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重大事件范文
时间:2023-08-18 17:50: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历史重大事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建筑施工 重大事故 类型 诱因 应急管理
建筑业长期事故高发率引起了企业以及整个社会对施工现场事故应急管理的重视。我国建筑施工现场事故的频发、伤亡人数居高不下反映出企业对事故的应急管理普遍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施工企业从业人员防范意识普遍较差。因此,系统的研究建筑施工现场重大事故的特点、诱因,以及如何对建筑施工现场重大事故进行及时、有效的应急管理成为建筑施工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1 建筑施工现场重大事故的类型和诱因
建筑施工是在有限的场地上集中大量的工人、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建筑产品一般具有高、大、深等特点,施工中露天及高处作业相对较多,施工周期比较长;目前大量施工主要还是依靠手工操作,机械化程度偏低,劳动强度较大,建筑结构复杂、生产工艺和方法多样、规律性差,由此可见建筑施工是特殊的、复杂的生产过程,存在大量的不安全因素,隐患众多,是事故多发的行业。
建筑工程项目面临着来自施工技术、项目自身规律和特点、工程管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的综合作用往往是诱发工程项目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事故的诱因、种类、发生的位置等进行的统计分析得出建筑施工中最常发生的事故,分别是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事故、坍塌事故、机械和设备事故电、火事故、有毒气体中毒事故,下面根据事故的类型具体分析其诱因。
1.1 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事故是建筑施工现场重大事故的主要部分,由于施工现场高空作业繁多,材料和构件本身体积庞大,质量沉重,一旦施工工艺不当或者安全防护投入不足、施工现场的临边防护不到位,就会导致事故发生。诱因主要有临边、洞口防护不严;高处作业物料堆放不平稳;架上打闹、向下抛掷物料;不使用劳保用品,酒后上岗,不遵守劳动纪律;起重、吊装工未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龙门、井架吊篮乘人等。[1]
1.2 坍塌事故包括深基坑边坡和沟槽边坡坍塌、墙体(围墙、挡土墙、临街围挡等)坍塌等。主要诱因包括如下:基坑坍塌主要是由于建筑企业安全防护投入不足、随意简化安全防护措施、不符合安全要求,未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编制地基与基础、地下管道工程施工方案,没有指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墙体坍塌事故主要诱因是墙体的设计不合理、将围墙做挡土墙、挡水墙以及广告牌、机械设备、材料和砂石的支撑墙;土方施工采用挖空底角的方法挖土;料具堆放过于集中,荷载过大等。
1.3 机械和设备事故包括车辆、机械倾翻事故、塔式起重机倾倒事故、检修设备的爆炸事故、违章操作事故。诱因主要有机械设备未安装说明书安装、未安装技术性能使用;机械设备缺少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失效;对运行中的机械进行维修、调整,未安装操作规程操作;机械设备带病运作等。从近年来伤害事故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塔式起重机是主要危险源,主要由于塔式起重机的拆装施工过程中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冒险蛮干;操作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安全培训不合格、工作责任心不强;塔式起重机施工安全技术方案不规范、安全技术交底不明确、机械设备本身的技术故障多。
1.4 电气事故包括多人触电事故、破断高压线路和地下电缆事故、电动设备因故障或断电导致中途停止事故等。施工现场用电频繁,诱因较多,如现场外侧边缘与外电高压线路的距离小于最小安全距离或防护不符合安全要求;没有增设屏障、遮拦、围拦或防护网,造成施工设备或钢管脚手架碰触高压电线;设备、电动工具漏电;雨天露天电焊作业;不遵守手持电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潮湿作业未采用安全电压;高大机械设备未设防雷接地等。
1.5 火灾事故包括电气线路自燃、电火花、电焊火花、烟火、雷电以及周边火灾蔓延等。其诱因主要包括电气线路超过负荷或线路短路;电热设备、照明灯具使用不当;民工生活、住宿临时用电拉设不规范;民工在宿舍内生火煮吃、取暖;易燃易爆危险品等。
1.6 中毒事故包括食物中毒、一氧化碳(煤气)中毒、缺氧和有毒气体环境作业中毒等。此类事故往往造成群伤,其诱因主要包括食堂采购的食物中含有有毒物质或工人食用腐烂、变质食品;施工现场采用的材料中存在许多可燃性、爆炸性和有毒性、腐蚀性的材料;施工场地自身的原因,如坑探施工过程中会有各种有毒气体(CO、CO2、NOX、SO2、H2S等)及大量粉尘;工人冬季取暖时发生煤气中毒等。
2 建筑施工现场重大事故应急管理的对策
建筑施工现场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就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会带来较大的负面社会影响。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我们无法完全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如何积极的处理事故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由于事故一般具有突发性、事态的严峻性、时间的紧迫性等特点,此时要做出适时、正确的处置比较困难,但又至关重要,所以必须坚持正确的处理程序并采取有效的策略。
防范意识是重大事故应急管理的起点,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各施工单位要积极开展预防建筑施工重大事故及有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增加施工人员对预防建筑施工重大事故的常识和防范意识。由于建筑施工行业从业人员尤其是一线施工人员文化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危机意识淡薄,缺乏建筑专业知识培训,并且本身工作流动性大,也缺乏必备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必须制定应急培训计划,对应急救援人员和员工进行有效的培训,使其具备完成应急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在事故发生之前,要根据施工项目的特点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是开展应急救援行动的指导方案,是一个标准化的、透明的应急反应程序,是及时迅速响应并实施救援工作的基本保证。预案的编制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快速有效”的原则。首先成立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小组,事故的应急行动涉及到不同部门、不同的专业领域,因此需要各个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相互协作。调查研究,有针对的收集各种资料,包括适应的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企业之前的安全记录和事故情况,国内外建筑施工企业发生事故的情况等,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危险源、评估相应的危险度,并对企业已有的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明确应急资源的需求和不足,然后分工负责,组织编预案。为了保证预案的科学合理性,还要对预案进行评审并取得政府有关部门的认可。应急预案批准后,企业所有应急机构要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包括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应急资源的定期检查落实,应急演习和训练,应急预案的实践和修订更新等。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减少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2]
由于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是“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所以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施工方为了自身的利润和企业的发展,在安全生产的投入上明显不足,虽然明知施工施工一旦发生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但是依然抱着侥幸心理,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和人力预防施工重大安全事故。所以建筑施工企业首先应该认清形势,明确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安全施工生产的投入,并且应切实加强日常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将事故的应急管理贯穿于日常管理工作中,努力提高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应对事故的专业化水平。事故发生之后,为了尽快恢复施工现场正常工作,弥补事故所正常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被耽误的工期,必须建立善后修复机制。施工管理人员要抓住机会,利用事故作为培训工作人员的活教材,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工人的防范意识,以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应急管理日益成熟。
最后,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我国建筑施工业的具体实际,尽快建立健全适应我国的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配套的也必须加强建筑安全生产执法监督的力度,培育专业化的执法监督队伍。目前的施工风险主要是由建设施工方承担,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方没有明确各自的建设施工安全责任,导致施工方承担过多的风险和责任,与其所获得的利益不平衡。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重新划定建设工程的各方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责任。由于建筑施工行业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因此政府要健全和完善建筑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目前建筑施工事故频发导致一系列的人员伤亡现状对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提出更高的要求,政府和企业应尽快建立健全和全面推进我国建筑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3]
参考文献:
[1]董大旻.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中的危险源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
篇2
2019年云南大理初中会考于6月28日至7月2日举行。八年级下学期考试科目为:生物学、地理、信息技术;
九年级下学期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历史、物理、化学;体育考试安排在九年级下学期4月底前进行。昆 明市、曲 靖市抽考科目为:数学、地理。
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历史、地理、思想品德学科实行笔试、闭卷方式;英语学科实行听力与笔试、闭卷相结合的方式;信息技术学科实行网上考试方式;体育学科实行必考与选考项目相结合、现场考试方式;音乐和美术学科的考试方式由各学校自行确定。
2019年云南大理初中会考时间安排如下:
日 期
考试时间
考试科目
考试方式
6月28日
08:30-11:00
语 文
闭卷考
14:00-15:30
物 理
闭卷考
16:30-18:00
历 史
闭卷考
6月29日
08:30-10:30
数 学
闭卷考
14:00-15:30
化 学
闭卷考
16:30-18:00
思想品德
闭卷考
6月30日
08:30-10:30
英 语
闭卷考
14:00-15:30
地 理
闭卷考
16:30-18:00
生物学
篇3
励志名言
The good OF ill of man lies within his own will.
——Epictetus
人的善良与邪恶都存在丁他白己的意志之中。
——爱比克泰德
目标导航
1.知识与技能
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并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物质的物理属性的归纳,学习从不同事物中总结、归纳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物质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了解物质的各种属性.难点是针对不同的物质进行分类。
提速
1.用铁钉在石蜡上刻画,石蜡上会留下铁钉的刻痕,这说明物质的软硬程度是 ,物质软硬程度的特性称为 ,它和密度一样也是物质的 之一。
2.物质的物理属性除了硬度、密度、比热容及状态外,还有如 、 、 、 、 等等。
3.除硬度、状态外,物质的物理属性还有 、 、 、 、 、 等。
4.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导热材料,铁比较 传热,陶瓷比较 传热。(选填“善于”或“不善于”)
5.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不同,铜的导电性比铁 ,铁的导电性比塑料 。
6.把铁块、水银、水晶、巧克力、牛奶、白酒、饼干、砖块、铜球进行分类,请你写出分类的标准,并进行分类:①分类的标准是 ;②分为 和 。
7.下列各个选项中不表示物质物理属性的是 ( )
A.密度 B.比热容 C.质量 D.熔点
8.在影视中常见一些房屋道具倒塌,或重物落下,但不会将演员砸成重伤,这些重物是用( )
A.密度比实物大的材料做的 B.密度比实物小的材料做的
C.密度与实物相同的材料做成 D.密度与实物相近的材料做成
9.下列各种物体的导电性从强到弱排列正确的是 ( )
A.铜、铁、铝 B.铜、碳、陶瓷 C.铁、木头、碳 D.人体、铁、玻璃
10.如图一利用了物质的 属性,图二利用了物质的 属性。
图一 炽热的灯丝(放大图) 图二 上海的高速磁悬浮列车正在运行
11.你能说出如图中物质的其它属性吗?
12.请你设计一种实验,比较图中两种物品的物质的硬度。
(1)猜想或假设:
(2)实验器材:
(3)实验步骤:
(4)若猜想正确,则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会看到:
(5)你还能提出的可研究的课题是:
提速
13.下列不属于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是 ( )
A.比热容 B.密度 C.状态 D.声音
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是 ( )
A.产品的材料一般只要考虑它的一种物理属性
B.物质如果按照物理属性进行分类,往往分类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
C.两种物质进行比较时,不同的物理属性大小关系可能不一样
D.两种物质进行比较时,不同的物理属性大小关系可能是一样的
15.南京长江二桥的环氧沥青混凝土桥面经受住了1200万次高温、低温、常温疲劳实验的结果,说明了环氧沥青混凝土具有较好的 ( )
A.硬度 B.抗压性能 C.耐高温性能 D.以上说法都有
16.(2005•济南市)铝合金因具有坚固、轻巧、美观、易于加工等优点而成为多数现代家庭封闭阳台时的首选材料。这与铝合金的下列物理性质无关的是 ( )
A.较小的密度 B.较大的硬度 C.良好的导电性 D.较好的延展性
17.(2005•金华市)下列方法中不能区分铁块和铜块的是 ( )
A.比较它们的形状 B.比较它们的密度
C.比较它们的颜色 D.能否与稀盐酸反应
18.请把下列物理现象所依据的物质的物理属性分类,填在题后的横线上。
A. 灯丝一般用钨材料
B.玻璃刀上有一小块人造金钢石
C.用金属汤匙喝热汤时,感到很烫手
D.电线芯线一般用铜线制成
(1)利用物质的硬度是 ; (2)利用物质的导热性是 ;
(3)利用物质的耐热性是 ; (4)利用物质的导电性是 。
19.有以下6种物质:铁、牛奶水晶白酒水银饼干。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
一类包括 , 其特征为 。
二类包括 ,其特征为 。
20.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比较糖水、盐水和纯净水的导电性能,将实验结果填写在下面的空格中。
(1)容易导电的有 ,不容易导电的有 。
(2)试列举生活中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
21.请参照图,将一双竹筷和一把不锈钢汤匙一起浸在热水中,数秒后,两只手摸到筷子和汤匙的冷热感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1)容易导热的物体是 ,不容易导热的物体是 。
(2)请把你知道的容易导热的物体和不容易导热的物体,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并说说它们通常应用在哪些方面。
容易导热的物体 不容易导热的物体
名称 用途 名称 用途
22.小明吃饭时,当他用器具盛汤时发现,不同的器具盛热汤时手感觉到热的时间长短间隔不同。请根据小明的发现来探究一下制造这些器具的不同材料的隔热性能。
(1)选择的器具:
(2)实验猜想:
(3)实验步骤及现象:
(4)实验结论:
23.小明和小丽学习了物质的属性之后,在一起对自己身上的衣服进行如下讨论,你认为谁正确。
小明:我穿的牛仔服弹性很好,弹性好是牛仔服的一种属性。
小丽:我穿的裙子颜色鲜艳,颜色艳丽也是裙子的属性。
提速
24.铅笔芯是用石墨和黏土混合烧制而成的.为适应绘画、写字、作图等需要,它有17种硬度,如图,其从软到硬的排列顺序是
5.家中炒菜用的铲子一般用木头做柄,喝水用的汤勺一般用陶瓷做,因为它们的导热性较差,请设计一个实验来比较陶瓷、木材,金属铁等这些材料的导热性的好坏。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的结论:
26.某同学想探究金属丝被拉断时拉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取了下表所列的9种金属丝做实验,试根据有关的猜想,选择合适的金属丝。
金属丝名称 金属丝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1 铜 10 0.5
2 铜 10 1
3 铜 10 1.5
4 铜 20 0.5
5 铜 20 1.5
6 铜 30 0.5
7 铁 20 0.5
8 铝 20 0.5
9 铝 30 1.5
(1)猜想1:相同材料的金属丝被拉断时,其拉力大小与金属丝的长度无关。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择金属丝( )( )( )
(2)猜想2:相同材料的金属丝被拉断时,单位横截面所受拉力相同。在猜想1已被验证的情况下,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择金属丝( )( )( )。
(3)猜想3:不同材料的金属丝被拉断时,其单位横截面所受拉力不同。在猜想1、猜想2已被验证的情况下,为了验证猜想3应选择金属丝( )( )( )。
【趣味物理】
篇4
【关键词】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三大关系;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9-0031-03
【作者简介】龚海平,江苏省张家港市教育局(江苏张家港,215600)教学研究室副主任,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一、引言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在2013年第8-9期刊发了人民教育出版社陈力先生撰写的《英语语法教学的困境与突围――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十年回眸》一文。该论文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国内中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现状与困难基础上指出,我国中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困境产生的“根源在于教师学科素养和职业素养与新课程提出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不匹配”。陈力先生所言及的教师“职业素养”,就是指教师的应用语言学素养。笔者深以为然,并认为这不仅仅是中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困境产生的根源,也是基础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切问题的病根。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教师应注意处理好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的关系、语言操练与语言运用的关系以及常规教学与考试的关系,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效。”(教育部,2012)综观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的现状,可以这么认为,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许多英语教师还没有真正处理好“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语言操练与语言运用”和“常规教学与考试”这三大关系,也没有真正把“在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鉴于此,笔者试就如何在基础英语教学中正确处理这三大关系做初步的讨论,以期唤起更多同仁对这三大关系的关注和更深入的实践与研究。
二、“三大关系”的内涵
1. 英语知识学习与英语能力发展的关系。
所谓“英语语言知识”,无非是关于英语语言的知识,也就是俗称的“something about English”。它是从语言要素层面来讲的,包括单词与读音、词组与词块、语法与语用、语篇与文化。
所谓“英语语言能力”,它是从语言技能层面来讲的,就是指运用英语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即巴克曼所创立的“language competence”(Lyle Bachman, 1990)这一概念。
一些中小学英语教师理所当然地以为“英语语言知识”是“英语语言能力”的基础,并进而认为学生只要拥有了“英语语言知识”就会必然地拥有“英语语言能力”。然而,笔者认为,正是由于相当一部分中小学英语教师至今对这关系的认识存在根本性的误区,使得我国中小学生英语的实际综合运用低下的现象未能实现根本性好转。
事实上,“language competence”既不等同于母语使用者所拥有的“linguistic competence”,也不等同于外语学习者经过后天学习逐步发展起来的“交际能力”即“linguistic performance”或“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棠匪够认为,它充其量不过是一种“grammatical competence”而已。(Noam Chomsky, 1965)
所谓“英语语言能力发展”,指的是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发展。这种“英语语言能力发展”应该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它应该包括“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和“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两个方面。就“语言能力”而言,它又包含“organizational competence”(即ability to arrange morphemes, words, and sentences to make sense)和“grammatical competence”(即ability to organize language on the sentence level)。就“语用能力”而言,它又包含“illocutionary competence”(即ideational functions, manipulative functions, heuristic functions, imaginative functions)和“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即sensitivity to dialect or variety, sensitivity to register, sensitivity to naturalness, cultural references and figures of speech)。由此来看,一些中小学英语教师,特别是中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一味地注重发展学生英语读题与解题能力的做法,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极其片面和有害的。
当然,以“语法能力”为核心的“英语语言知识”对外语学习者的“英语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不是毫无作用,因为语法毕竟具有一定的语言生成功能和语言监察功能。但是,这种功能绝对不可以被无限夸大,更不可以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工具,而更多地倒是可以将其视作英语学习的“副产品”(by-product)。
对“英语知识学习与英语能力发展的关系”的认识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如何处理“英语语言操练与英语语言运用的关系”。
2. 英语语言操练与英语语言运用的关系。
所谓“英语语言操练”,就是教师通过创设与语言学习的内容相关的情境,设计多种多样的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新的语言学习内容(如:词汇、句式结构等)。创设与语言学习的内容相关的情境,就意味着英语语言操练不应该是机械、乏味的操练,而必须体现meaningful和sensible的要素;设计多种多样的练习,则意味着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训练,而不是片面的训练,更不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就是提供学生一些与新授内容有关的课堂作业习题。
如果说“英语语言操练”是针对一节课中新授的教学内容而展开的相对单一的语言操练,那么“英语语言运用”则是一种将新授教学内容与学生以前学习过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去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语言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包括交际策略、文化意识、话语分析在内的各种语言要素将共同、综合发挥作用,甚至包括话语交往中的特定单词的音高的运用和语调、重音的处理。
可见,英语语言操练是英语语言运用的基础,也是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手段和条件;英语语言运用则既是英语语言操练的目标,也是对英语语言操练的升华。离开了“英语语言操练”这个基础,“英语语言运用”就无从谈起。
3. 英语常规教学与英语考试的关系。
在初中、高中英语教学中,一些教师出于帮助学生应试的需要,往往将常规教学与考试混为一谈,在新授课的教学中,常常就某些语言知识点大做文章,到处搜集一些与新授课语言知识点相关的中考、高考试题,作为“真题链接”通过PPT加以呈现,让学生反复练习。这不仅将新授课与复习整理课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混为一谈,而且因为盲目拔高了新授课的教学要求,致使常规教学任务实际上得不到应有的落实,致使常规课堂变成了学生的考场的现象屡屡出现,让学生很难体验到英语语言学习的真谛和愉悦感、成就感,其结果必然是得不偿失。
英语语言学习与语言实践的过程与结果考查最终无不体现在有效的信息输入(input)与信息输出(output)上。因此,英语常规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大容量和高密度、高质量的信息输入,因为没有信息输入,就没有信息输出。
常规教学的扎实、有效是学生考试取得较好成绩的根本保证,学生阶段性考试成绩的反馈对于促进教师改进常规教学具有反拨作用。英语教学中的常规教学与考试的关系,就是这样一种关系。长期以来,那种“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练)”的急功近利的做法,已经被证明是适得其反的。
三、如何正确处理“三大关系”
如何在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正确处理上述“三大关系”,关键在于英语教师秉持什么样的语言教学理念及其自身作用是怎样发挥的。
1. 关于英语知识学习与英语能力发展关系的处理。
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不管教师秉持怎样的语言教学理念,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学生究竟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以怎样的顺序和方式学习英语语言知识?
科W的态度和正确的做法是,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应该再像过去那样采用“演绎法”(deductive teaching)来组织教学,而应该采取“归纳法”(inductive teaching),且这种归纳行为的发生应该基于教师和文本对学生的充分的语言输入、师生之间的英语话语交往活动和学生充分的语言实践活动而展开,这种归纳行为也不应该再像过去那样由教师越俎代庖,而应该由学生基于自己在语言学习和语言实践所获得的英语语言能力而产生的感知、体验和感悟,否则仍然是“填鸭式教学”(pot-filling instruction)。教师在其中可以发挥的作用更多的应该是引导、启发、匡正和完善。这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英语语言现象和英语语言结构的内部规律的探究能力,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这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一些教师过去那种出于狭隘的认知经验而产生的且流行甚广的类似于“我是am、你是are,is跟着他、她、它”的归纳,都是毫无科学根据的,应当杜绝。
2. 关于英语语言操练与英语语言运用关系的处理。
如前所述,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操练是语言教学的最基本的和必需的教学程序。
但是,英语语言操练不应该是孤立的语言知识点的反复、机械的操练,而应该将具体的语言知识点置于特定的语境中展开,赋予语言知识点在具体的语境中以具体的语义。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的孤立的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都是违背语言教学规律的,因为孤立的词汇不产生特定的意义,孤立的句式结构也不产生特定的意义。(龚海平,2015)
换言之,课堂教学中的英语语言操练应该具有和体现英语语言运用的基本属性,这当然不意味着英语语言操练可以与英语语言运用混为一谈。前者是一种单一的语言运用,其特点是尝试运用;后者则是多种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更加综合和更加复杂的灵活运用,因而更必须突出其“语用”(pragmatic)价值。
3. 英语常规教学与英语考试关系的处理。
常规教学与考试关系的处理,关键在于摆正英语语言教与学的活动的目的,严格区分常规教学的育人功能与考试的甄别功能。
首先,中小学英语常规教学必须走出以“应试”为目标导向的泥潭,切忌把课堂变成考场。要遵循语言教学的基本规律,把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话语交往实践活动,并努力通过这种语言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和语言表达习惯的形成和发展。那种一味地试图通过大量的“读题与做题”来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的做法,或许在短期内有一定效用,但不可能有利于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和实践上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中小学英语常规教学要避免“假”教学活动。以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为例,普通高中学生已经经过中考的筛选和分流,其主动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和预习的习惯已经基本形成。一些高中英语教师在语篇教学中常常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推断生词词义,学生基本上也能够给出合乎文本的正确答案,然而这些正确答案却并非借助文本语境而产生,而是通过学生课前的预习行为而产生,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没有真正发生。如何避免此类现象的再度出现,需要教师另辟蹊径,提供学生事先根本没有接触过的文本来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推断生词词义的能力。这无疑可以作为一种选择。否则,学生到了考试的时候,这方面的短板必然暴露无遗。
【参考文献】
[1]CHOMSKY N.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M]. Cambridge, MA: MIT Press, 1965.
[2]BACHMAN L. 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篇5
一、初中历史专题型教学概述
初中历史专题型教学对初中生的学习生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可利用重要历史人物或者重大历史事件,拓展历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对很多学生来说,历史是一门较难学习的学科。这是因为历史学科不但知识点众多,而且知识点不容易记忆。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专题型教学,整合知识点,梳理历史线索,加深学生印象。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拥有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每个朝代都有重大事件发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重新编排教材知识,梳理历史教材主线,围绕主线设置专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解“武则天”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唐朝的几位皇帝,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唐朝的政治制度,总结有关唐朝的历史知识。
又如,在教学“唐朝盛世”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唐朝的经济政策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其他朝代的经济政策进行对比,从而使学生将这些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网状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加深理解和记忆。
二、初中历史专题型教学策略
1 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视频,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在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牢固记忆历史知识。
例如,在讲解“”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这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历史教学的独特之处,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激发爱国情感。
2 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由于历史是初中新开设的学科,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构建知识体系。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专题型教学,把教材内容梳理成为一个系统的体系,以供学生参考。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掌握历史知识问的内在联系,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教学,使学生只要看到历史事件就可以联想到相关历史知识。
例如,在教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把有关侵略战争的知识总结出来,构建知识体系,使学生明白侵略战争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使我国人民的生活日益艰苦。
篇6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举例技巧
一、收集教学案例的方法分析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通过创建合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历史与社会课堂的内在联系,进而能够将生活与知识联系在一起,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教师收集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案例,应从多方面进行收集,例如报纸、电视、网络、杂志等媒介上,由于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教师在授课时,教学内容可涵盖到社会与历史的各个方面,例如中外历史、中外地理、社会主义思想、人情风俗等。作为一名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教师,应对各方面知识都能有所了解,关注身边发生的事件,将书本上的知识,联系起生动、富有趣味的故事,在生活中不断收集感人事迹、社会重大事件等,并将其记录下来,根据收集体裁的不同,将收集的资料分门别类的放置妥当,做好备课标记,一旦有需要时,可及时将其调度出来,长期积累下去,教师在授课时,也能自然而然的举出许多生动、有趣的例子。
二、教学案例的选择策略分析
(一)教学案例的选择策略之针对性
在实际的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由针对性的教学案例,对教材中某一观点或内容举例说明,切勿举例与课本内容不符、举例不充分、案例观点过于模糊等。在教学中举例应有具体的说明意义,不可为了举例而举例,教学案例应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选取的教学案例应符合具体、形象、针对性的基础原则,将书本知识与实际案例结合起来。例如当教师讲到不可大手大脚花费,培养节约勤俭的习惯时,教师举出瑞士虽富仍尚节俭的例子,当讲到生产关系应符合市场生产力这一规律时,教师举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例子,与学生沟通探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具体说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关系。选择此类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学生也能在第一时间掌握知识,可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案例的选择策略之典型性
由于教学内容过多,教师课时相对较少,因此,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应选择典型的事例加以说明,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教学案例,例如教师在讲到科技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时,可列举电影《变形金刚》,并提出电影与高科技拍摄技术存在必然联系。当教师在讲到我国改革开放的意义时,可举出广东、深圳等沿海地区的变化,例如旧城改建、六城联创、广深港高铁等,学生能够对改革开放有所了解,树立了改革促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案例的选择策略之时代性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格外注重时代性,运用书本知识与实际向结合的方式,能够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到历史与社会的关系,因此,在选取教学案例时应强调教学案例的时代性。为促进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活力,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教学案例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在讲历史的时候,也应展望未来的发展,从历史角度阐述当今时代的发展。例如教师讲到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这一要点时,教师可举出现阶段中国与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外交联系,并提出近几年美国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外交联系。教师在讲到贫困问题和人类生存、发展间的关联时,教师可举出非洲饥饿事件、危机等当下热门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勇于讲出自己的观点,教师通过举例说明,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体现了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活力。
(四)教学案例的选择策略之思想性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区别于其他专业课程,具有一定的德育作用,为了体现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德育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教学内容与思想道德教育的相互渗透。选取教学案例时应强调教学案例的教育意义,使其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能够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人身观,因此,在选取教学案例需强调教学案例的思想性。例如教师在讲到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及保持、珍重民族文化传统的意义,树立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新的民族文化价值观这一课题时,可举出故宫里的星巴克这一事件,提出民族文化价值观,树立学生正确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并能够在外来文化大冲击的情况下,保持我国民族文化特色。
(五)教学案例的选择策略之趣味性
任何教学若没有激发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学就失去了自身的效用,众所周知,只有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基础。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选取教学案例时应注重教学案例的趣味性,将书本知识与富有趣味的事例联系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主动参与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在讲到事物具有普遍联系这一性质时,教师可举出东施效颦的例子,在越国有个美女名叫西施,一直以来都有犯有心痛的毛病,每次心痛时,她总是轻轻地按住胸口,微微地皱着眉头。有一次,东施看见后,举得这样的动作很美,于是也学西施捧心皱眉,自以为也很美。然而乡里中的富人、贫穷人看了,则赶紧带着妻子和孩子躲开。学生听完这个故事,除了对故事里的人物有所熟悉后,也能够了解到事物具有普遍联系这一规律,在看待问题时也能做到客观性、全面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举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举例说明,将学生带入设定的情境中,学生不仅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还能针对该事例进行思考,运用创造性思维,提出不同的看法与观念,进而培养起创造能力、实践能力,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实现了师生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共同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良云.谈谈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举例技巧[J].新课程(上),20118(8)
篇7
【关键词】房屋建筑 大体程混凝土 施工技术
前言: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房屋建设行业更是突飞猛进,建筑物的质量和水平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高层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大体积混凝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房建工程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发挥的作用愈加不可替代。在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会经常遇到。例如:水利大坝的修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高层楼房建设等,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水泥在水热化的过程中会释放比较集中热量,内部升温很快,内外温差很大,而且与普通混凝土相比体积要大很多。工程条件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大。本文主要结合实践,就房屋建筑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提升对于房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认识。
一、大体积混凝土
所谓大体积混凝土,单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较大体积的混凝土,一般情况下,对较大体积的介定为最小断面尺寸要大于1M。到目前为止,对大体积混凝土比较科学的理解是,体积大到必须要采用一定的措施才能防止因水化升温引起体积收缩致使产生裂缝的混凝土,才可以叫做大体积混凝土。与一般的建筑工程混凝土相比,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主要有:第一,大型高层建筑以及大型设备对于该类混凝土的要求更高,也在这两种工程建设中广泛使用,比如高层建筑中的箱形设计,同时在实际的施工中不能预留施工缝,要求连续浇筑,中间不能停歇;第二,该类混凝土的体积较大,在施工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量较高,热量也不容易散发,造成的混凝土施工中结构内部内外温差较大,引发温度应力,不利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保证。因此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对于施工技术的把握一定要准确,全面了解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流程,正确的使用合理的施工技术,保证工程的顺利完工。
二、工程案例
某公寓楼坐落在市区繁华地段,项目建筑面积为8. 1万m2,风压值为0. 58kN/m2,抗震烈度8°,主要包括2座楼,并且还具有电梯、配电室、车库、物业室等。为确保混凝土施工顺利进行,还在项目施工现场配备了混凝土搅拌机四台,初步预计需要6100m2 混凝土,同时浇筑主要以分段分层模式进行。为充分确保混凝土质量,项目施工方明确提出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需要满足的条件: 第一,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即项目中的混凝土,一定要抵抗理化作用下变形,并且还应当具有非常不错的耐久性与抗渗性,在硬化的整个过程中,均应当对其体积变化进行控制。第二,收缩性,也就是无负载条件下,其应当具有充分的抗收缩变形能力,以避免浇筑过程中发生开裂现象。第三,混凝土徐变的控制,也就是施工过程中应当将其强度改变幅度控制好,降低其结构裂缝的增加,并且防止出现预应力损失。第四,控制混凝土材料质量,项目的主要原料为砂石骨料、水泥等,使用它们的时候,一方面应当对其用量进行控制,另一方面还应当充分确保其质量合格。
三、施工技术
1、原材料的选用
施工过程中所需原材料主要包括沙石、水泥、水、外加剂等,它们应满足以下条件: 第一,水泥。项目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其水化热相对较低,其耐久性、抗冻性、强度相对较好。选用过程中,应当弄清楚它的标号与出厂时间,同时应当保管好散装水泥,一定不能用过期的水泥。第二,砂石。根据有关检验方法与质量标准,确定的沙石的含泥量与粒径必须适宜,在这里,石子理想粒径是18. 25 mm,同时其含泥量一定要小于1%。第三,水。根据《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里面的具体要求,应使用自来水,其水质必须进行检验,满足标准。第四,外加剂。先实施相应的试验,来掌握其试用效果与工作性,比如控制其含碱量,这样可以降低碱集料反应的问题,有助于保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其使用量必须适中,这属于对混凝土水分、凝结、强度等方面进行有效控制的关键,其使用量一定要保持最佳,要不然将会产生相反的功效。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早强剂、缓凝剂、减水剂,施加过程中,应当按照水泥与粉煤灰用量,水泥水化热状况,适当进行调整。第五,粉煤灰掺和。其可以降低发热量,同时可以降低干缩与增加早期徐变等,值得注意的是,其有助于混凝土的抗裂。比如,水泥量为150kg /m3 时候,在里面加入粉煤灰200kg /m3以及一定的减水剂,这样获得的混凝土最高强度为40MPa,该强度大小的混凝土,具备抗冻融循环性,同时使Cl-的扩散性能有所提升。
2、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设计过程中,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属于其中的基本要求。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三步: 第一,测定砂含水率。在各砂堆随机抽取五个点,各点取砂1kg ,把五个点的样品混匀,然后从中取50g 进行测量,先后放到炒盘、烘箱中对其实施烘烤,接着将鼓风机打开来控制火候,然后将样品取出,等到其冷却以后进行称重,从而计算出其含水率。第二,测定石含水率。随机从各石堆中选择五点抽样,各点抽样量为2kg,将它们充分混匀,从中选择1kg 进行测量,接着对其进行烘烤,冷却后称重,最后求解出这一指标。第三,计算配合比。案例项目的砂、石、水等用量,主要根据测定获得的标准来确定。第四,调整骨料级配。为对骨料的粒径进行控制,应当控制水泥用量,利用这种方式来对其级配进行调整,比如四级配混凝土(粒径为150 mm) ,当水泥量降低4%之后,能够调整它的粒径至120mm,于是变成了三级配。调整过程中,应当对其强度的改变进行观察,在此基础上,还应当检验能否便于控制其水化热。
3、底板混凝土质量的控制
第一,现浇混凝土的偏差范围。主要偏差控制内容涉及轴线位移、标高、柱墙垂直度、截面尺寸、预留管/孔/洞中心线位置、表面平整度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相应的国标与内控标准,开展混凝土施工的时候,一定要有效控制偏差,使其处于上述2 标准之间。
第二,搅拌与运输。案例项目现场配备搅拌机三台,主要基准参考商砼的配合比,现场仅仅生产很少量。搅拌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步: ①应当在架底上固定搅拌机,接着对外壳保护措施与电源的接通状况进行检查; ②加入矿粉、低碱水泥等,然后将其混匀并对混凝土进行试配; ③搅拌过程中,应当对该环节的砂浆损失率进行认真分析,可把石子量减半,同时将其和易性、坍落度、水灰比等控制好,充分确保其质量。运输环节,车辆运行以前,应当检查其状况,并对装料车辆进行清洗,运输的时候应当将车上的混合料覆盖,通过这种方法来防止其水分损失。应当于混合料初凝前将其送至现场并使用,要不然应当废弃。
第三,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应当仔细对相关工具的状态进行检查,防止这个过程中机械发生问题,并且还应当全方位检查每一个部位的预埋件、钢筋、模板等; 在这个环节中,控制重点是温度,理论上以10℃最为适宜,然而必须超过5 ℃,并且还应当持续浇筑,科学部署各个位置先后次序; 浇筑的时候,应当防止对钢筋的状态产生影响,比如浇筑剪力墙混凝土的时候,布料杆前,应当布设软管来运送混凝土,也可以将一块木板铺在浇筑面上,避免混凝土对钢筋产生撞击; 浇筑过程中,应当妥善解决泌水现象,具体可以预留泄水孔,浇筑过程中要是发生泌水,那么则可以利用泄水孔尽快将其排出,防止出现收缩裂缝与粗骨料下沉等现象。
第四,设置后浇带。这个环节旨在对温度伸缩缝不能确保结构整体性的不足进行弥补,其设置过程如下:把结构分为若干个长度相等的区段,同时各区段相互的宽度适中,然后在预定时间范围中将混凝土浇筑到这个宽度上,把全部的区段连为板带整体,后浇带模式主要包括V 形、T 字形、企口形、平直形。具体步骤如下: ①将其浇灌时间、宽度、间距等控制好,在进行了对比之后可知,其浇灌时间是2 至6 周,宽度是100cm,间距处于20m-30m 范围内,这时相对较好; ②按照项目的具体需求,将界面结合的质量控制好,避免有外界物侵入,针对软基土体上拱这一个现象,可以用竹脚手片、48钢管等为材料制备底板,将其放到软基上面; ③经由计算,对设置效果进行检验。
第五,振捣。案例项目开展中,这一个环节主要是利用ZX-50插入式振捣棒实现,振捣的时候,应当把握下列几点: ①振捣棒尽可能地将钢筋密集处避开,要是这一个型号的振捣棒不容易,那么应当选用别的型号; ②其插点排列次序必须保持均匀,同时还应当有规律的移动,通过这种方式来防止发生漏振问题,然而,一定不要与钢筋、模板等接触; ③必须快插慢拔振捣棒,并且振捣时间要适中,一定不要过长或者过短,实践中应当充分考虑混凝土表面的变化状况,有效的控制,当有浆液出现后,就能够将其移至别的位置; ④按照底板混凝土的浇筑量,观察是不是产生冷缝,同时按照混凝土的坍落度,把振捣棒,深度保持在50mm以上,要不然将会有混凝土缝出现,同时会对混凝土的结合产生负面作用。
第六,养护。浇筑混凝土之后,为防止其内外温差改变而对其自约束应力产生影响,为使其抗裂能力、抗拉强度等有所提升,应当对其实施全方位的养护。案例项目开展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养护: ①封闭式养护,即浇筑完成以后,对其表面温度的下降进行控制,以避免其出现早期干裂现象; ②表面保温养护,也就是按照保护的相关要求,对那些暴露相对较大的混凝土实施表面保温,通过这种方式来避免外界温度的急剧降低,具体来说,能够通过吸水率与导热系数相对偏小的保温材料实现,例如软木板、气垫薄膜等,除此之外,还应当按照外部温度的改变,严格把握保温时间,比如,阳光直射的混凝土,以1-2天为最佳; ③表面洒水保湿养护,等到其表面终凝后,在保温养护的前提条件下,将塑料薄膜覆盖在表面上,同时还应当对其进行定时洒水养护,时间在12d左右为宜,这属于避免其发生开裂的一种比较奏效的方式。
结束语
对于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而言,必须首先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还应通过科学的施工技术来对混凝土的浇筑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除此之外,还应注意进一步加强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工作,这样方可确保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确保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杨任之,浅谈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施工技术,科学之友,2011.
篇8
历史课的导入应该是多样的,每堂课都应该给学生全新的感受,尽最大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了传统的教学利用新旧知识联系导入外,还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导入方法:
一、设置悬念,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的基石。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有探知的动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悬念作为新课的导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如,在学习《两汉与匈奴的和战》这一课时,先设问:“在2012年举办的伦敦奥运会上,我国获得几块金牌?”学生几乎是齐声回答:“三十七块。”然后再问:“哪位同学知道这第一名,也就是冠军的称呼从何而来呢?”学生坐在那儿直摇头,都不知道。然后指出:这冠军的称呼可与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历史人物──霍去病有关哦!此时,学生发自内心地想知道隐藏在这里的原因,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二、利用图像进行直观的导入
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加强直观教学。在具体的教学中,利用挂图、视频、动画进行导入,能加强直观教学,达到深化主题、强化记忆的功效。一般来说,历史课中的插图是课本重要内容的体现。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及古代遗存尽入画幅,成为大脑兴奋的催化剂,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初中学生而言,形象直观的材料,比长篇大论更容易接受。比如,在讲述《两汉经营西域和对外关系》时,在幻灯上投影出秦的疆域图,让学生说出它的大致范围,然后又投影西汉的疆域,请学生作比较。然后指出在西汉统治时,在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都是西汉的统治范围,这一地区是在西汉统治时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称之为“西域”。那西域又是怎样在两汉时期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呢?通过这样的导入,既联系了地理知识,把历史、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又能抓住学生的心理,起到较好的效果。
三、用时事,联系史实进行导入
在教学中,根据新闻时事,联系具体的史实来导入新课,既可以使学生看到历史无处不在,又能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同时也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兴趣。时事的来源在于平时的留心与积累。运用时事导入新课,还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情感的作用。
篇9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生;历史空间观;培养
自实施新课程改革策略后,初中历史学科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实践能力,逐渐转变灌输学生一些纯粹历史学科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采取新的教学方法来开展历史教学。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历史空间观,让学生可以利用历史空间观来更好的学习历史课程,使学生的历史成绩得到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较好的基础。只有让学生养成较好的历史空间观念,才能够让学生将初中历史学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中考。
一、充分利用历史课本空间教学信息
在利用教材空间教学信息培养学生历史空间观的过程中,我们以七年级下册第九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为例。一,可以用五代十国的前后期局势的分布图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课程知识,利用地图深入的分析五代十国的前后期变化。二,把辽、西夏、北宋三国的并立形势图给学生展现出来,安排学生预习这三个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空间范围。三,以教材地图形式讲解重要的战役,比如采用1004年澶渊之盟的例子,分析、归纳这些战役在辽、西夏、北宋势力变化过程中的影响及意义。四,让学生阐述辽、西夏、北宋三国的势力形成过程,并准确的讲解重要历史转折事件,这些讲解过程在学生的历史空间观培养过程中非常关键。
二、历史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灵感的诱发
新课改中要求学生应深刻地分析、理解历史地图、势力范围、战役战况等历史,这些与历史空间观往往密不可分,而灵感的出现通常会促进教学的突破与创新,灵感是在不断积累经验知识、实践中产生的且具备创造性的思路。初中老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时,应及时扑捉、诱发学生的灵感,充分肯定、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的想法和构思。同时,应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空间观的直觉、灵感,使学生可以迅速找到处理问题的切入点,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处理历史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进而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如,让学生根据教材自编自导课本剧,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表现的欲望、学习的热情得到满足,还能够诱发学生自身的灵感,使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全部落到实处。教材课本剧的选择范围比较广,三足鼎立、草船借箭、蒋干盗书、卧薪尝胆等都能够当作课本剧进行改编,而且汇集中国人的耻辱和苦痛,是中国人永不能忘的国耻,老师可安排学生根据该题材将其编排成课本剧,把中国人的勇敢、无畏形象和日本人丑恶、残暴搬上历史课堂,以此告诫学生应勿忘国耻、热爱中华,以便培养学生的历史空间观念。
三、教学中应该对现有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老师在培养初中学生历史空间观的过程中,应对目前的一些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讲课时应做到讲得好,讲得精,讲得少,应注意让学生发挥自主意识,但这些都不是简单的事情,这不仅要求老师需根据教材知识、学生的具体水平出发,还要求老师深刻的理解教学目的与教材内容。同时,也要求学生及时掌握相关知识且具有一定的接受能力,更进一步的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这样才能够将主次区分清楚,才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
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十八课《三国鼎立》时,教材中要求对曹操的问题进行评价,部分学生认为因曹操做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所以他是奸雄;有的学生则认为曹操比较善于招纳贤士,是英雄。对于这样缺少历史定论的历史人物学生通常都比较热衷于讨论,老师可通过开展讨论课让学生尽情畅谈自身见解、想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不需要刻意支持学生的某一种想法,只需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这才便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空间观。
新课程改革中要求必须加强培养历史空间观念的力度,要求通过历史空间观念让学生可以在时空条件影响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详细的考察。历史学科的特点是要求培养历史空间观,以便较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了解历史的时间、地点、人物、空间等要素。同时,应试教育教学也要求应不断培养学生自身的历史空间观,根据当下的情形看,中考考题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对初中历史的理解程度。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空间观,这样学生才可以掌握更多历史知识。
【参考文献】
[1]臧艳.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空间观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46(35):357-359
篇10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 价值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0.065
Value Analysis on Experience Teaching Model Applied to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and Society Teaching
YU Weihong
(Qujiang District Lianhua Middle School, Quzhou, Zhejiang 324019)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o improve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quality education. From "History and Society"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teaching tasks starting from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mbining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 and social status of teaching junior high school were analyzed, it elaborated experiential teaching model before, and teaching experience pattern to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and social teaching value-depth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Key words experience teaching mode;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and Society Teaching; value
1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模式概述
1.1 体验式教学的含义
体验式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创设具有一定感彩的情景和氛围,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促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直接理解,并从中获得感悟和体验,实现情感体验与认知过程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提升。一般来说,知识的体验能够使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而情感的体验能够使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体验和感悟,并终身难忘。因此体验式的教学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学生一旦参与体验,便能够在体验中强化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出在体验中学习的良好习惯。
1.2 体验式教学的特点
对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而言,其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实践性特点,体验式教学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进行自主体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进行联系,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构建相关的历史知识框架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是主体性特点,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只有充分利用自身的脑、手、耳、眼、心,才能在实践活动中对知识进行体验和思考,并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将知识加以内化。三是差异性特点,由于学生在特长、兴趣、性格、经历以及认知水平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对于同一内容,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体验,并且对知识的理解角度、广度以及深度也会有所不同。四是开放性特点,由于差异性特点的影响,体验式教学需具备一定的开放性,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允许学生发表对教材内容的不同看法和观点,并保证教学环境的开放性和民主性,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深入体验相关的历史知识。五是会意性特点,体验具有不可言传性,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中,其隐性知识量较大,需要学生在体验中进行感悟。
1.3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的认识
一般而言,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互动性较强,首先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愿意在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其次由于历史主要是由重大事件和时间构成,其中耐人寻味的人物和故事较多,将国家的得失加以呈现,比较适用于体验式的教学模式。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史料,将历史内容和事件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带领学生来还原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应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时,必须要结合该学科的理论知识,以教学内容为情境,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目的。在体验式教学活动中,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能够利用体验教学的实践,从中获得不一样的感受。由于学生个体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应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时,学生通过实践会产生不同的体验,学生之间通过交流,促使学生个体快速成长,开阔思维,实现共同提升。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加强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不足,从而有效辅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现状分析
对于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而言,其具有明显的应试教育特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主要教学手段就是对知识进行单方面讲解,这会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特点。同时,教师仅仅只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讲解,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况,学生只能从教师讲解中认识和了解相关的历史事件,难以搜集相关历史事件的拓展资料,更难以将自己对教材内容的观点和看法进行发表。 此外,由于历史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并且其相关的知识大多具有固定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难以将各个知识点以事件性质和时间的方式进行分类记忆。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会导致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变得枯燥和沉闷,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提升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活动中,应加强教学模式改革,合理应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3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3.1 有利于情境教学的创设,激活学生思维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时,必须要先进行充分的准备。由于体验式教学需要学生进行实践和体验,而如果教师采取实地参观的教学手段,这将会花费大量时间和财力,与实际的教学情况不相适应。因此需要教师对历史资料进行充足准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历史的视频与图片进行展现,确保学生能够对历史的进程和时间的更迭加以体验,从而有效提高体验式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进行体验式教学的前提就是重视并准备好教学的资料和相关材料,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般而言,体验式教学是教师利用历史资料,创设出科学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进入到虚拟的历史教学环境中,并从中获得感悟与思考。因此教师在进行体验式教学时,必须要创设合理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对历史知识进行充分体验。就目前而言,社会文化繁荣发展,促进了影视文化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量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由于初中学生缺乏一定的价值观以及认知力,这些影视作品往往对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兴趣,营造出具有教育性、趣味性、符合历史的情景。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促使学生深入了解现今历史类型文化的产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力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设置情境时,必须要与历史现实相符合,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教师在对“秦国统一六国”这一课程进行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扮演秦始皇以及商鞅,并将自身的引导作用进行充分发挥,对学生提出问题。如让扮演秦始皇的学生回答:统一六国之后,为什么还用统一文字和度量衡,让扮演商鞅的学生回答变法的原因,为什么实行严格的法度来管理国家,并让学生回答:在当时历史背景下作为一国的统治者,要想保障政权的稳固,应进行怎样的统治?这样的情景设置,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历史人物角度进行思考,使学生自然地走进历史,将自己当成一名战国时期的帝王和改革者进行规划,从而对历史进行切身体会,充分运用相关的历史理论知识。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在扮演历史人物时会以现代的角度进行思考,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教师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仔细收集历史资料,并适当营造和把控气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思维角度。
3.2 有利于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
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在体验式教学活动中,不仅要重视情境的模拟设置,还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充分发挥。 以大航海时代课程为例,哥伦布以及麦哲伦等航海家对地球是一个球体进行了证明,并发现了美洲大陆,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构成了大航海时代。但是这些航海家航海的目的主要是进行资本掠夺,在航海过程中进行“三角贸易”,给非洲和美洲等地区的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教师在讲解相关的历史事件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在讨论中有效融合情境教学。如一部分学生代表航海家,说出航海家在世界联系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一部分学生作为受压迫的人民,说出航海对当地居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教师要确保学生之间的有序讨论,使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程度。
4 结束语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时,教师必须要进行充足的准备,对课堂的教学氛围加以把控,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实效性。
注释
① 郭世贤.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91.
② 李志贤.浅谈初中历史“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J].学周刊,2012.19:140.
③ 刘黎.转变教与学方式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2.21:159.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7初中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