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建设计划范文
时间:2023-08-17 18:14: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信息化建设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企业 信息化 建设
引言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发生着重大变革。信息技术(IT)以其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不可阻挡的魅力在各个领域迅速渗透和扩散,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局面已经形成。一个以知识经济、创新经济、数字经济和网络经济为特点的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近两年来,“信息化”更是成为中国IT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已被列为我国重要发展战略。与此同时,国家为制造业信息化下定决心:“十五”期间,要投入上百亿元。建立203个信息化应用示范基地,以期将我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由现在的l5年缩短为l0年。那么,什么是信息化?企业为什么要搞信息化?企业应该怎样去实现信息化?
I企业信息化及其总体目标
1.1企业信恩化
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从经营决策、产品开发、生产组织、市场营销,到原材料供应、财务管理、人才管理和技术创新等,全面运用信息技术,装备信息设备,建立有机联系的、快速反应的、科学的信息系统并保证其高效运行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深入开发和充分运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研发生产及管理等各项活动的水平和效率,科学、高效地组织企业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大部分。
(1)信息技术与企业的技术和生产体系的结合。目的是辅助生产过程,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体现为先进的研发、生产设备的采用,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以及在设备、生产线方面大量采用单片机、微机进行控制以实现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其目标与结果体现为硬性的生产力的直接提高。
(2)信息技术与企业的管理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的结合。体现为采用先进的企业管理体系,例如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客户资源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电子商务等。其目标与结果体现为软性的思想提升与管理自动化。
综观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通常在第一个方面做得较好,而在第二个方面往往做的比较欠缺。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更多地考虑如何把信息化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结合起来。
1.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基石。在当前条件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通常是: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的有效利用,以企业资源计划(ERP)为基础,以电子商务为拓展,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高效和安全的改造,以实现通过信息流来控制和优化利用物料流、资金流和知识流,提高企业的产品开发、经营管理、生产制造、质量保证、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综合能力,紧紧围绕市场和客户,不断优化企业、产品、服务、成本、环境影响和知识创新等目标体系,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经济目标的快速实现。
2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必然的选择
人类社会进入大规模工业化时代以来,制造类企业经营战略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2O世纪30--70年代,企业通常以价格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主要采用成本领先战略,通过追求产品规模效益来降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以基础制造结构控制为核心的传统制造战略是当时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产能计划与设施规划、作业计划与库存控制、生产活动(动作规范、工艺、零部件)的简化和标准化、分销体系的形成等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和MRF(物料需求计划)等企业信息化单元技术开始在企业得到应用。
70-80年代,传统制造战略已难于更有效的提高制造企业竞争的绩效,全面质量管理(TQM)、最优化生产技术(OPT)、准时制生产(JIT)等以生产过程和生产组织单元为对象,对企业生产流程和生产组织进行持续、渐进改善的制造思想和管理方法相继在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在此期间,CADI,CAM得到了广泛应用,MRF发展到MRFII(制造资源计划)并与JIT集成,形成MRPII和JIT混合运行模式,部分信息化单元技术日趋成熟,并成为以生产流程控制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战略的主要技术平台之一。
8O年代中期以来,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竞争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产品开发过程和组织绩效的改善、生产与开发流程的集成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产品研发与制造的集成、产品研发与市场的集成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计算机集成制造(CIM)、逆向工程(RE)、快速制造等现代产品开发与集成哲理和技术手段开始在企业实施应用,极大地加快了产品开发速度:市场活动、开发活动和生产活动的集成,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经营战略实施重点逐渐由生产制造转向产品创新,基于信息集成和过程集成的产品创新战略逐渐形成并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心。
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的企业合作、并购行为,全球制造资源正处在广泛的整合和优化过程中,基于Intemet/lntranet(因特网,内部网)构架的企业动态联盟和虚拟企业组织正在改变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和组织结构,企业战略管理关注的焦点逐渐从内部价值链转向外部价值链,企业资源计划(ERP)、协同产品商务(CPC)、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技术已成为21世纪企业生存和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重要的发展战略和必然的发展趋势。
从以上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信息化与工业化一样,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2l世纪初期,我国妻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就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也必须通过信息化建设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自己的经济目标。对于承担着国防事业建设重任的军工电子企业而言,面对国防的迫切需求和多品种、短周期、小批量的需求特点,改变传统管理方法,采用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更是当务之急。
3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3.1有效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
篇2
【关键词】制造业 企业信息化建设 问题
我国制造业的产品附加值不高,在大量消耗能源、污染环境作为代价的情况下,制造业还处于工业发展的摸索阶段。信息化建设带动制造业发展的研究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入,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制造业企业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企业财务的规范操作,既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也集中了财务管理,对企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信息建设的投入与效益有极大差距。
(一)信息软件的适用性差。我国的制造业企业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企业经营范围十分广泛,但各企业之间的结构与管理千差万别,不能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技术研发的企业多由软件起步,对信息化建设的产品应用,后期服务缺乏系统的管理。只会跟着国外的脚步购买,没有结合我国各企业与行业的具体特点进行设计,不符合企业需求的软件,是不可能建设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产品。国外引入的软件想要在国内企业中植入并实现运转,需要对企业业务有足够的认识与研究。国内制造企业实际需求与软件应用之间产生极大的差距,出现制造企业信息软件的适用性差的问题。
(二)信息软件的互动性差。很多制造企业在软件的信息化应用中,缺少软件技术信息的整体分析与研究。信息技术没有实现与企业业务的融合,也不能适应制造企业的管理模式。例如:有些制造企业拥有强大的计算机网络设备,也建立了信息化的应用,但应用平台的数据根本没有实现共享与互动,所有信息都分割出独立的信息孤岛,而信息孤岛的问题阻碍了信息数据的共享,使企业在信息不断建设的同时,也在不断的造成信息资源浪费,从而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发展的今天,不能细化市场,准确把握市场需要,准确计算成本核算,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会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甚至影响企业开展正常的生产活动。
(三)信息化定位不合理。制造企业的技术应用与业务是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大多关注企业产品与技术,而忽视了企业的结构体制,如果企业体制没有建设发展的规划,没有实质的变革,信息化建设就不可能取得实质上的进展。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人力,却不能实现企业先进的信息化建设,不能实现效益。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一定要准确定位,改革企业体制,使企业业务流程更科学,符合企业发展需要。
二、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国家提供政策的保障。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一定要坚持以国家政策为保障,进行市场化的引导与运作。而国家对信息化软件的设计也要提供良好的环境,对关键的技术开发与应用要进行试点示范。通过政策的制定,对行业资源进行整合,为制造企业提供信息化建设必要的条件。尤其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扶植,做好协调与整合工作。
(二)加大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成功的制造企业主要领导,一般都对信息化具有深层次的理解。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技术的革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组织结构,影响企业各领导的权力分配。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改革是从人治转变到法治的改革,而这个改革是会受到企业内各方权力的反抗,如果没有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是不可能完成的。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制造企业不可代替的积极作用,就要制造企业主要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三)企业体制的创新是信息化建设的动力。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依靠企业体制的创新改革,而不能只以信息化技术提高为保障。打破旧的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企业新的业务流程与企业机构组织,将制造企业的人事、分配等制度进行深化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而不仅仅是买几台电脑,联接互联网。
(四)制造企业是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制造企业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投资、实施、受益方。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信息化建设为我国的信息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企业一定要把握时机,加快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努力实现企业的目标。
(五)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科技以人为本,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任何科技计划的开展都需求人才的配合,信息技术人才与现代企业信息管理人才是制造企业急需培养的目标,也是实现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科学的应用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时椿.论制造业信息化与信息工业化[J].科技管理研究,2012(5).
篇3
关键词:oracle数据库;结构设计;维护技巧;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TG80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信息化建设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了我国企的瓶颈,在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显得捉襟见肘,因此,加强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讨论对我国发展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信息化建设实施的好坏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我国的企业信息化管理起步较晚,并且在技术、人才方面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也存在着诸多不足,有一步完善。
一、oracle数据库发展简介
oracle数据库系统是由美国ORACLE公司(甲骨文)研发的一组数据库软件核心产品。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流行的,使用方便并且应用广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功用上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通用的具有数据管理功能的数据库系统,例如它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性,保障数据的可靠性和数据的持久性。其次它是具有完备关系的关系数据库,在分布式处理上具有卓越的功效。然而这些优越的技术表现只需掌握oracle知识就能在各种类型的机器上熟练使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Oracle数据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通信、金融、制造业、学校教育部门、政府机关等企事业单位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在统计数据方面的应用也较为普遍,为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工作模式。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定义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然而随着国家和企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也已经取多成就,例如已经成功引进了Oracle、SQL等数据库系统,信息化人才储备和资金投入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然而,在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同时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的理人员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是影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原因,其显著的表现是在息化建设中积极程度不高,主动性不强等,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造成了很大的阻碍;(2)人才资源和资金不足是限制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面。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IT行业起步较晚,同时对于Oracle等据库的引入时间也较短,因此缺乏专业人才培养的时间,国内软件行业发展的相对落后也使得这一局面霜;
Oracle数据库的维护需要很强的策略性,需要设计各种各样的进程从根本防止、日常监测、后续维护中来解决引起数据库故障的因素,其维护过程可以分为主动维护与按需维护。
首先,最重要的是在所有可能上增强稳定系数,保障数据库环境的安全性。其次,是正确理解主动维护与按需维护。按需维护是指针对系统已经出现的问题,尽快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转,但是根据所出现的问题随时会造成停工的危险。主动维护是指预见性的解决还未出现的问题,可在非数据访问高峰期解决,虽会停工但不会对工作造成较大妨碍。因此在维护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按需维护,在周期性的检测中及时进行日常监测,定期维护,有效的规避冲突,实现数据库的正常运行。这是保障数据库最大效能发挥的关键环节。
三、oracle数据库的优化策略
日常的维护只起到了防护的作用,因此为了最大化的实现oracle数据库的工作性能,要不断的对其进行系统优化,从根本解决问题,提高功用。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优化数据库设计 可以从数据库物理结构以及逻辑结构上进行优化。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对于数据库的安全稳定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在考虑数据动态扩展引起的缺省值变化中不断优化数据库的物理机构,可预留增长幅度,根据增幅数据定义数值,另外根据应用的实际情况调整逻辑结构,提高运行的效率;
2、调整程序结构设计 其中包括在信息系统开发之前根据需求考虑数据库体系结构,以及在日常运转中根据实际情况或者突发状况以及安全性能等方面调整结构设计,使其达到程序的最优化。可以从源代码以及SQL语句两方面进行,通过对数据库的调整,提高其内存命中率。
3、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系统管理范畴
(1).项目概况信息化管理
项目立项首先要对项目概况进行细致的表述,因此,在承接项目的同时,应当将项目概况信息作为一项重要的纲要性内容进行整理。其中按照项目的名称或施工承接时间来排序,对项目施工地点、投资单位、投资金额,以及建设要求的开、竣工时间,具体的项目负责人等信息,进行统一化管理,形成项目概况信息体系,从而使相关人员能够及时了解项目概况,并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和实时更新性。
(2)项目招标规划信息化管理
项目招标对于施工承建单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样,招标规划的信息对企业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建立招标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扩大招标信息储备,并对招标工作的招标范围与内容,进行及时的掌握,有利于企业在进行项目招投标时,做出准确的判断。招投标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过程,是建筑施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最为有效的信息武器,做好招标规划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大幅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3)资金管理信息化
资金是企业运营的重要保证,资金管理的信息化可以根据承接工程的进度来划分成本预算,从而对项目的总资金分配与施工个阶段支出,形成统筹化管理。对资金的进项、使用、与临时的资金变动等信息,及时纳入信息系统,从而对整个项目的资金分配实施有效的调整,严格资金收支管理,防止资金使用混乱等情况出现。实行企业资金信息化管理,可以增加施工支出的透明度,强化资金使用的计划性,由于信息具有记录功能,因此,资金计划的每一次变动都有据可查,且比普通的纸质凭证与记录依据更易保存,从而督促企业项目资金的合理开支,严格成本控制理念,降低高额投资项目的资金管理风险。
四、结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计算机技术已经在企业信息以及科研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数据库也逐渐成为计算机信息与应用系统中的核心部分,随着业务的发展逐渐变得庞大。在享受oracle数据库为我们带来的巨大方便与利益的同时,它的日常维护保养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如何对数据库进行有效的问题诊断与日常维护是系统稳定运行的主要保障之一。因此只有开发管理与日常维护优化并驾齐驱才能为oracle数据库的正常运行发展带来最大的可能,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吉建培,王东华,商瑶玲,严荣华,廖安平.国家1∶50000数据库集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地理信息世界,2006(4).
[2]赵占梁,龚传信.Oracle性能优化技术在装备信息编码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6(27).
[3]刘光霆.ORACLE中SQL查询优化研究[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8(5).
篇4
信息系统是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领域建设的重点方向,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成果代表了社会各领域对最新信息技术转换应用的关注和认同。近年来,云计算的理念得到了国内外企业信息系统研发者的关注与认可,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和商业模式,一定程度上引领了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例如我国台湾地区试行的“电子书包”计划、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云计算实验中心、英国的G-cloud工程就是云计算技术的典型应用。因此,现阶段研究和思考云计算在国内某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优势、模式分析、实施方法,为国内某企业信息化建设领域引入云计算技术做好理论铺垫,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2 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面向服务的架构(SOA)等理念的继承与发展,通过对分布式硬件设施资源、平台资源、软件资源的虚拟化管理,形成一种新型的基于互联网的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现阶段,Intel、IBM、AMD、Google、Amazon等企业实践了云计算理念,形成了一系列建设成果。同时,国内外专家学者从自身研究成果出发,给出了多重定义云计算技术的概念。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给出了一种较为普遍认可的概念描述:即云计算是一种按需分配的数据访问模式,访问途径是通过网络,访问数据层是集成在各个网络工作节点上的数据池,这些节点包括网络本身、数据服务器等,这种数据访问模式减少了数据存储与管理的资源消耗,提高了数据的访问效率;数据库巨头IBM给出的概念定义与NIST类似:云计算是将其自身任务通过网络分发到由大量计算单元上,实现计算资源的最优配置,增大计算资源的使用频率。
具体而言,云计算具有自助服务、网络分发、灵活调度、可衡量、资源池化的特点,具有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共三种服务模式,以及公有云、私有云、社区云、混合云共四种部署模式。2006年以来,云计算技术已经逐步成为国内基础平台厂商、信息系统厂商、互联网厂商关注的焦点,在电信、金融、制造、电子商务等领域得到逐步的推广应用,能够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运营投资、降低管理成本,取得了显著地经营效益。Google、亚马逊、IBM、Microsoft、红帽等互联网知名厂商引领了云计算技术的标准、协议、应用模式。
3 云计算在国内大中企业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优势
随着我国各行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内金融、物流、医药、水利、航空等大中企业逐步建立起与自身企业业务相关的信息系统,形成数据处理、存储、传输、综合分析的一体化企业信息管理体系,通过企业内部网或互联网与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提供业务支撑,以及向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客户提供数据共享,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企业资源计划)、CRM(Customer Relations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HRM(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人力资源管理)等企业信息系统支撑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初步实现了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生产效率的建设目的。云计算技术可以使各方共享收益,形成产业规模、铸造品牌,成为创新利润增长点。相比较基于面向过程、面向对象的企业传统信息化建设模式,云计算企业信息化建设在近几年国内大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典型应用优势如下:
3.1 以业务为中心
现阶段企业信息系统更注重企业的业务需求在系统中的抽象实现效果,也就是说,由于MIS系统开发技术的日趋成熟,MIS软件开发流程已不是技术决定业务的时代,而是业务选择技术环境的时代,企业在系统实施时,更注重的是企业业务流程能够在MIS系统得到完全的体现,使得系统和业务需求紧密相关。
3.2 系统的扩展性较强
由于企业用户需求与市场紧密结合,企业用户需求呈波浪式的而发展趋势,其业务需求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客户和市场的变化在不断调整的,因此,系统开发并不是一锤子买卖,也不是重复劳动,系统在开发阶段要充分考虑到企业业务需求的变化和趋势,尽量放开接口和拓展模块。
3.3 开发效率提升
企业信息系统开发强调对用户需求的敏捷响应,在已有信息系统的适应性改造的基础上,快速构建新的业务功能模块,即实现信息系统的可扩展性,信息系统较强的可扩展性可以减少开发过程的重复工作,降低企业系统维护成本,且在开发过程中,对企业原始数据的维护也较为简单便捷,只需调整数据表和字段即可完成系统改造的数据库需求。
3.4 标准化
企业MIS系统越来越注重从规划设计到应用实施等各阶段,遵循统一的建设标准与协议,以实现系统及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例如企业数据中心的建设要遵循《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数据中心电信基础设施标准》(TIA-942)等标准。
4 云计算在国内某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模式分析
由云计算的普遍概念定义可知,云计算是将网络系统所有可用于计算的单元节点都封装为计算机资源,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按需获取这些资源的服务。从计算资源服务类型和服务方式的角度出发,云计算在国内某企业信息化建设领域有Iaas、Saas、Paas等三个方面的应用模式:
4.1 Iaas模式的应用
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是以服务的形式对所有设施的利用,包括处理、存储、网络和其它基本的计算资源,用户能够部署和运行任意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服务器、磁盘存储、数据库等资源,以提供给用户虚拟服务器。企业可以通过向华胜天成Iaas云提供商购买虚拟化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形成企业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服务层,提供虚拟化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态这些资源,摆脱对底层计算资源和网络资源依赖,降低技术保障人力资源成本。华胜天成Iaas管理平台由多个专业化服务组成,为企业提供Iaas云规划设计到建设运营的全面支持服务。
4.2 Saas模式的应用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是一种不断扩展的软件使用模式,使用浏览器或软件客户端,通过互联网访问应用服务。企业可以通过采用SOA架构并遵循J2EE、Web Service、Http、Xml等国际标准,构建数据化校园ESB(企业服务总线),实现企业业务系统的数据访问、数据查询、数据统计等功能模块的远程调用,一定程度上强化系统架构的成熟度。传统的软件服务流程是企业结合自身的业务需要向DEV方提出软件开发需求,DEV方再根据开发难度、周期等向企业报价,在开发完成后,DEV方有义务向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维护及升级服务,但是企业也需要支出此部分服务的相关费用。而Saas模式的流程是指,在传统的软件服务流程上,DEV方会在线对其软件产品进行维护和升级,企业可以通过网络系统来购买此软件的在线服务功能,而数据系统则依然在本地进行维护。
4.3 Paas模式的应用
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是指将软件研发应用平台作为一种服务,以支持行业、企业、业务模式的各种应用要求,实现了软件研发人员可根据自定制应用程序,成为改变应用程序开发的一个途径。Paas模式下软件产品不仅仅是一个完成的产品,而是积木式的拼接软件模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购买不同的软件“积木”来搭建符合自身需求的MIS系统,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软件成本较低,维护也较为简单,企业也可以灵活的调整MIS系统来适应自身需求的变化。但是目前国内大中企业信息化建设基本不涉及对Paas模式的应用。
5 云计算在国内某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实施建议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迭代的过程中,信息系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云计算理念在企业数据中心的应用过程也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云计算组织实施涉及资源池、云管理平台、管理员、用户和建设者五个要素,在企业数据中心中的应用,一定要有方法、有步骤,渐进实施,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
5.1 完善系统应用集成建设方案
企业的决策层、技术人员要根据云计算的特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紧密把握市场需求,提出在新时期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建设方案,制定实施云计算的指导思想和组织架构,确保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章可循。由于云计算系统牵扯到的建设内容很多,系统跨越多个部门组织,按照云计算系统建设的原则,循序渐进的进行系统的开发过程。首先,在企业系统建设的最初阶段,首先要确定企业最底层和核心的业务系统,并为各部门的业务系统提供接口和服务,再次是要实现统一的流程管理和组织机构权限控制,最后是要实现系统工作流的全局重用机制。
5.2 巩固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机制
在招标、设计、研发、测试、部署、维护等各个阶段,应该制定相应的规划、制度,规范云计算实施过程,控制云计算实施的方向和进度,梳理完善的法规制度,确保信息系统建设的事前、事中、事后等全生命周期项目阶段,能管可控。实施云计算之前,首要任务是要全局分析企业系统的功能需求、业务需求、数据需求、扩展需求和开发成本、周期等要素,这也是企业管理最基本的需要。其次是按照这些分析结果来制定详细的开发需求、开发周期、后期维护升级等项目开发计划。
5.3 强调新兴电子商务理念学习
由于企业用户对云计算的作用和风险尚没有清晰的了解,大多停留在概念层面,对如何结合业务部门的需求构建云计算应用的整个过程缺乏足够的掌控能力,因此。企业技术人员要学习掌握云计算的发展现状,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也应该了解云计算对电子商务的促进作用。只有这样,整个企业才能适应市场的竞争环境,把握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5.4 树立典型示范应用系统工程
云计算系统实施之前,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无法看出云计算的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可以选择局部业务领域作为试点工程,实际检验云计算技术的可行性,使得企业用户对云计算带来的价值以及风险因素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可以加强掌控云计算实施的能力。同时,成功的样本案例将会极大增强企业采用云计算的信息,从而推进整个企业内部采纳云计算的进程。
篇5
关键词:民营企业;信息化;规划;资金;人才;外部环境
对于中国众多中小民营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从宏观方面说,信息化有利于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跨越式发展;有利于加快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微观方面说,民营企业实现信息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高效有序的管理;有利于节约生产材料,降低库存和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缩短企业的服务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及时掌握客户需求,实现按订单生产;有利于加速资金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资金的快速重复有效利用;有利于加速信息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共享和利用[1]。
一、民营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近年来,中国民营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有了相当大的提高,许多民营企业已经应用局域网,有些行业应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企业已经超过30%,但局域网的应用主要停留在信息共享层面上,生产控制方面的应用很少;电子商务的应用也主要在于网上查询、网上信息,而在供应链集成、网上支付、分销渠道等方面的应用还不普遍。资料表明,目前真正实现信息化较高级应用的民营企业在中国民营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还不足5%。也就是说,国内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特征是只有5%左右实施了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和SCM(供应链管理)方案,进入了信息化的高级阶段,而绝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仅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及劳动人事管理阶段,其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障碍表现在:
1.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存在观念误区。中国相当大比例的民营中小企业都是以订单(销售)为生存基础的,有单子才能活命,没单子就倒闭,平均寿命也就三至五年。在生产规模未达到一定层次基础上,信息化手段往往无法显示出其在大量烦琐的生产过程中准确高效的优势。企业的拥有者、管理者认为客户、渠道才是企业生存的源泉,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即便是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民营中小企业,他们对信息化的认识方面仍然比较狭窄,认为信息化就是购置几台计算机硬件,运用一些基本的应用软件,用电脑打字、玩游戏、聊天、看新闻;认为网络联通后就等于实现了信息化。把信息化简单理解为“上网”,或者偶尔浏览一下网页也就完成了信息化的进程。
2.民营企业信息化存在资金短缺问题。首先,民营企业收款难,资金拖欠问题严重,自有资金周转较慢,有限的资金大多用在扩大生产、建设中。面对生存的压力、资金的短缺,让他们拿出精力和金钱来完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其难度可想而知。其次,企业融资困难,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企业融资的交易成本高。银行内部缺少向民营企业贷款的激励机制,在提供贷款方面缺少积极性。而企业外部也缺乏风险投资、上市融资等筹集资金的渠道。因此,大多数民营企业大多将信息化放在第二步考虑。
篇6
【关键词】评价体系;信息化建设;规范化管理
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较为明显的推动作用,受到市场竞争和同行业经营压力的冲击,企业需要及时的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人才,开发出适用于本企业的信息化评价体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方向指引,提高企业经营的有效性。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概述
(一)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
首先,受到评价体系对企业各业务发展和经营活动开展的约束,工作人员在执行任务和落实相关政策时,能够对其可行性和预期收益进行较为科学的评估,有利于企业的成本控制。
其次,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企业对其自身发展有全面的了解,根据企业内部部门情况和工作人员的状态进行评价内容信息记录,有利于企业及时的发现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确保企业整体发展的科学性。
另外,信息化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先进科学技术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应用的体现,企业在采用信息化管理中,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够依据信息化平台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减少因管理措施不到位导致的内部发展问题。
(二)构建原则
信息化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企业需要结合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功能和经营生产活动各环节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性构建,并体现出一定的可发展性原则,确保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评价体系的可维护性。
其次,企业需要在构建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贯彻落实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促进信息化建设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同时,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在一定的工作方针的指导下进行。企业需要对评价体系进行系统的评价指标建设和科学化的评价方式选择,为评价工作的进行提供一定的客观性标准。
二、规范化管理概述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评价体系的建构过程中,也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规范化管理体系,通过两项工作的互相配合、支持,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
(一)规范化管理部门设置
规范化管理的部门设置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主要负责信息化建设评价体系工作的包括企业整体管理标准制定、项目可行性报告审查、资金计划审批等内容和平台维护的部门与管理人员,另一类为主要负责处理基础性的网站建设和信息更新等工作的部门和人员。
(二)规范化管理内容介绍
规范化管理的工作内容在原有的信息处理和企业发展目标、项目发展报告、资金审批等工作的基础上新增了对评价体系平台的维护和一定的技术管理。
首先,企业需要安排具有一定信息技术知识的专业型人才负责加强对信息化建设评价体系的系统维护和检测,确保其工作的正常。从硬件系统的各项机能出发,对评价体系的服务器、网络设备等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质量监控,提高企业评价体系工作的效率。
其次,企业需要对信息化建设评价体系的软件系统进行管理。软件系统的管理包括信息数据库的更新、软件病毒防护、软件升级、办公自动化管理以及相应的软件管理标准制定。
三、信息化建设评价体系和规范化管理的关系分析
信息化建设评价体系与规范化管理都是企业为自身的发展建立的较为完善和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工作体系。两者互相影响又互相依托。
第一,信息化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对推动企业内部的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较大的推动力。信息化技术在企业内部的实现是企业管理流程确定和自动化办公软件等系统应用的基础,由先进的信息技术作支撑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较好的数据支持,同时对企业自身发展问题的解决有着较大的帮助。规范化管理部门能够在评价体系提供的数据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工作方案改进和措施落实,确保企业发展整体方向的正确性。
第二,规范化管理体系的完善能够加快信息化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步伐,对其功能的发挥也有着明显的作用。企业在实行规范化管理后,其发展状态和基础的部门协调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和审批工作的效率得到保证,这对信息化技术的全面应用十分有利。同时,受到规范化管理体系的影响,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评价体系的实施中,能够确保信息录入的准确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方向指引。
结束语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评价体系构建和规范化管理工作落实需要企业从内部部门设置和人才选拔两方面入手,以解决企业的发展困境为主要目标,推进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科学性和经济效益的增长。
参考文献
[1]胡红濮,梁万年,郭爱民等.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监督管理与评价体系的设计[J].中国全科医学,2008(21)
[2]顾骁俊.医院处方评价体系的探讨[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04)
篇7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050011)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越来越多,财务管理亦是如此。本文首先分析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现状进而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财务信息化在我国集团企业中的发展。
关键词 :财务信息化;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1-0141-01
收稿日期:2014-10-20
作者简介:周华珠(1978-),女,河北石家庄人,管理学学士,会计师。研究方向: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 。
一、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现状
(一)资金管理系统与管理流鞋的契合度不高
颇多集团企业对资金的信息化管理实施主要集中于资金的结算功能,更确切的说是对点的管理,对资金活动结果的管理,着力把控集团企业资金的流向与流量,优化配置企业的整体资金资源。在这一方面的实施对于集团企业的资金掌握与分配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对于投融资、信誉、管理规章执行、资金使用效果等方面的管理和监控职能相对较弱,弱化了对应收、应付款项,长短期投融资等的过程监管,不利于对集团企业资金实力的挖掘,以及资金风险的有力控制,为企业留下了安全隐患。
(二)财务信息反馈的单向性问题凸显
信息化未必十全十美,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推广实施过程中,财务信息反馈的单向性问题凸显。单向性主要是指,在财务信息的反映过程中,主要是基于合并的形式逐级向上反映当下的财务状况,而管理者对于信息的详情或者进行局部信息的深入查询方面存在阻碍,更甚至于完全不能获得支持。如此,则使得财务信息的价值大打折扣,同时对于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等管理应用的信息支持度降低,不利于整个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的贯彻实施。
(三)财务决策支持系统问题
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财务决策支持系统不健全,信息爆炸现象频发。虽然企业对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是决策支持信息主要以报告的形式传递,同时基于不同的系统提供不同的信息报告,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整体来讲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二、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建立基于企业管理流程的资金管理体系
针对现今资金管理系统普遍存在的与管理流程契合度不高的问题,笔者认为通过建立基于管理流程的全面资金管理体系来实现集团企业对资金的全面管理。基于管理流程的全面资金管理体系是指,资金管理体系的设计向上要支撑企业决策,向下要深入业务流程,并借助于风险管理、预算管理、企业资源计划、银企直联的信息支持,保障其顺利实施。如此实现以下几方面的效果:首先,以集团的资金结算中心为主干,加强了对集团资金存量、流量、流向上的掌控;其次,通过银企直联,掌握集团资金状况,发挥集团资金优势,为集团公司调剂资金佘缺,及时为缺少资金的单位提供资金支持;第三,敏锐旳风险防范,通过各业务节点的信息搜集,进行集中的信用分析与监控,并从集团的资金结构入手防范潜在危机;第四,降低财务费用,从集团整体利益出发加强票据、借贷管理,并强化授权管理杜绝舞弊;第五,基于资金预算,进行资金计划的调整与管控,协助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第六,作为业务与财务的联动中介,资金管理系统面向决策的信息支撑,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实时信息支持。
(二)建设“一触即发”式的双向、动态数据管理平台
财务信息的双向性是指,财务信息的反映与查询过程具有可逆性,通过各分子公司旳财务信息汇总、合并反映集团的整体财务状况,同时通过实现反映内容的追溯查询以及局部信息的详细查询实现反向业务的原貌还原。与此同时,管理工作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只有消除管理与被管理着间的信息不对称,才能达到最终的管理目的。财务信息的动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指信息捕捉的一触即发式,即财务人员充分了解业务,并且在业务的前线捕捉信息,做到多维度的一触即发式信息反映,其次是指对于资金、预算等管理上的布置进行实施的跟踪反馈,即在平台上合理布置管控点,实现管理的互动。
(三)引导管控与决策支持走向智能化
对于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关键是数据基础的集成化与数据处理、分析的智能化。数据基础的集成化是指,通过集成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多角度的捕捉业务信息,集中存储分散应用,这一过程需要整个集团企业的一致配合,通过集中财务平台的建设,实现信息的全面、准确、及时与多维度度计量,另外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也是数据基础集成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这就需要集团企业实现全企业集团的在线管理模式,并且这也是正是实施信息化的集团企业正在着力打造的目标。
三、结束语
集团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增大的今天,必须迎难而上,用信息化来武装自己,为我国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开创一片天地。然而,财务管理信息化作为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更需不断加强研究,弥补不足,早日构建出健全、完善的财务信息化系统。
参考文献:
篇8
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对现代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采购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更应该加强管理,充分利用内外部环境条件,逐步实现企业采购的信息化管理。
现代企业面临着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双重挑战,采购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产品的销售以及整个供应链的最终获利情况。另外一方面,目前采购成本在企业中的总成本随着供应链的发展以及外包的深入,比重仍在上升,有统计表明,采购环节的节约与企业利润之间存在倍增效应或乘数效应:即采购环节节约1%,企业利润将增加5%~10%,由此可见,采购环节管理的好坏,己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升运营效率的关键因素。
采购管理就企业采购的具体职能来说:一方面,它要实现对整个企业的物资供应;另一方面,它是企业联系整个资源市场的纽带。在采购管理过程中企业必须考虑到价格、采购路线、交货的准时性、影响价格的特殊因素、采购订单的数量与质量以及供应商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此外,采购职能还与企业的长期目标密切相关。尽管采购部门极少单独做出长期的战略决策,但采购部门应该在新产品开发或产品的重新设计、产品价值分析、自制或外购决策、产品定价、市场预测等方面发挥长期的管理职能。
采购系统是企业信息化的重点内容之一,它在企业之间的原材料和半成品生产合作交流方面架起了一座桥梁,沟通生产需求与物资供应的联系。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实施有效的采购管理必须在管理信息技术、组织和业务流程、质量和成本控制、采购模式、供应商管理等方面做出重大改进。因此,研究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采购系统对我国企业快步迈向国际市场、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和竞争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二、采购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目前,企业存在的较大问题是由于企业之间的采购信息传递方式大多仍是电话、传真方式,尚未达到企业之间及时的信息共享,造成信息反馈滞后,采购周期变长,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及单位的需求。此外供应商关系还处在松散型的状态,未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距离一体化采购管理模式的建立还有一定的距离,从而使企业的竞争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企业的供应科人员特别希望能够建立共享信息平台,更及时的了解他们供应商和客户的有关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成本损失,保证供需双方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便做出正确的采购决策。一个完善的采购管理系统可以帮助该企业达到企业内部及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效率,从而降低采购和库存成本。这就需要开发一个系统使企业能够准确且及时地了解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为企业管理人员制定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减少ERP对企业外部环境动态变化的响应时间,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
目前,国内一些软件开发商己从单个企业的独立的采购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始,逐步在企业内部注重生产、采购、销售、财务一体化的研究,但将采购管理系统置身于供应链环境中加以研究才刚刚开始,供应链环境下采购计划的制定方法、采购订单的处理方式、采购业务流程的设置,都较单个企业内部的采购管理有许多异同。目前这方面的采购管理系统软件尚不多见。
采购管理通常包括以下几项基本职能是采购计划、采购组织、采购决策和采购控制。有效的采购系统可以帮助采购人员控制并完成采购物料从采购计划、采购询价、采购订单、采购收料、采购发票的全部过程。可有效的监控采购计划的实施,采购成本的变动及供应商交货履约情况,从而帮助采购人员选择最佳的供应商和采购策略,确保采购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及低成本执行。
针对目前大多数企业采购管理工作的现状,对采购系统提出了以下功能设计:(1)信息登记:采购计划登记、询价单登记、采购订单登记、收料单登记、普通发票登记、专用发票登记;(2)信息查询:采购计划查询 、询价单查询、采购订单查询、收料单查询、采购发票查询、采购计划明细查询、询价单明细查询、采购订单明细查询、收料单明细查询、采购发票明细查询、待审核单据列表;(3)统计分析:采购资金预算、采购订单统计、收料单统计、采购发票统计、采购计划执行情况、采购订单执行情况、在途情况分析、综合统计分析、供货商价格对比分析;(4)数据管理:原材料库存修改、成品库存修改、订单生成与修改、合作单位信息修改;(5)维护设置:用户管理、权限设置、备份数据、恢复数据;(6)退出系统:用户退出采购系统。
三、应用效果
本系统在某企业集团应用以后,采购系统可帮助采购人员完成采购物料从采购计划的制订、采购申请、采购询价、采购订单、订单跟踪等采购业务的全部过程,每一业务都能有效控制。采购人员在向供应商发出采购令前不必像以前那样,繁琐地填写大量的各种表格,只需审查系统所产生的每一期间内的采购计划即可。如遇生产计划变更,采购计划相应变化。采购人员因有了及时准确的计划信息,他们可从烦琐的事务作业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价值分析,选项择货源和开发更多的合格供应商。有效地监控采购计划的实施及采购成本的变动情况,帮助采购人员选择最佳的供应,确保采购工作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地执行,使企业处于最佳的供货关态。
篇9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
一、企业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
企业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对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做出正确的决定,满足市场的消费要求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企业利用信息,及时获取消息,升级生产设备和机器,了解市场的动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市场的正确把握,使得企业能够实现有效决策。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所提供的服务能够很好的迎合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对于消费者的评价可以及时获知,从而对于改善产品和服务起到巨大的作用。
二、企业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的具体内容
企业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实际上就是说企业利用先进互联网、智能机器以及数据库和各类信息设备,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生产与开发、市场与流通等有具体地把握,从而达到发展与信息化的完美结合,使企业把握住市场规律,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减小市场的延迟性与滞后性对于企业的不良影响。企业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实现企业各方面的智能化管理,实现企业各过程的自动化,还能够准确及时地了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从而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减少人工操作所带来的失误得到可能性。
三、企业信息化网络基础建设发展规划
1.与企业发展方向结合。企业进行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针对大部分企业快速发展的正确道路,是企业走出低产效益的重要方法。但企业决策者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盲目展开建设,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就企业的发展方向来制定基础设施建设的总方针。如果不这样,也可能功亏一篑。2.必须要对于企业发展的当前状况进行了解再做决定。有句话叫做想要发展,首先得了解自身现状。这句话应用到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意思也就是企业必须明白自身有什么,缺什么。在之后开展的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了解到应当重点建设什么,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金。这样不仅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目标,还可以节省资源,把人力物力利用到最需要的地方。3.提前制定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提前制定计划可以说是关键的一步棋。它包括了估测,重点发展等几个方面。企业需要根据前面的两个步骤来总结出信息化网络过程中哪些是重点,哪些需要重点建设,从而制定出建设的总的规划。这一环节对于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非常重要,因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销售方面有缺陷的就在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注重对于销售手段与方式的升级,生产方面有缺陷的就在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注重对生产设备与工具的更新换代。4.注重建设方法。这一点要求企业对于企业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方面的培训,这样一来在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之后,如果发生问题,不会造成企业内部的恐慌,能够及时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具有专业素养的企业工作人员可以试验网络设施的可行性,由此可以减少建设完成后存在的缺陷可以被及时发现和弥补。工作人员可以对体验情况进行评估,促进优化,使得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可以更好的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
四、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企业实现产品精准好,销售实现快准狠的必要条件。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各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深入发展,信息随处可见,企业如何利用丰富的信息来实现自我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让自身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主动权,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来实现多产量和高质量化,如何使企业内部运行得当有效,已经成为企业不可忽视的发展问题。而这一系列的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信息。哪个企业把握住了信息,谁就把握住了发展的诀窍。只有抓住了信息化,我们的国家的企业才能缩小与其他快速发展的国家的企业之间的差距,才能最终赶上或者超过他们。因此,企业加快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刘鲜,王瑛,汪晓东,任改梅,焦建利.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基础设施的发展战略研究[J].远程教育志,2014,(05):24-33.
篇10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企业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逐步凸显。基于此,本文将对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的概念以及其重要性进行分析,并详细探讨优化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的策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信息化建设 研究
1 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概述
1.1 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的概念
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及信息化建设主要指的是利用现代化技术,如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来充分利用与开发相关信息资源,并将该类资源应用于企业产品的研发以及生产管理当中,从而促使企业生产成本降低,管理更为规范化,进而实现企业的经营、决策、生产以及管理的效率与质量的提升,以及企业综合竞争力以及综合效益提高的目的。
1.2 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1.2.1 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在科技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不但能够有效增进企业信息交流与传递,提升企业生产经营运行效率,而且还是企业实现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经营的基础。不仅如此,通过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的应用还能让企业有效、快捷的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以便于更好的进行资源开发与利用,并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改善企业的管理与发展。
1.2.2 加强企业外部的沟通
企业外部沟通主要指的是与竞争对手、行业伙伴、政府以及市场等外部环境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当前是信息发展时代,在市场竞争中,快速掌握第一手信息可以帮助企业获得财富的主动权,并迅速抢占市场先机。所以,现代化企业应当充分重视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并结合企业自身优势、特点以及发展趋势来针对性的收集市场相关信息,有效获取市场情报,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企业的改进与创新。
1.2.3 促进企业内部信息交流
如果一个企业内部信息交流不畅容易导致企业内部决策与信息执行与传递受阻,大大降低了企业运行效率,甚至会导致企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而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则能够通过局域网或联网实现信息的交互处理,有效连接企业各个部门,增进企业内部间的信息交流,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2 优化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2.1 立足企业实际科学制定建设计划
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首要步骤即为全面把握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并明确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初衷,且通过此需要完成什么目标、具有什么发展前景等。其次,切实掌握企业现状、发展环境等内容,并与企业信息化需求、重要业务流程等进行综合考虑。再者,应客观分析企业的优势与劣势,正确预测出企业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确保所制定出来的计划具有完整性与前瞻性。最后,对上述几方面因素间的内置联系进行宏观把握,并通过信息建设表现出来,以促进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让所制定的计划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2.2 正确掌握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在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并非仅仅依靠企业先进的信息技术,更多的是由企业工作人员应用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的能力高低决定。在实际过程中,大部分企业均往信息化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这固然无可厚非。但需要明确的是,人具有信息创造的能力,而技术自身是没有的。所以在建设过程,企业应当正确掌握重点,注重专业信息技术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企业工作人员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从而让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切实为企业的经营、生产与管理服务。
2.3 找准企业信息化的突破口
在寻找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突破口时,应当坚持从里到外、由上至下的原则来进行。不过,由于企业不同,其发展也会出现不均衡的现象,从而导致所出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但总体而言,突破口的寻找可从企业自身优势或是生产经营的瓶颈着手。从企业自身优势着手能够有效提升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率,效果显著;从企业生产经营瓶颈着手能够有效增强企业生产经验的薄弱环节,从而有效提升企业整体发展水平。
2.4 完善企业运作机制
由于企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所以,企业应当建立起企业决策管理机构,机构内部人员应当包括计算机专家、系统分析专员、管理人员、运筹专家以及相关规划专家等。并且,还应完善相关准备工作,确保投入资金充足,避免由于资金缺乏而导致建设M度拖延的情况发生。所以,必须全面分析企业财务、技术以及经济等方面情况,并科学编制建设预算,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以确保建设资金充足。此外,还应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一是加快建立企业电子商务网站;一是有效构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2.5 提高企业工作人员计算机与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
根据上文分析可知,企业工作人员计算机与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分配的高低,所以,企业必须加大对计算机应用与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加强对外交流、加大员工培训、积极引进先进专业计算机专业人才来培养起一支既精通计算机应用与信息技术,又善于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对外,从而对企业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时代背景下,市场环境竞争日渐激烈,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必须要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信息化建设,并以此来加强企业外部的沟通、促进企业内部信息交流,进而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在建设过程中,企业应当以企业实际为基础,科学制定建设计划,正确掌握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找准企业信息化的突破口,完善企业运作机制,并全面提高企业工作人员计算机与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从而全面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柴文慧.对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分析及信息化建设的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9).
作者简介
葛晓叶(1983-),女,山西省大同市人。现为山西大同大学教师。
- 上一篇:高中语文常见文言文常识
- 下一篇:审计基本要求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