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科认识范文

时间:2023-08-18 17:51: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生物学科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生物学科认识

篇1

关键词:生物;化学;学科交叉;综合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12-0051-04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生物学与化学是最为相近的学科,生物与化学都属于自然学科范畴,二者有各自的学科发展空间,但更多的发展还是两者间的交叉与融合。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各个层次的种类、结构、功能、行为、发育和起源进化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科学[4]。化学指导生物的研究,解释机理,同时,生物为化学提供研究的课题,生物学的发展给化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现代科学已经淡化了学科间的界线,那么中学课程也应顺应时展,体现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1 Prentice Hall《Chemistry》教材中生物与化学知识

1.1 融合的生物与化学知识

2005年版由世界著名的教育书籍出版公司Pearson Prentice Hall出版的高中化学教材Prentice Hall《Chemistry》(化学)是将生物与化学知识教学内容很好整合的一个范例。教材有6章内容涉及了生物与化学知识的融合点(见表1):前言、15章(水和溶液体系)、16章(溶液)、 18章(反应速率和平衡)、 19章(酸、碱、盐)、 22章(碳氢化合物)和第24章(生命化学)。

(1)生物知识

教材中涉及到的生物知识有(详见表1):生理。例如,细胞内部和人体血液的pH、人体器官、人体中的微量元素、血液等;植物,例如,土壤的pH影响植物生长状况、植物生长时发生的化学反应、叶绿体、β-胡萝卜素等;动物,例如:蜘蛛等;细胞学,例如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功能、植物表层的蜡膜等;遗传学,例如DNA和RNA在遗传学上的作用、DNA的鉴定及其重组等。

(2)化学知识

与生物知识相融合的化学知识有:物质的形态、气体压力、水及其性质、溶解、化学反应中的自发反应与非自发反应、熵和自由能、pH、酸碱指示剂、缓冲溶液、碳氢化合物、空气的组成、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聚合物、磷脂的结构、核酸:化学能量、 氮的循环、人工固氮等。详见表1:

2 生物知识与化学知识整合的三种形式

2.1 利用生物知识导出化学知识

教材“前言”中在介绍化学学科以及现代化学的发展时,就利用生物知识导出化学知识,介绍了化学学科的的五个分支: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生命化学。教材首先展示了一名正在踢球的足球运动员的图片,取其身体的五个部分。

案例1:肺―“物理化学”研究影响人在运动时呼吸速率的因素;膝关节―无机化学可以解释缺乏Ca会影响骨骼的生长和修复;呼吸道―“有机化学”来诠释运动员吸入药物以控制哮喘过程;腿部肌肉―生命化学研究能量如何产生和储备以用于肌肉的收缩;血液―分析化学检测体内血液判断器官是否正常工作。

又如在第19章,“酸、碱、盐”中pH的介绍。

案例2:如果改变土壤的pH就会影响植物的生长状况,绣球花在酸性土壤中呈蓝色,而在碱性土壤中开粉色的花。土壤的pH过与偏向碱性,常青类的植物会得缺绿病使其叶子褪去绿色而变黄。

同样在介绍本章的缓冲溶液时,也将生物知识作为化学知识的背景:

案例3:生物体细胞内部液体的pH接近7,因为细胞内部的化学反应对液体pH的变化非常敏感,甚至一个轻微的改变都会伤害到它,人体血液正常时的pH一般维持在7.4,如果在几分钟内pH降到6.8或升到7.8,这时没有人能够存活下来。

以上几个例子都是利用生物知识来导出化学基本概念。以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形态作为例子,使学生带着对生物知识的疑问来学习化学知识,很容易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热情。同时导出化学基本概念的相关生物知识都简单易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间接巩固和掌握了许多生物知识,也为生物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2 生物知识作为化学知识的拓展

“生物知识作为化学知识的拓展”主要分布在各个章节的“社会与科技”板块中,结合了大量的图片来做说明。例如在第16章“溶液”一章中的“社会与科技”板块,介绍了如何治疗肾衰。

案例4:血液在体内运输氧气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同时,也从细胞中带走废弃物并将它们运输到肾脏,而肾脏的作用就是将血液中的有毒物质过滤掉并通过尿液将这些废弃物排泄掉。如果肾脏失去功能,那些威胁生命的毒素就会不断在体内积累。治疗这种疾病就需要利用血液循环,在体外利用药物清理血液,这种治疗方法叫做血液透析。

为了使学生对血液透析有更清晰、更直观的认识,在文字一旁还有相应的整个血液透析过程的模型图,并绘出了血管中红细胞、白细胞和废弃物在此过程中的变化。将化学知识溶解拓展到生物医学上。

又如在“气体”一章中的“社会与科技”板块,解释了潜水员为什么容易患上“减压病”。这主要与体内的氮气有关。

案例5:第一,氮气的分解。潜水员在潜入深水时为了使体内外各部分的压强处于平衡,必须吸入压强跟周围水压相等的压缩空气(组成与普通空气相同),这就使得潜水员呼吸时吸入的氮气增多,引起更多的氮气溶解在血液中。第二,氮气的麻醉。过量的氮气造成神经细胞膜的兴奋障碍,对潜水人员会引起一种麻醉作用。第三,“减压病”。当潜水员从水中快速上浮时,压强从几个大气压突然下降,这时氮气从组织中释放出来形成不溶解的气泡。这种气泡在小血管中形成栓塞,阻止血液流过。这会引起肌肉和关节疼痛,如果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栓塞,甚至会出现麻痹,厉害时甚至会导致瘫痪或死亡,这就是减压病。潜水员就是利用反复性潜水时间表来决定再次潜入水中的最佳潜水时间以确保自身的安全。书中将化学中的气体压力知识点作为铺垫引出生物学上的相关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这种形式是以化学知识作为基础,利用化学知识拓展出与之相关的生物知识,有利于对所学的化学知识的巩固。所选取的生物知识相对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点后,增加课外知识来拓宽他们的视野,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更大的思维和学习空间,便于继续探索和钻研。同时这种形式克服了学科本位的思想,用化学知识来解释不同领域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的实用性及普遍性,体现了自然学科的整体性和相融性。

2.3 化学知识作为生物知识的背景

“化学知识作为生物知识的背景”主要体现在有机化学这一章中。由于有机化学与生物联系很紧密,而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较为陌生,教材利用了大量的生物图片及表格呈现知识。比如在第24章“生命化学”脂类化合物一节中,先介绍了磷脂的构成元素和结构,接着以此作为背景引出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磷脂双分子层,并进一步利用图片详细地介绍了细胞膜的构造及其功能。同样在介绍DNA和RNA时,教材首先简述了它们的结构和组成,然后从生物的角度讲述了DNA和RNA的作用。,还引出了一系列与遗传相关的内容:核苷酸、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DNA鉴定、DNA重组、克隆等。

这一形式基本是以生物知识为主,通过简单介绍有机物的化学结构, 着重讲解相关的生物热点问题。这样编排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物这两个学科是共同发展、相互依赖的,同时也了解到有机化学是发展空间巨大、与生物联系最为密切的化学分支。教材通过当今发生的生物重大事件,让学生以化学为桥梁,吸收更多生物科学前沿知识,认识到科学发展对人类的重要性。

3 结论

3.1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现化学与生物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将枯燥的化学元素符号和理论与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和医药等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可以使学生从多方面认识和了解化学,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化学教材中增添生物知识使原本的知识体系扩大,学生的视野也从深度和广度上有了很大的延伸,增加了学生的未知知识领域,给予他们想象的空间,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求知欲望。

3.2有利于跨学科人才的培养

综合学科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生物学科与化学学科的交叉与渗透越来越紧密,化学不仅仅是生物学的基础学科,未来的学科发展需要从事化学和生物学专业的学生都具备化学和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体系。在教材中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的知识更接近现代生活实际。美国化学教材Prentice Hall《Chemistry》(化学)通过:1.利用生物知识导出化学知识;2.生物知识作为化学知识的拓展;3.化学知识作为生物知识的背景,将生物知识与化学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将来的跨学科培养。在新的形势下,培养跨学科的人才,建立交叉学科的研究领域,是生物学和化学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周立威,赵铁桥. 两种日本高中生物学教材的比较[J]. 生物学教学,2005,(11):P32.

[2]张梅. 化学教学加强学科间渗透例谈[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2, (8)P58.

[3]占小红. 美国高中化学教材《化学:与变化着的世界相联系》特色分析及启示[J]. 化学教学,2005,(3):P28-29.

[4]Susan Carey. Science Education as Conceptual Change.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J], 2000, (2): 13-19.

篇2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教学;综合能力

教育的目的在于将人培养为社会生活的主体 。在这一过程中, 知识与能力 的训练是基础 , 而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 ,使社会成 员完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是最终目的,因此可以说 ,教育的实质是一场社会实践运动 , 只有将每一名受教育者的受教育过程 置于生活实践之中 .才能收到以认识指导实践的效果。 生物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一大分支 ,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学生全面掌握高中阶段生物学科的科学内涵 ,实现书本知识向生活实践能力的全面转化需要高中生物教学加强与生活的联系 ,以生活化的学科教学促进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生活化,注重“ 体验式” 的教学手段

教学的生活化有两个方面的内涵 ,即教学情境的生活化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

(1)构建生活化“情景教学”模式,以“亲历”带动“亲为”。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科学的自然学科。生物学自创始阶段起,作为重要实践手段的“实验”便成为这一学科成长的关键。在新课改形式下。高中生物教学在不断改变过去僵化的“ 难、 繁、偏、旧”课本内容 , 倡导教与学从书本中走出, 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 ,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进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 ,与社会科学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因此在学习和研究式上 ,不能采取社会科学 的那种单纯研究课本内容的手段。创设 “ 生活化” 的教学情境, 既是新课 标要求 ,又是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急需注意的问题。新的高 中生物教学 大纲十分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如在必修课程之中, 改变了旧大纲以艰深专业的词语定义课题的情况,将一些生活 中能够经 常接 触的案例作 为学 习课题交给教 师讲授, 如“环境污染 的防治 ”、“生物多样性内涵及多样性的保护”等, 这些生活化语言 能够使学 生对课本 的本章节知识有一个直观 的认识 ,也 能够 激发 学生学习本章节知识的热情。因此 , 在当前的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 教师应 当参照新课标要求 ,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生活化的知识框架 , 挖掘教材 之中的生活资 源 , 使书本理论结合实际生活,赋予教学环节“ 亲历性 ”,激发学生兴趣 ,进而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亲为” 。

(2)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注重课本知识的实效性。以高考为终极目标的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只关注学生的解题技巧训 练, 任课教师将学生的能力简单理解为应试能力,只关注具体题 目的教 学方 式,忽视了学情分析 ,远离了实际生活 , 久而久之 , 原本应是丰 富多彩 的生物学科 内容变得 单一乏味枯 燥, 纵使 学生的应试 能力 获得了很大提高 . 但 当真 正 面对生 活中的生物学问题时, 往往无从下手,一筹莫展。总之,学习内容一旦脱离生活 , 学科的实际运 用能力就大打折扣。因此,高中生物课程教 学中将学 习内容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注重课本知识 的实效性 ,体现在教学过程上便是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善于在教学中“ 还原生活”。如在 “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 一课 中, 谈到酶 的最 适合温度 活性 最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 生活实际出发谈到人的正常体温为36. 7℃。正常体温下 身体舒适。如果 发热到39℃左右,人就觉得浑身无力。消化不 良等,这就 是因为人的体温升高, 酶的活性下降,细胞代谢速度减慢了。这样真正达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最终目标,更有利于在考试 中灵活应用直观的、富有切身体验 的知识 ,应试成绩自然而然能够得 到提高 。

二、拓展教材知识,用生活实践验证课本理论

实践是检验认识 正确性的唯一标准 ,课本是高 中阶段学生获取知识的重 要途径, 但不是唯一 的途径。课本之外 的其他知识资源和生活实践对于学生来说也 十分关键 。从生物学科本身来看 ,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一切资源来源于生活,高中课本只是提取了其 中最重要、 最基础 的部分进行讲解和阐述课本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内容等待被开发。因此 ,高中教师在进行生物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 当善于对现有 的教材 知识进行拓展。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电视 、 图书等资料获取课 本之外 的学科 知识,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总结生活中的有关 生物学科 知识,或带领学生用课本知识解答生活中的生 物学 问题 ,将课本 知识置 于生活之 中进行推理和 验证。科学来源于生活,因而在学习科学 的过程中应当拥有“ 以科学解答生活, 以生活验证科学” 的勇气。生物学课程本身就是 一门实验性极强 的科学 , 所有已知理论 和方 法已有的态度和价值观都需要放在学习者的实验 中去推理、 验证、理解 、 发展 ,生活实践也是一种行之有效 的实验方式而且生活中的观察和思考远 比复杂 的公式推理简单有效,所 以,用生活实践验证理论知识 ,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某一项学科内容 , 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生物学素养。提高学生认识科学,利用科学、 发展科学的能力, 为高中生今后 的发展奠定坚实 的基础。

总而言之,新课标下的高 中生物课程教学应当与生活实 践相结合 ,生物教学 的生活化不仅对于学生 当前的知识水平提 高有重要作用 ,而且对生物学人才的长远培养乃至整个 生命科学 的长远发展都有着不可小觑 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正坤.把生活带入课堂,把知识变成艺术——谈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6).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程教学 教学模式

生物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标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高中生物课程的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方面应该通过系统性的向学生讲授生物学科知识,提升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水平;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在传统的高中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束缚,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理念比较陈旧,教学模式也比较单一,生物课程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不是特别紧密,这就导致学生对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过多的停留在表面,而无法真正的深入其中,灵活的运用生物知识,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新课标背景之下,教师在提升学生生物学科知识水平,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基础性的同时,还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革新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模式,改进学科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应该进一步加深自身对高中生物课程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改进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逐步实现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建设,实现以探究为核心的高中生物课程教学。

首先,高中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生物专业知识,不仅是一种理论,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是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有力工具。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及时扭转和加深自身对于生物课程学科属性的理解和把握,认识到高中生物课程学科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生物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在传统的高中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对高中生物教材知识的讲解和解析方面,认为只要完成了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就算是完成了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这导致教师在进行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时,只重视其知识的理论性,而忽视了理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任课教师们对于高中生物课程的这种认识和理解,必然会导致学生在进行该门课程的学习时,更多的只是注重对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如各种概念和规律的背诵和记忆上。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仅会使学生对高中生物的课程属性和课程理解出现偏颇,使学生无法理解和体会到高中生物课程的学科魅力和学科内涵,同时纯粹的机械化记忆式的学习方式,还会使高中生物的课堂氛围变得枯燥而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会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课程的厌学和排斥心理,影响学生学习高中生物课程的积极性和趣味性。长此以往,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高中生物学科成绩,同时也无法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教学现状,高中生物教师应该首先从自身出发,加深自身对于生物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提升自身的生物学科素养,为高中生物的课程改革和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其次,在教学模式上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缺陷,勇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和约束,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树立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提升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高中生物课程的任课教师习惯于采用单一性的教师讲解的授课方式,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导致学生的课程参与程度较低,同时也习惯于这种接受式的学习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看似是一种对于课堂时间的充分利用,教师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进行生物课程知识的讲授,完成教学任务,但实际上在这种“满堂灌”式的课程教学中,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吸收的学科知识很少,不仅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还会造成教学时间的严重浪费,使学生无法真正的对教师讲授的知识进行有效和及时的消化、吸收,从而影响教师的课程教学和学生的课程学习。

面对这种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及时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转变教师在生物课堂上的教学角色,使教师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课堂的引导者,采用以探究为核心的全新教学模式,将教师掌控的时间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生物课堂之前进行课程的预习和自我知识探究。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小组教学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相关生物课程知识的探究和分析,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和相互指导、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在学生和知识、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模式,使学生们能够真正深入去挖掘和分析高中生物课程中出现的各种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的进行高中生物课程专业知识的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专业素养。

篇4

一、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一)独立思考的原则

独立思考是传统教学模式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缺陷,过去,高中生物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机械式的知识传授,使得学生逐渐丧失的独立思考的意识,丢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十分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高中生物是一门理科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独立思考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启发式教学策略需要坚持独立思考的原则,借助学生兴趣爱好来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自主性的原则

众所周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以学习兴趣作为基础的,只有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之后才会积极主动显得投身于课堂学习中,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传统的教学方式太过于死板,只片面的追求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的应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将原本死板的教学课堂一形象有趣的方式展现出来,促进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三)举一反三的原则

高中生物的教学并不是简单的讲解知识,而是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启发式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的应用,要求牢牢把握住举一反三的原则,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并将教材中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策略探析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更好地进行高中生物教学,还可以使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得到提高,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生物。教师想要使教学效率提高,就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第一,进行直观性教学。生物课程的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有所不同,生物学科更具有抽象性,这一特征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所以,提高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主要方法就是加强直观性教学。第二,加强生物情感方面的教学。高中生处在青春期阶段,他们的情感尤为丰富,需要教师予以关心,提高高中生学习生物的能力,必须要加入一定的表扬与情感方面的教育。第三,展开第二课堂教学。为学生实施课下辅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得到提高。

篇5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生物作为高中理科的一个重要科目,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生物学科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高中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点较多,且结合着实验和实证操作,这对高中生来说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对我们从事生物教学的老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极其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一、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高中阶段,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大家普遍注重语文、化学和英语三大主科的教学和学习,对于生物这样的“副科”并没有足够多的重视和认识,长此以往,造成了生物课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突出。

很多教师,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师在教法的使用上仍是传统的单一型,即以讲解法与讲述法结合为主,在课堂上老师充当着绝对的主角,硬性的将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强加给学生,学生的调动很不够,完全没有考虑学生的课堂接收程度,突出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配备合理的师资力量,专业的生物教师少,一些学校绞尽脑汁,不愿意接纳生物专业教师,并且部分教师提供的知识并没有完全与社会接轨,因此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总是把非专业的“老”、“弱”教师安排去上生物课。

2.教科书结构和样式呆板、单调无法引人入胜。

目前实施课改之后,我们对教科书的选择虽然灵活了许多,但是和国外的相关科目教科书相比,我们的教科书仍然是以罗列知识点为主要目的,版式设计和插图等方面还是不够生动,适应高中生年龄特点和口味的内容不多。由于学生对于教材没兴趣,上面知识繁杂,太难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记住的东西,过了一会又忘记了,对于课本上知识的理解非常的肤浅,而且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欠缺,这样对于生物教学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3.生物课课时少,实验操作时间尤其缺乏。

目前高中的生物教学,一般是每周两课时,在这么少的课时内完成很多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容易造成知识消化不够,更没有时间去安排很多的生动有趣的生物试验。高中生本身有过多的负担,对于生物课程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学习,他们每天只有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更能体现成绩得语文、化学和英语等学科上,这样很难提起学生对于生物课程的重视和兴趣,会造成恶性的循环,对于高中生物的发展很不利。

二、创新生物教学方法的途径

从目前高中生物教学的情况来看,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手段和内容都与时代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实施教育改革,以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并使之得到深化。具体来说,要对生物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确立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其学习主动性。学生是生物课程学习的主体,推进素质教育,深化生物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认识主体,尊重主体,发展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习生物。学生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乐趣,引导学生不断的去了解生物世界中奇妙的现象,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不断的思考生物科学与周围事物和生活的联系,认识到学习生物学科的重要性。

2.让生物教学更加密切的联系生活。

生物学科作为高中理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自始至终给学生的感觉是“书本感”十足,理论感十足,是冷冰冰的理科科目。课堂教学效果的完美理想是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自我感觉中学到有意义的知识,那么针对高中生物,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尽可能地完善教学效果,那么就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在轻松有趣的课堂讲解下学习生物,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生物教学中充分联系实际,联系生活,脱下生物“书本感”十足的外衣,使生物充分和现实生活结合,使得生物成为一门实实在在的,有亲和力的高中科目。

如果能够自然而然地将每节生物课的中心问题融入到日常生活实际中,就会使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科是实际解决生活生产问题的学科,使学生对生物学科倍感亲切。同时这种结合日常生活的教学方法也能增加课堂的趣味,使学生对生物学习更有兴趣,也增强了生物教学的效果。

3.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

生物作为理科科目,在某种程度上更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具有直观性,科学性,实际操作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所以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验教学,使学生体验生物学科的真正魅力。就高中生物来说,其实验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两种:观察型实验和判定型实验。观察型实验较为简单,实验者可借助显微镜等生物实验工具,对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和形态等进行观察。这种观察型实验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来观察叶绿体,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另一方面也巩固了相关知识点。至于所谓的“判定型实验”,即通过对实验对象进行实验分析,来解决“是不是或是什么”的问题.这类实验就是我们所说的“判定型实验”。如: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种所谓的“判定型实验”的目的是解决“是不是或是什么”的问题,这类实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巩固了相关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基于以卜的实验重要性,任课教师必须特别注意生物实验的课堂教学。

4.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增强生物学习的主动性

无论是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其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创造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而创造力和探索精神是建立在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自主发现问题。然后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基础教育的主旨。

为了创造一种主动学习的氛围,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一个话题,学生课下根据教师的话题,通过找资料看书等方式自己试着解决,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昨天的话题分组讨论,学生各抒己见,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讨论问题。这种氛围的营造,有利于督促学生自己进行课后的预习工作.增强学生的生物学习的主动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作为一门高中理科科目,有着自己的学科特色,本文针对高中生物教学的现实问题,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高中生物的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了一些探讨,为了避免学生对生物学科产生陌生感和“书本感”,生物教师在课常教学中要充分联系实际联系生活,使生物教学更贴近生活。使生物课堂教学更有趣,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再次,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教师要充分重视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自我探索的理性科学精神。最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生物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 张庆林.元认知发展与主体教育.西南师大出版社.

[2] 张庆林.高效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6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科;高中生物教学;生物创新教育

引言

为了满足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更好的对高中生物学科进行教学。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高中生物学科的特点

高中生物是基础教育阶段一门重要学科,它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它的主要内容是以分子与细胞,遗传和变异,稳态和环境三个大致模块组成,围绕人体、动植物及生存环境进行探究。按照生物科学史的发展顺序进行一个排列,较于初中生物来说缺少系统化的结构。在知识安排的环节上紧紧相扣,更好的掌握知识的轻重难易。教材以实验安排与知识点的教授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如何进行高中生物教学

2.1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任何学科要想达到最好的效果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将被动学习化为主动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对生物这门课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将老师被动的“教”转变为学生主动“学”,教学结合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教学与实验相结合,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更加深入的了解生物的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将实时热点与课程相结合,巧妙的设置教学情境,通过幽默风趣的言语等方法,刺激学生兴趣的形成,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使得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被充分的激发而主动进行学习。将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可以通过所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2重视进行实验教学及问题意识的影响

随着现代化教学的不断发展,生物教学不再仅仅只限于对书本的死板讲解,要重视实验课程及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实验课程又分两种,一种是学生自己动手的自主实验,一种是又老师动手的观察实验,无论是哪种都可以将生物知识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从而深化对知识内容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是生物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在生物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老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可以通过合理设置教学情境,设置相应的问题来刺激学生思考,并通过所给的情境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得教学目的得到实现。

2.3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课堂上不能一味的只是进行说课,而要充分让学生进行思考,提出问题进行询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调动课堂上的学习气氛,产生一种活跃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星期,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只有理解了学习的内容才能做到知识的巩固,学生只有在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对所理解的部分进行记忆巩固。这时老师就应该教导学生利用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根据自身实际采取有效的适合的方式进行记忆,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尤其是做好课堂习题与课后习题的布置工作。

3.如何对生物学科进行创新教育

3.1教师观念的创新

为了在生物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就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意识到新旧课程之间的差异,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旧课程多以说课教学为主,缺乏学生的主动学习,单纯的填鸭式教学,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在新的课程中,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不再是以往的封闭式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教师方式重视教师的权威性,带有一定程度的教师专断和学生被动接受教学,这种方式极大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新的教学应该建立在老师教学为辅,学生积极学习为主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求知欲,通过自身的内在学习动机进行学习,积极参与教学互动从而使学生能对教学内容充分吸收。在课堂教课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指导作用,不要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需要做的是指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适当的为其提供方法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创新教育中,让传统的“以师为尊”的教学方式向“教学相长”的模式进行转化,从而推进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

3.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重视生物实验课的进行和倡导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开设各种实验课和有关的实验演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验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认真思考,敢于提出问题。例如在进行青蛙的点击实验来看待条件反射的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了解青蛙不同部位对电击的反应,或者电击强弱程度不同时的反应,让学生在实验中自主学习,而教师从旁指导,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验得到正确的结果,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要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营造出探究的学习气氛。让学生能自主研究,通过自主学习自我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探索,明确结论所需要的运用条件和范围,让学生通过实验、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研究,联系实际,然后对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做到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并举,为学生自主创新创造条件。

结语

新时代的教学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重视实验教学和探究性学习,促进高中生物课程的创新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惠娟,《生物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制约因素及其策略》[J],清华大学出版社

篇7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科学素质 探究和创新能力 培养途径

新时期高中教育强调素质教育,我们所说的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生理、心理及文化的整体质量水平。人的素质包括多方面内涵,其中有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说,我们除了强调对高中生的思想素质、身体素质进行培养外,更强调对高中生进行生物科学素质的培养。因为生物科学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构成因素之一,是生物学科的科学素质的集中表现。那么,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质是什么呢?生物科学素质应该包括高中生对生物科学知识的掌握水平、生物实验操作能力、思想水平和行为品质。广大高中生物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注意从这四个方面着手,培养和全面提高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质。

培养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生物科学素质是对高中生进行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高中生的整体素质水平。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把培养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质作为生物教学的重要方面,为高中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为了更好地培养高中生的生物学科素质,我们应该重点关注高中生以下方面的能力。

一、提高高中生生物科学知识掌握水平

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知识水平是衡量高中生生物科学水平的重要方面。高中生物知识板块在教育标准中有具体要求,以确保高中生在毕业时达到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水平。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作为高中生物科学教育和知识水平的重要标准,是我们对高中生开展学科教育的重要标准和重要教学目标,我们要详加解读,严格根据规定内容开展教学工作,提高高中生的学科知识素养。

二、提高高中生生物科学能力水平

对于高中生来说,在学习高中生物的时候,除了要实现一定的知识目标外,还要掌握一定的生物科学能力。这一生物科学能力水平直接影响高中生的科学素质,我们要对处在生物教育深化阶段的高中生展开细致入微的培养工作,具体可以从培养高中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能力。

1.培养高中生的观察能力。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来说,高中生的观察能力非常重要。观察和实验是生物最基本的研究方法,高中生通过能动的、客观的综合观察,从实验的宏观现象入手,揭示和认识微观变化的本质是生物学习的重要方法。高中生观察能力直接关系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效果和高中生的学习能力水平。所以,我们要把培养高中生的观察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基础能力来培养。

2.培养高中生动手实验的能力。高中生物是以生物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实验是高中生进行生物学习的基础。高中生在生物学习中不仅要通过生物实验学习生物基础知识和了解生物知识原理,更要通过动手操作生物实验实现对生物知识的主动探究,提高高中生的能力。可见,生物实验能力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我们要制定严格的实验操作标准,鼓励高中生动手实验。

3.培养高中生的生物思维能力。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离不开思维参与,高中生的生物学习过程就是运用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高中生思维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高中生生物学习的实际效果。高中生的思维需要我们注重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以锻炼思维能力。

4.培养高中生的自学能力。高中生的自学能力就是在已有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高中生的自主性,让高中生自主开展学习和探究活动。培养高中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使高中生学会学习。高中生的自学能力是其重要品质,在当今信息社会,如果没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很快就会被社会淘汰。只有具有一定自学能力的人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不被社会淘汰。

三、高中生物科学思想水平影响学生的科学素质

对于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和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来说,也要求高中生具有一定的学科思想水平。因为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生物知识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获得的结论,是辩证唯物思想的重要体现,不是想当然的结果。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高中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让高中生保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习生物、认识生物,还要培养高中生的环保意识,让高中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四、培养高中生良好的生物科学品质

高中生在生物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品质是高中生科学素质的重要表现,我们要加强培养。

1.培养高中生的生物学习动机。正确的学习动机是高中生精力充沛地学习的动力。我们要让高中生明白生物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2.培养高中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高中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基础。

篇8

关键词:高中生物;优质教育;兴趣;引导;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327-01

新时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高中阶段生物学科的教育教学。而课堂是教师展示才华的舞台,是学生吸收营养的土壤。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师才能拥有成就感,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对事业的热爱会促使教师更加潜心研究教学,最终实现教学相长。那么,作为新时期高中生物教育工作者,我们该如何构建优质教学课堂呢?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优质高效生物教学课堂的构建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兴趣培养,优质教学课堂构建的基础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使人前进的动力。在高中阶段生物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构建优质教学课堂的基础。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搜集很多鲜为人知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可以刺激学生兴趣点的生物知识,这样可以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主动探寻生物的知识,进而达到构建高效生物课堂的目的。从教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学生只有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内容产生兴趣,才能相应地激发其内在的求知欲望,进而有效地集中学注意力,带动自身学习积极性,投身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情景出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有意识地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知识的存在与形成,进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就非常想学、乐学,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明显地提高。同时我们也可以充分的利用教学导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的新课导人能使学生进入兴奋状态,课堂教学的导入如同戏曲的引子,负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的任务。导人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提问、讨论、选讲故事等,可根据内容特点灵活运用。同时,针对生物这门学科的特点,利用直观教学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节课采用合适的标本、实物、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着良好的作用。为此,作为新时期高中生物教育供作者,我们要把兴趣培养放在教学的首位,并且不遗余力的合理进行教学,从而促进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构建。

二、合理的引导,为学生学习生物提供方向

不容否认,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良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课堂的学习氛围当中。所以教师在讲课之前要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在设计过程中,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可以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生物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一般是就书说书,学生就师而学。高中生都是被动学习高中生物,非常缺乏自主学习生物的能力,这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高效教学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由指挥者变为引导者,从而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整个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尽可能地发挥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整个课程当中,而教师要放弃指挥权,变成引导者,引导学生克服种种困难,达成学习的目标。在课堂教育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的思考,教师可以把内容设计成各种问题,要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从而引高中生积极自主地去探究知识和相关问题。不仅如此,还要加强实践。理论结合实践,使高效教学具体化就是把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当中。教师在课堂上把高中生物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然后安排学生做一些生物实验或者活动,要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紧密联系到一起。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从而促进优质教学课堂的开展。

三、多媒体技术的合理使用

篇9

关键词:高中生物;问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310-01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生物信息技术开始显示出其强大的经济推动力,已经成为近代科学发展成果的重要标志。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个科目,促进高中生与时俱进,适应时代新要求。《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新标准》指出: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适应素质教育下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新标准要求,高中生物课堂积极进行改革,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各位生物老师共同努力,让生物课堂更加精彩。本文将浅论高中生物的课堂问题及我作为一名高中生物老师的处理方法,希望与各位同仁一起交流,共同进步。

一、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课堂中有问题是正常的,每一门课程在授课过程中都不可能做到完美,关键的是要能发现这些问题,并能正确认识这些问题,然后才能解决问题。高中生物课堂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有老师的问题也有学生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老师填鸭式的讲课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在以前的应试教育状态下,老师的授课方式就是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只管接受,然后记忆就可以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少。虽然目前进行素质教育改革,也出台了新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但是高考的巨大压力仍然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了赢得高考,不管是出于对高考的无奈还是难以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很多老师仍然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强行进行灌输,而不注重激发式教学。老师的这种授课方式,也给了很多学生偷懒的机会,只进行机械记忆,不思考。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不能做到学习和思考并重,那么学习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2、课堂以讲为主枯燥乏味。目前的高中生物课堂稍显枯燥,首先是老师不停地讲解,不管是语调还是用词都是单一的,另外,有些老教师还不会使用多媒体等设备,这样课堂就严重缺少吸引学生眼球的内容,导致学生对生物课程无兴趣。其次,实验课太少。由于高考的压力,高中生物课程设置紧张,各位老师都在赶进度,以便为学生最后的总复习留出更充足的时间。另外,实验器材缺乏,尤其是农村生物实验器材更是少之又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实验课不断被压缩,在农村的一些高中甚至是没有实验课的,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导致了课堂的枯燥乏味,学生积极性下降。

3、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依赖心理。生物课程是一门需要学生自己通过生活、实验来领悟的学科,但是长期的被动学习让学生形成一种懒惰心理,不懂得在生活中学习和思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目前大部分的学生有被动接受的坏习惯,他们从不主动学习,不主动动脑思考,只能被动接受,机械记忆,这样的学生缺乏对生物的兴趣,学习效率不高,更别提研究性学习了。

4、学生偏科现象严重。在高中文理分科之时,生物就被当成是“理科中的文科”,这是大部分学生的“共识”。由于生物的记忆内容较多,再加上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理解偏差,认为生物就是背诵不需要理解,而理科学生普遍倾向于理解性较强的学科,对于记忆性的学科就有“歧视”的现象。高考中生物在理综卷的占分比较低也印证了生物的“次等”地位,所以对生物的偏科现象已经不是个别学生的个别现象了,而是大多数学生的普遍心理。偏科严重影响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问题改正刻不容缓。

二、及时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既然已经发现了问题就要及时改正,如果不能改正,那么前边不管做了多少工作都会付之东流。针对课堂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丰富课堂内容。丰富课堂内容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首先,老师要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师生间多一些互动与交流,多给学生发表意见和想法的机会,激发学生多思考,活跃课堂氛围。其次,老师要学会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最后,老师要适当增加实验课,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在实验的过程中也可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和思考。

2、激发学生兴趣。高中生物课是生物学的基础课程,高中学习生物课不仅仅是高考的要求,更是激发学生对于生物学的兴趣,为以后培养生物学人才奠定基础。所以在高中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兴趣,而最好的兴趣培养方式就是在生活中体会,生物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要学生善于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生物无处不在。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学,逐步发现生物的博大精深,从而对生物学产生兴趣。

3、老师可以通过丰富课后作业的形式,激发学生对生物的思考,逐步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形成主动思考的好习惯。以往的课后作业都是呆板枯燥的课后题,基本上不需要学生思考或者实际观察,老师可以适当改变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己上网查询或者通过同学一起观察、讨论,最后得到答案。我认为这样的形式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10

关键词:高中生物;初中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272-01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那如何才能学好生物呢。

在初中的时候才真正的开始接触到生物这一学科,而这个时候只是学习一些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一些基本概念,简单的实验操作和一些基本的生物学研究方法。由于升学的要求,很多学校对生物教学方面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学生能完成教材的学习即可。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上了高中之后,生物学科的学习很不适应,基础薄弱,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都不尽人意,使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很难学好高中的生物课程。针对上述现象,我通过近10年的反思总结,主要在于以下原因,初中生物教学和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方式不同;初中生物学习中的学习方法和高中生物学习方法的不同;初中和高中生物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同,高中生物的认知比初中要高一些。为了使学生在高中阶段对生物学的学习更有兴趣,更有信心,更加热爱生命科学。有必要做好初、高中生物在知识上、能力上、兴趣上的衔接,为切实解决初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我自己观点:

一、做好知识点的衔接

我们学校实行“六个一”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其中第一条就是教研组内必须有一个统一导学案,利用导学案,我们就能很好的做好初中生物学知识和高中知识的衔接。例如:以免疫调节为例,在导学案中课前预习案中设置“在初中教材中,你学习了哪些有关免疫的知识?”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回顾初中的知识,或者翻阅相关资料,这样学生对初中的知识有了了解,也便于后来对新知识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把初中和高中教材中相关联的知识点可以全部呈现出来。

二、做好教学目标的衔接

初中更加重视生物学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的成份更多一些。而高中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各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所以高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好每一节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情况,以便在不同内容的课程中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也让学生轻松的学好生物学。

三、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

这应该是初高中衔接中的重要环节,初中生物进度慢,坡度缓。而到高中进度快,坡度大。初中生物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的限制,采用较多的还是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学生的生理从少年转向青年,学习心理也就由“经验记忆型”被动接受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转变;在教学方法上则更多地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激发学习主动地进行学习, 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的内容。解决教学方法的衔接问题,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反思的能力。

自学能力:由于高中课程比较多,学生就没有那么多的可支配的时间,就要求学生必须自己学会合理的分配时间,完成不同的学科的学习,这就要求有自学能力,我们学校的导学案中涉及到的课前预习案、课堂教学案、课后练习案就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合作探究性学习:高中生物课程里面很多都是探究性的实验,这就要求学生一起完成,不但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锻炼了学生动脑能力和动手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高中生物探究过程一般是先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结论和应用、表达和交流,如果有需要还可以进行进一步探究。学生在学习中会提出很多的问题,在这里老师要帮助学生选出有价值、值得探究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设置实验过程,通过试验得出结果,在进行分析,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敢于实验、乐于探究,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过程中能与学生达到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学生在观察探究实验中,通过老师的指导,主动地、有兴趣地学习。探究式实验进入学生生活,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客观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懈的进取精神、严谨细致的作风和坚忍不拔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