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范文

时间:2023-08-18 17:50: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手术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手术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篇1

[关键词]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术中压疮;护理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8-128-03

术中压疮是指患者在手术中或手术结束后几小时至3d内发生的压疮[1]。手术压疮的发生有其特殊的原因,手术、手术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术中压疮的发生,而某些因素并不是手术室护士能控制的;及时作出压疮风险评估,采取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手术室压疮的发生;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RAS)中Braden量表被认为是目前较理想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2],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运用于手术室过程中发现有很多不符合本科室护理工作的项目,评出的分数不够客观,因此,在本院压疮小组的帮助下制订适合手术室的压疮风险评估表并投入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3月我科手术例数为1654例,术前访视1279例,随机选择手术患者116例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压疮预防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制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并对中重度危险的患者给予针对性预防措施。对照组中男37例,女21例,年龄24~75岁,平均(42.8±6.9)岁,住院时间15~46d,平均(25.2±3.4)d;原发病:骨折手术32例,肿瘤手术12例,其他14例。观察组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21~72岁,平均(41.5±4.6)岁,住院时间17~43d,平均(24.4±5.1)d;原发病:骨折手术35例,肿瘤手术10例,其他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未发生褥疮;(2)年龄均大于18岁;(3)患者均为卧床被动;(4)无精神疾患;(5)有正常沟通能力;(6)均具有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单独或在他人帮助下能够完成问卷。以上条件需同时满足。

1.3 排除标准

(1)患者不愿参加本研究;(2)住院时间低于24h;(3)因病情强迫者。有以上任何一条均予以排除。

1.4 方法

1.4.1 压疮风险评估与应用 根据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3],从患者、手术、麻醉三方因素中确立相关指标,从年龄、体质或皮肤、受力点皮肤、手术部位、预计术中施加的压力、预计手术时间、特殊手术因素共七项内容对手术患者进行压疮的风险评估;套用Waterlow评估表的计分方法,确定评估表内每个项目的分值范围。手术压疮风险评估由术前访视护士完成,在术前访视时对手术压疮高危患者进行评估,在评估表相应项目中写出分数并计算总分,对评分≥12分的患者应在交班上重点提示,并上报科护长及大科护长。对高风险患者,要进行相关内容的宣教,告知患者可能采用的护理干预措施,让患者有心理准备从而更好地配合手术的摆放及手术的进行。患者进到手术间后,巡回护士应再次仔细查看评估表,确认风险评级,按相对应的风险评级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并在评估表上注明所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的编号,完成评估表各项目的填写;科护长在该患者手术摆放时及时进行督导,必要时应请大科护长或院内压疮小组进行现场指导,如手术完毕后发生了术中压疮的患者,应及时填术室压疮记录表,并按医疗不良事件处理流程进行上报。

1.4.2 制订护理干预措施 (1)执行常规手术摆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2)骨隆突受压部位使用海绵软垫、布垫、采用悬空法;(3)严格落实术中患者保温措施,将室温保持在22~25℃,术中注意非手术野身体遮盖,冲洗液加温至36~37℃,严防术中患者低体温;(4)保持手术铺巾的干燥、平整,严防皮肤消毒液、冲洗液流至受压部位;(5)保持卧位稳定、肢体舒展,床垫衔接部位凹陷处用软垫支撑,选择柔软、有弹性、组织相容性好的高分子凝胶手术垫或凝胶托头架;(6)保持各种垫与皮肤之间平顺、无皱折、无皮肤挤压;(7)约束带应柔软、平滑,固定松紧适宜,必要时内衬柔软布垫避开粗糙面;(8)预先在皮肤受压的支撑点涂抹医用液,并垫上烧伤棉垫或泡沫敷料,增强局部皮肤屏障功能;(9)骨盆固定架固定正确,充分抵抗术中身体向下滑动及左右摆动的力量;(10)保护角膜,全麻手术患者双眼贴眼贴。

1.5 风险级别[3]

评分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 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014年1~3月我科采用自制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评估高危患者58例,所有压疮风险评估正确,护理干预措施落实到位,观察组压疮发生1例,发生率为1.7%。对照组压疮发生6例,发生率为10.3%,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35,P

3 讨论

3.1 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更符合手术室的实际情况

正确的评估压疮高危患者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步骤,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在国内外已使用较广泛,虽亦包含有手术相关因素,但不能抓住手术中的关键影响因素,不适合评估手术患者[4-5]。自制的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评估项目贴近手术室的临床实际情况,易于掌握及使用,使术前访视的护士能正确、客观评价患者各方面情况,对高危患者进行分值评估并记录,提高各护理人员对手术压疮风险的预见性[6]。本研究结果显示我科采用自制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评估高危患者58例,所有压疮风险评估正确,护理干预措施落实到位,观察组压疮发生1例,发生率为1.7%。对照组压疮发生6例,发生率为10.3%,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35,P

3.2 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术中压疮的发生

在评估表中,除能直观显示压疮的高危因素及风险评级外,同时还列出可行的护理干预措施,巡回护士可根据表内相应的指导完成各项防范措施,提高了手术室护士对术中压疮的预见性和护理业务能力,减少手术室压疮的发生率[7-8]。

3.3 提高业务能力

在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制订完成后,科室组织全体护士进行培训,该评估表清楚列出各种引起术中压疮的因素,在培训过程中,对护士来说相当于进行了一次压疮知识的普及,加深护士对压疮形成的认知,提高了各人对术中压疮的重视[9-10]。同时,评估表中也作出具体指导,列出各项防范压疮的护理措施,使年资较低的手术室护士也能正确掌握,提高其护理业务能力[11]。

[参考文献]

[1] 张秀平,张兰梅,任杰平.术中压疮护理单在手术室压疮高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7): 2237-2238.

[2] 谢小燕.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的研究[D].广州:第一军医大学,2005.

[3] 钱维明,黄立峰,项海燕,等.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的研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8):24-27.

[4] 陆彩萍,刘秋鸣,黄淇敏.风险管理在护理安全工作中的实施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6,6(3):4950.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5年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S].2005.

[6] 王永明.压迫性溃疡的原因及预防[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9):407-409.

[7] 中国医师协会,卫生部医政司.病人安全目标手册(2008)[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23.

[8] Bristol N.Patient safety alliance to tackle hand washing world wide[J].Lancet,2005,366(94):973-974.

[9] 彭雪花.1例Ⅳ期压疮患者应用中药马勃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9):26-27.

[10] Harriso MB,Logan J,Joseph L,et al.Quality improvement,research,and evidence-based practice:5yeays experience with pressure ulcers[J].Evidence-Based Nuring,1998,1:108-110.

篇2

关键词:护理干预; 预防 ; 手术中压疮

压疮也称压力性溃疡,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对于高血糖患者、过于消瘦或者关节处皮下组织极少的患者来说,手术中发生压疮的可能性更大,手术压疮一旦形成,不仅会对患者的术后康复造成不利影响,增加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还会影响医患关系,对来我院实施手术的84例患者实施护理性预防干预后,有效降低了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发生几率,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此次研究所选用的168例患者均为在我院实施择期手术的患者,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和对照组各84例,其中实验组患者年龄在22~67岁,平均(43±2.3)岁,其中有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4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2±1.3)h(手术时间计算方式为从患者开始麻醉至患者手术结束、从手术台转运回病房的时间段),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4~66岁,平均(41±1.7)岁,其中有男43例,女41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3±1.2)h。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性别比例和平均手术时间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为在我院进行择期手术的患者,所有参与此项研究的患者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此项研究。

排除标准:排除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排除不愿意参与此项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均给予手术室护理的常规护理,其中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手术压疮的护理性干预措施。

1.3.1 手术室的常规护理 ①术前准备,术前交流方面:护理人员接到手术通知单后,到病房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沟通,获取患者的药物过敏史等信息,并通过直观的观察获取患者的相关信息,为手术做好准备。手术室准备方面:术前调整好手术室环境温度,使温度宜人,并充分做好消毒准备工作。②术中护理,在手术中协助医师顺利完成手术,同时使患者保持合理姿势。③术后护理,对于全麻患者要待患者复苏后再转移到病房,转运过程注意动作要避免刺激患者伤口。

1.3.2 对于预防手术中压疮的护理性干预措施 在进行术前探视时要充分观察每一位患者的身体情况,也就是说护理性预防措施的工作在术前就已经开始了,我们要根据每一位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因人而异的预防性措施,询问既往史,有无压疮的发生,发生的部位及严重程度,是否为肌肤敏感性患者,对于既往有压疮发生的患者和高血糖患者要尤其注意,更要充分做好准备措施,至于具体措施:如患者在将要实施的的手术中采取什么,相应下人体哪些部分为着力点,既患者会在接下来的手术中极有可能发生压疮的部位,对这些部位,可以根据受压面积和着力点,准备相应的凝胶垫,盐水袋和加厚海绵垫。在手术过程中要保证患者的有利于呼吸通畅和血液循环,不可暴力牵拉,造成患者的软组织损伤,或者压迫神经。以柔软棉布衬于患者皮肤后再行捆绑固定带,其松紧程度可参照捆绑完成后能伸入一个指头为宜,术中要注意对患者骨性凸出的防护,如患者为仰卧位,则护理重点为患者的骶尾部和足跟,在这两处可根据情况选择垫凝胶垫和盐水袋,使用前适度升温,使之接近人体表皮温度,避免温度过低引起患者不适。

对于侧卧位的患者,则要重点护理患者的双膝盖内外侧、肩膀、耳廓,和髂前上棘的部位,在患者的双膝盖间可垫脱脂棉球,肩膀和髂前上棘的部位垫海绵垫。由于精神紧张可造成患者肾上腺激素的升高,处于应激状态的患者的身体状态对手术会造成负面影响,护理人员在术前对患者进行的心理护理很有必要,可以保证高血糖患者在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在一个较理想的范围内。这些措施都有利于预防患者术中压疮的发生。

1.4 判断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中压疮的发生概率及严重程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全部数据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χ2检验,P

2 结果

实验组全部84例患者中无发生手术中压疮的患者,对照组全部84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不同位置的手术中压疮,其中有4例患者体型较为消瘦,皮下脂肪极少,另外3例患者体型正常但术前生化检查结果表明有高血糖,这就提醒我们在以后的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要加强对体形消瘦患者和高血糖患者的术中压疮的护理性预防措施。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手术中压疮的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患者,(P

3 讨论

对于患者术中压疮的预防性护理工作的重点就在于,对于可能发生压疮部位压力的缓解。理想的预防压疮支撑工具的特征:有效缓解皮肤组织承受的过大压力;减轻剪切力及摩擦力;透气、散热性能佳[2]。除此之外,及时发现患者受压部位的缺血状态并及时纠正,对于预防术中压疮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这就要求我们的护理人员,在术中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压疮的危险因素,如骨隆突处的长时间受压、皮肤温湿度、循环灌注不足、术中低体温、加温毯的使用等,及时予以处理[3]。以上研究表明,术前准确的评估患者状态并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因人而异的护理性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手术中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16.

篇3

摘要目的:探讨康惠尔吸收贴预防术中急性压疮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8月~2014年5月手术患者10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根据手术在受压部位贴敷康惠尔渗液吸收贴加以保护,比较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急性压疮发生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惠尔渗液吸收贴可以有效地预防术中压疮的发生,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关键词 康惠尔渗液吸收贴;急性压疮;效果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3.076

术中急性压疮是指因手术需要而必须采用某种或姿势致使局部皮肤组织较长时间受压而出现的潮红、硬结、水泡。孙玉梅等[1]报道,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可高达66%,多见于术后1~3 d。典型的术中压疮多发于骨隆突处或缺乏脂肪组织保护处。术后立即出现的肉眼可见的早期压疮可在术后数小时内迅速发展成较为严重的压疮,使手术患者安全受到威胁。术中压疮给手术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压疮发生率已成为衡量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标准。因此,对术中压疮的预防应给予高度重视。我院手术室对手术患者使用康惠尔渗液吸收贴,有针对性地预防术中压疮,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8月~2014年5月实施手术患者100例,男72例,女28例。年龄30~80岁。体重45~80 kg,平均(62.53±7.53)kg。其中经皮肾镜术60例,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14例,胃癌根治术10例,经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8例。平均手术时间(3.5±0.5)h。术前访视患者均无压疮。将入选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手术持续时间、年龄、体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根据不同手术要求,摆放所需手术后常规给予合适的用具,如海绵垫、凝胶垫等。观察组将康惠尔渗液吸收贴贴在受压的骨隆突处;对照组不使用康惠尔渗液吸收贴,观察手术结束后两组患者受压部位皮肤情况。

1.3压疮的诊断和分期标准采用美国国家压疮顾问组(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NPUAP)推荐的分期标准,将压疮分为Ⅰ~ Ⅳ期。Ⅰ期指连续两个观察日在同一部位出现压之不褪色的红斑( 用无色透明玻璃片按压皮肤3s判断);Ⅱ期指表皮和(或)真皮受损,表现为皮肤破损、水疱或浅火山口状溃疡;Ⅲ期指皮下组织溃烂或坏死,可能侵及深层筋膜,临床表现为深火山口状溃疡,伴有或不伴有邻近组织的损坏;Ⅳ期指深部组织受到破坏,可深达肌层、骨骼[2]。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2统计学软件,等级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术中压疮发生的原因是多因素的、综合性的,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外部因素、手术相关因素。

3.1自身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体重、营养状况、合并疾病等。20~40岁患者压疮发病率可达9.3%。40岁以上患者较40岁以下患者压疮发病率高6~7倍[3]。尤其老年人皮肤松弛、皮下组织少、皮肤干燥,发生急性术中压疮的危险性是青年人的2倍。患者的体重越大,受压部位承受的压力越大,单位受压面积承受的压强越大,当患者体重>75 kg时,易发生压疮[3]。患者术前的营养状况和合并疾病也与急性术中压疮的发生密切相关,患者极度消瘦,皮下无脂肪组织保护,低蛋白血症、糖尿病也是发生术中压疮的主要危险因素。血清蛋白每降低1 g,压疮发生的危险性将增加3倍[4]。特别是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伴低蛋白血症患者,毛细血管再生和胶原合成受到影响,易发生压疮。

3.2外部因素主要为力学因素、潮湿。力学因素中垂直压力是术中压疮最主要的因素,并且与受力大小、所持续的时间、受力面积有关。2.7 kPa的压力作用于局部皮肤组织就导致缺血性损伤促发压疮形成,9.35 kPa压力下持续超过2 h就可能发生不可逆损伤[5]。力学因素还包括摩擦力和剪切力。术中摆搬动患者时,皮肤和手术床之间会产生摩擦力和剪切力。潮湿刺激也是术中急性压疮发生的一个相关因素,手术中血液、体液、 患者汗液以及大量冲洗液造成液体外溢使受压部位的皮肤潮湿,皮肤表面pH值改变,皮肤和床单间的摩擦力增大,易发生压疮。

3.3与手术相关的特异性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手术时间、术中体温、麻醉及血液动力学改变。骨科、神经血管外科手术、心胸外科手术时间较长,尤其俯卧位的手术患者, 是术中急性压疮的高危人群。在采用体外循环时毛细血管灌注减少,组织灌注不足,受压部位皮肤组织因血液循环功能障碍而发生压疮[1]。手术时间越长,局部受压组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的时间就越长,压疮的发生率越高。手术时间大于2.5 h是压疮的危险指数,手术时间4 h以上,每延长30 min 会使压疮发生的可能性增加33%[6]。在实施麻醉过程中,由于麻醉药物的影响,阻滞平面之下的组织血管会扩张,血流速度减慢,受压部位正常血液循环受到破坏。又因患者反应迟钝对身体某部位不适的反应暂时消失,无氧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除,使皮肤组织缺氧加重,压疮的危险性增加[7]。术中体温过低,外周血运不良,受压区域血供减少较易发生压疮,体温每升高1 ℃,组织代谢需氧量增加10%,也使压疮的危险性大为增加[8]。

总之,导致术中急性压疮发生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有效预防压疮需要多方协作,更是一个整体过程。有效排除促使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之外,最基本的措施是避免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对于正在实施手术的患者不可经常变换,这给巡回护士造成一定工作压力。康惠尔渗液吸收贴是一种由3-D发泡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泡沫敷料,对手术造成的局部受压起到隔离和缓冲作用,减少受压部位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压力。康惠尔渗液吸收贴有一层可以黏贴于皮肤的水胶体,直接贴在受压部位,使用方便,术中摆放或更换时不易脱落。接触身体的一面是一片泡沫吸收垫上覆盖一层半透明的防水膜,这样的结构可以使渗液快速吸收,体液、血液、冲洗液无法浸湿皮肤,隔离潮湿,有效保护皮肤。康惠尔渗液吸收贴还可以与压力绷带一起使用,质地柔软,透气性好,适用于手术患者,有效预防术中急性压疮发生,减少巡回护士的顾虑和工作压力,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玉梅,张雪.手术压疮的护理研究与预防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305-307.

[2]吴勤,崔渝敏,陈燕,等.急性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在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4(1):40-42.

[3]杜心平.术中急性压疮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天津护理,2010,18(5):305-306.

[4]胡美华,孟琳.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4):1332-1333.

[5]董桂福,李建华,李成太.术中压疮预防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7):496-498.

[6]徐昌霞.术中急性压疮护理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2A):38-39.

[7]魏彦姝,陈杰,路潜,等.术中压疮危险因素评估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1):64-65.

[8]郝雪梅,胡小灵,马丽,等.小儿发生手术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5):34-36.

篇4

[关键词] 腹腔镜;压疮;术中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3-0032-02

压疮是一种压力性溃疡,是由于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营养不良而导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术中压疮指患者在术后1~6 d内发生的压疮,最常见于术后1~3 d。由于与传统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瘢痕小易于愈合、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1],因而腹腔镜在外科手术中尤其是在妇科手术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同传统手术一样,手术过程中患者无法改变来缓解组织压力,压疮在腹腔镜手术中发生率同样较高。但近年来对腹腔镜手术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尤其是手术室因素报道不多。本文选取2011年5月~2012年8月住院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分析影响腹腔镜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原因,为降低腹腔镜手术患者发生术后压疮发生率提供了实践依据。本文通过探讨手术室因素对压疮发生率的影响,分析影响压疮发生率的影响因素,旨在总结护理对策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2年8月我院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0例,女180例;年龄30~63岁,平均(45.4±12.1)岁;体重43~86 kg,平均(56.4±9.9) kg;手术时间120~360 min,平均(240±90) min。所有腹腔镜手术中卵巢囊肿剥除术25例,子宫肌瘤剔除术36例,子宫肌瘤剔除术合并子宫动脉结扎术34例,全子宫切除术51例,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合并盆腔淋巴结清扫21例,其他33例。

1.2 入选标准

①年龄≥18岁;②术前未发生压疮;③无影响压疮评估的皮肤病;④预计手术时间≥2 h;⑤术后住院时间≥5 d;⑥美国麻醉学协会评分(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 Score)1~3级。⑦本人或者家属知情同意。

1.3 压疮的评定方法

采用美国国家压疮顾问组(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 NPUAP)推荐的分期标准,分Ⅰ~Ⅳ期。Ⅰ期压疮:指连续两个观察日在同一部位出现压之不褪色的红斑;Ⅱ期压疮:指表皮和/或真皮受损,表现为皮肤破损、水疱、浅火山口状溃疡;Ⅲ期压疮:指皮下组织溃疡溃烂或坏死,可能侵及深层筋膜,表现为深火山口状溃疡,伴或不伴邻近组织损坏;Ⅳ期压疮:指深部组织受到破坏,可深达肌层或者骨骼。

1.4 研究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和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进行从术前日至术后第3天为期5 d的观察。记录患者压疮发生和有关资料;术中资料由麻醉记录单和术中护理单获得。记录的相关内容包括:麻醉方式、ASA评分、术中、手术持续时间、术中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SaO2)、术中骶尾部皮肤有无液体浸润、术中低血压的持续时间。术中低血压的标准为:舒张压低于术前基础血压的20%,且维持血压低于60 mmHg≥20 min[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应用χ2检验比较各类因素与压疮发生率的差异,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压疮发生情况

研究结果中表现为腹腔镜手术患者发生术中术后压疮的有23例,发生率为11.5%。23例压疮患者中手术当天皮肤出现异常者有15例,术后第1天5例,术后第2天2例,术后第3天1例。Ⅰ期压疮20例,Ⅱ期压疮3例,Ⅲ期压疮0例。

2.2 因素分析

2.2.1 手术 腹腔镜手术常需截石位,手术时间较长,并且术中为了使截石位达到标准常需要改变手术床的角度,受压部位骶尾部的剪切力随时加大。研究结果经卡方检验术中仰卧位组与截石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2 受压部位皮肤潮湿 消毒手术部位时,由于因素过量的消毒液顺着腿部及会流向并积聚于骶尾部。超过手术单的吸水力就容易造成术中骶尾部皮肤持续潮湿。此外,腹腔镜手术患者均采用双腔气囊尿管留置导尿,全身麻醉状态下尿道括约肌松弛[3],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漏尿,术中漏出的尿液流至骶尾部等受压部位,加大对皮肤的刺激,导致局部皮肤容易产生压疮。

2.2.3手术操作不当 举宫器加压不当,如术中为充分暴露术野,需通过阴道用举宫器,下压举宫器时若用力过度将大幅度增加骶尾部的压力。

2.2.4术中最低血氧饱和度 经χ2检验术中最低SaO2≥95%与SaO2

2.2.5 术中低血压持续时间与手术时间的比值 经χ2检验,患者术中低血压时间与手术时间比不同的组间压疮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手术时间的不同组间压疮发生率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护理策略

2.3.1减轻手术床的压迫 选择特殊柔软、吸水性好的床垫铺在手术床上,确保床垫铺平没有折痕。另外,在患者受压部位应用合适高度在啫喱垫进行减压,注意术中要多次检查啫喱垫的位置,及时调整其位置。

2.3.2 手术摆放 术前在患者清醒前自行调整,在充分暴露术野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的舒适,待患者调整好自己的后再用约束带加以固定。

2.3.3 保持皮肤干燥 术前消毒时用吸水性好的手术单吸走多余的消毒液。为了防止漏尿,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将尿管插到膀胱,然后向气囊内注射生理盐水(约10 mL),向外轻拉尿管,直至遇到阻力。

2.3.4 合理利用举宫器 利用举宫器时,需密切观察和调节对阴道的压力,在子宫被举起后,通过观察阴道压力来判断操作是否合理,适时提醒受术者减轻力度、缩短按压时间。

2.3.5 避免术中低血氧、低血压 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并且适时补充液体,避免术中低血压的发生。

3 讨论

造成压疮的原因很多,然而在众多因素中,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湿公认为导致压疮形成的原因[4]。腹腔镜手术摆置时产生的压力、摩擦力及潮湿均构成了术中压疮形成的重要因素。腹腔镜手术截石位时,骶尾部是主要的受压部位,该部分没有肌肉与脂肪组织来缓冲压力,加上举宫器的加压不当使骶尾部的压力明显增加造成受压区域血供减少。另外,手术时特殊的手术容易导致术前的消毒液、术中宫腔内流出的血液、漏尿等液体在此处积聚持续刺激皮肤,并且造成外层的保护性角化皮肤被磨损,破坏皮肤的保护屏障,使皮肤容易被摩擦力所伤,增加了压疮发生的易感性。手术过程中血氧饱和度降低会进一步减少受压部位的血氧供给,造成局部皮肤缺血缺氧,降低其耐受力。术中长时间低血压,造成受压部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皮肤营养不良,同样降低皮肤的耐受力。防止压疮重在术中预防。术前要调整好手术室温度,选择好适当的垫,在全身麻醉之前辅助患者摆出合适的手术,减少因不当对患者皮肤及组织造成损伤。手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皮肤,检查垫是否移位,床单是否潮湿,保持干燥,局部按摩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另外,术中密切监测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监测指标避免低血压和组织低灌注。另有研究认为,由于缺血再灌注损失,术后Ⅰ期压疮病情可迅速恶化[5],因此,不仅术中要加强护理提早预防,术后也要提高警惕。

[参考文献]

[1] 王井辉. 低位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后腹腔镜下应用双吻合器技术治疗体会[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6, 11(5):400-402.

[2] Schoonhoven L,Defloor T,Van der Tweel I,et al. Risk indicators for pressure ulcers during surgery[J]. Appl Nurs Res,2002, 15(3):163-173.

[3] 王春秀. 留置囊性尿管操作中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J]. 护理学杂志,2005,20(13):76.

[4] 季玉玲. 循证护理预防术中压疮效果观察[J]. 护理学杂志,2005, 20(4):21-22.

篇5

【关键词】手术室;细节管理;俯卧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70-02

手术的安置是手术室护士术前工作的一部分,为了方便手术治疗,不同部位的手术常采用不同的。合理的安置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障。俯卧位是骨科脊柱手术过程中比较常用的一种,安置该时应合理设计好重心的支撑点、支撑物、固定部位及人体各部位的位置,尤其是头部位置的安放,我们运用细节管理对骨科脊柱手术中俯卧位的护理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探讨,加强护理工作各环节的精细化管理,使手术护理配合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1 资料

我院是一所军队的三级甲等医院,年手术量近8000例,骨科为创伤中心,今年骨科脊柱手术2012.01-----2012.11月期间153例 ,其中男117例,女36例,年龄15-82岁,平均45.3 岁,手术时间 1-5.5小时,平均手术时间2.26小时。全身麻醉97例,椎管内麻醉51例,局麻5例。颈椎后路5例 ,胸椎20例,腰椎128例。手术均顺利,未因手术摆放不当而引起并发症。

2 方法

2.1 加强学习,把细节管理的理念及放置的基本知识渗透到每一位手术室护士 细节管理首先是一种管理理念,理念指导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铸就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2.2 术前访视的细节管理 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手术室护理迈向科学化的具体实施,对择期手术患者实施术前访视。根据不同患者不同手术,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等不同,正确运用沟通技巧,进行自我介绍,说明访视目的。介绍手术室环境、麻醉方式、术前注意事项等,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让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2.3 用物准备:U形头垫、32*25*8cm软垫4个 45*25*10cm软垫1各 50*15*7cm 软垫2个 。

2.4 摆放要求与技巧:

2.4.1 麻醉稳定后,将病人双臂下垂紧靠躯体,在保持头部与颈、胸部位置正常的情况下,麻醉师负责观察患者,把握住头部和气管内导管进行旋转,而有颈椎病拟行颈椎手术者,应由专科医师负责把握病人头的位置,由2~3名医护人员分别站在手术台两侧托扶背部、腰部及下肢,将患者脊柱保持在同一纵轴,避免牵拉或损伤。在翻身时注意保护动、静脉置管,以免脱出。

2.4.2 颈部位置应视手术部位而定,颈椎手术应以专用头架由专科医师固定头位,而其他部位的手术,一般将头转向一侧,或以前额及两侧颊部为支点置于U形头垫上,而眼和口鼻部置于头垫的空隙处。

2.4.3 根据患者体形特点,调整俯卧位垫,宽度为两侧外缘稍宽于平放于身体两侧的双臂;长度为上端高于双肩、下端超过耻骨联合处。垫与身体接触的部位是双肩、双侧肋骨、髂前上棘、股骨上端放置垫物的支撑点一般

都选择双肩部和双侧髂前上嵴为主[3],胸腹部两侧辅以长条状软垫支撑,确保胸腹壁稍离开手术床面而不受自身体重的压迫。保持脊柱自然平直,无扭曲起伏,肌肉松弛不紧张。

2.4.4 膝关节处垫特制的软垫,大腿与背部成250°,小腿与大腿成15~250°,以避免脚趾受压,约束带固定于大腿部。

3 术中护理:

在为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护理工作:

3.1 预防脊髓损伤 当患者全身成功麻醉后,由于其肌肉处于完全松弛状态,不具有保护性发射,那么在为患者改变时,很容易会对其脊髓造成损伤。所以,当为患者摆放或改变时,必须有专科医生参与,要确保患者的脊柱和患者的头部同时进行转动,为患者头部进行固定时,要固定牢固,并符合颈部生理性弯曲要求,以免在手术过程中损伤患者的颈髓。

3.2 维持有效呼吸 在俯卧位时,胸腹部受压可限制呼吸时胸廓的扩张,引起限制性的呼吸困难,使肺活量和功能残气量降低,严重时可导致CO2蓄积和低氧血症;可压迫下腔静脉使静脉血回流受阻,这不仅使心排出量降低而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下半身的静脉血则通过椎旁静脉网经奇静脉回流,使脊柱手术的手术野严重淤血,渗血明显增加。,所以,为患者选择时,应使患者的胸腹处于悬空状态,以使患者能够进行正常的呼吸和通气。

3.3 眼睛的保护 全麻手术时,由于物的肌松作用,会使眼睑松弛,消除正常的机械性的眼睑闭合,导致闭合不全,患者术后容易出现畏光、流泪、角膜干燥等角膜炎症状[4]。俯卧位时患者眼球受压,眼压增高,容易导致眼部红肿甚至失明。当为患者摆放时,要提前用眼药膏为患者双眼进行涂抹,同时将患者的眼睑用透明输液贴进行闭合,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够避免消毒液进入患者的眼睛内,也可以预防眼部出现并发症。巡回护士每1-2小时检查1次患者眼睛。前额和双颧骨受压情况,并适当的调整受力点。头侧卧时,角度一般在30-45°,角度太小,气管导管容易受压。应每隔2小时变换头的方向动作要轻柔。

3.4 生殖器的保护 女性患者在进行手术时,要保护好患者的双乳,摆放时将双侧放置于海绵垫中空处,并展平胸下中单。男性患者进行手术时,要保护好患者的外生殖器,以免受压。和阴囊血运丰富,皮肤薄[5],摆放时,将往床尾部顺平,使之不与垫接触。

3.5 气管导管的管理 在俯卧位全麻下手术时,应特别注意呼吸道的管理,气管导管不宜过浅,导管的固定一定要牢靠,绝对避免导管脱出,也不能发生导管扭折。

3.6 尺神经的保护 上肢屈曲在头两侧,躯干与上肢的高度要一致,避免肘部受力,肘关节垫,减轻受压,经常进行检查,避免损伤尺神经[4]。

术中应随时检查垫有无移动、肢体有无受压情况,以免引起患者血压、心率、呼吸变化,一旦发生,及时调整。

3.7 皮肤的护理 脊柱手术改变后身体的负重和支点发生变化,软组织承受能力较差,容易发生损伤,患者的皮肤不能与金属接触,防止使用高频电刀时灼伤皮肤[1]。接触皮肤的布单要平整,无潮湿。

4 讨论

4.1 合理的手术是手术成功和患者安全的基本保证 摆放前,要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摆置既符合手术需要又确保患者安全的。在摆置脊柱俯卧位时,护士必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强烈的责任心,充分注意力学原理,了解在摆置后身体各个受压点分布情况。手术时间超过2.5 h是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超过4 h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为21.2%[2]。因此,必须制订手术患者摆放规程、质量标准及摆置时的细节管理要求,根据标准进行培训,使每位护士熟练掌握各种手术的摆放,才能在摆置时,既满足手术需要,又能确保患者的安全

4.2 术中密切观察,及时调整是预防压疮发生的关键。术中,由于进行减压、内固定或临时唤醒等,可导致患者发生移动,受压部位的受力点因的移动而发生改变,手术室护士在术中应仔细巡视,,细心观察、护理,根据隋况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及时沟通调整手术,方能有效防止皮肤压疮、眼睛等危险因素的发生,为患者营造安全、舒适的手术环境。

5 小结:

恰当的俯卧位安置摆放,不仅使得手术操作视野清晰,感觉良好,还可缩短时间,减少医源性损伤。手术室护士工作要特别小心缜密,遵守原则,做好每一个细节,耐心、细心,及时发现不足,及时调整。从根本上提升护理质量,加强细节管理。只要我们用“心”去工作,细心服务于每一名病人、认真对待每一台手术中的细节。手术室的每一名护士都是不简单的.都是不平凡的。

参考文献:

[1] 翟寅兵.安置手术的细节管理及护理进展.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

[2] 胡开萍. 细节管理在预防脊柱后路手术中发生圧疮高危部位的应用效果,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7月第28卷增刊

[3] 余文俊. 脊柱手术术中俯卧位128例护理体会.陕西医学杂志,2009,7

篇6

关键词:护理干预;食管癌根治术;并发症;负性情绪

食管癌为临床一种多见消化道疾病,且常见于40岁以上男性人群,临床对于早、中期食管癌常用治疗方案为手术切除。由于手术治疗时间较长且创伤较大,患者易出现焦虑、紧张等负面心理,使得应激反应增加;而且该手术过程涉及颈部多个脏器,术后并发症较多,不利于患者预后提升[1]。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需予以科学有效护理干预,缓解患者恐惧、担忧等不良情绪,促进手术顺利进行并减少并发症,从而提升患者疗效与预后[2]。为明确护理干预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手术室护理中,对相关并发症以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本研究对收治的90例患者资料予以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及排除标准

[3]纳入标准: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年龄≥40岁,自愿进行研究;排除标准:术前体温不稳定者,糖尿病者,眼部疾病者,不配合治疗、护理者。

1.2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的方案经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男女比例30:15,年龄40~67岁,平均(55.61±4.38)岁;其中下段食道癌20例,中段10例,中下段15例。研究组男女比例31:14,年龄41~68岁,平均(55.84±4.42)岁;其中下段食道癌22例,中段9例,中下段14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3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室护理,包括协助完成术前准备,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健康教育等。研究组予以护理干预,具体为:护理人员在患者入手术室前30min进行室内温度调节,依据季度不同进行合理调整,保持手术室内适宜温湿度;将冲洗水加至37℃,并将血袋至于恒温箱(37℃),半小时后取出进行输注;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向其介绍手术相关知识,包括手术大致过程、目的及意义,提高其治疗依从性,缓解负性心理;语言鼓励安慰患者,提升其治疗信心;护理人员进行静脉通路建立时需避免关节部位,利用8-16号套管针予以穿刺,然后进行有效固定,并旋紧静脉留置针、管路、输液器之间街头处,防止药液外漏;对患者进行护理,检查其支撑部位,并于支撑处垫一柔软物,减轻该部位压力;在不影响手术状况下对受压部位予以适当按摩,促进其血液循环;患者处在侧卧位后,应用敷料包好并固定患者下侧手臂于托手架上,注意调节松紧、力度;确保患者脊柱生理弯曲适当,并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前将金霉素眼膏挤入患者眼睑,应用浸湿的无菌纱布覆盖双眼。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室相关并发症情况,包括压疮、体液外漏、低体温、角膜炎、臂丛神经损伤等;比较两组负性情绪,采取SLC-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估,分成偏执、恐怖、焦虑、抑郁、精神病性等方面,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负性情绪越严重;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应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护理人员态度、操作及责任心等方面进行评估,得分<60分为不满意,60~85分为满意,>85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满意+非常满意[3]。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室相关并发症情况比较研究组压疮、体液外漏、低体温等手术室相关并发症率均较对照组低(t=12.256、13.520、10.879、11.250、7.901,均P<0.05),见表1。2.3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7.77%(44/45)高于对照组的82.22%(37/45)(χ2=4.444,P<0.05)。

3讨论

食管癌为胸外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由于食管癌根治术切口多、创伤大,手术时间较长,术中易出现较多并发症,影响患者心肺功能,导致手术质量与预后受到影响。传统手术室护理多为基础护理,护理工作盲目性较大,护理质量较低;而规范化护理干预措施的实行,能够有效促进护理质量提升,护理全面性、科学性及针对性增强,有助于临床治疗效果提高[4]。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压疮、体液外漏、低体温等手术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研究组SCL-90各项指标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此次研究结果与张永珍[5]相似,表明护理干预在食管癌根治术中,通过对、温度、眼角膜等方面护理,可有效减少术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升患者疗效与生活质量。食管癌根治术中患者易出现低体温征得原因在于:麻醉后,患者血管出现扩张,使得热量散发加快;而且手术时间较长、术野暴露时间过长,从而导致体温下降[6]。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进行温度调节,并将术中所用冲洗液加热到体温水平、血袋置于37℃恒温箱内、对手术不需暴露位置用暖被遮盖,而且应用输液加温器进行适当加温操作。一系列护理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预防出现低体温现象[7]。患者术中出现眼角膜炎是由于眼睑受麻药影响造成松弛,其机械性闭合遭到破坏,而眼睑长时间于空气中暴露,易出现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从而导致暴露性角膜炎的出现[8]。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用无菌纱布覆盖双眼,并在眼睑处挤入金霉素眼膏,能够有效预防角膜炎。术中出现压疮、臂丛神经损伤多与手术时长、等相关,局部组织因长时间压迫,导致血液循环出现障碍[9]。护理干预措施中,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于支撑部位垫软物垫,并予以适当按摩,增强局部血液循环情况;而且,护理人员将患者头垫位置进行适当高度调节,使其保持合理脊柱生理曲度,进而有效预防神经损伤及压疮症状出现。此外,食管癌根治术中出现静脉套管药液外渗情况,主要与患者翻身、多次经留置针给药相关。护理干预过程,护理人员在选择留置静脉输液管时,主要挑选弹性好、固定容易的套管,术中对静脉通路、输注部位进行密切观察,对输液状况予以掌握,从而预防出现输液不良事件,或当输液不良事件出现后予以及时处理。研究受各种因素影响,未对临床护理效果作详细分析,需再行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中能够有效减少术中相关并发症,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赵威 单位:阜新矿业集团总医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1]王玉红,王芳,刘卫华.舒适护理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8):251-253.

[2]陈秋莲,龚腊梅.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室相关护理并发症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9):1023-1024.

[3]罗慧,潘燕.术中护理在预防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室相关护理并发症中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21):108-109.

[4]杨雪玲.临床护理路径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20):24-25.

[5]张永珍.护理干预措施降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室相关并发症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4):535-536.

[6]杨琴,周昭华,周凤琼,等.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相关护理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4,21(8):989-991.

篇7

关键词:俯卧位;并发症;预防性护理

俯卧位是骨科、神经外科手术的常用,但该在临床应用中又极易引起患者损伤和并发症,给患者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痛苦。科学的手术摆放要求将患者安置在既符合手术操作要求又不过分妨碍患者生理功能的位置,同时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现将有关俯卧位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以及防范进展综述如下,以供临床护理工作者借鉴。

1 俯卧位常见并发症

1.1压疮 据郭月[1]等对手术室患者压疮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中指出俯卧位手术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最高,构成比占65.22%,俯卧位时身体的着力点是颜面部,前额,颧骨,肋骨,髂前上棘,膝盖,胫前,足背等部位,这些部位均为骨隆突出,肌肉脂肪薄弱,长时间受压会引起皮肤压疮。

1.2呼吸、循环系统变化 俯卧位患者胸部、腹部受压,引起通气不足,腹腔内容物对横膈膜的挤压,进一步加重困难,膈肌活动受限,导致难以纠正的缺氧和二氧化碳积蓄,腹部受压使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出现血压下降及手术创面失血量增多。

1.3外周神经损伤 全麻后患者运动感觉和保护性反射消失,长时间俯卧位会使四肢和颈部由于受压及牵拉、旋转而发生神经损伤:主要有尺桡神经,臂丛神经,N窝神经,足背神经,皮肤神经等。

1.4眼部受损 全身麻醉的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神志消失、肌肉松弛无力,保护性反射作用大部分消失或减弱,基本上失去了自主调节能力。实施全身麻醉时,70%的患者双眼不能完全闭合,导致双眼球外露,角膜干燥,加上手术前30min应用抑制腺体分泌的麻醉辅助药,可加重球结膜的干燥,致使术后出现暴露性角膜炎等眼部并发症的病例高达40%~66%[2]。另外长时间俯卧位引起眼压及头部静脉压增高,头架等外部机械性压力直接压迫眼球;术中贫血和低血压以及患者自身高血压、糖尿病及视神经解剖结构因素与缺血性神经病变等都可引起眼部并发症[3]。相关报道显示脊柱手术后视觉损失是一种罕见,但破坏性大的手术并发症,其发病率为0.017~0.1%[3]。

1.5与外生殖器官损伤 俯卧位时要对女患者的双侧重点保护,因为乳腺组织血运丰富受到挤压时易引起损伤,因此摆放时,注意双侧不受挤压。男患者在俯卧位时要注意保护外生殖器,避免和阴囊受压,并确保尿管无扭曲\折叠和脱落。

2 俯卧位手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2.1术前患者的评估与训练 在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视,评估患者的年龄、体质量、皮肤情况、关节功能情况及手术时间的长短、手术方式等,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摆放方法、器具、皮肤保护措施及术中术后的干预措施。

2.1.1制定术前访视手册 了解患者的姓名、年龄、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知晓患者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循环消化系统疾病。

2.1.2 运用图卡 杨明招和范美华的调查发现应用标准图谱后,患者对术前访视满意度由原来的80%上升到95%,患者对更有安全感和舒适感。结合图谱,说明该的安全性及其注意事项。避免了单纯理论沟通说明的抽象性、单调性,患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争取患者的主动配合。

2.1.3 进行俯卧位训练 让患者试睡俯卧位,可以让患者充分感受的舒适程度,表达其需求,有利于护士为手术预备足量的、合适的衬垫,了解舒适度,询问有无特殊要求。

2.1.4压疮评估 Waterlow量表的应用可以筛查压疮的高、中、低危患者,为手术室护理工作和质量检查提供相对客观的依据,使护理质量管理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钱维明等研制的手术患者压疮风险评估量表依据患者因素、手术因素、麻醉因素三个指标创建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使得手术室压疮护理工作有了一个更加准确、实用的评判工具,更加方便护理人员有针对性地预防患者手术压疮的产生[4]。评估压疮风险,按照分值的大小判定风险等级,并制定压疮预防措施。

2.2护理人员的培训 根据唐h等对手术室护士手术安置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发现:临床工作中手术室护士理论知识不足,对手术安置呈积极态度,有比较恰当的手术安置行为。由接受过正规培训的主管护师担任培训老师,培训老师须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安置技能。培训中采取角色互换模拟教学,护士更容易掌握标准舒适的摆放要领。

2.3 PDCA循环护理的应用 张艳等引入PDCA循环管理,在120例手术患者中的手术安置中,所有患者手术经过顺利,安置效果满意,无一例手术并发症发生。患者满意度99.8%,医师满意度100%,麻醉师满意度100%

2.4辅助器具的应用

2.4.1垫的使用 陈蕾等采用高分子凝胶嗜喱垫(有槽头圈,俯卧位枕)用于俯卧位脊柱外科手术的患者8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它能减轻对患者皮肤的受压程度,缩短了患者手术摆放的时间。

2.4.2"T"型海绵面罩的应用 叶红等于2012年7月开始使用Allen spine system脊柱安置系统"T"型海绵面罩,结果显示应用Allen spine system脊柱安置系统"T"海绵面罩能在全麻下俯卧位脊柱手术中对面部皮肤的保护优于传统的马蹄形头架,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4.3 海绵约束带 廖春花和何国花的海绵约束带具有表面平整,光滑,不起皱的特点,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2.4.4水凝胶眼疗贴 据陈晓清术中采用医用水凝胶眼疗贴保护眼部,282例颈椎损伤后入路手术及109例颅内病变手术的患者观察结果,术后随访未发现因原因而引起眼睑红肿、视物不清、视力下降、失明等眼部并发症发生。

2.4.5金霉素眼膏 易凤琼等在金霉素眼膏全麻俯卧位手术患者皮肤保护中的应用中显示涂抹金霉素眼膏能降低手术患者受压皮肤压伤发生率,是有效的皮肤保护方法。临床上可参考使用。

2.5摆放方法的改进 鲁琳在《不同俯卧位摆放方法在脊柱手术中的比较研究》表明,患者接进入手术间后不立即移至手术床上,将推床与手术床平行摆放,推床固定于手术床边,巡回护士将术前根据患者体型大小,已选择好的一体成型垫,放于手术床上,垫表面平整的铺上床单,将手术床的高度调至低于推床2~3cm。麻醉医生在推床上完成气管插管及深静脉置管后,即可摆放手术[5]。先将患者水平移动至推床靠近手术床的一侧。然后由麻醉医生扶头,保护颈椎及气管导管,一名手术医生站于推床侧,将患者双下肢交叉(若向左侧翻,则右脚在上左脚在下,反之亦然),两手分别作力于躯干上下侧,翻动患者呈俯卧位并自然置于手术床中央,此过程麻醉医生需同时随躯干运动转动头颈部,另一名医生站于手术床对侧辅助保护并接住翻过身的患者,让患者的身体与垫充分接触,巡回护士微调垫摆至最合适的位置。利用约束带加强固定,保证手术切口的充分暴露、患者的舒适度以及安全性。注意在患者身体转动的短暂过程中,医护人员采用轴线翻身法,防止发生副损伤;随后理顺各路动脉、静脉、气管导管、尿管等通道,并放于适宜的位置。这种摆放方式即简化了繁琐的操作步骤;节省了人力资源,省时又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生满意度,又降低了麻醉风险,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舒适与安全。

2.6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各项指标 术中注意各项指标的观察,严密观察呼吸、心率、血压有无较大波动,尤其是年龄较大或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更应注意。术中要保持手术野周围干燥,避免术中冲洗液、血液、体液等刺激皮肤,及时更换敷料。在不影响手术情况下,按时对颜面部按摩,适度活动肢体,并注意液体的补给,保暖情况等。加强巡视。检查是否移位,肢体末梢循环、皮肤温度是否良好。

2.7避免患者肢体受压 术中妥善放置物品,如手术器械、托盘等,避免这些物品压迫患者;手术人员规范操作,避免身体依靠在患者身上给其造成人为压迫。双臂自然弯曲置于头两侧的托臂板上;膝关节处垫以软枕,大腿与背部呈20°角,双小腿上翘与大腿呈20~25°角,足背偏上位放置薄软垫,双足悬空避免脚趾受压,约束带固定于臀部及腿部。

3结论

传统俯卧位摆放方法易导致压疮和眼部受损,术后容易发生与摆放相关的并发症。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的不断改进,俯卧位的摆放方法和护理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在俯卧位的摆放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掌握基本的人体力学知识和解剖知识,在术前还须对患者进行仔细的评估,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垫及摆放方法,降低俯卧位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

参考文献:

[1]郭月,余云红.手术室患者压疮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4,29(24):36-39.

[2]肖莹,李虹彦,曹红十,等.全身麻醉俯卧位手术患者眼部并发症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8):48-49.

[3]毛爱娟.俯卧位脊柱手术眼部并发症的预防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0-81.

篇8

关键词:脂质水胶吸收敷料;脊柱外科;压疮预防;护理;效果观察

脊柱手术具有手术种类多、创伤大、摆置复杂、手术时间长等特点,加上施行脊柱后路手术时必须将患者安置俯卧位以适应手术需要,安置此手术时患者身体的负重点和支点发生改变,身体的全部重量都集中在两侧颧骨、肩峰前面、两侧肋骨、髂前上棘、膝、胫前等部位,且这些部位均为骨隆突处或肌肉、脂肪较薄之处[1];麻醉后,周围静脉血液循环因俯卧位所引起的改变主要与受压点有关,因此,长时间的负重很容易造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进而诱发压疮。预防是避免压疮发生的主要手段,压疮的预防是术中护理工作的难点,经研究探讨,现今普遍认为主要有4种因素引起压疮,分别是压力、剪切力、摩擦力与潮湿。在这之中主要的因素就是压力,并且它与持续时间、压力长度有关,当皮肤组织为2.7 kPa(20mmHg)压力会导致压力性溃疡的形成缺血导致的组织损伤,在持续的压力比9.35kpa下可以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剪切力是导致压疮的第2位危险因素,压力大于垂直方向,危害更大,通过摩擦力和压力的叠加形成,与关系密切;摩擦力是一种作用于上皮组织的力的机械力,以除去皮肤的外层保护过度角化,增加的压力疮皮肤敏感性;此外潮湿刺激导致皮肤浸渍、松软,其抵抗力下降,全身营养障碍导致皮肤干燥、弹性差,也容易发生压疮[2]。2014年2月~4月江苏省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的压疮易发部位采用脂质水胶吸收敷料保护,减少术中压疮的发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自2014年2月~4月共收治手术患者98例,男52例,女46例,年龄21~75岁,手术时间2~8h。颈椎病、颈椎骨折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8例,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31例,胸、腰椎骨折24例。术中均采用俯卧位,手术顺利。

1.2方法

1.2.1病区护士在术前1d做术前准备时,认真评估患者的皮肤情况,向患者说明目的、方法,获得知情同意,并准备好脂质水胶吸收敷料,和床位医生、手术室护士、麻醉师沟通,且在交接单备注栏注明脂质水胶吸收敷料使用的正确部位。

1.2.2术中处理 所有患者均在经口气管插管全麻醉下进行手术,麻醉满意后,再次用生理盐水清洁处理组患者双侧颧骨、髂前上嵴周围皮肤,稍干后敷以脂质水胶吸收敷料。两组患者均取俯卧位,面部偏向一侧,双手屈曲于前方,膝部、踝部屈曲于功能位,骨突受压部位均以压疮挚衬垫,双上肢与膝部束带固定,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并定时松解、翻身变换。术中及时巡视,保证患者绝缘良好,避免电凝刀造成热力灼伤,术中定期观察颜面部情况,尤其是在进行椎体减压及上内固定时或者某些手术过程中因病情的需要会存在有术中临时唤醒患者的情况,在这一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安和躁动,此时应观察患者有无移动发生,造成面部或眼部压力,若有受压时应与麻醉医生及手术医生共同协同合作抓住时机及时调整,解决眼部及颜面部的受压;手术完毕,撤去无菌布单,检查患者全身皮肤完的整性;揭开脂质水胶吸收敷料,记录双侧颧骨、髂前上嵴等部位皮肤有无红斑、水泡、破损,以指压不易褪色的红斑伴或不伴水泡或破损为压疮。

1.2.3术后回麻醉恢复室等待麻醉清醒的时间较长,麻醉师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皮肤往往容易忽视,此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加强翻身。

1.2.4麻醉清醒后麻醉师送患者至病房床,和责任护士床边交接患者的术中情况、生命体征及皮肤情况,如有压疮发生者,在手术交接单上做好记录,并在24h内上报护理部。术后予卧气垫床去枕平卧位休息,并使用脊柱外科专用翻身器具,使肢体处于功能位,加强翻身,积极采取措施,每班严格交接皮肤情况。

2结果

脂质水胶吸收敷料使用前后压疮发生率的效果观察比较,见表1。

3讨论

总之,"预防和治疗压疮的操作是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也是术中护理的难点"。随着对压疮护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护理界在压疮的认识上趋向一致,认为其发生率应为零[3]。目前压疮预防的主要不足是对发生压疮危险因素的认识不够。近几年,通过对危险因素的识别、评估,针对不同个体制订预防措施,选用新型的泡沫敷料(脂质水胶吸收敷料),可防水、透气、有效分散受压部位的压力,正确的、有效降低受压部位的压力、术中将血压和体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护受压部位的皮肤等可减少压疮的危险因素,有效降低术中压疮的发生率。同时,减少手术中血液、体液、大量冲洗液外溢或术中患者出汗

造成受压部位的皮肤潮湿,同时能对抗摩擦力和剪切力,患者使用时感觉非常舒适。并且可以保持皮肤一定程度的水分,限制肌肤水分流失,增加局部组织抵抗,同时对摩擦和剪切力,用一种很舒服的感觉。脂质水胶吸收敷料贴合牢固,不易脱落卷边,经济实用。最重要的是大大降低了术中压疮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乔玫,张海伟,杨美玲.泡沫敷料加聚氨酯凝胶垫预防手术患者压疮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47.

[2]廖冰野,韦南茉,陈柳云,等.预防术中压疮形成的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72.

[3]董桂福,李建华,李成太.术中压疮预防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7):498.

[4]Jiang Qixia, Geng Guangli, Jiang Qing. The methods and effects of wound care observation [J]. Chinese Journal of nursing, 2000(3):135-138.

[5]李明芬,朱成敏.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12):1120-1121.

篇9

【关键词】手术中;压疮;危险因素;防范措施

为了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加强患者术中安全护理已引起手术室高度重视。压疮是手术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1],尤其是老年患者、水肿患者、机体瘦弱的患者、手术时间长的患者等。现今各种手术项目繁多,且相对难度,手术时间等都明显增加,患者较长时间处于同一种,局部组织长时间处于受压状态,而得不到改善和解除,受压部位就会出现一系列病理改变,从最初的红肿慢慢发展成水泡、破溃、感染而出现溃疡、坏死,因此找出手术患者术中压疮常见的危险因素,有预见性的采取防范措施,是预防压疮发生的有力保障。

1发生术中压疮患者的危险情况

1.1患者自身的情况患者的自身情况包括应激因素、疾病因素、体重因素、年龄因素等情况。高龄患者各血管弹性出现明显降低,长时间的压迫会导致局部出现破损和坏死,从而发生此疾病。当患者体重>75kg时,患者的体重压力明显,对其末梢组织的压力非常大,患者也易于出现此疾病。反之患者体重较轻,皮下缺少保护的脂肪组织,也易于出现此疾病。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恶病质等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时也易于出现术中压疮。急性损伤的患者应对反应显着增高,机体防御机能降低,导致此并发症易于高发。

1.2治疗相关情况治疗相关情况包括护理因素、进行再灌注发生损伤、麻醉因素、皮肤因素、手术、手术时间等情况。时间较长的手术易发生术中压疮。手术时间是促成压力高度积聚的危险因素。骨隆突处,如枕部,脊柱、骶部和足跟部往往是手术中承受的压力点,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患者使用的为比较重要的因素,相关研究显示俯卧位发生此并发症的几率比较高。如在进行手术时患者的选择不当可增加术中压疮发生几率。手术床垫过硬,在进行更换时导致垫失效都会引起此疾病发生。患者的皮肤因素也可引起此并发症发生,如患者的皮肤的湿度、温度会影响皮肤的防御功能,从而导致术中压疮发生。手术中给予患者应用物会影响患者的血压,故会导致患者的局部组织出现缺氧的情况,从而导致此并发症发生。在患者完成治疗后,患者受到压迫的位置会表现出现快速充血的表现,从而形成再灌注,这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导致疾病发生。护理人员送患者回病室时的操作不当也会导致患者的皮肤受到伤害,从而致使此情况出现。

2对策

2.1手术前的探访注意事项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地资料了解,可从患者的各项情况中找出危险因素,并对患者进行Braden、Norton、Water-low评价指标评估。危险因素高的患者应采取预见性的防范措施,实施预防措施可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2.2手术中的预防措施

2.2.1心理护理患者对手术及术后恢复等多方面的担心,造成紧张及恐惧心理往往出现僵持及震颤。此时极易发生皮肤破损,从而导致压疮。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安慰,鼓励等心理支持。使患者以最佳的心态配合手术。

2.2.2合理安置手术因足跟部和尾骶部是人体承受压力最大的部位,52.9%的手术患者在足跟部发生压疮,15.7%的手术患者在骶尾部发生压疮,所以在摆放时要更加注意这些部位的合理安置,避免局部受压。因此为患者摆放各种手术时要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正确摆放,既要便于术者操作也要使患者舒适安全。

2.2.3预防术中低体温为了避免患者的体温降低后引起躯体血液循环不良,使受压部位皮肤温度降低程度增加。从而加大了术中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应将手术间温度控制在22-25℃左右,使用棉被、毛毯、电热毯等用物保持患者体温,在腹腔冲洗时使用37℃左右的冲洗液,术中输血、输液时,如果温度低于室温,使用输血、输液加温器,使其接近体温时再给患者输入,避免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现象。

2.2.4防止潮湿在麻醉穿刺处及手术区进行皮肤消毒时,提醒医生挤去过多消毒液。以避免消毒液流入受压处。冲洗腹腔及切口时,提醒医生使用吸引器吸去多余液体,防止溢出,避免潮湿。

2.2.5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保持床单、约束带、垫平整干燥柔软。最好选用硅胶垫可减少压疮的发生。术中需要移动患者时应避免推、托、拉。

2.2.6保护受压处皮肤使用安普贴或透明敷贴保护,将其贴于患者受压皮肤处,两者都能在受压皮肤上形成一层柔软的保护膜,保护皮肤不直接受压,又可直接阻碍外界水分和渗透液接触皮肤,保持皮肤的干燥,同时两者都有良好的透气性,能有效地降低术中压疮的发生率。

2.2.7加强术中对患者皮肤情况的观察巡回护士在手术中加强对患者皮肤颜色、皮温等的观察。了解患者的皮肤受压情况。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每2小时帮助患者放松约束带,并对受压部位进行减压按摩,以减轻局部受压,增强患者舒适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3术后交接手术结束后仔细检查受压部位,评估皮肤情况,做好记录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以便于进一步做好护理和治疗。

3讨论

危险因素是直接导致患者发生压疮的潜在因素,消灭隐患是术中预防压疮的有力保障。通过术前对患者的正确评估,收集患者的健康资料,同时对手术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制定出个体化的预防计划及防范措施,将压疮发生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提高手术室的优质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泠.压疮的管理(一).中国护理管理,2006年第01期.

[2]于宵,于兰.压力性溃疡危险因素的评估.护士进修杂志,1996年第03期.

[3]贺继荣,李毅.手术中压疮的研究进展.天津护理,2007年第02期.

篇10

关键词:人性化;优质服务;手术安全;护理质量

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关系到手术患者的安全及康复过程,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提供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是当今医院提倡的文化理念[1]。手术室只有为手术团队提供优质安全服务,才能保障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提升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共有护士26人,女性护士25人;男护士1人;年龄在20~30岁9人;30~40岁14人;>40岁者3人。其中:中职4人;护师9人;护士11人;见习护士1人。本科学历7人;专科学历19人;中专学历2人。开放手术间13间,手术床数:护士人数=1∶2(正常为1∶3)。每天能进入手术间工作的护士人数只有20人,为了保证手术的正常顺利完成,只能利用弹性排班即先安排手术再安排休假。完成手术500~680例/月,除去周末,每月完成手术27例,每间手术间每天完成手术2.4例手术。

1.2方法

1.2.1手术室资源管理 手术室护士进行专科知识及技能培训,以提高护士的业务技能,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技能为手术患者的手术安全保驾护航。

1.2.2加强手术室设备、仪器及物品管理 保证手术所需,不能因为设备仪器物品的原因影响到手术的顺利开展。在手术多,而手术间少的情况下,手术间24 h随时向手术患者开放,以满足手术所需,缩短手术患者平均住院日;减少患者住院费用。

1.2.3人性化术前访视 巡回护士在手术前1 d下午,就手术室的设备、环境、麻醉方式、、手术过程、参加手术人员的情况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提示术前需做的准备及注意事项,详细回答患者关心的问题,注意应用保护性语言,以防加重患者负担,对依从性造成影响[2]。

1.2.4人性化术前评估 依据收集的病历资料及术前访视内容、各项检查结果及心理状态等,对患者病情加以评估,为麻醉医师和手术医生提供依据,做好手术高危人群的防护准备[3]。巡回护士术前24 h以内对需用评估的情况及压疮的风险进行评估。

1.2.5建立术前手术患者接待室 专门设立术前手术患者接待室,定有2名护士专门对术前患者再次进行人性化护理,从心理护理、手术知识宣教、手术室环境介绍、提供舒适温馨的等待环境等方面进行护理,以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1.2.6手术患者正确交接及其安全核查 手术当日07∶00由巡回护士到病房与病房责任护士及患者或患者家属(特殊患者)三方按照病历信息、腕带信息及患者或家属自述,采取反问方式对患者信息进行核查,核查正确后亲自把手术患者护送到手术术并妥善安顿在手术床上,防止跌伤。

手术医生、手术护士、麻醉医生三方分别在麻醉开始前、手术开始前、手术结束后回病房前对患者信息及影像资料等进行正确核查,以防止发生错误手术、错误部位,填写安全核查表并三方签名。

2人性化护理

2.1术中人性化安全护理 患者入手术室核对无误后安置合适,谈论患者感兴趣话题,以减轻术前紧张、焦虑情绪,保持手术室室内温度在22℃~26℃,注意给患者保暖。手术护士、巡回护士分别在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及关闭体腔后三个时段共同清点器械、敷料等物品数目,2遍/次,巡回护士将数字准确记录在物品登记本上;术中临时增加的器械或敷料应及时补记。

2.2正确手术的摆放以预防术中压疮发生 摆放要求为即要妥善固定,又可使术野充分暴露,并不影响循环及呼吸功能。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主动缓解手术患者局部受压。术中定时检查:对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巡回护士每30~60 min检查患者及垫的放置情况。术中若需临时改变或调整患者,巡回护士应及时观察调节对患者的影响,避免局部组织的非正常受压。

2.3术中密切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依据手术进程准备手术所需药品、物品,配合输液、输血及抢救危重患者的工作,清醒者,可询问其不适并做处理,确保整个手术期的安全性[4]。

2.4麻醉复苏期护理 复苏期的护理和观察质量对患者的安危造成直接影响。此阶段患者神经阻滞、肌肉松弛、阶段麻醉等药物药理作用尚未消失,未恢复保护性反射,易诱发通气不足、气道梗阻、恶心呕吐,造成舌后坠、误吸等并发症。因此应加强对麻醉恢复手术患者的护理,保证麻醉复苏室患者的安全。

2.5术后人性化随访 术后3 d内需加强随访工作,以对患者有无压疮情况进行检查,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对患者及家属意见进行征求,以发现问题及不足,针对性的加以改进,全面提高护理质量[5]。

2.6对手术团队的人性化优质服务 努力为医生营造温馨、和谐、舒适的休息环境,以缓解医生工作压力与疲惫感。术后为医生提供饮用水杯、报刊阅览,让医生在手术结束后能得到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