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十大理论范文

时间:2023-08-18 17:49: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学的十大理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学的十大理论

篇1

[关键词]Z理论 学业规划 实施路径

[作者简介]刘颖(1982- ),男,江苏镇江人,江苏大学校长办公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王征(1972- ),女,江苏镇江人,江苏大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泽中(1980- ),男,湖南岳阳人,江苏大学学生工作处,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就业与创业教育。(江苏 镇江 21201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2-0180-02

在当今众多国际知名大学中,学生学业规划与指导工作已成为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我国,政府和高等教育机构对于青年人未来职业生涯的认识、规划、准备和发展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诸多高校已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纳入教学主渠道。大学生学业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阶段的体现,解决求学者学什么、什么时候学、怎么学等问题,它不仅能够促进实现人职匹配,更帮助提高个人发展效率。科学有效地实施学业规划,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支撑平台和优质服务,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学业规划的现实困境

1.大学生对学业规划的主动性缺失。一是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色彩普遍存在。当前我国倡导的开放办学、合作办学、社会办学等加速了高等教育与外界社会的全面融合,社会期望、长辈约束、升学压力、同伴竞争、就业需要等在大学生心中埋下功利性学习的种子,导致学业规划缺失内在主动性。二是大学生对学业规划的功效难以快速感知。学业规划是一项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持续进行过程监控和目标调适的顶层设计工程,很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导致大学生对立足于长远发展学业规划的主动性缺失。

2.大学生基于学业的个体差异性凸显。一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学生结构复杂性。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生活背景和兴趣爱好;高校学生的壮大带来同一群体学生素质的层次差距,学生基数迅速扩张带来的个体差异性增加,导致学业规划工作负荷过大。二是大学生的发展取向日趋多元化。进入信息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更为早熟,其自主意识和自我认知更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行业细分化,大学生面临更多的成长抉择,面对更广阔的发展平台。社会多元化发展带来的大学生个体性差异,使得要求“因人而异”和“以人为本”的学业规划工作压力巨大。

3.高校对学业规划的科学性研究不足。一是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的主要依据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计划和规定,未能直接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出发,致使专业设置不尽合理,有些就业面狭窄的专业招生规模过大,课程设置与现实脱节,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等。二是学业规划体系尚未建立健全。不少高校开展的学业指导工作大都具有偶发性,且相对集中在新生刚入校阶段,没有整体性和连续性,具体操作层面往往停留在通过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拿到一系列资格证书、获得学习优秀奖学金等层面,没有形成根据学生毕业意向不同的分类指导体系。

4.师生在学业规划中互动性普遍不够。一是学业规划导师师资力量欠缺。目前我国教师资源比较短缺,师生比约为117,导致一个学业导师指导十几名甚至几十名学生的现象普遍存在,学业导师精力不足,学生参与热情大打折扣。二是师生参与学业规划尚无规范的监督考核机制。导师和学生之间开展规划指导工作采用的方式,每学期或者每月指导工作的频次、时长,规划的有效性评价及相应学生反馈调整具有不定性和随机性。

二、Z理论应用于学业规划的可行性

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于1957年提出了X-Y理论。他把传统管理学称为“X理论”,自己的管理学说称为“Y理论”。X理论认为,多数人天生懒惰;多数人没有抱负;对多数人必须采取强迫命令、软硬兼施的管理措施驱使他们学习工作;Y理论则相反,认为一般人并不天生厌恶学习和工作,并有相当程度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如果环境条件有利,通过满足人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在执行任务中能够自我指导和控制。日本学者威廉・大内提出了Z理论。Z理论强调管理中的文化特性主要由信任、微妙性和亲密性组成,强调员工终身学习。根据这种理论,管理者要对员工表示信任,微妙性指企业要了解员工的不同个性,以便根据各自的个性和特长组成最佳搭档或团队,亲密性强调个人感情的作用,提倡在员工之间应建立一种亲密和谐的伙伴关系,为了企业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大学生学业规划工作的核心宗旨在于尊重学生的个体需要,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地规划学业和人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业指导的根本发展前提,当代大学生作为拥有知识和见解的群体,在对其进行学业规划指导时,要正视群体特点,注重个体诉求,满足学生自我完善与发展的需要。Z理论的理念与学业规划工作的开展宗旨不谋而合。

1.Z理论主张“人本文化”建设。Z理论的关注点不在于技术的先进性,而是真正关心组织内部的人。Z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团队内部人的生活都是一个整体,这种以人文本的精神,正是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高校所需要的,要实现对大学生学业规划的科学指导,就应该从教师和学生出发。

2.Z理论的第一课是“信任”。Z理论所构筑的文化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而平等是信赖的基础,威廉・大内认为,平等主义是Z理论的核心特点。学业规划实施的效果很大层面上取决于教师、管理者和学生之间的信任平等程度,教师和管理者信任学生,就能更科学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专长,从而有效指导和帮助学生;学生信任教师才能接受建议和帮助,积极主动反馈。

3.Z理论注重“微妙性”研究。Z理论所注重的微妙性是在对内部成员个性和特长充分了解的前提下,以最优方式进行组合形成紧密团结、高效合作的团队。在学业规划的实施过程中通常会采用“学业导师制”,即一个学业导师指导若干学生,形成一个指导小组。

4.Z理论提倡亲密和谐的“伙伴关系”。Z理论提倡建立一种为共同目标而奋斗的“亲密伙伴”关系,在学业规划过程中需要同学间相互指导、相互帮助的和谐氛围,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的自我服务和自我成长。

5.Z理论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Z理论实行长期聘任制,采用软控制机制,主张成员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实施学业规划应注重学业规划指导人员的相对稳定,这有助于在探索和实践中形成行之有效的规划指导理念和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业规划着眼点应放得更为长远,致力于培养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在工作中自我调整人生发展规划的能力。

三、Z理论应用于大学生学业规划工作路径

1.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其参与学业规划的内在动机。学生人人是才,人人能成才,只要对学生个体特点深入研究,有的放矢,形成良好的引导管理机制,就能强化学生参与学业规划的内在动机。一是建立学业规划基础信息库。高校工作者要全面掌握学生的性格及能力特点,结合其家庭背景、生活现状、未来期望等因素,准确帮助学生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要避开的东西,为科学的学业规划进程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学业规划融入教学改革发展。高校针对社会需求对学科进行科学设置,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强调科学思维方法、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与训练;对于相近学科门类适度合并,按大类招生,经过1~2年基础培养和指导后,使学生真正了解学科具体内容及发展就业趋势后,按学生兴趣和双向选择的原则分流,保证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三是选择大学生学业规划成功案例。目前学业规划的实施仍在探索阶段,成功的学业规划案例有很强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将社会、校园,特别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些不同类型的典型案例进行整理和宣传,能更好地引起大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业规划。

2.以平等为基准,建立学业规划互信的师生关系。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和机会,以平等的态势,信任学生,激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科学良好的学习愿景,营造民主、开放、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平等协商、多加沟通、鼓励赞扬,并结合一定的激励目标对其进行人性化指导。一是合理规划师生的角色定位。在Z理论的视野下,双方应该是平等的个体,互动式的师生关系。强调主体间的精神沟通,学生与学业导师是进行平等对话的两个主体,师生共同参与建构双方的关系,学业导师和学生之间最合适的角色定位应当是亦师亦友,通过有效的互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二是推进实施师生的双向选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实行双向选择的形式,向学生公布导师的基本情况和指导意向,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和发展选择导师,导师根据对学生特性的了解确定自己所指导的对象,这样搭配更具有亲近感;一旦确立师生配对后,原则上应保持这种配对的稳定性,以便实现规划的持续性和长效性。三是规范建立长效互动机制。需建立在两个层面上,第一个层面是以一个导师和若干学生组成的规划小组内部应该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规定每学年定期集中指导的次数和每学年不定期分散指导的学时;第二个层面是若干规划小组的学业导师之间应加强指导方式方法的探索和研讨。

3.立足核心要素,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学业规划指导涉及学习指导、素质拓展指导、生活指导等诸多方面,抓住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和大学生迫切需要的指导环节,加以重视和花大力气研究,能使学业规划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凸显学科与专业指导的重要性。专业学习是每个大学生思考最多的问题,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特别关注的环节,学科专业指导应从专业角度引导学生对学科资料搜索收集,形成对各个课程和模块之间整体性认识,准确定位相关就业行业,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课程指导,尤其应该考虑学生的个体需要,为学生选课提供实际指导,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理性选择专业、安心专业学习,进而热爱专业。对于希望转专业的学生,要帮助其分析转专业动机,并提供相关专业的学习内容、课程设置、职业发展等信息。二是积极开展素质教育课程。开设生涯规划的通识类课程是十分必要的,要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实行纵横交叉的组课方式,教研室集中备课,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分阶段科学设置,不同年级各有侧重,尝试在一年级开设类似于学业规划概论的必选课,主要授课内容包括学业规划、法纪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在二三年级有层次地开设公共选修课,供有不同发展意向的学生灵活选择,二年级可以开设生涯发展指导的课程包括就业创业、出国留学、报考研究生等内容的初步介绍;三年级开设就业技能提升和职业发展指导等综合指导类课程。三是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有机结合。在学校开设相关素质课程的同时,学业导师在学业规划中导入职业规划指导,摒除只重眼前现实利益的错误观点,引导学生形成终身学习、长远规划的理念,以科学评估自我、接轨社会需求为前提,以培养社会责任感、共同托起“中国梦”为蓝图,将专业素养指导与职业素养指导有机结合。

4.拓宽遴选渠道,完善学业规划专业队伍建设。当前高校在确认学业导师时往往选择具有一定资历的专家、教授、博导等担任,但这些高层次的人才也面临平时业务工作繁重、与学生的年龄差距较大等问题,影响了导学效果。拓宽导师遴选面,进行专业性培训,是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全员、全方位学业规划的有效途径。一是培育专业的学业规划导师队伍。学业规划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运动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要聘任有志于此、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员,定期进行理论和实践培训;注重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形成学业导师队伍的“梯队建设”。二是遴选与建立“朋辈指导员”队伍。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提到,成年初期(18~25岁)心理成长的重要任务是亲密感的获得,处在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愿意与同龄人交流。高校可以尝试在优秀学生党员或综合素质出众的学生中挑选“朋辈指导员”的方式,对学业导师进行有效辅助和补充,在对其进行专业的心理知识、咨询技巧、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生涯规划基本理论方法培训的基础上,参与到对大众学生日常管理、生涯设计、心理辅导、课余文化建设等活动中。三是引入校外力量参与针对指导。校外专家和职业成功人士对专业发展方向、前沿领域、就业环境等非常清楚,熟知将来从事专业领域内的职业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尤其是决策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等,邀请这些人士担任兼职学业导师,面向大众开设专题讲座,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个体化指导,可以有效地将学业规划、职业规划衔接起来。

[参考文献]

[1]威廉・大内.Z理论――应付日本经济挑战的立论基础[M].黄明坚,译.香港:长河出版社,1982.

[2]王训兵,李晓波,王飞.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5).

[3]张晓霞.大学生学业规划模式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篇2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监控理论;实践研究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英语在基于网络环境中以及高超的多媒体技术提供了比较理想的学习与交流平台。把网络技术作为英语教学新模式的支点,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拥有的无限互动性、超文本性和互联性,还具有海量的材料以及类似于真实的交往环境,大大弥补了很多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方法的不足。在英语教学中将不会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会向着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使得学习英语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变的更加轻松和愉快。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的的支持下,运用网络学习资源和网络社交的功能,可以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现代网络多媒体环境中,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及其功能和优势,长到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将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英语完全实现自主学习过程。

1 自主学习监控理论基础

自主学习是具有广义的概念。主要是学习真本身以自己主动学习为出发点,发掘自身学习存在的潜能,走向自我实现的最高点。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为了自己负责,自己是学习的主导者,就要学生能够充分的做到独立、自我监督和督促和自己去行动。自主学习主要具有三个特点:能动性、有效性和相对独立性。它还包括了五个方面:学习目标的确定;决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效果。

2 英语自主学习的监控实践研究

对于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监控,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对自己学习的方法、目标等可以进行自我调节和监控,它包含了对课内和课外两种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如下。

(1)课内网络英语自主学习监控

课内网络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模式。对于课内实施自我监控策略,可以帮助学生达到英语学习中预定的实践目标,再不断的鼓励学生进行着进一步的反思、修正、计划、督促以及评价,进而提高英语的学习效率。在学习者设定目标的时候,应该结合先阶段自己的英语掌握水平合理确定学习目标,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从一点一滴中累积,譬如先进行每日的计划养成,在逐步完成周计划、月计划。对自己英语学习中缺失点进行分析反思,针对性解决自己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例如阅读能力差、写作语法错误等,都可以单纯针对性的做出计划。每天督促自己完成学习计划,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自控能力与自控意识。在对学习过程每一阶段的成果,进行评估反思修正,从而选出效果理想符合自身能力的学习策略。对于时间的安排也是学习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点,要懂得劳逸结合。

(2)课外网络自主学习监控

在课外进行监控也可以说是外部监控,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进一步对网络环境下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过程的监控。

另一方面,在网络平台上教师设立交流板块,在固定时间内解决同学们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与此同时可以对学生学习计划的进度完成程度进行监督,可以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注,督促的强度也加大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在时刻关注中。同学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建立交流平台,彼此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体会相互交流和共同分享,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还可以依据彼此的优缺点,组成讨论组、学习小组共同解决问题,一定程度上还增强了组织能力同学之间也加强了沟通更利于合作。

3 总结

在大力发展的网络时代,大学生跟随时代的脚步运用网络多媒体进行英语自主学习,虽然在现在面对这一新的学习模式出现,仍然有很多问题和障碍等待我们去解决。目前我国要解决大学英语师资和其他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就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同时这也是培养人才重要手段。在自主学习的理论指导下,利用互联网网络教学以及学学英语已经成为了21世纪的必然发展趋势。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各种教学方式的调整,扬长避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使他们真正地掌握英语这门语言,从而达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丹.教师监控与英语词汇学习相关性研究报告[J].海外英语,2013(11).

[2]董芊.基于网络平台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策略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9).

[3]管淑红.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探究[J].教学研究,2005.

篇3

【关键词】独立学院 青年大学 英语教师 职业生涯规划 解决方法

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院校的英语教师与其他的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师职业规划不同,他们既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受到相应的制约,作为青年教师来说也充满了挑战和机遇,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教师本身。

1 独立学院青年英语教师职业生涯面临的问题

1.1 学校的性质产生的职业问题

独立学院是非国家财政经费创办的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院校,近年来,民办高校在我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且很多独立学院已经得到国家相关教育部门的认可,但是人们对于独立学院的性质还是存在质疑。学校的发展前景和教师的相关待遇和稳定保障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教师的职业相对于其他的普通高等院校而言具有不稳定的问题存在。

1.2 教师的经验产生的职业问题

作为青年大学英语教师而言,职业发展的生涯中也受到经验不足的影响。在大学中很多资历较深的教师都能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原因就在于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人生阅历。对于青年英语教师而言一切都是空白,一切都刚刚开始。

2 独立院校的英语教师怎样解决困境

2.1 正视现状

对于独立院校的教师而言既然选择了自己的职业道路就应该正视现实,一方面,要肯定独立院校对于教师发展不利的一面,只有承认现实才能消除心理障碍。另一方面,作为青年教师来说要看到自己经验不足的现状,特别是对英语教学而言,英语教师应当面对如何提高教学水平,怎样进行有效教学的现实。正视现状并不是简单地看到对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一面,而是从现实出发解决困难。

2.2 分析矛盾

教师的职业生涯和现实问题之间俨然是一对显而易见的矛盾,在矛盾产生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冷静客观的分析矛盾。看到矛盾性的一面也要看到它的相对性,例如在许多独立院校的教师的待遇都略高于普通院校的教师水平,仅管独立学院教师的工作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略逊与普通高等院校,但就好比投资而言风险与利益并存。另外,青年教师也是一种天然的优势,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通过对新手型与专家型教师的研究,发现新手型与专家型教师在知识、效率和洞察力等三个方面都略具优势,特别是对于英语教学来说课堂的活跃性是教学有效进行的手段,年轻的教师具有活力和创造力,有比老教师更多的时间的精力,因此,这也不失为一种优势。

2.3 客观比较

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客观的比较职业的发展前景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教师在职业规划过程中除了纵向的比较,还可以进行横向的分析,首先结合教师职业本身对比其他职业的优缺点进行比较从而做出理性的选择,其次要结合自己的职业兴趣和理想进行选择,毕竟只有自己喜欢的职业才能投入其中,再次,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所学以及能力高低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总之,通过客观的比较,教师会对自己的选择多了一份安全感安定感。

3 如何有效的进行职业规划

3.1 明确目标

俞敏洪说“人生的奋斗目标不要太大,认准了一件事情,投入兴趣与热情坚持去做,你就会成功”。在高校英语教学方面俞敏洪有比其他人更深刻的体会,无独有偶,美国著名的管理学专家彼得,德拉克(PeterF·Drycker)也对职业规划生涯中目标的确立有精辟的阐述,他认为目标应该明确且层层推进。对于独立学院的青年教师而言确定一个目标之后就要努力的去实现,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应该确立职业理想,按照目标循序渐进的发展。

3.2 拟定职业目标计划

确定职业理想的目标之后就应该拟定相应的职业理想计划,对于独立学院的青年英语教师而言职业理想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对较高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尚未实现之前良好的职业规划既是对职业现状的分析也是对规范自我发展的必经过程,拟定职业目标首先在于估算职业理想实现的时间,明确相应时间段应该完成的任务。其次,教师要把理想的实现分为若干的过程和阶段,明确各个阶段相应的任务和责任。再次,在拟定计划的时候靠考虑到特殊的情况,预测职业理想实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还要具备应对困难的心理素质和抵抗能力。

3.3 完善自我,待时而发

现阶段我国各大高校的英语课程贯穿了学习的始终,于英语教师而言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是职业规划的重点,也是前提和关键。对于独立学院的青年英语教师而言,机遇并不是都会降临到每个人身上,但是机遇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