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重点范文
时间:2023-08-17 18:15: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知识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①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兰亭集序
一、重点词语解释
1、所以游目骋怀信可乐也(用来,表凭借;实在)
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好)
二、通假字
1、 趣舍万殊通(趋,往,取)
2、由今之视昔(通犹,如同)
三、多义词
1、修:茂林修竹(高)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乃重修岳阳楼(修建 )
修守战之具(整治)
2、期: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周,期年:一周年)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
3、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趣,情致辞)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招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4、临: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迎)
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面对)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5、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旁边)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按次序)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行军途中的驻地)
四、词类活用
1、 映带左右(环绕,名作动)
2、流觞曲水(使(水)弯曲)
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贤才;年少的人和年长的人)
4、所以游目骋怀(使游,使骋,动词作使动)
5、固知一死生(看作一样,数量词作动词)
6、一觞一咏(名作动,喝酒)
五、特殊句式
1、 会于会稽山兰亭(介词结构后置句)
2、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句)
3、晤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
4、引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介词宾语之)
六、难句翻译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用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②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鸿门宴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飨: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用酒食款待,犒劳)
2、籍:籍史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登记)
3、续: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
4、当: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敌,抵当)
5、啖:拔剑切而啖之(吃)
6、操:大王来何操(拿,携带)
7、刑:刑人如恐不胜(以刀割肉)
8、胜:刑人如恐不胜(尽)
9、乘: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四匹马拉的车)
10、窃:窃为大王不取也(副词,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二、通假字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通"俱",全,都)
2、距关,毋内诸侯(通"拒",通"纳")
3、张良出,要项伯(通"邀")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违背)
5、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通"早")
6、令将军与臣有卻(通"隙",隔阂,嫌怨)
三、一词多义
1、因:
①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凭借)
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就)
④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2、如:
①万事如意(顺从)
②刑人如恐不胜(像是)
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
④沛公起如厕(到)
3、举:
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高举)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举行)
③孙叔敖举于海(被选拔)
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夺取)
⑤杀人如不能举(尽)
4、谢:
①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大王(道歉)
③乃令张良留谢(辞谢)
④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询问)
5、意:
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
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料)
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神态)
6、置: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放置)
②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丢下)
③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购置)
四、词类活用
1、军:沛公军霸上(名作动,驻扎军队)
2、王:沛公欲王关中(名作动,成为王)
3、财物: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名作状,像财物一类的)
4、活:项伯杀,臣活之(动词使动,使……活下来)
5、兄:吾得兄事之(名作状,像对待兄弟一样)
6、籍:籍吏民(名作动,登记)
7、目:范增数目项王(名作动,使眼色)
8、翼:常以身翼沛公(名作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地)
9、何:"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
10、间:道芷阳间行(名作状,从小路)
五、句式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判断句)
2、此亡秦之续耳(判断句)
3、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疑问句)
4、壮士,能复饮乎?(疑问句)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
6、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
六、难句翻译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译:项伯于是当夜骑马到沛公的军营里。
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译:我进入(函谷)关后,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
3、项庄拔剑起舞。
译:项庄拔出剑来开始舞剑。
4、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
译:秦王有像虎狼一样的(吞并)之心,杀人如恐不尽。
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译: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
6、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译: 沛公回到军营,立即杀死了曹无伤。
2、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译: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3、 死生亦大矣
译:死生也是人生的大事啊。
4、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当然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篇2
【关键词】中学语文 探究性教学模式 兴趣 自主学习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其丰富的内涵决定了语文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不管采用哪种教学模式,都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自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增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教学模式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中之所以得到应用,且应用效果良好,主要是其摒弃了传统语文教学的缺陷,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为主要目标,注重对学生心理的认识和分析,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学语文教学离不开探究性教学模式。
一、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概念
探究性教学模式就是一种以探究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形式,一般来说它包含了探讨和研究两个方面,通过对学术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并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它不像传统教学模式一样,只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技能和方法的学习,探究性教学模式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认识、选择、理解及应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我国当今的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模式已然成为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模式,能挖掘出学生的潜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在学习中和生活中的创新精神。探究性教学模式提倡平等、民主、开放、激励的教学手段,倡导教师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主学习,多采用鼓励政策,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信心,帮助学生勇于尝试各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教导学生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辩证的方法来对问题进行研究和解读,掌握知识的奥妙,探究性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实行探究性教学的重要性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过于死板,语文课堂枯燥无味,教师们只注重对词意句意的解释,并没有将其结合生活实际来对学生进行解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为应付考试。教师安排的背诵任务,学生大多在不理解文意的情况下进行机械记忆,使得课堂气氛十分沉闷。探究性教学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最终目标,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力、实践能力当作主要目标,转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有效促进了学生对中学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为顺应时展的需求,这种忽视学生学习中学语文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彻底的改革,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兴起和应用,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能有效增强学生学习中学语文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找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种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必将使得中学有语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中学语文教学离不开探究性教学模式。
三、探究性教学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模式是以创设问题情景为探究前提的。教师要重视对课文导读内容的解读,让学生了解本组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所要表达的主题,明确教材训练内容在整个中学语文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针对性的学习。通过幽默风趣的解读体现出教材的新颖性,并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问题情景,在学生学习遇到困惑和疑难问题时,教师不能只注重对答案的公布,要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形式激发学生解题的热情,让其学会自主解题。教师要想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和学习能力传授给学生,首先必须学会自主探究,这样才能有效的和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教师在备课阶段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以扎实的语言和生动的实践活动,让中学语文中的“言”和“意”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只有自己亲身体验,掌握了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才能将探究性教学模式更好的运用到中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要明确合作探究、相互双赢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学语文的过程中学会发挥团队优势,互帮互助,多进行学习方法、思维形式、表达方式、认知风格等的交流,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了解和掌握,对于学生进行教学和学习沟通,根据其学习能力帮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归纳、概括和掌握中学语文学习的知识要点,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充实感和愉,同时,也能有效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回归整合的能力,让其自主学习,对课文内容、线索、自身感悟都融汇到一起,实现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情感价值观的高度统一。教师在对中学语文阅读进行解读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的基本内容,还要带领他们对知识进行剖析,让其学会对知识进行活化和举一反三。提高他们对听、说、读、写及理解能力的培养,使得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累语文知识,开拓学习的思维。
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除了引导学生对语言的自主学习外,还要构建相应的知识平台,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对语文知识进行探
讨和研究,并对学习主动性较强的学生给予肯定。教师还要将学生的学习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引导学生去图书馆、阅览室和社会生活中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究,发扬中学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使得语文教学更具魅力。探究性教学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建立科学的教学机制,培养学生学习中学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使其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把对中学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当成一种习惯和乐趣。作为老师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成绩,必须注重对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张扬学生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古典诗词 人文素质审美能力 形象思维时尚元素
中国是诗的国度。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些作品以广阔的思维空间,隐含了许多富有哲理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诗词给后人以启迪和思考,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加强古典诗词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应成为高职语文教育的重点。然而,在当前古典诗词教学中,却存在着重理性而轻感受的倾向,教师只管按部就班地讲解作者生平简历、主要事迹、思想倾向以至课文主题思想及艺术手法等,而学生对诗词的意象、诗人形象的理解无法在心目中鲜活起来,更不要说对诗词的更深层次的把握了。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如何给予正确的引导,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作为高职语文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和提高。
一、明确诗词体现的人文关怀,培养学生人文素质
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文素质培养。语文本身决非是单一的一种工具,还有育人功能,是传承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之一,人文精神是语言的基本属性。在这方面古典诗词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曾激励多少炎黄子孙为中华崛起而不断探求真理;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流露真挚质朴的朋友之情成为人们称道传颂的佳句;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作者普济众生的阔达襟怀,感触至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的铮铮誓言何等洒脱痛快,着实令当今的某一些当权者汗颜;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吟出了普通而崇高的母爱,成为千古绝唱;李清照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气概和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的浩然正气,曾激励多少中华儿女面对,威武不屈,视死如归。所有这些古诗词渗透了一定的人情美、人性美和爱国主义思想,有利于教育学生面对信仰危机、道德沦丧、物欲横流的某些社会现实,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洁身自爱,健康发展。学白、杜甫的诗歌不但使他们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讴歌爱国主义等丰富内容;而且还可以领略到李白雄奇奔放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杜甫沉郁的创作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学习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修养,让他们受教于潜移默化之中,得益于身心愉悦之时,对学生的整体素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鉴赏水平
“诗是中国文学美学特质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吴功正《中国文学美学》)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作者的情感体验,渗透着诗人崇高的审美理想和新颖的审美情趣。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培养提高提高学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1.引领学生领会古典诗词蕴含的真情美
真情美。艺术中的情要真,真情才能铸真景,真挚浓烈的感情来源于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真切体验和感受,是积淀着人生哲理和生活意蕴的审美感情,古人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只有客观事物使作家“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钟嵘《诗品》)这时候才会有好诗诞生。李后主的《虞美人》被众多词评论家推崇备至。“春花秋月”,多么温馨和富有诗意的季节啊,但诗人却丝毫无留恋之心,“何时了”,怎么还不结束呢!诗人之所以如此悲观和绝望是因为南唐灭亡了,诗人不再是南唐君主,而成了别人的阶下囚。“雕栏玉砌”虽然还在,但已物是人非,“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从艺术的表现手段上看这属于比喻,事实上,这不正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表现吗?许多人喜爱李后主的这首词,主要原因还是被词中的深沉真挚的情感打动了。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把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自然事物,通过高度艺术概括组成一幅极其凄凉的清秋逆旅图,典型概括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游子感伤之情,诗人在“真”的基础上所获得的体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染,于是它被称为“秋思之祖”。
2.引领学生感受古典诗词意境美
“意境”即指意与境、情与景、心与物的交溶与统一。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景物只有融入感情,才有生命;感情只有景物附丽,才有依托。创造意境,要化物象为意象,勾勒逼真而鲜明的画面,构成整体性艺术形象。诗词的意境,能够诱发人们的丰富想象,是打开人们心灵的窗户。在诗词这种奇幻的意境中,读者必然同作者一同感受,一同联想,一同思考,一同愤怒,一同欢欣,原来不够明确乃至没有认识的生活哲理会得到展示,原来不甚清晰或无法表达的情感能得到抒发,读者从中得到极大的提高和满足。因此,引领学生真实感受诗词意境之美,诗人形象就会在学生心目中生动起来,诗词的内涵和精髓也就很容易领悟和掌握了。
如何具体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入这种境界呢?古典诗词教学,一定要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因为,诗必言情,无情不为诗。要走近诗人,与诗人对话,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情感时要达到一定深度。如《寻隐者不遇》一诗语言相当精炼,初读此诗,似觉平易,细加欣赏,则易中有难。寻隐者来去过程,一字未提;与童子会晤时的寒暄和问话,也一概从略;童子答问也当不少,但诗人仅摘三句,答问不多,但寓意深刻。在教学中,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弄清诗的大概意思和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诗人在松树下问些什么,诗中有没有写?你能根据童子的回答展开联想补充出来吗?”“假如你是书童,你会怎么回答?”然后,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话一一作答,并让学生分角色当堂进行对话表演。在表演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对答如流,还伴有生动、有趣的动作表演,把《寻隐者不遇》中的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了,初步领悟到诗的意境。
如学习苏轼的《江城子己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时,学生对这种中年人生离死别体会不会多深,于是,我们事先叫他们去图书馆借来《朱自清散文集》中《给亡妇》一文,文章真实地再现了朱自清前妻武仲谦生前温柔贤惠、吃苦耐劳的形象及作者的悲痛、思念、歉疚和深深的缅怀之情;通过阅读欣赏,学生体会了夫妻感情的至情深厚,认识了苏轼的词意,进入了情与境谐、以境见志的境界。
3.师生共同品味古典诗词的音律之美
在所有文体中,诗歌的音乐性是最强的,黑格尔说:“至于诗则绝对要有音节或韵,因为章节和韵是诗的原始的唯一的愉悦感官的芬芳气息,甚至比所谓富于意象的富丽词藻还更为重要。”诗的节奏是适应舞蹈和吟唱需要而形成的,它是人的生理节奏和生活、自然节奏的统一,人的情感的起伏、波动和生活节奏的张驰决定了诗的节奏。古典诗词之美,首先在于她于的音律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优美动听,所以,教学古典诗词师生必先吟诵。吟诵不可停留在一般的教师范读、个人吟读、集体齐读等浅层次上,而是要在理解诗意词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诗词的语言美,特别是音律美。在这种美的熏陶下,再发自内心地美美地吟诵,直至见诗意词意之美及诗人词人志趣所在。我国《诗经》中所描写的“砍砍伐檀兮”正是伐木的节奏,李白的《蜀道难》“噫吁哦!危乎高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们可以通过节奏起伏发现诗中所包含的起伏的感情,《蜀道难》开头突兀沉雄,显然表现的是见蜀道高危的惊惧情绪。全篇节奏较慢,起伏不平,通过节奏的变化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至于李清照的《声声慢》连用七对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则更是千古绝唱,它把诗歌的音乐性与诗人的内在情感相融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内在情感的流动。这首词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因为它有着动人的节奏和旋律,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优美的节奏和旋律恰当而又充分地表现诗人孤独、空虚、悲苦、凄凉的精神状态。“寻寻觅觅”写词人的心情寂寞,似有所失,茫然寻觅精神慰藉的心理情态。而寻觅的结果呢?依然是室空无人,一片冷清。“凄凄惨惨戚戚”进一步写诗人忧愁悲伤。因此,从词的外形来看,叠字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音乐效果,而从词章所表现的情感内容来看,这短促而抑郁的声调传达的正是词人凄凉悲苦的心绪,情景交融,回味悠长。
三、培养形象思维,提高想象力
诗是用语言向读者的想象力提供形象的,因此,诗的语言凝炼、生动、含蓄。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短短二十个字,却有人物、有环境、有情节,经过几问几答,诗人想找到“隐者”的迫切心情和童子自然之至的答话神态毕现于读者眼前,而那位与青松、白云为伴,以采药为乐的隐者的形象令人遐想不已。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只用了两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不仅凝炼,而且给人以极其鲜明的形象感。不论是抒情诗,还是叙事诗,诗人总是凭借诗歌中的形象来抒发感情的。如古诗词中的“菊”、“松”、“春花”、“明月”等根据诗中的形象,依靠自己的生活感知和想象力去体味其中的情感。黑格尔说:“如果说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美学》)高尔基也说:“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的。”艺术家的想象应该是飞腾的,跳跃的。诗人王维的诗,正如苏轼所说的那样,确实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展现了一幅气势磅礴,造化自然的山水画卷。在这里,诗人的想象是飞腾的,一个“外”字,把这一巨幅画卷的空间拉向了无限的远方,创造了一个“黄河之水天上来”、“惟见长江天际流”的画境;而山色的那种若有若无,若隐若现的情景,又颇有点象印象画派的描绘,从郁郁葱葱的朦胧山色中给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而又超然物外的感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短短十个字紧紧抓住事物的形象特征,跃然纸上的是一派莽莽平沙、浊水斜阳的塞外风光。这种诗情画意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联想和再创造余地。总之,依据诗中的形象,通过想象我们也就能在有限的篇幅里领略到无限宽广的艺术内容。
四、借用现代时尚元素理解古典诗词
为了更好地教学古典诗词,还可以借用现代时尚等元素来帮助学生理解古典诗词,深化他们的认识。现在,有很多歌词都直接取材于古典诗词。像《月满西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学生都很熟悉。这里,对于学生,背诵已不在话下,怎样适时增进学生对诗词情感的理解才是重点。这时,可先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旋律,因为如怨如诉的音乐与原作中忧伤而旷达的意蕴往往具有相得益彰的效果,学生会在这种感性的自己喜欢的氛围中深化对原作诗词学习的认识。如在教学古诗《上邪》时,可请学生回顾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的主题曲《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得知这首歌词原来由改编古典诗词而来,他们非常兴奋,课堂讨论非常活跃,这使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更浓了,理解更深了,教学效果自然也更好了。
“诗言志,歌缘情”。从这个角度说,古今诗歌始终都在表达相同或相近的主题。我们完全可以把领会现代诗歌作为古典诗词教学的一个补充,拉近学生与古典诗词的距离,从而加深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如讲授上述李白诗作时,就可先介绍余光中诗《寻李白》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等句,余光中用形象的语言、精当的议论,表达了李白的个性特征与人生价值。先介绍这首诗给学生,可能比单纯介绍李白其诗要有趣多了,效果也会好得多。
综上所述,高职语文学科古典诗词的教学,既要从学科特点出发,使之具有一定的文体性。又要从以上几个方面提高学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如此,才能强化古典诗词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加热爱中国古代文化,在人文教育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怀通.简明美学原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篇4
【关键词】 语文复习 基础知识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122-01
今年,我带的是高三理科语文,刚开始复习时学生信心百倍,气氛活跃,课堂上状态很好,但是期中考试后,学生的热情下降,加上普遍的一种心理,认为语文是可学也可不学一门学科,导致了课堂效率下降,成绩也在不断下滑,通过分析,我发现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基础知识的落实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现将这些问题简单总结反思如下:
1 学生说了不等于做了
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主要采取的是提问个别学生,大部分学生口头展示的方式。当学生能够口头表达出来时,我就以为他们掌握了,但是通过16班的白东东同学的试卷我发现,他在课堂上的口头表达很不错,但是卷子中所组织的语言并不是很好,比如在上诗歌鉴赏时,分析《赋得自君之出矣》,我问道诗歌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该同学口头展示的是思念丈夫的女子,日益憔悴。”在我的引导下,他进一步说出了运用比拟的手法“如满月”。别的同学将他没有分析出的作者的情感补充了出来。也就是说,对这道题的分析在课堂上已经全部由师生共同完成了,学生只需要将这些信息整合在一起,就可以完成对此句的高质量的分析。但在我检查总复习时发现,大多数学生答题不规范,根本没有把题目做完整,由此可见,说不等于做。学生能说出来,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但是不代表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也就需要我在检查时,不仅要在学生的复习书上标出问题所在,同时也要做出详细的记录,在课后还要再个别落实。以前,我只是在课堂上泛泛的作出要求,或是在批改时标注出来。但是,最终没有检查学生课后的改正情况。这是我落实中一个没有做到位的地方。从12周开始,我开始检查学生课后的改正情况,发现学生整体做题的情况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
高考更多注重的时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也要兼顾学生书面表达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些板书以及动手完成题目,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养成动手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在课堂上的每个环节完成之后,都要要求学生动手完善题目要求保证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动手的时间,逐渐养成动手书写的好习惯。
2 老师不能想当然
我以为学生记住的知识,学生不一定记住了。比如:复习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后,我利用早读时间对名句默写进行了检查。本以为学生的情况会比较好,因为我在每节课堂上给学生时间识记。但是被我叫上黑板的两位只写出来了几句,其他学生写的结果也不尽人意。最让我意外的是考试中,考出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和“故木受绳则直”等非常熟悉的句子,还有学生出现错误。两个班的情况均是如此,这让我颇感意外。学生对基础根本没有进行落实,只是我想当然的以为让学生去记了,学生就记住了,其实,他们并没有记住。于是,我在早读课上督促他们记忆,之后,再进行重复的默写。由此,我得出:让学生去完成的东西一定要有相应的检查措施,不能凭自己的臆想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一定要去检查一下,看他们到底会不会,可以听写,点名背诵等。有检查,他们就会有一个学习和记忆的标准。在不断的督促和检查中,也让他们把知识记得更牢了。
有了这次的教训,我每周都会对学生的名句默写进行检查,让学生不断积累,备战高考。
新课改要求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我想,实质就是要求教师与学生多交流,老师多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尤其是在学生的知识掌握方面,要通过与学生交流才能够了解得全面。我认为交流的方式应该也可以多种多样的,比如与学生课下交流,课堂上的互动,以及对知识点的检查听写等。在知识掌握方面,千万不能以自己的所想为标准,而要以自己的所见为标准,多关注学生,而不是自己想当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多与学生互动,多了解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不想当然”,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制定自己的教学方案。
3 要充分让学生学到东西
高考考查要求要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会学。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过于重视对方法的指导,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忽略了对阅读类文本内容的分析。期中考试过后,15班的尚帅同学对我说:“老师,你讲的课总是让我觉得很朦胧。”我就问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他举了个例子,说:“你说分析句子主要先看修辞和表达方式,然后再结合内容,最终要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在具体的分析中,我有时候还是不能把握。需要你说出更具体的答案。”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发现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方法传授远远多于内容的传授,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方法的灵活运用还是要建立在对内容的一些分析和指导上的。比如说要分析表达方式,但是他们都不知道表达方式有什么,也就无法分析。虽然知道方法,但是对内容理解不了,也没有办法分析。所以培养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是很必要的。而我在之前的教学中,对这点的把握特别不好,造成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学习不到位,也是成绩下滑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篇5
关键词:酒店管理 实践教学 问题
目前的高职教学中,教学实践不再被忽略,而是与理论教学具有同样的地位和重要性。然而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管理人员始终认为实践工作只是辅教学,这种轻实践而重理论的教学模式已经严重影响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教学的发展,更无法实现培养第一线酒店管理人才。
1 实践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在高职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是相互存在、密不可分的。而实践教学主要是按照一定的计划安排让学生自己经过试验、观察、动手等方式来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为实现教学目标的其他知识和实践教学活动。
我们讲述的酒店管理是一门较复杂且实用性强的学科,它是符合现代我国酒店市场经济发展和需求而产生的。新时代的酒店行业正经历结构的更新,因此需求大量的管理型人才。根据我国当代酒店的发展方向和需求,必将酒店管理专业推向技术化、个性化和应用化的方向发展,增加对该学科的支持程度,并经过一连串的实验、实际练习和实践活动等有安排、有组织、有目的的工作活动,最终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学会新技能。不仅如此还能了解高职院校在未来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样式,这也是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规律的必要教学方式之一。
高职院校进行实践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学习感性知识,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并逐渐形成理论结合实际的习惯和自己工作的能力,以及日后良好工作习惯和职业习惯的形成。学生也能通过实践教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知道酒店管理专业所对应的各种职位以及相关的工作内容,还能清楚地知道工作中应具备何种能力和素质,将自己学到的技术直接应用到酒店管理实际工作中,也有助于提升操作能力。
2 实践教学存在的隐患
2.1 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设施设备老旧,缺乏新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酒店管理工作也出现在我国较多的院校中,也对该专业实验室投入一定的设备,然而学校的资金比较紧凑,导致实验室设备简陋,如有些实验室仅有“几张餐桌”等,近年来各大学校对实验室也逐渐关注,虽然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也取得一定的发展,但是面对实际生活中飞速发展的酒店行业,实验室设备还是很落后,无法实现逼真酒店的效果,但是随着先进的管理形式和新型的酒店的出现,也推动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设备更换成功能齐全的,并招聘先进的管理人才。
2.2 专业技能不专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师
对现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力量进行的分析,其中一些青年教师是由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出来;另一部分则是转变专业的教师,主要是通过进修或自修到酒店专业的教师,这些教师都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学习。据统计,现有酒店专业的教师极少数拥有酒店工作的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教学内容简单讲述而重理论教学。此外,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没有专门的培训机会,很少有外出学习、实习、培训、进修等机会。由上可知,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没有绝对的专业性,直接影响到教学过程中与实践的结合,导致专业教学质量水平低。由于没有足够经验的专业教师,因此要想培养出有高水平的酒店管理职业素质和管理技能的人才非常困难。
2.3 校外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酒店实习与校方在实习目的上存在不同。现代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认为实践教学的重点就是校外酒店的实习。众所周知,实践酒店与校方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在学校里大多时间在学习专业课,当快要进入社会时,就会用较长的时间在某个酒店进行实习,真正进入实践演练中。学校在这些方面的出发点是好的,并希望相关酒店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岗位进行轮换,便于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酒店工作。然而酒店接受实习生的目的不同,他们看重的还是利益,首先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是一批素质高的廉价劳动力,能给酒店创作一定的收益;其次学生便于管理,方便酒店进行相关管理。而实习生在酒店各部门一旦就职就很难换岗,因此站在酒店的角度,经常换岗无法实现利益最大化,而校方则是想学生通过轮岗学习更多,因此校方与酒店之间存在根本的目的不同。
3 学校面对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策略
3.1 提升学校内部酒店实验室的利用率,改变实验室建为开放型培训室
酒店管理专业拥有的实验室可以说是校内进行实践活动的军事要地,也是教学活动的前提基础,所以提高实验室建设对酒店管理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许多高职院为了帮助学生增强实践活动而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创建了专门的实验室,里面不仅包括餐桌等简单设备,还包含了酒店前台、客房、就餐场所等多个部门,为学生和教师采取实践教学提供极大的便利,而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酒店行业,还应及时的更新或调整实验室配置。要想实验室的地方更好的使用,还能将酒店实验室改成开放式培训室,让学生在这个课堂上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了增加培训室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可购买效率高、信息先进的系统;而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室的管理中,能更大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3.2 加快培养双师型酒店管理专业教师
学校可以开出优质的聘请条件来吸引酒店行业有经验的优质人才到学校任专业教师或兼职教师,弥补无经验在职教师的不足,这样的教学模式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也能帮助学生就业。要想建立起一支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际经验的酒店管理专业师资队伍,需要建立有效的师资培养制度。学校建立专业师资队伍有两种形式:一是“送出去”,学校定期的选送教师进修或亲自去正规酒店实习。二是“引进来”,通过引进和聘请国外、校外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到学校作兼职教师或开设讲座,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此外,校企联合也是学校的一种出路,教师到酒店兼职工作,而酒店优秀人员能到学校任教。这样的合作形式,才能培养出具有双师型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
3.3 校内创建自身的实训实习基地
如果学校的资金允许,可以创建一个自己的实习基地。一旦学校创建了自己的实训基地,必定会推动未来教学的模式。学生当天学到的知识当天就能在实习基地操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问题。学校实习基地和校外的实习酒店一样面客经营,学生能够在实习中学会处理突发事件。总的来说,学校拥有自己的实训基地很好的解决了学生长距离校外实习的问题,学校老师也能随时掌握学生的心态。
4 结语
酒店管理专业拥有绝对的方向性,是一科专业性强的综合学科。面对发展快速酒店行业,强化在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将实践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才能将学生培养成实践能力强的人才,才能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素质的一线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靖增群,梁军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
[2]吴志成.谈谈如何有效组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1).
[3]许建.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7(16).
[4]陈燕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对口生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8(10).
[5]谭业.高专酒店管理实习生实习心理与评测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10).
[6]王厚红,刘骏.高职院校办好酒店管理专业的几点思考[J].消费导刊,2008(22).
[7]薛佳.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9(01).
作者简介:
篇6
【关键词】 英文影视资料 英语听说教学 利弊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038-01
1 英文影视资料应用的积极作用
英文影视资料内容丰富,文化特色突出,语料真实,贴近学生生活,是英语教学的好帮手,不仅可以使学生置身于英语环境,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认识。还能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交往礼仪等文化内涵,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
1.1 提供真实的语言场景
任何交际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场合中发生的,而电影展现交际场景的真实性(龙千红,2003)。电影故事情节取材于生活,其中的场景,道具及其他方面都充分展示生活的真实。因此。看电影时,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这等于把语言学习放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进行,无疑使语言学习十分真实自然。经常看英语电影,学生就会逐渐地学会在不同情景中得体地使用语言。此外。电影作为动感的可视媒体,使学生在观看影片过程中不仅能听到人物的对白,而且能看到背景画面,演员的动作,表情,着装等超语言线索,可以更容易,更准确地理解语言和阐释影片。
1.2 传递丰富的文化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语言也在学习一种文化(胡文仲,1989)。作为沟通中西方文化便捷的桥梁,英文影视资料浓郁的文化特色,向观众传递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通过对电彩情节故事的了解、经典台词的学习,可以挖掘出它们所反映的社会习俗、交际方式、政治体制、法律制度、、价值观念、艺术传统等与东方不同的文化内容。C.克拉姆(1999)曾指出:文化氛围始终存在于外语学习的背后,即使优秀语言者的交际能力也可能因文化原因受到限制,他们对周围事物的了解也可能因而产生障碍。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文化习得的过程,越是深入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越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英语。
1.3 提高全面发展的能力
根据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言语学习的主题输入强于单一的视觉或听觉输入,尤其是采用英语电影主体语言教学,其优势比较明显,有利于语言教学的多方位立体输入,突出重点,以此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李萌涛,2006)英语电影有声有色,声色并茂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引起学生的新奇感、注意力和求知欲,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知识,取得进步。现代教学的实践证明:学生获得知识若仅靠听觉,3小时后仅保持70%,3天后降为10%;单用视觉,3小时后保持72%,3天后降为20%;如果视听并用,3小时后保持85%,3天后降为65%。(杨明,1999)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利用英语电影教学是最能提高学生效率的一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视觉、听觉都参与言语实践,对知识掌握更加牢固,其中变化的情景和言语实践活动可以直接或间接的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能力。
2 英文影视资料应用存在的问题
2.1 语言难、过于耗费精力
电影教学过于费力,这是难以普及的重要原因。电影教学之难表现在:首先,电影语言本身难。电影语言是十分接近生活的自然语言。语速快、1:3语表达方式丰富。其次,电影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有时一部电影的主题非常分明.但人物的对话内容却十分宽泛,而且电影中的人物众多。谈话内容各异。教学环节上,大多数情况是课前师生都没有充分准备。从头放到尾,中间没有讲解。所以导致学生有许多消极反应。反而更倾向于选择传统的教学方式。
2.2 学生不重视
对有些学生来说,就最迫切的目标就是通过考试,认为口头表达没有语法知识重要。上课时如果教师又毫无指导说明,学生根本听不懂语速如此快的英语对白。严重挫伤了学习的自信心。听不懂时就会产生焦虑,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因此没有教学目的和安排的电影欣赏是毫无意义的。
2.3 缺乏影视英语教学课时安排的合理性
当前各高校分配给大学英语的教学时数相当有限,而且大部分课时是用于阅读课,用于专门训练听说的课时少之又少。这种情况严重地制约了电影课的普遍开设。虽然目前高校都配备多媒体教室,但由于扩招导致学生人数增多,多媒体教室的发展赶不上学生人数的增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英语电影在听说教学中的运用。
2.4 缺乏一套权威性的教材
从教辅市场上同类书籍的状况来看,在全国不同省市100多种英语教材近1000种版本中。影视英语类教材有IO多种,但是以欣赏、注释、参考类居多。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权威性。目前此领域尚属空白,急需专家、学者研发出科学、系统的教材.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可想而知,教师没有教材的指向性。其课前的备课工作量是巨大的,更何况大部分教师不只担任一门课程,时间、精力都受到了限制。
3 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合理安排影片在听说课上的时间,结合课文主题引入电影资源,如Hobbies用《憨豆先生》,Success用《阿甘正传》,Travelling用《走遍美国》,Natural Environment用《狮子王》,Women用《时尚女魔头》等等。如此说中有看,看中有听,听中有写,互相作用,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 C・克拉姆契.语言教学的环境与文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 胡文仲.英语学习的教与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 龙千红.电影与英语听说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3,(6).
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 衔接
何谓“衔接”?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所释,它是指“两事物(或事物的两部分)前后相接”,也可以说是“关联”、“接轨”,也可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结合”。所谓“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是指在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从语文教学的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有序性出发,及时灵活地调节语文教学各要素、各教学环节的组合以及作用的方式,使语文教学过程处于动态的良性运行状态,使学生在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过渡中语文素养能得以和谐连续的发展和提升。
现阶段,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还存在着许多弊端。不少学生升入高中后,总觉得高中语文知识面宽,综合性强,容量大,难度大,与初中阶段相比有较大的跨度。一些初中语文成绩很好的学生,进入高中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初高中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找准衔接点,加强初高中
语文教学的联系,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语文学习。要实现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调整心态,树立信心,做好心理层次的衔接
许多学校对刚入学的高一学生常常要进行摸底测试,大部分同学 的成绩都不是很理想,同学们普遍觉得试题难度过大、现代文阅读材料篇幅长、考试时间不够用等,尤其是古代诗歌鉴赏题、文言文阅读题中的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等考题,在初中时根本没有接触过。而出题老师则觉得题量、试题难度只是高一语文测试的标准,已经很简单了,学生竟是这样的程度,于是老师对学生的语文基础很失望,学生也觉得高中语文和初中语文相脱节,对自己能否学好高中语文信心不足。
从初中升入高中,对于学生来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材、新的要求,学生自然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处于新旧临界点的他们,非常需要来自教师的宽容、理解和关怀,高中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初高中语文学习的差异,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易后难,先慢后快,循序渐进,要让学生明确高中语文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引导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尤其是教过高三的教师更要降低教学起点,设计好教学的梯度,不能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下马威,不能一进入高一就用高考的标准要求学生,这样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二、以熟带生,温故知新,做好知识层次的衔接
虽然语文不是一门知识性很强的学科,而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它也有自身特有的知识,例如:语言知识(言语知识)、语体知识、语用知识、阅读知识、口语交际知识、写作知识、文学知识、古代文化知识等等,没有扎实的语文知识,就难以建筑起语文素养的大厦。这些语文知识学生在初中是接触过的,但比较分散浅显。学生进入高中后,教师可以通过谈话、问卷调查、测试等各种方式,了解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具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把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知识储备作为学习高中知识的基础和铺垫,以旧引新,以熟带生,促进知识的巩固化,明晰化,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重新构建语文知识系统。
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及时“温故”。“温故”能缩短初高中过渡的不适应期。学生刚刚进入高中,难免产生畏难情绪,如果能在新课堂中听到熟悉的内容,学生会觉得初高中语文的学习是有联系的,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便会大大增强。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时,可以用初中学过《沁园春·雪》、《七律·》导入,通过诵读,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诗词豪迈的风格,并在理解鉴赏词的时候,把两首《沁园春》进行比较,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作文教学中学到“必修一”的写人写事时,可以联系《背影》、《老王》、《散步》、《羚羊木雕》等初中教材中一些优秀的写人写事的课文,回忆写人写事文章的特点和要求,把高初中有关写人写事的写作知识整合起来进行训练,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学生的写作能力会逐步地提高。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多举一些初中学过的例句,如讲到文言句式时,可以举“微斯人,吾谁与归”、“甚矣,汝之不惠”、“莲,花之君子者也”、“一鼓作气,再而三,三而竭”等学生熟悉的句子来讲解,学生重译这些句子,容易找出规律,自然会对各类句式的特点理解得更加透彻。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运用“以熟带生”“温故知新”的方法,梳理比较,沟通联系,整理归纳,点拨启迪,有助于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加快适应高中语文学习的步伐。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做好能力层次的衔接
高中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初高中的语文课标和教材,明确两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初中语文主要是加强学生的识记能力和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的培养,而高中语文是在此基础上主要培养学生应用、审美和探究的能力。教材是语文教学的载体,它把课标的要求具体化了,老师要熟知初高中在语文能力培养目标上的差异,利用教材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在初中语文能力的基础上突出高中语文能力的培养,避免出现教学上盲目的重复或断层。
篇8
高中语文总复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近年来,由于教育部对体制改革与教学过程的不断优化,对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引起了高度的认识。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复习语文课程,最重要的就是严格遵循高中语文复习教学规律,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一来,才可以切实提高高中语文总复习的质量,在使学生获得较好的语文成绩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总复习技巧与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希望可以对高中语文总复习产生一些积极影响。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复习技巧 探讨
1.前 言
进入高三阶段后,证明学生已经踏上高考的路途。众所周知,高三教学不仅非常枯燥,而且非常艰辛,因此,想要从根本上提高语文复习的质量,既要求教师应该认真工作、刻苦钻研,又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总结,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做出巨大努力。以下是对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总复习技巧和方法进行的详细阐述。
2.正确对待复习
在高中语文总复习阶段,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复习等同于复收,借助复习弥补之前的学习漏洞,这样一来,教师只是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练习,有些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回答;也有些教师只是粗略地将重点知识重复一遍;甚至有些教师认为复习课可上可不上,并没有布置更多的学习任务。然而,上述观点是非常错误的。事实上,复习是整个高中教学阶段不可缺少的内容,特别是进入高三阶段,总复习极其重要。教师引导学生科学的复习,能够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以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且,通过对高中语文的总复习,能够使学生及时查缺补漏,教师可以举一反三,及时弥补教学不足。这样一来,教师必须正确对待语文的总复习,同时还要制定一套完善、可行性较强的复习计划,认真备课、采用合理的复习方法,从而提高高中语文复习的质量。所以,复习质量的提高,教师的任务极其艰巨。
3.优化复习教学的创新性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高中语文复习过程中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要受传统教学方法的约束和限制,更多的是让学生进行创新思考。例如,在鉴赏诗歌过程中,通常是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其中,“知人”指的是将作者和作品紧密联系在一起;“论世”指的是要将作者所处的时代与背景加以了解,从而更好地了解作品。近年来,高考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减少猜题、押题产生的负面影响,考试题目的诗歌尽量不选择名家名篇。这样一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时,应使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传授给学生一套鉴赏诗歌的可行性办法。
4.明确复习目标
对于高中语文复习目标的确定,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学习。在进入语文总复习阶段,应该熟练掌握知识体系进行合理复习,重点是对重点和难点的复习,这样一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减少解题阻碍,紧扣得分点。其次,结合课程标准进行复习。高中语文复习按照题型、内容等完成复习目标。尤其是教师把握好题目的难易程度,如果选择的复习题目较难,那么很容易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题目难度偏小,又达不到考查学生的目的。再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教师要正确把握学生的求知心理,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要分别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因材施教。
5.突破重点与难点
近年来,高考试卷中,对诗歌或者文章的鉴赏比例非常大。这样一来,“赏析”成为语文复习较难的一类题目,由于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太多的知识储备,因此,担心此类问题的学习。一般来说,对诗歌、文章的赏析都是对作品写作技巧、内容等进行理解,任何一种问题都离不开上述题目的分析。只有多进行此类练习,便会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由此看来,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是非常简单的。
6.总结复习规律
在进入高中语文复习阶段后,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结构,进而找出规律。例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不善于运用成语,但是,对成语的应用又是很常见的题目。所以,在复习阶段要进行总结。如,在语句中应用“络绎不绝”一成语时,应用的对象是人,而不能是其他事物。
7.优化复习方法
高中语文复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准确解决的能力。想要达到此目标,只靠教师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最主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和解题。因此,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总结解题技巧。例如,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快速阅读文章、通过所学知识,大概了解其内容;第二,结合题目要求,在文章快速找到此句子;第三,试着去翻译,从而找出最为合适的答案。如果题目要求翻译文章的某句话,那么就要把它放在文章中的段落中去理解,结合语境,其他和所翻译语句无关的直接可以不考虑。一般来说,解决文言文题目的思路大致相同,尽管出题的方式多样化,而学生只要熟练掌握解决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语文总复习的效率,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8.回归教材,强化语文复习导向性
高中语文复了需要题海式训练,还需要强化利用课本。对于学生来讲,学习语文更重要的是触类旁通,所以,回归教材是提高语文复习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对于语文的复习,学生需要对复习资料进行精心挑选,但是广度与深度不如教材。第一是其涉及面比教材更加全面,第二是深浅度把握不如教材适中。因此,教材才是最好的复习资料。
总体来说,想要使语文复习收到良好的学习效率,教师就必须结合教材要求,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利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复习,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复习教学过程中,从而快速深入地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在高考中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从而在实践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应用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张丽辉.浅谈高中语文总复习[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0)
[2]郝建梅.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总复习技巧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3)
篇9
[关键词]高中语文 趣味教学 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035
一、打造高中语文趣味课堂教学的原则
高中语文所树立的趣味性目标,有着推行和实施的教学原则,主要表现在灵活性、知识性、实效性三个方面:
1.追求灵活性
高中语文趣味目标的实现,对于促动和确保高中语文教学的主动灵活性,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高中语文是否生动富有内涵,是否能够实现针对性和灵活性,主要取决于高中语文教案编写的质量。由此可见,高中语文趣味教学首先要从高中语文教案准备入手,在准备上必须要做到思路清晰,要做到资料丰富,要体现时代精神,这些都要做好做实,积极地将新知识,新观点融入教案中,增强高中语文的时代气息和灵活性。
2.追求知识性
高中语文教案的组成还要融入知识性,也就是说,高中语文在确立知识和趣味相结合目标的同时,还应注意教学有法,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对高中语文教学也是至关重要的,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让智慧推动高中语文发展,让高中语文教学的模式、方法、技能等不是机械的、教条的,要选择适用于高中语文趣味课堂的课堂形式和教学手段。而高中语文知识和趣味教学目标的实现,正是知识性得到灌输的最佳路径。
3.追求实效性
在高中语文的教育教学中,切忌高中语文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如果不能有效地结合生活实际和知识应用实践,就会导致高中语文的教育教学实效性、应用性大打折扣。那么,要想保证高中语文趣味课堂教学,就要用生动形象的典型案例和生活事例来剖析理论问题,让高中语文可以通过实践理论来指导实际,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使高中语文知识具体化,让所学习的高中语文知识在实效性、应用性上得到双重保障。
二、打造高中语文趣味课堂教学的策略
成功打造高中语文趣味课堂教学,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实施。
1.让知识性与趣味性高度融合,在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上下工夫
在高中语文的趣味课堂教学中,高中语文教案设计就是要设计好高中语文的内容,这一点不能回避的,而这时就是质量要求较严的时候,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方面,要增强时代感。要明确地按一段时期内的语文学习重点进行,集中时间和精力把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回答好。另一方面,要开阔视野。要重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灌输,要增强高中语文的知识含量和信息含量,在确定高中语文教学中心的同时,尽可能把辐射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们。例如,在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时,就可以把更多知识融合进来,让高中生在趣味中学习,比如梁山好汉的绰号,通过“豹子头”林冲引出更多的人物,诸如“呼保义”宋江、“玉麒麟”卢俊义、“入云龙”公孙胜、“智多星”吴用、“混江龙”李俊等,这就是知识性与趣味性高度融合的最好例证。
2.让灵活性与趣味性合理组合,在拓展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上下工夫
高中语文趣味课堂的打造,关键在于搞好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知识拓展,针对所学习的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让更多的辅助知识融入到课堂中来,这同时也就可以让更多的趣味性融入到高中语文课堂中来。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就可以灵活一下,通过该篇文章引出《红楼梦》,再联系其他诸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名著;通过曹雪芹引出吴承恩、施耐庵、罗贯中、蒲松龄等诸多的著名作家,从而使得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在确保趣味性的同时,知识范畴得到有效的拓展,起到以点带面的学习效用。
3.让多样性与趣味性集中统一,在丰富高中语文教学媒体上下工夫
要想成功打造高中语文教学的趣味课堂,就要从丰富高中语文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入手。要将媒体结合授课,多样化教学,课外实践和第二课堂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高中语文趣味课堂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上进行创新和求突破。例如,在学习《雨巷》和《再别康桥》的时候,这两首诗可以通过舒缓的音乐和美丽的视频画面呈现给学生们,这些都是多媒体、多样性教学为高中语文创建的趣味性教学。
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育现状;改进策略
语文一直是学校教学中的重点科目,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它能够对学生的身心和情感教育进行一定层次的升华。高中语文,其教学目的已远远不同于小学和初中的语文教育,它不仅要在课程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还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学生将来的成长培养较强的适应能力。但是,在应试教育长期的影响下,高中语文教育并不能较好展开,许多时候只能止步于课本知识点的传授,虽然达到了基本传授知识的目的,却也使语文教育变得僵化,失去了实际内涵。在时代的发展下,高中语文必须与时俱进,本文对其当前的发展现状进行正确分析,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改进和创新,从而实现高中语文对学生的综合性教育。
一、高中语文的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延续了以往的教学模式
由于即将面临高考,高中学生受到了重重压力,无论在教师心里还是学生自己,都切实把语文的知识点作为授课重点,进而延续了以往的传授式教学模式,教师全面讲解,学生认真听讲。这样的教学模式只起到了“教学”的作用,而“教育”方面却少之又少,对学生的思想和素质发展起不到实质性的促进作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育存在严重的教育模式单一现象,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习惯性地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授课,学生也一如既往地听讲,这就使教学课堂十分枯燥单一,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未能有效结合先进的教育方法,改变当前的教育现状。此外,对于学生成长状况而言,高中语文的判定一般是以学生的成绩为依据,没有全面结合学生的各方面状况,这就使得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其教育评价标准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2.课程时间配置缺乏一定的合理性
一般而言,作为高中教学科目中最重要的三大学科之一,语文的课程配置应当是相当充分的,但是,其教育现状并非如此,许多高中学校由于语文重点在于加强阅读理解和文字表述,其书本上的知识点并不多,于是有些教师和大部分学生就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了数学和其他理科上,分配给理科大量的课程时间以及课外学习时间,而语文的课外学习时间十分少,这就使高中语文的教育存在大量纰漏,亟待改进和创新。同时,由于教师对高中语文教育的松懈性,没有在课程进展的过程中创新教学思维,运用新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新的学习活力。教学内容在本质上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改进,教学自然也就产生不了新的活力,语文课堂就形成了现在的僵化现象,缺乏活力,枯燥乏味,严重降低了高中语文的教育效果。
二、高中语文教育的改进策略
1.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思维
为了彻底改进高中语文的教育现状,高中的教师首先必须转变当前的教学理念,切实地把高中语文的教育落实到课程当中,并逐步深化教育理念,把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作为教学的重点,同时,着重创新教学思维,彻底地消除以往的不重视心理,形成多样式且充满趣味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使高中语文的教育充满活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兴趣和情感的培养,以新颖科学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教学中逐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比如,在讲授《荆轲刺秦王》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相关的影视资料,使学生迅速对课文产生兴趣,进而在课文的讲述中让大家了解荆轲的大义之举,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2.改进传统教育方式和模式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育方式主要是传授式教学,整个课程显得十分枯燥单一,不能对学生实现较好的教育。为此,教师要改进和创新现有的教育方式和模式,不断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促使整个语文教育变得具有条理性,最大化地实现其教育作用。比如,在讲解《赤壁赋》时,教师仅仅通过课本内容的讲述,必然不能够让学生全面地认识这篇课文的实际意义和内涵,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地发言,并在课上向学生讲述相关的背景故事,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相碰触,实现多方面的发展。
高中语文是学生成长和学习路上必然经历的重点教育科目,但是现如今的教育有许多的缺陷,教师要正确地看待和认识这些不足,不断地改进和创新现有的教育模式和方法,逐步实现教育手段的科学性,进而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林华.中学生语文素养的现状与对策[D].延安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