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范文

时间:2023-08-18 17:50: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篇1

关键词 生物学科 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观点、知识、思路和方法能面对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动手、动脑,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延伸等,不断加深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高应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笔者以“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的课堂教学实践为例,从核心素养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纬度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1 情景引入,形成生命观念

生物学科是与现实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在课堂教学的引入环节,教师可以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新闻或事件,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迅速融入课堂,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学生在尝试解释和抽象的过程中学习生物学的知识、观念和思想方法,逐步形成相应的生命观念。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联系最为紧密的是农业生产,笔者以所在区域的生态农场最近因较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导致大部分农作物大面积减产事件作为引入。学生利用最近所学的光合作用原理的知识尝试对该事件进行了解释,提出了由于“低温寡照”影响了绝大部分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而导致减产,进而抽象出“光照、温度、CO2”是影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有部分学生发现在该生态农场并不是所有农作物均减产了,比如玉米的产量没有明显变化,进而抽象出“农作物本身的色素、酶”等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学生在尝试解释该事件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了“物质与能量观”的生命观念。

2 自主学习,培养理性思维

自主学习是高中阶段学习的重要方式。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知的欲望,更重要是的能够引导学生在尊重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以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一课的课堂教学之前,导学案已经下发,导学案包括“复习旧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联系生活”四大模块。“复习旧知”模块是将光合作用的过程进行框图形式填空(图1),“自主学习”模块展示了夏季晴朗的一天某绿色植物CO2变化趋势图(图2),要求学生对曲线图上每个拐点和每一段发生的原因及主要的限制因素进行分析,并配以一道例题。这两个模块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了解大部分的基础知识,并应用自主学习所得知识对例题进行解析,同时将自主学习中产生的新问题带入课堂,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分析和产生的问题进行引导和汇总、解释、修正,学生在积极思考和再认识中逐步发展了自己的理性思维。

例题:研究人员以某植物为材料,利用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对影响光合作用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研究。

(1)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两种物质是______。

(2) 在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实验装置由阳光下移至黑暗处,则植物叶肉细胞内三碳化合物含量______。

(3) 为了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首先应在实验装置的烧杯内加入______溶液,然后再打开该装置的活塞开关,使U形管两侧液面如图所示,关闭活塞,这一操作的目的______。

(4) 实验的观察指标是U形管A侧液面的变化值。在每一给定温度且其他条件均相同、适宜的情况下光照1 h,实验数据见表1。

请根据以上数据在指定方框的坐标内以直方图的形式画出各温度下的实验结果。分析所绘图形可知温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是______。

(5) 夏季去除实验装置的水浴装置后,置于自然环境条件下,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相同,且空气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微生物对CO2浓度影响均忽略不计,利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了该玻璃罩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乙曲线。问图中CD段CO2浓度上升的原因是______,G点时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特点是______。

本例题从实验事实入手,既考查基础知识,也有综合分析。学生通过解析,一方面能够加深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原因分析,结合“夏季晴朗的一天某绿色植物CO2变化趋势图”加深对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从而为整节课的高效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设计实验,注重科学探究

对生命现象的解释和证实,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实验证据。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即培养学生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并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一课中,学生通过复习旧知和自主学结出影响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那么,这些因素是否真的对光合作用强度产生影响呢?具体的影响结果与自主学习中的曲线所示一致吗?这就需要通过实验加以探究和验证。教材上给出了利用叶圆片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基本思路。本节课上,笔者对该试验进行了适当的改编,这也是本节课的亮点所在。实验方案在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教师的指导下完善,学生共分为8组进行实验。教师给1~6组提供了新鲜的叶圆片,给7~8组提供了衰老发黄的叶圆片。实验结果以表格形式呈现,1~6组的实验很成功,7、8两组学生认为自己实验“失败”了。既然“失败”了,就要分析原因,全班学生一起观察7、8两组的实验,共同分析,找出可能的原因。学生通过对比发现,7、8两组的叶圆片绿色较1~6组的浅,提出可能是叶片中色素的原因所致。教师顺势提出问题:你们能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和分析吗?学生们结合已有的知识,提出将两种叶片中的色素提取并分离后做比较。由于该实验比较简单,学生马上进行实验,对比结果很明显,1~6组所用叶片提取的色素种类和含量较7、8两组的叶片多。学生们通过实验的再探究,从“失败”的实验中抽象总结出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叶片中色素的种类和数量、酶的数量等。

4 联系生活,增强社会责任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较之前最大的跨越是实现了学科教学思想向公民教育思想的转变,着力培养学生基于生物学的认识。教师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引导学生尝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以及社会关爱等。

篇2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高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工作,对高中生物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高中生的科学素养已经是当前首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对高中生物教学中核心概念的突破进行相应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核心概念;突破

引言:

与其它学科不同,在高中生物学习中更多是学习相关的生物概念,这主要是由于生物学科独有的特点而决定的,在生物学科中,各种生物规律、方法和原理等都是通过一些生物概念体现出来的,所以高中生学习生物的实质就是学习各种生物概念,只要学生能够熟悉的掌握书中的各种概念,尤其是一些核心概念,那么学生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判断和推理,是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生物学中的各种知识、规律、方法和原理等,从而在大大提高学生们解题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生物学知识水平的提高。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对核心概念的教学。

一、指导学生们建立相应的概念体系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生物教学的目的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目的是在日常的生物课堂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们建立相应的生物学概念体系。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面对某些核心概念的突破时,高中生物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合理的且与学生以往认知有差异的冲突,这样在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还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这样高中生物教师就可以更方便的帮助学生构建和完善相应的概念体系。例如,在对高中生物知识中的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以及多倍体这些核心的概念进行教学的时候,高中生物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染色体组,然后在举例说明许多生物都只含两个染色体组,这种只含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被称为二倍体。教师此时可以突然将多倍体这一新名词引入,并向学生们提出疑问:多倍体生物和二倍体生物在染色体组上会有什么区别?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原有的认知上突然加入具有差异化的冲突,无疑更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并且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后,无论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在经过教师的合理纠正后,都会非常有助于学生们对概念进行记忆,从而让学生对于这些核心概念知识的理解更加的透彻。

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根据教学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若由教师将一些生物学概念直接传授给学生的话,学习往往兴趣不是很高,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此时学生学习概念的方法也大多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仅完全没有锻炼到学生自身的思维,而且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故而在对核心概念进行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们留设一些与核心概念有关的问题,并让学生们自主进行探究,教师在旁对学生的见解进行合理的引导,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积极的思考问题,自主的参与到核心概念的学习中来,从而不仅有助于学生们加深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和记忆,还有助于学生们培养积极思考的能力。

三、对类似概念进行比较,让学生们理解核心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在高中生物学科中的许多概念之间都存在着一些相似之处,即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将这些有共同之处的概念进行整理,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放到一起进行比较,让学生们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加深学生们对这些核心概念的理解。例如,在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体两种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的共同之处,都是由染色体组成的,这样往往就使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容易将两种概念混淆,无法具体掌握,同样还有在《分子和细胞》模块中,提到的个体、种群、群落以及生态系统等概念,这些概念之间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学生在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也很容易出现概念的混淆,使学生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将这些概念单独提取出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它们放在一起,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分析出这些相通概念之间存在的联系和区别。

四、合理使用变式,让学生们深化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高中生物教学中对这些核心概念进行讲授的过程中,高中生物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变式来引导学生对这些核心概念进行学习,深化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例如,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对种群这一概念进行讲授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多种变式进行教学。首先,提出一个较小的且学生们都很熟悉的生态系统湖泊。然后,对学生们提出一系列问题:在同一个湖泊中的所有鳝鱼是一个种群么?在同一个湖泊中所有的草鱼和鳝鱼属于同一种群么?两个不同湖泊里的鳝鱼属于同一种群吗?高中生物教师就可以通过提出这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们进行回答,在回答之后进行相应的讨论,最后让学生们根据理解总结出种群的概念。通过这些变式的使用学生们在解答的过程中就会自主去思考,从而加深对种群概念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陈际升.核心概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2,(4):152-153.

[2]左婷.“概念着手、学科互联、过程呼应”对比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环球市场信息导,2012,(26):98.

[3]袁兰.浅议高中生物教学中核心概念的突破[J].中学教学参考,2012,(8):109-109.

[4]张玉明.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概念演变及应对策略例谈[J].中国教师,2012,(16):32-35.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方式;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275-01

生物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科学课程,新课程的理念是要求注重较好较全面的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更有效率的学习生物。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首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改变过去"填鸭式教学"的办法,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显得更加得心应手。

1.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要想转变生物的教学方式,不仅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高中生物相比初中生物而言,其学科特性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渗透联系也比较紧密。生物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教师在授课时也应当注重提高自身的生物专业素养,通过自己游刃有余的专业讲解,来帮助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生物这门课程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枯燥,为了让学生摆脱对高中生物的畏难情绪,教师特别需要通过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存,使学生明生物的趣味性所在。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生物这门学科的学习。

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避免陷入"填鸭式教学"的误区。传统的生物教学往往容易走入单纯的以生物教师讲解为核心,学生听不听课教师都无法很好地把握情况,学生听不懂,或者觉得生物课枯燥,往往就会对生物这门课丧失兴趣,进而变得学不好生物。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这门学科的兴趣,高中生物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取活跃课堂的教学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将高中生物分为几个模块,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来负责相应的生物模块,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引导学生进行生物自主学习的方式,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继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素养。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多读趣味性的生物书籍。正因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发展和转变的重要时期,趣味性强的生物刊物或者书籍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开掘学习生物的潜能,促使学生学会思考生物问题,帮助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如何解决生物问题。此外,教师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课堂趣味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设置趣味性的生物问题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对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是十分有帮助的。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中生物这门学科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高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忽略对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高中生物教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概念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消化在课堂上的知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挖掘高中生物的学习潜能。因此,培养高中学生的生物动手实践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高中生物教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重视实验教学。高中生物这门学科有其学科的特殊性,相比初中生物来说,高中生物的实验变得更多,并且生物实验变得更为逻辑缜密,细节也更为突出。例如高中生物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可以将各类生物实验分组,为学生系统的进行实验奠定基础。教师可以根据生物实验的共性及特性将实验分为观察类实验、调查类实验、鉴定类实验等,将这些生物实验分为几个不同的专题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系统的进行专题实验训练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物实验的核心所在,为培养高中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除了让学生进行实验外,还需要教师为学生讲解实验的要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生物实验是按一定程序进行的逻辑严密的实验,一旦某个程序出现了错误,就容易导致生物实验结果偏离目标值,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强调按步骤进行实验的重要性。例如调查类实验的一般步骤是:首先确定好实验的课题和实验的方案,其次需要制定好相应的实施计划,在制定好生物实验计划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缜密的分析,此次实验才能得出相应的结论,最后还需要给出实验的建议。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时,需要对学生强调按步骤进行实验的重要性,这有利于确保生物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对于培养高中学生的生物探究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高中生物教学要转变教学方式,还需要教师在授课时注重将生物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实际事例相联系,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如果教师在授课时只是照本宣科,按照书本上的知识理论一页页的往下讲,学生很难从中获得感性的理论认识。因此,高中生物教学要转变教学方式,还需要教师注重理论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需要高教师关注生活实际与生物学科的共性。高中生物的知识包罗万象,一些知识概念与人们日常的生活联系是非常紧密的,高中生物教师应当敏锐的抓住这一点,将理论与实际联合起来,巩固学生的故有认识,加深学生的相关印象,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概念的理解和吸纳。

篇4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现状;改进措施

随着现代社会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生物科学和技术已渐渐占领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高中生物教育,提高其教学质量已刻不容缓。

一、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1.重视度不足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学的影响,导致整个高中教学中应试色彩浓厚。生物作为高考中的一门小学科,其教学并未引起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重视。当前生物教学课时较少,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热情不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足,使生物教学进入了一个尴尬的局面。

2.师资力量不强大

由于学校对高中生物课程不够重视,导致其对生物教师的要求较低。从当前大多数高中生物教师的综合素养来看,其专业知识普遍较低,大部分教师都是专科院校毕业,学历较低,对生物新课改的内容并未理解透彻,无法保证生物教学的质量。

3.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目前,生物教学课堂中大多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一味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严重忽略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导致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思考的过程,以至制约了教学效果。

二、高中生物教学的改革措施

1.加强对生物学科的重视度

生物技术是21世纪的核心,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学校应该向教师和学生普及该学科的重要性,使大多数教师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培养学生现代化的意识,向生物学科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生物教学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其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为未来社会培养高技术综合型的生物人才。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高中生物课程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重要阶段,师资力量对教学效果和生物知识的掌握有着直接的影响。学校在进行生物教师的招聘时,应对其专业知识严格把关。同时,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学术交流,并落实生物教师进一步深造的工作。

3.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教师在生物课堂上应该灵活地转变授课形式,为学生营造新鲜感,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实践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互动教学是适应新课标的有效教学途径,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地将其应用其中。此外,生物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实际参与及其动手能力的提高。

篇5

关键词:生物学科;初中;高中;衔接

一、初、高中生物课程衔接的体现

1.课程基本理念的衔接

初、高中生物课程在指导思想上具有统一性与衔接性。2001年出版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初中标准》)及2003年出版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高中标准》)都明确指出: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更加注重(或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加关注(或贴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或学习是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另外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都遵从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相同理念,且都把“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主要目的(或核心任务)。

2.课程内容及标准的衔接

初、高中生物课程内容标准体现出一致性、递进性和互补性。第一,《初中标准》与《高中标准》中有些内容标准的主题一致,但在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上不同。如初、高中都有《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这一内容标准,初中要求用低倍镜观察,高中要求用高倍镜观察;第二,《初中标准》与《高中标准》中有些内容标准呈递进关系。

3.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在教法上,初中学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以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为主,辅以启发式教学法。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大量图片、事例、实验引导学生去感知知识,通过观察、例举和描述,去领会和巩固知识,而知识的应用相对较少。由于高中知识系统性、抽象性较强,且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高中学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启发式教学法,辅以直观教学法。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容,高中教师则常常利用比喻和启发式教学法,来帮助学生领会、巩固知识,并学会应用知识。对于一些结构性的知识往往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的展示帮助学生领会和巩固知识。因此,初高中生物在教法上具有连续性、相关性和递进性。

二、初、高中生物学科学段衔接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上的断层

初中个别学校存在着生物课临时开课应付中考,课时不足,实验设备无配备或配备不齐,部分教师由于非生物专业出身而难以把握知识的准确性等现象。加之初、高中有一年的“断层”,学生对初中生物学知识几乎遗忘殆尽,导致高中生物教学不得不一切从头开始。

2.高中生物课程章节顺序的设置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跨度的知识领会对学习者来说是困难的。以高中生物人教版教材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第二章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为例,此节知识抽象又需要一定的化学基础,而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的物质基础知识(化学课程还没有讲到),在非生物问题上存在门槛。

3.现实目标要求上的跨度

初中属义务教育,为了适应义务教育的要求,初中生物教学的难度有所降低。高中由于受升学压力等多方面的影响,教学的实际难度加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初、高中生物课程衔接的难度。

4.初、高中学法上的差异

学生不仅要在短时间内接纳更多、更难的知识,同时需要旧的学习方法的转型甚至形成新的学习方法。学法的形成或转型的不顺利造成的学习障碍直接影响学生高中生物的学习。

三、教师对初、高中生物学科学段衔接的对策

1.教师应深入学习、研究《初中标准》《高中标准》和教材

教师在教学前可通过全科组集体讨论、对比、研究初、高中教材及《初中标准》与《高中标准》,找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并通过一定方式摸清学生基础的真实情况,为实施初、高中生物学科学段衔接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有效地开展高中学段的生物教学。

2.教学方法上兼顾初中的感性认识

在课堂导入时,可以以初中有趣小知识导入。此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使有基础的学生以似曾相识的感觉开始新课的学习,无基础或基础较差的学生带着紧迫感快速投入学习。

3.教学过程中对初中知识的有效兼顾

首先,要求学生带齐初中生物课本,教师花较短时间帮学生简单梳理知识结构。细节性知识,学生可在课余时间查缺补漏。其次,以初中知识作为导入,起到提醒、复习、巩固的目的。再次,初中知识作为新知识的铺垫。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完成相关初中知识的学习或复习,使学生形成学习新课必有的初中知识储备。

4.了解学生的初中实际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

由于初中不重视生物课的学习,又经历了一年的断层,高中生学习生物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学习方法的调整。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清晰高考要求、端正学习态度。其次,使学生认识到初高中学习方法的不同,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教会学生重视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善于总结规律,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再次,初高中很多实验具有衔接性,教师要指导学生重视实验。通过以上措施,使学生在“欲学”的基础上做到“学会”,进而达到“会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l-3.

篇6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学习能力

2003年3月31日,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其作为我国高中生物教学活动的重要标准和依据,有力地推动了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其中提出了四个课程的基本理念更是不容忽视,包括提高生物科学的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理论与生活的联系。而这四项要求归根结底,还是在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着重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推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又必须承认学生素质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打造,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必须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打造加以重视。

一、当前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高中阶段对于学生而言至关重要,一方面更为繁重的课业负担对学生形成很大的压力,另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是学生必须要面对升学高考,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生物课程就很难得到太多的课外时间分配,因此课上学习时间的有效利用至关重要。然而就目前的情况看,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之上,重点存在两个方面不足,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1.教师的教学核心地位未能改变,课改仍待深入

虽然教学改革一再重申课堂上的互动,但却未能真正撼动一直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地位,这种地位的具体体现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性以及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从属位置。然而无论是从教育理念的角度看还是从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进行观察,都要求着将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主置上,将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效果视为衡量教学活动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和衡量尺度。就目前的教学状况看,这种将学生放置于教学活动核心地位的要求明显没有达到,紧迫的教学时间,让教师认为课堂上更多的信息填充是最为高效的教学方式,也因此一再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不仅仅没有提升作用,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破坏作用,而更为糟糕的是这种情况不仅仅存在于生物教学活动中,在整个高中乃至整个中学教学活动中都有一定程度的表现。

2.生物知识结构松散难以形成体系

由于教师更多注重于教学过程的完成,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状况的把握,因此对于教师而言是完整的生物知识结构体系,在学生看来却可能是另一番状况,加上应试的压力,就更有可能让教师将整个知识结构拆分成为若干知识点,而这种状况无疑更为加剧了整个知识体系在学生心中的松散状况,必然对构建学生知识体系带来不利因素。从学生的学习角度看,松散的生物知识对于学生学习而言没有任何益处,将整个知识体系进行拆分貌似更为贴近应试,但是这种割裂的方式在学生学习心得知识点的时候难以与既往已掌握的知识构成体系,加剧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并且在复习的过程中也必须更多依靠记忆,反而给学生的学习过程增加压力。

二、提升高中生物学生学习能力的切入讨论

就目前的状况看,帮助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这不仅仅是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推进教学活动向前发展并且提升学生能力的切实客观需要。通过上文中对于当前高中阶段生物教学的分析,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眼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1.构建完整生物知识体系

构建完整知识体系不仅仅对于生物学科教学活动而言意义重大,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和学习同样重要。必须明确,只有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才能切实帮助学生加强对于相应学科的理解能力,对于高中生物知识体系而言,必须明确每一个教学知识点与其相邻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处于同一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更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知识体系应当存在于学生的认识中,而非仅仅存在于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只有被学生接受和掌握的知识体系,才能切实发挥其存在作用和意义,也才能形成一种看待生物学科领域的观点和看法,帮助学生在其接触到新的知识的时候能够运用既有方式方法同化新的知识,并且在复习的过程中更加明确提纲挈领,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2.着意学生探究能力培养

对于学习而言,主动学习的效率要远远大于被动学习,这一点已经得到了教育领域工作者的广泛认同,而想要让学生自发去学习相应的知识,重要的在于教师能够设置好相应的问题和学习场景,并且有效控制课堂学习节奏。例如在胚芽鞘向光性实验中,教师应当注重实验本身的展示,对于此类能够实现课堂演示的实验应当尽量予以实现,如果时间不够可以考虑在前一堂课进行安排或者对实验本身进行删减。针对于这个实验,应当在让学生切实了解到实验目标的情况下提出相应有针对性的问题,推动学生参与实验的设计和结果分析,唯有如此才能发挥实验的意义。对于其他知识点也应当采取这一态度,有的放矢的设置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切实改善课堂环境

一直以来的应试教育在我国余毒不浅,而高考又是不可避免的教育必然,这就从一个侧面决定了我国教育体制中课堂教育部分的形式是围绕教师讲授展开的,这也是一直以来人们认为的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现在也必须注意到,这种演讲式的教学方式只是适合很少的一部分学生,并且没有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现在的当务之急应当是建立起一个能够让学生自由展开学习行为的课堂环境,一个能够确保学生能够对学习状态进行自发反馈并且对知识实现主动探究的课堂环境,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推动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结论

生物学科是高中阶段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否有效地展开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意义重大。实践证明,虽然在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并不是教师,但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还是不容忽视,切实正视这种主导作用,推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生物 转变

作为全民族未来的一项伟大的事业,教育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培养出的人才,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革。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的向我们走来,一个崭新的教材也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将如何贯彻新课程标准,适应新的教材体系,走进早已熟悉而今又陌生的生物课堂,是我们生物教师急需解决的紧迫课题。

一、正确认识课程目标

《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生物学课程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物学的生物学科学素养”。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不是唯一目的,而是建立和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精神、形成科学信念与科学习惯、开发学生智慧相统一的过程。尤其要注重观察教师是否着力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包括提高学生的信息搜集、加工、利用能力,提出问题、设计实验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创造性思维的习惯、能力和技巧,主动参与、与人合作、汲取不同意见作决策的能力以及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评价、处理和解决个人和社会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科学与技术、社会相互关联的态度和价值观。

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提出了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并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基本理念。同时,新课程目标融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于一体。这些充分体现了新时期我们对生物教育价值的追求。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从目标设计的结构框架来看,纵向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这三个维度,横向是学习、探究和练习。

二、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新课程生物教师及时作好角色的转变,担当引导和参谋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注重揭示知识的发展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建构,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也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学习内容也不再仅仅是教科书,这就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变化。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面对新课改,这就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杈威向平等参与学生的学习转变。从知识的传递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核心特征。

三、重新审视学生地位

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新课程倡导“主动、合作、探究”。其中探究性学习承载着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技能的发展、科学方法的训练、科学精神的培养和科学思维习惯的养成等多重任务,从而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三位一体得以实现,因此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该成为生物学学科重要的教学方式。探究性学习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学生由过去的先开始概念、规律学习的方式变为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规律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重在“做”的过程,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通过问题探讨、课题设计、实验操作、模拟体验、社会调查等活动,积极主动去探索、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由此教师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学生也必须改变学习方式,教学过程要成为学生积极动手操作、积极参与讨论、积极动脑筋思考的主动过程,学生的学习只有经历“做”的过程才能深刻理解所要学习的概念。提高科学探究能力重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探究的水平,因此教学中要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测量、分类、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通过培养学生对数据资料的收集分析、表达与交流、预测、推论和假说以及从事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注重教学方式变革

1.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

学生的认识过程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透彻,融会贯通,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可概括为两点:一是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学习常规,包括实验常规、听课常规、看书常规,作业常规;二是结合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指导学法,如把观察与思考的联系,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形成点、线,面、网结构化的学习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的分析推理的方法:用辩证唯物观去认识问题的方法等。例如:从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在一个知识点上通过发散、联想拓展相关内容。例如:个体发育如遗传的物质基础、细胞学基础、新陈代谢、调节、进化、生态因子之间的直接关联的知识可以统一在一个网络中;又如基因,是生物学科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几乎把高中生物学的主干知识、重难点知识都可以串起来。

2.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篇8

>> 美国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职业教育 美国:融合在高中的职业教育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美国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 从幸福课堂看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的栏目设置 适合职业教育的数学教材 职业教育的教材建设 高师生物教学中的职业教育 英国主流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对职业教育发展实践的影响 学科核心素养视角看美国高中生物主流教材 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特色 美国职业教育的趋势 美国高中主流生物课程与数学的综合 浅议在普通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职业教育 从美国职业教育法来看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职业教育中的教材体系和教师队伍中的问题思考 反思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教育" 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开展职业教育的研究 中德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的比较 谈职业教育教材营销模式的创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职业信息就在“Chapter Resources”栏目下的子栏目“Careers in Biology”中,点击即可进入。仍以“法医鉴定师”为例,“Careers in Biology”栏目主页面提供了三个站点链接。这些链接有的直接指向美国法医鉴定师的专业机构――American Academy of Forensic Sciences[5](美国法医科学研究院)。读者在该网站可以详尽地阅读到法医鉴定师们的著名案例,还可以链接访问其学术会议和其他各方面信息,全方位了解法医鉴定科学的研究发展现状;还有站点专门介绍法医科技人员如何开展技术工作的信息[6];另外也有站点专门介绍法医鉴定师行业相关的经典著作、科技期刊杂志中的论文和行业著名人士传记,还提供了与法医鉴定密切相关下属科学,如法医昆虫学、法医艺术、法医病理、法医心理学等学科的资源信息[7]。这些与教材配套的网站搜罗详尽而多渠道的职业信息资源,有效地弥补教材简短文本描述的时空局限,满足了学生课后更深更广地了解职业信息的个性化需求。

三、中美高中主流生物教材中职业教育的比较与启思

1.我国主流高中生物教材中的职业信息

我国现行生物学教材编制原则是“一标多本”(一个课程标准,多个教材版本),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的主要有人教版、苏教版、河北少儿版、浙江科技版和中图版等五个版本[8]。以我国中学使用普遍的人教版为例[9],高中生物教材中也有“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栏目,主要有医院里的检验师、育种工作者、生物技术产业的研发人员、化石标本制作人员、神经外科医生、植保员、林业工程师、景观设计师等8种职业的信息介绍,统计信息见“表2”。

2.中美高中主流生物教材中职业教育的异同

根据“表1”和“表2”,结合两国教材中“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栏目的呈现实际作对比,可见中美两国高中主流生物教材中的职业教育存在异同。相同之处就是,两国教材中“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栏目都是以图文并茂的图文框形式在教材特定章节正文中介入,职业教育模式和程序类似;栏目文本都对相关职业特征、从业资质等方面都有介绍。但是,我国教材不足之处却更明显。比如,人教版教材中“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栏目种类偏少,仅有8处,远少于美国教材18处;虽图文并茂,但介入位置都在章节末,略显突兀;职业信息介绍文本语言略显平淡,诱导性不强,导致职教思路不明朗;而且文本格式也不统一,有的是逐条介绍职业信息,有的则是涉及相关职业的新闻报道,还有的直接平实介绍,风格杂乱;最显著的差距就是由于我国生物教材普遍缺乏配套网络后台支持,自然也没有如美国教材中那样有对职业内涵进行专题性的网络纵深触探,职业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不利于激发中学生对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展开进一步了解的兴趣。

3.思考与启示

在基础教育中开展以“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栏目为载体的职业教育,不仅使学生的职业专业性增强,利于学生有目的地选择生物学作为进一步深造和选择职业的专业方向,还促进了生物学科教学的健康发展。在我国,长期以来由于社会观念陈旧,生物科技相关产业发展相对落后,高校生物学及相关的农、林、牧、渔等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不佳等原因,国民存在着对生物学的认识误区,高校生物学及相关专业招生状况也不理想,导致从事生物学教学与研究的人才一定程度短缺或质量不高。我国农村中学更是长期存在生物学专业教师配备不足,生物学教学质量低的现象[10-11]。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与技术大发展的时代,生物经济日趋蓬勃,生物学人才需求量加巨。在基础教育中开展生物学相关的职业教育,不失为挖掘和培育未来我国更多更高素质生物学人才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是值得我国生物学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工作者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教材是教学之本,学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应当从教材的改革入手。我国《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一直倡导教材要“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和发展”[12]。笔者以为,借鉴美国生物教材中职业教育特色,未来我国高中新课程改革中的生物学教材编写或修订,可以尝试从增加“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栏目的数量入手,精心设计版式;结合我国基础教育实际,紧跟时展,更活跃更深入地介绍与生物学相关职业信息;积极开发与教材配套的课程网站,构建资源丰富的网络支持后台,利用其开辟职业信息的网络专题,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生物学相关职业意识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多元地学习生物学,最终为提高我国中学生物学科教学质量、培育更多未来生物学人才服务。

――――――――

参考文献

[1] 国际21世纪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1996.

[2] National Committee on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and Assessment,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EB/OL].,2012-02-01.

[8] 宋华.高中生物学教材内容结构的比较及调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9] 朱正威,赵占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2、3).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10] 李淑华.农村中学生物教师状况调查.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8(3).

[11] 张国秀,郑明顺.关于“农村中学生物教师现状分析与培养模式研究”的探讨(一).牡丹江师范学院报,2000(1).

篇9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方式

高中生物学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并实践,这既是职责所在,也是个人不断探索教育技能、提高教学素养、培养优秀人才的需要。本文就从生物教学中现存的主要问题出发,谈谈如何适应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方式转变。

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解读

1.课程宗旨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物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始终把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其教育的基本任务和主要目的。从这一界定中不难看出,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所追求的并非对生物科学事实和信息量的更多占有,而是对核心概念和科学思想的深刻领悟;并非限于对生物科学知识的理解,还包括对生物科学过程和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并非强调生物科学知识的专门化和学科化,而是强调科学与个人和社会的紧密联系,因此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每个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也是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之所在。

2.课程设计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

社会对高中生物学教育的需求包括提高全民生物科学素养的要求。当代社会在迅速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如人口、环境、资源、生态等,这些都与生物学密切相关。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提高全体公民生物科学素养来根本解决,这就成了高中生物课程需要应对的社会需求之一。因此,高中生物课程的设计就应该充分考虑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生物教材建设总的来说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教材多元化、立体化、体现地方特色、满足不同需要等方面有较大进步。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提倡“一纲多本”。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高中生物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初高中生物教学缺乏连贯性

初中阶段在初一、初二开设了生物课程,到初三就不再开设生物课程,而高一年级也没有开设,直到高二才开设生物课程。这样学生两年时间没有接触过生物课程,一方面难免会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生疏,另一方面从思想上轻视生物课程,为生物教师的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知识的传授作为本位的,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

2.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

从实验操作能力培养方面来看,它着重于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验证性实验,另外安排了部分实习和研究课题。教材《说明》要求:“实验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实习和研究性课题需要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外完成。”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在生物实验设施采购方面投入不足,课时安排较少。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生物学科的教学是科学知识的教育,对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方面的教育不够重视,甚至忽视。学生也就停留在基本的、肤浅的知识记忆上,实际应用能力不强,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与教学目标相去甚远。

3.教程与其他学科体系脱节

从教材的理论知识学习方面来看,它主要是介绍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应用。而教材的编排上只强调自己的学科体系,结果让有的知识点与其他学科脱节。例如,《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生物》第一册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中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和“分子结构”两部分内容就与化学学科脱节,学生须到高中二年级下学期才涉及到有机化学,这样就违背了教学规律,学生对-COOH、-NH2、-R等基团茫然不知,造成教师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显得无所适从,教学效果相当不好,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负面影响。

三、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模式转变分析

1.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1)教学观念的转变。生本教育的理念最初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率先提出并主持开展的。生本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以学生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重点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完善学生人格。它能使教育者在生本教育的实践中充分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和人的生命力量的神奇,得到良好的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原副总编辑吕达先生对于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给出过富有见地的理解――“实践生本首先要以学生为本,其次是以生命为本,第三以生动为本,第四以生长为本。”这确实是对生本教育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认清生本教育、理解生本教育、实施生本教育指明了道路。

(2)提高自身教育技能。教师的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这几个方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教师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同时又是一门艺术,如何才能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我们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提高。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为一种教学理念,真正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过程,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生物学是一门与人类社会联系非常密切的学科,如人口、医疗、环境保护等,都包含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生物学问题。高中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产生、发展、衰老和遗传变异规律的科学,是教育学生提高生存能力的必要学科。它源于人类生活,并在生活中提炼发展。新课标要求学生首先要对生物科学基础知识有基本的了解,能够将生物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相联系,了解生物学知识在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和实用价值,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使许多问题都通过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或学生自身的生理现象进行教学,能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和实用感,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能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熟悉常见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有效途径;探讨

一、.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学生现代意识缺乏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逐渐深入,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生物教师往往只是重视对基础知识的传授,尚未充分认识到对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问题,导致学生在学习高中生物课程时缺乏全面、系统的现代意识。除此之外,生物教师一直沿袭的传统仅仅注重课本知识的教学方式也不能够适应当今社会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而且学校和家长都一味地把注意力全部集中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察上,也会给当前高中生物技术教学带来一定程度的困境。

1.2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近年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广泛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给高中生物教师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当前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有些生物教师的自身素质水平不太高,只是大致掌握教材、课本以及一些参考书上的基础知识,对于当今社会的现代生物技术了解甚少亦或是根本不了解,这样就难以较好地胜任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高要求。另外,有些生物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掌握不够深入、透彻,不能够深入理解高中生物新课改的核心内容和具体内涵,这些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和成效。

1.3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授课形式过于单一,只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讲授教学法,往往是“一言堂”“满堂灌”等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尚未充分认识到学生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是缺乏高中生物课堂授课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环节和实验教学环节,这样就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要求,不利于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1.4课堂资源较为匮乏

目前,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生物的课程资源尚未体现出新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更没有运用新课改理念去深入指导学生的教学实践以及习题和试题的选用等等,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存在一定的欠缺;另外,某些生物教师尚未学会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进行高效的生物课堂教学,即使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也仅仅是罗列一下简单的知识点,尚未真正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高中生物的教学实际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课件,这样就很难调动学生们学习高中生物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5课堂氛围追求形式

当前,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尚未充分意识到课堂氛围对于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仅仅一味地追求课堂氛围的形式,没有真正利用良好的课堂氛围去深化高中生物课程知识。除此之外,有些生物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新课程理念就是要进行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而不顾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过分追求教学形式,这也是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背道而驰的。

二、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探讨

2.1以学生为本,努力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方式,同时转变生物教学观念,应用现代教学理念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向学生讲授生物基本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现代意识的培养。作为新课改形势下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加强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都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教会学生通过生物角度看待社会生活,认识到生物科学发展及生物学科教学的现实意义,这也是现代生物自身发展以及高中生物教学的目标。

2.2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并及时更新生物知识体系

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是解决学生疑惑并帮助其健康成长的传道授业者,故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及综合素养的高低以及生物知识体系的新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新课改对于高中生物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是高中生物教师要转变传统的生物教学观念,及时更新自身生物知识体系,深刻认知新课改的内涵和要求,努力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全面提升生物教师的综合素养,与时俱进并关注生物学科前沿技术和科学成果,实现新课改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地显著提高。

2.3加快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发展

探究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相比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加快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在实施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设定教学内容和适合现阶段学生理解和探究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和效率。

2.4整合并优化课程资源,探索高中生物教学新途径

对高中生物试验教学内容和课堂理论知识进行有效地整合,并对课程资源进行科学优化,符合新课改对生物教学的教学要求,同时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成效。现代网络信息时代,高中生物教师应善于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以及网络教学手段,进行高中生物教学形式改革,探寻形式多样的现代教学方法,实现智能化教学,引导学生用于创新,敢于质疑生物内容并发表自身不同的见解,努力探索高中生物教学新途径。

2.5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

轻松、自由、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对于高中生物教学过程的开展以及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生物的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与学的参与过程中加深对生物学科的认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同时教师也可以积极设计教学活动,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进一步促进新课改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成芳.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学教育,2011,(06).

[2]杨岗楼.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03).

[3]曹丽艳.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若干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