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状况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08-18 17:48: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想状况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当前乡镇的基本状况
乡镇政权作为我国政权运作体系的“瓶颈”,一直以来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建立民主自治、安定和谐的农村社会;形成高效运转、依法行政的政府权威机构;培育各类民间社会经济组织,向农村社会自主提供部分公共物品,并部分行使政府职能”为目标的乡镇机构改革几年来的接连开展,对于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从目前情况看,乡镇政权“权小、责大、能弱”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财政步履维艰。
在分税包干的体制下,乡镇财政状况具有很高的分化程度,穷者很穷,富者很富,但是总的来看,绝大多数乡镇的财政很紧张,财政收入的结构性差异很大。从财政开支来看,乡镇财政是一个为了生存而奋斗的财政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财政很弱。
从全国大范围来看,乡镇财政已经结束了辉煌的历史,开始步入“吃饭型财政”、“要饭型财政”的尴尬时代。非凡是自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大多数以农业为主导的乡镇财政收入明显减少,下拨的转移支付资金难以填补资金缺口,乡镇负债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状况使得乡镇的日常运转异常艰难,更难以抽出资金开展各项公共公益事业建设活动,难以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有较大作为;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使乡镇难以在短期内走出困境。在此背景下,乡镇干部的奖金、津贴和种种福利待遇也就成了一张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从而增添了乡镇干部思想的不稳定性,使他们难于专心地开展工作。
2.“权限”内外交困。
伴随财政状况恶化的是乡镇权限的萎缩,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必然的趋势;再加上与乡镇机构改革随行乡镇职能的转变,也要求乡镇彻底改变传统的包办一切、管辖一切的状况,而将注重力更多地集中到社会服务上来。所以,从客观要求上讲,乡镇的“权限”应当逐步萎缩。尽管现在农业税不收了,乡镇的工作压力减轻了许多,但稳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招商引资、生产引导、基础建设、上传下达等事实上的日常事务依然繁重。这就产生了第一对权限矛盾:客观要求“削权”与事实工作不收权的矛盾。
第二对矛盾是表面权限与事实权限的矛盾。从表面上看,乡镇仍然治理着当地社会的几乎一切事务,乡镇干部在地方上依然享有较高的地位;但事实上,乡镇正面临着巨大的权限危机,现在根本无法用行政命令手段解决好日常问题,其权威性和优越性正在逐步丧失。由于事实治理效能的弱化,乡镇干部在农民面前没了底气,失去了号召力,从而经常陷入一种无能为力的苦恼中,严重挫伤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3.职能出现“真空”。
税费改革以后,乡镇治理农村社会的手段和任务发生了较大变化。乡镇在计划生育、处理农村矛盾、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事实上的调控能力和组织能力越来越弱。在职能部门逐步健全、法制法规渐趋完善、乡镇财力日益困难的情况下,社会民众对乡镇职能转变的愿望也越来越热切。在这种形势下,一方面,原有的许多镇直单位和部门纷纷“自立门户”,脱离乡镇的领导,步入社会化、市场化治理的轨道,进一步弱化了乡镇的治理职能;另一方面,作为乡镇机构改革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所要求的强化社会服务的职能,却由于缺乏服务意识、缺少服务能力等主客观原因迟迟难以有效发挥出来。面对乡镇出现的这种职能“真空”,乡镇干部们或心存苦闷惶然不知所措,或袖手旁观静观其变,或借此机会大肆放纵,难以把思想和注重力集中到工作上来。
二、乡镇干部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及后果
广大乡镇干部长期工作在农村一线,在艰苦的环境下,为发展农村经济、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是显而易见的。但近些年来,一些乡镇干部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在思想上有了不同程度的动摇,导致意志上的消沉和行为上的消极,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有效调动,正常工作无心抓,碰到矛盾不愿调,工作质量严重下滑,党和政府的形象以及党群、干群关系遭到了严重破坏。
(一)主要思想问题
应当说,大部分乡镇干部是比较敬业的,为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为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他们克服了许多困难,付出了许多心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也有一部分乡镇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思想情绪低落,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对改革工作不满。
一是认为改革过于频繁。乡镇机构改革近几年几乎年年都在搞,频繁的改革不仅有损农村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也使乡镇干部长期生活在一种岌岌可危的环境下,思想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改革减人虽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乡镇干部的工作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改革的次数多了,改得过于频繁了,不仅这些作用会失效,也会让一些乡镇干部产生“迟早要下岗”的想法,从而对工作失去信心,丧失动力。
二是认为改革不公平。非凡是乡镇的中层及以下干部,他们对于领导干部改非的公平问题有些看法。精简乡镇班子,形成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体制,这是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受大多数乡镇干部欢迎的。但是,那些改非后的干部,不仅自然获得副科级干事或助理的头衔,而且虽然依然作为定额编制之数却进了“保险箱”,不再参与机关干部的竞岗竞职。也就是说,乡镇机构改革对于乡镇领导干部而言,是不存在下岗问题的,而作为乡镇干部主体力量的中层及以下干部却不得不面对这种危险。
三是认为改革方式不合理。在改革中,虽然也引入了自愿报名、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等程序,体现了公开透明的原则,但对于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仍然不能有效显示。我比较熟悉的一个在办公室工作的同事,在竞职中由于民主测评成绩不佳而名落孙山,但事实上该同事的工作能力非常强,品行也不错,其直接领导也很赏识,只是由于未能得到广泛认可而弃置一边,很是可惜。这种不完善的改革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许多乡镇干部,使他们不去考虑如何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而是将目光集中在拉帮结派、建立庸俗的人际关系上,注重表面文章。
最近一次的乡镇机构改革也已过去半年时间了,但改革的影响还在,乡镇干部对改革的种种担忧还没有完全退却,改革甚至已经成为一道藏在乡镇干部心头不容碰触的永久伤疤。
2.对工资福利待遇不满。
乡镇财政的窘迫,也直接影响了乡镇干部收入水平。在大多数乡镇,除了由县财政统发的四项基本工资之外,乡镇干部作为国家公务员依法应当享有的奖金、津贴、补贴只能存在于帐面上,根本无法兑现;乡镇中层及以下干部甚至连开展工作必需的通讯费、交通费等职务消费也得不到分文的补偿;而那些应该享受的福利政策,如房改优惠政策及职工住房公积金等更是遥不可及。而且,作为现在已经基本有了保障的统发工资,其水平标准也相当低,除去个人及家庭每月的生活开销已所剩无几,在小孩上学、赡养老人、生病住院或是人情往来等需要花钱的时候往往令乡镇干部作难。这种状况一方面使不少乡镇干部在对工作的迷惑中艰难度日,一方面也不得不对自己的收入来源作其他途径的考虑,必然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在承受艰苦的工作环境、较低的工资水平和繁重工作任务的同时,乡镇干部还得忍受工资方面的现实不平等所带来的思想折磨。在前几次的乡镇机构改革中,有些干部钻了改革政策的空子,通过各种不正当渠道谋得了“因病退养”、“离岗退养”资格。如此全身而“退”,虽然平稳地实现了乡镇干部数量的减少,但是这部分人的工资却分文不少,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减人、减支”的改革目标。那些仍然操劳在农村工作一线的乡镇干部,再一次亲身感受“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不公平的社会现实,内心如何能平?另外,在工资福利待遇上存在的较大的“城乡差别”,也让许多乡镇干部心理不平衡,并逐步滋生对当前工作的厌倦情绪。
3.对工作无所谓。
有些乡镇干部以乡镇条件差、乡镇工作就那么回事等为由,自我感觉良好,放松了学习、提高和锻炼,工作松劲,热情降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工作表现出了一种无所谓甚至放任自流的消极态度。
一是政治责任感不强。一些乡镇干部只是满足于做一些堆在手头的具体事务,对乡镇的发展目标不明,措施不力,办法少,没有“活一方经济、保一方稳定、富一方百姓”的政治抱负;有的乡镇干部对待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认为只要保证在工作中不出现大的差错,不给各级领导添麻烦就行了;还有的乡镇干部,尤其是一些乡镇领导干部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去主动适应农村艰苦的工作环境,不安心基层工作,大兴“走读风”,甚至一门心思打自己的“小算盘”,走“上层路线”,想方设法请调进城。
二是工作作风不实。在日常工作中,办事拖拉、效率不高已成为许多乡镇干部的通病,上级安排下达的各项任务也常受此影响而难以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这主要是有些乡镇干部在长期的乡镇工作中,感到升迁无望,对政治前途失去了信心,只想平静地“熬”到退休;或是屈服于当前工作的种种诟病,感念个人力量太小不足以改变整体格局。由此,其工作动力自然也随之减退,分内工作成了“凭良心办事”、“凭爱好办事”,碰到矛盾就回避,有了责任就推诿,大颂“推”字经,长念“拖”字诀,脱离群众,形式主义、严重,工作自然也无法做细、做扎实。
在驻村工作上,虽然现在大多数乡镇都对干部的驻村工作作了安排,但仍有许多乡镇干部工作浮于表面,真正主动进村入户搞调查研究,主动了解、反映并解决群众困难的并不多。有些乡镇干部甚至从“体谅老百姓”的角度考虑,将入户调查等同于“鬼子进村”而有意减少次数直至完全将此项工作抛于脑后。碰到一些重大任务,或是上级领导对各村工作有具体要求时,他们也只是通过与村干部的电话联系或下村走马观花地遛一圈,了解些基本情况以备突击检查。
三是开拓创新意识不浓。有的乡镇领导干部难从本乡镇的实际出发,只会不切实际地照搬他人经验,遵听上级要求;有的乡镇干部满足于现状,满足于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工作没招数、无突破,片面强调保安求稳,难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的乡镇干部发展思路不清、方向不明,思想上无开拓意识,工作上无创新精神,工作计划总是年年老一套,年终工作总结又全都是熟面孔,工作毫无新意,业绩难见起色;还有一部分乡镇干部认为自己在乡镇干的时间长,动不动就摆“老资格”,因循守旧,对工作缺少实干精神,一心指望组织的“考虑”和“照顾”。
4.对人民群众不亲。
乡镇干部的工作环境在农村,工作对象是农民,只有在思想意识上将群众认定为自己的衣食父母,才能真正沉下去,带着感情下到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好务。但是,在对待群众的问题上,一些乡镇干部态度却极不端正,对下访谈心为群众办实事熟悉不足:
一是怕苦怕累思想。有些乡镇干部嫌农村条件差,环境苦,不能和农村群众打成一片,即便是下乡也是当作任务来完成且怨声载道,一晃就走,很难沉下来倾听农民呼声,为群众办实事。
二是怕麻烦心理。乡镇干部虽大多出自农村,但仍有许多人认为我国有长期的封建社会历史,农民阶层长期存在自私自利的小农经济意识,愚昧落后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因而既怕为群众办事不成反受连累,使自己在群众面前丢失颜面,也怕办成事后群众一哄而上,得寸进尺。
三是自私自利观念。有些乡镇干部放松对人生观、世界观的改造,管不住小节,受不住简单,耐不住寂寞,经不住诱惑,完全成了市场经济的“俘虏”,处处讲关系、讲情义、讲实惠。个别干部甚至把下基层到农村下访谈心也当作树立自己的威信、捞取个人实惠的手段,身体下乡了心却没有下去,不能向群众学习,不能真心为民办事,所有工作只是应付上级检查做做样子,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只见表面行动而实效不大。
(二)产生的后果
1.组织纪律涣散。
农村工作需要乡镇干部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太多的不满、不平和抱怨只会分散他们的注重力,影响工作的积极性。而在这些思想问题的左右下,许多乡镇干部不是想着如何更好地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而是时时刻刻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考虑自己的利益。因而,工作不专心了,纪律不遵守了,上班不准时了,最终是勤了自家地、荒了公家田,以致于上班不见人影,迟到早退更是成了家常便饭。缺乏组织纪律作保障,不仅使乡镇干部产生办事拖拉懒散的负面形象,也必然严重影响各项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
2.矛盾积压难解。
现在农村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关口,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各种矛盾、困难和问题很多,“闯”过去海阔天空,退一步难上加难。在这种严重形势下,乡镇干部背上过重的思想包袱,只会平添烦恼,使原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更加错综复杂。一些乡镇干部存在的避难就易、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的思想倾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处世态度和不敢坚持原则、不敢正视并接触矛盾的“老好人”意识,会使这些矛盾和问题由于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而长期积压,进一步增加解决的难度,使农村的工作局面难于在近期内有较大的突破。
3.工作难如人意。
在“拮据”的乡镇财政、不断深入的乡镇机构改革和微薄的工资福利面前,部分乡镇干部人心浮动,对工作缺乏活力、缺乏创新是一种必然。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谋求较好的个人生活,乡镇干部消极应付手头工作,“身在曹营心在汉”,费劲心思,积极“红杏”出墙,钟情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也是可以理解的。再加上在一些“看破红尘”的老资格的“训导”下,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世俗环境的熏陶下,纵然是基层干部有“脊梁”,也难以在讥笑和谩骂中长久坚持下去。在如此的工作环境下,又如何能有效提高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能力,又如何能让工作做到让人民群众满足呢?
4.基层形象丑化。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民主进程的推进和大众传媒的强势介入,乡镇干部在工作中的所作所为得以全面“暴露”。作为一种有效的监督形式,它对于促进乡镇干部工作作风的改进具有重大作用。但是,我们也可以很切实地体会到,来自乡镇政权反馈出来的信息还是负面居多;非凡是一些乡镇干部工作中的难作为、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行为被过度渲染,在一些影视作品中许多乡镇干部的形象显示出了粗俗、急躁、浅薄的特点,乡镇政权“多余论”也一度沉渣泛起。这种状况的出现,虽然与利益驱动下的新闻炒作及个人成见有相当关系,但俗话说“苍蝇不盯无缝的蛋”,基层政权和乡镇干部形象被丑化的最根本原因还在于我们自身所表现出的种种不合时宜、不合身份特征的思想和行为。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和深刻反思。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
对于乡镇干部中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我们要以科学的聪明和务实的态度来解决,切不可不问青红皂白,一味地采取“打压”态势,也不宜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寻求一时矛盾的解决,而应当通过实施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办法和措施,着眼长远,注重预防,疏堵结合,标本兼治,逐步实现对乡镇干部的制度化、人性化、科学化治理,努力将乡镇干部的各种思想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1.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问题重在预防。解决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尽快促成他们工作作风的转变,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给他们勤打“预防针”。目前,保持党员先进性在乡镇这一层级的活动刚刚开始,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机会,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提高乡镇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为重点,切实抓好对乡镇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是要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教育培训。要坚持不懈地采取多种形式抓好乡镇干部的学习培训工作,非凡是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涉及农民利益、农业发展和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的学习,对于市场经济、农业产业化、乡镇工作与社会发展等方面党员干部现代必备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乡镇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使他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改造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党性,不断提高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要帮助乡镇干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乡镇干部要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形势,更好地为农民群众带好头、服好务,就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要针对一些乡镇干部忽视学习改造、纪律松弛、作风漂浮的状况,并结合乡镇工作的内容和特点,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学习资料,要求乡镇干部按时保质保量进行学习;同时,辅以相应的督促检查考核机制,保障此项工作的进行。另外,也要将乡镇干部学习的近期安排和长远计划结合起来,帮助他们树立起将学习当工作,将学习当责任,将学习当成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学习理念。
三是要不断端正并深化乡镇干部的思想熟悉。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熟悉问题,包括对党的熟悉,对群众的熟悉,对自身工作和责任的熟悉。只有端正了熟悉,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各种思想问题的土壤。为此,除了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学习,不断增强乡镇干部的公仆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民主意识外,还应通过大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与自我教育活动等形式,努力发现并深层挖掘各种思想问题的根源,以达到相互提醒、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2.加强对乡镇干部的监督治理工作。
教育学习、正确引导固然重要,虽然能使有责任心的干部能安心工作,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绝不是万能的,因为每个人的思想都有其与现实密切联系的特点。最根本的还是制度,制度是带有全局性的东西,是约束乡镇干部行为、避免各种思想问题进一步升级的强有力武器。纪检监察部门作为党政干部的主要监督机构,虽然能够在治理腐败、追查一些违纪案件方面有所作为,但对于干部们的思想问题,非凡是一些尚未造成明显严重后果的思想问题,却显得有些束手无策。但这并不等于在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上不要监督、不要治理,可以放任自流;相反,这正反映了我们的监督治理还存在漏洞,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对于监督还需非凡注重提高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广大乡镇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真正与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严格自律、从严要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从思想上筑起坚固的防线,在“四个多样化”的条件下,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抗得起风浪、站得住脚跟、经得住考验。
对于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不仅需要强有力的监督,制约、处理各种现存的不良状况,更需要加强治理,从源头上消解各种消极思想的苗头。一方面要通过《党建目标责任制》的落实,通过一系列干部监督治理制度和办法,不断强化和完善干部考察、考核、测评、评议制度,加强对乡镇干部的监督治理。积极试行干部任前公示制、离任审计制、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领导干部谈话诫勉制、末位淘汰制等制度。另一方面对少数工作不力、班子战斗力差、凝聚力差、群众意见大的领导班子和干部要下决心进行组织调整,不能让群众不满足的领导干部得过且过。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反映到具体的工作中,就是一个工作作风问题;要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也就有必要从抓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入手,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遵守和贯彻执行,形成治理的长效机制。
3.保护和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乡镇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困难较多,在乡镇干部存在的思想问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对现实状况的不满,是由政治体制僵化、城乡差别过大、利益分配不公等因素导致的,而这些确实都是不容否认的社会现实。所以,对于乡镇干部既要严格要求,加强治理,又要体谅他们的难处,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总结经验,解决难题,努力消除乡镇干部的不满情绪,切实保护和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针对乡镇干部思想存在的普遍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尽量提高乡镇干部工资待遇。乡镇干部的工资待遇总体来看是比较低的,就笔者了解的情况看,内地乡镇大多维持在800元以下的水平,月工资不足600元的也不在少数。此等收入相对于“纯正”的农民可能不是很少,但绝对无法和那些从事工商业乃至外出务工的民众相比,从而也使乡镇干部逐步沦落为“低收入人群”;再加上他们相对于一般民众有更多的社会应酬,微薄的工资收入根本经不起花,乡镇经济的拮据状况又难以对此作出弥补,这就使他们原本就不平衡的心态变得更加复杂。提高乡镇干部的工资待遇,虽然不是要“高薪养廉”,但至少能稳定人心,增加他们说话办事的“底气”。
二是继续深化乡镇配套改革。乡镇配套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减人减事减支,但从目前情况看,人有了很大减少,事有了部分减少,支却分文未少,这就造成“拿钱的不干事,干事的少拿钱”的不公平状况。为此,在乡镇改革过程中,除了要进一步彰显在职人员与下岗人员的区别外,还需在内退、病退等政策性退岗的具体执行上严格把关,该执行什么政策就执行什么政策,对个别干部的不合理要求决不姑息迁就,决不可使大多数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因个别人的投机取巧行为受到挫伤。
三是切实解决乡镇干部的实际困难。我们不能因为乡镇经济条件、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差,就放松对乡镇干部的治理,以换取心理上的平衡,而应通过正面引导,以人性化的治理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针对乡镇干部的一些实际困难,主管部门要想其所想,帮其所需,解其所难,消其所忧,从关心爱护中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农村工作第一线的乡镇干部存在的夫妻分居、子女就学、偏辟乡镇工作时间长等实际困难和问题,我们应设身处地的为他们考虑,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帮助解决。同时,对乡镇干部应该享受的房改政策,以及在财政“口粮”补助,在交通、通讯,在办公、住房条件等方面应给予政策倾斜。对因客观条件限制一时不能或无力解决的,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取得他们的理解。无论怎么样,只要我们高度重视,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暖和,他们就会振奋精神,集中精力干好工作。
4.进一步加强乡镇干部的交流。
“交流”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要加强与乡镇干部的思想沟通,另一方面是要实行乡镇干部与县直机关干部之间的交流使用。
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人生价值观、目标、喜好、情绪、情感是各不相同的,要在这种差异性的基础上聚合乡镇干部的才能和潜力,组织和领导就必须加强与他们的思想交流,就本地区的远景规划、价值观和工作的任务目标与他们进行深层沟通。有效的沟通才能找出正确的问题,而“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要重要得多”。但从目前情况看,由于种种原因,乡镇领导和乡镇一般干部之间、上级组织和领导与乡镇干部之间交心谈心较少,乡镇干部非凡是乡镇一般干部的种种想法、意见和建议,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反映,长期累积下来,必然产生种种思想问题。另外,由于缺乏必要的思想交流,乡镇干部对党委的意图、对政府的工作了解不透,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然也不高。
再就是干部之间的交流使用。干部交流是《干部任用条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干部开阔眼界、丰富经验、提高领导水平很有好处,有利于避免在用人问题上的“近亲繁殖”,有利于建设一个团结协调的领导班子,也有利于消除化解干部的各种不平衡心态。目前,在制度层面上关注的大多是各级领导干部之间的交流,而对于一般干部关注较少。这种状况应当改变,因为究竟中层及以下干部是各级政权组织的主体,他们的愿望和合理要求应当得到尊重和满足。非凡是在一些条件艰苦的乡镇,许多干部经常是一呆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纵然不出什么乱子,也很难长久保持积极向上的昂扬斗志。所以,当前干部交流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乡镇与乡镇之间、乡镇与部委办局之间的干部交流。当然,对要交流的干部要慎重考虑,既要广泛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又要根据本人的工作情况来确定,切实建立乡镇干部合理流动的机制。
5.制定出台一系列向乡镇倾斜的政策。
要从根本上解决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必须尽快研究制定出一系列向乡镇倾斜的政策,彻底改变乡镇的经济财政状况,使乡镇的“日子”变得好过。
首先,从“人”的方面向乡镇倾斜。要果断克服“论资排队”、“媳妇熬成婆”的现象;要彻底打破各种干部选拔、交流的界线,切实加大局与局、乡镇与乡镇、乡镇与部委办局间干部的交流;选拔干部要“眼睛向下”,从基层领导干部中选拔优秀分子;凡不经过艰苦环境、复杂工作锻炼的干部,不能提拔;对于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领导,该“补课”的要下决心让其去挂职锻炼。在工资、编制等不变的条件下,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期限地采取见习、培训、工作组、挂职等形式进行乡镇与部委办局间互相选派一般干部的培养、锻炼和交流。
其次,从“财”的方面向乡镇倾斜。一是财政支出方面向乡镇乡倾斜。从目前看,多数乡镇的多数收入都是用来“养人”,其结果是人“养”不好,建设发展不起来。这个问题是一个很难回避的现实矛盾,而且“养人”和建设两头都是软不得的问题。县级财政在预算中,应充分考虑乡镇干部的“口粮”费和办公费,从制度上优先确保乡镇财政经费支出。二是在税收分配上向乡镇倾斜。在大多数乡镇还是以农业为主导、农业税又在逐步取消的情况下,乡镇的税源、税种、税额都少得屈指可数。因此,在一些税收政策上,应采取积极扶持的办法,给乡镇留成合适的比例。同时,还要采取积极宽松的鼓励政策,让乡镇去开辟税源或扩大增收,如农业特产税、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和城市建设附加税等,以既得利益来调动乡镇干部加强税收征管的积极性,增强发展后劲,加快经济建设。三是积极为理顺乡镇债权债务关系出谋划策。目前,乡镇债务的数额较大,成因也很复杂,在债务化解工作中必须赋予乡镇较大的集体资产处理权,政法部门也应当主动为乡镇提供各种法律服务。
篇2
一、广泛关注企业的改革改制和长远发展
对于当前企业的改革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28.19%的青年认为是“用人机制”,有21.32%的青年认为是“管理层的领导水平”,有19.12%的青年认为是“企业的管理制度问题”,由此可见,缺乏活力的用人机制和管理层的领导水平是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的两大因素。在评价公司长远发展的标准上,29.01%的青年认为是“为员工提供公平竞争、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24.57%的青年认为是“员工收入呈递增趋势”。而问及“施工企业常年奔波流动,但您仍留在企业”,35.63%的青年认为“是很苦,但现在就业不易,想走又不敢走”,25.63%的青年认为“企业有前途和凝聚力,虽苦犹乐,有一种企业归属感”,说明了部分青年对企业存在较强的归属感,愿意将自身的人生价值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同步发展。针对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有26.06%的青年认为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有22.29%的青年认为是“人才流失严重”,有21.11%的青年认为是“企业负担过重”。对于影响企业效益的主要因素,26.98%的青年认为是“管理水平”,25.33%的青年认为是“领导水平”。当问及“搞好企业的关键”,21%的青年认为是“一个好的领导班子”,19.36%的青年认为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19.19%的青年认为是“企业的管理体制”。在如何认同企业的最大优势,较大部分青年均认为是企业规模大和国家政策优势,而对于企业的最大劣势,大部分青年认为是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低。这些问题都充分体现了当前广大青年对企业改革改制和长远发展的广泛关注,普遍认为领导班子和管理水平是搞好企业和提高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员工队伍建设,完善企业管理体制和提高管理水平是当前我处工作的重点。
二、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改革管理
对于企业改革改制的逐步深入,48.42%的青年的态度是“多看书学习,了解掌握现代企业知识,为改革改制献计献策”,28.8%的青年的态度是“积极参与,支持企业的每一项改革措施”,这说明针对企业的改革改制和生产经营,广大青年是积极的参与,而不是消极的应对。在如何看待目前企业存在的收入差距上,46.04%的青年认为“差距太大了,存在着明显的不公平,应进行纠正”,27.13%的青年认为“应该保护正当合法的收入,不管差距是多大”,可见在收入分配存在着不一致的看法,应当注重一方面保证合法收入来源,另一方面防止差距过分拉大。对于“二次分配的形式”,33.65%的青年意见是“一年根据项目效益情况兑现一次”,32.06%的青年的意见是“项目完工后,根据效益情况一次兑现”。在基层单位的指令、制度执行情况上,36.39%的青年认为“制度体系本身不够完善,基层执行情况各异”,18.04%的青年认为“执行不力,导致管理脱节”,而只有14.98%的青年认为“政令畅通,执行情况良好”,说明了随着企业改革改制的不断深入,要进一步加大制度建设,完善基础管理,同时要加强对基层制度执行情况的监控。
三、高度关注青年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政策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青年人才的竞争,作为企业发展生力军的青年群体,对企业当前关于青年人才培养的环境和政策产生了极大的关注。对于企业留住人才的最主要依靠,28.69%的青年认为是“优厚的待遇”,21.04%的青年认为是“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而16.67%的青年认为是“个人良好的发展前途”,可见企业留住人才一要依靠优厚的待遇,二要依靠企业和个人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如何看待人才引进的最佳渠道上,60.37%的青年认为是“从社会上公开招聘”,28.05%的青年认为是“从大中专院校引进”,因此,转变当前单一的人才引进渠道是今后人才引进工作的重点,逐步在社会上引进一些具有一定工作经验、而企业又急需的人才是今后较为合理的人才引进方式。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上,35.96%的青年认为是“岗位轮换”,32.28%的青年认为是“送外培训”。对于如何促进见习生尽快成长,57.59%的青年认为最佳方式是“分配在各单位,根据项目情况多岗位轮换实习,再由个人申请在专业上重点培养”,而只有18.99%的青年认为是“先分配在各单位,根据专业由现在单位的工程师培养”。对于在生产实践中青年成才的主要途径,26.88%的青年认为是“项目实践锻炼”,25.74%的青年认为是“自学成才”。这些问题说明在促进青年的成长成才方面,一要加强在基层项目锻炼,二要加强专家指导和培训力度,要不断营造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在问及“处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和重视程度的满意度”,有40.37%的青年表示均不满意,而只有7.14%的青年表示均感到满意,这说明当前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和重视程度都处在较低的地位,各级领导对专业技术人员在思想上要加强重视,在待遇上要给予提高。
四、青年的行为价值取向更趋务实型和多元化
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青年在价值理念的变迁和发展中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出重物质、轻奉献的倾向,但总体而言,其主流还是积极向上的。青年当前择业最为看重的方面,38.89%的青年看重的是“未来发展前景”,22.49%的青年看重的是“眼下的报酬和福利”。而青年对现在收入的满意程度,47.5%的青年表示一般,45.31%的青年表示不满意,而只有0.63%的青年表示满意。对于青年个人思想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39.2%的青年认为是“经济状况”,20.6%的青年认为是“社会观念”。社会的变革、企业的改革给青年的思想带来了最直观的影响,绝大多数青年最为关注自身的发展前景和经济状况,当前青年思想呈现出务实型和多元化的特征。
五、青年群体的思想和心理素质趋向成熟和稳健
在对于遭受挫折、委屈或者失败时,55.88%的青年选择的做法是“经过反思,调整后重新开始”,22.94%的青年选择的是“一笑置之,继续我的努力”,而只有3.24%的青年感觉到“灰心失望,前途渺茫,一次挫折影响整个一生”,可见,当前青年的思想承受得到了提高,面对挫折失败,不是一蹶不振,而是平静面对,体现了良好和健康的心态。对青年工作积极性影响最大的因素,38.67%的青年认为是“待遇的高低”,28.4%的青年认为是“领导重视与否”。在问及“当面对
下岗的感想”,76%的青年选择的做法是“接受事实,努力寻找合适的工作”,18.25%的青年选择“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争取早日上岗”。青年时期是人格塑造、价值观念确立的最重要时期,也是思想最活跃、情绪起伏最大的时期,在面对挫折失败、下岗分流等一些复杂问题的时候,大部分青年都能够正确对待,平静接受,说明了当前青年思想状况和心理素质趋向于成熟和稳健,也体现了当前青年思想的主流是健康积极的,对企业的改革措施是大力支持的,这有利于今后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六、青年成长成才的愿望强烈,主动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在问及“平时读书和业务学习的时间”,31.45%的青年平均每天1-2小时,21.07%的青年平均每天在1小时内,14.15%的青年平均每天达到2个小时以上,而只有1.89%的青年没有进行学习,说明了青年的学习愿望和热情比较积极,希望经过持续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适应企业目前改革的需要。在是否坚持业余自学上,有40.89%的青年试过,但没有坚持下来,有32.3%的青年一直坚持了下来。在问及“现在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能否胜任目前工作”,33.33%的青年表示完全胜任,25.07%的青年表示基本胜任,而只有3.98%表示不能胜任。随着企业改革改制的不断深入,广大青年的危机意识增强,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普遍表现出一种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
七、积极参与团内活动,期待共青团展示更大作为
在如何看待企业团组织的首要任务,26.54%的青年认为是“带领青年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作贡献”,25.89%的青年认为是“组织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丰富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这说明共青团工作重点要放在如何发挥团员青年的生力军作用和丰富团员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积极发挥共青团组织服务企业、服务青年的职能作用。对于团组织开展的哪些活动感兴趣,32.3%的青年选择“文体活动”,29.19%的青年选择“青年学习成才活动”。而当问及“团委应侧重在哪些方面改进和加强”,43.11%的青年认为是“开展各种青年成才活动,引导青年岗位成才”,31.38%的青年认为是“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员工业余生活”,17.60%的青年认为是“开展各项生产活动,促进企业施工生产”。企业的改革既给共青团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也赋予了发展的契机,可以说在新的形势下,共青团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工作重心、工作方式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工作领域进一步扩展,而广大青年对共青团工作又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所以,如何创新和改进共青团工作,更加激发广大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目前共青团组织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经过深入的现场调研和细致的问卷分析,并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当前青年思想状况总体表现为:心理日趋成熟,人心比较稳定,心态基本平衡,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思想倾向,比如青年归属感不强、政治意识淡化、价值取向庸俗化等等,其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不健康的社会环境对青年产生的不良影响,又有企业机制不健全对青年产生的误导,同时青年自身的局限性、思想政治工作的不适应、以及共青团引导、教育、服务青年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都引发了这些非主流思想状况的存在。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青年对企业的归属意识不强,对企业发展和自身发展明显表现为信心不足,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存在着严重的人才危机。在如何评价企业的改革前景上,有36.99%的青年持谨慎的乐观态度,有18.18%的青年表示有点担心。如问及“您对未来的打算”,有41.54%的青年选择回答了“看企业的发展情况再定”,而有14.46%的青年选择了“寻找机会准备跳槽”。这说明广大青年对目前自身发展和岗位不是很满意,就业和择业观念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自身的价值实现缺乏信心,并暗藏了人力资源流失的危机,这对企业发展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针对当前人才流失问题,51.21%的青年认为是“待遇低”,24.94%的青年认为是“工作环境差”,因此,提高员工的工作待遇和改善基层的工作环境是解决人才流失问题的主要途径,否则,将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
2、青年价值体现大多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趋向于重物质待遇和个人发展方面,缺乏大局观念和奉献精神。对于当前青年最关心的问题,36.80%的青年认为是“发展前景”,36.08%的青年认为是“个人收入”,12.59%的青年认为是“住房问题”。当问及“个人目前最大的苦恼”,29.51%的青年认为是“经济状况不理想”,22.79%的青年认为是“发展前景不乐观”。在如何看待在当前岗位上自身的发展前途,20.31%的青年表示“有一点,但不多”,18.44%的青年表示“抑制了个人发展”,而只有9.69%的青年认为“很好”。这些问题都体现了当前青年群体的价值取向以实现自我价值为中心,凸显了个人化和务实型的特征,而没有很好的将个人的成长成才与企业的发展壮大紧紧结合在一起,缺乏大局观念和奉献精神,而对一个环境艰苦、条件恶劣的施工企业来说,要实现长远发展必须要拥有一支甘于奉献、勇于吃苦、大局观强的员工队伍,因此,要加强青年员工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广大青年求知欲望强烈,对参与学习、业务培训的趣味浓厚,但企业未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目前青年最希望得到的培训,24.36%的青年希望加强本专业岗位技能培训,18.33%选择企业管理,10.21%的青年选择外语,其次,还希望得到市场营销、财会、电脑等相关培训。青年阶段是一个人学习的黄金期,特别是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青年的知识水平、学历层次、实践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青年均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希望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能够通过学习,提高素质,努力朝企业所需的会生产、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性人才发展。但因为单位平常施工任务紧张和工地搬迁频繁,导致很多青年缺乏学习培训的机会,企业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加大培训力度和资金投入,每年有计划、分批次、分层次地选送青年员工参与相关培训。
4、青年业余文化生活极其单调,缺少活动时间、场所和资金,造成青年在心理上的失衡。施工一线工期紧张,工作繁忙,日常很少举办青年群体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并且随着项目法管理的不断深入,行政领导在活动场所、资金投入等方面进行了严格控制,导致青年业余文化生活极其单调,同时大部分项目地处偏僻,信息闭塞,广大青年缺少跟外界接触的机会,思维方式、观念更新
等方面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在如何看待企业团组织的首要任务,25.89%的青年认为是“组织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丰富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对于团组织开展的哪些活动感兴趣,32.3%的青年选择“文体活动”;而当问及“团委应侧重在哪些方面改进和加强”,31.38%的青年认为是“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因此,各级团组织要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经常性地开展一些集趣味性、教育性、思想性于一体的文体活动,丰富团员青年的文化生活,陶冶团员青年的美好情操,做到劳逸结合,从而调动青年群体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5、基层党政领导对共青团工作和团员青年关心和指导不够,当前共青团工作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围绕企业中心开展青年活动,41.77%的青年表示“有必要,企业十分重视,但缺乏有效途径”,31.96%的青年认为“有必要,但企业党政领导支持力度不够”。对于当前共青团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结合程度,48.05%的青年认为谈不上结合,43.18%的青年认为结合程度一般。在问及“党政领导对于共青团工作的重视程度”,49.84%的青年表示“口头上重视,实际忙起来就顾不上来”,27.18%的青年认为“比较重视,但要责成有关部门予以支持”,12.94%的青年觉得“不够重视,不够关心”。青年是企业的未来和希望,每一位注重企业长远发展的领导都把青年工作列为议事日程,但部分基层领导缺乏对青年工作的正确认识,无论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在日常工作中,都缺乏对青年工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既不过问青年工作,也不关心青年生活,导致部分基层单位共青团组织出现“无活动、无效果、无作为”的局面。
今后工作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在今后一个时期,社会的发展将会进一步加快,企业的改革也将进一步深入,激烈的人才竞争、快捷的信息传递、深刻的社会变革将成为这个时期的主旋律,而作为企业发展生力军的青年群体无疑将是整个社会最活跃的因子。团委通过本次广泛的思想调研,较为全面掌握了当前青年的思想状况,详细分析了青年的所思、所虑、所盼,并对如何改进企业青年工作和促进青年成长成才提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注重思想建设和调查研究先行,准确把握青年思想特点。处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阶段,青年正面临着价值观念变迁的巨大挑战,多元取向、崇尚个性、自信自省等等这些都成为当代青年人格形成和价值构成的新特点。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联系党和青年的桥梁纽带的共青团组织要进一步强化政治责任与政治方向,探索青年精神文明建设和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要深入青年群体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和把握青年思想脉搏,特别是要针对改革时期基层青年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了解和把握各类青年群体的思想特点、成长需求和思想动态,切实把握并反馈青年在市场经济、多元价值和社会发展领域多变化背景下的思想和活动特点。针对青年面临的现实问题,努力营造具有企业特点和时代特征的健康向上的青年文化和企业文化氛围,不断增强青年对党、团组织的归属感和向心力
2、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握和激发青年的兴奋点,把青年积极性和创造力凝聚到投身企业改革发展上来。在企业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广大青年尤其要以振奋的精神、积极的姿态和有效的作为发挥生力军作用。各级团组织要在工作实践中切实注重引导、激发和形成青年追求事业和发展的兴奋点,把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凝聚到促进企业的施工生产和改革发展上来。要大张旗鼓地进行改革形势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青年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更新观念,让青年更广泛地认识和把握企业改革发展大舞台对自身成长的锻炼和帮助,真正把在企业的拼搏实践作为一个十分有益而又值得珍惜的人生阶段,用企业和个人同步发展的前景振奋精神、明确任务;要继续深入开展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积极培养倡导团员青年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篇3
一、 培训学习方面。
(一) 自学调研知识。十一期间,理论部布置了一份读研书籍的观后感的作业。通过该次自主学习,我对社会调研有了大致的了解,为以后的调研工作打下基础。
(二) 参加周志荣老师“我们如何做调研”培训活动。我对社会调查的形式和流程等有了系统的了解。
(三) 参加社会调查协会的培训活动“我们如何选题和如何写调研报告” 。王宇丰老师慷慨分享其选题和写调研报告的经验,使我对社会调研的目的、意义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并掌握了选题和写调研报告的基本技巧。
二、 实践工作方面。
(一) 校通讯社的值班工作。本学期能良好地完成值班工作,认真完成老师下发的任务。同时习悉了办公室礼仪。
(二) 参与“百年校庆”的校友部分的采访工作。在校庆当天采访了各年龄段的校友,所属院系有林学、公管、经管、工程、理学院等。采访之后进行了采访问答整理,并交由靳如茹师姐汇总。
(三) 参与关于德育在线的改版调研(思想政治进网络)。本次调研工作采用问卷形式进行,流程大致为:找资料、设计问卷、问卷调查、输入数据、分析问卷数据、得出论文报告。我主要参与了分析各大高校思政在线的特点,从中对比分析了我校德育在线的状况,为问卷的设计提供部分资料;协助完成问卷排版;对spss统计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写出调研报告。
(四) 额外完成了一期关于我班学习情况及学期期望的问卷调查。该调查只进行了问卷设计、问卷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工作,但使我对问卷调查有了初步的实践认识,为我之后参加关于德育在线的改版调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篇4
【关键词】工学结合模式;思政课社会调查报告;教学案例
工学结合模式下探索把校企合作思政课的社会调查报告进行整合,做为思政课教学案例的运用,促使思政课教学生动灵活,形成思政课新视角来解读思政课的理论,较容易被高职学生所接受,明确自我职业规划,又可以使得思政课理论导引内化大学生的职业修养。
一、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政课社会调查报告的归类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思政课社会调查涉及到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指导思想、就业实习、合作形式等相关内容,需要师生、企业员工三者密切合作才能把社会调查报告实施,保证调查报告的质量。
1、校内调查报告:(1)访谈相关领导与教师,与学校专业教师和校企合作领导进行访谈,了解工学结合内容与形式、实施计划、试点班与非试点班的区别、注意事项、合作规模;同时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于工学结合模式的看法;(2)访谈校内实训企业,高职院校实训场地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了解校内实训状况、企业投资的设备、资金、合作情况,特别是校企合作冠名班级学生的校内实训与其他班级学生的差异,及其高职院校自身开办的企业公司对于学生实训的具体要求;
2、校外调查报告:校外调查报告主要是针对校企合作企业或其他非合作企业进行,利用业余时间或寒暑假时间进行实地访谈,重点了解校企合作的实质内容、企业文化、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的基本要求、顶岗实习的方式、毕业学生的表现、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不同企业的发展比较、国家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和企业对国家时政的关注、企业的责任、企业的人才现状与需求、企业的生态环保理念、非合作企业与合作企业对学生实习、毕业的基本差异。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政课社会调查报告的整合分析
校企合作调查报告内容涉及面较广,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五方面内容,通过调查报告内容的整合作为教学案例与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融合汇通,形成思政课理论支撑的实践教学内容,深刻理解“怎样去利用现代技术和怎样同时能建立一个和现代技术相配的社会结构是两个不能分的问题”[1]。
1、经济方面。校企合作后与合作前效益状况各自对比,学生实习与就业优秀的人力资源储备的可持续发展,订单式或冠名班培养的学习技能带来的效益,校企合作与非合作企业的经济效益对比,学校师资在企业的培训花费与企业对学校的投资费用,实习学生与毕业生的保险,合作企业的科研产出情况方面等。
2、政治方面。校企合作对国家方针政策的关注,政府对校企合作和未合作的政策支持,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区分,企业支持地方建设的贡献,特别是涉及民族人数众多地方的服务理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环境等。
3、文化方面。校企合作的文化经营理念,学校的育人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职业素养在校企合作中的养成差异、技能文化与人文素养的融合程度,校企合作的产学研理念的养成,校企合作双方的人员派驻,学生与师傅技能文化对实践行为的理论支撑,校企合作对于实习生、毕业生的综合素养测评,规章制度的落实与完善等。
4、社会方面。校企合作展现的社会形象、学生就业质量、品牌示范效应、企业对学校的资助,如企业对高职生奖学金的设置、设备的更新、实训场地的扩容、学生技能的操练、合作双方负责人的敬业理念与责任意识、学校与企业的发展历程、人才的培养与创新动力的制度保障等。
5、生态文明方面。校企合作的绿色发展理念、企业的环保责任状况,如施工现场的植被保护与周围环境的生态融合,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校企合作课题的攻关,资源节约的制度落实,工作环境的生活舒适程度等。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政课社会调查报告的运用与思考
调查报告内容需进行理性思考,运用思政课理论提升工学结合模式下的社会调研报告案例蕴含的思想与思政课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必将有助于推动师生之间教与学‘双主体’的双向互动”[2]。
1、加强思政课内容整合创新。调查报告案例依据思政课理论有所侧重,补充思政课的创新内容,显现思政课理论的深度与思政课内容基础的广度。
2、提升理论评判能力。把调查报告案例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通过讨论案例反映的社会现象,减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误差,强化人文素养与职业道德素养。
3、增强聚合力。学生在讨论调查报告案例过程中,使用科学合理的调研方法了解工学结合的实质,增强师生、学徒与师傅的沟通交流,激发学生调研情感。
4、教学方法灵活。通过结合调查报告案例的讲解,学生可在真实情境生活中了解社会与自我,呈现互动式民主教学,教学理论通俗易懂,学生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1].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25.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为依据,以事关全市安全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为主要内容,紧密结合局工作职责,按照联系实际确定题目,领导带头进行调研,深入基层摸清实情,求真务实取得成果的要求,进行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向深入,推进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实现安全生产发展作出贡献。
二、调研时间
3月下旬至4月中旬,集中一段时间到各县(市、区)、有关企业进行调研。
三、调研内容及分组安排
根据我市安全生产工作状况,主要围绕以下7个方面开展调研,各组可根据实际对调研内容作适当调整充实,调研地点以指定的地点为主,也可根据实际作适当调整。
1、加大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力度,扩大安全生产培训工作面的对策。带队领导:*,参加科室:张兴业和人事培训科,调研地点:*、安全培训机构。
2、如何依靠科技信息手段,加强高危行业企业实时监控。带队领导:古惠龙,参加科室:法规科技科,调研地点:*区、*
3、工商贸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及对策调研。带队领导:*,参加科室:安全监管二科,调研地点:*
4、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带队领导:*,参加科室:安全监管三科,调研地点:。
5、加大安全执法力度的对策。带队领导:*,参加科室:执法支队,调研地点:。
6、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带队领导:*,参加科室:安全监管一科,调研地点:
7、市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现状及对策。带队领导:*,参加科室:办公室、安全监管二科,调研地点:
四、调研方法
这次调研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实地调研、发放问卷调查和征求意见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座谈会是组织有关专家和基层安监人员进行座谈;听取汇报是听取县(市、区)安监局或镇级安监办和企业的汇报;实地调研是到乡镇、企业进行实地查看;发放征求意见表是向有关部门、企业和有关人员发放征求意见表,了解他们对我市安全生产发展的建议以及对我局工作的意见建议。
五、有关要求
这次专题调研活动是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成效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机关干部综合素质的重大举措。全局上下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确保专题调研活动顺利进行,取得实效。
1、高度重视,领导带头。局领导和各科室要把调研工作作为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工作水平的重要工作内容和措施,做到加强领导、周密设计、精心实施、扎实开展。局领导要亲自拟定调研提纲,亲自听取基层意见,亲自分析解剖问题,亲自撰写调研报告。
2、作风扎实,深入基层。参加调研的人员要根据调研课题的需要,深入到县(市、区)、乡镇、企业,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清情况,搞清问题,使调研内容尽可能全面、准确、公正地反映客观情况。
篇6
按照全市转方式、调结构动员会议要求,市政协党组决定,集中利用 5月份一个月时间,在政协机关组织开展转方式、调结构大讨论活动.为确保大讨论活动扎实有效开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总书记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和市的决策部署和全市转方式、调结构动员会议要求,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个重大任务和主攻方向,以学习讨论、查摆问题、整改提高、巩固成果为主要形式,组织全体机关干部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讨论,深入查找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存在的现实矛盾,着力破解制约转方式、调结构的思想障碍和发展难题,着力探索促进转方式、调结构的思路举措和方法路径,着力完善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不断提高广大机关干部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讨论重点
重点围绕十个方面开展讨论
一是围绕深化思想认识、转变发展理念 ,在把握发展大势、贯彻中央决策、明确发展方向等方面进一步深化认识,深刻查找在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发展措施等方面的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深入思考如何打破传统思维定势,打破体制机制的束缚,打破对传统发展方式的依赖,加快推进理念转变、目标转换、工作转型、发展转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二是围绕转变发展导向、推进全面发展 ,深入分析研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全面的问题,找出差距,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三是围绕转变增长方式、促进转型发展 ,认真分析本地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和发展模式,查找问题,研究进一步加大优质增量投入、扩大消费需求、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具体举措,促进经济增长向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四是围绕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协调发展 ,分析查找发展质量、经济效益、人均水平、增长幅度等方面差距,着眼优化城乡、区域结构,查找不足,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五是围绕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 ,认真分析三次产业发展及产业内部结构性矛盾,深刻查找产业发展方面的突出问题,深入研究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的思路举措.
六是围绕加快自主创新、培育新兴产业 ,深入研究在加大科技投入、研发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政策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着重围绕培育发展新兴高端产业,认真研究产业发展规律,查找问题,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
七是围绕强化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 ,认真分析本地本行业能源资源结构和生态状况,剖析问题,找出对策措施,促进集约发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
八是围绕加快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 ,分析在农村体制、企业和科技体制、要素市场等领域的差距,找出影响转方式、调结构的机制体制,从制度安排入手,制定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办法措施,形成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
九是围绕转变领导方式、改进行政服务 ,重新审视工作方式方法,加快工作指导转变,改进领导方式方法,切实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十是围绕转变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 ,认真查摆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切实提高执行力和创新力,努力以解决问题的实效树立形象、取信于民.
三、方法步骤
大讨论活动集中一个月时间.主要分三个环节:
(一)学习调研. 主要任务是,抓好组织发动,加强学习宣传,为整个大讨论活动奠定思想基础.
1、制定实施方案.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具体实施意见.
2、动员部署.召开全体机关干部会议,对大讨论活动作出整体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要求、主要内容和方法步骤,以高度的自觉性、认真的态度搞好大讨论活动.
3、组织学习.认真组织学习中央、省、维坊市及我市关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决策部署和有关领导的讲话精神,重点学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学习姜异康书记、姜大明省长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学习张新起、许立全同志在市转方式、调结构动员会议上的讲话,学习马跃启、张新强同志在全市转方式、调结构动员会议上的讲话.从实际出发,采取个人自学、专题辅导和集中座谈及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要求每位干部职工做好读书笔记,集中交流心得体会.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迅速掀起大讨论活动热潮.
4、 抓住重点,认真做好市政协重点调研课题的进一步论证和调研成果的提炼.要把开展大讨论活动与当前市政协正在进行的三区建设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现代农业投入等重点调研视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开展大讨论活动的精神实质有机地融入重点调研视察活动中,把大讨论活动的成效充分体现在市政协重点调研视察成果中.目前,市政协三区建设推进情况重点课题调研工作已经进入实质性的阶段,要抓好重点课题 调研报告的综合修改论证,特别是要结合大讨论活动的开展,通过专题研讨会,广泛听取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有关部门和单位对调研报告的意见和建议,认真修改调研报告并起草建议案,力争向市委提交质量较高、参考性较强的调研报告,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其他调研视察课题要做到未雨绸缪,早谋划,争主动,按照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和市委一三四五的思路举措,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二)集中查摆问题. 主要任务是,认真查找在转方式、调结构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剖析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
1、组织专题讨论.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围绕大讨论活动的学习内容,结合以下三个专题开展讨论.(1)联系工作实际,结合岗位职责,谈谈如何转变发展理念、强化责任意识、增强创新破难的魄力,如何面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难事;(2)和其他部门,包括和周边县市政协机关进行横向比较,看看差距在哪里,再与自身发展纵向比,审视自己在发展历程和工作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强处与弱处;(3)在贯彻市委重大决策,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时是否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中是否有切实可行的新思路、新对策,在履行职能、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办事制度、服务承诺、服务环节有没有完善和到位.
2、征求意见.通过召开主席会议、常委会议、机关干部座谈会、个别谈话等形式,收集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重点围绕市委、市政府一三四五战略部署,深入思考和研究要实现转方式、调结构全面胜利,政协应该怎么想、怎么干?结合工作实际,重点查找在履行政协三项职能方面,自身存在的问题;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是否按科学发展观要求提出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意见建议;反映社情民意是否深入,建言献策是否到位等.每个人也要查找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全体干部职工要将查找的问题列出清单、形成书面文字意见.
3、撰写交流体会文章.在认真学习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广大机关干部,对照大讨论活动实施意见的要求,全面总结自己近年来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等方面的情况,重点检查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思想根源.
(三)制定规划方案. 主要任务是,在对照检查的基础上,明确整改重点,制订整改措施,落实整改目标,推动工作落实.
1、制定整改方案.要针对所提出的意见建议,通过走访委员、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寻求解决难题的办法与途径,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重点,确定整改时间,落实整改责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问题得到有效整改.落实整改措施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尤其要注重解决反映较为强烈的实际问题,让广大干部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大讨论活动的成效.
2、落实整改要求.要按照拟定的整改方案一项一项落实整改措施.要及时召开整改情况分析会议,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着眼巩固大讨论成果,不断改进思想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发挥政协职能,要以整改的实效,来检验大讨论活动的成效.
3、专题总结交流.全体机关干部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大讨论活动作交流发言,主要领导作大讨论活动总结讲话,对下一步工作作全面部署.
四、具体要求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协机关大讨论活动在政协党组领导下进行.为切实加强对大讨论活动的组织领导,市政协成立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徐学珍同志担任,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郝炳伟为副组长,各委室主任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郝炳伟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大讨论开展情况,协调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篇7
企业管理调研报告(一) 动画创作需要创作者对自己笔下的人物有全面的了解,并且将之用简练的笔触概括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对周围的人和事有相当的敏感和兴趣,不断地从身边发现、挖掘素材运用到创作中。
一个人在工作中的习惯行为或特有行为会在他的生活中留有痕迹。就这一主题,我在假期里针对几个人典型职业进行了仔细地观查和了解。这一过程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收获,为我在以后的人物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一、农民
这个暑假我们有机会来到山东平邑沂蒙山老区进行社会电大实践。那里的人总体给我的感觉就是纯朴、勤劳。黝黑的皮肤、宽厚的肩膀、粗壮的手掌,使他们看上去年龄要比实际老些。他们的步子又大又稳,履山路如平地。他们话不多,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但待人宽厚大度,极为好客,每当有人路过他们家门口,他们都会热情地送上茶水,并且不求回报。在他们的群体里没有利益之争,一家有事大家都会帮忙。我们去的地方是老区,生活水平很低,他们都是自给自足。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自己的双手吃饭。跟他们在一起这段日子,对他们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生活,对我来却说是另一种生活体验,是一种在城市中享受不到的和平安宁。
二、医生
由于职业的缘故,医务系统的人对病菌非常得敏感,他们格外地注意自己身边的卫生状况。他们在医院的病房里是绝对不会坐在病床上的,并且在触摸过任何与医疗有关的用品后都会立即洗手。所以我们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影片中都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两位医生站在消毒间的水池边,边洗手,边讨论患者的病情。不过,我们在任何影片中都没有见到过医生洗手后会用毛巾擦干。而生活中的医生也是这样的,他们大多是将手自然晾干,或用烘干机烘干。在过去没有烘干机的时候,有的偶而会在自己的胳肢窝下(通常是在工作中穿着白大褂时)草草地、形式上地擦两下。因为在工作中只有胳肢窝下是最不易覆盖细菌的地方。最有趣的是医生如果外出旅游的话。酒精或消毒纸巾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轻易不会在街边、大排档之类的地方吃小吃。即使吃,也只会吃一些面类制品,不会吃肉类。医生通常都怀疑那些地方的肉质。所以,当一个医生邀请你吃饭时,千万别为他节省去吃大排档,因为那样你多半会吃不到东西饿着肚子回来。不过,护士和医生还是有区别的。在没有一次性针筒时,护士常用高温灭菌(蒸)的办法来消毒针筒。在家中她们也常常用到这个方法。例如,定期将钥匙等常接触户外的物件放入脸盆中,通过煮来消毒。甚至将买回的熟食点心等食品也要在上锅蒸过后再放入冰箱冷存,才食用。还有一点,就是手术室的护士在步调上又比其他护士走要急,要碎。他们常常手端托盘匆匆地赶往手术室,所以她们在生活中的步子也与别人不同。
三、司机
司机的工作是一个耗费精神、缺乏运动的职业。而且根据他们驾驶的车型和路线的不同分为几种:首先,最常见的是公共汽车司机。他们是司机中的基层,他们会与同事谈家中发生的琐事,会与街坊谈单位中的趣事。性格特征与其它行业中的工人相同,他们尤其喜爱闲谈,会在上班出车时沏上一壶茶,放在自己的车上。在夏天还会为自己准备一条毛巾挂在车上。其次,长途汽车司机。由于经常要在路上吃喝,他们的性格更为豪爽一些,喜欢结交朋友,随遇而安的能力较强。长途汽车司机经常一个人驾车,跑在高速公路上,孤单、疲劳、寂寞时常伴随着他们,所以他们的忍耐力较强。第三,出租汽车司机。他们是司机中的中产阶级。但是他们一天七八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要在驾驶座上度过。长时间在小空间里、一天三餐大多吃盒饭,使得他们的体质偏虚,易疲乏,精力不是足够充沛。每天他们都在一遍遍重复着接送客人的单调工作,有些司机常会在载客时与客人聊聊天,以此解闷。这一群人,多半是后改行的,有的是下岗工人;有的是城镇农民;有的是因为家里等钱用,而开车是相对好掌握的一门工种。但是由于这一行太耗费人的精力,他们中流传着一句话开出租能发家,不能致富!所以他们一般做个三五年存够了钱就会转业。最后,是为领导开车的司机。他们在为人处事上往往比其他司机周全、圆滑。他们话不多,不会乱说话、乱传话。他们的个人时间比较少,休息日如果领导要用车,他们便要出车。陪领导外出办事饭局是不会少的,但考虑到安全,领导不会劝他们酒,所以酒桌上喝饮料的男宾很可能是开小车的司机。他们的穿着较其他司机要整洁正式,工作也相对稳定。
四、IT
身材较瘦,脸色有些苍白,黑白颠倒、睡眠少,饮食无规律,头脑灵活,年轻,是这群人的特点。他们喜欢连续熬夜工作,然后再集中休息。IT很少外出,所以他们脸色偏白。面对显示器和键盘是他们最富激情的时候,他们的工作就是他们的生活。
花絮:
在我体会了解各种职业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人们出行经常会坐计程车,我发现如果一对男女打车,男的开门就坐在前面副驾驶位子上,而女的坐在后面肯定是夫妻。如果拉开车门两人一同坐在后面的多半是情侣。一个人打车,喜欢坐在后面的人,做事是比较小心谨慎、注重个人隐私的人。而一个人打车坐在前面,并且上车就开始打电话的人,是性格外向、喜欢表现自己、爱张扬的人。
社会群体里有太多的职业和各型各色的人,要表现这些形形的人,一定离不开体会生活,了解生活。只有全面了解,深刻体会,才能将他们如实、全面地演绎出来,成为自己笔下创造的人物。
企业管理调研报告(二) 近年来石油企业人才流失现象加剧,流失率逐年增高。虽然企业人员有合理的流动是正常的现象,也是必要的,但当前石油企业员工流动存在不合理性。一是流失率过高,如有的企业已高达25%;二是流失人员中有较大比例是中基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人有专长,有管理经验,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因此员工高比例流失,不仅带走了商业、技术秘密,带
走了客户,使企业蒙受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增加企业人力重置成本,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也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如不加以控制,最终将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
过去,我们说某个单位的人才流失是否严重,看其跳槽出去的人占总人数的比例就可判断,对人才流动相对少的单位便认为其员工的忠诚度高。实际上,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人才流失是否严重,不单是看那些将关系迁出或与单位解除了聘用合同的人有多少,还应当看有多少留下来但不出力或出力不够的人。如果一个单位有很多人有才而没有使用,或受到某些制约不能让其尽展才华,那就意味着这个单位存在另一种人才流失,即内部流失。笔者试图就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管理对策作些探讨。
一、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分析,近年来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员工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满意度低
(2)员工对薪酬满意度低
从对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看,大部分被调查员工都在抱怨薪酬低。认为采油企业经济效益较好,而薪酬、福利待遇等比较低,与付出的努力不相称。另外,在员工绩效过程中,由于员工间的岗位关联度低,而岗位分工比较细,考核依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与员工之间的融洽关系的好坏,致使考核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诸多的人为因素和感情因素,造成员工的薪酬公平感比较低。
(3)员工对企业培训方式及效果满意度低
从对员工培训措施及效果满意度调查看,很多员工认为:第一,我们的培训存在重形式、走过场的问题,缺乏明显的效果。培训的内容脱离实际,培训形式过于简单,导致学员厌恶培训。第二,培训不规范。培训计划实施不能一以贯之,培训的时间安排随意性很大,没有专门的培训管理制度,缺乏相应的培训规范和培训指导教材,一旦遇到其它活动时,首先让路的就是培训。培训项目和内容不是依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员工的需要,而是凭感觉、照搬其它企业的培训;对培训的授课内容也缺乏必要的检查。第三,培训方法单一。企业培训还是采用最简单的课堂式教学,单纯的理论灌输。
(4)没有真正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转化为员工精神财富的满意度低。
从对员工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满意度调查看,一是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低。企业文化并非只是高层的一己之见,而是整个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只有得到大家认同的企业文化,才是有价值的企业文化。二是对人的尊重体现不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诉求,要为每一个个体的成长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三是没有真正形成双赢的文化氛围。企业应将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对员工进行灌输,通过个体的考核指标来达到诠释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二、人才流失管理对策
根据对企业及工流失的原由分析可知,要想留住人才,必须立足于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应重新审视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营造有吸引力的企业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本主义管理思想,在西方早已提出并付过实践。它强调尊重员工需求,关心员工成长和发展,重视员工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反对把人仅仅看作生产的工具,强调人是有多重需求的社会人。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不重视人本身,是造成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企业把员工当成物来管理,认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了员工需要,其它问题就不再重要。如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在留住人才的对策上,首先想到的是给予更高的报酬。当然物质激励是必要的,是基础性的东西,但不是唯一的。我们看到许多企业的薪酬福利还比同类企业高,但却仍有较高的人才流失率,主要原因在于管理者仍然把员工树为经济人,认为你劳动,我付酬,公平合理,除此之外,都与我无关。有的企业员工工作场所――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企业没有文娱活动,员工生活单调枯燥,倍感疲惫。同时,这种简单的工作关系使员工没有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只要遇有不顺意的事,就想离开。
管理者树立以人为本思想的意义在于,一个企业有了合格的员工,才会有好的产品和好的市场,才能创造更多的效益,员工应是第一位的。这种人本理念应贯彻在管理各环节,从员工招聘、培训、工作设计、薪酬福利制度、职业生涯管理到激励体系,都应考虑员工的需要和收益。管理过程中尽量少使用处罚性措施,多采用表扬性激励,使员工有受尊重的感觉。其结果必然是关心培养了员工,也发展了企业,真正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双赢。
(2)开展员工职工生涯规划设计
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人才发展,要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实施制度建设上进行积极尝试。一是基层轮岗锻炼制度。有计划地安排员工不同岗位进行锻练,采取老带新、师带徒的方式,使他们尽快熟悉本专业的生产过程,积累经验,塑造坚韧不拔的品质,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积极促进人才流动,适才适用。主要采用直接聘任、公开竞聘、招聘、选任和委任等多种方式给大家创造选择岗位的机会。同时,有计划地对优秀员工进行轮岗培训。通过轮岗,提高工作技能,丰富工作经历。三是将员工的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工作贯穿员工职业生涯的全过程,使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训以本岗位专业知识培训为主,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基本技能培训为辅。培训采取脱产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力争形成培训――提高――再培训――再提高的良性循环。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安排员工参加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术交流、技术考察等活动,及时掌握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发展动态,拓宽视野。四是完善奖励制度,增强员工不断进步的动力。当员工取得重大成果或显著成绩时,对其成绩进行评估、鉴定,并按照有关规定申报、评审有关奖项,享受相应荣誉与物质奖励。五是加强绩效考核,使优秀员工沿着职业生涯通道优先晋升。实行以绩效考核为核心、量化考核为手段、关键业绩考核指标为主要依据的考核制度,对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办法,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职业生涯阶梯晋升的依据,让优秀员工优先晋升。为了使职业生涯规划真正发挥培育人才的作用,将逐步完善对它的管理,在企业内部建立职业生涯指导委员会,形成职业生涯发展评估制度,加强信息沟通,进行定期评估,并及时举办经验交流活动。
通过定期对员工职业规划进行评估,适时地调控,及时地建议,有目的地培养,为员工成才铺路搭桥,调动员工学习的自觉性,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帮助他们找到最合适的位置,让他们更好地工作,顺利地成才。
企业的发展既需要一流的管理人员、一流的工程师,同时也需要一流的操作工。为此,明确了各个层次员工的需求目标和发展空间,进行系统设计,使员工学有方向、干有劲头。在操作人员队伍中进行全能操作员岗位技能培训,达到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目标;在管理和技术人员队伍中,重点强化高层次专家和紧缺人才的培训,着力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和管理人员。在培训工作中,采取短期培训、系统讲座、外派委托培训的方式,既有人员走出去,包括到高等学校深造、学习和考察,也有内部组织的一系列培训。培训内容分理论与实际技能培训两大方面,注重岗位技术规程、基本操作、设备运行规程、事故预案等。还鼓励员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发展需要,选择优秀员工参加与其业务相关的学习和培训,鼓励员工参加自学考试,并在工作安排和经济上予以充分支持和帮助。
为避免在管理人员选拔中可能出现的不合理现象,应制定科学的管理人员选拔任用程序,力求整个过程阳光操作,公平、公正。在民主评议时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经过初选、终选两道程序推荐岗位竞选人选;在竞岗答辩时根据理论及业务考核,优中选优;在上岗试用前实行任前公示制,确保群众监督;实行上岗试用制度和实行轮岗交流制,增强管理人员的综合技术能力及协调能力。整个过程透明、严谨、有序,实施后员工的抱怨普遍减少,聘任的管理人员素质明显提高,群众反映良好。对于擅长技术的研究骨干,为提高其职位发展的满意度,避免升迁为管理人员后不影响其技术特长的发挥,较好的解决技术人员职务升迁的满意度,避免技术资源的流失。
(3)建立公平公正的薪酬体系,提高员工薪酬公平感和满意度
从影响企业员工敬业度的因素调查表明,薪酬待遇对员工的敬业度的影响很大,尤其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在目前阶段,石油企业的薪酬已经确定,且提高的期望值不高。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员工的敬业度,主要从提高内部公平度入手,提高员工的公平感,从而提高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提高公平度的最有效办法,一是建立科学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二是帮助员工建立正确的公平观,三是让员工参与考核过程,让他们感受到薪酬的公平度,提高员工对薪酬管理的满意度,进而提高员工的敬业度。
要帮助员工建立正确的公平观,让他们明白让人人都满意的绝对公平不可能存在。帮助员工认识到绝对公平是不存在的,让员工认识到这一点,从而降低员工的不公平感。企业还应该帮助员工合理度量其投入和收益,让员工不仅看到物质回报,而且看到企业为其提供的发展空间、工作氛围、提升机会以及地位、荣誉等精神回报。
另外,通过培育公平文化,提高员工的公平感。企业要建立公平的企业文化,必须将公平观念融入企业价值观,把对公平的追求体现在对企业价值的追求中,为员工创造一个公平的工作氛围。
(4)切实搞好员工的技术培训工作
要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充分认识到培养一支技术素质过硬的员工队伍是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法宝,始终把技术干部、管理人员是人才,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理念并贯穿于生产经营管理中,将技能人才培养与生产经营目标相结合,不断健全和完善职业技能开发管理体制。针对每个员工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实际情况,以培养精一门、通两门、会三门的复合型人才为目的,制定切实可行的员工培训大纲,从建立健全厂内聘技师、专业技术能手选拔、考评机制入手,通过岗位练兵、导师带徒、职业技能大赛、青工技术比武、劳动竞赛等形式,为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快速成长构筑平台。
为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企业应提提倡订单式培训、菜单式教学。长期以来,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是企业培训工作一直追求的目标。由于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培训需求有很大差异,齐步走、一人得病,众人吃药式培训效果不佳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培训工作的组织者。在进行员工培训模式深入调研分析和培训需求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实行了订单式培训、菜单式教学。订单式培训就是根据职工培训需求,由职工出题,再请培训部门组织有关人员编写教材,针对培训对象的不同特点、兴趣爱好,在培训内容和方式上不再搞一刀切式培训,而是开小灶,()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菜单式教学就是职工想学什么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针对职工需求进行量身定做培训方案,把培训对象划分为领导层、技术员层、班长层和操作层等四个层级,在同一层级上也要根据素质差异和不同的培训需求进行分类培训。
在对领导层的培训上,分别从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政治素质、经营管理、危机意识和领导艺术等方面进行综合培训。通过培训增强领导干部创新意识,自觉以开阔的眼界观察事物,学会掌握方向盘,安装助推器,提高谋全局、谋大事,干事创业的能力。
在对技术员层的培训上,分别从专业理论知识、现场经验、安全环保、质量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专业培训。特别是加强对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等方面的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先进单位的经验,做到为我所用,学以致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加管理才干。
在对班长层的培训上,重点做好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班组长的培训,努力做多面手、智多星重点加强综合能力的培训,既要掌握熟练的现场操作本领,又要有一定的组织指挥才能,提高协调解决现场复杂问题的能力。
对操作层的培训上,积极创造条件把课堂搬到岗位上,重点加强岗位技能和应知应会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即绝活、特长,使特长更特,全面发展,没有短腿。通过培训,提高排除现场各类故障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企业文化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认同的共同的价值观,它具有较强的凝聚功能,因此,它对稳定员工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通过一系列管理行为来体现,如企业战略目标的透明性,内部分配的相对公平性,人才使用的合理性,职业保障的安全性等,均能反映一个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企业文化所追求的目标是个人对集体的认同,希望在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动相依的关系,最终使员工依恋并热爱自己的企业。但企业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引导、灌输、示范和融入制度里,继而融入员工的思维和行动中。这一工作虽然艰难,但要自觉地去做,就一定会有成果。出色的企业文化所营造的人文环境,对员工的吸引力,是其它吸引物无法比拟的,因为它张扬的是一种精神,它打动的是一颗心。
不同的企业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控制员工的流失,但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应注意留人先留心。当今,心理学已广泛运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且颇有成效,也说明了这一点。只有真心尊重关心员工,体察其需求,帮助他们成长进步,给他们营造发挥自己才能的环境,企业自然就能留住人才,从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017企业管理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石油企业管理调研报告
2.企业管理调研报告
3.企业管理调研报告范文
4.2017调研报告范文
5.2017银行调研报告范文
6.2017公务员调研报告范文
7.2017下乡调研报告范文
8.2017关于论文调研报告范文
篇8
摘 要 加强工会工作的调查研究是推进工会工作不断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工会干部的一项基本功。我们在工会工作当中一定要深入领会、狠抓落实,解放思想、乘势而为,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关键词 工会工作 调查研究 创新发展
党的十对新时期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会组织如何围绕新形势下工会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履行工会各项职能的全过程,形成重视调研、学会调研、善于调研的风气,推动工会组织的调研工作迈上新台阶,这是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大力抓好调查研究工作
(一)高度重视调研。把加强工会调查研究工作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指导工作创新的重要环节,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要针对职工群众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和工会面临的现实问题,制定调研计划,精心部署,深入开展研究。要建立领导带头调研制度。发挥工会组织植根基层、贴近职工的特点,面对面倾听职工呼声,及时准确收集职工队伍和劳动关系状况的一手资料。为领导科学决策和工会正确行使职权提供准确依据。
(二)加强学习调研。加强学习是做好调研工作的基础。刻苦学习、善于学习是工会干部的政治责任和第一需要。工会干部要坚持学习,率先垂范,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探求,破解发展难题。要注重学习业务知识、专业技术,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对政策法规的学习,用十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全面了解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练好调查研究的基本功。
(三)建立推进机制。按照“调查研究出成果、创新服务促发展”的思路,探索建立调研工作推进机制,形成调研谋发展、调研解难题、调研促提升的浓厚风气。要强化调研工作整体牵引力,加强调研队伍建设,增强工会干部调研工作责任心。要搭建调研工作交流平台,注重调研报告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内参性。要发挥主题调研带动作用,着力在面上求广、在点上求精、在作用上求成果转化。要强化调研工作督促作用,着眼调研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运行,坚持从建章立制入手,探索实施调研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管理,激发工会干部开展调研工作的积极性。
二、围绕中心,深入基层,积极开展课题调查研究
(一)突出调研重点 服务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年度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抓住当前社会反映最强烈,职工群众需求最急迫,推动实际工作最直接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展开调研。按照“出精品,破难题,求实效”的要求,加强调研工作的规范化、社会化和科学化。把调研过程作为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过程,作为理论和实践创新的过程。
(二)创新调研方式,摸清基本情况。积极探索创新调查研究方式方法,如探索报刊网络民意调查,探索民意调查的调研方式,探索开放式调研,联合上级机关和研究机构共同开展调查研究。既要坚持传统的座谈会、研讨会、走访调查、蹲点调查、典型调查、对比调查等方法,还要积极吸收现代科学成果,综合运用经济学、社会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以及规划与优选方法、预测与评价方法等开展调研。要深入到基层,认真倾听职工群众的建议和诉求,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查找问题的根源,结合面临的形势,组织精干力量进行课题研究和攻关,形成典型性、系统性、综合性的调查报告或课题研究报告,为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抓住问题症结,认真分析原因。认真分析影响工会组织作用发挥的原因。首先,要查找工会组织自身原因,主要是工会干部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是否适应形势任务发展的需要。其次,要查找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是否有问题。主要看工会干部能不能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职工家庭,调查了解实际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有力措施,工作行政化、机关化倾向严不严重,工作效率是否低下,缺乏活力,有没有创造性、主动性。再次,要查找管理体制存在的不适应形势任务要求的问题。政府部门转变职能的力度,决定着工会发挥作用的程度。
三、积极探索,规范运作,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一)着力解决调研存在问题。要通过调研活动,使广大工会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克服工会机关化、行政化倾向,从基层和职工群众中汲取智慧和经验,切实推动解决基层职工群众的实际困难,把问题和隐患化解在基层。
篇9
一、我县农村沼气池建设现状
我县非常重视以沼气池建设为核心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成立了以主管县长为组长、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领导小组。XX年以来,我县连续6年出台了《关于加快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把沼气建设作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民心工程之一。县农牧局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在技术和项目上的支持,推动我县沼气建设的快速发展;积极培养沼气示范户,组织农民学习和观摩,激发了广大农户建池积极性;强化施工队伍建设,培训农民技术员198名,组建了52支沼气池专业施工队,施工质量得到了保证;逐步建立和完善村级沼气物业服务体系,建立沼气物业服务站17个。
全县的沼气建设取得了显着成绩。目前全县共建17立方米以上户用大中型沼气池2万多个,涉及全县20个乡镇、270多个行政村,有力地促进了我县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我县连续被评为省级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先进单位。在XX年全市沼气建设工作会议上,我县作了典型发言,省电视台也曾做过专题采访和报道。在XX年省组织的沼气建设大比武活动中因成绩优异,省新能源办奖励我县新能源服务面包车一辆(保定市只奖了3辆)。
二、发展农村沼气的必要性
沼气作为绿色能源,对农村生产生活是一项重大变革。沼气建设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重要途径。
第一,节约能源,减轻经济压力。据了解,一户四口之家建一个12立方米的沼气池(我县因地制宜,所建沼气池一般是17立方米),如果管理得当,原料充足,所产沼气可解决常年的做饭、烧水和照明用能。
第二,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沼气池对人畜粪便密闭发酵,进行了无害化处理,阻断了疾病传染源,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使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带动了乡风文明建设,促进了农村社会文明的进步。
第三,保护生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农村发展沼气,减少了秸杆焚烧和养殖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沼液沼渣作为良好的有机肥料,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减少了化肥、农药对土壤的破坏,能够促进“种植业(饲料)—养殖业(粪便)—沼气池—种植业(优质农作物)”生态产业链的形成,建立农业循环发展的经济模式,具有巨大的综合效益。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我县的沼气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篇10
1月18日上午9时,以“社会教育与青少年全面发展”为主题的2013年“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大型主题活动在海南大酒店举行。本次活动由共青团海南省委主办,12355海南省青少年服务台承办,省人大副主任贾东军出席了该活动。参加活动的还有8名省人大代表、9名政协委员和省综治办、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总工会、省妇联、省农业厅、省就业局、省保障局、省教育厅、省住建厅、省文明办、省工商局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代表以及来自我省青少年活动中心、培训机构、学校、企业等单位和行业的代表共80人。
当天活动现场,团省委副书记盖文启同志具体介绍了前期针对“社会教育与青少年全面发展”进行调研的相关情况。真实具体的调查数据鲜明地展现了我省青少年社会教育发展的整体现状,并且对影响青少年社会教育发展的各种经济、政治、社会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让我省的社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青少年,进一步促进社会教育与青少年全面发展,从六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一是重点抓好学校的青少年社会教育;二是大力提升社区的青少年社会教育职能;三是将共青团组织青少年社会教育的职能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共青团引领青少年的主导作用;四是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做到有的放矢,让青少年切实在社会教育中受益;五是直面信息化这一特定社会背景,发挥信息网络在青少年社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六是政府切实履行其相应的职责,保障青少年社会教育有效、顺利的开展。
在活动过程中,与会代表也纷纷从各方面、各角度畅所欲言、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实事求是的建议。学生、家长、培训机构等基层老百姓代表大胆指出了社会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也表达了大家对社会教育的美好期望。现场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纷纷结合自身的经历、所处的行业进行了发言。有的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角度,有的结合国外社会教育情况,有的从社区社会教育现状与困难入手,有的结合学校开展社会教育实际,大家都毫无保留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省人大、政协相关部门的领导也明确表示:“团省委组织的社会教育与青少年全面发展调研,这个选题非常好,调研报告也非常有说服力。团省委把调研报告再好好细分一下,就是好几份很好的提案。我们在对提案进行审查立案时,一定会重点关注社会教育与青少年全面发展相关的提案,并对已经立案的相关提案进行推进和督促。”
最后,省人大副主任贾东军作了重要讲话。贾东军副主任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是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下参政议政的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既有通过议案、提案等多种形式提出建议和批评的权利,又有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的义务。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青少年的联系,是做好人大、政协工作的重要基础。共青团组织的“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由共青团组织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将涉及青少年的普遍性利益诉求进行集中反映,通过多方努力共同落实解决,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广大青少年深入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理性表达诉求,实现有序政治参与,这种共青团与人大、政协合作的形式很好,要坚持下去,要形成制度。”贾东军副主任还向与会代表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进一步深化“社会教育与青少年全面发展”这个活动主题;二是要提出提案和建议,推动提案和建议的落实;三是要继续探索建立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沟通的长效机制。
社会教育与青少年全面发展,我们关注什么?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承载着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的使命。他们怎样才能够更好地担负重任?教育是关键。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家庭教育的日益重视,家庭与学校已经成为青少年教育的两个主要阵地。但是,对青少年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家庭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然而现实情况却是,相对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而言,社会教育相对边缘化,从而导致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这一理想教育模式受到极大挑战,最终必然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如何发展社会教育是当前亟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2012年“面对面”活动团中央确定的主题正是“社会教育与青少年全面发展”。早在去年9月,共青团海南省委就已召开2013年“面对面”工作部署会,要求各级团组织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面对面工作,要制定面对面方案和建立健全活动例会制度,要开展主题倾听活动,并撰写调研报告,以形成提案提议,跟踪提案议案落实。随后,各市县各地区负责人就活动开展、主题确定、活动形式,结合我省近几年的工作经验,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形成了各自的活动方案。在为期4 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和座谈讨论后,各市县从不同的关注点出发,均呈交了详细的调研报告。例如,万宁市关注边缘弱势群体,对该市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社会教育问题进行了仔细调查,并召开了主题座谈会;乐东县则紧贴当下生活,调查分析了青少年使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现状,并提出了有效的教育对策;类似的还有琼中团委,详尽分析了互联网普及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与对策;文昌团委注重青少年的德育建设,呈交了关于培养学生爱心意识的调研报告。除了上述市县的专题调查,三亚、定安、琼海等地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考察等方式全面阐述了当地青少年的社会教育现状,并对其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和对策。各个市县以不同的主题和形式,从不同的角度详尽反映了我省青少年的发展状况,为今后“面对面”工作的深入开展起到了积极的铺垫作用。
最后,立足于海南省具体实际情况的调研报告《社会教育:青少年全面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基于海南省985位被访者问卷调查的分析》全面展现了我省青少年社会教育发展的整体现状。报告通过对海南省985位被访者的问卷调查及14 位青少年的个案访谈,围绕青少年对社会教育的理解,青少年的业余时间,青少年对社会教育的需求度,家庭、学校、社区、公共教育场所、大众传媒等对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影响等问题进行深度分析,探讨海南省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求对海南省发展青少年社会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面对面”倾听青少年意愿 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思想动态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