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科学技术范文

时间:2023-08-17 18:14: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在的科学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在的科学技术

篇1

【关键词】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指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同时,也是档案部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

一、加强管理,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1.各级档案管理都要建立专门的现代化管理机构

强化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监督和指导,协调解决各地区、部门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大问题。

2.各级档案管理部门要制定长期建设和发展规划

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可根据国家档案局总体规划要求,提出本地区的总体目标和各阶段工作任务,并明确具体的奋斗目标。

3.各级档案管理部门要组织技术协作攻关,解决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共性问题

开展档案现代化管理涉及理论和科学技术问题,单靠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是难以胜任的。为此,各地应进行必要的分工协作或合力攻关。在这项工作中,省级档案馆应发挥设备、技术、人才密集的优势,带动市、县档案馆共同开展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

二、实现向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过渡

档案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广泛性,在收集、整理、鉴定、编目、保管、检索、利用和编研各个环节中,都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系统理论。我们必须正视这个现实,不能一讲档案现代化管理,就放弃传统的技术工作,或者坐等新技术的到来,而停止在现在的手工操作。应当看到,采用现代化技术,实现现代化管理,对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们加强传统技术的改造和手工方式的规范化、标准化,也为向档案管理现代化过渡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加速档案管理现代化。因此,我们既要引进现代化新技术,也要重视传统技术与现代化技术的有机结合,既要开展档案管理现代化工作,也要大力做好档案管理各个环节所需的手工操作。

三、推行档案标准化和规范化

1.推行档案标准化

国家和省级档案管理部门应制定和完善各项标准,使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标准可以遵循,并采取措施,积极推行档案管理标准化工作。

2.加强档案业务基础建设规范化

这是各级档案馆的一项经常的任务。近几年来,我们各级档案馆通过定级升级活动,档案业务基础建设有很大的改观,特别是对新接收征集进馆的档案,要做好整理编目规范化工作,为档案现代化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3.积极开展档案著录标引工作。

档案数据准备的关键是档案著录和标引。这是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重要的前期处理工作,也是一项十分艰巨和细致的工作。著录标引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管理系统能否实用,所以,这项工作应当在前面。同时,在著录标引工作中,要坚持著录与标引的标准化,按科学方法办事,为档案检索和自动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由于计算机性能不断完善,运算速度不断提高,价格不断下降,使动用电子计算机管理档案从可能变成现实。计算机管理不仅是为了适应现代化办公方式所形成的档案,更因为依靠它能轻易解决大量档案的贮存问题。计算机管理便捷、快速的查询方式给档案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变革,提高了档案信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我们应以计算机的运用为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开辟一条新的途径,逐步建立内联网(各科室)、外联网(与市级机关、乡镇、二三级单位、地方籍知名人士、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友好档案馆等)、互联网,尽早建立起档案信息网络,共享档案信息资源,全面推动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在应用电子计算机管理档案中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1.坚持求实与创新的原则

虽然电子计算机已日趋成熟,一些档案馆也经过了几年的实践运用,但总的来说仍处于开始阶段,许多问题仍在探索之中,因此,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工作方针,实行分类指导的方法,鼓励工作基础较好、技术力量较强、资金状况较富裕的档案馆先上这一项目。要注意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另外,积极改革创新,大胆进行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探索,走出一条适应档案馆工作的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新路子。

2.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

应用计算机技术管理档案是一个新课题。在工作步骤上要抓好试点,先在条件好的档案馆进行试点,然后推开;在机器配置上可先购置微型机进行实际操作试验,条件成熟后再配置高功能的计算机正式输入和检索;在运用范围上,可先搞档案检索,建立各种计算机检索系统,然后再搞全息贮存,运用光盘、多媒体等高新技术;在输入方式上,一般要做到先著录后输入等。总之,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管理档案,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取得经验,由小到大,稳步前进。

五、提高档案法制建设

首先,进一步完善档案法律法规体系。以国家档案法规为支撑,研究制定和完善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方档案规章体系。制订《档案利用安全与保密办法》等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政府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其次,全面推进档案依法行政工作。在全国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系,市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档案行政执法机构,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配备专职档案行政执法人员。档案行政执法应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规范。全面推行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档案行政执法监督网络体系,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议考核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对档案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情况进行考核。在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查处档案违法案件方面要加大力度,扩大档案行政执法影响。

篇2

论文摘要:现代教育技术正以其显著的优势成为学校培养和造就创新性人才的摇篮,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声、光、形、色的传递,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诱发学生的情感活动。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生动、直观地描绘出教师难以言传的意境,为传统、单调的课堂教学注入活力,收到良好的效果。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大胆实践,相互合作,努力创新,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健全的人格尤为重要。本课题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为主要研究领域,探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超。

1、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载体。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不仅仅是为了辅助教师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要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新课程实践中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研究内容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和想象力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基本要求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整个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过程,熟练掌握基本技能的过程,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动手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的过程。

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中,要使学生在有限的空间、时间打破地域界限去认识教材中的事物,达成知识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目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必须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低耗、高效、优质”的优势,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下面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浅谈如下:

2.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好一门课,就必须让他喜爱这门课,而数学学科的抽象枯燥,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现代教育技术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教学软件可以做得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选择,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解决了动力不足或动力缺乏问题,那么学生的学习障碍就几乎解决了一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在解决这个难题上发挥了很大的优势。

例如:在讲解《正弦函数的性质和图像》这节课时,内容枯燥,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数学基础较差,对理解图像的成因和周期性变化这一规律比较困难。“为什么图像是波浪形的,而且不段重复出现?”学生们往往有这样的疑问。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讲授,他们往往理解困难,导致学生失去信心,打击学习积极性。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把图像的生成过程播放出来演示给学生,这样图形生动形象,一目了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理解、掌握。

2.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主体性、实现个体化学习。

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师,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他们自己跳起来摘果子,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来的,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

例如:在学习《函数y=Asin(ωx+φ)的性质和图像》一课时,要观察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并总结其性质。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方法,教师需要画大量的图来让学生观察,同时还要做一定的解释,这样费时费力,效果也不一定理想。而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后,学生通过教师制作的课件,自由的选择关于A, ω,Φ的几组数据,通过课件中的软件生成相应的图形,从中发现一些有关的信息,总结出当A, ω,Φ中三个值发生变化时,正弦型函数图像变化的规律,从而得到幅值A、圆频率ω初相位中三个值对该函数图像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作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遇到困难可请求别人帮助,也可请教师解决。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了个体化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这是人类认识过程要遵循的一般规律。但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一般都是在前人实践中长期积累的间接经验,它不再是感性的,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比如,在学习《正弦函数的性质和图像》一课时,要求学生掌握y=sinx的图像成周期性变化,其最小正周期为这一规律。这个结论的由来往往不容易理解,如果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肯定不好。而引人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演示出正弦函数y=sinx图像的生成过程,把文字、图形、动画等信息集于一体,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加深对这一性质的理解与记忆。

2.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认知环境,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提供了捷径。教学中必须改变只着眼于学生知识的积累,以掌握知识的“量”的多少来判断教学质量的高低,而忽视使学生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把握知识结构的现状。在教学时,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可用来展示知识脉络,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运用于数学教学时,可以通过计算机建立形象的知识网络图,教师在教学时利用语言把知识之间的联系及规律表达出来,并且注意调节、完善学生的思维,从而展现教材中知识结构的转移,即实现了学生的认知结构的构建和重组。

2.5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扩大学生的信息量,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兴趣;好奇;创新

整个国家综合素质的提升关键在于如何引领中国的中小学生整体知识水平的提升,在最基础的小学科学课程的授课教学环节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上课已成了主要的授课元素。结合自己在科学授课的过程中,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开始的新课,引领孩子感兴趣的接受。

三年级是学生们学习科学课的起始年级,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学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就要从孩子们的心理入手,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引领学生们对新课的喜欢,解决这一关键,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充当了重要的角色。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量大、多种媒体的使用能够带来更直观的效果、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的丰富学生的视野。可以增加学生的想象力开拓大脑,有力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科学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可以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变为动态的画面,加上鲜艳的色彩引起学生注意,用直观的图形及和谐的声音使枯燥而又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而又具体,使科学教学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主动地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孩子们便能正确的接受。如我在上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课时,便给学生播放了《人与自然》的视频: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展示,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便调动了起来,课堂气氛热烈,为新课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好奇的心理 激发学生们的找寻。

小学生天生的好奇性足够引起他们对事物的兴趣,新奇的东西会吸引他们不由自主的去用耳朵感受,去用脑子思考、去用手触摸。使用多种探寻的方法找到正确的答案。三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到科学课,他们还不懂得用多种感官去发现事物的特点。而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恰恰弥补了学生的这一缺点。通过观察地球的全貌,让学生们用眼睛去观察,用脑去思考,一系列的猜想,从远处看,从近处看,去不断证明自己的猜测,最后通过判断、思考知道了地球上蓝颜色的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失的水,而教师从视频搜索出水的情境,孩子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好奇的情理,从而会产生对水的研究。好奇与兴趣便自然而然的激发出来。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增大。对于自然界的科学用心的感受。而现代信息的使用无疑成了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而在《动物的卵》一课当中,多种多样的动物的卵的认识这一内容学生是不可能在课内筹集到足够丰富的观察材料的。那么,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通过浏览专题网站可以获得多种有关动物的卵的信息,从而构建对于动物的卵的认识。

三、激发学习的兴趣 提升科学的学习效率

在小学科学教材中,尤其是高年级的课程里,抽象的内容很多,如像月食、宇宙知识、动植物的生长过程等。这些内容对小学生而言,都是陌生而且不容易理解的。以前在这些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只能靠讲解,条件好的学校也只是利用挂图、幻灯片来辅助教学。将多媒体技术引入科学课堂,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融于一体的特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地震》一课时,先播放一段关于地震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大地剧烈震动,房屋倒塌,道路错位,树木被连根拔起的景象。学生被这恐怖的画面惊呆了,他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憾。此时再让学生分小组说一说这是一种什么现象,把自己知道的一些有关地震的情况说给同学听一听,然后再从现实中来推测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地震,最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壳的不断运动,在地下的岩层受到承受不住的地球内部的压力的时候,地壳发生了断裂,这时地震就发生了。由枯燥的理论知识,到图文并茂的多方面感官感受。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习科学的兴趣。学习的效率大大提升。

四、努力的学习科学 不断的创新科学

创新的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比较、加上合理的想象,产生的新思想,新观点。科学课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门新兴学科,许多重大的发明都是在质疑的引导下,通过创新而最终实现的。科学课的积累,使我们对创新有了新的认识。只要积累了经验。对事物的重新认识,才能激发创新的意识,这就在于平时的培养,通过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从而大大提升知识面,为后天的创新积累财富。小学阶段是学习新知的重要阶段。接受新鲜事物的黄金阶段,充分利用好这一时段,而多媒体的最大特点就是信息量大,学生们通过一系列的查阅、寻找、思考便能提升知识的储备。大量的信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得以寻找到答案。我在教授锯的发明时,用多媒体以精美的图形制作,形象、生动为学生展现锯的研制过程,从而激发了学生依照自然界的生物进行发明创造。在课件展示中,我适时的引导学生们仔细观察叶子的边缘,从中发现问题,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学生便会产生思考,讨论,从中得到启示,从而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灵活的课件展示,从细小的环节给孩子们无限大的想象空间。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学生正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提升了学习的空间。

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将学生的科学学习至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的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科学课堂教学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的优化整合,更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使他们犹如身临其境,唤起了他们探索科学奥秘、学习科学知识的激情,将大大的提高教学效果。更好的提升国民整体科学素质的提升。

篇4

关键词:创作教学;以技带情;以情带技

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提出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中提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帮助学生实现价值:(1)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2)理解美术文化,形素养;(3)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4)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5)拓宽发展空间,帮助规划人生。”课程的重新认定标志着我国美术教育观一次质的飞跃转变,从两方面体现了“人文”特征:一是对学生个体而言,培养学生形成“美术素养”;二是从传承文化而言,使学生了解文明发展,弘扬民族精神并认识多元文化,参加全球性的文化系统。

“课程目标”中也提出:“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其中“美术素养”是基础美术教育课程的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相关知识后所形成的美术方面的感知、想法、思维、表达、设计、审美、态度等个性品质。

由此可见,高中基础美术创作教学,绝对不是仅仅让学生学会了画画就实施了美术教育,应体现人文特点,改变以往在技能上以理智写实性造型为目的,在知识上脱离美术自身规律的美术教育观,应尊重学生在艺术中的多元直觉表现,在技能基础上通过学习美术语言、美术形式规律,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来丰富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提高美术素养。

二、高中美术创作基础的体现

1.美术鉴赏教学环境下的创作课

根据几年来的鉴赏教学实践采用鉴赏教学与创作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领悟作品的内涵能力。技能课教学从小学、初中一直沿袭到高中新课程,如何进行有效的创作教学活动,使之融入鉴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个性品质得到健康发展呢?这是值得探讨研究的

课题。

20世纪60年代美国普通学校视觉艺术教学理论与实践,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发展,今天已成为代表美国当代普通学校视觉艺术教育总体趋势的教育观。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学“多学科艺术”教育模式,缩略形式DBAE。该理论把教学分为艺术创作、艺术史、艺术批评、美学这四个领域,主张各个领域的融会贯通。指出艺术创作与艺术史、艺术批评和美学活动是有机的整合,艺术创作不仅会提高学生理解作品水平和鉴赏能力,而且还会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美国艺术教育理论家阿尔伯特威廉・莱维在《艺术教育: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中提出艺术教育的目标“培养一种健康发展的艺术理解力”。因此,首先必须使学生对艺术材料以及驾驶这些材料的各种方法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如果没有一定的创作经验是不可能欣赏作者所具有的直观的美感特征,或作品形式关系中力度表现和微妙之处。并明确规定普通学校的视觉艺术教育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是普通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与我国现行提出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相通。如杜威所言,艺术不再仅是装饰性的“文明之客厅”,而是通过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和揭示的人文价值的现实生活与理想追求,来陶冶人性、规范人性、完善人性、塑造人性,最终培养和生成人之为人的文明意识。这种以美术创作首位注重人文特征的理论,值得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有效尝试与借鉴。

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及原有的鉴赏教学模式采用“创作(原因、感觉)作品感知(描述、感觉)作品理解(形式、内容)作品评价”来进行有效地教学实践。那么如何应用于具体的作品与评价活动中呢?

案例分析:以《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中的一幅画《呐喊》为例来进行尝试分析教学。高中是人生的转折期,人生的重要阶段,他们对人生充满着憧憬,充满着想象力。极富有幻想。有效地使用创作教学,可以激活他们原有的创作能力,在创作教学中,虽然有些学生技能上出现停滞的现象,却掩藏不住创作想象的思维,创作的随意性,有些作品看似荒诞,细看后却又合乎情理,这也许是学生从事美术创作实践的内在潜质和动力吧!我想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调动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不能埋没他们的创造力,主要是情感的培养。

在鉴赏《呐喊》这幅画时,我先不出示作品,只是在黑板上写上“呐喊”两字,让学生运用素描、绘画或声音、肢体语言来进行美术创作,亲自感受人生中惊吓、恐怖、郁闷、激动或兴奋时发出的呐喊声。完成后分组展示作品,有的用行动艺术组合,有的用绘画语言表现,并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分析自己创作作品的原因与感受。学生表现的都非常兴奋,这是教学第一阶段的创作模式,也是课的导入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阶段,作品感知阶段,利用图片或多媒体、电脑屏幕,将蒙克的作品《呐喊》展示给学生,将学生的视线无意地引入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让学生感知作品中人在呐喊时表现的特殊表情,这时学生潜意识地把刚才自己的创作与屏幕上的作品进行了比较内化,很快明白画面的夸张符号形象,这就是情感以内化的结果。不过要深入理解这幅画,就要进入第三阶段,引导学生对画面形式语言的理解,如画面上运用了强烈的色彩对比红、蓝、绿、赭石的线条组成流动的河水,与天空血红的色彩组成蛹动的蛇虫,给人造成不安感。在流云与桥身的横断之下,形成上宽下尖,还有如画面的斜线形构图,人物黑色衣着与苍白的面孔形成的强烈色彩对比等都给人不稳定的感觉。在这一阶段,教师除了让学生自己从画面寻求形式感觉内容外,教师还有必要将画家的生活经历、艺术风格特点有关的历史资料等讲授给学生,以便学生更深的理解作品。最后是作品评价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认真进行理性分析后作出自己的最终价值判断。如,有的学生喜欢画面的流动与色彩,使人从中获得压抑的,也有的或许从中联想到苦闷悲凉的生存状况。因为每个人爱好都不一样。所以任何人,包括教师都不应将自己的价值判断强加给学生。当然在某方面涉及正义感、道德感、责任感等高尚道德取向时,教师应该有责任让学生表现一致性。

“以技带情”的教学模式,美术创作可以在各种美术鉴赏活动中进行,如,让学生对作品所表达的意境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对作品形式构成关系作出分析创作或临摹作品等,教师应在不同的鉴赏教学采用灵活多变的创作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

2.“以情带技”创作模块下的美术创作课

高中美术新课程目标为:“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运用观察、想象、直觉等多种思维形式以及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深入学习和理解造型语言,了解美术创作的过程与方法,选用相关材料、技法或现代媒体创造性地进行表现、设计或制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及美化生活。

高中阶段创作模块下的创作教学,并非是专业技能训练,而是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美术创作,让学生尝试并体验美术创作过程,作品鉴赏作品创作鉴赏评价(作业),因此,采用“以情带技”的教学方式。

以情带技的教学过程,顾名思义“情”情感,“技”技法,就是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带动学生进行技能创作。由此可见,高中生的创作题材应该是他们最想表现的所见所闻、真情实感或某种思想观念,素材应来自于自己的照片、速写或收藏的图片资料等。让他们迫切希望表达自己想法的心理驱动下,运用所学美术语言视觉化地表达出来,甚至为了表达而积极地去学习探索和研究美术技法问题。

例如,在教学《乡土民间剪纸艺术》时,让学生先了解我国当地的特色,播放民间艺术特色录像,包括民间艺人的作品与介绍,特别是当地剪纸艺人的作品欣赏,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很想主动尝试一下,接着教师讲解制作过程,学生尝试剪纸创作,最后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或学生之间互评,让学生从中了解剪纸艺术的形式美。作品形成也许不成熟,但激发了学生感受生活,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能力,体验心灵的愉悦感,这就是以情带技的教学方法。

高中美术创作教学,不管融合于美术鉴赏教学中,还是在创作模块教学中,绝不能沿袭原有中国传统技能教法进行美术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尊重学生的成长历程,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教学应融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所提的“人文”培养“美术素养”教学中,教师应肩负起伟大的使命,为培养新一代创新型人才而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1]钱初熹.迎接视觉文化挑战的美术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

[2]张道森.外国美术教育史纲要讲义[M].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办公室,2007.

[3]腾守尧.美国艺术教育新台阶[M].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篇5

黄欣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基础部,四川成都610101)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数列的极限教学为例,探讨了关于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借助Powerpoint、几何画板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极限教学,实现数学教学可视化,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数列极限;数学软件

0引言

极限是微积分中最基本的概念,极限理论是微积分的理论基础,极限运算是微积分的基本运算,是研究微积分的工具。在教材的编排上,极限的概念是微积分中第一个重要概念,连续、导数、定积分都是用极限来定义的。为了学生由浅入深了解极限概念,教材首先引入了数列极限的概念,然后是函数的极限。在数学史上,极限的概念比导数的概念出现晚了约两个世纪,通过对极限的定义,才解决了导数的理论问题,平息了人们关于微积分的激烈争论。由此可见极限概念的抽象性。而教材编排和学生学习的顺序,极限均在导数和积分章节之前,自然成为微积分学习的难点。大专生因为抽象思维水平限制,对极限概念的理解不充分,导致后续学习困难。借助Powerpoint、几何画板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极限教学,把数学史融入了课堂,既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有效地展现极限概念的发展过程,实现数学教学可视化,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以数列的极限教学为例,探讨关于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1多媒体课件辅助数列极限教学的课例

数列的极限是教材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以典型的数列问题讨论,抽象概括了数列极限的概念、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感悟极限思想,体会无限问题的研究方法。教学环节如下。

环节一:课题引入。

介绍数学史上刘徽和割圆术、祖冲之和圆周率。传统教学对这个环节只是教师寥寥几句带过,或是在黑板上用粉笔作简图。既不能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图形变化的过程,也无法展示数据的变化。

利用几何画板软件演示圆周率π的计算,展示π与单位圆内接正n边形面积Sn的关系(图1、图2)。在课件制作上,利用几何画板的度量和迭代功能,制作动画。课件界面上有三个数值,分别是n——正多边形的边数、圆的面积、正多边形的面积。使用课件时,可以通过对参数n值的改变,增加正多边形的边数,能实现正多边形的面积值同步的变化,该值不断趋近于圆的面积。形象的动画能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关注。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数据随着图形的变化、逼近而变化、逼近,让他们体会动态过程中蕴含的因果关系,初步感悟极限思想。

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及现代圆周率精确位数时,通过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来呈现。插入关于数学家的小视频文件,激发学生兴趣。

环节二:新知探究。

PPT课件动画演示截丈问题:“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图3、图4)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截丈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接着用几何画板演示,学生观察随着n的增大,数列通项xn值的变化趋势(图5、图6)。学生通过对课件的观察,对数列极限有了直观的感受,为后续学习作好了铺垫。

然后,在PPT上出示四组数列,让学生分组讨论数列随着n的增大,通项xn的变化趋势。讨论结果可以请学生用几何画板验证,而不是直接用软件展示。这样能适时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掌握无限问题的研究方法之一。

教师结合上述例子,给出数列极限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在黑板上板书。定义的给出用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方法,能有效地调控课堂进行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和建立概念。

最后,利用定义回答引言中的π极限解释。

环节三:例题与练习。

利用PPT出示两个例题,

,引导学生探究,学会代值,观察极限的方法。再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直观验证n的变化趋势,加深印象。练习题用PPT出示,学生自主完成。

环节四:小结。利用PPT出示提纲,从知识和思想方法两个层面对本课进行小结。

2反思和建议

信息技术手段是本节课模拟教学、案例教学、教学演示的主要辅助形式。通过对比发现,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几何画板辅助教学的优势是:直观性、动态性、交互性、针对性。几何画板软件动态地展示了数列的变化过程,展示概念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突破教学难点。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软件操作进行反思,有利于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Powerpoint辅助教学的优势是:直观性、时效性、可重复性。PPT课件图文声像并茂,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它取代部分传统板书,不仅节约了时间,且让课堂节奏更富有轻重缓急。链接功能有利于反复强调教学重点,巩固知识,克服遗忘。

此外,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应针对不同的课型和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软件,进行脚本设计,而不能滥用于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张景中,彭翕成.深入数学学科的信息技术[J].数学教育学报,2009(10):1-7.

篇6

关键词:教学 培养 科学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214-01

一、运用现代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和培养兴趣在求知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依据教学内容对教学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就会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认知感官主动地参与学习。科学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可以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变为动态的画面,加上鲜艳的色彩引起学生注意,用直观的图形及和谐的声音使枯燥而又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而又具体,使科学教学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主动地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现代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制多媒体教具,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善于把课上得生动活泼、乐观有趣,实现最优化教学。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落实学生科学探究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广泛运用,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的技术支持环境,方便创建更具开放性和活动性的教育空间,有利于激发、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这不仅是基础教育顺应时展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现代科学发展对未来创新人才的需要。

良好的探究的习惯是指:正确使用器材、探究进行记录、思考等行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形成、矫正学生的探究习惯,已初见成效。如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实验报告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撰写实验报告的习惯。

科学知识是无穷尽的,新的知识还在迅速增长,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实际中充分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促使学生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指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自己去寻求所需的知识,建构自己的科学体系,最终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 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小学科学学习的显著特点,教师应力求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主的探究,在实践中领悟科学的真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不仅可以为课堂中学生的“所见”、“所听”提供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协助教师指导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为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激发他们的行为动机,以求在探索中更好的发展思维,提高操作技能。比如演示实验,它的要求之一是尽量提高可见度,即必须使最后一排学生都看得清楚。使用投影仪既可保证实验的真实性,又可放大空间,增大可见度,让细微变化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但它不仅可以运用于教师演示,同样适用于学生之间的汇报交流。如《洋葱细胞的观察》的实验。

在传统的实验课教学中,通常是教师首先讲解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等等。讲授完毕,学生才开始进行分组实验。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占用了大量课堂时间进行讲解,必然会使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时间大大减少,从而阻碍了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的发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就可以解决实验教学中教师讲与学生做的矛盾。如《称称空气》的实验,按教材中的实验方法,教师的演示:吹气球、绑气球,暂且不说,单调整木棍两边的气球平衡就要花不少时间,这样一来等老师演示完了,学生的实验兴趣也削减得差不多了。如果这个实验,我们先让学生自己想想用什么方法证明,该怎么做,在此基础上利用课件简单演示一遍帮学生梳理好实验程序的话,情景就大不相同了,这时学生头脑中既有个初步印象,又有亲自实验探个究竟的欲望,实验的教学的质量与效益大为提高。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大脑思维,是改进科学教学的强大平台。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通过对科学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可以实现科学教学过程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这一重要工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用来创设情景,把抽象问题直观化,这就更有利于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还可以展示概念的形成、原理的建立和科学研究过程,促使学生充分发挥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多种机能促进学生左右脑功能的协调发展,训练学生使用全脑学习,进而形成多层面多层次的感知,从而提高个体从事创新思维的内驱力,促使学生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得到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得到培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最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创造潜能拥有自信。拥有自信才能有积极的态度和不懈努力的精神去探索问题,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为此,每当学生感到困惑、遇到挫折而产生动摇的时候,作为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让他们找回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再尝试一下,你一定行。” 当然学生提出的观点不可能都具有可行性和实际意义,但对于其个人来说都是新的。我们应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树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只有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开阔思路进行创新实践,创新意识才会嫁接到学生脑海中,并得到不断强化,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热情。

篇7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现代教育 重要性 建议

现代社会已进入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给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不可估量的变化。同时,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出现,为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而且也迎合人们对教育的迫切需求。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改进,已经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在教育部门被深入利用,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开发和整合教育资源,可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开拓师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下面主要是在讲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以及就如何贯彻落实计算机技术到现代教育中去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使得老师和学生都会在这种电脑辅助式教育中得到更多的更先进的信息。

一、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教学知识的系统化和扩大教学信息的传递量

在计算机技术教育教学中,可以扩大教学的信息量,将一些分散于不同课程,不同章节上的知识整合起来,形成知识网,经过整合系统化后展示给学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系统、直观的知识架构。比如:在教学高中历史过程中,内容涉及到初中或者更广的知识面就会显得比较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教师讲解起来比较困难,学生也很难接受那么多错综复杂的知识。若在总结课上,把相关知识化整合起来,化整为零,把知识结构,各时段的历史线索融会贯通起来在计算机媒体投影上展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计算机的很多的软件都能对计算机管理整个教学系统起到帮助的功能,而且有效利用这些软件,还可以节省教师备课和找资料的时间和精力,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学生的学习以及心理变化。

(二)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操能力

老师们在教学理论课上很好地利用计算机技术,并且能有高效的实践作用,对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学生的创新意识,都有很大的帮助。在现代教育中,不同形式的培训和实践,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习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他们的智力和创新能力。在具体的练习可以采取的形式变化的问题,并进行一个给定的问题,并举一反三培训。比如在理科教学中,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实验模拟,让学生既能看得见又能亲身体验,做好眼能看,手能动,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使其思维得到锻炼,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操能力在无形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有利于教学活动中的沟通与交流

借助计算机科学技术,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沟通和交流,不必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甚至可以进行远程教学,学生上课不一定要到教室才能学到知识。学生和教师随时可以充分的进行探讨以及在网络上分享各自的见解,达到共享的作用,也便于各种教育问题的及时处理。同时,借助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沟通与交流上的便捷化,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变传统、静态的教学模式为动态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积极转变。

二、贯彻落实计算机技术到现代教育中去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

(一)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和环境

使用计算机技术来创建一个学生自我控制和发现新信息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能够迅速掌握学习方法,并探讨境界的假设,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此模式是学生的洞察力的能力摆在首位,充分发展学生的能力来执行复杂的思维。教师也会给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和解释一些难以沟通与普通知识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学生更好地沟通和互动,为学生提供一个无障碍的沟通环境,让学生对教师的参与,使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二)利用课件制作(PPT),开创情景教学

教师要充分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现代教育教学时,要善于利用课件制作来呈现自己的教学内容,把繁琐,枯燥的文字用直观,生动的图片、语言、声音表现出来。课件制作显示出高科技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魅力和生命力。在教学施教过程中,课件制作上要求能完整体现教学内容的同时,要努力给学生一个美的感受。在制作课件,课件预定的屏幕比例,同时突出教学主题,但也给学生一个良好的视觉享受。注意冷色调和温馨的色彩组合上的背景颜色。此外,静态和动态的图片或文字的文本应是动态和静态画面相结合,实现动静结合,相得益彰。更重要的是,在课件制作时,应充分考虑到其普遍性,操作要简单,使用方便,便于课堂操作,简化操作步骤,有效取代板书的复杂性。

(三)加强教师的计算机基础技能培训

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教学知识整合能力,多开设课堂教学与计算机技能整合等培训,让广大教师摆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走下讲台,拿起鼠标,与学生一起共同探讨知识,而不再是夫子教学,唱独角戏。另外,改变教师对计算机教学的传统观念,树立计算机科学技术为现代教育锦上添花的观念,利用好计算机这一把利剑,运用于教学过程。应充分利用现有软硬件,提高制作水平,总结点滴经验,大胆创意,并实现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思想和手段的结合可以为现代教育的改革和腾飞添上翅膀。

总之,我们要正确认识到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充分利用好计算机的功能,让计算机技术给我们的现代教育带来更多的价值,同时也让教师和学生共享现代社会发展的成果和文化精华。

参考文献:

[1] 毛远明.中学化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

篇8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利”

作为一门中学主要学科——数学,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偶尔加一些模型.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和创造性与想象力于一身的科学,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的确没有某些学科形象、生动、具体.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发展智力、全面提高素质的重任.因此探索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模式、途径和方法,就成为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重点.

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系列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

(一)传统教法有一定局限性

数学传统的教法比较单一,既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又缺乏供学生发现探索的良好环境,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能力素质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迫切需要探索出能真正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教法.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是现代教学的需要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因此,与传统教法相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为:

1.充分让图形说话,突破教学难点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处于一个发展阶段,抽象性有时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障碍,仅凭教师口头讲解,难以彻底解决问题.

2.激发学习兴趣,突出课堂重点,提高课堂效率

按发展规律和学生认知结构设计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的动态图形富于趣味性、奇异美,能深深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多媒体课件可以充分展现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感到教学过程自然、亲切,教学内容不是“从天而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学记》中说:“善教者,师逸而功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能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引导学生运用观察、联想等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研究问题,从中得出新的理解、新的结论、新的发现.

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传统的教法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改革课堂教学,改革传统的知识灌输式的教法,这样更符合现代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些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只是课堂教学的手段,它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服务,但它只是辅助教学,而不是代替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遵循教学规律.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要适度、适当

1.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能喧宾夺主

合理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给数学课堂教学在效率上带来“几何级”的飞跃,这已经为无数的实践所证明.然而,如果过多、过滥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就会喧兵夺主,违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宗旨,使学生在课堂上走马观花,无意注意过多,而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未能由表及里,更谈不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要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是为了实现一定教学目标所进行的课堂活动.教师在课堂上所采用的任何教学手段必须以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为宗旨,以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因此,我们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精心挑选和运用适合的教学手段,才能让课前的优化设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得以最优化的实现.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仅仅是辅助教学,不是代替教学

1.不能让多媒体成为课堂交流的障碍

多媒体有时仅仅把一些事实和现象展示给学生,它代替不了学生的思维,代替不了学生对教师分析的体会,代替不了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进行的实际的操练.因此像课堂上老师对于重难点的详细讲解,对例题的示范演算,以及学生的实际操作,这些是计算机所不可替代的.

2.投影屏幕不能完全代替教师板书

篇9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随着 21 世纪的来临,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课堂,它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初中课堂教学质量,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信息的主体。因此,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谈一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有了现代教育技术,初中课堂教学就丰富多彩起来,从过去的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转变为现代化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信息丰富了,知识量也增加了,实现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教育方针。

1. 现代教育技术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现代教育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合理地处理教材,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而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就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多媒体课件在同一屏幕上同时显示相关的文本、图像或动画,模拟真实现象的再现,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优点,变抽象为具体,变静为动,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讲月相、日食、月食等课,知识点较难,而借助课件模拟演示的动画形象地展示在同学们面前,形象直观,不但活跃了同学们的学习情绪,更重要的是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一些习题课、复习课往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在上复习课时,我可以把本章的内容用电教媒体一步一步地播放出来。

复习完本章内容后,可用实物投影播放例题和习题,学生做好的答案则用实物投影播放。只要教师掌握好课堂的容量和节奏,加上适当的板书,能使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

3.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增长学生知识量、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必须以科学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因此现代教学只靠书本是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的。实际上,教学中很多的内容都是从网上去搜寻的,如在讲《探索宇宙》一节课时,学生就从网上找到了8大行星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科学的乐趣,能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让学生接受和理解,更能在实验课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实验效果更加清晰和完美。

1. 实验是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

实验具有真实、形象和生动等特点,其一直被教师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来使用。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机会和锻炼机会,使学生由被动做实验变为主动做实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弥补实验过程出现的不足

在科学教学中,一直离不开观察和实验,初中的许多科学概念规律都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它的真实性是任何多媒体无法替代的,但由于初中阶段条件的限制,有些规律的探索实验可见度低或实验现象太微弱,学生在座位上难以观察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实验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起来就可以使实验效果更佳。

(1)通过实物投影放大分析得出结论和规律。例如研究欧姆定律时,教师在上面演示电流表、电压表,学生在下而是看不清读数的,这时就可借助实物投影来使实验效果达到理想的效果。

(2)有些实验由于实验条件较难以控制,实验本身的纯度要求较高,在初中阶段是难以操作的,如实验操作不当,很容易得出错误结论。例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如果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再利用相关的课件模拟实验现象,不但使学生能理解实验所造成的误差原因,而且会对知识理解得更深刻。

(3)有些实验时间要求较长才能得到实验结论,这时借助摄像等技术事先把实验过程录好,在课堂里播放,就可以实现实验教学的目的。例如研究植物的蒸腾作用与哪些因素有关,由于时间的限制,实验教师就事先把实验过程拍好照片和摄像录下来播放,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误区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给教育教学带来了许多好处。当然现代教育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在教育教学中还是有一定的误区和局限性。

1. 教师教学完全依赖多媒体

当我们将计算机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后,原来由教师讲述的一部分内容现在变为多媒体演示,原来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语言问答变为通过网络的信息交流。实践证明,恰当合理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确实能给课堂教学带来质的飞跃。但是,我们必须明确地认识到,计算机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师教学的一个工具,只能起到为教师的教学服务的作用,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的教学。学生可以没有教学媒体,但万万不可没有教师。

2. 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代替实验操作,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

在学校里,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大多侧重于教会学生知识。它“图、文、声并茂”,通过把教材中较抽象的东西化为较形象的东西、较理性的东西、较感性的东西,起到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作用。但有些教师利用一些多媒体课件代替学生思考,代替学生动手操作,占了主体作用,反而干扰了正常的教学,这样不但没有开发学生的智能,反而使学生的思维僵化、行动懒惰。

3. 用电脑显示屏幕替代黑板

有些教师把电脑显示屏当做黑板,课前将整个内容输入电脑,课上一一显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随时调整修改的内容,在知识点等方面容易给学生造成误区。如课堂的容量增加、显示屏上的板书移动较快使学生印象不深,还有屏幕色彩、清晰度、背景设置等问题,会影响学生的视线,造成学生视觉疲劳、视力下降。有的因主次设置不当,喧宾夺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优点,适当地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特长,不要因为媒体的应用使自己的特长退化。

综上所述,在科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而现代教育技术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只能作为教学辅助的手段,特别是在科学实验中,还要充分利用身边的饮料瓶、书、尺等可利用的东西来进行直观教学。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庄思雨.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优势与反思[J].

华章,2011(31).

[2]张志明.浅谈物理实验教学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J].教育信息

篇10

【关键词】小学美术;现代教学技艺;优质课堂

多媒体体计算机技术将声音、文字、图形、动画集成一体,使传递的信息更丰富、形象。这是一种更合乎自然的交流环境和方式,人们在这种环境中通过多种感观来接受信息,可以加速理解和接受知识信息的过程,并有助于接受者的联想和推理等思维活动。有资料证明,知识量的获取与多种感官的刺激密切相关。对记忆率的研究表明:视听觉并用可获得更多的教学信息量,更长的记忆保持率,是最佳的信息获取方式。据此,我们将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引进美术教学中,相应地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此外,多媒体的形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一、利用插播教学片辅助课堂教学,激发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可根据美术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在课堂教学中直接利用多媒体播放设备,以穿插播放的形式进行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播放什么内容,何时播放,播放长度,播放次数,均可由教师根据需要及实际情况而随机地选择和控制,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使课堂教学更加灵活,而且能更有效的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易受性。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的过程:“儿童越是积极,他的学习就越有可能成功。”如:教小学高年级《圆柱形物体》一课,本课要理解透视,本来小学生对理论的东西不感兴趣,而这课就要重点理解圆柱体的透视现象。包括圆柱体的上、下底面及前后关系所产生的透视变化。我就利用Powerpoint做了多张教学片,配以文字、声音等。帮助学生理解,讲到圆柱体的底面的透视变化时,我还用颜色区分的方法来理解它的透视变化。如图:红底面是最大的面,橙色面小一点,中黄色的面又更小一点,柠檬黄面最小,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圆柱体底面的透视变化。当学生完成作业画圆柱形物体时我又重放给他们看,帮助画准透视。当讲到前后关系所产生的透视变化时,我又放了一个透视图给学生看。透视知识是比较难理解的,单凭教师讲,哪怕是花长时间讲,也难以讲清,学生又不感兴趣。运用多媒体插播一段教学片,化抽象为具象,化乏味为有趣,很好的解决了重、难点,升华了书本上的知识,强化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二、运用多媒体进行示范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美术课上“示范”是经常有的教学环节,有了多媒体,示范教学就可为学生提供典型的示范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如:上中年级《笔筒制作》一课,课前我先示范笔筒制作的全过程(从画图到折、剪、粘、组合、上色等),配上轻柔的音乐和解说,用录像机拍成一段示范教学片,上课时播放给学生看。既节省课堂时间,学生又易于接受。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起了制作笔筒的欲望。又如:上《原色和间色》这一课时,我直接在展示台(实物投影)上进行调色演示,让学生在大屏幕上清晰地看到红+黄橙,蓝+黄绿,红+蓝紫,也看到原色之间互相进行调配时,每种原色调放的分量不同所产生的颜色变化。避免了有些学生由于视线被挡而看不到老师的示范。用多媒体进行示范教学,将美术课上需要掌握的方法、步骤、原理形象、直观的再现于课堂,对学生进行实验前的指导教学。做作业前,学生通过观看实验演示,不仅能亲眼目睹实验的全过程,还能通过不同角度拍摄的近景、特写等画面和相应的解说和示范,准确高效地掌握制作步骤或绘画方法。同时通过正误操作的比较吸取经验教训,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另外,上同年级不同班时,教师也可避免每次示范讲解的重复劳动,集中精力加强指导。所以,利用多媒体可以优化教学,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提高观察力和激发创造意识

美术课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很重要的。要创造,首先要学会观察、发现。利用多媒体把要观察的现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深入观察,从中获取知识。如:教学三年级《可爱的动物》为了让学生能画出动物的主要特征,表现它们生动的动态,我先播放一段动物园里的录像给学生看,画面上有张牙舞爪的老虎,在石山上觅食;温驯可爱的小鹿跟着妈妈在山坡上吃草;调皮的小猴子在树上跳来跳去……画面上还配有猴子、老虎、小鹿的叫声,生动的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动物园里,为学生提供了感性材料,有效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课的学生作业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写实的,有夸张的,作业千人千面,富有创造性。还在学校礼堂展出,受到观众的好评。

四、运用多媒体及时反馈加强学生美术技能训练

以往美术课上,学生做作业过程中,老师抽样检查评讲学生的构图合不合理或颜色的搭配等时,由于画面太小使学生看不清画面的内容,从而达不到反馈的目的。利用多媒体的投影设备,在提高学生美术技能上具有良好的效果。学生在作画过程中作业体现的优缺点,通过小组评价等方式,使学生在大屏幕上较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问题与不足,从而取长补短,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并较快地掌握美术技能和技法。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互联网络势不可挡的席卷了整个世界,现代信息技术是当今信息社会中重要的资源并应用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也毫不例外的深入到教育领域中。Internet为师生提供访问的条件,增加国内外校际之间的交往,通过远程登录访问、利用别单位的资源,能利用FiP从互联网开放的文件服务器上提取文件;互联网的WWW使人们能以此超文本工具去进行查询,遇到图形时浏览程序提供的功能可以显示超文本中的图形,还可以播发声音,使我们进入一个多媒体的信息检查环境,很方便的浏览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资源。如:上《精美的邮票》设计一课,课前我先布置学生上网查找邮票资料,到上课时学生把找到的古今中外、题材多种多样(有汽车、花卉、名画、足球等)的邮票上传到电脑上,给大家共赏,使大家深刻的了解邮票的组成,画面的题材等,从欣赏中获取知识并受到启发。激发绘制邮票的欲望。然后,老师在大屏幕上讲解邮票设计的要求,学生用电脑已有的软件进行邮票设计。学生作业时,教师可在屏幕上监看作业,监看方式有轮巡和随机抽查两种。及时发现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和作画有困难的学生,使中下生不会有怕学的心理,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饱”、“吃得好”。此外,老师平时还可以从网上学习别人好的教学方法和文章,阅览优秀的美术作品等。

参考文献:

[1]王兴.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美术课堂教学[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2]纪德奎.变革与重建:课堂优质化建设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