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范文

时间:2023-08-18 17:49: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

篇1

目的分析在手术室的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03月至2016年03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45例,常规组患者使用一般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护理基础上行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心理指标均有所改善,而且干预组患者的心理改善情况明显比常规组好,比较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常规组高,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可促进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促进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得到显著提升,具有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

手术室;优质护理;满意度

0引言

手术室护理为医院护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在医学技术快速发展地推动下,手术室设备、技术均在不断改进,因此手术室护理面临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患者也对护理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有效的护理方式对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能够缓解患者负性心理[1]。本次研究对45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03月至2016年03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患者手术类型主要为普外科手术、泌尿外科手术、骨科手术等。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45例。其中,常规组性别:男25例,女20例;年龄:19~75岁,平均(43.6±3.8)岁,常规组患者使用一般护理。干预组性别:男24例,女21例;年龄:20~74岁,平均(43.7±2.5)岁,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护理基础上行优质护理。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使用一般护理方式: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或其家属详细咨询患者基本情况,同时简单介绍手术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术中护理:护理人员根据相关规定、流程实施严格的手术室清洁和消毒,同时保证手术室温湿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仔细检查手术所需器械、设备、药品等,保证其准备齐全,且运作状态正常;术后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术后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并做好记录。干预组患者则在常规组患者护理基础上行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2.1术前护理:护理人员于术前1d访视患者,主动与其进行充分沟通,了解患者情绪及心理状态,根据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及时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面对疾病治疗,最大限度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使其能够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迎接手术治疗。

1.2.2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后,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给予患者精神安慰和鼓励。在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高度重视对其隐私进行保护,尽量将患者身体面积减少,及时为患者遮挡部位。术中,护理人员对患者表现、生命体征及心理状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及时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护理。

1.2.3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及时为患者擦洗干净身上的血迹、污迹,帮助患者进行衣裤整理,及时将患者安全送至病房,为患者整理好床铺。同时,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术后相关注意事项,在不影响患者休息的前提下多于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术后不适感,最大限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订针对性的饮食方案和康复训练方案,并给予相应指导。术后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强化康复训练,鼓励患者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生活习惯。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观察2组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应用护理质量评分表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表格内容主要包含基础护理质量、候台时护理质量、手术室护理质量等。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好;应用满意调查表对患者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分值>90分为非常满意,70分<分值<89分为比较满意,分值<69分为不满意。比较满意率+非常满意=护理满意度。(2)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作出评估,选取量表中躯体化、抑郁、恐怖与焦虑4项指标,每一个项目都使用5级的评分制,得分愈高此项心理问题愈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计量资料分别行χ2检验、t检验,应用(—χ—±s)来表示计量资料,用P<0.05表示差异比较显著。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状况。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心理指标均有所改善,而且干预组患者的心理改善情况明显比常规组好,比较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常规组高,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3讨论

在医院护理工作中,手术室护理是一个重要内容,其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手术治疗效果,关系到患者病情的康复和生命安全,同时手术室护理服务也直接体现整个医院的服务质量水平[2]。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中有效护理方式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优质护理干预模式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对患者实施系统、细致的护理服务,将患者作为开展护理工作的中心,促进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需求得到最大限度地满足。优质护理高度强调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3]。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以人文关怀理念作为指导,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重视,力求让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更多来自医护人员的关怀[4]。因此,在手术室护理中应优质护理对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护患纠纷的降低均有重要意义。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心理指标均有所改善,而且干预组患者的心理改善情况明显比常规组好,比较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常规组高,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综上,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可促进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促进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得到显著提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郭丽 单位: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裴文晔,王萍,闫芙军.个案全程追踪法在门诊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14(12):1120-1124.

[2]刘贵琴.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手术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21(04):46-48.

篇2

关键词:细节护理;手术室护理;安全;应用效果

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时间长、强度大等特征,在繁琐的系列流程当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1]。本文研究当中,在对手术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时,应用细节护理,取得的临床成效是非常可观的,现将详情报告如下文所示。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160例。将这160例手术室的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这两组,每组各80例。两组手术室的患者均属于神志清晰、对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方法明确、自愿接受本组研究、所有患者都能够做到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观察组当中,男性患者占48例、女性患者占32例,年龄在19~57岁、平均年龄(44.35±10.47)岁;对照组当中,男性患者占47例、女性患者占33例,年龄在20~56岁、平均年龄(44.16±10.52)岁。对两组手术室患者的性别、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没有明显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进行研究对比。

1.2方法 两组手术室患者的手术治疗都由相同的一组医师进行,在手术前都做好相同的准备工作,按照相同的手术方式治疗,且使用相同的麻醉方法;护理方面两组手术室患者都采取常规护理[2],包括:①在手术前做好手术室的消毒和清洁工作,保证室内环境的干净和无菌,防止患者术中感染;②准备好患者手术中需要用的设备和器械,将室内温度和湿度调节到适宜的范围;③手术中,辅助患者采取正确的手术;手术后,擦干净患者创口及周围的血迹,并将患者送回病房休息。观察组手术室患者,在采取常规护理基础上,再联合细节护理。

1.3观察指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判定标

1.3.1观察指标 对两组手术室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实施对应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手术室患者的临床病情症状和生命体征、患者的术中和术后情况,并测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此作为观察指标。

1.3.2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判定标准 手术室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采取模糊数字法评分,最低是0分,最高是10分,总分为0~10分,分值由低分到高分表示患者对护理后的满意程度从不好到好。手术室患者对护理后满意的3个程度是:满意(8~10分)、比较满意(6~8分)、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结束后,两组治疗和护理手术室患者中,其各项观察指标情况的研究数据,均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在确认无误后,录入到SPSS 20.0软件中,进行统计数据处理,以数据上下浮动5%作为可信区间。计数资料的表示使用例数(%),对比方法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示使用均数±标准差(x±s),对比方法使用t检验。当P

2结果

两组手术室患者分别实施护理后,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均不同,且观察组手术室患者的总满意程度是95.00%,高于对照组手术室患者的总满意程度77.50%,故此,对比两组手术室患者之间,经过不同的方式护理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有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

3讨论

针对手术室患者,实施的细节护理[3-4]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规范手术室护理相关工作准则。保证每个环节的护理都能够落实到具体的护理人员;手术所需仪器和设备要在术前进行彻查,确保其在手术中能够正常使用;对患者要做到严密的监察,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配合医师完成手术,在术后清洁好患者的创口,并送患者回到病房。②心理护理:给患者讲解手术室治疗的环节、方式、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治疗的认知度;关注患者的情绪问题,多加鼓励患者,提升患者内心的安全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③患者保温护理:术中使用恒温水毯对患者进行保温护理,温度设定在40℃,保证患者在术中感觉到舒适温暖;提醒医师尽快完成患者皮肤消毒的工作,缩短患者皮肤暴露的时间。在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手术室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护理联合细节护理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高达95.00%,而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仅有77.50%。由此可见,两组手术室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情况对比有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

综上所述,在对手术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时,应用细节护理,能够有效保障手术的安全系数,还能获得患者对护理较高的满意程度评价。

参考文献:

[1]陈秀芳.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0):19-20.

[2]冯春英,滕月萍.沟通方法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1):29-30.

篇3

关键词:护理;全程人文关怀;手术室

手术室作为医院抢救和治疗病人的一个重要场所,其手术效果除了和操作人员操作熟练程度、医院手术室条件等有关外,还和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密切相关[1]。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社会大众对于手术要求和护理要求的提高,在手术室开展人文关怀护理服务也逐渐成为了目前医疗护理服务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2]。本文探讨了手术室患者护理中全程人文关怀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9月到院行手术治疗的7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下愿意配合。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76例患者平均分为病例数各38例的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38例患者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39.21±4.29)岁,病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及以上25例;手术类型:胃肠道14例,四肢4例,泌尿系统11例,肝胆9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39.17±4.31)岁,文化程度分布情况:初中及以下11例,高中及以上27例;手术类型:肝胆10例,胃肠道13例,四肢5例,泌尿系统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运用常规护理,监测病情,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常规宣教等。观察组应用全程人文关怀护理,操作如下:①术前:以一对一的模式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术前到病房访视,解答患者对手术关心的问题,比如护理、手术室环境以及麻醉等,加强和患者间的沟通交流,予以支持和安慰,使患者可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②术中:患者进入到手术室后,亲切问好,麻醉前和其交流,并稳定患者情绪,分散其注意力。在进行麻醉时,应协助麻醉医师完成相关工作,陪伴在患者左右,和其交谈,且指导其取最佳。术中对于清醒患者,在实施任何操作时均应获得其合作以及理解,保护好患者隐私,使其感受到被尊重。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于暴露肢体应做好保暖工作。③术后:完成手术以后,做好病人皮肤清洁工作,将各管道贴好相应的标签,并固定好。帮助患者穿好衣物,告诉其手术已经顺利完成。患者清醒后平稳将其送至病区,且和病区护士做好交接工作。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术后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同时进行对比分析。运用我院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并用百分制进行评价,所获分数越高说明患者满意度也就越好。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比较[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专业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SPSS 20.0),其中计量资料表示方式为均数±标准差(x±s),计数资料表示方式为%;用t比较检验计量资料,用χ2比较检验计数资料,结果显示P

2 结果

常规组和观察组患者在满意度评分、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上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护理服务中全程人文关怀作为重要构成内容之一,可使护理工作更为个性化和完整。在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全程人文关怀,给患者提供亲人般的关怀以及照顾,可提高其治疗信心和配合度,使其获得满足感、安全感以及被尊重感[4-5]。本次研究对观察组38例行手术的患者应用了全程人文关怀护理,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满意度评分以及焦虑评分均优于常规组,组间各指标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均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全程人文关怀,提供人文关怀护理服务给患者,有利于患者围手术期不良心理状态的改善,提高其治疗信心,便于手术顺利实施和保证手术效果,除此之外,对于医院良好形象的塑造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多育,柯雅娟,马秀苗,等.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4):43-44.

[2]阎辉,闫玲,王运平,等.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3,8(5):486-487.

[3]张洁冰,田芬霞,郭书芹,等.人文关怀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体现[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5):1206-1207.

篇4

手术室是对患者进行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部门[1]。手术室的护理不仅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手术治疗的配合程度,还有可能影响医生的状态,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质护理已经在各大医院全面展开,其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2013年,我院成立手术室优质护理小组,为研究手术室临床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本院将其与常规的手术室护理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4年3月~2015年9月,选取手术室优质护理小组成员共30例,将其归为优质组,另选取同一时间段我院进行手术室常规护理的人员30例,归纳为常规组。

优质组30例护理人员中,男性成员与女性成员的比例为2:28,年龄19岁~40岁,平均年龄(28.63±3.34)岁,工作年限1年~22年,平均工作(10.35±1.07)年,其中1名主任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4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17名护士;常规组30例护理人员中,男性成员与女性成员的比例为1:29,年龄20岁~39岁,平均年龄(28.94±3.17)岁,工作年限1年~20年,平均工作(10.19±1.20)年,其中1名主任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7名护师,17名护士。优质组护理人员和对照组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组 常规组护理人员对进行手术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包括手术前安排患者进行常规的检查,并向患者讲述注意事项,在手术过程中,配合医生的手术流程,协助医生改变患者等,在手术后,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给药治疗,并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建议等。

1.2.2优质组 优质组护理人员对手术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包括手术前护理,手术中护理及手术后护理。手术前护理主要是对即将接受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疏导患者的紧张心理,鼓励其安心接受手术;术中护理主要是做好细节工作,防止患者发生意外或者并发症,积极配合医生的手术进程,同时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术后护理主要是对手术室进行消毒等处理,保证手术室的合格。对患者讲解康复知识,并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指导,促进患者的康复。

1.3评价指标 调查优质组护理人员及常规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并定期对优质组护理人员及常规组护理人员对应的手术室进行检查,分别检查80次。满意度分为满意和不满意,满意例数越多说明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6.0分析处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护理人员平均年龄、工作年限等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表示患者满意度、合格率等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组间比较,P

2结果

优质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医生及患者对常规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

3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的场所,其护理质量关系着患者的健康,也影响着医院的声誉[2]。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十分必要。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以下几个要点:①建立优质护理小组 制定优质护理的标准,采取考核的形式,选取出符合优质服务小组的护理人员,成立优质护理服务小组。②转变服务观念 转变各护理人员传统的护理态度,接受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并不断强化各个护理人员优质服务的意识。③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组织各护理人员进行优质护理培训,加强对患者心理疏导的技能及配合医生的技术水平[3],同时需要加强各护理人员对手术室的管理水平。④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手术室护理的管理制度,采取奖惩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根据岗位的不同、医生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工作质量等制定相关的考核标准,达到标准及表现突出的护理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未达到标准的护理人员扣除部分奖金。

篇5

48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86-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了现代护理的发展,手术室护理已不仅仅局限于技术的操作与配合。本文主要就舒适护理运用与手术室护理中效果进行探讨,并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8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比例为45:23;年龄为18-77岁,平均年龄为(43±4.6)岁。所选患者手术类型:普外科手术23例,妇产科手术17例,骨科手术15例,眼科手术9例,脑外科手术4例;患者麻醉的类型中,硬膜外麻醉28例,静脉全麻16例,神经阻滞麻醉14例,局部麻醉侵润10例。

将69例择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手术室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及麻醉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术前舒适护理术前1天护理人员应到患者所在病房进行寻访,及时了解并掌握患者是基本信息。向患者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用亲切温和的语言与患者沟通,缓解或消除患者的顾虑。针对患者提出来的疑问,要及时为其解答,并告知患者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指导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1.2.2术中舒适护理保持手术室内的温度在22-25℃间,湿度约为50%,且进入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不应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手术开始前应与患者进行交流,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鼓励患者。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尽量避免刺激到患者。患者长时间处于平卧位,血液的循环容易受阻。因此手术室舒适护理过程中,还应给予患者适当的按摩,促进患者血液的循环,减轻患者下肢的沉重感,提升患者舒适度。

1.2.3术后舒适护理术毕,应用温水清洗术中残留的消毒液及血渍,帮患者整理好衣服,动作应尽量轻柔。同时还应做好患者保暖措施。移动患者时,应保护好患者的手术切口及引流管等。

1.3观察标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心率、血压等,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通过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实行打分制,总分为100分;≥85分为非常满意;60分-85分为满意;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用SPSS17.0进行分析,生命体征及焦虑采用标准差(χ±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及焦虑的情况对照经护理后,研究组心率、血压以及焦虑等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对照经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9.4%,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手术室作为完成手术治疗及抢救患者生命最为重要的场所,容易给患者造成不良心理情绪,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治疗效果。因此,除了要求手术室医护人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扎实的基础以外,还应加强手术室护理的质量。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手术室护理已不再仅局限于只为配合医生实施手术,而是要以患者为主体,提升患者手术时的舒适度,提升护理的质量,保证手术治疗的效果。

行手术的患者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从心理上都比一般人脆弱。此外,患者处于一个不熟悉的环境,面对手术室中精密仪器,容易加剧患者的恐惧和担忧。因此,手术室护理过程中运用舒适护理,鼓励并安慰患者,给予其心理、生理以及社会上的支持,能够缓解患者的痛苦,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从而提升治疗的疗效。

篇6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路径;腹腔镜手术;护理应用;护理评价

腹腔镜在今天的医学界中已经成为了常用的手术技术,其以手术速度快、手术精准性高、患者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为特点,是临床中受到医生和患者广泛欢迎的一种技术。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腹腔疾病患者的数量也在随之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做好相关的医学研究,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1]。同时,患者在入院期间的护理工作也是其能否快速痊愈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之处[2]。手术室护理路径是当前腹腔镜手术护理中的一个新概念,其能够对患者产生显著地积极作用。因此,手术室护理路径也成为了当今护理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4月收治的98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4月收治的98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49.68±7.03)岁;病程0.5~9.0年,平均病程(1.36±3.04)年;其中胃肠类疾病13例,妇科疾病16例,脾脏肝脏疾病15例,其他疾病5例。观察组中男30例,女19例;年龄17~69岁,平均年龄(50.26±7.87)岁;病程0.3~8.0年,平均病程(1.44±2.93)年;其中胃肠类疾病15例,妇科疾病15例,脾脏肝脏疾病13例,其他疾病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手术室护理路径进行护理,主要方法如下。①对患者进行严格的术前检查,对血压、心脏、病史等相关情况做统计观察,确定患者能够进行腹腔镜手术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准备。同时,患者往往在手术前对自己的病情不够了解,因此会产生焦虑、紧张等不利于病情和手术的情绪,护理人员要在术前对患者做好心理辅导工作,为其讲述如何配合手术,如何快速痊愈等,取得患者的信任[3-5]。②在手术期间帮助患者调整好仰卧姿势,准备好相关消毒工具,检查腹腔镜手术器械。对患者手术区域做好消毒工作,调整好室内温度和光度,将气腹机保持在12~15mmHg(1mmHg=0.133kPa),时刻关注患者变化和检测仪器数据[6,7]。③提前将病房温度调至26~28℃,患者手术后保持平卧位,禁止使用枕头,需要时及时给予患者静脉补液。术后8h给予患者适量营养液,术后1d内严禁进行任何活动。需要注意患者采取头部低于臀部的姿势能够减少其肩部的疼痛[8-10]。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焦虑情况、术后刀口感染情况。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焦虑情况比较

护理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1.12±2.45)d,住院费用为(6678.50±667.21)元,术后焦虑值为(47.68±4.33)分;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7.34±1.61)d,住院费用为(4546.11±359.48)元,术后焦虑值为(31.78±3.65)分;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焦虑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术后刀口感染情况比较

对照组术后刀口出现感染8例(16.33%),观察组术后刀口出现感染2例(4.08%);观察组术后刀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满意20例,一般满意15例,不满意14例,护理满意度为71.43%;观察组患者满意38例,一般满意10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7.96%;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虽然在今天发达的医学科技状态下,腹腔镜手术较传统外科手术能够更多的减少患者的痛苦,加快患者的痊愈,但是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并发症和感染几率,这就要求医护工作者在对患者的护理方面多下功夫,这也是切实提高腹腔镜手术疗效的关键步骤[11-13]。传统的护理方式在人本化、具体化程度上仍然迫切需要提高,其缺少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全程化的护理程式。手术室护理路径能够通过与患者密切沟通取得其信任,通过对患者制定具体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是效果较好的一种护理方法[14,15]。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4月收治的98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常规护理方法与手术室护理路径方法的对比后,结果显示,护理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1.12±2.45)d,住院费用为(6678.50±667.21)元,术后焦虑值为(47.68±4.33)分;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7.34±1.61)d,住院费用为(4546.11±359.48)元,术后焦虑值为(31.78±3.65)分;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焦虑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刀口出现感染8例(16.33%),观察组术后刀口出现感染2例(4.08%);观察组术后刀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20例,一般满意15例,不满意14例,护理满意度为71.43%;观察组患者满意38例,一般满意10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7.96%;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路径在腹腔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艳春,李冬梅.手术室护理路径在腹腔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42-343.

[2]许秀香.手术室护理路径在腹腔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5(34):243-244.

[3]李倩,辛友红,周雪梅.手术室护理路径在腹腔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分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93.

[4]马莹莹.手术室护理路径在腹腔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1):240-241.

[5]阮启薇.手术室护理路径在腹腔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31):2649-2650.

[6]郭蕊.手术室护理路径在腹腔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医学信息,2015,28(49):133.

[7]张敏.手术室护理路径对腹腔镜手术护理效果及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6):258-259.

[8]王君娣.手术室护理路径在腹腔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4):127-128.

[9]周玲珍,方闽宁,黄招美.手术室护理路径在腹腔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2):68-69.

[10]石妍妍.手术室护理路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0(10):226-227.

[11]耿海清,李小琼.评价手术室护理路径在腹腔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2):4462-4463.

[12]梁立杰.手术室护理路径在腹腔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医药前沿,2016,6(16):268-269.

[13]王慧新.手术室护理路径在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分析.医学信息,2016,29(28):214.

[14]段凌娟.手术室护理路径对腹腔镜手术的配合运用分析.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6):299-300.

篇7

【关键词】 护理干预;手术室感染 ;临床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2.218

院内感染事件中, 手术室感染具有极高的发病率, 所以加强手术室感染的控制及防范力度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内容[1]。手术室不仅是手术治疗的重要前提, 同时还会对患者手术效果产生影响, 通常情况手术患者开展手术时, 其免疫力降低, 引发感染的可能性极大, 因而加强手术室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2]。为了研究加强护理干预对防范手术室感染的临床效果, 本院选取45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应用加强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5年2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患者89例, 全部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配合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4例, 男23例, 女21例;年龄23~81岁, 平均年龄(55.7±6.1)岁;按手术类型划分:妇科16例, 骨科12例, 神经外科16例。观察组45例, 男25例, 女20例;年龄24~82岁, 平均年龄(55.9±6.8)岁;按手术类型划分:妇科17例, 骨科13例, 神经外科1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给予加强护理干预, 主要从人员流动、环境、药物使用及手术室备品等实施加强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

1. 2. 1 人员流动护理干预 手术室感染现象的出现主要来源于手术室人员流动所携带的病原菌污染, 因此手术室应该对进入人员的衣着与数量等实施严格的控制, 且执行手术室无菌规定, 将该规定具体落实到位, 进入手术室的人员需要配戴好手术室专用鞋子、帽子及口罩等, 方可进入[3]。此外, 还应该努力降低进出手术间的次数, 手术过程中严禁将通向外走廊的门打开。

1. 2. 2 环境护理干预 在手术室感染原因中, 手术室环境是比较重要, 因此应该详细完成手术室环境护理干预。医院应该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完成手术室环境消毒与检查工作, 同时还应成立环境监测小组, 按时评定手术室卫生是否合格, 察觉问题后告知有关人员进行处理[4]。

1. 2. 3 药物护理干预 重视药物使用的剂量, 仔细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与联用方法。手术完成后, 污染物品、标本、废弃药瓶等应该合理分类管理, 预防对手术室其他备品形成污染, 加大感染几率。此外, 护理人员可按照医院内常见病原菌, 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 努力降低耐药性出现几率。

1. 2. 4 备品及设备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应该保障手术室内部的全部物品均维持干燥、整洁, 而设备及备品在送进手术室前, 应该进行严谨的消毒灭菌。其中消毒方式, 主要按照物品特性来选择, 环氧乙烷是比较理想的方式, 但是需要注意消毒时间, 应该>12 h。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经护理后, 观察组感染率为2.22%, 对照组感染率为13.64%, 两组患者感染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医疗外科系统主要在手术室中实施手术治疗, 而感染则是外科领域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预防手术感染状况的出现, 关系到手术成败。近来来临床研究报道指出, 手术室感染应该需要对人员流动、环境、药物使用及手术室备品等方面进行护理, 才可保证手术的成功率。手术室感染需要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还需注意手术室诸多因素致使患者受到感染。因此手术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护理干预:①重视空气消毒, 多消毒, 确保手术室空气符合无菌条件, 预防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5]。②重视对备品及仪器进行消毒, 按时开展检查。③强化人员管理力度, 对手术参与者数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手术参与者保证不将病菌携带入手术室。④认真选择术中用药, 仔细选择适用的抗生素。本研究结果发现, 观察组通过实施加强护理干预后, 其感染率仅达2.22%,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6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将加强护理干预应用在防范手术室感染的护理中, 可有效将患者手术室感染现象的发生率降低, 进而保障患者的临床效果, 明显降低患者的感染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西玲, 王宇, 殷亚亚, 等.护理干预对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18):1141-1142.

[2] 石世芬.护理干预对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效果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11):1716-1718.

[3] 邱芸红.护理干预对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效果分析.大家健康护理研究, 2013, 17(11):1233-1234.

[4] 黄艳爱, 吴丽清.护理干预对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13):2233-2234.

篇8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手术患者;焦虑;汉米尔顿焦虑量表

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可导致患者产生较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术前焦虑的患者在术中会发生肌肉紧张,麻醉效果不佳,手术疼痛强烈等反应。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手术患者实施必要的心理护理意义重大。我院对2008年1月-2010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64例中的3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的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共纳入手术治疗的病例64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36例;年龄21岁~78岁,其中≥60,<70岁者46例,≥70岁者18例;合并高血压 7例,2型糖尿病 3例,高脂血症5例,心动过速2例,冠心病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3例,慢性胃炎6例,前列腺肥大1例,余无合并症。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干预组(心理护理干预)各32例,两组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病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术前一天,手术手巡回护士对患者进行探访,详细介绍病区的环境、设施。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心理状态,鼓励病人表达其内心的感受,及时解释病人提出的有关疑问,消除病人的顾虑和紧张心理,向患者介绍疾病一般知识、手术方法、麻醉过程、手术持续时间等。减少患者接受手术时对环境的陌生感及对手术的恐惧感,改善患者的焦虑心理状态。手术日进入手术室后,由访视的巡回护士交接患者,简单介绍术前的手术仪器、监护设备等给予,告知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感觉以及如何配合医护工作等,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焦虑、担心的不同心理压力,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手术,术后由巡回护士护送患者返回病房,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术后的不适及注意事项等。

1.3 心理评估 对患者入院后,进入手术室后及术后第3天进行心理评估,主要是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3】进行评定。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比较,干预组进行手术室及术后第3天的S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术后干预组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2。

3 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任务重、责任大,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疾病转归和生命安全。大部分进行手术的患者术前存在紧张、恐惧、不安、悲观等心理状态 [1],严重影响患者的休息、饮食、睡眠及治疗。术前患者的焦虑心理主要来自对手术的担忧及对麻醉手术过程的恐惧感[2],手术室护士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视,可以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手术与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减轻患者的焦虑、紧张、疑虑的心理,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进入手术室后,术前访视的护士加强与病人沟通,减少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加速对环境的适应过程[3],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术后安全将患者安置回到病房后,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术中情况及注意事项,消除他们对手术结果的担忧,积极配合术后治疗及护理[4]。

本组资料显示,与对照比较,干预组进行手术室及术后第3天的S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术后干预组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对手术室进行手术的患者通过心理护理施,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了患者的焦虑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促进了手术患者术后疾病的康复,提高了心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郭少兰.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2010,5(3):175-176.

[2] 付春森.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煤炭医学杂志2010,13(7):1068-1069

篇9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01月~2017年5月收治的手术方式治疗的肿瘤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病例包含男47例、女35例;年龄20~67岁,平均(43.52±10.65)岁;手术麻醉类型分布:气管插管复合全麻者50例、椎管麻醉22例、局部麻醉1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对应肿瘤手术治疗指证,82例纳入研究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加入其中,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将纳入病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手术麻醉类型分布及一般资料差异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给予肿瘤手术患者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着重强调手术室护理,护理主要措施内容如下:1.2.1术前准备护理(1)熟悉环境熟悉医务人员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主动做自我介绍,并向其介绍主治医生、医院环境等,病人在熟悉环境、熟悉医务工作者的情况下,能逐渐缓解内心陌生感,降低心理应激程度。(2)心理干预护患坚持多沟通交流,过程中尊重患者,多给予人情关怀,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实施针对性强的心理干预措施,内心负面情绪缓解并保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治疗,进而达到更优的手术效果。(3)知识宣教让患者提前熟悉手术室环境,并在参观过程中讲解手术大致过程、麻醉方式、需要配合事项、术前禁食禁饮要求等,全面提升患者认知度。1.2.2手术室护理(1)环境护理临近手术前护理人员将室温、湿度调整到人体舒适度,以免给患者带来刺激或不适。(2)手术室持续心理护理手术室仪器使用、器械碰撞等因素都可能诱发患者出现焦虑、慌张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给予持续心理安慰,用转移注意力、心理交流(意识清醒者)、鼓励、肯定等方式、语言缓解不良情绪,尽可能降低手术应激反应。(3)体征监察术中注意患者血压、心率等体征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行针对性处理措施;手术暂停时注意遮挡切口、部位。(4)舒适护理[1]。1.2.3术后护理术后心理干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观察及防治护理、生活护理、切口护理、引流管护理、患者及患属日常护理指导、保温措施、出院指导等,过程中做好详细护理记录。1.3观察指标。手术室观察患者血压、心率、情绪(麻醉阻滞起效前)变化,记录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麻醉效果消退后及时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应激反应护理效果对比。映射手术应激反应的相关指标对比分析研究组患者血压正常率、心率正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焦虑情绪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护理满意度对比。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2%(40/42)明显高于对照组8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小结

本次研究对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基础上着重强调手术室护理,采取术前宣教、心理干预、熟悉环境、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手术室环境护理、术中术后持续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血压、心率正常率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患者焦虑情绪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亦较对照组更低,同时获得了更优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对肿瘤手术患者除常规护理外,强调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其应激反应,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2-3]。

参考文献

[1]孔令珍.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4):732-733.

[2]潘莉玮.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降低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中的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6,39(6):102-103.

篇10

【关键词】 舒适护理;舒适度;护理满意度;手术室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63-02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又具有创造性的护理模式,最主要的目的是使患者在心理、生理、社会上达到最佳最舒适的状态,缩短或者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现将舒适护理对手术室患者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手术室的患者112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64例,年龄在12-67岁,平均年龄(45.19±2.61),其中骨科手术的患者39例,外科手术的患者40例,妇产科手术的患者33例,随机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为观察组;两组时间内手术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手术种类、麻醉方式)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舒适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术前舒适护理 在手术前做好访视工作,手术室护士首先要检查患者病历及相关资料,术前一天进行访视时,主动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目的,麻醉方式、术中注意事项以及术后注意事项,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减轻顾虑消除患者恐惧及孤独心理。待手术当日接病人进入手术室后,护士应主动热情地介绍手术室内的环境以及医护人员,态度要热情和蔼,告知患者手术全过程中,会一直陪在他身边,讲解手术安全性很高,多说些亲切体贴的话语,这样能使病人增加舒适并减轻或消除焦虑恐惧的心理。

1.2.2 术中舒适护理 在手术中巡回护士全程陪伴在患者身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及渗液,确保静脉输液通畅,保证手术所需要的各种无菌物品充分供应,各医疗仪器的运行处于完好的工作状态。术中注意保持患者皮肤的完整性,定时观察患者身体受压部位皮肤情况,每2-3 h给予按摩身体受压部位,防止发生压疮促进血液循环。对于肢体要保持功能位,增加患者的舒适感。术中对患者的肩颈部、输液肢体及暴露的部位增加遮盖,防止患者着凉。静脉输注液体保持在37 ℃-38 ℃,体腔冲洗液温度保持在42 ℃左右。术中会出现由于手术探查、麻药副作用、牵拉内脏等原因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和其他不适现象[2],应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发生。

1.2.3 术后舒适护理 术后在患者意识恢复过程中,患者的听力是存在的,此时应轻声呼唤患者的名字,告知手术已成功结束。鼓励患者配合麻醉师将气管插管拔出,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将分泌物排出。巡回护士在此期间应适当抚摸患者四肢、头部或轻握患者双手,使患者感到心理舒适,从而停止苏醒期的躁动不安[3]。

1.2.4 术后随访 巡回护士于术后2-3 d到病房进行随访工作,观察患者的神志、精神及营养状态,了解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等情况。向患者及家属简单介绍手术全过程,对患者术中的配合给予高度的认可,并对患者及家属所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解释和帮助,使患者在术后康复过程当中,感觉到生理和心理的舒适。认真询问征求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意见及建议,做好详细记录,进一步完善舒适式护理模式的工作流程。

1.3 考核标准 由科室的检查小组进行调查考核。一项为我院自制的“患者舒适度调查表”调查患者舒适度,满分100分;一项为护理部统一制定的护理工作调查,也有患者为调查对象,调查护理满意度,满分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 果

两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差异显著(p

3 讨 论

手术室应用舒适护理干预措施,使原来机械配合手术的被动工作模式,转变为深入与患者交流沟通的主动工作模式;由单纯的术中护理发展为手术全过程护理的过程。舒适式护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扩 了护理服务范畴,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护理服务,术中使患者生理和心理上都达到了最舒适状态。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了满足感、安全感以及舒适感,安全度过围术期。

参考文献

[1] 杨雅婷,马向阳.手术室中舒适护理的应用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2,08(1):27.

[2] 武卫平.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22(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