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敬老院基本情况汇报范文

时间:2023-08-17 18:15: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镇敬老院基本情况汇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镇敬老院基本情况汇报

篇1

一、我市五保供养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五保供养工作在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领导推动下,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和可喜的成效,五保老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社会关注程度有所加深。近几年,市政府和各镇政府按照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比较重视五保供养工作,从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出发,加大工作力度,将集中供养率列入各镇文明单位的考核范围,将敬老院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了三年建设规划,明确了目标、任务和责任。把敬老院建设列为市、镇为民办实事的工程项目,有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体老板也热情关注敬老院建设,纷纷解囊,捐款捐物,形成关老敬老的良好氛围,使五保供养人员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社会各界的关爱。

二是五保供养体制初步建立。市政府从基础工作做起,注重五保供养工作的体制建设。建立了农村五保供养的服务机构,明确了市民政部门牵头主管,各镇、村分级管理的组织网络,采用了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相结合的方式,发放五保供养经费与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途径,供养经费由市、镇、村分级负担的模式,使我市多数五保供养人员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三是敬老院建设稳定推进。从20__年起,市政府及民政部门以省政府实施“关爱工程”为契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工作思路,启动了敬老院新、改、扩建工程。目前,全市新建敬老院6所,改建2所,扩建2所,共换、新增床位1400张左右。全市13各乡镇除浦头镇敬老院依然陈旧简陋外,其余各镇敬老院的设施、环境、面貌都较好,并且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都有了很大提升,入院的五保供养老人都感到比较舒心、开心和温心,享受着欢乐的晚年。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保障范围不到位。据我市民政部门统计, 20__年我市五保供养人员为2427人,其中集中供养1029人,分散供养1398人。各镇上报的应保对象总数为4924人,应保尽保率为49%,应保未保人数2497人。而据我们调查估算我市有107万人口,五保供养对象大约在6000人左右。(邗江50多万人口,供养对象为4000人,海安90余万人口,供养对象为6000人),另据调查:吴桥镇李桥村共有应保对象23人,目前被上报列入五保的只有5人,还有18人未上报列入五保;真武镇谈套村,应保对象超过40人,目前仅有7人被上报列入五保,少报五保对象达30多人;郭村镇庄桥村应保对象为48人,目前列入五保的仅有5人,(集中供养4人,分散供养1人),未保人数高达43人,(其中16人村里将其纳入低保)。参保率仅为11%。因此我市五保供养应保尽保的差距很大,任务十分艰巨。

二是保障资金不到位,标准偏低。据民政部门提供的数据: 20__年全市年供养经费为596万元,其中集中供养人均标准为2600元,分散供养人均标准为2200元;而据了解:邗江08年年供养经费为1200万左右,其中:集中供养人均标准为3300元,分散供养标准人均2760元;海安08年供养经费为1500万元,其中:集中供养人均3000元,分散供养标准人均2500元,(县财政人均20__元,其余由乡镇统筹)。由此可见,我市五保供养经费总额偏少、标准偏低。

三是保障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市五保供养的保障机制是由市财政、民政部门和村分别负担;市财政占总额数的15%、民政部门自筹5%,市财政按各村五保供养人数在三项资金补贴中扣除80%;实际主要资金由村承担。如果全市每个村平均有10个五保供养人员计算,村平均负担需2.5万元以上。而实际应保人数村平均在20人左右,村负担在4-5万元左右。显然村级组织不堪负重。

三、主要原因

1、领导重视不够工作乏力。部分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对于做好五保供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未能提到应有的高度加以重视,总觉得五保供养工作是一种包袱和负担,往往强调财力有限,资金困难,而采取的措施不力,导致我市的五保供养工作与上级要求、与友邻县(市)以及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比差距较大。

2、保障制度落后资金难落实。我市五保供养的制度至今仍延习过去以村级负担为主的旧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村级经济来源日益枯竭。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创收能力有限,加之各种支出逐渐增多,村级经济不堪重负,多一个五保供养人员多一份负担,因此,各村对符合条件的五保对象采取少报、漏报、瞒报,以减轻负担,致使我市许多五保对象未能列入保障范围,未能做到应保尽保,使这部分五保老人游离在保障范围之外,生活无依无靠,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晚年凄凉。而邗江从07年开始五保供养不再要村负担,保障资金全部有区财政统筹发放;海安县从06年开始用了三年时间,逐步实行县财政统筹,集中供养经费全部由县财政承担,分散供养经费由县、乡(镇)分级负担,不再要村负担,从而较好的解决了五保供养人员应保尽保问题。

四、几点建议

1、各级领导统一认识,把五保供养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五保老人是社会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保障,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各级政府关注民生和执政为民的客观要求。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做好五保供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五保供养工作提高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地位来形成共识,高度重视,克服畏难情绪,刻不容缓的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全面落实国务院《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苏政办发[20__]185号文件精神,将五保供养对象纳入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使五保人员真正做到应保尽保,基本实现“居有其屋、食有其源、乐由其所、病有所医、安度晚年”的目标。

2、创新思路,完善五保供养工作机制。要坚持和落实“政府统筹、民政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市政府要加强对五保供养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制,要深入基层做好调查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拿出有效措施,切实给予解决,使我市的五保供养工作真正做到应保尽保。民政部门要发挥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市农工办要配合民政部门共同完善五保对象的申请、评议、调查、审核和批准的工作程序机制,严格把关、确保五保对象一个不少、一个不漏、不符合条件的一个不进。同时,要加强供养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财政部门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把五保供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比较稳定的财政机制,确保五保供养资金按时足额拨付。其他相关部门要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社会各界要伸出 关爱之手,献出爱心,积极筹资募捐,帮助五保老人解决实际困难,使五保老人真正享受到党和政府的阳光和改革开放的成果,享受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3、分步实施,逐步扩大保障范围,确保我市真正实现应保尽保。

(一)逐步扩大保障范围。针对我市的实际情况,实施应保尽保一步到位很难。建议市政府用三年时间将目前急需纳入保障对象的2500名人员,分期纳入保障范围,每年约增加800余人。

(二)改革五保供养经费渠道。也是用三年时间,逐步把具体供养经费由村主要负担,改变由市财政统筹安排,新增人员由市财政承担,(原由市财政在各村三项资金中扣除的80%暂时保持不变),经测算市财政每年须增加200万左右的资金。

(三)改革五保供养金发放形式。集中供养经费由民政部门发放,改为市财政专户直接拨付到敬老院,分散供养经费由市财政专户按季定期存入五保对象储蓄存款,实行社会化发放。

(四)、逐步提高五保供养标准。逐年提高五保供养标准,改善五保老人的生活条件,使其与当地实际生活水平相持平,与市财政的增长速度相适应。

(五)、切实解决好五保对象的医疗困难。要在五保供养经费中统筹部分医疗费用的基础上,五保对象全部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可适当提高,对部分患大病住院的对象实行二次救助。

4、统筹兼顾,齐心协力,破解资金瓶颈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目前资金困难是阻碍我市五保供养工作实行应保尽保的主要瓶颈,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建议:市政府统筹兼顾,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共同破解资金难题:

一是市财政每年加大对五保户供养工作的投入。每年约增200万元左右;

二是积极向上采取。市财政和民政部门要通力协作,积极向上争取部分扶持资金以缓解资金缺口;

三是在解困基金和慈善基金中挤出一部分;

篇2

一、落实的基本情况

总的看,自2004年10月10日《岱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岱山县扶持残疾人事业若干意见的通知》出台以来,原创:我县的残疾人事业有了新的发展,有关部门对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培训、劳动就业、文体生活、福利环境等方面的工作有了进一步加强,残疾人扶持政策得到一定的落实,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和维护,社会助残扶残的风尚逐步形成。主要表现在:

(一)残疾人康复服务领域得到拓展

近年来,在残疾人扶持政策春风的沐浴下,残疾人康复服务领

域得到不断拓展,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站的建立与完善,县残联康复办组织的康复活动(精神病康复、白内障复明、假肢安装、聋儿语训等)的增多,使更多的贫困残疾人享受到了免费或补助的康复服务。

(二)残疾人教育培训得到加强

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残疾人教育培训得到加强。2004、2005

年三残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98.84%、98.19%;残疾学生与特困残疾人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学费减免有保障,接受高等教育学费补助有落实;残疾学员参加培训费用有补助;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参加技能培训的氛围得到加强。

(三)残疾人劳动就业的环境得到改善

随着扶持政策的落实,残疾人劳动就业的环境得到改善,有关

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积极性加强,使更多的残疾人走上了就业岗位。根据扶持政策工商部门对从事个体工商业的残疾人进行了工商管理费的减免、税务部门对从事个体服务性行业月营业额在5000月以下的进行了营业税的减免、卫生部门对从事饮食服务行业和食品加工业的残疾人办证、监测、产品检测收费的优惠。残联加强了对残疾人扶贫基地、种养殖示范户借款、贷款贴息和苗种补助等方面的扶持,残疾人自强自立从事个体工商、种养殖行业的人数日益增多,残疾人走出家门,依靠自身解决温饱奔小康的意识加强。

(四)残疾人文体生活得到丰富

有关单位对所在的残疾人参加各级各类残疾人文体活动的阻

挠减少,对残疾人正常训练与参赛较为支持。残疾人参加县、市、省级文体比赛所取得成绩更加优异,残疾人的精神生活得到丰富,残疾人特殊文化得到发展。

(五)残疾人福利环境得到提高

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和精神环境得到提高:1、

各乡镇、各部门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帮助贫困残疾人尽快脱贫致富。2、民政部门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抚养人的残疾人优先安排进敬老院。3、县残联、县社保局对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残疾人个体户、种养业户、自由职业者给予一定补助。4、县电力公司、自来水公司、文化广播电视局为贫困残疾人安装电表、水表、有线电视的初装费给予免费或减半,并每月免费供电10度,供水5吨。5、县风景旅游管理局对残疾人参观旅游景点给予免费等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残疾人事业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起点低、基础薄弱,残疾人事业总体上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残疾人扶持政策落实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残联等部门对残疾人扶持政策的宣传还不够到位,缺乏深度和广度,部分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对有关残疾人的扶持政策知之不多,享受扶持政策的意识不强。

2、卫生部门对扶持政策的落实比较重视,根据扶持政策出台了帮扶操作程序,但由于医院经济困难和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除县第一人民医院等医院外,其余未实施对残疾人就医免收挂号费、检查费和注射费(不含材料费)的有关规定。

3、交通部门对扶持政策文件第六部分福利环境中第八条:“残疾人凭《残疾人证》,搭乘交通工具、原创:优先购票并减半收取”中的搭乘交通工具减半收费,无法实施。理由是因为其客运公司售票只是船东或外县区有关客运公司售票;公交部门认为上级有关法规、政策未明确规定对残疾人搭乘交通工具实施减免,因此无法按照县里扶持政策的有关规定执行,但对于优先购票,免费携带随身必备的辅助器具,悬挂“残疾人优先”、“残疾人专座”等标志牌实施较好。

4、电信部门对扶持政策第六部分福利环境中第五条第四款“对贫困残疾人家庭需要安装电话,申请安装地点与其居住地一致的,给予免收安装费(不含材料费)”未曾落实,其有关人员解释是因为未收到扶持政策文件,以后根据扶持政策加以实施。

5、县自来水公司一直以来认真贯彻实施扶持政策,对公司管理区内的贫困残疾人家庭需要安装水表,申请安装地点与其居住地一致的,给予免收安装费(不含材料费),并且每月每户免费供水5吨。但其提出大多数贫困残疾人家庭每月用水并不需要5吨,考虑其企业的负担是否能按其实际用水吨数(但不超于每月5吨)给予补助。

6、残疾人因其残疾而使其待岗、待聘的现象还有一定存在,各单位在与残疾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或开除、除名、辞退残疾职工之前,未向县残联通报。

三、意见和建议

根据调研及平时掌握情况,建议如下

1、根据舟山市人民政府第22号令《舟山市扶持残疾人暂行规定》的精神,结合本县实际,对岱政发[2004]139号《岱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岱山县扶持残疾人事业若干意见的通知》进行完善,拟定初稿后征求有关单位意见。

篇3

摘 要:小城镇建设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城镇的发展对农村人口转移、统筹城乡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黄溪口镇是湖南省西部的一个农业大镇,黄溪口镇小城镇建设在整个湖南省西部小城镇建设中具有典型特征。黄溪口镇小城镇建设中存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滞后,财政困难,小城镇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建议从统一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支撑等方面加强黄溪口镇的小城镇建设。关键词:小城镇建设 基础设施 产业支撑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b)-0223-02党的十八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小城镇发展对转移农村劳动力、扩大非农就业、提高城镇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黄溪口镇是湖南省辰溪县的人口大镇和经济重镇,是黄溪口片区(六乡一镇,12万人)的经济文化中心,2012年被列为湖南省第三轮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为了解黄溪口镇小城镇建设情况,我们对黄溪口镇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1 黄溪口镇小城镇建设的基本情况黄溪口镇位于湖南省西部的辰溪县东南部的沅水右岸,镇区距辰溪县县城72公里,距怀化市市区87公里。黄溪口镇人口2.3万人,镇区面积62平方公里,小城镇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辖一个居民委员会,13个行政村,共106个村民小组。黄溪口镇地理位置重要、社会经济活跃、生态环境良好,辐射能力较强,被湖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湖南省生态镇、湖南省中心镇,并于201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被确定为湖南省城镇建设第三轮示范镇。近年来,在辰溪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黄溪口镇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努力推进小城镇建设。黄溪口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人口集聚功能进一步增强。1.1 注重编制规划和顶层设计,小城镇建设有序推进列入湖南省第三轮示范镇给黄溪口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根据黄溪口镇的实际情况,该镇从规划入手,已制定了2010年—2030年的总体发展规划。同时形成了《辰溪县省级示范镇建设实施方案》,并上报省示范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建设项目计划分四个阶段实施,项目共分13类20个,涵盖了道路建设、镇区亮化建设、休闲广场建设、垃圾收集处理建设、水利建设、卫生建设、客运车站、生活污水处理建设、集镇绿化建设、农业产业化建设等方面。同时市场扩容及汽车站场一体化工程、江南明珠小区已完成土地征收、项目报建、申请立项等工作,三通一平工程正在加紧施工。即将启动总投资为135万元的集镇路灯亮化工程,工程年底可完工。1.2 小城镇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建设是小城镇建设的基石,黄溪口镇十分注重发展经济,采取了各种措施促进经济发展。大力实施“万亩优质稻、千头杂交母猪、四百口网箱养鱼,百户养殖大户”的产业发展战略,创建特色品牌,打造地方特色产品。以三阳田、芙蓉、黑家溪为辐射,稳定优质稻种植规模;以老街、野渔、毛家田为中心,发展畜牧养殖业;以水塔、双溪、大湾、塘堰为重点,壮大水果种植业。不断健全农村各类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了喜成行网箱养鱼专业合作社和金凯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充实了果业、养殖、药材三大协会,壮大养殖、果品经纪人队伍,有效解决了肉类、药村、果品销售难的问题,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实施各种经济发展战略,黄溪口镇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2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2.26亿元,同比增长10.1%,农村经济总收入2600万元,同比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6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40元,增长9.1%。1.3 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镇党委、政府一直致力改变镇区面貌,想方设法争取项目、筹集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特别是加大了交通和农村环境建设力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是交通条件大幅改善。五年来,先后完成了对芦黄、清芙线的硬化,完成了11个村的通组公路建设,启动了沿江大道硬化工程,预计11月底可竣工。二是民生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完成了中心敬老院建设;完成了罗新、芙蓉村、社区居委会农网改造工程,三阳田、黑家溪、野渔、水塔等村的农网改造工程正在实施。三是水利设施不断加强。洞庭山、宏伟水库除险加固和小农水工程于去年9月份动工,现全面完成工程任务。1.4 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增强黄溪口镇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着力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修建了明德小学、中心幼儿园,组建义务巡逻队、护校队,重点打击扰乱学校秩序的违法行为,在上学、放学、赶集日安排专人在主要路段、码头值守,确保了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二是着力改善医疗技术和就医环境,提高公共医疗服务能力。投资100万元的医技综合楼续建项目已全面完工,2011年4月份正式投用。村级卫生室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队伍素质普遍提高。全面完成5年的新农合收费工作,全镇参合率达96%。计生中心服务站建设已全面完成(除项目资金外,镇本级财政另投入55万元),正式投用。三是着力改善文化生活水平。我镇大力加强农家书屋建设,共建农家书屋13个,巩固农村文化宣传队10支,丰富群众娱乐生活。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投入30万元,新修农村篮球场3个,农民健身运动场1个,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体生活。2 黄溪口镇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2.1 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滞后,影响产业和人口集聚功能。黄溪口镇是辰溪县黄溪口片区的经济、文化中心,随着城镇化程度的提高,与黄溪口镇邻近的罗子山、后塘等乡的人口不断向该镇镇区集聚。目前,黄溪口镇户籍人口虽然只有7000人,但常驻人口已经达到2万人。理论上,小城镇镇区人口达到2万以上,就能形成一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但是由于黄溪口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滞后,影响了人口和产业集聚功能的发挥。从调研中了解到,黄溪口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不断推进,但目前大量基础设施工程还在建设中。计划投资110万元的镇区主干道改造工程还未开工建设,为改善镇区排水状况而申报的镇区主干道水沟和黄溪南岸改造项目尚处于前期准备阶段。镇区目前还没有一个具有规模的垃圾处理场。公共服务方面,镇区公共服务只能基本满足户籍人口需要,还不能做到向常驻人口全面覆盖。由于镇区中小学不能满足镇区常驻人口子女的就学需求,镇区学校只有通过户籍限制非本镇户籍人口子女入学。2.2 财政困难,小城镇建设缺乏资金支持由于免除农业税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乡镇政府的财源减少,特别是工业不发达的乡镇,本级财政更加困难。黄溪口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国家取消农业税后,镇政府财政基本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来维持运转。小城镇建设属于基础设施建设,对资金需求量相当大,本身运转困难的镇财政难以对小城镇建设提供有效的投入。资金缺乏成了制约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瓶颈。2.3 小城镇住房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镇区居民住房大部分是当地居民在自己的宅基地上建造而成,没有统一用地规划,房屋布局不合理,房屋之间空间狭小,造成道路拥挤,土地利用粗放。同时,居民住房多是沿街楼,呈现商贸和居住相结合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黄口溪镇居民的居住环境。由于老城改造难度很大,目前通过开发商统一开发的商品房都建在新征用的土地上,这就进一步增加了镇区土地的稀缺程度,抬高了土地价格,进而助推房价上涨。2.4 小城镇建设缺乏产业支撑推动黄溪口镇人口集聚的主要动力是黄溪口镇的区位优势,而非产业发展。黄溪口镇是黄溪口片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该片包括六乡一镇,共12万人。黄溪口镇人口规模的扩大和城镇化发展,主要由于该镇的教育、卫生和商贸物流业对周围各乡、村的辐射作用,而不是产业升级推动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黄溪口镇的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仍占主导地位,但第一产业大而不强,没有形成规模经营。农产品加工业、制造业等第二产业尚未形成。3 推进黄溪口镇小城镇建设的建议3.1 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设瑶乡特色小城镇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龙头。小城镇发展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黄溪口镇的建设要按照湖南省第三轮示范镇建设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瑶乡特色的小城镇。(1)加大对具有瑶乡文化特色的老街的保护力度。黄溪镇老街的建筑主要以具有瑶乡特色的木制结构为主,街道狭长,房屋密度大。老街是瑶乡特色的代表,黄溪镇要建设具有瑶乡特色的小城镇,必须加大对老街的保护力度,做到“老街要老”。(2)整治违章建设,盘活存量土地。黄溪口位于黄溪与沅江的交汇处,三面环水,一面靠山,镇区土地资源极为稀缺。推进黄溪镇的小城镇建设,需要扩大用地面积,而由于地理条件限制,镇区扩展范围有限,因此,只有靠盘活存量土地。通过对违章建设的整治,重新规划土地用途,提高土地使用效率。(3)注重编制城镇建设详细规划,发挥城镇主体功能。在小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完善的基础上,要突出抓好各功能小区的详细规划以及交通、供排水、供电、通讯、环保等公用基础设施的专业规划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及设计,充分体现出黄溪口镇小城镇建设的地方风格和特色。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一是在基础设施方面,积极申报示范镇建设项目,统筹安排城镇建设各项内容,进一步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道路交通,城镇供水、排水,城镇夜间亮化,污水、垃圾处理等为重点,强抓项目,加快镇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在公共服务方面,加强黄溪口镇中心医院和黄溪口镇中心小学、民族中学等医疗、教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成具有一定水平的区域教育和卫生中心,辐射周围农村。逐步加强镇区体育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职能,努力做到公共服务向常驻人口全覆盖。3.3 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坚持走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经营城镇的道路。一是抓住国家重视小城镇建设的机遇和湖南省第三轮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的政策优势,积极向上争取。二是把国有土地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有偿推向市场,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三是争取银行贷款,拓宽融资渠道。四是引导新上企业向小城镇相对集聚,扩大城镇规模,增加税源和财源。3.4 发展特色经济,强化产业支撑小城镇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否则,小城镇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出现“空城”。因此,在建设小城镇的同时,必须把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摆到突出的位置。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必须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来确定产业发展的重点和建立主导产业。黄溪镇是一个农业资源优势强、经济实力弱的小城镇,应确定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个体手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具体的产业导向上,农业产业方面可发展高山葡萄,水产养殖,高山水稻等适合气候地理条件的产业,农产品加工方面建议发展米酒加工、葡萄酒酿造等产业。同时,把发展特色经济同建设特色城镇结合起来,把建设农业产业化同培育支柱产业结合起来,通过培育一、二个产业和几个龙头企业,建立起小城镇发展的支柱产业优势。有了具有特色的支柱产业,小城镇的发展才具有充足的活力和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