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生物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18 17:49: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科学生物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从课程设置看衔接
小学从三年级至六年级均设置了《科学》课程(江苏教育出版社),有8个分册;初中在七、八年级设置了《生物》课程(江苏教育出版社),有4个分册;高中设置《生物》必修和选修(人民教育出版社)各3册,本文只涉及必修3个分册。下面表1、表2分别是小学《科学》各分册和高中必修3个分册中与初中《生物》有联系的部分内容比较。
仔细比较上述两表中显示的各教材分册中所涉及的内容可知,在有关生物学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小学《科学》和初中《生物》之间有关联的内容很多,并且在初中《生物》中这些内容的阐述比较仔细、深入,涉及面更广,技能要求更全面;而高中《生物》在遗传变异、生态系统、生命活动的调节、科学探究的过程、生物技术等方面与初中《生物》联系紧密,在初中《生物》的基础上,更加加深拓展了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再加上选修的内容,为学生以后接受专业生物学教育做了很好的铺垫。其中,初中《生物》教材的设置起到了很好、很明显的衔接作用。
二、从教材内容看衔接
鉴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小学《科学》中的有关生物学的内容,较少涉及生物体的组成结构、生理功能,较多描述外部形态、生活习性,例如“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吃的学问”“养蚕”“我们长大了”等,因此明显侧重于宏观知识方面。
高中《生物》加大了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研究学习,例如:细胞膜的有关知识、酶的作用和本质、核酸、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基因的有关内容等。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也从小学、初中的定性分析的要求向定量分析转化。随着高中学生身体、心智、能力的水平发展,研究学习的内容也向更深更高的层次发展,高中《生物》更侧重于微观知识方面。
而初中《生物》在比较详细阐述各典型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宏观知识外,也开始涉及生理功能的实现等一些微观方面的学习,例如: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细胞核的作用等,知识认知开始由宏观向微观发展,初中《生物》教材的这些内容安排起到了“承下启上”的衔接作用。
三、从教学策略看衔接
生物科学不仅是事实和理论众多,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因此,在小学、初中、高中的生物课程中安排有不少科学探究的内容,也是学生必须理解、掌握的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策略,3个阶段也各有侧重。
小学《科学》侧重于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用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达到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识记。例如:观察小动物、怎样搭配食物、养蚕、种油菜、做酸奶等。学生通过观察,亲眼目睹了一些奇妙的生命现象的产生、发展,而对怀有极高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儿童来说,没有比看一看、摸一摸、种一种、养一养等更好的策略来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了。
高中《生物》的教育策略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研究,即科学探究,并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1]。在高考试题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题型是“实验设计”,强调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求较高,能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该题型完成的程度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这一策略实施的程度。
在初中《生物》中也安排有不少实验,绝大多数是科学探究的验证性实验。要求学生在了解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基础上,要会“提出问题”、要知道如何针对问题“作出假设”,并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及时记录、分析数据,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并相互“交流”。在探究的过程中已开始对“如何让实验更准确”、设法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提出了初步的要求。
从小学《科学》的观察,到初中《生物》的验证,再到高中《生物》的研究,初中《生物》无疑又处于“承下启上”的衔接阶段。
四、从学习方式看衔接
无论是小学《科学》,还是初、高中《生物》,其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标准中,有两点是一样的,即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2]学习小学《科学》如此,学习初、高中《生物》也是如此。学生在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增强了探究能力,在获取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也形成了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为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只需提供科学探究的机会,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精心组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即可。在此过程中,初中《生物》中的一些实验,理所当然在小学《科学》和高中《生物》之间起到了“承下启上”的衔接作用。
五、从本地区教育实际看衔接
众所周知,初中生物学在初中课程设置中必不可少却又“无足轻重”。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社会对减轻学生负担的要求等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市的“中考”科目中没有生物学,小学毕业会考当然也不考《科学》。所以,初中生物学的“地位”一直不高。
但在七八年前,为了使高中生物学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加强了对初中生物学的要求,我市实行了在初中八年级进行生物学会考,并将会考成绩纳入中考考生的总成绩的方法。从一开始的只统计“优、合格、不合格”,到以满分5分计入中考总成绩,再以满分10分计入中考总成绩(最近几年又不计分数了),近几年来小学毕业会考也将《科学》列入考查范围。
在小学毕业会考、初中中考、高中高考三级考试制度中,初中生物学要为高中生物高考作铺垫。而初中生物学会考的内容当然更注重与高中生物学的接轨,凡高中生物学中涉及初中生物学的部分(如表2),都成为会考重点。这更实际地体现了初中生物学“承下启上”的衔接作用。当然,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及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全心全意为学习服务。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学在小学和高中相关学科间起到了桥梁作用。作为初中生物学教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初中生物学的教育教学,应该对小学《科学》、高中《生物》中的相关内容了然于胸,做好学科知识的“承下启上”的衔接工作,为教育事业多作贡献。
参考文献
篇2
[Key words] Recommended;service philosophy;“customer” service;satisfaction
在学院2012、2013年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上愿意推荐母校的比例2011届毕业生为43%,2012届毕业生为46%,低于全国水平(57%)。2013年学院招生、入学教育及新生适应性年度报告上2012级新生愿意推荐本校的比例也才45%。为什么我们培养的学生却不愿意推荐我们的学校呢,是学生不爱母校,还是母校没给学生足够的爱?如何让学生对学校教学满意、学生工作满意、生活服务满意?
作为高职院校,如何让更多的学生选择本校,与提高教育服务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学生是直接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的对象,是高职教育的直接消费者、购买者、受益者,也是作为生产者,参与者、使用者,参与了高职教育的整个服务过程,学生满意了,学校才算是办好了。
一、把握形势 明确服务的主体和就业环境
1、服务主体有了新变化。近年来,高考参加人数逐年下降,各高职院校招生竞争异常激烈,我院的高职生源质量也有所降低,大部分学生录取分数只在高职切线上。另外,高职生源已经跨入了九零后,其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相对于“70后”、“80后”大学生有了很大改变,他们在网络影响下成长起来,善于从网络上接受新信息,学习新东西,思维活跃,喜欢追求刺激,追求新鲜感。高职院校的服务主体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适应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多样化的变化趋势,改变思路,不断创新,强化"以学生为本"的全面服务的理念。
2、就业环境有了新变化。职业教育必须满足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企业需求,为社会输送适合产业发展的多样化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毕业生在校期间是否接触过一些实际工作,经历过社会实践,是否达到企业所需的技术等级等,都是企业所关注的。企业在挑选人才不仅对文化层次和专业结构有要求,还要求毕业生熟练掌握某项专业技能,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一经聘用就能及时上岗服务。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成为是否录用的一个重要标准。
二、更新观念 彰显服务理念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现行教育体系正面临着一场巨大而深刻的转变,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才能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我们的教师已经习惯了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行为模式,我们以往的教育习惯,是不太关注学生的反应,老师说的都是“圣旨”,学生反映什么不重要。学校是“上帝”,学生是学校培养的“产品”,学校通过课程“流水线”,以及比较单一的“产品评价标准”,想把学生塑造成什么样,学生就该是什么样。可是时代变了,供求关系也发生了转变,现在的 “上帝”应该是学生,轮到我们教育者该去思考如何为“上帝”做好服务,思考如果我们想吸引学生,我们到底能为学生做什么?我们做成了什么?他们如何评价我们做的事情?只有企业愿意心甘情愿掏钱聘我们培养的学生,我们的教育才算是成功的,不应该是只注重知识的传承,忽视了能力的培养,不仅仅让学生在3年学习结束毕业后有满意的工作,而且到了岗位之后学校还应一直关心他们,不断联系,帮助他们在岗位上走得更稳更远,只有这样的学校才能让学生愿意推荐。
三、把握重点 开展“顾客式”服务
学校把教育服务提供给了学生,学生享受到这种教育服务,并为此交纳了学费,那么不断改进教育服务,满足所有“顾客”的需要,这既是高职院校管理活动的首要目标,也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出发点。
1、做好教学服务。学生是最重要的服务对象,时刻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通过因材施教满足他们的个体需求。在理论教学上以就业为导向,紧密联系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不再被动地接受学生提问,而是主动思考、主动询问学生在学习上有哪些没掌握,哪些不清楚,主动为他们补缺补漏。在实践教学上,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尝试部分专业实验实训室随时开放,让感兴趣有需要的学生可随时进行实践操作。开展“兵教兵”即让学生教学生,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专业教师在旁及时补充更正的课余实践教学模式。在考核上也不在为成绩马首是瞻,从“单一”转向“多元”。教师评价角度要从以往单一的知识方面的评价,转向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角度的评价。比如,学生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学习习惯等是否有进步。这种评价能打破传统的唯分数论,让学困生发现自己的亮点。
2、做好学生事务服务。学生的需求和期待是我们最大的动力源,一切从学生需要出发,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期待,才能真正的做到以生为本。在服务态度上要积极主动,“顾客”第一,比如当你和同事正在谈话时,学生来找你,需要你的帮助,你就要马上和同事终止谈话,立即帮助学生处理,这就是以学生满意率为中心的优先法则。再比如学生来找你办事,可是他要办的事不是你的业务范围,这时候你该怎么做?只是告诉学生这个业务不是这边办的,还是告诉他应该去哪各部门办?这两个方法都不可取,如果你把学生当成“上帝”,那么这时候你的服务态度应该是积极的,你该带着他到能办理此项业务的部门并交代清楚。学院目前通过设立学生事务中心正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在就业方面,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不断地改进就业服务。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为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积极参与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篇3
首先,让我们重温一下《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知识目标的表述。“课程总目标”指出,在知识方面要让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义务教育是公民基础教育,而不是专业人才的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应当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应当是作为普通公民所需要的知识,而不是只有成为生物学专家才需要的知识。因此,这里所说的“基本”和“基础”都是对培养合格的普通公民而言的。以往长期作为基础知识的某些内容,比如水螅、蜗虫等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对于系统的生物学专业教育来说是必要的,但是离普通公民的生活终究太远,学习的意义不大,在课程标准中就不做要求了。这就反映了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仅面向将来不断深造直至成为生物学专门人才的学生。
课程标准对知识教学的要求还有一条基本考虑,就是要处理好基础性和实用性的关系。既要选取生产和生活中有用的知识,又不能仅考虑有用,将种植、养殖、治病疗伤等实用性知识作重点,否则就要走上“三大作物一头猪”的老路。知识内容与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相关性越高,实现迁移的可能性越大,其时效性越长久,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价值就越大。因此,课程总目标强调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学习,用的动词是“获得”,而关于应用,用的动词是“了解并关注”。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是从事实中归纳总结出来的,概念的形成、对原理和规律的掌握,也必须建立在认知事实的基础上,因此,课程总目标还强调生物学基本事实的学习。生物学事实包罗万象,这时所说的“基本事实”是指学习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所必需的事实性材料。比如花、花的结构、花的类型、花序等都是事实性知识,其中花的结构是学生理解花的功能、形成花的基本概念所必需的,属于基本事实。 而花的附属结构、花的类型、花序的类型及特点,尽管以往长期保留在初中生物教材中,却不属于新课标所说基本事实的范畴。
课程标准对知识教学要求的第三条基本考虑是强调理解的质,而不是信息的量。对需要学生单纯记忆的知识作了精简,对需要学生理解的概念和原理则提高了要求。比如,精简过多过繁的形态、结构和分类的内容,提出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要求。再比如,“具体内容标准”的内容和表述方式,也体现了这一思路。“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等等,都是要求学生达成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而不是单纯记忆。
课程标准对知识教学要求的第四条基本考虑是将生物学知识作为生物科学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将知识教学与能力和情感目标的达成统一考虑,而不是单纯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内容标准”突出了人与生物圈,打破了传统的植物、动物、人体等几大块内容的学科体系,让学生经常围绕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来探究生物学问题,既有利于探究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为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打下理性的基础。
课程标准对知识教学要求的第五条基本考虑是体现生物科学的发展及其与技术和社会的紧密联系。例如,内容标准增加了生物技术的内容,而且将生物技术单列为一个主题。
篇4
一、 对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服务专业课程学习的认识
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教学大纲”)对数学课程做了明确的定位: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中职数学的教学有别于普通高中的数学教学,不仅承担着提高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等数学素养的基本职能,还承担着为专业课程学习、职业技能的掌握服务的功能,应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它着眼于普通劳动者素质培养需求,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工具性。作为为专业课程学习服务的数学教学,如何实现与专业知识的有效渗透和整合,值得数学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索与实践。
二、卫生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学生层面
一方面,自从中等职业学校放开招生以来,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张,中职学校生源质量不断下滑,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普遍较低,且分化严重,很多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都比较弱。薄弱的数学基础,不良的学习习惯,较差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断层、碎片化严重,导致数学学习难度加大,对数学的兴趣随之减淡,随着教学内容的逐步增加和深入,疑难问题日积月累造成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由于在数学学习上的长期“失败”经历导致学生在思想上存在畏难心理,充满了挫败感,坚持理想信念信心不足,产生数学难学且无用的念头,认为在学校只要学好医学专业知识即可,数学的学习无关紧要。这种思想导致许多学生厌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是数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完成。
2. 教师层面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对教学的组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理念直接影响数学教学的方向和效果。目前部分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陈旧,不了解数学与专业课之间的知识联系,仍以传统的单一的系统理论知识传授为主,专业知识基本不涉及、不渗透,导致数学学科被孤立,未能有效服务专业课程的学习,无法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仍是以试卷的方式考核理论知识为主,未重视应用性考核,该导向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应用能力养成的积极性,且无法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充分的开发。
3. 学校层面
由于卫生中职学校一直保持良好的就业形势,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即可就业,较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考取高职院校进行更高层次学习的意愿,同时对数学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往往只重视专业课程而忽视公共基础课程尤其是数学课程,直接导致学校在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对数学的课时分配过少,难于满足较为完整的数学教学的需要,只能压缩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到数学的教学。
4.教材层面
近几年来,中职数学教材的编写在专业知识渗透方面有所突破,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根据教学大纲配套出版了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分为《数学》(基础模块)、《数学》(职业模块)(分为“工科类”和“财经、商贸与服务类”两种)和《数学》(拓展模块)三个模块,然而《数学》(职业模块)的内容对卫生中等职业教育各专业的知识学习及职业岗位工作对数学的要求的关联性不大,缺乏医学专业知识的渗透,适用性受限。事实上,医学专业课程很多地方需要使用数学知识,由于学生知识面窄,灵活性差,知识迁移不易实现,难于达到培养目标。
三、卫生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服务专业课程学习的平台建设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数学的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系统理论知识传授的做法,转向更多地为专业课程学习服务层面,从关注数学学科知识转化到关注专业知识学习及职业岗位对数学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注重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下面以此为指导思想进行卫生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服务专业课程学习的平台建设。
1. 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在教材中融入专业元素
我校数学教师在充分调查医学各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对数学知识的需求的前提下于2014年编写了广东省卫生职业院校公共基础系列规划教材《数学》(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各专业用),该教材在教学大纲的框架下注重数学知识的专业应用,将专业知识有机融入教材,目的是努力实现数学知识融合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融合到职业岗位的应用中,达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为以后的职业岗位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对数中引入pH=-1g[H+]的计算、声强级的计算等与对数有关的医学常用计算;函数中引入吸氧浓度与氧流量的函倒叵担环侄魏数中引入婴儿的体重与月(年)龄的函数关系;函数图像和性质中引入心电图、体温曲线图、脑电图、激素分泌曲线图等与医学相关的函数图像;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时介绍研究药物的衰变规律的药物动力学一级反应公式f(t)=ae-kt;概率与统计初步中介绍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等等。
2.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翻转课堂模式
信息技术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都产生深刻的影响,近几年来,以建构主义和掌握学习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和推广。我校经过几年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上传和共享,学生可以很方便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获取学习资源,满足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因此我们将一些章节的内容制作成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微课视频等,上传到学校的“云服务器”中供教师和学生使用,具备了“翻转课堂”的基本条件,然后在教学中进行实施。经过两年来的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和自主性,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
3.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建立过程性评价机制
改变传统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建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维的过程性评价机制。传统的试卷考核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而科学多元的评价机制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过程性评价包括课中评价、课后评价和测试评价。课中评价是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如对发言、汇报探究成果、交流学习体验等进行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习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课后评价是对学生课后活动的评价,如作业、课外数学学习活动等的评价;测试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实施过程性评价以实现全面考核学生的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素质的目的。
4.开展数学应用竞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开展数学应用竞赛,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卫生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服务专业课程学习的实践成效
经过两年多的数学教学服务专业课程学习的平台建设和应用,取得了一些较为明显的成效。
1. 专业问题驱动和融合,提高了学生兴趣和培养质量
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医学专业课程相关问题为依据,以岗位需求的应用能力培养为目的,内容来自专业实际,教学案例源于岗位实际,既迎合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降低了学生接受专业知识的难度和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经历了从厌学苦学到愿学乐学的转变,从而为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据专业教师和实习带教老师反映,学生懂得处理专业知识学习过程和职业岗位中涉及的数学问题和计算。
2.专业知识渗透和整合,更新了教师的数学教育理念
通过《数学》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对我校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掌握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并将其与数学知识进行渗透和整合,对我校数学教师而言是一次紧跟形势的教育理念的更新。
3. 翻转课堂教学的应用,改变了教师学生的角色定位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定位,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管理者转变为资源的提供者、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研究者,教学形式由“课堂讲解+课后作业”转变为“课前学习+课堂探究”。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并需要及时改变观念,调整教学设计,更好地服务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4. 科学评价机制的使用,保障了学生的个性化l展
充分发挥科学的教学评价的正面导向作用,让评价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师的教学始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篇5
关键词:中医 分子生物学 实验准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126-01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该技术已经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与医学联系日益紧密。中医院校的实验教学课程大多是实验性很强的专业课,而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大多是蛋白质和核酸等的定量实验,要求更严格,操作更复杂,实验难度更大,要保证实验课有序高质量完成,实验准备工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环环相扣,不能疏忽大意。
为在中医院校普及和推广分子生物学技术,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我校基础医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于2012年全面开展分子生物学教学实验的准备工作,现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经历我校分子生物学教学实验室从无到有的整体建设,从耗材购置到预实验进行,结合具体工作,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1 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个人认为扎实的业务素质是实验准备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我校本科分子生物学实验包括质粒的提取、基因组DNA的提取、PCR、转化等五个小实验,这些小实验之间具有连续性强、时间长等特点,要求实验准备工作人员必须具有扎实全面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实验技能,掌握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和试剂配制,熟悉掌握设备仪器的操作和注意事项,出现问题能及时解决,对不同实验结果有合理的解释。如电泳,胶的浓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图片漂亮与否,任何大小的DN段都有一个合适的浓度的胶,做PAGE时胶的浓度更为明显;这些是实验准备的重点,那么怎么寻找这些实验中的重点呢?那就要在预实验中仔细揣摩实验原理、步骤;再如转化会有多次失败,许多人认为是感受态做的不好或者是抗生素加过量,可是有一次的感受态是“粗放型”做的,最后效果却很好,这有可能是载体自我环化没连上,或者是热激时间过长;对于抗生素用量多的问题,则把平板在恒温箱里多放置一段时间仍仍然什么都没有(这时抗生素已经失效),这就不是抗生素的问题了,这些只有实验之后才能体会;有时候转化子太多,就不妨把平板室温下放置数小时,挑大菌落(质粒拷贝数多)去验证。最后,作为实验技术人员,要关注国内外实验技术新动态,改进实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2 积极做好预实验
所谓预实验是指在进行实验教学或者是科学研究时,经常需要在正式实验之前先做一次实验,简称预实验[1]。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准备过程,而且实验准备人员能通过这一过程摸索实验条件,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同时许多新的实验方法和技巧都可以由预实验探索而来[2]。
每次实验都会因时间、室温、试剂批号及浓度和仪器的改变而出现不同的实验结果,所以每次实验前都要做好预实验。做好预实验首先需要注意环境的干净整洁,该灭菌的仪器和器皿是否准备充足,然后认真完成所需要的各种试剂的保存条件、稀释时的配比等。
其次是仪器设备的准备,实验前要仔细调试设备,这样才能确保实验的正常进行。比如我们实验室新买了一台离心机,空机转动很好,可是在预实验时发现放到里面的离心管顶部与机器有摩擦,及时与厂家联系进行维修解决了问题。其实预实验目的就是确定实验条件,寻找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课的正常进行。
3 加强各方面的协调工作是实验准备的保证
实验准备工作特点是接触面广,与学校教务处、设备科、学科教师、学生的关系密切,处理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关系是搞好实验工作的重要保证。(1)设备科:分子生物学实验是一门新开实验,作为采购部门的设备科第一次采购某些耗材就有可能会发生理解上的错误,这就需要和设备科老师有良好的沟通,比如填写的购置计划只写着封口膜(全名叫无菌培养容器封口膜),在领取时设备科老师就先让供货商拿来一包样品(Para film),发现不对我们及时调货最终确保了实验的顺利进行;(2)学科教师:实验教学是教师和实验人员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二者相互依赖,缺一不可,在实验准备中要求学科教师意见,互相尊重,密切配合;(3)学生:每次实验课前都要给本实验室的负责人交代清楚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些必要的要打印出来贴在醒目处请学生注意。
4 加强日常管理
良好的实验室管理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基础。在实验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4.1 实验仪器的管理
分子生物学操作中会涉及一系列仪器,管理不当或者使用不当导致实验失败、减少仪器使用寿命或损坏仪器,因此在进行操作前细致地了解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是使后继实验事半功倍的一个必要准备。比如超低温冰箱和可调微量移液器,在超低温冰箱内储存的物品包装盒材质应为不锈钢、铝质或耐低温的硬质塑料。禁止使用纸盒、橡胶器皿、玻璃器皿以及软质塑料袋;尽量减少开门的次数和开门时间,以保证箱内温度的稳定;存取样品时动作应迅速,不能长时间打开冰箱。离开时务必确认冰箱已经关严。可调微量移液器在使用过程中动作要缓慢平稳,不使用时要调至最大值的刻度,使弹簧处于松弛状态以保护弹簧。实验结束后督促学生填写仪器使用情况表,如有故障要写明原因,以便及时联系维修人员进行检修。
4.2 实验材料的管理
实验室的安全最重要,分子生物学实验经常与毒性强,甚至是致癌的试剂接触,像氯仿、异戊醇、甲醛、乙醚等许多溶剂,都应在通风橱中使用,并且注意保护皮肤和呼吸道。另外一些致癌物或诱变剂,像溴化乙锭等,在操作中要注意防护,并注意使用后的处理。特别是一些试剂盒,一定要掌握相关知识后方可使用。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列出每次实验的材料清单,每次实验课前组长按照清单一一清点,对于有毒及需要特殊处理的试剂要对学生交代清楚,同时要明确下课后按时把所有实验材料整理归位,老师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
4.3 实验室卫生管理
从第一次上课就要强调实验室环境卫生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次实验结束后值日生认真打扫卫生,并将实验室仪器、物品摆放整齐,为下一次实验创造良好的氛围。
分子生物学的准备工作繁琐而复杂,即使有几年的工作经验也难免会有疏漏,这就要求我们平时的经验非常重要。注意总结实验中注意事项,每次的物品准备都要有详细的记录,每学期实验项目一旦确定就不会改变,准备教师可以提前熟悉实验程序。娴熟的操作技能是保证实验准备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只有做到正确使用、熟练和规范操作,才能得到正确结果[3]。长此以往,可以改正不足,逐渐完善实验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 孙蕊,于洪帅,丁宁,等.预实验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8(22):151-152.
篇6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改革;尝试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218-03
无机化学实验是针对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巩固和深化无机化学课程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刚进入大学学习的一年级新生摒弃中学时期形成的不良实验习惯,熟练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为后续实验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1]。因此,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高师院校所培养的中学化学师资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与学科的快速发展、专业的培养目标严重脱节,极大地制约了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如何优化整合课程教学内容、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课程考核的评价方式以有效地提升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成为了培养高师院校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关键。为提升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作者在多年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一、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中,基本操作、基本化学原理和元素性质实验等验证性实验在教学内容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如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写的《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2]教材中,验证性实验的占比竟然接近60%。开展验证性实验虽然能够巩固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细致观察能力。但在教学中过多地选用验证性实验内容则难以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实现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在近年的教学过程中逐步采用我校自编的《无机化学实验》[3]教材,将一些内容简单、与中学知识重复的验证性实验进行合并、简化,使验证性实验所占的比重下降为45%,同时大幅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数目,新开设的实验项目如“微波固相合成――AlPO4的合成及组成测定”、“一维链状牛磺酸钴配位聚合物的溶剂热合成”以及“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等可以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多种无机合成新技术,熟悉化合物的鉴定及组成分析方法,增强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了解学科的发展前沿、增强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而趣味化学实验内容如“化学冰袋的制作”、“暖手袋的制作”、“彩色火焰蜡烛的制作”等的引入则将专业课程的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寓教于乐,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的“魔力”,对实验课程的实践性有更清醒的认识。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教师现场演示,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伴随无机化学学科的发展,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呈几何级数增长,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向学生传输更多的知识内容变成了一个令任课教师棘手的问题。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知识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的特点,将其引入无机化学实验的课程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4]。如在“溶液的配制和滴定操作练习”实验中,可先行拍摄滴定操作的正规示范视频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由教师演示滴定操作后,再将正规示范视频采用慢速方式重复播放数次,必要时进行定格展示,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滴定操作的具体步骤和要求;在“醋酸解离常数的测定”实验中,可在多媒体课件中将酸度计的组件和操作面板以图片的形式进行直观的介绍,同时将其使用步骤在课件中呈现出来,方便学生在使用仪器的过程中随时检视自己的操作是否符合规范。此外,在复杂实验装置的组装、化学反应过程的模拟等方面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可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有必要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更佳的教学效果。不过多媒体教学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现阶段仍然是实验课常规教学手段的一种辅助,与理论课的教学不同,我们更强调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在讲解实验操作规范和仪器的操作步骤时必须结合现场演示,在学生面前将重要的实验操作技术逐一分解,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让学生感受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感受到化学实验的严谨性,感受到化学科学的神奇性。现场演示也有助于在师生之间产生更多的言语、动作交流,充分加强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对教师产生敬佩、尊重之情。
三、改革课程考核的评价体系,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鉴于实验课程的特殊性,仅以期中和期末的笔试或操作考试来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显然有违科学性,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实际表现,使课程成绩的评定更趋合理化。在教学中,我们按照平时成绩占70%,笔试和操作考试成绩占30%的标准来评定学生的实验课成绩。加大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性、主动性。在平时成绩的评定中,我们摈弃过去根据某学生一个学期的整体表现打分的粗略方式,而是将成绩的评定细化到每一次实验。对每一次实验的评价则由过去的教学中只依据预习报告、实验报告的书写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的片面手段,转而重视学生在整个实验中的具体表现,综合考虑实验的预习情况、学习态度与实验内容的完成情况、基本操作掌握情况及台面清洁、现象记录及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的书写质量等指标对学生的实验成绩进行评价,每一部分的分值均为20%,使最终的评分能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防止出现学生不认真完成实验内容而通过后期“加工雕琢”实验报告获得好成绩的现象。评价方式的变化可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全神贯注、手脑并用,对于提高实验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指导教师增强责任心,加强课堂巡视,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技能是否规范、实验现象的记录是否完整、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实验态度是否端正,并可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疏漏和不足并当场在课堂中予以纠正,避免此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影响到后续的教学。
四、逐步实现化学实验内容的“绿色化”,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污染问题是21世纪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迫切问题,而化学工业作为主要的环境污染源已日渐成为“人民公敌”。实现化学过程的“绿色化”是改变化学及化学工业所面临的窘境的唯一有效办法。在高师院校的实验教学课堂上面向未来的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传授环境保护的知识,树立“绿色化学”的良好意识对于建设大众期望的环保性社会,消除化学对公众的负面影响,培养青少年的环境意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毒有害化学试剂,鉴于目前绝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实验室还不具备处理实验废弃物的仪器设备,因此这些试剂本身或者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极有可能对环境造成难以修复的污染。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绿色环保理念,实现实验过程的“绿色化”是当前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碰到的一个大问题。本着预防大于治理的原则,应从实验源头上对污染进行防控。为此我们首先在实验内容的选取上遵循“5R”原则(减少用量Reduce,重复使用Reuse,循环利用Recycle,再生Regeneration,拒用Rejection)[5],尽量摒弃对环境污染大的如汞、重铬酸钾、苯等试剂药品,优化实验方案与实验装置,加强实验废弃物的处理,尽量减少化学实验的污染排放;其次强调实验产物与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通过开设“由含银废液制备硝酸银”、“由废干电池制备硫酸锰铵”、“由易拉罐合成明矾”、“由贝壳制备乳酸钙”等实验项目,使对环境有毒有害的物质在实验室内进行流转,防止废弃物对土壤、大气造成污染,不但可以节约大量的实验药品与经费,而且可以向学生灌输原子经济的概念;此外,我们还在“醋酸亚铬的制备”、“水的电解”等实验中采用微型仪器装置,在保证实验现象、结果清晰准确的前提下大幅度减少了药品用量,不但实现了实验“绿色化”的述求,而且能够促使学生更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注重实验操作的准确性。今后我们还将对某些严重污染环境、对学生身体健康损伤大的实验项目进行计算机仿真化,更大限度地消除无机化学实验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
五、结语
近年来,我们在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对于提升化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已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养出的一些学生先后在全国师范生化学实验技能大赛以及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部分学生在进入老师的研究室开展研究工作时也表现出了良好的科研素养,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这些收获促使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实验课的教学改革,追寻学科发展的脚步,利用更有效的手段与措施来发展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妙琴,王祖浩.高师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化学教育,2002,(11):21-25.
[2]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蒋毅民.无机化学实验[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宝金荣,朱晓伟,李文先.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室科学,2013,(2):49-51.
[5]邹少兰.绿色化学与绿色化学实验[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25-28.
篇7
【课程介绍】一对一,小班等多种班型自由选择,针对不同基础的学员制定适合的学习方案,结合学员自身特点和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授课时间,给学员匹配适合的老师进行授课,切实保证学习效果及达分目标。
【温馨提示】400免费热线咨询方法:您好,请您先拨打前10位总机号码,根据语音提示输入后5位分机号码,稍等片刻即可接通校方顾问老师,可以跟老师说明的您目前的外语水平,明确自己的学习需求及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咨询授课时间安排、学习周期及免费试听课预约安排等情况,欢迎您的来电!
【嘉兴市】
嘉兴市韦博国际英语培训学校南湖名都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99【商务英语、职场英语、交际用语、生活口语等实用英语培训】
【江门市】
江门市蓬江区美联英语出国留学语言培训江门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3993【雅思、托福、SAT 、GRE、GMAT、SSAT等考试类英语培训】
【金华市】
金华市婺城区韦博国际英语培训学校金华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97【商务英语、职场英语、交际用语、生活口语等实用英语培训】
金华市义乌市韦博国际英语培训学校义乌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102【商务英语、职场英语、交际用语、生活口语等实用英语培训】
金华市永康市韦博国际英语培训学校永康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97【商务英语、职场英语、交际用语、生活口语等实用英语培训】
【昆明市】
昆明市五华区泓钰学校昆明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96095【德语、意大利语、法语 、西班牙语等小语种培训】
【廊坊市】
廊坊市三河市泓钰学校燕郊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96115【德语、意大利语、法语 、西班牙语等小语种培训】
【临沂市】
临沂市兰山区泓钰学校临沂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96104【德语、意大利语、法语 、西班牙语等小语种培训】
临沂市兰山区环球雅思英语培训学校金鼎国际广场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187【雅思、托福、SAT 、GRE、GMAT、SSAT等考试类英语培训】
【马鞍山市】
马鞍山市雨山区韦博国际英语培训学校万达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82【商务英语、职场英语、交际用语、生活口语等实用英语培训】
【牡丹江市】
牡丹江市爱民区泓钰学校牡丹江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96109【德语、意大利语、法语 、西班牙语等小语种培训】
【南昌市】
南昌市东湖区泓钰学校南昌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96096【德语、意大利语、法语 、西班牙语等小语种培训】
南昌市东湖区朗阁英语培训学校贤士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127【雅思、托福、SAT 、GRE、GMAT、SSAT等考试类英语培训】
南昌市东湖区朗阁英语培训学校南昌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127【雅思、托福、SAT 、GRE、GMAT、SSAT等考试类英语培训】
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环球雅思英语培训学校红谷滩封闭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188【雅思、托福、SAT 、GRE、GMAT、SSAT等考试类英语培训】
篇8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本文将现代教育技术的涵义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同时,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最后,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生物课程进行有效整合的策略进行了综合阐述,实践结果证明,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初中生物课程之间的整合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同时,高效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一、概述现代教育技术概念
我国目前所称为的“现代教育技术”一词的涵义的界定有两种:第一,强调“时间性”。新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媒体技术以及系统技术的教学技术;第二,强调“现代性”。是指现代教育活动中运用到高新科学技术,例如: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总之,这两种“现代教育技术”的涵义观点均有局限性与片面性,如果将“现代教育技术”与AFCT的“教学技术”概念相联系,将教学活动中的物理性以及系统整体性进行突出强调,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诠释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涵义,一方面强调了教学系统中的完整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断的应用新技术来进行教学、评价,另一方面,应需要采用高新技术来不断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得不同的新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出不同的作用,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二、分析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如今有很多的科学技术均应用到教学活动中,例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这些高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整个教学领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与创新,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培养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力。本文以下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介绍:
目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相关应用型高新科技产品渐渐广泛的应用于教育活动中,跟西方先进国家相比虽然存在着一些差距,但是我国现代教学媒体技术逐渐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并且取得了惊人的教学效果,使得教学活动引入全新的境界,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第一,逐渐对教育技术的机制提高了认识;第二,转变了教学方向,由传统的“教”转为今天的“学”。
综上所述,我国现代教育技术正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而且在教学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我国国内教学现状还存在着以下的问题:第一,由于我国东西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以至于在认识上以及观念上存在着差异,因此,西部地区的教学现状仍然较落后。第二,条件不成熟。有很多地区均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优势,但是学校的经费有限,从而导致多媒体技术没有得到普遍的应用于课堂中;第三,过分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有的教学教师认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实践结果发现,确实提高了教学效益以及教学水平,便在课堂上45分钟一直使用多媒体技术,而不愿采取其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这种过分采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法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初衷;第四,电脑教学呈“流水课”“一键式”。教学教师为了防止学生们操作失误而将多媒体中的课件设为”一键式“,学生们通过按键来进行阅览课件,这种做法不仅阻碍了学生们个性的发展,而且使得学生们易失去学习兴趣等等。
三、探讨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生物课程进行整合来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一)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使生物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生物教学是一门与生活相关的学科,因此,教学教师不但需要进行因材施教,而且还要充分的、合理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例如:生物教学上讲授到病毒引起的疾病,教师需要找到一些疾病案例,同时,需要将造成疾病的各类病毒等进行制成多媒体课件,不仅有效的培养学生们学生兴趣,而且使得学生们生物教学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另外,通过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生物教学活动中,使得二者之间实现优化与整合,这样不仅使得学生们有效的理解了生物教学内容的难点知识,而且更好的掌握了生物教材内容的难重点知识。
(二)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生物教学活动中,经常需要进行一些生物实验,进行生物实验的时候不仅消耗大量的实验试剂以及器材,而且还会有一定的危险性,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大大解决了上述的问题,教学教师通过播放试验具体操作的录像,并且一边进行讲解,促使学生们更好的记住实验步骤。在初中生物教学活动教学时,需要合理的采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克服传统媒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化静为动,信息量大,图像生动,音响逼真,例如:投影、幻灯、录相、微机等,合理选用生物教材中的难重点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其展现出现,不仅使得生物理论以及内容特点有效的传授于学生们,而且更有利于学生们掌握其中的知识点。例如“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这部分的教学,因为草履虫的身体微小,肉眼难以观察清楚,在教学中配以模型,再以CAI软件演示其内部结构,就有利于学生掌握其内部构造,以加深其深刻印象。因此,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得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得到了提升,而且学生们从中也获得生物相关的知识,因此,将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不仅节约了学习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生物教学效率。
(三)合理的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实现整体教学目标
在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需要合理的采用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而不需要课堂45分钟一直使用多媒体技术。这样不仅使得学生们易失去学习兴趣,而且使得学生们易将生物课堂当做多媒体技术课,从而没有掌握到生物教学中的相关知识点,生动、形象的画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但过多会使得课堂教学目标变得不明确,另外,在应试考试前复习生物教材时候,找不到生物课本中的重点内容知识点。因此,需要利用问题情景或展示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等则可以激发并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少年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容易使身心疲倦。多媒体虽有加快教学节奏,加大教学容量,优化教学效果的作用,但它具有声、光、电的综合刺激,使用一定要适时适度,在一堂课内频繁滥用,其结果势必事与愿违。因此,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合理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生物教材中的难重点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传授出来即可,从而更有效的实现生物教学的整体目标。例如:在讲授生物教材中的《人类神经调节》一课时,只需要在“条件反射的建立”上放录相带,让学生真正理解简单的反射与复杂的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就足矣。
结语:
本文将现代教育的涵义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同时,将目前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最后,针对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生物课程的有效整合来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相关策略进行了综合阐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果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同时,有效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林榕,林雪松.多媒体技术对物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A].第十五次全国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4.
[2]李运林,李克东,徐福荫.我国教育传播理论的建立与发展——纪念宣伟伯、余也鲁来华南师范大学讲学30周年[J].电化教育研究,2012(11).
[3]曾洁.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英特尔?未来教育”受训体验[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
[4]续丹,郑镁.多媒体技术在工程制图教学中的应用[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
[5]赵明秀.工程图学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
[6]续丹,郑镁.多媒体技术在工程制图教学中的应用[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
[7]黎加厚.e-Education:电化教育的新定义──关于《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英文译名更新的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00(01).
篇9
[摘要]校企合作育人才,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真正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有重要意义。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连续四年实践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才,有针对性的改进就业指导方式方法,取得了成效,提出了建议。本文以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为例,通过该学院连续四年实践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才模式,有针对性的改进就业指导方式方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
关键词 ]校企合作;高校就业指导;实践
一、问题提出与目标
(一)问题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学校要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校企合作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业,是贯彻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校方应当以产学研合作关系为纽带,继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真正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动物科学专业是农业院校的传统专业,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该专业的研究内容已经涉及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该专业对学习者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非常高。怎样使动物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刚参加工作时能够直接胜任或以最短的培训时间就能够胜任企业安排的工作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校企合作育人才的方式。
(二)工作目标
1、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双赢目标
创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既彰显了高校人才培养特点,也是新疆畜牧业及行业企业发展的迫切要求,选择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取得校企合作成效的重要条件。
对企业而言,校企合作育人在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的同时,为企业积蓄了一批用得上、留得住、可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的畜牧业人才。
对校方而言,教育的本质就是提高人的素质,人的素质的核心就是专业精神和人文精神。通过校企联手培养,学生会对专业和人文知识“知之深,爱之切”,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利于学生就业、创业。
2、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从理论上讲,畜牧业企业与动物科学学院合作,校企两方不仅都有硬件和软件的合作优势,更有对人才需求的共同预期,这是合作的前提条件和基础。通过合作,可以发挥两种不同环境和资源对人才培养的互补功用,实现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见下表)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四年来,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以“校企联手抓培养 学生成才促共赢”为主题,与畜物行业的企业坚持目标一致原则、持续教育原则、立体培养原则,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就业指导工作,实施方法与过程如下:
(一)共建实践育人基地、开展企业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培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①(P183)四年来,动科学院分别与六家畜牧业企来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共建社会实践与育人基地。有意向去某企业锻炼或就业的学生,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共同组织与管理,在企业接受一至两个月的实训。通过实践,学生在企业真实的生产生活情境中获得真实的职场经验,提升了专业兴趣和技能,提前认识到人职匹配的重要性,规避了一些未来职业人生无法胜任的风险。
(二)加强校企文化共建与交流
文化能够温养熏陶,传道明德,有润物无声、点滴入土的力量,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心中。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育人功能,优势互补的校企文化共建为学生提供了丰盛的文化大餐,有利于学生对文化的学习理解及应用,使两种文化在大学生身上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理解并熟悉企业文化,提升其就业能力。
一是“企业文化进校园,融入校园文化活动”。旨在培养学生适应就业环境和企业文化。每年开展企业冠名系列活动,如毕业生寄语和新生寄语折页、宿舍门头设计、书签、素质拓展、体育运动会、专业技能大赛、世界粮食日宣传等活动。
二是“校园文化进企业,深化校企共建平台”。旨在加强企业与学生的沟通和了解。如大学生文艺演出队定期赴企业生产一线开展“我们是一家人”文艺汇演;每年邀请企业参加毕业生庆典和迎新生汇演;学生去企业参加篮球联谊赛、研讨交流、团队训练;学院的专家、教师带学生前往企业讲课、交流、观摩。
三是“设立企业助学班,培养畜牧行业人才”。选拔优秀学生成立虚拟班,利用双休日和假期授课,为期两年,课程体系包括行业发展状况、个人生涯规划、企业文化、企业实训等。旨在全程培养行业人才,宣贯企业文化,扩大企业知名度,协助校方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达成企业、学校、学生个人的三方共赢。
(三)共上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的就业指导工作不但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辅导,同时注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我院的就业指导课程结合专业特色,定期邀请合作企业的专家、管理者、技术能手、优秀校友进校园、上讲台,为学生授课、作专题报告,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需求,感受企业文化,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四)设立企业奖学金
企业基于自身行业需求,向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一定现金奖励,极大地激励优秀学生、其他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回报社会、学校和企业。此举不仅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提升了企业影响力,而且对校企深度融合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使合作育人、合作就业效果增强。
(五)建立校企网络交流平台
发挥新媒体的优势特点,搭建学生与企业交流的平台,可实现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企业与我院师学生共建QQ群、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及时将企业发展、企业文化、就业信息、校园新闻等共享。同时,通过这个交流平台,把平时不愿意表露思想的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六)开展企业与学生的对话活动
由于整体就业形势严峻,学院每学期请企业定期和学生对话交流,很多学生从用人单位那里再次证实:一是要诚信为本;二是要学好本专业知识和技能;三是要树立爱岗敬业和开拓进取精神;四是要具有一定的求职技能。如:学会写自荐信,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
三、工作成效
(一)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
1、提高了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校企合作促就业过程中,双方树立了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的观念;扩大了企业在校园影响力,提前建立了人才蓄水池;加强了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建立了高效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就业指导信息系统。
2、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精神和人文精神。校企联手的系列活动一方面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加了,专业精神深入了。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学问不应成为一种满足个人功名利禄的工具,做学问的目的在于成事成人。
3、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学生在积极参加校企合作的活动中,逐渐锻炼了职业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活技能。从大一开始就接触企业与社会,为学生将来走向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四年来主动到曾实践过的企业就业的动科专业学生人数逐年增多。
4、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校企合作中,学生在带薪实践,车间学习、行业调查、民情体察中提升了道德境界;同时,企业文化的辐射,丰富了校园文化,利于培养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敬业爱岗、忠于职守的奉献精神,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创设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校园环境和企业环境都孕育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两种环境共同育人,达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双赢结果,这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
四、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1、校企合作育人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为了对大学生的培养产生最优化的效果,校企双方应密切合作,加强协调沟通,明确各自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分工,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教育。校企双方需做到:教育目标和内容上的有机结合、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有机结合。
2、完善支持保障体系。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校企两方,配备专管人员,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校企合作育人促就业工作,逐步形成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师资优良、场地和投入到位的工作格局,为校企合作育人提供有力的保障体系。
3、构建科学化的评估体系。建立一套可行的评估指标体系对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就业指导工作做出客观可靠的评定,不仅可以去沙存金,纠正错误的观念和认识,促进该工作的科学、规范发展;同时通过评估指标体系的规范与促进,能够使其健康持继发展,打造校企合作育人的品牌活动。
参考文献
[1]孙英,邵伟.“校企联手抓培养,学生成长促共赢”: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3,(12):17-18.
[2]姜洪文.“校企联手、三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技术与教育,2012,(1):14-19.
篇10
关键词:小学科学 素质教育 互联网+ 学生主体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程,如何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又不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素质,这是每个科学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浪潮如火如荼地开展,笔者结合自己的一线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巧妙选择“互联网+”与小学科学的融合点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各个学科的融合是必然的趋势,而小学科学的学科特点又对融合的需求更加迫切。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小学科学具有丰富性、科学性等一些特点,而且许多知识离学生的生活相对较远,让小学阶段的学生较好地学习知识,辅助以现代技术,显然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是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就是“互联网+”与学科的融合吗?显然,这种理解是错误的。笔者认为,教师要找好融合的切入点,不能为了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应该是需要使用才使用,使用是为了更好地展示学科知识,实现素质教育。如果一课不需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也没有必要生硬地把学科与“互联网+”放在一起。
例如,笔者在讲授《光的反射》这一节内容时,就选择了现代信息技术,本人认为,仅凭教师的讲解和板书,不够直观形象,辅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播放了一段Flash片段,把光的反射的几种情况展现给学生,让知识更加直观,便于学生的理解。
而本人在讲解《给冷水加热》这一节内容时,就放弃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而是给学生采用了现场模拟展示的手段,准备好凉水,借来了酒精灯,然后现场给学生演示。虽然也有一些信息技术的资料,如播放一个视频,或者用FLASH模拟场景等,但是我认为都没有给学生展示更为直观。
二、做好教材知识与“互联网+”技术的取舍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网络技术也蓬勃发展,教师只要动动鼠标、键盘,百度一下,就会搜索出大量的相关学科信息,虽然这给小学科学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是先进的教学手段永远也不能代替教师的课堂教学,如果教师的课堂教学能被取代的话,学生完全可以脱离课堂,进行自学,显然是不可行的。
因此,在信息和资源集聚膨胀的今天,教师更应该最好资源的筛选,仿佛沙中取金一般,做好甄别,真正让信息技术能为学科服务。
例如,在讲解《校园生物大搜索》这一主题知识时,笔者曾经听过其他学校教师的课,讲课老师借助了多媒体手段展示了校园普遍存在的生物,虽然生物的展示丰富多彩,但是没有什么特色,只不过借助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较为直观、便捷地把校园生物展示给学生而已,学生印象并不深刻。笔者的做法是,教师本人提前对校园的生物进行调查,拍照,制作成幻灯片,然后利用课外活动课或者课间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调查取证,对校园的生物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授课时,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校园生物进行大搜索、大举例,然后教师进行概括。
本人在设计授课环节时,首先设计了学生说一种,教师展示一种,等学生说的差不多了,教师再以分类的方式,对校园的生物进行大盘点,而且还可以辅助以一些活动,如制作一些小发现的牌牌,哪个同学说出了哪种不太常见,或者不易发现的生物,就给学生一个小发现的奖牌,这样的课上的生动有趣,学生印象深刻,比单纯地给学生展示生物的图片效果要好得多。
三、重点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
在“互联网+”与学科进行融合时,许多教师过分依赖信息技术手段,甚至有“炫技”的嫌疑,那这样的课堂无疑有些本末倒置,喧宾夺主。所以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地位。
首先,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表现在,教师应该先备课,然后再选择是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且考虑如何运用,而且如何运用的高效,教师时时刻刻应该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但不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全部或者主导。教师才是一堂课真正的导演。
其次,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受到动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已经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过程中,学生的这种主体地位不仅不应被削弱,反而应该得到进一步强化,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时,应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总之,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小学科学应该紧跟潮流趋势,做好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的有效融合,实现素质教育,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乐丽琴.关于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电脑,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