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笔记范文

时间:2023-08-18 17:51: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笔记

篇1

【关键词】高中 语文教材 古典诗歌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40-02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在这个期间,文学可以说是历史长河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流传下来的大量的古诗词,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化精髓。从高中语文教材编排来看,存在大量诗歌,特别是古典诗歌,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同时也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华。对名篇佳句、诗歌鉴赏进行背诵默写已经成为历年高考的重点。它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一直是师生头疼的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必须打破快餐文化、理解困难等思维模式的约束,不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鉴赏习惯与能力。

一、注重意境,培养学生读诗兴趣

古典诗歌作为最有文学魅力的文学形式,它是一种高雅的文学艺术,有“语言钻石”、“文学之母”的美称,由于它具有语言抒情、形象鲜明、语言精练等特征,在简短的文字中隐藏着丰富的意境,为了明确这类信息,必须从诗歌意象明确潜在意境。所以学生在语文教材学习中,必须根据诗词形象、意象,深入诗词内部,感悟诗歌魅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能一味分析作品字词,还必须发挥联想与想象,深入诗歌情境,得到美感。

从教学实践情况来看,朗诵诗歌配乐,对引领学生进入施工情境也有重要作用,通过朗诵配乐不仅能激发学生潜在感触、记忆,还能将主观体验和乐声有机的联系起来,从而更加深入的品味诗歌妙处。例如:在教学《蜀道难》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凝神静态,将作者描绘的景物展现在脑海。在词曲教学中,根据音乐特性,用演唱代替教学,引领学生进入意境,这样就能让学生融入更多情感品味词曲情调,如:《虞美人》、《窦娥冤》、《送别》。在教学时,可以先播放唱片,再教学,一旦学生会唱,就很难忘记,这样既达到了加深记忆的目标,同时也是背诵的过程,还能在优美的歌声中品味情感与诗意。

二、加深文化积累与沉淀

在传承华夏文化的过程中,古典诗歌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不同的作品具有不同的美感。为了让学生从课堂教学中爱上古典诗歌,除了要对课本进行教学,还应该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有更广的涉猎范围,从而不断提高文学积累与素养。通过在班级开展诗歌朗诵、摘抄比赛,每学完一个单元或者阶段,让学生轮流上台背诵喜爱的课外诗作,其他同学可以笔记,或者摘录,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画质”。例如:在学习先秦诗歌告一段落后,通过开展诗歌朗诵比赛,学生背出了《燕歌行》、《垓下歌》等作品,不仅打开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同时也让学生领略了古典诗词的浩瀚。

在对唐宋诗词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山居秋暝》具有情深景美的特点,很多学生都很喜爱,此时老师可以根据这个时机让学生搜罗王维的其他诗歌进行拜读。这样就能让“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行到水穷时,坐看云起时”、“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诗人追求宁静、淡薄的理想志趣以及艺术造诣毅然跃于胸中。

从古典诗歌形式来看,虽然短小,但是精炼,拥有丰富的情感、优美的意境和内容。所以在古典诗歌学习中,应该将其和现代白话文以及诗词结合起来,从而打开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审美情趣。例如:在教学《生查子》这篇词时,学生很容易理解“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中甜美的忧伤,此时我们可以选取《青春》、郑愁予的《错误》,进行对比鉴赏与体会,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容易学到知识,还能陶冶情操。

三、增强参与力度,提高鉴赏能力

从整个高中教学过程来看,语文诗歌教学涉及内容具有很大的时间跨度、涵盖区域广、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由于诗歌鉴赏需要良好的文学功底、素养、领悟能力以及审美视觉,所以它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必须本着参与教学、鼓励鉴赏的原则,在生生、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进行诗歌鉴赏。

在诗歌教学中,可以根据座位进行编排,让两人为一个小组,一个人进行主讲,在早读或者授课时间,轮流上台进行问答,最后再由老师归纳、点评。在这种教学方式实施的过程中,为了保障教学质量,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必须根据作品内容、手法、时代、意境对学生提问,让学生通过翻阅资料,对作品进行研究;在老师点评中,老师不仅要对学生仪态、语言表达进行评价,还必须站在审美艺术的角度,引导学生细致、全面、深入的品味、理解诗歌。

古典诗歌作为文化的精髓,博大精深,每首诗都是对生命、自然、情感的展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带着虔诚的心去感受、体会。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不断培养鉴赏能力,让学生爱上诗歌,领悟语言魅力与艺术。

篇2

【关键词】群文阅读;古诗词鉴赏;优化整合

一直以来,古典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古诗词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古诗词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和思考,展现了古人的爱恨情愁,语言凝练、情感含蓄隽永、意境朦胧,但又因为时间久远、远离当前的社会生活等特点,导致学生在学习和理解古诗词时兴致不高,出现陌生化的趋势。同时,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上存在的不足,也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学习的低效化。基于此,笔者试图在群文阅读背景下,围绕古诗词教学,就高中古诗词教学优化整合策略展开探究。

一、当前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古诗词阅读教学普遍存在赏析碎片化、训练模式化、教材单一化的问题,导致了古诗词教学的低效化。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不高,总是依赖“教师口若悬河地讲,自己一心做笔记”的方式进行学习,禁锢了思维,难以理解诗歌中含蓄的情感,更谈不上学习古诗词的思维发展。

1赏析碎片化,限制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古诗词鉴赏的方法都存在单一乏味的弊病,基本上是教师按照教参提供的资料来进行讲授:先介绍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接着逐字逐句解释古诗大意。另外,教师多采取单篇单赏的模式展开,缺乏必要的系统性,以致教师向学生灌输预先准备好的知识,成了课堂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成了被动接受的客体。这种碎片化的赏析,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材单一化,训练模式化,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每本教材虽然都经过了科学论证、严格考量,却无法回避教材内容和教学时间的限制这一现实问题。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编排普遍呈现出单人单篇、题材单一的特点。这种单人单篇、题材单一的诗歌篇目编排,使得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内容受限,也难以让学生获得真实、美好的诗歌体验。在传统的古诗词鉴赏训练上,为了帮助学生切实提高古诗词模块的得分,教师首先会为学生总结同一类题型的特点,并给出一个相对固定的答题模式;接着,让学生按照既定的答题模式进行作答;最后在题海战术中巩固,实现短期内提高古诗词鉴赏得分的目标。这种训练模式限制了学生独立鉴赏思维与审美鉴赏能力的发展。

二、古诗词教学优化整合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古典诗歌教学也进入了探索与改革的时期,不少教师用尽浑身解数来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不管新课改如何改革,都应以课本为原点,走出课本链接课外,优化整合课内外资源。针对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尝试从群文阅读的角度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和必修4进行合理调整,优化整合。“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教师围绕同一个议题,选择多个相关文本开展教学活动。王君说:“整合教学对师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概括推理能力、综合抽象能力、反思批判能力等思维能力都是最好的训练。”[1]基于此,笔者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古诗词教学探究:赏析同一诗人不同风格的诗词,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赏析同一诗人相同题材的诗词,打破学生鉴赏古诗词的惯常思维;赏析同一诗人同一风格的诗词,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阅读诗词。

1赏析同一诗人不同风格的诗词,在对比学习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古诗词领域,每个著名的诗人基本都有其固有的标签。看到陶渊明,学生就会想到恬淡闲适;看到李白,学生就会想到浪漫飘逸;看到杜甫,学生就会想到忧国忧民。而教材编写的初衷,恰恰应该是通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诗人。但是,人本身是复杂多变的,同一诗人在面对不同的境遇时,其诗歌作品的风格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如果局限于诗人相同风格的作品,就会在客观上限制学生的学习内容,无法让学生全面地认识诗人。群文阅读的优化整合,恰能弥补这个不足。因此,笔者从群文阅读的角度整合了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4第二单元柳永、辛弃疾和李清照的词作。在柳永词作的教学上,笔者在完成教材内《望海潮》和《雨霖铃》的基础上,课外增加了《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海潮》一改柳永以往的婉约风格,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杭州人民和平安定的欢乐生活,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局面以后,经过真宗、仁宗两朝休养生息后的繁荣、太平景象,与《雨霖铃》《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形成对比。在辛弃疾词作的教学上,笔者在教学《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基础上,补充了《青玉案•元夕》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补充的两首词作均为婉约词,与辛弃疾常见的豪放风格截然不同。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课内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都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品,最能体现李清照的写作风格与情感。然而李清照虽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但也有豪气冲天的豪放作品,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该词一反李清照之常态,没有丝毫闺阁气,格调高远、意境广阔,通体浑成,更将词人的经历和感受与庄、骚结合起来,飘逸清奇而又意味深厚。把李清照的这首豪放词和婉约词放一起鉴赏,能让学生看到一个刚柔并济的女诗人形象。选择同一诗人不同风格的作品,实现群文整合,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诗词积累,帮助学生跳出对诗人原有的认识,以全新的视角来观照诗人,激发学生新的思考。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看到一个真实而立体的诗人形象。人都有多面特质,诗人也不例外。诗人的内心思想是丰富而多彩的,对世界的思考更是多层而复杂的。不同的诗作,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2赏析同一诗人相同题材的诗词,拓展学生鉴赏古诗词的固有路子

为了便于理解和学习,后人依据古代诗人所描写的生活内涵和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将古诗词分成思乡怀人诗、送别抒怀诗、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托物言志诗、爱情闺怨诗和人生哲理诗等类。一般来说,同一题材的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对比较集中而固定。如思乡怀远诗,或表现羁旅愁思,或表现思念亲友,或表达征人思乡,又或者是表达国破家亡的悲凉。而同一题材却不同主题的诗词相对较少。如果能通过同一题材而主题思想不同的诗词来开阔学生鉴赏诗词的思路,则不仅能让学生循着鉴赏古诗词优良的传统品读,还能让学生在常规的古诗词鉴赏中,拓宽鉴赏古诗词的固有路子。以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李白和杜甫的作品教学为例。教学李白的作品时,教师可以在学习课内《蜀道难》的基础上补充课外的《送友人入蜀》,引导学生针对两首诗展开对比学习。两首诗都是写蜀道,但因其背景和对象不同,表达的侧重点也表现出不同。两首诗都是从蜀道的“传说”“见说”入题,着力虚拟夸说蜀道神奇迷离的色彩,突出蜀道的难和险;不同的是,一个是实写,一个是夸张。《送友人入蜀》着眼于“送别”,归结于“入蜀”,从诗歌的主旨考虑,不宜夸说、渲染蜀道之险与难;而《蜀道难》着意于“难”,寓情于“忧”,极写蜀道开辟之苦,行路之难,留居之险。在这两首诗中,虚写凸显李白的艺术张力,眼见则显示了李白的情感表现力。送别之情,劝慰之意,都展现了青莲居士的诗仙魅力。教学杜甫的作品时,笔者选取了课内的《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和《登高》三首诗。笔者在前面组诗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两首,让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这两组诗的格调和主题。在上述三首古诗中,《登高》最能体现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我们将其放在组诗学习的最后,帮助学生理解、感悟、总结杜甫的诗歌风格。这就拓宽了古诗词鉴赏的新途径。群文阅读视域下,同一诗人相同题材的诗词,能映射出诗歌的深层内涵,使教学纵横互补,诗仙、诗圣的诗作便是例证。

3赏析同一诗人同一风格的诗词,引导学生用相应的情愫来阅读诗词

每一位诗人都具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比如诗仙李白,他的风格特点是豪迈飘逸,属于浪漫主义;诗圣杜甫的风格特点是沉郁顿挫,属于现实主义;白居易的风格特点是通俗易懂等。而大多数作品呈现出来的共同风格,就可以被认为是诗人的主要风格特点。把握诗人的主要风格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诗人,更准确地把握诗词的内容,用适当的情愫来阅读诗词。以苏轼诗词作品教学为例,笔者从群文阅读的角度整合了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4第二单元苏轼的词作。苏轼乐观旷达,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品读苏轼的豪放词是进一步认识苏轼的良好媒介。教材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风格豪放,两首词都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的作品。前者通过“大江”“乱石”“惊涛”等雄壮有力的意象来展示富有气魄的画面,表达了词人超脱、旷达的胸襟;后者借出游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表达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更寄予了苏轼对自己在政治上所遭际遇的愤懑。在学习这两首词的基础上,教师还可带入课外的《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此篇亦是苏轼谪居黄州期间所作。苏轼借“白头翁”自比,写出了词人在人生的江海里遨游,不畏风雨、乐观坦荡的人生态度。统观三首词,学生可以看到一个饱受生活风雨却依然坚强、乐观的苏轼。群文阅读下的高中古诗词优化整合策略可让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迎刃而解。当然,随着新课标的推进,古诗词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把控能力以及诗词素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针对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不同问题,结合新课程标准和群文阅读的相关要求,优化整合课内课外的资源,做到课内为主、课外丰富,用群文阅读的方法,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阅读和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篇3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考纲、新课标、新高考模式、新命题角度对中学语文教学和高三语文备考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们应该顺应高考改革趋势,在全面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充分调研各校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托精选的优秀复习资料,制定合理的复习备考计划,有条不紊地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高考应试能力的提高,力争通过师生一年的共同的努力,实现来年高考我校语文学科上线率和优秀率都有新的突破,为2011年我校高考再创佳绩作出最大的贡献。

二、教学内容

1、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六册重要篇目的教学。

2、高中语文读本第五册、第六册相关内容的选讲。

3、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要点的回顾与整理。

4、第一轮复习:高中语文考点知识系统梳理、归纳。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的障碍。

5、第二轮复习:强化训练,查缺补漏。

6、第三轮复习:应用能力提高:研读考纲,回归课本,看纠错本,重温部分考点的重要内容,准备作文,做真题,调整状态,进入考试时间。

三、教学设想

这一学年的教学任务繁重,我们将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以期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六册的教学,我们将择取重要的篇目,培养学生各类文章的阅读能力,围绕高考考点要求,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相应的主观阅读题答题能力。

2、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的复习中,着重要点的回顾与整理,巩固已有的感性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尝试着进行理性归纳,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温故而知新,为总复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3、高中语文考点知识系统梳理、高考应考技巧指导与能力训练中,主要介绍高考最新信息、发展动态,分析考试大纲,评价近年高考试卷,预测命题趋势,归结语文知识的学习及语文试卷的应考中的实用方法技巧。简言之,就是专题复习,梳理知识,解读政策,预测命题,指导学法,指点秘笈,示范解法,规范答题,综合训练,提升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分析我们学生的实际,弱点主要表现为:

1、没有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基础知识掌握不够;

3、见不多,识不广,导致鉴赏拓展创新没有依托;

4、语文答题的规范意识欠缺;

5、学生普遍不重视语文学习。

五、具体教学措施:

1、结合高考,把五六册的课文划分为现代文、文言文、诗歌三大块,将它们的教学目标与高考的对应点结合起来,分别确定为:现代文(主要包括第五册的文学评论、小说和第六册的说明文)-----在巩固快速阅读文章整体上把握文意的习惯的基础上,侧重提高快速筛选有效信息和深层次分析归纳文章观点的能力;文言文------以第五、六册的课文为纲,归纳、整理1-4册的文言文的常见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常见虚词、特殊句式等,强调以新带旧,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诗歌------根据第五、六册诗歌的体裁、题材特点,把握其中景、物、事、典与诗人所抒之情、所述之理的内在联系,鼓励学生归纳整理读懂一首诗歌的基本方法。

2、梳理单元知识,建立知识系统,授课与测评结合,定期进行单元测试,知识点复习,边练边测。

3、文言文的阅读,主要是实词的积累,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句式强化训练,在此基础上,理解人物的行为实质和思想内涵。

4、现代文采取精读文章、分点设题、演练评点、归纳提升的训练,有层次的提高学生能力。

5、强化语文积累

充分利用早自习,督促学生复习巩固高一高二背诵默写过的课文和教材上出现过的语文知识,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语文能力。

6、强化作文训练的系统性

考虑学生作文实际及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和阅卷现状,作文训练采取循序渐进、逐点落实的思路。大体上,单周为作文指导,训练题(即小作文)由各语文老师自定;双周训练题原则上应统一。

作文训练暂分点如下:

高考作文全程训练

a、基础等级写作训练

(一)写作技巧训练

1、审题 2、立意 3、选材4、构思 5、行文 6、拟题 7、修改

(二)文体写作训练

1、记叙性文章写作 2、议论性文章写作

b、发展等级写作训练

(一)常规性发展写作训练

1、善于分析(训练目标:深刻)

(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善于叙写(训练目标:丰富)

3、善于表达(训练目标:有文采)

进行排比句、转折句、比喻句、对偶句、是字句、因果句等文采训练。

(二)创造性发展写作训练

1、善于突破(训练目标:有创新)

2、善于出新(训练目标:有创新)

六、教学进度表

第一阶段:教材疏理:(9。3——9。24)

内容

周数

课时

日期

五、六册教材

1

7

9.3——9。10

一、二册教材

1

7

9.11——9。17

三、四册教材

1

7

第二阶段:第一轮复习(9。25——3。7)

内容

周数

课时

日期

古诗鉴赏

2.5

17

9.25——10。14

文言文阅读

3.5

25

10.13——11。12

现代文阅读

6

42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7

49

12.28——3。8

文学常识和名句默写

1

7

3.9——3。16

第三阶段:第二轮复习:明确重、难点,把握内部联系(3。17——5。15)。

第三轮复习:回归课本,查缺补漏(5。16——5。31)。

七、教师具体要求:

1、备课

(1) 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发挥资源优势,避免内耗,力求高质高效

(2)根据学情实行有效教法,不断探求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高效性,保证授课质量。

(3)认真设计语文专题训练,针对学生弱点突出强化习题。

2、授课

(1)原则:落实基础,注重能力,强化语文意识,挖掘语文心智,培养学生学用语文的良好习惯。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层提问做题,努力促尖转中补差。

(2)充分利用早自习,抓紧抓好古诗文背诵和默写。

(3)结合不同阶段设计好复习课、训练课、补弱课、综合课、阅读课、写作课、考试课、讲评课。加强阅读指导,上好每两周的写作课,要求学生做好摘抄和读书笔记。

(4)狠抓知识点落实,印发学案、专题练习,利用好学生手中的复习资料,注重课后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回复。严肃课堂纪律,优化课堂教学秩序。

3、听课。

同组教师之间互相听课,每人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老教师先上。尽力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

4、辅导

(1)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2)专题辅导讲究梯度和系列性。

(3)分层培优补困,定人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

(4)对艺术体育类学生加强文化专题训练和能力训练。

(5)关于培优补困。鼓励语文“跛脚生”和“希望生”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关注他们的进步,适时适当进行辅导。具体办法是:一抓二提示三检查。抓听课状态;提示改进不良行为,提示做好笔记;检查落实复习效果,进行爬黑板、听写训练,检查知识点。

5、作业与考试

坚决贯彻学校对高三“有作业就有批改” 的要求,对学生作文一定做到精批细改,并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面批。做好考试的命题、审题、阅卷、分析讲评、考后总结与思想疏导工作,力求让学生“考一次,长一智”。

篇4

关键词:初中 高中 语文 衔接 过度

一、高一学生语文成绩下降的原因

1、初、高中课标的差异

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不同,必然造成教学内容的差异、教法学法的差别,从而导致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困难。初中的课程标准淡化语法,致使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甚至有些老师根本就不讲授这一部分,结果学生在学习高中语文时遇到了很多问题,给高中语文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

如诗歌教学。初中阶段实际教学不是很重视,基本只要求学生读读背背,了解诗歌内容。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真情,审美,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结构形式。

再如文言文阅读。初中阶段只要求理解基本内容,淡化语法、句法、修辞。而高中阶段则要求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

2、教材的原因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目前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应试效果也比较理想。相对而言,高中语文“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语文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3、教法的原因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另外,为了应付中考,初中教师大多数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倾向。这种封闭被动的传统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受到了扼制。但是进入高中以来,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且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语文的学习。

二、相关对策研究

注重教法、学法的衔接。由于初、高中教学的不同。初、高中在目标要求上的侧重点不同。初中更加重视学科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的成分更多一些。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同时还要达到一定的能力要求,高中还面临着一个国家的选择性考试——高考。因此初、高中在教法和学法上必然存在差异。

高中语文教师就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的学法,包括如何预习、怎样读书、记笔记、思考问题、考试方式的差别、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要求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除坚持初中养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外,我们觉得学生要多读多写多说多听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语文能力。

1、多读。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的方式要多样化,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兼而有之。读的内容也要杂,课本要读,报纸要读,科技文章也要读。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厚积薄发。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教材,初中阶段是“大致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具体理解”,初中强调合作,高中更强调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自己分析判断。因此,对于教材中的文章,在诵读背诵的基础上,更强调理解。要求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基础上,更强调自我钻研,自觉读写,扩大读写量,提高读写效率。

2、多写。据统计,一个人要达到文通句顺,至少要写够十万字。显然,初中一学期按规定写六次作文,每次五百字,三年总计约两万字,即使加上小学阶段作文,考试作文等,写作量也是远远不够的。写的方式也应多样化,如日记、周记、笔记、感想,小作文、大作文等。同时要注意,作文不光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要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可互相评改,互相启发,拓宽思路。

3、多听。不光听教师说,听教师泛读,也要听课文朗诵录音。 指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学生在记好笔记的基础上,主动参与,积极的思维。强调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动态学习,重视能力提高。使学生认识到,有的内容,如中心思想、段意、文章思路等等,一旦记录下来,也就没有很大的价值了,关键在于思维的过程,只有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才能提高思维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取得好的成绩。

4、多练。高中语文学习,要求学生在大量练习的基础上,更强调进行规律的总结。有的学生做过的试题,读过的文章,考试考到了,又不会了;有的学生这道试题会做,换了同一类的试题又不会了。这就是因为他们不善于总结规律,没有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语文训练中,只有找到了某一个知识点的运用规律,才算真正完成了练习的任务。

篇5

一楼:呵呵,不至于崩溃吧?虽然教材上的篇确实很多,但你注意到带*的篇目了吗?那些都是自读课文,基本上不做要求,老师也只是提提文章的重点而已。除去这些篇目,其实,需要我们认真研习的篇目就不是很多了。另外,每个单元后面的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等内容是一般的语文知识,这些只需要我们大概了解就可以了。所以没必要杞人忧天!至于怎么学,那当然是踏踏实实地学了!

二楼:是啊,不要被纸老虎吓趴下!但是如何“踏踏实实地学”呢?高一年级是基础年级,所学的内容确实需要按部就班,只是高一语文的学习方法与初中有些差异,如果认为像初中那样读读背背就能学好语文是肯定行不通的。首先,高中的语文内容更加广泛、丰富,教材涉及古今中外优秀名篇,文学形式多样,所学内容包括作家作品、文学文化常识、实词、虚词、句式、修辞手法、文章内容理解归纳、文学鉴赏以及语言的运用等,内容庞杂,所以要把握重要知识点并力求有所突破。其次,高中语文学习要求学生对有关内容进行知识性、系统性的理解和领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知识体系解决。如高中的诗歌学习要从诗歌的内容、形式、风格、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等方面鉴赏。我认为从高一就开始研究《考试大纲》很有必要,这样就能把握语文学习的重点了。

三楼:对!要想学好语文最重要的是要自信,要明白所学的方向和重点。但是学习习惯的培养和确立也很重要,首先是持之以恒。常言道“语文是水磨功夫”,是慢功出细活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如果缺乏耐心、恒心,是学不好语文的。其次是紧抓课堂,跟上节奏。因为高中所学的内容比初中的多得多,所以我们不能等,不能靠。比如,老师让大家做个文言实词的归纳,那么,我们自己就要努力地去整理、识记、把握。再次是会听课,会记录。高中语文一般课堂节奏比较快,而且每节课都有重点和难点,所以我们在听课时要把握重点,搞懂难点;不能只听不记,或是一字不漏地记,而要记感受、记启示、记技巧、记思路。另外,就是复习和总结。我们要及时复习所学的内容,复习不只是看书或看笔记,而是要想重点、思方法、明技巧,对于某个题目的具体答案不一定要全记住,应该记住解题思路,知道怎么答比记答案更重要。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叶圣陶说过:“教都是为了不教。”意思大致是老师应侧重教方法而不是教内容,我们学习不是为了单纯的学习,而是要学会学习的方法。因此,我们学习高一语文要善于归纳、总结,勤于反思。

四楼:三楼说的虽然对语文学习有帮助,但是我总觉得有恒心、重效率、讲方法等似乎对于每门学科学习都需要哦!我认为学好语文,特别是高一语文,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搞清楚语文的思维方式与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语文主要采用的是想象和联想,即形象思维,就拿《沁园春 长沙》来说,我们不仅要读出诗歌的意象,更要把握诗中的意境,要通过想象知道作者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同时也要联系作者的思想、生活经历以及社会背景来分析。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知道该如何学习诗歌,也知道怎样阅读诗歌了。二是重视课内知识积累和课外所学的内容结合,并学会运用。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光要积累一些课内知识,还要积累一些课外知识。比如看报纸注意典型素材,看电视注意语言表述等。长此以往,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会提高,无形中也提升了我们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三是努力提高领悟能力。人们常说某人聪明,其实是他的悟性高。老师上课的重点是什么,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我们应该把握什么,悟性高的同学能快速把握这些,也就能事半功倍,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

五楼:楼上的对高一语文学习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方法,下面我发表一下我的看法。首先是培养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楼主听到教材多就胆怯,就对高一语文学习很茫然,可见楼主对语文没什么兴趣,呵呵!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古人将学习分为三个阶段:知之、好之、乐之。即不抵触、不反感语文或者语文老师。用心投入,努力付出。欣赏语文,喜欢运用并努力表达出语文的魅力。其次是养成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习惯。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的“教”不会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只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求理解,自己提高,才能逐渐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再次是多读、多记、多思考。广泛而深入地阅读,可以使我们的视野开阔,思维深邃,看问题力透纸背;多记能使我们基础知识厚实,增强语文功底;多思考是创新的前提,发现的开始,要会思、要深思、要善思,只有知道思考,只有从多方面思考,只有客观评定自己的思考所得,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是多练、多写、多表达。语文学习中多练习能够掌握题型特点,提高解题能力;多写能使文章文从字顺、文采斐然;多表达能够使语言运用灵活得体,通畅连贯。

篇6

怎样做好高中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呢?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转变观念 激发兴趣

高中新课改在我们地区虽然已经进入第三年,但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仍不容乐观:一是学生的课余时间、双休日依然被“题海”淹没,想读书也只能是“望作业兴叹”;二是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观念和方式上依然较为严重地存在着重记忆轻理解、重练习轻阅读、重课内轻课外的倾向。这就要求师生双方都要首先转变观念,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次要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就会自发地阅读大量课外读物了。因此我们以“文化快餐”式的优秀报刊如《读者》、《特别关注》、《小小说选刊》等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欲望。因为这些作品贴近他们的生活,既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又是他们放松心情、调节生活的必需品。

二、推荐读物 创设环境

推荐读物。一是把与教材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首选;二是依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列出必读书目;三是一些时代气息鲜明的优秀报刊同样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上品,如《青年文摘》、《读者》、《特别关注》、《小小说选刊》、《报刊文摘》等等。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创设环境。一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条件,合理安排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开放时间,最大限度地解决“读书难”、“借书难”的问题;二是充分发挥学校微机室的作用,每周定期开放1~2次,让学生上网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品;三是在班级设立图书库,做到资源共享;四是创办“露峰之声”播音节目,宣传在课外阅读中涌现出的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五是创办“露峰之鹰文学社”,开展“优秀读书心得”、“优秀习作”等评选活动,并将这些心得、习作择优参加作文大赛或向报刊推荐,让学生在作品发表及获奖中享受成功的体验。

三、制定计划 注重方法

为了克服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我们指导学生认真制定了课外阅读计划,根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高中生三年中的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的规定,我们要求学生在高一、高二课外阅读总量为140万字,高三学年为40万字,并且要求学生三年中每天均做1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这样一来,有了课外阅读的计划,有了课外阅读的读物,有了课外阅读的环境,剩下的就是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了。

在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方面,我们采用以下方法:

(一)依托教材作品,开展作者传记阅读

要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必须坚持“知人论世”的原则。因为我们要深入欣赏和把握作品的内容和旨趣,必须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洞察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和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所以,在讲授课文时,我们指导学生阅读与课文有关的作者传记或者背景材料。如在讲授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时,可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李白传》、《杜甫传》和《白居易传》;在讲授屈原的《离骚》(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时,可让学生阅读《史记》中的《屈原列传》;在讲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时,可让学生阅读《名人传记》中有关朱自清、郁达夫的生平材料。

(二)通过作家作品,开展比较性阅读

课外指导学生进行比较性阅读,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巩固,从而对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系统的认识,使学生避免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而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为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比较性阅读:

(1)比较同一体裁的不同作品。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写景状物的散文时,拿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相比,同样是写景状物的散文,《荷》文写景似用工笔,精描细绘,景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情为景所掩;而《故》文略写于景,尽力抒情,给人以厚重感。

(2)比较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如杜甫诗集中现存三首《望岳》诗,其中只有早年写东岳泰山的那首诗,表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另两首分别是写望西岳华山和南岳衡山的作品,由于写于中年和晚年,诗人仕途受挫,理想破灭,情绪不再高昂。

(3)比较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秋日里,读到的是壮丽;“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风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秋雨里,柳永读到的是凄苦。同样是写秋天,但由于作者所处时代不同,历史背景不同,作者所表达的情怀也就不同。

(三)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开展名著阅读

现行的新教材中,有部分课文是长篇小说、戏剧或名家专集的节选,如人教版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人教版必修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人教版必修四《窦娥冤》节选自《关汉卿戏曲集》等等。在学习这些课文之前,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去阅读有关原著或名家专集,因为学生对这些节选课文的单纯学习,很容易脱离原著,极易造成对文学形象片面理解。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独立阅读实践中运用课堂上所形成的阅读能力,又可以弥补对课文理解的不足,同时也是对课文学习的补充和深化。

(四)借助专题讲座,开展专题研究

篇7

【关键词】衔接差异性做法

笔者有多年的初高中的语文教学经历,发现不少初高中学生因为语文学习衔接不好而导致兴趣、成绩下滑的现象,其实是没有发现和掌握语文学科的知识衔接特点及规律。因此,我们要先了解初高中语文学习有什么不同特点。

翻开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在阅读能力方面,初高中语文学习目标就有以下的不同,如:

初中“文章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高中“文本内容”“文章思想,观点和感情”“语言效果”“对阅读材料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质疑”。

其实,仔细比较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从中可发现,高中语文学习是初中语文学习的深入和提高,因为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加上各学段的心理差异,如果忽视这一问题,不注意教学衔接与过渡,学生就会不适应,不习惯,缺乏信心、甚至厌学。这样,不仅不能提高语文教学,反而还可能影响学生身心成长与发展。

一、初高中学生学习心理的特点差异

(1)思维能力:初中生开始有抽象思维,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明显提高和发展;高中生抽象思维快速发展,能用假设理论进行思维,具有更强的预见性,创造性,辩证思维迅速发展,思维完整性基本形成,人生观,世界观更趋成熟而稳定。

(2)学习动机;初中生主动动机逐步明确,兴趣广泛,但缺乏稳定性;好奇心强。高中生内部动机占优势,长期动机占主导地位;学习动机的主动性较强,动机持久、深刻。

(3)从注意力上比较,高中学生在有意注意上可持续30—45分钟,学生基本养成“开始学习即能集中注意的好习惯”。而初中学生相对来说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些,上课不能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之中。

(4)观察力:高中学生比初中学生的目的更明确,持久性明显发展,精确性提高,概括性更强。

(5)记忆力:高中生的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理解记忆成为主要记忆方法,抽象记忆占优势,而初中生以机械记忆,形象记忆占主导。

(6)想象力:高中生比初中生来说,有意想象、创造性想象占主要优势,而想象更富于现实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更理性化,抽象化,发展日趋成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

二、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有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和体会,再结合自己曾经对高中学生学习语文进行了问卷调查,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未能建立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书写不够工整,文面不整洁,这种情况甚至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也很普遍。在高考阅卷这么短的时间内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阅卷能力,使作文意思表达无法传达到阅卷老师那里,造成作文明明可以是一类卷而可能成了二类卷。笔者参加过多次的高考阅卷工作,对此深有体会,同行教师也有同样感受。

(2)课堂听课效率不高,复习不及时。语文科目的性质特点决定了它的“散”,有时候文章时空跳跃比较大,所以语文课堂如果没有时刻紧跟文章的思想感情走,或者听课没记好笔记,过后常常会忘得一干二净。那么可能这一块知识就成了空白,如果考试正好考到这一块知识点,那么学生只好“缴械投降”了。

(3)缺乏积累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的意识。高考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运用能力,它注重的是“水滴石穿”、“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知识积累不足,将直接影响到高三及高考众多题型的解答。而不少高中生平时都不读看语文,考前才要抱着语文书读。所以,比如诗歌鉴赏题,没有必要的知识储备,读都读不懂,更别说赏析了。

(4)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如口袋书、漫画书、肥皂剧、言情小说以及不规范用语(如粗制滥造的电视剧、报刊、书籍)等。这些低俗或者污浊的传媒因为抓住了高中生不够成熟的生理心理,长期影响甚至毒害了他们。使得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发生偏差,才会出现“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骑在自行车里笑”,“喜儿为什么不给黄世仁当小老婆呀,她怎么送到眼前的幸福都不要,她是不是脑残了”这样的论断。

(5)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尚待加强。高中语文知识需要在其他科目繁重的学习负担下见缝插针地利用好点滴时间进行有效的语文积累、储备知识,需要对搜集来的知识分门别类,需要养成较强自学能力,还需要持之以恒,才能厚积薄发,但是许多学生常常是一大堆数理化作业等着完成,无暇顾及语文的听说读写。

三、平稳过渡好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

通过以上原因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做到:初中阶段,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尽力培养的学习习惯,如书写、朗读、阅读、摘抄、观察、练笔、积累等,扩大知识面。书读得多了,基础打好了,生活观察得更加仔细了,习惯养好了,才会对世界、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感悟比别人来得快,来得深刻;高中阶段,则应该继续保持对语文学习的极大兴趣,注重吟咏,背诵,注重积累,勤查工具书,广泛阅读,勤记笔记,注意积累作文好素材,阅读时多思考文章的内涵,写作方法,作者思路。勤练笔,语文是门艺术,需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去品味、欣赏,推陈出新。学习中把它与生活联系起来,提高表达和应用能力,这样学起语文来,就是一种享受,想学不好都难了。

参考文献

[1] 初高中衔接教学校本资料 .

篇8

[关键词]课外阅读延展阅读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001

经常有学生或家长问:老师,怎么学习语文?怎样快速地提高语文成绩?有时候我会开玩笑地回答:每年读10本纯文学书籍,不用学,语文成绩自然就会提高的。

尽管是一句玩笑话,但我相信大家都清楚文学阅读对语文学习甚至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的确,学生知识的获取、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能力的提高等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充分表明了阅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我们眼前的现状往往是,大家都觉得阅读很重要,可真正做起来却总觉得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尤其是面对沉重学业负担和巨大升学压力的中学生,要让他们拿出充分的时间来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似乎难上加难。同时,我们还发现,不少中学生在阅读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有阅读兴趣和阅读需求,但缺少好的阅读习惯,缺少有效的阅读指导,阅读品位不高,阅读效果不明显等。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阅读课的教学功能,如何把课堂内的阅读方法、阅读经验辐射应用于课外的阅读和学习,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读有所得、读有所获,是目前课改中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主动求知和发展的广阔天地。广泛的阅读有助于沟通个人与外部世界,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同时,课外阅读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学生学业压力大、课外可自由支配的阅读时间少的情况下,怎样督促、监督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怎样做好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与训练呢?经过几年时间的探索,我们初步摸索出了“延展性课外阅读”这一既能兼顾课内语文教学,又能把课内阅读指导延伸拓展到课外阅读的一条较为切实可行、较为高效的阅读课指导思路。经过在组内的推广和实施,获得了一些体验,也让延展性阅读这条思路不断清晰和完善。

延展性阅读模式的“延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阅读内容的延展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不少中学生喜欢看《故事会》《幽默大师》《讽刺与幽默》等猎奇搞笑、纯消遣的读物,还喜欢看《看天下》《格言》《意林》等独立篇幅较短的读物,更多的中学生则喜欢看网络小说。当然,博览群书不是一件坏事,我们也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但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我们鼓励学生阅读纯文学作品、经典作品。同时,为了避免学生阅读的随意性,为了让阶段性的阅读有一定的指向性,我们给学生推荐的阅读内容主要是从课本内容、课堂内容延伸拓展而来的。比如,学习必修一的《荆轲刺秦王》时,师生一起提炼出了荆轲性格中很重要的一点“义”。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对中国文化中的“义”进行剖析,引导学生进行延展阅读,比如《三国演义》中的“义”,武侠小说中的“义”,再延展到今天如何去理解、如何去辩证看待“义”这种道德思想。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写读书笔记、小组讨论等,进一步拓展对这一道德思想的理解。学习完必修一的“写人记事散文”、必修二的“写景状物散文”后,我们就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各类散文作品。学完必修二的《兰亭集序》,我们就指导学生一起阅读鲁迅先生那篇著名的演讲稿《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然后再引导学生阅读“竹林七贤”的作品,让学生从中体悟古人率真、坦荡与旷达的生命观等。

二、阅读方法的延展

为什么学生觉得学语文没什么用?为什么学生觉得学语文和考语文是两回事?如何在课堂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指导、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提高等方面进行有效整合?如何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适当延伸到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上?这是我们常常思考的问题。高中语文五册必修课本,每册课本有四个单元的“阅读鉴赏”内容,按照必修课本的阅读内容和单元学习重点,我们把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课堂内传授给学生的阅读方法,延伸拓展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上来,让学生把学、读、考、思几方面结合起来,学得用心,读得有效,考得满意,并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比如,必修一第一单元学习的是“现代新

诗”,高一新生接触、阅读诗歌较少,不喜欢阅读诗歌,也不会阅读诗歌。针对这个现状,我先从“读懂”这个角度出发,把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定为:通过理解、品味诗歌的意象,感受充溢于作品中的真情和意味。通过对课本中四首诗歌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如何读懂诗人在诗歌中传递的情感。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了延展阅读,学生感悟到了诗歌之魅力,初步掌握了阅读诗歌的方法。同时,结合《雨巷》一课的内容,教师又引导学生收集有关“雨”的意象的古诗词,通过“激趣”――“诵读”――“授法”――“品鉴”,把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考点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延展阅读中,进而把学生引入到诗歌的殿堂中,鼓励他们在课外自行阅读更多的诗歌作品。之后,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青春的诗行”诗歌“悦读会”,各小组自己找诗歌,自己配乐,自己做课件做视频,自己选择诵读、表演方式,有的小组甚至自己创作诗歌来参加比赛,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相信那节课也给学生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忆。同时,我们又力争做到“以读促写”“因写促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积累作文素材,有效避免了学生陷入写作时无米下锅的困境。另外,通过摘抄、赏析阅读材料中的精彩片段,通过写读书笔记,力争带领学生把阅读的作用最大化。

三、阅读时间的延展

篇9

一、教育教学方面:

本学期是继续进行选修课的学习,其中包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中国小说欣赏》、《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三本书的学习。教学中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为参考,力求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挖掘潜能,提高文化品位,为高三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首先,课前认真做好“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其次,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再者,加强培优工作,除了进行每周两小时的培优教学外,我在平时多关注,多面谈,作业多采用面批的形式进行辅导。搞好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多读文学名著,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学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拓宽学生学习的领域,使学生获得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二、教学研究和继续教育方面

按时参加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平常多向前辈们学习,积极听课并参与评课;继续坚持到校外听课,借鉴别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每学年争取开一堂教研组内的公开课,请大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批评指正。其次,通过自主学习“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国家级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深入该课题的研究。

三、继续教育计划

积极关注《高中语文新课程专区》以及《中小学新课程标准》上的讨论,及时了解课改动向,学习先进课改理念。

篇10

备课组以“教学进度表”为依据,加强集体备课,要求按照学校要求,定期召开备课组研究会议,全员参加研讨。确立中心发言人,研究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高二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高二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1承蒙学校领导的信任,今年初次担任语文备课组长,没有工作经验,本着学习的态度来开展今年的备课组工作,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现将本学年高二语文组备课工作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新课标为指导,以学校本学年工作计划和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为参考,切实提高全组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业务水平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常规工作,夯实基础,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一般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提高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总之,要继续推进高中新课改,落实新的教育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挖掘潜能,提高素质。

二、工作目标:

1、提高中职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其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2、认真搞好教学研究,争取在研究性学习、职高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取得进展,形成特色,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3、继续强化协作互助精神,创建团结、和谐,充满创新与活力的优秀备课组,出色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三、工作内容与措施

语文备课组的主要工作配合教导处、教研处等处室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1、认真落实教学常规检查。

认真钻研教学大纲,精心制定教学计划,提倡共同备课。做好每月的备课、作业批改、辅导等的检查。

2.教研常规。

认真做好听课、说课、评课常规,并准备上好一堂公开课。 引导教师积极创造机会走出去、引进来,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3、课题研究。

发动老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要求各位教师深入实践,调查研究, 作为我们今后教学教研的依据。

4、组织学生参加征文评选、诗歌朗诵及三笔字竞赛活动,力争多出精品。

四.本学期教学内容与重点: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及选修本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学中要重在阅读技巧的指导与写作能力的训练提高

五.教学基本原则

1.整合教材,大胆取舍

教材的处理必须合理,这样才会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时间有限,课时紧张,以及因连堂进行作文训练而用去的课节,真正用于处理教材的时间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不允许也不必要按部就班地处理教材。

总之,我们可以将单元内部的各篇文章联系起来,进行关联性阅读、比较性阅读,从而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和单元要点的把握。

2.立足教材,服务高考

高考的辉煌成绩,不允许我们丝毫懈怠

教学中我们要做到立足于教材,服务于高考。教学中既要突出文体的特点,讲清课文内容要点,又要结合考点的设置,进行有针对性的前瞻性教学。

3.探究创新,推进课改

今年是课改第六年,我们要在去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索与研究。

教学中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主钻研课文,得出自己的认识与结论,而不要搞大一统,一言堂;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特点,拓展课堂内容,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而不要浅尝辄止,小富即安;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切磋,问难质疑,共同提高,而不要死气沉沉,机械呆板。

六.具体措施

1.落实集体备课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必将成为一中的优良传统。

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同心协力,面对新教材、新内容,充分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实行资料资源共享,按照学校要求,每次备课都要有中心发言人,详细解说本单元甚至于某一课的重点、难点、考点、疑点,要提出教材处理意见。备课组在听取这些意见后细致讨论,达成共识。

2.发挥教师作用

为彰显每位教师的亮点,备课组邀请语文教研几位老教师各上一节示范课,可上常规教学课,可上作文教学课,备课组全体老师从头听到尾,从如何切入教材,如何把握重点难点,如何处理配套习题等各个环节去学习。

3.相互观摩学习

本学期备课组要多听课,在老教师上示范课的同时,备课组内部教师之间还要经常性听课,多借鉴吸收,多取长补短。

4.强化课堂常规

课前三分钟演讲;每堂课的明确的教学目的;

高二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2一、总体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暨第一学期的教学探索,我们的教学目标继续定位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积累整合、(二)感受鉴赏、(三)思考领悟、(四)应用拓展、(五)发现创新,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文素养,能力得以全面发展。

二、使用教材: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人民教育出版社)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和必修4两本书的内容。

必修3的“阅读鉴赏”部分所选的课文既有古代诗歌散文名篇,也有中外小说和科普科幻作品。四个单元分别是:人物与环境(小说一),感受与共鸣(唐宋诗),质疑解难(古代议论散文),启迪与想象(科普科幻作品)。

“表达交流”中的写作部分主要训练一般议论文的写作,写作专题分别是: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善待生命——学习论证;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口语交际专题为议论。

“梳理探究”设计的专题为: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字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名著导读”介绍《红楼梦》和《高老头》。

必修4的“阅读鉴赏”部分所选的课文,有中外戏剧,宋元词曲,古代人物传记及社会科学论文。四个单元分别是:性格与冲突(中外戏剧),情思与意境(宋元词曲),理清思路(社会科学论文、随笔),知人论世(古代人物传记)。

“表达交际”中的写作部分主要训练议论文的写作,写作专题分别是:解读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发现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确立自信——学习反驳;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口语交际专题为辩论。

“树立探究”设计的专题为:逻辑和语文学习,走近文学大师、影视文化。

“名著导读”介绍莎士比亚戏剧和朱光潜的《谈美》。

四、教学目标和要求:

拟在期中考试前完成必修3内容的学习,其中安排3次写作训练,2次月考或单元测试;期中考试后完成必修4内容的学习,其中安排3次写作训练,1——2次月考或单元测试。

教学中要求做到:

1、依据新课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力求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认真钻研、领会新教材和新大纲,提高课堂效益,向40分钟要质量。

3、本学期要完成必修3和必修4两部书的教学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强化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与提高。

4、本学期在写作上,着重培养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

先了解议论文文本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议论说理的兴趣和能力,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

五、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做好学情分析,认识了解并熟悉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到因材施教。

2、继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围绕学法设计教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讲究提问设计,板书设计,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归类、梳理。

4、利用课外时间给学生解疑答难,加强辅导,补学补差。

5、强化基础知识的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6、在集体备课和教学中,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中心,在作文备课和训练中做到系列性、科学性、实效性。

六、教科研设想:

(一)、积极研究课改实施办法。

所有的语文老师都是课改成员。所有成员都要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内容,探究其精神。切实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用科学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语文教学。坚持集体备课制度,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用群体智慧和力量,提高整个语文组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充分利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讨论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操作程序、教学方法,做到活动主题明确,有中心发言人。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而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为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我们积极学习并大力提倡实施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学习方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高二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

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以提高课堂实效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最终目标,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理论,力求做到转变教学观念,扎扎实实地开展语文教学研究,提高高二语文教学质量。

二、工作要点

1、采用组内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理论,把新课程的要求转化为各课的指导思想。

2、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具体做到:

加大集备力度,优化教学内容。

集备时间:每周四3、4节

集备地点:年段办公室或语文教研组活动室(另行通知)

集备形式:一人主备,单元主讲

集备内容:备重难点、疑点,备教学法;交流教学亮点,反思教学缺欠。

3、积极推进相互听课和评课,加强讨论交流,提高质量,取长补短,学以致用,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

4、精心准备月考、半期考等测验,重视学生的效果,加强师生交流。

5、做好导优辅差工作,重视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辅导:

对学困生,我们要树立信心,勇于面对。集备组成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给予鼓励和辅导,帮助他们培养学习兴趣,让他们从每次的些许进步中也能体会到努力的喜悦。作为教师,我们还应营造一种爱学,想学,会学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让每位学生都能从学习中真正受益。

高二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4一、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语文

2)教材使用情况:学考复习用书、《论语》选读

3)本学期周课时:5节

二、常规工作:

1、教学计划及目标确定:

认真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指导意见》,密切关注省课程调整内容,并研究相应的对策,积极稳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实验,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的教学思想,用新观念新思路处理教材。按时制订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计划。要求内容全面,包括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提高质量措施,教学进度表。要求组员认真学习并了解对单元目标和课文教学目标,理解教材的要求,并把这些要求落实在教学之中。

2、集体备课及教案:

备课组以“教学进度表”为依据,加强集体备课,要求按照学校要求,定期召开备课组研究会议,全员参加研讨。确立中心发言人,研究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研究教学方法,设计好配套的单元训练,控制好教学进度。要求:

A、提前备课,按要求撰写教案,不得搬照抄教案,不以课件代替教案,不以试卷代替教案。

B、新课教学目标符合《学科指导意见》要求,学考、高考复习课目标符合学考、高考考试说明要求,并切合学生实际,表述准确、具体、恰当,体现三维目标;准确确定教学重、难点。

C、教案数足(一学期不少于60个),分课时备课,环节齐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D、教学过程紧扣教学目标,环节安排科学合理,不仅有教师活动,还要有学生活动,主问题设计恰当、有效,板书设计精炼、合理、美观。

E、课型多样,除新课外,还要有复习课、作文指导课、作文讲评课、试卷讲评课教案,并做到环节齐全。

F、课后有教学反思,并有针对性,不少于课时数的五分之一。

3、课堂教学要求:

课堂教学层次清晰,知识传授合理,能力培养恰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准确评估课堂教学效果,控制好课堂教学过程,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愉快生动,能力提升明显。

4、作业设计及批改:

A、本学期各班大作文不少于8篇。批改要求:大作文略改5篇以上,精批2篇以上。小作文8篇(包括随笔、读书笔记、日记、片段练习)以上,略改一半。

B、有针对性地布置配合课文的作业,有检查,有错题记录。

C、单元练习或月考4次以上,有批改,有错题记录。

D、大作文和单元考试、月考中典型性、普遍性问题有记录和分析,有订正和讲评。

E、能根据要求一学期命制1份试卷,有细目表,难度恰当,知识点分布合理,原创题和改编题占一半左右,无明显差错。注重过程评价,每次测试有分数记录。测评后及时对学生的测评情况进行统计,撰写质量分析报告,并讲评。

5、课外阅读:教师订出学生课外阅读书目。

高二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5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本学年工作计划为指导,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高中新课程实施为中心,转化教学理念,苦练教学内功,优化教学手段,探索实践语文教学的新方法,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新课程背景下,要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变教堂为学堂,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权,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尽量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2、加强备课组集体备课。

备课组内资源共享,分工合作。做到学和复习进度、案、统一课件、统一练习等。重视第二次备课,因材施教。要经常就教材、教法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在一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中,对于每单元每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加以明确,并由专人专攻,形成切实可用的资料,

3、在备课组内加强听课评课活动。

在学校教务处和语文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好示范课、优质课、研讨课、汇报课等公开课活动,并要求组内教师积极参与评课活动,做到“课课有收获”,以实现自己的教学更大的提高,保证备课组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取长补短。

4、开展“师徒结队活动”,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

在每次听评课与研讨活动中,做到“师有所教,徒有所长”,加强师徒联系,督促徒弟教师备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改好每一份作业。使其逐渐形成自己成熟的教学理念,成套的教学思路,成型的教学风格。并督促其在此基础上,借助对先进的理论的学习,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思考、总结,并形成文字材料。

4、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利用好早读课、课间和夜自修时间,加强学生自查、自我管理。

作业精选精批,及时校对讲解,表扬优秀,鼓励后进。

5、把握好教材的深度与难度,注重学生活动能力培养,尽量利用教材作例子,教会学生能力迁移。

同时扎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立足高考,打好基础。

6、加强对高考信息的研究。

认真研究了新课改高考试题,制定了有效的措施,确保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注入高考的知识。

7、强化教学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积极撰写各级各类论文。

8、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

9、认真组织好单元考、模块考试、期末考试的复习工作,力保在每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10、加强与外界交流,及时了解教学、考试的最新信息。

建好中国教育服务网vcu教育博客,充分利用好“福建高中新课程网”,及时了解我省各兄弟学校的选修课开设情况,加强与兄弟学校老师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是《语文》必修五和选修课的学习,教学时要以新课标为准绳,要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1.贯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树立科学的、民主的、开放的`、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观念,不断地探索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需要的新教法。

2.在高一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高中语文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为高三年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3.根据高中语文课程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

4.在第八周前完成必修五的教学任务,在十九周前完成选修课的教学任务。

四、教学进度(教学进度表见后面的附录部分)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本校实际情况安排:高二语文每周4节(必修),全学期总时数84节。本学期教学内容安排《语文》必修五和选修课:授课60课时,期中复习8课时,期中考试3课时,期终复习10课时,期终考试3课时。

本学期教学进度非常紧张,几乎没有练习、复习时间。但是仍然要计划有条不紊,进度安排有序。

五、教材处理

1、精讲实练,努力创设探究式能力课型。

每个单元精讲1—2篇“讲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自读课”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不可将“自读”与“教读”两课型作简单化“一刀切”的办法处理。

2、取舍有度,重视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

本学期教学任务重,有些课文根本来不及上,因而要有取舍。学习重点还是应放在文言文教学上。主要以积累文言知识为主,进而增强学生文化功底。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抓好诵读和默写指导,并适当为其补充有关文言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3、阅读积累,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提出具体的阅读意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或摘抄或点评或讲座或串讲,因“班”施教,因“人”制宜,将课外阅读教学落实到实处。

4、写作实践活动也纳入正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