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研究范文

时间:2023-08-17 18:14: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三语文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三语文研究

篇1

高三语文复习自主学习自主内化在新课程改革这一大背景下,各个学校都相继开展了课堂的改革实践,但一到高三,很多领导和老师都有所顾忌,认为让学生自主探究,会耗费大量时间,担心复习效率不高或复习进度受到影响,改革变得谨慎,甚至重走老路,教师讲授又占据主导地位。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认识和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其内部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是给学生一头猎物,还是给学生一杆枪?”聪明的老师都会选择后一种答案。因为猎物总有被吃完的时候,而学生一旦有了“一杆枪”,他就可以靠自己捕猎继续生存下去。

在高三的语文复习备考中,能解救陷入题海中的学生的方法也只有让学生自己学会游泳,就是学生自己将知识内化,掌握规范。因为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最清楚什么样的学习最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最清楚自己糊涂和不明白的地方。所以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逐步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学会”,也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内化知识,进而规范答题过程,达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构建学习中的“内化”过程,其目的之一就在于更好的激发学生内在情感等非智力因素,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让他们成为自律学习者。正如当今美国著名的自主学习研究者――齐莫曼所说的,“当学生可以主动地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将自己的计划付诸实践,并监控整个计划的实施过程,我们就可以称该学生进行的是自律学习”。

下面就高三语文备考复习中自主内化的几个教学过程在价值上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自主探究,寻找答题规律

在高三的备考复习中,老师最爱讲的是信手拈来的针对考点的各种答题策略。在教学中,教师习惯将这些策略一股脑儿端出来,有一种母亲亲手整出满桌佳肴的欣慰与满足,但学生对我们传授的策略并不能理解其精要,只能囫囵吞枣。回想我们最初参与高三教学时,好多策略也并不十分清楚。随着见识日广,总结日多,也就渐渐明白了其中的规律。学生习得这些规律的途径何尝不是如此?所以我们不能越俎代庖,课堂上不如让学生自己探究、寻找答题规律。比如病句的九大雷区,不妨把同类型的病句收集在一起,先让学生判断病因,再寻找共同的语言标志,一定比先告诉他雷区在哪儿,然后让他改正。

二、自主修改,磨合答题规律

高三最辛苦的莫过于改卷子,天天练,周周测,月月考,老师整天忙于改卷,主观题多,改虽容易,让学生掌握落实却是有难度的。不妨采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给学生每人提供一份详细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先让学生自主修改答案,根据要求自主赋分。再让得分不同的学生上台演板,由学生进行批改,交流给分理由。

在这种质疑对抗和评价给分的自主修改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掌握的答题规范不断加以修正和巩固,发现自己的失误和不规范的之处,用异色粉笔修改学生就找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成长的痕迹、规范的过程尽显眼前,从而警醒自己,这比教师匆匆在试卷上画下的分数来得更有效。在修改过程中,死板的答题规范被应用于实践,学生还学会如何根据问题表述的不同对答题范式做相应调整。

学生的这种“内化”的过程,能拓宽教学信息的反馈渠道,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并进行适当调控,能帮助教师实现由知识灌输者向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转变。这个过程对学生学习品质、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也是很好的检测过程。

三、自主梳理,理解答题规律

课堂上的自主修改还只是初步获取知识,要想建构清晰的语文知识体系,还需要自主梳理。自主梳理的形式要多样,时间的节点要恰当选择。如课堂小结可以学生自主口述,课前检查可以集体复背知识,而课后笔记整理是最重要的。整理笔记层次要清晰,选例在经典,方法归纳要精准,参考答案要规范,要注意用不同的色彩作不同的记号。笔记整理得井然有序,其知识结构必然脉络清晰。这样的自主整理自然要花大量时间,这需要教师解放思想,把课堂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尤其是复习后期,更要拿更多的时间来整理,这样必然会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考点。

四、自主命题,实证答题规律

命题向来是专家和老师的事,不过我们也要尝试让学生来命题,让学生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命题,是对考点的再回顾和再认识,设置参考答案,是对答题规范的再训练,这样理论联系实际,再遇考试学生就不会茫然无措,因为他已经知道子弹将从什么方向飞来,将会采取什么方式应对。

这种学生自觉“内化”的方式,首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动因和力量,它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有动机的学习,目的性更为明确,主动性更加强烈,效果更加明显。其次,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学生对所学科目是否感兴趣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个没有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师,就像一个使劲敲着生铁的铁匠。”再者,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情感体验经历和“内化”空间。

五、自主归纳,巩固答题规律

要真正轻松驾驭答题范式,还要不断巩固成果。如何巩固?不妨让学生“分步达标”,分轮次、分层次,逐步达到要求。

刚开始复习时,能够一步到位的学生是少数。学生答题,堆砌术语、答非所问、装模作样,这说明他已经在有意识地规范答题。第二轮复习时对学生的答题就要提要求了,要能够准确表述,规范书写,扣题作答,层次清晰,这一时期用面批作业、作业展览、评卷现场还原等方法可有效促进学生内化。再次复习时,则重在对新题型的剖析,让学生在新题中找到旧题的影子,识破变化的假象,找到对应的答题规范,并做相应变化……可以让学生自主搜集不同的题型,作为对常见题型和常见范式的补充。也可以让学生创造性的归纳公式,进一步简化答题范式,方便学生记忆。

篇2

关键词:白话文;文言文;教材

现当代散文起始于著名的,同文言散文相比,现当代散文充溢着强烈的时代特色,民族气息与生活气息浓郁,在一个多世纪的散文创作中,抒情、言志、写人、哲思等散文形式迅速发展,真实地反映了时代下民众的生活状态,散文作者习惯用内心的真实情感来打动读者。

一、现当代散文概述

随着白话文的产生,通过有志知识分子对白话文的不断推广与应用,作为学生学习知识与认知世界的教科书,白话课文的选择成为教材编辑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现当代散文是白话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编辑者通过教材,让现当代白话文展示在高中学生面前,并且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相比起文言散文,白话散文清新的语言风格深受学生喜爱,白话散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不可忽视。

现当代散文的诸多特色让其成为传统语文课本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教材在高中生的生活与学习中起着塑造思想的重要任务,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现当代散文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学生阅读语文课本中的现当代散文过程中,作者的个人风度跃然纸上。

文学界与教育界对现当代散文的文学样式有着不同的评论与阐述,现当代散文为现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高中语文教育带来了特殊的作用。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影响下,不同版本的教材同时出现在学生的视野中,就拿人教版的教材举例,分析现当代散文对高中语文教育作出的突出贡献。

二、《荷塘月色》简析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为例,作者朱自清先生时任清华大学教授,《荷塘月色》成功地描写了月色下的精致荷塘,朱自清先生在散文中成功地添加运用了自身的情感,通过比喻、通感、叠字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应用,让《荷塘月色》全文语言用词典雅,作者将荷花比喻为明珠,星星与美人,巧妙地雕琢出月下的荷塘晶莹剔透与纤尘不染的美好品质。

朱自清先生对于《荷塘月色》的描法独具匠心,文章的主题虽然着重于景物的描写,但文章因情而起,感情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让所有阅读过《荷塘月色》的作者,看到了朱自清先生蔓延到荷塘中的忧伤。

参考文献:

[1]黄薇.高中语文新教材中现当代散文选文的比较研究[J].河南大学,2012.

篇3

关键词:升学心理压力; 调查现状;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18-001

高中阶段,是人生的关键转折点,也是人格塑造的非常时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正逐步成熟,同时面临各方面的压力,心理极易出现问题。尤其是高三,学习任务重,考试频繁,同时还要面对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情,老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同学之间相互竞争等诸多压力,严重影响了高中生的身心健康,而所有这些负能量的背后正是“高考”这一繁重的升学压力。

一、高中生升学心理压力的基本状况

对于进入高三的学生来说,个人的愿望和理想,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情,社会对高学历的需求,各种各样的模拟考试等,使高三学生头脑中总有一根紧绷的弦,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吴申梅采用分层抽样法对高中三个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感受到较大压力,多数学生有中等程度的压力,其中高三学生压力最大,女生压力高于男生。

杨明调查发现考试焦虑是高三学生面对升学压力的重要表现。对于高三学生而言,考试是无法逃避的现实,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家长为了让孩子考个好学校,分数成了学生获得自尊的重要砝码。为了不辜负家长,让老师认为自己是努力的学生,高三学生对考试产生紧张、恐惧情绪,有的学生做梦都在考试。

张玉虎调查发现高三学生心理压力还表现为学习紧张,郁郁寡欢,社交障碍等方面。紧张的学习使脑细胞活动处于抑制状态,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反过来又加重了学生本人对学习的紧张感,形成恶性循环。进入高三后,距离高考越来越近,沉重的心理压力使原本活泼的学生变得不爱说话,不愿跟同学、老师和家长交流,神情变得严肃甚至难以捉摸,人也变得忧心忡忡、精神不能集中。

徐红艳研究发现高三学生在复习迎考过程中,面对升学压力的各种心理表现:记忆力下降,精神难以集中,导致学习效率不高;考试成绩的不稳定致使情绪波动性大;同学间的竞争激烈,其他同学能做的难题,自己却不会,感到惶恐不安。

种种研究表明,高三学生在高考指挥棒的驱使之下,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有的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二、中学生升学压力事件的测量及影响因素

唐文芬采用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学院郑全全和陈树林编制的《中学生应激源量表》,从学习压力、教师压力、家庭环境压力、父母管教方式的压力,社会文化压力,同学朋友交往中的压力及自我身心的压力等7个方面调查了高三学生的心理紧张来源。量表采用五级评分,从0-4,0表示没有发生过对自己没有影响,4表示极重度影响。通过调查测试,从专业分析中看出,学习压力是最大的压力源,然后依次是自身压力、同学朋友压力、教师压力、父母管教方式压力、社会文化压力以及家庭环境压力。

苏立军、胡英丽对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压力源进行数据统计,发现高三学生在学习劳累这一压力源方面占比最大,除了学习,高三的学生几乎没有娱乐和放松活动,在面对家长满满的期望和老师的重压下,身心疲惫。

李燕调查发现,武汉市中学生的生活事件排在前10位的分别为:考试排名次、考试失败、交上新朋友、调座位、与同学关系的融洽性、过生日、被人误会或错怪、受到家长称赞、开家长会和受到表扬或奖励。

张楚、朱洁义在《高三学生心理压力过度归因与应对》中提到各校为了吸引优质生源,大搞题海战术,各种“模考”层出不穷,通过各种措施营造紧张浓厚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特别是优秀学生竞争,很多学校实施名校拔尖工程,向时间要成绩,删减与高考无关科目,增加高考科目时间。这些措施使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感到压力重重,身心疲惫。

三、中学生升学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心理问题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要针对不同的因素,具体地解决问题。

蒋桂研究发现,高中生的生活压力越大,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越大;男女生对生活压力的应对方式存在差异,男生较多采用逻辑思考和问题解决,女生较多采用听天由命和责怪自己。

李金钊研究发现,消极应对方式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积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不显著;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具有主效应和缓冲效应。

篇4

近年来,设施生产中的安全和卫生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工作重点、社会关注焦点和群众反映热点。随着设施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温室内落后的施肥、施药技术已成为中国设施农业生产发展进入新阶段后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中国加入WTO以来,在面对国外严格绿色壁垒的新形势下,园艺产品的质量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因此,重视和加强温室安全化生产,有效控制温室生产化学生产资料的过量投入,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指导,事关农业增效、农产品的品质和食用安全,同时事关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设施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

设施农业生产改变了传统生产的发展和经营模式。目前,多数设施农业生产区为了降低设施内的湿度,将生产中的灌溉方式由传统大水漫灌转变为滴灌,这样既减少了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也降低了设施内病虫害的发生规模。但采取滴灌技术后,化学肥料如何合理地施入土壤中、如何科学合理地防治病害等,是设施种植管理人员面临的新问题。

目前,国外比较普遍应用的是以色列生产的温室施肥注肥系统。该注肥系统可以实现多种肥料的同时注入。但这种注肥系统的最大不足是:设备的购买及维修保养成本高,该注肥系统较适合大面积连栋温室使用,使用时要求使用纯净水,不适合在中国大面积应用。

在中国,目前设施生产的施肥方式通常采取人工方法将肥料撒在土壤的表面。也有一些是在灌溉管路中安装注肥器,使其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注入到灌溉管路中。但这种方法的最大不足是:每个温室必须都安装1个注肥器,从而增加了温室生产成本,在实际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很困难。另外,目前,设施生产中,仍然采用传统的背负式喷药机喷洒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但是,喷药机的压力不稳定、雾化差,造成化学农药喷施效果较差,农药使用效率低、浪费严重,使设施作物以及土壤中有较多的化学农药残留,影响到设施生产作物的品质和销售。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开发了一款能在设施温室生产中使用的注肥施药一体化系统。该系统可以在多个温室之间移动,可以根据需要电子控制切换施肥、施药功能,能够满足设施生产科学施肥、高效施药的需求,是适合中国温室生产应用的温室专用智能设备。

系统原理

该设备的目的是解决设施作物生产过程中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过量使用的问题,希望通过科学合理施用肥料和农药,减少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加压滴灌系统水流的压力差驱动注肥泵进行作业,完成向滴灌系统的注肥作业:利用加压泵对需要喷洒的化学农药加压,通过喷头对温室作物进行喷药作业。系统利用安装在机架上的塑料罐容器作为注肥系统的盛肥罐,同时该罐在进行化学农药喷洒时又作为系统的盛药罐,利用安装在系统上的电子控制系统来实现系统的注肥和化学农药喷洒系统不同功能的相互转换。图1为电子控制系统原理图。

该系统是将注肥系统和化学农药喷洒系统安装在一起的组合式系统,其构成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机械结构部分,第二部分为管路系统部分,第三部分为系统电子控制部分。系统通过压力模块为注肥和农药喷洒系统提供系统各自所需的压力。当系统作为注肥系统使用时,控制系统可以设定准确的注肥量。当溶液筒的液位达到最低液位时,系统将提供报警并且切断系统电源,停止注肥作业。当作为喷药系统使用时,控制系统则可以对待喷洒农药进行加压处理,并通过压力自动调节模块和专用的喷雾喷枪实现化学农药的高效喷洒。

该系统主要应用于设施农业的精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并可以在不同的温室之间进行移动,可供不同的温室精准注肥和农药高效喷洒之用。系统可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10%~15%,节约化学农药20%~30%,可减轻设施农业过量使用肥料和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精准施肥高效施药一体化系统实物图见图2。

系统性能指标

系统性能指标如表1。

产品特色

操作面板醒目明了 界面设计简单使用,功能分区明显。左上方是程序输入区,在设备开始作业时用于编写自动工作的控制程序,操作键盘有7个按钮可以根据需要编写控制程序,下方的2个发光二极管用来指示设备的工作状态,右上方是手动操作区,用3个功能按钮来灵活控制设备的工作状态,施肥和施药分别使用2个不同的外接保险,可以保证路损坏后另一路还能正常工作,外置旋钮保险能方便地更换保险管,面板安装了红色醒目急停开关,以方便紧急情况下设备迅速断电,三位功能总开关能控制电路在施肥和施药2个功能之间灵活切换,模式拨打开关能进行手动模式和自动模式的选择,手动模式下不用程序控制也能使设备正常工作i左下方是简明操作须知,设备的养护和使用注意事项用四句通俗的口诀总结出来。控制箱面板见图3。

喷雾喷枪高效实用 喷枪结实耐用,扣动把手能灵活调整喷雾锥角和喷射距离,采用可以旋转的快速接头与高压管连接,操作时灵活方便,安装防滴装置,在开关间隙能有效地防止喷嘴雾滴滴漏,减少药液浪费。可以喷洒杀虫剂、杀菌剂,也可为叶径类作物喷施叶面肥。图4为高效防滴雾化喷枪实物图。

喷雾压力模块化,易于维护保养 喷雾压力模块选用电流为10 A的高效静音直流蠕动泵提供喷雾压力,泵的出液口采用螺纹密封活动接头,方便维护。该蠕动泵为静音高压泵,工作时噪音极低,长时间工作时散热良好。图5的喷雾压力模块集成了稳压模块,可以自动调整压力恒定在0.8 MPa,当喷雾开始时自动加压,喷雾暂停时停止加压,自动调节压打匣定在额定的工作压力。安装有压力表和充电蓄电池电压表可随时监测压力模块的工作状态。

绕管器灵活调整,药管伸缩自如 绕管器(见图6)安装在设备的前端,把手可收缩回去,喷雾作业时可以两人配合,灵活地收放药管。该绕管器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避免高压药管在地面上摩擦损坏药管保护层,防止温室作业时高压药管因在地面长期摩擦引发管胀裂危险。绕管器选用铝合金材料,轻便结实,也可灵活拆卸,里外全部有防锈漆,可以适应温室湿热环境工作。

简单培训即可操作设备 针对中国目前大部分温室种植人员农机操作技术水平较低的现状,精准施肥高效施药一体化系统专门设计了手动工作模式,一般人员简单培训即可操作设备。另外,将施肥施药两种功能集于一机,这样能减少温室智能农机的购买使用成本和维护保养成本,适合中国大面积推广应用。

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时必须穿专门的防护服,带防护口罩,如图7。喷雾的雾滴直径和喷射距离、喷头锥角可通过喷枪的自动调节开关进行调节,喷射距离的调节范围为0.5 m~3.5 m,基本能满足不同高度作物的植保需求。喷药系统的喷雾压力可以手动调节,分为高、中、低3个压力档值,通过拨打开关进行调节。持续工作时间可达5h(高压力档),可以在喷药模式下推动一体化系统进行移动作业。一体化系统的外轮廓宽度为0.5 m,能够在温室内道路上灵活推动。

施肥作业配合滴灌管道,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按照设定的浓度加入灌溉管路中,在每个温室中都安装了不同接头形式快速接头,接头只能和一体化系统上唯一的管路连接,将一体化系统开关切换到施肥模式,插上快速接头,打开水管阀门后,一体化系统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自动控制电磁阀开闭,按照设定的浓度恒定地向滴灌管路中注入肥料。

应用实例

篇5

关键词:高三语文 有效性 探究学习

语文作为高考的首考科目,对考生整体实力的发挥具有极大影响,是高中课程中的重要基础学科。但高三阶段的语文教学现状却颇为尴尬,主要表现在语文学科的知识、技能提升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很难做到立竿见影,而在高三紧张的学习气氛下,学生难以做到长期地认真巩固语文知识基础,丧失了自主探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的实质提升。就此,笔者认为,在高三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一个“导”字,即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催生其语文学习欲望,指导其科学投放精力,积极备考应考。

一、激励学生自我完善,提高备考应考

在现行班级授课制度下,教师应做到以生为本,利用学生联系教材、拓展思路,从整体上把握所应了解的知识、技能,在保证统一进度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主备考。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对高考考纲做宏观的掌握,对语文基础知识、古诗文、现代文阅读等三大块的52个考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感、思、悟,教师可结合高中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扩展训练,以苏教版必修三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为例,教师可在继续帮助学生积累文言常用词知识及文言文语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如“臣愿奉璧西入秦”中的“奉”通“捧”,“左右欲刃相如”中的“刃”是名词作动词。其他如现代文阅读也是如此,教师就是要以教材教

学为突破口,鼓励学生主动纠错,查漏补缺,进而达到完善知识体系、提高语文成绩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正确掌握阅读技巧,积极指导课外阅读

随着高三综合复习、专题复习的逐次展开,师生往往将精力投入讲练评中,无意识地忽略了文章阅读。而阅读理解在高考中的分值比重极其重要,直接决定了学生成绩的优劣。如何以较少的阅读训练时间获取明显的效益,这是高三语文教学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培养学生全新的阅读价值观念,使其认识到阅读活动是丰富提升自身人文精神的过程,自主阅读、博览精读有助于形成与作者情感活动的共鸣,进而感受到语言的奥妙与精髓。具体而言,教师可利用以下做法刺激提升学生的阅读热情:一是注重浏览、速读、精读等基本阅读技巧的教授,并选用教材内的典型文章如科普文《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等进行示例;二是教材与课外阅读并重,安排学生适当阅读部分文体不同的1000~2000字内的文章进行阅读;三是古诗文阅读除熟读背诵课本内选文外,还应结合《史记》中世家、列传中的经典片段进行巩固练习。

三、引导学生课外练笔,积极落实写作训练

写作训练是高中语文教学板块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在落实课程标准确定的作文训练之外,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类形式的课外练笔,包括周记、随感、片段练习等。在具体写作内容上尤其应凸显社会现实、周边事物,鼓励学生大胆地在文章写作中抒发真情实感,并以此为基础,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借鉴教材中的经典作品如《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的写法进行创新写作或仿写,并在作文评改中都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不断感悟、总结,并以两周或一月为单位抽出课时供学生交流写作心得,实现共同提高。

正所谓教无定法,教无常法。在高三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有效的学习与复习,将“学习”转化为“求知”,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动出击者,使高三语文教学在分秒必争的教学氛围内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汪保忠.接受理论与当代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5.

篇6

关键词:新课标;高考复习;思考分析

高三语文复习是一项巨大工程,涉及范围比较广,面积大,数量比较多,另外由于重理科轻视文科的思想也会给学生语文的复习带来影响。导致语文在复习过程中的方法比较欠缺。与此同时,高考语文在复习安排上,不具备良好的指导思想,导致语文实际复习效果不佳。

一、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

高三学习的任务比较繁重,总共有六门学科都会面临复习,在步入高三前,任课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制定全面并且长期的学习计划,例如:语文第一轮复习的过程中要夯实基础,同时还要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制定如何有效夯实基础的学习计划。语文基础知识几乎都会涉及到字音、字形以及词语、病句等,应该培养学生养成不同时间段复习不同内容和功课,应该复习多少等一系列学习计划。需要注意的一点要保证计划的周全性,科学合理,不能出现任何空洞,要实际。

二、对教学计划认真落实

教学计划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教学计划;二是学生学习计划。所以要认真落实教学计划,首先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对教学计划有效落实,对语文基础知识夯实。在学生高考第一轮复习的过程中应该对教学计划不断优化,要求学生要紧跟教师节拍,上课做到认真听讲,积极配合教师落实教学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学到语文知识,夯实语文基础。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准备颜色不同的三支笔,一种是蓝色的笔,用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是会做的题目;另外一种是黑色的笔,用来标注不会做的,但结合工具书或者参考资料的帮助下能做出的题目;最后一支是红色,用来做通过教师的引导所能做出的题目。另外学生还应该买本错题集,把不会做的题型以及靠猜出来的题目要时刻记录在笔记上,这样做的目的能保证第二轮和第三轮复习的过程中具有针对性,对复习难度大大降低。其次要对学习计划有效落实,对语文基础定期巩固。学生应该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制定有效率的学习计划,例如:每天要拖岸嗌僮忠簟⒆中位蛘哂Ω酶聪凹父霾【洹⒈臣甘资等,都要将其有效落实,即使在学习过程中任务较为繁重,但也要坚持完成,如果所有学生都能按照计划完成,会在高考中取得良好成绩。

三、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

高三复习属于一项比较系统的工程,所以要求学生对语文学习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语文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学生对语文没有兴趣,就会大大降低语文学习成绩。所以高三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复习的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兴趣,不断加强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参与性,这是目前高三语文教学重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新课改背景下要对传统“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教学模式。语文是一门学科,同时也属于一名艺术。语文是多姿多彩的,因此高三语文课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优异的教学水平,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保证语言的风趣性,设立的疑问要巧妙,只有这样才能激发高三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传授学生方法和技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科学的学习方式以及良好的应试技巧,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同时还能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好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终身受益,好的应试技巧能对题海战术进行摆脱,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现象,所以高三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将有效的方法贯穿始终。例如:教师在教学生病句的过程中,应该总结一些病句类型,给学生一些诊断方式;诗歌在鉴赏过程中应该告诉学生从意向入手,对诗句妙处分析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知道该诗句运用什么修辞方式,主要表达作者什么情感等,充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五、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语文便是生活,因此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贯穿于生活,生活中也处处有语文,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改变传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主动学习的习惯,为学生创设出主动学习的情景。对语文解题时需要语感,而语感从哪里来。需要日常多读书。部分学生来说,诗歌鉴赏以及现代化阅读比较难,但有语了语感也许就不一样,在培养语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上课前五分钟让学生朗读一些较为优美的诗歌,在课后培养学生阅读名著以及看报纸等,甚至引导学生深入到生活,创造出一股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

六、回归教材

在高三语文复习中,一方面需要对学生强化,可以采取题海战术,通过多做练习题,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进而总结出教学规律。另外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课本,回归到教材中,通过事实证明回归到教材才是提高分值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复习时的主要策略。另外要紧跟时展脚步,虽然资料是千万种,即使是通过精心挑选的资料,但和材料相比,其广度和深度都及不上教材,如果学生对教材不熟悉,盲目的复习其他教材,实行题海战术不是明智的选择。现代语文阅读时,要强调学生掌握“从文中来到文中去”的原则,因此在复习中要掌握这个原则。目前高考命题主要根据教材作为依据,因此学生要想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在高三复习中不能离开教材内容。

七、结语

通过上述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出,语文学习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三语文复习是一门艺术,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主要在夯实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语文素质,另外教师还要制定执行有效的高考语文复习方案,积极鼓励学生配合教师制定的计划,加强学生语文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李. 试论新课标下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对语文课程性质的体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5.12(08)134-138.

[2]常滢,乔宏伟. 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教学质量――新课改背景下高考语文复习三点六步法教学模式初探[J]. 科技资讯,2014,09(21)134-139.

[3]侯红强.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高三语文复习效率[J]. 学周刊,2012,(10):201.

篇7

一、课堂整体评价

1.精讲精练。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和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特点、作用、手法深入讲解,以学生当堂做高考典型例题训练为主。

2.考题精选。从三道近年高考典型例题入手,学生以练为主,让学生当场写,组织答案,当场陈述答案,教师分析评价。

3.以学为主。这里的“学”不仅是以学生为主的意思,而且是指学到知识培养能力为主的意思。

二、课后听课反思

1.高三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可以少而精。特级教师的课堂是回归本真的,回想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特别是高三教学中,总想着一堂课多讲一点,多教一点,总想着一堂课能让学生学到多一点知识,把每一个考点的每个答题层面都完完整整地教给学生,生怕有什么遗漏。殊不知,这样往往事倍功半,灌输得很多,学生听得很多,记得的却很少。

王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每道精选例题的讲解都是请学生当堂完成,现场说出自己所整理的答案,不怕学生说错,不怕听不到标准答案。想想自己平时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有一种强烈的心理预期,希望学生说出来的最好是标准答案,没有意识到语文、语言、试题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时候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往往学生的答案更精彩。反观自己的教学总是在心理上对标准答案过于期待,是一种急于求成的心态,只注重自己的教学结果,忽略学生听课的实际效果。

2.高三语文课堂“讲得少、学得多”是一种境界。教师要讲得少,因为教师是整个课堂的驾驭者,是掌舵人。知识是死的,常见的“环境描写”方法、特点、作用,前人都已整理得很完备了,参考书上所见都是。我们不是要照本宣科,而是要让位于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自己在之前的教学中,只会按经验主义,只想让学生牢记专业术语等死知识,实际上真正考场上学生并不能对号入座,准确定位,实际做题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只掌握点点皮毛,并没有掌握真正的做题方法,不知道答案在何处寻,如何筛选和概括。在王老师的这堂课上,通过例题分析,王老师询问学生在做“环境描写”类题过程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学生通过做题,发现入门之道:寻找关键词,学会分类别,注意集中的语段等。这里的“道”是学生亲身实践得来,不是教师灌输来的。教师没有授之以“鱼”,只是授之以“渔”。

3.高三语文课堂可以有效利用所谓的参考答案。现在的信息如此发达,参考答案不再是开启作业的金钥匙,参考答案不再是神秘的东西,也可以放在学生身边正确使用。这里可以适当运用“拿来主义”,不要仅局限于“对一对”、“看一看”。自己平时总想着把学生手头的参考资料收上,束之高阁,王老师的课堂上,每讲完一题,就请学生将答案翻开和自己写的内容进行对比,看看是不是只关注概念,有没有展开分析,自己的表述与参考答案相比有哪些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丢分。不是让学生学会背诵答案,而是学会分析、学会判断。让学生正确领会出题者的命题意图和解题思路,并分析答案的逻辑顺序,先回答什么,再回答什么,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好“拿来主义”。

三、本节课得到的启发

1.高三的语文课堂,教学仍然要坚持以“学”为主、学生以“练”为主的生态模式。高三课堂仍要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在“学”中“练”,在“练”中“学”。考虑到语文的学科特点,考虑到高三这个特殊的时间段,加强练习是很有必要的。语文课的课堂效率,不是看你完成多少典型例题,学会几种答题模式,提升解题能力才是关键。

2.高三的语文课堂,教师仍然要坚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课堂教学,教师不是凌驾于学生思维之上,而是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要点时的实际状态,及时跟进。课堂上,学生将在实际做题时遇到“愤”和“悱”的状态,如在本节课中,分析概括环境特点题时,如何从字里行间寻得景物特点是个难点,王老师带着学生原汁原味地读,找出关键的几处再读,特别指出几个关键词品读,答案呼之欲出。教师既要循循善诱,又要善于启发,根据本段教学重点,根据课堂实际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现场反应巧妙点拨。教师的点拨是带有启发性的,教师的点拨是恰到好处的,有的放矢,举一反三,教师启而得法,学生有感而发,这是考验教师能力之处。

3.高三的语文课堂,教学安排上可以“先学后教,以学促教”。在设计教学步骤上,高三语文教师“教”的内容、“教”的时间,“教”的方式都是值得研究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学发现问题,查找问题,解决问题。内容是既定的,时间是现场的,方式是灵活多变的。授课内容的讲解要根据实际教学效果进行调整。教师的教是现场的,情况一:高估实际效果。一个问题的提出,自己的期望值本来很高,实际可能出现冷场,自己预先认为答案很容易,而学生在问题解决时可能会无从下手。情况二,低估学生的能力。难点的解决思路和解决方法,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有能力解决。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转变观念,前期备课中不再仅仅关注今天这堂课给学生讲哪些知识点,介绍哪几种方法和答题模式,而是更多地考虑情境教学,多考虑会出现的情况,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

篇8

关键词:语文复习 认知能力 能力培养

一、学生认知能力培养在高三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

语文在高考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高中学习重要课程之一。培养学生语文认知能力里,根本上就是培养学生对自我有认知,有自我控制,自我评价能力。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是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识别和吸收,而且是人工加以处理之过程。经过大量研究发现,语文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在知识层面和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没有多大区别。但是在认知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语文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他们明确自我需求,能够清晰的明确对知识的渴求,能够有目的性去调节学习过程。从而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达到认知学习目的需求。

(二)帮助学生快速完成学习目标需求

认知能力比较高的学生,在进行科目学习时,学习效率会比较高,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关注的是自己的学习成绩,他们更加关注的是自己的认知能力。众所周知,认知是学生将自我的认知活动作为认知培养对象,在进行学生认知能力培养时,需要学生调整学习方法。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以及自我评价能力都能达标,满足课程标准需求。

二、高三语文复习中如何培养学生认知能力

(一)确立高三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要明白教学主体人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因此,在开展教学时,应该树立起语文学习主体人地位之教学思想。在学习方式中,学生要转变被动式学习方式,学生应该更加主动去学习,去接受知识。例如:教师进行语法结构推断法教学时,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时,应该明确学生认知能力培养重要,基于该教学目的上进行高中语文复习。语法分析推断需要充分解释句子中的充当的成分,推断出词语在句子中所具备的词性,从而判断出其中意义。“将军身披坚执锐,讨伐暴秦,功盖寰宇。”这个句子中,其中的“坚”,“锐”还有“执”“披”都是宾语,因此可以进行解释为,坚硬的盔甲以及锐利的兵器。教师讲解语法结构推断法时,就应该注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认知看了一个句子之后,知道哪些是动词,宾语,助词从而准确的定义。将以往被动式接受逐渐过渡到主动式接受知识。学生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接受,在课后需要经过领悟,情感吸收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机应该将重心放置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才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高三学生语文认知能力培养之关键环节。

(二)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文教学认知知识

简单而言,教师设立教学目标,最为关键的是学生的心态要正确,学生调整好学习心态是语文复习教学之关键。学生应该基于平静的心态之下去接受知识,不能因为即将到来的高考而焦虑,不能在复习阶段出现浮躁不安的心态。因此,教师在进入复习教学环节时,根据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类型以及特征,给学生制定出三维学习目标,不断强化学生目标意识。选择目标教学方法去激烈学生,去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基于目标激励引导下,学生学习积极性会有所提高,学生对自我的目标有个强化认知。自己会解析问题,认知自我知识结构,从思维特点、学习目标上改进,制定出合适自我的学习策略。学生拥有符合自身学习需求的目标,教师再给学生一些指导帮助学生,帮助学生获得认知能力。

(三)宽松学习环境推动认知教学开展

高三语文复习时,教师可以借助课堂教学给学生传授知识,不断强化学生的认知和体验。学生对复习阶段学习有个清晰认知,不断丰富自身认知体验。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通过创设具体教学情境,使学生判断自己是否达到认知目标要求;也可以在课堂合作探究学习中,丰富多元认知体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必要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认知力提升的关键。在高三语文复习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同学生搞好关系。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中老师占据主导地位,一切都是由老师说了算。学生即便是有意见,也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师生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学生要与教师搞好关系。教师应该具有宽大的胸怀。要虚心接受学生的意见。同时在教学中还要以参与者的角色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加强同学生的沟通,逐步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平等有助于实现教学民主,学生之间的平等,由原来的竞争对手变为相互写作的伙伴则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维。

三、结束语

认知能力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教师要极力让学生对文章学习是基于审美视角中进行,这对培养学生认知能力有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逐渐体现出审美重要性,这是学生发展审美的必要要求,也是我国综合人才重要途径。教师只有自己感受到内容的韵味,才能感染到行文内涵,只有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才更好的感染的学生,基于情感教学基础上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语文知识的博大精深。因此,需要教师自我感染之后,在设计出合适教学的教学方案,这对学生产生的感染会更加深刻。

参考文献:

[1]代礼胜.论外语专业学生多元文化认知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J].《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PKU CSSCI -2009年5期

篇9

关键词: 高三语文 复习策略 反思教学

一、反思教学的概念

反思理论首先应用于教学是由美国教育家杜威于1933年在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提出的。他说:“反省思维的功能,在于将经验得到的模糊、疑难、矛盾和某种纷乱的情境,转化为清晰、连贯、确定和和谐的情境。”以后经过Lewin,Stenhouse,Kemmis和Elliott的研究和发展,得到大力提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进行了教师主导型的学校改进运动,提出了“反思性行动计划模式”。1991年从斯腾伯格提出的“教师即研究者”理念出发,英国开始推行实施试验性项目。

波斯纳提出一个优秀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公式:优秀教师=经验+反思。他们提出的反思性教学主要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今天我们所说的反思性教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要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即教学反思),二是教师要大力指导、组织学生反思他们的学习行为(即反思教学)。优秀学生=训练+反思。教师做好了反思,就可以避免高三教学跟着感觉走、散漫随意的现象;学生做好了反思,方能真正落实过手,从而把教师的心血、自己的努力化为分数。

二、当下高三语文教学的不足

长期以来高三语文教师充当了三种费力不讨好的角色即:“饲养员”:教师习惯于把知识、考题嚼烂了喂给学生,全然不管学生会不会消化不良;“训练员”:魔鬼式训练,就像寒假背几十页试卷,每天做半小时语文,三天一大考、五天一小考等把学生练到两手发麻,两眼无光,六神无主的境界;“裁判员”:教师对学生说得最多的就是“不”,你不能这么做,不能那么做,这里错了那里错了,学生可以说是动辄得咎。采用这种模式进行高三复习教学不仅没有取得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预期效果,反而在大量的考试中出现以下问题:

1.对于需要积累的基础知识(字音、字形、名句等),学生常考常错。

2.对于刚练过、考过的题,再次遇到,学生还犯同样的错误。

3.有些板块的题,老师讲清了方法,归纳了技巧,学生对基本方法也清楚,但做题仍不能得多少分。

这些问题都表明了语文教学中的理科化倾向。急功近利,教师大量讲,希望讲了就立竿见影,否则就心灰意冷,简单粗暴,希望像理科一样,希望通过大量练习涨分,一时达不到目标就变本加厉,归咎于练得太少,再加大练强度。由此造成恶性循环,使语文复习教学走入死胡同。

三、构建高三语文反思教学策略

高三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救世主”角色扮演,在教学中树立服务意识,扮演好五种角色:①心理按摩师:发现学生不良情绪,控制和引导其正向发展。②方法咨询师:面向全体学生和个别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③网络建筑师:依据《考纲》《大纲》梳理出考点考题体系,帮助学生构筑能力网络。④目标设计师:构建复习的教学目标、班级目标,引导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⑤学情评估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1.备课要有非预设性

教学中强调精心备课,这是理所应当的。但要注意在高三复习中正确对待课前的准备。不要因为准备得充分,就大讲特讲,全然不顾学生的接受。其实高三课堂要讲究“生成”,而非仅是传授。人本主义教育的核心思想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

2.目标设立要有科学性

在对目标的设定、对目标实现的反思方面不要急功近利,简单粗暴。要注意注意阶段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

高三复习一般是三轮复习。不少学校实际上搞成了两轮复习,即考点讲解和综合练习。实际上,整个高三一年的阶段安排可调整为三轮六段:“三轮”是教材梳理,考点过关,综合强化。“六段”是9月新课;10月教材梳理(重点是字词、文言);11月至12月考点梳理一阶段(基础、语用、诗鉴、间以作文);1月至2月考点梳理二阶段(文章阅读:科技、文学);3月至4月综合训练(重点考点的强化);5月至6月自主看书(清理答疑)。这样的复习安排层次性表现为基础(教材、考点)语用(句段)阅读(篇章)回归基础综合能力。

将目标计划落实到每堂课,每个人。使用什么资料、练什么题、达到什么效果、补救措施都仔细考虑。

3.教法调整要有反思性

教师在高三每一教学单元(课时、一周、一月、一个考点专题等)后,应反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后期复习教学内容要考虑以下六点:①是否紧扣了《考纲》《大纲》;②是否突出了考试重点;③是否针对了学生的弱点;④是否找准了涨分空间;⑤是否有助于形成能力网络;⑥练习是否有效。教法要考虑以下七点:①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不同类型的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讲、练、自主学习的比例分配上应不同);②是否符合学科特点(是繁琐的理论分析、频繁的机械练习还是考点的有效点拨、精练中反思体悟,形成能力);③是否符合阶段特点;④是否符合考点特点(基础知识复习与作文复习不同,诗歌与现代文复习也各异);⑤是否符合学生状态(比如上午的课、下午的课在教法选择上应有差异;在一轮、二轮与三轮复习中教法有差异);⑥是否坚持一课一得;⑦是否坚持“四个为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主式,以能力培养为主标)。

4.学习模式构建要有方法性

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复习;策略

一、回归教材,精心设计,灵活施教

我们的高考依据的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而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陶冶审美情趣的载体。仔细研究一下高考试题,大部分是“题在课外,功在课内”。尤其是文言文体现得最为明显。试卷上的每个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类活用现象、常见的文言句式,都能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如果不熟悉教材,怎能在答题的时候游刃有余。可以说,让高三语文复习回归教材是一种切实有效的复习策略。那么,复习教材还能像讲新课那样再讲一遍吗,当然不妥,那样做必然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这就需要教师动动脑筋,改变单一的授课模式,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灵活施教。怎样才能避免重复和枯燥呢?在复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我以其中的一段故事“渑池之会”为例,仿照高考的模式出了三道题,分别体现了高考对实词、传记人物品格、文意理解的考查。我对学生说:“这是老师自己出的题,我相信同学们也很擅长出题目,甚至比老师出的题目更好!”于是,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此样式从文中其他段出题。没想到学生很感兴趣,纷纷查找教材,认真研究,十分投入。同学们出好题后,小组组长整理到一块交给我,我挑选有代表性的习题写在黑板上,共同研究有没有知识性错误,试题设计是否合理,最后我还对学生设计的题给予总结,强调考点、高考考点。一堂课很快就过去了,学生还意犹未尽。这种复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化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既很好地复习了旧知识,又了解了学生对哪些知识点还有欠缺,十分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习动力

进入高三综合复习阶段,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加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由最初的兴致勃勃到厌烦学习,成绩停滞甚至后退,而理科班的学生表现得尤为突出。仔细研究可看出,落后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处理教学难度的方法有关。可以说,把教学难点以较简单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很容易掌握,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这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诗歌鉴赏历来是高考考查的难点,令考生望而生畏。在复习鉴赏古代诗歌景物形象这一考点时,大部分学生对概括描绘一幅图景这类题型把握不好。我教给学生一种概括方法比较有效,下面就以杜甫的《日暮》为例:

日 暮①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①大历二年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写下此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试题:诗中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

我告诉学生概括图景首先要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但须注意描述画面时一定要忠实于原诗;然后抓住画面的时间、地点、季节及意象(景物)的特点整体概括,景物特点要用两个双音节词叙述。后者即是方法的关键所在。根据这个思路这首诗答案即可归纳为:诗中的一、二句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农家柴扉紧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此方法化难为易,学生易于掌握,也自然对此类题型有了信心。

再如,讲解诗歌炼字这一考点,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以下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该字运用了什么手法要点明。

第三步,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四步,点出该字的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独特的妙处。

第五步,指导学生点出该字的作用要考虑该字的词性。比如该字如果是动词或形容词要注意它们都具有描摹作用,在描述景象时要写出该字描摹出了被描摹事物的什么特点;如果该字为副词要知道副词的最重要作用是突出作者的情感。

让学生掌握答题步骤和技巧是希望他们能够规范答题,能够做到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样诗歌鉴赏这块硬骨头就好啃了。让学生在方法的指引下练习,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学生有了学习动力,学习兴趣自然被激发了,这不失为课堂增效的一种有效做法。

三、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注重与学生心灵的沟通

1.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是提高高三语文复习课效率的一个关键所在。我们都有亲身体会,高三复习课理性分析较多,再加上急功近利使我们过于重视知识的梳理、能力的训练而忽视学生情感的需求和激情的释放。教师带着学生在干枯的题海中前行,课堂毫无生机,死气沉沉,结果是学生学无生气,甚至昏昏欲睡。教师也会毫无激情,只能继续着更为沉闷的讲解,教无创意,可想在如此氛围中学习,复习效率能高吗?对于这一状况,我在课堂上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动。注意学生是什么表情,是点头还是眉头紧皱,是不是在积极思考。教学始终面带微笑,用心来倾听他们的心声。尽量将自己放在学生层面上,贴近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时刻都在关注着他们,真心关爱着他们。

2.关爱学生还要注意课下沟通交流。通过沟通可以及时地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等,并及时采取对策,做到有的放矢。只有真诚地对待学生,做到课堂上是师生,课堂下是朋友才能让学生喜欢你、信任你,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言,信其言才能乐于学,乐于学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复习效率才会提高,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