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工程范文
时间:2023-08-17 18:15: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信息化工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信息系统;信息化;成本;控制
信息化已经作为我国强国富民的重要国策,信息化工程是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关键。但是,我国企业信息化工程实施的效果不够理想,企业信息化工程投入的成本与期望的效果相差甚远,而加入“WTO”对企业市场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企业必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不断提高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成败直接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信息化战略的关键,也是企业界、理论界关注的复杂的重大研究课题。
一、信息化建设中成本与效益的认识
一提信息化就会立刻联想起企业必须拥有大量的电脑、复杂的网络结构、昂贵的资金投入和彻底的业务重组,企业开展一场脱胎换骨的革命,期待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使得一般企业感到可望而不可即,没有充足资金、技术和人员的中小企业面临更大的困难,成功的机会更少。其实不然,无锡拉链集团的ERP实施成功使小企业发展成行业龙头集团,而南汽ERP实施的失败案例很值得我们重新审视信息化建设中成本与效应的认知观。
多办事少花钱成了评价业绩的传统标准,可是信息化建设往往要花大钱,担风险。欲使信息化建设成功,首先要搞清为什么要建设信息系统,然后选择信息系统建设的方案。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各种各样的管理问题,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案去解决,信息化建设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因时、因条件、因能力和需要综合考虑。盲目采购电脑,构建网络,强行推行软件管理思想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反而严重影响企业经营和正常管理,最终导致投入大见效少,甚至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
1. 成本效应与效益认识
信息化建设中成本的筹划必须与待解决方案相结合,分析信息系统建设能解决什么问题,效应能有多少和多长时间,强调信息化建设的成本与效应。同时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效应不仅是今天,而且是明天或更远的将来。为此,信息化建设必须先做总体规划,这是不争的事实,关键是怎样规划,如何规划用好钱,所做的事能有多长时间的效应。在效益估算时,要充分考虑这一时期内的效益,制订出正确有效的信息化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地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2. 信息化建设成本构成与效益认识
在信息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注重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等)投入,缺乏软(咨询、监理、培训、制度建设等)投入。无数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说明:没有信息咨询或信息技术咨询投入不够,企业往往把成功希望押在ASP(应用服务提供商)的诚信上;没有监理,实施质量完全依靠ASP的职业道德;没有足够的培训,当信息化系统管理中出现问题时,无法正确解决。即使信息系统投入了正常运行,但是企业面临的环境是多变的,信息系统必须持续维护,信息技术的支持也应该是持续的。咨询、监理和培训都需要花钱,而且不少。这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基础保障,不要怕花钱,而要核算花钱的效益,必须重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保障体系建设。降低成本,提高信息化工程实施成功率,信息化的教育,没有ERP系统的ERP管理理念先行,信息系统托管或,构建虚拟信息中心的建立等均是实施信息化的有效途径。不要把信息化建设的所有功能集中分布到每个企业,这将会导致更大的信息孤岛和资源浪费,行业、地方政府的中央数据库建设更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成本与效益关系
信息化工程的每个项目都必须认真分析其经济性,判别是否能产生效益?什么时候能产生效益?确定是属于近期效益还是远期效益。企业信息化过程可分成单元信息化、集成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3个时代。
1. 单元信息化时代
单元信息化时代相当于诺兰模型中的计算机时代。其主要特征是随着人们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了解、实践,计算机技术与相关的管理技术、制造技术相融合,形成了单项技术的信息化。CAD、CAM、CAPP、CAT等制造信息系统技术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总账处理、会计信息系统、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等子系统逐步引入应用,由于信息系统的应用局限于某一职能部门,或职能部门的某些事务处理,所以信息加工传递不广、数据共享性差,形成严重的信息孤岛。因此,信息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处理事务的效率,这一时代信息化建设往往投入大,信息化成本增加大于企业信息系统产生的利润增加。
2. 集成信息化时代
集成信息化时代所面临的挑战是解决企业内部从硬件、软件、数据3个不同平台的集成到国家各部委内部、行业内部的硬件、软件、数据的集成,实现信息有偿共享,信息服务提供商、信息处理软件研发商、咨询中介机构、信息化实施监理部门、信息使用单位协调发展。这一时代相当于诺兰模型的信息时代。这一时代往往信息系统建设投入巨大的资金,企业管理体制、管理方式正处于转换阶段,信息系统产生的效益明显增加,集成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并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人们已经熟练掌握了信息技术,信息共享性提高,通过一体化管理,企业活动的可控性加强,资源配置更趋合理,效益不断提高,信息化的投入与创造的利润相当,出现利润增加大于等于信息化投入,产生了实际的经济效益。
3. 社会信息化时代
信息危机引起新一轮的信息革命,人们对信息的依赖性使信息真正成为人类拥有的资源,信息资源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社会信息化工程的起步往往不是自发行为,不是企业制订的战略规划的实施,而是从国家宏观层面的基础建设,即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基础建设,从政府角度提出全面推进信息化工程。信息系统不断完善,信息化工程基本建设已经完成,信息系统运行成熟,信息的获取更加方便,信息的使用更加普及,人们已经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的成本远远小于产生的经济效益,企业脱离了信息系统无法正常运作。
图1 信息化建设成本与效益关系示意图
从信息化产生的效益和需要的成本来看,企业在信息化工程实施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投入与效益是不同的,如图1所示。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立足集成信息化,并以社会信息化为信息化建设目标。从理论上寻找适合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规律作为指导,根据企业内外部条件制订信息化工程实施规划和方式,一步到位、追求最好是不经济的,也是造成信息化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无论企业处于何种状态,都不能忽视单元信息化建设,单元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全面提高阶段,也是信息化的基础建设。
三、信息系统建设对策
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所有信息化工程追求的目标,达到这一目标必须牢记“简、精、实”的原则。
“简”:信息化迫使企业减少组织层次,简化组织结构,向扁平型重组,企业的中间层管理工作大部分被信息系统所替代。企业组织结构按企业各种流程设置,便于控制、协调。镇江船用辅机厂把供应、生产、销售合成运作中心、由副总经理直接负责的运行方式十分有效。企业还可以 分别设置信息中心、财务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相关组织,这些中心的负责人应当由相应的副总经理直接担任,取消信息无效传递的成本,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在信息化工程中不仅企业组织结构要“简”,而且各种流程和制订的各级管理制度也要尽量简单,而高效。把复杂的运算、相互制约规则由信息系统软件实现。
“精”: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企业员工技能培养、企业资源配置和各类计划都要以精为基本要求,精益求精才能不断创新、不断获得新的机遇,JIT和LP生产方式是信息化成功的基石。“简”必须与“精”相结合,简而不精,无法达到目标,缺乏竞争力。因此,“简”是手段,“精”是关键。同时,只有通过精益求精的方式,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信息化才有用武之地,信息系统才能发挥作用。没有精益求精思想的企业实施信息化本身就是一种冒险,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实”:信息化工程建设以实为本。这不仅要实事求是地收集数据、传递数据、存储数据和利用信息,还需要实时地实现上述各个功能。脱离实际的数据对信息系统来讲是,将加速系统的失败。过时的数据是次品、废品,无法发挥信息系统效能。
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企业是信息化成败的关键,目前却成了试金石。企业界和理论界只有不断共同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信息化建设发展道路,才能减少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作为试验品的风险。
篇2
关键词:信息化;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施工企业
引言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各个领域和各个行业的发展模式都在向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模式发生转变。工程类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工程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可以使得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在工程中的各个环节得到实用,是企业确保工程质量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1工程施工企业信息化内容
工程信息管理主要是指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化先进技术,实现对工程的人力、成本、物资、档案信息和核算等项目进行现代化管理。
1.1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
人力资源是工程施工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是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建立起网络化和共享式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目的是为了实现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最大效益。
1.2成本信息化管理
工程施工企业的施工过程涉及到企业的物资成本、资金成本、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通过成本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可实现成本信息化体系的协调和数据共享,以最适合的价格获取所需要的原材料,充分调度人力,制定合适的工程方案,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成本信息共享,实现成本控制的最优化,不仅可以降低施工成本,防范工程风险,还可以提高工程施工效率。
1.3物资信息化管理
物资成本是企业施工成本的最大组成部分,是工程整体项目的关键部分。现代化的物资信息化管理,主要基于网络通讯平台,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将物资计划、订货采购、货物运输和物资验收等一系列物资采购和供应管理工作进行整合,实现信息收入、查询和匹配最优化、自动化。物资信息化管理可以提供准确的物流和物资信息,并能实现物资数据的共享,可使得物资管理的各个流程效率最大化。
1.4档案信息化管理
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工作,通过档案信息管理,施工企业可以快速找到工程概况、工程计划、工程预算、合同和财务等企业内部信息,还可以快速获得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先进技术研究发展现状和最新市场信息等外部信息。档案信息化管理不仅有分享信息的作用,还能使得企业对文书档案、声像档案以及人事档案有效收集。
1.5核算工作信息化管理
会计核算是企业工程施工顺利完成和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企业核算工作信息化管理是通过计算机对收集好的会计数据信息加以科学分析,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企业内部共享,可以让企业快速了解工程施工各个阶段的财务情况,提高会计核算效率。会计核算信息化还可以基于分析结果对工程的未来进行科学预测,是工程施工企业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2工程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现状
虽然我国工程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有诸多问题限制了信息化的发展,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相关人员缺乏信息化意识,认识不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许多企业对管理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图纸和人工管理的阶段,缺乏对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和深入理解。二是信息化机制落后。很多工程施工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系统运作机制也较为落后,使得信息技术难以在工程管理上得到有效利用。企业缺乏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和推广,更谈不上对信息化制度的建设和落实。三是信息化投入不足,资金利用率低。许多企业由于受到企业自身资金和规模限制,再加上对信息化认识不足,往往对信息化的投入不大。信息化建设是先进技术和先进体制的建设,因而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和维护资金,这些资金则成为了企业信息化的制约因素。四是信息化人才缺乏。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还是在于人,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许多企业信息化人才缺乏,人才培养投入有限,导致在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
3工程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建议
针对以上工程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强化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思想意识对企业领导层的决策有着重要影响,是企业发展方向和制度建设的决定性因素。通过提高企业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让企业了解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效益,是加快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二是加大对信息化人才的引进。人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人才建设也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决定性力量。工程施工企业应该加大对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力度,企业中高层应该对人才予以充分的重视尊重。另一方面,企业还应该注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加大信息化知识的宣传,增强信息化人才职业技能和素养的提升。三是增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耗费大、时间长工程,需要保证足够的投入才能让信息化建设顺利完成。工程施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寻求合作力量,合理对资金的筹集和分配,有目的,有阶段地建设信息化管理体系,切不可盲目求急。四是是构建一体化的信息化体系。企业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要将施工的各个环节统一起来,从原材料采购到工程施工,从工程设计到工程验收都要建立一体的信息化系统,实现各个环节的统筹协调。通过一体化体系,可以从实现信息的有效利用,及时发现工程隐患并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提高工程效率,确保工程安全的重要保证。
4结语
信息化管理是工程施工企业重要工作,是提高管理水平,加大监管力度的有效方式。通过信息化建设,企业还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各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公司长远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其实际意义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田建华.施工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探究[J].铁道建筑技术,2012(z1):218-221.
[2]陈凤美.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信息化管理[J].城市建设,2010(9):88.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 信息技术; 网络技术
引言
随着全球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极大的影响并推动了人类生产力的进步。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三大支柱之一,它的稳定与发展更离不开信息网络技术的支持,更多的创新技术的交流与模拟演练,办公场所的计算机信息化,快捷有效的智能应急处理措施,动态的监督管理以及生产工具的电子机械化等等,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建筑企业工程管理的效率和管理的技术水平,促进企业工程安全的保障措施改善,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得企业更加能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从目前国内建筑企业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的水平还比较低,存在明显的局限和不足,相对于国外建筑企业,应用信息技术较早并且成功的经验较多,这就需要我们提高认识,重视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1 信息网络化技术在建筑企业工程管理领域的作用
信息网路化技术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产品、设备、人员、资金、市场等企业资源有效地集成起来,采用各种类型的合作形式,建立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素质员工为核心的敏捷制造企业运作模式。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与网络智能化是指从建筑企业规划、设计、建筑施工、竣工验收等整个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逐步提高建筑业集约化经营管理程度,使信息对建筑业的贡献达到较高水平的过程。建筑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用信息网路化技术现代化工程管理,首先缩短了工程建设企业的各种业务活动的时间,提高了企业业务流程的效率。其次,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微观决策宏观化,宏观决策微观化,直接导致建筑企业工程管理结构的改革。
2 我国建筑企业工程管理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的现状
我国的大型建筑企业,在信息化的道路上有快有慢、程度不同,从目前来看建筑企业工程管理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办公的计算机自动化,利用包括投标、预算现场管理等各类单项工具式软件,网络信息的宣传与浏览,大型构件安装等自动调控技术,但是总的来说,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方案单一,没有制定一个统一模式规划,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重视程度不高,推广化力度不够,无统一的指导部门和中介。企业信息技术基础薄弱,装备落后及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许多硬件设施跟不上,造成管理还依旧传统模式,不能较好的实现动态跟踪管理。
2.2 应用专业软件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财务、预算软件上,且以单机版为主,没能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和自动传递。
2.3 信息基础平台不健全,不论政府网站还是商业网站,大都以信息为主,缺少工具类网络软件,缺少信息互动,以企业管理诊断和重组为特长的咨询机构太少,
2.4 社会相关信息化服务机构不健全,包括Internet普及率及上网速率、电子商务、安全机制、法律环境等还有待于提高。
3 信息网络技术如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更好的运用与发展
3.1 硬件方面
3.1.1 重视认识,加大资金和装备的投入和人员素质的提高。企业应从深度和思想认识上重视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从事信息化工作的技术人才不仅数量严重不足,特别是项目部技术人员,结构也不尽合理。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建筑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极为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信息技术培训制度还未建立,许多在岗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把握能力较低。 因此企业应该着重做好资金的投入和人员的培训工作。
3.1.2 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加快相关软件的推广运用,较早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
3.2 软件方面
3.2.1 加快国产软件和信息系统的开发。我国的项目管理软件还处于发展阶段,与一些发达国家的管理软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受环境因素影响比较严重的建筑行业,就更需要加快有关信息软件和系统的开发。比如市政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很容易受到天气变化、地质情况、施工时间限制、噪音和环保要求等限制,而这些限制将会影响到工程进度、资金预算等,如果单纯利用国外软件,往往难以调整这些未知的参数,并且价格一般都十分昂贵。因此,应加快开发适应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需要的建筑管理软件和相应的信息系统。并且在软件和系统的研发过程中,应该重视软件和系统的可操作性,降低操作难度,便于信息系统在不同规模的建筑企业中的普及应用。
3.2.2 研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支撑企业的集约化管理和持续发展,初步建立知识管理、决策支持等企业层面的信息系统,实现与企业和项目管理等信息系统的集成,提升企业决策水平和集中管控能力。通过 ERP 建立新的经营思维,将建造过程所流通的各种建筑材料、成品(半成品)、人力、机具、信息甚至财务交易等相关业务组成完整的网络,将其运作变成一个连续的过程,将规划、设计、概算、发包、采购、建造、验收、结算等归结成一连串能够随时互动的经营功能,并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迅速掌握企业内部经营现状和资源运用速度和情况,从而提高建造速度、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
结语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大都采用集团化运作,多元化的工程项目管理将对企业信息化与网络化建设有大量的需求,信息网络化在我国建筑行业应当大有作为。
信息网络化是传统建筑企业获得新生的必由之路,这已成为建设系统的共识,相信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全行业的高度重视以及各项推进措施的实施,未来几年我国建筑业信息化与网络化水平和整体竞争力会有大的提高,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世界的挑战,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治国. 建筑企业信息化规划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06
[2]张凯.我国建筑业信息资源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4
篇4
论文摘要:本文在阐述国际承包工程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资源计划系统erp在国际承包工程中的应用问题。
随着国际经济活动的增加和扩张?工程承包也逐渐走向国际化?为了在国际化市场中赢得先机?加强信息化的管理势在必行。就目前形式来看?我国的国际承包工程信息化管理体系应用应当与国际模式接轨?学习国际承包公司的管理方式?体现我国国际承包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1国际承包工程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际上关于工程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中的管理信息化技术目前已经走过了管理信息系统m工5的成熟阶段?发展到资源计划系统erp的有效应用阶段?发达国家的工程建设在信息化辅助下实现了规划、设计、施工的一体化管理。在工程建设实施的生产变革信息技术研究应用上?国际上已经将地理信息系统gsi、卫星定位系统gps、虚拟现实可视化施工技术等高端信息技术成功应用于工程施工中。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由于采用工程管理公司制度?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要具有对政府、业主、管理公司、总承包公司、分包公司、供应商的应用协同功能?加上要考虑工程的保修和用户服务?因此工程的信息化在向全生命周期的“协同管理”功能方向发展。国际上关于工程建设信息技术的研究目前已经发展到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的研究阶段。国际协同工作联盟iai制定的建筑业国际工业标准fi c是目前国际建筑业事实上的工程数据交换标准?并已正式成为国际标准(15 0标准)。fi c推出以后很快就在北美、欧洲和亚洲的众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出现了一批基干fi c的专业应用系统。近年来?一些主的软件开发商如美国的a u t o d e s k和bentley systems公司等都明确地提出了建筑生命周期的概念?并推出了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协同管理软件产品。一些知名的大学正致力于应用先进的计算设备与交互工具?构建一个全数字交互工作室?使建设项目各参与方能够实时展开协同工作?为建设工程的生命周期管理奠定基础。
工程项目的信息化“协同管理”是指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在一个管理环境平台上实现政府或行业监管方、发展投资方、工程管理方设计方、总包方、分包方、甚至客户方等在各自的权限内对工程的实施过程进行有效地数据资料的获取和指令的发出?以达到对工程的动态控制与协同管理。
工程实施阶段的信息化协同管理已经在发达国家的国际承包工程中得到有效应用?我国在这方面的应用研究才刚刚起步?一些建设行业的研究单位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个别以项目信息协同管理为目标的协同管理软件系统也开始进人实施阶段?协同管理信息化将是今后国际承包工程信息化管理最有价值的工作。
2国际承包工程信息化应用的实施重点
根据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公司信息化基础工作薄弱、系统配套差、人员素质不足、不能一次性做大的投入等特点?我国的对外承包企业工程管理信息化重点是:
2.1建立企业自己的国际承包工程资料库
建立企业自己的国际承包工程资料库是国际承包企业管理经营的基础性工作。国际建设市场上虽然没有定额供承包商直接使用?但大部分国家都有规范化的工程计量计算规则?这是承包商建立基础工程投标数据库的重要依据。
我国工程承包公司经营的国际承包工程施工大多采用项目经理责任制?不管是企业集中管理还是项目经理自主管理?企业都要确定中标后的工程制造成本以便与项目经理签订工程责任书。确定制造成本的基础是投标结果?但有效的依据应当是企业自己的企业内部定额。可是由于长期依赖国家地方定额?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包括对外承包工程企业都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企业定额?所以大部分企业在与项目经理签订责任书时还不能拿出真正的工程制造成本明细?不得不按投标结果估算一下?有的项目甚至到工程中期还不能确定制造成本?这样对后续的工程成本管理影响很大。为此?国际承包商必须通过信息化手段在工程的积累过程中建立自己的相当于国内建筑企业的企业内部定额?即工程数据库。除工程数据库外?还要建立物资材料分类库、物资材料价格库、机械设备库、劳动力资源库、工程成本科目库、其他工程管理数据库等。
2.2建设企业自己的国际工程投标报价信息处理系统
考虑到工程报价数据的安全性和重要性?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必须建设或引进定制企业自己的国际工程投标报价信息处理系统?一般不要使用普通工具软件和单机版软件进行工程投标报价处理?如果不得不使用普通工具软件或单机版软件?应从信息化管理制度上保障数据的安全?最好进行及时的非报价师掌握的数据备份。
2.3建立国际承包工程集中管理模式的信息化处理系统
依据国内外工程管理信息化实施的经验和效果?信息化的集约化管理是适应企业工程项目现代化管理的有效方式?国际上知名的工程承包公司和工程管理公司基本都采用信息北的集约化工程管理方式。具有国内外工程承包经营管理丰富经验的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将现代化的集约化工程管理方式提炼为“法人管项目”的管理模式?并进行了法人管项目的信息化实施体系建设和开发应用?取得显著的效果。集约化的“法人管项目”模式?项目的管理权在企业法人?项目经理只能起到执行自己责任的作用?只有企业才有权利和能力对多个项目进行资源的集中管理和调配。集约化的“法人管项目”需要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透明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的保障。集约化的信息化的“法人管项目”的实施能够起到最大限度的有计划配置、合理调动、充分利用企业和社会资源的作用?能够有效防止浪费、堵塞漏洞、增强效率、提高效益。
法人管项目的信息化实施体系主要是信息化的劳动力资源集中管理?信息化的财务资金集中控制?信息化的物资材料集中采购供应系统的建立和应用。法人管项目的信息化实施体系在软件上需要配置工程管理信息平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财务资金和工程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物资材料管理信息系统等?对于物资材料管理信息系统中是否需要配置电子采购商务系统可根据企业的需求和投人确定。在系统设备配置上需要有企业集中局域网和合理的服务器?对项目的远程使用可根据当地通讯情况?考虑建立vpn专线或通过公共通讯方式拨号接入。集约化的法人管项目的管理信自、平台和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安装地点一定是在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内?而不能设置在项目上?项目只有远程使用系统的权限?对于具有多级法人结构的大型工程集团公司?根据企业的管理模式?系统可以设置在任何一级法人中?但信息化的管理特点是系统的设置地点集中的法人层次越高则效果越好。集约化的信息化法人管项目方式不但适应于大型对外承包企业?也适应其他中小型对外承包企业?即使企业只有一个国际承包工程项目?通过信息化的集中管理也有助于企业对项目的有效过程化管理和控制?而不至干工程出现问题时才进行事后处理。
3资源计划系统〔rp在国际承包工程中的应用问题
erp最成功的应用是在制造业?由干制造业生产地点固定、生产流程基本不变、产品成批量、容易进行规范化管理?这是信息化实施和应用erp的最大优势。虽然建筑业也具有制造业的形态?但建筑业的最大特点是产品生产地点的流动性、产品的单一性(几乎不会有两个以上完全相同的产品)?因此带来管理的不规范?这种特点为实施信息化和erp带来巨大的困难。尽管工程建设行业存在信息化的难度?但并不存在信息化实施特别是erp实施的不可行性。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任何行业的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工程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在发达国家的工程承包企业中已经得到实施?因此在国际承包工程中?许多知名的国际承包商已经成功地引进了erp系统并得到有效的应用。我国国内的工程承包企业开展erp应用的成功率非常低?2003年刚突破了零记录?在6万多家工程承包企业中?只有福建工业设备安装公司等一两家企业进行了成功的引进应用?另有一些企业将已经开发应用的比较成功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类似erp系统的整合包装使用?形成了具有我国工程企业特点的erp系统?不过我国的大多数信息化水平比较好的建筑施工企业还是以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为主?很多规模很大包括一些一级以上的建筑企业信息化至今还是停留在单项应用上。
由干我国的对外承包企业都是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编码体系投资静态核算方面有优势?但不适合项目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和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也不利于工程进度控制;面向元素的项目信息分类和编码体系在动态控制投资和进度控制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在分类过程中与传统方式不容易衔接。为了克服七述两种分类和编码体系的缺点?本文在基于工程量清单及其编码体系的基础上?结合面向对象的项目信息分类和编码体系的建立方法?提出基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工程项目信息分类和编码体系。
篇5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财务;优化;工作流程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0-0130-02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面临着残酷的竞争。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管理系统进入企业运转的各个环节,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办公效率,同时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在信息化管理进入财务系统时,却面临着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那就是信息化与传统财务管理工作流程的冲突。
1 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工作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由于需要多部门的协作,有时一项工作可能需要往返于两个部门几次,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浪费办公资源,使工作不能在高速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在信息化财务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信息化技术对应用活动的管理。在信息化过程中需要对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对应的把各流程在计算机软件上予以实现,完成财务信息化管理。
比如说在该企业的办公费用报销方面,采用的是员工通过员工接口进入财务系统,提交自己的报销信息,然后财务人员和部门负责人分别审核,最后提交票据完成报销。流程简单,时间短。
2 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流程优化方案
2. 1 科学性出发保证财务信息化管理正确有效
首先应当对财务工作流程的特点以及要求进行具体的分析,力求得到准确的办公流程方案,这样才能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保证财务管理系统不会出现漏洞,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营。通过对传统财务管理系统工作流程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流程进行对比,把不需要的环节取消、不重要的环节优化,减轻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的负担,降低复杂度。
2. 2 建立科学的优化评测系统,保证信息化管理优化过程的正确性
建立流程优化评测系统应依照工作流程优化分析所得的需求及目的,从而满足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的基础需求,在评测系统的组建上应在行政、财务以及基层员工中抽调专业人员,进行该系统的需求分析,只有通过专业人员的分析才能得出专业的结论,但是由于专业人员只是在某个领域内专业,所以在需求分析完成之后还需要由信息管理部门的人员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剔除没有意义的目标,保留重要目标。另外,信息系统人员不可以拥有“一票否决权”,以防止信息部门员工为了简化工作而把重要的但是复杂的目标否决。同时在信息化过程中不能只考虑企业目前的状况而放弃将来的提升空间。要充分考虑企业未来的前景,给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留有充足的提升空间,从而保证企业的发展不会受制于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的落后。
比如说员工的薪资系统,根据合同,确定员工的工资水平,同时录入员工信息,在每月工资核算日,传统的工作流程需要财务人员核实每个员工的考勤和业绩,然后再到负责人处签字确认,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出错,并且查证困难。在新的系统中可以通过财务系统直接联网确认员工的考勤状况,同时业绩方面也可以直接从数据库中调取信息,这样就可以在办公系统中直接确认员工本月的实际工资,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并且不容易出错。
2. 3 优化信息化财务管理工作流程的重点
首先要把财务信息的收集流程优化放在第一位,因为财务系统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财务信息的收集,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财务系统的信息收集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保证信息无遗漏的收集。通过财务系统的高效收集信息,可以为企业在财务方面增强信息实效性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之前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信息在审批过程中会造成多少人力以及精力的浪费。
另外,在销售人员申请办公资金的时候,简化的流程也可以减少工作延误的可能。比如说一个刚刚入职的没有什么积蓄的工作人员需要外出办公,但是经费比较紧张,如果通过传统流程则很难在短时间内申请到办公资金,并且如果相关人员外出办公没有回来则这个工作可能就无法完成了。
在优化过程中要确定财务主导地位,在财务管理系统中明显要采用财务主导为关键,这样才能为提高办公效率打下基础。在财务信息化优化工作流程过程中,同样需要创新思维的建立,因为任何工作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保持创新同时保证以人为本,要知道系统终究是为人服务的,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2. 4 为达到优化工作流程的目的要加强培训
因为不同于传统的工作流程,所以在信息化管理系统刚刚上线的时候由于员工还不熟悉工作流程,从而造成新的工作方式反而使工作效率降低,这就需要员工进行快速培训进而熟悉新的工作流程。在简单的培训之后,新系统的优势才能体现出来。这时如果再有新员工加入公司则可由老员工指导工作,系统更新之后也只需要简单改变就可以适应工作。
3 关于信息化财务管理工作流程的优化方法
首先应对传统的财务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进行改造,并针对新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相应的创新。因为信息化管理系统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如果完全保留旧系统的工作流程,则信息化就只是一句口号,只不过是用信息技术包装的传统财务管理工作而已。同时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系统还应该从企业的战略角度出发,为企业的长远目标服务,提高财务系统的控制能力,优化快速反应能力,让财务系统能进一步在企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从企业的市场定位确定企业的竞争力所在的关键点。
在对外竞争中,如果公司代表在外出谈判过程中不能对自身企业有一个很好的掌握,难免在工作中出现各种纰漏,而传统的财务系统中,员工想要了解信息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从而降低工作效率,要知道在快节奏的发展中,任何一处时间的浪费,无用工作的重复都是企业发展的一个绊脚石。通过新的财务管理系统,相关公司员工可以快速对情况做出判断,节省大量的时间。
另外,制定企业规划的工作人员也一样需要快速了解公司情况,传统的工作方式不仅人力资源浪费严重,并且信息处理过程中如果出现差错则很容易将企业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但是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会把最正确的信息用最短的时间显示给相关的人员,而不必经过任何中间环节,从而大大降低工作中出现错误的概率,这样由于愚蠢而导致的决策错误就可以完全避免了,为企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风险。在激烈的竞争中,任何一点细微的风险都有可能产生蝴蝶效应,所以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绝对不是耸人听闻。而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正是对细节最好的处理方式,所以信息化的优势一目了然。
4 结 论
基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在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快的市场经济中,若想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必须从每一个细节提高企业的资本,而财务管理系统在整个环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优化财务工作流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优化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企业内部的因素,同时对外部发展情况也要有相应的理解。所以在优化过程中必须采用谨慎的态度,同时大胆创新,为企业长远的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汪慧甜. 会计信息化服务市场的财政监督[D].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2.
[2]宋莹莹. 安徽省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问题研究[D]. 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2.
[3]仇铭燕. 基于会计信息化下的财务会计流程优化[J]. 财经界(学术版),2013(12).
[4]张伟清. 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J].中国市场,2014(25).
篇6
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也是一项系统的管理工作。在一个项目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成本管理一般包括项目投标阶段的成本预测、项目中标后的标后预算、项目实施阶段的施工预算、成本计划和控制、成本核算及分析、项目阶段性和完工成本核算、项目成本考核等管理程序。成本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降低建筑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方向。近年来,信息化广泛应用于施工企业,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来降低项目成本,提高项目盈利水平。
二、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定义与必要性
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是指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通过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实现项目建设、人工、材料、技术、资金等资源整合,并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等,帮助企业管理层决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的目标。项目管理者可以根据项目的特点,及时并准确的做出有效的数据信息整理,实现对项目的监控能力。进而在保障施工进度、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降低成本的最大化。项目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有助于施工企业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
当今是互联网时代,各种管理软件已经普遍应用与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在施工企业也不例外。近几年因为全国在具有特技资质施工企业推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的了很大成绩,故很多一、二级企业也积极运用信息化建立自己的成本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
2.给项目管理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项目
管理软件的应用,突破了空间的限制,能及时提取准确的数据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评估。
3.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信息化管理比传统成本核算减少了很多繁杂的手工操作,建立了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形成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大大降低成本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及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中的错误率。同时实现各部门的协同合作,让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进行一个过程中的监控和对比,从而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4.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也能促进工程竣工及时结算。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整合施工成本资料要做到据实、准确、及时,因此在工程竣工时利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系统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结算,彻底改变以往工程竣工后结算拖后现象。
三、信息化在施工企业的应用
1.成本基础管理,包含成本科目字典和核算对象的建立。
由报价结算中心和财务部门根据公司统一的管理要求结合工程专业、不同类型的项目等综合因素,编制公司统一的成本科目字典作为成本核算的基础;项目经理组织主任工程师、项目生产副经理、核算员、成本会计根据公司制定的标准进行细化,项目核算员登记确定后的核算对象。
2.成本策划与控制。
工程进场后成本测算小组编制项目目标责任成本,然后项目经理根据项目目标责任成本编制成本策划书,成本策划书审批后项目部根据成本策划书编制项目计划成本,同时核算员将项目计化成本上传系统。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变更签证减少或者增加必须及时补充当月计划成本。
3.实际成本核算。
(1)人工费核算。
人工费核算资料包括劳务分包结算资料和专业劳务分包结算资料。每月月底分管工长提供经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签字的劳务分包和劳务大包完成工程量确认单,核算员对工程量进行复核后按照分包合同办理结算书,经项目经理审批后,交项目会计做账,确认项目实际发生成本。
(2)材料费核算。
①主、辅材料,构件、半成品等构成工程实体的各种材料,材料员按工长签发的领退料单及时登记材料帐,当月某日前按消耗对象(部位)编制经项目经理签字后的材料耗用报表和收发存报表,连同账簿,料单送项目会计,由项目会计复核后计价列入成本。②周转材料。自购周转材料中木材、竹胶板等不易保管的周转料采用完工百分比法按月摊销,工程主体完摊销完。周转材料废旧处理由材料部与监察部门估值,估值收入冲减相应成本,周转料中的碗扣、架管、丝杠等不易毁损的参照社会租赁均价标准摊销。租入周转材料应签订租赁合同,由材料员按月办理正式结算,经项目经理审批,当月某日日前交项目会计列入成本。③低值易耗品。自购低值易耗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下(含2000元)300元以上的,按五五摊销法摊销,在领用和工程主体完时各摊销50%。单位价值在300元以下(含300元)的领用时一次摊销。工程完工,残值收入冲减相应成本。租入低值易耗品比照租入周转材料核算办法执行。
(3)成本核对。
根据工程当期实际报量收入,项目会计核对同期发生的人、材、机、措施费、间接费等成本费用是否归集。如未按成本核算要求及时归集成本费用,不能与同期收入配比,项目部在当月月末对未及时结算的人、材、机、措施费结算项目进行暂估,填写项目未结算费用暂估单,并在次月实际结算冲销。
(4)成本分析。
①项目根据工程工期计划与实际进度工期情况,对工程分部分项计划成本与实际发生成本进行对比分析。项目会计按月填制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表,经项目经理签字,上报分公司经理。预算员根据投标报价,施工过程中的索赔和签证,出具预算成本人、材、机、措施费、间接费量价分析表,作为成本分析的标准。项目会计按规定的成本核算方法,出具各项目实际成本量价分析表。运用因素分析法或差额分析法,分析成本盈亏情况。②项目竣工后,成本会计及时进行成本封口闭合,一个月内核算员填写整体工程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表,项目经理组织相关人员编制《项目成本对比分析报告》由分公司审定后报财务部、项管部及监察审计室。详细分析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产生的差额、原因及项目管理经验与失误。
四、结语
篇7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员工 抵制行为 接受模型
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以来,在全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普遍存在超时、超预算、不能取得预期收益、甚至由于实施失败而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等问题。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影响ERP系统成功的因素不仅有高层管理者的参与、开发商的能力,还涉及到企业员工的行为。企业在引进ERP时,员工的接受程度如何,ERP的实施是否会遭遇员工个人、组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是否会受到部分员工的抵制或消极使用,这些都会影响到ERP在企业的成功率和实施效果。
一、员工的抵制行为
ERP系统在企业实施的过程中,会给企业带来大量的冲突和变化,冲突变化体现在员工角色、流程、信息技术、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等的改变。这些变化直接作用在企业的每一个员工身上,引起员工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发生改变,员工会采取某种行为去适应这种改变或者去抵制这种改变。
根据Markus的观点,抵制是试图阻止系统被实施和使用的行为,或者说是试图阻止系统设计者和实施者达到目的的行为,对变革的抵制是人对感知和威胁的自然反应,抵制行为在信息系统实施项目中是不可避免的。Kling把信息系统抵制理论分为三种,即人为导向论、系统导向论、人-系统交互论。人为导向认为,对信息系统实施的抵制是由员工自身的特性引起的,如员工的知识背景、价值观、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及态度等,而与系统特性无关。系统导向论认为,对系统实施的抵制是由信息系统的技术特性决定的,例如,系统功能的不完善、操作复杂、界面的不友好等。人-系统交互论认为,抵制是由信息系统和员工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也就是说,员工抵制信息系统实施的原因,是信息系统的实施会引起组织中角色、责任、权力关系的变化,进而使员工感觉到其个人(或部门)的利益受到威胁。
从本质上说,企业员工对ERP的抵制与对其他新技术的抵制并没有区别,但由于ERP几乎影响企业的每一项业务、每一个人,ERP所带来的组织变革远远大于以往任何一种信息系统。Markus认为,对信息系统抵制的强度,由丧失利益的大小及感知到的重要性决定,也由丧失利益者在企业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McGrath强调必须从员工的角度出发,理解信息系统实施可能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和他们抵制或者支持信息系统实施的动机和原因。
二、信息系统接受模型
信息系统实施成功与否的一个主要标志是用户的满意,因为只有用户的认可、使用,才能使信息系统的价值得以体现。为了探索个体用户如何,以及为何接受信息系统,国外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了相应调查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接受模型,其中比较典型的有理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技术采纳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任务技术匹配模型(Task-technology Fit,TTF)等。
1.理理论(TRA)。Fishbein和Ajzen引入理理论(TRA)用以解释影响个人行为的因素,指出一个人的行为意向直接决定了个体的实际行为,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行动首先应有执行的意向,没有任何一个行动是在无意向的情况下执行的。而影响个人行为意向的因素主要是个体的两种态度,即对物的态度和对行为的态度,对对物、人或组织的态度是无法预见的,但它可以通过影响主观标准来决定行为,而主观标准则是个体认为某项行动对个人有什么影响的认知;对行为的态度是指人对行为持有的态度,它与行为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个人对某一行为持有的态度越好,从事该行为的意向也就越强。考虑到ERP系统实施的复杂性,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最佳业务实践”,可将员工的参与引入信息技术接受模型中。Kanungo认为影响员工接受ERP系统的外部因素就涉及到对系统的态度和用户参与两个方面,而这两个因素又受到员工的责任、与系统的联系程度、行动的前后一致性的直接影响。
2.技术采纳模型(TAM)。为了有效解释与预测信息技术使用者的使用行为,在理理论的基础上,Davis提出了易用认知和有用认知的概念,易用认知是指使用者认为该技术容易使用的程度,有用认知则是使用者认为使用此技术对于完成工作的表现及未来的益处。他认为外部变量、易用认知和有用认知与信息技术的实际使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建立了技术采纳模型。在此后的TAM实证研究中,技术采纳模型无论在解释能力或理论简洁程度上都获得了相当程度的肯定,成为了国内外学者分析信息系统接受过程的典型理论。经过企业界和学术界的不断完善,技术采纳模型被引入了更多的内部和外部变量,其中外部因素包括个人主观标准、想象力、任务恰当性、输出效果、结论的可预见性等。Amoako-Gyampah认为影响员工对ERP系统有用与易用性认知在于员工对系统利益的认可,而培训、交流是解决用户对采用系统价值认知的有效途径。
3.任务技术匹配(TTF)。任务技术匹配模型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解释信息技术对工作任务的支持能力,通过描述认知心理和认知行为来揭示信息技术如何作用于个人的任务绩效,反映了信息技术和任务需求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由于员工的岗位和职责的不同,被指派的任务存在多样性和专业性,而信息技术也唯有针对某种特定的任务来设计才能满足需求。如果没有满足个人任务需求,则会降低员工对该技术的有用认知,而多余的功能设计则会降低员工对该信息技术的易用认知,也就是只有恰当匹配任务的信息技术才是最合适的。ERP系统本身就是一个通用工具,其功能的完善,以及是否符合企业的需求直接关系到企业开发ERP的目的,影响到企业员工使用ERP系统的程度。
三、ERP系统接受模型
对于企业而言,实施ERP系统的价值只有通过员工的有效使用才能体现出来。影响用户接受ERP系统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用户个体的因素,包括用户的受教育水平、学习能力、专业能力、信息系统的相关教育水平、自我效能感、系统经验、工作经验、年龄、个体的地位、用于完成任务的时间、用于学习任务的时间、交互的距离等方面;二是任务,包括任务的内容、特点, 即通过使用该系统,组织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若把TAM与TTF有机结合起来,则可以较好地克服TAM对组织任务的缺乏,以及TTF无法反映任务技术匹配作用于个人行为的内在机制的不足。
考虑到企业流程、组织结构变化给员工接受所带来的负作用,可以把任务作为影响任务匹配的变量,而系统功能、易学性等工具功能则可以通过员工的有效培训来解决;由于实施ERP所带来的商业利益是多方面的且有较长的时滞性,这样有效培训、充分交流就成了影响员工接受系统的必要途径。另外,让员工参与ERP系统实施过程,则是一些学者认为解决用户抵制、快速适应的战略方法,因此可以把员工接受ERP系统的过程如图所示。
图 ERP系统接受模型
1.有用与易用。有用与易用性都是员工对系统的某种判断,而这既受系统本身特性的影响,也受使用环境因素的影响。与系统使用效用最直接的两个因素便是用户个人和任务,影响用户个人判断的不仅存在于以往的经验与知识,也存在于系统实施过程中员工与开发人员交往之中,对开发商的信任自然就会过渡到对其产品的信赖;而系统界面美观、性能可靠,以及用户向导或帮助直观性等,又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用户对系统的感知,增强其使用系统的信心。虽然任务技术的完全匹配能够使用户感到亲切,但这种模仿企业原有业务流程的方法却无法起到企业实施ERP系统的真正目的,事实上的系统设计往往是在标准化与客户化两者之间的一种平衡,也就是说系统的使用并不是完全被动地去满足任务的需求,这样就需要用户去适应新的流程、任务。
2.信任。信任是商品交易、提供服务等诸多事件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尤其是针对双方长期和持续的合作关系更为重要。在系统的开发与设计过程中,特别是系统的客户化工作,用户的信任不仅可以帮助开发商圆满完成业务重组、模块的客户化,也能够促进员工对系统的认可与使用。David认为,相对于三种基本信任模型“基于过程的信任、基于特征的信任和基于制度的信任”,ERP执行中最为关键是双方通过长时间合作过程建立起的信任关系,这种信任不仅有利于员工对系统的接纳行为,也对用户感知系统的有用性有较大的帮助。
3.交流。充分且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是任何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因为在员工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进行某项变革,这往往会遭到激烈的抵制。在ERP的实施过程中,管理者要尽可能地让企业员工了解计划、目标、进度等细节;还要把ERP将如何影响员工的工作、对员工新的要求、新的工作标准、考核方法、激励政策等,都向员工解释清楚。员工知道得越多,他们对ERP项目的认同感就越强,同时对变革的准备也就越充分,他们抵制ERP的可能性也就越小。交流与沟通应该是双向的,开发人员通过交流则可以更多地了解到企业用户的真实需求。
4.参与。让员工参与ERP的实施过程,是减少抵制的重要手段,这将增强他们对ERP的认同程度,也就是增强所谓的主人感,员工会认为实施ERP是自己的事。员工的适当参与不仅可以促进业务流程的最佳匹配,还能改善项目成员与员工的相互配合,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提高培训的目的性和效果,而如果没有参与ERP实施,员工总是期望软件系统是完美的,就不能真正对ERP的功能和ERP对企业发展的意义有更深入的了解。Lawrence认为参与是一种感觉,不是把员工叫去参加讨论那么简单的事情,如果参与被当作一种诱使他人听命于已的技巧的话,它就永远不会奏效,因为真正的参与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的。
5.培训。培训的作用在于要保证员工能够理解企业实施ERP的目标和意义,理解ERP项目的愿景和期望,切实认识到ERP对企业发展的作用。还要保证员工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去使用ERP系统,并且能够适应由ERP所带来的工作方法、业务流程等方面的变革。这样才能降低由ERP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减少抵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Markus, M. L..Power, politics and MIS inplementation [J].Communication of ACM, 26(6), 1983, P430-443
[2]Kanungo, S.; Bagchi, S..Understanding user participation and involvement in ERP use [J].Journal of Management Research, 1(1), 2000, P47-63
篇8
Abstract: Eighteen big reports of the party put forward clearly, "adhere to the road of new industrialization, informatization, urban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romote the informatio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depth fusion, the coordina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teraction,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informatization, urban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represents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ollowing and promo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 fusion of subordinate enterprises talks about bit of superficial view.
中图分类号:F279.23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
国外企业信息化发展情况
目前,信息化对于国外现代企业来说,已经上升到一级战略的高度。无论是从宏观经济、企业内部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方面,信息化已经成为一个足以制胜的必要手段。最为明显的就是一个全新管理职位首席信息官(CIO)的诞生,改善了企业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提升了企业市场需求分析的能力,优化了工艺和生产流程,保证了设计开发、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的协同,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例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通过网上采购,使汽车零部件的采购成本下降了30%,通用电气公司借助供应链管理手段,2000年节省成本16亿美元;美国的飞利浦·莫利斯公司应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立了拥有2.6亿烟民的个人档案数据库;卡夫通用食品公司建立了3000万顾客的个人档案了数据库;从最初成为该产品或服务商的客户开始,通过档案管理产品和客户生命周期,分析客户使用产品周期和制定新产品开发周期,促进企业的发展。国外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据有关数据统计,中国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资仅占总资产比例的0.3%,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达到了10%。
国内企业信息化发展情况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有20多年的历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对较高,建设了企业内部网、财务管理软件、企业外部网站、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客服中心系统,但仍存在信息化建设水平不够高,应用系统独立性强,信息整合能力差,不能在生产、经营中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而中小型企业甚至还没有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信息管理系统、ERP系统等,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对更低。目前在国内各种规模的企业中,信息化普及率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除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遗留问题外,还存在着管理人员的经验主义,不能与时俱进的以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信息化的作用,直接导致科学的管理方法不能应用。正是这些原因的存在,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投资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甚微,与发达国家大企业信息化投入占总资产比例的水平相距甚远,在规模、层次和总体水平上也都存在很大差距。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状态
虽然中国的制造业具有世界级的规模,不过仍存在设备落后、管理方式陈旧,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低,企业资源不能共享。即使信息化建设较好的企业,也存在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与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小,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整合程度低问题,急需优化升级。企业管理信息化和制造车间数字化严重脱节,基本对立的发展模式,缺乏整体规划,设计研发加工本应连续的业务链,断点比比皆是。对于新技术盲目追求,没有从成本、产品和人员等多个方面考证新技术的有效性,造成新技术在使用中的名存实亡。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
加快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加快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统一企业网络基础平台,建立网络系统建设标准;信息管理代码标准;网络系统运行管理标准;制造与管理的数据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标准;软件应用评测标准;信息资源整合规范;ERP应用规范,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
加快基础网路平台建设:
进一步完善企业信息化基础网路平台,建立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内部的设计与生产之间、生产与经营之间、经营与市场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纵向互通、横向互联,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加快企业基础网络平台的建设
加快企业信息化基础网络平台建设、促进企业内部信息化的应用是加快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积极推进企业协同设计、制造与管理集成化建设
积极推进企业在产品研发、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设计水平和生产能力,增强企业在网络环境下协同设计和制造一体化的工作能力,实现产品设计、制造、管理和营销的信息共享。完善企业产品设计、制造、管理和营销数据管理系统,加快先进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管理、试验测试等各个阶段、各个方面,通过信息资源共享、研制过程协同、工作流程集成,促进产品研制设计、制造和管理的数字化综合的集成应用。加快以设计制造集成、制造单元集成、企业资源管理集成、试验测试集成等为主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促进科研、生产和管理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的新工业体系的形成,促进应用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积极推进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
积极的推进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是提高企业综合设计能力、制造能力、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方法。加快CAD/CAM/CAPP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设计效率,促进CAM/CAPP技术应用于数控编程及工艺设计上,提高数控机床(CNC)设备的应用水平,提高工艺设计及工艺管理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加快完善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等系统,使该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把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和过程集成起来,统一管理,建立企业快速、敏捷、灵活地响应客户的需求体系,系统的分析、预测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为工程技术人员协同工作,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供技术支持。加快ERP与PDM、SCM、CRM的整合;加快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两个纵向垂直的(公司到成员单位)应用系统整合,实现内部结算和内部资金有偿调剂,人力资源合理配备。
加快工程设计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融合
工程的设计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要充分认识到工程设计与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的关系,工程设计与利用信息化促进企业发展的关系,工程设计与服务企业信息化的关系,加快工程设计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融合。
建设工程设计信息化平台。
建设工程设计信息化平台及企业信息化管理模拟平台,可以促进工程设计人员掌握现有工程设计的前沿技术和了解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程度,模拟企业信息化管理状态,实现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和工程验收后顺利的加入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实现工程运行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无缝连接,提高设计水平、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降低设计成本。
建立工程设计项目数据库。
数据库是计算机应用系统中的一种专门管理数据资源的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库技术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企业的各个方面。建立工程设计项目数据库,推进工程项目设计、实施、验收的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建立项目主体数据库,方便工程设计者的查询;建立项目需求管理数据库,解决系统的分析项目需求、科学地分析项目需求,保证项目的科学实施;建立项目模型和项目功能模型数据库,要从项目的实际出发,对项目结构和项目功能等进行分析,要认真的描述业务过程、业务活动和层次结构,根据现行项目的中、长远目标,建立其逻辑关系,建立项目模型和项目功能模型支持项目设计和实施;建立项目元素数据库,明细项目单元,明确项目责任;建立项目设计指标体系数据库等,促进项目设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篇9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含义及其发展
财务管理信息化虽然是将信息技术引入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但绝不是简单地在财务管理中使用几台电脑,架设几条网线就可以解决的,必须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内涵进行深刻理解。它不仅是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采用,更是企业流程重组,人力资源潜能充分得以调动的一个过程。财务管理信息化应该是“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参考各种文献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解析,笔者认为可以将财务管理信息化定义为: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财务人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流程重组,调动财务人力资源的信息潜能,挖掘企业各种财务信息资源,更好地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过程。
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企业必然运用先进管理思想实施科学地管理,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的一些企业管理松散――尤其在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财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失控等许多问题的情况下,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显得更为重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向以集权为特征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转变成为可能。因此,企业必须顺应形势,大力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实现财务管理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模式的转变。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使用单机会计电算化软件。它是通过编写单机程序来实现会计记账、核算、制作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的计算机程序化管理,从而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第二个阶段是在企业内部建立局域网,运用统一的网络财务软件。它实现了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生产信息系统、销售信息系统等各个系统的集成。第三阶段是企业内外流程一体化应用层次。这一阶段通过计算机局域网来实现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通过广域网和数据仓库技术的使用,使集团公司内部之间以及与相关价值链主体之间能及时传递、整理、分析、反馈财务和管理信息,为企业决策者和相关利益方提供决策支持服务。这三个阶段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第三个阶段才是真正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
二、我国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类步入了信息经济时代。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的风行,使企业的生存环境和经营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这也使得作为企业管理核心内容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一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缺乏健全的预算控制体系。企业的预算编制大部分由企业的财务部门单独来完成,很多企业的财务人员对预算的编制了解不够。目前很多企业的预算管理现状并不十分乐观,还有一些些企业还没有起建立健全的预算体系,或者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财务的预算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也编制了年度的预算,但是该预算并没有成为企业生产与经营活动的依据,只是流于形式,预算的控制作用没有真正的实现。
二是企业财务管理缺乏合理的内部控制环境。一直以来,我国的很多企业都实施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力,而且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依然存在很多企业对财务报表或者项目进行数据的篡改,或者修改程序代码,另编财务报表和越权操作的混乱现象屡见不鲜,此外很多企业由于对资金的管理力度不足,造成了企业资金的短缺、资金的呆滞以及资金的投向不合理等问题,最终导致投资的规模和投资的布局严重失调。总的来说,企业的财务信息缺乏一定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准确性,企业财务信息化的效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些都阻碍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有序开展。
三是企业的会计电算化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主要是通过利用计算机来模拟人工进行操作和管理,而会计的电算化系统仅仅单纯地是将传统的会计流程搬到计算机中,虽然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会计的管理工作,但是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原有的会计流程,没有发挥会计电算化的真正作用。
总之,企业财务信息化存在的诸多问题,既有外部环境因素,又有企业自身原因。外部的问题有待政府加强监管(如加快有关规范与标准的制定、提高网络的社会安全性等),而企业内部的问题就只能靠企业自己解决了。要使财务管理信息化取得成效,企业必须事前对自己有所把握并采取适当的风险防范措施。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组成模块与功能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真正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必须依靠若干个信息系统模块的集成。一般来说,财务管理信息化应该包括会计事务处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决策支持系统,财务经理信息系统以及组织互连信息系统五个部分。这些系统的成功建立以及相互之间的集成管理是财务管理信息化成功的体现,他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一)会计事务处理信息系统
它是为满足企业财务部门会计核算工作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系统,主要解决财务人员的手工记账和报表问题,将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系统是以账务处理、报表管理和日常会计事务处理为主。通常按功能可以分为会计核算信息子系统和会计管理信息子系统。
(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它是以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为手段,以财务管理提供的模型为基本方法,以会计信息系统和其他业务系统提供的数据为主要依据,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程序化问题进行自动或半自动的实时处理,从而实现对有关业务活动的控制功能。例如,对产品订购的管理,系统可以提示企业的经济订购批量是多少,显示出哪些产品库存已降至最低储备量需要及时订购补充。
(三)财务决策支持系统
财务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非常灵活的交互式信息系统,它可以用来解决事前难以准确预测或者是随机变化的问题。一般说来,财务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其良好的交互性,使财务人员能够进行一系列“what-if”分析,再运用不同的模型,列举可能方法,协助分析问题、估计随机事件的各种可能结果、预测未来状况等方式,为企业决策者制定正确科学的经营决策提供帮助,同时对企业财务风险起到事先防范的作用。
(四)财务经理信息系统
这种系统是一种将会计事务处理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相结合的高度交互式信息系统。它能帮助财务经理充分利用企业数据仓库,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发现数据的特征,预测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趋势,使企业的财务主管能够灵活、方便地从更多观察视角了解问题和机遇。
篇10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技术;信息化教学
先进的制造工业中,工业机器人作为发展的重要手段,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时衡量了这个国家的制造水平与科技水平。目前,我国处于工业技术转型并且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机器人产业作为工业机器人的重点部分,正是我国工业生产降低成本、免受环境制约等重要发展的良好选择。近年来,工业机器人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市场对其的需求量非常大。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带动了机器人领域的发展。但是在机器人领域发展中,缺失技术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素质比较高的专业人才,产业发展遇到瓶颈时,专业人才缺失,无疑会对发展造成巨大影响。所以,多个国内的中专与大专院校也开展了工业机器人专业,为国家重点培养目前紧缺型人才。但是由于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人才培养起步较晚,各院校对于专业的发展、实训课程的建设等还处于探索阶段,再加上每个学校对工业机器人昂贵设备的投入差距,导致专业发展良莠不齐。因此,通过虚拟的仿真技术,能够提升教学在实操训练中的质量[1]。例如美国ABB机器人公司研发的RobotStudio仿真软件,界面相互交错,操作易懂便利,能够对实际的工作环境进行模拟,满足老师与学生们在教学过程中实验的要求,解决了实操困难的重要问题。
1虚拟仿真技术在信息化教学中的作用
1.1能够有效减少教学成本,提高操作安全性。因我国目前在机器人教学实验中建设成本比较昂贵,光是工业机器人一台设备就要四五十万,一个实训室的建设至少要200万以上。所以这对实训场地和资金的要求都比较高。而如果使用虚拟仿真软件,虽然前期投入有点大,但是从长期考虑,这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而且还降低了教学成本的投入,最重要的是能够满足一个学生一台机器的操作训练,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均能享受到相同的教学效果与训练,同时能够避免操作训练中机器人产生碰撞等危险情况产生,保证了操作课程中的安全性与准确性。1.2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工业机器人RobotStudio仿真软件能够有效构建虚拟三维实训场景,模拟真实场景,有利于学生提前熟悉实际操作的环境与内容。由于其交互性强,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操作的技巧,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验证,并得到直观的结果,因此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创造力,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1.3能够搭建实际的操作情境,实现实际工作环境的无缝对接工业机器人RobotStudio仿真软件能够模拟仿真焊接、码垛、搬运、喷涂、装配等多种现场的工作,学生可脱离现场条件的束缚模拟搭建实际岗位情境,通过仿真操作可了解实际岗位要求,培养自身提前适应岗位的能力,实现实训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能力的无缝对接。
2RobotStudio仿真软件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在仿真软件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让机械手在机器人工作台上绘制三角形或矩形的场景,从而进行模拟。仿真过程分为布局基本工作站、建立机器人虚拟系统及工件坐标、建立并调试示教路径、再现示教路径四个部分[2],如图1所示。第一,机器人使用的工具为画笔,合理导入工作台模型。第二,依据布局来设置机器人系统,建立机器人虚拟操控器,让机器人具备电器操控特点,并且在工作台中设立三个工作坐标点。第三,使用机器人“手动线性”进行操作,利用设定好的定位来调整机器人位置,之后确定教学,手动线性对话的设计如图2所示。使用MvoeJ与MoveL指令展开教学编程,直线轨迹指令如图3所示。第四,把教学路径和虚拟控制器进行同步,启动仿真软件同时实现教学路径图。下图4为直线轨迹与教学再现的实现成果。利用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软件RobotStudio为学生提供现场化教学的同时还能重现仿真教学,让学生们能更容易理解工业机器人的概念,把握其在工作中的基本需求,掌握程序指令使用的调节与编程,更了解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方式[3],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固的基础的同时,还更加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实际操作过程。另外,通过软件的仿真,也能让学生熟悉工业机器人的模拟操作,避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误操作而撞坏昂贵的设备,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3虚拟仿真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3.1存在问题。3.1.1与现场设备的实际操作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虚拟仿真毕竟不是真实的设备,它也代替不了真实的设备,它和现场实际操作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距,比如在软件操作中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安全意识,通过软件操作,很容易忽视安全意识,容易麻痹大意,还有很容易忽视工业机器人的安全操作规程,等等。因此,遇到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就会欠缺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3.1.2难以满足所有不同型号设备的教学需求。一些学校设立的工业机器人操作实验室,因日常教学与比赛的原因,会建设类型不同的工业机器人教学训练室,在利用仿真软件过程中,只能使用某一个单一型号的教学软件,它难以兼顾不同品牌的机器人。3.2解决策略。3.2.1虚实结合,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只追求信息化教学,要把仿真虚拟技术和实际机器操作有效地结合起来,并把它们之间的差异表述明确,研究透彻,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向同学们强调实际操作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严格按照实际操作规范进行训练,具备较强的安全操作认知,让学生们顺利实现虚拟操作和实际操作之间的融合。3.2.2以点概面,建设工业机器人专业的信息化课程体系。RobotStudio仿真机器人软件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和其他的仿真软件进行兼容,成为了面临的最大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必须设立一个统一的虚拟仿真操作教学课程,以该软件作为学习基础,提高学生对其他品牌机器人的理解和操作能力。因此,老师要通过数据化资源平台努力建设不同品牌的仿真机器人教学课程,并且在不同的虚拟仿真机器人软件中进行操作之前,均需要了解其特点,同时对其进行归纳与总结,拓宽学生对知识的认知面[4]。
4结语
虚拟仿真软件可以进行机器人教学和场景再现等教学操作,让学生们对虚拟仿真操作具有更强的理解能力,对教学也具有直观的认知,了解并且熟悉机器人训练操作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速度,同时还能确保学生们理解掌握其中的重点,突破教学难题。此外,利用这种教学方式,能够确保学生们的安全,同时还能避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机器人造成的损失与破坏。实操教学和仿真教学相互结合,提升了教学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薇,吴艺琛.浅析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现状及发展战略[J].内燃机与配件,2018(3):260-261.
[2]叶晖,何智勇,杨薇.工业机器人工程应用虚拟仿真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3]陈廷艳,彭一航,许二娟,等.仿真软件在工业机器人示教及再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轻工科技,2018(6):74-75.
- 上一篇:化学工程和化学工艺区别
- 下一篇:审计中常见的审计问题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