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的学科特点范文
时间:2023-08-18 17:49: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学科的学科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针对“生物统计学”课程的特点和现状,近年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建设、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1.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我校本科教学计划调整后,“生物统计学”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周学时为2,共36学时。学生在之前已学习了“高等数学”等公共课程,“植物学”、“动物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与本学期同时学习的还有“生物化学”。为适应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对生物学人才的培养,我们按照“强化基础、突出重点、注重应用、通俗易懂”的原则合理设计安排教学内容[1]。在课堂讲授时,我们尽可能把抽象的统计学原理与生命科学的前沿或学生们感兴趣的事例进行结合,并引导学生从专业知识的角度对统计分析的结果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合理的解释,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生物统计学与生命科学的各专业都是紧密联系的,另一方面学到的统计分析方法和试验设计原则也可以指导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作为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我们在课堂授课时一般不过多讨论数学原理,而主要偏重于统计原理的介绍和具体分析方法的应用。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数内,对涉及到的数理统计知识多是“拿来主义”,对于一些公式,通常只进行概念上的介绍和公式上的简单推导,对有些较复杂的统计公式则只给出公式,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具体的推算过程,其目的是让学生对统计学原理和统计分析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在章节内容上,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删减,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比如讲授方差分析一章时,以单因素数据资料的分析为例,重点介绍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和分析步骤,对于二因素数据资料的分析则启发学生根据其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进行推理,多因素数据资料的方差分析则只介绍基本原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实现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学理念。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重,对学生“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相融。问题导入法。在课堂讲授时,我们注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问题[4],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例如,在方差分析一章讲述时,以单因素数据资料为例[1],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多组平均数之间的比较。有的学生会提出,可以采用之前学习过的两个样本平均数假设检验的分析方法对多组数据进行两两的比较,而这又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这时,我们引导启发学生将所有的数据资料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将数据的总变异按照其变异来源剖分成处理引发的变异(组间变异)和试验误差引发的变异(组内变异),并利用反映变异特性的方差这一统计量来表示组间变异和组内变异的大小,进而采用检验对其二者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由此和学生共同推导出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分析步骤。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方差分析的原理和应用,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比法。“生物统计学”中有很多概念都是成对出现的,其相应的公式也有着许多形式上的共同点,这就为我们进行对比法讲解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例如标准差与标准误、直线回归系数与直线相关系数、样本平均数假设检验的检验及检验等[1]。对比法讲授,既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公式,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式的含义和具体应用,做到举一反三。演绎法。“生物统计学”中有很多公式是前后联系的,存在公式的变形,运用演绎法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式的来源和内涵。例如变量的标准化公式,对于服从正态分布的变量进行标准化转换的公式(u=x-μxσx)是核心,在理解这个公式含义的基础上,对于各统计数(平均数、平均数差数、频率、频率差数、成对数据差数等)进行标准化转换的公式自然也就推导出来了,从而避免了对这些公式的死记硬背。板书与多媒体课件并行。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多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多体媒体课件集文字、公式编辑、图形、色彩、动画于一体,既可以插入图片和例证,也可以实现公式推导的逐步展现,图文并茂,色彩丰富,省去了板书所占的时间,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增加教学内容,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4]。同时,传统的板书不能完全放弃,在讲授过程中,适时穿插板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联系已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注重将这两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
3.加强实验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生物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我们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安排了18个学时的实验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加以应用并学会常用统计学软件的使用。生物统计学实验课在生命科学学院信息学实验室利用电子教室系统进行,教师在主控机上边讲解边操作,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观察到具体的执行过程,之后可以自己进行相应的操作,然后以电子文档的形式提交实验课作业。通过实验课教学,一方面使理论知识密切联系实践,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在实验课中学生不仅巩固了统计分析知识,而且利用计算机来分析数据也为相关专业课实验数据的分析奠定了基础。在运用计算机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时,学生们也深刻意识到,尽管统计学软件功能强大,但必须对相关的统计学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才能更好地使用这些软件,由此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动力。
4.课程资源的立体化建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加强课程资源的立体化建设。以教材为中心,我们编写了与科学出版社《生物统计学》(第四版)配套的《生物统计学学习指导》,对每一章的内容都配套了目的要求、内容提要、难点评析、例题解析、习题解答和自我测验[5],以供学生在课下进行学习和知识的扩充。同时,“生物统计学”是河南师范大学校级网络课程,学生可以通过浏览网页进行课程内容学习。在网络课程中,每章均示出了重点、难点,便于学生自学或复习掌握;同时,网络课程中丰富生动的图表资料及实例分析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篇2
【关键词】新课标教材 法制教育 主动探究式学习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0-0139-01
新课标教材的推广给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正确的、符合时代特点的新思路和新模式。以下是笔者对生物学新课标教材几个特点的分析。
一 指导思想和内容,符合现代教育的特点和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
新课标教材的指导思想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它彻底改变了以前陈旧、落后、传统的教育模式。现代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在课堂上得以充分发挥。
新课标教材在内容上系统性较强,层次清楚,脉络清晰等,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第一单元:讲述认识生命,突出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生物与人类有共同的家园,就是教育学生要爱护地球、保护环境、遵守法规等意识。第三单元:讲述生物圈里的绿色植物,特别讲述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绿色生态工程等,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法制意识等。第五单元:讲述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强调了动物和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保护、与人类的关系等,从而更进一步教育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圈、遵守法律法规等意识。
二 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观察血细胞”“饲养家蚕”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自己动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研究是生物科学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手段,生物实验是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一定的材料、药品、仪器设备等,按照指定的条件去进行生物实践活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既动脑还要动手,通过观察、分析,才能得出结论。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灵活、更牢固。
3.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所安排的活动,如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等是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自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教材的内容看,它主要培养了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自学能力:(1)自主阅读教科书正文、课外读物、小资料等。(2)自主进行活动探究、设计、操作、观察、反馈调整和撰写实验报告。(3)独立地思考并完成作业。(4)要求有一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能力。
三 部分节下标题采用陈述句表述,凸显重要概念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新教材运用了节下标题采用陈述句表述,通过形象化的描述,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具体、更直观,使深奥枯燥的内容变得更有趣。如骨是由骨膜、骨质和骨髓构成的器官;基因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等。这些节下标题采用陈述句表述的运用,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同时,由于这些陈述句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还促进了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
篇3
在新世纪的曙光里,我们共同迎来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科学教育工作者,对其中的一些特点应当尤为关注。一是知识经济初露端倪,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需要培养大批创新型的人才;而是社会的科学技术化,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化,需要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素养;三十年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力度快,学习化社会的特征日趋明显,须要着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面对时代的要求和挑战,课程的理念和内容需要更新,教学和评价的方法需要改革。当然,教材也需要改革,在新理念与思维定式的碰撞中,教师们逐渐理解了新课程,体验到新课程带来学生日益高涨的学习热情。新教材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突出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注重科学的学科体系,注重科学方法教育,重视能力培养的梯度设计,突出了生物学重要地位及所带来的新进展。根据这些特点,学科教学要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灵活调整,探讨学科教学方法,体现新教材所反映的教育发展趋势。
根据新教材突破传统的科学体系,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特点,学科教学应培养学生尊重知识,使用知识的能力。
新教材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一方面,人和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人既是生物学的研究者,又是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的活动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学知识对人类意义重大。只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尊重知识的能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真学习生物知识。另一方面,人作为生物圈的最高主宰者,人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人类只有利用生物知识才能解决当今世界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如环境问题、粮食问题、疾病问题等。所以,21世纪被称为“生物学的世纪”。因此要使现在学生熟悉如何使用生物学知识,并从现在,从身边、从个人做起。
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具体应怎样做呢?首先,我们要结合身边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学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重视生物学知识及其使用。其次,我们要结合中外生物学发展史激励学生,是指认识到生物学科学研究大有作为。第三,我们要努力督促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转化,注重知识信息理解的质,体验运用知识的乐趣,逐步提高使用知识的能力。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多个类群的生物在生物圈中如何生存,延续和发展对生物圈有什么意义,进而认识生物和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比如,每次实验完后,教育学生妥善处理材料,注意清洁,树立环保意识,活的生物材料应及时放回大自然,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倡导珍爱生命。
根据新教材安排关系,“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学科教学应培养学生能达到老师确定目标的能力。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设计并实施好科学探究活动,是贯彻落实这一课程理念的关键所在。新教材安排了观察与思考、实验、调查、探究、资料分析、模拟制作、进一步探究、演示实验、设计、技能训练、课外时间等探究活动。这些探究活动的设计,给与学生学习理念的全面创新,以期顺应时代要求,掀起一场学习的革命。
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做呢?第一,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刻领悟《生物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突出教学重、难点,力争全面达到目标。“观察与思考”主要是让学生观察食物,联系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实验主要是学生会通过动手操作来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调查”旨在倡导走出课堂,到大自然或社会中去就某个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进行调查,培养实践能力。“探究”旨在让学生参与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资料分析”主要是结合学生提供图文资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教材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先说结论,后举实力的写法,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探究”和“课外实践”,旨在鼓励学生进行扩展性的探究和实践,大多需要在课外完成,但是教师也应当提供机会让同学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另外,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已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时,要尽力帮助学生寻求解决、分析问题的方法。
虽然教师现在的角色是组织者,但也不是说对学生实验过程的放手不管。初中生只是能力不是很强,独立去完成实验还有很大的难度,教师必须做适当的指导,对实验困难小组采取“一带二帮三放手”的指导方法。“一带”是指实验材料不知何处有的,可以带他们去找。“二帮”是对制定计划或制作装置有困难的,可帮他们提供参考意见或分析原因,共同探讨、完善等。“三放”是指放手让学生做实验。
根据新教材“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凸显能力培养的梯度设计”的特点,学科教学应该培养学生使用知识,有秩序有系统进行工作的能力。
一个人所学的知识有多有少,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关键是一个人到底能运用自己的只是做多大的事,有多大的能力。虽然,一个人能力的发挥有其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终究离不开一个人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秩序有系统地进行研究工作。新教材按照学生能力发展水平需要,呈现能力培养的梯度设计。新教材意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注意领悟、总结和应用这些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同时学习科学的方法,培养有秩序有系统地进行工作能力。
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在教学中,一要提高学生认识到科学方法的重要性以及有秩序有系统地进行工作的重要性。二要加强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学习,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因为这些因素是我们教学目标之一和学生走向社会不可或缺的文化储备。三要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合作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四要注意有目的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这种训练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步骤,譬如:应达到什么目标,围绕目标应该怎样做,每一细节、每一步骤如何环环相扣,步步衔接,要准备哪一方面的知识,对技能有什么要求,采取什么样的方法等等。
根据新教材“注意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的特点,学科教学应培养能够学生建立唯物主义思想和方法论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能力。
新教材安排了设计中外科学家对于生物科学的研究步骤和研究成果以及进现代的最新生物学知识的利用成果,目的是让学生迅速接受最新的生物学知识,同时认识到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利用的好,可以为人类服务,利用的不好,会对社会和人类造成危害。
根据新教材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我们要教育学生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从而建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我们对生物学的成果的运用加深讲解,使之知道了科学规律的认识是无止境的。第三,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人定胜天”的思想,防止学生悲观主义的产生,从而使之积极对待人类的进步,进而积极地度过一生。
篇4
“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正是我校顺应时代的需求,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之一。
关键词:自主课堂、创新型人才、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一、何为“自主课堂”?
“自主课堂”主要是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师采用一些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专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
我校的“自主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自主学案为主线,学生课前自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和小组间竞争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新解答问题,同时教师通过各种灵活的评价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
二、我们的实践
基于“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目的,“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问题是: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
我校生物学科的全体教师正是围绕着这一核心问题,在遵循学校既定基本模式的前提下开展了具有本学科特色的“自主课堂”教学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确立有学科特色的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班级学习小组的建设工作、确立了针对“自主课堂”的教研组备课、听课、评课的分工和检查制度等三项内容。
(一)确立有学科特色的自主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含三方面工作,即确立并统一有学科特色自主学案模式、上课模式以及学习评价模式。
1、 确立具有生物学科特色自主学案
生物学科特色的自主学案主要由学习目标、知识梳理、问题及典例分析、巩固练习、我的发现和我的困惑等五部分。学习目标部分是让学生明确教材上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的学习具有明确的目标。知识梳理部分以填空为主,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和整理教材中的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问题及典例分析部分主要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探究思维和探究能力。巩固练习部分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之前所学的知识和能力。而我的发现和我的困惑部分则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去发现和探究新的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2、确立具有生物学科特色的上课模式
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以自主学案为导,学生的学习为主体,要求老师每一节课设置一条知识主线,围绕着条主线,设置若干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以及组间竞争的学习模式达到学生自主学习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课堂问题分为必答和抢答两部分。对于学生的要求,每一节回答问题的学生不能重复,但可以相互传授答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对老师的要求,一般要求一节课中老师的讲解不超过15分钟,而且讲解的内容主要以总结知识和鼓励学生为主。
3、确立具有生物学科的学习评价模式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信心,因此我们生物学科的评价采用了积极性的评价模式,即“当众评优点,私下评不足”。“当众评优点”是指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尽一切可能发掘他们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加分,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信心;“私下评不足”指的是课后和学生私下交流用积极和鼓励的态度指出并激励学生改进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同时为了让评价长久有效达到持续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热情,我们的评价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同时利用学生间的好胜心理采用了个体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二)班级学习小组的建设工作。
这块工作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尽快适应自主教学模式,同时增加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度,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和创新能力的目的。针对这项工作我们生物老师重点做好定期召开“两会”工作,所谓两会是指“小组长会议”和“特别学生会议”。
1、是召开小组长会议,根据班级的特点,老师和小组长探讨自主课堂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和事项,同时对每一个小组长的布置相应的任务。
2、是召开特别学生会议,这类会议主要针对两类学生,一类是特别内向的学生,另一类是特别活跃的学生。对于特别内向的学生老师主要向他们布置特点的任务,鼓励他们积极回答问题。对于特别活跃的学生主要要求他们在平时多帮助内向学生,同时要求他们控制在课堂上的活跃度。
(三)确立针对“自主课堂”的教研组备课、听课、评课的分工和检查制度。
教研组备课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每个老师负责一块内容的备课工作,上课的所用学案在上课前一天完成,完成后再由学科组教师集体讨论审核,并修改完善后,签上负责人名字后方可采用。
听课、评课采用轮流制,保证每个老师都能够彼此多次相互听课和评课。能够发现彼此的优点和缺点,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实践后的思考
通过长达三年的“自主课堂”教学,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可以说我校所推行的“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确实达到了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的缺点和不足,针对这些缺点和不足,把自己的一点思考表述如下:
1、由于采用“自主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学生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探究和创新,因此教学进度较慢,往往会出现教学进度赶不上考试进度的情况。因此,要想在“自主课堂”教学模式下顺利地赶上正常的教学进度,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备课时优化重组教材,把课本中不同章节中联系较紧密的内容组合教学。
篇5
据问卷和访谈调查结果显示,生物科学教育实习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1实习生系统的有效训练不够生物学科的教育实习时间和形式与其他专业相似,都是安排在第7学期进行为期6~8周(2010年前)8~10周(2013年前)的实习.其中,第一周是实习前集中准备阶段,由大学指导教师帮助实习生修改教案、训练试教,第二周是实习生到实习学校见习一周,第三周起实习生进行上课和班主任实习,最后一周进行实结和成绩评定.因为整个过程一环扣一环,看起来,实习生已经完成了教育实习.但对于生物学科是否达到了更好的效果却有待评价,实习时间和形式也有待商榷.调查显示,以集中实习为例,在接受问卷的301名生物科学专业实习生中,认为“备课上课”的只占29.9%,大部分实习生不能经历更多的“实战”,抱怨“上的课太少”.实习生上课时数之所以不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实习学校对实习生不放心,担心影响学生的成绩;也有的是在实习生本身,实习生的教学和管理能力没有达到实习学校的要求;实习时间安排在节假日比较多的时段不合理,导致有效的实习时间不足.归根到底是实习生未能得到系统而有效的专业训练.
1.2实习生实验教学基本功薄弱生物科学除了要求具备师范生一般的教学基本功以外,还要求具备过硬的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将课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图表或模型直观地表现出来等专业素养,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所以,就生物实验教学而言,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简易图表的绘制和简易教具的制作有着特殊的要求,显得特别重要.但调查发现,在实习过程中,一方面,实习生的实验教学能力相对薄弱,实操能力和组织实验教学能力及效果相对较差;另一方面,实习生实验绘制图表或制作简易实验教具的很少,运用自己绘制图表或自制教具进行教学的几乎没有.众所周知,在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实验教学或在课堂上“讲实验”,这是生物课教学内容的缺失,也不可能实施良好的教学.对一些条件相对落后的学校来说,因地制宜地组织实验教学和运用直观性教学更加显示了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实验教学能力不足或不能绘制图表和自制简易教具,反映了实习生的实验教学基本功薄弱的一面.
1.3实习学校实验课开出率低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实验课开出率直接反映了该学校生物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水平.生物实验教学同时也是生物科学专业实习生教育实习的重要内容.但在调查中发现,不少中学的生物实验开出率低,有的甚至形同虚设,往往是“纸上谈兵”.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几乎无法进行组织实验教学,从而影响了实习生应有的完整的实习训练.中学实验开出率低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实验仪器设备缺乏、实验教师力量不足或积极性不高、教学班人数过多、实验经费不足、其他课程的充斥、学校领导不重视等.
1.4高校实习指导不到位实习生在回答问卷中“从教师指导频率及态度两个方面对指导进行评价”这一问题时,总体来说,对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指导的评价较高,但对大学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的评价相对较低.有的学生还反映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少,对指导工作不够认真.从调查中发现,大学教师指导实习生不到位.究其原因,教学部门对实习指导的重视不够、实习人数过多而指导教师人数过少、相关制度配套不完善等因素所致.
2改进生物学科教育实习探讨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实现从学生到教师角色转变的一个重要环节.依据新形势下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以及生物教师培养的特点,针对上述突出问题,从课程体系、教师基本功、制度保障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凸显专业和“师范性”的特点,探讨生物学科教育实习模式,有效提高生物实习生教学的实际能力和实习质量.
2.1改革课程体系,科学制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教学文本,它将贯穿于包括教育实习在内的整个教学行为.课程设置的改革是搞好教育实习、夯实教师基本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教育实习的先决条件.生物科学专业有别于其他专业的突出特点之处在于其具有很强的实践(实验)性及其知识与技能的连贯性,大学生长期、系统地接受和参与中学实践教学活动,将有益于大学生在今后的教育实习中得到有效的训练.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一是增加实验课学时,一般专业课的实验课学时至少占该课程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对实践性更强的课程增至二分之一;采用课题式进行研究性实(试)验,或课程系统实验,尝试“大实验”教学,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二是尽早介入到中学教学活动,在师范生从入学第1学期开始就有计划地安排到中学教学观摩和教育见习,参与和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由此使师范生尽早了解基础教育的情况和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的师范教育和专业思想;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建议实习时段安排在第7学期、实习时间13周至1学期;作为制度要求,加强试讲环节的训练,强化教学技能,打好教育实习基础.由此打造“大实习”模式,全方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生物教学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教师教育技能,目的是使师范生们真正系统掌握中学生物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加强同学们对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技能和教育艺术的掌握与熟练应用,强化理论和实践的整合.
2.2彰显学科特色,夯实教师基本功生物科学专业知识主要来源于实践(实验)的理论升华,有着鲜明的实践性、实用性、地域性以及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等特性,运用好这些特性,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如,生物理论知识抽象难懂,可以通过绘制图表和简易教具展现出来,从而收到化抽象为具体直观的效果;又如,开展校本资源研究和挖掘,因地制宜地采集生物实验教学材料,可以达到既节约成本、具有地方特色,又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目的.还有,密切结合生活实际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拓展生物教学领域,展现生物教学特色,提升生物教学质量.诸如等等,实现良好的教学,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来完成.而作为生物专业的实习生,应得到“实战”前的有效训练.因此,生物学科实习生除了应具备的一般教师基本功外,还应密切结合生物学科特点,进行科学的教学备课和教学设计,以及具备简笔画、简易教具制作和实践探究的技能,而且能准确、直观、简而易懂地表述抽象、难懂的专业知识.这样的实习,才是完整的专业实习,才能收到实习的成效.
2.3建立有效的评价制度,确保实习任务和实习质量生物学科具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就是除了通常实习规定的要求和动作以外,还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许多生物实验和课外科技活动.无论是实习生在高校学习期间,还是在中学实习阶段,高校和中学都负有共同培养师范生的责任,实习生能否完成实习任务,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中学也是有责任和义务的.能否正常开出生物实验,既是对中学生物学教学的重要评价内容,也是衡量实习任务是否完成的重要标志.因此,建立有效的生物实验实习评价制度,是必须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评价内容方面,应包括实习生组织实施生物实验课情况及其效果反馈,应确保生物学科实习内容的完整性和任务的落实情况.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实习学校的生物实验教学,更确保了实习生的实习质量的必然要求.
2.4完善指导制度,保障实习质量完善的教育实习制度是教育实习有序进行和质量的保证.针对高校教育实习指导不到位的现象,在此着重探讨高校实习指导制度建设问题.首先,教育实习指导制度应健全且可操作.一般来说,高校教育实习主要由学校统筹指导,各院(系)负责实施,而且由院(系)领导、教学法教师、班主任和部分教师等组成教育实习指导队伍,具体负责实施教育实习.理论上来看,整个实习环节和机构都合理无问题,譬如院(系)的实习指导小组,本来应该是该小组在协调、统筹着整个实习工作,但实际实施过程中,却往往变为仅仅的指导队伍,因而导致指导力量不足.因此,全体教师参与到教育实习工作中来,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指导教师的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当前大学现任的教师中,许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虽然他们的学历都很高,有较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由于没有师范教育的培养和经历,他们存在着组织教学技能尤其是指导教育实习技能偏低的问题.通过培训和指导,使其确实具备指导实习生进行实习的能力和水平.指导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可采用教学法教师的指导、集体备课、传帮带等形式进行.第三,建立专任教师指导教育实习的制度.要求教师在聘期内完成指导学生实习见习的工作量和指导效果,并与评优评先和晋升晋级挂钩,以保证教育实习指导工作的实施和质量.同时,也解决了指导教师力量不足的问题.
3结语
篇6
教师职业倦怠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其结果对教师自身和对学生发展都会产生不良后果,但不同学科的教师,职业倦怠时产生的影响并非都是一样的,对于生物学科教学,其对教学影响更甚一畴,主要是因学科特点不同而造成的。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目地位是促成生物教师倦怠收集整理心理的主要因素
生物学是一门传统的自然学科,具有自身的特点,是一门实践性和现实性极强的学科。要想上好一堂生物课,课外所需的准备往往超出课上45分钟的若干倍。一个刚出大学校门的年青教师,满怀激情踏上所任学科的教学岗位,但现实却是如此:初中升学生物时不检测,更不列入中考测评记分学科,生物课程设置遭到排挤和冷落。事实上,生物学科上得好也不一定得到家长和学校的任可,试想,考试升学在即,哪一位家长哪一所学校的领导会支持自己的小孩、学生多花时间去学习升学不考、不记分的科目?得不到家长、甚至教师的认可,教师的激情遭遇冷水,消极也在情理之中,满腔的热情只能随现实而逐渐消退,倦怠也极易形成。
二、职业倦怠在生物教育教学中的负面影响
倦怠的心理导致了职业态度紊乱,无心从教,情绪消极低落,倦怠的形成导致教学动力丧失。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一桶水从何而来,是教师的职业责任,然责任的延续需要动力来维持和支撑,更需要教学中的成就感来支撑,没有动力,教学将显得平静而无生机。在教学中具体体现为:不面对课题,随意备课,不作教学准备;不分析学生对生物知识了解情况;随意上课,无心面对课堂,随意讲解,不求教学质量;负面心理影响学生发展,不与学生交流沟通,方法生硬。
生物学科教学,教学准备功夫往往在课外,比如《在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这一章学习中,讲到《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这一节时,心脏结构挂图、心脏结构模型或猪的心脏三者中至少要有其一,需要教师在课外做好充分准备,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容易理解,这样才能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倦怠会关闭教学准备的大门,教师教学能力会倒退便是意料之中的事,更谈不上教研和创新了。
作为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原动力、成就感,同样是学习的催化剂,它对学生自觉学习生物知识和运用生物知识有着特殊的作用。消极教学,则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谈不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性。
教师引进门,修行靠个人,这虽是句老话,但却说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引就是激发,想办法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心智之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生物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就是教学的“引”子,培养学生兴趣的源泉。在血液环的途径讲解中,我们常有这样的设疑,某某人得了某某病,当护士在手背打点滴时药物到达病变部位时要经过哪些途径,这类题为本章节的一个基本检测点,也是检测学生是否学以致用的最佳题型之一。
与其说是设疑,更应该说是引导,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生物教学素材的信手拈来,教学方式的灵活多变,丧失激情的教师是无法做到的,更何况长期倦怠的教师。再有教学中,倦怠心理教师往往在讲解中讲得比较肤浅,不愿花时间了解自己
转贴于
和自己所生存的环境,解释和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不去联系学生周围存在的相关生物学问题,如,生物与农业生产、生收集整理物与卫生保健、人的生老病死、生物与环境等的关系;不作深入介绍,如,基因工程、基因技术与人类关系等当前生物学领域的前沿科学,就难以让学生知道学习生物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更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三、职业倦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篇7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人文关怀;重要性;策略
一、初中生物教学渗透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一)新课改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新课程标准指出,当前教育的核心走向是实施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是综合培养学生的知识接受与拓展能力,培育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领悟人文关怀的一种科学的教育模式。初中生物教学作为初中生教育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在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这是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促成当前初中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途径。因此,初中生物教学实施人文关怀的渗透,势在必行。
(二)由受教育群体及生物学科特点所决定
初中生物教学的对象是刚从小学毕业的青少年,多数年龄尚处于十一岁到十五岁之间,对世界的感受和认知能力有限,需要家庭和学校积极施加正面的引导,初中教育因此显得任重道远。学校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对于端正初中生的学习态度以及认识世界的角度,对于初中生正确处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此外,初中生物教学实施人文关怀,也是由生物这门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生物,顾名思义,指的是具有某些生命特征的个体或群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有助于学生对生命产生更为准确的认识,从而珍爱生命,严肃处理与生命攸关的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营造一个充满活力而不失和谐的世界。
(三)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育人
任何教学,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教育人,促成人更好更快的成长,生物教学也不例外。有的人误以为人文关怀只是诸如语文一类人文学科所要重视的东西。初中生物教学如果脱离了人文关怀,就不是教育的真谛所在,无法称为完整的教学。如果说语文之类的人文学科是从文化的角度去阐释世界文明的起源、发生、发展和延续,那么,生物教学就是从生物(人和除人以外的动物)本身构造去搞清楚人类和世界的起源、发生、发展和延续,两者只是探讨的角度不同,落脚点是一致的。因此,从实施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言,我国初中生物教学渗透人文关怀,是题中应有之义。
二、初中生物教学渗透人文关怀的策略
(一)认识初中生物教学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我们要做好一件事,首先要客观地认识到其重要性――也就是正确认识做这件事的价值――才有可能全力以赴去做好它。初中生物教学渗透人文关怀,首要的也是准确认识这一行为的重要性。老师认识其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才会有意识地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贯彻到知识的传授流程中,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良好而完整的生物教学;而学生认识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才不会产生抵触情绪,不会认为生物老师在课堂渗透人文关怀为“多管闲事”。学校可以有意识地进行生物教学渗透人文关怀的宣传,引导学生在遇到类似情形时进行妥善处理;也可以出一些与生物教学相关的黑板报,将人文关怀渗入其中。
(二)以人文关怀为导向,领悟生命之真谛
初中生物教学要坚持以人文关怀为向导,领悟生命的真谛,正如我们所知道的,每个人都具备拥有生命的权利,生命与生命之间应该是平等而同样珍贵的――因为生命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一生只有一次,一旦失去便不再拥有。这启示初中生物老师在课堂教学时,既要警示学生珍爱自己的生命,时刻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在快乐和谐的氛围中成长。举个例子,在学习《健康的生活》这一个章节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例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危害生命安全的不良习惯,包括抽烟、喝酒、熬夜、长时间游戏等,告诉学生这些不良习惯的危害,这样,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方法中学习,可以渐渐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三)充分借助学科衔接点,传播人文关怀
学科与学科的融合,是初中生物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我们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时,应该充分借助学科的衔接点,尤其是一些人文学科与生物学科的交叉点,来展开人文关怀的传播。比如,现在的初中生物课本有“生物学与文学”的专题小栏目,为我们的人文关怀的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的古老国度,文学的积淀基本与人类文明同步发展,真实的记录着文明发生、发展的点滴,将文学引入初中生物教材,无疑是有卓识远见的。一方面,文学的加盟可以促使生物教学的诗化,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科之美;另一方面,学科与学科的交叉学习,可以加深对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强化所学知识。
总之,人文关怀的渗透是初中生物教学的应尽之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一如既往地贯彻执行。实施初中生物教学人文关怀的渗透,既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素质教育内涵的要求,也是由生物学科的特点以及初中生成长的阶段性特点所决定的。实现将人文关怀切实渗入初中生物教学的每一个角落,需要我们的老师和学生认识到人文关怀对于生物教学的重要意义。初中生物老师要以人文关怀为指引灯,指导学生领悟生命的真谛。同时,还要关注学科间的衔接点,积极传播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 巩美玲.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题[D].山东师范大学,2012.
篇8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课堂气氛;调节与塑造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5-0212-02
高中阶段的生物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生物知识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课堂教学作为生物教学的主要形式,如何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于课堂气氛进行良好的宝物,通过有效的引导与调节,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进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实现教学目标。因此,重点研究课堂气氛调节与塑造,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对策,也是现阶段教学工作中具有实际意义的一项工作。下文从围绕学生开展课堂气氛调节与塑造,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通过课堂教学的活跃度以及通过良好的师生交流三个方式来实现课堂气氛调节与塑造。
1.围绕学生开展课堂气氛调节与塑造
学生是教学互动开展的核心与主体,并且直接决定了教学成败的关键角色。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工作中,如何对于学生的学习意识进行把握,让学生自主的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这是新时期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虽然相关知识与概念看起来较为死板,但是很多知识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与我们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练习。明确,部分学生缺乏对于生物学科的正确认识,不具备良好的学习积极性,看起来存在对于生物学科的一定的厌恶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有趣,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如果生物课堂教学中具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学生就会主动、自觉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进而有效的提高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提高生物学习质量。生物教师要有效的调节课堂气氛,营造一个融洽的教学氛围,重视学生的主题学习地位,对于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方面的引导,建立一个适合不同层次、特点的教学气氛。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对于生物学科的相关内容、知识点进行教学,而这种一言堂的讲述教学方式则难以吸引学生主动的参与到生物学习当中。教师要对于传统的讲课方式进行改变,让生物课堂充满更多的乐趣,并且深入的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爱好,提高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对于课堂气氛的调节上,要随着教学开展的过程,对于课堂气氛进行活跃,提高课堂教学的多元化。教师的教学过程会随着课堂气氛的变化而变得更加轻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教师在塑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时,要设身处地的考虑学生的心里特点,与学生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水平,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完成知识的获取。
2.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通过课堂教学的活跃度
生物课堂由于其理科学科特点的限制,生物课堂的知识较为死板,课堂气氛与其他文学课程相比较为沉闷。沉闷的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轻松的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生物教师要对于课堂气氛进行良好的银达有调整,避免乏善可陈的课堂气氛的持续,将生物课堂打造成为学生生物学习的乐园。生物课堂教学气氛的调整不是一件容易的过程,在调整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同步的配合,并且对于现有教学手段进行创新与调整。教学效果与课堂气氛的情况直接相关,教师如果可以通过有效的创新来提高教学水平,对于教学中的不足进行改进,就会可以真正的提高课堂气氛的活跃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教学情况,通过采用多媒体技术与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多样化,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的进行问题的讨论与知识的学习,提高课堂气氛的活跃度。
情境教学是现代生物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进行生物知识的探究与学习。教师通过对于特定教学情境的设计,让学生主动的在教学情境中进行教学学习。生物这门学科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练习,通过情境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通过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进而达到活跃教学气氛的目的。情境教学作为一项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加强对于情景设计的研究,设计出既符合生物教学要求,同时符合学生兴趣方向的情境,进而打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另外,在刻板的生物知识讲解过程中,引入多样化、风趣的情境模式,可以有效的对于学生对生物枯燥的看法进行转变。
篇9
生物是一门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与进化的科学学科。现行初中生物教材做了很大的调整,知识的覆盖面更广、知识更为新颖,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紧跟生物学科形势的发展。但初中生正处于认知与思维的起始阶段,采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很难激起学生的主动探究动机,加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与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生物学科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这是实施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学生生物素养与能力的重要责任。而传统教学手段已无法更好地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无法更好地突出生物学科特点,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
多媒体是一种具有特殊教育功能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突破教学时空的限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而积极地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这对于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与教学效益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所带来的教与学的巨大改观。
1 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说,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丰富教学内容 生物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活动规律的学科。生物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教材内容只是浩瀚大海中的一朵小浪花,在传统教学中采用语言、教材等手段所能传达的信息是有限的。新课程倡导大的教学观,提出为学生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教学也要将视野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为学生开辟更为宽广的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见闻,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与能力。互联网上拥有丰富的生物信息资源库,教师可以积极从互联网上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如图片、图像、音频、视频等资料,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这样使得原本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可以让学生获取丰富多样的生物信息。
如“动物百科全书”光盘收录了几千种动物的资料,包括动物的生活环境、地理分布、形态、食性以及叫声、行为等。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选取相关的信息,多角度、全方位地呈现给学生。这样所展现的教学内容更为多样化、丰富化、形象化,真正做到生物教学与社会、与生活接轨,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这样既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改革教学手段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就是语言描述与板书,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落后,这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益的提高。有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与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前将所要讲解的内容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只需要进行相应的操作,便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大大提高教学的可见度,使得教师从繁重的板书中摆脱出来,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实现了教学手段质的飞跃,扩大教学容量,增加知识密度,利于教学效益的全面提升。
当然在操作的过程中要避免机械化、程序化,为多媒体所左右,沦为多媒体的“奴隶”,使得教师成为课件的播放者,学生成为课件的欣赏者。教师要运用教学机智与教学艺术对课件进行灵活处理,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与学生需求来灵活地调整课件,以使课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这样才能真正使多媒体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
2 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说,激发兴趣,优化学习效果
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积极而活跃的非智力因素,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其智力因素会处于最佳状态,学习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那么非智力因素就会抑制学生智力因素的发挥,而无法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形象的图片、直观的画面、动听的音符、绚丽的色彩来传递教学信息,这本身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与艺术性,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与认知规律,能够激起初中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与主体性。如在学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时,笔者制作课件,向学生展现大量珍惜动植物的资料与它们的生存现状,并配以背景音乐,从而实现视听结合,更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 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生物知识具有相对的抽象性,学生往往无法直接获取直观信息,这是学生学习面临的重要困难。传统教学中虽然教师采用挂图、实物模型、实验等,但是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并不能向学生形象而直观地展现。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原本抽象深奥的生物知识寓于形象直观的事物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象,可以让学生获取大量感性信息,并由此上升为理性信息,从而达到对生物知识的本质理解。
如“花的受精过程”,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笔者利用多媒体来模拟花受精的全过程:花粉粒落在雌蕊柱头上,慢慢地开始萌发,花粉管先伸出一点点,随后慢慢地生长、伸长,在花粉管中形成的两个也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往下移动,并随花粉管从珠孔进入而伸入到胚珠中,这两个从花粉管出来分别与卵细胞和两个极核融合。这样将学生所不易观察到的客观事实动态直观地展示出来,而不是让学生凭空想象、机械记忆,更利于学生的理解,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要变教师的单向传递为师生的双向互动,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探究的探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多媒体的动态化、立体化、直观化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对所呈现的生物知识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与探究欲望,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而直观的感性事物,从而让学生在感性事物与抽象概念间建立直接联系。这样既可以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使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同时可以延伸学生的认知空间,拓展学生探究的深度与广度,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3 结语
总之,多媒体的运用为生物教学带来了重要的契机,优化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使教学处于不断的动态生成中,让教师教得轻松愉悦,学生学得主动快乐,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教学效益,是新形势下生物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李作为.浅谈多媒体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学,2009(5).
[2]卢保京.多媒体在初中生物教学应用中出现的误区[J].考试周刊,2009(7):177.
[3]王永成.为初中生物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多媒体[J].中小学教育,2010(11).
篇10
初中学生的年龄大都在十三四岁,虽然他们的生活经历相对于成年人来说还很少,但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好奇心却是成年人难以企及的.为此,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初中生物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备课时注意挖掘学生会有所了解但又认知不太清晰,或者生活中有所接触但不能用生物学知识进行理解的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将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中来,以拓展课堂上的生物教学资源.而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贯彻落实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做好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点拨者,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进行更多地自己发现、自我探究.同时,也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和探究成果,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自由讨论和交流.这样的课堂,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材学习的理论化、枯燥化,而且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如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深入把握教材知识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自我发现和探究.这样一来,通过课堂讨论和交流,学生更深层次地认知了自己从生活经历中发现的生物学知识,同时也更牢固地掌握了教材中的生物学知识.这样的课堂,形式多样化,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积极性爆棚,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就不在话下了.
二、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迁移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
新课改更加强调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学习素养的重要性.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自身的现实生活实际,以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堂所学知识,更易于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到现实生活现象的认知与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中去.如在讲解完一节新课内容后,教师可以让一些学生来做自我总结,一个学生的总结总会在准确性、全面性方面有所欠缺,而多一些学生进行总结,也就会是的教学总结更深入、更具体、更全面.在进行课堂小结之后,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题,而这些练习题又要能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最终在知识的迁移运用中,结合生活实际来独立完成.这样一来,通过练习,学生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习上耐心求知、善于钻研的探索精神和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练习作业,学生总会或多或少地获得一定的对生物学科的认识,又因为这些认识是建立在学生自主思考、探索的基础之上的,也就容易获得更多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也将更加浓厚,持续得更加长久.
三、激发学生联系生活进行生物学习的热情
对一门学科的教学,只有学生对其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满腔的热情,教师的教学才能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学生也能够学得高效、有实效.在此,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需要教师能够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对于生物学科来讲,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生物教师必须能够结合大自然中的生物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生物课堂教学更加生活化,能够更易于学生感知.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才能更加积极、主动,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赢.如教师可以针对课堂内容,结合现实生活实际,组织学生搜集有关素材,然后进行知识问答竞赛.当然,这样的教学要基于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如搜集素材的任务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完成,而知识问答竞赛活动,则可以在课堂上展开.这样一来,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浓厚的参与热情,也就会竞相作答.这样的课堂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动力.
四、结语
- 上一篇:初中历史学科问题
- 下一篇:审计基础知识重点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