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业行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08-17 18:15: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工业行业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国家经济能源安全、全球环保压力的作用下,节能减排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国内外学术领域以及国家政府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选择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中国是世界最大
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是第二大能源的生产及消费国家,每年的碳排放仅次于美国。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经济体制结构的改革,节能减排工作已经成为
了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战略性因素。而二氧化碳的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针对重点行业进行有效治理,尤其是一些污染大户,例如化学工业行业。因此,分析
化学工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影响,探讨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政策角度提出对应的建议,对于控制节能减排工作尤有必要。
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能耗高、污染大的化工产品生产能力增加,控制难度大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的迅速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的需要量不断增加,尤其是氮肥等化学肥量不断增加。同时,纯碱、烧碱、电石、黄磷等物资的需求量同样增加,导致以
这些产品为主要产出的化工产能都以增长速度为30%的速度持续增长,开始呈现出产能过剩的问题。同时,针对化工行业发展的产业经济改革机制不足,而且部分地区因为经济发展
需要,地方保护注意严重,导致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不能得到有效落实,这些因素都导致了高能耗、高污染产品持续增加的问题。
2.化学工业实施节能减排工作的基础薄弱
针对化学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耗与污染物的排放统计策略以及机制都不够完善,部分规章制度已经是十年以前制定的,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化学工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实际需要。部
分生产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甚至没有制定对应的标准,需要在当前进行对应的制定。即使国家统计部门需要制定对应的统计数据,也需要相关行业部门的支持、核实才能保证数据
的真实可靠性。另外,节能减排工作的统计及管理队伍相对较为薄弱,还没有专职的能源与环境保护管理人员。
3.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力度不足
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需要更多更先进的技术支持。化学工业行业企业在近些年来规模得到了持续增大,但是与此相对比的却是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及投入力度不足。即使部分企业
在实施的过程中开发出了对应的节能减排技术,但是因为其自身利益的因素,部分企业不愿意在行业内部进行共享。同时,对于那些已经拥有相对完善、成熟的节能减排技术行业
而言,国家在技术以及专项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稍显不足。从全球化学工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与当前中国工业化水平相比,所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要求过高,节能减排工作的
力度和挑战都较为严峻,还需要国家从资金、政策等多个方面予以投入。
三、化学工业节能减排政策建议
1.优化行业发展结构,持续发展第三产业
长时间以来,我国在国家建设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坚持优先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受到国家的支持和发展。但是,重工业行业在能源消耗、碳排放量等方面的需求量等都相对
较高,这些行业得到持续发展的一个最终结果就是增长了工业产业对其他社会资源及能源的占用,将社会能源消费的弹性空间完全占用。所以,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的过程中,应
该在确保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上,通过对行业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包括对重点行业,例如化学工业发展方式进行转变,促进化学工业行业向工业技术服务的方向发展,增加第三
产业在整行业发展中的地位,这样才能提高能源消耗控制水平,降低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2.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降低高碳源的供给
首先,化学工业发展过程中必然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且其中煤炭资源一直是化学工业所消耗的主要能源之一,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较为严重;其次,在整个世界的工业化推进与
发展的过程中,能源消耗的结构逐步从以煤为主开始向以天然气、石油的方向发展。但是,从当前全球的石油出口量以及消耗量来看,中国当前的能源消耗结构、转换等在短时间
中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化学工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实施过程中,国家应该优先对整个化工行业的能源结构进行调整,通过使用太阳能、水能和电能等洁净能源,实现经济和环境的
协调发展。
3.增加节能减排技术的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化学工业的持续发展必然会带来能源的消耗,即化学工业的发展必然会在客观上导致能源消费的增加,即化工行业的持续发展将直接消耗更多的能源。所以,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
性产业,化学工业在发展和投入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整个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及资源的支持程度等问题。因为化学工业发展过程中的能源耗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因此在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中,持续快速发展的经济敬爱那个带来能源消耗的持续增加,而这必然导致环境污染。因此,为了确保化学工业及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得以发展,将来化
学工业的能源消耗必须解决煤炭及环境保护的问题,而这只能够通过持续增加对清洁能源、新型化工技术等方面的投入来实现。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提高化学工业能源及资源的利
用效率目的。
4.分析化学工业经济得以持续增长的促进因素
从工业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化学工业能源消费的单一增长并不能一定就会导致化学工业产业的经济得到增长。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以大量能源消耗为理由,试图通过
消耗能源达到经济增长的面对。而需要通过分析影响化学工业经济增长的相关因素着手,例如产业结构、税收优惠刺激政策、经济增长方式等多个方面开展相关的工作,实现经济
的持续稳定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发展政策方面来看,化学工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发展要从循环经济的反正理念和发展方式着手,加大对化学工业产业园区的生态改造、生产工艺流程以及能源消耗方式
篇2
化学工业(chemical industry)又称化学加工工业,泛指生产过程中化学方法占主要地位的过程工业。包括基本化学工业和塑料、合成纤维、石油、橡胶、药剂、染料工业等。化学工业利用化学反应改变物质结构、成分、形态等生产化学产品,如:无机酸、碱、盐等。在台湾,化工的主要范围包括:制糖、味精、造纸、精密化学(油墨、染颜料、制药、接着剂、农药、清洁剂、日用化学品)、石油化学、橡胶、塑料、合成皮、酸碱、合成树脂、胶带、复合材料、陶瓷、玻璃、水泥、油漆涂料、皮革、樟脑等工业。
石化产业是台湾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平均年产值占整体制造业之比重维持在7%左右水准,且产业关联效果相当大,为台湾重要关键性产业之一。石化工业是化学工业中是以石油或天然气作为主要生产原料,以制造成各种石化产品的工业。基本上,石化工业可分为上、中、下游三大产业。上游产业为石化原料业,系将轻油或天然气中的乙烷,经由裂解工厂加以生产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等产品。中游产业包括塑胶原料业(包括PVC、LDPE、HDPE、PP、PSKABS等)、人造纤维业(AN、CPL、PTA等)、合成橡胶业(BR、SBR等),以及肥料业。中游厂商再根据上述本原料加以衍生出四大产品,即乙烯、丙烯、四碳烯烃及芳香烃系列产品。因此,所称石化工业其范围包括上游的石化原料业及中游的中间原料业。
化学工业不仅和传统制造业相关,它的基本原理也是各应用科学的基础。近年更与生化、聚合物、航天材料、医药、半导体电子材料、光电化学工程、高分子科学、污染防治、特用化学品等科技紧密关联,成为既是传统产业,也是高科技产业的一环。
2.台湾化学工业的回顾
台湾化学工业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1898年清光绪年间设立的磷酸及硝酸工厂,1902年打狗(现在的高雄)是糖商、糖行聚集之处,台湾的砂糖95%是自打狗港外销出口的,打狗港是当时著名的“糖港”。这一阶段,所生产的基本都是初级日用化学品。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全力动员台湾的人力与物资推动固碱、盐酸和液氯、化学肥料、水泥、平板玻璃、味精等工业发展,以满足军事和民生物资需求,进一步推动了化学工业的发展。二战结束后,台湾政府倾全力成立提炼樟脑油的樟脑工厂,整修生产烧碱、硫酸的设施,分别成立台碱公司与台肥公司。另于1946年重建日本人在高雄所留置的炼油设备,成立中油公司(现更名为台湾中油公司),于高雄原厂址设立炼油厂,负责石油与石油化学产品的产制工作,提供经济建设、工业发展所需化学产品与发电用燃料,基础化学工业开始兴起。
1959年,台湾中油公司嘉义溶剂厂生产苯、甲苯、二甲苯等基本石化品,充分供应岛内的染整、农业、清洁剂、纺织、塑料等市场,满足了民生用品需求。由台湾中油公司在高雄炼油厂内兴建的台湾省内第一套轻油裂解厂于1968年开始运转,提高了纺织、塑料、皮包、雨具、玩具出口制造业的原料自给率,不但让高雄成为台湾化学工业发展的重心,也建立台湾化学工业在整体工业体系中的角色与地位。
自1986年起,台湾化学工业进入转型期,产品结构调整,面临“质”的提高。为适应国际竞争,低附加价值产品移往海外,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渐受重视,部分研究成果也开始涌现。
台湾“经济部”统计处的数据显示,台湾在1991年化学工业的产值约新台币10,958亿元,占制造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而在化学工业中,造纸印刷化学品、塑料制品、化学材料、石油及煤制品的产值合计已达新台币7,275亿元,显示当时的化学工业仍以生产民生用品、基础素材型化学工业产品为主。
3.台湾化学工业的现况分析
化学工业是台湾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对台湾整体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产值约占制造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按台湾标准行业分类,台湾的化学工业分为化学材料、化学制品、石油及煤制品,橡胶制品及塑料制品等门类。台湾化学工业的发展,过去主要是采取了“逆向垂直整合”的方式。就是先从下游加工产业开始,进口原料、加工生产、开拓市场,然后逐步扩大延伸,发展成为上、中、下游配套的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1986年来,台湾化学工业从过去以解决数量问题为主进入了以提高质量为主的转型期,产品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通用型产品的生产移向境外,岛内注重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特用(精细)化学品,并不断增加这方面的科研投入。
步入21世纪,因工资上涨、环保意识增强,以及中东、印度及中国大陆化学品产能骤增、东盟区域贸易壁垒的压力等因素,台湾许多大型化学工业厂商加速转型,生产关键化学原料及特用化学品等高价值产品。此外,为扩张生产规模与销售范围,台湾化学工业经营业者也纷纷进行国际化布局,到中国大陆、美国或东南亚国家投资设立生产或贸易基地。
近10多年来,信息电子工业的产值略高于化学工业,而两者之间的产值差异正逐渐减少。1993年化学工业产值为12,300亿台币,占制造业总产值22.3%,高居各行业之首。1999年化学工业的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约2成,2009年化学工业的产值约为新台币32,318亿元,占制造业总产值高达31%。十年来,化工业的发展很快,与制造业相比较,制造业的年平均成长率约为3.5%,化学工业却已达5.8%。
在化学工业的产值中,石化约1.7万亿,其余是一般化学工业。石化工业主要靠成套技术及设备引进,其发展即是典型的下游带动的“逆向垂直整合”模式,以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开拓加工产品的市场,再逐步扩大到上中下游完整的生产体系。由于过去台湾的竞争依仗劳动力比较优势,研究开发未受重视,研究成果少,自主技术建立缓慢。
而在化学工业中,医药用化学品、特用化学制品、高性能合成纤维材料、石油及煤制品的产值成长较为显着,造纸印刷、肥料、塑料制品等则呈现负成长,显见化学工业的产值成长快速,主要归功于光电与电子工业用精密材料、医药化学品等高附加价值的化学制品。
2009年,台湾公布生物科技(包括:生技制药、医疗器材等产业)、绿色能源(包括:太阳光电、LED照明、风力发电、氢能及燃料电池、生质燃料、能源资通讯及电动车)、精准农业(包括:基因选种、高效能高生物安全生物工厂等产业)、观光旅游、医疗照护及文化创意为六大新兴产业。
这些产业政策将引领化学工业厂商提升生产技术与产品等级,开发光电、资通讯、医疗材料、关键性药品中间成分等化学品,并研发对环境友善性高的绿色生产制程与产品,如氢能、生物质酒精与生物柴油、可分解生质塑料制品等,构建化学工业再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
4.台湾化工厂商分析
在台湾化工行业占据统治地位的厂商是公营的台湾中华石油公司(CPC)及一些私营的岛内化工公司,包括台塑集团、NanYa塑料公司、台湾聚丙烯公司、大太平洋石化公司、联合石化公司以及台湾苯乙烯单体公司等。与亚洲其它一些地区的情况不同,西方跨国大公司在中国台湾占领的市场不多。
在石油化工行业,共有50家企业。从业人员达到3万以上,并且逐年递增。产值上下波动,但总体呈上升态势,近三年来产值从2009年的1.6万亿增加到2010年的1.8万亿新台币。研发经费上―直保持稳定,占营业额的0.32%。在投资方面,投资在50亿元以上的有4家公司。分别是台塑集团、台湾中油公司、长春石化公司和中美和石化公司。其塑集团投资最多,共达到9200亿元,分五期完成,各期分别为5137、1246、2817亿新台币。重点投资项目分别是炼油、轻油裂解相关产品及石化相关产品,芳香烃厂及石化相关产品,炼油、轻油裂解相关产品及石化相关产品。
化工行业中从业人员最多的是塑料加工业,也是化学工业中最大的产业,工厂约9000家,从业人员23万。高级材料的加工、加工技术的提高、产品精密度的提高,是重要的发展方向。例如,加强混炼技术、添加剂使用技术、高精密度射出成型技术、弹性自动化生产技术,重点开发电子零组件、汽车机车零配件、光学仪器零件、医疗器件零件与功能性多层模制品等。
台湾专用化学品工业包括橡胶、塑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电子工业用化学品、水处理剂以及农药、医药、染料、生物技术制品等,共有220家。
5.两岸产业合作
六十多年来,中国大陆的化学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已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门类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品种大体配套、大中小企业相结合的工业体系,并建成了较完善的科研、设计和教育体系。
中国大陆的化学工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1949年,祖国大陆化学工业总产值为3.2亿元人民币,1996年达到2577亿元人民币。尤其是从1991年到1995年的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化学工业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1.1%,是中国大陆化学工业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
同样,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台湾的化学工业日臻成熟,它的特点是:大量地成套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生产效率高,许多产品,如ABS、聚醋纤维、聚氯乙烯等均具国际竞争力;上下游产业结构完整,部分中间原料达到世界级产量水平,下游加工业以中小企业居多,灵活而多样化高科技投入的成果也渐渐显现,今后将全力推动高附加值的精细及专用化学品、生物科技及制药产业的发展,加快国际化步伐。
总之,两岸化学工业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其整个发展历程中有其共同之处。即起始时问差不多,初创时的化学工业均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而进行化肥的生产。后来由于发展环境、资金和政策等不同,所以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以化工科技为例,台湾化工科技发展主要是通过吸收海外资金,引进先进技术的途经进行的、因此走的是一条轻基础研究、重应用技术研究的道路,其化工研究焦点集中在中下游,因此,其对引进先进技术的消化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强。而中国大陆的化工科技重基础研究和高科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相对较少。化工研究焦点是中、上游,所以中国化工科技基础研究发达,积蓄了大量的科技人才,据统计,中国大陆化工系统共有县以上独立的科研院所245个,职工约5.5万人,研究领域之广泛涵盖了整个化工领域。然而,由于应用研究投入不够,科技成果转化比较慢。
由于海峡两岸化学工业发展道路不同,形成了相异的优劣势和互补性。
中国大陆化学工业的优势为:天然资源丰富,化工专业人才众多,力量雄厚;石化上游规模大;消费市场潜力大;劳动力成本低廉。劣势:资金短缺,营销渠道尚不完整,经营和管理人才缺乏;市场经济体系不尽完善;化工技术转化能力欠缺。
台湾化学工业的优势是:资金充裕;营销网络完整,经营和管理人才水平较高;化工技术转化能力强;下游加工实力较强。劣势:天然资源缺乏;内需市场较小;基础研究人才欠缺;生产要素成本高。
两岸化工业各自的优劣势充分显示了双方之间存在巨大的互补性,是今后合作的良好条件和机遇。例如,。可以以大陆化工基础研究成果和人才优势,通过共同开发、委托研究、技术转让等方式,协助台湾加快发展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利用大陆经济持续增长的机会,为台湾化学工业的技术、资金、产品提供更大的市场;以台湾化工的技术转化和国际营销经验的优势,与大陆联手创造更多的投资机会。打破西方国家在技术上和市场上的垄断。双方还可以通过发展机会的互相配合,创造出1+1>2的综合效应,以取得两岸双赢的格局。
6.台湾化学工业的未来
台湾的化学工业历经多年的努力,如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制造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奠定了工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台湾经济发展之所以能稳健成长,其贡献很大。
近年来,由于中国大陆产业的崛起,亚洲部分国家也急起直追,提升技术能力,化学企业不断经历着购并、联盟和重整,扩大规模与厚植竞争力;同时,东盟组织的成形也逐步构筑贸易障碍。在这样的冲击下,台湾的化学工业必将经受严酷的考验,必须积极进行核心技术与产品升级及再转型。化学工业产品将朝着洁净化、多样化、专用化及机能化,且是绿色环保产品的方向发展。产品的研究开发力量将强化并富有效率,持续改进产品质量、纯度与物理及化学特性,以创造新价值来提升国际竞争力。而新工程塑料与精密涂料、色料化学品、薄膜材料、医药化学品、纳米材料、保健品与化妆品配方原料、新兴产业用关键化学品材料等新化学工业制品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加。最后,化学工业为推动国际化、全球化贸易运筹,必须整合产销体系建立电子化系统,才能及时把握商机。
未来化学工业科技仍然是纳米材料、光电材料、光电、半导体、生物医学材料、航天材料、污染防治工程、新能源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基础。只有依赖化学工业才能创造出环保的、优质的、安全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因此台湾努力朝着开发省原料、低耗能、低污染与高经济附加价值的新产品方向发展,以抵御成本低廉、劳力密集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以渠道及品牌打入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台湾化工业正在稳步前进[J].化工文摘,2000(04):7.
[2]关肇基.台湾的石化工业(一)[J].东南亚石化市场研究,1995(5):11-16.
篇3
目前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同世界的接轨,已经逐渐认识到化学工业在现代工业中的作用,在发展规划中突出化学工业的优先发展地位。化学工业园区凭借可以实行统一规划、统筹开发、资源共享、集约化经营,可以实现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的聚集效应和规模经济的优越性,已经成为中国化学工业发展的主流方向。现在在各大城市先后发展和建立了几十个规模不同的化学工业园区,例如,广东的珠海临港工业区、河北的沧州临港化工园区、山东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在这些园区内,基本都有几家、几十家的化工企业。园区化已经成为中国化工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由于化学工业园区的特点决定,化学工业园区内存在大量危险源,面对众多危险源,很难实现全部的监管。为了更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确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实行危险源的分级管理,需要对园区内的危险源进行分级,并根据各个危险源的级别,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
1.危险源分级方法概述
目前,危险源分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危险源静态分级方法,即分级的标准不变或分级结果不随参加分级的危险源数目多少而变化;二是危险源动态分级方法,即危险源数目发生变化或分级的标准可变或两者皆可变。危险源静态分级方法主要以打分的形式进行,如美国的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ICI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数法、日本劳动省基准局制定的化工企业六阶段评价法、国内的机械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方法、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法、冶金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法及工厂危险程度分级等方法。这种打分的方法操作简单,但是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所打出的分数有很大的差异,危险性等级划分的尺度很难把握,会影响危险分析的准确性。危险源的动态分级是按某种原则反复进行分级和修改,直到分级满足某种规律为止。分级的研究对象是全体同类危险源,通常包含很多元素,不可能研究所有元素,要根据抽样的部分建立分级的标准。分级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可随样本的数目进行动态调整,也可根据危险源等级划分的数目的改变而进行动态调整。危险源动态分级常用的方法有:神经网络法、DT动态分级法、层次分析法和分级全息建模等。中国最早提出动态分类的方法始于岩石稳定性分类,为DT法,由中国的林韵梅教授提出,这种方法是基于聚类分析原理进行的方法,与传统的分级方法的最大区别是它揭示了分级三要素,即分级判据、分级挡数和分级界限间的内在规律。因此,近年来被一些学者引入到危险评价中。
2.化学工业园区危险源分级模式
化学工业园区内含有众多化工企业和重大危险源,由于化学工业园区本身的特点决定,危险源之间、企业之间可能产生相互影响,因此,对于化学工业园区内危险源进行分级研究时,不能仅仅是简单地照搬现有的危险源分级方法或只单纯地利用一种方法进行,应该根据园区自身的特点,不仅要考虑到危险源本身的危险性,还要考虑到危险源之间、企业之间相互影响的可能性。但是,在现有的危险源分级方法中,很少能够体现出化学工业园区这种危险源之间、企业之间相互影响的危险性特点。因此,必须综合利用现有的危险源分级方法和理论,建立化学工业园区危险源分级方法。
2.1化学工业园区危险源分级的理论基础
对于化工系统的危险源分级,不论是动态的危险源分级方法,还是静态的危险源分级方法,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论基础,即从不同的侧重点出发,客观描述系统的危险度,然后以此为依据进行危险源的分级。因此,对化学工业园区危险源进行分级,实际上是对危险源的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危险性评价结果,结合化学工业园区危险源的特点,将危险源分成不同的级别。
一个普遍接受的观点就是危险源的危险性由危险源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一旦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的后果严重程度两个方面来决定。在定量描述危险源的危险性时,可由下式表示:
R=P・C (1-1)
式中,
R――危险源的危险性;
P――危险源发生事故的概率;
C――事故发生时的后果严重程度;
k――对应于后果严重程度的常数。
根据式(1-1),对危险源的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时,需要对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进行评价。
化学工业园区内存在很多火灾、爆炸和有毒等比较集中的重大危险源,这些危险源一旦发生事故,就必然造成非常大的事故影响范围和严重的事故后果,就可能使相邻危险源之间发生互相影响;当化学工业园区内某个企业发生重大事故时,事故造成的伤害就可能越过企业的边界,影响到邻近的企业。因此,在对化学工业园区内的危险源进行危险性评价时,必须考虑到环境因素。由此,引入一个环境系数E,表示危险源周围的单元密度,通常危险源越密集,E的取值越大。式1-1变为:
R=P×C×E (1-2)
由式1-2可知,当相邻的危险源数量越多时,危险源的危险性就越大,这是因为危险源受到影响的可能性随着周围环境中危险因素的增加而增大,导致危险源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随之增加。
2.2化学工业园区内危险源分级模式
通过上面的理论分析,可以知道对危险源的分级实际上是建立在对危险源的危险性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的,即根据危险源的危险性评价结果,将危险源分成不同的危险级别,那么,要对园区内的危险源进行分级,就必须对危险源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另外,由于化工园区内化工企业集中,园区存在大量的不同种类的危险源,不能也不必对所有的危险源进行评价和分级,因此,必须对园区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筛选。这样,提出化学工业园区内危险源分级模式为:
(1)对化学工业园区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筛选出需要进行评价和分级的重大危险源;
(2)对危险源进行危险性评价,即进行事故后果分析和事故发生概率研究,确定危险源的危险度;
(3)根据危险源的评价结果,对化学工业园区内的危险源进行分级。
化学工业园区内危险源分级的模式如下图所示。
3.结论
在对化学工业园区内危险源进行分级的研究中,主要是在根据化学工业园区内危险源的特点,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对化学工业园区内危险源进行分级的模式,并利用建立的分级模型对化学工业区进行了危险源分级。
主要结论如下:
篇4
化学工程,简称化工,是研究以化学工业为代表的,以及其他过程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关化学过程与物理过程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如石油炼制工业、冶金工业、食品工业、印染工业等,并应用这些规律来解决过程及装置开发、设计、操作等问题,它是以数学及少量的物理观念为基础应用于化学工业上,主要研究大规模改变物料中的化学组成及其机械和物理性质,来替生产化学品或是物料工厂提供一个反应流程设计方式。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科学计算已经成为当代化工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三种主要手段。
化学工程的研究领域最初只是化工单元操作,如:输送现象(为化工学科当中“单元操作”的理论基础)、化工热力学输送现象。随着发展,后来又发展出一些新的分支,化学工程领域的分支庞大,可应用在各类化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及实务上的操作,因应现代工业发展的需要,以化工的知识背景为基础,例如半导体工业。随计算机的快速发展,数值模拟(cfd)在化工的发展占据重要的地位。
2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简介
2.1 化学工程与工艺任务。根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性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任务是培养学习化学工程学与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现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由于涉及化工的学科和领域很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除了让学生学习一般应用化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该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及本校的实际情况,重点学习化工在某个或某几个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以便形成不同高校应用化工专业的特色专业方向。
2.2 化学工程以及化学工业的一些特点。以物理学、化学和数学为基础,并结合工业经济基本法则,研究化工单元操作以及有关的流体力学、传热和传质原理、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等在化学工业上的应用,以指导各种过程及其设备的开发、改进和发展属于化学工程学的内容。化学工程是随着化学工业的大规模生产发展而形成的。化学工程包括过程动态学及控制、化工系统工程、传递过程、单元操作、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等方面。化学反应是化工生产的核心部分,提供过程分析和设计所需的有关基础数据,研究传递过程的方向和极限,化工热力学是单元操作和反应工程的理论基础,它决定着产品的收率,对生产成本产生重要影响。对单元操作的研究,可用来指导各类产品的生产和化工设备的设计;传递过程是单元操作和反应工程的共同基础,化学工业在新的形势下要求处于化学核心地位的催化技术和化学工程都必须用跨学科的战略进行多学科的研究。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这三种传递,实质上就是各种单元操作设备和反应装置中进行的物理过程。
合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核心,化学家不仅发现和合成了众多天然存在的化合物,同时也创造了大量非天然的化合物,使人类社会所有的化合物达到2230万个(美国化学文摘1999年12月10日收录的化合物数),并且以几个月就有100万个的速度发展,大量新化合物的产生是化学工业产品开发的基础。信息技术及工程技术的进步为设备和工艺创新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化工行业的技术进步。 化学工业的生产技术和许多深度加工的产品更新换代快,要求化学工业必须不断发展和采用先进科学技术,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不断寻求技术上最先进和经济上最合理的方法、原理、流程和设备是化学工业工艺创新追求的目标。化工新技术开发程序是一套科学的程序,它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宗旨,以工业化和商业化为目的的创新过程。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化学工业的研究开发费用、科研人员以及专利和文献的数量都居各工业部门的前列。
3 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数据处理分析
传统的化工实验的数据处理是相当复杂的,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由于化工实验需要平行实验,数据处理过程的重复性也非常大。借助MATLAB软件的应用,可以使人们从大量的数据处理当中解脱出来。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是初步了解、学习和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科学实验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化工实验的特点流程较长,规模较大,数据处理也较为复杂。因此依靠计算机处理数据会使繁琐的数据处理过程变得简单快捷,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数据处理是每一个化学工程实验必不可少的步骤,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通过实验可以建立过程模型、分析工艺技术的可行条件。但是化工实验数据的处理往往并不是那么简单,它需要通过复杂的数学计算,若仅仅依靠手工计算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化工实验数据的处理量很大、重现性很高,因此应用计算机来处理实验数据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一个以实验为基础的专业学科。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有限的实验点去寻找某一对象或某一过程中各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揭示某化工过程所遵循的客观规律。
MATLAB在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中的应用进行初步的尝试。传统的化工实验的数据处理是相当复杂的,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由于化工实验需要平行实验,数据处理过程的重复性也非常大。而MATLAB是一个强大的数学软件,能够方便地绘出各种函数图形,一方面可以解决符号演算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解决数学中的数值计算问题。MATLAB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包括信号和图像的处理、通讯、控制系统设计、测试和测量、财务建模和分析以及计算生物学等众多应用领域。它已成为国际控制界的标准计算软件。借助MATLAB软件的应用,可以使人们从大量的数据处理当中解脱出来,利用MATLAB软件编写一个数据处理程序:只需输入任意一组原始数据,就可以把实验结果,数据模型以及作图一起显示出来。
篇5
关键词:化学工程;化工生产;工艺解析
化学生产工艺的提升有助于实现良好的绿色生产效果,减弱传统化学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大量消耗。进而营造良好的化工环境,为此化工工艺的提升在如今环境压力不断增大、资源浪费极为严重的情形下具有显著的意义,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和实践经验,将在下文对化工生产工艺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1当前化工生产存在的实际问题
1.1化工生产效率有待提升
化工生产效率的低下长期以来困扰着化学工业的进步,当前诸多化工企业为了实现对生产效率的提升便采取诸多对自然环境有害的方法进行生产技术的革新,工艺设备的质量和排污的能力缺失是目前诸多化工生产厂家在现实环境中遇到的问题,这种缺憾将无法在现实环境中提升化工生产效率,最终只能诉诸对生产时间以及排放标准的忽略而实现定量生产,长期必然造成环境压力的增大。
1.2环境压力进一步增大
上述提及了现在诸多化工生产厂家的实际生产效率较低,不注重环保生产的问题,而化工企业盲目扩充生产量,导致资源极速耗散、环境压力与日俱增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和尖锐。化学工业的相关生产附属物大多具有有毒有害的性质,废气和废水的实际危害十分巨大,可导致土壤肥力丧失、雾霾加重、温室效应等一系列后果。而由于现时化学工艺的不完善导致实际的生产环节缺乏控制,将会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
2有效加强化学工程中化工生产工艺的分析
2.1依据实际状况对化学反应条件和环境进行改善
在化工生产中,化学反应条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条件,改善化学反应条件可以极大的促进化学反应过程的效率并保证排放物的规模和毒性的降低,因此,在实际的化学生产中,务必要严格保证生产环境并在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做到对反应条件的合理改善,同时注重化学反应过程中不同催化剂使用的具体要求,对于滥用催化剂或者通过提高反应物的配比加速反应的情况要及时制止和整顿,保证化学生产环节严格按照相关理论和条例的约束进行,以此来优化反应的整体效率并提升工业三废的环保性,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2.2合理处理工业废料,促进循环利用
众所周知,许多化学反应之后残余的反应物仍然具有二次利用价值,即使在完全反应之后变成工业废料的反应物也应该遵循相关的废物处理条例进行无害化处理,杜绝简单的填埋和燃烧等可能加重污染的废物料处理方式。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寻求可以循环利用或者简单的二次利用的方式。由于化学行业本身的特性,参与化学生产的工业原料本身就可能是工业生产的产物,而相关的化工生产也将为之后的化学工艺服务,这就为循环利用这种发展的理念提供了良好的使用场景。未来只需要让参与工业生产的工人以及相关化工产品生产企业的负责人明确工业生产绿色化的概念和具体措施,引导其在实际的工业生产安排过程中积极进行环保革新,促进化学生产工艺的进步,减少有毒有害品的排放。
2.3依据实际情况对工艺进行调整
化工生产所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是极其广泛的,但从反应环境和条件来对其进行改善显然是不够的。若想从根本上提高化工生产的工艺,那就必须根据不同的化学反应原理来进行不同的生产工艺调整,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对化工生产工艺做出创新和提高,这种工艺的调整给予了化工生产绿色、节能的可能。工艺的调整是化学生产过程中必要的环节,由于不同时期的环保要求和化学生产品的不同致使化学工业生产与普通的工业品生产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化学工艺的革新既有化学工业自身的特点也是顺应时代环保要求的选择,因而不同的化学品生产企业在进行化工生产的过程中要明确根据不同的生产品类型以及可能的污染物排放水平来确定不同的工艺进行生产与调整,这涉及到对化工生产人员专业技术和知识储备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化工生产工艺整体弹性能力的考量。这是现代化学工业必须具备的生产能力,同时也是对化工生产整个过程负责的表现。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虽然在化学工业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是在化工发展道路的规划和如何同时实现环保与效益的现实问题思虑还略显不周全,未来,我国面临的环境压力将不断加大,而对化工生产工艺的革新是完善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促进绿色化学的有效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王玲华,凌越.化学工程中化工生产的工艺解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5,33:192-193.
[2]刘军.化学工程中化工生产的工艺解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1:215.
篇6
化学工业是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更是重庆的“6+1”支柱产业和未来十大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汽车、装备、轻工、建材、医药及军事等各大领域应用广泛[1]。目前,重庆地区应用化工类人才面临较大缺口,难以满足化工产业大规模发展的要求。
一、重庆地区化学工业的发展现状
1.化工产业发展势头较好
近年来,重庆化学工业发展势头较好,门类齐、产品多,初具规模,在能源、石化、轻工、医药及新材料等领域有很大市场潜力。截止到2014年底,重庆地区有400余户规模以上的化工企业,实现年总产值超千亿元。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和壮大,重庆已逐渐形成了以长寿、涪陵及万州为中心的特色化工产业集中区,且规模仍在不断扩大,这也为多元化的化工产业在重庆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重庆政府也陆续出台了化工、能源及材料的三年发展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力争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打造西部千亿综合性化工基地,成为长江上游一流化工特色产业的桥头堡、国家新材料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重庆是天然气化工的重要基地,拥有国内外成熟的天然气化工特色产业链和世界先进技术,产品种类多,历史悠久。重庆化学工业发展迅猛,规模优势明显,在西部化工总产值中位居第二,且比重逐年攀升[2]。重庆的化学工业已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长寿、涪陵、万州及丰都等为中心的特色化工产业集群式的发展新格局,规划了化工产业园区,并不断完善园区功能,实现了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合理利用,促进了产品链的不断扩张与延伸,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环保和安全生产水平,增加了化工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改造、整体外迁、兼并重组及引进先进技术等多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大幅提升了工艺、技术及装备等各方面的水平。通过人才引进和自主培养,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市已拥有两万多名化工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多个国家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重庆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3]。
2.化工产业发展机遇良好
目前,我国正面临着世界化工产业的较大冲击,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及技术措施支持工业企业的转型,技术升级,落后淘汰,加快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为化学工业的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和技术保障。
重庆化学工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加之重庆及周边地区天然气、页岩气、盐卤资源相对丰富,区域资源优势明显,为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提供了有利的资源保障。重庆与沿海地区相比,在水、电、气、土地及劳动力等方面的成本低1/3左右,具有较大竞争优势。
重庆化医集团是重庆化学工业的龙头,业务范围涵盖了化工领域的多个产业,如今面临天然气价格紧张的局面,部分产业发展亟待转型,目前已在长寿化工园区规划了“气改煤”替代天然气项目,人才需求大,然而全市范围仅我院开办有煤化工专业,但远不能满足本地化工行业多元化转型发展的需要。促进了重庆化工行业对应用化工技术人才的极大需求,更为长江中上游化工经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同时,重庆已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能源、化工、新材料等多个领域。2015年9月,由重庆化医集团与德国巴斯夫合作的年产40万吨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项目在长寿化工园区正式投产,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MDI项目,建设以MDI为核心的上、中、下游产品链全面配套的大型化工一体化工程,总投资350亿,预计年销售额超500亿,将拉动重庆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新材料等产业2000亿产值,有利于统筹川渝及周边地区的天然气化工及石化等产业的发展,推动本地化工产业升级。
二、重庆应用化工类人才需求状况
根据2013年以来对重庆化工行业的调研,对比近几年专业毕业生的供需情况,市场对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大。重庆多元化化工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势必带来化工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通过调研和市场分析,化工企业一线操控工、化验分析员、产品销售员等职位需求预计在5万人以上[4]。
三、重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办学现状
在重庆40余所高职高专院校中,仅重庆化工职院在化工类技能人才的培养方面具有一定的办学历史,但该校也是2010年才开始高职办学,每年的毕业人生人数偏少。此外,近几年还有5所高职院校陆续开设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但专业方向单一,办学经验不足,化工类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规模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篇7
关键词:绿色化工工程;化工工业;节能;促进作用
对于化工来说,其是促进社会和物质文明发展的关键,并且为人类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与此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这样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而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是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材料等进行处理,不仅大大提升了生产的利用效率,还很好的解决了存在的污染问题,因此,其对化工节能就有很大的促进意义。
1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开发
1.1采用绿色化学原料
在进行化工生产的过程中,原材料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针对传统化工生产,使用的原材料绝大部分都是不可再生能源,这样促使我国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大大提升,也造成污染物质的排放量有了很大增加,从而导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采用绿化化学原材料,例如:芦苇、苞米杆等,可以促使它们转化为酮、醇以及酸类等多种类型的化学产品,并且在进行转化的整个过程中,原材料既会产生一定含量的氢气,又不会生成有毒和有害的物质。因此,在化工生产中,绿色化学原材料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1.2提高化学反应的选择性
对于化学工程,物质反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一切化学原材料的转化都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够实现。同时在化学工业生产中要对反应形式进行合理的选择,这样就能确保生产效率和质量得到很大提升。但是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反应原材料、环境以及时间等,其中最常见的反应形式是氧化反应,然而在氧化反应中会产生很多热量,就促使所有化学原材料在热能的催化作用下出现了质量的变形,进而就造成生产质量有了很大降低。此外,对于绿色化学工程来说,运用这种新型的反应形式(烃类氧化反应)既可以促使催化能力有很大提升,又能够确保同分异构的反应时间有所增加。
1.3使用无毒无害催化原料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伴随着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合理运用化学反应成为了化工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而在进行化学反应的时候,催化剂的使用是非常关键的,既可以对反应速度进行加快,也可以对反应时间进行缩短,那么在进行化工生产中,要想确保绿色化工工程和工艺得到快速的发展,就要使用没有毒害的催化原材料。同时现在我国有关部门对催化原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已经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且催化剂的开发、研究和制作在不断增多,从而就促使在进行化学反应的时候,催化原材料有了很大的改善。此外,使用没有毒害的催化原材料还能够大大提高化学反应的效率,对能源消耗含量进行降低,也能够很大程度减少环境的污染。
2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对化学工业节能的促进作用
2.1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
要想确保化工生产中达到节能的目的,应该将清洁生产作为主要的步骤。所谓清洁生产就是说,要尽可能少使用或者不使用有毒害的原材料,并且采用废物量排放少或者是没有废物量排放的新工艺和设备,并且对通常采用的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在生产过程中,还要尽可能减少各种危险,例如:高温、高压以及易爆等;还要采用简单化和可靠化的生产工艺进行操作和控制。例如:在进行铬酸酐生产的时候,对绿色化的改造;环氧丙烷的清洁生产以及二氯苯胺的清洁生产等,这些都对化工节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和意义,与此同时还可以确保绿色化工的实现,从而就可以对生态环境进行很好的保护,也能促使人们的身体健康得到保障。
2.2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应用
对于化学工业,在生产的过程中,经常将这种技术与绿色化工工程与工艺相结合,就是使用生物炼制将可以再生的资源转化成化学原材料,这样就可以制作出人们需要的化学品。同时与普通的工业原材料相比较,这种技术生产出来的原材料具有很好的反应效果和催化效率,并且污染物质和废弃物质也比较少,这样就促使其具有没有污染、高效率以及节能的特征。此外,生物技术是一种具有创新特征的技术,采用生产能源、材料与化学工业产品相结合的模式,例如:采用生物技术对全部作物进行炼制的时候,以大豆、玉米作为主要的原材料,并且进行发酵和基因组合的方法,在氧气的作用下生产丙二醇。
2.3环境友好型的化学品的应用
在化工中,对绿色化工工程与工艺的应用,不仅能够生产出环境友好型产品,同时还能促进社会和自然环境更加健康的发展。例如:采用三氟碘甲烷来对传统制冷氟利昂进行替代,这是通过联合国审批的新一代环境保护制冷剂。同时因为这种产品可以对臭氧层不造成严重的损害,这样就可以大大减轻温室效应,并且对环境的破坏力也比较小。
3结语
总之,在开展化工生产的过程中,要以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开发作为主要的切入点,这样才能促使化工行业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从而实现节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纪红兵.佘远斌.绿色化学化工基本问题的发展与研究[J].化工进展,2012(33):418-419.
篇8
关键词:绿色化工化学;发展;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TQ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0-0026-01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生产生活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化工化学是科学研究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可持续发展为主旨,加快发展绿色化工化学,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和科学技术,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1 绿色化工化学的含义
绿色化学化工是具有重大社会需求和明确科学内涵的新兴交叉学科,是人类及全球环境安全的保证,是当今国际化学与化工的前沿[1]。绿色化工化学属于跨学科交叉性的研究领域,是随着经济和科技发展而产生的新概念。在我国,绿色化工化学研究工作的产生和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同行业研究领域中的部分专家学者也习惯将绿色化工化学称为环境友好化学[2]。与中国传统的化学生产工业相比,现代化的绿色化工化学有着较为显著的区别。
2 绿色化工化学的发展优势
2.1 有利于节约生态资源
将社会经济收益水平的提升放在化学化工研发工作开展的首要地位,是传统化学化工工程研究工作的核心管理理念,而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则处于次要地位。与传统化学生产工业相比,现代绿色化工化学工业的研究和生产秉持绿色发展理念,通过采用更加科学的生产技术、应用污染力度较低的化学原材料,来有效降低生产给环境带来的伤害。同时,由于企业根本上还是受制于成本效益的约束,因此相关技术作业生产人员在生产和研究绿色化工化学时,要努力实现相关化学原材料自身使用价值的最大化发展[3]。因此,绿色化学化工无论是在生产理念的革新还是生产技术的应用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改善和提升,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2 有利于实现化学工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从生产研发的原料、化学溶剂一直到化学化工研发生产所必需的化学催化剂,均采用无添加无污染的绿色环保原料,使相应化学工业资源能够在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实现自身原料应用价值的最大化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不会对客观生态环境发生污染的损害,一些绿色化工化学原材料的科学循环利用还能够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绿色化工化学工业对化学工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方面降低了化学企业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从化工研发生产的源头降低了其对客观发展环境造成污染的可能性,有助于科学可持续社会发展终极目标的实现。
2.3 有利于减少化学工业废物的排放量
工业废物特别是有毒的工业废物排放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如何减少排放或降低排放的不利影响是工业生产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我国传统的化学工业在研发以及生产过程中,由于绿色环保研发的技术水平较低,经常出现大量化学污染物排泄在外的消极生产现象。这些被化工业大量排放的化学反应废物,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现代绿色化工化学则针对这一现象,对相应化学反应合理利用的工作流程进行了优化管理,使其能够在化学物质产生化学反应的开始,就对相应化学物质的组成Y构进行分解以及重新组建。在不改变化学原料基本属性的前提条件下,全面修缮其中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有害组成部分,经历过化学重组的绿色化工化学生产原料相比传统带有污染成分的化学原料,往往具有更高效的利用率。这样,经过一系列绿色研发与生产的工作流程以后,被排泄在外的化学原料数量就会大量减少。
3 进一步发展绿色化工化学的建议
3.1 完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生态
把绿色化工化学纳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营造有利于绿色化工化学发展壮大的生态环境。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进一步完善审批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对相关企业的事前准入限制。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落实绿色化工化学科技成果转化有关改革措施,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维权,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保护绿色化工化学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创新热情。
3.2 保障投资供给,建设研发基地
稳定的投资是产业发展的源头和保障。特别是对于还在初创期的绿色化工化学产业来说,由于技术还处在不断探索之中,因此面临着许多不可预知、难以确定的风险。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技术创新是全社会的公共产品,所以政府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政府应加大对绿色化工化学的经济政策扶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创新方式吸引社会投资,加大对绿色化工化学产业的财税支持。应加大金融和税收支持,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天使投资,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化工化学企业通过多种方式融资,完善鼓励初创期绿色化工化学科技型企业的税收支持政策。应加大科技支持,积极构建企业主导、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绿色化工化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建设关键技术研发平台,采取新机制建立一批产业创新中心。
3.3 加快培养专业人才,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在科技日益激烈的今天,人才已成为一个行业、产业及至整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一资源和核心竞争力。国家应鼓励高校加大绿色化工化学方面的学科和专业建设,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合理扩大相关专业招生比例,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加强相关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为绿色化工化学发展储备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培养一大批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引导和支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或创办企业,鼓励绿色化工化学人才向企业流动。在绿色化工化学企业设立一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加大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力度。在充分发挥国内人才作用的基础上,还要充分利用全球人才,完善相关政策,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端人才、领军人才。
3.4 加强宣传引导,形成思想共识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绿色化工化学的发展,离不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因此必须推动全社会广泛树立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要看到,绿色化工化学虽然在我国已经有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但社会对于绿色化工化学的相关理念还知之甚少,很多人从未听说过这一名词,不知道绿色化工化学为何物,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观念的就更少。为改变这一局面,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应该认真担负起宣传教育的责任。专家学者和化工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通过编印材料、出版专著、专题讲解等多种方式,通俗易懂地向社区、学校以及大中小型企业等广泛宣传绿色化工化学的核心生产研发理念,让现代化的资源利用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深入人心,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能力。
4 结语
总之,在社会经济发展备受资源、能源和环境约束的今天,绿色化工化学凭借其高度节约的生产理念和减少废弃物排放的现代化生产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绿色化工化学是转变发展方式、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方向已经明确,探索已经展开,但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仍存在着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需要系统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王静康.绿色化学化工发展前景与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3(1):9-13.
篇9
关键词:危险化工品 贮存 运输
危险化学工业品是指至少具有以下特性之一的化学工业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放射性、腐蚀性,可能会对人员、设备、环境造成伤害或者损伤,是会危及健康、安全、环境及财产的物品或物质,和在(国家或组织规定的)危险化学品清单内或按照法规分类为危化品的物质。按照《常用危化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及《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86)两个国家分类标准,按化学品的危险性能可分为8大类:爆炸品;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放射性物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易燃液体;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腐蚀品。
由于危险化学工业品的特殊性,危险化学工业品在运输过程与贮存时必须采用特殊措施,对其安全性做出保障。
一、危险化工品运输
危化品运输是一种特种运输,它指的是通过专门的机构或专业的技术人员使用特殊的运载车辆对非常规货物进行的运输。运营企业必须经过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严格审核,取得从业资质,并且其设施设备也必须经过严格检验。总的来说,危化品运输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准入制度严苛。依据《危化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能够取得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营业资质的单位,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第一,经营规模达到专用运输车辆10辆及以上;第二,从事运输经营5年以上并拥有成熟的管理经验;第三,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均取得从业资质;第四,安全操作规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明晰、车辆和设备保养维护有章可循、员工安全教育制度完善;第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取得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许可证,并且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凡申请从事营业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单位,及已取得营业性道路运输经营资格需增加危险货物运输经营项目的单位,均须按规定向当地县级道路运政管理机关提出书面申请,经地(市)级道路运政管理机关审核,发给加盖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专用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道路运输营运证》,方可经营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二是货物分类要求细致,并对包装和标识有严格规定。《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规则》是目前国际上普遍接受的危险货物分类标准。我国据此法案又设置了《常用危化品的分类及标志》和《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进一步将危险品细分,并对各类货物的包装及标识进行了详细规范。
第三,专车专用、专人专用。按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的要求,危险品运载车辆必须专车专用,其技术性能要达到行业标准一级并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另外,还要求高端通讯设备必须配备、警示标志必须明显、消防设施必须完备。从业人员(包括驾驶、装卸、押运等人员)必须通过市级交管部门举行的专业考试,成绩合格取得从业资格证书者方可上岗。
二、危险化学工业品贮存
经过运输过程,危险化学工业品进入了应用前的贮存步骤。危险化学品入库时,库管员要检查物品包装是否完好、有无泄漏以及是否在有效期内,核对包装(或容器)上的安全标识。检查合格后,才能办理入库手续,填写《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台帐》。危险化学品应储存在专用的危险品库房或场所。
1.危险化学品的贮存方式
危险化学品可分为隔离贮存、隔开贮存和分离贮存三种贮存方式:
1.1隔离贮存,就是把不同的物料分开存放在同一个房间或同一个区域里,非禁忌物料(注:禁忌物料系指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化学物料)间用通道保持空间的贮存方式。
1.2隔开贮存,就是挡板或者墙把禁忌物料分开存放在同一建筑或一个区域内的存放方式。
1.3分离贮存,就是把禁忌物料存放在不同的建筑内或者远离所有建筑的区域内的一种贮存方式。
2.根据化学品的危险品性能分区、分类、分库贮存,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各类危险化学品,切不能混合贮存
2.1易爆危险品不允许与和其他类物品同放在一起,必须单独隔离且限量贮存;
2.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必须与爆炸物品、氧化剂、易燃物品、自燃物品、腐蚀性物品隔离贮存;
2.3易燃气体不能和助燃气体、剧毒气体同时贮存,氧气不能和油脂混合贮存;
2.4易燃液体、遇湿易燃物体、易燃固体不得与氧化剂混合贮存,具有还原性的氧化剂要单独存放;
2.5易腐蚀性物品,必须包装严密,不准泄漏,禁止与液化气体及其他物品共同存放。
2.6毒物品要存放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场所,不能接近酸类物质。如氰化钾、氰化钠等氰化物,与酸类接触后会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引起附近人员中毒死亡。
3.危险化学品的存放应符合防火、防爆的安全要求
3.1爆炸物品、一级易燃物品、有毒物品以及易燃、易爆或发生化学反应,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不得在露天或在潮湿、积水的建筑物中贮存;
3.2 光照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燃烧、爆炸、分解、化合或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危险品要贮存在一级建筑物中,其包装应采取避光措施。
以上所描述的是关于贮存的一般性原则,详细地内容有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 15603-1995可供参考,且应遵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
篇10
数据来源与处理以1996~2008年为样本期,计算所采用的数据来自相应年份《北京统计年鉴》[7]及《中国经济普查年鉴》[8],部分数据通过简单计算和整理得到。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工业用水量指规模以上工业取新鲜水量,未包含再生水、雨洪利用等;工业增加值数据运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进行平减(采用2008年不变价计算),以剔除价格波动的影响。另外,由于2002年以后部门分类略有不同,根据数据的获得情况及行业特点,本文将北京市34个工业部门整理合并为20个部门。
工业总取水量变化水量变化趋势。由图可看出,1996~2008年北京市工业取水量呈下降趋势。取水量由1996年的7.97×108m3下降到2008年的3.14×108m3,年均下降7.5%。其中,2000~2004年下降速度较快,年均下降14.1%。
各部门取水量变化北京市工业用水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少数大用水部门使用了大量的水资源。1996~2008年11个部门取水量占全部工业部门的93.3%~96.2%。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加工业、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5个部门的取水量占全部工业部门总量的74.4%~79.7%。此外,1996~2008年各部门用水格局逐渐变化。化学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纺织业等行业的取水比例有较大幅度的下降;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取水比例逐渐上升。
工业用水因素分解以1996年为基期,根据式(5)~(7)对北京市1996~2008年的工业用水取水量变化进行分解,计算水资源利用变化的产出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分解结果见表1,各因素对节水效应的贡献度见图2。由表1、图2可知,1996~2008年产出效应对节水效应的贡献度为负值,表明该时期工业产出规模的扩大对水资源利用具有拉动作用。产业结构对节水效应的贡献度在1996~2000、2004~2008年为负值,拉动了水资源需求;在2000~2004年为正值,对水资源利用具有抑制作用,说明工业产业结构对水资源利用变化的影响存在不稳定性。而技术效应对节水的贡献度均为正值,且其绝对值远大于产出效应和结构效应的贡献度,说明工业用水强度的下降对水资源利用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体来看,产出效应和结构效应分别造成水资源利用增加64864.0×104、28720.7×104m3,而技术效应累计减少水资源利用141907.1×104m3,明显大于产出效应和结构效应对水资源利用的拉动作用。且各时期对水资源利用的抑制作用均大于拉动作用的影响,从而导致水资源利用呈下降趋势。为更好地分析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对北京市工业水资源利用变化产生的影响,从工业各部门角度进一步进行分析(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金属矿采选业2、非金属矿及其他矿采选业3、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4、纺织业5、纺织服装鞋帽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6、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7、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8、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9、化学工业1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1、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2、金属制品业13、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1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5、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6、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7、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18、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9、燃气生产和供应业20),共20个部门因素分解结果见表2。
(1)结构效应影响。由表2可看出:①在整个样本区间内,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11个行业部门对水资源利用表现为抑制作用,呈现出较好的节水效果,说明工业结构正逐渐向低水耗结构调整。②分段来考虑,1996~2000年20个工业部门中,结构效应为负值的部门有11个,绝对量上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纺织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最为明显,这11个部门的结构效应带来的水资源抑制效应总计为-8598.6×104m3;而结构效应为正值的部门有9个,除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外,其他8个部门的结构效应为5793.0×104m3,最终这19个部门的结构效应之和为-2805.6×104m3。但这些部门的抑制作用不足以抵消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拉动作用,最终导致结构效应总体上增加了水资源的利用。③2004~2008年,结构效应为负值的部门有9个,其中属于高水耗部门的有5个。这9个部门结构效应的抑制效应和为-7898.5×104m3,远大于除电力部门以外其他10个部门的拉动效应1329.3×104m3。这19个部门的结构效应累计为负值,即对水资源利用呈抑制作用,抑制效应和为-6569.2×104m3。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拉动作用为13616.4×104m3,最终导致结构效应总体上增加了水资源的利用。因此,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对工业水资源利用起最重要的作用。④2000~2004年总体结构效应为负值,表现为抑制作用。20个工业部门中,结构效应为负值的部门有13个,其中属于高水耗部门的有7个,表明该时期北京市加大了工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据资料统计,与2000年相比,2004年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纺织业、造纸和印刷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行业的产值比重下降幅度均超过2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金属制品业等行业的产值比重分别下降16.00%、9.28%和19.55%。
(2)技术效应影响。从整个样本区间看,除非金属矿及其他矿采选业外,其他行业的技术效应均为负值,这对水资源利用的减少起到积极作用。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贡献最为明显,其技术效应为-81437.9×104m3,占全行业总技术效应份额的比重为57.4%。其次是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这5个行业的技术效应占全行业比例的28.4%。但从时间序列来看,这5个行业的技术效应贡献比例在不断降低,从1996的32.43%下降到2008年的9.59%,说明这些行业用水效率提高的空间在缩小。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