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科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08-18 17:49: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生物科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建立模型方法
高中生物学所研究的是自然界中生命运动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而自然界生物种类繁多,运动复杂,几乎每个具体的问题都会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因素,建立模型则可排除非本质的因素从而寻找到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发现生命规律。在高中生物学中应用模型思想,可让学生从构建模型中更好地掌握生物科学的本质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常主要的建模方法有物理建模(DNA的双螺旋模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数学建模(曲线图,数学公式)和概念建模(概念图)。下面以生物数学建模进行简单介绍。
在数学建模过程中,要建立一个模型,那就需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建模的目的并搜集相关的信息和材料,接下来根据所搜集的材料和信息而提出假设,根据假设而对对象进行因果分析,找出其函数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进行校验和修正,最后进行应用。
二、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一般是指根据一类事物都有的属性,构建出假说,然后演绎出理论体系或具体推论,再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检验。假说演绎法其实就是先根据现有的生物现象、实验结果等提出相应的假说,然后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如果实验结论和假说相符,那么,假说的理论是成立的。相反,则不成立。假说演绎法在生物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DNA半保留复制假说和遗传密码假说的验证,摩尔根证明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都是运用假说演绎法的典例。一个成功的“假说——演绎教学法”对学生学习、效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都非常有益。现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例。
首先,提出问题。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的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杂交后的第一代(简称子一代,用F1表示)总是高茎。子一代进行自交,子二代中高茎与矮茎之比为3:1。这是假说的基本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1)为何子一代都是高茎?(2)为什么遗传性状在杂种后代中按一定的比例分离呢?而这两个问题也是孟德尔假说的核心所在。因当时生物界还没有认识到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化,学生在学习这一知识时,对减数分裂知识也还没有接触。所以在进行“假说”的教学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理解和领会。这个过程难度较大,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遇到一定的困难,则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孟德尔提出假说的思考过程。((1)矮茎可能并没有消失,只是在F1代中未表现出来。因为F2代中又出现了矮茎。(2)高茎相对于矮茎来说是显性性状。(3)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可能有显隐性之分。)
其次,建立假说。(1)孟德尔假说的要点是什么?(2)孟德尔是如何解释F1只出现高茎的?(3)如何解释F2出现性状分离且比例为3:1?学生讨论孟德尔的假说内容并提问。为了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孟德尔的假说,教师可绘制遗传图解(如右图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图)并采用讲授的方式进行说明。((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有显性与隐性之分。(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3)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中,配子中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第三步:演绎推导。这是假说演绎中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充当孟德尔的角色,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子一代是杂合体必然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与隐性亲本类型回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例必然是1:1。在该过程中学生尝试采用遗传图解进行辅助(如右图)。
最后,实验检验。因为测代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真实地反映出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可以推知子一代基因型及传递行为。测交后代如果出现两种表现型(比例为1:1),即F1为杂合子,若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即F1为纯合子。孟德尔所做的测交试验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明了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了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到了不同的配子中。
篇2
【关键词】 中学生物 学习能力 兴趣 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0-027-01
一、以兴趣为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中学生物学科学习能力必须要让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用好奇的目光看到的事物远比想象的要多。中学阶段正是对一切新鲜事物好奇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能让学生对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以后的学习中必然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生物学是一门极其严谨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具有极大的耐心。耐心再加上我们极大的兴趣,必然会提高我们的成绩。与学习为友,才能在学习中的获得乐趣。学生在兴趣中逐步养成探究的好习惯,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生物学科学习能力。
二、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作为学生能力的重心,学生想要更好更快地将知识转变成能力,必须通过思维来进行。学生思维不能拘泥于陈旧的框架,应该不断地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来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养成敢于质疑、勤于思考的能力。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中不断地打破思维定势,用创造性思维能力来完成学习内容和任务。
让学生的想法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老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启发,如在讲完输血与血型之后,为了让同学更好地记住输血的关系表,可以让学生进行情景模拟,分成若干小组。让小组内四个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需要输血的血型,组内其他成员来扮演可接受血型,看那些小组能快速有效地理解输血关系表。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举一反三,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迁移能力作为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并加以运用。学生在生物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举一反三,将所学到的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去解决相似的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把孤立的、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进行整合性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知识进行有效地转化和迁移。而不至于出现换件外衣就不认识的情况。对于生物学来说,学生只有将所学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实验过程的基础知识进行有效地整理,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形成整体,才能全面地理解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和问题。这样学生便在理解中积累知识,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再依靠死记硬背来接受定义与理论。在完成有机化合物的教学任务后,可以让学生回家自己动手利用所学的知识去清洗茶杯里的茶垢。将所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学以致用,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将课本知识迁移到自己的大脑中,也让学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四、留心观察,养成勤于总结的能力
总结能力是学习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总结的过程中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整合,达到整体大于部分的最佳效果。观察便是总结过程中的核心。通过观察可以对事物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认知。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老师的实验或在老师的典例解析中,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首先要通过观察了解问题的基本知识、原理及相关内容,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思路。在大脑中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其次在课后,将所学内容进行联系、总结。养成定期总结的好习惯,在每学完一课、一单元后进行及时有效的总结。最后在总结的过程查缺补漏,温故而知新。在做练习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相似的知识点和题型,通过认真地分析,归纳总结将知识融入自己的思维中,形成知识系统。
五、体验式学习,培养自我反思的能力
现代科学和心理研究表明,学习策略思想的心理基础是知觉思维。体验作为知觉思维的核心,是灵感的来源。因此在中学生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验活动,在实验的过程和感受中,学生可以通过对自己实验的步骤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来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从而得到成功的体验,并形成一定的学习策略。
六、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学仅限于教师和学生之间。这种单向的学习交流方式,不仅控制了信息交流的数量,同时也延缓了信息反映的时间。而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内部之间便可以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组员之间不仅可以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反馈,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交流。弥补以往单纯的单向性、被动型学习的不足。团队合作,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整体大于部分的最优效果。在团队合作中,各个组员可以博采众长,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争取每个人都能发掘其长处,扬长避短,使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篇3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与新课标的一些新理论日益被社会各界所认同,新课程下各阶段的教育教学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之前的应试教育中,教师往往不重视打造高校课堂,只会在课堂上“一言堂”,教学的方式都是“填鸭式”,这种教学形式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学生都被动地学习,并且为了应对各种考试,常常采用“题海”战术,希望通过“练”达到“学”的目的。在新形势下,高中生物学科要注重新课标下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打造,只有这样,才会从根本上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这也是现代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内在要求。
一、新课标下教育教学的主要新理念
1.对新课标内涵的理解
新课标是国家课程教学的基本纲领性文件,其目的是规范基础教育课程,提高教学质量等。目前我国对新课标的要求已经涵盖小学、初中、高中等教育阶段。对高中生物学科来说,它是生物教材编订、课程教学、课程评估以及各种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组织高中生物各项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
2.新课标的主要教学目标与任务
新课标的主要教学目标与任务和旧课标相比有本质的区别。新课标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活动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而不是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教学,忽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任务上,新课标的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突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与选择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新课标的核心理念
社会上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能力,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就是创新。一方面,新课标在人才培养的要求上,培养的核心能力就是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应对社会上的人才要求;另一方面,对生物课堂教学也要求创新,新课标的课程是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并且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
二、当前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1.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
师生间互动性强是新课标下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高的重要体现,但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的现象。教师习惯以教学任务重、时间紧迫为借口,在课堂上不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一节课基本都是教师说、学生听,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并不高。
2.不注重生物实验的课堂教学
虽然与高中化学、物理等学科的实验教学相比,生物实验少了点,但不能不重视生物实验的课堂教学。例如:新课标生物必修一的第一章中“走进细胞”这节课,如果能借助实验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那么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就会主动地进行探究,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
3.没有创新生物课堂教学的形式
没有创新教学的形式是当前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些教师还沿用旧的教学方法,这样即使有新的科学的教学理念,没有有效的形式去实现也不行。
三、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方法途径探讨
1.通过创新教学形式促进学生生物学科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标提倡学生探究合作自主式的学习,可以通过创新教学形式来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科学习方式的转变。新的教学形式有很多,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课堂上分组讨论、辩论式学习等。
2.要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高中阶段的学生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学习体验,也就是更加注重个性化学习,在生物课中,有些学生喜欢通过实验的方式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有些学生喜欢以做题的形式理解记忆知识点,教师要充分理解与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并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提倡学生个性化学习。
3.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提高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提高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中的作用。比如,通过多媒体设备,制作PPT课件进行展示,教师可以把一些与生物知识相关的图片、声音、视频等呈现出来,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生物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艳华.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1).
[2]夏洪勇.新课标下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有效性的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5(3).
篇4
在教学工作中,常听见学生说生物难学,生物成绩差。究其根源,主要是存在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努力程度和钻研不够,学习生物和听课不得法等。听课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预习、复习、作业和应考都是围绕听课这一环节而展开的,所以提高四十五分钟生物课的学习效率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点生物课中提高学习效率的体会,希望能给师生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听课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
观察学生在生物课堂中的学习活动,有一部分同学确实存在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课前无准备,一无知识上的准备,没有预习习惯;二无物质上的准备,连教材、资料等都没有提前摆好;三无思想上的准备,思维的兴奋点没有转向课堂学习。(二)课上不专心,一心二用,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没有互动,甚至背道而驰;机械记录,被动接受,教师写什么就抄什么,思维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听评书型,上生物课没有动手的习惯。只有彻底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和方法,才能具备改进学习方法的前提保证。
二、提高生物课学习效率的方法与策略:
从生物的学科特点和生物规律出发,在生物课中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应把握以下几点:
1、预习后再听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课前预习是上好生物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提条件,在教师围绕“四精”开展教研教学活动的要求下,预习显现出了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此,学生课前应根据教师安排的预习提纲和问题,认真预习。预习的重点对象是教材,做到预习后思考及课后练习,做到预习有笔记,带着预习疑问去听课。
2、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同步
在生物课中,学习活动是围绕教学活动的开展来进行的,学习方法体现在教法的设计中,而教法的实施又促进了学法的转变。因此,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调动自己的一切积极因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自己的学习活动与整个班级教学活动保持同步。做学习的主人,不做局外人和旁观者,从而达到师生互动、和谐共鸣的效果。
3、学会听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十万个为什么?”,“问题是学习生物的心脏”。解决问题是生物学习的首要任务,通过解题巩固和检查了所学知识,一定程度上说,解题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学生生物能力高低的标准。学会生物解题,提高解题能力一般都要经历从简单模仿到反复练习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长期过程。从解题能力形成发展过程分析,在新课、作业和测试讲评课中,学生应主动与教师配合,积极参与解题思路探索,积极完成课堂练习。学生要注意理解教师对例题中已知条件与设问间内在必然联系的分析,重视教师对解题思路和步骤的归纳,重视在讲解典型例题中对各种解题模式的归纳,就相当于增长了思考的时间,也就等于提高了学习的效率,重视养成解题的自觉领悟和自觉分析习惯,不搞“题海战术”,从而形成解题先易后难、“先死后活”。在解题学习活动中应区分例题的“分析过程”和“解题过程”的不同,既要学习怎样解题、更要理解教师为什么这样解题。不但要学习教师对例题解法的分析,而且要领悟教师对概念、定律的理解,实际应用过程中知识发生、发展、形成中所蕴含的生物思想方法。
4、主动暴露自己的思维活动,提升思维品质
“教学是思维的体操”。生物教学的本质就是生物思维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可见思维能力培养应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三种思维活动:生物学家的思维活动(体现在教材中)、生物教师的思维活动和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再创造,在生物活动中揭示和暴露生物家的思维活动使生物学家的思维活动复苏,然后指导、调节、控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实现师生思维活动的同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在学习中起着主体作用,而教师则具有主导作用。学生学习生物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主动的建构的过程。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在教师多角度、多层次的启发、诱导、提问下主动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主动暴露自己的思维活动,这样教师才能通过对信息的反馈把握住思维方向的调控,培养收敛思维能力。同时应敢于猜想和善于质疑,遇到与自己的不同见解,可举手提问,培养直觉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升自己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5、重视小结,优化认知结构
按照教学环节,每节课结束前几分钟教师都会对整节课进行简明扼要的小结,通过小结使整节课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强调知识间的关系,使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全面深刻。此时,同学们可不能因快下课而放松注意力,反而应认真听讲,并逐步养成自己独立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6、笔记少而精
篇5
一、阅读——创设情景与设疑导学法
阅读就是教师课前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精心设计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题,阅读教材,思考问题。我在教学中经常采取创设情景设疑导学法,即选择一定的媒体组合,从教材中发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转化为问题的情景。
二、精讲——观察释疑与启发引导的讲解法
精讲就是教师在讲授时,突出一个“精”字。即学生通览教材,经过一番思索后,教师“精讲”。其主要目的是要用精练的语言,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把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在这种情景交融的状态中,一目了然,无须再言。这种妙不可言的表现魅力是传统的课堂讲解所不及的。它足以打破学生心理的平静状态,使课堂活跃起来。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认识不但深刻,而且完成了从兴奋状态向理性的升华。同时形成了学习持久的动力。
三、议论——激活学生思维的讨论法
在生物教学中,议论就是有目的地让学生把尚未弄懂的问题的疑点提出来,师生一同展开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方法可以由教师先提出疑点,引导学生思维,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或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启发,开启学生的思路,当堂讲清疑点;也可以概括几种不同看法,然后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相应的课外读物,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让学生在课外寻求答案。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及时点拨,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从各层面寻求答案。
四、练习——师生互动与人机交互的练习法
篇6
关键词: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主动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67-0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倡导知识与能力和情感与价值观的综合教育,提倡学生要自主性、探究性地学习。为了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实现新的教育理念,许多高中生物教师经过不断地尝试,探索出许多全新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简要阐述几种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教学方法,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引导启发教学法
引导启发教学法是指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依据教学目标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同时结合教学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一种生物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教学法主要以引导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己探索,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掌握知识,并配以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引导启发教学法主要包含有讲述背景法和提示要点法等教学方法。
1.讲述背景教学法。在高中生物进行过程中,有些理论和概念比较简单,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和掌握,这种情况下,生物教师就没有必要再为学生详细讲述这些理论与概念了,只需要把其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掌握和理解这些理论与概念。这种教学方法不但有助于学生牢牢地掌握和记忆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与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提示要点教学法。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知识点与将要讲述的内容或是与以前的知识相关,这时候生物教师可以通过提示这些知识点导入新课或是帮助学生巩固与复习旧的知识。运用提示要点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启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不但可以有助于学生提高对新课的学习兴趣,巩固与复习旧的知识,还能够把相关的知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系统化地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技巧,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探究式教学法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问题与生命现象的科学,生物学的发展就是生物学家不断探究的过程。因此,探究法一直是生物教学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高中生物教学同样如此。生物教师应该运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世界、理解科学本质和领悟生物学基本规律。探究式教学法主要包含讨论教学法与实验教学法等几种教学方法。
1.讨论教学法。所谓讨论教学法是指针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或者疑难问题,生物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最终解决这些问题的教学方法。生物学所研究的对象是玄奥的生命,许多问题并不能简单地用是非对错来回答,针对这些问题,生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辩证,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提供相关的资料并适当加以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讨论的目的并不是证明那种观点正确与否,而是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与主动参与,形成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不但极大地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由于学生的参与,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但是这种教学法在实际运用中,教师要注意适当引导,以免由于学生的情绪过高而导致课堂教学失控,影响教学效果。
2.实验教学法。高中生物教师运用实验法教学法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与探究的能力。但是实验教学法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如实验场地、试验器械、学校经费等,生物教师要依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实验项目,合理地进行实验教学。
三、主动式教学法
所谓主动式教学法是指生物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与思考,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来获得知识、提升能力与培养习惯的教学方法。生物教师在运用主动式教学法的时候,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制定自学目标与方法,并注意对学生的自学效果进行检测。主动式教学法主要包含多媒体教学法与阅读资料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生物学所研究的生命现象与生命问题往往比较抽象、微观,比如胚胎、细胞与基因等,还有一些现象则是时间比较漫长,如进化等,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伴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多媒体影像手段与教学充分结合形成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充分解决了这个问题,生物教师在讲授这些知识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的特点,自己设计一些课件或是从网上下载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料等,对学生进行多媒体教学,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微观的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篇7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方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百花齐放,比较常用的有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引导发现法、自学辅导法、实验法、情境教学法等。这些方法都是广大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和总结出来的,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均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但解决另一些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巴班斯基)例如,讲解法具有信息大,有系统性、逻辑性的优点,但师生间的信息交流是单向的,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谈话法具有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新旧知识联系紧密的优点,但却难以大面积调动学生的独立思考;讨论法具有多向信息交流、针对性强、便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特点,但往往使知识缺少系统性;引导发现法,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形成科学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有其优势,但难以保证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知识的系统性也受到影响;自学辅导法,有利于学生独立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只适合于较简单的学习内容……总之,教学目标的多重性、教学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教学客观条件的千差万别和千变万化,使得我们不可能找到适于一切教学环境符合每一特定教学情境的教学公式,一种方法的优点,恰恰可能是另一种方法的不足所在。
例如,高中生物“水分代谢”的教学:(1)导言部分,主要介绍绿色植物代谢的内容,只需要学生对这一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可采用讲授法或谈话法。(2)吸胀吸水,这是需要学生了解的内容。学生通过初中生物的学习及日常生活经验,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也可以通过联系学生已有知识运用谈话法进行教学。(3)渗透吸水的原理,这是重点和难点,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主要教学要求包括三点:一是了解什么是渗透作用。由于渗透吸水是通过渗透作用吸水的过程,所以要理解渗透吸水的原理,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渗透作用。对渗透现象学生在初中生物中已涉及,日常生活中也有经验积累,这里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这一原理仅靠语言表述显得较抽象,因此要采用演示实验法。二是需要学生理解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从理论上明确细胞具备渗透吸水的条件。通过渗透作用的实验及对细胞结构的认识,学生已具备理解认识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的条件,因此可采用讨论法。三是需要通过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证明细胞确实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去水分。这是学生实验,应用实验法组织教学。如果学生知识基本较好,又具备较强的实验技能,应尽量采用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先实验,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讨论其结构和生理基础,进而明确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如果学生的基础不够理想,可采用验证实验,在理解成熟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实验验证成熟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渗透吸水和失水。如果学生基础很好,可直接通过讨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基础较好,可采用自学辅导法,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织讨论;如果学生基础较差,则可采用谈话法。
这样,充分依据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情境,发挥了各种教学方法之长,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从而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
对于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与优化,没有机械的模式可搬,关键在于这种组织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是否符合教材内容特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否符合特定的教学环境。具体来说应体现下列原则:
1.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的原则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如前所述,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达成某些目标时有其所长,但在其达成另一目标时就有可能存在不足。在选择与综合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循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的原则。生物教学目标大体上可分为认知目标和非认知目标二类。以认知目标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多采用讲授法、谈话法等接受型的教学方法;以非认知目标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多采用探究法、引导发现法等发现型的教学方法。当然,认知目标和非认知目标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不应把两者对立起来和割裂开来。在讲授法、谈话法等接受学习为主的学习过程中,并不以认知为唯一目标,教学中也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形成正确观和方法,在以引导发现法、探究法为主的发现学习过程中,并不以认知为唯一目标,教学中也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形成正确观点和方法;在以引导发现法、探究法为主的发现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应注意促使学生高效率地学习掌握系统知识,形成知识结构。教学方法的综合与优化要以实现完整的教学目标为目的。
2.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原则
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如初中生物学科内容,有关于结构的,有关于生理的,有关于分类的,有关于进化的,有关于生态的,有关于遗传的;有的是微观的,有的是宏观的。在教材的编写形式上也各不相同,有叙述式的,有探究式的,有讨论式的。对于不同的内容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对内容较多、逻辑性较强、难度较大的内容因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可采用讲授法;对以实验为主的,可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尽量采用实验法;对难度较小、知识较零碎、结论性不强的内容,可采用自学指导法;对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大的内容,可采用讨论法;对结论性强、难度适中,内容中蕴含着科学思想和方法的,可采用发现法。
篇8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 高中生物课堂 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9(a)—0047—01
生物是高中阶段丰富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素养基础的重要学科,在整个中学阶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备受人们的重视。但受限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思想,大部分教师仍然是以理论课为主,结果导致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差,对生物学科精髓的认识也不够深刻。恰恰是因为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又缺乏进一步探索的精神,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开放式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不仅在课堂上,也可以通过课外进行;开放式教学狭义上可以从学校的课堂教学来说,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开放式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变“学知”为“知学”,使学生成为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开放式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做以总结,旨在为构建高中高效生物教学提供基础。
1、教学空间的开放
由于高中生物是高考科目,很多教师都把生物作为学生提高高考成绩的着眼点,于是总是喜欢让学生局限于课堂上,除了讲授各种理论外,就是让学生做大量的高考模拟题,而对于学生走出课堂以外去学习,则始终持谨慎态度。实际上,长期将学生固定在室内,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热爱。开放教学空间,可以让学生有更多新鲜的感受,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部分内容的时候,除了课堂上要讲解每种生长素对于植物的调节差别外,还可以把学生带进大自然中,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生长素对植物的具体作用。比如,种植水稻的时候,有一种恶苗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的串珠镰孢菌侵染所致,能引起植物分泌大量赤霉素。而赤霉素是一种植物激素,能促进植物生长,所以秧苗会又细又长,形成这种徒长的现象。这样以来学生一下子对生长激素的作用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还感觉到学习的知识很有意义。
2、教学内容的开放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量的增加,课本的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教师的教学就要突破课本的局限,从动态的角度来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针对高中生物而言,教学内容的开放主要是结合各地不同的情况来因地制宜、因生制宜的讲解生活中能够看得见、摸得到的案例,引导学生进一步去自主探索、自我提高和完善。比如学习“基因突变”的时候,除了讲解基因突变的原因等必要的基础知识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生活环境讲解例子。比如北方很多地方种草莓,教师就可以给同学们举例子,我们平时吃的草莓有的很甜,而且比较软,比如“丰香”品种,而有的则比较硬,比如“日本十九”;又比如有的草莓品种抗病能力就比较强,而有的品种则抗病能力很差,农户种植时产量就比较低,其实这些优良品种的特性就可以通过基因突变来获得。这样一来,学生感觉到了课堂内容与大自然之间的联系,逐步的就会形成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逐步的培养起对生物课程的兴趣。
3、教学形式的开放
篇9
一、切实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1.牢固树立科学教育教学理念。当前,生物教师主要应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三为主”教学思想和民主教育观念等三种教学观念。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三全”,培养志存高远,人格健全,主动学习,富有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三为主”的教学思想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民主教学思想主要包含“三要素”:一是师生要相互尊重,教师要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二是要与学生共商学习难题,讨论解决有关问题;三是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到应该掌握的知识。
2.辩证处理能力与应试的关系。高中生物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应指向学生素养的提高,还应有助于有效提高学生应试的能力。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诸如实验设计与分析,信息的获取、处理、转换与表达等以科学素养考查为主要目标的试题,已成为高考的主要题型。因此,既要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又要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二、精心准备教学设计
精心准备教学设计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备课时,一定要做到眼中有学生,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了解学情。为了充分了解学情,课前让学生自学,摸准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的重难点。真正做到讲学生之所难,解学生之所疑,有的放矢。
2.巧妙过渡、精心设问。精心设计“问题串”,使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提高实效性。例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教学设计思路如下:学生回顾生长素产生、运输和分布的特点,说明植物发生向光性的原因;老师展示植物根向地性,茎背地性的简图;学生尝试解释原因,学生的思维火花产生了碰撞并对生长素的促进生长提出质疑;老师展示“问题探讨”中的“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关系”曲线图,讨论其中蕴含的信息;师生共同小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三、灵活采用教学方法
1.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与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的个性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环境相适应。例如,对于伴性遗传的学习,可以选择两种基本方法:一是采用分析归纳的思路,先给出学生伴性遗传的具体实例,让学生结合学过的遗传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揭示其本质;二是采用演绎推理的思路,首先给出性染色体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然后要求学生分析这些基因可能怎样传递,基因的这种传递可能使后代的性状遗传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和规律。两种方法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各有侧重。
2.有效的教学方法应有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该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并以思维的参与为核心标准。例如教学“光合作用”时,教师对“光合作用发现过程实验的设计思想”这一重难点,可以运用探究法进行教学启发引导,帮助学生逐步深入掌握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又如,在生态保护内容教学中,可针对学生“先发展再保护环境”和“边发展边保护环境”这样两种观点进行引导,教师因势利导,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观点与理念的交织与碰撞之中,运用正反方辩论的方式,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提升了生物素养。
四、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永远充满着变数。无论教师课堂设计得如何充分完美,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总会发生一些与事先设计不一致的情景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课后进行反思,再设计。例如:在讲减数分裂时,按大纲要求该节需两个课时,先讲的形成,再讲卵细胞的形成,因为过程相似学生易出现厌烦的情绪。课后反思设计了第二课时:先让学生甲到黑板上写出形成的过程,再让全体学生自学课本,找出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与的异同点,然后让学生乙在第一位学生的板书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使第一课时的板书变成了第二课时的板书,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把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复习,又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避免了机械的重复,事半功倍。
篇10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物科学史;科学学习能力
G633.91
一、利用生物科学史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科学史是一部悠远的思想史,贯穿了伟大生物学家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思想历程,完美的体现了生物科学的探究以及对事物的认识,形成全新的思想氛围,展现了生物科学知识的时代背景以及思想转变和探究的过程。生物科学史展示了生物科W各个分支的研究历史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自然科学之间的本质内涵。高中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详细的了解其思想内涵和研究方法有助于帮助高中生全面的了解生物知识结构,养成良好的探究知识的品质,尤其是生物科学史上包含着探究思维方式、研究方法以及不断质疑和不断求证的精神,例如:在生物科学史上,DNA双螺旋结构的探究过程不仅克服了艰苦的研究条件,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对既有的结论进行质疑,不断的进行研究和探究的方法的创新,还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精诚合作的研究精神,即便是不同学科的学者在探究真理的时候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学家是生物学家沃森和物理学家克里克的合作对于高中生的生物学习有非常积极的精神影响,高中的生物教师在课堂讲解的时候不仅仅要给学生讲解正确的生物知识,还要将这样的探究精神传达给高中生,使得高中生在生物学习的时候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对生物科学的学习热情,还能够间接的鼓励高中生均衡的学习各个学科,不偏科,重视每一个学科的学习,将所学的知识综合在一起,为高中生的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高中生物教师应当丰富高中生的课余生活,丰富生物科学史的阅读量
在高中生活之余,学生的学习压力极大,生物教师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在课余生活适当的缓解学生的学习神经,除了教材以及参考书之外生物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准备接丰富的课外读物,例如:专门的生物史读物、刊物,或者使用发达的信息网络使得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认知更加的全面,在备课的时候,高中的生物教师也可以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在课堂讲解的时候引经据典,加深学生的印象,尤其是在介绍生物教材中的探究实验的时候,高中的生物教师可以通过生物历史的背景知识使得学生对不能亲身参与的探究实验有更多角度的理解与认知,例如:高中的生物教师可以在备课的时候阅读一些《生物学核心概念的发展 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科学史资源》、《生物学方法论》、如《生物学通报》、《中学生物学》等等,这些杂志能够帮助高中生物教师总结更多的学习经验,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应用自如,增强日常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提高高中生物课堂的学习性质以及参考价值。
三、利用生物学史的方法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生物探究历史中,最常使用的生物知识研究步骤为: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观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明确观点;讨论、交流科学成果等,这些方法应用到高中生物学习中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生物学习思路,更深入的了解生物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背景,领悟生物知识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思维。
例如:在探究生物“生长素发现史”的时候,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对这段历史进行分阶段的选择和挖掘,分阶段的将历史素材呈献给学生,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探究发现其中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设,分阶段进行探究,并在允许的条件下设置对照实验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修正,引导学生最终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在这样研究的过程中,高中的生物教师将生物史完美的呈现在课堂上,使得学生对与生物知识有更多自我的见解以及对生物历史有更多的认知。
同时,将生物历史与日常的教学实践联系在一起,使得高中的生物教师避免陷入“利用科学史进行教学”的模式,也能够鼓励学生沿着科学家研究的足迹探究生物历史,理解生物知识学习的本质以及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学习生物学家的研究精神,为高中生物的知识巩固以及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总结
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以及树立自信心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学习时间紧张,多数的高中生分配给生物学科的时间较少,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采取的方法是死记硬背,这对于高中生的长远发展影响不佳,存在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一部分是高中的生物教师无法很好的引导学生,高中的生物教师应当利用生物学史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生物学史有更多的了解和更多角度的认知,帮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掌握更精髓的生物学习方法,学习生物学家的研究精神,为高中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 上一篇: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 下一篇:高考历史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