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8-18 17:51: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历史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历史学习计划

篇1

新一轮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理念:1.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2.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构建,遵循高中历史教学的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3.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注重多视角、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促使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4.高中历史课程的实施要促进了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开放式和探究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态度。5.新的高中历史课程的评价要有利于历史教学的改进。改革传统单一的历史学业评价方法,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如学习档案、历史习作、历史制作、历史调查以及考试等,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综上所述无论是历史课程体系构建、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还是课程评价,最终都服务于历史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上。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历史课程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课程结构上,采取了“模块”加“专题”的形式,构建了多样化和适应学生全面且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2.设置了9个历史学习模块。设置模块是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特色。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以模块为基本单位来组织课程,这样的形式更加灵活,与传统的课程组织方式相比也更有优势。这样,有利于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有利于学生制定有个性的课程学习计划。3.采用专题式的历史教学体系。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历史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整合,改变了以往历史课程的编排体系,以专题式和中外历史合编的形式构建了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新体系。这种专题式的历史教学体系两个优点:首先,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与初中历史课程内容的简单重复。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新课改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目标来设计高中历史课程。与传统的历史课程相比,新的高中历史课程具有以下几个明显优势,在知识方面:1.知识的呈现采取分类集中的办法。将每一类知识集中在每一个模块中进行集中学习。2.打破了以前相互独立的历史单元,使历史知识古今中外贯通。3.知识点的层次有所提升。在所罗列出的知识点下往往还包含更小的知识点。在能力方面,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课程要实现的能力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历史技能,二是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来,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新课程把传统的思想教育目标拓宽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内涵覆盖了思想、观念、情感、兴趣、态度等多方面的教育。包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培育的,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的培养,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

篇2

关键词:核心素养;历史;分层教学

引言:高中历史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历史核心素养包含的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等内容。要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充分考虑学生实际需求、学习状况、教学要求等,合理运用分层教学法,才能帮助学生培养历史核心素养、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及运用水平。

(一)在核心素养下完成学习群体分层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面向所有学生,其教学目标要以“帮助所有学生提高学习水平”为主。但是,学生都是独立的、具有差异性的,此时教师在教学期间应坚持“因材施教”及“以人为本”教学原则,为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课堂主人翁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加课堂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助力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要想进一步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水平,历史教师应结合学生状况,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引导学生分层学习,接着科学分配、管理各层次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知识。

比如,历史教师在人教版必修一“”一课教学中,要结合“帮助学生培养历史时空观及历史理解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对学生群体进行分层化设计,即教师为各层次学生分配难度不一的学习任务,待各自的学习任务完成后,可鼓励差生及中等生挑战上一层具有难度的学习任务,从而帮助学生改善整体学习水平;如①的酝酿与爆发的过程是什么?②思想传播内容是什么?③结局是什么?教师可为各层次学生分配难度不一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独立解答问题,从而使其感受到自我价值,帮助学生树立历史知识学习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1]

(二)在核心素养下完成教学问题分层

提问是教师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通过提问的方式,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在新知识掌握成熟度方面有一个充分的理解。教师通过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合理设计、抛出问题后,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答案,及时掌握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此时,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需求,为学生完善学习方案;比如,高中生在学习中往往压力较大,若教师能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将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历史史实,对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有效性具有积极影响。所以,教师可设计、运用低、中、难三个档次的问题,由易到难,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知识、探究历史问题。

比如,高中历史教师在人教版选修四“东西方的先哲”一课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状况等合理设计如下问题:①孔子的生平经历是怎样的一个过程(笼统的诉说);②孔子的思想观念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③东西方的思想文化有什么融合点和不同点?教师可采用设计三个难度不同档次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然后要求学生由易到难逐一作答,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历史知识,为学生培养历史学习自信心,让所有学生在问题解答的过程中都能提高个人学习水平及能力,实现为学生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改善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目标。[2]

(三)在核心素养下完成教学目标分层

教师是温柔的、善良的,所有高中历史教师都渴望每一位学子得到良好的发展,不过,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所以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必然各不相同,这就导致学生接受、理解知识的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所以,教师要结合各层次学生状况,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如优等生教学目标为“为学生培养创新意识、核心素质,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水平”;中等生教学目标应设计成“要求学生能够将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可以利用所有知识对历史问题进行有效处理”;而差生学习目标应设计为“要求学生充分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学习计划”。通过科学的设计分层教学目标,才有助于学生不断进步。

比如,教师在人教版选修六“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一课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对长城历史意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深刻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帮助学生培养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对于中等生,教师应要求学生对中国历史发展中长城产生的作用及影响有一个充分了解,感悟长城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对于差等生,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长城所具备的建筑风格、规模、结构,通过合理的铺垫,帮助学生对中国历史遗迹有一个正确的领悟。高中历史教师采用教学目标分层方式组织教学后,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知识,对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帮助。

(四)在核心素养下,结合学生能力,完成作业分层设计

受新课改、素质教育等因素影响,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期间,要重视教学理念的更新、创新。历史学科具有明显的文科性质,教学中绝不可一昧的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知识要点;而是应该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历史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深度理解、掌握历史内涵、历史内容。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分层布置作业的形式,实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教学目标。进行作业分层设计时,教师可将作业分成两层:第一层,是基础题型,即所有学生的必做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巩固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第二层,是拓展作业,即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的相关问题,如“的进展有什么利弊?”等,帮助具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学生拓展思维、培养思维运用能力,使学生深度理解历史知识,帮助学生实现学有所获的学习目标。[3]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下结合教学要求、学生状况运用分层教学法组织历史教学,通过对学生予以合理分层,并配合分层教学,将实现为学生培养历史核心素养、提高历史学习效果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分层教学探究[J].西力甫汗·阿不都拉.科学咨询.2020(16):216-217

篇3

图1

例1 氯唑沙宗片是一种中枢性肌肉松弛剂,适用于各种急性、慢性软组织扭伤、挫伤,运动后肌肉酸痛、肌肉劳损所引起的疼痛、由中枢神经病变引起的肌肉痉挛,以及慢性筋膜炎等.它的分子结构如图1所示.下列有关氯唑沙宗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化合物分子中有苯环,所以属于芳香烃

(B) 该有机物分子在一定条件下能水解,最终生成的有机物有2种

(C) 1 mol该有机物在NaOH溶液中能发生水解(设

―C―NH―O在该条件下不水解),则消耗的NaOH为3 mol

(D) 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7H4ClNO2

解析:该化合物中的组成元素除C、H外还有O、N、Cl元素,所以不属于烃,但含有苯环,所以是一种芳香族化合物,A不正确;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其中的氯原子、酯基、酰胺键水解,生成的产物有HCl、CO2和

HOOHNH2,即产物中只有一种有机物,B不正确;该有机物在NaOH溶解中水解时生成了HCl和 ,所以在与NaOH反应时消耗4 mol氢氧化钠.

答案:D (D)

例2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是一种解热镇痛药物,也是第一个重要的人工合成药物.它的结构简式为:

OCOCH3COOH,以甲苯为原料合成阿司匹林的路线如图2.

图2

已知以下信息:

①A中有五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②甲苯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苯甲酸.

(1)写出阿司匹林的分子式 ,它可能发生的下列反应中的 .

(A) 水解反应 (B) 中和反应

(C) 加成反应 (D) 聚合反应

(2)在①②两步反应中顺序 改变(填“能”或“不能”),你的理由是 .

(3)写出D转化为阿司匹林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类型为 .

(4)D分子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有 个峰,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D的同分异构体 .

①能与三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②能发生银镜反应③核磁共振氢谱上有4个峰

解析:(1)由于阿司匹林中存在着酯基,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以发生中和反应,而且含有一个苯环也使它能发生加成反应.

(2)由于酚是一类极易氧化的有机物,所以应先氧化甲基成羧基,然后再使卤代烃水解而得到酚,如果反过来,则酚羟基会被氧化而使得合成很失败.(3)酯化反应为取代反应;(4)D分子中苯环上有4种不同的氢,而它的侧链上有一个羟基和一个羧基,因此合计应为6个峰.符合条件的D的同分异构体应为两种,这是因为它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4个峰,而它的苯环上至少会有两个取代基,(一个是醛基,一个是酚羟基),由此可以得到,在苯环上一定存在对称性,从而可以得到:

HOCHOOH或

HOCHOOH

答案:(1)C9H8O4 abc

(2)不能 酚是一种易氧化的物质,所以应先氧化甲基成羧基,然后再使卤原子水解引入酚羟基.

(3)OHCOOH+CH3COOH

浓硫酸

OCOCH3COOH+H2O

取代反应

(4)6 HOCHOOH 或

HOCHOOH

篇4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历史 创新教学 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激发兴趣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爱因斯坦曾把兴趣比喻成最好的教师,教学实践也充分表明: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以及创造性的运用,从中体会到学习乐趣。而历史科学因其内容的庞大和时间的久远即逝性,长期以来被人们当作死记硬背的副科,这一偏见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使很多学生对历史课不够重视和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研究教法,努力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素质发展。这是发展历史思维能力,保证新时期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前提。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一些方法。

一、巧设课始导语,诱发兴趣

“好的开始时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开头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促使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特征巧设导语,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和兴趣,及早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章可先引导回顾初中历史:“我们都知道,中国近代史是一段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一提到这段历史,我们就会想起《》、《》、《》、《》等许许多多不平等的条约。割地、赔款、、旅顺大屠杀,西方列强的种种罪行,对中国的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在讲述时要带有悲愤的情绪;引导学生对帝国主义的痛恨。这样就可以深深地吸引学生和打动学生,为讲授新课奠定基础。

二、设置疑问激思,产生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历史教学的艺术性表现在诸多方面、而巧妙地质疑设问,能打开学生心灵之窗,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叶圣陶曾经说过:“好的提问必会是学生运用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所以恰当的提问时教学的重要手段,同时能触及学生的兴奋点,起到指示思路,启迪思维,加深理解,巩固知识的效果。

三、贴近生活以助理解,提高兴趣

由于历史学科所讲述的内容大都是远离现实生活,对于中学生来说,许多历史问题都是很难理解的。从而对历史学科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如果能把一些历史事件和现实生活进行类比,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深入浅出地解决一些历史问题。如“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为什么要用纸币呢?因为四川以前是用铁钱的,铁钱太重,在生产低下的社会货币的交易量较小,但生产力发展了,商品经济随着发展,商品交易的量就大,需要用的铁钱就多,用铁钱不方便且危险,容易被盗贼抢。现在我们到商店买东西,可以付现金,也可以刷卡,社会上的商业交往,可以付现金,也可以通过银行转账支付。这就便于让学生理解纸币的出现与生产力发展和商品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四、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提高兴趣

历史知识本身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历史活动来进一步深化。如:举办历史故事会、知识抢答赛,竞猜历史谜语等来活跃课堂,浓厚兴趣;通过参观革命胜地(应根据当地实际),教唱革命歌曲,组织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和纪念展览,来回顾历史、陶冶情操;通过走访老和干部,让学生调查理解本乡、本村的风俗习惯,进一步了解乡土历史;创办历史墙报和手抄报,提高采集史实和编写能力;等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将学习具体化,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五、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兴趣

古人云:“教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受用终生”。教学重要的是把学习方法和钥匙教给学生,使其乐学、会学。例如:预习,听讲,作业,复习和应考等各个环节,使学生明白均有相应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做到:预习有目的有针对性,听课抓住思路和重点,作业要适量而及时,复习要经常而全面,应考时要消除紧张情绪,冷静作答,先易后难,认真检查的几个关键步骤和原则等。特别是对内容繁多且分布穿插于各章节容易遗忘的知识点的记忆问题,宜采取浓缩记忆,组合记忆,歌诀记忆,特征记忆,因果记忆,网络记忆等各种方法来克服遗忘,使知识得到巩固。如战国时各诸侯国很多,不好记忆,就要教学生用歌诀记忆法,如“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这样,学生既记住了战国七雄,也记住了各国的地理方位,效果就会很好。

篇5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02-0059-04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B

2006年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已经于9月10日举行。跟往年的试题相比,今年的试题在试卷长度、题目类型上基本稳定,在内容上主要涉及到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配合物等理论和常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知识点上仍然注重基础,当然涉及的知识水平是高于高中化学,大致与大学低年级课程相当,在能力上强调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从化学视角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考查。但是,今年试题也稳中有变,第一次出现开放性的有机物合成题、突出了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在题意表达上多处出现用英语或代号等。今年的试题对今后高中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的辅导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1 例析06年试题的特点

1.1继承了传统题型跟往年的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试题一样,今年的试题仍有许多常规题型,体现“思维容量大,应答书写少”的命题意图。

1.1.1科学谜语题

这类题与我们平时的“猜谜”有相似之处,但又有不同。平时“猜谜”得出的谜底是猜谜人已有的知识,一旦被猜出,感觉就很自信;而科学谜语题的谜底、却是大多数学生未知的知识,所以,即便得出了结果,也会觉得是难以把握。当然,也不排除学习主动、肯钻研的学生已经有了该知识,但绝不是一般的高中学生能够具备的知识,由于得出的结论是新的知识,所以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要求特别高。

例1(第6题)潜在储氢材料――化合物A是第二周期两种氢化物形成的路易斯酸碱对,是乙烷的等电子体,相对分子质量30.87,常温下为白色晶体,稳定而无毒。刚刚融化的A缓慢释放氢气,转变为化合物B(乙烯的等电子体)。B不稳定,易聚合成聚合物C(聚乙烯的等电子体)。C在155℃释放氢气转变为聚乙炔的等电子体,其中聚合度为3的化合物D是苯的等电子体。高于500℃时D释放氢气,转变为化合物E,E有多种晶型。(1)写出A、B、C、D、E的化学式。(2)化合物A转变为E各步释放的氢所占的质量分数以及总共释放的氢气所占的质量分数多大?(3)为使A再生,有人设计了化合物D在水蒸气存在下与甲烷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解题思路]本题的谜底是:A、B、C、D、E的化学式,谜面是题目提供的有关它们转化的信息。在理解和判断上必须懂得“等电子体”的概念。

【答案】(1)它们的化学式依次为:BNH6,BNH4,[BH2-NH2],B3N3H6,BN;

(2)AB 2.016/30.87=6.531%(或0.06531),BD 2.016/28.85=6.988%(或0.06988),DE 6.048/80.51=7.511%(或0.07511),AE 6.048/30.87=19.59%(或0.1959)

(3)3 CH4+2(HBNH)3+6H2O=3CO2+6 H3BNH3

1.2 信息给予题

它要求学生面对陌生情景和信息时。能通过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的类比推理能力,对信息进行理解和综合,从而达到准确解题的目的。特别是,试题中往往会出现命题者精心设置的“陷阱”,或者说干扰信息。为此,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只有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心,具备勇于提出假定、勇于修正错误、百折不挠等心理素质的同学,才能对信息给予题作答。

例2(第7题)化合物A是近十年开始采用的锅炉水添加剂。A的相对分子质量90.10,可形成无色晶体,能除去锅炉水中溶解氧,并可使锅炉壁钝化。(1)A是用碳酸二甲酯和一水合肼在70℃下合成的,收率80%。画出A的结构式。(2)写出合成A的反应方程式。(3)低于135%时,A直接与溶解氧反应,生成三种产物。写出化学方程式。(4)高于135%时,A先发生水解,水解产物再与氧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5)化合物A能使锅炉壁钝化是基于它能将氧化铁转化为致密的四氧化三铁。写出化学方程式。(6)化合物A与许多金属离子形成八面体配合物,例如[Mn(A)3]2+。结构分析证实该配合物中的A和游离态的A相比,分子中原本等长的两个键不再等长。画出这种配合物的结构简图(氢原子不需画出),讨论异构现象。

[解题思路[本题的关键是要突破A的结构式,这就像侦察破案一样,根据信息:“A是用碳酸二甲酯(H3CO- -OCH3)和一水合肼(H2NNH2・H2O)在70%下合成的”。所以类比酯的水解,生成A的反应相当于酯的氨解。A的结构就相当于酰胺类化合物,至于具体的结构可以通过相对分子质量90.10来确定。在化学性质上A具有还原性。可以直接与溶解氧反应,也可以先发生水解,重新得到N2H4和CO2,N2H4与氧反应。至于A可以与许多金属离子形成八面体配合物。是因为A中N、O原子可以提供孤对电子。跟具有空的d2sp2杂化轨道的金属离子Mn2+形成配位键。并且A中有多个原子可以提供孤对电子,属于多齿配体,再次利用信息:“配合物中的A和游离态的A相比。分子中原本等长的两个键不再等长”,显然不是A中对称的两个N原子同时与Mn2+成键。另外,形成八面体配合物的异构现象可以从几何异构、光学异构两方面去讨论。

[答案]

(6)配合物的结构简图:如图所示。它有一对经式、面式异构体(几何异构体),它们分别有一对对映异构体(手性异构体)。

1.3 晶体模型的建立与计算

化学问题数学化是解决化学问题和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试的重要手段,在每年的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中同样有这样的题目,需要应用数学中的数列、极限、不等式、不定方程、立体几何等知识来解题。特别是关于晶体结构类题的考查,要求学生知道晶胞、晶胞参数等概念,了解常见晶体的晶胞类型和晶胞参数,要求有丰富的空间想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能力,再结合立体几何知识来求解。这种晶体模型的建立与计算类题近几年来几乎是必考题型。

例3(第11题)磷化硼是一种受到高度关注的耐磨涂料,它可用作金属的表面保护层。磷化硼可由三溴化硼和三溴化磷在氢气中高温反应合成。(1)写出合成磷化硼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分别画出三溴化硼分子和三溴化磷分子的结构。(3)磷化硼晶体中磷原子作立方最密堆积,硼原子填入四面体空隙中。画出磷化硼的晶胞示意图。(4)已知磷化硼的晶胞参数a=478 pm,计算晶体中硼原子和磷原子的核间距(dB-P)。(5)画出磷化硼正当晶胞沿着体对角线方向的投影。(用实线圆圈表示P原子的投影,用虚线圆圈表示B原子的投影。)

[解题思路](1)(2)小题不难,但要明白磷化硼的化学式是BP,要知道BBr3、PBr3在分子结构上的区别。在BBr3中,中心原子B最外层的3个电子全部参予了成键,所以呈平面三角形(等性SP2杂化),而PBr3中P与3个Br原子成键后还有一对孤对电子,所以结构呈三角锥形(不等性Sp3杂化)。关于磷化硼晶体结构模型的建立,要借助于等径球金属密堆积模型来理解磷原子的立方最密堆积,其中的空隙有四面体和八四面体两种,而硼原子填入的是四面体空隙,并且硼原子对四面体空隙的利用率只有50%,填入的四个硼原子在空间的分布也成四面体形。假如全部四面体空隙填入硼原子的话,化学式就成B2P了,与实际不符合。至于硼原子和磷原子的核间距(如),可以利用立体几何知识来求解,它相当于以α(478 pm)为边长的立方体的体对角线的四分子一。另外,解答本题还应该具备的能力是作图能力,会作晶胞示意图和投影后的平面图。

[答案]

1.1.4框图推断题

框图推断题,也是每年初赛中的常见题型。特别是关于有机物的推断,通常是以代码流程形式来考查。解答时,要求利用流程的结构与给出的条件作逻辑推理,通过观察善于发现其中的切入口,在思维方式上善于应用好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由于这类题的知识和智力要求是大大高于高考题,所以要求学生熟悉常见有机物最基本的化学性质和相互转化关系,特别是醇、酚、醚、醛、酮、羧酸、酯、胺的相互转化和化学性质对比。不过,转化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为一般最常见的有机反应,包括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等。

例4(第9题)环磷酰胺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国内学者近年打破常规,合成了类似的化合物,其毒性比环磷酰胺小,若形成新药,可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其中有一个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如下,请完成反应,写出试剂或中间体的结构。

【解题思路】将苯胺中氨基(-NH2)进行乙酰化,是保护-NH2或减小苯胺中苯环活性的常见办法。A是-NH2的乙酰化产物:B生成的是A在光照条件下-CH3的溴代(试剂:NBS是重要的溴代试剂)产物(-CH2Br);-CH2Br再水解就得一CH20H,即为C的结构。C到D是通过中和反应将酰胺复原为氨基(-NH2)。至于E的结构应该通过它跟D的反应产物来逆向推理得出。应是一个磷酰胺;F的得到则相当于是生成了季铵盐(化学式:C16H25N5O4PCI),由于在F的结构中还有含孤对电子的氮原子,所以F具有碱性,可以进一步跟HCl反应得到G,相当于铵盐的生成。

[答案] A到F的结构如下:

1.2不可以忽视的几大变化今年试题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1.2.1对个别传统题型的考查要求有所提高

例如:关于有机物的系统命名,要求能够区分:用Z-、E-来标记烯烃的顺反异构(或cis-、trans-)和用R、S来标记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立体构型;同样对于原子结构的考查(第1题),涉及原子的原子序数更大(126)了,所以它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就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已知的元素周期律加以类推。

例5(第2题)下列反应在100℃时能顺利进行,请给出两种产物的系统命名。

【答案】Ⅰ:(7S,3Z,5Z)-3-甲基-7-氘代-3,5-辛二烯;Ⅱ:(7R,3E,5Z)-3-甲基-7-氘-代-3,5-辛二烯。它们互为立体异构体。

1.2.2 出现了开放性的有机物合成题

这类题型以前没有出现过,它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性和熟练程度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富有挑战性,因为仅提供原料和要合成的产物,对具体合成的过程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全在于考生对合成路线的科学性和优化的把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例6(第10题)以氯苯为起始原料,用最佳方法合成1-溴-3-氯苯。

[解题思路]1-溴-3-氯苯的结构为:根据取代基的定位效应,利用氯苯直接溴代或溴苯直接氯代都不可能得到该产物,只有通过间接的办法得到。

[答案]

1.2.3平衡常数计算再现风采,理解题意得有一定的英语基础

一度认为平衡常数计算是冷点的考查内容,因为几年不考了。而今年却得到了强化,其中有三大题(第3、5、12题)是进行平衡常数的考查。同时,今年另有两大试题(第3、12题)在理解题意时要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这些都是体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考查的命题意图。

例7(第12题)有人设计了如下甲醇(methanol)合成工艺:

其中,①为甲烷气源,压强250.0kPa,温度25%,流速55.0m3・s-1。②为水蒸气源,压强200.0kPa,温度150%,流速150.0m3・s-1。合成气和剩余反应物的混合物经管路③进入25℃的冷凝器(condenser),冷凝物由管路⑤流出。在B中合成的甲醇和剩余反应物的混合物经⑥进入25℃的冷凝器,甲醇冷凝后经管路⑦流出,其密度为0.791g・mL-1。

(1)分别写出在步骤A和步骤B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2)假定:所有气体皆为理想气体,在步骤A和B中完全转化,气液在冷凝器中完全分离,计算经步骤A和步骤B后,在一秒钟内剩余物的量。 (3)实际上,在步骤B中CO的转化率只有三分之二。计算在管路⑥中CO、H2和CH3OH的分压(总压强为10.0 MPa)。 (4)当甲醇反应器足够大,反应达到平衡,管路⑥中的各气体的分压服从方程:

2 对今后竞赛辅导的几点思考

2.1 熟悉近年题型,方能从容应对考试 认真分析近年的竞赛试题,做到对试题的常见题型和每一年的试题变化都有较深刻的了解,才能从容地应对考试。最近三年同一级别竞赛试题涉及的知识和内容要自动成为下一届竞赛的要求。

2.2参照竞赛“大纲”,全面落实相关知识

纵观近几年的竞赛试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重视基本知识考查。所以,必须依照“竞赛大纲”,引导学生在课外辅导的基础上认真阅读有关教材,掌握高于高中化学,大致与大学低年级课本一致的基础知识,对知识水平的要求是源于中学化学及其它中学学科,但又是适当高于中学相关学科的水平。

2.3注重能力培养,强调思维品质训练

只有整体思维能力强、心理素质好的学生,才可能在竞赛中脱颖而出。学得多而能力不强的学生并不能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所以,在平时的辅导中。既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更要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特别要加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4注重学科交叉,全面提升科学素养

只有综合素质高,且全面发展的学生,才可能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要让学生安心并积极地参加化学竞赛辅导,首先就要消除学生的后顾之忧,不出现由于参加化学竞赛,在化学上投入过多,而影响或忽视其它学科。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公民的常识.以及高中数学、物理、地理、生物、英语等学科的基本内容也往往化学竞赛题背景内容。应该引导参加化学科竞赛的同学,在平时同样要注重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才能确保化学竞赛的成功。

篇6

[关键词]高中历史 合作学习 存在问题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110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建议第四条指出:“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逐步推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现代化。学生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历史课堂改革的重点应当放在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上,在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同伴、师生之间的合作。我们在合作学习改革中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地解决。

一、高中历史课堂学生合作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自身素质对合作学习的负面影响。在新高考模式下,学校、学生普遍重视语数外学习,在语数外上花费太多的时间精力,高中历史课时紧,课时教学内容容量大,加上历史学科知识点多,许多历史教师认为学生合作学习耽误教学时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非常珍惜自主的时间,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效益需要教师课前牺牲自己的时间充分备课,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帮助,许多教师不愿意。学生合作学习的课堂秩序管理难度加大,许多历史教师本身的能力和素质不适应合作学习的课堂管理需要,对学生合作学习的问题发现、有序组织、学法指导等做不到,担心自己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部分学生的学习素质不适合合作学习。这些学生对学习价值认识不足,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往往借合作学习活动管理上的漏洞,埋在小组里玩耍。有些学生习惯于传统的讲授法,缺乏合作学习的方法、能力、积极性,更没有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合作学习效率和质量没有保证。

为合作而合作,学习效率不高。许多历史课堂平时是一言堂,有人听课、有人检查,公开课才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二、高中历史课堂学生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

教师素质为合作学习的关键。价值观对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只有当教师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时,才会研究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开展合作学习,才会研究怎样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师适应新课改的专业素养很重要,需要教师研究教材内容的重构,这种重构要与学生合作学习相适应。教师的教学反思要把重点放在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上。教师自己要分析每节课学生合作学习的目标、步骤、时机、组织等,反思问题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反思克服学生合作学习困难的方法。教师要研究学案的设置是否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要求,教学情境的设置是否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是否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平时的集体备课要围绕学生合作学习进行思考、交流、探讨。

篇7

关键词: 高中历史 自主阅读 能力培养

在我国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倡导自主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在21世纪的教育中占据着优势,谁就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现在的教育不仅仅是培养知识人才的教育,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要。不但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地学习,自主阅读是基础。提高自主能力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让学生主动阅读、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综述

对于自主学习的研究,国外早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就以自主研究在学习和教育学中成为热点。维果斯基学派、社会认知学派等都从不同的角度自主学习有过探讨。80年代,研究者集各个学派中合理成分进行归纳,这时自主研究处于初级阶段。80年代中期,美国大学教授齐末曼从动机、时间、方法行为、环境、社会性六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用以判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他的研究成果表明,自主学习的动机是内在的;学习方法是有计划的;自主学习者能够意识到学习结果,并对学习的结果保持随机应变能力。20世纪90年代后,国外对自主学习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在自主学习的问题上取得了重大进展。

我国对自主学习的研究随着主体教育而开始,特点是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独立思考能力。这个阶段出现了许多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验,如“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六步教学法”等。历史学科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的转变有着自主学习的重要意义。

由于我国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比较少,因此对于师生如何看待、接受,自主学习改革等问题有比较进行探究。下面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探究。

二、对自主学习意义的界定

“自”即自己,“主”是主宰。自主学习是通过主动学习,主动主宰学习的活动。它包括三个方面:自我监控,自我指挥,自我强化。认知建构学派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主动学习和努力学习的过程。我国知名学者庞维国认为:自主学习是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形成在学生拥有内在学习基础的“想学”;是学生主动学习,能够学习,并且坚持学习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三个方面大致了解它。

1.自主学习是主动学习,学生根据学习兴趣或者需求而主动学习。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是自身的行为,是为了自己学习,和他人没有关系。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责任的体现。

2.自主学习是独立学习。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内在从而学习,这是一种独立的学习过程,从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到独立学习,从而使得学生自主学习。

3.自主学习是认知监控的学习。学生在学习前清晰地制订并随时修改学习计划,对于学习结果长期有效保持下去,能够充分认知到自己学习上的问题所在,然后针对性学习,并自我调整和补救。

自主学习是学生主动、独立并且具有全局性地学习,它具有能动性、独立性和全局性的特点。它能够使学生主动理解并接受知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创造性。基础学科的历史教学中,自主阅读是主动学习历史中所必备的一种能力。

三、通过实验体现我国历史学科学习的自主性

1.实验对象。尤溪五中高一一个实验班和对照班。

2.控制变量。两个班中的人数相同,变量在于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3.具体实施。实验从2015年的8月截至2016年3月。通过半年多的教学观察、调研和分析等,得出如下结论。

由表1可以看出,实验班和对照班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分别为64.3%和49.6%,说明实验班的学生对历史课的态度有转变,兴趣明显提高,而从历史成绩看,通过自主改革的实验班成绩明显比对照班成绩要好。这说明历史自主改革对于学生的成绩提高有所帮助。

从表2可以清晰看出实验班和对照班对于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和学习能力有着明显的差别,表明自主学习确实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的学习兴趣。两个班级开始时成绩没有明显差异,但通过实验,实验班的成绩显著提高,表明自主学习对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虽然自主教学顺利开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考试等原因,题海战术和“满堂灌”等现象仍然不能避免,问到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的时候,70%的老师都赞同喜欢独立思考的学生更受到老师们的喜爱。

四、自主学习的策略指导

根据信息加工学派的观点,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通过老师的教导、学生的观察和主动学习等方式获得。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

“学习兴趣”是指带有一种强烈感彩活动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对个人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然而高中生学习更多的是一种升学压力下的“逼迫式”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而且长期下去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应该从学习的目的、成就兴趣动机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阅读兴趣。

2.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

(1)我国高中生在学习时一般都是按照学习的作息时间进行学习生活的,但对自己的时间并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老师应该合理安排上课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阅读的时间,不是一味地“满堂灌”和布置过多作业。

(2)教会学生合理利用时间。高中生在升学的重担下有着巨大的压力,对于仅有的空闲时间不知道如何处理,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那些不善于管理自己时间的学生和那些有着良好时间观点的学生相比,有着巨大的劣势,老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从而让他们自主阅读、学习。

(3)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正确的方法。

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是历史学科很关键的一点,对于历史而言,并不只是书本上的东西,但一些学生并没有学会自主阅读历史书籍。老师应当教会他们提前自主阅读课本包括课外书籍,并让他们在阅读时带着问题,思考着阅读,然后在他们解决问题或没有找到答案时动手记录下来,从而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自主阅读的能力,使他们喜欢学习,并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责任,从而提高学习成绩。但现阶段自主学习在我国还不成熟,历史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还要注意以下方面:1.传统教学模式还是主流模式,是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应当适当“放手”,学生主动阅读、思考。2.如何使主动阅读和历史课程更好地结合起来。3.如何使师生关系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更融洽而不是发生冲突,使得学生能够自主阅读和学习,老师能够适当辅助。

参考文献:

[1]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篇8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我们可以把化学课堂设计成四个教学环节:

一、问:设置问题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注意问题的难度,过难或过易的问题均会抑制学生的思维;还要注意:(1)问题明确具体,涉及面不宜过大(2)结构化,逻辑关系清晰(3)循序渐进,具有合理的梯度(4)抓住关键,突出重难点(5)利于信息反馈,便于动态调控(6)兼备科学性和系统性。

[案例1]浓硫酸与红热的炭块反应产物的检验

案例分析:若一开始就质疑:“如何设计实验验证所有产物?”则难度太大,会导致学生的思维无法继续深入,不如将这一大难题破解成若干学生容易解决的子问题,这样学生就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推进、主动探究,设计出完整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渐进性问题组设计:①该反应产物共有哪几种?②这些产物各用什么试剂和装置来检验?③能使澄清石灰水変浑浊的一定是CO2吗?④如何除去CO2中的SO2?⑤如何检验SO2是否已除尽?⑥检验SO2及CO2用的试剂中均含水,所以反应产物水蒸气的检验应放在哪一步?⑦请思考整套装置的连接顺序及理由。

问题的设置一般可以通过下列基本途径实现。

1.利用化学史料设置问题

[案例2] 氯气的性质

情境创设:舍勒是瑞典著名的化学家,他在1774年研究软锰矿时,把浓盐酸与之混合共热,意外地发现了一种黄绿色气体。他将这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通入水中,发现所得溶液呈黄绿色,略显酸性;把绿叶、红花放入其中,它们的颜色逐渐消褪;将蚱蜢放进装满该气体的容器中,蚱蜢蹦跶几下就不动了。

提出问题:这种黄绿色气体是什么物质?它的水溶液为何显示酸性?又为何能使叶子和花朵褪色?这说明它具有什么性质呢?蚱蜢之死又说明了什么?

2.依据化学的实际应用引出问题

化学学科本身就与生产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可以利用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工农业生产实际创设真实、具体、可感的问题情景,让他们通过思考自己获取真实的感性认识,并通过抽象思维将其上升为理性认识。

[案例3]铝热反应

情境创设:先放段野外焊接钢轨的录象。

提出问题:录象中铁路工人焊接钢轨是在野外,不可能用电焊,那用什么焊接?

3.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或认知矛盾冲突设计问题

学生解决问题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的,在教学中设计有层次的问题,创设一种情境,以新旧知识的联系作为新概念的增长点,或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新知识发生强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案例4]灭火原理

情境创设:把点燃的镁条放入盛有CO2的集气瓶里。

提出问题:镁条着火时,能否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呢?应该用什么?能否用CCl4?

4.通过化学实验现象创设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实验,设置疑问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知识的强烈愿望。

[案例5]铝的特性

情境创设:将适量的NaOH溶液倒入一装满CO2的铝制易拉罐中,立即封口并摇动,易拉罐先变瘪,而后又鼓胀起来。

提出问题:易拉罐为何先变瘪又变鼓?此现象揭示了什么问题?

5.利用历史文献中的记载引入问题

我国的历史文献很多涉及到化学反应及其现象的记载,可以用来创设悬念,引入问题。

[案例6]乙炔

情境创设:古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器中放石几块,滴水则产气,点之则燃”。

提出问题:书中所记之石为何物?为何遇水即产气?所产之气又为何物?为何能燃烧?

二、想:给予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进行自由联想。

1.创设想象情境,引发类比联想

[案例7]原子结构

情境创设:带正电的原子核与带负电的电子相互吸引,电子会不会落入原子核内,发生电性中和?

实例链接:举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而不会坠落的例子,让学生类比联想,想象出原子的动态结构。

2.启发联想思维,完善知识结构

联想思维就是由一物想及他物的思维过程。联想能使思路开阔,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完善化。

[案例8]“硫及其化合物”的复习

联想:H2S不能用浓硫酸干燥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

三、做: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有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做中议,议中悟,从实践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案例9]原电池

活动设计:学生实验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分析结论交流应用。

学生活动: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浸入硫酸中,观察现象;再将光亮的铜片和锌片用导线相连后,一同浸入硫酸中,观察并对比实验现象。

获得结论:①铜与该酸未反应;②电子由锌片转移到铜片;③该反应实质仍为锌与硫酸的置换反应;④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优化习题设计;轻负高效;策略

物理这一科目内含的习题教学,涵盖着解析例题、整合例题、讲评同学作业题等程序。预设习题,可协助同学巩固好本源性知识,并培育同学解析物理疑难的技能。侧重性的物理学习成分,含有对同学迁移思考的逐渐培育。预设的物理题,要延展所关涉的内涵,增添习题带有的趣味性。具体而言,要明晰优化习题的侧重价值,在解析了现存的习题弊病后,摸索可行的优化路径。

一、初中物理教学布置习题的作用

(一)深化物理认知。布置数目适宜的物理题,可协助初中同学巩固旧有的物理知识,并增添对关联规律的领悟力。现存的这一科目教学内,同学觉得听讲很容易,但是着手化解掉物理习题,却很艰难。增添适宜的练习数目,可协助他们增添更深的认知,延展现存的那些认知,同时,摸索到多重潜藏着的做题规律。

在接纳认知的初始时段内,同学惯常带有片面和粗浅的孤立认识。然而,经由习题的锻炼,同学就接纳了不同的视点,来对待预设的那些概念等。这就增添了物理层次思维带有的活跃性,巩固了预设习题内含的物理规则。

(二)培育解析技能。预设物理科目内含的习题,可培育同学解析真实疑难的技能。同学面对某种习题,要调用储备着的物理常识,去化解掉这样的疑难。在解析程序内,会用到关联公式、物理类的定理、特有的函数关系等。整合现存的定律与真实疑难,就构建出了题目与潜藏规则的稳固关系。为凸显解析技能的培育,可预设密切关联着平日生活的那些练习,经由积极指引,培育同学解析所用的思路及途径。

(三)查验授课成效。单纯依凭授课流程内的同学反应,以及关联的提问程序,很难明晰同学对本源性公式及关联算法的领悟力。因此,要经由设定的习题,来搜索反馈类别的授课信息,探究到这一科目内含的学习弊病。这样一来,就可采纳可用的对策,修补授课中的弊病,铺设顺畅的后续授课路径。

二、初中物理教师布置习题的误区

(一)过分注重。目前,预设及演练习题这一环节,被过分注重。在旧有的应试指引下,教师惯常讲解所有的预设习题,而同学接纳现成答案。教师偏重演练所带的成果,把多重的授课时段,用在物理类规则的传递中。同学接纳了这样的讲解,并演练了多量的布置习题后,确实提升了自己带有的应试技能。但是,这也添加了多重的压力,让很多同学惧怕物理课。

(二)选取不当。选取到教科书中的那些习题,与同学的平日生活分离。同学在接纳概念的初始时段内,应搭建逐渐深化的阶梯。如果在接纳时段内,就塞给同学很艰涩的那些习题,或者历年的那些考试题,就会伤害同学的做题热情,让他们惧怕这样的尖端性练习。有些预设的习题,缺失了生活内含的趣味性,因此,同学觉得物理类题目很僵硬,增添了对解题的厌恶感。后续授课中,还要花去多量时间,来解析同学的课余性题目。这样的做法,阻挡了授课实效的升高。

(三)僵硬训练。僵硬的演练类训练,注重同学解析能力的升高,却忽视掉习题内含的情感培育。预设习题所带的背景,同平日生活没能关联,带有凸显的模型倾向。同学只好去僵硬演练,没能发觉到探究所带的热情。在讲授特定类别习题时,教师惯常给出直接性的固有答案,忽略掉类似性解析路径的塑造。同学没能提升自己带有的反射解析能力,在多量的习题解答中,只好选取僵硬路径去面对。

三、优化物理习题的策略

(一)创设新颖目标。旧有的物理类习题,偏重同学解析能力的升高,没能融汇进潜藏着的情感等。要化解掉这样的疑难,就应创设出新颖的训练目标,选取出能激发同学内含性情感的那些习题,以便引发同学的厚重兴趣。例如:在协助同学复习关联着力学的认知时,常会发觉到:很多同学惯于解析简单的那些力学题,但是,遇有综合属性的力学习题,就寻找不出突破的解析点,这限制了同学的解答速率。为此,可创设出带有生活乐趣的解析场景,让同学增添对这一类习题的印象。通过解析逐渐递进性的实例,可指引同学明晰和综合的一种问题。在每种层级的摸索中,同学会增添化解疑难的信心,感悟出解析很复杂难题的乐趣。这样的预设目标,带有凸显的指引性,扭转了注重归结、忽视同学思考的惯常倾向。

(二)凸显生活关联。很多同学觉得:物理科目带有单调性,只要明晰了解题的路径,可应付科目内测验,就完成了惯常的学习任务。这是因为,物理类的题目,没能凸显与平日生活的各类关联。因此,在预设物理类习题时,应侧重这些题目的活化,把很抽象的那些物理类原理,变更成同学所喜好的平日场景。同学在感悟了这种生活关联后,就能调动内含的热情,主动摸索解析渠道。例如:在讲授惯性原理时,可预设这样的题目:在查验交通类事故场地时,发觉车上带有的某配件,深陷在附近泥地中,并滑出特定距离。这是因为配件带有惯性,在撞击时,冲出车体并滑落在地上,划出印记。这种场景依循真实生活,会指引同学的解析思维。

(三)增添探究热情。在习题授课的程序内,要凸显同学的主置,采纳探究的侧重线索。要去除掉同学对习题类授课的厌恶感,应当创设出平等活泼的认知气氛,提升师生互通的频率。教师可创设出难度层级不同的问题,供物理水准有差异的那些同学解析。这样的做法,可调动起所有同学的探究兴趣。例如:在摸索浮力规律时,教师可指引同学讨论:“平日生活内含的浮力情形有哪些?”这类问题带有开放属性,可供所有同学探究,因此活跃了探究气氛。

四、结语

设定实效性的习题课,就应发觉到潜藏着的物理题价值,让初中同学领悟到深层级的习题含义。这样的做法,可激发同学的认知热情,让他们能寻找到可用的解题路径。要提升习题内含的灵活性,创设出趣味性凸显的解题气氛。这就消除了同学面对题目的厌倦感,提升同学的探究乐趣。

参考文献:

[1]王楠.新课标下的中学物理习题教学 [D].华中师范大学,2008(04).

篇10

关键词:化学实验; 能力培养; 教学方式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1-007-0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实验能力”是化学学科的核心能力之一。

一、高一新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和能力现状

1.“措手不及”的实验起始教学

2012学年,又回到新一届高一,满怀喜悦地开始新的一轮化学教学,绪言课结束后,我就安排了学生实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本想,这节课结合CuO的制取,CuO对KClO3分解的催化作用探究,训练基本实验操作,可谓“形式和内容”都相当完美。我作了简要的实验原理分析和要求说明后,就放手让学生开始实验。可实验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学生的操作能力可以说是差到了极点,不要说“过滤”“蒸发”等实验不能完成,许多学生就连酒精灯、胶头滴管、量筒等仪器的使用都盲然不知。

2.学生实验技能与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首先,在当今的江苏高考模式下化学不计入高考总分,而只需要过等级,且初中化学也只占中考成绩总分中的60分,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学校、教师、学生都不再重视化学的教学和学习,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技能都比较薄弱,特别是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训练和实验技能培养就显得非常欠缺。

其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闭卷笔试为考试形式的现实下,以“传授知识为主,大题量重复操练”为特征的“应试教学”较为盛行。教师对实验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认识不足,这样,势必将培养动手能力的实验教学加以淡化,甚至打入“冷宫”,学生的实验技能与能力低下也就很自然了。

最后,由于现在的农村中学教学条件落后,虽然省市有关部门加大力度增加投入,但也只能维持勉强做些演示实验,仍无法满足让学生做分组实验,所以导致学生在初中阶段几乎没有碰到过实验仪器,动手能力自然就会很差。

二、对策思考与实践探索

如何尽快弥补学生薄弱的基础,特别是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与能力,以适应高中化学继续学习的需要,作为学科老师所能改变的只能是自己的教学行为。我对教学计划作了及时的调整,先采取合理的教学安排和内容设计,通过一定时期的化学实验衔接教学,来补上这一课,并为高中化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1.加强实验基本操作,基本方法的实践教学

鉴于学生的实验基础,可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初中实验基础知识强化,和集中式初中实验基本操作复习训练,特别是一些仪器的使用规范和注意事项,更应该通过多次强调和规范强化来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

2.规范学生分组实验课的要求与程序

第一,明确实验室常规:保持安静――不允许有嘈杂的声音发出;实验台面仪器药品要求摆放整齐、有序,并保持清洁;仪器药品用后随即放回原处,保持原样;注意实验安全――严格按规定进行实验,对有毒药品和危险实验要有明确的安全措施;实验过程、现象要详实记录,不能杜撰等。良好的习惯是形成科学态度的前提和保证。

第二,实验前必须做好预习。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必须预习,老师要布置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实验内容,复习有关化学知识,明确实验目的,熟悉操作步骤,掌握实验要领,做好预习报告。

第三,强化实验的指导与检查。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全面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对个别问题实施个别指导,要求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或测得的数据,实事求是地作出分析和总结,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第四,强化总结与评价。教师要及时批改和讲评实验报告,让学生对所做实验再思考如何才能把实验做得更好,并尽可能对学生个体作出合理评价。

3.鼓励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活动

新版高中化学教材除了安排一定量的学生实验外,还设计有实验习题、选做实验和探究实验等,结合高中化学新课标的研究性学习小课题,我在教学中安排了一定量形式多样的学生课外实验,如课外兴趣实验、家庭小实验、实验习题等。少量的规定实验,大多以鼓励为主,很多学生也表现出了浓厚兴趣,从中获得了学习化学的乐趣,也提高了实验技能与能力。

三、实验教学的反思

第一,“化学实验引领学科教学”不应是一种教学方法,而应是一种教学理念;不应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而应是一种随时更新的教学模式。其表现形式、课型结构、操作程序应该是灵活多样,丰富多变的。以“实验创设问题情景的探究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主要方式。

第二,“化学实验引领学科教学”,不是说以实验代替教学,也不是否定传统的讲授教学。不可否认,在现实的高考压力下,注重知识的接受与掌握,训练解题的方法与技巧,依然是取得高考成绩的“法宝”。问题是,一方面,“科学的本质是探究,教学的本质是发展”,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培养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另一方面,为了学生的现实发展,又需要知识的接受,解题的训练。两者必须兼顾,且尽量避免矛盾,形成统一。这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艺术”。

时代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教育的对象也在不断地变化,教育的方法当然需要不断地创新。在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条件下,实验教学就是为了跟上变化的形势,变化的对象而作出的必然选择,而“以实验引领的学科教学”更是新课程理念下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的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梁慧姝,郑长龙.《化学实验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