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工作流程范文
时间:2023-08-18 17:49: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手术室护理工作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手术室工作的临床护士56名。将所有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名。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21~45岁,平均(33.37±11.27)岁;其中学历为中专的护士为11名,学历为大专的护士为9名,学历为本科的护士为8名;观察组:均为女性,年龄22~46岁,平均(32.68±11.28)岁,其中中专学历的护士12名,大专学历的护士9名,本科学历的护士7名。2组护士在年龄、学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28名护士均实施安全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护士均实施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
安全护理管理措施主要包括:① 对夜班护士实施弹性的排班制度,合理的进行人力资源的配置,降低手术室夜间护士的工作强度,避免疲劳工作。② 对护士的饮食以及睡眠给予合理的安排,做到劳逸结合,缓解过度疲劳。③ 对护士定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以及业务水平培训,随着新技术、新业务以及新设备的大量应用,对手术室护士的业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对手术室护士加强继续教育,以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④ 对护士实施心理护理进行指导,缓解护士的思想负担,以轻松好愉快的心情进行护理工作。⑤ 定期组织护士参加一些适当的娱乐活动,对疲劳状态进行缓解。
1.3 观察指标
在分组管理6个月后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护士的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数据资料用 t 检验, 组间对比用 χ2 检验, P [2]。在临床工作中夜间急症手术比较多,并且危重患者也相对较多,所以,需要夜班值班护士可以对予患者的病情以仔细地注意,并应具备相对较高的救急处理能力。护士通宵值班所需工作的时间相对较长并且强度也较大,同白天进行比较,需要对更大的护理风险予以承担的。所以,夜班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顽强的工作毅力,还有就是要具备过硬的业务水平[3]。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护士实施了安全护理管理模式,使护士的业务水平以及工作状态均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从而使护理工作质量得以显著提高,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失误以及出现差错的人数方面,观察组护士显著低于对照组( P
综上所述,手术室夜间护理工作会对患者的护理安全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手术室护士实施有针对性的安全护理管理模式,能够使护士的护理工作质量得以显著提供,从而能够使患者的护理安全性也随之得到提高,这对患者的治疗安全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对其予以高度的注意。
参 考 文 献
[1] 韦金翠.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卫生职业教育,2008,12(13):153-154.
篇2
【关键词】器械清洗;手术室;中心供应室;一体化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70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151-02
手术器械种类随着手术方式和数量的增进而不断提升,手术室内对手术器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严格制定手术器械灭菌标准。手术器械清洗和灭菌情况直接关系到手术质量和手术室护理工作者的工作负担。但是在器械清洗和交接过程中,常出现多种问题,管理制度落实性较差,不能满足器械灭菌要求,管理衔接工作较差,出现丢失、清洗不满意等矛盾[1]。为合理管理器械清洗,制定科学、规范化管理流程是手术室工作需要。本文探讨手术室和中心供应室一体化消毒对手术室器械清洗程度的影响,现将具体情况做出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于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集260件手术器械,用于各种手术,其中包括110件止血钳、100件持针钳、其他器械。按数字法将其分为2组,组间器械种类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清洗方法
1.2.1对照组按传统模式进行管理,手术后由手术室护理工作者收集手术器械,并进行初步清洗表面血液和残留物,然后浸泡消毒,整理打包。送到中心手术供应室,由中心供应室进行彻底消毒灭菌,完成后由手术室护理工作者取回存放备用。
1.2.2实验组按手术室-中心供应室一体化模式进行管理,手术后护理工作者仅作初步清洗,清点手术器械数量和种类后进行核对,放置密封箱。接下来一系列清洗工作均由中心供应室处理完成。①供应室工作者在术后1小时内与手术室护理工作者进行器械交接工作,掌握器械清单,由专门运输污染品的运输车经专门通道回收。回收后严格按照杀菌消毒流程进行工作,达到理想清洁和灭菌标准。②增强供应室管理员对器械灭菌工作的重视程度,以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面对工作任务。同时强化供应室管理员工作能力,通过培训等方法使供应室人员充分掌握器械回收至消毒的工作流程,掌握消毒要求,熟练进行清洁操作,提高整体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者对手术器械名称、性能、材料等认知度,合理进行器械分类,再根据不同清洗要求和方法分别进行清洗。掌握包装和保养需求,核对器械清单,完成包装,并顺利送回手术室保管。提升手术器械从清洗-包装-消毒过程工作质量。③工作进行过程中,合理搭配工作人员,使供应室内器械清洁工作顺利完成,与手术室内工作紧密衔接,促进手术室内工作进程,避免延误手术开始时间,为手术做充分铺垫。
1.3清洗和消毒效果评定[2]
1.3.1清洗效果评定采用目测和无菌擦拭方法,合格标准为器械表面以及齿槽等部位无污点或血渍,整体光亮洁净,无菌白纱布擦拭无杂质。
1.3.2灭菌效果评定合格标准为清洗器械包的外包装密实、整洁,并且未发现湿包。经化学指示胶带变色合格。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测计量资料(χ±s,P
2结果
2.1清洗器械清洗和灭菌效果观察实验组器械128件清洗合格,合格率为98.5%(128130,127件灭菌合格,合格率为97.7%(127130,明显高于对照组器械清洗合格率81.5%(106130和灭菌合格率78.5%(10213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对于手术室器械清洗采用手术室和中心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模式必要性。随着手术要求不断提高,为进一步顺应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要求,对手术室器械清洗情况逐渐受到手术室内重视,成为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必须良好落实,确保手术室器械清洁度和无菌状态。传统管理模式将此项工作重任划到手术室护理工作者的工作范围内,增加护理工作者非护理工作量,加重工作负担,严重降低其他护理工作的落实,降低护理工作效率。传统清洗管理模式简单,存在多种漏洞,落实情况不理想。传统清洗器械方法和工具落后,耗时长,不能有效确保器械准时完成清洗,并不能确保清洗和杀菌程度,不仅延误手术时间,一定程度上阻碍手术进程,同时加重术后感染可能性。为进一步节约手术室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从实践中证实将手术室和中心供应室连接起来,充分配合发挥工作价值,明显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降低手术室安全隐患,是值得临床采取的方案。一体化模式将器械清洗过程规范化、科学化,易于落实,并确保消毒灭菌工作严格按供应室要求完成,使工作效率高效化,工作质量具有保障性。
3.2传统手术室和供应室对器械清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管理模式存在很多漏洞,阻碍器械清洗工作进度,衔接工作差,工作流程不能顺利完成,主要体现在:①器械交接时间过于集中,导致清洗工作量分配不均,一段时间内清洗工作耗时过长,延误手术器械的使用,阻碍手术进程。②手术室内护理工作者工作量大,不仅需要做好手术相关护理工作,手术结束后又要整理清洁器械,降低手术室护理质量。护理工作者清点器械时精神疲惫、松懈,重视度不够,导致整理工作容易出错,加大清点过程中错误率,造成不良影响。③手术室和供应室护士交接工作较差,不能保证工作衔接性,降低工作效率。器械清洗消毒时间不固定,次数较少,导致每次清洗量较大,延误接台手术进展过程。另外,交接工作时工作者态度不认真,容易忽略细微手术配件,造成多种安全隐患。④供应室内工作者对手术器械认知较差,相关器械知识掌握不足,不能准确进行器械分类,未掌握器械性能和灭菌要求,使用错误方法消毒,损伤手术器械。或者工作者未达到手术器械包装、保养要求,降低手术器械使用寿命。针对以上问题,采取科学性、规范化管理是手术室内器械管理必然要求,有效解决相关矛盾的关键所在。
3.3手术室和中心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模式效果①一体化管理后,强化器械管理制度,是整个器械清洗过程和保养过程更专业、更有秩序的保证措施,对器械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同时使器械灭菌程度有效提升,更符合手术无菌要求,有效降低术后感染可能性,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性。本研究中,实验组器械128件清洗合格,合格率为98.5%(128130,127件灭菌合格,合格率为97.7%(127130,明显高于对照组器械清洗合格率81.5%(106130和灭菌合格率78.5%(10213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因此,通过一体化模式管理手术器械,加强规范化操作流程,可有效解决器械清洗工作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器械清洗和灭菌质量。一体化模式管理手术器械不仅受益于手术室和供应室护理工作者,使其从繁忙琐碎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受益于广大手术患者,进一步确保手术安全性,临床意义显著,应广泛普及到基层医院中,充分发挥其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急诊手术;护理管理
手术室作为医院多学科患者抢救治疗的特殊工作场所,护理人员任何一个细小环节的疏忽,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1],紧急重症患者越来越多,手术室护士应做到快速、准确、尽职。因此,加强手术室急诊手术管理,是保证急诊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是护理管理者应该探讨的重要课题。精细化管理是由“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于1911年提出来的一个管理理念,是遵循事物发展运动的规律,以最经济、最优化的手段和方法去达到最理想的结果,实现对事物运行过程的把握。最早应用于企业界,而后被各类组织广泛应用。精细化管理以科学管理为基础[2],2014年我们把精细化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急诊手术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4年的734例手术患者,分成两组,在应用精细化管理前后,分析其满意度的差异。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提升护士的综合能力 为了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综合水平,就要不断地接受新理念、新知识。2014年我们组织护士认真学习精细化管理的理念知识,汲取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培养护士不论做任何工作都要有做细、做精的意识,严格要求自身行为,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追求精益求精,大家通过学习讨论、认真领会,分析手术室具体工作细节,深刻领悟注重细节的重要性,发现并提出工作中需要改进的细节之处。
1.2.2细化工作制度、职责、规范和流程 管理者水平的高低不在于让高素质的员工把事情做好,重要的是让素质一般的员工在执行同一项命令时能够按照管理者的意思,将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要做到这些,必须有标准的制度、职责、工作流程和行为规范。我们根据科室情况进一步细化了工作内容,比如:制订手术物品准备指引表、手术器械准备流程、明确术前访视具体讲解内容、每个班次每个时间段的工作流程、快速穿针引线、有效地对灯调床、舒适正确的、各类仪器的正确使用等详细的分解步骤和标准,制订器械的保养、医疗废物的处理、物品消毒的具体标准以及停水、停电、突发事件时的应急预案。
1.2.3做好护理质量控制 手术室的宗旨是生命第一、安全第一。作为手术室,要做好质量控制,精细化管理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要善于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管好管细节护理操作。及早发现问题及薄弱环节,并相应进行调整,使其向有利的方向发展[3]。量化管理,标准化、统一化管理均是实行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但处处体现精细化管理理念[4]。例如:对手术室实行标识管理,通过对标识的颜色、设计、材料等,明确手术室各类标识,加强细节管理,使手术间物品存放、区域划分、器械管理等达到了视觉形象统一、工作程序统一,从而提高了效率。许多质量标准都必须通过量化来体现,没有精细量化的手段、严格管理以及有效的监控和纠偏,就缺乏有力的依据。如我们运用了工作检查量化、考核量化、目标量化、布置任务量化等,明确了责任及目标、提高了效率率,降低了成本[5]。
1.2.4做好对手术医生、患者的服务 现代医院服务模式的变革给手术室护理管理带来了转变。护士要树立“给手术医生提供最满意的配合,给患者最满意的服务”“把满意医生和患者的需要变成护士的工作行动”的服务理念。护士应有细节服务的新举措,经过分析、讨论、总结并形成条文规范,要求人人执行。为了提供最满意的手术配合,我们在加强技术规范的基础上,注重与手术医生沟通,比如:针对每个医生的个人习惯做好记录,并在护士会议上学习掌握。为了给患者提供一流的服务,从接到手术通知单或电话开始,要求护士的每个工作细节都要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比如给患者提供洁净的担架车、安全的手术床、温馨的问候、齐全的器械、满意的宣教、鼓励的眼神、及时的遮挡等,护士的服务要体现在每个细微之处。
2 结果
应用前有306例患者满意,满意度为83.37%;应用后有359例患者满意,满意度为97.82%,应用后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应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健全了手术室的标准化管理 将手术室护理工作内容以细化的形式提出具体要求,从细微处改进了工作流程,在落实规章制度中,关注细节管理,使手术室有了一套较为健全的规范、制度、职责、流程,使每位护士的每一言行均有了标准。
3.2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综合素质 无数事实证明,祸患常积于细微。手术室工作繁忙,环节复杂,要高标准地完成好护理工作,必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精细化管理影响和规范着护士的思想、情绪、行为,树立了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他们处处以严、精、细、准来要求自己,在压力的作用下产生了动力。并且使其逐渐感受到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护士们人人要求自己从细节入手,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精。不论是从服务方面、技术方面,护士价值得到了充分发挥。
3.2精细化管理使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护理工作要做到“零缺陷”,应用精细化管理规范手术室护理操作,加强安全管理,由于手术室护士业务技术要求高,风险系数大,加之工作繁琐,可能导致护理缺陷,引起护理纠纷[6]。在执行质量标准中,管理者要有精细化管理意识,这样才能促使护士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流程,并且通过量化管理、标识管理、各物指引表等科学方法的使用,使护理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3.3提高了服务满意度 护士树立精细化管理的新理念,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文化素质,从细微处对手术医生和手术患者提供服务,使其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大大提高了护士服务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廖容,王琼华.实施精细化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J].护理管理杂志,2005,5(3):5859.
[2]温德诚.精细化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1.
[3]沈芳芳.陈咏梅.精细化管理理念在医院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17(4):346.
篇4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手术室行择期手术的2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00例,男52例,女48例,平均年龄(38.9±13.2)岁。对照组患者100例,男53例,女47例,平均年龄(39.5±13.4)岁。两组性别、年龄、科室分布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首先,成立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小组。由护士长领导,全体护理人员参与,成立全程无缝隙护理管理链,即护士长—副护士长—小组长—护士[2]。护士长根据护士的护龄、专业知识及技能、职称等综合评定,将全科护士分为3个责任小组。每组设置组长1名,组员护士2名,小组由护士长领导,实行分层次管理小组负责制。全体护理人员进行无缝隙护理模式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树立无缝隙护理的理念。内容包括无缝隙护理的基本概念、目的、方法及意义等。最后,制定无缝隙护理工作流程。结合手术室使用情况、人员配备及相关护理操作服务流程,经全体护理人员讨论,制定手术室无缝隙护理工作流程:查看手术通知单术前访视手术间相关手术物品的准备手术室门口迎接交接患者进行手术送患者到病房或重症监护室(ICU)详细交班补充手术间物品、清洁灭菌等[3]。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术前访视:依据手术通知单的日程,本组组员护士于手术前日下午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过敏史、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设备、麻醉方案、手术方案、护理方案、术前注意事项及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同时,对患者及家属关心的问题给予恰当的解释,使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准备,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注意不宜对医护方案介绍过于详细,以免引起纠纷、加重患者及家属心理负担和降低患者的依从性。
1.2.2术中护理:手术室护士接收患者后,核对患者信息、手术部位及术中带药等。建立静脉通道,将患者安置合适,遮盖患者身体,保护患者隐私,做好保温护理。护士与患者多交流,谈论患者感兴趣话题,分散其注意力,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根据手术方式固定好患者,充分暴露手术部位,同时避免受压部位损伤。术前,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双人四目”共同查对手术用品,并准确记录。术中,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的配合医务人员,巡回护士手术中要坚守工作岗位,注意观察手术进展情况,及时准确供手术所需一切物品,配合麻醉师输血、输液,做好危重患者抢救准备工作;器械护士应及时准确地为手术医生传递器械。手术结束前,要认真仔细再次清点手术用品,保证器械如数且每件器械用物完整无缺,以防物品遗留体腔或组织内。麻醉苏醒前,留1名护士守候在患者身边,协助麻醉师进行相关工作。
1.2.3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通过专门运送术后患者的通道,手术室护士将患者送回病房或ICU。运送过程中,应密切观者患者的基本情况。回病房后,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讲明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
1.2.4术后随访:术后1d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精神心理状况、伤口愈合及有无感染、压疮发生情况等,征求患者意见及建议,及时发现并改正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3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手术物品准备完善率,手术感染、褥疮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并用自制量表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2)评价患者焦虑水平:用状态焦虑(S-AI)和特质焦虑(T-AI)量表,共测试24个项目,分值范围24-82分,将每个项目评分相加,分数与焦虑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4]。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两组间干预后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干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物品准备完善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物品准备完善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I和T-AI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S-AI和T-AI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
3讨论
手术室护理具有技术性强、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风险高及情况复杂的特点,任何护理缺陷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1]。因此,提高护理质量一直是医务工作努力方向。无缝隙护理模式于1989年由美国佛罗里达州湖地医疗中心推行,其核心理念为:以患者为中心,医护人员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患者进行,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安全,并且提供连续性的护理服务[5]。无缝隙护理模式要求消除手术室护理缺陷,尤其是护理服务中的缝隙,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的护理服务,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目前,无缝隙护理模式已经被广泛的推广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护理效果,它能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6]。首先,无缝隙护理模式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大多数患者未经历手术,手术对患者来说是较为重大的应激事件,加上患者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缺乏,容易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表现为焦虑、紧张、恐惧等。无缝隙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围术期对患者进行连续性、全方位心理护理,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的顺从性[7]。本文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后S-AI和T-AI评分比较,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无缝隙护理模式能更有效缓解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其次,无缝隙护理模式能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无缝隙护理模式已经被证明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完善及规范化的工作流程能提高手术物品准备完善率、患者的满意度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8]。本文结果表明无缝隙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与其他文献报道一致。
篇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019(2009)05-0072-02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薄弱环节;防范措施
手术室工作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工作成效。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科技及护理学科的发展,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满足患者及手术科室的需求,确保医院护理质量,现结合本院手术室实际情况,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防范措施报告如下。
1 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1.1 制度不够健全或不够完善,培训不够,职责不明确
手术室护理工作引起的纠纷大多与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监督力度不够,有章不循,部分护理人员对自身的职责不明确有很大的关系。
1.2 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
手术护理记录单漏记、错记或记录不及时,记录内容与麻醉单不相符,手术名称、入室、出室时间以及液体出入量,术中使用的敷料、器械添加时未记录或清点,核对时代签名、漏签名等错误,都为护理纠纷埋下隐患[1]。
1.3 法律意识淡薄,对于潜在的护理侵权行为意识不强
手术室护士未充分认识到患者应享有的权利,在工作中由于疏忽而侵犯患者的权利容易导致护理纠纷。
1.4 术中执行医嘱的不严谨及出现越职行为
麻醉医师只有麻醉记录单,没有医嘱本,手术室护士执行的大多数是口头医嘱,无双方签字的凭据,巡回护士若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容易导致护理差错事故发生。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有时要求护士干一些非护理工作,护士由于专业差异性在操作中出现一些未预测的情况,产生不良影响。
1.5 突发事件应急不力
面对突发事件不能充分评估手术中各种并发症风险而未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熟悉大出血、心脏骤停、窒息等专科抢救流程,应急抢救配合能力较差,延误抢救治疗的最佳时机[2],对突发的停电,停水应急能力较差。
2 防范措施
2.1 严格考核,按职上岗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优化工作流程,规范手术室各级人员的工作范围及职责,做到按职上岗。每一位工作人员和每一项工作有章可循,明确各岗位职责内容,强化每一位护理人员必须意识到护理工作必须由护士做,护士必须只干护理工作,不可越职行事,以防差错事故发生[3]。
2.2 手术记录的规范填写
手术护理记录单作为病历的组成部分具有法律效应,是重要的法律依据。因此,手术室护士应提高对规范书写护理记录单重要性的认识,要规范,正确,客观地填写各项栏目,对术中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器械,敷料的添加更要准确无误。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名称,液体出入量应与麻醉医师、手术医师一致,加强医护交流,保持医护记录的相符性,并统一护理记录表格,对记录的形式、格式等进行规范,指导护士真实,客观地书写,科室定期核对,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2.3 学习法律知识加强维权意识
手术室护士长应经常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定期进行法律知识的考核,并定期组织学习患者在住院期间应享有的各项权力。手术中应坚守工作岗位,不谈与手术无关的事情,对手术情况解释要谨慎,在了解手术情况时给予客观解释,不随意下结论,必要时请麻醉医师或手术医生给予解释。
2.4 定期分析,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手术室护士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精湛技能,娴熟的护理操作以及高质量的服务水准,建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开展护理质量分析会,查找工作中不安全隐患及薄弱环节,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与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讨论,提出整改措施,这对手术室工作中、常见的突发事件,常见手术并发症的应急预案和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程序进行强化培训,防止应急状态下违规操作,防范于未然。
2.5 严格执行质控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成立由护士长,质量督导员,专科组长共同组成的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制定月重点、周重点、日重点检查内容,以现场检查为主,将全面检查和重点检查,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及时发现护理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迅速得到整改,通过持续不断的监督与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了各项规章制度和规范操作的有效落实,从而避免和杜绝护理缺陷和差错发生,减少医疗护理纠纷。
参考文献
[1] 刀国宣,蔺习凤,柴静.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与安全隐患的防范[J].护理研究2008,37(7):773-774.
篇6
【关键词】 手术室; 护理; 对策
手术室是外科治疗、抢救患者的主要场所,人员复杂、工作节奏快。因此,手术室发生各种意外情况的可能性较大[1]。随着护理科学的深入发展,护理行为过程越来越复杂,分工也越来越明确,与各个专业关系密切,侵袭性检查及治疗手段逐渐增多,导致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危险因素增多,因此手术室护理安全成为医院管理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本组调查总结了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常见的危险因素,报道如下。
1 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
1.1 护士原因 (1)法律及安全意识淡薄,缺乏依法施护、安全救治的理念,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忽视证据收集和管理,且法律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2)专业知识缺乏,有些护士不重视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对患者病情变化和并发症的预见性较差,不能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从而出现不应有的操作失误。(3)对一些新仪器、设备操作不熟练,延误患者治疗和抢救,引发护理安全问题。(4)言语不当,部分年轻护士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态度消极。谈话涉嫌侵犯患者的隐私权,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时简单、生硬、含糊等,均引发与患者及家属之间言语纠纷。
1.2 医院护理压力 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决定着护理质量,国内护士工作压力源较多,如工作量、时间分配、护理专业方面及患者护理问题是护士主要压力源。工作压力有利有弊,适度压力可起到激励员工、增强工作效率的作用,而压力过大则会造成不良身心反应,对护理造成影响,增加护理风险。
1.3 管理工作缺陷 管理者缺乏经验,造成护理管理制度松散,责任无法落实。而监控管理机制不健全,也增加了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缺陷主要存在:(1)护理缺陷:如接错患者,“四查八对”工作不到位,易接错患者或将患者放错房间。(2)器械准备不足:术前未调试仪器,术中易发生故障,如电凝器电极松动,引起脱落或污染,钳端夹持不牢,刀剪针等器械易顿,结扎线不牢,管道堵塞等,均延误手术。(3)不当:两上肢外展过度或约束带过紧,导致神经压迫,诱发各种并发症。术中应用止血带、驱血带时,忘记记录时间,未通知主管医生,造成患者局部血液循环及肢体神经受损。(4)没有遵守消毒要求:个别的工作人员对医院的规章制度视而不见,不按工作流程办事。(5)患者护送不细心:全麻患者术后尚未清醒,医护人员即先离开手术间,搬动患者时动作幅度大,导致各种插管及引流管脱落、患者坠床等。
2 管理对策
2.1 认真执行各项护理常规制度 认真执行各项护理常规制度,抓好及落实各项护理规章制度,防范差错事故,健全手术室的规章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如手术室的一般制度、器械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安全防范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标本管理制度、品管理制度、设备保管制度等。护士必须严格执行手术室规章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为患者提供准确、及时、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2.2 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 倡导护士学习护理安全与法律、法规,增强其护理安全意识。同时,为预防医疗纠纷发生时能“举证倒置”,护理记录应尽可能做到客观、准确、完整。为降低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应采取以下手段:(1)手术室护士应自我减压;(2)改善福利待遇、工资待遇;(3)加强专业学习,提高业务能力。
2.3 遵守医院消毒制度的规章流程 做好手术室工作的第一环节,就是对手术室的医疗器械经常进行消毒和管理,对相关的医护人员进行无菌工作的培训,讲解消毒灭菌的重要性。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4 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 定期举办护理知识讲座,订阅护理刊物,开展护理知识交流。对手术室购置的新器械要求护士全部掌握。全面提高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增强其手术室护理质量。加强临床护理实践及有关法律知识学习,如《护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增强法律意识,有效降低护理风险[2]。
3 讨论
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手术质量,其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关系着患者生命安危,因此对每一个环节都应严格对待。手术室护理工作风险防范需要完善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素质及法律意识,使手术室护理安全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提高护理质量,杜绝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
参 考 文 献
[1] 马振芳,高玉平.手术室护理工作质控标准的改进与检查方法.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3):118.
篇7
[关键词]医院;手术环境;手术室;护理;问卷调查;服务质量
1.手术室护理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为2009年12月~2010年10月在我院手术的住院病人。由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派人向手术病人发放自行设计的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进行调查,每月调查一次,每次25人,共发放调查表250份,当场收回245份,有效回收问卷率为98%。
1.2调查内容是根据手术室工作要求和护理中常存在的问题,内容包括服务态度评价、技术操作水平、健康教育管理、主动服务程度、是否及时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等情况,并向病人说明发放调查问卷的目的,由病人或病人口述、家属或我们以无记名方式填写。除选择性问题外,接受调查的医生可以对问卷7个项目以外问题或更细节问题自由表达意见,由手术室各专科负责人负责。
2.结果讨论
2.1手术过程未经常守在病人身边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环境,病人从被推进手术室的那一刹那起,就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失去了对自己的主宰,身边没有亲人和朋友,感觉很是无助,此时病人会把我们巡回护士当是他们的亲人,渴望我们的关怀,渴望我们的陪伴,希望能一直陪着他说说话。一旦巡回护士一言未发地离开,便产生孤独感,加大恐惧心理,占13.8%。
2.2手术室人员在接待病人时未自我介绍由于对手术创伤的恐惧、麻醉风险的刺激,对病人来说需要承受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心理波动大。当病人由病房来到手术室,进入到一个特殊陌生的区域,护理人员的接待是病人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第一印象,关系到病人手术期的总体印象。在没有亲人陪伴的情况下,许多病人会不知所措,接待人员如果未进行自我介绍,有些病人会以为是由眼前的人员为其施行手术,因此产生不信任感,恐惧心理会加大。
2.3技术操作因素病人因疾病原因,影响护理操作的成功率,如病人住院时间长,静脉条件不良,环境不好、手术室护士反复静脉穿刺不成功,增加病人痛苦,导致病人不满,占4.5%。
2.4术前预防不到位目前大多数医院手术室都已运用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术前预防,但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繁忙,护士工作压力大,进入病房的时间相对不足,有时心情和态度有些情绪化,手术室护士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体护理中去,访视工作的落实始终是薄弱环节,特别是术后回访工作总是流于形式,没有实际的执行和效果,存在回访不主动、不到位、不实际的现象,占29.8%。
2.5未及时调节室内温度手术需要,服务不到位。病人的部分躯体、肢体被暴露,或者因无菌术需要,病人身上覆盖被单过多,病人因机体散热异常造成感觉不适,若巡回护士不注意询问患者感受,未及时做出相应处置,如调节室温、采取保暖措施等,则引起病人不满,占2.5%。
3.对策
对于以上引起病人不满的原因,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进工作,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增强护理的工作开展和广大病人的满意度。
3.1强化术后回访工作病人手术后随着原发病的病痛的解除,麻醉以及手术的度过,病人在一定程度上有暂时的解脱,但由于切口的疼痛,以及创伤、生理消耗,病人又显得非常疲惫和软弱,此时最需要别人的关心。根据手术大小,由巡回护士在术后1~5天主动到病房回访病人,询问术后病人和家属对手术的认识和看法,以体现对病人全程完整的人性化护理和人文关怀,并在回访病人的同时,收集病人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流程,提高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3.2加强细节管理加强护理服务管理,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巡回护士应把舒适护理始终贯穿于手术过程中,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和工作模式,丰富“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内涵,使患者在受到舒适护理的同时,完成了术前、术中、术后的治疗与护理,促进了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的质量,患者对手术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细节服务显示出护士的知识水平和服务技能,同时也反映出护士的文化、道德和精神蕴涵。
3.3及时做好与病人的沟通护士要富有同情心,多与病人交流,做任何的操作前,或离开手术间取物时,要告知病人,做好与病人的沟通,并尽快回到病患身边安慰病人。手术对于每一位患者来说都是一个强刺激源,患者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护士通过娴熟的操作技术和真诚的态度取得患者的信任。
篇8
关键词:人文关怀;手术室;见习期护士;管理
见习期护士主要指的是刚参加工作未满1年尚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且未进行注册,还不具备执业资格的护士。见习期的护士管理工作,倘若仍然应用苛刻的制度和固有措施去管理,势必对见习期护士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我国的护理事业发展受阻。
1充分认识手术室见习期护士存在的问题
1.1角色模糊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见习期护士由于经验不足,在处理日常工作或者面对突发事件时,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果,部分护士甚至感觉到力不从心,心理出现焦虑症状。见习期护士常常表现出角色模糊的问题,该问题不仅困扰着见习期护士本人,同时对患者以及医疗机构的发展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角色模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见习期护士没有正确处理护理工作,标本留置错误、手术部位错误、遗留器械等问题比较常见。②见习期护士不明白自己的真正作用在哪里,绝大部分见习期护士都认为自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并没有认清自我价值。③很多见习期护士都无法面对工作上的巨大压力和快节奏的工作频率,他们往往表现出休息不足、作息紊乱、工作暴躁等问题。
1.2工作能力欠缺 对于见习期护士而言,由于刚刚开始从事手术室的工作,对手术室的环境、工作流程、工作要点、工作技巧都不是很了解,使得见习期护士在面对一大堆的工作时,根本无从下手。另一方面,见习期护士在工作之前,对工作抱有幻想,但理想与现实的差异较大,常常造成见习期护士心理上的落差,对实际工作产生了影响。以手术室的操作器械为例,见习期护士虽然在课堂学习过,并且在学校的实验室当中接触过,但接触时间非常短,很多护士甚至已经忘记了手术器械的操作方法。另外,当下的很多见习期护士理论较强,实践能力较弱,这种差距导致见习期护士无法正确的完成手术器械操作,影响了医生的正常手术治疗进度,对患者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1.3成就感低 手术室见习期护士在从业之初,几乎都是听从上面的指示或者是直接按照医生的安排来工作,并没有太多的自我意识。大部分的见习期护士由于刚踏入工作,满怀心理上的期望,认为自己的工作非常神圣。进入到现实工作后,他们对工作的回报要求不仅仅是薪金方面,还有社会各界对自己的认同感。比方说,当1例患者成功从手术室当中出来时,家属最先感谢的是主治医生,之后是麻醉师一类的工作人员,最后是院里领导等等,基本上都忘记了护士的存在。成就感的降低,导致手术室见习期护士不再努力工作,机械式的重复日常工作,工作水平降低、工作态度消极。
2对手术室见习期护士实施人文关怀的措施
2.1健全工作制度 手术室见习期护士的管理工作,仅仅依靠现有的工作制度并没有办法取得积极的管理成效。今后应采取有效措施,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工作制度当中,通过健全的工作制度,为见习期护士提供更多的帮助。本研究认为,制度是工作的法规,是处理各项工作的准则,是评价工作质量的依据[1],是消灭差错事故的重要措施。特别是手术室的各项核心制度,如: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在见习期护士参加手术之前,都必须熟悉这些制度,以便很好地指导工作[2]。
2.2指定专人带教
对于进入手术室工作的见习期护士而言,医院需安排2位带教老师[3],一位老师应该是年资较高、经验丰富的护师,另一位应该是工作3~5年,并且乐于助人的护士,通过专人带教,帮助见习期护士快速成长,良好的应对各种情况。①年资较高、经验丰富的护师,主要是帮助见习期护士将理论知识用到实践当中,并且传授自己的经验,减少见习期护士犯低级错误。②乐于助人的护士,由于工作年限不是很长,因此对见习期护士的心理非常理解,可从主观上减少见习期护士的消极心理,并且通过沟通、交流,提高见习期护士的工作能力,认清自我价值。综上所述,人文关怀在手术室见习期护士的管理工作中,要从客观制度、主观想法、排班方式、教育培训等多方面努力,逐步将见习期护士带入工作正轨。
2.3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手术室见习护士管理工作,除了要在上述两项工作努力以外,还需通过一些有效手段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从主观上来说,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够促使手术室见习期护士心情舒畅、精力充沛,个人潜能可得到最大发挥,减少差错出现。为保证和谐工作氛围能够长期存在,并且为见习护士提供较大的积极帮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①定期组织见习护士进行礼仪培训,规范语言、着装等;②针对见习护士的特点和日后发展方向,开展人际沟通的课程及培训,帮助见习护士更好的融入到手术室工作当中,减少抵触情绪,提高个人技能;③提高护士的个人协调能力。由于人文关怀对手术室见习护士管理的作用较大,日后还可以在简化工作流程上努力,建立健全器械安装、拆卸图谱。例如,建立一本手术器械安装、拆卸图谱,图谱里面涵盖了手术室所有需要安装的器械,图名并茂,简单易懂。见习期护士在安装器械时,遇到不会安装的,只要打开图谱,1min内就会把器械安装好。
本研究阐述了手术室见习期护士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同时对人文关怀的应用措施进行讨论。相对于过去而言,现下的人文关怀措施比较合理,照顾到了见习期护士的各项需求,不再操之过急,见习期护士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均获得了较大的提升。今后需进一步加强人文关怀措施,健全手术室护理工作体系,将见习期护士安排到最需要的工作岗位上,提高自我价值的同时,为医疗机构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晓,李会转.人文关怀在低年资护士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08(07):1866.
篇9
关键词:安全文化;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护理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护理管理则是院方根据患者的需求和医院管理对护士以及环境和医疗设备制定的规章制度[1]。而手术室护理是众多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其关系着患者术中的安全和术后的恢复[2]。但是由于手术室护理中易发生护理工作缺陷,降低治疗效果,同时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所以如何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和质量管理水平已经成为目前临床上探讨的热点话题。有研究表明,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安全文化有利于提高护理安全和质量管理水平[3]。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比安全文化实施前后医患双方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护理工作缺陷发生情况的统计分析得到了一些结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7月我院的30位手术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均为女性,年龄22~51岁,平均年龄为(30.8±2.5)岁;工作年限1~25年,平均工作年限(10.54±3.76)年;其中初级职称11位,中级职称16位,高级职称3位。
1.2方法 安全文化实施方法主要是从加强法律法规的教育开始,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提高安全思想意识。并制定手术室风险因素及应急措施一览表和安全文化相关知识手册,分发到手术室参加本次研究的各个护理人员手中。安全文化主要实施步骤如下:首先加强护理人员对安全文化知识的系统学习,定期进行安全文化知识交流和讲座,增加医护人员之间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知识的沟通交流;其次建立安全差错报告制度,加强护理人员对手术室护理差错的识别能力,若出现差错,应对该事件和情况公开,借此帮助护理人员积累经验记住教训,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继而建立奖赏制度,定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评比,对于护理工作优异的人员给予奖励,鼓励其他工作人员向好的方向发展;最后做好随访工作,在随访过程中听取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进行相应的安全文化护理教育和指导,加快患者的康复;除此之外,应加强护理人员之间团结合作意识,若发生意外事件或在当事护理人员发生护理工作缺陷,护理人员之间应相互提醒、相互帮助,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安全文化实施18个月,结束后分析对比实践前后医生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护理工作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1.3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样本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分析 安全文化实践后与实践前比较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安全文化实施前后护理缺陷发生情况比较分析 安全文化实施后与实施前比较物品准备差错、无菌物品应用差错、仪器操作差错、护理纠纷等护理缺陷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管理是建立完善的护理工作流程,加强对护士技能及素质的培训,使护士的各项技能得到提高,提高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4]。从而提高对患者的服务质量,帮助患者快速的康复[5]。而安全文化是指把安全意识和理念融入到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借此提高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降低手术过程中和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6]。
本研究结果发现,安全文化实践后与实践前比较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均明显提高,与庄新萍等人的报道一致[7],从这些指标表明实施安全文化可以提高医生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这可能由于安全文化的实施改善了手术室的质量水平。安全文化实施后与实施前比较物品准备差错、无菌物品应用差错、仪器操作差错、护理纠纷等护理缺陷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甘满芳等人的报道一致[8],从这些指标表明安全文化的实施不仅能够完善护理漏洞,能够明显降低手术室护理工作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安全文化的实施能够明显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和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医生和患者的满意程度,降低护理工作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朱林萍.安全文化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与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4,30(11):108-109.
[2]杨小玲.安全文化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08(17):291-292.
[3]池俊娣.护理安全文化在综合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21(8):279-280.
[4]曾慕阳.安全文化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12(4):168-169+171.
[5]黎丹艳.安全文化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析[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01(15):94-95.
[6]刘淑惠.浅谈安全文化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4,07(13):136-137.
篇10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387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安全环节很多,所以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是整个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患者安全问题成为卫生保健体系和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此具体探讨了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及安全防护措施。
手术室常规护理缺陷
药物名称、剂量查对失误:如不认真查对,将治疗单上的小数点或零看错,造成患者因用药剂量过大而中毒,甚至死亡。患者姓名、床号查对失误:如走错病室、服药或进针前不认真查对等。
盲目执行医嘱:执行医嘱前没进行查对,或查对后由于专业知识有限未发现错误,盲目执行有问题的医嘱。未按要求执行医嘱:如对患心脏病的患者输液速度过快,造成急性肺水肿甚至死亡。
护士责任心不强:例如,不按时巡视病房,患者病情变化时未能及时发现,延误抢救,造成严重后果等。语言不严谨:在患者及家属面前说话不考虑后果,不注意语言与形象,不体谅患者感受等。护理人员法律知识缺乏、法律责任意识不强:如未履行告知、保密等义务等造成护患纠纷。疏于对护士的业务培训和技术考核: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欠缺,技术水平不高,观察不到位,工作态度不严谨等。
抢救设备、药品管理不善,贻误抢救时机:如抢救设备、药物不齐全,影响抢救;药盒标签与内装药不符合,造成用药错误等。
医院缺乏明晰的出院带药流程、青年护士安全意识教育不够、出院流程带药繁琐。
安全防护管理
在护理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遵守护理服务职业道德。
手术室的一般制度:病房各类药品放置有序,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患者当天用药只能当天领,不得存留;节假日按规定领取;需要时及时办理手续。如出现护理差错或护理投诉按规定程序及时上报科室领导及护理部。护理用具抢救仪器要定期检查,保证处于备用状态,护理人员要熟悉放置位置,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
安全管理制度:从抽血做血交叉到输血整个过程要有两位护士共同核对、操作并签字;只有一位护士值班时,必须请值班医生协助;为同时两位以上患者输血时逐一操作。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静脉给药时严密观察,保持静脉穿刺处清洁干燥,特殊药物做好过敏试验,皮试结果要由两人确定;升压、化疗等刺激性药物注射前给患者做好解释工作,防止外渗。严格执行医嘱,不擅自改变医嘱,不盲目执行医嘱,做到医师无签名不执行;可疑医嘱核实后再执行;除抢救外不执行口头医嘱。
建立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各科室应认真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由本人登记发生不良事件的经过、分析原因、后果及本人对不良事件的认识和建议。护士长应负责组织对缺陷、事件发生的过程及时调查研究,组织科内讨论,对发生缺陷进行调查,分析整个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层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定事件的真实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或方案。护士长将讨论结果和改进意见或方案呈交科护士长,科护士长要将处理意见或方案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在1周内连报表报送护理部。
加强业务学习:护理人员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工作时间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忠于职守,坚守岗位,不得随意脱岗。按护理级别要求巡视患者,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按要求规范书写特护记录及一般患者护理记录。
讨 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新产品及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各种手术的普遍开展,手术室封闭的环境,长时间连续的工作,使手术室护士成为职业损害的高危群体,如何在工作中保护好自己的健康以良好的身体投入到工作中去是十分重要的。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不仅要求护士高精的业务水平,而且需要严谨、规范、安全的护理服务理念,在任何环节上都不能疏忽,否则会给患者带来心理或身体上的损害和障碍,给患者造成痛苦,甚至危及到生命安全。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因此,加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防范意识,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杜绝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和抢救的主要场所,也是各种病原体最集中的场所。手术室是职业损伤的高危科室,现代手术室的护士处于多种有害因子中,病毒感染、化学制剂和挥发性麻醉剂对空气的污染及锐器刺伤、噪音等危害工作人员健康的因素量存在。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防止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避免医疗纠纷是医护人员重要的责任和义务。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科室,手术室护理工作责任重大,手术室又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繁琐,只要针对安全隐患健全手术室规章制度,加强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士专业技术素质,将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高效的优质服务。
总之,在手术护理安全管理中,要定期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失效模式和前馈控制模式开展护理质量讲评活动,及时对各类缺陷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评价整改效果,评价系统和流程中的风险,及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同时,提高护理人员对缺陷信息共享共防意识,学习他人之过,不再犯 同样的错误,引导护士自觉参与质量控制和过程控制,加强护理缺陷的科学管理,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和防止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 linda J.wanzer Perioperative Initiatives for Medication Safety[J].AORN,2005,10:663.
2 王方.现代化洁净手术部护理工作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57.
3 刘正良,彭望香.手术室护理管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98.
- 上一篇:化学和化学工程的区别
- 下一篇:初中历史新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