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项目推进情况汇报范文

时间:2023-08-18 17:49: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镇项目推进情况汇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镇项目推进情况汇报

篇1

关于乡村振兴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及建设项目推进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现将雁江区教育和体育局乡村振兴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及建设项目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1年目标任务

按照“幼儿园就近就便、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中心城镇或片区集中、高中向县城集中、资源向寄宿制学校集中”的思路,打破镇乡区划界限,统筹推进雁江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2021年整合中小学(含教学点)5所;稳步推进学校改扩建工程建设,启动字库山学校、临空经济区K12学校、雁江六中、文明幼儿园建设项目,确保字库山小学和临空经济区K12学校在今年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加快推进茶花九义校、高新区第一小学、高新区槐树幼儿园和茶花苑幼儿园建设工程,确保2021年秋季投入使用

二、指标完成情况

(一)指标36: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标准。

需达到《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川教〔2012〕184号)规定的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二)指标37:县域内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

经测算,我区县域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均衡状况为:2019年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为0.48,初中综合差异系数为0.33,符合国家要求。

三、工作推进情况

(一)优化调整学校布局

一是开展学校布局调研。组织区教体局相关股室负责同志,深入雁江区丹山镇、伍隍镇、迎接镇等镇乡就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教师调配、学校办学条件改善等方面开展了专题调研,梳理农村学校存在的问题,分析研判农村学校教育形势,研究并科学规划农村学校布局,有效整合农村学校教育资源。

二是积极稳妥整合学校

继2020年把部分学生人数较少的15所完小整合为教学点,撤销部分教学点12个后,雁江区组织相关人员深入丹山中学、丹山镇初级中学组织部分教师进行座谈,了解教师及领导的诉求,对丹山中学与丹山镇初中进行有序整合,妥善化解招生入学矛盾,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提升学校办学条件。目前根据整合方案,已经规划了两校的招生计划,有序推进丹山中学和丹山镇初级中学的整合工作。

(二)加快学校建设项目进度

一是学前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新建资阳市雁江区文明幼儿园,占地约10.28亩,建校舍约5000平方米及附属设施,容纳幼儿园360个,目前,已完成设计地勘单位招标等,正在进行建筑设计方案审批。石岭镇中心幼儿园、茶花苑幼儿园、槐树幼儿园正在进行装修,计划2021年8月底全面竣工,9月招生投用。宝莲幼儿园已取得施工许可证即将进场装修,圣桦名城幼儿园正在进行方案设计。

二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新建资阳市雁江区雷音小学,规划占地约52.65亩,建校舍约2.3万平方米及附属设施,估算投资19000万元,容纳学生2000人(48个教学班),目前正在加快项目前期工作。雁江区第六中学重建项目,目前正在办理项目前期手续。新建资阳市雁江区字库山九义校,规划占地约58.96亩,建校舍约2.94万平方米及附属设施,估算投资16000万元,容纳学生2500人(54个教学班),目前正在进行场平施工,计划2021年底部分主体完工。新建高新区茶花九义校,目前正在进行主体施工。临空新区经济区K12学校,目前正在进行主体施工。高新区第一小学,目前正在进行主体施工。石岭镇初中、伍隍镇初中,目前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工作。

三是新建四川省资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规划占地约135.9亩,建校舍约8万平方米,估算投资52000万元,容纳高中学生3000人(60个教学班)。

四是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学校通过校舍改扩建,增强学校办学能力,特别是增加学校住宿容量,解决因撤销偏远学校后适龄人口不能就近入学的矛盾。雁江区中和中学新建学生宿舍,计划建宿舍约4300平方米,投资估算1300万元,目前正在进行征地等项目前期工作。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教师结构性缺编严重,农村音体美英语等科目教师不足;二是公办幼儿园教师严重不足,编制不够,数量不达标;三是公办幼儿园数量不足,50指标不达标。四是雁江区财政困难,建设工程资金拨付不到位,导致学校建设工作进度缓慢。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根据学校生源和工作实际,合理有效投入资金对农村学校进行改建、扩建,新增学位,新建教师周转房,切实解决农村学校的招生入学矛盾和教师生活困难。

(二)进一步优化调整学校布局

科学规划,合理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制定整合方案,继续撤销部分学生人数较少的教学点,整合撤销部分教学点,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推进集团化机制办学模式,有效提升学校办学条件。

(三)加强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

一是对学生宿舍、食堂基本达标的22所学校,规划保留学校现状,分流部分学生。二是拟建寄宿制学校扩建项目,考虑学龄人口变化趋势,拟将人口集中的5所乡镇中心校改建为寄宿制学校,拟从2021年起用2年时间,投资约3000万元新建学生宿舍5750㎡、新建学生食堂2600㎡。

(四)进一步加强乡村教师培训

加大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和轮岗力度,对不同科目的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促进教师专业技能得到有效提升,不断推进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篇2

会议研究决定了八个具体问题。

一、关于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依法依规报征土地1135亩(约)的问题

会议听取了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关于在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拟征地1135.52亩的情况。会议议定:1.为加快园区开发建设进程,确保项目用地,同意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在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依法依规报征土地1135亩(约),逐步建立土地储备机制。2.工业园区管委会要科学规划好项目用地,充分利用好所征土地,确保不出现长期闲置现象。3.园区用地要遵循产业规划,注重项目的引进和成片征地相结合,合理进行功能分区,优先保障佰瑞德等一批有实力的重大项目用地。4.县财政局要及早统筹谋划好征地资金的筹措,在不影响全县经费正常运转的情况下,确保征地资金到位。5.县国土资源局要积极做好土地报批工作。6.关于宇庆调味品和飞龙食品项目选址问题,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牵头,县环境保护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卫生局等相关单位配合,抓紧与项目业主商洽,积极引导项目按园区产业规划重新选址报审。7.关于征地问题,县国土资源局要依法依规进入征地程序,抓紧按相关政策和法规指导开展征地和拆迁工作,镇要在县国土资源局的指导下尽快进入征地拆迁程序,提前做好应征土地的实物勘察、摸底等相关准备工作。8.关于园区产业布局功能定位问题,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牵头,会同县经商和信息化局、县招商引资局、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等相关部门,根据现有客观情况,提出优化方案,提交下一次工业园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审议。

二、关于争取县工业园区用地指标的问题

会议听取了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关于工业园区用地指标的情况汇报。会议议定:同意由县国土资源局全力争取工业园区用地指标,力争实现“确保500亩、力争1000亩用地指标”的目标任务。

三、关于县工业园区综合配套服务中心建设的问题

会议听取了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关于工业园区综合配套服务中心建设的情况汇报。会议议定:1.同意将高铁新区规划中1-2平方公里土地调整到工业园区配套区进入规划,作为园区的综合配套服务中心,以利于园区的滚动发展。2.由镇将2011年已修建完成的保障性住房安排50套作为工业园区拆迁的周转房,县财政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局等部门要作好相关国有资产管理工作。3.同意由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在2013年保障性住房任务中安排500套保障性住房到镇,用于解决工业园区拆迁安置问题。4.抓紧启动1-2平方公里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同步启动保障性住房和安置房的总平、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确保在2月底前完成,争取3月份动工,10月份前完成主体工程。

四、关于县工业园区征占用林地报批的问题

会议听取了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关于工业园区征占用林地报批情况汇报。会议议定:1.同意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一次性报批30公顷征占用林地的建议。2.县林业局采取林地集中报批,实行林地储备,及早完成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林地报批。

五、关于组建县工业园区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问题

会议听取了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关于工业园区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情况汇报。会议议定:1.原则同意组建县工业园区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牵头,县财政局、县发展改革局、县工商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政府办配合,在2月15日前提出实施方案送审。

六、审议《工业园区工业用地价格的建议方案》的问题

会议听取了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关于审议《工业园区工业用地价格的建议方案》的汇报,县国土资源局谭跃明作补充。会议议定: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牵头,县财政局、县招商引资局、县国土资源局等部门配合,将《工业园区工业用地价格的建议方案》在2月10日前修改完善后按程序送审。

七、审议《工业园区决策会议制度》的问题

会议审议了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关于《工业园区决策会议制度》。会议议定: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在2月8日前将《工业园区决策会议制度》修改完善后按程序送审。

篇3

为贯彻落实防控指挥部工作要求,信息化建设组以“天府健康通”推广应用和智慧治理中心信息化建设为重点,着力开展我市信息化建设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全面加强系统推广使用

一是广泛发动开展全覆盖宣传。采用线上、线下、协同宣传同时推进的方式,确保“天府健康通”在我市全覆盖宣传。目前,通过微信、微博以及社会信息平台“天府健康通”宣传文章430余篇,累计阅读量52.4万余次。制作发放宣传“天府健康通”DM单33万张,海报1.9万张。二是规范个人健康码场景应用标准。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个人健康码场景应用标准。在全市小区、农村集中居住区、散居院落等实行“亮码通行”;在医院、药店、大型商场超市等实行“扫码登记”的场景应用规范。在全面做好市民群众健康监测服务的同时,助力我市全面复工复产和居民生活正常化。三是严格督查提升注册率。会同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对“天府健康通”推广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定期进行通报,倒逼各镇(街道)、市级有关单位加大工作力度,提升我市“天府健康通”注册率。3月12日,提前完成采集率达60%以上的阶段性工作目标。截至3月23日下午16:30,我市申报注册人数697734,按登记人口(87.18万)计算,申报采集率为80.2%,按彭州市常住人口(约78万)计算,申报采集率为89.45%,申报占比率排名在成都市22个区(市)县第13位,在9个郊区(市)县排名第6位。

(二)规范个人信息安全管理

一是确保系统安全稳定。信息化建设组办公室通过电话对接、邀请“天府健康通”开发公司到彭沟通讨论等方式,动态掌握系统调整、应用情况,及时解决系统推广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二是确保个人隐私数据安全。制定疫情防控保密制度及个人信息保护通知,规范系统数据采集使用确保个人隐私数据安全。梳理涉疫情数据泄露相关法律法规,为信息数据安全做好保障。三是规范系统数据采集使用。在全市范围内停止了除省、成都市要求推广的信息系统之外的系统数据采集。全面确保“天府健康通”“四川外出务工人员健康申报和查询系统”顺利推广。

(三)推进智慧治理中心信息化建设

一是完成共享交换平台的系统设计开发。以智慧治理中心建设为契机,现已完成共享交换平台的系统设计开发工作,已部署到彭州市政务云上。为保证数据共享的准确有效,在前期1043项资源目录的基础上,现正在对彭州市各部门的政务信息数据进行第三轮走访调研,充实目录数据内容,目前已汇总了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等14个部门的数据和系统。梳理完成后各部门可将各自数据陆续上传到对应目录,实现我市政务信息资源的全面梳理和灵活共享,经授权后可供有需要的单位共享使用。二是完成智慧治理中心可视化系统开发。以数据共享为基础构建信息“中枢”,开发了智慧治理中心可视化系统,含经济运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四个专题,能够全面直观展示彭州市经济发展状况、城市建设情况,通过系统集成和数据融合,在智慧治理中心能够满足应急指挥、重大项目建设调度、城市精细化管理等多场景应用的需求,为领导决策和指挥调度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提高城市综治、网格化管理等精细化治理水平。三是主体建设有序推进。智慧治理中心道路开口工作、墙体外立面装修、总平以及管网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内部装修已组织协调装修装饰、建筑声学、操作台、办公家具等厂家进行项目现场技术交流、现场交底。现已完成机房工程夯土、水泥浇筑、无机涂料基层处理、机房机柜支架制作等工作内容。完成音频扩声系统、无纸化系统、多网融合系统、视频融合系统等系统的设计开发工作,正在敦促各信息系统设备生产备货及发货到货。

二、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天府健康通”增速减缓

因我市一直是疫情防控低风险区域,随着我市全面复工复产和市民群众生活正常化,近期市民群众注册使用“天府健康通”的积极性有所降低,日均增长量已从最高峰13万多人下降至目前的9000左右。

(二)通行标准不统一

各部门要求的通行标准不统一,造成小区等出现“亮码+比对通行证/身份证+测量体温+可简化登记编号+询问+戴口罩”等繁琐的通行方式,加重了基层负担,甚至出现质疑物业、企业不按规定收集信息情况。

三、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天府健康通”宣传力度

各牵头单位、乡镇(街道)按照既定任务分工,全面加强“天府健康通”推广应用,力争3月31日前,实现全市实有人口“天府健康通”申报采集率达90%以上。

篇4

一、实施项目投入工程,保障文化事业发展

1、2014年度县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文化事业投入201万元;

2、设立了文化事业发展基金200万元。

二、实施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夯实公共文化阵地

1、县文化馆申报成国家一级文化馆、县图书馆申报成国家二级图书馆,客家博物院申报成国家二级博物馆

2、县18个乡镇建成了符合标准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并对10个文化站进行了价值100万元的设备配置;

3、各行政村都建有村级农家书屋,2014年更新了33个农家书屋。

三、实施文化活动建设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1、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各乡镇综合文化站都实行了免费开放工作;县里建有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村里建有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村级站点;全年开展了教育培训、讲座、展览、咨询等活动86场,社会反响好;

2、开展了农村文化“三项”活动,2014年送戏下乡演出97场,放映电影4452场,乡镇自办文体活动124场;

3、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制订了2014年群众文化活动年度计划;按计划举办了樱花节等大型文化活动24场;

4、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全面落实了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文物保管等基础工作。2014年文物安全无事故;建立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和传承机制;推进了东河戏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工作;现有省级非遗项目3个,市级6个,县级27个;

5、推进全民阅读活动,2014年,利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开展了“让我们在阅读中一起成长”活动,开展了“送书进社区”、“送书进校园”等现场读书活动。

四、实施文化项目生产工程,打造文化艺术精品

1、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设立了创作扶持专项资金10万元,并对全县重点文化产品进行了资助;

2、建立文化产品评价机制:建立了对获得省级以上文化产品奖项的奖励制度;开展了文化产品评优活动;

3、提升文化产品的社会影响力:2014年县文化产品在参加省、市级赛事活动中获得奖项:创作歌曲《山里的太阳》获得《心声》歌刊2014年全国歌曲大赛二等奖,县文化馆参加全市第四届二胡大赛获得一等奖,并在省市平台上公开展演。

五、实施文化市场平安工程,繁荣文化市场

1、制订了《打击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专项治理行动工作领导小组,专项治理行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制订了2014年“扫黄打非”行动方案,开展了“净网”、“清源”、“秋风”三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3、打击侵害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工作有方案有文件,完成了机关软件正版化,有工作文件。对县印刷复印企业、出版物市场、学校、音像制品销售市场,开展了执法检查,查办侵权盗版案件;

4、组建了文化市场稽查大队,文化市场执法办案程序合法,执法文书制作规范,案卷归档齐整;

6、文物执法处罚有案卷和执法巡查记录档案,2014年国保、省保单位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六、实施人才素质工程,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1、2014年文化队伍建设,制订了培训计划,按计划实施了文化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培训;

篇5

一、5.31会议精神落实情况:

5月31日,省政府召开全省工作电视电话会。会议总结今年以来我省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部署下一步工作。副省长出席会议并讲话。我县常委副县长和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共20余人在县委三楼视频会议室收听收看了电话电话会议实况。

为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6月1日,全县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现场会在2012镇会议室召开。县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2012镇移民搬迁工作分管领导参加了会议。

常委副县长、县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出席会议并指出,乡镇及有关部门要明确任务、加强领导、硬化措施,找准工作着力点,提出三个确保,一是确保全县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强力推进,移民集中安置点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倒排工期,抓紧实施;二是确保移民对象必须于汛前全部搬入新居,因客观原因不能搬入也要进行过渡安置;三是确保项目资金保障要到位,要以完善基础设施为切入点,配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会议还传达了上级有关会议精神,对2012年以来的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2012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二、2012年工作情况汇报:

1、加强安置建设:我县列入省避灾移民安置的仅有2012镇村,全县避灾移民安置共建成1个移民集中安置点,目前已经全部完工。

2、完成计划任务:2012年,我县避灾移民搬迁的计划任务数390人,已经落实到位94户390人,占计划人数的100%,其中集中安置80%,分散安置20%。全县已经有390人搬迁入住,占计划数100%。

3、资金足额到位:省级下达我县避灾移民搬迁资金按每人3500元标准下发,我县共136.5万元,到目前为止,这批资金已经全部直接拨到避灾移民对象手中。市、县配套资金主要用于安置点的路面硬化,环境改造等美化,亮化工程,我办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在安置点建设了避灾移民安置具有标志性建筑的门楼。

4、规范档案管理:完善避灾移民搬迁档案管理制度,凡涉及搬迁移民的政策文件,规划管理,指标分配,资金发放等进行妥善管理,移民搬迁资金发放表,搬迁户档案都做到了一户一档,一年一卷,档案整齐、规范。

三、2012年工作进展情况:

1、领导重视到位:按照赣扶移字【2012】13号《关于下达第二批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计划的通知》的任务要求,5月份县政府专题研究了避灾移民搬迁工作,确保县级配套资金及工作经费到位,并以县政府名义下发了避灾移民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

篇6

按照《2018年推进乡村振兴战实施方案》中我站承担的工作任务,我们以绿满郾城建设为工作抓手,紧紧围绕“产业兴旺”和“宜居宜业”两大目标任务,大力实施环城防护林、生态廊道、农田林网、村镇绿化美化、林业产业发展等五大工程,有序推进了年度工作任务。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科学制定工作方案。

为充分发挥林业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我们结合省级有关文件精神,通过走访调查、借鉴学习等,制定了《村庄绿化实施方案》。该方案以“增林扩绿、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为发展思路,重点抓好庭院、街道、休闲绿地、村内闲置土地、农田林网、围村林等六个区域的绿化建设,并对树种、苗木质量、栽植和管护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明确要求。我们将依照该方案开展“绿化示范村”、“森林乡村”等创建工作,推动村庄绿化美化建设步伐,助力乡村振兴。

二是扎实开展绿满行动。

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镇(办)及交通、水利、城建等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全区2018年造林任务为0.77万亩,实际完成营造林面积1.7万亩,占区定目标任务的127%。其中,生态造林0.77万亩,优质林果发展面积0.7万亩,花卉苗木发展面积0.7万亩,中幼林抚育0.7万亩。

1.环城防护林带快速推进。在石武高铁两侧打造1000亩的生态围城林带,按照单侧不低于100米宽的标准,采用3米*3米的栽植密度,选用慈孝竹、楸树、白蜡、楝树和银杏等五个兼具生态防护功能和景观功能树种,绿化长度2.6公里;在龙江路以北(幸福渠—五台山路之间)高压走廊两侧,建设600亩的生态围城林带,栽植玉兰、海棠、樱花等观花苗木10万余株,五颜六色的鲜花次第开放,形成市民游览观赏的花海;在幸福渠、六支渠沿线建设2000亩的防护林基地。基地建设总体采用高大乔木、搭配花灌木及地被植物,以达到四季有绿、四季有花。主要栽植有黄连木、三角枫、元宝枫等20多个品种14万余株,分为楸枫特色林、银杏特色林、玉兰春色林、榆梓特色林、阔叶用材林、果园特色林、针叶用材林、连榆混交林、樟枫混交林9大特色种植区。

2.生态廊道建设全面提质。对107国道两侧绿化提升档次,形成乔灌花结合、落叶与常绿相搭配的通道绿化景观。在沙河、颍河、吴公渠、幸福渠等4条河流两侧退耕还林,完成水源涵养林1000亩。龙城镇在坡大线单侧不低于50米宽的防护林带500亩。

3.农田防护林建设因地制宜。结合土地整理、千亿斤粮食、美丽乡村道路及“四好”农村公路建设等项目,以区级道路、环乡道路、沟渠、田间已硬化生产路为重点,按照“一路(沟)两行树”标准,提升完善了农田林网防护功能。

4.镇村绿化美化有序铺开。以创建“市级园林式乡镇”、“市级绿化示范村”为目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积极绿化美化政府所在地及四周环境,并择优选择1—3个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的行政村开展绿化造林工作。其中7邓村在村庄周围营造生态观光林基地850亩,栽植水杉、青桐、雪松等16个品种6万多株;7和龙城镇7村被评为市级绿化示范村,市政府各奖励1万元资金。

5.林业产业稳步发展。依托区位优势及资源优势,增扩猕猴桃、葡萄等特色经济林种植基地,建设和提升乡土树种及珍稀名贵树种培育基地,做优、做强林业产业品牌,实现林业产业精品化、规模化、基地化。新发展经济林面积1000亩,主要集中在7等镇;如7佳程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龙城镇幸福村增扩猕猴桃种植面积400亩,李集镇李集、老集等村新发展猕猴桃255亩。新发展苗木花卉面积2000亩,主要集中在新店、商桥、裴城等镇;如7等村新种植复叶槭、玉兰苗木400亩,旺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裴城镇胡刘村增扩白蜡、北美枫香等苗木培育面积220亩。

7月份,我站牵头,组织全区36户苗木花卉经营主体成立了郾城区花卉苗木产业技术联盟。组织联盟单位外出考察学习,建立微信群,积极搭建各种信息平台。目前正在筹备郾城花木网站,开展专业性生产服务和市场信息服务,积极推进“互联网+”林业建设。联盟的成立,为培育壮大我区特色林业产业奠定了基础。

三、2019年工作计划

1.工作思路。

以“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为抓手,以“大绿化、大生态”为发展理念,以廊道绿化为重点,大力发展围村林,建设森林乡村,打造森林特色小镇。

2.工作打算。

篇7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anyguypc”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乡镇妇联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乡镇妇联工作总结

螺岗镇妇联是一个富有战斗力和团结的集体。近年来,在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认真为全镇妇女儿童办实事,好事,成为妇女的知心人、代言人。团结带领广大妇女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半边天”作用。同时,成功创建省“东方红儿童之家和省妇女之家”。评选出县“最美家庭”1名,“巾帼致富女能手”1名,三八红旗手1名,在2016年3月获得团队知识法律竞赛三等奖,镇妇联更被评为“2015年县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和“2018、2019、2020年被县评为“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妇女创业就业持续突破。以“妇女小额贷款”为重点,大力开展“巾帼创业就业”行动,引领推进妇女创业就业。引导妇女“妇女小贷”发展壮大事业,利用扶贫培训项目,积极开展妇女就业技能培训,帮助近百名妇女解决创业资金、技术瓶颈,实现创业致富。

二、给妇女儿童一个温暖的家。突出民生关爱、实事先行,助困关怀措施扎实有效。拓展“下基层、访民情、办实事”主题,动员社会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对农村“三留守”及贫困人群进行关爱行动。一是完成精准扶贫省定贫困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项目,为900名农村妇女进行了“宫颈癌”免费检查;二是开展“送温暖”、 “六一”慰问活动。走进学校和全镇各留守儿童家中,开展结对帮扶,与留守儿童牵手互动,为留守儿童送去了节日慰问和关爱。让广大留守儿童度过了一个别样的节日,感受到了亲情般的温暖同时东方红村成立儿童之家;三是争取助学金为贫困生提供助学支持。四是给困难单亲母亲提供安居房建设资金。通过“爱心安居房”、“危房改造” 、扶贫等项目为困难妇女成功获取建房奖金并顺利帮助困难家庭建造温暖的家。

三是推进“最美家庭”工作。开展“家庭教育进社区”,在全镇开展评选“最美家庭”、“最美儿媳”活动,并向县妇联报送“最美家庭”、“最美儿媳”的典型材料。

篇8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农村公路建设情况

2019年,市政府下达我市目标任务为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300公里,完成投资3亿元。截至6月底,已完成322.03公里,完成投资4.55亿元,已圆满完成2019年目标任务。

(二)四好农村路创建情况

2019年,我市将组织XX县、XX县两县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年初我局将“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列入2019年交通工作重要内容,并争取市政府出台《市关于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创建的实施意见》,着力将“四好农村路”创建由部门行为上升为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共同行为。

(三)“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工作进展情况

我市所辖4区2市5县,117个乡镇, 3024个行政村,475个贫困村。全市3024个行政村,通客车行政村3021个,全市乡镇通客车率100%,行政村通客车率99.8%。全市共开行农村客运班线144条,农村客运车辆600余辆,客位数1.6万个,2016年以来,农村客运基础设施投资120余万元,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的农村客运网络。其中,采取定线班车通车行政村2452个、公共汽电车通车行政村463个、预约响应通车行政村82个、其他通车方式通车行政村24个。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牵头,统筹部署。成立以交通运输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推进工作小组,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工作及万村通客车提质工作结合,分别由市农管处、运管局牵头组织实施,积极推进农村公路、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要求各县(市)、区尽早谋划,尽早安排,尽早落实。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目标任务,并建立督导周报制度。

(二)深入调研,精准施策。要求各县(市)区对辖区内农村公路建设情况、乡村客运班线情况进行实地调研、调查统计、摸清底数,建立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台账,聘请第三方公司制作“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可行性报告。稳步推进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及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行工作,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全市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行工作的实施意见》(新结合旅游客运专线及偏远村庄等多种情况,采取多样化的通车方式,既满足了偏远村庄群众出行需求,又最大限度地保证经营者利益。

(三)规范程序,严格标准。一是农村公路建设方面要求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资金监管等主要环节,加大施工管理力度,强化工程督查,规范建设程序。二是严格落实“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达标(示范)验收标准,按照实施方案的时间节点逐条落实创建标准,确保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通车任务。

三、存在问题

根据《XX省农村公路条例》,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为县(市)、区人民政府,并遵循“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原则,交通运输部门负责行业指导工作。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实际工作中,部分县(市)、区政府履行主体责任不够,认为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和养护单纯属于交通运输部门的业务范围,并且过度依赖国省补助资金,加之近几年国省补助资金侧重于向贫困县、贫困村重点倾斜,各县(市)、区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未能统筹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造成了非贫困县农村公路出现了过多较差路段,贫困村道路明显好于非贫困村。由于投资与需求差距大,非贫困县(市)、区财政资金投入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严重不足,制约着辖区内农村公路的发展。

四、下一步打算

一是继续加强项目质量监管。对全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加强巡查力度,进行全程跟踪监督管理,及时掌握工程施工动态,落实工程进度和质量安全,对建设项目的各种手续、内业资料和工程质量进行认真检查,确保项目质量。二是做好我市农村公路完工项目的验收工作,保证项目顺利交付使用。

篇9

 我市共有8家班线客运企业、7家旅游客运企业及9家客运站,其中一级站两家,二级站6家,三级站1家。市内营运客车1189台。进出我市的省市际班车2631台。2007年完成客运量为7686万人,同比增长13.3%;客运周转量为716169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4.2%。班线客运企业实现营收6.51亿元,同比增长19%;客运站实现营收8.31亿元,同比增长17%。我市三县共有47个乡镇,895个行政村,三县共开通班车行政村863个,尚有32个行政村未开通,通达率达96.4%,三县共有客运企业8家,农村客运站22家,营运客车1636台。

目前存在的主要的问题:

一、交通基础设施与现代化大城市发展不适应。

公路运输站场建设投入不够大,建设水平不够高,公路主枢纽的整体功能发挥不足。客运站点布局不尽合理、规模偏小、设施不完善,与其它运输方式衔接不够紧密。   

二、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与市场化发展不适应。

道路旅客运输行业市场规范化程度不高,市场规模得不到有效控制,经营主体比较分散,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企业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缺乏市场竞争和应变能力;公路旅客运输规模化程度不高,难以满足旅客运输“舒适、快速、安全、及时”的要求。运力结构不尽合理,运力增长大于运量,客运车辆更新缓慢,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

三、道路旅客运输行业科技化程度不高。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行业中应用的整体水平不高;国有客运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少、能力弱,对部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中间环节不够重视。现有人才总量不足,尤其缺乏一批具有战略思维、宽广眼界、职业素质和竞争意识的优秀企业家。知识更新与继续教育工作亟待加强。

四、经营模式应进一步优化。

目前的“捆绑式”经营模式化解了经营者之间的矛盾,但容易造成垄断经营,不利于客运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快公车公营或公司化经营改造步伐。

对策和措施:

一、新旧兼容,超前发展,做好客运换乘中心迁址准备工作。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和城市的发展,现有的客运站场布局、功能等与城市发展之间凸显出一些矛盾,随着零距离换乘、无缝衔接、生态环保等先进交通运输理念的引入,人们对现代交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我市“三大推进”战略部署,我市原有的东、西、南三个换乘中心由原址迁至二环以外(南门换乘中心已先期迁址),另外再新建北门换乘中心和滨湖换乘中心。5个换乘中心全部按一级站标准建设,预计十一五期间将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我们将抓住5个换乘中心建立的契机,超前谋划,精心实施,科学合理地调整客运班线布局,将进出合肥市区的所有客运车辆按运行方向纳入3个长途客运站和5个换乘中心,使站点布局更加合理,实现同线同站。                      

   二、深化道路旅客运输体制改革,加大公司化改造力度。

2010年前,基本完成我市客运集团的组建工作。全市要有1家一级客运企业进入全国骨干企业网,2-3家二级企业主导客运市场。到2010年,全市二级以上客运企业均要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从而全面提升道路客运业综合竞争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促进道路客运业走公司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真正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客运市场。

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分类清理、稳步推进”的原则,对挂靠经营的客运车辆进行清理,打造客运品牌,全面提升道路客运业综合竞争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促进道路客运业走公司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确保2008年底前客运车辆公车公营或公司化经营比例达35%以上。2010年底前客运车辆公车公营或公司化经营比例达45%以上。

近期在建或未开工主要项目:

1、2009年客运站及候车亭、招呼站计划情况汇报如下:

肥东县客运站计划建设8个,分别为:杨店客运站、陈集客运站、马湖客运站、元疃客运站、解集客运站、张集客运站、撮镇客运站、草庙客运站。候车亭计划建设20个,招呼站计划建设20个。肥西县客运站计划建设3个,分别为:肥西汽车新站、高店客运站、铭传客运站。候车亭计划建设30个,招呼站计划建设60个。长丰县客运站计划建设8个,分别为:罗塘客运站、岗集客运站、陶楼客运站、杜集客运站、左店客运站、埠里客运站、下塘客运站、义井客运站。候车亭计划建设40个,招呼站计划建设60个。

2、2010年客运站及候车亭、招呼站计划情况汇报如下:

肥西县客运站计划建设3个,分别为:三河镇滨湖客运站、严店乡刘河客运站、官亭客运站。候车亭计划建设50个,招呼站计划建设50个。肥东县候车亭计划建设307个,招呼站计划建设310个。长丰县候车亭计划建设60个,招呼站计划建设60个。(注长丰县2009年候车亭计划建设更改为60个,招呼站计划建设60个)

3、合肥市客运站联网售票项目:该项目08年开建,09年完工,投资600万元,占地600平米。

 

                              

客运科               

篇10

一、项目总体概况

“十三五”前三年,即2016-2018年,省厅落实精准扶贫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预下达我县建设计划810.912公里,其中乡级道路畅通工程19.772公里已全面完工,村级道路畅通工程已完成625.878公里,剩余计划于2018年全面完成。

二、2017年建设情况

按照省市下达的年度任务,2017年我县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107条路228.52公里,估算总投资1.14亿元。一是乡级畅通银孔至落儿岭公路2.523公里,已全面完工通车。二是乡村道路畅通工程106条路218.35公里,其中贫困村道路硬化32条路38.027公里、撤并村路面硬化48条66.186公里、老村道加宽26条路114.137公里,现已全面完工,正在组织交工验收及决算审计工作。

三、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我县成立了以政府分管负责人为组长,财政、交通、扶贫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综合协调、技术指导、质量监督、资金保障四个工作组,实行分片包保乡镇制度,确保每个乡镇工程都有专人分片包干抓落实。各乡镇都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组建专抓班子,明确专人负责,层层落实责任。

二是注重业务培训,强化督查指导。为规范项目工程实施程序,我县对乡镇分管负责人、农管办主任及业务技术人员开展了两期业务培训,统一设计了撤并建制村与贫困村内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通用图纸,供乡镇参照选用,保证工程质量和技术标准。为全面掌握工程进展情况,我县抽调县督查局、县民生办及县畅通办工作人员分别于5月15日、7月3日开展两次联合专项督查,召开了6次调度会议压实了工作责任,细化了工作措施,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了工程建设。

三是印发工作方案,保障配套资金。今年我县在总结去年畅通工程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年初便启动了工程前期工作,春节就下达了年度建设计划,会同财政局联合印发了《2017年霍山县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技术标准、工程管理、资金。鉴于我县鉴于我县环境整治造成砂石地材供应严重不足,地材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建设资金缺口过大问题,县政府不等不靠,召开专门会议,提高了资金补助标准,撤并村路面硬化、贫困村道路硬化,由原标准每公里补助30万元、28万元,调整为3.5米路面每公里补助35万元,4米路面每公里补助38万元;老村道加宽1米,由原标准每公里补助16万元调整为25万元,通村部路段加宽1.5米及2米,每公里补助30万元。虽然县级财政压力很大,但仍然挤出资金全力保障畅通工程建设,今年全县乡村畅通工程补助资金达到6813万元(省补3226万元、县配套3587万元),确保了畅通工程的顺利推进。

四是严格设计规范,提高建设标准。今年,我县进一步提高了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的建设标准。按照全市交通扶贫工作要求,到“十三五”末,所有行政村村部所在地通往乡镇或附近干线公路的主干道,必须达到5.5米的宽度。我县在设计窄路加宽项目时,便将通村部路段加宽1.5米或2米,以满足相关要求。对撤并建制村路面硬化及贫困村内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项目,路基宽度具备条件的,尽量要求设计4米以上的水泥砼路面。所有项目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必须经过专家的严格评审,方可投入使用。

五是严把工程监管,确保工程质量。严格执行“工程四制”管理,确保畅通工程依法依规顺利实施。发挥交通质量监督职能作用,强化现场检查、跟踪督查,对关键环节、关键工艺紧抓不放,对检测、监理、监督程序执行到位,力争将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成“精品工程”。招投标确定第三方检测单位,对施工全程进行跟踪检测,同时发动镇村干部及所在村组群众现场监督,采取拿尺子、数袋子等多种方式,做好畅通工程质量监管工作。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县交通运输局作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牵头部门之一,主要是按照省市主管部门的部署,积极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总体概况

“十三五”前三年,即2016-2018年,省厅落实精准扶贫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预下达我县建设计划810.912公里,其中乡级道路畅通工程19.772公里已全面完工,村级道路畅通工程已完成625.878公里,剩余计划于2018年全面完成。

二、2017年建设情况

按照省市下达的年度任务,2017年我县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107条路228.52公里,估算总投资1.14亿元。一是乡级畅通银孔至落儿岭公路2.523公里,已全面完工通车。二是乡村道路畅通工程106条路218.35公里,其中贫困村道路硬化32条路38.027公里、撤并村路面硬化48条66.186公里、老村道加宽26条路114.137公里,现已全面完工,正在组织交工验收及决算审计工作。

三、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我县成立了以政府分管负责人为组长,财政、交通、扶贫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综合协调、技术指导、质量监督、资金保障四个工作组,实行分片包保乡镇制度,确保每个乡镇工程都有专人分片包干抓落实。各乡镇都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组建专抓班子,明确专人负责,层层落实责任。

二是注重业务培训,强化督查指导。为规范项目工程实施程序,我县对乡镇分管负责人、农管办主任及业务技术人员开展了两期业务培训,统一设计了撤并建制村与贫困村内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通用图纸,供乡镇参照选用,保证工程质量和技术标准。为全面掌握工程进展情况,我县抽调县督查局、县民生办及县畅通办工作人员分别于5月15日、7月3日开展两次联合专项督查,召开了6次调度会议压实了工作责任,细化了工作措施,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了工程建设。

三是印发工作方案,保障配套资金。今年我县在总结去年畅通工程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年初便启动了工程前期工作,春节就下达了年度建设计划,会同财政局联合印发了《2017年霍山县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技术标准、工程管理、资金。鉴于我县鉴于我县环境整治造成砂石地材供应严重不足,地材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建设资金缺口过大问题,县政府不等不靠,召开专门会议,提高了资金补助标准,撤并村路面硬化、贫困村道路硬化,由原标准每公里补助30万元、28万元,调整为3.5米路面每公里补助35万元,4米路面每公里补助38万元;老村道加宽1米,由原标准每公里补助16万元调整为25万元,通村部路段加宽1.5米及2米,每公里补助30万元。虽然县级财政压力很大,但仍然挤出资金全力保障畅通工程建设,今年全县乡村畅通工程补助资金达到6813万元(省补3226万元、县配套3587万元),确保了畅通工程的顺利推进。

四是严格设计规范,提高建设标准。今年,我县进一步提高了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的建设标准。按照全市交通扶贫工作要求,到“十三五”末,所有行政村村部所在地通往乡镇或附近干线公路的主干道,必须达到5.5米的宽度。我县在设计窄路加宽项目时,便将通村部路段加宽1.5米或2米,以满足相关要求。对撤并建制村路面硬化及贫困村内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项目,路基宽度具备条件的,尽量要求设计4米以上的水泥砼路面。所有项目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必须经过专家的严格评审,方可投入使用。

五是严把工程监管,确保工程质量。严格执行“工程四制”管理,确保畅通工程依法依规顺利实施。发挥交通质量监督职能作用,强化现场检查、跟踪督查,对关键环节、关键工艺紧抓不放,对检测、监理、监督程序执行到位,力争将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成“精品工程”。招投标确定第三方检测单位,对施工全程进行跟踪检测,同时发动镇村干部及所在村组群众现场监督,采取拿尺子、数袋子等多种方式,做好畅通工程质量监管工作。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尽快完成交工验收,完善相关内业资料。针对我县今年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的艰巨任务,我们将进一步增强时间观念,严格序时进度,尽快完成交工验收,完善相关内业资料,积极做好省市年终迎检工作,并为明年省、市开展的绩效考评工作打下基础。

二是积极谋划2018年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我局与各乡镇积极对接做好项目计划申报与审核等前期工作,积极谋划明年农村道路畅通建设,确保明年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早开工、早实施、早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