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景观设计范文

时间:2023-08-17 18:15: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园景观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园景观设计

篇1

关键词:设计原则、发展、变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现代城市景观空间的享受。尤其是人们对于现代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正因如此背景,在景观设计创新过程中就必须着眼于现在,放眼于未来,既要有传统的文化内涵,又要富于时代感。在其设计时必须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观念作为总指导和总的中心思想,针对现代城市滨水景观,在设计中就应遵循景观设计的准则、原则:即它的安全性、生态性、审美性以及时代性。具体到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空间,还应该考虑到它的:共享性、亲水性、生态保护性及可持续发展等原则,从而充分体现人性化这一中心理念。

首先,现代城市滨水区设计的人性化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在景观中任何一种设计的目的都是为人服务的,如果不考虑其多方面的因素,其任何设计都是没有意义和结果的。由于当今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所以在景观设计过程中,也应充分考虑到生态与环保的问题,绝不能因为盈利或只图美观而破坏了生态平衡。而滨水空间景观赋予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在其设计过程中应服从于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生态和环保为原则进行综合设计。

景观设计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有关资料调查显示:“景观设计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以后,尤其是在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中,人们对景观设计的研究已经不再停留在风格、流派、以及细部的安装上,由于城市不停的发展和变化,它开始强调设计的功能与使用、行为与心理、环境艺术与技术等,以及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景观规划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应该说后者是当今景观设计发展的一个方向;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目的就是整体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然而,要保证一个区域各组成元素达到最优美的配置,就必须正确定位该地区的历史背景、文化,经济以及现状背景等,综合整体的研究其空间功能布局和公共基础设施组织等。例如,在滨水公园设计的过程中,由于这里面涉及的因素很多,所以首先要以满足人的不同行为需要考虑大的分区,比如:亲水区、活动娱乐区、景观休闲区等,例:(图1-1、图1-2、图1-3)

图1-1 亲水区图1-2活动娱乐区 图1-3景观休闲区

图1-1、图1-2、图1-3来源漩门二期滨江小区掩护景观

从整体上把握,还有各个区域的连续性和趣味性等等;结合自身毕业设计,其滨水区域是一个约米的狭长的沿河地带,这就些现状和背景就要求了设计的时候应该从多方面考虑,具体上就应该考虑:人的行为、功能区、静态区和动态区、道路等各种设施的比例尺寸大小以及人步行多少米就需设一个节点和入口等等;在设计中,同时还要考虑它的所在区域的历史文化、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所以:现代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的综合性是体现在多方面的,在设计中是不容忽视的。

景观设计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的面向户外环境的学科,是一个集艺术、科学、文化、工程技术于一体的应用型学科,其核心是人类户外生存环境的设计。这是历史已和前人已经鉴证和发表的,它涉及的学科专业极为广泛综合,例如包括城市规划、建筑学、林学、生态学、管理学、宗教文化、历史学及心理学等。现实生活也说明了这一点,滨水公园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它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的,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人性化的范畴,忽视了其中的任何一方,设计就会存在缺陷,或许就因某一点设计的不到位从而影响到整个环境。

景观生态设计是对人类生态系统整体进行全面设计,尤其是在滨水公园景观中,而不是孤立地对某一景观元素进行设计,它和其他普通公园是不同的,尤其是在水域功能空间。所以,滨水公园是一种多个具体目标和功能空间的设计,为人类的需要,为审美的需要,其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整体优化。

现代滨水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要因地制宜,要得体,与自然、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广场、园林绿化、周围环境等,从紧张的城市生活到开阔放松的海滨公园都寄托了人们的理想和追求,遵循环境心理学,注重人的生活体验、人的感受,是人在茫茫宇宙中的栖居之所。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对滨水景观进行综合设计,使其人工与自然完美结合,充分体现其共享性——陆地与水域的相互结合,创造出和谐丰富的外部空间环境。同时,当今城市滨水景观空间的设计也极具它的复杂性:交通、园林绿化、娱乐空间、休息区、观赏空间以及辅助服务设施系统等充分体现它的综合性,若以时代的信息语言来说,就是以建筑为硬件、以绿化为软件、以水景为网络、以环境小品为节点,各种技术手段在其中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滨水区通过多种元素的塑造,充分体现其城市的精神风貌和时代特征。

海滨公园景观的综合性设计及方法

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的综合性不仅是它的“共享性”,同时更体现在它的“关联尺度”上。而关联尺度就是指景观环境设计中整体设计的功能、形态、空间、路线的关联尺度,是表现人们行为动线的尺度。这个尺度合理化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方便和愉悦的新的心情。反之,会带来麻烦和不比要的困惑。所以在具体设计上看:海滨公园景观的综和性设计就是在于合理化地整体布局。在分析和理解人们的行为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参照人体工程学,按照人们的活动的尺度、行为习惯、功能需求、动机和目的来构造景观中的关联动线,例如,人行道路的宽度和长度、人流车流路线、空间区域的连续性、隐蔽与半隐蔽等,只有通过合理的划分区域和范围,才能给人提供人一个理想的完美空间。

同时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又是一项综合性的设计艺术。由于该类型的景观所设计的对象和考虑的因素都相对复杂,尤其是在做海滨公园景观中的“共享性”即陆地环境与水域空间的结合,更需要从整体上去把握,所以要把握好景观构成的三大要素:景观形象、环境绿化、行为心理。把握住了这三要素也就把握住了景观设计的精髓。在设计中坚持人性化设计的中心理念,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相互结合,充分体现景观设计的宗旨:即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的和谐统一。也就是说海滨公园景观的综合性还体现在它的“多样的统一”。历史早已见证:“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与明确、多样与统一’,而景观设计的综合性、整体性在现今人口众多,车辆拥挤的城市中,尤其显得重要。景观的综合性不仅仅是单方面的,滨水公园中的每个部分功能区都是多样的,把多样化的部分有秩序地排列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就给人来了有秩序地美感。一旦这种秩序被打乱,就会陷于混乱中而失去了美感。”

再者,“多样与统一” 又是景观造型设计中常用的设计原则之一。特别是在设计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环境时,它包含了许多功能、形式、内容等,因此,更需要强调“多样化的统一”,注重在整体环境下的统一设计。在景观设计中始终把握整体全局的设计是统一的关键,在整体的前提下寻求小变化,这样既不失整体风格,统一中又有变化。统一是体现整体秩序的美、和谐的美,是美的标准与尺度。整体统一的表现是一个相互关系的群体,贯穿其景观的综合性,从而使整个景观环境的视觉效果更加柔和而深刻。

归纳起来,景观的综合性是体现在多方面的:它的复杂性、共享性、关联尺度、多样与统一它们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而“多样与统一”的设计法则是突出体现整体风格、加强景观环境印象的手段之一,留给人们的整体视觉印象亲切而深刻。因此:在喧闹繁杂的大都市内的环境设计中,“多样与统一”的设计法则尤其显得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滨水景观的视觉感受与审美心理。

参考文献

[1] 陈燕静.水景公共艺术[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

[2] 黄文献.景观设计[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

[3] 荀平.景观设计创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 滨海新区将建两大生态环境区[J],天津日报,2007.4.5。

[5] 唐剑.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J],中国园林,2004.4。

[6] 林焰.城市滨水开放空景观的建设与保护[J],中国园林,2004。

[7] 陈淑光.论公共设施与人性化设计[J],景观中国,2007.1。

[8] 易敏、沈守云.浅析生态原则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科技,2006.6。

篇2

关键词:公园景观;广场景观;设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公园和广场都是作为公共开放空间形式存在的,对于塑造城市形象和改善城市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公园和广场是城市化的元素,公园提供了公共游览、观赏、休憩的场所,是面向全社会的公共场所,它具有有效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广场及其代表的文化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集中体现了城市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内涵,规划好公园和广场景观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公园和广场的景观功能

公园和广场是城市的核心景观,是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的重要体现,公园和广场属于公共性、开放性的活动场所,它们各自具有一定的功能性,但都可以为人们提供休憩和娱乐的场所,公园主要是供人们茶余饭后散步和休息的场所,广场是主要体现城市特色的标志,常以雕塑等小品形式来展示,开放式公园并不是简单的种植植物,只有将“人”这个元素放到开放式公园景观中,才能发挥出公园和广场的景观功能,良好的景观设计应该是以细致全面的调查、准确的评价进行设计和建设的,在开放式公园的生态效益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公园和广场不仅可以给人一种视觉上的观感,而且还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设计时应该把功能性原则放在首位。

公园和广场的景观设计原则

2.1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

自然式的设计是公园和广场景观的首要设计原则,也是所要追求的艺术效果,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应该充分的利用自然界的景观资源,以可持续发展为首要发展目标,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营造一个自然、舒适的环境,以接近自然为宜,目的是给人们带来最愉悦的心情。

2.2 以地方特色为设计原则

文化内涵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特色,好的设计应该能将文化融入其中,在公园和广场的景观设计中,应该秉承着地方文化特色的设计原则,充分挖掘和发扬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这是区分城市之间景观设计的关键点,所以,在景观设计之前就要全面的考察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将文化元素融入到设计理念中,除此之外,也应该考虑到当地的人文背景和时代特色,塑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自然景观形式,这样人们身处在其中也会感受到设计者所要传达的思想和表现的景观形式,好像景观设计被赋予了生命一样。特别是当外地游客来观赏时,也能深深的感受到当地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面貌,这就是公园和广场景观的文化科普作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传承和发扬形式。

2.3 适应自然的设计原则

公共活动场所处在充满建筑元素的城市中,公园和广场提供给人们建筑元素之外的绿色场所,打破了城市僵硬的环境、烘托了气氛;设计时应该结合场所功能来选择主题树种,尽量采用乡土树种,因为乡土树种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水土环境都十分的适应,容易达成稳定平衡的状态,最好选择对原产地具有天然适应性的树种;在植物设计时应该丰富高低层次,把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形成高低上的层次变化,景观形式上也比较丰富,不会给人单一化的感觉。

2.4 经济适用的设计原则

景观设计应该遵从市场的经济发展规律,注重土地的综合利用和合理的开发,打造具有标志性的景观效果,也可以把周围房地产产业带动提升起来,利用生态学的原理进行景观设计,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和环境,尽量在不影响景观效果和工程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建设造价成本,营造一个简明的景观环境,选择适地适树的植物,克服当地的不良气候条件,减少后期维护费用,设计之前,通过多方面的调研,择优选择经济适用的景观设计方案。

公园和广场的景观设计要点

3.1 植物的景观设计方面

注重公园和广场的多层次绿化效果,通过细致的植物种植规划,从植物的纹理、色彩、质地方面极大的促进公园和广场的使用,实现人与植物的对话,在园林的景观设计中,植物是四大设计要素之一,而且是设计的主体内容,用生态学和美学的原则和观点来营造植物景观,这是环境设计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化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植物的感官影响了景观的质量和艺术水平,这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3.2 水体设计方面

水是设计中的另一个活跃气氛的元素,它给人以生命和流淌不息的印象。在水景设计中,形、声、色是三大设计要素,形就是水景的形式和形态,形式包括溪流、瀑布、喷泉等,形态包括静水和动水,形是最重要的一个设计要点,形的灵感来源于大自然;声是指水体发出的声音,如溪流的潺潺声、喷泉的喷涌声等;色是指水的质感,配合水边的植物和岸边的倒影来构成一幅动人的水景图,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灯光艺术更使得其星光灿烂。水景的设计要满足功能性和环境的整体性要求,好的水景作品应该要根据它所处的环境氛围、建筑功能要求进行设计,以达到与整个景观设计风格相协调统一的效果。

3.3 照明景观设计方面

城市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夜生活越来越丰富,城市公园和广场的照明设计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景观照明就是利用各种灯光效果来塑造城市的夜景生活,对于美化城市生活、展示城市的发展个性、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夜景照明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照明技术,广场上的夜景照明与其他场所的照明还不同,主要体现的是广场上的雕塑、树木和建筑物,在外界环境漆黑的条件下,用灯光显示被照物的美感,同时也要使公园和广场上的照度足够指示行人的道路,首先确定好照明方式,再选择照明光源,布置好照明灯具,进行照明的优化控制。公园和广场上的夜景照明需要在把握整体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场所的实际条件,分析各景观元素的具体特征,通过整合空间内各种元素来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

3.4 景观内部各个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

生态设计要结合自然的设计观念,已经被设计者倡导了很长时间,随着全球化的环境价值的发展,生态设计观也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不仅要考虑人是如何有效的利用自然的可再生资源的,也要将设计作为大自然循环的一个有效手段,要从生命意义的角度来开拓设计者的设计思路,构建一个和谐的生态自然环境。

3.5 做好景观内的分区工作

功能分区就是将各功能部分的特性和其他部分的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把它们各自在基地内的位置和相互关系落实到位,按照景观的设计功能进行合理的分区,在平面上加以细致的划分,再落实到立体结构上,将休息、游玩、观赏区明确区分,这样既保证了人们的休息,又保证了小孩子这类易动人群的游玩尽兴。

结语

公园和广场的景观设计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景观功能进行研究,分析景观设计的要点,突出城市的特色,以提升城市的风貌,为市民提供一个悠闲自在的户外活动场所,以陶冶市民的情操,给人们紧张的生活节奏中增添了一丝活力和生气,也便于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但是要想做好公园和广场的景观就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注意设计要点,用心去营造自然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吉梁.浅析城市广场景观设计[J].才智,2011(03).

篇3

关键词: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

1城市新区

关于城市新区的具体概念在学术上没有统一的界定,但就其建设城市新区,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CUDI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王超曾指出,城市新区是指在旧有城市区,规划新建具备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的新型城市景观,以某一个或某几个城市功能为主导的新城区。城市新区具有其独立性,但同时又依托于城市整体,这样的形式使城市新区与旧城区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形成相辅相成的状态。城市新区相对于传统的中心区,在地域空间上有着相对明确的发展界限,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社会组织管理上,都存在被认同的界线,是城市中的一个分支系统。城市旧城区往往拥有珍贵的文化、历史、自然资源,而城市新区的发展,往往处于未开发区域,其发展结构还处于模糊化,存在较多的可变因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城市新区的建设是一个城市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是促进城市化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它与城市旧城相互依托、相互支持,新区的发展离不开旧城对其提供人力、物力及财力上的支持,同时,城市的发展也需通过合理发展城市新区,才能促进旧城经济的发展。

2滨水公园

滨水公园()一般会紧贴城市的海滩、河流,与水面相互连接,以此构成一个完整的水岸生态系统,使水生、陆生及两栖动物有栖息、繁衍、觅食及其藏身之所。滨水公园是城市滨水区域规划的一部分,主要是指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和水域相联接,它既是陆地的边缘,也是水体的边缘,是人工建设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结合的一种空间形式。在规划中将公园建造在城市的河流与海边,这一形式和一般的城市公园相比,有着很大的空间优势,它能使城市环境更加优美、有灵气,也能满足市民们“亲水”的天性,提高公园及城市的魅力。同时,还能解决城市空间匮乏的问题,增加城市空间容量,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3城市与滨水的关系

水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从我们祖先开始就傍水而居,直到现在,人们也没有改变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很多城市仍然依水而建,或跨江临河,或傍湖临海,吸收大自然的灵气。在我国,很多有名的城市都与水有关,如黄浦江,被称为上海的母亲河,在浦江两岸建造了浦东和浦西2块重要的城市商业中心,依水而建的城市构筑了美丽的外滩景观。海南,一座被水环绕的海岛城市,美丽宜人的海边风景,打造了一个令人向往的海滨城市。不仅如此,世界各国很多城市建设与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悉尼,澳大利亚著名的海滨城市,它周围环绕着许多海滩,这些临海而建设的城市大力建设滨水区域,已成为澳大利亚人自由自在生活的一种方式。意大利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城,水与桥的结合构成了它独特的美,是世上独一无二的水上城市景色,而这里所有的景色都离不开水。除此之外,还有塞纳河畔美丽的城市巴黎、荷兰的水城阿姆斯特丹、南非的首都开普敦……不管是国内的滨水城市,还是国外的滨水城市,从空间形态上来看,大部分城市都有沿海或沿河发展的形式,有的因为海水区域的地质条件,结合当地气候,打造了很多海滩城市,让人们在休息之余可以到海边打一场沙滩排球,或是欣赏沙滩上的美景。也有的城市依据水域地形及河道情况的不同,沿水域一侧或两侧发展,将其规划成中心商业区,如上海黄浦江,就是典型的两岸发展形式,黄浦江这条重要的水流道,将上海分为了浦东和浦西2个重要的商业中心。黄浦江以西保留了老上海的传统建筑,黄浦江以东则是打造出具有现代感的建筑,如东方明珠塔、环球金融中心等,既创造了上海著名的建筑景点,又成为上海的地标性建筑。上海利用黄浦江独特的地理位置,通过沿江对两岸的环境改造和功能的重建,进一步增加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也将黄浦江两岸建成了具有国际水准的靓丽风景。从土地使用功能上看,与滨水区域相连接的城市用地,除了规划成中心商业区外,还可以规划为城市边缘区、城市郊区及非城市化的生态保护区。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应将滨水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找出其与整个城市的关联性,切忌将滨水区域作为一个独立体进行孤立的规划。

4城市新区滨水公园的功能

城市新区的发展离不开水,城市的文化也与水息息相关,城市新区滨水公园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能小觑,一个好的城市滨水公园能有效提升整个城市的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社会的经济发展。在城市新区滨水公园的规划中,主要以体现生态廊道功能和旅游、游憩功能为主,创造适宜人们生活、陶冶市民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4.1生态廊道功能生态廊道是指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节洪水等多功能的具有生态服务功能的廊道类型。在城市滨水公园的建设与规划中,也充分考虑了环境因素、自然因素、生态因素等,城市的水道系统与城市进行组合规划,串联城市中的滨水区域,成为城、乡联系的重要廊道。同时,现代城市滨水区也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过滤污染物等功能,成为自然界与社会进行交换的重要渠道。4.2游憩功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对物质生活提出了要求,同时也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现代社会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在工作之余都希望能有一个令人放松、休憩的场所,而城市滨水公园的出现,也正是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和就近旅游放松的需求。人们在工作之余可以在水中划船、漂流,在岸边休闲、娱乐、摄影、野餐等,利用城市中的有利资源,充分享受城市滨水公园带来的恬静,使人们在繁杂的城市中亲水近水、可游可赏。

5城市新区滨水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理论分析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是以自然景观为前提,在原有景观的基础上提出设计标准。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传统的景观规划理论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社会环境的需要,很多城市将景观设计作为一个城市低碳环保的重要方式。从宏观上看,景观是当代城市建筑与景观规划的统一;从细观层面来看,景观规划不仅包括植物层次结构,而且还是植物与环境相协调的重要方式。因此,为了使景观规划设计能够满足当前社会需要,提出了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能够作为我国景观规划设计依据5个新的理论方向:5.1自然优先理论自然界具有独特的演变和更新规律,同时,也有极强的自我维持和修复能力。因此,生态设计要充分利用自然优先的理论,在规划设计中争取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到最小,努力保护自然景观和原有森林、湖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这是生态设计的主要理论依据。5.2生态关系协调理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都是一个相互协调的过程。设计生态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让社会的发展建立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5.3生物多样性理论近年来,生态学界常以生物多样性为话题进行讨论。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中,除了考虑植物在使用上的多样化以外,为了达到园林景观的多层次化,还应该注意生物的多样性,如保育野生动物、饲养昆虫、招引鸟类等,利用生物多样性,达到提升园林景观的目的。但是,我们不能进入一个误区,认为动植物越多越好,适当管理,控制和调节生物种类密度,避免对附近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5.4持续性理论近年来,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特别是一些工厂废弃水的大量排放,严重污染了我国的滨水环境,这也使我国很多城市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影响。为了改善城市滨水区域环境,需要合理配置资源,高效利用城市滨水区域景观、生态资源,推动滨水区域环境的持续发展。生态景观资源得到可持续性利用,以此为人们创造一个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5.5针对性理论每一个景观都有其独特性,其独特性同时也反映在景观的结构与功能上,因此,生态设计应根据某一地区特有的城市、自然景观,针对其不同的结构、功能及不同的生态过程进行合理地规划。对于这一理论,应从不同的角度因地制宜地展开分析与研究,采用不同的评价及规划,以此来体现每一个景观的特征。5.6综合性理论生态设计其本身就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综合性工作。规划设计时,需进行多学科的了解与分析,包括生态学、生态规划、生态学家、土壤学、森林学、地理学等。另外,还需对所设计的景观结构、设计过程进行有目的性的调整,这也就要求设计师要全面、综合地去分析景观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价、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实施影响等综合性的知识,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设计出更具科学性和适用性的生态景观。

6总结

篇4

【关键词】贵州、山体公园、景观设计、文化

1引言

由于山体公园地形地貌的复杂,造成很多传统园林设计思路与方法无法解决的困难,而发现与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

2山体休闲公园设计的特殊性

2.1山体休闲公园设计具有地形的多变性特点

山体自身所表现出的外观的轮廓线就是受到了地形高低变化的影响。这种变化除了使山体的形态更加多样化以外,还能够在山体公园设计过程当中,为主体景物的呈现提供具有艺术性的背景轮廓。

2.2山体休闲公园设计具有空间多样性特点:山体的地形变化是导致空间属性发生变化与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从竖向角度上来说,或开阔,或宽广,或幽静,或深远。

3贵州山体公园的问题解决途径

3.1精细化设计山体公园

3.1.1分析类软件

针对山体的现状分析,可以使用GIS,Civil 3D ,针对地形进行常规高程、坡度、坡向分析并生成分析结果表格。GIS主要针对较大区域的宏观分析,Civil 3D更适合设计尺度的数据分析,而且还可以进行地表径流分析,视线分析等。

3.1.2视觉表达类软件

针对表达方式的问题,可以通过3Dmax、Rhino、SketchUp、lumion和infraworks等软件进行配合,不但可以生成相对真实的效果图,lumion可以输入3Dmax、sketchup建立的模型进行效果图渲染,甚至可以快速的渲染景观动画(例如,一般1km?的公园场景渲染时间一般在20-30小时左右),并且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2山体休闲公园的设计需要遵循生态化原则

在对山体休闲公园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也需要将生态化原则作为基本原则之一,根据山体所处区域的实际情况,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下,使其与城市发展趋势相互融合,并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风向标。

3.3山体休闲公园的设计需要遵循原生性

在山体休闲公园的设计工作中,需要充分利用山体原有的景观形态,充分体现山体自身独特的气魄与魅力,将自然生态的山地风貌充分展现出来,尽量避免人工雕琢对其原生态性特色造成不良影响。

4山体休闲公园设计实例分析

以石阡五峰山山体公园项目为例,该项目位于石阡县城中心,紧邻石阡古城东面,占地面积94.2ha。石阡古城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现存多个文保单位,并且是与城市各个区域联系最便捷的片区。公园可俯瞰整个石阡城,观景效果非常良好。紧邻古城,有众多历史文保单位。空气清新,环境幽静,风景资源类型较为丰富。园区内景色山林、疏林草地、果园等景观为一体,具有休闲旅游发展的资源优势。

景观设计中遵循四个基本原则:第一,生态保护,最小冲击;第二,周边共生,全局规划;第三,配套完整,市民休闲;第四,石阡文化,本土特色。在对本山体休闲公园进行设计建设的过程当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如何解决山体地质灾害问题;尽可能在多设计公共活动空间,使受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其中的美景。为了提高对该山体休闲公园的设计效果,在实际工作中重点关注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对于地质灾害问题,经过现场查勘,发现山体滑坡的问题存在,原因是山体植被破坏较为严重,无法有效的保持水土。当强降雨来临时,就会发生泥石流。但是,泥石流的发生不是整个山体,而是局部(如图1),主要集中在中部,北部和南部有少量的影响。发现问题原因后,我们做出相应措施:①利用Civil 3D对山体进行地表径流分析,找出泥石流主要区域(如图3/4);②泥石流主要区域上增加排洪沟,并在两侧设计水土保持林。③泥石流主要危害区域,作为后期开发区域,在水土保持林完全成型,地质灾害接触后,在进行开发建设。

图2 石阡五峰山山体公园地表径流分析(Civil 3D)

第二,从公园园路设计的角度上来说,本公园交通组织流线采用参数化设计软件InfraWorks的可视化技术,分析最适合交通组织、挖填量最少的园路方案。

第三,从公园建筑及配套设计的角度上来说,根据公园设施设置体现精简化、必需化原则,设计公园出入口、管理用房、休息亭廊等设施。单体建筑的风格需与整个公园规划风格统一,既能融入整体环境,又能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管理用房和厕所的选点需结合公园维护管理方便的设计原则,充分考虑行人游览需求,同时也需结合山体山形走势,尽量选择在山体较平缓的区域建设,减少人工痕迹。除了公园景观建筑设计要有设计风格外,配套的小型单体建筑,如泵房、后勤管理房和t望台等建筑也应该体现设计特色,风格上也应实现统一标准。

第四,从公园绿化设计的角度上来说,需要充分保护利用现有植被。新植绿化采用乡土树种,乔、灌、地被植物相结合。植物的选择上应当以花、果有一定观赏性或彩色性的植物植株为首选方案。同时,针对山体公园多存在的土壤瘠薄以及干旱问题,所选择的植物需要具有一定的耐干旱以及耐瘠薄性能,以确保其生长的理想。同时,参考以往的工作经验来看,原有的山体公园植被覆盖多以常绿针叶植物为主,从景观上来说比较单一,容易造成受众的审美疲劳。针对这一问题,需要种植不同颜色的开花阔叶植物树种,增加植物多样性,形成四季有花开的山体软景观。

5结语

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设计是对地形进行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对地形进行的开拓和发展。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山体的完整性,减少土方量,使山体的轮廓线得以保持,空间的塑造对山形有所增益,而不是破坏。

参考文献:

[1]权晓虹.引进一种景观设计的范式[J].规划师.2000(01)

篇5

关键词:城乡公园; 广饶绿轴; 景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242.7] 文献标识码:A

1 规划区概况

广饶县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北,东营市南部。北连东营区,南靠淄博市淄博区,东与潍坊市寿光市接壤,东南与潍坊市青州市相接,西与滨州市博兴县毗邻,东北部频临渤海莱州湾,海岸线长11.86公里。县境东西最大距离60.1公里,南北最大距离46.2公里,总面积1137.9平方公里。

广饶县城市绿轴位于行政中心区块中轴线上,是广饶市民广场景观轴线的延续,也是广饶县的绿色生态走廊。

2 规划理念和原则

以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战略为依据,以提高改善城市环境为目的,在保证城市整体绿地系统综合运用功能的前提下,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运用绿色生态城市的理论,突出绿轴的城市生态与防护功能和历史文化底蕴,弘扬城市历史,提高城市绿廊对城市景观的作用和影响,带动城市的整体景观建设,推动城市建设的综合开发。

在保证绿轴的城市生态功能前提下进行规划,景观规划与设计不能影响绿轴的功能运行。结合城市用地性质综合考虑城市绿轴的开发功能,有效发挥文化、景观、绿化、休闲方面的作用。城市绿轴以植物造景为主,以乡土树种为主,通过和周边景观的有机结合,强调环境整体绿化效果,达到“出于人工,形如自然”的景观意境。在宏观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城市绿轴规划为采取弹性灵活的建设开发模式,留有一定的余地。

3 规划构思

3.1整体构思

广饶城市绿轴的基地特点和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作用引导了我们规划设计方向,其风格不应同于广场的大气精致、功能齐全,也不同于郊区公园的小桥流水、移步异景,它应该林木成荫、生态野趣的生态廊道,是一个天然的氧吧,也是一处温婉的室外休闲场所。

3.2 分区构思

根据城市绿轴的区位特点和结合周边用地,在普遍绿化的基础上,体现其“自然、生态、休闲”的特色,本概念性规划把绿轴段划分为“一轴三区”多景点。

“一轴”:指中央景观轴,即贯穿绿轴两个端点的生态景观轴线,运用硬质铺装的方式,形成简洁、大气的园林基调,并以此串联各节点,使各部分依傍此轴形成一个整体。

“三区”:指根据周边用地性质的不同以及人们的生活需求分为:

科普文化体验区:此段为花苑路--傅家路,以植物科普为主,采用片林的形式展示植物的群体美,形成春夏秋冬不同的植物景观。同时点缀一些观景和文化经典,营造一个充满野趣、富有诗意的休闲空间。

绿色运动健身区:此段为傅家路--啤酒路,以运动健身为本段主题,通过一条慢跑道经将头尾两个入口相连接,并且沿着慢跑经设置健身活动场所。绿化设计秉承绿轴“春花、夏荫、秋叶、冬香”的设计原则和风格,配合运动的主题,无论是植物还是园林小品,在色彩运用上更为丰富,充满活力。

都市休闲活动区:此段为啤酒路--潍高路,以都市休闲活动区为本段主体,在入口处设置以雕塑,配合灯光设计,作为生态绿轴的标志性景观,成为视觉焦点,体现城市风貌。

4 分项规划

4.1园林土建规划

结合场地周边用地性质的不同和功能的划分,各部分用地在空间组织上注重突出各自的功能性特点。

园林土建主要包括园路、广场、停车场、小品等。

园路设计采用不同的铺装形式进行合理搭配、自由组合,力求新颖,形成变化丰富,形成富有韵律行进美的园路景观。

广场设计注意形式和内容的细节设计,利用特点不同的铺装进行合理搭配,形成简洁、大气的广场景观,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

停车场设计结构强度保证行车的需要。

小品设计采用分片区设计的方法,体现生态、休闲的格调。通过不同材质、样式、风格的设计形成丰富的小品景观,并与所在环境相协调;园林小品设计以人为本,注重舒适度的体现;各类园林小品均注重园林化、意趣化的设计,使其成为景观的重要组成元素;保证安全稳固,装饰设计上注重新颖、独特;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将文化元素、地方特色融入小品设计中,充分表达设计内涵,使其更亲近现实生活。

4.2 园林绿地规划

植物选择坚持适地适树、植物多样性的原则,构建自然稳定的植物群落,充分发挥植物的绿肺功能实现城市绿轴的规划目标。

根据各景观元素的设计要求合理选择植物。植物选择保证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常绿阔叶比为1:3~1:4。同时兼顾绿化景观的近、远期效果。绿地景观营造时采用规则式和自然式种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合理搭配,形成不同质感的绿地景观。充分利用植物树形、色相、季相的变化形成美丽的林缘线和天际线,营造四时演替、花繁叶茂、色彩斑斓的植物景观,实现“春花、夏荫、秋叶、冬香”的主题意向;根据植物季相和主题的设计合理搭配植物,形成专类植物园;植物搭配注重最佳观赏面的设计,并于周边环境相结合,形成疏密相间、高低错落、开合有致的绿地景观空间。

4.3 园林配套设施规划

为了保证公园运行效果,在规划中设计绿化给水和夜景照明。

采用喷灌的形式来满足绿化后期养护需要,提高植物的成活率。

照明在城市夜景的意义在于其对所处的公共街道产生的夜间视觉景观效果和对从远处观看整体城市夜景形象的塑造。同时,为提高观赏效果,在各小品、植物绿化周围设置景观灯、射灯等照明形式,使景观的夜景效果更加突出。

5 结束语

通过对城市绿轴的设计与改造,挖掘绿轴的生态、景观、休闲等方面的潜能与优势,创造出清新、优美的自然生态休闲廊道和理想的人居环境,带动城市建设与城市房地产开发,为广饶县营造出一条具有文化底蕴和自然气息的户外休闲场所和生态廊道。

整个绿轴生态廊道成为一个富有人情味与人性化的驻足空间,给人与人、人与自然提供了亲近和交往的机会--林荫休憩空间、体育健身场所、林中步道......让青少年在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的同时也发现自己,完成了对自我的认知。

参考文献

[1] 郑志峰.小城镇色彩规划研究.规划师,2007(8):19-22。

[2] 孙斌,李亮.小城市综合性公园的定位及规划设计原则[J].城乡建设,2010(5):42-43。

[3] 张宁,毛伟伟.关于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2):196-198。

[4] 傅志毅.小城镇景观设计现状与景观设计原则.艺术探索,2008,22(2):101-102。

[5] 单霓,郭嵘,卢军.开放空间景观设计[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84。

篇6

关键词:湿地公园 景观设计原则 方法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项目概况

整个地形地貌为四周高,中间低,区域内因土壤底层有石灰岩,凡灌溉石灰岩溶洞水的土壤酸碱度均有明显变化,如板岩风化物和第四纪红粘土母质发育的土壤一般为酸性,由于灌概石灰岩溶洞水,土壤一般呈中性。状场地内的生境单一,以水稻田、沼泽地和鱼塘为主,中间有水渠纵横相连接,鱼塘及雅河周边散落着居民生活垃圾,水质污染严重,植物种类较少,生物多样性偏低。因此在规划设计前期,先行启动对整个场地的湿地生态恢复,构建完整的湿地系统,恢复遭人为干扰偏离自然状态的生态系统,形成较为完善的生态格局,为此湿地公园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原则

1恢复性及功能完整性原则

对于人为干扰而遭到破坏的湿地(水塘、水渠和沼泽地),应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景观生态设计的科学理念对其进行恢复与修复;景观植被物种的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布置不同生境,注重植被的季相变化,保持原有湿地的乡土景观,尽量减少人造硬质景观;利用周边的污水处理厂,结合本地天气春雨秋旱的特点做好湿地公园排错补水的措施,利用原有沟渠恢复湿地自然水系,保持湿地排水畅通;保留反映乡土农耕文化的原始湿地景观,。

2坚持保护及合理利用的原则

首先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为辅,适当进行休闲娱乐及科研教育活动,规划好游客游览线路,在管理服务区可以安排一些娱乐休闲设施。对于有可能对湿地以及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其它城市建设项目,应进行专题分析,得出对湿地环境影响的程度。因势利导,尊重原有地形地貌。

三、专项规划设计

1地形及地貌

场地的设计标高将由相关的水文因素所决定。为了避免在场地和周边区域间出现不良的景观过渡,一米以上的标高变化应避免。主要的地形变化差别是在水体下的地形。总的来说,水面以上的地貌将遵循水体系统的变化去改变。

2水系设计(图1)

图 1 水系规划图

2. 1净水处理系统

规划设计中的污水处理设施将提供次水源,此净水能在极端水力条件下提供水源。从净水蓄水池通过泵转移到水处理系统。水可以从沉淀池或净水水源通过泵转移到芦苇处理单元,做为湿地系统的源头,经过处理流入湿地其余系统。湿地系统提供主要的水处理功能,包含一个沉淀池,一个芦苇池处理系统,为整个湿地系统提供净水。

(1)沉淀池(图2)

沉淀池将会收集河水。水池是一个人造下沉地面,并用作收集水流和储存,使悬浮固体可沉淀下来。他们的主要目的是阻隔沉淀物和其它物料,另外也能控制水流速度。沉淀池的位置及设计应考虑方便沉淀物移除工作。

(2)芦苇池(图3)

芦苇池主要是由芦苇组成,他们广泛地出现于永久或定期水淹的地方。湿地公园将会有三部分作芦苇池,可以隔离污染物及多余的营养进入主要湿地水域,也为鸟类和无脊椎动物提供繁殖栖息地。建造湿地的水源将从西南角进入场地。水体将转向沉淀池,其间土壤及较重的材质将沉淀。水从沉淀池出来后流入芦苇池处理系统。沉淀后的水将减少芦苇处理系统净化的需要频度。另外芦苇处理系统排出的河水将流注于一个氧化结构,即约1.0米高0.2米宽的堰坝,呈台阶形态。经处理的河水由层迭堰坝吸入氧气转化进入水体。每一升水体可提升一毫的氧气储存。这一氧气的附加对于去除任何残留的有机物体并小化臭味具有重要义。

图2沉淀地 图3 芦苇地

2. 2水流设计

现场地面标高中心部分最低点为+28.0米,为了尽可能减少场地开挖和回填,保持主要水体的水位与现存标高相接近是很重要的。水从场地西边大致+29. 7米的河流入沉淀池。沉淀池的最高水位在+29. 0米,最大水深为3. 0米,沉淀池中的水随后被灌到芦苇系统中去,其水位为+28. 5米。芦苇系统中污水在通过穿越道路的地下管道排到湿地河流系统中的人工河中去。水随后通过系统流到东边的淡水湿地中去。深淡水湿地的最大深度从平均在+28. 0米的水位下-2.0米到-2. 5米。水从深淡水湿地通过一系列小瀑布流到浅淡水湿地区,标高在+27.0米,水深浅于1.5米。

3植物设计

3. 1植物设计理念:

,公园的设计充分尊重场地内的自然地形结构骨架,打造乡土气息浓郁的原生态植物景观,发掘植物文化精神,以植物的手段营造传统意境,重视植物的色彩规划,同时重视人们感官上的体验,包括从楚辞植物里找灵感,发掘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植物,营造现代环境中的“植物意境”和“香花”、“彩花”的意境。湿地公园的精髓为水,园中之景倚水而筑,因水成趣,景观因水而有灵性,植物景观亦借水之清雅,形成了高雅脱俗的韵味。在设计中,紧扣“水”元素,通过以下手法打造洋湖境的特色植物景观:

(1)优美的水生植物群落是水景的视觉焦点,通过丰富的水生植物打造湿地公园的特色,特别是加强运用姿态优美的传统滨水植物,再现古典诗词中描述的“在水一方”的传统意境。

(2)尊重现场原有的景观元素,将传统的经济作物,特别是水生经济作物,如水稻、菱、荷花等融入到景观中,赋予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美好意境。

(3)在植物色彩的规划上,强调素净淡雅,营造“雅”的意境。注重冷暖搭配、季节搭配、重要视觉区域重点处理,打造植物亮点。

. 3. 2植物选择原则

植物在湿地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选择原则为:选择根系发达,在水深为0. 5-2. 0米沉环境中生活良好的挺水植物,具有向垂直和水平方向延伸的特征;以乡土植物为主。

3. 3 植物分区设计

(1)净水花园区:在污水处理厂内种植多类以净“化水质为主的水生植物,形成有利的水生生态系统,通过此系统可以使污水得到阻滤及吸附,充分发挥植物的水净化功能。并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同时与周遭环境地貌和谐契合,具有改善环境的功能。将植物的净水程序与景观展示相结合,营造令游人赏心悦目的科普展示基地,通过红花美人蕉、黄花鸾尾、紫鸭她草及花叶卢竹等色泽艳丽的水生植物片植,与蓝天绿树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还可为儿童提供充满野趣的游戏场所。在净水池与污水处理厂之间以及场地种植高大的乔木形成绿色的屏障,以常绿乔木为主,并选择一些具有香气或吸收有害气体的植物,避免污水异味对游人游憩产生负面影响。植物主要选择:木荷、杜英、栾树、构树、广玉兰、香樟、夹竹桃、桂花、小叶女贞、紫蔽、木槿、茶花、栀子花等。

(2)自然湿地植物科普展示区:与北面净水花园内过于人工及规整式的单一种植方式不同,该片区域突出具有自然野趣的湿地植物景观,以多样生境中的湿地植物展示以及中南地区水生、湿生植物的收集、栽培和展览为主要内容(图4)。

篇7

一个城市空间延伸与融合的中间体,是进入城市公园的缓冲地带,是公园的给人的第一个形象标志,是一个有一定序列的环境开始。公园入口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节点,日益受到重视,入口空间设计的好坏与否,一定程度上将会对整个公园的品质有所影响,其构成要素是复杂多样的,具有自然或人文景观在时间、空间以及景观意趣上根据场所特性按一定次序排列的空间特性。

2案例实践

2.1场所特征分析

2.1.1场所自然特征

海沧大屏山公园位于海沧大桥的桥头,规划用地面积约150hm2,大屏山公园的海拔最高点为239.2m;主要由风化花岗岩构成的丘陵,花岗岩风化物堆积较厚,森林覆盖度较高。公园南入口位于海沧大桥西引桥右侧山坳,用地面积4.8万平方米,是大屏山公园的人行主入口;从西引桥上向右侧远眺,整个公园南入口一览无遗,成为出入厦门岛重要的视点。入口所在地形为北部高,南部低平,东部为小山坳。基地为大型山坳状,地势高差变化大,竖向空间变化丰富,场地主要为农业用地,自然形态保存完整,具有大量的梯田机理和小溪等自然景观。周边地区的自然山体植被尚好,入口区域植被种类相对简单,主要为村民自行种植的龙眼树、芭蕉、巨尾桉,基地上残存有部分蒲葵、垂叶榕、马樱丹等植物。

2.1.2场所人文特征分析

海沧具有地方特色的蜈蚣阁、烧王船、炮炸寒单爷等传统意义的民俗仪式与荟萃建筑艺术精华,蕴涵人文历史的新垵古民居,共同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人文特征,也为场所的景观创造提供了人性化的设计元素。如传统的红砖古民居的装饰有三大特色:砖雕、木雕、石雕。精美细致,题材广泛,富含生活趣味,令人叹为观止。

2.2公园入口设计理念

大屏山总体规划定位大屏山公园为市级山地生态休闲公园,建成市民休闲、健身、旅游的场所。即在保护大屏山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满足市民休闲观光、生态科普宣传及艺术文化教育等的市级休闲公园。其南入口景区既是未来城市景观的主景,又是海沧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入口作为进入城市公园的缓冲地带,景观设计上即要考虑入口的标志性,又需要兼顾整体景观的序列性。因此,将入口景区的设计理念定位为尊重现状场地条件,依山就势,就地取材,运用科学系统的规划设计手法,营造符合场所特征、具有人文内涵的和谐、富有生机、低碳、低成本的公园入口景观。

2.3场地元素的运用

场地的水文地质资料,自然特征是园林景观中可运用的最重要设计元素之一。不同的地质条件、场地肌理,体现了不同的场地特征,也带来了丰富的自然景观特色;在设计中体现历史和文化内涵,传递场地在时间维度上的景观特征,尊重场地的灵魂,使场地的文脉得以延续;充分考虑项目场地到周边环境的关系特点和使用要求,将场地放在周边的区域内进行定性分析,如场地与周边交通关系、周边的用地性质,列出其他建设项目的分布及服务半径,确定项目的服务对象、服务规模、与周边环境对象之间功能上的互动关系等,对场地在空间维度上作出更全面的特性解析。这一切均体现了运用好场地元素对于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成败的重要性。在大屏山公园南入口的景观的营造过程中,通过对富有场地特征的设计元素选择运用,营造符合场所特征的地域景观。如将闽南窗雕运用在挡墙上,体现闽南地方文化特色;模仿周边大地的肌理,营造农田花海景观;利用原有农田浇灌水系,进行合理梳理,赋予水涧丰富的景观生命力;将溪石砌成挡墙运用到景观设计中,产生独特而古朴的韵味,更融于大自然;以简约的现代建筑形式结合闽南特色的红砖厝风格,设计出既满足功能需求又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建筑。设计中将它们作为原有的场所元素和文化的痕迹加以保留并运用,既可以勾起当地原居民的回忆,引起共鸣;也体现我们对于在城市发展中,虽然场所使用功能有所转变,但新旧交替过程中对历史文脉、地域景观的保留与延续的态度(图1)。

2.4公园入口

景观营造大屏山公园南入口景区以尊重自然,师法自然,高于自然,自然而然为规划设计理念。在尊重和保护自然的前提下,通过山体景观修整和水系扩展保证基地内山体和水体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总体上,以生态环境为主题,突出休闲、健身、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因地制宜,展开布局,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独特风格和地方特色。在规划与建设中强调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地形地貌,随形造景,不进行大挖大填,保留原有梯田肌理,进行场地重塑,营造花田、花溪、花海景观。根据不同生态习性与功能对个分区进行配置,把大屏山公园南入口建设成为开放式的大型阶梯状绿地,如选用木棉、凤凰木、蓝花楹、洋紫荆等形成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四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园林植物景观。

2.4.1入口综合服务区

南门主入口,位于南门主入口桥下左右两侧,结合公园集散、管理、通行、停车功能的需求考虑,桥下设置大车停车位6个,小车停车位54个,设置自行车位,与海沧区绿道相呼应。南入口管理房以简约的现代建筑形式结合闽南特色的红砖厝风格,如花岗岩镂空窗花、闽南红砖铺地等运用。既满足功能需求又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建筑,体现场所传统的人文特征(图3)。

2.4.2湿地生态保护区

根据场地具有的山谷溪流顺势而下的自然特征,利用海沧大桥外具有低洼的地带,构建小型湿地,并建造木栈桥从湿地跨过。挡墙处设计成假山,溪水顺势而下,形成瀑布,丰富了景观效果。池塘护岸采用软质处理,池底铺设防渗土工膜,岸边种植花叶芦竹、水生美人蕉、梭鱼草、水竹芋、黄菖蒲等,水中种植睡莲、萍蓬草等浮水植物,营造小型湿地。夏日,可以在此处观赏荷花,听青蛙的叫声。池塘左侧是一处小型泵房,宜用密林进行遮挡。池塘与桥下停车场之间种植高大棕榈科类植物,如高杆华棕、大王椰子、狐尾椰子等,保证视线通透,同时弱化高大桥墩带来的负面影响。

2.4.3休闲集散广场区

广场左前方是铭牌石,上面阴刻由书法名家题写“大屏山公园”五个描红大字,作为入口标识。由于安全需要,广场与大桥投影线的距离不小于30m。运用地域元素,将闽南的石材窗雕运用在景区挡墙上,既起到挡土绿化的功能,又添加闽南地方文化特色(图4)。弧形坐凳环绕着广场,边上孤植几棵风景树,有菩提和小叶榕,在夏日里为游客提供纳凉的场所。缓坡上是阳光草坪,点缀着几株桂花,香气宜人。登山台阶随形就势,避免大挖大填,台阶左右两侧各布置一株极具观赏价值的鸡蛋花,烘托气氛。

2.4.4南屏花溪区

本区靠近南部入口,虽接近的海沧大桥,但在山谷之中,十分幽静。将场地原有小水沟重新进行梳理,顺应水势和地形高差对水体进行设计,师法自然、高于自然,结合不同的水体特征配置植物,营造生态溪流的花溪胜景景观;溪流沿着山谷顺势而下,泉水叮咚,溪流景观突出闽南原生态的河流特征,以河卵石主,采用散点的点缀方式营造,师法自然,自然而然,看不出人工的痕迹,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溪流上设置两座小拱桥,营造小桥流水景观。它连接两岸的景点并组织游览路线。游客可以站在桥上看花溪胜景,也可在花溪的其他景点看桥静静地躺卧,一股安静、怡然的感觉油然而生。花溪还在水中设置喷雾设施,营造雾森景观。当喷雾开放时,花溪四周一片雾气,有着“前不见其所穷,后不见其所止”的景象,仿佛人间仙境。花溪的主园路和游憩小路以自然曲线方式,营造了一个“曲径通幽深几许”的意境;铺装材料一种是由大块卵石铺成,形成了卵石最自然的边形,增加了花溪的自然野趣,另一种是花岗岩条石,表面粗糙,纯朴自然。无论是材质的选用或是景观风格的营造上,均体现了富有场所特征地域特色的景观。两侧遍布开花的水生和湿生植物,市民游人置身于青草花海之中净化身心,流连野趣,身心俱净。

2.4.5南屏花海区

主入口及集散广场右侧,利用菜地周边的山地,根据场所的自然特征进行林相改造,根据不同植物不同季节的开花特点,成片种植开花植物,如福建山樱花、木棉、美人树、凤凰木、蓝花楹、腊肠树、黄花风铃木、洋紫荆等;同时在疏林草地与林缘线之间种植非洲小百合、紫花千鸟花、裂叶美女樱等地被植物,营造灿烂的花海景色。如二月份的福建山樱花花海、五月初的蓝花楹花海景观。

2.4.6南屏花田区

基于场所的自然特性,整合小块菜地为一体变成大块花田,并增加溪石挡墙,进行生态护坡,形成层叠错落、层次丰富的梯田景观,同时亦兼顾水土保持的作用。从主入口集散小广场拾级而上,各层梯田根据不同季节种植油菜花、向日葵、黄花波斯菊和虞美人等,形成灿烂的花田。梯田边缘点缀成片观赏桃花和福建山樱花,一派充满生机的田园风光,一幅诗意的风景画。

3项目实践小结

篇8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原则;对策.

城市公园以绿地为主,并具有一定的面积,由政府出资建设,归城市绿化局管理,建成后向社会大众开放的公园,它是人们休闲、放松的自然化活动空间。而传统的公园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新的城市公园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人、物、自然环境合理的结合在一起,同时兼具社会文化等多种功能,适合各个不同层次的使用者,其目的在于供广大市民休闲娱乐,享受都市生活的乐趣。

1、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1 以人为本的原则

现代城市公园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体现人与自然的充分和谐交融,因此在做景观规划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重视以人为本这一原则,强调人与环境的双向互动,强调人在公园中的主体地位,而不能单纯为了满足漂亮的景观设计样式而设置若干障碍物。总之,现代城市公园设计中应该显示出对人的理解与关怀,各项设施的布局应该强调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

1.2 艺术与实用性原则

最初人们对环境设施的认识仅限于纯功能性的实体构筑物,单纯地发挥了设施最基本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提升,现代城市环境设施已不再单纯地满足功能要求,而是更注重形态的艺术性及与整体环境的结合,其参与城市景观构成是户外空间环境具有公共性和交流性的元素。尽管户外空间形式的组合和创造是城市景观环境设计的首要因素,但作为景观元素与公共艺术品的总和的环境设施,通过对其体量形式轮廓和材料的色彩质感以及内涵等,把握与其他景观构成要素一起营造了户外空间氛围,逐渐成为整体环境中的视觉中心之一,起到发挥或重塑地域风格的效应,从中传递出艺术美感,用艺术魅力来促进环境育人。

1.3 生态化原则

生态化作为城市公园其最基础的功能,也是公园建造的初衷,能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固景观设计首先就要从生态角度的出发,要符合生态化的特点,利用乔灌等植物的复合种植,保持植物的多样性,满足人们对于绿色植物的鉴赏。

2、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对策

2.1 公园的地形

地形是公园的骨架,通过合理利用地形,可在公园中创造供人们休闲娱乐的优美环境。造园讲究因地制宜,对公园内原有的地形地貌要适当地保留,采用合适的处理手法使其发挥最大的景观效益。在处理不同地形时,可根据其特点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如,自然坡地可以成为人们休憩、静坐的好去处;梯形地可以设置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台阶;垂直地则可以布置舒服的座椅等等。

2.2 公园的园路

园路是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公园景观的营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组织园林空间和引导交通游览路线,还是人们休息散步的场所。在城市公园中,需要通过对游人特征、行为、数量等的调查与预测,全面系统地考虑游人的行为特点,进行人性化的园道设计。如人们有抄近路、走捷径的行为习惯,在布置公园游览路线时,就应该考虑不同的使用者的需求,使他们能迅速便捷地到达自己想去的活动空间,减少不必要的路程,避免相互之间形成干扰。又如,当公园中道路存在高差的变化时,也应尽量避免使用台阶,用缓坡代替,这样可方便坐轮椅的使用者。

2.3 公园的植物

植物是营造公园景观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不仅可以构成优美的环境,还有衬托主景的作用。植物景观人性化的要点,首先是合理选择植物,应优先考虑乡土树种,可以体现当地的民风民俗,从而使公园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其次,在植物配置上,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合理搭配各种乔木、灌木、花草等,为使用者提供一个风景优美的休憩处,并创造一个宜人的气候环境。在草坪的布置中,要注意选择耐践踏的草坪品种,为人们休息、嬉戏、聚餐提供便利。切忌布置纯观赏性的草坪,避免使草坪成为人们可望而不可即的风景。此外,还需要考虑公园中一些特殊使用者对欣赏植物的特殊要求,主要包括一些残疾人、老人和儿童,在植物的配置中,要合理配置其高度,方便残疾人接近植物;对于儿童群体,应注意避免选择毒的、带刺的、花粉引起过敏的植物,保证其安全、舒适性;对于盲人的欣赏需要,注意选择一些芳香的、声响的和树干有质感的植物品种,让他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感受大自然。

2.4 公园的水景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公园里的水体可以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净化空气,形成气候宜人的环境。水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能给人以不同的体验。作为公园中的主要活动者,人都具有亲水性,在公园中适当地设置水体,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在人性化的水景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安全性,要对池岸和水体深度进行控制,处理成浅水或设置深水防护措施,保证游人的安全。同时,在因人而异,结合不同年龄的不同要求,设置不同的具有亲和力的水景,如涉水池、旱喷泉、水台阶、水流雕塑等,使人能与水亲密接触,增加空间的活力。

2.5 公园的设施小品

公园设施小品应遵循观赏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有安全性和舒适性,又要能够体现地域特色,并具有亲切的尺度,能够反映生活情趣等。设施小品也是公园中和人最贴近的要素,所以必须保证设施小品的数量充足,位置布置合理,并且保证每个单体具有人性的尺度,给使用者以认同和亲切感。例如座椅布置设计必须满足人们的生理舒适性以及适度的开放与私密性。同时,人们在公园中活动,游园的安全性尤为重要。这不但依赖于必要的防护设施,还要特别注意公园的晚间照明设施。另外,必须在整个公园设置清晰、醒目、引导性强的标志牌,标明道路、设施、出入口、电话亭、厕所,并提供如何求助等标示性设施。

2.6 公园的建筑及构筑物

建筑及构筑物作为公园景观设计中的附属要素,也可以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除了本身作为公园的景点外,它们也是为方便游人休息和观赏而设置的景观空间,所以其内部空间使用的舒适性也应该给予注意。从人性化的角度来说,要求建筑内部空间尺度亲切宜人,遮荫蔽雨的效果好,视野开阔,座椅等配套休息设施使用起来舒服。不同的建筑及构筑物设计的方式也应根据功能不同而适宜安排,如小卖部要考虑选址及为大众服务的宗旨;雕塑要符合公园的主题和人的美感需求等。

篇9

关键词:水元素;人性化;趣味性;园林景观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neighborhood park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arries on the research analysis of landscape design features to its, show an entertainment city ecological space.

Key words: water element; humanization; interest; landscap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项目概况

苏宿工业园区是苏州宿迁两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点帮助宿迁实现更大突破”重大战略所采取的重要举措,是两市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创新南北合作机制、实施联动开发的新试点、新载体。园区按规划实施工业、居住、商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开发,规划总面积13.6平方公里,力争实现“苏北一流”。

园区商住区共规划邻里公园4处,本次设计的邻里公园位于园区商住区青海湖西路与石公山路交叉处东南角,面积10000平方米。规划定位为邻里级公共绿地,结合其东侧的邻里中心布置。邻里公园周围以居住区及工业用地为主。因此在方案设计时主要针对居住人群及配合邻里中心的配置要求,以休闲娱乐为主,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空间。

二、项目设计理念

“以水为元素,打造一个休闲、趣味的人气邻里公园”。主要强调公园的趣味休闲功能,以满足居民的日常活动需求,如日常的散步、休憩、跳舞健身、儿童游戏以及特殊时期的较大型活动,如美食节等,多设置参与性强的景观设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往,最大限度的提高公园人气,提升区位活力,在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同时,创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三、项目设计特色

特色一:水元素立体动态的整体应用

在水元素的营造艺术上,通过整体的公园建设需要,形成立体化的效果,有动态的效应,让人感受到水艺术的无穷魅力。譬如在现代景观艺术设计中,水元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它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或气势磅礴,或潺潺流动,或迷雾袅袅,水不仅展现出自己的灵性和可变性,更能让人们感受到心灵上的宁静和灵动。人天生具有亲水性,邻里公园在水元素的设计上针对不同人群的亲水需求,设计成不同的形态。以水为元素,设计以观赏性为主兼以不同程度的参与性,使人们欣赏水体美的同时,更能感受到水的趣味性。例如在铺装广场内设置音乐旱喷,感受水带给我们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更有开放者,可体会被水淋湿的痛和丝丝凉意。设计喷雾,配以假山、植物、灯光,以水的特殊形态形成独特的观赏点。体现出艺术作品纯净、宁静等气质,实现多维的美感享受。(图1)

图1

特色二:利用园林植物表现时序景观

公园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季相特征,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

硕果累累,冬季枝干虬劲。这种盛衰荣枯的生命节律,创造了公园四时演变的时序景观提供了条件。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种植,使得同一地点在不同时期产生某种特有景观,给人不同的感受,体会时令的变化。利用园林植物表现时序景观,必须对植物材料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四季的景观表现有深入的了解,根据植物材料在不同季节中的不同色彩来创造园林景色供人欣赏,引起人们的不同感赏,满足不同季节的游玩需求。

邻里公园针对不同植物的花期分析种植了桂花、石榴、紫薇、木绣球等植物,用一年四季不同的缤纷叶色、花色、果色、香味、音质配合着各类景观元素的多姿多彩,共同勾勒出公共绿地的艺术特质,提升人们对植物认识的兴趣。

特色三:强调空间的趣味性和参与性,提升整个区域活力。

整个公园划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空间,有大广场活动空间、草坪空间以及趣味游戏空间,并在这里形成了一条主要的景观轴线,两边是整齐的树阵和灯柱;还有一条贯穿整个公园的漫步道,空旷或密集,围合或开放,自然或规整,富有韵律和情趣。邻里公园以这三个不同空间为基础,从不同人群的需求出发,营造出不同空间,强调了人性化的交往活动空间。

1. 广场活动空间

主要由一个富有韵律的铺装大广场和一个抬高的趣味活动平台、组合花坛、组合式景观廊和一个公园管理房组成,大广场铺装形式现代,结合灯光设计,再配以音乐旱喷,景墙,树阵,条石等,将一个现代,简约的半围合的活动广场氛围烘托的淋漓尽致,在这里人们可以尽情舞蹈,休憩,玩耍、漫步等,还可以举行美食节等较大型活动。是整个邻里公园最富人气的地方。(图2)

图2

2.草坪休闲空间

一片半开放的大草坪,一组富有韵律的条石,数棵散落的树形优美的高大乔木,闲散的人群,共同勾勒了一幅休闲的风景画,在这尽情沐浴阳光,感受春风。草坪边上设立一些长凳,方便游人休息,并设置有专门为老年人和小孩的休息区。草坪可让人群在里面进行一些休闲活动,比如小型的聚会、打牌、野餐、晒太阳、放风筝等等,增强了草坪的亲民性。为此区域的市民提供了一个和谐的绿色活动空间。综合考虑地形、建筑以及活动人群,本案采用混播草皮,保证草坪一年四季常青。适时点缀部分草花,烘托公共绿地气氛,多采用落叶高大乔木,夏季遮阳,冬季透光。选用生命力强的乡土植被可以降低公园日常的维护费用。(图3)

图3

3.趣味游戏空间

最具趣味性的游戏空间,以一片密林为依托,透过树林隐约可见一片橡胶游戏场地,沙地上特意堆置的山石时而冒出阵阵迷雾,有一种奇幻的感觉,唤起童话的梦境,为儿童增添游戏乐趣,并在此场地设置了儿童攀岩,和健身器材坐凳等。儿童在这尽情嬉戏,玩闹的同时,家长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考虑各方面人群的需求,为亲子游戏提供人性化的景观空间;场地地形高低起伏,增加了空间的变化和游戏趣味,也易使人产生新奇感。因地制宜,在场地的低凹处设立一个单独的儿童玩沙区,有设备提供饮用、玩沙以及玩水游戏的水源,并在旁边设置休憩座椅。(图4)

图4

篇10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指的是既在满足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又能给后代人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而遗址公园的景观更要依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进行设计,不管是对遗址公园的自然山水景观的设计,还是表达历史情感,都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并且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论[1]。在对遗址公园进行景观设计时,要注重对后代人的发展影响,尽可能降低对现代城市发展产生的压力。在进行遗址公园保护的同时,发展现代社会经济也不能盲目地进行遗址公园的开发利用,要更好地保护和发展遗址公园,才能在加快现代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二)景观生态学理论。在景观设计的领域中,特别强调了植被种植的多样性,将大量乡土植物融入到景观设计中,丰富景观植被的多样性。在我国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中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将植被的生态特征、地质地貌、空间因子等联系起来,从而建立起一个多样化的景观植被系统,这些植被在间接程度上可以起到保护遗址公园的作用。(三)文脉主义理论。在对遗址公园进行景观设计时,遗址公园所在的城市、历史背景以及人与景观之间的关系都表达着遗址公园的文脉精神。遗址公园的文脉就是指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倡导和谐发展,根据城市建筑类型以及文脉的联系进行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2]。遗址公园景观的文脉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财富。因此,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必须要按照传统文化内涵的发展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理论,将历史文化背景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联系起来,让城市里的历史更加具有活力。

二、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理念

(一)历史文化传承。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脚步的加快,城市景观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经济效益的提升成为城市建设的关键目标,使得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及特色城市的建设缺失。而城市建设特色的缺失,出现了大量的相同规划、相同景观、相同的设计,从而导致城市的面貌趋于统一,而失去了特色化,城市本身的民族特色以及历史文化特色也逐渐被磨灭[3]。在进行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时,必须要强调历史文化的体现以及城市的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历史遗迹是历史留下来的不可复制的景观。因此,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保护遗址是基础,利用和建设是进一步的发展,将历史遗迹与现代城市发展结合起来,展现出特有的城市风貌,让城市在历史的熏陶下更加具有特色。(二)历史文化内涵。现如今,随着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不仅仅依靠于经济的发展,还取决于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实力。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大部分城市逐渐趋于统一化,城市间的大部分景观设计都具有一致性,导致城市发展特色文化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需要城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才能够进行多元化的发展。通过遗址公园自身所具有的历史文化气息和现代化的景观设计结合,历史文化内涵与现代城市文化结合,历史精华和现代城市文化要点的结合,从而创造城市的文化内涵价值和生命力,提高城市的文化底蕴。(三)空间文化景观。在景观设计中,空间文化的布局和排列是十分重要的,空间的布局能够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反映出不同的景观,从而使参观者具有不同的感受。我国古典园林最基础的三个景观空间序列模式有:第一是比较单一的、闭合式环形的观赏序列模式,这种模式通常用于小型的景观园林设计中;第二是以贯穿方式的观赏形式组成;第三是放射形式的观赏路线模式[4]。在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中,不仅要注重对历史遗迹的表现,更加重要的是公园的景观空间设计。对不同的历史文化,需要进行不同的景观空间设计,从而在参观上很大程度地表现了遗址公园的历史特点和景观特点,加强了景观的灵活性和突出性。

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特殊性的实践探讨

(一)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原则。第一,原真性原则。主要指的是真实、准确地反映原始性。在大明宫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中,首要的设计原则就是原真性原则,即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要考虑到遗址的保护,同时还要考虑到还原遗址中的历史文化气息,主要体现在对遗址的景观重现、建筑风格上的尽量统一以及遗址装修修复上的相似。通过对遗址的还原,使得人们能够真实地了解到唐文化的建筑风格以及历史文化,从而感受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历史文化气息[5]。第二,可持续发展原则。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在景观设计的同时要注重遗址景观与城市之间的共生关系,要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严密的分析,不能因为一时的设计思路而忽略了遗址景观的长久发展。(二)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景观设计思路。第一,延续城市记忆。对于每一座城市而言,都有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因此在进行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时,应当注重延续城市的记忆,丰富城市的特色。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古都,经历了中国诸多朝代的发展,城市记忆就是这座城市历史文明的发展表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就应当延续西安的历史记忆,让人们能够在其中感受到西安历史的发展以及古城的历史文化记忆[6]。第二,引入生态美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自然资源的浪费程度越来越严重,所以造成生态环境日益严重,而适度发展原则也逐渐被提出。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上,引入生态美学的设计思路,将遗址中的野生植物利用起来,发挥其自身的生态美学价值,从而对遗址本身的景观有所保留。(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景观具体设计分析。第一,道路广场设计。首先应当保留原始的历史道路,充分发挥历史遗迹的文化气息;其次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空间规划设计,保证道路景观与历史遗迹更好地融合;最后,加强道路的功能性,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保证道路的设计能够对遗址公园的发展起到更好的作用和延续性。第二,植被种植设计。将多种植被进行合理的分布,完善植被群落景观。主要宫殿区和宫苑区种植带,种植常绿树种,作为遗址公园冬季常绿景观;主要的乔木树种保证冬季常绿树种的外观以及颜色的丰富度;宫殿区种植不同层次的观赏花,作为春季的景观,夏季的景观种植要以国槐和绿地为主,而秋季则主要以观叶乔木为主。第三,灯光设计。主要以渲染一致的轮廓和绿化边缘为主,体现历史氛围。第四,水体设计。将水体设计与水生植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水体的活力以及观赏效益。

四、结语

据上文的分析可知,遗址公园作为一国的历史文化沉淀,在景观设计上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理论以及文脉主义理论,在设计时应当秉持着历史文化传承、历史文化内涵以及空间文化景观等设计理念,在保护原有历史遗迹的同时发展现代化城市与历史文化结合的遗址公园。而本文主要是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的特殊性为例,在设计原则、设计思路以及具体的景观设计上都进行了分析,在道路设计、植被设计以及灯光水体设计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我国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的国家,在历史遗址公园的开发和保护上更加需要注重历史文化的还原以及可持续发展,将我国遗址公园的设计与现代化城市建筑联系起来,从而使我国城市走上特色化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妍.我国当代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5.

[2]陈雅静.基于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以大明宫国家遗址为例[J].现代装饰:理论,2017,(02):50-50.

[3]陶琳,王嘉,肖尧.基于文化传承的工业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理论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17,(02):66-69.

[4]树一帜.从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设计得到城市标识性景观设计的启示[J].现代装饰:理论,2015,(11):67-67.

[5]杨阳,邓薇.近代城市遗址公园的美术设计与景观改造[J].美术界,2017,(01):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