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的语文课文范文
时间:2023-08-18 17:50: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三的语文课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语文复习课;活力;知识竞赛
没有任教过高三的语文教师往往认为高三的语文课一定很好上,复习课无非是做做考卷,然后评评讲讲,一节课很快就轻松过去了。事实上,我认为高三的语文课虽然多数为复习课,却十分难上。要想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简直是“难于上青天”,因为高三的语文复习课知识密度高,训练强度大,有些知识枯燥乏味;并且有的知识难度又较大,还有的学生认为这些复习知识前两年都学习过了,所以失去了高一高二时的活跃。总体而言,高三教师们普遍感觉复习课的课堂比较沉闷,失去了往日的活力,犹如“一潭死水”。
那么,高三的语文复习课到底怎么上,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成了现在很多高三语文教师一直努力研究的课题。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的经验,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索:
一、要把旧知识讲成“新知识”
顾名思义,复习课上肯定要把以前的知识重新讲述,做到温故知新。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印象且进行概括性地整理,进而形成新的认识结构。复习课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寻找知识得规律,在旧中悟出新。这样的课堂固然不会像新课那样有新鲜感和成就感,学生从内心里是缺少重视的,他们有的甚至觉得自己都会了,不需要复习。
那么,怎样才能让旧知识像经典的老歌一样耐人寻味,百听不厌呢?大家不妨这样尝试,把旧知识换一种表达方式,让学生听了依然会有新鲜的感觉。
1.文言文单元
文言文是学生相对不喜欢甚至说害怕学的文章,但它又是在高考必考的范围内。虽然说在高一高二时文言文课文都是教师重点讲解的,但很多学生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程度上,那么文言文单元就不能简单地讲讲评评一笔带过的,一定要认真的复习。那如何来应对学生的文言文恐惧症呢?难道还再讲一遍吗?不需要,那怎么办?那就需要教师下心思了。比如说《鸿门宴》这一课,课文中的原文大意及相关知识点,学生们大都是会的,再讲原文没有必要。那就以“我问你答、你问我答”的游戏方式来让大家比一比谁对知识点的理解正确和记忆牢靠,比如分组比赛等,同学们则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2.关于字词的识记
复习课上,字词的识记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讲授汉字音、形、义这部分基础知识时,把形近的字编成顺口溜,使学生记起来既方便又快捷。如“戌、戍、戊、戎、戒”,教师要带领学生找出它们的字形特点,编成“横xū、点儿shù、无点儿wù、十字交叉便是róng,门口有栅栏就是jiè”这样一个顺口溜;有些同学“己、已、巳”三个字写着写着就串了,教师在黑板上写上这三个字,告诉学生“已半,巳慢,不出己”。用这种方法帮助他们记忆,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印象自然也就特别深刻。当然,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记忆方法,可以鼓励他们多想点子,这样复习起字词来就十分轻松了。
3.要用鉴赏法来品读古诗词
比如复习白居易的古诗《琵琶行》,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正确分析整首词,我让大家采用“鉴赏法”进行品读,一读标题,二读作者,三读作品,四读注释,五读选项。这样做题,学生会感到复习的目的性很强,不盲目,大大激发了学生对鉴赏古诗词的兴趣。这几步程序一一按部就班后,学生很快就能回忆起整首长诗的内容,也很容易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鉴赏法在古诗词的复习课堂上不仅是一种教学法了,更是一种有效的引导法。
二、要让知识竞赛带活语文课堂
古诗文默写和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考试中可取得高分的题目之一,学生必须要确保这块阵地坚不可摧。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我认为把知识竞赛引入语文的复习课效果会更好。有竞争,才有动力,强大的动力,更有利于竞争,这是个良性循环。
课前,教师要把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几个参赛小组,这个分组可采用“就近原则”,根据班级人数和座位安排适当分组,建议6到8人一组。每个组可取一个组名,选个组长。在课下,教师要把考纲与之相关的知识拟成不同形式的竞赛题,每道题目附上适当的分值,题目可分为“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为竞赛题的类型。在课前教师要把这些题目做成PPT,以便于在课堂上展示。在课上,教师要先给学生讲清楚比赛规则,然后再展开知识竞赛。这不仅能对高考知识点给予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还能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这样的课堂就能打破原来“一潭死水”的局面。这样的课堂,教师只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学生真正地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当然,语文知识竞赛的内容和形式是灵活多样,不必追求统一,学生们可以主动参与,向教师提供更好的建议。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知识竞赛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更具有意义,让学生感受到只有竞争才会出现活力,学生会体验到只有更好地与他人合作,才能激发个体内在的潜能。
综合而言,高三的语文复习课的模式可以多样化,只要是能达到良好复习效果的方法都可以大胆尝试。我个人认为,高三语文的复习课虽然任务重,但也需要多样的、轻松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复习课上学的轻松愉悦,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于语文教师而言,语文复习课也需要这样的活力。
【参考文献】
篇2
一、备课环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备课的充分与否决定着上课的质量。由于复习内容是已学习过的知识,上课类型以讲解习题为主,不少教师忽略或简化备课,对复习内容掌握的不够透彻,对学生情况未作深入了解,对复习方法不能灵活运用,直接影响到上课的效果,降低了复习效率。要想使复习课生动起来,必须从复习备课抓起。
复习备课除了要备教材、备方法,更要备学生、备考纲。在充分把握复习内容的基础上首先调查学生情况,根据学生整体水平,确定重点,编排计划,力求让学生能够轻松接受,产生兴趣。其次备考纲,关注题型变化,把握出题方向,联系高考真题,思学生之所思,做学生之未做,给学生作出有效的指导。复习内容宜遵循难易搭配、积累性专题与提升型专题间隔开的科学原则,尽量将抓分明显的客观题型先复习,快速增分,以增强信心,提高效率。
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得知识量的多少和质的高低,因此,在备好课的前提下,上课的重心应放在课堂气氛的调节上,课堂气氛的调节,主要靠灵活有效的方法。
二、教学环节
1.上课要有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要想学生学习有激情,首先要求教师上课有激情。激情是贯穿整个授课过程的一种感染力,一种能让学生感受到的内在精神。它通过老师的言行、语调和外在风貌体现出来。它可将学生心灵的坚冰化为暖意融融的春水。笔者以前授课班级太多,备课不充分,上课精力不足,情绪不高,课堂上死气沉沉,学生失语,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热情,效率可想而知。如今精心备课,对考纲的落实、教材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以及学生的情况都充分考虑,课前注意调整情绪,教学效果与以前迥然不同,整堂课激情澎湃,学生听得如痴如醉,迭起,下课铃响了还毫不察觉,下节语文课往往翘首以待。
2.语言要有幽默感
幽默是调节课堂气氛的廉价催化剂。幽默可以使人心情放松,精神愉快;幽默可以营造温馨的氛围,温暖人心,帮助学生成长;幽默不需要刻意运用某种方法,为课堂教学节省了宝贵的时间。笔者在上课时最注重笑声,觉得有了笑声,才上得称心,才能让学生听得舒心。所以在上课时,能幽默的时候一定要幽默一下。对于上课回答的好的,我让同学们鼓掌鼓励一下,对于回答的差的,我也要求同学们给予掌声“激励”一下,学生们热烈的掌声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促使答题同学暗下决心,真正起到了激励的作用。有个叫江宏生的学生,语文基础比较差,十五道病句辨析题只对了两道,全班最少,在我巡查时他被同桌“揪”了出来,我当时就冠于他“最有潜力的学生”(还有十三题的潜力)的称号,学生们顿时哄堂大笑,他也脸红红的怪不好意思的,过了几天再次检查时他竟然做得最好。苏霍姆林斯基在关于教师的健康的建议时说:“消除激动和气愤,放松抑制的弹簧的第二个方法是幽默。幽默不仅给人增添快乐,也使自己缓解情绪和心理安宁,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3.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势和不足,教师应当根据具体教学实际,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要求达到识记、了解层级的,可采用讲授法、阅读法;要求达到理解、鉴赏层级的,可采用探究法、启发诱导法;要求达到表达应用层级的,可采用练习法、评讲法;要求达到评价、探究、分析综合层级的,可采用比较法、合作探究法。无论选用哪种教学方法,都需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
4.善于挖掘专题兴趣点
学习兴趣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巨大作用。语文复习专题中就有许多易于激发学生兴趣的知识点,充分利用这些知识点,使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在课堂上积极地活跃起来,能够有效提高复习效率。复习旧有知识,探索未知世界,欣赏名家美文,品味哲理名言,都易于激发学生兴趣。笔者在复习诗歌专题时,总是把读懂诗歌作为重点,在读的过程中品味思想情感,讲析表达技巧,让学生在享受美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在复习论述类专题时,常常将文章的思想主旨与社会上存在的某种思潮联系起来,在明确了答题方向的同时也开启了学生的心智;在复习成语与辨析病句时,适当穿插成语故事和社会热点事件,活跃了气氛,积累了作文素材。要想充分利用专题中的兴趣点并达到得心应手地的地步,不光要在备课上做足功夫,还要求教师有渊博的知识,敏锐机智的头脑。
三、练习环节
提高复习课效率,适当的练习是必要的环节。练习分为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课堂练习将抽象的概念融于具体的习题中,从练习中摸索规律,总结方法,容易被学生接受,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复习效率的有效手段。课外练习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笔者发现讲解习题时很多学生配合不积极,经检查发现原来是作业未做,毕业班学生任务重,作业多,将相对弱势的语文学科放在最后,在情理之中,但没有课外练习的保障,上习题分析课等于浪费时间,所以建立有效作业检查监督机制非常重要。因此,课堂练习要注重个案分析,课外练习要注重检查。
四、评价环节
学习动机是学习动力的源头活水,一旦激发起自我的学习意识,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就会表现出来,复习效率就会提高。适当的复习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按照评价功能的不同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在新学期伊始,笔者一般都要进行一次摸底考试,大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发挥优等生的榜样作用,不失时机地对后进生提出要求,并根据摸底情况确立以后复习课的重点;每单元进行一次小测验,了解学生复习的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激励,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要求,在课下时间自主补缺补差;充分利用月考作总结性评价,及时调整和改进复习工作,并做好记录,为第二轮复习指明方向。只有作出科学性的评价、正确的引导、适当的激励、合理的规划,才能不断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体验语言;设置问题;口语交际
小学语文绝不是通常我们说的背背句子,记记生词,那样的流程是教师的天堂,学生的地狱。小学生多以形象认知为主,不符合他们认知情趣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徒劳无功的。实际上即便是小学语文知识涵盖面也是比较广的,课堂时间就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如果我们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互动的学习情趣,而是进行填鸭式被动灌输,那肯定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鉴于此,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认真贯彻新课改精神,革新教育理念,还原学生的主体的地位,进而结合他们的实际认知,设定符合他们认知和发展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驱动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知识,最终迁移知识,生成技能。下面笔者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撷取三点高效课堂必备环节进行讨论,以期抛砖引玉。
一、注重语文阅读,引导体味语言
阅读属于信息的输入范畴,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体验语言魅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引导学生领略大家风采,学习写作技巧的重要方法,它还可以让学生体验语言、体味情感,有效培养语感,提升语文素养。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语文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体味文字所描摹的情感,体验语言的魅力。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先给学生进行阅读示范,通过示范,让孩子们掌握有感情地朗诵文本的技巧,以期更好地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文字的描摹技巧。
这里,我们拿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这篇文章描写细致精彩,让人彷佛置身于情境。所以笔者设计的通过“读、找、思、品、诵”的流程和方法来引导学生精读文本,感受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特色和魅力。在阅读过程中要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边读边想,通过优美的文字描述来完成小兴安岭精美的画面;也可以通过激情朗读,感悟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总之,对于这样经典的文本,我们就要指导学生精细地读,认真地想,才能读出情感,走进作者的心灵,从而潜移默化生成能力。
二、设计问题肯綮,牵引探索学习
问题是启发和驱动学生探索认知的发条。老师讲学生听的私塾式语文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因此我们就要抓住关键问题,参照同学们的实际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设置可持续发展的符合学生认知的关键问题,以此来引导和启发同学们产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并以此来感知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探究学习本质就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不仅有利于同学们的深化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同学们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例如,我们在学习《矛和盾的集合》时,就可以通过设问来引导同学们认知知识:同学们,坦克怎样将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的?我们身边还有什么工具同时具有两种优点?在我的诱导和鼓励下同学们打开了思路,经过短暂的讨论和交流,他们想到了装有橡皮的铅笔,一面可以写一面可以擦。如此设计的自主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为丰富学生的认知情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开拓其创新实践能力奠定了基础。
三、注重口语训练,强化写作指导
口语和写作都是信息的输出。以往传统教材中,只是强调对学生说话训练,通常是安排在看图说话方面。而新课改后把这一内容整改为口语训练板块,不仅仅是看图说话,而还要交流、交际,这是一个大的飞跃,由单方面的训练说、写,到全体学生参与的独自或互相间的交流和沟通。这一转变更加强调了学生的能力培养,更加重视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要在教学中提高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意识,利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写作能力是语文学习更高层次的要求。同学们只有多练多写,才能提升自己驾轻就熟轻松准确用文字表达自己思想和见解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际中注意寻找机会,见缝插针,为同学们提供练笔的机会。“西师”版教材诠选的文章都是名家经典范例,从语句章法,到文采铺渲,从立意取材,到情感交融都能体现名家们的匠心所在。这就给我们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描摹名家的写物技巧,感受名家的情感表达方式奠定了基础,然后教师这时可因势利导,使学生情发而辞动,最终落笔生花,将自己所见、所感诉诸笔端。
上面是笔者参照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中撷取的几点高效课堂教学方式。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只参照他人的理论解说,而是要立足自己的班级实情,从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出发,充分挖掘文本内容,并以此将语文课堂打造成提升和展现小学生能力的舞台,让孩子们在活泼生动的语文课堂探索中,充分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挖掘自己的潜能。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激活课堂氛围,启动学生自主探索的法门,达成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4
一、拟好计划,确定内容,合理安排
教材阅读教学的个性阅读主要体现在诵读、揣摩、积累三个方面。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对于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五部分,即:积累和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和发现创新五部分。从高中语文的特点来看,要想达到这五部分的统一,阅读是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环节。因此,作为每天的学生早读安排,阅读应该占相当大的比重。
早读的时间相对较短,读什么,怎么读,目标必须要具体化,这样才能提高早读课的利用效率,为高三复习节约时间。一般来说,早读安排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可能更合适一些。
1.基础知识部分,主要包括重点字、词的读音、书写,早读要把读和写结合起来,保证学生既能读得准、也能写得对;
2.文学常识、名篇名句部分,要把读与练结合起来;
3.文言文、诗词部分,因为它是高考的必考部分,一定要强化;
4.学生笔记中的相关内容,如重点知识、美文摘抄等相关知识。早读内容明确,只要这样让学生每天有事做,每天早晨有书读,才能让学生在每个学习日都有个好的开始――一日之计在于晨。
合理完整的计划,科学周密的安排是语文学科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的有力保障。特别是在高三阶段,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在安排学生早读阅读任务时,一定要从整个高三语文学科的语文复习计划着手,来系统地制定和安排每周、每天的阅读计划,其安排的大致依据应该是以下几点。
(一)内容紧跟专题复习,作文素材贯穿始终
记忆实验发现:心理学表明记忆百分比的曲线最初阶段是陡然下降的,然后才缓慢下降。根据这一遗忘规律,及时、合理、有序地复习巩固就显得很必要了,所以在复习某个专题时,我就安排学生用两三个早上读这个专题,基础知识专题训练掌握得好,既为下一个专题训练打下了基础,也为作文教学积累了素材。
从高考试题的构成来看,作文部分所占的比重非常大,所以关于学生写作方面的能力培养非常重要,而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很多学生写作能力差,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写作能力不够,另一方面主要是学生写作方面的积累不够,也就是常说的写作素材太少,从而在写作的过程中觉得无从下笔,语言干涩。所以,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好早读的时间,让学生去温习和回味自己所整理的相关素材,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考试之前强化记忆的内容
记忆实验表明,若是需要长时间记忆的东西,必须经过反复复习,方能记牢,重学、重读的次数越多,记得越牢,遗忘越慢。茅以升先生的记忆秘诀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教育和引导学生“温故”。每次大型考试之前两、三个星期的早读课,都要求学生重复读字音、字形、成语、名句名篇等要求记忆的内容。这样多次重复之后,高考考查的记忆性的知识内容,学生因为反复拿来温习,自然把握性就会大大提高,能拿分的地方不丢分了,学生便有了成就感,就更加重视早读的重要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更浓了。
(三)考前一个月强化诵读文言文、美文
现代考试是以考查学生能力和素质为主要目标的,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成为高三阶段语文学科备考的主要内容。而在高考语文考查的内容中,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一直占得比重比较大,所以必须要加强学生这部分内容的准备。而诵读相关的文言文和现代文,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能力。所以,临近考试,教师要重点安排相关内容的读和记,记忆必备的汉语言基础知识(包括文学常识、字词基本知识、古汉语基本常识等),这些是学生“文学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题过程中最常见的部分,练好学生的“基本功”,非常有利于提升学生能力。诵读文言文,一方面可以增强文言文理解能力,提高文言文解题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作文准备了语言材料。
二、明确目标加强指导、
每个早读课,我都规定学生读的内容并确定目标,并且指导学生科学早读。教学生如何记忆语文知识也是一种语文学法的指导,学生掌握了较好的记忆方法,才能有效地记忆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果。朱光潜先生认为语文的“诵读”要高声朗读,只浏览默读不行。记忆实验表明,若能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去记忆所学内容,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调动各种感官的积极性,记忆效果会更好。因此每逢早读课,我都要求学生诵读出声音,并且做笔记。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诵读内容及时考核,并根据学生掌握的不同情况再次做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及时抽查,加强监督交流
及时抽查是一种动力,是对学生的鞭策和鼓励。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及时有效的外部力量能够进一步强化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要定期对学生早读内容进行抽查。抽查的内容有两项:一是记忆的内容;二是平时的课后作业。记忆的内容,往往以试卷的形式在早读课的十分钟完成。平时的课后语文作业在高三阶段,教师想要收全是很困难的。因此在早读课期间,我便让学生把作业放在课桌上,进行抽查面批。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学生会重视课后练习并能主动做好;二是面批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篇5
关键词:高三语文早读课;学生;背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64-01
教学多年,我和其他语文教师一样,早读课就是到教室转转、看看,并没有多少事可做,仅仅维持课堂秩序。但每次发现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读得非常认真,渐渐地大部分同学就是默读,少部分就昏昏欲睡,还有些“精力充沛”的同学偷偷在下面做起其他作业……长此以往,不但占据了我们语文早读课的时间,还会“霸占“我们语文的地位,特别是对于高三这个关键时刻。为了更有效的开展早读课,我就自己几届高三早读课的切身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目前我校高三语文早读课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基础差、底子薄、行为习惯差,大部分同学对早读课就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适当的时候张张嘴巴而已,基本上没有任何收获。
通过与大部分同学的交流,我总结出语文早读课存在以上不堪入目的问题主要有:早读内容单一枯燥;朗读方式以自由诵读为主,学生的阅读习惯没有得到尊重;早读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读为主,而没有听、说、写等方式的参与;早读课后的跟进检查没有到位,导致学生没有成就感,同时,背过的内容容易遗忘,没有做好及时的巩固学习。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及早读课无论从朗读内容、朗读方式还是学习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的单一性是导致早读课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在离高考只有有限的一个月时间里,如何合理分配和利用早读时间,才能够消除生理上的疲劳感和心理上的枯燥感,才能够有效的提高早读的效率呢?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早读要朗读,已是我们语文老师的共识,怎么抓早读,怎么让读书成为我们语文课的灵魂,怎么才能让学生开口、放声、自觉读书,以至有效读书?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浅陋的看法。
1、要明确早读的任务与内容
早读课最主要的任务当然是朗读与背诵,那么读什么,背什么,完成多少任务,要让多数学生有信心完成任务。让学生明确读的内容,使学生“有米下锅”。读的内容可分课内与课外两大块。
课内内容包括:指高考要求的背诵篇目和一些优美的文章片段,课内篇章都是通过专家反复斟酌,认为值得高中生学习的文章,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1)要求背诵的内容,不仅要求能背诵,还应要求每个字能写。在现在的每次月考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写,但容易写错字,这也是困扰大部分同学的事。
⑵名家名篇,即使没要求背诵,也应熟读。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等虽不是要求必背篇目,但也要求学生熟读,最好能背诵,学习其中的优美语段。
课外内容包括:通常是指摘录在札记薄上的所有内容。高中学习阶段以来,我一直要求学生学会写摘记。先从成语名言古诗词入手,每天一个成语,一句名言,一首古诗,坚持不懈,既是我们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好办法,也可以充实我们的早读内容。这种方法我个人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认为效果是很不错的。
2、管理到位,及时检测
据我观察,学生从开始的积极读书到后半节课的默读、不读,甚至做其他作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管理不到位,没意识到这个变化的过程而及时挽救。所以我现在常利用早读时间抽查,或利用一个周或一个月以笔试的形式检测一次,让大部分的同学找到自己的成就感,同时也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的脉络。
3、要创造竞争向上的氛围
篇6
关键词:复习;问题教学法;教学过程
一、教学背景
复习课是高三化学的重要课型,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对已学习过的化学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梳理、总结,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同时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课堂教学主要以对旧知识的复习为主,有些学生会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认为教师再讲一遍意义不大,也有些学生对老师上课罗列的大量知识点,感到心有余力不足,所以,复习课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注意力游离于课堂之外。教师如何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和学习效率,是高三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问题教学法就是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著名教育家波利亚也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复习课上,教师可以将教学知识点,转化为一个个难度适宜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知识、领会知识、运用知识,最终完成知识的自我构建。问题教学法,很多教师在复习课堂也一定程度地在使用,下面笔者就以《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为例,谈谈问题教学法在复习课中的应用,以期抛砖引玉。
二、教学过程
教师: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私家车。那么对于汽油你们知道吗,我国从2003年起多个城市就陆续宣布全面停用无铅汽油,改用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的乙醇汽油。可你是否注意到有的加油站标的是甲醇汽油吗?甲醇汽油是甲醇和汽油添加剂及汽油按一定体积调制而成的,目前在我国多个地方试点推行。无论哪种汽油,汽油燃烧的过程都有明显的能量变化,这个过程是吸热过程还是放热过程呢?
学生:放热过程。
教师:哪个量是可以定量描述一个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学生:反应热。
教师:组织学生回归课本,理解反应热、焓变的概念。
教师:以甲醇汽油中甲醇为例,已知1mol的液态甲醇,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时,放出726.5 kJ的热量,若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时,放出638.5 kJ的热量。请学生写出甲醇燃烧的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学生(板书):CH3OH(l)+3/2O2(g)=CO2(g)+2H2O(l)ΔH=-726.5 kJ・mol-1
CH3OH(l)+3/2O2(g)=CO2(g)+2H2O(g) ΔH=-638.5 kJ・mol-1
师生:归纳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教师:请同学计算甲醇的标准燃烧热和热值。
学生:甲醇的标准燃烧热的ΔH=-726.5 kJ・mol-1,甲醇的热值是22.7 kJ・g-1
教师:组织学生回归课本,理解标准燃烧热、热值的概念。
教师:工业上甲醇的制备可通过CO和H2化合而成,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g)+2H2(g)?葑CH3OH(g)ΔH
某些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表:
■
请同学们讨论并计算ΔH。
学生:ΔH=-116 kJ・mol-1
师生:从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理解焓变,并总结如何根据键能计算ΔH。
教师:请在能量―反应过程图上绘出CO和H2合成甲醇的能量变化曲线,并考虑如果使用催化剂能量曲线会怎么变化?
■
学生:展示答案,师生共同分析,从能量的变化角度理解焓变,以及催化剂是降低反应活化能,并不会影响焓变。
教师:无论甲醇、CO还是H2都是很好的燃料。
已知2CO(g)+O2(g)=2CO2(g) ΔH=-566.0 kJ・mol-1
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CH3OH(l)+3/2O2(g)CO2(g)+2H2O(l)ΔH=-726.5 kJ・mol-1
能否根据这三个热化学方程式求出CO(g)+2H2(g)?葑CH3OH(g)的ΔH
学生:讨论得出ΔH=-128.1 kJ・mol-1
教师:写出相同条件下甲醇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
学生:CH3OH(g)?葑CO(g)+2H2(g)ΔH=128.1 kJ・mol-1,并回顾盖斯定律。
师生:归纳盖斯定律的应用。
师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反思
对于这节基于问题教学法的复习课,在上课时从学生的反应中,笔者就明显观察到比起普通的复习课,这节课更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更加大了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这样的课堂才是一节高效的课堂,同时也引发了笔者的一些思考。
1.问题教学法需要教师的辛勤付出。将知识点平铺直叙地展现或将过去的“冷饭”直接拿来和将知识在恰当的问题情境中呈现,无疑后一个需要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需要教师平时不断地积累。但这个辛苦的过程收获的,是学生课堂的认真投入,学生的进步,也是教师自己对一节满意课的喜悦和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2.问题教学法中的问题设置要以学生为本,只有适合学生的问题才能促进学生的参与。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自惊奇和问题。”设置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愿意主动去解开这个疙瘩;设置的问题要有浅有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兼顾;设置的问题难度太大时,要设计辅提问,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等。
3.问题教学法复习中要以人本情怀关注学生问题的回答。提出问题后,教师要给学生留有接受、思考和准备表达的适当的时间,不要以为学生计算一下就能回答出答案。要根据问题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提问相应程度的学生。较易的问题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习的信心;较难的问题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鼓励他们变换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思考,以提高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回答不满足预设答案时,教师要思考他回答问题的价值,肯定这部分价值,或者通过及时引导使失败得以转化;对于圆满解决问题的学生更应不吝言辞,大力表扬,总之,时时关注学生的感受,以坚持和鼓励为主旋律,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真切地热爱每个学生,让学生在轻松、良好的学习情绪中完成课堂学习。
参考文献:
[1][美]丹东尼奥.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119-202.
篇7
“高中语文新课标”将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分为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与探究”、“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这五个系列各有侧重,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多,所给的教学时间少,需要语文老师动脑筋、巧实践,让每个学生在课内课外的语文学习中有所得,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达到有效甚至高效的目的。近年来,笔者根据本人的教学专长和兴趣爱好,选取“诗歌与散文”系列,在对选修课和必修课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开展相关的教学策略研究,探索总结了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与必修课课型设计的异同点
(一)选修课与必修课课型设计的相同之处
选修课与必修课的相同之处在于,两种课型设计的理论基础相同,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大体也相同。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构建高中语文新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这三点是选修课和必修课这两种课型设计的理论基础。
选修课五大系列具有不同的教育目标,但从本质上说,这些系列不管如何区分,只是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上的侧重点不同,它们都是语文课的一部分。因此,凡是必修课常见常用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都是适用于选修课的,不需要创造一个全新的教学方法来应对它,也不能让所谓的新的方法左右了我们的教学内容。例如《唐宋家散文选读》的教学,就一定要和必修阶段的文言文教学采取不同的方法吗?没有这样的必要,实际上也没有这样的可能,因为文言文的阅读规律和教学规律是必须遵循的,该学习的实词虚词等一个也不能少,不能因为教学内容安排在选修课中就可以无视这样的基本规律。
(二)选修课与必修课课型设计的不同之处选修课与必修课的不同之处在于,理论基础侧重点不同。必修课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选修课更侧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必修课突出的是课程基础性与均衡性,它由五个模块组成,它致力于学生良好思想文化修养的形成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增强,使学生“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选修课在体现课程基础性的同时,则更注重了学生特长的形成与个性的发展。它由五个 系列组成,每个系列可设计若干模块,使学生选择的灵活性更大,选择的空间更广阔。新课标提出选修课“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相比必修的“基础性、均衡性”特点,选修的这一点更应该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视。
因为选修课教学的基本特点不同,它是以必修课为基础的教学,是对必修课程的拓展和延伸,教学的要求理所当然更高一点。这既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是为了考虑学生参加高考的实际。正是由于具有一定的基础,所以选修课的教学容量与必修课可以适当加大,教学的节奏可以适当加快。文本的处理,更不可面面倶到、按部就班,应该精心整合、大胆取舍,而且它要求活动多一点,为学生的自主研习和探究留下更大的空间。尽管不同的选修课程具有不同的特点,但和必修课相比都应该有更多、更丰富的活动式学习,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某种意义上说,选修课程都是一种专题学习,而选修课程的教科书也大都是一种专题式结构,教学中应该加强专题意识,以更好地营造教学情景,增强课堂教学的张力,提高教学的效益。“共同基础,多样选择”,是新课标设计选修课程的基本理念。就目前所见到的选修教材,容量准备都超过其预设的学分所规定的教学时间。选中再选,将是选修教学的共同特点,即在所选择的模块中仍可以或者说仍必须进行学习内容的选择。选修课给学生更多一点自主,让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一般说对所选择的内容都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以更充分地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必修课是选修课的基础和前提,选修课是必修课的发展和提高。选修课与必修课是相辅相成的、互补的关系。
二、例谈“诗歌与散文”系列的教学策略
(一)专题式讨论教学以学生的实践探索为主
专题式讨论教学的特点是议题集中、内涵丰富,具有整体性、结构性的功能,理论性较强,但它不是课堂中的一个局部环节或随意性、添加性的教学活动,需要较周密的计划与一定的组织、准备工作,时间要求也较高,在实践中有时需要一节课甚至几节课来完成。
上这种类型的课时,教师应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让学生自己多阅读、多讨论,形式丰富一些。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是此类选修课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例如,在《中国现代散文选读》教学中,用专题探讨教学指导学生阅读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教师给出书目《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等,让学生对什么是“文化散文”进行专题探讨。弄清楚“文化散文”是多种涵义的集合,并在此讨论上继续延续专题式探讨,品味余秋雨独特的语言风格,进而探讨余秋雨的散文风格。
〔教学案例〕选修一第三单元“漫步宋词”第15课李清照词二首
教学目标:
通过专题总结,让学生对词人李清照的一生有清晰认识。从而对她的所有诗词有非常准确的解读。
教学过程:一、诵读《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和永遇乐(落日熔金)
二、下发当代散文家梁衡《乱世中的女神》全文,快速通读
1.在了解她生平的基础上,回顾《声声慢》。请学生从生平遭遇的角度分析她的创作心绪。
2.指导学生从生平看其写作特色,找出分水岭。
3.指导学生分析这两首词的意境和写作手法,引导他们自己说出来。
(二)比较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
比较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促使学生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由于联系的普遍性、文学的形象性、以及文学欣赏的想象性和创造性,用比较教学法进行语文教学,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很多教师都有许多成功的实践,甚至理性的总结。的确,语文教材里选编无不是经典,它们自与其他名家名篇,包括有关的文献或者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自然给我们进行比较教学提供了宽广的舞台。
上此类型的课时,教学应以学生自学为主。以《唐诗宋词选读》第二单元“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教学版块为例,我尝试让学生去体验自己进行教学的乐趣。第二单元有6首诗歌,我把学生分成6组,要求每组学生尝试讲解一首诗歌。我在简要讲述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写教案的基 本要点后,让学生进行准备,从查资料、写教案、做课件到讲课等,全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让学生在诗歌主题、写作手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对比的自学,我做一些必要的指导。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空前高涨,教学效果也不错。在以后的宋词教学中,我也陆续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受到学生的欢迎。
在比较教学中,教师不用说太多,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对两首背景故事一样的诗歌进行鉴赏,其过程有趣而丰富。此时,教师将几个高考考点(表达技巧,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巧妙贯穿进去,效果好又不死板。
(三)角色扮演教学强调因材施教
角色扮演教学是一种模拟训练方法,其特点是角色扮演的情境具有拟真性,由学生扮演某种任务的角色,要求扮演的学生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认知自发地投入,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所扮演角色的感受与行为,以发现及改进自己的工作态度与行为表现。采用角色扮演法时,扮演角色的学生数量有限,其余学生则要求在一边仔细观察,对角色扮演者的表现用“观察记录表”方式,对其姿势、手势、表情和语言表达等项目进行评估,以达到教学的效果。观察者与扮演者应轮流互换,这样就能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模拟训练。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对文中人物进行情感态度的评价,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角色扮演教学的目的使实现学生爱好和特长的自我组合,因此我们要强调因材施教。
〔教学案例〕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传记选读》第三单元的读排演教学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传记选读》第三单元有六篇古文,任务很重,我们为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选择心仪的一位历史人物,查找他的有关资料,用舞台剧的形式再现他的人生经历。
设计目的:
1.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中唱主角。
2.通过活动带动教学,引导学生在读排演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3.通过让学生亲自表演、亲身体验,引导他们对文中人物进行情感态度的评价,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设计方案:
以全班学生为一个整体单位进行组织,表演相关联的一组人物,具体搡作步骤如下:
1.选拔一名导演。要求全员参与申请,每位学生都要写出书面申请材料,内容包括怎么确定演员人选,如何进行排演,有什么创新性的设计等等问题。通过此项活动,目的是要引导学生主动研度文本,同时学习如何化阅读文本为舞台剧本作品。
2.选拔若干名演员。同样是要求全员参与,每人写出一份篇书面材料,内容包括你愿意扮演哪一个角色,并说明理由,你为什么不想扮演其他的角色等等问题。通过本项活动,目的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去研讨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并给出一定的评价观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以上两轮选拔中积累的文字内容为学生上讲台宣读和介绍自己写的书面材料,师生共同评判,最终确定一名导演和若干名演员,然后进行表演。经过师生观看和评价后,再推选出一名最佳演员,颁发“最佳演员奖”给以表扬鼓励。
4.表演分为两轮,分别用原文的语言和现代汉语。目的是引导学生不仅要会背诵原文,而且还要会翻译课文,达到熟练掌握文言基础知识的教学目标。
篇8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了五个系列,分别是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在“诗歌与散文”这一系列中,有五项具体的课程目标。下面笔者就课程目标和教学建议进行比较分析。
一、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这一目标提出了诗歌与散文阅读鉴赏的总体要求。从中可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被放在目标核心的位置。语文属于人文学科,它肩负着“德育”“美育”的目标,而对审美能力的锻炼和审美水平的提高都需要长时间的引导与熏陶。审美情趣是个体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偏爱。高中时期,正是学生走出少年、走向成年的过渡时期。他们的审美情趣也从儿童趣味向成人趣味发展,因此,此时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平时接触到的资源如偶像剧、网络小说、娱乐节目往往带有通俗、浅薄、娱乐性的特征。因此,通过对选修课本中优秀诗歌与散文的阅读和学习,学生可以在比较中自觉选择更有营养和美感的资源,在阅读中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的教学建议。这项建议将“诵读”作为核心概念,通过诵读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之美,体味蕴含在诗文中的深刻意蕴。
二、开阔阅读视野,理解作品内涵
“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这一目标表明“诗歌与散文”选修课程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和阅读量,重点体会诗歌和散文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在必修课本中,由于课时的要求,收录的课文是很有限的,学生的阅读范围较小;而选修课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选取古今中外大量名家名篇,学生通过阅读可以领略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学特色。在这一小段话中,两次提到了“思想”。可见,课标对理解诗文的思想还是有很高要求的。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散文较小说、戏剧更为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而它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也具有教化的功能。因此,重视对诗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就是对学生的道德陶冶与教化。
在教学建议中这样写道:“应在一定的阅读量的基础上,精选重点,鉴赏研读”。这一建议突出了“点面结合”的策略。“一定的阅读量”对应了该课程目标的“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就是要有广阔的阅读视野,丰富的阅读内容。
三、精选重点诗文,研习传统文化
“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与附录一建议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这一目标提出了对古诗文阅读的相关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它对古诗文阅读有两个层级的要求,一是读懂,二是背诵。要“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课标将古代诗文单独提出来阐述,体现出课标对古代诗文学习的重视。“读懂”就是要在翻译时做到“文从字顺”;而“背诵”则是倡导“熟读成诵”。古代诗文是我国民族精神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感性的阅读理解其中的精髓,在西方文化符号泛滥的今天,保持一份精神的独立和身份的认同。
教学建议中的“精选重点,鉴赏研读”主要对应了该课程目标中的“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与附录一建议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就是指对于不同难易程度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在阅读上要有一定的区分,挑选出一部分富有价值、难度适中的作品进行重点学习,精读细读,而对其他作品可以进行泛读。
四、学习鉴赏方法,发现多维意蕴
“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这一目标主要从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出发,要求学生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学习诗歌与散文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感性认识上,还需要借助理论和方法对诗歌散文进行理性的认识。由于诗歌和散文属于两种不同的文体,因此,鉴赏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于诗歌来说,可从格律和意境两方面赏析,而散文则可从语言、意境、艺术构思、表现技巧等方面赏析。
本课程目标给出的教学建议是:“应重视作品阅读鉴赏的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审美能力。教学中不要一味追求统一答案,也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这一教学建议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作品的多维阐释。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侧重于鉴赏实践,边阅读边鉴赏,而不是一味讲授理论知识。
五、尝试诗文创作,鼓励学生实践
“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这一目标是对创作实践活动的指导,是对诗歌、散文学习的一个更高的要求,即将所学的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运用到实践中去。值得注意的是课标要求的只是“尝试”,因此,更强调的是学写诗歌、散文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对有兴趣尝试诗歌散文创作的学生应给予鼓励。”“提倡举办诗歌散文朗诵会,组织文学社团,创办文学刊物,积极向校外报刊投稿。”这两项建议主要对应上述课程目标,表明了教师应有的态度——鼓励与提倡。刚开始创作的学生,文笔难免会生涩稚嫩,要多鼓励多支持,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激发学生不断创作的动力。举办诗歌朗诵会,组织文学社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校园里形成热爱文学的良好氛围,教师应大力提倡。
六、利用媒体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技术的时代,我们的语文课堂也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这项建议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应通过ppt展示、朗诵视频播放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这项建议要求教师提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品,而资料的搜集也需要教师学会利用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体现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利用媒体资源,提高自学能力。
七、小结
篇9
【关键词】高三英语 复习课 重点问题 策略
高三年级的复习课向来是保证教学效率的重要课型之一。怎样让学生每一堂课都有收获?并且收获得踏实,收效持久?本人常常在思考这些问题。正如每一位毕业班的英语老师所深知的,复习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加强读写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在高三复习中要淡化知识的讲解,注重功能项目的教学。求真务实,提高能力,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在复习时要理解和把握《大纲》和《考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教材为主线进行系统的复习,了解命题走势,理顺思路,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展开训练,去提高教学质量。本人也是坚持不断在"知-行-知"的循环往复中尽量求取教学进步,但每一届接手之初都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即学生在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等题型中失分严重。由此,关于高三英语复习课这个问题本人有几点浅见。
1.复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接手这一届高三后,我总结出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学生对英语学习普遍缺乏兴趣、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不强。
1.2 学生对英语课堂知识的掌握不踏实,大部分学生对书本知识不够重视,不能有效地利用课本,适时地回归课本。英语复习缺乏根本, 甚至本末倒置;绝大部分学生在复习与学习过程中不能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课后没有及时复习,英语学习缺乏主动性。
1.3 部分学生缺少明确的学法指导,在复习时缺乏系统地安排和科学地计划,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
1.4 这一届高三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学生发展参差不齐,学生的词汇量十分有限、语法知识薄弱、句子结构意识模糊、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懒惰性太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2.有效的复习策略
针对以上比较突出的问题,本人主要采取了以下切实的复习安排:
首先,爱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本人负责的两个文科班,学生英语基础总体较差,多数人对自己信心不足。面对这个事实,本人的策略就是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差生,平时多关注他们,给他们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针对他们的错误及时给予讲解,并对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其次,在复习过程中,本人深深地体会到:复习要有计划性,周密的计划才能使复习工作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复习工作必须要突出重点、考点、热点,有效实施任务型教学,让学生每堂课有收获。针对学生实际,在复习时,我将教学重点放在阅读训练及写作训练上。
2.1 阅读训练
阅读理解在高考试卷中分值很大,而学生阅读能力较差,主要原因是:
2.1.1 词汇量有限,构词法知识匮乏
对词汇理解和掌握是影响阅读的重要因素,词汇量严重不足,又会导致学生阅读障碍重重,丧失阅读兴趣。
2.1.2 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与技巧
有的学生不懂得阅读技巧,不能根据不同的文体采取不同方式获得主要信息,不善于通过整体阅读去把握文章中心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1.3 课外知识面狭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单薄
拥有较广的课外知识面和一定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尽快地进入阅读理解的状态,迅速地把握文章的整体含义和思路。
2.1.4 语言基本功欠佳,对长难句把握不好
阅读文章中,有些句子结构复杂,从句较多,学生对语法知识缺乏系统的理解,就会造成一种望而生畏的心理障碍。
2.1.5 阅读动力与兴趣不足
学生由于上述种种因素的影响,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使阅读成为消极的应付和被动阅读。因此制约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
以上列举的种种障碍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形成。面对学生的现状,本人把排除影响学生阅读效率的障碍因素作为第一重目的和任务。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效率,指导学生使用正确恰当的阅读策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阅读理解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一,课堂教学从根本入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英语阅读教学也不例外,尤其是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起步阶段,更要注重激发学生对英语广泛阅读的兴趣。[1]课堂阅读课教学应改传统的以讲练语法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为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模式的阅读。每堂课给学生五到六分钟的时间限时阅读,再简短地评讲。同时,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选择难度适中、贴近生活、题材多样、知识趣味结合较好的文章。阅读面的拓展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经验技能的掌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面过于狭窄是大多数阅读无法展开的主要原因。
第二,扎实的语法基本功是高效阅读的基本储备。在阅读中会遇到大量的长难句,涉及到虚拟、倒装、主从复合句、省略、非谓语动词等语法功能分析,许多学生因缺乏语法的系统知识而失分,不能不说语法教学依然是英语教学的重点。
第三,阅读策略与技巧的培养应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更新教学观念,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技巧,是每个英语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在阅读中,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和猜词、掠读、略读等阅读理解技能,鼓励学生利用上下文和构词法进行猜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每次训练前,先向学生说明掠读和略读的特点,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意识地使用掠读和略读技能进行阅读。同时,教会学生要立足整体,把握中心句、主题句,对文章观点进行点评,对作者意图进行揣摩,对文章结构进行剖析。[1]
第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落实英语素质教育的长远大计。要让学生乐读,就要动脑筋在习惯上下工夫,一旦学生养成了终生阅读的习惯,一切障碍将迎刃而解。在平时阅读时,培养学生积累词汇和写阅读笔记的习惯。坚持天天练,每日二至三篇,潜移默化,自然习得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增长阅读经验和见识,也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平时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克服逐字逐句阅读的坏习惯,要求阅读时有紧迫感,集中注意力,着重整体理解。
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将课堂内外的训练结合起来,对学生加强阅读习惯、技巧、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指导,规范要求和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得以实现。经过大量、长期的阅读训练,学生的词汇量拓展了,语言知识丰富了,阅读速度提高了,阅读能力也有了质的飞跃。
2.2 写作训练
写作在广东英语高考试卷中占40分,是考生的薄弱环节,也是区分度最大的题目。学生的书面表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语法基本功不牢,对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没把握好,句子结构五花八门;汉语式英语严重,主谓一致错误等;基本词汇量不够,对短语用法不熟练,错误严重;行文不流畅,不会用关联词或关联词运用不准确;表述不准确;大小写不规范,书写潦草,无法辨认;要点不全,缺乏半开放性作文的写作能力。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也成为本人苦心求解的一大心头患。经过一届届的实践总结,本人有如下几点粗浅做法:
首先,针对学生的现状,对中等水平或以下学生,要先过"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关,让学生找文章要点,用简单句表述出来,同时加强汉译英练习(每天三至四个句子汉译英),然后将句连成段,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
其次,要坚持规范化训练,对各类型的写作体裁都要进行强化而且坚持不懈。要注意运用词、句子和语法结构的准确性,上下文语言的连贯性、得体性。注意拼写和标点符号的使用,特别要对书写进行强化,书写要大方、整洁、美观。
另外,要求学生背诵优美的句子、语段和范文,熟练掌握有关话题的词汇、常用句型、常用关联词、谚语等。同时,让学生去仿写或套写。切实做到"每天读一点,每天写一点"。同时,要想让学生作文得高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按话题分类重点练好表达个人观点的文章,让学生学会找要点,要点要齐并用英语表准确地表述;(2)要教给学生谋篇布局的技巧,让学生学会找切入点,可从听说及阅读材料、英语作文范文中汲取营养;(3)要让学生学会规范表达(熟练掌握有关话题的词汇、常用句型、常用关联词,适当应用一个谚语、一两个复合句、倒装句等,充分展示文章的亮点,书写要干净整洁);(4)要搞好批改(学生自批-学生互批-教师批阅,尤其要抓好踩线生的面批);(5)要重视评讲(表扬优秀作文、进步作文,再讲谋篇、讲优点、改误点);(6)要重视范文模写。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背诵和听写的作用。本人始终坚持检查背诵,重视简单句五种基本句型的训练,不少学生能将背过的好词、好句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听写也是训练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好方法。经过大半学年的训练,现在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已有明显提高,在本学年度几次市性大考中的横向对比以及较之以往本校的纵向对比进步还是令人欣慰的,这说明对于学生在高考中避免不了的这块"硬伤"只要用心加以治疗,还是能够"治"出一些效果的。
总之,要保证高三英语复习课出效率,阅读理解以及书面写作能力是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必须共同突破的两个瓶颈。只有在这些重点问题被有效的策略解决之后,我们才能说在高考备考的这一年时间没有被白白浪费掉,我们所开展的复习课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钱希洁 "英语复习课要关注的三个转变",《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1期
篇10
一、理科老师代替“看班”
一般情况下,一名高三语文教师负责两个班的教学,如果教的是文科班,一周五天可能有一二次早读课,如果教的是理科班,早读到场的次数要明显增加了,时间久了,语文教师也吃不消。很多学校由于对早读的认识不到位,认为早读就是让学生随便读读,找个人来看看就行了,于是让理科教师或非语文教师的班主任来顶替语文教师上早读课。早读开始了,该教师在教室内转上两圈,巡视一下,只要求学生读出声音即可,然后就自做自事,或无所事事,缺少对学生的指导。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基于人性本身的弱点,也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早读课慢慢地变成了“早看课”,有的学生甚至打起了瞌睡。如果早读时间过长,这种状况则会更明显。
对策:本着效率第一的原则,从学生自身发展大局出发,应加强对早读课的重视。学校要尽可能地让语文教师亲自上早读课,这样才能对早读课有一个全程掌控,而且还能帮助高三学生及时发现早读复习时存在的问题,通过及时有效的指导,纠正他们的错误,有利于提高高三复习的效果。如果师资有限,可适当缩短早读时间,以提高早读的实效。如果时间过长,从头读到尾,没有多少学生能吃得消,更别谈什么效果了。
二、早读的目标不够明确
目前很多学校的早读课处于“散养”的状况。铃声响了之后,教师就让学生自已随便读,有的学生读笔记,有的学生读作文,有的学生看试卷,有的学生读了一会儿后干脆做起了作业等等,内容五花八门,没有什么具体目标。自觉性高的学生还好,如果是自觉性稍差的学生,则是把大好时光白白浪费了。
对策:首先,要明确早读的内容。可以把早读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如:①××课本:名句名篇②××资料:成语③××资料:字音等,时时提醒学生注意早读的内容。其次,如果早读时间稍长的话,可以把早读的时间划分为二到三个时间段,例如①7:00-7:10读××内容②7:10-7:20读××内容③7:20-7:30读××内容等。不同的时间段读不同的内容,学生既不容易疲劳又有新鲜感。通过不同的记忆内容,可以有效刺激大脑皮层,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的成效。再次,是读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对于早读的内容,是要会背还是会写,要让学生清楚掌握的程度。例如,对于《劝学》的背诵,教师要提醒学生掌握一些关键字的写法,如“而致千里”与“无以至千里”中的“致”与“至”的区别,要掌握“蛇鳝之穴”中“鳝”的写法等。高三的复习,不仅是“再认”的问题,更应该注重的是“再现”的问题,即能够把读的内容写出来,能呈现并会运用知识。
三、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
高三的早读,说白了,学生记得了什么内容,领会了什么内容,最终的目的是运用,是为高考服务的,目的性很强。一堂早读课,即使学生从头读到尾,即使是书声琅琅,如果是“念经式”的读书,也很难保证会有什么效果。当下有很多早读课仍处于这种“原生”的状态。早读课只管让学生去读,早读课下了,学生把书或资料往旁边一放,上早读课的教师走了,早读课也就结束了。不去检测早读的效果,对处于复习阶段的学生来说早读课就形同虚设。
对策:首先,在明确早读内容的基础上,明确告知学生本节早读课要检测的内容和方式。例如,早读课教师要求学生读昨天评讲的某文言文的相关内容,就明确地告诉学生早读结束后抽查对该文言文中出现的一些实词及文言现象的理解与识记情况,方式是当面提问。这样一来,学生就有了紧迫感,就有了读书的内驱力。其次,要注意检测的方式多样化,同样的内容,教师可采用统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可采用书面检测题的形式进行,可采用展台或PPT的形式进行, 当然也可以采用上黑板板演的形式进行。再次,教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所读的内容在早读课的什么时间段进行检测。检测可以在早读课的中间进行,检测后及时反馈,及时纠正,也可以在早读快要结束的时候进行。另外,检测和反馈之后,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早读是有成效的,这样一来,学生自然会认真读书了。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高三挑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