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趣味语文课堂范文
时间:2023-08-17 18:15: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趣味语文课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下,使学校在对不同学科进行制定时都依据当前教育目标进行调整,对以往教学形式的优缺点做出了详细总结。其中,高中语文是学生的必修科目,其中包含很多不同的内容,知识涵盖面广,时间较长等特点,因此有些学生的心理就会逐渐产生乏味无聊的感受。在这种现状的发展下,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将机械教学慢慢朝着学生感兴趣的方向发展。
1 加强高中语文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语文学科兼有知识性与人文性,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放飞学生的思想,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充学生的知识。但是,很多情况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都显得比较枯燥乏味。教师在讲台上主讲、学生则主要负责听,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但是收效甚微。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是改善这一状况的有效措施之一。要想实现趣味性教学,教师需要加强对教学语言的改进,改变过去模式化、单调重复的教学语言。从语文课堂的一开始,就需要使用丰富有趣的语言表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比如,讲解课文《我的五样》之前,教师可以使用具有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语:一位著名的女性作家曾经说过,如果在空气、水、阳光、鲜花和笔这五样她喜爱的东西中选择一样最重要的留下来,那么她会选择笔。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样选择的原因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学生听后会自然而然地想要进入课文进行学习,对这一特殊的问题一探究竟。同时,教师也可以适当运用时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浮云”“萌萌哒”等等,这样能够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2 改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高中学生最反感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的陈旧课堂教学模式,形式新颖、耳目一新的趣味课堂教学模式大受高中生欢迎,学生渴望形式新颖的趣味课堂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可以适当增加研究性、探究性的教学活动,增强课堂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创新性等,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探究性的课堂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教师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权利都交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能力。
比如在《我与地坛》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先向学生介绍本课的作者,并结合新课标要求以及课程内容,选取适当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作者的写作背景及协作意图,通过深入分析与互动探讨,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鼓励学生积极查找并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准确把握作者患病期间患者的思想动态,从而相互探讨,切实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增加多媒体的运用,提升高中语文的课堂趣味
目前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在这个过程中采取合理的多媒体技术,这样不仅仅能提升教学自身的生动性,对于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足够的乐趣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保证教学方法更加生动。比如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经常有一些课文会对人们的形态、动作和其他方面进行描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仅仅通过课和字面对学生任务形态和其他方面进行了解,不仅仅不能保证对课文有全面了解,还会导致学生对整篇课文的兴趣有一定下降,对促使高中语文教学顺利进行也产生非常严重的阻碍作用。针对于这一点就可以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合理的多媒体技术,保证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另外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合理有效的多媒体技术手段还能够增强整个教学内容的实效性,保证学生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足够的兴趣进行学习。除了可以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合理的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引入报纸和其他形式的媒体,降低高中语文教学自身存在的单一性,有效扩大学生的语文思维。
比如,在红楼梦中有一章节《林黛玉进贾府》,当学生们自己完成阅读以后,教师在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们观看有关短片来进一步理解。教师利用媒体向同学们呈现出人物的具体形象,能够使学生们对人物做出详细的认识,从而引起同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4 重视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主要的学习动力,作为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这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现行的教材内容及编制安排的限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被调动起来,高中语文课堂的氛围也因此而受到影响,多数高中语文课堂的气氛都较为沉闷。而教材中的课文内容有时很难将新课标中对顶的阅读教学的要求和目标体现出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起来,通过课堂内容来完成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提升的目标,教师需要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与调整。因此,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结合社会热点的形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阅读训练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
比如在进行《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或播放纪录片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时的画面,然后让学生谈一谈内心的想法和文章及画面内容给自己带来的感触,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结束语
通过以上内容的论述,可以得知:随着教育活动的不断改革下,不仅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加以培养,而且还应当对学生的情感等方面引起必要的重视。以往的教学形式只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从而采取机械式的教学模式,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提高课堂趣味教学对课堂目标的实现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它不仅可以彰显出语文所蕴藏的魅力,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趣,进而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培养出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许淑英.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生活教育,2014,
10.
[2]孙艳静.谈高中语文如何实施高效课堂[J].学苑教育,2014,12.
[3]尹贯成.散文阅读,让高中语文课堂流淌生命[J].新课程导学,2014,19.
篇2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重新热爱和重视语文学习呢?实现高中语文课堂的实效性与趣味性的统一是高中语文教学走出尴尬、走出弱势的出路之一。
教学实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和发展。教学的趣味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多角度、多方式地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及热情。
那么到底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与趣味性的统一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落实。
一、用个人水平、知识结构和语文素养带来实效与趣味
虽说学生是课堂主人,是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导演作用也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教师的个人能力,即导演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能力也是实现课堂实效性和趣味性统一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教师的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课堂驾驭能力、课堂应变能力以及教师的个人人格魅力,还有就是教师的个人业务水平和知识构架等。教师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参与度,切实提高课堂实效、增加趣味。
随着学生认知的丰富,教师更要见多识广,教师要多读书,这样才能应对课堂上学生千奇百怪的问题,这样才能将学生的问题讲得深刻、有独特的见解和说服力,让学生崇拜你,这样学生自然也对你乃至你的课堂有兴趣、有参与度。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了,这也是确保语文课堂实效、精彩的教师方面的因素之一。这是“活水之源”,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能不“糊涂”,教学时才能提炼重点、诠释经典。简单地来说,就是你在课堂所传授的知识和所培养的学生能力,一方面要和高考有紧密的“契合点”,另一方面又要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高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对美的鉴赏力、对价值的评判力。
二、创设优美的课堂意境,提高效率、激发兴趣
创造诗意的情趣氛围――这是吸引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先决条件,是让学生产生学习期待的必需,这种情境驱动是提高课堂实效和趣味的前提。一节语文课学生只有在和谐诗化的氛围中才能产生身心的愉悦和学习的冲动,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所以语文教师要特别注意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情境体验的互动平台,让学生在诗意的氛围中轻松快乐有兴味地学习。那么如何创设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氛围呢?
1.运用优美的导语来创设情境
语文课堂的导入是一种精彩的开课,教师要善于运用导语激趣煽情,形成课堂的势能。精彩的课堂导语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范本,又能起到唤醒学生潜能的作用。如在处理必修五的文本《罗密欧与朱丽叶》时,便可以这样导入:“据说18、19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的阅览室放着一部著作,书是用铁链拴在一张高桌上的,人们只能站着阅读。尽管如此,这本书的书页还是被人们翻烂了。大家知道这是什么著作吗?”这样的导语既简洁,又能突出该部作品的价值,最关键的是只言片语就能激发同学阅读的兴趣,调节了课堂的气氛。
2.借助多媒体来创设情境
现代多媒体手段,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听感觉,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辅助,合理地利用它可以为语文课堂创设诗情画意的美学氛围,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全新的手段,为语文教学创设情境。苏教版的许多文本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篇目,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来教学,既能诗化氛围,利用视觉及听觉等直观感受唤起学生对美的认知,又能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完成教学任务。如在学习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时,我们可以选择湘西风情图片展示、音乐氛围营造及影片插播的形式将学生带入到小说的意境,探寻作品的深层意韵。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阅读经典作品的兴趣。当然对这些文本的精心处理,可能在我们有些老师看来无足轻重,因为高考一般不会对课本上的内容作具体的考查,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考试大纲中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要求其实都体现在平时我们对这些文本的学习中。所以对于一些老师“轻文本、重考试”的教法,实不可取。c其将教学机械地和高考相对应,不如放开心胸,高瞻远瞩,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创设好情境,把握好课堂。
3.通过巧妙设问来创设情境
爱因斯坦说:“有时候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善于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用精、少、实、活的提问将学生吸引进课文,激发学生研讨的热情,从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活动。这就要求老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将问题系统化。问题之间的联系性、层层深入性是关键。问题的连贯性及可思考性会直接关系到我们的课堂效率及课堂氛围也就是趣味的形成。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说“这节课过得好快啊”的感慨或是“怎么还不下课啊”的抱怨,其实这就暗示我们,这节课的成功与否。艺术地、巧妙地提问融实效和趣味为一体。这样的课堂一定是让学生沉浸于其中而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的。
4.依托课堂活动来创设情境
课堂活动是一种动态的语文训练、语文实践。精彩的课堂活动如同课堂里的珍珠,让语文课堂闪光。所以教师要善于设计课中的细节活动,通过课堂活动来进行以读写为核心的语文训练,逐步地提高语文能力。如在上《长亭送别》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试着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几支经典的曲词在班上集体交流、评价、修改,学生们兴趣高涨,积极参与。学生通过语言的转换完成了对意境的抽象领悟,而彼此间的交流、沟通,又把课堂变得生动而活泼。
总而言之,创设情境,是实现语文课堂实效性与趣味性统一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师生共同精心安排课前环节是实现高效趣味课堂的保障
古语说“单个巴掌拍不响”,要想课堂精彩,课堂有实效,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前准备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需要师生课前的积极配合、预设。
1.教师方面
(1)强化课前预习
语文教学的根本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点。这种“生本”理念必须在教学的设计之初就应该得以体现。不同地区的学生、不同生活环境的学生、不同班型的学生、不同接受层次的学生,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考虑,这些因素往往决定着我们教学的起点或是深度。“曲高和寡”式的教学势必让我们教与学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这样的课堂自然与实效、趣味无缘。所以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深入研究学生实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体现以学定教,带来课堂的实效与趣味。
(2)创新语文课堂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语文教材作选择性的取舍、补充,特别要删掉学生读来生厌的文章,要增加教师与学生都十分喜欢的好文章,让语文课程充满语文味。《语文读本》是个不错的选择,老师可以利用好这些文本,把师生都喜欢的课文利用到极致,这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益、增加课堂趣味的一个好思路。
2.学生方面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187-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老师投入到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大军中去,大大提高了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初中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都有很好的可塑性,初中学生多是比较活泼、不喜欢被拘束的,因此老师要根据其个性特点,制定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方案,以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一、提高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必要性
1.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需要。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不仅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度转移到其他学科上,大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且还能推动了学生自身素质向着全面化、全方位发展。语文课堂趣味性的提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不再一味地认为语文课堂多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比较喜欢读一些趣味性浓厚的书刊,老师可以将学生的这一特点应用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需要。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使学生的各种能力能够符合他日后工作学习的需要。初中语文课堂不仅是要提高学生自身文化素质这么简单,更是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3.改善老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需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作用同样重要,二者缺一不可,老师是语文课堂上气氛的主要制造者,只有老师把语文课堂上的气氛制造上去了,学生才能不拘束。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在学生之间的实用性,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可以不用有任何的负担来向老师请教,提高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途径
1.设立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设立情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印象,丰富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中语文课本中包含的内容众多,从古至今都有,不仅有国内的文章,而且还有很多国外的文章,课本中有很多好的修辞手法和意境,学生从文字里不能很好的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在《苏州园林》一文的讲解中,老师可以先将预习的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利用课余时间,来收集有关于苏州园林的资料,到上课时还要讲解自己收集的资料,充当解说员来对苏州园林一一进行解说,等学生讲解完毕后,老师再进行细微之处的补充,对学生讲解的内容简明扼要的进行总结。
2.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思维的想象往往超越老师的理解范围,老师可以充分地发挥初中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将演讲、话剧、辩论赛等形式搬进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让学生之间的思维进行碰撞,就好像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你将你的给我,我把我的给你,这样我们就都拥有了两个,使得学生的知识在碰撞的过程中得到升华。教学方式的多样,加快了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老师就可以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行排序,轮着来排演课本中的文章,从而能够在扮演的过程中,对于文章中所涉及到的人物的心理进行细致的感受。例如:在《范进中举》一文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组织、自行排演,将文章中范进所处的世态炎凉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充分体会到作者描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话剧的排演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印象,更是给了学生施展才华和口才的舞台,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3.鼓励话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不时流露的鼓励的话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可以不费力气地就能够学好语文,而有的学生由于表达能力和学习方法不当等方面的限制,不论学习多努力,语文成绩就是上不去,老师在面对这一类学生时,不要一味地进行批评,打消这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反,老师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心平气和地以朋友的角色去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改善他们目前的学习方法,用鼓励的话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因材施教,进行恰当的鼓励,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
4.利用一切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的学习不能单单只局限在课堂内,老师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进行教学活动,老师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丰富他们写作时的题材,让他们的作文更能体现人情味,可以每周空出来一堂课,老师带领学生深入到社会生活或者大自然中,为社会义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老师还可以将学校所在区域的人员分批次地请到学校的语文课堂中来,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例如:在《春》一文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利用周日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春游,使学生能够亲身体会春天的色彩,并让学生将对春天的理解写出感想或者通过绘画来表达出来。这样的学习方式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必经过程。老师要根据学生在个性上的不同,因材施教,制定多种教学方案,尽量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周礼萍.关于语文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的研究[J].希望月报,2009,(07).
[2]李文龙.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兴趣教学[J].新作文,2011,(10).
篇4
关键词:学生 活力 高中语文 课堂效率
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缺少活力的现象,原本应该是充满乐趣和活力的语文课堂竟然成了最枯燥无味的课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样的语文课,学生听得乏味,教师讲得无趣。新课改明确指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最终都是要通过学生来实现,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语文教师就要积极地采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活力。一旦学生的活力被激发了,高中语文课堂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营造开放性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教育家说过:“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开放的课堂实现了教学环境的开放和师生角色的开放,这就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性格开朗、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因而主动参与。” 如果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能营造开放性的教学氛围,就能激发学生的活力,鼓起他们学习的勇气和力量,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强化他们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努力营造开放性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客体,学生只是被动地吸收老师教授的内容,这就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使自己成为学生集体中的一员,充分地融入到学生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和指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师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根本。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尊重、爱护学生,在互动的课堂上师生就能获得共同的成长。
二、创设生活化的情景,充实课外活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可能性就越高。” 美国教育家华特也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来源于生活,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把语文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理解语文。只要我们广大教师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创设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境,才能使教材再现生机与活力,才能使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与灵气,才能使语文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教师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关,让学生体会到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活力,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扩大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最好的办法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学生在一些课外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和老师的限制,能独立自主的自由发展,充分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 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打造充满活力的课堂,就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在语文课堂中,如果教师只是按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不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就不能积极主动地接受语文教学知识,只能是被动地学习,无法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心理学明确指出:“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因此,只要教师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活力,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歌曲、图片、视频等。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在教学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片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准备相关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在脑海中对教材上的内容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四、高中语文教师要注意教态,运用优美的语言
有一些教师上课不注意教态,有时还会把个人不愉快的情绪带到课堂上来,使得学生受到教师不良情绪的影响,导致课堂失去活力,教学效果不佳。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自己的教态,用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学生,这样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
语文是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一体的学科,规范、生动、形象、有趣的语言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活力和积极性。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是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体现。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运用优美的语言对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高中语文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激活教学气氛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整体的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地从正面去引导学生。激励性评价可以激活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求知的快乐,使学生拥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积极性和活力,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沈忠辉.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J].考试周刊,2007,(06).
[2]杨凤秀.激发学生活力,打造魅力课堂[J].山东教育,2010,(Z5).
篇5
一、加点趣味
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加点趣味往往会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动力。因此,使学习趣味化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法则。
在教学情境中,角色扮演既能彰显学生的个性,又能增加其学习的乐趣。高中生想象力丰富,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让学生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演绎文本中的角色,体验其中的剧情,不仅能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不少的趣味性,还能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把握作品的深刻意蕴,真正地做到“寓教于乐”。例如,在学习《罗密欧与朱丽叶》这篇课文时,笔者让学生节选情节,自由组编,再创情节。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情景中,更能体会到罗密欧与朱丽叶为爱而斗争的艰辛。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深入理解文本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教学语言上,教师的语言应做到准确、流畅,更应力求幽默、风趣。如通过语言探究作品中人物的形象时,教师可以先这样模仿作品中某位人物的语言:“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那么,我对你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然后,提问学生:那是冒出来的哪根葱?那是怎样的一根葱?在中国文学史上,人物的出场与之类似的又是哪个椒?(凤辣子——王熙凤)。最后,提出要求:在模仿该人物后试作分析与比较,哪个形象刻画得更给力。接着,教师应及时激励:“有哪些勇者敢一试身手?”这样一来,学生定会冥思苦想,跃跃欲试了。总之,教师的巧于激趣会让学生意犹未尽,更会让语文课堂妙趣横生。
在教学方式上,媒体教学早已成为教师激活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辅助形式。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有着更加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深受师生们的喜爱。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多媒体的这些特点,结合教材文本,巧用动听的音乐、怡人的画面、感性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互联网的优势积极制作网络交互性课件,与学生开展互动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交流,在交流中迸发智慧的火花。这样的教学方式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深入文本,兴趣盎然地把握作品的内涵。
二、增点新意
现场灵感和瞬间生成的驾驭能力,是语文教师最为核心的着力点,这必须靠教师的灵性和创新。为此,语文教师应精心备课,巧设教学环节,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1.挖掘审美因素,激发创新思维
每个学生的心中都一个“情感心核”,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努力挖掘、感悟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教材文本中的不同内容,指导学生围绕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艺术美等进行审美感悟。如《群英会将干中计》中,罗贯中描写了周瑜的三“笑”和三“大笑”。对这样精彩的细节描写进行解读时,可先让学生分组表演、体验并揣摩其中的“笑”和“大笑”的不同之处,来感知小说表现手法方面的艺术美。然后,再让学生结合活动体验,探究自己心中的人物形象的特征。这样,文本中单一的形象在学生们富有个性与创意的语言描述中将显得无比丰满。
2.巧设教学环节,发展创新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想要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应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上有意识地、有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首先,课堂教学的导入力求新颖、独特,能快速把学生引入学习氛围。切入教学内容应有独创性,能开创学生的想象空间,激活他们的多向思维。如本人在教《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时,选取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创作的《思想者》的图片作为导入文本的一个切入口。因为雕塑家罗丹认为,深邃的思想靠富有生命活力的人来表现的,深刻与永恒的精神往往源于凝重而深沉的思想,而“思想形成伟大”正是该文本作者的核心观点,所以,这就更有效地切入到了文本主旨的关键词——思想。
其次,教学设疑应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更应具有开放性。如在教学过程中,扣住“人是能思想的苇草”引入探究时,教者可以从提问“人的伟大源于什么”点出 “思想” ,由思考“为什么说人是苇草”来认清人本身的脆弱、渺小,由区别“人与苇草是否一样”认识思想的价值,由讨论“思想是否一定让人变得伟大”思辨思想的两重性,最后,从探究“人怎样活,才能活得高贵、有尊严”中引导学生展开多向思维,探究解决问题的各种合理的、新颖的思路和方法。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引领学生的思维,赋予他们广阔的思维空间,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添点活力
杜威曾经提出“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做”即活动。课堂是活动的平台。高中语文教学应借此平台实现两个转变,添加活力,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首先是师生关系的转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往往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者,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对话,真正融入到学生中,并与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活动,一定要“以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思想,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同时,教师作为主导者,要注意到学生学习的个性差异,使活动具有针对性、挑战性、激励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其次是学习方式的转变。《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真正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活动。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围绕某个教学内容,让学生们在学习活动中自我选择、自我决定、自我调控、自我评价与反思,从而经历真正的自主阅读历程。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及综合性学习活动。因为真正的阅读是让学生自主地走进文本的“召唤性”结构中去,凭着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文字的丰富内涵进行多角度呈现。另外,课堂学习活动应做到少而精,更要有阶梯性,务必把每一环节做透、做细。这样,学生既能兴致勃勃地投入学习,亦能触类旁通。因此,只有把学习融于活动,课堂方能彰显活力。
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 趣味性 初探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说的一点不错,学生如果对某学科产生兴趣,他们就会把这种兴趣转化成自觉学习的一种动力,并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去探索学科知识的奥秘,学科知识水平就会得到迅速的提升。所以,教师在注意学生知识传授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样,我们的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应结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培养学生语文兴趣的最佳途径。当然,要使语文课堂妙趣横生,不断吸引学生,除了要求语文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创设教学情景,创新教学方式外,还应做到以下方面:
第一,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是增强语文课堂趣味性的最有效的方法。
教师就像一个演员,要想自己的“表演”形象生动,富于感染力,自己授课时的言行是否幽默诙谐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一句富于诱惑力的语言;一个富于搞笑意味的动作;一个富于滑稽色彩的表情,这些都能给语文课堂增添无穷无尽的趣味性。你看,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他往往就能够做到这一点,这就是把学科知识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机的结合起来去营造一个趣味十足的课堂氛围,通过自己富于诱惑力的言行去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显得十分的轻松和快乐。我曾经就碰到过这样一位语文教师,他给学生上了一堂有趣的作文讲评课。因为学生作文时错别字特别多,而这位老师不是直接批评学生的这一不足,而是面带微笑的讲了一个笑话,他说:“我读小学时,老师也常叫我们写作文,其中有一次作文是写‘一件有意义的事’,班上有一位同学就写了‘割猪草’这件事,这位同学的作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师边说边把这句话板书到黑板上)‘我在路上走着走着,突然碰到一堆狗屎,不觉让我大吃一斤’”。学生们一看这句话就大笑起来。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发笑呢?”学生回答说:“这句话把‘惊’字错写成了‘斤’字,这话的意思变成了‘我大吃了一斤狗屎’”。老师说:“同学们说的不错,这就是错别字造成的不良后果。希望同学们作文时要尽量避免写错别字,以免闹出类似的大笑话”。果然,从此以后,同学们作文时错别字这个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这就是趣味课堂带来的良好效果。
当然,对于一个上课缺乏幽默感的语文老师来说,他的课堂就总显得死气沉沉的,这样的课堂,不但老师上起来费劲,而且学生学起来也很吃力,教学的效果那就可想而知的了。
可见,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不但能营造趣味十足的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第二,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是增强语文课堂趣味性的又一有效的方法。
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能有效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又该怎样去营造这样的氛围呢?我认为语文老师应在课堂上做到以下方面,就可望营造出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来。
其一,上课时,教师应做到很随和。因为教师的随和,会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可亲可近的朋友,有不懂的地方才会主动问老师,教师和学生之间才会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教师如果为了显示自己在课堂上的权威性,上课时就总是板着一张脸,给学生一种“暴风雨”即将来临的感觉,这样的课堂,表面看起来好像井然有序,实质上学生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压抑,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一股沉闷压抑的气氛充满整个课堂。这样的课堂不但死气沉沉,毫无愉悦可言,而且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可见,教师上课时保持随和的态度是何等的重要。
其二,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的鼓励也是不可小觑的。因为鼓励能够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让课堂充满着和谐的气氛,从我平时的课堂教学情况看,教师如果不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的话,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热情就高涨,学习气氛就非常热烈,课堂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可见,课堂上教师不时的激励对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也是多么的重要啊!
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愉快
一、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实施愉快教学的重要性
(一)愉快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师如果可以有效的将愉快教学和高中语文课堂相结合,那么其就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并且促进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愉快教学还可以同当前时事相结合。例如:在教学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讨论的方式,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什么是盲目的爱国主义,并且结合当前中国手机品牌和美国苹果之间的竞争,分析群众购买不同的品牌和爱国之间的关系,将课堂中前人写的文章和当前的时事相结合,引发学生的讨论,增强他们对于文章内涵的认知,并且引导他们读书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愉快教学可以为紧张、沉闷、枯燥的课堂注入兴奋剂,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愉快教学能让学生渐渐地喜欢上语文学习
语文课堂是否可以吸引学生,最重要的是能否把握住学生的兴趣。因兴趣至今还能记住一些让我们感兴趣的教学片断,甚至是很多年以后还能完整地回忆出小学学习的内容。因此,在高中课堂中实施愉快教学会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中积极地跟着教师的步伐进行学习。愉快教学还可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桥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促使下,高中语文课堂不仅仅被知识所占领,而且还可将知识和愉快接受相结合,更有助于学生爱上语文。
二、 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实施愉快教学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会对学生产生潜意识的影响,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中,就会受某个环境影响,特别是对高中生来说,其对周围的环境更为敏感。周围环境会无时无刻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教学楼中,看到很多关于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这些都会在无形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影响。青少年时期,学生的思想、行为都会因为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影响,学校、班级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地方,应该根据教学的目的,为学生提供更为适合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始终处在一个相对放松的环境中,教育心理学中提到过:“相对放松的环境有利于创造性的发挥”。因此,想要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实施愉快教学,营造良好的环境,帮助学生处在一个相对放松的状态进入课堂是非常重要的。也可在班级中设名校简介,明星梦我的梦专栏,时刻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教师的建议》说过:“爱学生,这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质。”良好的师生关系正是建立在爱学生的基础上的。教学任务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任务。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其任务量更大,需要理解的地方更多,仅仅靠教师讲授的方式已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这需要教师和学生携手配合,双方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教授和学习中,才能将教学任务出色的完成。这一切都是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因此,在教学中,要真诚的对待学生,而不是以教师的师道尊严来维持威严的身份,让学生可以真正的体会到: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这样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加入到课堂的讨论中去。并且会积极的向教师请教不懂的问题,愉快的教学才能顺利的进行。不仅要在课堂上,在课下,教师也需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不管在什么场合,教师都需要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只有学生认为师生是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真正的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才能更好地帮助其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班级落后生,更要厚爱,应该以鼓励为主,树立起自信心,引导其利用适合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班级优秀生需要为其树立更高的目标,让其可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只要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那么一定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学生知识获得的主要场所,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的高中语文课堂被枯燥、紧张、沉闷所占据,这些都使得学生对于高中语文提不起兴趣。而愉快教学可以改变当前高中语文课堂的现状,其与良好的课堂氛围是紧密结合的。好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学习的情绪是离不开的,而且不同的学习内容对应的课堂氛围也是不同的,例如:在学习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时,其中就蕴含了对康桥恋恋的不舍,“轻轻的我来了,正如我轻轻的走”这是将离别的情绪贯穿于整首诗中,因此,在教学之前,应该首先介绍作者写作的背景,为课堂垫下基调,让诗歌的意境贯穿于课堂之中,于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诗歌的精髓。而在学习的《沁园春 长沙》中,其中就蕴藏了大气磅礴之感,抒发了作者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豪情壮志,二者同为诗歌,但是意境千差万别。要让学生能够理解这些,教师在讲授前就一定有所铺垫,有所交代,这样也可降低难度,课堂才会轻松,愉快活跃,还可让学生讨论,进行深度扩展。
第一,教师要带动课堂的开始,利用多种方式导入课文。保证内容的新颖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例如:鲁迅先生的《祝福》一课,主要是向将封建礼教的丑恶血淋淋的摆在我们面前,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先前学过的《少年闰土》作为出发点,让学生找出二者之间的相同点,两个几乎没有相似点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一下子就会激起学生的兴趣。其实,看起来一个是写小时候的伙伴,一个是写封建礼教,二者之间似乎并无牵连,但是闰土的银项圈是不是也是封建迷信呢?是不是造就了《朝花夕拾》中老年闰土的一声“老爷”呢?这一切都只需要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入到探讨中。
第二,对教学过程要有良好的控制力,保证其不脱离教学的范畴。课堂中不管利用什么方式进行教学,这都是教学的手段,其真正的意义在于在有限的时间内教会学生更多的内容。因此,良好的课堂氛围更需要教师的有效控制,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不然就会导致课堂教学的内容走向“无用化”。在教学《鸿门宴》一课中,学生对于课文的内容都有所了解,在讨论人物形象时,很多学生就会将很多历史人物牵带出来,导致了课堂中分析的人物形象过多,很难完成课程目标。教师需要将人物明确化,并将一些相关的人物形象分析作为学生课后的研讨收集工作。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控制课堂进度,保证课堂的气氛,还可以有效利用学生课下的时间进行拓展性学习。
第三,要及时进行正强化教育。“强化”一词来源于心理学,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指的是利用一些激励、表扬、肯定的词语去鼓励学生,帮助其发现自我的优点,树立良好的心理优势,以至于拥有语文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在学生讨论完毕之后,要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将学生讨论的要点、闪光点进行点评,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成功的心理体验,愉快教学就得以顺利进行。而且,学生还会因为夸奖,而积极参与到教学讨论中,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将竞争引入到课堂,利用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保证课堂气氛活跃的同时,还能很好完成教学任务。也可利用文本中内容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让学生树立自信心,热爱学习,珍惜时间,珍爱生命等。这些正强化教育会在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影响,促使他们积极地、自觉地、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
(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教学手段的单一化是学生厌烦高中语文课堂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应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多媒体、电子插图、影片以及电子课件等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篇8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语文 课堂激趣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08-002-01
一直以来,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误区,那就是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过分地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这就导致了高中语文课堂充斥着机械的记忆,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语文教学必须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尤其是在高中,学生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的能力不断提高,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都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高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语文教学理念,主动进行课堂教学尝试,增强语文课堂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好学,这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加强美文朗读指导,以激发审美之趣
语文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它是一种文学性的教学,然而文学教学就离不开朗读,文学作品也只有在朗读体验中才能真正展现出魅力来。教师不要吝啬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朗读的时间,因为学生只有在朗读的过程中才能够真切地体会到文学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才能够近距离的与作者进行平等的对话。正如古人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朗读中,学生的内心沉静在文字所描述的或优美或感伤的情景之中,学生能够透过文字看到一个真实的作者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之趣。
在学生朗读中,教师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可以先教师范读,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这样便于学生个人的思考以及学生个人体验与作者体验的融合;也可以分角色进行轮流读,不同的角色运用不同的声音读出来,会产生令人震撼的效果,这在诗歌教学中体现的尤为明显。比如,教师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苏轼、李白的诗歌时,学生可以很容易从文字的激荡中感受到他们的豪迈;自由朗读杜甫、辛弃疾的诗歌时,学生同样可以从中感受到忧国忧民的情怀。平时的教学中,更可采用比较阅读或联系拓展的方法,自然而然地扩展到名著,把学生带进名著世界,丰富课堂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
同时,朗读时还可选择一些意境接近的乐曲。在音乐配合下朗读,可扩展想象的范围,触感,净化心灵,还能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增强朗读效果。
二、营造探究合作氛围,以激发探究之趣
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这种学习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自主性,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相反,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可以在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学生手脚会放得更开一些,学生的思想也会更自由一些。教师要引导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为学生创设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让学生感到学习是自己的活动而不是硬“灌”,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时候,明确小组之间的目标任务,让每一个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在小组合作中有所收获。比如,在教授苏教版《雨巷》这篇诗歌时,教师可以先播放名家朗读录音,然后设定几个题目,让学生分组解决。诗歌给人的整体感受是什么?诗歌中的哪些意象会给我们这样的感受?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意蕴是什么?丁香花这一意象的特殊作用和意义是什么等。学生在朗读讨论的过程中,经过这些特定问题的提示,就会对整篇文章有一个较为深刻的理解。在合作探究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地设定一些拓展类的题目,结合媒体热点,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提问,这样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
三、注重文章情感熏陶,以激感之趣
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文学味的,充满人情味的,学生跟随着作者的文字结合个人的情感体验着喜怒哀乐。在高中语文课堂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把学生在学习时的情感体验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目标来进行设定,这样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之趣。比如在教授《我与地坛》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对自己母亲的情感出发进行导入。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日常生活中母亲对自己关爱的点点滴滴,母亲对子女的爱的表达方式以及自己对母亲的爱的表达方式。
四、创设课堂表演情景,以激发展示之趣
篇9
关键词:有效教学理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一、有效教学理论的概念
有效教学理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有效教学理论是指通过对教学现象的研究,对教学问题的分析,揭示教学的一般规律,并利用和遵循所得到的规律来找出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一门理论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既是描述性的理论,也是一种处方性和规范性的理论[1]。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1.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根据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课程主要可以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方面,根据目前高中语文课本来看,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必修课本中的古代及近代、现代著名诗词歌赋、文言文、散文或杂文、四大名著节选、外国名著、科普文以及名人演讲等,选修课本中的难度较高的文言文、科技文或戏剧小说等。整体来说,教材的变动不大。
2.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材容量得到扩充,但内容结构局限。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包含古代、近代、现代等不同时代的文本教学内容,所涉及的文学类型包括文言、诗词、散文、杂文、国内外历史名著、科技文、说明文等,总体来看,教材的容量得到了有效的扩充,但就课程内容来讲,却没有相对实质化的更新,教材内容依旧固守原有的模式和结构[2]。
(2)教学形式单一,授课方式趋同。国内大多数高中学校在语文教学中都采用着教师口述讲解、板书答案分析、文字背诵、课堂提问和试卷测评的语文教学体系,教学形式单一,趣味性不高,令一部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出现困倦、注意力分散等情况,使有效教学时间缩短,实际教学效果不佳,而且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授课方式趋同,使本应该更为轻快自由的选修课变成了简单的低要求的必修课。
(3)考核模式比较传统,教学成果评定落后。学习考核主要以模考等模式进行,考卷内容主要包括背诵默写、文言翻译、诗词鉴赏、阅读理解、一句话概述等,对学生书本记忆的考核内容较多,而且鉴赏和理解部分试题大多有固定的答案模式;此外,绝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学都是以考试成绩论学生能力的,这主要是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评定与认可。
三、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建议
1.精简教材容量,优化教学内容
各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根据所在学校年级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课时要求,对教材进行适当的精简。根据所带班级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素养进行具体的教学内容优化,对教学内容进行以下三步骤:①改一改,在教材中,编者所提供的只是一个范例,但这些范例不可能恰好符合每一位学生的实际语文学习需要,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不影成绩的前提下适当地改编素材;②添一添,要求教师在充分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前提下,增加一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以及趣味性更高的素材,以发挥学生的语文优势;③排一排,教师要根据所带班级学生的学习节奏、学习特点将各单元的内容体系重新编排,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创新教学形式,区别授课方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师授课,还要采用学生试讲、教师辅导点评的方式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进行文本背诵、阅读写作方式的传统教学,还要进行表演、朗诵、辩论等新型方式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必修课上要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严格要求完成学生语文学习的任务,在选修课上要给予学生尽可能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使必修课成为语文教学的标准模式,使选修课成为语文教学的突破模式。
3.灵活运用考试,丰富评定项目
由于每个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能力不同,其在一定时间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语文教师可以灵活运用随堂测验、月考、期末考等手段,观察学生的动态学习情况,熟悉并掌握所在班级各学生语文学习的优劣势。除了考试成绩外,在每一阶段的教学成果评定中要增设其他测评项目,并记录到学生的档案中。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不应该有模板式的条条框框,而应该在新课程标准总体教学方向的指导下,由各学校的高中语文任课教师结合本校或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相应的调整或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黄家红.浅析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J].新课程(中学版),2013(4):2.
篇10
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要达到让学生有效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发挥学科优势,尽显语文魅力
语文学科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世间的风云变迁,人间的悲欢离合尽显其中。从学科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上来说,语文拥有其他任何学科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我们语文老师就是要充分发挥这一优越性。要发挥语文学科优势,首先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必须博览群书,使自己具备丰厚的文学素养,为充分展现语文的魅力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其次,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不仅仅只重视知识的传承,更要注重语文的人文性和社会功用性。如果一节语文课,教师只注重字音、字形的记忆和文章结构的分析,势必味同嚼蜡,毫无优势可言。但若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能够结合文本内容进行人文性和社会功用性的拓展学习、研究,不仅可以使学生对问题理解更深入、透彻,而且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思考的能力,增加语文学习的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二、开展别开生面、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
因为语文的学习不仅是对知识理解和掌握,它更注重的是文化的熏陶和智慧的启迪,所以语文的课堂教学就应该别开生面、灵活多变,为语文的学习创设更好的情境。为让学生陶冶情操,我们教师不妨适时播放优雅的歌曲,为让学生贴近生活感受自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或出游,为让学生理解人物内涵,我们可以倡导学生排演话剧,当然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开展辩论会等等形式各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悟,在悟中而各有所得。
三、精心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语文学科所探讨问题的答案总是丰富多彩的。也正是因为答案的不确定和不唯一性,才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往往更有活力和更富有趣味性。作为一位成功的语文老师,我们就应该与学生建立和谐,公平的师生关系,精心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从此也“民主”起来,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巧用情感评价,让学生自信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