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汇报范文

时间:2023-08-18 17:49: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规划汇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规划汇报

篇1

城市规划管理局

尊敬的王书记:

现将我局至成立以来的城市规划工作情况和下步打算作一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我局于某年月正式成立,为正县级行政单位,政府组成部门,现实有行政人员名,纪检人员名。内设办公室、建设用地管理科、建筑工程管理科、编制测绘科、法规监察科、市政工程管理科六个科室,下设报建办证中心和市城市规划设计院两个事业单位。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我市城市规划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某年“大都会案件”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震动。去年以来,新一届局领导班子团结和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变压力为动力,外塑形象,内强素质,创新举措,攻坚破难,通过一年多扎实有效的工作,我局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大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建成区面积由某年的平方公里扩展到去年的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万人增加到万人,城市道路扩展到公里,绕城高速已基本贯通。

二是“龙头”效应凸现。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对拍卖地块的条件控制,涵养地差,城市土地升值明显,城市形象大大提升,为经营城市产生的巨大效益提供了先决条件。

二是控规覆盖率明显增长。共编制了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规,是前十年总和的倍,城市远期规划建设用地范围详规覆盖率由某年的提高到去年的。

三是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去年,共组织召开了次规委会会议,对项重大建设项目进行了审查。对城市规划区内余项报建项目进行了审查,办理“一书两证”件,用地规模万平方米,建筑规模万平方米,所有项目均按承诺的时限范围内办结。

四是执法力度明显加大。去年,共对件违法建设项目进行了查处,共处罚金万余元。

五是宣传工作明显加强。我们相继举办了城市规划建设大型展览、建立了城市规划陈列室、开通了城市规划网站和开展规划进社区活动,群众了解规划、参与规划的热情度空前提高。随着《市认真开展行风评议切实加强规划监督管理工作》被《中国建设报》刊用,《反躬自省找差距、强化管理塑形象》等文章省招投标委和市纪委专刊采用,我局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六是干部作风明显转变。以“大都会案件”为鉴,从局领导到各职能科室主动为服务对象,特别是工业类招商引资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彻底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去年,全局党员干部主动上交红包、礼金达余元,拒收红包、礼金数万元。

七是为民办实事进一步落实。对市民反响强烈的、堵塞通道长达余年都未能得到解决的赵济民房屋等一大批矛盾纠纷和历史遗留问题进行了及时调处,自去年月,连续个月在“市长接待日”中的群众量为零。

(二)明确目标,创新举措,加快构建大城市步伐

立足市委提出的“丰富内涵、完善功能、培育产业、提升品牌”工作思路,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⒈加强城市规划编制和基础测绘。市第六次总规于某年修编完成,去年月省政府已正式批准。我们严格按照总规要求,加大了城市控规、专项规划、景观规划的编制和基础测绘工作力度。先后完成了《下中坝、都京坝控制性详规》、《城市道路系统专项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控规和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编测完成了全市电子地图,清理了市辖三区道路现状体系,这些规划的编制完成,为城市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⒉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管理机制

一是健全规划法规体系。先后以市政府的名义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规范性文件,使规划管理有了明确的依据。

二是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大都会案件”的发生,除了少数干部私欲膨胀之外,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我局制定了《城市规划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公示和审查制度》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同时还严明了“一次警告、二次轮岗、三次下岗”等三条纪律。在实际工作中,对违反制度的人和事坚决查处。去年全市创满评比,我局由某年的倒数第一位,跃升到第五十七位,被评为基本满意单位。

三是推行“阳光”规划。今年,我局在全省率先推行了城市规划管理“三审查、四公示”制度。“三审查”即:⒈局业务办公会审查。对所有的报建项目,一律在每周三召开的局业务办公会议上集体审查。⒉专家组审查。对重大的规划编制和重点建设项目,组织召开专家组会议从技术上进行论证评审。⒊规委会审查。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和经专家组审定的项目,在每月召开的市规划委员会上集体审定。“四公示”即:⒈规划编制公示。在市辖三区显要地段设置规划公示栏,及时将最新的规划编制项目向市民公示。⒉审查项目公示。每周二将一周内市辖三区建设项目会审结果在《日报》和市规划局网站上同步公示。⒊项目现场公示。项目开工前各建设单位和建筑商在工地醒目位置公示其批准的图纸和证件,待市民无异议后方可开工。⒋监督检查责任公示。在办证大厅设置《在建工程项目监督检查责任公示栏》,将在建的多个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情况具体落实到每个责任人,接受公众的监督。

同时,我局还科学调整了内设机构,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实行了项目限时办结。通过一年来的运行,反映良好。

⒊强化城市规划监督管理。近年来,我们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严格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审核、统一发证、统一监督,做到了“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配套一条龙”。重点加强了对在建工程的监督管理,将违法建设项目消灭在萌芽状态,违法建设项目大大减少,使城市建设更加规范。对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案和议案,专人负责登记和督办,做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另外,在社会各界还聘请了行风监督员。通过这些措施,全方位加强了对城市规划工作的监管。

三、当前的几项工作

⒈积极配合工业集中区建设相关工作。目前,我局已完成初定区域的控制性详规,将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完成各区域的景观规划等各项工作。为外来企业入驻,为现有企业扩张搭建平台,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⒉突出重点,加强城市规划编制。今年,我局把“一江两岸”作为规划编制的重点,分段实施《嘉陵江城区段江景风貌概念规划》,邀请了国内外知名设计单位编制《江东新区滨江段城市设计》、《上中坝公园修建性详规》、《下中坝滨江段城市设计》,此外《嘉陵区旧城区控规》等控规正在编制之中。

⒊完善规划法规体系和制度建设。《市市政工作管理技术规定》和《建设工程项目放验线规定》等初稿已完成,随着这些规范性文件的陆续出台,将极大地促进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⒋开展“四型”机关创建活动。大力创建“学习型、效能型、服务型、廉洁型”的“四型”机关活动。实行由各业务科室每两周轮流举办一次讲座的方式,提高业余人员的城市规划水平;在全局开展“四心”服务,即:对他人热心、对工作耐心、对事业公心、对工作有责任心;时时敲响警钟,预防职务犯罪。努力把局机关打造成一个团结、务实、高效的战斗集体。

⒌扎实开展“先教”活动。按照市委先教办的工作部署和市委提出的“人人有触动,人人受教育,人人有提高,人人有变化”要求,扎实开展“先教”活动。目前已顺利通过了分析评议阶段的转段验收。

四、下步打算

今后,我们将继续围绕“优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塑城市特色,提升城市档次”的工作思路和“完成学校、医院、市场、加油站、电力、消防和垃圾中转站等城市配套服务设施规划;规划一批城市标志性建筑和标准化住宅小区;塑造城市的空间环境和特色,凸现城市个性,打造“魅力”;优化、完善各类规划,使城市建成区内的详规覆盖率达到”的奋斗目标,扎实开展以下工作。

⒈继续强化城市规划编制工作。年内完成公里的控规编制,使城市远期规划建设用地范围详规覆盖率达到%,月底前完成《城市地下管网普查及规划》。

篇2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下面,我就县城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向各位领导进行汇报,请予以审议。

一、城市规划编制情况

20__年,县人民政府委托湖南省城乡规划设计咨询中心对洞口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20__年3月,《洞口县城总体规划(20__~2020)》经邵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按照修编的总体规划定位,洞口县城是湘粤通往我国桂、黔、渝的重要门户,是邵阳市西北部的重要交通枢纽,是以发展农林牧产品、矿产品加工、建材、机械制造业为主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山水园林城市。县城主要职能为邵阳西部重要城市,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农林牧产品加工基地,现代山水园林新城。

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洞口镇、花古乡的相关区域。本次规划确定规划控制区面积为55平方公里。规划期划分及人口、用地规模:近期20__-20__年,人口10.5万人,建设用地面积为10.3平方公里,人均用地98平方米;远期20__-2020年,人口16万人;建设用地面积为16.1平方公里,人均用地100平方米。远景2020年以后。

城区空间结构:洞口城区空间结构框架为“一个中心三个组团”的组团式结构,组团间通过生态绿地及水系分隔形成相对独立格局,体现自身特色,通过四条城市主干道的连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丘陵地区城市的特色。

城区的功能结构为

城北中心:在城东栗湾、浪山一带集中布置行政办公用地;在城东桔城路及金坪路南侧集中布置文化娱乐设施及体育馆,发展成新的文化娱乐中心;桔城路的商业发展较成熟,规划继续往东发展形成新的城市商业中心区,成为商业、行政、娱乐综合中心。

城东生活组团:依托现有城东的各项基础设施,集聚成以高档次商品住宅、商贸为主要功能的生活组团。

城南综合组团:结合老城改造,将城南蔡锷路以西规划为满足人民日常所需的城南生活组团,下高速出入口布置适当的商贸市场和仓储用地。

城南工业园:作为发展技术密集、以农林产品及食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园功能片区。

二、城市规划管理情况

城市规划经批准后,即具有法规效力。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这是实施城市规划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城市规划必须进行严格的规划管理才能真正得到贯彻落实。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切实保障县城的规划建设严格按照总体规划贯彻实施。

1、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城市规划管理规章制度。为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顺利实施,我们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城乡规划管理规章制度。《洞口县规划局行政许可责任追究制度》、《洞口县城乡规划公示制度》、《洞口县城乡规划听证制度》、《规划管理会审制度》、《社会服务承诺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坚决执行,对违反制度的人和事果断查处,决不姑息。

2、进一步完善了县城乡规划委员会工作制度。今年3月,县人民政府,调整了县城乡规划委员会组成人员,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城乡规划委员会工作章程。各类大型规划建设项目,都必须报经县城乡规划委员会审批。20__年,已召开4次县城乡规划委员会会议,讨论审批重大规划建设项目15项。

3、进一步规范了“一书两证”审批程序。《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后,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建设项目规划行政许可程序性规定》,审批程序更加简明,审批效能明显提高。

4、进一步完善了阳光规划工程。一是实行了规划公示制度。我们利用公示栏对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重要报建项目进行批前公示、批后公告,大大增强了市民参与城市规划的意识,提高了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是逐步推行了规划听证制度。我们制定了《规划许可听证制度》,凡新建、扩建、改建等重大建设项目,必须组织听证,使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暴露,提前依法处置。使阳光规划工程全面推进。

5、进一步强化了规划监察管理。20__年以来,我们在县城共发现各类违法违章建筑186起,立案查处186起,查处面积10.3万m2,拆除违法建筑12起,拆除面积约3000m2,查处结案率90%。由于规划工作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每年都有大量涉及规划建设的投诉。我们始终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对每一起投诉、每一起都及时认真处理和回复。

三、城市规划实施情况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近三年来,在县委领导下,在县

人大监督指导下,县人民政府对城市规划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工作,严格城市规划监督管理,在合理利用城市空间和土地资源、优化城市布局结构、改善城市环境和形象、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近期规划目标基本实现。

(一)、城南组团规划建设全面启动

1、城南组团工业园区一期规划1.0KM2,目前已建设约0.5KM2。2、绿景盛世豪庭小区全面启动,用地面积约15公顷。

3、城南汽车总站项目启动,用地面积约7公顷。

4、城南行政及商业用地等项目正在建设当中,用地面积约30公顷。

(二)、城北新区规划建设正在启动

城北新区是我县新的行政、商业、教育、文化娱乐中心,总用地面积约2.0KM2,将规划建设成为我县功能明确、环境优美、品味最高的综合片区。目前一期开发约1.0KM2已经启动,洞口大道等道路征地工作已经完成,其它用地的土地征地工作正在进行中。

(三)、廻龙洲移民安置及生态森林公园项目正式启动

廻龙洲移民安置是我县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遗留问题,一是平溪江洪灾严重威胁着廻龙洲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廻龙洲居民及越来越多的违法违章建设严重破坏了廻龙洲的生态环境。县人民政府对廻龙洲问题高度重视,20__年,廻龙洲移民安置项目正式启动,计划将廻龙洲全体居民搬迁至城南凤凰路附近安置。移民安置完成后,廻龙洲生态森林公园建设也将启动。

(四)、县城各小区规划建设全面铺开

绿景盛世豪庭居住小区、杨柳冲商居小区、皮家坳商居小区、蔡锷居民点、佳和领域居住小区等项目均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这些小区的规划建设打破以往只关注商业利益的做法,着眼于高起点、高标准,小区建筑间距达到规范要求,同时均按规定配置了停车场库及小区绿化用地,注重塑造优美的小区景观和居住生活环境的提高。

(五)、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

1、县城路网骨架全面铺开。城南新城区路网已初具规模,其中蔡锷路、都粱路、黎园路、华容路、沿江路已全部或部分建成硬化。城北洞口大道、城西大道、新村路、砚龙路已进入工程招标阶段,城南凤凰路、文昌路也已开始征地报批,双龙路也已进入拆迁安置阶段。

2、污水处理厂及县城污水管网系统已开始投资建设,预计投资约七千余万元,日处理污水4万吨。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后,县城将实行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大大减轻水体污染,提高环境质量,保障居民健康卫生安全。

3、县自来水二厂建设已接近尾声,投资二千八百万元,日供水4万吨。

4、洞口一大桥进行了拓宽建设,现已竣工通车。

5、县垃圾处理场已建成使用,总投资一千七百余万元。

(六)、新建了一批城市公共设施

县人民法院、县检察院、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县信用联社、县一中、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之中。县劳动局、县老年活动中心、县物价局、县审计局等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均已在筹备之中。

四、城市规划控制调整情况

近几年的规划实施中,总的来说严格按照总体规划的布局进行,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县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了部分调整。

1、规划路网调整

城南蔡锷路、城北洞口大道道路宽度由总规确定的40米调整为60米。城北新村路、城南文昌路由24米调整为34米。

2、用地性质调整

洞口大道北面、文昌路东面地块由绿化用地调整为行政办公用地,城南都粱路、黎园路、蔡锷路围合地块由商业金融用地调整为行政办公用地,黎园路、沿江路、蔡锷路围合地块原为行政办公用地,在招商引资时调整为居住用地。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通过全县近几年的共同努力,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布局、道路交通骨架、城市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近期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有力地促进了县城的经济建设,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性设施水平有待提高。由于城市新城区快速扩张以及旧城区改造力度不足,导致城市公共设施、基础设施水平相对滞后。例如教育设施投入不足,教育资源严重缺乏,社会停车场、公共绿地、公共厕所、垃圾中转站等的规划建设都严重滞后。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的任务繁重,创建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还需进一步落实。

(二)、旧城改造力度亟待加强。近几年县城重视新城区的开发,忽视了旧城区的统一改造。旧城区道路狭窄、建筑密度大、居住生活环境较差,同时旧城区规划改建压力大,一方面旧城区消防间距与采光间距过小,如果单独批准建设将不符合规范要求,且进一步加大了今后统一改造的难度;另一方面旧城区住户强烈要求改建,长期不批准建设容易导致矛盾及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

(三)、近年来,虽然洞口县的规划建设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但我县规划建设的实际情况仍与规划规范标准有较大差距,完全执行规范标准就会脱离洞口县情实际,规范执行到位存在较大难度,特别是老城区,政府无力进行统一改造,单独批准建设基本上都达不到规范标准。

(四)、规

划意识不强,规划存在一些随意性。部分干部对规划权威性、严肃性、法律性的认识不足,不重视城市规划,给规划的执行造成一些困难。有些单位转让土地不经过规划部门批准,有些项目多批少建,借招商引资之名,行圏地之实,有些部门单位搞建设未批先建,甚至在划拨用地上违法修建住宅楼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例如县城某单位办公区建设未经规划部门批准,并且擅自在划拨的行政办公用地上修建职工集资楼,规划部门多次查处无效。(五)、城市规划执法环境日益严峻。一是规划执法矛盾大、难度大,拆除违法建筑往往会导致建房户倾家荡产,二是政府倾力打造和谐社会,违章建设方往往以破坏和谐局面为手段要胁政府妥协认可其违法行为,三是规划执法力度不足,导致暴力抗法事件屡禁不止,规划执法人员经常遭受谩骂和围攻,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也难以获得效果。

(六)、城乡规划编制、基础测绘和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一些重要发展区域和地段的规划不能超前或及时编制,满足不了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重复建设;城市基础测绘工作比较薄弱,基础地形图覆盖范围窄,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难以满足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目前只有县城与黄桥镇有97年的地形测绘资料,已严重滞后,其它各乡镇均没有地形测绘资料。20__年石江镇曾委托长沙某测绘院进行地形测量,测量完成后,政府未支付测量费用,至今仍无法获得测量成果进行使用。到目前为止,省市多次督查的全县村庄布局规划尚未着手编制,高沙镇、石江镇、竹市镇、又兰镇、醪田镇、花园镇等各乡镇总体规划均已过期,急需修编,县城详细规划覆盖率也不足,难以进行有效的规划引导和控制管理。规划编制与基础测绘经费问题急需解决。

篇3

关键词:城市规划 环境保护 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TU9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要求,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首要步骤是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完善城市规划,并以之为依据,指导城市开发、建设和管理。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区由于片面的追求经济发展,导致了城市环境的严重恶化,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健康,阻碍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以规划为先导,处理好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1.现代城市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最近20多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得到了强力的推进,截止2012年,中国内地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了51.3%。这意味着中国城市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对由此伴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1.1大气的污染问题。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居民生活等几个方面。工业生产排放到大气中的废气中大都含有粉尘、硫氧化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成分,是导致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城市越来越多的汽车保有量,所排放的含有铅、汞、铍化物的废气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和心肺功能有着很大的现实和长远的危害。城市居民生活中的燃煤、燃气、家庭装修使用的油漆、喷撒的各种空气清新剂和杀虫剂也增加了空气中的有害成分,造成空气的不同程度污染。

1.2水污染问题。城市水污染源主要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中往往含有诸多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和化工污染物。随着城市人口的剧增,居民生活排放污水的数量正在逐年增加。这些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的污水严重污染了地表水。据相关环境部门调查,全国七大水系中,受到污染的河段已经超过50%,1/3的河段水不适合鱼类生存,有一半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标准。

1.3固体废物污染问题。城市固体废物主要涉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其中城市建筑和居民生活所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占绝大多数。这些固体废弃物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城市空间,还给城市大气、水体和土壤带来严重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1.4噪声和光污染问题。噪声对人的听觉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伤害。光污染不仅有损人的生理功能,而且对人的心理也有影响。城市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机器、机动车辆、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场、娱乐场所带来的高强度喧闹。城市光污染主要来源于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装饰物的反射光线。

2.强化城市规划,有效防治各种环境问题

针对城市常见的上述环境问题,我们应该在城市规划中立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效防治各种环境问题,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出一条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集中统一管理的新型城市发展之路。

2.1对大气污染的综合整治规划。在保证城市工业生产、能源供应和交通运输需要的基础上,明确病取缔对城市污染大、危害广的污染源。采取合理调整工业布局、发展绿色环保的公共交通、强化城市绿化、有选择地限制高污染喷雾剂销售使用等措施,有效治理城市大气污染。

2.2对水污染的综合整治规划。严格控制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无害化处理,根据社会与生产需要,完善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采用新的工艺和方法净化污水,坚决杜绝未经处理污水的直接排放,有计划地实施废水的再生循环利用。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水、节约水的意识,从源头降低水污染的概率。

2.3对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认清固体废物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对于不同的人可能是废物,但如果转换一定条件,废弃物也能变为资源的两面性,稳步推进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处理。对于不能利用的固体废物妥善填埋或焚烧处理,最大限度的减少固体废物的污染。

2.4对噪声和光污染的综合整治规划。对于工业企业采用隔声、减振、吸声、消声等技术措施,对于机动车辆、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场、娱乐场所采取区域或时段噪声限制,降低噪声污染。对建筑外墙装饰限制反光性强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材料的使用,减少光污染。

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注重环境的保护,是构建有中国特色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关键。我们要时刻保持环境保护意识,致力于低碳经济的发展,使高能效、高环保成为城市规划管理的时尚,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所倡导的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谭雄声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26期

篇4

[关键词]城市总体规划 教学方法 精品课程 衔接 拓展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12-0038-03

一、引言

城市总体规划是专业指导委员会确定的核心专业课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法定规划中居于核心层面的规划,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在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体系中处于整体集成和综合检验的地位。由于能够将多门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融会贯通到该课程的教学中,因此内蒙古工业大学教研组申请《城市总体规划》为精品课程。获批后以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内蒙古工业大学通过调整课程体系设置、改革教学方法等手段,将区域规划、城市经济运行、行政管理等相关知识融入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中,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与构架,实现该课程与前置和后续课程的有效衔接,广泛拓展学生专业知识,对学生基本技能的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城市规划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与特征

(一)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

内蒙古工业大学的城市规划专业设立于2002年,现行教学体系建立在建筑学大平台之上,课程设置采取2+3的培养模式。城市规划专业一、二年级专业课程设置与建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较为接近,进入三年级之后逐渐开设城市规划专业课程,形成以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发展史等理论课和城市规划设计课程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其中,城市总体规划开设于第七学期,共108学时,采取真题真作和真题假作的方式,完成一个小城镇的总体规划编制。学生通过现场调研、基础资料搜集整理、分析预测、方案设计、图文表达、方案汇报等学习过程,将前期有关城市规划原理、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和城市经济学等课程的知识应用于规划实践,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综合知识进行方案设计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学生基本技能的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如表1所示,城市规划理论课程开设时间与教学内容均与规划设计课程相配合,注重与规划设计课程的前期调研环节、基础资料整理分析、规划预测等内容的有效衔接。城市总体规划的前置课程有:城市规划初步、城市规划原理、中外城市发展与规划史、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地理学等,分别开设于1~3年级;与总体规划课程同时开设于第七学期的课程有:城市经济学、城市市政工程规划等;后续课程有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师业务实践和毕业设计等。

(二)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

1.系统性

城市规划课程设置采取“2+3”的培养模式,前两年的课程设置与建筑学专业基本相同,从第五学期开始开设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发展史等城市规划专业理论基础课,为后续城市规划设计课程奠定先期理论学习基础;第六学期开始开设规划设计课程,转入城市规划设计学习阶段。这种从“建筑初步”、“城市规划初步”到“建筑设计”再到“规划设计”的课程设置方式,遵循了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规律,系统性较强。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建筑学专业训练后,具有一定的空间把握和形体塑造能力。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学习居住小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中间穿插城市设计及景观设计内容,课程设置也是由简及繁的渐进式、系统性教育方式。

2.综合性

内蒙古工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设置也可以称之为一种“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核心,是基于其建筑学院学科特征和城市规划专业办学特点而产生的具有专业禀赋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城市规划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学习建筑学、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道路交通、城市市政工程等领域的知识。

按照这个培养方案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和景观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较强,毕业生可从事规划设计、规划管理、建筑设计、建筑咨询等工作,就业面较为宽泛。

3.实践性

城乡规划学科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城乡规划教育也是围绕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以专业课为核心,学科基础课和实践教学为辅助,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包括总体规划在内的规划设计类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课程题目的选择、教学过程安排和作业成果制作,均模拟实际项目运行过程,让学生尽早在实战中融汇专业知识,增长实践技能。

三、总体规划教学方法探索

(一)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城市总体规划与其他学科基础课高度关联,所学相关内容易于在城市总体规划教学中得到综合应用,改善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效果,对于提高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水平、提升专业影响力、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倡导选择合适题目 “真题真作”或“真题假作”,以学生为主体,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性、自主性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参加专题研究,将学习成果作为实践项目的组成部分,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服务的有效衔接。

真题性题目选择,能够将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科研活动有机结合,依托实践项目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解决相关理论课程相互独立、缺乏实践支撑的问题,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得到真实的训练,运用多学科相关知识解决城市问题提高了对城市综合性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做到对其他相关课程的有效衔接和专业知识领域的拓展。

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扩大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大胆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开放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建立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多项交流的教学平台。

城市总体规划教学中,突出实践与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发现问题,养成以问题为导向,运用所学习的相关知识进行专题研究,主动查找文献、解析案例、探索解决方法的良好学习习惯,全面锻炼学生的调查、分析、研究、规划和表达能力。

将教学成果作为实践项目成果的组成部分,鼓励学生参加实践项目,成为实践项目的组织者和设计者。从现场踏勘、基础资料收集整理、现状分析、方案设计、成果汇报等各环节均由学生作为主要完成者,全面锻炼学生的基础调研、方案设计、组织协调和图文表达能力。实践环节的参与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专业特征的认知程度,加深了对城市的理解和对城乡规划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

城市总体规划涉及城市经济、社会、文化、交通、等许多领域,综合性较强。与此相适应,目前开设的其他学科类课程有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等课程,作为总体规划课程学习的辅助。课程开设时间与教学内容均与规划设计课程相配合,注重与规划设计课程的前期调研环节、基础资料整理分析、规划预测等内容的关联衔接。

通过《城市地理学》的学习,培养学生宏观区域分析能力,为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提供区域和城镇体系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城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注重城市经济学基础知识和城市规划分析预测方法的讲授。通过《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系和行政管理制度、城市规划管理的内容和方法。通过《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市政工程规划》等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总体规划中城市市政方面的知识,并为总规课程的学习提供技术支撑。

通过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实现专业知识的衔接与拓展,引导学生分析研究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各类社会现象和城市问题,为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专业调研》中的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提供理论支撑及方法,并与《社会综合实践调查研究》等实践环节相配合,让学生了解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人口、城市化、经济分析预测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

(三)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

传统的“满堂灌”授课方式难以应对信息化时代对课堂教学方式的冲击,城市规划教学中的理论课程讲授需要具有灵活性和启发性,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学科的已有理论成果,关注城市发展中的新问题、新现象,不断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本次精品课程建设中,为达到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内蒙古工业大学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以及改革。

第一,引入实践案例的教学方式方法。以经典案例评析为依托,讲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基本内容、方法和编制程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直观、便于理解的实际案例分析深化理论知识学习。

第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和便捷化,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传统讲授式的课堂方式很难满足学生获取知识多样化的需求,教师需及时改革教学模式,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直观地通过图片、视频介绍规划案例。

第三,课堂中引用并推荐恰当的阅读书目和资料也是增强学生兴趣的有效方式之一。设置热点问题讨论环节,教师引导并鼓励学生自主完成资料查阅和问题分析,以课堂分组讨论或小论文的形式完成。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从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地理背景等多个方面深入分析问题的成因,扩宽了知识面、培养了逻辑分析能力,不同学科视角和研究方法对城市要素的分析成为学生完善规划设计构思的基础。

第四,开展专题研究教学。按照城市总体规划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需求,增加有关区域分析、人口、城镇化和产业分析预测、环境生态保护建设等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根据城镇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分析手段和方法。

(四)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由于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规划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多重目标模式和多重行为主体利益关系的协调,一个合格的规划师应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扎实的基本功和广博的知识,并具备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和持续的规划创新能力,因此城市规划教育中应更加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总体规划教学中,通过现状调查、现场踏勘、资料分析、方案讨论、成果制作等途径,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首先,城市总体规划综合性较强,教学中将多学科知识贯穿其中,引导学生熟悉现状、认真进行现场踏勘、方案构思和多方案比较,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和知识获取能力。工作中不断更新观念,迅速吸收新知识,获得新信息,冲破传统物质空间形态规划的束缚,从城乡的空间布局、经济功能、生态环境、社区结构、文化氛围、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其次,应具有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一个好的规划一定是设计团队集体创作的成果,创作过程中经常要协调各种关系,因此协调沟通能力成为规划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城市总体规划课程中,应通过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沟通、团队协作能力。

再次,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总体规划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图文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中,现状调查、初步方案构思和最后方案都要求学生汇报,汇报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准确、熟练地表达出规划意图。由于总规编制中的文本和说明书撰写要求较高,这也锻炼了学生的文字处理能力;而草图和最终成果制作,也锻炼了学生的图文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结语

城市总体规划是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在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体系中处于整体集成和综合检验的地位。借助城市总体规划精品课程建设的契机,通过课程体系的完善、教学方法的改革,及时转变教学思路,将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社会经济类课程与城市总体规划课程实现更好的衔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到产、学、研、用相结合,增强城市规划的专业特色。

[ 参 考 文 献 ]

[1] 杨光杰.城市规划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规划师,2011,10(27):111-114.

[2] 顾凤霞.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4):59-62.

[3] 秦小东,杨娜.工科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社会经济类课程设置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10,1(2):51-53.

篇5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城市地理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3-0162-02

1 3D打印技术概述

3D打印技术发明于20世纪80年代,是通过电子制图、远程数据传输、激光扫描、材料熔化等一系列技术,使特定金属粉或者记忆材料熔化,并按照电子模型图的指示一层层重新叠加起来,最终把电子模型图变成实物的技术。该技术具有环境污染小、提高材料的使用率等特点。有关专家表示,这种技术代表了制造业发展新趋势。

3D打印机的应用对象非常广泛,应用范围最广的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概念模型;二是结构和外观的测试或者实验;三是一些功能性的测试;四是直接制造。

2 教学实施过程及应用

目前3D打印技术在高校的实践教学中尚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笔者以“城市地理学”教学为例,总结利用3D打印技术开展地理类教学的步骤和方法。

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利用3D打印模型了解城市的特点,依据城市3D打印模型了解掌握地域城镇综合体的分布特征和功能、规模结构,可以运用3D打印设计软件对城市进行规划,实现城市的最优化布局。

实物测绘、软件建模 教学活动遵循“提出问题、3D设计、3D打印、知识形成”的过程,采取项目化教学方法,按主题的不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利用3D打印机打印出3D作品。要想完成这个项目,第一项就是建立城市3D模型,需要学生照顾到每一个细节,建筑、桥梁、马路、人行道都不可以放过,因为每一个细节都是让城市活起来的要素。小组内的成员合作讨论该城市的设计方案,对各项设施和资源进行合理布局,形成初步方案;之后将搜集到的数据及设置好的数据库参数输入3D打印设计软件中进行三维建模。

打印3D模型 学生在得出满意的三维模型后,将模型输入3D打印机中,不同的3D打印机操作过程是不同的。以RepRap Pro Ormerod2打印机为例,其打印格式是G文件,如果文件格式是G文件,就可直接打印;如果是STL格式,就需要转化格式,方可打印。通过“窗口”“系统设置”“扩展”“安装扩展程序”,从Slicr软件程序中选择G-code格式,将三维地形模型转化为适合RepRap Pro 0M2打印机识别的G-code格式,即可进行打印。在打印过程中由于学生经验不够,可能会产生三维数据不准确,出现方向反转、产生缝隙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进行分析和讲解,使学生明白精确绘图的意义。

成品展示 各小组将打印组装好的3D城市规划模型进行展示,向教师和其他组的学生汇报设计思路,阐述规划理念,说明规划中的亮点,表达设计过程中的感悟与思考。其余小组在听取该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后提出问题,汇报小组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答辩。待所有小组作品汇报展示完毕后,教师对这些方案进行评价。最初教师可让学生制作简单的社区规划图,随后可通过让学生设计和制作大型的城市规划模型,让学生逐渐熟练和掌握绘图、打印的方法,逐步提升学生的3D打印作品的水平。对于小型社区规划,教师以是否精确来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对于大型城市规划,教师要以城区布局是否合理来作为评分标准。这样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使他们更加投入到3D打印技术的学习中去。

3 3D 打印技术的作用和成效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需要了解城市的体形机构与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包括城市的天际线、制高点、边缘和入口、建筑物、街道、广场等,这些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空间形象思维。传统的地理实践中采用的是沙盘制作的方法,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和图表来设计沙盘,使学生很难直观地判断出设计方案的实际效果。3D打印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学生对设计方案的总体规划指标进行分析,直观查看效果,不断调整城市布局,实现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发展学生立体空间思维。为了验证3D打印技术应用于教学对于学生空间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意义,笔者选定两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分别采用3D教育和普通教学方法,通过比较发现,3D教育下的学生立体感更强,兴趣也更浓厚。

由于城市规划的日益复杂,传统的手工模型制作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3D打印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一个城市不可能凭空建设出来,它总是有背景的,一项好的设计必然将背景因素考虑在内,并且对此做出处理。使用3D打印技术可以在城市规划设计时制作城市全景式模型,比如可以随意转换组合的模型。这样做的优点在于,只需要通过不同的组合来改变设计规划,不需要反复从头开始。随着建筑项目进度的不断深入,3D模型的性质也变了。之前已经确定了初步的宏观想法,紧接着便要优化细节了。城市规划涵盖了商业区、居民区等多种设施,学生只需要使用3D打印机就可制作出1:1的等比例的模型。

促进学生的研讨与合作 具有合作能力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3D打印技术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学生之间形成合作团队,自然而然地引进监督机制、竞争机制和评价机制,每个个体都处于集体的监督之下和评价之中,小组之间、小组中的个体之间形成一种竞争,这样学生的团队意识进一步增强,实践能力显著提高。另外,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合作,使学生感到有一种安全感、亲近感,师生之间更能产生一种融洽感,教师也能更直接、更进一步地了解学生,便于更及时、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训练。在3D模型制作过程中,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形成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思维。

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在传统的城市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城市规划设计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城市规划的图片,或者拿着一个手工制作的城市规划模型给全班学生讲解,对学生理解科学合理的布局城市有着较大难度。3D打印技术只需学生输入相关的数据就可得到满意的三维模型。过去的实践训练中,需要制作手工比例模型来展示自己的城市规划成果,费时费力,而且成本高昂;使用3D打印技术过程中就可以完整展现学生的实际理念,做出一个与3D图一模一样的模型,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而且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可随时修正数据,能很大程度上缩短制作时间,节省费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4 结语

3D打印在医疗、航天航空、艺术等众多领域都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高校实践教学中是一项新兴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高校领导高度重视,在吸取国外高校3D打印技术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本校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青,王青.3D打印:一种新兴的学习技术[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篇6

关键词:实践教学,建筑学,城市设计,教学改革

0引言

“城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要求设计师能够始终以一种整体性、系统性的思维去思考设计对象,能够从社会经济、地域文化、绿色生态等角度切实地去应对现实社会环境中的具体问题,城市设计是联系城市规划与建筑学的重要纽带。城市设计理论及实践发展至今,在指导中西方城市建设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城市特色营造、传统风貌保护、老城区有机更新、新区场所空间营造等方面[1]。城市设计课程,是建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其课程体系通常包含城市设计概论(理论课)、城市设计课程设计(设计实践课)两门主要课程以及城市设计相关专题。目前的城市设计教育延续传统的建筑学专业培养模式,学生较为注重设计对象的空间形态,注意力和着重点大多落在建筑空间及形态组合的“创新”上,而相对忽略甚至无视周边城市环境、居民风俗习惯及地域特色的传承与延续。实践活动为城市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就设计实践层面而言,主要分为三个大的层次:1)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的概念性城市设计、总体城市设计等;2)详细规划层面的地段级城市设计、街区级城市设计、旧城有机更新等;3)具体建造层面的城市小品、广场、公园景观等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等。当前,在城市设计教学中如何结合具体设计项目,加强设计实践环节,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现状环境、挖掘历史文化、传承地域特色,充分理解城市、建筑与人相互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当前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议题[2]。

1建筑学专业教育中“城市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面貌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许多“奇奇怪怪”的建筑在全国各城市不断涌现,其与周边整体环境、历史文化特色的不相协调也越来越多地被公众关注,不断挑战着公众的审美底线。因此,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的建筑实践往往容易走入误区,忽视宏观的城市环境,而沉迷于建筑单体的创作。因此,建筑学专业教育中应加强“城市思维”的培养,而作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重要的联系纽带,“城市设计”获得了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传统的培养模式势必随着设计实践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在本科阶段城市设计教育中,适时的培养基于城市思维的建筑设计手法,进而影响其后续的建筑设计实践尤为关键[2]。

2城市设计现状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建筑实践中被人诟病的问题,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追根溯源,专业教育的误区及对人才培养的片面甚至错误导向责任无法推卸。当前建筑学本科培养模式中,建筑设计实践类课程的安排通常是按照项目类型难易程度逐步深入的,而城市设计相关课程往往在高年级独立设置。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课题也独立设置,缺少必要的联系,而从细部入手的惯性建筑思维已经相对定型,使高年级学生较难理解或接受近似“变革”城市设计思维,也较难充分了解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由于不能充分认识或接受从“城市思维”来指导建筑设计的新设计手法,从而其从复杂城市环境入手来分析解决建筑问题的能力也较弱,导致往后的工作实践中建筑较“自我”,成果说服力不强[3]。目前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结合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设的城市设计系列课程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城市设计概论》课程以理论讲授,原理讲授为主,结合教授设计方法;而《城市设计课程设计》结合具体实践工程项目设计,主要是理论知识及设计方法的具体运用。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系统的专业知识,教学重点主要在于强调城市设计的内容、设计方法和步骤,教学方法上运用了大量的案例分析,而对案例的分析往往更加注重平面分析层面,从而导致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教条的学习案例,只注重案例形式学习,而对案例内涵挖掘不够,运用到课程设计中往往就容易忽略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和公众的参与,导致片面的案例学习;此外,许多学生过分强调“设计创意和设计理念”,而忽视了对基础资料的调研分析,造成创意和理念成为“空中楼阁”,无法落地[4]。为此,在城市设计教学中如何加强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完成好因地制宜的城市设计作品,对今后培养优秀的城镇建设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3基于实践教学的《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3.1结合设计项目实施环节,强化实践控制要求

我校城市设计系列课程安排在大四年级,《城市设计概论》开设在先,《城市设计课程设计》环节在后。而在课程实际教授过程当中,学生较为教条的理解课本及教师讲授的知识,掌握和实践运用的都是注重城市公共空间的具体形态设计,这就使学生对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的内容常常忽视,缺少对地块周边区域乃至是更大层面的认识,缺乏对城市设计实施策略的深入了解,对实践项目的推进过程缺乏整体认识。导致绝大多数学生在方案设计层面过分注重设计概念,而缺乏对实际项目的可操作性的考虑,最后设计变成墙上的一张“蓝图”。因此,在城市设计课程改革实践中加重实践环节的比重显得尤为必要,如实地踏勘调研阶段加强问卷调查,随机访谈等,搜集项目基地的历史环境、风俗习惯、地域特色等资料。与此同时,在现状调研的过程中注重任务的合理分配及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让学生真正了解并掌握设计与管理工作的流程[3]。

3.2结合设计项目推进过程,着重沟通交流能力培养

城市设计项目的推进过程,包括现场踏勘、资料搜集、问卷调研、方案生成及成果交付等,同时也包括贯穿设计乃至实施全过程中的与各方沟通协调的过程。城市设计成果不仅是规划设计师个人设计理想的表达,同时也包括了与委托方、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公众等进行多次讨论的过程。一个优秀的设计方案,是规划设计师解释、坚持甚至让步的结果[5]。因此,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今后他们走上工作岗位能自如的面对各方的质疑,并有充分的应对能力。在教学环节中,我们主要采取的措施是:首先,注重现状调研环节的训练。在《城市设计课程设计》课程前期阶段,专门安排了综合调研作业,调研的对象就选择在设计地块,最终形成调研报告并做PPT汇报交流。由学生分组进行,时间安排3周~4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熟悉基本的调研方法、手段,并鼓励创新调研方式方法,以及调研过程中对现状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同时,学生在调研和访谈过程中,就会接触到形形的人,这对其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提升大有益处,并直面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这对身处象牙塔中的学生们而言,将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成长机会;其二,在设计过程中,分阶段设置多种形式的汇报答辩。在《城市设计课程设计》中,我们通常分为现状调研阶段、一轮草图阶段、二轮草图阶段、正式成果阶段。为了培养学生的多方沟通能力,在每个阶段结束时,均安排一次公开的答辩,其他同学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作为甲方、行政主管部门、专家以及公众等,站在不同的立场,提出尖锐的问题,在与答辩人唇枪舌剑的交锋中,学生们不但很好地训练了思辨及表达能力,还能站在不同的立场,思考相应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6]。

3.3结合设计项目利益协调过程,注重综合决策能力的培养

城市设计实践项目的实施过程,也是利益相关方综合协调的过程,各方文化背景不同、经济基础不同甚至风俗习惯也各异,均有各自的利益诉求,都希望自身的利益得到维护,话语权得到关注。社会文化的魅力,在于其包容性,在于多姿多彩文化及风俗恰当融合。而城市设计的核心就在于其协调及决策的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协调及决策能力,我们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尤为注意进行多方案比较分析,搜集整理实践项目中的中标及陪标方案,让学生进行详细分析,提交简要的专题研究报告并进行简要汇报,点评过程别强调“参考答案”观念:即设计方案没有“标准答案”,没有终极蓝图,更谈不上绝对的对与错,只有结合不同立场,从不同视角来分析其合理与否。要使一个设计成为“优秀设计”,就必须综合各方观点,协调各方的矛盾甚至冲突,并综合决策。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设计设计及实施的过程就是一个利益博弈的过程。通过这些教学手段,让学生们明白城市设计实施过程的系统性、复杂性以及灵活性,结合利益协调过程,逐步培养其协调与综合决策的能力,为将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复杂情况做好充分的思想及行动准备[6]。

4结语

城市设计系列课程在建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当前部分地区城市缺乏特色、建筑求新求怪的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重要的联系纽带,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结合我校建筑学专业城市设计课程多年来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提出了结合实际设计项目的实践教学思考。需要指出的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笔者的部分思考及教学实践也处于探索阶段,需要结合各高校城市设计课程成功的经验加以整合和优化。

参考文献:

[1]汤慧,宁启蒙.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设计课程教学优化研究[J].山西建筑,2015,41(29):226-227.

[2]王引,袁方.见微知著设计有道———城市设计专题会议综述[J].城市规划,2014(1):69-71.

[3]雷捷.结合实践、强化特色———《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3(6):64-66.

[4]李昊,裴钊,鲁旭,等.结合设计竞赛的建筑学专业城市设计系列课程教学探索———以2014年度第25届国际建协UIA世界大学生竞赛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4(11):45-55.

[5]肖哲涛,郝丽君.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华中建筑,2012(11):179-182.

篇7

一、统一认识,明确职责,切实加强领导

一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高度重视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由我局木万光局长作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由分管规划工作的和佳副局长抓具体工作,对各个辖区内的城下规划管理工作进行统一管理。特别是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区域扩大,建设行为不断增加,而人民群众对依法建设意识较低的情况下,为了开展好城乡建设和管理工作,我局开展了“规划进社区”活动,促进了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精心组织,认真作好宣传工作

根据省、市通知精神,我局在全区范围内认真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一)为认真做好宣传工作,我局首先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本文来源:文秘站 习《城乡规划法》,并经常组织培训,特别是对各乡(镇)、办事处的规划助理员,每个季度组织一次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的培训。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我区规划管理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并主动做好宣传工作,为今后开展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8

首先要感谢各位同事和院领导对我的信任,感谢我们规划所的全体同仁对我的支持,让我有机会站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们在过年的两年中的工作情况和对未来两年的设想。

其次我要表达一个意思,支持和理解院领导关于处室负责人竟聘上岗的改革措施,因为这一举措能够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发现人才,鼓励人成才,正是因为支持和拥挤这一改革措施,我才站到了这个讲台上。今年是第一年,作为规划院的老同志,我应该带个头,希望下一次有更多的人站出来,那个时候我便能跟大多数人一样坐在下面来当裁判了。

下面我先汇报一下过去两年的工作情况。

首先,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增长。

20**年虽然只增长了20%左右,但我们都很努力,因为,这一年,傅总调到院里任全职副总,对处里的影响是很大的,高级职称人员一下子下降了一半,到年底才破格恢复到两人。今年的业务增长更快,达到了50%左右,可以说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第二,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主导产业得到加强。

在工程咨询和城市规划业务额稳步上升的同时,经济规划的比例大幅增长,从20**年的不到10%上升到去年的20%,今年达到39%,两年翻了两番。业务领域的演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规划院的发展趋势。

经济规划类项目的影响也在逐年增大。从规划对象看,以前不少是小镇的规划,现在有很多是区域性的和地市级的;从合同额看,20**年时经济规划的平均单项收费为6万元,今年上升到18万元,增加了200%。可以看出,正在走向“有影响、有地位”,正在接近“谋划全省”。

第三、职工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人员结构不断优化

总量扩张―――人员从20**年的11位发展到今年的14位。

结构优化―――专业结构上增加了经济类的人员,学历结构上,平均学历有所上升,高级职称人员从1人增加到3人。

学习气氛浓郁―――鼓励岗位学习,三人次通过学习在学历上比以前上了一个台阶,有二位正在进行研究生课程学习。

以上取得的成绩首先要归功于处里年轻的处员们,在这里要向他们表示感谢,特别要感谢周世锋同志,他不仅承担了大量的管理工作,也具体承担了大量的项目工作,没有他的配合和帮助,我们处的工作是不可想象的。也要感谢其他处室的大力配合和支持,包括办公室、综合处、开发处和各业务处室,我们与一处、二处、研究所都有很好的项目合作。也要感谢院领导,特别要感谢傅总,他任规划处长多年,给我们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即使是在离开规划处以后,还是在各个方面给我们以帮助,我想我们的处员们都是能感受到的。

第四、存在问题

城市规划业务没有大的起色(跨行业经营,受行业歧视;机制不够灵活;努力不够)

内部管理和对同事的关心上做得很不够。

这是对前两年处室工作的简单回顾,下面谈一下今后两年工作的设想。总体上可以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来概括,就是以发展为中心,以事业和效益为基本点。

首先,是以院的定位为指导,实行一体两翼发展,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主体,以城市规划和工程咨询为两翼,做大、做强、做优主体,丰满两翼。

经济规划:要做出几个在省内有影响的精品。国家正在进行规划体制改革,十一五规划改革的一个方向就是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增加空间规划的内容,我们处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城市规划:能够在省内做出规划的特色,扩大影响,新开辟一到二个根据地。

工程咨询:巩固阵地、提高质量。

第二是实现业务量的稳步增长。

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作用,用地紧张、园区控制,业务上会有一些影响,我们要克服困难,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实现业务的稳步增长。

可能的方向是经济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结合点,一是区域规划,二是城市的战略规划。

第三是加强队伍建设。

适应业务发展的要求,继续引进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区域规划和经济规划方面的人才,并考虑人才的适应性。

进一步发挥现有人员的作用,使每个人都能得到最大发挥,实现自我价值。

根据我们处现有人员的特点,不主张每个人都能独立做好一个项目,而是强调专业化分工,培养团队精神,让每个人都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这样,形成一个项目组,便能做出好项目来。

第四是加强内部管理。

篇9

贯彻落实情况的报告

各位领导:今天,我受县长委托,将《县人大常委会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贯彻落实情况,向各位领导报告如下。

20__年4月6日,县人大常委会以人常[20__]9号文件,印发了《县人大常委会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为确保《规定》精神及时、全面地得到贯彻落实,县政府主要采取以下三项措施:

一、积极学习,提高认识

《规定》印发后,县长专题主持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组织县政府班子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对《规定》进行了认真学习,并对《规定》中应提请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和报告事项,以及应事先征求人大常委会意见,并报人大常委会备案事项,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并要求政府班子成员及与会同志,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内容,依法抓好落实工作,推动政府相关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责成县政府办对《规定》事项进行责任分解,专人负责督办落实。

二、明确责任,加强督导

按照县政府常务会议安排,县政府办根据《规定》要求,及时以政办[20__]36号文件,将所涉讨论、决定、报告及备案事项进行了责任分解,共涉及报告事项29项,备案事项3项,涉及承办责任单位29个,涵概了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财政、税收、教育、科学、文化、卫生、计生、环保、国土保护及利用、城市规划建设、交通建设、社会保障等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重要方面。为保证各项报告和备案事项落到实处,《通知》要求各相关责任单位按照《规定》和县政府要求,对所承担报告和备案事项认真研究,加强沟通,并适时办理落实。同时,要求各责任单位要把《规定》的落实工作,作为检验本部门、本单位依法行政观念强弱的重要标准,自觉、经常地接受人大法律监督,依法履行和发挥职责。为抓好落实工作,县政府办还明确1名副主任和具体人员分管和专抓此项工作,对《规定》应落实工作事项,县政府办定期与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进行沟通,合理作出安排,保证了大部分报告和备案事项适时得到认真落实。

三、建立档案,通报情况

为保证各项报告和备案事项不缺项、不遗漏,县政府办专门建立了《县政府应向县人大常委报告和备案工作事项办理落实情况登记表》,对各项报告和备案事项、责任单位、落实时间、存在问题,逐项认真登记,并定期向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相关责任部门通报情况,提出书面整改意见,推动和促进了各项重要工作的开展。

篇10

关键词:城市规划 教学改革 技能型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057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城市规划本科专业于2003年开始招生,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专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面对日益严峻的办学竞争,如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创建办学特色,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作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我们与国内老牌城市规划专业院校相比,无论是发展定位,还是办学背景均存在很多差异,其先进经验只能学习而不能照搬。因此,我们必须首先立足本省,充分发掘自身优势,准确把握中原地区对城市规划人才的需求情况,方能在未来的办学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拓展一定的生存空间并有所发展。

1 技能型人才培养应成为特色专业发展的目标

由于存在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复杂性.城市规划工作从宏观的区域规划到微观的局部地段设计,跨度之大是普通人难以全部胜任的。因此,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应当是多层次的。这就需要各院校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以及相关优势,在确保基本培养标准的情况下,制定不同侧重点的培养方案,以保持专业的特色发展。

当前,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看,职业化教育正成为相当数量地方本科院校的改革方向与重点,这是顺应时代与社会需求的良性发展。与此同时,中原经济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内城市的建设与更新不仅需要一定的理论人才,同时更需要大量熟练掌握城市规划专业技能的实践人才,充实到行业的第一线。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依托工科专业建立起来的城市规划专业,我们必须顺应社会的现实需求,突出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具有特色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2 城市规划专业技能型人才的素质特点

作为新时期专业培养的明确目标,城市规划专业绝大多数毕业生应充实到设计与工程实践的第一线。因此,熟悉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全过程并掌握各环节对于专业技能的要求,就成为城市规划专业技能型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设计技能。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逻辑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贯穿于城市规划工作的全过程与各环节,例如项目决策、方案构思、方案实施……它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专业技能。二是形象分析问题的能力。涉及到形态分析、空间构思、审美素质等形象思维。对于工科学生来说,它既是重点也是普遍存在的难点。

其次,设计方案的表达技能。专业娴熟的方案表达是城市规划专业人员的必备技能,也是从业者素质的基本体现,它包括传统手绘技能、模型制作技能和现代计算机应用技能。

再次,团队协作与沟通交流技能。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协作沟通能力是现代社会每个人在工作中体现自身价值和施展才能的基本保障和前提。

3 学生存在技能缺失的相关问题及成因

我校城市规划专业在省内开办时间较早,很多培养经验是靠多年不断摸索与总结而来的,对于学生专业技能掌握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成因,我们认为是多方面的。

3.1 学生自身相关基础较薄弱

国内老牌建筑与规划院校办学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不仅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同时对于生源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录取的新生中很多人是具有家庭从业背景或者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生。综合素质较高、自主学习能力强、学习过渡期短是这些学生的显著特点与优势。

2007年以后,我校城市规划专业的招生对象主要是针对省内生源。从历年情况来看,新生的综合素养普遍相对不佳,其原因在于河南省内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学生升学压力过大,导致素质拓展以及跨学科知识积累不够。而城市规划专业作为工、文、艺相结合的复合型学科,对于省内许多理科出身的学生来说,其综合素质与能力是相对欠缺的。

3.2 课程体系中专业技能的培养缺乏深入性与系统性

现有的课程体系中,1+2+2是基本模式,即1年基础课,两年建筑设计课程,两年城市规划课程。按照这种模式,大量针对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主要集中在低年级进行。由于刚进人大学,初次接触以往完全没有基础的专业课程,很多学生是在懵懵懂懂的过程中走过的,加之课程学时及授课时间受到限制,因此,很多学生对于这些看似基础却又十分重要的专业技能并没有深入地训练和理解,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埋下隐患。

后期的专业课程中缺乏对于技能的进一步讲授与专项训练,从课程体系的整个环节来看是缺乏系统性的。

3.3 实践基地与平台建设相对薄弱

目前,我校城市规划专业拥有专业设计教室和模型制作与陈列室,能满足学生基本技能的实验实训。此外,学生除了在校掌握必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外,还必须走到社会上接触具体规划、设计等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动手能力。但是,目前我校的城市规划专业固定的实践基地相对较少,不能做到对学生实习进程,实习效果等的及时考核与调整,从而影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进一步提高。

4 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由于发展历史与学科背景的差异,国内各大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发展方向也各不相同。对于先进经验我们只能学习不能照搬,同时必须做到实事求是,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切合实际的整改措施。

4.1 进一步优化完善现有课程体系

第一,在保证1+2+2基本模式的情况下,将原课程体系中一年级第二学期进行的大量的技能训练课程,分散至上下两个学期进行;将原有建筑初步技能训练独立出来,分项进行专题训练。

第二,二、三年级的课程中增设建筑设计专业技法课程,强化学生的徒手设计表现能力;增设相应的快速设计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方案设计与徒手表达技能的训练强度。

第三,将原体系中的计算机软件课程细分为计算机辅助设计1、2、3,并先后贯穿于二、三年级的课程中逐步展开训练,以拓展并强化学生对于计算机的专业实际应用能力。

第四,四年级针对城市规划相关课程以及学生考研实际需求增设城市规划设计专业技法课程;三、四年级均增设独立的社会调研以及方案汇报课程,并以口试形式进行相关考核。

4.2 相关课程中强化技能训练

第一,改革现有绘画课程授课模式。素描、色彩等课程主要是进行绘画基础训练,这对于城市规划专业学生设计表达技能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由于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美术基础很弱甚至零基础,因此绘画课程的授课模式必须严格区别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理论授课与技能训练必须结合城市规划专业实际需求以及学生特点展开教学,合理安排授课时间,避免走过场。

第二,高度重视建筑设计系列课程中的技能训练。建筑设计系列课程是担负着引导学生进入专业设计领域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来讲知识点繁杂,训练强度很大。应科学设置训练内容,选用设计功底深厚的教师进行分组训练,严格控制每个学生的情况,将设计方法技能与方案构思技巧的培养作为逻辑思维训练的重点。形象思维技巧的训练则必须通过形态构成这一环节强化训练。每个专题设计之后增加快速设计这一环节,从而强化学生对设计与表达综合技能的掌握。

第三,计算机课程注重与专业贴近。计算机课程分学期设置不同训练内容,并与同期进行的相关设计课程紧密联系。学练考相结合,牢固掌握各种设计软件的实战技能。要求建筑设计二及以后的设计课程必须采用计算机制图,在不断提升各种设计软件交叉综合运用技能的同时,也进一步适应社会和学科竞赛要求。

第四,强化模型制作课程。

细心,耐心与恒心是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与良好品质,通过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专项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关注细节的专业精神和成熟稳定的良好心智。并且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团队分工协作沟通能力。

4.3 注重学生课外技能的培养与实践能力的提高

第一,参与各类学科竞赛。组织各年级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项学科竞赛,并鼓励学生交叉参与相关学科的各类竞赛,以开阔眼界,提高专业技能,并不断拓展专业知识和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二,参与社会调研。鼓励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项社会调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策划与沟通技能,并不断提升学生关注社会、接触社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专业意识和专业责任感。

5 结语

我校城市规划专业办学时间不长,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这些都将鼓舞着我们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加强教学改革,并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大培养模式研究,办出城市规划技能型本科人才的专业特色。

参考文献:

【1】张秋亮,赵明.城市规划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