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程度范文

时间:2023-08-18 17:48: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信息化程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信息化程度

篇1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影响因素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4.070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4-00-02

过去国内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推进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建设”,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关注效果评价。这种转变是由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向理性转变,企业逐渐把信息化评价视为企业整个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企业信息化评价工作存在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判定具体建设目标的实际实现程度,促使企业决断趋向客观与科学,杜绝“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

所谓“企业信息化”,其本质就是指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挖掘信息资源使用的深度和广度。而其具体的建设过程主要由4部分构成,即计划、实施、评价、改进。在这一循环过程中,信息化评价作为典型的效果分析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构建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的意义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政府、信息技术供应商、企业。

对于政府而言,负责信息化的相关部门能利用该评价体系对企业的信息化,信息化成熟度进行测评,精准把握企业信息化运转状态。

对于参与信息化的企业而言,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能促使企业明确自己的具体建设目标,帮助企业进一步改善自己的管理水平,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另外,企业可利用企业信息成熟度评价的评分计算出自身信息化水平和其本身的战略之间的契合度,并以此作为参考,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这一评价体系能使企业真正明了自己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发现企业制度链条中的薄弱环节,改善整体经营水平。

对于互联网技术供应商而言,这一评价体系有助于他们掌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加强信息技术研发的针对性。

1 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1.1 国内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国内企业在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市场压力越来越大。基于这样的现状,企业已经能体会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在企业的发展运营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既可降低其在人力和管理方面的成本,增加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砝码,又可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资本优势,帮助企业在竞争环境中建立新的壁垒。

目前,国内对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开发较少,水平较低。以整个企业为使用范围的信息系统是需要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作为指导的。而目前国内行业与行业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这就导致我国的企业信息化水平也出现了明显差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企业信息化程度较好;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地区,企业信息化程度较差。此外,行业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也对企业信息化发展状况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2 当前企业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统一的行业标准,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针对企业信息化,国内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法律法规,这种现象导致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面对发生的纠纷难以寻找相关的依据进行取证和认证。

2.2 信息机构种类贫乏,相关人才缺乏

信息机构种类贫乏在我国国内企业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问题,这种机构建设上的问题进一步导致信息技术人才流失十分严重。

2.3 重大信息工程建设滞后

目前大多数企业拥有不少的信息技术设备,也培养和储备了一些属于本企业的人才资源。但是物料资源管理(MRP)、资源制造管理软件(MRPⅡ)、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企业资源管理软件(ERP)的使用和推广还有待发展。

3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构建

3.1 构建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原则和方法

目标明确,量体裁衣。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建立的目的在于利用这套评价体系评判各个企业当前信息化成熟度状态。

简洁明了,客观科学。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的指标选取应避免繁杂。只有通过简洁的指标来展现企业实际的信息建设状态,企业才能更好地掌握整个评价体系的精髓。

立足企业,使用方便。该评价体系选择相关指标时,应考虑到指标取值与相关企业间数据的可得性。

与时俱进,动态更新。像所有的科学技术一样,信息技术的更新,发展十分迅速。国内企业信息化一定是以当前的信息技术状况为依托的,因此信息技术出现任何进步都会导致企业信息化的转变。

健全法律法规,加强人才培养。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策引导扶持与人才储备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应不断健全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监督行业发展。此外,企业也应重视人才培养,建立人才库,为未来发展提供保障。

3.2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的构建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的构建流程

3.2.1 明确企业实际,选取适合企业运行特点的评价坐标

当前国内企业之间信息化水平的差异较大,因此企业在推进自身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从企业本身的实际状况出发,有目的地推进自己的信息化发展程度。在选取具体的评价体系指标时,指标应具有全局性和综合性,各项指标间应彼此关联而又互不重复。比如,重庆市在构建自己的有关制造类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时,虽然需要将国家以及地方政策法规列入考虑指标中去,但是由于针对整个重庆市而言,市内企业的政策环境是完全一样的,在指标选取的过程中,他们就删掉了政府政策这一指标。这样的做法使其指标体系更加简单明了,针对性也更加明显。

3.2.2 梳理企业内部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构建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体系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建立的做根本目的还是帮助企业评估其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效果,发现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高投资效率以及投资效益。所以在选择其评价指标时,其可操作性就成了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只有整个指标体系是可轻松搜集和使用的,这个评价体系的建立才是有意义的。

3.2.3 构建二级评价体系

在建立评价体系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本身的动态与变革也是必须考虑在内的。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国内企业大多使用CIM技术,但是随着信息及时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多的技术选择使用ERP技术来替代当年广泛使用的CIMS。而评估体系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依旧要发挥自己的作用,这就对其指标选择的动态性提出了一定要求。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的基础是麦克利兰设计的胜任特征模型。这一模型创建之初是用来评价人对工作胜任程度的评价方法。在对信息化基础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后,通过下面两个二级指标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完善评估企业信息化的成熟度,一是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明确信息系统应用的功能和应用边际。

首先,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一次性投资之后,我们可建立一个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平台。依据企业信息化的具体需要,企业就可把这个指标分为3个三级指标,它包括硬件平台、网络平台、软件平台。

其次,明确信息系统应用的功能和应用边际。信息系统的应用应着重显示在信息活动后,在静态之下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情况。可从以下3个三级指标来进行评估:系统应用的广度,系统应用的深度和系统应用的安全程度。这三个指标依次作用于明确信息系统应用的功能和应用边际,需要注意的是,应用广度着重考量的是系统整体的使用状况;应用深度强调的则是系统自身的使用协调程度;应用的安全程度则重在体现企业内部应用的实际保障情况。

3.2.4 最后完成整个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的构建

在依次完成上述几个步骤之后,完成了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的整体构建流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企业往往更注意信息系统应用之后,系统是否安全。尽管在广义上来讲,信息化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安全问题。所以本文所讨论的企业信息化中,主要把企业信息化整体的安全状况看作信息环境制度优化。而和信息化基础关联密切的局部安全情况则单独探讨。应用深度以单个系统而言,它反映的是信息系统在企业内部使用中得到保障的状态。

4 企业信息化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4.1 内部因素

4.1.1 企业员工因素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就是企业各层员工。这里所说的员工并不仅仅指企业的部门,它所涉及的范围包括从高级领导到普通职员的每一个人。企业员工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以及其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都将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果。

4.1.2 企业信息化的管理部门与相关计划因素

企业的信息化是需要非常严谨、客观,科学的论证与规划的。因此,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影响因素必须考虑到这一点。企业信息化是否成熟与其负责机构是否专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这一机构在企业信息化的日常工作中需要协调其遇到的种种问题。

4.1.3 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企业信息系统的建立与运转是一个长期工作,它对企业的人才水平,资金力量,物质状况有着一定要求。没有这三个因素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力保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可能走向成熟。

4.1.4 企业本身管理状态因素

所谓“企业信息化”,顾名思义是需要依托企业进行的。所以,一旦企业本身管理制度上存在漏洞,企业信息化的实际效果就会受到影响。信息化是需要企业的各个部门相互依托的,所以部门之间的合作开发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企业信息系统的使用效果,而这种使用效果最终将影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4.1.5 信息化具体操作因素

信息技术项目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这种风险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企业缺少科学的信息化手段,必将导致其最后的成功概率降低;此外,其信息的标准化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面对这各种各样的选择方案,如何判断哪一个方案最有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也十分重要。所以在选择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影响因素时,其具体操作状况绝对不可以缺少。

4.2 外部因素

4.2.1 政府相关政策因素

政府的各项政策对于当前国内企业的发展影响很大。而企业信息化自然也是离不开政府的导向和政策帮助的。特别是对于规模比较小,资金力量不够强大的民营企业而言,政府的扶持与帮助对于增加其信息化建设的信心很有必要。

4.2.2 市场环境影响

企业信息化与整个企业所处的市场发展环境息息相关。当整个市场发展态势比较好,不同企业之间以良性竞争为主时,企业就会将更多地注意力放在自身发展上,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以更好的姿态面对市场挑战。反之,企业则会忽略技术层面的建设,而将更多精力放在节省成本上。

4 结 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任何一家企业离开信息化都是没有办法完成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改造运营模式,重构企业内部结构的。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对于我国企业而言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构建,以及企业信息化相关影响因素等方面,对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构建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其中,在对企业的信息化成熟程度评价体系的架构过程中以下几大因素必须进行慎重考量,包括:企业员工因素,企业信息化的管理部门与相关计划因素,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企业信息技术建设的着力方向,企业本身管理状态因素,信息化具体操作因素,政府相关政策因素等。

主要参考文献

[1]冯莎.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城市地理,2015(4).

[2]周海.如何评价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成熟度[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7).

[3]吴亮,李霞.建筑业管理信息化成熟度研究及应用:建筑业管理信息化选型之“道”[J].中国新通信,2013(23).

篇2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评价标准;业务方面;评分细则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6. 037

[中图分类号] F42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6- 0061- 03

建筑业作为传统产业,改造与提升的任务十分艰巨。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基础,也是施工企业提高竞争力、整合现有信息资源的有效手段。为更好发挥信息化对建筑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升,2011年5月10日,住建部印发了《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1],为进一步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升指明了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开展,信息化逐渐渗透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基础设施的发展是否相匹配如何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建筑企业信息化应按什么标准建设……为了解决我国建筑业缺乏有效的信息化评价标准和体系问题,2011年12月26日住建部《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2],该《标准》于2012年5月1日开始实施。

1 《标准》简介

《标准》共有5章,分别是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评价指标与评分及评价规则,《标准》的公布实施结束了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长期缺乏国家标准的历史,为引导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信息化建设,提高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水平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标准》业务方面的评分细则研究

《标准》在第3章规定中规定: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水平应对企业业务、技术、保障、应用、成效等5个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价,并根据企业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得分不同,把建筑企业信息化水平分为5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A级、B级、C级、D级和E级),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探讨业务方面评价指标的评分细则。

业务方面评价指标包括经营性业务信息化程度、生产性业务信息化程度和综合性业务信息化程度。在《标准》的第4章第2节《标准》用3个表格规定了这3个评价标准的评价要点及评分范围,如市场经营管理的评价要点包括市场信息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工程项目资信管理、雇主信用管理、竞争对手管理、市场营销绩效管理、统计分析等内容,评价点的评分范围为0~27分。仔细研读《标准》风险,在《标准》中没有明确这些评价要点如何计分,评价专家实际评价时,随意性较大,既可以评27分,也可以评0分。因此,为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可操作性,使评价计分更加规范、更加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些评价指标的评分细则。论文采用文献分析、专家调研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将所有评价指标的评分细则进行研究, 评价专家只需根据施工企业申报材料,判断企业是否满足评价要点的要求就可以计算该指标的得分,具体如下。

2.1 经营性业务信息化程度s11的评分细则的研究

经营性业务信息化程度按表1评分,评价指标得分为各评价点得分之和[2]。

2.2 生产性业务信息化程度s12的评分细则研究

生产性业务信息化程度按表2评分,本评价指标得分为各评价点得分之和[2]。

2.3 综合性业务信息化程度s13的评分细则研究

综合性业务信息化程度按表3评分,本评价指标得分为各评价点得分之和[2]。

3 结束语

《标准》为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评价规定了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但未明确评价指标的具体评分计算办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专家调研及调查问卷等手段探讨了《标准》的业务方面指标的评分细则,为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主要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海洋工程;灰色评价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039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070- 02

1 引 言

近年来,海洋资源开发需求增长加剧了海洋工程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提高了对其生产、运营、管理的要求,信息化作为助力企业发展创新、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1-3],已经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首要选择。目前,我国海洋工程企业的特点是单件、小批量建造,以及处于设计能力弱,以来图加工为主的阶段,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而信息化进程所需投入的物质和时间成本高昂,迫切需要构建与我国海洋工程企业相适应的的信息化评价体系。

2 海洋工程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的指标体系主要结合五个方面:(1)BSC(Balanced Score Card)理论构建指标;(2) 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给出的企业信息化指标;(3)国内外对企业信息化的研究文献;(4)供应商与船东双轮驱动下的海洋工程企业及他们之间的协同响应;(5)海洋工程企业生产运营实地调研。综合上述构建了海洋工程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其中包括6个二级指标及27个三级指标,并划分为效益型(+)、成本型(-)两类指标。

3 海洋工程企业信息化评价模型及实例分析

3.1 样本数据

本文采取企业调研及问卷形式收集数据,对我国15家海洋工程企业技术层、中层管理、高管共发放问卷150份,删除有缺失项、不合理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20份,问卷有效率80%。组织10位专家对27个二级指标进行五级评分(分值由高到低为5,4,3,2,1)。

3.2 评价模型及评价结果

灰色综合评价利用有限的信息,通过逐层向上的评价机制,对系统指标体系方案层、准则层及目标层给予合理的评价。采用AHP方法计算权重。灰色评价模型的主要步骤如下[4]:(1)确定评价灰类及白化函数;(2) 计算灰色评价系数;(3)计算灰色评价权向量及权矩阵;(4) 计算灰色综合评价。

根据上述步骤,计算出综合评价结果为:

B=(0.109 9,0.295 5,0.352 1,0.180 6,0.061 8)

4 结 论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我国海洋工程企业信息化属于第三灰类,即信息化属于一般满意程度水平阶段。本文构建合理的海洋工程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综合评价与AHP结合对海洋工程企业信息化进行了评价分析,评价结果反映了指标的合理性,同时也反映出海洋工程企业信息化程度有待加强。

主要参考文献

[1]韩先锋,惠宁,宋文飞.信息化能提高中国工业部门技术创新效率吗?[J].中国工业经济,2014(12):70-82.

[2]高巍,毕克新.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水平与工艺创新能力互动研究关系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35(8):96-103.

篇4

关键词:南昌信息化发展

金融危机之后,物流产业被确定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在国务院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南昌市被列为重要的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2009年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成立,南昌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和龙头,将充分发挥其极核作用,南昌经济的快速发展将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经济的发展,与此带来大量的物流需求,这为南昌现代物流业发展带来广阔的空间,推动南昌市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物流信息化、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使用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核心区别之一,也是现代物流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企业关注的焦点,它有助于企业减少物流信息交换的环节,缩短物流运作的周期,改善物流企业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是企业新的利润源。然而,南昌市大量的中小物流企业中,实施物流信息化的比例还较小,物流信息技术的使用还很薄弱,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还处于较低的阶段。

一、南昌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的原因

1.中小物流企业规模小

南昌市物流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进入门槛较低,企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激烈。南昌目前拥有物流企业1300家左右,其中登记注册的只有800多家。大部分物流企业规模不大,少部分企业组织程度非常低,所谓物流企业实际上就是一个托运部,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间租来的屋子和一部电话是其全部家当,墙上再贴上一些物流信息表,就构成一家物流公司。由于规模小、经营诚信度低,难以承担大宗物流交易。激烈的竞争使不少企业竞相压价,压缩有限的利润空间。近年来,随着油价的不断上涨,运输成本的不断上升,物流企业的获利能力越来越低。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中小物流企业将大量精力投入到运输、仓储等物流基本环节,南昌的部分物流企业甚至退化为货物的中转功能,将到南昌的货物转运到下面的县乡。在这种状态下,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缺乏依靠信息化来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的意识,有限的资金无法分配到建立和改进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尽管也有部分中小物流企业知道发展信息化有助于提升物流效率,却苦于没有必要的资金投入到物流软件的开发和使用,无法推进信息化进程。

2.中小企业运用物流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化能力较弱

当前许多中小型物流企业都是由原来的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物流设施设备均比较落后,借助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来处理物流信息化的能力较弱。就目前为止,部分信息化水平较好的中小企业,其信息化程度依然较低,大部分还停留在简单地利用网站展示企业形象、实现对外宣传的功能,作为电子商务平台应用的较少;网站对内多是进行日常事物处理,其信息系统功能也主要是财务管理、运输管理、订单管理,一些延伸性的服务功能很少,无法实现票货分离、货物追踪。中小物流企业缺乏借助信息系统对上下游物流信息整合的能力。、国外比较先进的物流设施设备如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导向车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均很少使用,难以达到国外物流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水平要求。

3.物流需求方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除却中小物流企业本身因素外,物流需方信息化水平不高同样制约了物流信息化发展。目前由第三方物流提供的物流活动中,物流需方中绝大多数是来自制造企业和流通企业。部分制造企业本身信息化程度不高,即便物流企业有较现代的物流设施和设备,也无法使用。进一步限制了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4.物流软件开发商无法匹配中小物流企业的需求

虽然物流软件开发商开发了各种功能不一的物流软件,但由于中小物流企业服务对象多样化,物流企业对物流信息系统功能的需求也呈多样化、个性化;而市场上软件开发费用较高,受成本的影响,物流软件服务商无法针对不同的物流企业提供个性化程序,物流软件无法满足不同中小物流企业的需求,造成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系统缺失的局面,制约了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即使中小企业投入一定费用进行软件开发,处于成长期的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一旦发生变更,又可能面临需要重新进行软件开发,使物流企业陷入开发成本过高的困境,进而放弃。加之不同软件服务开发商所开发的软件往往自成体系,彼此很难相互兼容,无法做到信息共享。

5.物流人才缺失

中小物流企业缺乏现代信息化人才。现代物流产业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较短,既懂业务有懂技术的专业性人才十分匮乏。专业化人才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关键。一方面,中小企业业务人员对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业务和管理水平缺乏必要的知识与经验,另一方面,由于南昌整体工资水平较低,中小物流企业即使招到高素质的懂信息化的人才,也往往因为薪酬待遇较低,无法留住人才。物流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普通应届物流毕业生也常常因为没有工作经验,无法进入该行业。造成懂物流信息化的人才匮乏。

二、南昌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对策

1.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信息化建设通常耗资巨大,中小物流企业普遍由于规模较小,企业盈利能力较弱,要拿出大量的资金来进行信息化建设比较困难,这需要借助外界力量来推进其信息化水平。区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连接物流企业、物流用户、物流基地、消费者和商家的信息枢纽。中小型物流企业可以借助物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整合上下游的物流信息,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提高其交货的准时性、可靠性、提高客户的响应速度,提高其服务水平。政府应加大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投入力度,早日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使中小物流企业能尽早借助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高其信息化水平。

2.加快物流标准化建设

为保证物流信息化的顺利实施,应加快物流标准化的制定工作,以保证行业不同部门之间、不同部门与企业之间、不同企业之间信息的互通与共享,消除信息孤岛。

3.加快物流人才培养

现代物流的发展急需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随着物流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及物流企业信息化密集程度的提高,对物流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应采用各种形式加大对物流人才的培养。目前高校和科研机构是物流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应密切高校与企业的合作,采用各种形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篇5

    2004年行将结束,我们都喜欢对自己一年来的事情做个辨证分析,总结成绩,回顾教训。如果要对今年的信息化也做一个回顾总结的话,似乎两个词就能概括:激情与务实。在信息社会,没有激情的信息化进程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只有激情的信息化进程同样不可想象。

    2004年,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继续大踏步前进。

    2004年被称为是“电子政务年”,电子政务投资增长率继续保持两位数。而且,2004年的电子政务建设重点,已经从网络建设转向业务管理和公众服务,无纸化办公越来越普及。时代财富科技公司的《中国电子政务研究报告》表明,中国目前的电子政务度为22.6%。高速发展的电子政务使人们对其市场前景抱有很高的期望,这将是一个千亿、万亿级的大市场。中国各级地方政府已经普遍设立了公众网站。在有关调查评估中,相当多的县级政府的公众网站得分不低,政府信息化已经深入到我国的广大基层地区。

    2004年,企业信息化过程中ERP依然是主题。企业信息化的紧迫感注定ERP成为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关键词,无数企业投资几百上千万,渴望通过ERP的实施,使企业插上信息化腾飞的翅膀。ERP也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代名词。然而情况正在发生变化,ERP不再是企业信息化唯一的热点,SCM、CRM等管理系统甚嚣尘上,越来越受到企业开展信息化的重视,企业信息化实现手段更加丰富。无论是ERP,还是SCM、CRM,企业信息化的激情令人鼓舞,这是大得一个无法估量的市场。而且大型企业普遍建立了自由网站,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也更加重视通过网站宣传产品和企业形象推广。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竞争力的意识明显增强。据悉,在北京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地区,98%的工业企业建有网站,网上采购率超过30%。

    2004年,教育信息化步伐同样迅速。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是世界上最大的教育网和世界三大学术网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第二大互联网。除此之外,我国还建成了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可以播出节目类、信息类、课件类、广播类等多种内容,初步形成了“天地合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目前国内远程教育已发展到67所大学,在学人数250多万名。网络教育已经成为重要的教育形式。截至目前,我国约有80%的高校(1000多所)、5%的中小学(26000多所)、32%的中职学校(5600多所)建成了不同程度的校园网,上万所农村中小学建成了计算机教室或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点。同时,全国已经建立了130多个网络课堂和多媒体素材库,有100多个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课件。例如,清华大学基本上实现了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和网上服务。

    2004年是信息化走向务实的一年,信息化已经开始发挥其在各领域应用服务方面的优势。

    2004年,应用服务对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性已经得到突出体现。在厦门政府的网站中,我们看到市民参与市政建设的高度热情和市长信箱的高利用率。而深圳在实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意识到电子政务建设应“以服务公众为核心”的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思想,在继续完善各类业务系统的同时,重点建设跨部门的综合性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监督,为企业和市民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

    ERP的降温是2004年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特征。“ERP可以暂缓,信息化不能不搞”,这是某企业在回答是否实施ERP时的回答。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信息化终究只是工具,投资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业务部门解决实际问题。“ERP带来的更多是间接经济效益,直接的经济效益很难量化、细化,不像我们实施了两年多的IDM,投资回报非常明显,可以说是立竿见影。”这是某企业领导在对于采用IDM而不是ERP的疑问中的回答。在对待信息化的问题上,企业已经变得十分理智。今年,SCM、CRM的崛起表明企业更加重视选择符合企业实际的信息化实现路径,ERP并不是惟一。而借助ERP、SCM、CRM,从产品管理到人事管理,到市场推广和企业规划决策,几乎所有方面,企业管理运作信息化程度大大提高。

    应用服务在信息化教育中的作用凸显。一些学校充分发挥校园网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摆脱“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电子化教学提高。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部分中小学校园网利用率相当高。泉州的永春中学,相当多的课程教学实现电子化,教师实现数字化备课,师生通过网络论坛交流信息,在教学当中,校园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校园网建设比较完善的学校,学生可以通过提交电子化作业,老师可以编辑电子文档,大大加快教与学的进度。校园网站经常公布的一些校内外信息,使师生能够更积极地关注校园管理,促进师生感情。

    2004年信息化的新特点表明,国内信息化建设走向成熟,正在完成从基础设施建设向应用服务开发的转变,实现从投资向收益的转变。

    2004年,信息化的一个转变是基础设施建设向应用服务开发的转变。无论是网站建设,还是硬件采购,这都可以看作是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说,经过了政府上网、企业上网、校校通工程,国内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充分发挥这些基础设施的作用,发挥信息化的优势,显得水到渠成。因此,2004年信息化普遍对应用服务的重视正当其时。

    另一个转变是投资向收益的转变。经过近5年来的建设,无论是电子政务还是企业信息化,或者校园网建设,相关单位在信息化方面投入巨额资金。

篇6

[关键词]矿山企业;信息化;建设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043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01

1 矿山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矿山行业是以自然资源为生产对象的传统行业,绝大多数企业还处在劳动密集型阶段,信息化程度很低。与一般企业相比, 矿山企业具有分散性、地域性强和封闭性等固有的行业劣势和弱点。近年来,虽然我国矿山行业发展迅速,但也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在矿山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勘察、规划、生产、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在许多方面都需要进行改善。在未来建设过程中,我国矿山行业要想提升自身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就必须把信息资源作为矿山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战略资源加以利用,借助信息化来进行统筹开发利用,大力完善信息化的生产和管理体制,加快矿山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

2 我国矿山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领导层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不够,缺乏长期规划

我国矿山企业主管部门和领导层尚未对信息化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缺乏长远规划,在资金、人力等各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

2.2 人才培养力度不足,科研水平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矿山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相应的人才队伍,人才培养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且企业在引进信息化人才方面的重视度不高。然而,矿山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相关人员紧密地联系矿山企业的实际,不断解决日常生产管理、设备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对信息化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难度较大。

2.3 矿山企业业务流程复杂,缺乏统一的标准

矿山企业的工作种类较多,业务流程繁琐复杂,企业的生产经营缺乏统一化和标准化的规定。同时,企业所使用的设备和系统也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厂家针对矿山生产状况研发出的信息化产品种类繁多,在日常应用过程中各种系统往往出现相互重叠、互不兼容的问题。

2.4 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领域信息化水平偏低,矿难频发

我国矿山企业大多数生产设备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监测系统不够完善,信息化普及面低。在一些重要的安全管理环节还是凭借相关人员的安全管理经验来进行操作,难以及时检查出重要安全管理环节发生的细微异常,容易错失安全隐患治理最佳时机,又缺少提前制定的有效防范措施,现场处置方案科学化水平不足,容易造成较多的安全事故。

3 加强矿山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3.1 提高信息化认识,切实抓好组织领导工作

信息化对于企业转变经营机制、适应市场变化、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领导应重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宣传和动员,使企业成员明白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并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协调配合。企业甚至有必要成立专门的信息化科室来进行监督管理,切实保障企业信息化进程。

3.2 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信息化队伍的专业水平

企业要注重通过人才引进和加强培训等手段来培养出一支信息化水平高的专业队伍。企业的相关部门要共同进行理论指导和生产实践工作,确保理念先进、技术精专,提高各级领导层的信息化水平。企业内部专业人员要经常性地深入生产现场,与管理人员和岗位人员多接触,及时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加以解决。企业还可以与外部的信息公司合作,由他们来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

3.3 在矿山企业中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ERP系统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集管理理念、业务流程、人财物资源、计算机软硬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是矿山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于矿山企业的运营管理、资产配置、组织结构等方面起到巨大作用,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广。

ERP系统包含矿山企业各种基础业务数据,可以产生各种矿山企业管理报表,全面反映矿山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可以对生产过程、财务报表、供应链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并且能在统一技术平台上实现信息共享。ERP系统的成功运用可以将企业相关的业务流程重组优化。可以说,信息化建设可以使矿山企业的业务流程实现合理化、标准化,极大地提高矿山企业的业务执行力。

3.4 推广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线监测系统

在线监测系统是由传感器、信号传输网络、主机等设备及管理软件组成的系统,具有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显示、声光报警等功能,能够监测重要的技术参数,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例如,地下矿山采用在线监测系统,能准确监测出地下矿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风速、风压、温度、通风机开停状态、地压、人员位置、重要部位管理等情况,对异常情况进行及时预警,便于企业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企业通过在线监测系统加强安全技术管理,便于及时掌握重要环节的安全管理情况,为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能有效避免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篇7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企业变革管理变革

引言

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使得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企业经营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由于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销售和经营决策中的广泛应用,又推动了企业管理思想、方法、手段、模式和理论的创新,为企业管理变革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论文百事通因此,如何抓住信息技术给企业带来的新机遇,创新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效率,已日益成为企业界和管理界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

一、什么是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过程。这一概念包含了以下四层含义:①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以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的结合应用为基础;②企业信息化是依赖信息技术对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集成的信息系统;③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持续改进的动态过程;④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二、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变革

1.对企业信息化与管理的认识

就企业管理来说,分三个阶段。在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开的时候,主要是靠人的经验来管理,这是经济管理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科学管理阶段。它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开始的,后来发展到用运筹学、计算机等科学的方法及手段来进行管理,在这一阶段,管理技能对专业管理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标志着专业化管理阶层逐渐成熟。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企业重组等概念的提出,管理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就是文化管理阶段。经验和科学都需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企业文化,要以人为本,调动人的积极性。文化管理的内涵很多,最重要的是要把人放在首要的位置,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一个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国内外成功的企业都开始注意企业文化。

同时,在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的社会条件下,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知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企业是各种利益股东所达成的一个契约。企业利益是所有参与签订这个契约的各个利益股东的共同利益。企业管理不仅为股东谋取投资回报,还必须为相关的利益股东提供服务。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程度高,企业管理中的物质资本地位则相对下降而人力资本地位相对上升,这是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社会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1)企业信息化是引进信息技术与更新管理思想。企业信息化离不开信息技术应用的层面。美国波士顿大学的教授约翰?C?亨德森和N?温卡特拉曼认为:怎样才能最好地获得信息技术的价值?这是一个创造适合于信息时代的新管理思想和新管理方法的问题,并非简单的把信息技术加在原有的企业经营模式上面。我们大谈科学技术对经济的贡献时,必须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技术只有在思想的支配下,才会发挥威力。企业信息化只有融入先进的管理思想,才能真正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信息化应该是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应用过程。

(2)信息化是全方位的企业变革。企业信息化的实施,不应该只是一项工程的实施。信息系统是企业的神经枢纽,收集、存储、传递企业的信息;它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平台,为企业构造了不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生产经营环境。因此企业信息的实质就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使管理决策者能够及时地收集、加工和利用信息资源,及时把握市场机会,更好地组织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由于信息技术在企业各个方面的渗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涉及到企业的战略发展、组织机构、协调控制、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等,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必须与企业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以及文化建设等结合起来。因此,企业信息化不是一个个的技术方案,而应该是全方位的企业变革。

(3)企业信息化必须以人为中心。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企业创新和发展的源泉。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人始终起着决定作用。从长期来看,企业信息化不在于某个项目的引进与否,而在于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创建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的经营管理环境,获取长远的竞争优势。因此,能否改变人的思想观念,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召唤,能否培养出一批信息人才队伍,将是决定企业实施信息化成败的关键。企业信息化不是企业细枝末节的变革,而是企业的根本性变革。用“信息革命”形容它,一点也不过分。企业信息的切入点应该是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2.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变革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企业生存的内外部环境,使得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管理方法、产品营销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及管理内容等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战略的全球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时空观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缩短,国与国之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企业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在单一的区域内进行,而是以全球作为竞争的舞台;企业将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寻找市场,提高产品和服务,出现了企业战略的全球化和企业文化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如在资源配置方面,企业将依据不同地区的税收差异和金融风险来配置资本,依据不同地区的技术发展特点来设置技术开发中心,依据不同地区的经营需要合理地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等。

(2)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信息技术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体系使得信息传递方式由阶层(等级)型变为水平(自由)型;与此紧密相联的企业组织结构也将从尖顶的“金字塔型”转向“扁平型”和“网络型”,原来起上传下达作用的中层组织正走向消亡。这是因为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以分工精细、管理严密为特征的科层次等级制,其组织层次繁多,决策速度缓慢。为了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缩短生产周期,必须减少垂直层、扩大水平层,精简组织结构,使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金字塔组织结构逐步趋于扁平化。这样有利于提高组织决策的速度和对市场变化的反映能力,降低信息成本,实现信息交流的极大化,充分调动员工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据有关资料表明,全球500强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上半段平均减少管理环节达到3个之多。与此同时,由于企业之间信息交流的畅通,一种基于相互关联的、柔性的、灵活的虚拟组织,以及柔性组织将会应运而生。

(3)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稳定的、机械性的、重复性的工作,基本上将被机器所取代,或者被“外包”,最终只剩下脑力的、创造性的工作,使得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创造技术的“人”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员工知识素质的提高和潜在能力的发掘。人力资源管理也从传统的从属地位、事务性静态管理转变到战略性、前台式、动态的管理;管理职能从控制转向支持,从监督转向激励,从命令转向指导;提倡信任员工、尊重员工、消除等级、鼓励个人发挥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理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也由过去的对人的管理向人才的开发方向转变,即人力资源管理向人性化方向转变。

3.以企业信息化推动企业管理变革

信息化环境的出现和升级,改变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内容和形式,也为企业谋取竞争优势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可以说,能否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竞争优势将对未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成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成为推动企业管理变革的契机,并与其他变革思想和实践相结合共同促进企业管理系统的优化。大量实践经验表明,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需要管理思想与管理环境的变革;同时,从另一方面看,信息技术的普及又不断推动着管理,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变化。新的管理模式的出现需要有新的技术手段给予支撑,而新的技术手段的问世,必然促进新的管理模式的出现。企业信息化从深层次触动企业进行管理变革,利用信息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重塑企业,使企业成为未来经济时代的佼佼者。

篇8

论文(设计)名称

**市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

论文(设计)

来源

论文(设计)类型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国内电信设施的普及与完善为网络商务交易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世界经济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给传统的经济贸易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贸易手段和经济活动的开展已经难以满足现今信息时代世界经济的要求,电子商务应运而生。电子商务手段充分运用了现今的网络条件,利用网络这样便捷的工具将企业经济活动的各方面紧密联系起来,企业可以在同一时间了解员工、经销商以及顾客的情况并结合各方面信息及时反映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地自身的产品信息和企业信息,在网络上了解市场状况寻找商机,及时把握不断变化的市场信息并将它迅速反映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使企业的决策更加迅速准确。产品设计和资金的投放更加合理。所以,我们可以说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息息相关,这是企业在现今的信息化时代决胜的关键。

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信息化过程中,中小企业普遍缺乏信息知识,缺乏信息技术资金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管理基础薄弱。再加上市场环境不稳定,安全体系不完善,使得中小企业缺乏信息需求。有效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中的新问题,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二、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部分电子商务发展较早的国家,如美国,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经济管理方面已有相当成熟的发展和改革经验。Rarl、Smits(2009)

都提出信息战略应与商业需求相一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Levy

M

Powell

P

(2010)研究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战略,结合其电子商务发展程度提出一个合适的模型,使用这个模型来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和信息化战略。Gunes

(2016)研究了企业战略与信息化战略与电子商务的匹配策略,总结了业务创新、组织创新与支持文化对企业整体绩效的影响。同时,关注电子信息有效的使用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建立了公司战略、信息战略与电子商务发展实际战略匹配的概念模型。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中,尤其是大数据、Saa

S、云计算等的企业应用时间不长,主要是近几年的事,特别是电子商务和

IT

行业的发展不断更新才促使其真正的投入到实践中来。温丽丽(2016)认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缺乏充分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对信息化管理中的误解,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指出从基本条件、管理哲学、业务创新和人才这四个方面的因素影响整个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刘荣娟(2016)认为,信息化管理是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必然路径。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不高,很多方面待完善。基于此,深入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胡红一、郑有(2014)、赵志鸿(2016)、李永宁(2017)等学者则针对缺乏资金,低水平管理下的中小企业如何利用信息化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途径做了探讨。

三、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二、企业电子商务与信息化关系探讨

(一)电子商务概述

1.电子商务的内涵

2.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优势

2

(二)企业信息化概述

(三)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1.企业信息化是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基础

2.企业电子商务是对企业信息化各方面的整体运用

三、**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及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概述

(二)**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1.**市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2.**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情况

3.**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情况

(三)本章小结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发展策略

(一)增强领导者的信息化意识

(二)加大企业信息化管理投入

(三)以企业发展实际为基础建立信息化网络

(四)寻求合适的企业信息化模式,满足企业信息化需求

五、结论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以**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为例,探讨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其一,经过学习,已经掌握了本篇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

其二,图书馆、互联网等可以搜集到较多的资料;

其三,有导师的指导;

其四,自身在中小企业实习过,可以获得一手资料。

五、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选题、定题阶段,及任务书下达(201X.XX.XX-201X.XX.XX)

第二阶段:搜集资料、形成论文提纲、撰写开题报告(201X.XX.XX-201X.XX.XX)

第三阶段:撰写论文,中期检查(201X.XX.XX-201X.XX.XX)

第四阶段:论文的评阅及答辩工作(201X.XX.XX-201X.XX.XX)

第五阶段:毕业论文资料的整理归档(201X.XX.XX-201X.XX.XX)

六、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七、指导教师意见和建议:

指导教师(签字):

说明:1、论文(设计)类型:A—理论研究;B—应用研究;C—设计等;

篇9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高层次的深度结合,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两化融合理论不断成熟,概念已经扩展为信息化与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全面融合。“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国家发展的主脉络,围绕这一目标,新时期信息化建设目标必然首要关注信息技术与经济的结合,而企业信息化是两化融合的基础,只有大型企业信息化深化应用,中小企业利用信息化提升,最终才能实现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使企业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对于企业信息化的推动和发展,除了因地制宜、循环发展外,探讨和分析企业信息化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的前提,研究企业信息化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至关重要。因为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除了人为的因素外,信息化资金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包括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技术改造与信息化改造后的务实性和实效性之间的关系,即投入与产出的即时性关系。可谓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中小企业的发展生命力比较薄弱,如果投入改造的资金占比过大,不现实,投入不足有可能杯水车薪,反而加大了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这里暂不谈新兴产业的情况,因为,新兴产业的初始装备已经有信息化的投入在里面,也就是已经计入成本,体现在折旧和间接成本等上,已经构成了产品的成本要素。但是,传统产业企业的产品已经形成市场价格,增加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势必会增加成本,经营成本、现金流的减少等使得财务费用增加,减少产品的利润空间也就降低了竞争力。

对于中型企业来说,ERP、CAPP等信息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信息改造,而是整个管理和运行系统的改造,这项投入也比较大,软硬件的投入,道理如同中小企业的困境,是一样的。2010年,根据调查,长治市的企业尚没有一家真正实施了ERP ,76.23%规模以上的企业基本实现OA、财务管理,多数机械企业(约占88.95%)实现CAD设计,但都是单项应用,基本不能体现出企业经济效益的明显增加。但在案例分析中,也有潞安矿业集团、长治清华机械厂和山西化肥厂等少数几家,能够实施信息化的生产和管理过程,且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

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息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TU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9-0071-01

前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行各业都开始借助信息化技术进行现代化的管理。目前,中小企业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也已经采用了信息化的水平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但是,受到企业的规模和资金等各项限制,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技术水平,人才,管理方式较为欠缺。

一、试析现代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对企业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优化并提高企业生产、设计、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加强企业运作控制,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它对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ERP是针对物资资源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人流)、财务资源管理(财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集成一体化的企业管理软件。它将包含客户/服务架构,使用图形用户接口,应用开放系统制作。除了已有的标准功能,它还包括其它特性,如品质、过程运作管理、以及调整报告等。如图1

MES系统是一套面向制造企业车间执行层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MES可以为企业提供包括制造数据管理、计划排程管理、生产调度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心/设备管理、工具工装管理、采购管理、成本管理、项目看板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底层数据集成分析、上层数据集成分解等管理模块,为企业打造一个扎实、可靠、全面、可行的制造协同管理平台。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足

2.1 技术人才储备不够

信息化技术的建设涉及的领域很多,需要有专门的信息化人才去进行开发和维护,所以对于企业来说,信息化人才储备的多少直接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其发展的重点大多是重业绩轻发展的,普遍对信息化人才的投入不高,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停滞不前。虽然近几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开始注重引进IT方面的人才,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人才的培训工作欠佳,对人才的安排仅仅局限于对设备的维护方面。对于人才的创新性鼓励不足,导致目前企业信息化人才无法真正适应信息化建设的日益发展。

2.2 对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欠规范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中小企业的组织管理体系较为简单,导致信息化管理规范。往往只是聘请一位技术人员进行日常工作的维护,没有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行良好的规划和管理。在管理的不规范导致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较为落后,无法真正适应企业的发展。

2.3 企业的资金压力过大

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资金的运转能力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从目前来看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还处于资金链的薄弱环节,而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样就造成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往往被迫停滞。根据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政府每年在中小企业的税收和补贴上面都加大了力度,银行也为企业融资创造了不少条件。但是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企业对于资金的分配更多的是看重眼前利益。虽然信息化建设从长远上看确实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收益,提高竞争力,但是中小企业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往往会将资金投放在能够解决现有问题的项目上,忽视信息化建设。从企业发展是角度上来说,这样是非常不利的。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策

3.1 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力量就是人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拥有一批具有高新技术水平的人才就等于为企业注入了活力。对于人才的选拔一定要重视,选一批能够帮助企业真正做到日常工作管理的信息化。目前很多高校都开通了IT方面的教育,这方面的人才众多,企业应该有人才的发展规划。新的技术更新换代很快,中小企业在做年度人才发展规划的时候应该注重对技术人员的培训,确保其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

3.2 规范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加大,后期的维护成本较大,企业往往较为重视,为了使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简化信息化管理的流程,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为了使日常管理更加有效率,建议信息化的管理向扁平化的方向发展,尽量减少建设管理的流程,如此一来,便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节约企业的建设资金。

3.3 探讨企业融资新方式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资金限制,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方面的支持力度较小,政府的各项补贴均有限。所以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是时,可以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探讨新的融资模式,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如在企业内部通过资产抵押的方式向银行申请短期贷款,或者通过兼并方式获得大公司集团的支持等。

3.4网络安全是为保护商务各方网络端系统之间通信过程的安全性。保证机密性、完整性、认证性和访问控制性是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保护网络安全的主要措施:(1)全面规划网络平台的安全策略。(2)制定网络安全的管理措施。(3)使用防火墙。(4)尽可能记录网络上的一切活动。(5)注意对网络设备的物理保护。(6)检验网络平台系统的脆弱性。(7)建立可靠的识别和鉴别机制。

结语

尽管在信息化建设的时代,众多大型企业都已经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但是中小企业作为主力军也开始探讨信息化建设的新模式。虽然在人员、资金、管理上面都有待提高,相信其通过自身的不断改善,最终可以达到真正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陈东红.论信息化与中小企业的发展[J].江西农业大学,2005(02):89-90.

[2] 周铜.推进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探索[J].企业活力,2003,(2):52-53.

[3] 李晓东.方案与抉择―中外信息化发展研究[J].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2(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