净化系统中有一个复杂的径流过程,从而产生更好的净化效果。(5)透水铺装:在园区4m车行主路设计时材质通过选用彩色透水混凝涂使在多雨的季节,雨水可渗透表面进入地下系统,增加地下水储存,减少园区雨洪排水的负担,促进水系统的健康有序循环,休闲园路采用透水砖铺贴,提高整个园区路面渗透系数。

3绿色生态调控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主要组成部分。风景园林内植物的选择配置比率直接影响到园林整体的美化情况,同样也间接地影响到了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2]。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运用生态学还要注重植物的多样性原理,而植物的多样性原理主要由植物的均匀度,丰富度和稳定性这三种因素共同反映出来的,许多对生态学有所研究的专家学者指出,成群落结构生长的植物群,其复杂性与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当园林内植物群落种类越复杂,其生态系统也就越稳定,反之则要差很多,因此在进行风景园林的设计时可以结合植物的多样性原理,选择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构成不同的植物群落,不仅可以提高风景园林的观赏性和艺术性,而且还可以提升风景园林的生态系统功能[3]。本项目主要打造出人工防护林生态景观及仿湿地生态系统景观:(1)人工防护林带生态:打造人工防护林,可通过植物叶片对降尘和飘尘有滞留过滤作用,同时在抗性范围内能通过吸收而减少空气中的SO2、HF、Cl2、O3等有害气体含量以及减少光化学烟雾污染,降低飘尘和颗粒物中的重金属,同时还具有减少噪声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功效。因此在园区内生态防护林的营造,为全区景观营造中心。防护林的生态结构布局要结合各小区域的不同功能,以及景观轴线的实际需求,对防护林的植物品种进行选择,最终确定景观植物的最佳配置,形成别具一格的景观防护林。对景观区域内的植物进行栽植,突出序列、强调序列,并要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形成整齐的景观走廊,同时搭配部分色叶树种,丰富色彩层次。在种植种类上,乔木以本地树种如:香樟、大叶榕、芒果、蓝花楹等。灌木则多选用色彩较鲜明的品种,如:黄金榕、红叶石楠、杜鹃、大叶栀子等。各区域乔灌木群落种植,高低有致,不仅对景观空间进行有效的划分,同时形成不同的景观风格,使景观区域内的每个功能区,都能突出自身的特点,以达到“春意早临花争艳,夏季浓苍不萧条”的视觉效果。(2)仿湿地生态系统:植物湿地是自然界最富多样性的生态景观,植物湿地的建设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并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新建办公楼北侧营造植物湿地,水池设计浅水深度为30cm,中水深度为50cm,深水区为1.2m。植物作为湿地中最关健的因子,不仅具有生态意义,更具有景观意义,不同植物相互衬托,形成错落有致的效果,并作为水景视觉的延伸并丰富空间层次。在该项目中以竹为背景,岸边配置美人蕉,狼尾草,南天竹,驳岸浅水地带配置梭鱼草,香蒲,荷花,中水至深水地带配至睡莲,岸边用香蒲,迎春,芦竹,大花美人蕉搭配修饰规则池岸,从而营造人工湿地景,有效地吸引人们在该区块停留观赏。生物净水系统通过对水生植物例如:菖蒲、美人蕉、灯芯草、芦苇、香蒲、茭白、黄花鸢尾等等以及益生菌的培养,创造可持续的生态环境。芦苇对水中悬浮物、氯化物、有机氮、硫酸盐均有一定的净化能力;水葱能净化水中酚类;凤眼莲、浮萍、金鱼藻、黑藻等有吸收水中重金属的作用。水生植物根系发达,能有效吸附水体中的重金属及悬浮颗粒物,通过光合作用,为水体提供充足的养分,有多元化净化作用。池体表面的矿石过滤层不但可以过滤水中的杂质,也为水中的有益菌提供有效的生存环境,从而有效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保证水体清澈。

4太阳能与风能生态调控

太阳能与风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太阳能和风能参与景观设计,本质上是低碳与可持续景观概念的衍生,同时也是实现低碳与可持续景观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在本项目中,全区照明皆采用太阳能LED路灯,同时风能装置作为艺术设施存在的同时为夜间照明提供电力,既融合科技又与节能生态技术相统一。

5结束语

本文以福建海峡环保有限公司办公楼景观设计项目为例,首先论述了生态学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意义,然后着重探讨生态学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生态学在风景园林设计的应用不仅是园林规划设计行业的需要,更是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必然产物,在具体应用上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首先风景园林的设计要对乡土植物进行选择性的种植,其次还要遵循植物多样性原理的特性,培育出不同的植物群落,以提高园林的生态系统功能,最后还要遵循生态调控原理,保证风景园林的设计物尽其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希望本文的分析探讨对我国风景园林的生态设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蒋海晖.试论风景园林设计相关的主要生态学理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3:175.

[2]余登峰.刍议现代风景园林中生态学的运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5:64~65.

篇10

关键词: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Abstract: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can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quality and people life taste. At present, the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concept is to diversification development mode, in order to meet different people live requirement. This paper, from the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of humanity, coordinatio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ex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our characteristics, detailed introduces the village landscape design, the future of village landscape design a new development.

Keywords: residential district; Landscape design;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 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品味也在逐步的提高,居民对小区环境与风景设计越来越重视,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住宅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理念正在向多元化模式发展,以便满足人们不同的居住要求。本文从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人性化、协调性、环保性和特色性四个特点出发,详细介绍了小区景观设计,最后展望了小区风景园林设计发展新趋势。

住宅小区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在设计小区风景园林景观时,设计者要遵循以下几个设计理念:首先,要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注重功能与形式相结合,满足以人为本基本功能原则;其次,要保证设计出来的景观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符合整体合一的设计理念;第三,应该充分尊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原则,合理开发的同时做到对环境的有力保护;第四,合理地有效利用成本,利用小区原来的地形特点展开设计,从而有利于控制成本。总之,住宅小区的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应该把自然、功能、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居民在拥有住宅的同时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住宅小区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特点

(1)人性化。人性化设计是人类在改造世界过程中一直追求的目标,是设计发展的更高阶段,是人们对设计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住宅小区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就是为了满足居民的不同层次需求的生活环境转变和不断提升的生活品味要求,所以,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应该着重了解居民的各种生活需求,全面的考虑居民在交往、休闲、赏景时的舒适惬意。最终,通过人、环境和建筑来构建和谐的生活环境,营造具有人情味和生活情调的住宅小区,让居民的生活更加的舒适和惬意。

(2)协调性。住宅小区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要有整体协调设计的理念,保证设计出来的景观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第一,要使居住区内的风景园林景观与周围城市环境的整体绿化配套相协调。第二,住宅小区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既要从整体上构思,又要全面考虑景观结构和空间序列。第三,住宅小区风景园林景观的设计应该合理分布小区内各种功能活动场地及休闲空间。总之,综合考虑、合理规划,从而保证住宅小区风景园林景观形成一个具有整体性与协调性的系统,使整体环境达到完整统一和优美和谐。

(3)环保性。低碳生活和绿色环保已经深入人心,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也在不断的追求环保生活。因此,在住宅小区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时要将环保性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使园林景观设计和居住小区城市环境构成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使居民的居住环境走向绿色环保的自然环境。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重点以绿色植物为主,适当点缀部分落叶植物和秋冬季有色彩、林相变化的植物,使人在住宅小区能充分感受到季节的变化,表现出不同季节的园林美,而在大面积景观处理上,则采用自然生态的绿化景观处理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景观环境在视觉效果上的清新、优雅、舒适、宜人,能够合理调节住宅小区的气候环境,还可以改善住宅小区的空气质量,维持住宅小区内环境的生态平衡。

(4)特色性。住宅小区风景园林景观环境设计可以提升整个小区的品质,营造富于特色的景观环境。同时,不同风格的园林景观设计可为小区打造独具特色的艺术美感。因此,在小区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时,不仅要根据小区所在地的文化传统、居民生活习惯、居民对户外活动的不同要求、地理条件和自然条件来设计,更要表现出不同的特色、造就不同的风格,以此增加居民的归属感和小区的独特性。同时,从前期规划、详细设计、到最后的景观细部处理都应精心设计。

住宅小区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新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景观设计是城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城市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区风景园林景观直接关系到居民与城市的生活品味的提高,是营造更好的环境、更高质量和更安全的城市生活的有效途径之一。房地产公司也开始重视楼盘的环境与文化建设,提倡新的生活方式。与传统的住宅小区风景园林设计相比,现代的景观设计发展有了新的趋势。

(1)强调互动性。住宅小区的风景园林景观设计逐渐受到开发商的关注,但大多数局限在景观的外观形式上,只注重居民看和观的表面层次,人与环境之间缺乏互动性与交流性。这样的景观很难给居民一种亲近感和归属感,不符合人性化设计理念。现代景观环境中要充分考虑景观环境的属性,更要体现为人所用的根本目的,即人性化设计。在设计上强调整体设计观,围绕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每一个细部的规划设计,这样的现代景观环境才不至于成为东拼西凑的杂乱无章之物。

(2)强调文化性。历史和文化是近年来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依据,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关注住宅小区的人文精神与文化传统,着重研究住宅小区周围的自然环境与文化氛围,将住宅小区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与周围环境景观统一协调设计,使自然环境与周围环境充分结合,创造出和谐丰富的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应该要符合当地实际情况,与自然、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

(3)强调生态性。生态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区景观的美感,是提高小区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一个方面。首先,应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符合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的景观。其次,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保护自然遗产,不在万不得已,不予以使用。景观对能源和物质的耗费体现在整个生命周期之中,即材料的选择、施工建设、使用管理和废弃过程。所以,选用的材料应该能够循环使用,能降解再生,这样才能提高风景园林景观的使用寿命。第三,住宅小区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涉及科学、艺术、社会及经济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它们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只有将众多的学科协作分工、共同研究,才能保证整个景观的生态和谐与稳定,设计出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合理的使用功能和经济效益的高质量的景观。

但是,在现阶段景观设计领域内,生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还不够成熟,目前尚没有适用于它的生态学原理作为其生态设计的理论依据。所以,把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融汇到景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中去是住宅小区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发展趋势。

结论

景观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提高和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住宅小区风景园林设计能够提升小区的环境质量和人们的生活品味。目前,住宅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理念正在向多元化模式发展,以便满足人们不同的居住要求。本文从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人性化、协调性、环保性和特色性四个特点出发,详细介绍了小区景观设计,最后展望了小区风景园林设计发展新趋势,旨在能为同类住宅小区园林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 庄巧玲,张素梅.小区规划中的园林景观设计[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25(04):36-38.

[2]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3] 朱呈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浅析[J].南方建筑,2006,29(04):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