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

时间:2023-08-18 17:49: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手术室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手术室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

篇1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 常见问题 安全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283-02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医学相关的技术也有了迅猛地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手术难度的突然增大,因此,现在手术室的护理问题也常常出现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棘手。手术室属于医院里的一级类科室,具有高危性的特点,而且运转速度也非常快、手术所包括的范围也极其广泛,流动量大,很容易发生突出性状况,这些问题都会使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加重其负担的任务量,这样手术室的护理就会出现很多安全隐患[1]。手术室作为广大患者直接接受手术治疗与抢救的重要地方,在其护理的过程中客观地潜在或现实存在很多风险性因素,这些因素都将对患者的手术效果和生命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2]。本文对手术室里常见的各种护理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安全防范对策。

1 手术室里护理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1.1 护理人员违反操作规范

手术室里部分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还不够熟练;对于工作的整体流程还不熟悉;对于整个手术的具体步骤不能进行详细地了解;在手术之前,没有办法把手术过程中所需要的全部物品准备充分;对于手术室里的器械操作还不够娴熟;也无法熟练地使用手术室里的仪器设备[3]。

1.2 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无菌观念较弱

在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如果护理的护士缺乏强烈的责任心,那么就会对手术的患者处理工作漫不经心,甚至会擅离职守,这样就会违反手术室诊疗护理技术的相关操作规范,极容易引发各种差错与事故,甚至引起医患之间的护理纠纷[4]。护理人员在手术之前对消毒指示卡或者灭菌指标带的检查不够严格,出现漏检的情况;有些手术中部分护理人员操作不符合规范,无法严格按照相关的消毒隔离制度进行规范处理,导致患者在手术之后发生感染,这也是手术室许多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1.3 护理人员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

手术室里护理工作不当引起的大多数纠纷都和护理人员不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违反护理人员应该遵守的操作规程有关系,例如,接错手术患者、用错手术药品、给患者输错血、意外烫伤患者的皮肤、手术过程中将医疗器械或纱布等手术物品遗留在患者的体内、对患者使用没有经过消毒的医疗器械或敷料、不经意把患者的送检样本给遗失掉等多种情况,其中比较常见的是护理人员把手术器械或纱布等物品遗留在患者的腹腔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或手术效果,进而引发医患之间的护理纠纷[5]。

1.4 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安排很不合理

由于手术室的工作总是很繁忙,护士们每天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站立的时间过长,体力和脑力的消耗也很大,尤其是器械护士在配合手术的时候要保持颈椎前屈姿势连续站立很长时间,巡回的护士也需要急速行走或者站立很长时间[6]。这样的话,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的工作次数就安排的很不合理了,这种高劳累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护士的不慎操作,误伤病人的可能性也会加大。

1.5 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较弱

手术室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场所,但是,有些医务人员的法制观念很弱,无法做到有章则循或者循章严循。有些护士在手术室的工作过程中跨越自己的工作权限,有时甚至代替手术的麻醉师来护理患者,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医疗过失及纠纷[7]。另外有些护理人员在自己不了解的情况之下,随意地回答病人家属做出的询问,导致医患之间产生误会。

2 防范措施

2.1 严格遵守手术室的护理操作规范,强化护理人员的规范操作意识

护理人员必须把护理操作规范作为自己日常工作的操作指南,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规范。还要在平时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熟练掌握手术中的每一项具体操作步骤,做到准确、及时并且快捷地传递所有手术需要的器械。

2.2 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严格手术室里的无菌操作与消毒隔离制度

在手术室里负责护理的护士要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认真检查手术中所要用的每一件物品的完整性,并随时了解手术室里各种仪器的使用状况。在手术中加强巡视,严格把好各个关卡,即清点查对关、消毒无菌关和无菌技术关。此外,手术室里的护士还要做好各项灭菌检测与相关数据资料的保存。

2.3 严格落实手术室的各种规章制度

严格落实手术室的各种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手术室的各项操作规程,防止手术室里护理工作可能发生的各种差错与事故。针对手术室人流量大且人员复杂的特点,对进入手术室的所有人员进行规章制度宣传,使其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2.4 合理安排护士们的工作时间

手术室在排班的时候,要注意调节或合理安排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的工作次数,在安排中既要保证手术工作的连续,又要缓解单个护士的疲劳。根据手术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地调整,灵活地安排护理人员,以便于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5 加强护士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其法律意识

在手术室负责护理的护士必须重视其中潜在的某些法律问题,强化自身的防范意识,做到以人为本,并积极主动地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加强对国家法律与法规的了解[8]。在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与工作范围,把可能存在的护理差错与问题解决掉,防止其引发医疗纠纷。

3 讨论

手术室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且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患者维权的意识也逐渐增强,所以,手术室的护理更应该对患者有责任心,进行高质量的服务,此外,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用法律与法规指导、约束自己的行为。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这样才能杜绝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莉蓉.王耀芝.王蓓.手术室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现代护理.2007.4.(03):978-979.

[2]詹秋菊 手术室护理中常见问题及安全防范分析[J]当代医学 2011.17.(1):130.

[3]季建萍 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常见问题分析及防范[J]齐鲁护理杂志 2008.14.(12):81.

[4]赵婵.手术室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医学信息 2010.(8):2231-2232.

[5]李倩 李林 秦艳玲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 2009.11.(32):245―246.

[6]王逢春 张棣 手术室护理工作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 2009.15.(8):21.

篇2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缺陷;原因;对策

手术室是医院抢救患者的核心部门之一,手术室护理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这项工作涉及到众多临床科室,操作流程复杂,专业性强,任务重,节奏快,护理人员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因此,难免会出现护理缺陷问题,直接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本文探讨了手术室护理缺陷的常见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

1 手术室常见护理缺陷

1.1接错患者 由于患者术前紧张或应用相关镇静剂后吐字不清,不能准确回答护士的问话,从而造成接错患者或进错手术间的问题。

1.2手术不当 手术时约束过紧,时间一长造成局部血流循环障碍,严重者会出现肢体缺血或坏死。双上肢外转过度可能引起神经受压;衬垫不当会引起呼吸与循环障碍。

1.3器械清点错误 手术前未仔细清点手术器械及有关物品,术后也未认真核对,从而造成手术物品遗留在患者体腔内。临床常见的体腔遗留物品有止血钳、缝针、盐水巾等。

1.4灼伤 高频电刀使用不当引起灼伤。另外,化学消毒剂浓度较大或使用不当,若患者皮肤和手术台金属直接接触后也会引起灼伤。

1.5用药或输血错误 药品摆放错误,药品标识模糊,抢救患者时执行口头遗嘱有误均是造成用药失误的常见原因。护理人员在输血前未仔细核查患者信息是造成输血错误的主要原因。

1.6坠床或摔伤 在接送患者出入病房门或移动患者时未做好保护措施而造成患者碰伤或摔伤。另外,在接送神志不清,情绪烦躁的患者时若无人照看也可能坠床[1]。

1.7导管连接错误 胸腔引流管连接不正确,引流管不畅或脱落,造成气体进入胸腔。术中导管固定不妥,术后护送患者不当均可造成导管脱落。

1.8切口感染 无菌操作不严格,对手术器械与物品未严格消毒,使用过期医疗物品均易导致切口感染。

2 原因分析

2.1制度管理因素 由于医院人事改革的影响加速了医务人员的流动性。比如,聘用制护士的比例逐渐增高,而这些护士年轻,临床经验明显不足。同时,手术室规章制度不健全,职责划分不清,分工不协调,工作强度大,制度执行力不够等,使制度形同虚设。

2.2护理人员因素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就医人数逐渐增多,护理人员常常需超负荷长时间工作,精神紧张。此外,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护理安全意识,作风不严,未严格按流程操作,并在手术室内随意聊天、说笑,谈论与手术无关话题,无形中增大了护理工作的潜在风险。还有一些新进护士由于缺乏工作经验,护理技能相对较低[2]。

2.3护理技术因素 伴随着外科手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疗法、新设备、新术式被广泛应用到外科手术中。这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平日工作繁忙,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制度落实不到位,造成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对仪器设备操作不熟练,专业技能偏低,不能很好地与手术医生配合,缺乏足够的应变能力。

2.4护理记录因素 在急救患者时通常会执行口头医嘱,而在抢救结束后未及时进行记录,导致护理记录不完整、不真实。护理记录单上字迹潦草模糊,有涂改现象,有的还与交接班报告记录有出入,自相矛盾。有时还存在代表签字问题,一旦发生差错事件,难以划分责任。

3 加强手术室管理,防范护理缺陷

3.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增强制度的执行力 根据手术室护理缺陷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细化工作流程。组建质量控制小组,由手术室护士长作为小组组长,骨干护士作为小组成员,采用三级护理质控制[3]。针对科室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分级讨论,并提出整改措施,避免差错事件的发生。

3.1.1加强术前防范 巡回护士在术前1 d仔细阅读患者资料,并进行有目的访视,介绍手术注意事项,安慰患者,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在接患者时必须严格落实三查七对制度,认真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及部位、诊断、麻醉方式等,避免接错患者。同时,在术前麻醉前还应再次核对。

3.1.2加强术中防范 ①根据“正确、舒适、安全”原则正确摆放手术,同时,避免血管、肌肉、神经等压迫性损伤。②术中要正确使用电刀,先调试好电刀主机,确认其能正常运作。要防止患者身体部位与金属物接触,并留意负极板是否移位、脱落,避免引起灼伤。③要认真执行清点查对制度,手术快结束时,由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共同核查清点手术器械、敷料等物品,避免物品遗留在患者体腔内。

3.1.3加强术后防范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一旦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术后患者尚未清醒,在伤口疼痛与插管不适的影响下容易出现躁动,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保护措施。在转运患者时要拉上床挡,避免患者坠床。推车速度要合适,动作要稳要轻,并注意询问患者有无不适,防止晕车。

3.2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在工作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手术室护理工作采取弹性排班制,由护士长制定排班表。根据每天手术量的多少来合理调班,避免护理人员超时、超负荷工作[4]。

3.3业务培训制度化,不断提高手术室护理水平 要将业务培训作为一项制度长期执行下去,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①要集中学习《护理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等,不断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②要加强法制教育,让护理人员知法懂法,了解护理风险的法律责任以及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正当权益的途径。③要重点学习专业技能,掌握手术护理的关键步骤,熟练应用新设备,增强护理应变能力,提高手术的配合技能。

3.4保证医患沟通顺畅 术前要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手术的基本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告知手术的成功率,尽量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同时,要关心、关爱患者,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使患者产生安全感,进而改善护患关系,防止护患矛盾。

参考文献:

[1]郑金娥.护理管理中加强法律意识的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0):632-633.

[2]朱静,曹建平.手术室常见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4):228-229.

篇3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管理

医疗改革的深入,增强了人们对医疗健康和医疗安全的要求,患者安全成为医院安全管理的关键[1]。作为公共健康的重要问题,手术安全管理不容忽视,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患者具有密切关系,所以需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将安全文化这一管理思路运用到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手术室因护理导致的差错事故,从而提高护理治疗质量。

1 护理安全文化概述

护理安全文化涉及护理文化和护理安全两方面内容,护理文化是护理人员共有的医疗观,由各要素组成完整体系,如高效的护理管理体制、严格的护理规章制度、严谨的护理技术操作流程等,指的是在现代医疗体制下,贯彻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护理人员不仅要具有护理文化意识,还要将之应用于实践,才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安全指的是护理实施过程中,保证患者生理、心理或功能不受医源性损害,同时通过护理,提高患者生理、心理或功能原有损伤的康复能力。在具体实施中,需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能力、护理模式和工作作风,并建立完善的体制。手术室护理中,建设护理安全文化,可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有效识别、预防差错事故,切实保障患者安全。

2 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

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是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障患者围手术期安全的功能。在护理服务方面,护理安全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攸关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命。手术是一种治疗方法,具有不确定性、风险性等特点,手术室护理若出现差错,轻者延误手术,影响患者治疗,浪费手术资源;重者使手术部位出现错误,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造成重大医疗护理差错事故 [2]。所以,手术室护士长必须高度重视医疗安全。随着现代化优质护理体系的建立完善,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建设护理安全文化的作用还包括:①规范手术室护护理模式和护理质量评估标准;②为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模式明确"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基点;③为护理质量提供"患者满意度"这一重要的评估指标;④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使护理人员明确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3 常见的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

在手术室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主要有:①患者错误:由于护理人员没有正确查对和采用2个标志物识别患者,极易出现接错患者、手术间错放患者等问题;②手术部位错误:由于术前没有标识手术部位,没有仔细核对病历、影像学报告就对患者进行安置,流于形式的进行安全核查,以致手术时手术部位;③用药错误:错误核对药物标识,错误执行口头医嘱,没有贯彻落实三查七对制度;④电灼伤:患者皮肤直接接触手术台金属部件,使用电刀时因含碘消毒液未干燥导致电灼伤;⑤异物意外留置:没有正确操作医疗器械及按照规定清点、查对、放置手术操作相关物品,以致遗留异物;⑥手术部位感染:没有按照标准对器械物品、手术人员手进行消毒灭菌,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无菌操作,抗生素使用不合理;⑦碰伤、坠床。将患者接送出入手术室,或者移至手术台或推车时,由于没有固定好,没有人协助,使患者出现意外,如碰伤、坠床等。

4 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的建设与患者安全管理措施

4.1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文化观念 在医院文化中,安全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有助于提高医院医疗活动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水平,提升医院社会竞争地位。医疗单位相关负责人也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安全措施,同时积极带领护理人员树立"积极主动预防所有不良事件"的安全文化观念,并在手术室护理中付诸行动。

4.2建立完善手术室护理制度 我国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建设起步晚,相关制度尚未完善,各医疗单位可根据自身情况,以患者为中心,建立完善手术室护理制度,为其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手术室护理制度主要包括:①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术前,外科医师、麻醉医师及护理人员与综合考察患者病情,有针对性地制定医疗方案;术后,外科医师、麻醉医师及护理人员核查患者手术部位和手术效果,对手术安全度进行评估。②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设护理缺陷登记本,定期汇报总结手术室内发生的医疗差错,发生不良护理事件后,及时进行科内讨论,上报特大医疗差错,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可警示和约束的护理人员,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4.3正确使用医疗仪器 正确使用医疗仪器有助于保障医疗安全,所以,需加强医疗仪器使用者使用教育,并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医疗仪器操作者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供应商需提供医疗仪器操作说明书,使用时按照操作步骤;加强训练护理人员操作常用和急救医疗仪器,使其操作方法正确规范;各临床专科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训练,同时向专业工程师反映医疗仪器使用情况,确保和维持仪器质量和性能安全良好。

4.4加强护理人员技能和心理培训 护理人员因学历差异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有些护理人员护理技能难以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而且现代医学和手术科新型医疗设备的发展引入,使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的薄弱制约了护理安全文化建设。所以,应根据医疗体系整体建设水平,有针对性地的培训护理人员整体护理技能。并定期开展集体活动,促进护理人员间的相互交流和信息共享。

5 结语

医疗技术和微创外科的不断改进发展,扩展了手术医疗的应用范围。手术医疗是一种侵袭性治疗方法,护理难度高,复杂性强,安全隐患高,而作为手术治疗的重要实施场所,手术室不仅配合完成手术,也影响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因此,建设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有利于激发手术室工作人员责任感和工作热情,减少安全意外和护理差错,从而提高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篇4

【摘要】 手术室是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及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患者及家属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面临医疗服务竞争意识的挑战,作为手术室人员必须分析常见的差错事故的原因并加强手术室管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防治工作中的疏忽大意,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 组织和管理;医疗差错

预防和控制手术室易发生差错事故的环节很多,一旦发生失误,轻者影响患者治疗,延误手术时间,造成物品与时间的浪费,重者致残,甚至致死。因此减少和杜绝护理工作中的差错,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意义重大。现将手术室易出现的护理差错和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1常见护理差错

1. 1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室室内空气、物品消毒未达到标,器械、敷料,医护人员手等未达灭菌要求都易引起切口感染,影响患者切口愈合,发生差错事故。

1. 2接错患者 某些患者如小儿、术前昏迷者、紧张及使用镇静剂的患者,不能进行有效交流,正确回答问题,此时可能接错患者。

1. 3手术安置不当 手术时,手术安置有方向有误;安置不当导致压疮发生;约束带不定期紧或两上肢过度外展造成神经受压;衬垫不当,影响病员循环呼吸。

1. 4手术器械清点有误 术前、术中和术后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有误。操作不当导致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器械完好性被忽略。

1. 5用药有误 输血、输液时查对有误,执行口头医嘱有误,药品摆放错误或药名不清。

1. 6标本管理 术中标本管理不当或丢失。

1. 7灼伤、烫伤患者电刀、电板固定不牢,患者皮肤与头架与手术台金属直接接触,造成电灼伤、烫伤。

1. 8患者坠床、摔伤、引流管脱落 在接送患者过程中,由于平车的损坏,患者的烦燥不安,有可能致患者坠床摔伤,甚至引流管脱落,麻醉及手术过程中患者侧卧位时可能发生坠床。

2 原因分析出现手术室常见的安全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 制度不健全,工作责任心不强。手术室护理工作引起的分大多与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有关。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大意,马马虎虎,漫不经心,专业技术不够熟练,对急症、重症的抢救不到位,法律及安全意识薄弱是导致现现护理差错的常见原因。

(2) 工作繁重,精神压力大。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而且如果实施连台手术,加之护理人员较少,经常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易造成护理人员精力和体力透支,影响在手术事中的最佳发挥,是导致出现差错事故的原因之一。

3 防范措施

3. 1手术切口感染 手术室制订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手术室及物品完全消毒达标,物体表现清洁消毒,使患者在一个无菌的环境下进行手术治疗,并且应严格控制手术室参观人员数量,以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3. 2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制度六查:接患者查(病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术前准备、术前用药及过敏情况) ;患者入手术间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执刀前查;关闭体腔前后查。十二对: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物品药品、过敏情况,灭菌情况、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齐全适用。四到位: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

3. 3掌握各种手术的垫放方法及注意事项 摆的原则:保持呼吸、循环功能,充分暴露手术野,使患者舒适、固定牢固。骨隆凸处应垫软垫或贴防压贴,并避开神经走行的部位,避免肢体受压造成神经麻痹。使用气压止血带时,严格掌握禁忌证,选择合适的压力,记录时间,定时松开。

3. 4严格执行清点、核对、登记制度 洗手、巡回护士和第二助手术前、术中、术后认真清点物品。术中注意剪下的钢丝、克氏针,注射器针头套等,及时清理手术切口周围的物品,不用时及时回收。注意观察器械的完整性,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关闭体腔前清洁片的完整性要特别留意。

3. 5防止用错药物,输错血 抽药注射器应标注药品、浓度,并保留安瓿,便于使用前查对,药品归类放置,标签醒目。药品盒与内置药品必须药品、批号、浓并、剂量一致。手术器械台上用专用药杯,以免盐水与酒精混淆。同时手术间应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及早发现并纠正问题。输血时严格执行输血规程,血液需经血库人员,提血班护士,巡回护士、麻醉师护士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

篇5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661-01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内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如何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强化质量意识,树立安全观念,确保病人安全,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

1手术室常见护理缺陷

1.1接错病人 是病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或昏迷病人,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容易发生接错或错放手术间的现象。

1.2手术安置不当 使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压疮,如俯卧位或侧卧位;约束带过紧或两上肢过度外展造成神经受压;衬垫不当影响病人循环呼吸;术中使用驱血带、止血带时,未记录时间,使病人肢体神经受损,血循环受损。

1.3清点有误,操作不当 忽略检查校对,导致异物遗留[2];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造成医疗事故,术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为今后埋下了隐患。

1.4手术部位错误 术前未按病历记载、X线片等核对手术部位,其中对称性器官手术容易出错。

1.5未严格执行用药、输血查对制度 执行口头医嘱有误,而用错药、输错血或用错剂量。

1.6操作与交流失误 出入病房时不注意保护病人头部等部位;与病人交流时发生口误,让癌症病人知道了自己的病情而情绪低落。

1.7标本和垃圾处理不当 术中取下的组织标本未保管妥善,造成标本混淆或丢失;传染物随意丢失,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混放。

1.8护送病人不当 造成病人坠床,各种引流管和管道脱落;术后病人X线片、CT片等贵重物品遗失。

2 管理方面缺陷

医院手术室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制度没有落实到实处,监控管理机制措施不力,把关不到位,对护士缺乏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不能按常规完成工作,有研究表明如果护理人员不足将会导致更多的院内感染和其他不良反应,不利于病人的预后。

3 防范措施

3.1手术室一般制度 抓好落实手术人员规则,洗手制度、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各岗位责任制及考勤制度,奖惩措施。

3.2强化手术室护士法律意识,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依法行事 在维护患者权利的同时,学会用法律约束自己,保护自己。把法律作为工作责任,个人权利、义务,自由的价值尺度[3],确保护理安全。

3.3安全管理 术前严格执行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制度。六查:按病人查(病区、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手术部位)术前准备及过敏状况;病人入手术间再次核对;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执刀时;关闭体腔前查。十二对: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物品、药物过敏情况、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齐全适用。四到位: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全部备齐。

3.4业务学习 定期组织学习,提高业务素质,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再学习,外出学习和进修。提高专业技能和应急能力,做到术中主动配合,对新知识、新改进有所领悟。加强护理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训[4],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

3.5清点制度 巡回护士、器械护士清点台上用物,如纱布、缝针、刀片等,并做好记录。

3.6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加强护理风险意识 教育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对易发生护理缺陷与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增强责任心,做好警钟长鸣。

4小结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要保证护理质量就必须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保障[5],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其次要注重护士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新护士的岗位培训及带教工作,建立手术室管理手册,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总之,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中之重,必须加强多方面管理,减少差错,杜绝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篇6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护理问题

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逐年增高,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来代替髋关节功能。我院从2010年实施整体护理模式,体现"以患者为中心,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注重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以及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全面的整体护理。自实施整体护理模式以来,总结了许多关于髋关节置换术手术中常见护理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1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共有53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均为单侧置换,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1例;平均年龄72岁;44例股骨颈骨折,9例无菌性股骨头坏死;31例使用骨水泥填充髓腔,22例使用生物柄。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

术前1d手术室进行术前讨论,由术前访视护士汇报收集的信息,参加手术人员对患者进行评估,确立护理问题,制定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实施护理各项措施,术后1~3d巡回护士作术后回访调查。

2 护理

2.1护理问题 焦虑。护理目标:减轻或消除患者焦虑,接受手术。护理措施:通过术前访视,与患者亲切交谈,介绍手术过程及麻醉方式,将手术成功后患者下地行走的真实照片展示给患者,鼓励患者叙述心理感受,帮助解除疑虑,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效果评价:心理压力减轻,能愉快接受手术治疗。

2.2 护理问题 疼痛。护理目标:患者在搬运、麻醉及术后能减轻疼痛。护理措施:在搬运患者时,注意动作轻柔,保护患肢并适当牵引,避免断端移位,加重疼痛;摆放麻醉时,协助患者翻身,牵引患肢,用厚枕支撑患肢,扶住头部及下肢,观察有无不适反应;术后采用镇痛泵缓释镇痛,减轻疼痛。效果评价:经过相应护理措施实施,患者在搬运、麻醉及术后疼痛程度较低。

2.3 护理问题 有皮肤、血管、神经受损的危险。护理目标:皮肤、血管、神经无损害。护理措施:患者年龄较大,皮肤干燥薄弱,极易受损。搬运时应避免拖、拉、拽等动作;术中用软垫保护骨突及身体肌肉薄弱部位,两膝间、腋下垫软垫,稳妥固定;电刀负极板贴于健侧臀部,注意贴合良好。效果评价:患者在手术期皮肤血管、神经未出现受损的情况。

2.4 护理问题 有骨水泥中毒及脂肪栓塞的危险。护理目标:使用骨水泥期间血压稳定。护理措施:正确掌握骨水泥调制方法和调制时间;用脉冲吸引套件,大量生理盐水冲洗髓腔,使脂肪单体和血液顺利排出;术前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并保持通畅,在填充骨水泥前保证充足的有效循环血量;备齐各类抢救物品、药品,与麻醉医师一起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及时进行抢救 [2]。

2.5 护理问题 有感染的危险。护理目标:最大限度降低术后感染率。护理措施:所有手术器械均采用高压灭菌,髋关节假体材料必须严格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术前进行充分空气消毒;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参观人员,手术进行时,尽量减少走动,操作动作轻柔。效果评价:无切口感染。

2.6 护理问题 有术肢关节脱位的危险。护理目标:无脱位发生。护理措施:术后搬运患者时,术肢保持外展中立位30°,双膝间放置梯形枕,忌侧卧,忌伤肢外旋、内收动作。效果评价:病人无脱位发生。

2.7 护理问题 有导管脱落的危险。护理目标:无导管脱落发生。护理措施:做好导管标识,用别针妥善固定放置,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留置引导管的目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保持引流通畅。效果评价:无引流管脱落发生。

3 质量评价与反馈措施

术后巡回护士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病情、切口情况,53例手术中,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结果医生及患者满意度均较以前有大幅度提高。科室质控组月末作出总结,发现护理新问题,并重新制定更完善的护理计划。

4 体会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在我院开展越来越多,根据护理程序的五步骤,手术室护士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科学的评估,确定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优质高效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手术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整个手术护理过程有条不紊顺利进行。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不断改进护理工作,更好的体现整体护理服务理念:"以患者为中心,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手术室;安全护理;危险因素;制度化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c)-0185-02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术治疗成为很多疾病的首选治疗手段。手术室作为各种手术施行的场所,其安全问题尤为重要[1],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增强,对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手术护理工作也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手术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不仅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伤害,同时还影响病患对医护人员的信任[2]。因此,笔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并给予及时处理,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杜绝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 手术室常见不安全护理因素

(1)手术患者的接送不正确。(2)手术人员配置不合理。(3)手术器械的消毒不彻底。(4)手术护士对术中用品的清点不正确。(5)术中无菌操作不规范。(6)术前用药、术中输液不正确。(7)术中患者摆放不正确。(8)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不扎实。

2 护理防范措施

2.1 手术接错患者的防范

由于小儿、老年人以及昏迷患者的交流水平有限,比较容易发生接错的现象,所以手术室护士术前的病房访视显得格外重要。手术前一天由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患者,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同时增加护士对患者的了解,手术当日由巡回护士亲自到病房接,接患者时要护士认真查对病历,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和手术部位;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及麻醉医生与麻醉前和手术医生洗手前再核对1次[3]。

2.2 患者在接送途中的安全

护士在接送患者前应应检查推车是否完好,车轮是否灵活,年老体弱、昏迷、及小儿患者应加以固定并加护栏;对于清醒患者,护士应嘱其推动过程中不要将手脚伸出推车边缘,防止进、出门时碰伤。术后护士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穿刺部位有无肿胀,针头有无脱出以及各种引流管有无脱落,到病房后认真与病房护士交接患者的各注意事项,交接无误后方可离去。

2.3 术前用物准备不足的防范

如果抢救仪器、物品、药品未处于应急状态,这样就会延误抢救的时机。护士应当定期对手术室器械、敷料准备工作进行清查,特殊物品随时检查,术前护士应根据手术需要准备器械、物品,并检查器械的性能是否良好,备齐急救用品,发现问题及时与手术室主任联系。

2.4 安置不当的防范

不当会引起神经麻痹或因长时间手术致组织压伤。护士对患者的肢体捆绑不可过紧,悬吊时间不可过长,肢体不可过度伸展和旋转,需避免损伤神经。手术时间长的患者、年老体弱及肥胖的患者避免皮肤压疮的发生。

2.5 术中电灼伤、烧伤、压疮的防范

护士在外科医师使用高频电刀前,需要对常规检查仪器的性能进行排查,管理好手术台上的电刀笔,把电刀笔固定于安全位置;压疮高危患者骨突处垫软垫,患者有躁动、移动时,应重新垫好软垫,防止局部压疮[4-5]。

2.6 防止术中感染

手术室指定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护理人员认真进行灭菌消毒工作是对患者健康的重要保证。术前严格进行消毒,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使患者在尽可能安全、洁净、无菌的环境下进行手术,防止逆流,遵守《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减少污染源;消毒隔离制度为重中之重,认真执行手术中的各项无菌操作技术常规,尤其是器械护士要特别注意污染器械、纱布的更换及污染部位的消毒,对手术医生的无菌操作进行监督,对违反无菌操作者及时给予提示和纠正。

2.7 避免体腔内遗留纱布、纱垫、器械、缝针异物

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共同清点所有物品,巡回护士登记在护理记录单上,术中新增加的物品要及时补记。关闭体腔前,按记录单逐一核对台上物品,与之相符后方可关闭。关闭体腔后,做第三次清点,确保无一遗漏。术中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2.8 加强输血和药物的术前查对

术中用药严格执行“三查七对”[6-7],使用前认真检查药液有无浑浊、沉淀及是否在有效期内。由于抢救时执行的是口头医嘱,应该先重复一次得到确认后吸药,吸药后再与麻醉医师核对无误后方可用药,用药后药瓶保留。输血时,要严格执行输血的规程,血液由血库取出后,经手术室护士、麻醉师核对后无误方可进行输血。

2.9 防止病例标本遗失

为防止病例标本丢失混淆,护士应当对手术医生在患者机体上切下的任何组织认真保管,贴上标签连同填好的病理通知单放指定位置,术后标本连同填好的病理单送至存放标本处,并填写好标签。

2.10 合理分配护理人员工作,避免超负荷工作的现象

护理人员需要弹性排班,减少职业疲劳,随医改的深入,医院患者增多,手术室工作量加大,合理调配,适时增加护理人员,减少护士个人工作量,避免因疲劳造成的失误,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2.11 积极参加护理安全讲座

护理人员应当定期参加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特别是手术室护士必须加强对药物知识的学习,对新知识、新改进有所领悟,从而术中做到准确的执行医嘱。提高专业技能和应急能力,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8-10]。

3 体会

手术室是一个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风险高的岗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护理安全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关于手术室护理安全因素的正确防范措施的落实。作为护理人员,应当加强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完善检查,明确其在手术室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术中加强护理,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充分配合外科医师,严格执行手术室护理的安全管理措施,才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减少手术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患者满意,家属满意,社会满意是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愿望。

[参考文献]

[1] 徐洁. 影响手术室护理安全因素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2):2195-2196.

[2] 何玉珍.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探讨[J]. 中国当代医药,2010, 17(8):137-138.

[3] 李凤华. 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1):3505-3506.

[4] 潘星.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6-67.

[5] 陈晓明,王丽华. 伦理教育对改善护患关系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91-492.

[6] 杨绮云,刘美斯.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隐患与防范措施[J]. 全科护理,2012,10(10):931-932.

[7] 延海燕,郭旭光,林海燕.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控措施[J]. 北方药学,2012,9(4):120-121.

[8] 张玉林,原欢萍. 手术室实施整体护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8):139.

[9] 单风清. 护患沟通技巧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283-284.

篇8

【关键词】风险管理;门诊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

在医院的护理中护理风险随时可能发生,它贯穿于护理操作的各个环节中。风险管理是指对风险进行识别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对患者的危害,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途径,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控制,是目前手术室护理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1]。我院自2014年2月以来在门诊手术室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应用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共4名,均为女性,年龄最小的21岁,最大的43岁,平均年龄为(32.17±2.35)岁,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最短的1年,最长的23年,平均(12.36±2.58)年。其中本科学历1名,大专学历2名,中专学历1名。2013年度我院大小手术2715例,2014年我院大小手术2722例,差异不显著,可对比(P>0.05)。

1.2方法

我院自2014年2月以来在门诊手术室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其主要措施如下:1)提高护理风险识别能力。提高护理人员对客观存在及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的能力,并将其归类,查找相关的文献和资料,深入了解门诊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门诊手术室护理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安全事故,组织所有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所总结的安全隐患进行讨论,针对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2)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学习,让护理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职责,准确地判断在手术室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并从中吸取教训。3)建立完善的护理制度。在门诊手术室护理中,建立完善的护理制度能够保障患者及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就需要在手术室护理中,做好相关的风险管理措施,建立相关的风险管理制度,并在制度建立后,严格贯彻实施[2]。4)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及时组织护理人员参与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培训,对存在缺陷的护理行为进行分析,确保每位护理人员能够对常见的手术室护理风险进行掌握并予以处理。5)监控风险管理措施落实情况。护士长负责对护理人员相关风险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控,对每位护理人员进行严格要求,务必按要求、按标准实施每一项既定措施,对于容易出现护理差错的环节进行重点监控,观察护理差错易出现的时间及环节,对于个别容易出现工作差错的护理人员进行重点监控,以减少风险的发生。6)加强沟通。门诊手术室护理中,还需要护理人员做好多方面的沟通工作,如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让患者能够明确手术的具体情况以及手术中的配合要求,从而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减少手术室护理中的风险事件发生[3]。

1.3观察指标

我院门诊手术室从2014年2月实施风险管理后,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与2013年度进行对比。分别随机选取2013年度和2014年度门诊手术患者各148例进行回访调查,比较不同时间段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1.4统计学处理用%表示我院不同时间段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采用χ2检验,全文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当P<0.05时,表示文中各观察指标数据差异显著。

2结果

2013年度我院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144例(5.30%),2014年度我院手术术护理风险发生87例(3.2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通过对不同时间段的门诊手术患者进行回访调查,2013年度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78.38%(116/148),2014年度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5.27%(141/148),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在目前的医院护理管理模式中,传统模式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远远不足以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护理需求,因此,为适应时代的需求,必须对护理服务理念进行创新,实施人性化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护理的持续发展[4]。风险管理是一种新的护理管理模式,在门诊手术室护理中,风险无处不在,一旦出现护理风险事件,将会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事件的认知,能够促使护理工作在相关操作规程的指导下顺利地进行,从而有效防止差错产生。建立完善的制度是风险管理顺利实施的关键,它作为护理人员实际工作中的最高准则,能够确保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效地规避风险。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最为频繁,因此出现差错的可能性很大,在门诊手术室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增强风险意识,对风险事件提前预防并做好相应的应急措施,这样才可有效保证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5]。本文研究中,我院2014年度在门诊手术室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后,将其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与2013年度对比,2014年度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门诊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适合推广。

参考文献

[1]董立群.门诊手术室护理风险与防范[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07):169-170.

[2]赵艳芳.浅谈手术室护理风险及其管理[J].现代养生,2014,(04):207.

[3]晏兰,邱立,钱洪军,等.援赞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思考[J].东南国防医药,2014,16(01):92-93.

[4]王巧波.手术室护理的风险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64-65.

篇9

【关键词】手术室 护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226-02

手术室是对手术患者进行抢救和治疗的重要场所,手术治疗是对外科系统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其质量直接影响医疗效果及患者的预后。手术室护理工作涉及疾病种类广、时间连续性长、交接环节繁多、操作要求严格,加上有的病人病情复杂,意外情况发生率较高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稍有疏忽就极易发生差错事故等护理安全问题,给病人带来身心方面的损害。现将多年来手术室护理心得汇报如下:

1 手术室护理的现状

随着“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整体护理的概念已由模式病房向手术室发展。各手术室普遍开展整体护理,以保持护理的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确保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高。传统的手术室护理工作主要局限于手术室内,工作任务是在手术室内配合手术,护理工作以“手术”为中心[1]。手术一旦结束,工作也就告一段落,术后很少或不与手术患者接触。另外手术室护士往往片面地追求技术的熟练度,而忽略了患者的身心反应,使手术室护士与手术患者之间的距离增加[2]。

然而目前,手术室护理正由单纯的术中配合护理向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扩展。传统的手术室护士隔离在手术室内终日与器械为伍,与病房护理脱节。而现代护理对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理不仅仅是配合手术为主的单纯技术性操作,还要求护士走出手术室,与患者进行交流、接触。因此,手术室护士不但是一个手术的配合者,而且是手术患者的照顾者、咨询者、教育者和研究者[2]。对手术患者实施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护理,即加强术前访视、术中关心、术后随访,帮助患者以最好的心态获得最佳的手术治疗效果,提高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

2 手术室护理的常见问题

2.1 语言行为不规范 手术室护士在与患者交往中,语言和行为表现直接影响护患关系。医护人员术中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接听电话等行为,容易让病人感到责任心不强、精力不集中。若手术效果不佳,可能引发纠纷。与癌症等较敏感的疾病病人谈话时,没有注意使用保护性语言,形成恶性刺激而产生不良应激,影响病人的手术治疗、预后和转归。谈话时涉嫌侵犯病人的隐私权,如对器官切除、未婚先孕宫外孕手术等特殊病人,应对其某些隐私保密[3]。回答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时简单、生硬、含糊,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满情绪,都将引发纠纷。

2.2 护理知识与技能操作不足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新手术的开展、新仪器设备的使用,医学技术进入一个新的高度。护理人员未认真及时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且业务技术操作不够熟练,对一些重症、复杂手术表现得手忙脚乱,难以适应手术的需要,一方面延误手术时间,同时给清醒的患者造成心理障碍,使其失去安全感和信任感,为其术后情绪增加负面影响。

2.3 查对问题 如接错病人摆错;器械清点不清致纱布或器械遗留病人体内,同时医疗差错事故办法中也规定:由于寻找手术物品影响手术进行超过30min 者应定为差错;输血查对不清;术中用药不细心,执行口头医嘱太轻率等。

2.4 器械、物品准备不当 如器械准备不全或用物与手术所需不符;器械性能不良:如刀、剪、针不锐利,结扎线不牢,钳端夹持不紧;设备运行不良、术中吸引器负压不够、连接管堵塞等。

3 预防及应对措施

3.1 做好术前访视 1981年美国手术室护士协会(AORN)规定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能和职责之一[4]。访视内容应包括对患者的一般生理、心理和发育以及现病史、既往史、手术史情况,患者对手术的了解程度、接受手术的态度、对医疗配合的程度等的评估。根据收集的资料和手术的种类,预测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手术患者的配合程度。还要多患者进行术前指导,内容包括心理指导,手术相关知识指导等。

3.2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从病人进入手术室的那一刻起,护理工作每一步都必须做好查对,首先是查对病人的姓名、年龄、床号、科室、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再者是病人、病人肌肤有无损伤、术前术中术后的器械的查对、用药输血的查对,每个环节都必须由2 人以上认真核对,无误后方能进行下一个环节。

3.3 加强业务知识学习 外科手术学的发展、新的医疗设备的出现,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应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如选派优秀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以促进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同时我们注重基础知识培训,分配每位护理人员一定的知识点或几项操作技能,待其准备充分后,定期全科讲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定期进行专业技能操作考核;对新开展的手术或典型手术进行回顾性讨论,指出手术配合中的要点,以利于下次更好地配合。通过不断地学习,手术室护理人员视野更开阔、技术更熟练,手术配合质量明显提高。

3.4 严格规范手术护理记录单的书写 手术护理记录单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文字反映,作为客观病历资料,具有法律效力。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手术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书术护理记录项目应填写齐全,术语要规范,字迹要清晰、勿潦草,数据要统一,资料不能丢失、涂改、伪造或销毁,对术中受压皮肤准确描述,准确记录术中止血纱布、添加的器械、引流管等。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对记录单确认记录无误后签全名,随同病案归档,使之有效地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

3.5 术后随访 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终末评价和全面信息反馈[5]。也是手术室整体护理的重要的环节,已成为手术室全面质量评价和手术全期护理的重要内容[6],目的是及时发现并发症并进行术后指导[5]。术后1~3d,由配合手术的巡回护士去病房随访患者。主要内容包括: ①解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②术中舒适度如何; ③是否存在由手术中护理不当引起的并发症(如有无应用电刀引起的皮肤烫伤;有无手术引起的压疮等) ; ④进行术后健康指导,同时了解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应耐心细致的说明。手术室护士通过术后随访,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康复信息的同时,带给患者关心和问候,使患者心理上获得满足和安全感,并可以减轻术后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适度和满意度,坚定康复信心[7]。也使手术室护士确认护理计划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并不断的调整或修改计划,以积累经验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8]。

综上所述,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发展。我们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认真仔细,不可草率,尽可能地减少降低差错事故发生的机会和程度,提供尽可能的舒适的整体护理,加强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这不单是新时代护理工作的需求,更是广大手术患者的需要,全面提高手术室的护理综合能力和护理质量,才能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参考文献

[1]王彩云,赵学红.手术室设立专科护士的做法与成效.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 862-864.

[2]潭玉兰.围术期护理与手术室护士的角色功能.护理学杂志,2004,19(6):78-80.

[3]王霞,李爱群,孟慧.手术室护士对医疗纠纷的防范[J].实用医药杂志,2003,20(12):959.

[4]戴红霞,高超,张石红,等. 109所医院手术室开展术前访视的现状调查.护理学杂志, 2005,20(20):58-60.

[5]王玉英. 手术室实施术前访问及术后随访患者护理工作标准的探讨.锦江医学院学报, 2001,22(1):46-47.

[6]王萍,田青,何丽,等.手术室人员量化管理与工作质量控制.护理杂志,2004,21(6): 87.

篇10

新疆若羌县县医院,新疆若羌 841800

[摘要] 手术室是具有精神强度大、病种复杂、仪器设备种类多、医护人员活动性大等特性的高风险性工作科室,做好手术室的护理安全是彰显医院医疗水平,减少医疗纠纷、差错的重要途径。手术室特定的工作环境决定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难度,如果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不过关,很可能会出现护理隐患。本文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隐患进行了总结,并针对这些隐患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

关键词 ] 手术室;护理隐患;防范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b)-0063-02

据国家卫生局统计,自举证责任倒置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以来,全国范围内医疗纠纷案件逐年递增。一方面说明我国法制制度在逐渐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患者的维权意识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医院的工作还存在有待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手术室是具有精神强度大、病种复杂、仪器设备种类多、医护人员活动性大等特性的高风险性工作科室,这就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手术室护士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做好本职工作,还要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让护理工作合情、合理、合法,在为患者提高优质服务的同时,尽可能避免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护理工作经验,探讨了手术室常见的护理隐患及防范措施,旨在能与同行交流,共同为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降低医疗纠纷努力。

1手术室护理工作常见护理隐患

根据护理隐患发生时间点的差异,笔者将手术室常见护理隐患分为以下三类:

1.1术前护理隐患

术前护理隐患主要是由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引起的,主要包括的:①患者在接受手术前,由于过度紧张或使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的回答护士的问话,出现接错病人或错放手术间的问题。②护士在将病人移至平车或者手术台,接送病人进出手术室过程中,不慎将患者摔伤或碰伤。③手术准备工作不充分,相关的手术器械没有配备到位,未对器械设备性能进行测试,没有对吸引设备进行试机处理,造成手术出现临时故障而影响手术效果。

1.2术中护理隐患

手术中是护理隐患发生最为频繁的环节,而且通常性质严重,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到患者后期的治疗,而且如果出现医疗,护理人员要承担较重的法律责任。常见安全隐患如下:

①手术过程中,病人安置不当。如约束带过紧或两上肢过度外展导致病人的神经被压迫,或衬垫高度不合适造成病人的呼吸不稳定。②手术关闭体腔前后,对器械、敷料、缝针的清点出现失误;操作不当造成缝针弹出;输血、输液查对出现纰漏,药物摆放不正确,常用药剂如静脉麻醉药和输液标志模糊,没有正确执行口头医嘱,造成术中误用。③手术过程中,器械使用不当。如电刀、电极的固定不坚实,术中脱落或者污染;工作疏忽导致病人皮肤与升降台或手术台金属直接接触而烧伤病人;术中标志保存不当或丢失。④在手术进行时,泄露患者病情导致病人情绪波动。如在与同事讨论患者病情时不慎将患者病情误透,导致病人情绪波动而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⑤出现越职行为。如麻醉医师临时离开请巡回护士暂代照看病人;手术过程中,手术医生请护士拉钩、剪线等护理人员本职以外的工作;医师要求护理人员代接电话。越职行为很容易导致医疗纠纷,而且是发生事故后护士要承担较大的责任。

1. 3 术后护理隐患

术后安全隐患相对较少,但处理不当会影响到病人的治疗,护理人员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常见隐患有:手术完成后,在护送病人回房的过程中,发生各管道和引流管脱落甚至病人坠床;患者在接受后续治疗时,护理人员在公共场所谈论犯病人员的隐私。

2常见护理隐患的防范措施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手术室不安定因素较多,稍有疏忽就很可能出现医疗事故,造成医疗纠纷。当前医疗水平的局限性限制了医院能为患者所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但医院可以从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来为患者创造好的医疗环境。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手术室护理隐患的防范工作:

2.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教育

护理人员安全意识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护理隐患发生的可能性。当前很多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不足,缺乏法律意识,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加强对医院护理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安全意识,通过这种潜在的安全法律意识的培养来让护理人员自觉约束自身的工作行为,避免护理隐患的发生。医院可以定期组织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学习,借助书面、讲座、板报、访谈等方式来培养并提高自身的安全法律意识。此外,还要加强对理人员理论专业知识的日常培训。手术室内设备和技术的更新都较快,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能很快的适应并掌握新的治疗方法,避免因为技术失误及差错或者不熟悉新设备操作失误耽误患者的治疗等类似的护理隐患。手术室在引进新设备、开展新手术前,根据实际情况,要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和培训,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确保每个护理人员都能合格上岗。

2.2完善手术室护理工作规章制度

建立规章制度的目的是直接对护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要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可能存在的护理隐患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如:无菌操作制度,消毒制度,交接制度,物品清点制度,标本送检制度,术前访视制度等,要让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作为行事标准,确保护理人员工作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2.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

从当前医院整体的管理情况来看,很多医院都有明确的操作规程、规章制度,但还是会出现较多违反操作规程、规章制度的医疗操作,这是当期医院出现医疗差错的、护理隐患的根源所在。手术室要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一方面要成立检查监督小组定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另一方面还可以建立相互监督的机制,每班读设立监督组长,对手术室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与监督。

2.4重点环节制度落实

①建立完善的交接制度。交接病人时,巡回护士必须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手腕牌、床号、部位、手术时间、名称等进行认真仔细地核对,杜绝病人出现交接错误,贻误病情。巡回护士将已进行手术的患者送回病房时,应与病区护士充分沟通病人情况,详细告知患者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后留置管道、术中情况、术后生命体征等重要信息,使病区护士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患者病情,从而保证接管病人后能够高质量地延续术后护理工作。②建立必要的物品清点制度。为防止器械、敷料等手术物品手术后失误遗留于手术腔中,发生恶性纠纷,必须建立严格的物品清点制度。在手术前,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必须全面地清点所有器械和敷料,做到器械定位放置,敷料定量放置。手术过程中另外增加的物品应准确、及时记录,手术结束后再次全面清点,必须保证无任何遗漏物品遗留在患者手术腔内。③实施严格的标本送检制度。术后标本是评价和诊断手术、疾病的重要依据。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术后标本混淆、丢失的情况,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因此,必须建立和实施严格的标本送检制度,标本标签必须显著地贴于准备好的容器上,同时清晰注明病室、姓名、标本名称等基本信息,详细记录标本护送人员的签名,做到标本丢失定责定人,保证标本不被遗失。

3总结

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消除手术室护理隐患是提高医院医疗管理水平,避免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从护理人员而言,相关的护理人员要具备较高专业素质,还要知法懂法,依法完成护理工作,不仅是对病人的负责,也是对自我的保护。从医院而言,要不断完善手术室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流程,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执行,还要重视高危环节,保证整个护理工作的安全进行,为患者创造一个服务到位、充满爱心的医疗环境。

[

参考文献]

[1] 任雪英. 手术室护理隐患与预防措施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