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情况报告的基本原则范文
时间:2023-08-18 17:49: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应急情况报告的基本原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通信联络组:由xxx为组长,负责通信联络及各部门工作的统一协调。
3、疏散引导组:由工作人员xxx组成,负责火灾时人员的安全疏散及财产的安全转移。
4、安全防护救护组:由xxx为组长,负责火灾时车辆、医疗救护等后勤保障工作。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消防法规、本公司消防安全制度为依据,严格依法实施。
5、接警程序:报警监控中心值班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对全院的重点要害部位进行动静态全方位24小时监控。
6、监控中心收到监控区的火警信号及火警电话后,应立即用对讲机通知保卫部值班人员、巡逻员赶赴现场,并电话通知值班领导。
值班人员赶赴现场后,如未发生火灾,应查明警示信号的报警原因,并做详细记录。
7、火情发生后,按照灭火预案,管理人员及各工作人员要立即通知公司领导组领导,尽快增加援助人员,如发生重大火情,同时向“119”报警,并根据火情发生的位置、扩散情况及威胁的严重程度逐个区域通知人员撤离。
8、监控中心根据火灾情况,调集有关人员启动灭火和应急预案。
当遇到突发火灾后,应当马上报警并迅速离开火灾危险地区。
9、应急疏散:
9为使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顺利进行,保卫部门应加强日常性检查,确保消防通道畅通。
(1)公共聚集场所(活动中心、餐厅、宿舍)应保持消防通道畅通,出入口有明显标志,消防通道及安全门不能锁闭,疏散路线有明显的引导图例。
火灾发生时,疏散引导人员应迅速赶赴火场,利用应急广播指挥人群有组织地疏散。
(2)疏散路线尽量简捷,安全出口的利用要平均。
为更好地应付紧急情况,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必须一切听从现场指挥部的指挥。
紧急疏散的负责同志必须接受基本灭火技术的培训,正确掌握必要的方法,切实保证逃生师生的安全撤离。
10、采取措施:
(1)、扑救
当火灾发生时要沉着冷静,采用适当的方法组织灭火、疏散行动。
对于能立即扑灭的火灾要抓住战机,迅速消灭。
对于不能立即扑灭的火灾,要采取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先控制火势的蔓延,再开展全面扑救,一举消灭。
火场如有人受到围困,要坚持先救人,后救火的原则,全盘考虑,制定灭火疏散方案。
火灾扑救要服从火场临时指挥员的统一指挥,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当消防人员赶到后临时指挥员应将火场现场情况报告消防人员,并服从消防人员统一指挥,配合消防队实施灭火、疏散工作。
火灾扑救完毕,保卫部门要积极协助公安消防部门调查火灾原因,落实三不放过原则,处理火灾事故。
(2)、通信联络
所有参加灭火与应急疏散工作的部门领导、工作人员应打开通信工具,确保通讯畅通,服从通信联络组长的调遣。
后勤人员对被抢救、转移的物资进行登记、保管,对火灾损失情况协同有关部门进行清理登记。
篇2
一、基本原则
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以最快的速度、有序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二、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为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应急处置能力,我局成立防震减灾应急领导小组(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成员名单如下:
(一)办公室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任办公室主任,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灾情上报、处理、反馈,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局防震减灾措施宣传等工作。
(二)抢险队
抢险队人员为全局工作人员。
城区建设项目燃气等方面的抢险救灾工作,完成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预警和预防机制
(一)加强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日常工作中,提高全局干部职工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在城区道路、桥梁建设工程中,严格按照防震减灾设计要求组织施工,根据工程类别和特点,落实防震减灾措施。
(三)结合工作特性,做好抢险救灾物资的储备,以备发现异常时能及时抢险处理,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四、工作机制
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县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负责建立建全本部门防震减灾应急预案及应急预案的组织和各项实施制度,对各项目施工单位建立和完善建筑工程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以及实施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各施工单位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成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
五、应急准备
(一)应急救援机构与职责
应急处理指挥部组织本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抢险救援工作,迅速调度应急力量、救援装备、物资等,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力争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根据事故发生状态,统一部署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对应急救援工作中发生的争议和新险情采取紧急处理措施,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做好稳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适时将事故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向社会公布,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问题,及时对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二)应急救援物资
积极储备应急救援物资,并定期检查、维护与更新,确保正常使用和调配。
(三)应急救援互助
应急抢险救援工作需多部门配合,县规划建设局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与公安、卫生、消防、质监、安监等部门及时沟通、密切合作,共同开展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六、应急响应
(一)灾害应急响应
1.组织抢险救灾队伍。及时组织人员参加抢险救灾,预防可能发生的各种次生灾害。
2.保障信息畅通。由办公室负责,根据上级防灾减灾应急指挥部的指令,实行24小时值班,值班室设在局办公室,负责组织收信、整理信息,按规定将险情、灾情,灾害发展趋势和抢险救灾情况及时报告上级部门,确保有关抢险救灾信息畅通。
3、群众的安全防护。及时疏散撤离群众,规定疏散的范围、路线、避难场所和紧急情况下保护群众安全的必要保护措施。
4、社会力量动员。在处置参与特别重大、或较大灾害事件时,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开展自救和互救。
(二)事故报告
1、报告原则
事故报告遵循“迅速、准确、逐级上报”的原则,在第一时间上报事故。
2、报告程序
(1)重特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必须在1小时内将发生的重特大事故的情况上报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2)应急指挥部接到重特大事故报告后,迅速上报县政府和县应急办。
3、报告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类别、人员伤亡情况。
(2)事故的简要经过,直接经济损失等。
(3)原因的初步分析。
(4)紧急抢险救援情况和采取的措施情况。
(5)事故报告单位、签发人及报告时间。
(三)事故处置
应遵循“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原则,共同做好防灾减灾事故的应急处置抢险救援工作。
1、成立现场指挥部,根据事故现场实际情况,迅速指挥救援人员、车辆、机械设备投入抢救工作,并紧急安排技术专家为救援决策提供建议和技术支持,必要时请求卫生、公安、消防等部门协助抢险救援工作。
2、会同相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
七、后期处置
(一)保持与县委、政府、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统一宣传口径,及时有关信息,做好防灾减灾应急宣传教育工作,保持社会稳定。
(二)配合县政府,做好各项救灾、安置、调查总结和恢复工作。
(三)协助做好灾后评诂工作,协调相关部门专业机构对城区道路、桥梁的破坏程度进行勘测,对不能继续使用的道路、桥梁采取相关措施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八、重点目标的应急保障措施
城区道路、桥梁是开展抢险救灾的重要通道,发生灾害时,应急指挥部接到灾害信息或预报后,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城区重点路段进行巡查,相关抢修机械设备、人员处于待命状态,如出现道路破坏、损坏情况,立即进行抢修,确保生命通道畅通,把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保证人民生命安全。
九、应急演练
加强应急救援人员培训,建立一支业务精湛、行动迅速、能打硬仗的应急救援队伍,并组织项目施工单位加强应急,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并根据演练情况和实际,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篇3
一、事故类别
本预案适用于本乡所辖范围内的所有渔业捕捞船舶发生的重、特大事故救援工作。
(一)、本预案中重大事故是指造成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以及性质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重大事故:
1、一次性死亡1人以上3人以下的事故;
2、一次性死亡重伤合计5人及以上的,死亡人数不超出3人的事故;
3、船舶碰撞、沉没一次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及以上的事故。
(二)、本预案大事故是指造成重大人身伤亡或者巨大经济损失以及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
1、渔业船舶事故造成3人以上死亡的;
2、船舶碰撞、沉没一次性经济损失在200万元以上的事故;
3、渔业其他特别严重产生特别重大影响的事故。
二、事故应急基本原则
快速组织,统一指挥,分工负责,自救为主,协调渔场抢险救灾船的救助力量,快速调动船舶赴出事渔场的救助工作,把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事故应急组织机构
(一)、成立登步乡渔业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由乡长任总指挥,分管渔业的副乡长任副总指挥,成员由渔办、乡安全生产管理站、桃花渔政渔监分站、社区(村)、各经济合作社组成。
总指挥的主要职责:接到事故信息,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救助工作,力争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根据事故发生状况,统一部署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研究制定各种紧急情况下的对策措施,并根据事故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修订和补充;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身后工作;适时公告,将事故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予以公布。
(二)、重、特大事故处理设立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部由乡最高行政领导担任指挥、协调有关力量迅速开展现场各项救援、调查工作,并对一些重大问题作出决策。现场指挥部设立前,由最先赶赴现场的行政领导或机关部门负责人临时负责现场救援的指挥和协调。
(三)、在开展施救过程中应注意组织协调好救助力量,落实各项安全措施,防止在救助过程中发生其它意外事故。指挥部可根据案情严重程度决定下设:
1、事故应急处理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领导指示,及时报告事故处理情况、协调施救、调动抢险救灾船舶赴出事海区、渔场进行救助。为指挥部做好参谋,积极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2、通讯联络组:保证现场指挥部与上级的通讯联络畅通、迅速沟通指挥部与出事海区救助船舶的电络,
3、抢险救助组:根据各社渔船作业,确定鸡冠经济合作社5艘、竹山经济合作社2艘、石弄塘经济合作社2艘、蛏子港经济合作社2艘,为抢险救灾渔船一旦出现事故随时可进行调动赴出事海区、渔场进行救助。
4、后事处理组:负责对死难、受伤家属的安怃、慰问工作做好渔民及其家属的思想稳定工作妥善处理好后事、排除各种不安定因素。
(四)、渔业发生特大事故时,由总指挥部应急救援命令、在实施施救过程,如遇到困难,必要时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出救助请求。如公安、武警、民航、海洋与渔业局、海事局、海上搜救中心等。
三、事故处置分工
政府主要领导:亲临现场、听取汇报作出指示。
政府分管领导:协助主要领导提出建议、决策。
安全生产管理站、渔办、船舶管理站协调乡领导做好事故上报、情况通报和事故处理工作。根据领导指示、做好上请下达、协调有关工作事宜。协助上级对事故的调查、取证。
四、事故报告
(一)、重、特大事故报告必须及时准确全面。报告内容为:事故时间、事故地点、事故单位、事故简要情况、事故死亡人数(含失踪)、受伤人数、估计直接经济损失等;
(二)、重、特大事故发生后,各船舶单位、个人应当立即把事故报告乡安全生产管理站,事故报告时限24小时;
(三)、渔业事故中,死亡人数统计以事故发生后7天内死亡为限。
五、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一)、伤亡人员及家属的安怃工作由事故生产单位,事故发生单位的经济合作社承担;
(二)、丧葬方式按《市区殡葬管理实施办法》进行;
(三)、赔偿依据《民法通则》、《海商法》、《人身损害赔偿条例》等法律、法规及规范性事件执行。
六、事故的调查与结案
(一)、事故的调查处理必须坚持依法调查、事实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干涉事故调查工作。坚持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即“四不放过”原则;
(二)、安全生产管理站如写出事故报告,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取证。豪无保留提供有关资料、证据。
(三)、对事故发生相对的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处理决定根据干部管理权限由负责结案管理的同级或上级纪检、组织部门作出。
七、救援工作的纪律
(一)、乡涉及渔业安全负责部门的负责人和相关人员都必须自觉遵守本事故应急处置预案,一旦发生重、特大事故。必须把救助重、特大事故放在第一工作位置,立即奔赴投入救助工作。
篇4
关键词 集散控制系统;应急体系;建设;实施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3-0074-02
0引言
集散控制系统是石化装置使用的重要设备,由于其自身的集中性和互联性,当出现故障时,往往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所有针对集散控制系统应急管理方法必不可少,本文集中讨论了这个课题, 指出了集散控制系统应急响应的概念和建立方法;在此基础上,还讨论了如何确保预案的执行问题。
1建立集散控制系统应急体系的必要性
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简称DCS系统,是以电脑微处理器为基础的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集中分散控制系统,它通过将过程仪表分散控制集合为计算机集中控制,改变了常规仪表功能单一、人--机联系差以及单台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危险性高度集中的缺点,实现了三方面的集中,即:管理、操作和显示,以及三方面的分散,即功能、负荷和危险性。是目前最先进的控制系统,在现代化炼油化工生产过程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编写和完善集散控制系统故障应急处理预案,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反事故演习,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事故处理能力,对于减少这类设备运行异常时因操作不当造成故障扩大的发生很有必要。
2 建立集散控制系统应急管理的目标
建立应急组织和应急体系是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生产重要保障,石油化工应急体系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要通过实际工作的检验逐渐形成,需要不断补充和完善;即通过体系保障,实现各个控制点及要素的及时处理,系统人员的协同配合,明确各个控制点及要素的职责范围,各负其责,就会保证整个维护系统有效的运转。
应急处理是出现紧急状况或故障后保障后续安全的处理方法,事实上,应急防护方案、应急安全设施、应急策略规定等,都是应急处理工作的一部分,要想做好集散控制系统应急管理,必须针对具体情况,通过在辨识评价风险、制定安全策略、采取风险防范措施、监测事故事件、响应处理和恢复等方面进行努力,从而健全完整的应急处理程序,在实际中,还要体现应急管理的持续改进过程。以上环节都很重要,但基础应该是及时发现,根本性目标是确保恢复:
及时发现是应急管理的基础:系统通过监测到位使得事件事故得以及时发现并提供准确的判断,确认事件事故的性质和影响范围。
确保恢复是应急管理的根本性目标:要通过正确的操作程序,消除事件故障造成的影响,确保系统恢复正常工作状态。确保受影响的集散控制系统恢复正常的功能。
3 建立集散控制系统应急管理的方式
国内外企业经过多年安全生产实践,从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告诉我们,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与实施是必要和必须的,建立应急管理体系的目的,不仅在于事故发生时启动预案来应急处置,更重要的是平时发挥应急管理体系的预防作用,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尽量化解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风险隐患,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和此生灾害的发生。
由于各集散控制系统厂家产品质量不一,控制系统的各种故障,如电源失电、操作员站“黑屏”或“死机”、计算机病毒侵入、控制系统主从控制器切换异常、通信中断、模件损坏等时有发生。有些时候因处理不当,造成故障扩大,甚至大规模停工的事故。因此制定全面、合理的应急预案是减少集散控制系统故障和损失程度的保证。
在程控系统的应急预案编制中,应考虑下列因素:
1)历史情况:本部门及其他兄弟单位在各类装置以往发生过的紧急情况;
2)地理因素:单位所处地理位置,如区域装置工艺的特点,对其它装置的影响等;
3)技术问题: 程控系统出现故障可能产生的后果,包括通讯系统失灵、控制器损坏、电源故障等;
4)人的因素:人的失误可能包括培训不足、工作没有连续性、粗心大意、错误操作等;
5)物理因素:考虑集散控制系统的物理条件,包括危险工艺和副产品,控制系统的布置,照明,通道等;
6)管制因素:要考虑出入、电力故障、通讯中断、工艺要求等情况的后果。
4 强化集散控制系统应急演练
与预案编制同等重要的是预案的执行,要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应急处置机制,基本原则应该是:
1)先期处置:属地管理,专业处置,边处置、边报告;
2)应急响应:分级响应,基本应急/ 扩大应急;
3)预防次生、衍生灾害,保护最初响应者。
在预案演练方面,应从组织领导、注重实效、总结和评价、严格程序、单位间信息交流、加强培训等几方面着手。另外,为了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必须加强集散控制系统应急预案培训,即:通过培训,保证操作员工掌握预案,通过演练,保证预案的实效性。并保证预案得到持续改进。在突发事故面前保障生产安全。
5结论
建立和实施集散控制系统应急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客观上涉及不同厂家、各种类型的集散控制系统,以及控制器、通讯、电源、计算机病毒等问题,主观上涉及维护运行机制、维护质量、人员的素质等状况,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有待深人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努力提高集散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要坚持“环保优先,安全第一,以人为本,质量至上”的安全生产理念,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集散控制系统应急预案的演练、修订、培训教育,认真落实属地化管理,从管理机制、工作方法、设备设施、人员可靠等方面全力以赴确保兰州石化集散控制系统的安全环保工作,努力实现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目标。
篇5
1.1编制目的
区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建立健全应对一般森林火灾运行机制,规范处置行为,提高处置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处置行动,把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国家林业局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和《回族自治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结合区森林防火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区境内发生的一般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置工作。
1.4基本原则
1.4.1在区人民政府和区森林防火指挥部领导下,由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本预案,在具体实施时,遵循统一领导、分工协作、逐级负责的原则,落实各项责任制。
1.4.2本预案涉及的相关部门,应根据本部门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落实各项支持保障措施,尽职尽责,积极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确保在处置一般森林火灾时做出快速应急反应。
1.4.3在处置一般森林火灾时,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确保人民群众财产和公共设施的安全,保护森林资源的安全,把森林火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1.4.4各级政府和森林经营单位要全面落实预防森林火灾的各项措施,切实做好紧急应对突发一般森林火灾的思想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建立应对一般森林火灾的有效机制,做到常备不懈,快速反应、处置得当。
1.5启动条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经区森林防火指挥部总指挥批准,启动本预案。(1)发生一般森林火灾;(2)造成1人以上死亡或3人以上重伤仍未扑灭明火;(3)威胁居民区和重要设施的森林火灾;(4)24小时尚未扑灭明火的森林火灾;(5)在敏感时期和敏感地区发生森林火灾;(6)需要自治区支援扑救的森林火灾。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
预案启动后,区森林防火指挥部承担应急处置一般森林火灾的各项组织指挥工作。各相关支持保障部门应快速反应,按职责分工,配合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做好各阶段扑火救灾工作。
2.1区森林防火指挥部
2.1.1机构组成
区森林防火指挥部由政府分管副区长任总指挥,区园林管理局局长任副总指挥,成员由区经济发展统计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民政局、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财政局、农牧水务局、建设交通局,区公安消防大队、公安分局、区武装部等单位负责人担任。
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区林业局,林业局分管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下设综合调度组、后勤保障组、现场督导组、宣传报道组、技术咨询组。
2.1.2职责
在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区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协调有关部门,调动扑火力量,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扑灭森林火灾,具体任务:
(1)综合调度。全面掌握森林火情信息、火场天气状况和扑救情况,对火灾扑救整体情况进行综合、及时报送指挥决策者和上级领导机关。
(2)后勤保障。协调气象、交通等相关部门,确保扑火人员、扑火机具、扑火设备、救援物资等及时到位。
(3)技术咨询。对火场态势及火灾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为扑救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4)宣传报道。按有关规定对火灾扑救工作进行宣传报道。
(5)现场督导。深入火场一线,协助和指导当地开展扑火救灾工作,及时向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反馈火场信息,协调解决在扑火救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2.2相关应急支持保障部门
2.2.1组成
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各成员单位为应急支持保障部门。
2.2.2职责任务
各部门接到区森林防火指挥部森林火灾情况通知后,应按照预案立即行动,积极配合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做好各阶段森林火灾扑救工作。主要部门职责如下:
(1)区公安消防大队:组织消防部门在扑火前的统一领导下参加火灾扑救工作。
(2)区财政局:落实扑火救灾经费保障工作。
(3)区建设交通局:落实车辆,确保扑火物资和增援人员快速运输。
(4)区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森林火灾发生地请求,落实医疗器械、药品支援和伤员救治、卫生防疫工作。
(5)区民政局:协调灾民临时安置和生活保障工作。
(6)公安分局:负责灾区治安管理、安全保卫、火场交通管制和火案侦破等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种侵害森林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治安秩序,保证火灾扑救工作顺利进行。
(7)区园林管理局局:牵头组织对重、特大森林火灾事故的调查及责任追究。
3.预警、监测、信息报告
3.1火灾预防
区各级森林防火部门要进一步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严格控制和管理野外火源,规范生产、生活用火行为;加强对高火险时段和危险区域的监督检查,消除各类火险隐患;经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批准有计划地组织烧除可燃物、开设防火隔离带;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预防森林火灾的综合防控能力。
3.2火险预测预报
依据自治区气象局中长期气候预报,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认真分析各重点时期的森林火险形势,向全区火险形势,遇有高火险天气时,向全区高火险天气警报。
3.3林火监测
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要利用瞭望塔、护林员密切监视火场动态。
3.4信息报告
3.4.1预案启动后,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应于每日8时、16时及时向自治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报送火场综合情况,遇有紧急情况,应立即报告。
3.4.2出现一般森林火情时,区森林防火指挥部接到火灾发生的镇(街道办事处)报告后,立即如实向自治区政府和自治区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同时将情况通报区森林防火指挥部领导成员及有关部门,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
3.4.4火灾扑救
4.火灾扑救
4.1应急响应
4.1.1应急响应条件
预案启动条件即为应急响应条件。
4.1.2应急响应行动
(1)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向总指挥报告并建议启动预案;
(2)区森林防火指挥部总指挥批准启动预案;
(3)各工作组人员上岗到位;
(4)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向自治区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火情和预案启动情况;
(5)将火灾情况、启动预案事宜和各单位应承担的任务函告相关应急支持保障部门,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6)召开区森林防火指挥部领导成员紧急会议,通报火情,确定扑火救火方案,落实各应急支持保障部门职责;
(7)根据森林火灾发生地的实际情况,区森林防火指挥部森林扑火预备队下达增援命令。
(11)应急结束。
4.2扑火指挥
如发生森林火灾,由区森林防火指挥部统一指挥,参加扑火的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前线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各级领导要靠前指挥,随着火情趋于严重,扑火前线指挥部的级别随之提高,人员组成相应调整,但要坚持由上到下的逐级指挥体系。
4.3扑火原则
4.3.1保证安全。保证人员安全,既要避免群众伤亡,还要避免扑救人员伤亡;保证居住地和重要设施安全;保证重要森林资源安全,尽量减少损失。
4.3.2科学扑救。在扑火战略上采取“围、阻、打、清”相结合,做到快速出击,科学扑火,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在扑火战术上,采用整体围挖、各个歼灭,重点扑救,彻底清除,阻隔为主,正面扑救为辅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扑救,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资源损失。
4.3.3合理用兵。在扑火力量使用上,坚持以专业力量为主,其他经过训练或有组织的非专业力量为辅。
4.3.4落实责任。采取分段包干,明确责任,落实扑救,清理、看守分段包干责任制。
4.4应急通讯
区电信部门要积极配合,确保扑救森林火灾时信息畅通。
4.5扑火安全
现场指挥员必须认真分析地理环境和火场态势,在扑火队伍行进、驻地选择和扑火作战时,要时刻注意观察天气和火势的变化,采取避险措施,确保扑火人员安全。
4.6居民点及群众安全防护
在居民点周围开设防火隔离带,预先制定紧急疏散方案,落实责任人,明确安全撤离路线,有组织,有秩序地及时疏散居民,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4.7医疗救护
因森林火灾造成人员伤亡时,由卫生局组织医疗卫生部门及时进行救治。
4.8扑火力量组织与动员
发生火灾后,火灾的组织扑救应以消防总队、驻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部队等专业扑火力量为主,必须时动员当地具有扑火常识且经过专业训练的林区职工、机关干部和群众等非专业力量参与扑救工作。
4.9火案查处
火灾发生后,由当地公安机关负责案件的查处工作。
4.10应急结束
一般森林火灾得到有效控制后,根据实际情况,由区森林防火指挥部适时宣布结束应急期的工作,恢复正常森林防火工作秩序。
5.后期处置
5.1火灾评估
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委托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院进行实地调查,确定森林资源损失情况。
5.2工作总结
扑火工作结束后,森林火灾发生地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及时进行全面总结,重点总结分析火灾发生的原因和应吸取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按照区森林防火指挥部要求时限报送区森林防火指挥部,由区森林防火指挥部按照要求,将一般森林火灾突发事件形成调查报告,上报自治区、市林业局。
5.3奖励与责任追究
对在扑火工作中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参照《森林防火条例》相关规定进行奖励;对在扑火工作中受伤的人员,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享受医疗费补助;对火灾肇事者追究责任,由当地司法部门依法审理;对火灾事故行政责任和领导责任的追究,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5.4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负责解释。
篇6
1.1 编制目的
为加强洪水、台风的防范与处置工作,提高公路部门应对暴雨、洪水、台风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保证防洪防台风工作有序、高效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保障公路安全畅通,编制本应急预案。
1.2 编制依据
依据《福建省交通厅防汛抗台应急预案》、《福州市政府防洪、防台风应急预案》、《福州市交通局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预案》等编制。
1.3 基本原则
坚持统一指挥、协调配合,分级管理、属地负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原则。
第二节 指挥体系和保障队伍
2.1 市局应急机构
市局防汛(台)应急机构由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办组成。
(一)领导小组及职责
领导小组由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各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局属各单位主要领导和市局机关科室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负责预案启动、指挥协调、召开会议、制定措施、调动资源、监督检查等工作。
(二)应急办及职责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总工室、工程科、计养科、机材科、财务科、办公室、路政分局、安办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由局分管领导任主任。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工程技术组、机械物资保障组、交通保畅组、后勤保障组、信息报道组等工作小组。主要负责气象掌握、信息、上情下达、物资调剂、应急指导抢险救灾、交通保畅等工作。
2.2 各单位防汛(台)应急机构
各单位分别成立相应的应急机构,负责本辖区防汛(台)的防灾宣传、预防、预警、应急响应、灾情报告、应急处置、应急保障以及市局防汛(台)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任务。
2.3 市县两级联动应急保障队伍
组建市县联动应急保障队伍,由市局应急办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同配合,做到在灾情面前队伍集结迅速,人员及时到位,设备随时待命,第一时间赶赴受灾地区,及时抢通和修复受毁的公路设施。
第三节 应急响应
3.1 防汛(台)应急响应分级
对应气象部门的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个台风预警等级,防汛(台)应急响应分为Ⅳ、Ⅲ、Ⅱ、Ⅰ四级。
IV级(蓝色表示):指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已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力为6至7级并可能持续;
III级(黄色表示):指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已受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为8至9级或阵风9至10级并可能持续。暴雨6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以达50毫米以上且可能持续;
II级(橙色表示):指12小时内可能受强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或已受强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为10至11级或阵风11至12级并可能持续。暴雨3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以达50毫米以上且可能持续;
I级(红色表示):指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已经达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暴雨3小时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以达100毫米以上且可能持续。
3.2 应急准备
3.2.1 日常准备工作
(1)组织准备
各单位要克服麻痹大意思想,着手各项防御准备工作,逐级落实责任,切实将防汛抢险工作落实到具体部门、落实到具体人员,确保组织到位、制度到位、责任到位。
(2)物资准备
各单位要加强对防汛设备、器材、物资的维护和保养,要确保抢险物资存储布局合理,抢险机械保持完好状态。对重要工程和水毁多发路段,应在现场就近预先储备一定数量的抢毁材料和机械设备。必要时,实行定点储备和调集,一旦有灾情,集中指挥、统一调度。
(3)气象监控
各单位应随时关注掌握气候、水情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各级防汛抗旱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汛息,随时做好防汛抗台各项准备。
(4)排查隐患
各单位要重点加强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危桥等隐患点的监控,以及临江、沿河、傍山等水毁易发路段的桥涵构造物、防护设施和道班用房等的日常巡查和检查,着重做好涵洞、边沟、截水沟等排水沟设施的清淤和局部缺损修复;
在建公路项目应及时做好施工材料、机械设备的保管情况的检查,做好洪水、台风等应急情况下的保护和转移准备。
3.2.2 响应措施
(一) Ⅳ级蓝色应急响应
(1)组织
Ⅳ级台风应急响应启动后,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坐镇指挥,对台风动态情况全面掌握,随时跟踪,一旦发生灾情,要指挥到位,措施有力。
(2)会商
市局组织召开会议,会商台风情况,分析台风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时传达省市领导、相关部门防御台风暴雨工作指示、要求及会议精神,各单位根据会商会议的部署,对本单位防汛(台)准备工作进行全面布置,并向有关部门反馈应急响应动态。
(3)检查
各单位要对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进行全面巡查,对发现的隐患部位必须组织人员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抢修,无法抢修的,必须加强实时监控,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要提早报告;未来可能受台风影响地区的在建公路项目,提前做好施工材料、机械设备的保护和转移工作;路政部门要加大对公路的巡查力度,强化巡逻管控,对不符合要求的沿线广告牌、标志的要与养护部门配合,立即加固或拆除,防止被台风吹落砸到过往车辆、人员。
(4)物资
各单位要准备好抢险救灾物资器材,机管和操作人员按各自职责,检查本单位所拥有的装载机、发电机组、油锯等抢险设备技术状况,必须保证抢险机械设备完好到位,随时待命。
(5)值班
各单位要排出值班表,加强值班,密切监视台风发展趋势和风情、雨情、水情。要保证信息网络畅通,做好上传下达。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及办公室负责人应保持24小时联系畅通,主要领导在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赶到灾情现场组织指挥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6)督查
市局现场处置指挥小组做好准备,以便随时深入各分片单位一线,巡检、监督防汛抗台准备工作。
(二)Ⅲ级黄色应急响应
在Ⅳ级台风应急响应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应急响应措施:
(1)检查
各单位对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进行全面巡查,对发现的隐患部位必须组织人员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抢修,无法抢修的,必须加强实时监控,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要提早报告;要全面检查在建工程地上塔吊、支架、悬挂物等高空作业设施;要加强办公楼、班站全面检查,同时注意用电管理。路政人员要采取有力措施,开展公路的清障工作,加强对未来可能受台风影响地区的在建公路,要做好施工材料的清理和施工路段的交通安全标志的设置工作,进一步加强公路沿线广告的安全性监控。
(2)物资
各单位在准备好抢险机械设备的基础上,机管人员和相关责任人还要做好社会上抢险机械(装载机、挖掘机、自卸车等)租赁准备工作,联系好社会上抢险机械,保证抢险需要及时调用。
(3)强化值班
各单位除正常值班外,加派工程技术人员值班。要坚持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驻值班室或办公室(含办公区)带班,密切监视台风发展趋势和风情、雨情、水情。
(4)督查
市局现场处置指挥小组分片深入各单位一线,巡检、监督各责任单位防汛抗台准备工作。
(三)Ⅱ级橙色应急响应
在Ⅲ级台风应急响应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应急响应措施:
(1)检查
台风影响区域靠海一线所有在建公路项目必须全面停止施工;内陆地区要根据台风进展适时停工,并组织人员对工地进行必要的加固和防护,同时要转移好建设人员、设备,避免造成损失。路政部门要加强与交警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强化协调配合。
(2)物资
各单位在准备好本单位抢险机械设备的基础上,随时提调社会上的出租机械,同时做好援助重灾地区抢险设备的准备;物供处还应准备好运输车辆、吊车和钢桥构件等随时待命。
(3)24小时值班
各单位要启动24小时值班制度,责任领导要亲自带班,相关责任人要到岗到位,认真履行职责。抢险救灾设备、机械手、运输车辆及驾驶员必须随时待命,确保一旦灾情发生,最短时间内随调随到。
(4)督查
市局现场处置指挥小组要到达易受台风侵袭的现场实地,检查、监督防汛抗台准备,支援可能受灾地区的抢险和救灾工作。
(四)Ⅰ级红色应急响应
在Ⅱ级台风应急响应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应急响应措施:
(1)物资提调
各单位最大限度地准备装载机、挖掘机、发电机组、自卸车等抢险机械车辆,物供处钢桥构件随时起运;各抢险机械材料仓库管理人员24小时待命,随时提调抢险物资材料和机械设备。
(2)交通通行
道路、桥梁、隧道乃至农村公路遇到重大险情时,要及时关闭必经通行路段,并设置告示牌。
(3)公务活动
取消相关非应急性的公务活动和集体性活动,各部门减少安排常规性出差,正常上班,坚守岗位,严阵以待。
(4)驻地督查
市局现场处置指挥小组驻地分片单位,与各单位一道,现场指挥、协调、指导防汛抗台工作。
第四节 应急处置
4.1 应急处置分级
按照受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应急处置分为一般、较大、重大、特大四个级别。其中:
一般灾情应急处置是针对毁情损失小于10万元、或交通临时中断的灾情;
较大灾情应急处置是针对毁情损失10-100万元、或交通中断预计时间较短的灾情;
重大灾情应急处置是针对经济损失100-500万元、或交通中断预计时间较长的灾情;
特大灾情应急处置是针对经济损失500万元、或交通严重中断需长时间修复的灾情。
4.2 应急处置措施
(一)一般灾情应急处置
(1)抢修组织
发生一般灾情时,由相关责任单位负责组织、指挥现场抢修。
(2)防止毁情扩大
发生一般灾情后,相关责任单位应加强公路设施巡查和排查,认真做好边坡崩塌、路基塌陷、涵洞阻塞等易发生毁情扩大和二次损毁的隐患点的监控和预警,及时消除隐患,努力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并采取措施防范毁情的扩大。
(3)现场安全管理
相关责任单位要重视一般灾情抢险救灾现场的安全管理。要警惕边坡滑动、滚石等伤人,对于坍塌方、桥涵构造物局部损毁、以及漫水桥和过水路面等危及行车安全的灾情现场,要及时设置规范完整的标志、警示牌,向司乘人员提供准确有效的安全信息。
(4)现场通行管理
在一般灾情现场,相关责任单位路政部门要积极协助维持受毁路段沿线的交通,确保公路畅通。严重受毁的,应安排专人进行看守。
(5)修复工程管理
对于灾情受毁点的修复,必须在落实核对受毁工程数量的基础上,做好受毁情况统计和修复方案设计,狠抓水毁工程质量控制,严格工程管理,确保修复工程质量。特别是对公路的桥涵、挡墙构造物等修复工程,要注意严格把好修复的各施工环节质量关。要加强修复的工期管理,倒计时安排修复计划,严格修复工期。抢修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向市级应急机构报告工作情况。
(二)较大灾情应急处置
在一般灾情应急处置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应急处置措施:
(1)投入应急保障队伍
发生较大灾情后,所在责任单位调用本级应急保障队伍全力投入较大灾情点的抢修,市级应急机构视情派出本级应急保障队伍或调动其他单位应急保障队伍对较大灾情点抢修工作进行支援。
(2)现场组织抢修
在组织抢修等应急处置工作中,要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干线后支线、先抢通后修复”的原则,合理分配抢修力量,投入相关人员、设备,上足机械、多头推进,在最短时间内,抢通干线公路受阻路段。
抢修工作完成后,第一时间向市局应急机构报告工作情况,市局视情组织人员检查、落实修复完成情况。
(三)重大灾情应急处置
在较大灾情应急处置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应急处置措施:
(1)投入市、县两级联动应急保障队伍
发生重大灾情时,分局应急机构应立即从本辖区调动足够数量的应急保障队伍投入灾情点抢修,并做好路政保障和运输救援工作,保证道路通行的畅通安全和抢险救灾物资的及时运送。市局应急机构迅速调动市县联动应急保障队伍,通过直接指挥、督导、帮助受灾点研究修复方案以及机械开挖、修筑便道、架设便桥等措施,缩短交通恢复通行的时限。
国道应争取在24小时内抢通;省道应争取在48小时内抢通。
(2)交通管制
修复时间较长的重大灾情点,要做好交通管制工作,根据事先制定的水毁阻车绕行紧急处置预案,确定绕行路线,设立绕行引导标志,并通过媒体公告社会,引导车辆绕行。
抢修工作完成后,市局现场处置小组应组织人员检查、落实修复完成情况。市局领导视情对重大灾情点抢修工作进行巡查。
(四)特大灾情应急处置
在重大灾情应急处置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应急处置措施:
(1)应急保障队伍全市调援
发生特大灾情时,除了市、县两级应急机构的应急保障队伍全力投入抢修处置外,市局应急办可协调其他单位相关应急保障队伍跨区域对灾情点抢险救灾工作实施增援。
(2)应急机构工作措施
发生特大灾情后,市局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要立即赶赴受毁现场,指挥、指导开展应急处置。
抢修工作完成后,逐级上报抢修工作情况,并由市局应急办将工作情况报告省市交通公路部门。
第五节 应急决策
(一)应急启动
本应急预案的启动由市局领导小组根据气象部门的暴雨、台风等气象预警信息,按照相应预警级别启动指令。预案启动后,各部门应进入相应岗位,物资设备处于待命状态,随时等候调遣。
(二)应急终止
符合下列应急终止条件的,终止本应急预案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的实施。
1、暴雨、台风、洪水等灾情解除;
2、现场抢修等应急处置工作(包括危险隐患排除等)已经结束;
应急终止由市局指挥机构。应急终止后,应急准备、应急处置等各项措施均予解除,转入防灾常态管理。
第六节 信息管理
(一)报送渠道
1、各单位接到启动相应等级预警应急响应的指令后,应在3小时之内将本单位相关应急准备、应急处置措施等信息及时在福州公路政务信息网公布,并报市局办公室。市局办公室相关信息除公布政务网外,同时向省市有关部门。
2、各单位公路通阻信息统一上报市局工程科,并每2小时滚动报告相关进展情况。市局工程科负责通阻信息编辑,经分管领导审核后以群发方式报送局领导,并报备办公室,同时通过信息专报系统上报上级相关部门。市局办公室负责编制水毁专题简报,报局领导及上级相关部门,同时不定期滚动向局领导及相关部门群发台风气象即时动态短信。
(二)报送内容和格式
内容主要包括受灾通阻情况、受灾损失情况(如路线名称、地点、桩号、地名、水毁时间与毁情、估计工程量及损失金额、拟修复方案及估计抢通时间)、其他文字说明信息等。报送格式为:公路水毁统计报表,同时也可增加文字简报形式。
(三)报送时限
各分局水毁信息均应在第一时间上报。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公路水毁统计报表的填报时限分别为交通阻断后1、3、6、12小时之内,其余公路及水毁统计报表应在24小时内将填报。
篇7
一、*电网2009年有序用电指导思想
针对今年用电特点,全面增强应对突发和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反应和快速处理能力,按需及时启动有序用电方案,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确保电力有序可靠供应。要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思路,认真做好电力需求侧管理和迎峰度夏期间有序用电工作,努力实现高峰时段"争取少限电,力争不拉电"的目标,着力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对电力的需求,为构建"和谐*"提供电力保障。
二、供电形势预测
(一)2009年供用电基本形势。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今年1-4月金华电网与全省电力需求类似,全社会用电量比上年同期下降5.24%,但环比上升2.04个百分点,网供最高用电负荷也低于上年同期。随着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逐渐发挥作用,经济形势趋暖将逐步拉动电力需求,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省最高统调用电负荷3600-3700万千瓦,比去年最高统调负荷3403.6万千瓦增长5.77-8.7%。当前,我省已经落实外购电力约820万千瓦,与预计最高负荷相比,缺口约30-130万千瓦,在继续增购一定数量双边交易电力后,夏季电网供电总体平衡。但是,如出现机组投产时间推迟或大容量机组故障,或遇经济快速反弹、天气持续高温等情况,不排除出现时段性电力供应紧张情况。
(二)2009*电网供电能力负荷缺口情况。*电网现有2个220KV变电所,10个110KV变电所和6个35KV变电所。截止目前,我市220KV主变容量为69万千伏安,供电负荷可达到55万千瓦左右(不包括各小水火电),预测今年夏季我市最高用电负荷为39.5万千瓦左右。因此,*电网220KV网架已能满足负荷增长要求;110KV变电所方面,城区110kV卢宅变电所、白云变电所主变已接近满负荷,夏季用电高峰时段有可能超载。针对这种情况,我市将在迎峰度夏前对110KV广福变电所进行扩建来分流部分用电负荷,该问题也能得到基本解决;35KV变电所方面,北江变电所由于用电负荷上升已接近满负荷,夏季用电高峰时段可能超载,我市在迎峰度夏前将通过技术改造,分流部分负荷至110千伏巍山变电所和110千伏塘西变电所。10KV线路方面,城区部分线路可能超载,届时我市将通过技术改造和优化调度来缓解。
因此我市的各级网架供电基本都能满足我市的生产生活用电,今夏主要考虑的是大电网遇持续高温少雨、电煤、外购电及新上机组不稳定等因素影响的季节性、时段性、区域性高峰用电缺口。根据上级电网供电能力预测,今年分配给我市最大负荷缺口在2.6万千瓦左右。
三、*电网2009年有序用电方案编制原则
(一)统筹兼顾原则。根据"先生活、后生产","限得下、用得上"的基本原则,保证重点生产生活用电。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电;保证重点单位、重点部门和重点设施的用电;力保高危、重要用户的用电需求,并依据国家节能减排政策,首先压缩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用电。
(二)安全稳定原则。严格遵循"有多少、供多少;缺多少、错多少;损失少、影响小"和"保电网、守频率、不超用"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调度,确保电网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谐。
(三)实行用电指标"指标包干、切块下达、属地管理"原则。由各镇乡街道有序用电领导小组对所属范围内的有序用电工作负总责,加强对辖区内有关单位有序用电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四)公开透明原则。加强"公正、公平、公开"的"三公"调度,市政府和供电局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布供电能力和有序用电政策,确保指标分配公平、违规处罚公正、限电措施公开。
(五)分级控制原则。为保证社会稳定和电网的安全运行,同时兼顾*工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气温和负荷的变化特点,出现不同等级的缺电形势时,启动相应级别的有序用电方案。并据此编制*电网2009年有序用电A、B、C、D四套错避峰方案。通过这四套错避峰方案的执行,力争达到停机不停线,实现"不拉电,少限电"的目标,保障*电网的有序用电。
四、组织机构
(一)市有序用电领导小组是*市有序用电工作的指挥协调机构。根据*电网用电负荷实际情况,不定期地召开有序用电工作会议,研究决定保证正常供用电秩序的重要事项和重大决策。*市有序用电领导小组办公室是*市有序用电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
(二)有关部门的职责:
市经贸局:负责全市有序用电管理协调工作,审核供电局供电能力拉电序位、事故限电预案和措施。
市供电局:协助市政府做好全市有序用电管理工作,负责电网电力调度和有序用电的日常管理,做好有序用电方案的具体实施工作。
市*局:负责维护有序用电时期的治安和交通秩序。
各镇乡街道有序用电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有序用电工作的日常管理,制订相应的工作措施,检查督促辖区内有关单位有序用电各项措施落实。
五、工作措施
(一)实行负荷预警与信息报告
由市供电局负责全市用电负荷预警的日常工作和信息报告,在新闻媒体上公告当前供用电形势。并通过95598电力热线以短信形式向电力大用户预告电力紧缺情况。
(二)加强对用户侧的管理
给变压器容量在50KVA及以上的工商业用户安装现场管理系统的负荷控制装置,加强对这些用户的动态管理。
(三)加强沟通和宣传
市供电局应加强与市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建立专门联络通道。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全社会宣传,及时报道市委、市政府"让电于民"有序用电的各项举措。
(四)加强服务工作
市供电局要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以用户满意为目标,做到"限电不限真情,缺电不缺服务"。
(五)加强小水、火电调度工作
与市政府有关部门联系,在确保水库防汛、防洪、供水、农业灌溉的前提下,合理调度好水库水位,尽可能的使有限水电发挥应有的顶峰作用。
(六)加强自备电源管理
各供电所组织人员对辖区内各企业自备发电机进行帮助检查安装是否安全合格,并要求进行试运行,以保证系统电力紧缺时随时能够发电。
(七)处罚措施
对各级有序用电领导小组查到的违反有序用电方案、扰乱供用电秩序的行为,将进行处罚:
1.第一次违反有序用电规定的,中止供电时间为3天(不包括轮休日)。
2.第二次违反有序用电规定的,中止供电时间为7天(不包括轮休日)。
3.对于阻挠有序用电检查的用电客户将从重处罚,构成犯罪的,将依法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4.对检查到的违规用户,各有序用电领导小组应在当日或次日报供电局电力营销科,由电力营销科通过*日报和电视台予以曝光。
六、2009年有序用电方案
A级方案(第一套方案):
适用条件:电力负荷缺口0.65万千瓦左右。
主要措施:
1.确保全市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及重要机关和部门(党政机关、金融机构、医院、学校、报社、*、通讯、水厂等)和高危、重要用户用电。
2.安排0.65万千瓦左右"限得下,用得上"应急机动负荷企业避峰用电。(要求应急机动负荷以能快速、有效实施的专线用户和大用户为主)
B级方案(第二套方案):
适用条件:用电负荷缺口1.3万千瓦左右。
主要措施:
1.确保全市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及重要机关和部门(党政机关、金融机构、医院、学校、报社、*、通讯、水厂等)和高危、重要用户用电。
2.安排1.3万千瓦左右机动负荷企业避峰用电。
3.各镇乡街道要做好有序用电方案的落实和督查工作,控制好高峰时段的用电负荷,特别是晚高峰时段,确保全市城乡居民生活用电。
C级方案(第三套方案):
适用条件:用电负荷缺口在1.95万千瓦左右。
主要措施:
1.确保全市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及重要机关和部门(党政机关、金融机构、医院、学校、报社、*、通讯、水厂等)和高危、重要用户用电。
2.在B方案基础上再安排0.65万千瓦左右一般企业负荷避峰用电。
3.各镇乡街道要做好有序用电方案的落实和督查工作,控制好高峰时段的用电负荷,特别是晚高峰时段,确保全市城乡居民生活用电。
D级方案(第四套方案):
适用条件:用电负荷缺口在2.6万千瓦左右。
主要措施:
1.确保全市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及重要机关和部门(党政机关、金融机构、医院、学校、报社、*、通讯、水厂等)和高危、重要用户用电。
2.在C方案基础上再安排0.65万千瓦左右一般企业负荷避峰用电。
3.各镇乡街道要做好有序用电方案的落实和督查工作,控制好高峰时段的用电负荷,特别是晚高峰时段,确保全市城乡居民生活用电。
(方案说明:错避峰负荷共为四轮,每轮错避峰负荷为0.65万千瓦负荷左右,根据不同方案缺口和用电形势选择其中任意几轮进行错避峰,但在方案启动时,要通过不同途径公告用户。)
*电网应急恢复(黑启动)方案:
由于电网事故或不可抗力等因素的存在,可能会引起*电网全网大面积停电,为防万一,特制定黑启动方案:
1.由已成立的*市供电局黑启动领导小组统一指挥恢复送电工作。并严格执行《*电网应急恢复(黑启动)调度方案》、《黑启动送电序位表》、《*电网事故处理预想方案》。
2.最大限度确保所辖区域110kV及以上变电所的所用电源,为大系统恢复创造条件。
3.*市供电局以最快速度恢复全市各变电所的供电能力。
4.首先恢复党政军重要机关的供电,而后根据供电能力逐步恢复全市各单位的供电。
篇8
为做好2021年我区人防工程防汛抢险工作,为确保我区人防工程安全度汛,贯彻落实市、区防汛指挥部有关文件精神,有效应对汛期极端天气和突发事件,结合我区人防工程实际,制定局人防工程防汛抢险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完善人防工程防汛工作体系,监督落实各项防汛制度,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应急抢险保障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二、防汛指挥体系
防汛工作按照“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基本原则完善防汛指挥体系。
1、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成立灞桥区人防工程防汛安全领导小组:
组 长:杜永亮 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副组长:许存阳 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各街道办分管领导、各人防工程管理单位分管领导
人防工程防汛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全区人防工程的防汛工作。办公室设在局人防科,杨长安同志任办公室主任,人防科工作人员、各街道办人防专干、各工程管理单位人防专干为成员,具体负责我区人防工程防汛抢险工作工作。
日常工作具体包括:组织、督促、检查各街道及各工程管理单位防汛工作的落实情况;组建防汛应急队伍,做好防汛物资、器材的管理工作;组织抢排险工作;安排防汛加强值班;收集和报送防汛工作数据、文书材料等工作。
2、区人防办工作责任分工
姓 名
职 务
责 任
负责范围
手 机
杜永亮
局 长
第一责任人
全面工作
13096966953
许存阳
副局长
直接负责人
主管全区人防防汛
13571812306
杨长安
主任科员
负责人
纺织城、红旗街道办人防防汛
15591856879
于国元
主任科员
负责人
洪庆、十里铺街道办人防防汛
15109207609
朱新社
副科长
负责人
席王、灞桥、狄寨街道办人防防汛
13319189984
彭会铃
工作人员
负责人
办公室工作及物资保障
18049605118
3、各街道人防工程防汛指挥小组职责
各街道武装部成立街道人防工程防汛指挥小组,主要职责是:执行本街道防汛指挥部和人防工程防汛安全领导小组下达的防汛工作要求以及应急抢险调度命令;对属地人防工程管理、使用单位进行防汛动员部署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储备街道人防工程防汛物资器材;组织人防工程防汛巡查,协调解决人防工程隐患、问题;制定本辖区人防工程防汛工作方案和预案;加强防汛值守,适时组织人防工程防汛演练,遇险情、事故快速启动预案,并及时报告,配合区人防办做好工程抢排险,按照属地职责组织实施避险转移、物资调运、灾民安置等工作,并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区住建局防汛安全领导小组;及时收集、报送防汛工作数据和信息、总结等文书材料。
4、联系电话
市人防办防汛值班电话:86788829
市人防工程处电话:86486222
局人防科防汛值班电话:83519145 83510509
区城市防汛办公室值班电话:19929078928
5、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
街道办名称
姓 名
职 务
负责科室
联系电话
纺织城街道办
张永红
武装部长
武装部
13571971808
马俊伟
科室负责人
城建办
13259883119
红旗街道办
郑永建
街办副主任
城建办
13636701624
冯昌利
城建办主任
城建办
13363995107
十里铺街道办
马争光
武装部长
武装部
13359221266
陈景副
武装部长
武装部
15191580915
洪庆街道办
张凯洲
武装部长
武装部
18629424885
张金珍
负责人
武装部
13572450070
狄寨街道办
袁 辉
街道办副主任
城建办
15929915736
曾 凯
科长
城建办
13991984933
灞桥街道办
晏 宁
街办副主任
城建办
13991896909
席王街道办
马卫峰
街办副主任
城建办
18009183233
严国峰
干部
城建办
18991375290
三、防汛重点目标
早期人防工程;日常检查中人防工程内有渗水、裂缝等不安全因素的人防工程;位于低洼地域的人防工程口部、通气孔;“结建”人防地下室的出入口、通风口。
四、防汛工作任务
(一)层层落实责任,全面落实人防工程防汛工作
建立健全区人防工程防汛安全领导小组、街道武装部、社区(居委会)、人防工程管理(使用)单位四级防汛责任体系。
区住建局区人防工程防汛安全领导小组、各街道武装部、人防工程管理、使用单位要按照区人防工程防汛安全领导小组的总体部署,制定具体防汛工作措施,健全防汛值守、应急响应、信息通报和责任追究等各项防汛工作制度,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并将本单位、部门2021年人防工程防汛预案于2021年5月底前报区住建局人防科。各街道武装部组要检查督促本辖区人防工程管理、使用单位建立健全以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将防汛安全责任落实到位。
(二)加强督察检查,全力做好人防工程隐患治理和防控工作
一是做好汛前检查。按照防汛工作“横到边,纵到底”的要求,各街道武装部对辖区内人防工程进行普查,摸清每一处隐患和问题。
对于早期人防工程重点检查:工程结构是否老化受损或存在渗漏水,是否需要列入回填或加固治理计划;早期人防工程出口管理房门窗、竖井出口盖板、井盖是否受损、丢失、露天;出口、通道是否被堵塞;工程是否被侵占,出口管理房钥匙是否存在失管问题;低洼地面是否存在明显下沉迹象等问题。
对于防空地下室重点检查:人防工程管理(使用)单位的防汛方案、预案、组织、责任制度是否健全;防汛宣传教育、培训、演练等措施是否到位;防汛值班、检查制度是否建立并严格执行;水泵、发电机、沙袋等防汛物资、器材是否齐备、完好;人防工程密闭设施是否完好、启闭灵活;工程是否存在渗漏问题;污水泵是否正常运转,止回阀是否完好、启闭灵活;工程是否位于地势低洼区域。
二是做好汛期巡查。雨中、雨后,各街道武装部要重点加强隐患人防工程的检查力度,做好提前布控,防止坍塌、倒灌事故发生;加强对在施工地周边处于拆改过程中人防工程的安全检查,防止坍塌或倒灌。区住建局人防科一方面加强在用防空地下室的执法检查,对防汛措施不到位,防汛责任不落实的单位依法依规加大管理力度。另一方面加强未用防空地下室定期巡查,工程要确保封闭管理。
(三)加强防汛物资储备和抢险队伍建设
一是整合人防防汛抢险物资库。对防汛物资、器材进行实地点验、登记造册和整合,及时维护、维修或补充,确保紧急情况下的及时调配和有效使用。
二是整合人防应急抢险队伍。加强防汛抢险和人防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和管理,切实提高自主抢险应急能力。
(四)完善防汛工作方案和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一是修订人防工程防汛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区住建局区人防工程防汛安全领导小组和各街道武装部要及时修订本部门、本辖区人防工程防汛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汛应急响应措施,确保防汛组织工作顺畅和应急响应措施的落实。
二是组织防汛抢险实兵演练。区住建局区人防工程防汛安全领导小组和各街道武装部要有针对性的组织以防坍塌、倒灌为重点的早期人防工程抢险演练和以防倒灌及人员疏散为重点的在用防空地下室抢险演练。做到熟悉防汛预案,提高防汛抢险队和人防工程管理、使用单位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是加强应急值守、信息反馈工作。汛期,区住建局实行24小时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遇“中雨”以上雨情,各街道武装部要安排好带、值班。
一旦出现险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街道武装部要及时向区住建局区人防工程防汛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雨情、险情、灾情信息,重大险情信息报送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同时,领导小组办公室应立即向市人防办和区防汛办公室报告,领导现场指挥,第一时间组织抢险救灾,防止险情扩大。情况紧急时,可边处理、边报告,事后再以书面形式报告详细情况。
汛期,区住建局人防科全体干部职工、各街道人武干部要保持手机24小时畅通。各街道武装部要建立信息员队伍,加强联系和信息反馈。
(五)及时做好防汛总结,扎实开展冬春季防汛普查工作
下汛后,区住建局和各街道武装部要及时对防汛工作进行总结,并在今冬明春开展好来年汛前普查工作。
五、处置突发事件
(一)突发事件处置的基本方法
1、发现情况立即组织抢险,控制险情;
2、立即向所属单位领导和区人防办报告,请求指示;
3、对险情无法控制,或可能引发次生灾害,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的,必须及时向局人防科、区防汛办报告,并由局人防科、区防汛办分别向市人防办、市防汛办报告;
4、对险情无法控制,可能危及人员安全时,立即组织人员疏散避险,并设置警戒线、派出观察员,防止人员误入;
5、对可能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在采取可靠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进行紧急处置;
6、对可能引发其他次生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险情,要边疏散人员边抢险;
7、对需要增援抢险的,要派员到有关地点接应、引导,争取时间,控制损失;
8、对已控制险情,尚未处理彻底的部位,要在有效范围内设置警戒标志,派人不间断把守;
9、所属单位要对发生的险情、抢险处理过程、处理效果做好记录,将出险处列为防汛巡点区域。
(二) 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1号预案:
当连降阴雨、中雨时,早期人防工程有可能出现险情。
防汛措施:
1、局人防科和各街道办人防办及人防工程管理单位要明确工作职责加强防汛值班。各街道办人防工程防汛抢险抢修分队作好抢险准备,遇到险情时,人防工程管理单位的抢险分队要第一时间投入开展抢险工作,抢险人员不足时由所在街道办及时协调支援。局分管人防工作的领导和人防科工作人员要在第一时间进入抢险现场协调指挥抢险工作。
2、局人防科要在汛期到来前及时组织督促各街道办和各人防工程管理单位,重点对辖区早期人防地道工程和易发生险情的低洼地域人防工程进行逐个巡查;督促街道办、人防工程管理单位和社区进行自查,发现险情,各单位要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修处理,消除隐患,并及时上报区人防办防汛值班人员。
3、局人防科和人防工程管理单位在防汛期间,要注意接收、通报雨情、汛情信息,组织检查各街道办、各人防工程管理单位人防工程防汛物资到位情况。
2号预案:
当突降大雨、暴雨,人防工程可能进水发生险情、灾情。
防汛措施:
1、遇到险情发生时区人防办领导各街道办及各人防工程管理单位要第一时间进入现场协调指挥,各级防汛人员要坚守岗位。
2、抢险车辆由人防工程管理单位及时安排保证就位,司机、抢险分队人员到岗待命,设备物资准备到位。
3、组织疏散人防工程内外受灾群众,组织抢险分队排水抢险,并及时向上级报告有关情况。
4、局人防科督促指导人防工程管理单位对发生险情人防工程进行加固、抢修排除险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六、防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人防工程防汛是城市防汛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人防工程防汛安全工作,健全防汛安全领导机构,明确目标,责任落实到人,进一步完善指挥通信设施,加强防汛抢险分队建设。防汛抢险分队以人防工程管理单位为主,各街道办主动协调各人防工程管理单位负责组建。各单位负责人防工作的领导任各人防工程防汛抢险分队的队长,负责抢险工作。
(二)强化岗位责任,严肃工作纪律
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主责”的原则,各部门按照相应职责落实主体责任,细化责任分工,健全工作制度,严肃工作纪律,切实把防汛的每一个环节,毎一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突出防御重点,工作落实到位
根据汛前普查的情况,要将辖区人防工程防汛的重点工程、重点部位,梳理汇总、登记造册。在汛期,对辖区在册隐患人防工程、在用人防工程,尤其是人员密集场所更要重点监控,严格防范。
(四)加强带班值班,确保信息畅通
篇9
关键词: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1 明确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和义务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施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直接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具体的领导责任;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项目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
(2)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与施工规模相适应、专业齐全的安全专职技术人员,并向各施工现场派驻安全生产专职管理人员。
2 确保三类人员考核任职制度
根据《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施工单位应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简称安全生产的三类管理人员)必须取得考核合格证书,才可参加公路水运工程投标及施工。
三类人员在施工安全方面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直接关系本单位、本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从事交通建设工程的三类人员必须经交通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其中企业负责人必须取得A类考核合格证书,现场负责人必须取得B类考核合格证书,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取得C类考核合格证书,考核合格交通主管部门颁发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
二、制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从法制角度增强安全管理的自觉性。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定期召开安全会议, 布置安全工作, 组织安全检查, 开展安全竞赛, 搞好文明施工, 降低事故发生率, 实现安全管理目标。 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主要规章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安全交底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班前安全活动制度、安全值日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和用工管理制度等。通过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做到有章可遁, 违章必究, 奖惩分明。根据工程项目特点制定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或方案,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并经本单位安全和技术部门审核、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三、加强安全技术管理
1 施工工序的安全保证措施
建立每周及每项作业岗前安全交底例会制度,主要内容为:对于一周内的安全情况总结,对于已发出整改通知的安全隐患整改情况进行通报,对下一周主要作业的安全进行强化。
2 安全生产技术交底制度
每项工程实施前,施工单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详细说明,并由双方签字确认。
3 分项工程安全交底制度
开工后依据相关的操作规程、现场情况对于每个分项工程进行书面的安全技术交底,确保安全措施贯彻到位。
4 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应“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基本原则,并且应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及时性。
危险性较大工程一直是安全生产的重点,极易发生安全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的特大事故,后果严重,损失巨大。因此首要条件是有一个好的计划和指导手册,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和实施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是施工组织设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施工组织设计的细化、完善和补充。
四、加大安全培训教育
1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管理首先是人的管理,要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安全业务素质,增强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时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人的行为,实行规范化作业,杜绝工作凭感觉、靠经验施工。形成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的工作习惯。施工单位应当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情况应当记入个人业绩档案,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或者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作业
2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以及国家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教育培训的规定要求,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及时传输新的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增强职工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标语、安全讲座、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并在内部刊物上开辟安全生产专栏,采取各种方式和途径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素质,保证施工生产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加强工序管理,推行超前防范,杜绝施工中的盲目性。努力营造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采取正面教育和寓教于乐相结合的方式,普及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
3 抓好特殊工种和临时工的安全教育。特殊工种必须经过严格培训考核,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工作。施工单位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1 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依法对项目的安全施工负责,落实安全生产各项制度,确保安全生产费用的有效使用,并根据工程特点组织制定安全施工措施,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严格遵守安全施工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等。项目管理或安全管理专职技术人员应在工程开工前向一线作业班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措施和操作规范交底,并书面告知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和违章操作的危害。
2 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对安全生产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发现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报告;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的,应当立即制止。
3 施工现场必须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标牌。施工单位负责施工现场标牌的保护工程。施工现场的用电线路、用电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安装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并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架设,严禁任意拉线接电。
4 施工机械应当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规定的位置和线路设置,不得任意侵占场内道路。施工机械进场须经过安全检查,经检查合格的方能使用。施工机械操作人员依照有关规定持证上岗,禁止无证人员操作。
5 施工现场的各种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器具,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消除隐患,保证其安全有效。在施工现场建立防火管理制度,设置符合消防要求的消防设施,并保持完好的备用状态。
6 向作业人员提供必需的安全护具和安全防护服装,书面告知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并确保其熟悉和掌握有关内容和违章操作的危害。
作业人员有权对施工现场的作业条件、作业程序和作业方式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在施工中发生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作业人员有权立即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后撤离危险区域。
7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项目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成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及设备,并定期进行演练。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时,施工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保护事故现场,并立即向建设、监理单位和相关部门报告。
确保安全经费的使用及安全保险
篇10
内容提要:行政主体收集、处理和利用个人信息是一种行政事实行为。我国应尽快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信息主体有权要求行政机关不能随意处理个人信息,公开对其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利用,规定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原则、监督和救济制度。利益衡量是目前协调个人信息保护与行政信息公开的适当方法。
随着行政权的扩张和行政活动的日益复杂,行政机关通过各种行政活动收集、处理和利用着大量的个人信息,同时也对个人信息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传统行政信息公开制度的建构只是通过信息公开法中的例外规定来实现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忽视了行政机关对个人信息的侵犯。依据联合国指南规定的“不得用非法或者不合理的方法收集、处理个人信息,也不得以与联合国的目的和原则相违背的目的利用个人信息”,我国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制度应当顺应历史潮流作适当调整。
一、行政主体收集、处理和利用个人信息的要件
个人信息是可以识别本人的一切信息的总和。作为管理的基础、决策的依据,个人信息是政府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行政机关收集、处理和利用个人信息在行政活动中是非常必要的。行政主体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利用是行政事实行为。它是行政主体基于职权而实施的,是运用行政权力的结果。由于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利用不能产生、变更和消灭行政法律关系,因此它不是行政行为。但是行政主体收集、处理和利用个人信息时仍然要遵循一定的规则,符合特定的条件。
(一)有法律依据行政主体收集、处理和利用个人信息是行政事实行为,从较抽象的角度来讲,任何公权力都应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目的,如果一个公权力行为不以公共利益为目的,则该行为就失去了正当性基础。公益是行政作用所无法免于考虑的,国家机关之作为倘若背离公益,将失去其正当性。[1]而判断行政机关的行为是否符合公共利益,就在于行政机关的行为是否符合宪法和法律。例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7条第2款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和镇人民政府,为审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需要,可以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各种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调查核实。申请人及有关单位、组织或者个人都应当接受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在此,行政法规授权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街道办事处和镇人民政府,对城市低保申请人有关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的个人信息进行收集,以保证履行好行政给付职责,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
(二)特定的职责事务或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目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39条第1款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必须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此时,行政法授权医疗卫生机构收集患者和疑似病人的健康状况的个人信息,从而能及时地救治病人,有效地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履行好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行政职责。特定目的要件蕴含着比例原则的要求。比例原则是大陆法系限制自由裁量权的重要理论。按照一般的理解,比例原则要求手段和目的的协调,严格禁止一切为达成目的不择手段的国家行为。[2]比例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时,在实现某一目的的各种不同方法中应运用其中最适当的方法;在不违背或减弱所追求目的的效果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选择对相对人造成损害最小的方法;行政机关对公民个人利益的干预不得超过实现行政目的所追求的公共利益,两者之间必须符合比例或者相称。尽管行政主体收集、处理和利用个人信息有法律的授权,但是法律对行政主体收集、处理和利用个人信息的范围、条件、程序等方面的规定往往不明确、具体,行政主体在遵守行政法规范的同时也就具有了一定的选择、裁量的余地。根据比例原则,行政主体为履行特定行政职责而依法收集、处理和利用个人信息时,只能收集履行行政职责的特定目的范围内的个人信息,不能收集其他不相关的个人信息,不能对收集的个人信息进行特定目的之外的处理和利用。
(三)告知或经个人信息主体的同意
美国隐私权法规定了禁止公开的原则,规定行政机关在公开个人的记录以前必须首先通知被记录的人,征求他的意见,在没有取得个人的书面同意以前不能公开关于他的记录。有学者认为国家机关的管理性收集行为必须通知个人信息主体,国家机关的服务性收集行为则必须经过资料本人的同意。[3]该观点认为管理性的收集行为是国家机关履行职责的需要,相对人只有配合的义务而无拒绝的权利,国家行政机关只须履行告知程序即可,包括事前告知和事后告知。行政机关的服务性收集更多地是为私人主体的利益,与公共利益关系不大,应遵循意思自治原则,要有信息主体的同意才能进行。由于收集、处理和利用个人信息对信息主体个人权益关系重大,信息主体的同意原则上应以书面形式作出,以满足保存和举证的需要。同时,也应允许特殊情况下非书面的形式。如紧急情况下进行个人信息收集时,可以是口头同意,事后再补做书面同意。
(四)保证个人信息的正确、完整、最新、安全和隐秘
个人信息反映信息主体的人格形象,不正确、不完整和不时新的个人信息将影响行政决定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因此,行政机关在对任何人作决定时,其所运用的档案的记录,均应保持正确、完整及最新,以使其在作出决定之时,能合理保证对该个人具有相当的公正性。此外,行政机关应当采取适当的行政性、技术性及物理性保障措施,保障记录的安全与保密,防止可能对记录的安全与完整造成的任何潜在的威胁与损害,因为,这些威胁或损害可能会对记录所涉及的个人造成实质性危害、妨碍、不便或不公正影响。
二、建立我国个人信息的行政法保护制度
(一)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是当务之急
行政信息公开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和行政程序法是构成行政信息公开制度的主要法律。[4]行政信息公开法适用于全部政府信息,而个人信息保护法只适用于个人信息。信息公开是对社会公众的公开,而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个人信息仅对信息主体公开,对社会公众则是限制公开。所以,从行政机关将所持有的个人信息对信息主体公开这个角度来说,个人信息保护法属于行政公开法律范畴。同时,行政机关收集、处理和利用个人信息的整个程序不仅向信息主体而且也向社会公众公开。传统的行政信息公开制度在建构上,对个人信息权的保护是作为行政信息公开的例外存在的,侧重于从保护个人信息权不被行政机关以外的主体侵犯的角度来规定个人信息不予以公开。随着行政权的扩张和行政活动的日趋复杂,行政机关对个人活动的控制范围和对个人提供服务的范围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行政机关通过各种行政活动收集了大量的个人信息,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行政机关收集、处理和利用个人信息的能力更是空前提高,行政活动对个人信息权已构成极大的威胁。传统的行政信息公开制度由于忽视行政机关对个人信息的侵犯而需要调整。信息主体有权要求行政机关不能随意处理个人信息,并要求公开对其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利用。行政机关处理个人信息的整个程序应该向社会公开。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行政机关行政信息处理的效率,同时也对行政机关的行政信息公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也由信息公开法中的例外规定发展为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项立法。可见,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是解决行政信息公开与个人信息权之间的矛盾、完善行政信息公开制度的重要途径。
(二)个人信息保护与行政信息公开的协调
尽管行政信息公开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都属于行政信息公开法律的范畴。但是,知情权与个人信息权的对立是不可避免的,两者构成一对矛盾。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成为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
利益衡量的方法不失为解决个人信息权与知情权的冲突的明智之举。协调两种权利的冲突就必须解决好不同利益之间的关系,即在公众的了解利益和个人信息的人格利益之间进行取舍。适用利益衡量方法的前提是两种利益互为矛盾,其中一方面利益的实现可能导致另一方面利益的减损。利益衡量的方法通过对两种利益的估量和平衡,选择价值更高的利益。如果公众的了解利益比个人信息之上的人格利益明显重要,则行政机关就应该公开其掌握的个人信息,反之则不予公开。根据个别比较衡量论,当个人信息权与知情权两种价值发生冲突时,依据具体个案,分析公民了解的利益和个人信息之上的人格利益所受到的损害,将二者衡量比较,当保护前者利益较大时承认公民的知情权;当保护后者所获利益较大时尊重个人信息权。个别比较平衡论中标准的随意性过大而显不足。界限确定衡量论认为,知情权是绝对价值,保障公民对国家政治信息的知情权占首要地位;而其他人权是相对价值,其自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予以限制。[5]该理论是基于对权利本质的分析。从权利本质上看,个人信息权是一项民事权利,它通过赋予信息主体支配与控制其个人信息的权利来保护信息主体存之于个人信息上的人格利益。知情权主要是一种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与行政信息公开制度相关的知情权更表现出政治权利的属性。在现代社会,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公民对政治的参与度日益提高,知情权所体现的是公益性,它要求整个社会更加透明和开放,要求人们能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和参与政治,而个人信息权具有个人性,与公共利益无关。因此,在知情权与个人信息权的对抗中,由于前者代表了社会公共利益、体现了更高的利益价值而占据上风。当某项个人信息涉及到公共利益时,对个人信息权进行限制、将个人信息予以公开则成为必然。当然,对公民知情权的优先考虑并不意味着漠视个人信息权。当个人信息的公开纯属满足个人的需要而与公共利益无关时,应该适当保护个人信息权而牺牲知情权。
三)通过立法完善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
美国将个人信息划分为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分别进行保护,公共领域的立法主要是规制政府收集、处理和利用个人信息的行为,防止政府对个人信息隐私权的侵犯;在非公共领域,各行业和领域中的个人信息分别由不同的联邦法规通过普通法和侵权行为法予以保护,同时以建议性的行业指引、网络隐私认证计划、技术保护等行业自律形式增强个人信息保护的针对性。[6]这种模式尽管有其优点,但存在不足:分散立法易导致欠缺整体规划,法治不统一,司法不协调;行业规范缺乏国家强制力的保障,实施效果不理想;普遍性不足,很多企业游离于行业规范之外;投诉和争端解决机制不完善。同时,美国的行业自律是建立在行业组织高度发达且与政府互动明显的基础上。我国显无这一基础,故行业自律模式不符我国国情。多数欧洲国家则认为尽管政府机关收集、处理和利用个人信息时与非政府机关存在一些不同的行为规则,但是仍存在许多共性,而且公私领域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的价值目标上是一致的,也都遵循同样的基本原则,因此通过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的单行法,对公、私领域中的个人信息保护进行统一规范。结合我国的法律体制和法律传统,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应借鉴欧洲国家的立法模式,进行统一规范、统一立法,主要内容应包括个人信息的一般规定,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非国家机关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利用,以及监督和救济等方面。尤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
法律保护的范围应及于一切个人信息。在过去手工收集和处理个人信息的技术条件下,个人信息受到的威胁并不突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这种威胁已变得十分现实和严重。因此,不少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仅对电脑处理的个人信息进行规范,如美国、英国、日本、我国台湾地区等。而一些国家的立法则对自动化处理与人工处理的个人信息进行同时规范,如德国、荷兰等。笔者认为,尽管电脑处理的个人信息更容易受到侵害,但不能因此而忽视人工处理和半自动系统处理的个人信息。个人信息立法应给以个人信息全面保护。
2.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
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也应明确规定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作为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指导思想,同时也用来弥补具体规则的不足。借鉴国际立法经验,个人信息保护法总体上应体现合法兼正当的原则,具体应规定以下原则:
(1)合法原则。行政主体行为的目的、方式、程序、内容均不能违反法律的规定。
(2)直接收集原则。个人信息的收集,原则上应该直接向信息主体收集。现代信息技术使得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具有隐蔽性,该原则有利于实现信息主体对其个人信息的直接支配和控制。这是个人信息决定权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信息主体获得知悉权。
(3)目的明确原则。个人信息在收集时必须有明确的目的,禁止超出目的范围而收集、处理和利用个人信息。对于行政机关来说,必须在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所需的目的范围内收集、处理和利用个人信息。行政机关应告知信息主体信息收集的目的。
(4)公开原则。一般应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利用保持公开,使信息主体了解其个人信息被收集、处理和利用的情况。当然,“公开”并非指将个人信息的内容向公众公开,而是指将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利用的情况向信息主体公开,否则将违背个人信息保护的目的。
(5)完整正确原则。信息处理主体应保持所持有的个人信息的完整、准确和时新,信息主体对错误、有瑕疵的个人信息有要求更正的权利。当然,信息主体的更正权仅在于维护其个人信息的正确、完整与时新,其行使更正权的程序与内容应当受到适当的限制。
(6)安全原则。行政主体应采取安全保护措施,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灭失和不正当使用。
3.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督机关
个人信息保护监督机关的设置有独立的监督机关和原行政机关自行监督两种情形。法律授权的独立监督机构固然有利于个人信息保护监督职责的履行,但设置新的机构涉及机构和人员的编制,需要必须的工作条件和经费,这显然不符合机构精简的原则,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不符。而由原行政机关自行监督,属于行为主体自己行为自己监督,其不足亦是显而易见的。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立足于我国现有的行政复议制度,把行政复议机关作为个人信息保护监督机关,赋予其相应的职权。行政复议本身具有监督行政的属性,行政复议机关一般是作为被申请人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或所属的一级政府,行政复议机关与作为被申请人的行政机关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或者是业务指导、主管的关系。因此,由信息处理主体的行政复议机关进行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督,比信息处理主体的自行监督会有更好的效果。依《行政复议法》的规定,由行政复议机关的内部机构履行复议职责。而实践中,一级政府和政府工作部门分别由其法制部门和内部的法制机构具体履行复议职责。复议机构工作人员的相对专业性和专职性也有利于其胜任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督工作。结合各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监督机关的职责应包括以下内容:对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执行进行一般性监督;进行个人信息保护的研究和咨询;并定期提交工作报告。
4.对信息主体的救济
“无救济则无权利”。要使信息主体的合法权利切实得到维护,则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应明确对信息主体的救济。例如,应当明确规定,信息主体公开、修改其个人信息的请求遭到行政主体的拒绝时,可以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未予以处理或者对行政复议的结果不服时,信息主体还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都将受理案件的范围限定于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法》第6条列举了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案件。其中第9项和第10项规定,相对人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以及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它合法权益的。《行政诉讼法》第11条也对受案范围进行了规定。其中第1款第5项和第8项规定,相对人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以及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第2款规定,除前款规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讼的其他行政案件。行政主体对信息主体的公开申请、修改申请拒绝或不予答复时,信息主体的个人信息权将受到影响,行政主体的拒绝决定属于具体行政行为,不予答复属于行政不作为。因此,依据我国现有的行政复议制度和行政诉讼制度,信息主体可以获得救济。个人信息保护法应规定信息主体因行政主体违法收集、处理和利用个人信息的行为遭受损害的,给予行政赔偿。
注释:
[1]城仲模:《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则》(二),三民书局1999年版,第167页。
[2]肖金明:《原则与制度———比较行政法的角度》,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5页。时,可以是口头同意,事后再补做书面同意。
[3]齐爱民:《个人资料保护法原理及其跨国流通法律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0页。
[4]张明杰:《开放的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7页。
- 上一篇:乡镇项目推进情况汇报
- 下一篇:化学工程和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