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汇报范文

时间:2023-08-18 17:51: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标准农田建设汇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标准农田建设汇报

篇1

我县自2012年列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以来,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即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现已在、镇完成高标准农田面积11200亩,完成财政总投资1380万元,完成主要工程量为:平整土方86万方,衬砌渠道93公里,新修机耕道43.1公里,机耕桥4座,修筑田埂205公里,打机电井7眼、购置设备7台套,维修电灌站2座、更新设备4台套,并已通过上级检查验收。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里成立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县领导担任组长,县农发办主任和、镇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重要方案、重大事项和重要举措等进行决策管理,协调部门之间关系,形成全县一盘棋,共同合力搞开发的良好氛围;二是建立项目库。年初组织人员深入全县各乡镇调查摸底,实地勘察,掌握第一手资料,建立项目库,搞好项目储备,及时组织人员到省、市跑项目、争资金。2012年争取到国家立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项目中央财政资金930万元;三是在项目实施前,派出工作人员深入到项目区村组,召开群众座谈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使项目建设尽可能满足群众意愿,并取得群众的支持;四是在项目建设上,实行分工负责制,县农发办主任负总责,两个副主任负主责,所分管的项目实行“包项目建设、包进度质量、包档案建设、包验收过关”的四包责任制。在严格质量方面,除我办工作人员和监理人员监督外,我们还邀请了村、组的老党员、老干部进行监督,确保每个标段工程都达到技术设计要求;五是注重开发项目的规模化水平。为了凸显农业综合开发整体效益,首先,项目安排要求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其次,开发效果达到高标准农田要求,即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排灌自如、旱涝保收,便于机械耕作。

三、2013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准备情况和下一步打算

我县2013年度计划沂江乡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开发任务为建设高标准农田10500亩,财政总投资133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平整土方89万方,衬砌渠道34公里,新建电灌站7座,维修电灌站8座,营造防护林8公里等。项目实施方案已得到上级批复,目前完成工程招投标,并与中标人签订了工程施工承包合同,计划11月10日动工新建,争取年底前完成所有标段工程土方任务,明年2月14日全面竣工,3月份县级竣工验收,4月份确保以优良工程迎接市级检查验收。同时,着手做好2012年度项目计划编制的各项工作。

四、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是项目区乡、村、组各级在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上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乡、村、组各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应高度重视并把它摆上重要议事、干事日程上来,特别是户与户、村与村之间的土地调整等一些矛盾、纠纷要积极妥善处理,同时还应积极组织群众投工投劳,配合做好工程施工前的各项工作;二是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协调工作。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需要各相关部门鼎力相助、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近几年来各相关部门给予了积极配合、大力支持,但随着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作量越来越大,希望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加大配合力度,共同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做好,更大程度地造福于全县农民群众;三是加强自身建设。针对本办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我县应加大有关专业人员培训的力度;四是配齐交通车辆。针对本办交通工具偏少问题,建议有关部门批准购置工程管理车子一部,确保推进新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顺利进行。

篇2

一、继续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力度

2013年,中央财政继续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农田水利薄弱环节建设。

一是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安排180亿元,新增40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重点县为平台,分类分片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继续实施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集中连片发展西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优先支持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大力加强西南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着力推进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扩大农村河塘清淤整治试点,启动1万亩-5万亩中型灌区配套改造试点。

二是支持中小河流治理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安排218亿元,对2013―2015年实施方案确定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58个中小河流重点县综合整治予以支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四川、黑龙江等7省水毁工程修复和治理。安排95亿元,支持规划内3958座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安排资金15亿元,支持贵州等西南严重缺水地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

三是提取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安排中央财政统筹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63.25亿元,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

四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对农田水利的投入。农业综合开发用于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的中央财政资金达到214.5亿元,其中60%以上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同时,安排15.43亿元,支持308个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

五是用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安排奖补资金238亿元,其中约60亿元用于引导农民群众建设村内水渠、饮水管线、堰塘水窖、小型桥涵等水利设施。

此外,中央基本建设投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旱作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等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也有较大规模的增加。在加大投入的同时,财政部还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建立健全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和管理体制。

二、着力推动农田水利投资与管理体制改革

财政部将按照本次会议的要求,落实好各项政策和工作部署,积极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着力推动农田水利投资与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突出支持重点。财政部已将部分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专项资金提前通知地方,为地方落实资金和开展建设创造条件。2014年,各级财政部门将加大投入力度,统筹整合资金,突出支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抗旱水源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等重点工作。

二是推动管理改革。加大农田水利投资与管理体制改革力度,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机制改革,建立农民、农民合作组织和村集体组织参与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推动形成农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篇3

一、**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指标使用情况

1、土地利用现状。2013年末,**土地总面积43099.69公顷(64.65万亩),其中:农用地25148.54公顷(37.7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8.35%;建设用地2182.99公顷(3.2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06%;其他土地15768.16公顷(23.6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6.59%。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使用情况。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2010-2020年期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共计180公顷。其中:允许建设区指标180公顷;有条件建设区指标36公顷。2012年已使用允许建设区指标9.75公顷,2013年已使用允许建设区指标9.26公顷。

2012年和2013年**已累计使用新增允许建设区指标19.01公顷。

截止到2013年初,**还剩余新增允许建设区指标160.99公顷、新增有条件建设区指标36公顷。

根据今年目前掌握情况,2013年目前**已经基本确定的建设用地项目8个,计划用地110.9289公顷,其中:拟用原有建设用地1.37公顷;拟用新增允许建设区指标40.2254公顷;拟用新增有条件建设区指标36公顷;拟用单独选址新增建设用地33.3335公顷。以上项目都经批准实施后,要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09.5589公顷,使用后**还剩余新增允许建设区指标51.4311公顷。

二、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师市建设环保和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保护耕地,积极盘活存量土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优先保障团场双十大工程项目用地和团场基础设施项目用地,继续加强和规范矿产资源管理,认真抓好执法监察工作,以强化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为手段,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为师市和团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三、奋斗目标

1、坚守团场16.88万亩耕地和10.45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红线,优先确保团场双十大工程和民生工程以及基础设施项目用地。

2、加强领导,加强连队协管员管理和培训,及早发现制止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认真做好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确保零问责。做好工作。

3、争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4、加强矿产资源管理。

5、认真开展好各项日常基础业务工作。

6、争取早日建设分局办公场所。

四、具体措施

1、工作上及时与团场有关部门和师局各科室沟通,确保信息沟通联络渠道畅通。

2、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及时向团场领导和师局领导请示汇报,取得师局和团场的理解和给力支持。

3、对分局人员工作严格要求,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不主动、推诿、不认真、不及时,造成失误和延误的,要严肃追究办事人员的责任。

4、明确工作思路,抓好落实,分局业务人员每月初要有明确清晰的工作计划,月末组织分局会议进行落实和追究。

5、严格工作纪律,分局人员必须克服困难认真遵守工作纪律,按时上下班,上班时间必须抓紧认真办业务,不允许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五、重点工作

(一)保发展保红线并重

1、坚定不移的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目的,立足于坚守团场16.88万亩耕地和10.45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红线,认真履行保护目标和任务。

2、优先确保团场双十大工程和民生工程以及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做到应保尽保,及时高效,确保今年目前预计的110.9289公顷建设用地及早供出;认真保护好耕地,确保规划期末团场耕地面积不低于15万亩,基本农田面积不少于10.45万亩。

(二)狠抓执法监察工作

1、加强领导,加强对连队国土资源协管员的管理和培训,充分发挥协管员作用。

2、及早发现制止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尽力将违法违规情况消灭在最初时期。

3、认真做好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确保零问责。及时做好工作。

4、组织召开1次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会议,召开2次连队协管员工作会议,开展1次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学习培训考试活动。

(三)配合团场申报土地整治项目,争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四)进一步规范已经生产的7个砖厂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秩序。

(五)统筹兼顾做好各项日常基础业务工作

加强分局人员对各项业务统筹开展完成工作的能力,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各项业务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开展好日常和阶段性宣传工作,做好日常地籍管理工作和日常信息化工作,加强测绘管理,及早完成档案业务工作,及时做好财务报账业务,做好建设项目土地预审和用地报批工作,及时上报各类业务报表,及时为团场做好日常服务工作。

篇4

一、迅速行动,层层传达学习文件精神。

为了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州会议、文件精神,我县积极采取微信、qq、电话、短信等现代化信息载体,及时传达学习了《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做好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和《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也及时通过微信、电话、短信等方式进行会商、安排部署了相关工作,县级各责任部门和乡(镇)积极抓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实。

二、及时研判,找准攻坚“拦路虎”

在严格落实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有针对性的摸排收集分析疫情对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影响。摸排出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劳动力务工就业难。受疫情影响,大部分小微企业(如:酒店、饭馆、杂货店、五金店等实体企业)暂时停业,导致大部分农村贫困劳动力在家待业。加之就业技能集中培训、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等就业服务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导致贫困劳动者技能提升人数、转移就业人数下降,就业扶贫目标进度滞后。

二是农业产业生产难。严峻的疫情形式,制约了物质调运、农产品销售和春耕生产,导致高标准农田建设、产业园区,蔬菜大棚等项目无法实施。化肥、饲料等农资预计缺口90余吨。加之疫情防控的隔离、封控措施无法正常进行春耕生产。

三是贫困户稳步增收难。因疫情防控需要,全县181个行政村、4个社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人员外出受限,使贫困户务工、产业生产等受到影响,严重制约了贫困户稳步增收。

四是特殊疾病就医难。严峻的疫情形势一定程度影响了特殊疾病患者正常治疗。如在脱贫攻坚大排查发现的5边缘户、8户监测户中,5人需要长期治疗或药物维持,2人需要定期化疗,但受疫情影响,无法正常接受治疗。

五是日常工作运转难。疫情防控限行措施对脱贫攻坚政策宣传、数据核实核准、项目清理和项目库建设等日常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三、精准施策,千方百计克难攻坚

一是精准施策补短板。针对疫情期间无法入户开展工作的实际,充分利用大排查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手机、微信、qq等现代信息化手段,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沟通衔接机制,逐村逐户排查各类问题243个,采取纳入低保、落实公益性岗位、帮助发展增收产业等针对性补短措施。同时,保质保量完成了贫困人口数据信息的核实核准和项目库建设、政策宣传等工作。

二是多方协调抓巩固。针对疫情期间物资调运、农产品销售、产业项目推进难等问题,协调各方,凝聚合力,储备优良玉米杂交种45吨,各类蔬菜种子500包,农膜55吨,尿素、复合肥等各种肥料65吨,除草剂、杀虫剂等各种农药3吨;调运化肥30吨,磷肥4吨,地膜2吨,有效缓解了农资短缺问题。

篇5

一、基本概况

______市总面积4071平方公里,其中:山丘面积占21.5%,平原面积占65.5%,滩区面积占12.9%;耕地面积289万亩,人均0.82亩。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雨量660毫米,年平均气温15.4℃。全市总人口366万,其中农村人口174万,占总人口的48%。境内地表水有黄河、沁河、蟒河、丹河等20多条河流,有中小型水库26座。______是全国著名的粮食高产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花生、蔬菜等,其中小麦种子繁育面积达60万亩,“四大怀药”种植面积达23.7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69.6万亩。20__年,全市粮食总产204.8万吨,比上年增长2.1%,实现了“九连增”,其中:夏粮亩产达到511.1公斤,居全省第一;玉米高产创造两项全国新纪录。农民人均纯收入10113元,增长13.6%,比全省平均7525元高出2588元,居全省第三位。

二、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______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为目标,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强力实施“七大工程”,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强力实施高标准良田工程。针对人多地少、资源趋紧的特点,我市以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为抓手,完善五大体系,集中打造一批高标准粮田,着力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完善规划体系。以县(市)区为单元,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到2020年规划建设高标准粮田179.4万亩。二是完善投入体系。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有效整合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等涉农资金。20__年建成高标准粮田42万亩,今年将再建设高标准粮田40万亩。三是完善服务体系。全市农机总量达64万台(套),亩均动力达1.43千瓦,居全省第一;玉米机收率达到91.5%,主要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96%,在全省率先实现主要粮食生产机械化。是全国首家地市级农机化示范区,目前已发展农机服务和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530家。四是完善科技体系。抽调600余名农业技术专家,组建市、县、乡三级技术专家服务团队,深入开展科技增粮活动;建立了农业科技流动大学,把科技培训班开到田间地头。建设了3个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和农作物、经济林、“四大怀药”等工程技术中心,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数量居全省第3位,______平安种业、怀川种业建立了民营种业院士工作站。五是完善奖惩体系。将高标准粮田工程建设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严格考核,严格奖罚。从20__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高标准粮田建设。

(二)强力实施产业集群工程。依据农业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发展面品、怀药、乳品、肉品、玉米、果蔬、调味品、饮品、林产品九大类、18个农业产业化集群,以集群成规模,以集群促转型,以集群做示范。一是建好基地。围绕小麦种子、四大怀药、蔬菜、食用菌、林果、畜牧等优势特色产业,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生产基地,实现就近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从源头上保证原料供给和食品安全。二是做强龙头。强力推进蒙牛乳业(______)有限公司乳品产业化集群、淼雨饮品股份有限公司饮品产业化集群、______百疗科技公司怀药产业化集群、天香面业公司面品产业化集群、立达公司调味品产业化集群5个集群试点工作,扶持发展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切实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支撑带动作用。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700余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6家、省重点龙头企业30家、市重点龙头企业113家。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示范基地和全国优质果蔬加工示范基地。三是打造品牌。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荣获中国驰名商标1个、______省名牌和______著名商标74个。20__年,全市9大类农业产业化集群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46.3亿元,增长15.8%;实现利润46.2亿元,增长17.3%;实现税收16.9亿元,增长16.1%。到2015年,将形成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4个、50亿元以上集群3个、100亿元以上集群1个。

(三)强力实施现代园区工程。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我市高标准规划了8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其中,______台湾农民创业园是目前我省唯一一家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台创园自20__年6月8日由国家农业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联合发文批准成立以来,组建了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聘请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高标准编制了总体规划,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订了农业科技合作协议。先后4次赴台招商,邀请台商400余人次到台创园实地考察,成功引进了台湾方圆围棋、台湾神农科技协会等一批台资和台商项目。在今年4月12日举行的2013豫台农业项目合作恳谈会上,又成功签约了海峡两岸科技合作中心、台湾养生食品园、台湾精致农业示范园区、云台山万亩高效农林等4个合作项目,总投资达30亿元。同时,温县农业示范园区已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市农林科学院、博 爱农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完成高标准的规划设计,沁阳、孟州、博爱、武陟4个园区正积极推进。

(四)强力实施水利工程。本着“大兴水利、兴大水利”的原则,着力打造水利建设新格局。目前,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242.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4%。抓民生水利,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从20__年开始,3年内平原地区全部用上自来水,3年内解决山区丘陵区吃水问题。20__—20__年解决了山丘区3.24万人吃水问题、平原地区27.3万人自来水村村通,今年将再解决19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水,吃上安全水。抓农田水利,依托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重点实施了修武县、博爱县、孟州市小农水专项县项目和沁阳市、孟州市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田间工程项目,进一步扩大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面积。抓引黄入焦。2013年计划完成投资22.8亿元,全面完成引黄入焦总干渠工程;积极推进引黄灌区项目前期工作,规划灌溉面积50万亩以上。抓水源建设,推进小浪底北岸灌区、西霞院灌区、引黄沁北灌区、武嘉扩灌等引黄补源工程建设,扩大供水量,做好群英二库、九渡、白龙潭水库等备用水源地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努力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水源保障。

(五)强力实施生态建设工程。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载体,着力构建“一区、两带、三网、多点”林业生态网络。“一区”突出抓好南太行山区绿化工程,“两带”着力加快沿黄生态涵养带、南水北调中线景观带建设,“三网”重点实施道路林网、河渠林网、农田林网等绿化工程,“多点”着力提升中心城市、县城、村镇、景区等区域的生态建设,建设一批经济型、景观型、园林型绿化村镇,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20__年完成造林14.5万亩、森林抚育和改造4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7%,10个县(市)区全部达到省级林业生态县建设标准,初步实现了林业生态市建设目标。从今年起,在南太行浅山区建设东西长18公里的林业生态景观带,全力打造“景观、生态、休闲、产业”四位一体的林业生态示范区;高标准建设道路绿化工程,加快推进城郊森林公园体系建设,完成森林资源培育16万亩,全面提升林业生态建设水平,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______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

(六)强力推进组织化提升工程。以建设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试点市为契机,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一是扩张数量。下大力气促进合作社数量扩张,通过能人牵头办、企业带动办、部门主导办、政策引导办等方式,发展了一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是规范运作。坚持依法办社、依章办事,通过开展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三化”建设,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价格保护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财务公开制度,进一步规范合作社内部管理。三是提升档次。加大扶持引导力度,提升合作社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实力,创造规模效益。重点培育50家明星合作社、100家龙头合作社和200家示范合作社。四是联合发展。把同行业、同区域和跨行业、跨区域的合作社联合起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拉长产业链条,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目前,全市共注册成立了9家联合社,以______菡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主导的______菡香沿黄稻米合作联社成为______省注册的第一家联合社。20__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20家,总数达3208家,覆盖率达45.6%,农民合作社发展工作连续两年在全省排名第一。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目前已注册成立15个家庭农场。新增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28.5万亩,总面积达62万亩。

篇6

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命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生产安全以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区市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的目标任务:就是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农村环境改善、解决饮水安全、推进民主管水和农业节水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深挖沟、清淤渠、畦田建设、深化农村水费改革及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依托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续建配套、黄河防汛、土地开发配套、农村安全饮水及生态建设等项目,狠抓中低产田改造、对山、水、田、林、路、庄点进行综合治理,以此达到“设施完备、灌排畅通、农业增效、村容整洁、农民增收”的目标。吴忠特别是市区作为“塞上江南‘的精华地带,自古得黄河灌溉之利,土地肥沃,排灌畅通,是**精品粮食和鲜奶、畜产品、果品的重要产地。近年来,在市区各乡镇的不懈努力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农田灌溉面积大幅度增加,灌排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为稳定粮食生产和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当前我们市区与发达地区的大农业、现代农业相比,差距仍在拉大,还有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农田基础设施中的水利骨干工程大多都是50、60十年代在旧灌区的基础上改造的,老化严重,年旧失修;农田水利投入不足,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机制、组织方式还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等等。中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战略决策,充分表明了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也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时代特征。因此,我们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和发展的角度,充分认识今年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大意义,并将此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在行动上采取有力措施,全力以赴投入“大会战”。

二、要明确任务,争先创优

自治区今年将开展声势浩大的“全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会战”,并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提出了基本原则,拿出了保障资金。并继续开展“黄河杯”农田水利建设竞赛活动,实行“以奖代补”,奖金由去年的810万元增加到今年的1500万元,奖励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为了调动市区各乡镇的积极性,市上也将决定拿出30万元进行奖励。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结束后,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将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统一验收评比,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评比前六名的乡镇进行奖励。一等奖1个,奖励3万元,二等奖2个,各奖励2万元,三等奖3个,各奖励1万元。同时,评比结果将作为考核乡镇全年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各有关部门及市区各乡镇要引起高度重视,既要看到压力,又要看到机遇,要以此为契机,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迅速掀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力争在全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黄河杯”竞赛活动和市区的评比中取得好的成绩,推动市区农田水利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要突出重点,协同作战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仅靠一个单位是很难完成的,这就需要市区各乡镇特别是各有关部门,要团结协作、鼎立配合。因此,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捆绑协作,互相支持。从明天开始,要尽快深入乡镇,协同作战,抓好落实。水利部门要集中精力抓好全市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防洪堤防维修加固等,协调好跨乡沟、渠和支、斗、农级沟渠的清淤;财政部门要组织做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完成中低产田改造任务;土地部门要负责实施好土地整理项目;农牧林业部门要指导各乡镇抓好畦田建设、林业管护工作;交通部门要指导抓好道路建设及清障工作;环保部门要紧紧抓住“自治区农村小康环保试点工作”的有利时机,尽快拿出方案,积极争取资金,协助乡镇搞好农村环保工作。市区各乡镇要按照政府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安排意见,积极组织群众投工投劳,清沟挖渠,整修道路,综合整治村庄的环境。要按照既定的种植任务,切实抓好冬麦种植的土地平整、群众培训等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同时,有关部门要积极协助各乡抓好秋冬设施蔬菜和奶牛养殖园区建设,再掀新一轮秋冬农业发展的新,真正实现“冬闲”为“冬忙”。

四、要真抓实干,确保实效

篇7

一是创新农业生产模式。针对我县农业农村实际情况,我们不断创新农业生产机制和模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我县视察指导农业生产工作,把我县作为“米袋子”课题样本进行调研。并归纳提炼出衡南三塘大广模式、泉湖模式、东冠模式,将其作为发展粮食生产的大胆举措、创新举措来思考和推广。

二是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手段。通过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创新服务手段,积极组织开展“阳光工程”培训项目,送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加大农业新技术、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力度,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形式,请省市农业专家来我局开展农业技术讲座,全面推广水稻“集中育秧、合理密植和安全齐穗”三项关键增产技术。派26名乡镇农技站长到省级农业院校深入学习农业新技术,派52名局机关技术骨干到粮食生产“七片八线”重点乡镇、示范片区联点指导农业生产。

三是改善农技推广条件。争取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我县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全县乡镇农技人员在编制经费、福利待遇和办公条件上为全市“最好”。全县26个农技站配置了照相机等办公设备,新增7个农技站站房进行了改(修)建,稳定了农业发展基础。

四是优化农业生产环境。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分别从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过程、包装标识和市场准入等五个环节加强了管理。依法行政,严把耕地占补平衡质量关,规范农资流通渠道、重击坑农害农者,让农民吃上健康食品,用上“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种上“放心田”,确保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五是培育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巩固宝盖茶园、银杏、罗汉果生产基地,创建衡南县原种场莲花生态农业示范园、近尾洲莲湖湾生态农业园发展旅游休闲农业。

二、谋求新突破新跨越,谱写农业强县全新篇章

一是加大行政推动力度。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在当前比较效益不高、农村劳动力紧缺的情况下,行政推动是抓好粮食生产的唯一途径。县里将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即办好“七片九线一整建二十一个测产点”的7个双季稻万亩高产示范,每个乡镇办好4个千亩示范片,每个村办好1个百亩示范片。·我们要全力以赴抓好行政推动。

二是谋划实施重大农业项目。针对国务院对落实中央1号文件的政策分工,精J自谋划包装项目,积极做好衔接、做好汇报、做好信息沟通,争取项目挤进“笼子”,列入计划。要牢固树立“靠项目争地位,靠项目谋发展,靠项目创业绩,靠项目添活力”四种理念。加强项目储备,通过大力实施农业项目,构筑强有力的农业基础设施、科技进步、农机装备、质量安全、市场信息等现代农业建设支柱。

三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三农“要转变观念,突出农业综合效益,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经营体系,增强农业发展活力。当前的重点要完善“四个体系”。一要完善农业基础支撑体系。扎实推进农技推广、种子种苗、质量安全监管、农业行政执法等基础体系建设,增强农技推广服务能力。二要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优化农业生产布局,重点是做好做大做强蔬菜产业这片文章。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确保每个优势特色产业都有一批重点骨干龙头企业带动。三要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乡镇要创建以村、组为单位整建制流转生产经营模式。四要完善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各乡镇农技站要全面完成县植物医院的目标管理任务,做大做强县植物医院农资配送中心;在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机构作用的同时,鼓励并支持农技人员领办或参与农村经济组织,指导开展良种示范、农机作业、统防统治、农资配送等农业生产服务。

四是提高农业科技支撑保障能力。继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培训,完善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广一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重点强化农机农艺结合,推广水稻集中育秧、大棚育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重点抓好超级稻高产攻关,强化“良种、良法、良田、良态”相结合,加快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新品种的选育推广应用。重点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养种田能手、农机骨干、科技带头人和返乡创业农民工,确保农业发展后继有人。

五是加强农业执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按照“五有”标准,推进农业执法体系建设,力争再创全国农业执法示范窗口。进一步拓展执法领域,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耕地质量提升、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专业执法,深入推进专项治理;重点打击非法使用高毒农药和制售假劣农资等违法行为,要依靠执法树立农业部门的权威和形象。乡镇要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牌子,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安全监测监督;加快发展标准化生产,健全标准体系,强化“三品一标”监管,妥善处置质量安全突发事件。

六是提高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突出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实施好新增粮食产能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和耕地质量提升、秸干还田等项目。扩大蔬菜、水果、茶叶等标准园创建规模,高标准建设一批水、电、路和排灌系统配套的城镇蔬菜基地、特色蔬菜基地。加快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油菜、棉花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强创建农业信息平台,开展信息化智能农业试点,完善一2316“三农”公益服务热线。

七是加强农业生态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党的十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就要求更加重视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美丽乡村。要扎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和节肥技术,改进施药施肥方式,促进农药、化肥科学节用;要依法推进外来物种管理,深入开展外来入侵生物灭毒除害活动;要继续扩大生态家园和乡村清洁工程实施范围,改变农业生产和作物生长环境。

篇8

今年我县农建工作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在地区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具体指导下,有战绩,有进展,也存在困难和差距,现将有关情况作一简单汇报,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截止11月10日,全县共铺开各类农建工程486处,上马劳力3.8万人,上马机具1170台,其中大型机具240台,小四轮930台,共投入农建资金2970万元,(其中自筹1430万元),投工投劳56万个。动土石方744万方。已完成吃水工程68处,解决缺水人口2.3万人,占任务的100%,新增水地300亩,占任务的150%;改善水地1000亩,占任务的100%;完成水保初治面积13.1万亩,占任务的118%,其中基本农田2.5万亩,占任务的166.7%,造林9万亩,种草1.6万亩;完成机耕面积32.95万亩,占任务的103%,其中深耕17万亩,占任务的100%,新育苗2010亩,占任务的105%;秸杆还田1.5万亩,占任务的100%。

二、重点工程建设情况

今年全县共铺开重点工程20处,概括起来为“73361”工程,即7处集中供水工程,3处生态防护建设工程,3处综合治理工程,6处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和1处治沟骨干工程。

7处集中供水工程主要是今年省政府确立我县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的骨干工程。目前,7处建设工程相继完工,共新打420米以上深井2眼,150米深井2眼,扩建提引水工程2处,扩建配套提水工程1处。总计安装输水管道100公里,新建蓄水池10座,总容水900立方米,新建集中供水管理站3处,管理房13间,完成投工5.2万个,工程量43.36万方,使56个严重缺水村庄的2余口人和5800头大畜的吃水得到稳定解决。

3处生态防护建设工程主要是配合全县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确立的精品工程,现已完成建设总面积2.28万亩,共挖大鱼鳞坑60万个,水平沟1.3万米,植防护林2.2万亩,修路9公里,排洪渠4100米,坡改梯710亩。

3处综合治理工程共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2.216万亩,其中包括水保林1.6万亩,经济林375亩,种植牧草3540亩,新建基本农田2245亩,整地6880亩,育苗20亩,打坝3座,谷坊48座,修路17公里,排洪渠1.5万米,河道输浚3000米,沟头防护2万米。

6处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共完成梯田1.27万亩,滩坝地1230亩,新增节水面积1200亩,三项合计基本农田为1.5万亩,项目区内人均新增基本农田1.2亩。

1处治沟骨干工程为骨干坝建设工程,完成坝高18米,总控制面积4.9平方公里,总库容78万立方米,可淤坝地130余亩,完成投工4000个,总工程量7.1万立方米。

三、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把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

我们XX贫穷落后由来已久,其中导致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就是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生产条件落后。特别是去年以来,连续二年干旱少雨,造成农业减产,农民减收。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基础设施改善,努力改变农业生产条件是关键措施、根本措施。为了把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这一战略高度,在全县掀起以兴水治旱为主要内容的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县委、县政府研究确立了“以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兴水治旱为重点,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为动力,坚持户、专、群、干结合,多形式并举,质量效益并重”的指导思想和上规模、创精品、要效益、争先进的总体要求,及时调整充实了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各乡镇也相应充实了农建领导机构。并于8月7日召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动员会,对全县农建工作统一进行了安排部署。地区农建动员会之后。结合贯彻会议精神,在组织农建指挥部成员、乡镇干部、农口负责人对全县农建工程开展五看,即看投入、看规模、看机制、看质量、看效益为主要内容检查督促的基础上,又于10月10日召开了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再动员会,鼓励先进,鞭策后进,重点帮助部分干部群众解决“秋收忙,抽不出劳力搞农建”的等待观望思想和消极畏难情绪。要求全县干部群众必须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稳定脱贫的生命工程、基础工程,放到突出位置来抓。实行四套班子、农口技术员包乡,单位包村、包工程制度,层层分解农建任务,逐级建立目标责任制,既包进度,又包质量,加强考核,从严奖惩,确保工程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完成。有效地调动了县乡村三级干部主动抓农建的积极性,为搞好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努力实现秋冬农田水利建设新突破。

根据地委、行署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议精神,结合我县的实际,我们坚持把秋冬农建的重点放到兴水治旱上,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突出抓以下五个重点:一是抓好以机修梯田为重点的基本农田建设;二是全力实施以集中供水工程为主的农村饮水解困工程;三是继续抓好以植树造林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四是坚持不懈抓好精品小流域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五是努力抓好以机耕、秸杆还田为重点的旱作农业建设。并把深耕重点放到城关、东湖、义井、贺职等平川乡镇和八角、太平庄、虎北等缓坡地区乡镇;秸杆还田重点放在八角、长畛、贺职、义井、东湖、红崖子六个乡镇;八角、大严备、马坊则重点完成三个精品工程的配套任务;小寨、长畛、烈堡、红崖子重点完成精品小流域治理的辅助工程、通道工程;太平庄、烈堡、韩家洼、东湖、贺职等有人畜吃水工程的乡镇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紧完成人畜吃水配套工程等。要求各乡镇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保质保量完成植树造林、予整地、育苗等其它各项农建任务。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力求做到四个结合,即农建工程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长远目标紧密结合;和国家投资的重点工程紧密结合;和农业结构调整及开发特色产业紧密结合;和近期利益与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全县呈现出乡乡有连片骨干工程和重点工程,村村有效益工程,户户有农建任务,上下同心,齐抓共干的喜人局面,为全面完成秋冬农建任务奠定了基础。

(三)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奖优罚劣,千方百计调动基层干部投身农建工作的积极性。

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群众是基础,干部是关键。秋冬农田水利建设开展以来,我们本着“治山治水先治吏”的原则,要求四套班子领导必须到乡镇、到工程,坚持一线指挥,为所包乡镇的第一责任人。同时要求各乡镇书记、乡镇长在农建期间不得擅离职守,确因工作需要外出,必须向书记请假。如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下去检查农建工作时,连续三次发现乡镇主要领导不在岗位,不在一线,则取消该乡镇评比先进的资格。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在开展农建前即深入各乡镇了解工程的规划情况,期间又经常下去了解工程进展情况,解决实际困难。本着严格检查、严格奖惩的原则,在农建结束后,又组织有四套班子全体领导、涉农部门领导、乡镇书记、新闻单位参加的检查评比工作,对农建先进乡镇奖励现金2000元,对后进乡镇除在全县范围进行通报、电视曝光外,一票否决当年综合考核中评比先进的资格,并要求主要领导在农建总结会上做表态发言。今秋农建期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深入乡镇检查了解农建4次,组织阶段性大型检查评比3次。由于方法对头、措施可行,有效地调动了基层干部扑下身子抓农建的积极性,增强了县乡干部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恐后意识,在农建工作上,乡与乡之间自发开展了比规模、比速度、比质量、比效益的比学赶超活动,为全面完成农建各项任务创造了条件。

(四)合理规划,科学施治,确保工程质量。

为提高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开发效益,增加农田基本建设中的科技含量,我们本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绿字当头,集中连片,综合治理,提高效益的原则,夏季由书记、县长带队,组织水利、林业、农机、扶贫办等有关领导和部分科技人员深入各乡村,在总结前几年治理经验和教训的同时,重新修改制订了我县远期、近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和符合县情民意的分期实施方案,并按照“先好后次、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原则,确定了3个千亩梯田片,3处重点流域治理工程。根据不同地形地貌、立地气候条件,制定不同的治理方案。以大流域为骨干,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工程、生物、保土耕作措施有机结合,优化配置,进行综合治理和综合开发,达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如八角马军营流域,主沟长4公里,内有1公里以上支沟5条,流域面积18000亩,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7280亩。从该流域立地条件出发,我们采取沟底打坝淤地、缓坡推土造田、陡坡植树造林的治理形式,在造林中推广了阳坡生态阴坡针、背风向阳经济林的营造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新造基本农田800亩,水平沟整地4000亩,种植柠条1500亩,种植落叶松、油松2500亩,育苗20亩,打坝2座,年内治理面积达到5300余亩。基本上做到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使流域内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五)抓住机遇,提、引、蓄并举,全力实施人畜饮水解困工程。

我们XX历史以来水资源缺乏,是出了名的贫水县,全县有百分之八十的村庄人畜饮水非常困难。近三分之一的村庄祖祖辈辈饮用雨水、雪水、麻河坝水度日,群众苦不堪言。不仅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生活水平,还严重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鉴于此,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把解决饮水困难当作大事来抓。但苦于工程大、投资多、技术相对弱等原因,到去年年底,全县尚有100多个村、5万多口人、1万多头大畜不同程度缺水。今年,我们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我县被列为全省首批解决的22个重点县的机遇,坚持把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作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多方筹资765万元,以开发利用深层溶岩水,集中连片供水为主,提、引、蓄并举,年内铺开各类人畜饮水工程68处,其中新打机井4处,引水工程1处,提水工程21处,包括集中供水工程7处,蓄水工程46处,打旱井261眼。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现所铺开的68处人畜吃水工程全部竣工,全县严重缺水的93个村庄,2.3万余口人、7254头大畜的吃水困难一次性得到解决。按照管理专业化、经营企业化、用水商品化、服务社会化。“以水养水”的改革思路,转换经营机制,不但使全县80%的农民吃上了自来水,其它人口也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吃水条件,而且也为下一步彻底解决全县人畜吃水困难积累了资金,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六)多元筹资,集中使用,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到位。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而资金困难又是制约农建的主要因素。为了增加农建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采取劳动积累工顶一些,受益人口集一些,干部职工捐一些,县乡财政挤一些多元筹资的方法,一是发扬自力更生精神,进一步完善农村劳动积累工制度,鼓励支持农民在自觉自愿和实际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尽力解决自身利益投资。要求每个农村劳力每年农建投工不少于20个,凡人畜吃水工程受益人口每人出资20元。如烈堡集中供水工程仅群众投入劳动积累工就达5万个,折款75万元。全县仅机耕一项,群众即投入资金330万元。二是本着自愿出钱出力的原则,每名机关干部年内植树造林捐资20元,义务修路捐资30—50元。三是县乡两级财政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挤出部分资金用于农田基本建设。截至10月底,县乡两级财政已拨出200万元专款投入农田基本建设。四是严格把好国家专项资金使用关,把国家下拨我县的水利水保、扶贫专款、以工代赈、世行贷款、植树造林以及其它有关资金捆到一起,统筹安排,合理使用,集中财力办大事。通过以上渠道,全县共自筹农建资金1430万元(包括投入积累工折款840万元),有力地缓解了农建资金紧张的矛盾,保证了全县各项农建工程的顺利进行。

四、特点

一是上马早。在专业队长年干的同时,八月初,三千名机关干部职工和农村部分劳力(妇女、老人)即已投入农建工程。上马要比往年早一个月左右。

二是规模大。突出集中连片,综合开发。在整体农田基本建设中,规划设计了3个3000亩以上的机修梯田片,3个万亩荒山绿化片,全长30公里的绿色通道工程,2个规模旱井旱池乡,7处集中供水工程,3处总面积5万余亩的重点流域治理工程,农建高峰期上马劳力达到4.5万人,规模之大,上马劳力之多,投资之巨,都是近年来所没有的。

三是效益好。由于在农建工程建设中,始终坚持综合开发,严把质量,力创精品的治理方针,因而从效益上看,也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

四是机制新。地流域治理中,认真推行谁治理谁受益的方针,如太平庄乡大磨沟改河造地工程实行以户承包,谁垫谁有,五年免交农业税和各种摊派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全乡人民的垫地热情,日上劳力540人,日上机具70多台。在解决人畜吃水中,创造了管理专业化、经营企业化、用水商品化、服务社会化的经营模式,为实现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动员社会力量、千家万户治理千沟万壑走出了新路。

五、问题

(一)由于大规模的机修梯田和流域治理,与机耕发生了时间上的冲突,机具紧张,难以两全,尤其大型农机具更显不足。

(二)高杆作物(主要是葵花)多,收获期长,影响了机耕进度。

篇9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长期以来制约我省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省委、省政府《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省委发32号)明确指出: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努力促进我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现就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一、总体要求

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32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总体要求是:紧密结合全省实际,因地制宜,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切实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以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村“六小”工程及社会事业建设步伐,妥善解决关系民生的吃水、行路、上学等问题。创新和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在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大省级投入的同时,引导和鼓励各类经济主体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主要目标

通过五年的努力,力争到2012年:

¬¬----全省新增有效灌溉面积l00万亩,达到2178万亩;

¬¬----新增集雨节灌面积l00万亩,达到650万亩;

¬¬----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l50万亩,达到378万亩;

¬¬----新修梯田面积300万亩,达到3161万亩;

¬¬----新增农村户用沼气70万户,达到100万户,全省农村户用沼气普及率达到21.5%;

¬¬----年均解决l00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

¬¬----新增通乡油路7154公里、通村油路10800公里、通达工程12067公里。

¬¬----解决全省l.46万无电农户的通电问题,确保户户用上电。

三、建设重点

(一)加强水利和基本农田建设

一是重点抓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等大中型骨干工程建设。一方面着力抓好在建工程建设。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作要围绕国家批复的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规划,严格落实省政府批准的水资源配置方案,继续推进水权制度改革工作。把握好工作节奏,稳步开展日光温室建设工作。优先实施技术路线合理、条件成熟、群众接受程度高的项目。坚持各项措施整体推进,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5年内改造干支渠821公里,发展渠灌103万亩,管灌21万亩,大田及温室滴灌50万亩;加快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建设,九甸峡水利枢纽在实现首台机组发电的基础上,加快后序机组安装调试,尽快实现三台机组满负荷发电目标;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在加快干渠工程建设的同时,切实做好受益区水资源配置工作和田间工程配套,确保到2012年工程全面建成,新增有效灌溉面积l9万亩,实现年调水任务2.19亿立方米,解决榆中、会宁、安定、陇西、渭源、临洮等6个县65万城镇人口、90万农村人口的生活及工业用水;引大入秦工程近期着力抓好供水结构优化调整工程建设,在五年内全面建成并发挥效益,实现年调水4.43亿立方米,灌溉面积达70万亩以上目标;疏勒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快田间配套步伐,全面实现新增灌溉面积40.8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5.4万亩的建设目标;东乡南阳渠灌溉工程抓紧完成剩余田间配套任务,实现新增灌溉面积l2万亩,有效解决沿线东乡、和政、临夏三县人畜饮水;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优先在玛曲、碌曲、夏河、卓尼、临潭和合作共5县1市项目区内启动游牧民定居工程,逐步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和生态保护支撑体系建设等工程,近期治理达到遏制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趋势的目标,有效保护和恢复湿地、草场和森林资源,充分发挥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和黄河、长江上游河源区的作用。另一方面,积极谋划和新开工一批重点工程。盐环定场黄二期工程加强向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的汇报衔接,积极配合做好环境评价、土地预审等工作,争取及早开工建设;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在抓紧争取资金、完成剩余“退耕变‘节水”’工程的同时,全力配合黄委会做好二期项目争取工作;及早谋划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建设,积极开展敦煌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等前期准备工作。

二是抓好灌区改造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发挥已有工程效益。在河西和沿黄提水灌区实施好国家重点支持的14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项目资金支持,实施5处5—30万亩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省内多方筹措资金,积极扶持全省50处1~5万亩灌区和万亩以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同时,按照国家总体要求,三年内完成我省列入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的7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通过水利骨干工程建设、大中小型灌区的节水改造和小型水利建设途径,力争5年内将有水资源条件的l00万亩旱川(塬、台)地发展成水地。

三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以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为契机,以张掖、敦煌和武威三市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和酒泉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市为重点,在河西地区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2提高到0.56,逐步减少农业用水,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创建河西地区节水型社会示范区;省内其它区域在抓好试点的基础上,努力推进水权制度改革工作,在重点流域和电力提灌区积极推行高效节水技术。在广大旱作农业区,积极推广旱作农业节水技术。要把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作为重点,5年内力争推广面积达到l000万亩。适宜雨水利用工程的地区,加快干旱山区抗旱水源和集雨节灌工程建设。

四是加强基本农田建设。认真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五年内开发整理土地67.5万亩,其中新增耕地30万亩。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加快梯田建设。结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以工代赈、水土保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口粮田建设等项目的实施,五年内新修梯田300万亩。引导和鼓励农民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

(二)加强农村能源和生态建设

一是大力开发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以中东部退耕还林重点区和陇南适宜建设区为重点建设区域,兼顾河西、临夏、甘南等适宜推广区域,以“一池三改”为基本模式,因地制宜推广“四位一体”和“五配套”等模式。五年全省新增户用沼气70万户,新建农村沼气服务网点4000个,其中:中东部退耕还林重点区(庆阳、平凉、定西、天水、白银、兰州等市),新增户用沼气38.5万户,新建2200个村级农村沼气服务网点;陇南适宜建设区(陇南市、甘南州舟曲县、迭部县等),新增户用沼气9万户,新建482个村级农村沼气服务网点;河西建设区(武威、张掖、金昌、嘉峪关和酒泉等市),新增户用沼气16.5万户,新建1000个村级农村沼气服务网点;临夏、甘南建设区(临夏、甘南两州),新增户用沼气6万户,新建320个村级农村沼气服务网点。五年基本实现每个项目村均有村级后续服务网点、服务工具和服务人员的目标。

二是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四期、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进一步抓紧抓实国家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政策的兑现工作,保护农民切身利益。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开发,发展有市场、有潜力的后续产业建设,解决好退耕农户、退牧户的长远生计问题,将退耕还林延伸到林草、林药间种。同时,切实抓好天然林保护、“三北”四期、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建设工程,按照国家批复规划面积组织实施,使农民从工程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在粮食生产区有针对性地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确保粮食的稳定高

产。天然林保护工程要以全面落实好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制为核心,加快公益林培育步伐,逐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是发展循环农业。以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为目的,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农业建设技术,实现农业由单向式资源利用向循环梯级利用、集约高耗型向节约高效型转变。河西地区(酒泉、张掖、武威三市)与农村沼气建设相结合,五年建设循环农业示范点50个,重点推广“制种废弃物-有机肥¬-种植业”等循环模式;中部定西市五年建设循环农业示范点25个,重点推广“马铃薯-加工淀粉-废弃物利用-养殖-有机肥”等循环农业模式;陇东庆阳、平凉五年建设循环农业示范点50个,重点推广“养殖业废弃物-食用菌生产-有机肥”等循环再利用技术;陇南、天水两市五年建设循环农业示范点75个,重点推广“果品-加工果汁-废弃物利用-养殖-有机肥”等循环农业模式;甘南、临夏五年建设循环农业示范点50个,重点推广“秸秆-养畜-有机肥”的过腹还田等循环模式。

四是建立健全森林、草原和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认真落实中央和省上森林及草原生态效益补偿政策,落实管理责任,加强资金管理。近期要切实抓好全省公益林资源调查工作,将符合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标准的林地纳入区划界定范围。力争将我省目前尚未纳入国家生态效益补偿范围的草场和1477.68万亩公益林纳入补偿范围,使更多的农民享受到草原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带来的实惠。

(三)加强农村安全饮水、道路和农电建设

一是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以集中供水工程为主,分散供水工程为辅,五年内在全省13个市(州)、85个县(区)修建集中供水工程1216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5610处,解决5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稳步提高村镇自来水入户率,使农村饮水安全程度大幅度提升。同时,加快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建立完善主要河流水功能区划,入河排污总量控制与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水环境预测、预报、评价、管理、服务体系,制定重要供水水源地的保护制度,使饮用水源区水质达到Ⅱ、Ⅲ类水质标准。

二是加快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和通乡通村油路工程建设。按照全省农村公路建设总体要求5年内新建、优化、改建农村公路37421公里。其中:通乡油路7154公里,通村油路10800公里,通达工程l2067公里,养护维修工程2000公里,改建提高等级5400公里。

三是提高农村电网改造进程,确保户户用上电。对居住相对集中、距大电网相对较近的约0.58万无电户。采用大电网延伸方式解决通电;对居住极为分散、距大电网过远、大电网延伸无法保证供电电压的约0.88万无电户,采用风光电、小水电等其它方式解决用电。同时配套解决扶贫易地搬迁和新农村建设搬迁农户的用电问题。

(四)加强农村市场、信息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双百市场”、“退市还路”等工程建设。继续深入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产品批发市场两大系统建设和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支持农家店、农资店建设,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进一步扩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产品批发市场覆盖范围,今年将实现从63个县(区)扩大到73个县(区),覆盖率达到84.9%,五年内力争全部覆盖。依托甘肃省新农村商务网络优势资源,加强与市州涉农网的紧密合作,定期汇总信息,建立连接全省、辐射乡村的新农村信息服务体系。通过配发手机短信特服号、在大型区域性或专业性批发市场配置无线多媒体显示屏等,建立起政府、企业、农户、市场多向连通的信息收集网络。同时,加强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通过“双百市场”和“退市还路”工程的实施,改造提升大型批发市场和乡镇集贸市场功能,带动农民围绕当地市场需求开展多样化经营和服务工作,解决农民的“买难”、“卖难”问题,有效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

二是推进供销社组织创新和经营创新,加快实施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坚持“为农服务”的宗旨,构筑农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体系。重点建立以省农资公司及市、县、社农资公司为龙头,以基层供销社和村级服务站为基础的农资连锁经营体系。通过五年的努力,力争使供销社系统的化肥经营总量继续保持在社会份额的80%以上,连锁销售额占到农资类销售总额的80%以上;围绕区域特色农产品和支柱产业,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产品经营企业、加工企业、批发市场、专业合作社,把农产品的收购、加工、贮存、销售环节紧密相连,形成完整的农产品物流服务网络体系。积极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发展各类农产品协会和农民经纪人协会,开展相关培训,提供信息、科技和农产品产加销等综合性、系列化服务。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使其成为农产品购销和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领头人。继续扶持、建设大宗骨干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行“订单农业”,引导农民按需求组织生产。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积极发展新的各类各级农产品交易市场,在大中城市探索组建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本着“开放办社”的原则,构筑日用工业品连锁经营体系。培育经营日用消费品经营龙头企业,建设配送中心,改造和提升村级综合服务社,发展城乡双向流通。用五年左右时间,发展龙头企业100个,发展2000个小超市、便民店。

三是加大惠农力度,全面落实“绿色通道”政策。按照省政府以及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开辟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的政策,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减免政策,改善“绿色通道”服务设施,提高文明优质服务质量,切实保障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优先通行,积极支持鲜活农产品快捷、顺畅、低成本流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四是继续加强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按照“巩固成果、扩大范围、提高质量、改进服务”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集中力量整县推进的方式,在2010年前确保完成的41122个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的任务,2007年、2008年两国家下达我省22400个20户以上自然村的建设任务,补助资金l.12亿元已经到位,省、市、县要积极落实配套资金,确保今年年内任务如期完成。2009年一2010年,将全面完成剩余18722个20户以上自然村的建设任务。2011年至2012年,着力解决20户以下自然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力争到2012年,全省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7%以上。

五是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完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以农业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为核心,建立农产品监测预警系统、农业政务管理服务系统和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制度,增强“l2316”热线服务“三农”的功能。通过省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和金农工程的实施,完成1个省级、87个县级农业信息站和4461个村级信息点建设,到2012年,全省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覆盖90%以上的乡镇和70%的村。

六是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减少气象灾害损失。全面启动实施“甘肃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系统工程”,建设集应急预警指挥、气象灾害监测、信息传输、气象灾害预测预报、气象灾害专业服务和技术保障等六位一体的气象应急响应服务系统。为社会防灾减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气象保障服务。启动开展“卫星数字音频广播系统(DAB)试点”工作,解决现有其他方式(如手机短信、电话等)无法覆盖边远、偏僻农村、牧区、荒漠等边远地区的缺陷。建设全省“农信通”气象预警系统,先期在渭源、华亭、陇南二县一市建立150个试点,建成全省气象灾害实景监控系统,在全省各市、县建设81个气象灾害实景监控系统。与电信部门合作,2008年建成全省气象预警手机小区广播系统.在全省建成30%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电子显示屏,2008年底建成“个市一县可视会商系统。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大资金投入。按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措资金的思路,切实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一是继续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做好与国家对口部门的汇报衔接工作,尽最大可能,争取国家在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入上对我省有所倾斜,确保每年争取投资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二是各级政府要确保每年用于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呈递增之势。对一些大型工程的建设资金,省上应设立专项予以支持。对中小型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要统筹兼顾,资金安排中保持一定的比例。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资机制,鼓励企业、个人采取多种形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三是整合支农投资,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不断总结经验,推广“临泽模式”,按照“渠道不乱、职责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坚持省级协调,县级整合、先行试点、稳步推进,切实解决支农投资管理多头、使用分散、整体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二、加强项目管理,保证投资效益。实行项目跟踪管理制度,加强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是工程效益发挥的重要保证。大中型项目建设要严格实行“四制”,农村“六小”工程等小型工程应重点推广报帐制。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加大工程质量管力度,严格对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资质管理,加强工程施工的现场监理和质量监督,建立和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严格基本建设程序,切实做到“人员、质量、资金”三安全。

篇10

关键词:农业开发;现代农业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从目前来看,响水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经济发展滞后,农民生活水平偏低等突出问题。要改变广大农村的落后状况,必须改造传统农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通过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在广大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响水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共涉及小尖、双港、张集、六套、南河、黄圩、运河、大有等十三个乡镇和江苏三圩盐场,项目区内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中低产田面积广阔,产业化规模较小,发展现代农业既蕴含着巨大潜力,又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农林水等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生产环境亟待改善。一方面,农村旱涝灾害多发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威胁;另一方面,由于多年失修,农田水利设施老化严重,调蓄水能力较弱,地表水资源短缺,不少地方农业生产靠天吃饭。同时,城市和工业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农业用水成本不断增长,农业进一步成为弱质产业,农民增收比较困难。

(二)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大部分地方农村仍以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为主,农业机械虽有一定程度的推广和应用,但人力以及传统的耕作习惯和耕作方式仍占主导地位,种植结构单一,农业科技水平低,农业生产力落后,土地产出率不高。传统和落后的生产方式,使不少地方农业发展缓慢,年复一年,面貌依旧,难以突破增长的瓶颈。

(三)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竞争力不强。占农业生产主流的仍然是传统分散的小农经营。土地耕作分散,产加销、贸工农等环节条块分割、联结松散,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产业协会等农民合作组织尚不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农业发展缺乏有力保障。由于一家一户的小生产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成本增加,风险增大,成为制约农业加快发展的瓶颈。

(四)农业污染呈逐步加大趋势,农业生产安全面临挑战。目前农村普遍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滥用激素、抗生素,过量使用饲料,大量焚烧秸秆,随意排放农业垃圾,不仅对空气、水源和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也对农产品的品质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一些地方由于生态退化、污染加剧,失去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良好环境。

二、农业综合开发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响水县农业综合开发紧紧抓住国家支农惠农的大好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为根本任务,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提升开发实效,为推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现代农业起到了强基固本的作用。农业综合开应充分利用项目综合、资金综合、措施综合的三大优势,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综合配套,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大力建设方田林网化、道路砂石化、灌溉节水化、耕作机械化、种植区域化的高标准农田和粮食生产基地,显著改善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实现了“藏粮于田”、稳产高产。十一五期间,响水县完成改造中低产田16万亩,总投资11211.4万元,包括一般土地治理项目、黄河故道项目、滩涂垦区配套项目,其中土地治理项目改造中低产田15.2万亩,技术培训10312人次,新建泵站195座,新建农桥183座,涵洞1831座,渡槽17座,砂石路165.25公里,水泥路28.06公里,防渗渠100.54公里,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扶持发展产业化经营,为发展现代农业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近两年来全县农业综合开发建成了一批有规模、有特色、有市场、有效益的区域优势农产品基地,如大有优质稻米生产基地、运河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六套、金银花生产基地,培育了不少国家级及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如超大蔬菜集团公司为2008奥运会指定蔬菜供应商,造就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如响水县七套小杂粮农民专业合作社,响水县丰盛蔬菜专业农民合作社等,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大幅提高了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

(三)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为发展现代农业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为了提高现代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近年来,响水县以良种良法推广应用、现代化节水灌溉、农民科技培训为核心,借助于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的实施,在项目区大力开展了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应用,购置了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和储存、加工设备,形成了技术和市场、专家和农民有机结合的科技合力,初步走出了一条以内涵开发、科技开发为主的发展之路。

(四)坚持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为发展现代农业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农业综合开发是财政支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财政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重要渠道。通过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2010年响水县完成农业综合开发总投资5321.6万元,财政投资3818万元,自筹资金1503.6万元。通过“一事一议”引导农民群众积极筹资投劳,通过贷款贴息、有无偿相结合等方式吸引各种社会投资,进一步扩大了全县农业综合开发的总体规模,从而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今后,响水县农业综合开发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紧密结合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统筹土地治理、产业化经营、科技推广、生态保护四个重点,努力把项目区建设成为我市农业的园田化示范区、产业化开发区、现代化辐射区,实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四大目标。

(一)以改造中低产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持之以恒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始终是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任务。要针对全县农业基础脆弱、自然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的实际,逐步提高改造中低产田的亩投入标准,坚持按流域或灌区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开发,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进行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把中低产田建设成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增效的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区建设,要以水利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行节水灌溉,发展节水农业和旱作农业。同时要配套实施平田整地、土壤改良、配方施肥、林网防护和道路建设,要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优化种植模式,改造传统农业;通过区域化种植和规模开发,实现规模效益。力争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成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示范区,成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区。

(二)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发挥区域优势,壮大主导产业,扩大现代农业发展规模。要针对全县农业产业化规模小,加工能力弱,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难、增收慢的实际,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力度。完善农业综合开发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政策,促进农村产业化组织制度的创新。要把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产业作为战略性任务和工作突破口,力争在短时间内把项目区建成优势产业突出、农产品竞争力强、经济效益显著、农民收入增长较快的农业现代化生产基地。

(三)以推广适用农业技术为重点,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是要加大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以创新科技推广费使用管理机制为突破口,大面积推广先进的农业适用技术,重点推广节水灌溉、旱作农业、良种繁育、配方施肥和绿色无公害种养技术,使项目区农业优良品种覆盖率和先进成熟适用技术入户普及率明显高于当地非项目区。二是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要采取多种方式,改善项目区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外部条件,增加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和发展农业技能。三是要增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功能。加强种子、种苗和种畜繁育建设,扶持具有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增强农技推广机构的服务功能。

(四)以生态项目建设为重点,实行生态综合治理,改善现代农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同时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进一步加大对农田周边绿化和重点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的支持力度,构建良好的生态大环境,为全县山川秀美、发展现代农业做出新的贡献。

四、以农业综合开发为载体,建立发展现代农业的保障机制

发展现代农业离不了项目和资金。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生命线,是农业综合开发的第一要务。只有强化保障,严抓管理,不断创新,加强机制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才会保持健康和发展活力,项目区发展现代农业才会有良好的机制保障。

(一)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强化投入保障。主要抓好五个方面:一是要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资金的支持。要积极争取、主动汇报,以一流的工作业绩和显著的开发成效,赢得上级的信任和支持;力争使国家、省、市对响水县的投入逐年增加,不断扩大全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规模。二是要加大县级财政投入力度。在充分保障国家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配套资金的前提下,尽量增加县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力度,逐步增加开发项目,进一步扩大农业综合开发的受益范围。三是切实落实县财政配套资金。县要把财政配套资金统一纳入预算管理,提前安排,足额落实,予以制度保障。鼓励和支持各项目区积极争取其他渠道的相关资金,统筹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四是引导和鼓励农民筹资投劳。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参股经营、贴息、补贴等多种扶持方式,引导和带动民营、信贷资金及其他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要创新投入机制,建立资本运营模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