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小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18 17:51: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科学小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科学小知识

篇1

关键词: 文学知识 生物课堂 教学效率

一、巧导课,唤起学习欲望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课堂伊始,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二,既可丰富教学内容,又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在讲《生物与环境》时,可运用优美的古诗来导入新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样的诗词,只要我们平时多加注意和收集,并在课堂上巧借善用,就能使生物课变得生动有趣,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适当引用成语、谚语和俗语,也能增强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在讲《遗传和变异》时,就借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和“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样的谚语和俗语来引入。

二、巧授课,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而课堂提问又是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师生感情交流的纽带,是课堂教学中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同时,也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其思维,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课堂中精巧的设疑,恰似“引车入轨”。好的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激活酶”,强化记忆的“催化剂”。在讲授某一内容伊始,可先用适当有趣的事物来设置疑问,以诱发学生急于解疑的思维活动,引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讲《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体液调节”内容时,对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补充讲授“昆虫外激素”,这时可引入如下典故:“楚汉相争,垓下一战,项羽兵败,逃至乌江边,正欲乘一只船渡江时,突然看见江岸沙滩上有黑压压的蚂蚁群集成‘楚霸王死’四个大字,他仰天长叹:‘此乃天意,非战之过’。说完,便拔剑自刎。”之后便设问:韩信设计谋害项羽,其计谋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学生们开始互问互答,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对此,教师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而应有意识地留时间给学生稍作反思。这样,抓住学生熟悉但又不完全了解的事物,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不仅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而且会收到如同章回小说、电视连续剧中“悬念”的效果,从而使老师的总结更具准确性和权威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问题设计的成功关键在于了解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程度,然后据此设计出不同的提问形式。所设计的问题要严谨,有针对性、灵活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激发其兴趣,启发其思维,才能真正帮他们高效达标。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适当运用诗词辅助生物学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美的享受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启迪。例如,在讲授第八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时,可引用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从而形象地描述植物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又如,宋词:“双蛾来翩翩,慕此堂上烛,附炎尽何功,自取焚如酷。”把飞蛾的夜生活习性和趋光性描述得惟妙惟肖,这适用于《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的动物趋性的教学。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若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则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正如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所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风趣的语言、材料和与众不同的思维,能将繁重沉闷化为轻松活跃,将繁杂化为简洁,将单薄变为丰富。教师良好的幽默感,能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绪论》时,不仅告诉学生什么是生物学,而且让他们知道生物学是非常有趣和非常有用的。我说:“现代人类的衣食住行没有哪一种能离得开生物,如果没有生物,人类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的呢?”我向学生指出:“制作衣服的棉、麻和毛、皮,作为食物的粮、菜和肉、蛋,建造房屋用的木材和竹材,行路运货用的马车、木船,不都是取自生物吗?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生活将……”学生被我幽默的语言感染、振奋,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如,我在讲授《生物的进化》时,针对“人类的出现”,向学生打比方说:“动物园的大猩猩和我们还是一家子呢!”学生听到这里,先是一愣,后又点头称是,高兴不已。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机智和俏皮。事实证明,教师的幽默是赢得学生喜爱、信赖和敬佩的重要条件。

篇2

关键词 高职 食品生物化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5.058

Abstract Food Biochemistry is a compulsory course of the Food Biotechnology specialty in vocational college. 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od biochemistry teaching courses and the goal of food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to discuss contents of courses,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eans of food biochemistry and the schoo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etc.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Food Biochemistry; reform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是高职院校食品类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它是建立在食品、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包括食品的化学构成及构成比例、物理化学性质、生物学方面的功能、营养成分和安全性,以及食品在加工、储藏、运输等过程中发生的物化变化和这些物理化学变化对食品在品质和安全性等方面产生的影响。①

1 高职院校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总学时数一般为48~64学时,3~4学分,总学时数中理论教学时数占80%~85%,实践教学学时占15%~20%。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内容由于其理论性强和学科交叉的特点,要求学习过程中要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内容,并且记忆许多基础知识点,其中要求学生具备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学等知识基础,使学生形成自我的潜在认知记忆,才能较好地开展学习。然而,由于高职高专的学生高中时知识掌握不够扎实,部分学生并非理科生,因此学生刚开始学习食品生物化学课程,会比较吃力,理解专业知识有一定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兴趣。②

此外,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以就业为导向,课程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原则,但其实验实训条件却难以做到满足课程实验教学方面的需要。如多年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主要是以师范教育专业为主,因而学校也是以满足师范教育专业的基础实验课教学为主加强对实验室的建设,未集中加强食品类高职专业的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这样就使得食品类专业的专业实验条件无法满足课程实验教学方面的需要。因此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需大力开展。

2 改革措施

(1)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实践技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此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综合实践技能,同时还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建设设施完善的食品生物化学校内实训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由于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基本理论较为抽象,综合了多门基础学科的知识,学生在开始学习时必然感到不适应。为此,广西科技师范学院购置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实验设备和食品生物化学实验室,为学生的课程实验实训提供了条件,增强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

(2)改革教学模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提供学时保障。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授课计划,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和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进行了重新调整,在规定的课程教学时数上加大课程实践教学的时数,即由原来的实践教学占课程教学时数的15%~20%提高到30%~40%,通过加大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为学生的化工操作技能实训提供了保障,为学生毕业后工作需要奠定了基础。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演示课件,将教学内容用图像和动画生动地将原来抽象、复杂的生化反应和机理表现出来,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样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又使教学内容一目了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对于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理论性较强和实验方法的枯燥繁复性,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讲课时介绍某一物质的性质时,应从该物质的特性出发,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性质。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应当做到及时指出学生操作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释,而当实验结果出现异常时,应当指导学生找出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并加以分析。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详细地将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结果分析写于实验报告中。③

另外,理论课教学过程中,避免“一言堂”“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让学生盲目接受教学内容,而对于一些记忆知识,可以引导学生编口诀,加深记忆。比如,对人体 8 种必需氨基酸的记忆,可以引导学生编口诀“借一两本淡色书来”,其中,“借”代表 (缬氨酸)、一(异亮氨酸)、两 (亮氨酸)、本(苯丙氨酸)、淡(蛋氨酸)、色(色氨酸)、书(苏氨酸)、来(赖氨酸)。④

(4)革新课程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高专院校的“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大多采用的是闭卷笔试考核的形式,这样的形式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失去了主动性,同时在“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实验实训环节,也没有较好的让学生发挥真正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实验课程中学生绝大多数都是按照教师书写在黑板上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可能存在的问题没有在实验过程中指出,因此待学生书写实验报告时,只是简单地描述了实验结果,而没有进行问题的探讨,导致实验课程没有得到较大的完善。因而,在课程考核方式上,首先应该调整学生综合成绩中平时成绩、实验实训成绩和期末成绩的比重,加大平时成绩比重,平时成绩的考核指标应该多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上课积极性、课堂讨论;提高实验实训成绩的比重,实验实训成绩考核评价应该多侧重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问题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实验完成质量、实训过程中的组织能力等;相应减少期末成绩的比重,但是期末成绩中的题型,如能够考核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或实际解决问题的题型应该适当增加,这样既能考核学生是否熟悉基础理论知识,又能考核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5)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如何利用好课堂,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就十分考量教师本身自身的业务素质水平、教学能力。教师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包括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体系,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挖掘出适合自己的教学特色,把学科知识由繁变简,由书面变通俗,让学生感受到学科的魅力所在,从而激发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教师应当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除了在学习上引导和指导他们外,还应在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和学生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通过观察学生并了解学生后,会发现学生群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属于“学霸”型,他们对自己要求严格,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刻苦、勤奋、认真,上课一般坐于班级的前面几排位置;第二类属于“跟风”型,他们对自己要求没有那么严格,只是保持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遵从并完成老师安排布置的任务就行,没有深入挖掘知识,上课一般坐于班级的中间位置;第三类属于“我行我素”型,他们对自己没有什么要求,上课学习全凭自己的心情,有时候心情好就学习下,心情不好就将学习抛之脑后,主要的心思没有放在学习上,基本上不配合老师,经常旷课、逃课,即使不旷课上课也不认真听讲,一般坐于班级的最后几排位置。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展开不同的引导和指导方式,对于“学霸”型学生,教师应当做到即时的肯定或表扬,让他们持之以恒,并且发挥自己的优势,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跟风”型学生,教师应当做到循序渐进,慢慢地让他们喜欢上所学学科,耐心地加以引导,并且让他们多与“学霸”型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调整自身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学生们在整体上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而对于“我行我素”型学生,教师应当多单独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抓住他们“我行我素”的原因或本质,予以耐心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自己的心理因素,努力让他们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 结语

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就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因此,应当把握好以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愿、综合实践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包括同行、学生、企业的信息,不断地总结、讨论和交流教育思路及改革创新,才能找到真正适合高职高专食品专业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为培养高职院校应用型技术人才奠定基础。

注释

① 谢达平.食品生物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② 李佩艳.提高《食品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6(20):271-272.

篇3

一、从课程设置看衔接

小学从三年级至六年级均设置了《科学》课程(江苏教育出版社),有8个分册;初中在七、八年级设置了《生物》课程(江苏教育出版社),有4个分册;高中设置《生物》必修和选修(人民教育出版社)各3册,本文只涉及必修3个分册。下面表1、表2分别是小学《科学》各分册和高中必修3个分册中与初中《生物》有联系的部分内容比较。

仔细比较上述两表中显示的各教材分册中所涉及的内容可知,在有关生物学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小学《科学》和初中《生物》之间有关联的内容很多,并且在初中《生物》中这些内容的阐述比较仔细、深入,涉及面更广,技能要求更全面;而高中《生物》在遗传变异、生态系统、生命活动的调节、科学探究的过程、生物技术等方面与初中《生物》联系紧密,在初中《生物》的基础上,更加加深拓展了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再加上选修的内容,为学生以后接受专业生物学教育做了很好的铺垫。其中,初中《生物》教材的设置起到了很好、很明显的衔接作用。

二、从教材内容看衔接

鉴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小学《科学》中的有关生物学的内容,较少涉及生物体的组成结构、生理功能,较多描述外部形态、生活习性,例如“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吃的学问”“养蚕”“我们长大了”等,因此明显侧重于宏观知识方面。

高中《生物》加大了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研究学习,例如:细胞膜的有关知识、酶的作用和本质、核酸、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基因的有关内容等。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也从小学、初中的定性分析的要求向定量分析转化。随着高中学生身体、心智、能力的水平发展,研究学习的内容也向更深更高的层次发展,高中《生物》更侧重于微观知识方面。

而初中《生物》在比较详细阐述各典型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宏观知识外,也开始涉及生理功能的实现等一些微观方面的学习,例如: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细胞核的作用等,知识认知开始由宏观向微观发展,初中《生物》教材的这些内容安排起到了“承下启上”的衔接作用。

三、从教学策略看衔接

生物科学不仅是事实和理论众多,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因此,在小学、初中、高中的生物课程中安排有不少科学探究的内容,也是学生必须理解、掌握的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策略,3个阶段也各有侧重。

小学《科学》侧重于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用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达到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识记。例如:观察小动物、怎样搭配食物、养蚕、种油菜、做酸奶等。学生通过观察,亲眼目睹了一些奇妙的生命现象的产生、发展,而对怀有极高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儿童来说,没有比看一看、摸一摸、种一种、养一养等更好的策略来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了。

高中《生物》的教育策略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研究,即科学探究,并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1]。在高考试题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题型是“实验设计”,强调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求较高,能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该题型完成的程度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这一策略实施的程度。

在初中《生物》中也安排有不少实验,绝大多数是科学探究的验证性实验。要求学生在了解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基础上,要会“提出问题”、要知道如何针对问题“作出假设”,并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及时记录、分析数据,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并相互“交流”。在探究的过程中已开始对“如何让实验更准确”、设法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提出了初步的要求。

从小学《科学》的观察,到初中《生物》的验证,再到高中《生物》的研究,初中《生物》无疑又处于“承下启上”的衔接阶段。

四、从学习方式看衔接

无论是小学《科学》,还是初、高中《生物》,其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标准中,有两点是一样的,即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2]学习小学《科学》如此,学习初、高中《生物》也是如此。学生在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增强了探究能力,在获取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也形成了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为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只需提供科学探究的机会,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精心组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即可。在此过程中,初中《生物》中的一些实验,理所当然在小学《科学》和高中《生物》之间起到了“承下启上”的衔接作用。

五、从本地区教育实际看衔接

众所周知,初中生物学在初中课程设置中必不可少却又“无足轻重”。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社会对减轻学生负担的要求等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市的“中考”科目中没有生物学,小学毕业会考当然也不考《科学》。所以,初中生物学的“地位”一直不高。

但在七八年前,为了使高中生物学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加强了对初中生物学的要求,我市实行了在初中八年级进行生物学会考,并将会考成绩纳入中考考生的总成绩的方法。从一开始的只统计“优、合格、不合格”,到以满分5分计入中考总成绩,再以满分10分计入中考总成绩(最近几年又不计分数了),近几年来小学毕业会考也将《科学》列入考查范围。

在小学毕业会考、初中中考、高中高考三级考试制度中,初中生物学要为高中生物高考作铺垫。而初中生物学会考的内容当然更注重与高中生物学的接轨,凡高中生物学中涉及初中生物学的部分(如表2),都成为会考重点。这更实际地体现了初中生物学“承下启上”的衔接作用。当然,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及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全心全意为学习服务。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学在小学和高中相关学科间起到了桥梁作用。作为初中生物学教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初中生物学的教育教学,应该对小学《科学》、高中《生物》中的相关内容了然于胸,做好学科知识的“承下启上”的衔接工作,为教育事业多作贡献。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科学发展高校安全队伍素质

中图分类号:G471.7文献标识码:A

Enhance the Quality of Defense in College Under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ZHANG Tiemin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4)

AbstractThe quality construction of defense in college must develop with the times. Adhere to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and principles, take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s guidance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as support theory and strategy guida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as the domain to defend the quality, and explores the long-term mechanism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defense in college.

Key words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llege security; quality

1 高校保卫队伍素质的内涵

1.1 素质的含义及分类

素质一词本是生理学概念,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指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素质是心理活动发展的前提,离开这个物质基础就谈不上心理发展。各门学科对素质的解释不同,但都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素质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基础,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的。素质是人们在先天遗传条件下,经过环境熏陶、教育培养和自身活动的历练,日积月累起来的基本稳定的内在品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素质可以分为三类八种:三类素质是指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八种素质是指政治素质、思想素质、 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劳技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1.2 保卫队伍素质的构成

根据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性质,保卫工作队伍的素质可以归结为三类:管理能力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和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管理能力素质包括组织管理能力、分析判断力、自我控制力、沟通和应变能力;专业知识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综合知识的学习与创新等;个人思想政治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等。研究表明,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管理能力素质、专业知识素质是密切相关的,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是构成保卫队伍素质的要件。

2 科学发展观对高校保卫队伍素质提升的要求

2.1 科学发展观对高校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高校发展的关键在于合理开发与利用人才资源,把发现、造就、合理开发和利用人才资源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因此必须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人本化理念,明确人本化的要求,并坚持不懈地在工作中贯彻实施。协调发展是指管理工作要与学校的其他工作如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等相协调,促进队伍的结构优化,使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在人的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基础上人的个性的发展。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创造机会和空间,为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通过设备和人员的合理配置和结构优化,实现资源的整体升值;就管理工作个体而言,部门为个人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进修提高,实现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2.2 高校保卫工作自身发展需要提出的要求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是政治性、法律性、政策性、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对保卫人员的素质有严格的要求。由于历史及人为的原因,保卫人员的业务素质与工作环境和对象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和矛盾。尤其是广大师生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文化层次不断提高,特别要求保卫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从事专业工作需要的系统的专业知识素质,包括良好的观察思维能力,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才能保障和维护学校的安全与稳定。

2.3 “以人为本”对高校保卫队伍素质的要求

教育部曾文件提出要求,从事学校教育和管理的人员,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保卫队伍建设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提高,适应学校发展的整体态势,满足工作对象的基本愿景,维护学校安全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保卫工作人员要充分了解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高校学生特点,尊重工作对象,转变工作方式,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将工作重心由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理论灌输和行为约束,转变为换位思考的具体生动的防范教育和行为指导。了解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情况,做到有针对性的引导与教育。

有效实现所有师生的共同协调发展,学校要在解决硬件设施问题的基础上,为师生提供发展性辅导,即为师生提供更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和更多全面发展机会。安全保卫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针对师生的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一方面,对普通师生要积极维护其合法权益,引导其放平心态、安心生活、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另一方面,对于问题师生,不仅要让其认识到错误,还要尽力为其设计出路,不把问题人员随意推向社会。

保卫人员不仅要有发现和解决职责范围为内事情的能力,还要有用以影响和感染他人的素质。要用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处世方式,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影响和感染人;在工作中能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秉公办事;清正廉洁,为人正直,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用人格魅力影响人;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经常深入师生,急师生所急、想师生所想,以保证学校教学和管理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 提升高校保卫队伍素质的途径

3.1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高校作为知识和信息的集散地,学生活动规律性不强,而且立场不坚定,受外界干扰因素大,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应有扎实的政治理论基础。扎实的政治理论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政治理论包括具有较高理论素养,用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行动,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客观事物,辨别是非真伪;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按教育规律办事等等。

3.2 强化业务水平

高校是培养各类社会有用人才的摇篮,要和学生有效沟通,要求安全保卫人员必须认真学习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不仅要熟悉而且要精通,不仅做执法和管理工作,而且还要为师生提供学习、就业、维权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同时,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是一门专业,有它自己的理论知识和科学体系,需要安全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研究和掌握。

3.3 提高综合能力

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增多,懂得知识也越来越广。安全保卫工作者要使自己在工作中更具有权威性和人格魅力,增强工作效果,就要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了解并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如伦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哲学、心理学等等。良好的知识积淀才能与师生有效沟通,才能教育人、影响人。

学校工作需要以科学精神为指导,安全保卫工作涉及生命和自由,更需将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工作的始终。始终正确遵循安全工作规律与个体成长规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保卫队伍建设,提升保卫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实现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刚.科学发展观与高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提升[J].人才资源开发,2010(6).

[2]申小蓉,张泽宝.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09(1).

篇5

关键词: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180-02

微生物学是生物制药、生物工程和环境工程等许多专业的基础必修课[1,2],尤其是对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更是重中之重的课程。通过微生物学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常见微生物(细菌为主)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为后续的发酵工程、环境生物工程等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同时,微生物学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也会继续复习和巩固生物化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等知识,同时力求在专业英语、科技写作等科研能力上取得进步。

一、目前微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微生物学理论教学主要依靠多媒体进行教学,实验课主要在微生物实验室进行。教师主要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进行知识的讲授。使用多媒体教学具有能创造良好的直观效果、形象生动、增加信息量等好处[3,4],但也存在一定弊端,易产生以下问题[5]:

1.照本宣科,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的教师将教材内容拷贝到幻灯片上,然后照着读一遍,很少拓展,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课堂教学成了录像放映课,讲完就下课,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降低。尽管讲课的教师非常辛苦,讲得口干舌躁,但由于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的发挥,效果欠佳。

2.信息量不足。过于追求课件的包装形式,而忽视了课件的实质性内容。过多的图像、视频、音频做到课件里,生动性、形象性似乎提高了,但教学的主题却模糊了,重点难以体现[3]。有些教师整整一堂课在讲与教学目标无关的趣闻轶事,甚至大侃NBA、娱乐新闻等,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倍感愉悦,但学生没有学到有用的知识,在今后的毕业论文实验、考研、求职、工作中会遭遇挫折感。

3.师生互动性较差。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虽相对传统教学方式有其特定的优势,但也受到了诸多条件的限制。首先是授课教师减少了在传统教学中展示人格魅力的机会。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被动接受知识,无法与教师进行很好地交流,缺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即使有问题也只能课后再问或没有机会获得教师指导,就无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4.课件套用、抄袭现象严重。教师由于对多媒体制作的不熟悉,而且工作量也比较大,干脆就直接从网下下载别人的多媒体课件,略加修改,甚至不加修改就直接套用,由于不同的教师在讲课风格、讲课思路、知识面等存在差异,致使套用课件授课效果往往不能保证。有些教师的教案、讲义和课件多年不换,不注意最新知识和信息的更新。

二、课堂教学组织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应在课堂教学组织上下功夫,提高师生互动性,让学生有展示的机会;及时更新课件内容,适当增加有效信息量;借鉴其他课程,分组分层次学习,因材施教[6];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科研兴趣。具体改革措施如下:教学手段。主要为多媒体教学。结合板书[7]、教师讲解等。课堂教学组织。按照实施前进行的测验成绩划分为6个小组,指定组长,学习委员兼任一个小组的组长,理论课每次2节课,每节课教师讲授30min,小组讨论5min,学生展示10min。学生展示的材料在必要时,可以整理成科普文章投稿。作业也分组提交即可。采用竞赛制,选出优胜小组1~2个,给予一定的奖励,计入平时成绩。学习委员的职责是协助教师任命组长,协助教师完成各项任务;兼任一个小组的组长。组长的职责是搜集预习时的问题;整个学期至少推荐3~4个学生展示项目;推举参与科研训练的学生骨干1~2人;整理和提交需要以小组为单位提交的作业;在各项展示和参与中起带头表率作用等。教师职责是认真备课,尤其注意随时更新课件内容和追踪研究热点;讲授基本原理和知识点;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疑问给予详细解答;课下负责指导学生的PPT制作、科普论文的修改和投稿;建立课程QQ群[8,9],加强师生互动;对学生骨干,除认真带好实验课外,组织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让其接受较系统的科研训练,科研软件的学习也非常重要[10],除实验方法外,还应加强科研软件的辅导,以使其科研能力得到迅速提升,从而有所突破。

课堂教学效果考核。考核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11]。在考核方式上也要进行改革。考核可分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两部分。平时考核包括课堂提问、自我展示等。期末考核包括教师考核,以抽查的方式对部分学生进行理论考核和期末理论考试。以及督导组或教务人员考核,即随机抽查20%左右的同学关于微生物学理论课大纲指定需掌握的内容。形式为笔试或现场提问。通过以上的课堂教学组织,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为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定的专业基础。

参考文献:

[1]薛林贵,李师翁,唐德平.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06,33(3):177-180.

[2]郭端强,廖春丽,方改霞,赵安芳.提高微生物学教学效果的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34):047.

[3]黄大林.多媒体技术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4):391-392.

[4]伏广龙,马卫兴,陈文宾.多媒体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0):2658-2659.

[5]叶姜瑜.高校微生物学多媒体教学及双语教学一些问题的探讨[J].微生物学通报,2002,29(6):95-98.

[6]张祥胜.地方院校发酵工程实验课改革与实践体会[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4):124-127.

[7]邱君志,胡开辉,袁军.微生物教学改革中的几点思考[J].教育:中旬,2011,(8):52-53.

[8]郭润芳,于宏伟,韩军,马雯,裴家伟,王雪静,林扬,张伟.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核心?摇积极开展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0,37(1):119-122.

[9]刘高强,王晓玲,周国英.现代微生物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和体会[J].中国科技信息,2011,(14):204.

[10]张祥胜,范红香,许德军.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科研软件课的建议与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2013,33(1):110.

[11]朱旭芬,贾小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化微生物学教学改革[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1):185-187.

篇6

关键词:“两课”评比;职校教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2-0143-01

江苏省教科院颁布苏教科院科[2010]11号文件《关于组织开展全省职业学校“五课”教研工作和“两课”评比活动的通知》,活动旨在推动教学常规工作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在教学领域有效转化;引导职校教师坚持在岗学习和校本研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能力,打造职业教育品牌教师。

近几年,江苏省各职业学校如火如荼地深入开展“两课”评比,奖项的获得充分体现了一个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质量,也是学校各类评估的指标之一。 通过“两课”评比的实践,笔者和参赛教师在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四大能力有明显的提升,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1 “两课”评比促进职校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升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预先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等事项的创造性本领。“两课”评比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是创新的过程,是体现教学目标制定能力、教学背景分析能力和教学过程设计能力的过程,也是教师挖掘教材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的过程。

1)教学目标制定能力的提升

教学目标是教师预先设定学生在学完这一主题后应达到的标准。它是教师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它决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制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影响教学过程的设计、决定教学结果的评价。“两课”评比中参赛教师事先要依据教材内容与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具体表述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多方面有机整合三维目标,准确分析教学重难点,达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成功后的喜悦,逐步变兴趣为探索动力的目的。

2)教学背景分析能力的提升

就一个说课主题而言,教学背景的分析首先要充分了解学情,分析授课对象的特点、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得教学过程有导向性和针对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其次要熟悉教材,了解它的纵横联系和总体特点,才能将“教学目标”放在整个教材体系之中,科学、合理规划教学计划。最后要着眼整个单元和教学内容,了解它的整体特点和内在联系。

3)教学过程设计能力的提升

“两课”能促进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学习,与新思想接轨,与先进理念同行,并把所学理论运用到教学设计中去。参赛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剖析,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遵循职教理念,设计教学过程,寻求适合学生的教法、学法和教学实施流程。

2 “两课”评比促进职校教师教学实施能力提升

“两课”比赛中教师将先进理念运用到教学设计中,巧妙地将教学设计思路很好地运用到教学实施过程,也是成功的关键。因此,“两课”评比中教学实施过程能有效反映一个参赛教师的激发动机能力、信息化素养和语言能力、多向互动能力。

1)激发动机能力的提升

一堂课开好头能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两课”评比能促进教师通过创设社会情境、问题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随时注意设计激发学生兴趣和动机的手段,及时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强化或补救,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信息化素养和语言能力的提升

在信息化校园建设日趋成熟的今天,教学对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出了新要求,教师的信息素养成为教师素质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课”评比能促进教师掌握搜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对已有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整理、利用和传播,并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的采集工具、编译工具、发送工具和存储工具。“两课”评比中PPT制作和教师语言是现场说课环节中尤为重要的,他们是教师素质的重要载体。

3)多向互动能力的提升

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互动交流式的学习,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营造不同层次、多种资源的“多向互动”的课堂,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等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两课”评比中教师通过师生互动把自己与学生真正地平等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自由呼吸;通过生生互动、群体互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及集体荣誉感。

3 “两课”评比促进职校教师教学评价能力提升

教学评价能力是指教师按照目标多元、方式多样的原则,将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构建一个多元、注重表现的评价体系,从三维目标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的能力。“两课”评比促进参赛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能力和教学效果评价能力的提升。

1)学生学习评价能力的提升

“两课”评比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给出评价标准和科学的评价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反应的变化,并给予准确的评价。教师要事先根据说课内容设计学生活动记录单,从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设计学生学习反馈单,了解课堂学习效果;设计教师课堂观察记录表,以多种方式进行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

2)教学效果评价能力的提升

参赛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任务评价确定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标准,通过教师自评、专家评价、学生评价三个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评价,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

4 “两课”评比促进职校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提升

只有经过反思,才能使原有的经验不断地得到提升,因此,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核心因素。在“两课”备赛过程中,教师要从成功之处、不足之处等方面进行反思。首先要总结本次课教学设计中好的做法、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其次对存在的问题和疏漏之处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为今后的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5 结束语

“两课”评比虽然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手段,但是在经历“两课”评比后,教师学习了更加先进的职教教学理念、探究了更加适合职教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创设了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设计了符合职业教育“五对接”的教学流程、整合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提升了教师信息化素养和教学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婧.“五课”教研、“两课”评比与职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J].理论前沿,2013(10).

[2] 梁方.“两课”评比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探讨[J].才智,2014(7):36-40.

篇7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073

课堂教学由三大板块组成:老师、学生、课堂教学环境。要想进行正常的课堂教学,这三大板块缺一不可。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迅速膨胀的社会,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这一要求不仅给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挑战,也给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乃至教学环境都要为了适应这一要求而发生变化。生物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高中生物的学习与初中阶段基本的生物知识介绍有着明显区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因此,本文试从提高老师综合素质的角度谈如何有效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

思想是行为的指导者,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思想就决定了这个人有什么样的行为,因此,为了进一步发挥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最重要的是首先要转变老师的教学观念。长期以来,我国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因此,很多老师的教学理念依然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而应试教育既是低效的,又是枯燥无味的;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难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首先要从转变老师的教学理念着手。

想要有效转变老师的教学理念,可以通过两个途径:一个途径是老师进行自我充电;另一个途径是对老师进行教育。作为一名知识的传播者,老师既应该尽职尽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帮助,同时也要注重进行自我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紧跟时展与专业发展的步伐,使自己的教学理念跟上时展的潮流。老师积极主动的自我学习很重要,政府、教育机构、学校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受教育机会也很重要,毕竟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见识也是有限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很多先进的思想老师可能难以接触到,这就需要对老师进行及时的培训,组织老师参加专题讲座,使老师的知识不断丰富,老师的认识也能及时得以更新。

二、提高老师的教学艺术

现代课堂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老师要有效地进行知识传播,但是知识传播的途径却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通过讲述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而现代课堂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会大大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丧失学习的激情,尤其是高中生物这门相对抽象的学科,如果老师没有一定的教学艺术,很难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老师该如何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呢?老师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授课艺术。

这里所说的授课艺术是指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很多老师都会明显感觉到,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不管是学校的管理,老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就老师的教学而言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尤其是很多新的教学方法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要想有效提高老师的授课艺术,关键就在于老师能否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目的性,尤其是新课改以来涌现出的新的教学方法,都是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新方法,如果老师能够有效掌握这些新的教学方法,那么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老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能够有效掌握这些新的教学方法,老师应该遵循以下步骤:首先要理解每一种教学方法的教学目的与操作流程。其次,将教学方法付诸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对每一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进行科学衡量,使课堂教学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提高老师的专业技能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生物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也在以极高的速度进行更新。作为一名高中生物老师,既要对学生进行生物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密切关注本学科的发展。随着生物研究的不断进行,很多新的理论被提出,部分理论可能被,如果老师不能有效掌握本学科的前沿,可能会给学生提供错误的指导。这就要求老师要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密切关注学科的最新发展动向。

老师既要关注本学科的前沿,对基础知识也不能忽视,对于教材上的基础知识,老师要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与理解。只有老师真正理解了知识点的含义,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才能将知识点与实际例子进行有效结合,从更高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施教。老师教课的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老师个人水平提升的过程,老师要把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

四、提高老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师德”是近年来教育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生物老师,既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又要有较高的教学艺术,还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然而,能否成为一名受人敬仰的好老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是否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人们把老师形象的比喻成“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他人。这一形象的比喻充分说明老师这一职业是一个需要有奉献精神的职业。

篇8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4-0006-03

中医药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担负着为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与服务的职能。然而,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馆藏资源的丰富,以及高校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力度的加强,图书馆的主要矛盾从“藏”与“用”的矛盾转变为图书馆检索能力与读者需求之间的矛盾,海量的信息反而成为满足读者信息需求的障碍,读者的需求从以文献为单元向以知识为单元的转变,提出了“精、准、快、专、深、全”的知识服务需求。可见,图书馆知识服务既是时展的趋势,更是满足读者需求专业化、知识化、个性化、一体化的必然选择。但作为学科专业性较强的中医院校图书馆,如何实现面向中医药学科知识创新的知识服务,提升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能力为中医药医教研服务以及中医药专业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现阶段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要课题。

1 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知识服务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知识一体化,知识经济已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人类社会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社会,价值的创造以充分地获取和有效地利用知识信息为前提,因此,促进知识价值实现的知识服务应运而生。知识服务的概念是对整个知识服务业而言的,而学科知识服务是指从学科角度出发构建服务模式,为学科用户提供完整系统的专业化知识服务的一种服务方式。故学科知识服务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用户的知识需求为导向,开发知识资源,集成学科专业属性的知识产品,面向学科提供知识内容服务和增值的知识资源[1]。

高校是用科技与知识进行教学科研、培养高级人才和知识再造的主战场,而高校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和最重要的知识服务保障基地。因此,知识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也为图书馆自身发展和价值定位带来了新的生机[2]。在学科领域特色明显的中医药高校中,聚集着一批高质量的中医药学科的科研与教学人员和研究生,有着相对集中、相对专业的对中医药学科知识与服务的共同需求,“学科性”成为中医药高校读者用户需求最显著也是最容易区别的特征。因此,中医药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其需求的学科性,决定了其提供服务的主要方向必须始终定位在与教学、科研、医疗紧密相关的中医药学科专业知识服务上,才能达到图书馆与读者“双赢”的效果。可见,学科知识服务不仅是适合中医药高校开展知识服务最具潜力的一种服务方式,更是提高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实现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提升医教研服务能力、促进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

2 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的现状

随着知识服务理念的提出,中医药高校图书馆逐步开展了与本校学科建设相适应的学科知识服务。鉴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及服务内容均可通过网站体现,为了解各中医药高校图书馆最新的学科知识服务现状,笔者曾于2011年5月通过网络访问调查方式对全国23所中医药高校图书馆网站的学科服务各项内容和方式进行了初步调研,调查的项目主要包括网站栏目、电子信息资源、机构设置、学科特色数据库、学科服务内容。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从图书馆网站栏目的设置来看,有3所图书馆专门设置了学科服务栏目,栏目名有学科服务、重点学科、知识服务;但学科服务内容还比较单薄,如有的仅是相应学科的网络导航或内容介绍。

从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来看,各校都购置了一定数量与中医药学科相关的数据库产品,已具备教学、科研、医疗服务的信息保障能力。

从图书馆结构设置来看,有10所图书馆专门成立了具有明确学科服务职能的部门,部门名称有参考咨询部、检索中心、科技情报部、学院资料室。

从建立学科特色数据库来看,有7所图书馆建立与本校学科相关的特色数据库或教学参考书目,如巴蜀中医药文献数据库、福建中医药暨福建医药信息网、苗族医药文化数据库、贵州省道地药材数据库等。

从学科服务内容来看,所有图书馆都开展了传统的学科服务项目,如新书通报、网上荐书、书目检索、文献检索、数据库培训、读者培训;有10所图书馆在网站建立了参考咨询平台,咨询方式有常见问题解答(FAQ)、虚拟咨询平台、参考咨询、在线咨询、读者来信、馆长邮箱等;有6所图书馆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并开展了定题服务、专题服务、科研跟踪服务、信息推送等直接面向学科知识的服务。

从学科服务平台来看,仅1所图书馆使用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 CALIS)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门户。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已基本建立了与本学科专业特点紧密相连的资源保障体系,具备开展相应学科知识服务的资源保障能力和优势。但服务内容仍然以传统的文献服务为主,知识服务并不深入;服务方式虽然已经变传统的被动应答为主动式的推送服务,但缺乏个性化的定制和互动方式。全国整体学科知识服务的层次和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与高校科研、教学、医疗创新发展相适应的深层次、学科化、个性化知识服务需求。因此,提升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高校读者用户的学科化、专业化、个性化、知识化、深层次的服务需求,是图书馆目前面临的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问题。

3 对策与建议

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系统由学科知识服务用户(教师和学生)、学科馆员、学科知识服务平台、信息资源库、知识库等基本要素构成[3]。基于此,笔者根据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现状和中医药学科特点,就如何提升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3.1 转变服务理念,建立中医药学科知识服务模式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学科知识服务是用学科化、专业化知识来满足读者需求,用知识来解决问题,满足知识创新的需要,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科研、服务于创新、服务于育人、服务于社会。因此,与图书馆传统的资源服务相比,学科知识服务不仅是服务意识、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手段、服务形式的变更,也不是简单物力资源的充实和人力资源水平的提高,而是一种新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3]。一方面,图书馆全体人员包括领导和馆员在工作中都要有学科知识服务意识,以学科知识服务用户为中心,服务内容和形式围绕用户来开展,以用户满意度为服务标准;另一方面,图书馆要以服务于中医药学科的教学、科研、医疗为中心,保障学科知识流,建立合理的学科知识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手段、服务形式,形成适应中医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知识服务模式。

3.2 加强中医药学科馆员队伍建设

在学科知识服务模式中,学科馆员担任特色信息资源的建设者、专业学科资源联络者、个性化学科化服务提供者、特色馆藏建设的推动者等不同的角色,多元角色对学科馆员的知识技能、业务素质、专业水平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阶段,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水平较低的原因与图书馆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有一定关系。因此,加快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中医药学科馆员队伍,是促进学科知识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

3.2.1 建立学科馆员制度 根据本校学科特点,针对不同院系,安排具有对口专业学历背景的馆员担任学科馆员,每位学科馆员对口联系1个学院或几个系所,并与相应的图书情报教授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定期或不定期地交流信息,主要针对教师及研究生群体开展工作。同时,制订相应的学科馆员考核管理办法、奖励机制,并接受图书馆和对口院系的监督考核[4]。

3.2.2 加强学科馆员的素质建设 学科知识服务对学科馆员的学科专业知识、计算机和外语应用水平,以及参考咨询和信息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公关能力都有一定要求,故学科馆员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才能适应对口学科的发展。需有计划地安排学科馆员通过跟班听课、参与科研项目、参加专题讲座、继续教育等培训方式提高馆员的服务素质和服务质量。

3.2.3 组建以学科馆员为核心的学术服务团队 实施学科知识服务,仅仅依靠学科馆员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建立以学科馆员为核心、与高校教研人员密切合作的动态学术服务团队,才能为实现学科知识服务的目标提供可靠保障。学术服务团队成员应包括学科馆员、咨询馆员、普通馆员、学生队伍、学术顾问。学科馆员负责团队的运行、成员协调与业务开展,通过参与教学科研活动探寻学科服务的发展方向,进行学科追踪,开展定题服务、学科导航、各类资源及读者需求的附加值挖掘等知识服务;学术顾问主要从事高知识含量的工作,其成员由有相当高专业知识水平的专家组成[2]。

3.3 开发中医药学科特色资源库,实现知识的增值服务

3.3.1 建设中医药学科特色数据库 根据本校学科建设的需要,按学科门类进行知识组织,建设特色数据库,如中医方剂数据库、循证医学数据库、针灸决策资源数据库、中药数据库、中医古籍全文数据库、专科知识数据库等,同时实现数据库多字段检索、统计分析及知识挖掘等多元的知识服务功能。在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尤其注重对隐性资源的挖掘和开发,例如采用信息雷达系统,实时进行信息采集、检索以及,实现学科知识导航。

3.3.2 建立学科导航库 建设学科导航库是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新举措,特别是对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图书馆应根据学校学科建设的需要,针对国内外该学科发展的现状和用户需求的特点,组织专门的技术人员,以学科为单元建设学科专业网站,全方位地对馆藏纸质资源、馆藏电子资源、网络知识资源进行导引揭示,便于用户了解该学科领域的资源全貌[5]。

3.3.3 面向重点学科建设知识库 面向重点学科提供知识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责。图书馆应以本校重点学科及专业为依托,除了建立重点学科特色数据库,更重要的是,图书馆应组建学科馆员队伍开发各重点学科资源知识库。该知识库是通过知识集成、知识评价、知识挖掘等方式将原本分散、孤立、不共享、隐性的知识变成集成化、系统化、结构化的可共享与可重用的学科信息知识体系,实现专业化、特色化、个性化用户服务,为重点学科知识创新和知识增值提供服务[6]。

3.4 促进学科资源共享,构建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保障体系

学科知识服务过程中,仅依靠单个高校图书馆的力量既无法有效地解决用户各种各样的问题的,服务的联合与共享是最大程度满足用户需求的一种可行性思路。目前,我国中医药高校图书馆的学科知识服务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协调机制,对信息知识的利用和服务造成了障碍[7]。促进中医药学科资源共享、走联合服务道路,构建全国共享的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保障体系,将成为未来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的发展趋势。

各高校图书馆之间应以资源共享、重点学科导航为基础,在文献资源保障系统的基础上,采取专任服务、联合服务、协助指导服务等形式,对全国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进行优化组合,建立多种形式的学科化、知识化联合服务机制,实现多个学科特色馆的联合,加强知识服务与科研、教学、医疗活动的融合,开展虚拟学科知识服务集成,促进高校图书馆之间学科知识服务共享、人力共享,从而建立起全国范围内的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保障系统,提升全国中医药高校图书馆整体学科知识服务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何丹青.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发展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15-17.

[2] 吴彤.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的策略[J].图书馆学刊,2011(2):71-72.

[3] 刘佳.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模式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2007.

[4] 盛剑锋.基于学科馆员制度的学科知识服务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9,27(5):10-14.

[5] 沈小玲.基于学科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J].情报探索, 2009(8):119-120.

[6] 周毛卡.面向重点学科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2):80-83.

篇9

[摘要]校企合作育人才,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真正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有重要意义。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连续四年实践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才,有针对性的改进就业指导方式方法,取得了成效,提出了建议。本文以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为例,通过该学院连续四年实践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才模式,有针对性的改进就业指导方式方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

关键词 ]校企合作;高校就业指导;实践

一、问题提出与目标

(一)问题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学校要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校企合作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业,是贯彻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校方应当以产学研合作关系为纽带,继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真正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动物科学专业是农业院校的传统专业,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该专业的研究内容已经涉及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该专业对学习者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非常高。怎样使动物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刚参加工作时能够直接胜任或以最短的培训时间就能够胜任企业安排的工作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校企合作育人才的方式。

(二)工作目标

1、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双赢目标

创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既彰显了高校人才培养特点,也是新疆畜牧业及行业企业发展的迫切要求,选择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取得校企合作成效的重要条件。

对企业而言,校企合作育人在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的同时,为企业积蓄了一批用得上、留得住、可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的畜牧业人才。

对校方而言,教育的本质就是提高人的素质,人的素质的核心就是专业精神和人文精神。通过校企联手培养,学生会对专业和人文知识“知之深,爱之切”,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利于学生就业、创业。

2、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从理论上讲,畜牧业企业与动物科学学院合作,校企两方不仅都有硬件和软件的合作优势,更有对人才需求的共同预期,这是合作的前提条件和基础。通过合作,可以发挥两种不同环境和资源对人才培养的互补功用,实现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见下表)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四年来,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以“校企联手抓培养 学生成才促共赢”为主题,与畜物行业的企业坚持目标一致原则、持续教育原则、立体培养原则,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就业指导工作,实施方法与过程如下:

(一)共建实践育人基地、开展企业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培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①(P183)四年来,动科学院分别与六家畜牧业企来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共建社会实践与育人基地。有意向去某企业锻炼或就业的学生,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共同组织与管理,在企业接受一至两个月的实训。通过实践,学生在企业真实的生产生活情境中获得真实的职场经验,提升了专业兴趣和技能,提前认识到人职匹配的重要性,规避了一些未来职业人生无法胜任的风险。

(二)加强校企文化共建与交流

文化能够温养熏陶,传道明德,有润物无声、点滴入土的力量,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心中。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育人功能,优势互补的校企文化共建为学生提供了丰盛的文化大餐,有利于学生对文化的学习理解及应用,使两种文化在大学生身上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理解并熟悉企业文化,提升其就业能力。

一是“企业文化进校园,融入校园文化活动”。旨在培养学生适应就业环境和企业文化。每年开展企业冠名系列活动,如毕业生寄语和新生寄语折页、宿舍门头设计、书签、素质拓展、体育运动会、专业技能大赛、世界粮食日宣传等活动。

二是“校园文化进企业,深化校企共建平台”。旨在加强企业与学生的沟通和了解。如大学生文艺演出队定期赴企业生产一线开展“我们是一家人”文艺汇演;每年邀请企业参加毕业生庆典和迎新生汇演;学生去企业参加篮球联谊赛、研讨交流、团队训练;学院的专家、教师带学生前往企业讲课、交流、观摩。

三是“设立企业助学班,培养畜牧行业人才”。选拔优秀学生成立虚拟班,利用双休日和假期授课,为期两年,课程体系包括行业发展状况、个人生涯规划、企业文化、企业实训等。旨在全程培养行业人才,宣贯企业文化,扩大企业知名度,协助校方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达成企业、学校、学生个人的三方共赢。

(三)共上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的就业指导工作不但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辅导,同时注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我院的就业指导课程结合专业特色,定期邀请合作企业的专家、管理者、技术能手、优秀校友进校园、上讲台,为学生授课、作专题报告,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需求,感受企业文化,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四)设立企业奖学金

企业基于自身行业需求,向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一定现金奖励,极大地激励优秀学生、其他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回报社会、学校和企业。此举不仅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提升了企业影响力,而且对校企深度融合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使合作育人、合作就业效果增强。

(五)建立校企网络交流平台

发挥新媒体的优势特点,搭建学生与企业交流的平台,可实现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企业与我院师学生共建QQ群、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及时将企业发展、企业文化、就业信息、校园新闻等共享。同时,通过这个交流平台,把平时不愿意表露思想的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六)开展企业与学生的对话活动

由于整体就业形势严峻,学院每学期请企业定期和学生对话交流,很多学生从用人单位那里再次证实:一是要诚信为本;二是要学好本专业知识和技能;三是要树立爱岗敬业和开拓进取精神;四是要具有一定的求职技能。如:学会写自荐信,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

三、工作成效

(一)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

1、提高了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校企合作促就业过程中,双方树立了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的观念;扩大了企业在校园影响力,提前建立了人才蓄水池;加强了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建立了高效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就业指导信息系统。

2、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精神和人文精神。校企联手的系列活动一方面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加了,专业精神深入了。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学问不应成为一种满足个人功名利禄的工具,做学问的目的在于成事成人。

3、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学生在积极参加校企合作的活动中,逐渐锻炼了职业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活技能。从大一开始就接触企业与社会,为学生将来走向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四年来主动到曾实践过的企业就业的动科专业学生人数逐年增多。

4、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校企合作中,学生在带薪实践,车间学习、行业调查、民情体察中提升了道德境界;同时,企业文化的辐射,丰富了校园文化,利于培养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敬业爱岗、忠于职守的奉献精神,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创设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校园环境和企业环境都孕育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两种环境共同育人,达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双赢结果,这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

四、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1、校企合作育人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为了对大学生的培养产生最优化的效果,校企双方应密切合作,加强协调沟通,明确各自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分工,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教育。校企双方需做到:教育目标和内容上的有机结合、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有机结合。

2、完善支持保障体系。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校企两方,配备专管人员,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校企合作育人促就业工作,逐步形成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师资优良、场地和投入到位的工作格局,为校企合作育人提供有力的保障体系。

3、构建科学化的评估体系。建立一套可行的评估指标体系对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就业指导工作做出客观可靠的评定,不仅可以去沙存金,纠正错误的观念和认识,促进该工作的科学、规范发展;同时通过评估指标体系的规范与促进,能够使其健康持继发展,打造校企合作育人的品牌活动。

参考文献

[1]孙英,邵伟.“校企联手抓培养,学生成长促共赢”: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3,(12):17-18.

[2]姜洪文.“校企联手、三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技术与教育,2012,(1):14-19.

篇10

【关键词】初中生物 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070

生物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属于自然学科的范畴。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热爱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学好生物课程,对学生了解自身及周围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能力,有很大的帮助。随着时代的发展,生物科学为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等正在为我们的生活向前迈进作出着贡献,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使学生对生物学知识产生更深一步的了解,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初中阶段,作为一名生物教师,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热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升入初中后,学习压力加大,面对陌生的环境,不熟悉的老师、同学,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由于之前从未接触过生物课,不少学生不能及时适应生物课的课堂节奏。对新的学科新的知识的掌握需要时间慢慢消化,在课堂上难免表现出各种不适应的状况。而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时间的学习,对学校的课程有了自己明显的喜好,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对课堂内容提不起兴趣的偏科学生,他们注意力不集中,课堂表现不佳,导致生物考试成绩平平,没有进步的趋势。作为初中生物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不断调整自己的授课方法,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内容产生想要学习的欲望,愿意和老师积极配合,认真听讲。为此,本论文试从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实验教学两方面展开。

一、提高讲课质量,改进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课堂教学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关注。初中生物教师,要审时度势,紧跟时代潮流,正视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使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温故知新的学,尽量少占用课下时间,以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不断地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使生物课堂能够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自主、主动地学习,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主动性,对学习产生兴趣。

但是在当前的生物课堂上,仍有很多不和谐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声嘶力竭地讲课,学生却沉默地低着头听讲;教师苦口婆心地强调要注意易错的知识点,下次考试依旧有很多学生犯错。这就是所谓的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师虽然一直在讲但并没有什么效果,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当前生物课堂向前发展的脚步,必须受到重视,引起反思。

1.教师要重视备课的环节。课前备课包括了课堂目标的提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以及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特别教师自己的讲课思路,教学步骤,往往最能体现出一名教师的教学功力如何。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经常会犯错误的知识点,要多花心思设计课堂教学,使学生弄清楚事实到底是怎样的,避免犯不必要的重复错误。为此教师要舍弃备课不重要的陈旧观念,杜绝课前抱佛脚、随便找一个教案硬搬硬套的讲课现象发生,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完成课堂教学。

2.教师要重视教材。很多教师习惯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自制教案,把课本抛在一边,不根据教材的顺序讲课。丰富的教学经验固然能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但抛弃课本的做法并不可取。每一册生物课本都是编写课本的教研员,在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精心编写的,符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容易被学生接受。有的教师单纯追求考试成绩,上课只讲考试会考的重点,对其他的生物学小知识,课外补充内容几乎从不提及,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生物只是在背诵一个个知识点,缺少系统性与连贯性,容易使对课堂产生疲劳感,而失去继续学习的欲望,甚至产生逃避厌学的负面情绪。因此,教师要立足课本,深挖教材重难点,自己先弄清楚容易出错的陷阱知识点,然后才能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3.要重视课堂引入的环节。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的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喜欢开门见山,直接进入主题。而上课前的几分钟,很多学生还没有调整好自己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之中,教师如果一上课就开始讲课,往往会使学生跟不上上课节奏,使听课效果大打折扣。而教师用几分钟的时间进行课堂导入,可以使学生自觉回想起上一节生物课讲到了哪里,对本节课新内容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所以我一般会在课堂的前几分钟进行上一节课内容的小提问,督促学生思考,使学生精神集中迅速进入上课模式,做好听课准备,给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二、重视实验教学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里指出,“要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的环节”,初中生物课程的内容是要了解生物圈里的各种生物,了解生命存在的奥秘,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如果只是死搬硬套地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教学,忽视了联系实际,就会使学生对生物课失去新鲜感,感受不到学习生物学科的乐趣,对课堂提不起兴趣。在生物课堂中加入实验教学内容,会给沉闷的理论课堂教学加入新鲜元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使学生在生物实验中产生成就感,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