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物学科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时间:2023-08-17 18:14: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生物学科的认识和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生物学科的认识和理解

篇1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68

高中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主要依靠生物教师的课堂讲解,初中阶段所学的生物知识对于高中生来说,还只是停留在对生物要素的认识层面,而缺乏对生物过程的分析和生物变化的思考。学生在高中阶段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依托于初中阶段掌握的基础生物知识和生物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还需要在教师课堂趣味教学的引导下进行主动探究,从而提高生物学科的成绩,提升生物学科的综合修养,为今后的生物专业学习以及生物常识判断和应用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课堂教学案例,笔者认为,提高高中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内容多样化

高中生物教师在引导学生们学习课本知识时,为了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往往需要注重对课本内容的选择和内容的丰富多样。一般情况下,高中阶段的生物教材内容多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呈现,为了刺激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参与,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借助多种生物现象和资料完善课堂教学。

首先,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在教材的基础上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继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的内容。一般来说,为了直接刺激学生对生物学科学习的兴趣,高中生物教师可以选取与课本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现象或历史事件,鼓励学生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和解读此类现象或事件背后隐藏的生物原理。学生们在生物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一方面加深了对典型事件的记忆,另一方面也能够在自我解读中深刻理解生物知识。例如,高中生物教师在教授学生基因等相关知识点时,就可以引用家庭的树结构现象,引导学生们了解不同染色体之间的特点,进而思考引发基因突变的原因。

其次,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还可以借助资料和习题,丰富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这种层面的生物课堂教学是对前一层面教学的深入,旨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激化他们对问题深入探究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生物知识的辨别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中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关注度,既可以表现在生物学科的新课教授中,又可以表现在对生物知识的应用和思考中,学生们能够在思考和应用中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获得问题成功解答后的。上述两种从多样内容上进行的课堂教学,是激化学生学习生物学科兴趣的本质所在,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和高中生双方之间的有力配合,从而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教学形式趣味化

在完善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高中生物教师往往还需要紧跟现代教学的潮流,引用多种新颖科学化的教学形式,吸引高中生对生物知识学习的兴趣,继而调动课堂教学的氛围,以积极轻松的教学态度完成教学任务。

首先,考虑到生物学科知识中对图文的要求性比较高,生物教师可以选取图文的教学形式,为学生们呈现直观的生物图片,刺激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图文中加深对生物知识点的串接和连接性学习。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往往会比简单的课堂口头讲解更为直观,有冲击力,能调动学生们在图片中发现生物知识,在简单直观中感受生物学习的乐趣。例如,生物教师在教授细胞等知识点时,就可以以图文的形式向学生们讲解细胞中的各个部分,以点线面的形式全方位的为学生们展现细胞的特点,从而帮助学生们在学习中感受生物学习的乐趣,丰富学生的眼界。

其次,高中生物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形式为学生们呈现立体的视频讲学。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极大调动班级上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并且还能够拓展学生对生物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而生物教师在选择视频教学时,通常需要考虑到视频的时限以及视频内容的难易度,尽可能地保证班级上大多数同学的理解水平。同时,学生们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其他领域的知识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认识到知识点之间的串接性,继而以饱满的热情探究其中蕴含的深意,这是生物课堂教学的意料之中,也是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拔高和探究。

三、教学实践自主化

高中生物教师除了在内容和形式层面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外,往往还可以在实践层面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继而在课堂和课下实践中学习到丰富的生物知识,感受生物知识探究的乐趣和魅力。具体来看,生物教学实践的自主化,表现在课堂实践展现和课下实践活动两个方面。

首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生物知识的兴趣,生物教师往往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鼓励学生们走上讲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生物实践成果。这种实践展现既可以包括相关生物体的展示,也可以包括生物实践过程和经验的分享,一方面是对学生生物学习和探究的督促,提升他们生物学习和实践的自觉性和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从某种程度上吸引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热情,体会生物学科实践的乐趣和多样性。

篇2

【关键词】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探析

生命科学是一门对生命现象和生命的基本活动规律进行研究的科学,高中阶段生物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促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形成辩证的自然观和科学世界观。因此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够为学生生物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提供一定支持。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核心观念的培养

核心观念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的核心观念加以培养能够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教学指导下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自身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也能够得到有效的强化。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想保证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效果,生物教师就应该在深入挖掘和提炼生物教材中核心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动态平衡观念、生物进化观念以及生态学观念等,为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提供相应保障。

例如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能够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动态平衡”方面的生物核心观念。如在生物知识体系中,学生应该了解ATP与ADP能够进行相互转化、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并存、细胞失水运动和吸水运动达成平衡状态以及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等方面知识,借助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学生就能够对动态平衡观念形成系统的认识。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为例,在生物运动中如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必然相等,并且从二氧化碳的角度进行分析,线粒体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与叶绿体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也会达到平衡状态,此时不会产生二氧化碳释放到外界现象。这样借助对生物学方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就能够养成科学的世界观,核心观念也能够逐步形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对所学生物信息的提取、整合、归纳、吸收、运用等能力共同构成了生物核心能力,而学生对这些能力的掌握也成为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基础性内容。因此高中生物教师也应该明确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重要性,进而结合实际需求对学生的生物核心能力加以培养。

例如针对近几年生物高考中频繁出现的、对学生“图表”核心能力的考察。教师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深入掌握这方面知识就应该对学生实施“图表”核心能力的强化训练。以动物细胞结构教学为例,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动物细胞结构图示的读图能力,就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向学生展示动物细胞结构方面的示意图,并结合本节课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如抗体的形成、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等问题,要求学生联系所学知识以及动物细胞器的具体功能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这样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训练中就能够逐步掌握读图技巧,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此外,在生物图表题型方面也包含一些与实验相关的数据、结果等图表,如曲线图、柱形图等,教师也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切实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技能,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巩固学生对生物核心知识的掌握

在日常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及时把握课堂教学时机,将生物核心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联系在一起,保证学生借助对生物核心知识的学习对生物知识形成更为系统的认识,进而在深入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核心素养,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强化提供相应的保障。对高中人教版生物教材进行分析发现高中阶段生物教学中核心知识体系一般包含生命的物质基础和基本单位、遗传、变异和进化、稳态与环境等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合理传授这些知识,并注意引导学生牢固掌握这些知识,在知识体系教学中逐步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深入学习生物知识提供相应的保障。

例如在高中生物教师对人教版必修1第六章中“细胞增殖”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先向学生传授有丝分裂规律方面的知识,并对有丝分裂的意义进行深入的探索。在具体教学活动的组织和规划方面,教师在课前应该要求学生准备染色模型方面的知识,并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完成对这部分知识的预习,为课堂学习作准备。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对有丝分裂规律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和推理细胞分裂过程,进而在初步了解这部分知识的基础上对染色体以及DNA的变化规律加以总结,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染色体和DNA数目变化曲线图,并选取优秀作品在班级中展示。最后教师还应该组织开展师生互动活动,找出部分学生绘制图中存在的缺陷,并对存在缺陷的原因进行讨论,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样经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就能够对核心知识形成深刻的认识,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能够得到一定的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的生物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较为重要的内容,关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情况,对学生生物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也产生着相应的影,所以必须加强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工作的研究,为生物教学的优化提供良好支持。

【参考文献】

[1]俞红成.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16(08)

篇3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探索和研讨生命科学及规律对于当今社会发展来说重要性越来越大,在21世纪的大环境下,作为新一代人才就需要好好学习生物知识。学好任何一门知识,兴趣都十分重要,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因此,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对于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十分重要。

一、当前学生学习生物兴趣不高的现状和原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因为有了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初中生对新奇的事物都会有一定的好奇心,生物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但是大部分学生只是对一些生物实验感兴趣,而对一些生物的理论知识大部分学生却没有兴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具体原因如下:

1.教学方式死板。生物学科是学生在初中接触的一门新学科,学生刚开始会对生物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喜欢接受新鲜的知识。但是如果在生物课堂上,学生始终都处在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中,就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断降低、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当前生物课堂教学中,普遍都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机械地学习知识。这种授课方式影响了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造成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不高。

2.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原理和概念兴趣不高。在生物教学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生物学科的部分知识比较抽象,比如染色体、克隆和DNA等等,初中生的理解能力还不是很高,对于这些抽象的生物知识还无法完全理解。并且在生物教学中,因为缺少必要的实验而导致学生对知识难以理解,时间长了,会造成学习兴趣不高,以至于对生物知识学习积极性降低。

3.生物教学受限于课堂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理论知识都会被运用到实践中去,生物知识亦是如此。但是如今的生物教学只局限于课堂上和课本上,学生对枯燥、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很难接受,并且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也只局限在课堂上和课本上,学生学习的知识也只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刻理解。

4.教师和学生对生物教学和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因生物学科属于考查科目,在考试中所占分值小,教师和学生都普遍不重视生物知识。在中考中,出于功利角度考虑,学校和家长对生物知识的学习较为轻视。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教学建议

在整个生物教学过程中,良好且有趣的课堂开端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良好的课堂开端就需要生物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引入新课题来实现,生物教师需要研究和探索如何吸引学生对生物的注意力,并且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如何学习生物知识,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生物。具体方法如下:

1.巧妙地引用课前导入技巧。我国当前的教学环境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初中生物教学大部分局限于课堂上和书本中。所以,要想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重视,就必须要重视生物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技巧,教师在生物教学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教师要更主动积极地引导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做好课前导入工作。

2.在生物教学中多运用实验演示教学。为了让学生能够更简单深刻地理解生物知识,实验教学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假如只是依据课本上的知识来学习,学生不仅会觉得枯燥无味还会受到课本知识的局限,很难更直观准确地学到生物知识。所以,实验教学势在必行,它能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鲜活生动起来,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3.利用多媒体等设备进行教学。由于我国当前教学条件的制约,对于一些生物学科的实验器材还不够完善,而学生却更喜欢直观形象的授课形式。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要在课堂上把抽象难懂的知识通过一些辅助教学工具更加形象具体地展示给学生,比如多媒体、挂图等工具。

4.在教学中获得学生的喜欢。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主导作用,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来获得和学习知识,而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语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善于利用语言有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知识,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有深远的影响,教师要善于运用鼓励赞扬学生的语言激励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同时要多用幽默有趣的语言与学生交流互动,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中喜欢上教师,从而有利于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发挥和理解。

总而言之,在当今社会的大环境下,生物课程的教学必不可少。因此,生物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不断探索生物教学的课堂技巧,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为国家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生物技术方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龙仙源.浅析初中生物课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师,2013(16).

篇4

【关键词】生物科学 实验操作 思维能力 重要部分

随着高中教育的改革,对学生各项能力的要求就越来越多。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也要求对学生进行各项能力的训练,生物学科的本身特点决定的,同时也是新教育改革的形势下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需要。本文将浅议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因为这是学生在学习生物科学的一个动手能力的实验操作,对学生学习生物学科尤为重要。

1 生物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能力要求

生物教学是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学科,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知识掌握能力。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是学生认识事物、增加理论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所以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有一定的能力要求。首先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要进行仔细的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然后在进行对实验过程的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处理过程,最后得到整个实验的结论。对于生物学科,实验操作能力是学习整个学科的基本要求。所以在根据生物学科的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内容进行学习,要求让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为以后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虽然在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要求不是很高,但在对学生的实验研究能力的要求要略微较高一些,这种能力的要求是建立在基础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上,要根据有关教学规定的要求,对学生一些方面的能力培养要有一定的要求,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对生物学科的实验能力的培养。

2 生物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操作基础能力的培养

在生物实验的教学中,首先要要求学生对实验操作步骤的掌握程度,对各种实验仪器的简要使用方法、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培养实验仪器的读数等基本操作要求。在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实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并在实验中要严格要求学生正确的操作规范,避免错误的操作造成对实验仪器的损坏。所以,一定要求学生在进行试验操作前要初步掌握该实验仪器的基本使用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同时也应要求学生对该实验的操作步骤有大致地了解和对实验中所需实验试剂的特性及使用等方面有一定的理解。学生只有在实验前,对实验操作规程的初步理解和掌握,才能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才能确保整个实验的顺利进行并达到实验目的的基本要求,这样才能更好的通过实验来进一步对生物学原理进行高效的理解。

3 生物实验教学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要求

3.1 在新的生物教学大纲中,对生物实验的考察要求是学会科学观察和试验方法,初步学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分析和处理实验所得数据,做出合理的实验结论。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有效的要求学生做好实验现象的观察,正确的做好实验数据和现象的记录。在生物实验中,学会观察实验,学会记录实验是做好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和得出正确结论的必要条件。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实验的真正理解出实验所涉及的生物知识和生物学原理,就要严格的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做好实验记录,并学会对实验的观察。只有通过在实验中边做实验边做记录,才能提高实验能力。

3.2 在做生物实验之前,倡导学生认真的阅读实验过程,能够提出相应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带着问题的前提下去做实验,才能亲自解决自己在预习前的问题。有问题去实验、观察,有目的去思考,这样能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生物教学实验的研究,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能力和想法,去做实验和观察实验,才能高效的提高自身能力。

4 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求认真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篇5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策略

生物学科是中学生认识大自然、认识自身生理结构以及成长过程的重要途径。但是长期以来,生物学科的地位不高,许多学校教学设备匮乏,生物教学只停留在枯燥的讲解上,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呢?以下是我在几年的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应该认识初中生物课程的重要性

初中生物课程是初中的必修课程,各个地区对初中升学生物学科的重视程度不相同。我们这个地区生物学科是在初二下学期会考,会考成绩以等级制度评定,计入中考成绩。但是,本学科在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心中的地位并不是很高,生物学科成了“捎带”,以致于学生忽视了生物学习的重要性。每周两节生物课,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不够合理,教师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成绩,可能在讲解中不求甚解,有时候甚至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必要的结论,这在根本上制约了学生的生物思维,使学生渐渐地失去了对生物的兴趣。

二、应该提高教师的修为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和渊博的知识,爱岗敬业是一个教师的基本品质。至于渊博的知识,不仅包括扎实的专业学科知识,还应包括丰富的学科外知识,生物学科是一个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所以,生物教师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为,努力成为一本万能的“字典”。

三、教学方法灵活

1.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和手段

在课堂教学,为了给学生学习生物营造一个欢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欲望,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

讲点课外知识以扩大知识面。例如,在讲合理膳食的时候可以穿插一些小知识:眼下正是产萝卜的好季节,这个季节吃萝卜有什么好处与禁忌,怎样吃才更有营养呢?好处:清除体内的废物,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禁忌:胃肠功能差的人应少吃萝卜,因为萝卜属于凉性食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提高了学生的专注度。

讲点有趣的生物知识以引起思考。例如,在讲缩手反射的过程之前,可先提问学生:“生活中如果手不小心被针刺到,你们会有什么反应呢?”“缩手”“痛”。“对了,那是先感觉到痛,还是先缩手呢?”学生陷入思考,教师这才开始讲解反射的过程。这样使学生始终有兴奋点,思维一直围绕生物转,从而迸发思想的火花。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都要注意兴趣的激发。

2.加强生物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生物,许多生物学现象和原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生物学教学应该就地取材挖掘教材的生活点。例如,学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后,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学生通过已学的知识和查找的资料明白:因为树阴能够遮挡太阳光,降低周围空气的温度。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和赞赏,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浓厚了。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加强生物与生活的联系,从生活中学习生物知识,然后再用所学的生物知识来指导实践,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

3.注重课堂上实验教学的作用

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而做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校虽是一所山区学校,在目前有很多实验设备没有配备,条件有限,但是一些条件允许的实验是肯定要做的,比如,制作叶脉书签,通过这些适当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喜爱。

4.适当地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

生物学科中许多知识较为抽象,难于理解,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我们化难为易。但是不是所有的课题都适合设计成多媒体教学,因此要适时适量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尽可能使多媒体发挥出它的功效,把课本知识由静态变为动态,使生物知识变“活”了,生物课不再像一潭死水,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教师再适时地加以讲解点拨,可以促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从了解事物现象到认识事物本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

四、鼓励学生参与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备好每一节课,用生动的、充实的课堂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不要一味地由教师唱独角戏,要重视师生互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把课本中的生物知识学好学活,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各种教学技能和辅助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们要不断地去创新,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对生物学产生兴趣,同时教师也要时时地保持充电的状态,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永远获得学生的喜欢和认可,我想这也是所有教师一生所期望的最大的荣誉。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王建康.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J].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2(07).

篇6

关键词: 中学生物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方法

目前,我省生物学科的教学受到当前考试制度的限制,生物学科不计入高考总分,初中也只是在八年级进行考试,仅以十分计入中考总分,所以,学生的重视程度与其他学科相比明显不足,生物学习兴趣的培养难度比其他学科更大。这就要求生物学科的教师在工作中付出更大的努力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下面我就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看法。

一、情感交流,引起关注

学生对教师的信赖程度也会影响到学生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学习。生物学科的老师做班主任的较少,一个老师所教的班级也较多,与学生相处的时间不多,学生对本学科老师的了解也很少。这样一般情况下,生物学习就不会引起学生的关注,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了。鉴于此,生物老师要积极争取做班主任,利用各种机会与所教班级的学生直接接触,与他们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关心学生课内外的生活,培养和学生的感情。学生对老师的关注程度提高了,与老师的感情加深了,课堂效率也就提高了,学生对你所教学科的兴趣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二、重视导入,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生物课堂教学也是一样。每册生物教材的第一课的教学是本册的导入,每一节课的第一段开场白是本节课的导入。导入做得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给新生上第一节课的主要目标就是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积极性。课前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播放一些与本节课有关的教学视频,同时结合形象而生动的讲述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自然奥妙的热情。每节课的导入同样重要,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基础仔细推敲,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调动其兴奋点,使学生的活动一直在兴奋的状态下围绕目标高效地进行。这样,教学质量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三、重视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初、高中的同学对实验的热情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充分利用好实验课的教学,同样能够吸引学生,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因此,上好每一节学生分组实验课,做好每一个课堂演示实验,对生物教学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切不可把实验变成空洞的讲授。如在教学《显微镜的使用》时,先调节好显微镜,让学生分别来看一下。尽管学生在教学科书上能看到显微镜下的图片,但他们在显微镜下看到时仍然兴奋不已,心里迫切地想亲自做一遍。这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就会非常认真,紧跟着让学生亲自操作,如何取镜、安放,如何对光、调节,如何观察、绘图,学生同样会做得特别仔细、认真。完成后的成功感受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这样的成功感受无疑会增强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四、注重生物知识的拓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是与生物知识密切相关的,结合教学内容适当进行拓展,让学生在一定的程度上知其所以然,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如一次施肥过多时会引起烧苗现象,其原因是什么呢?(植物根部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失水导致。)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率为什么会那么高呢?(HIV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T淋巴细胞,而T淋巴细胞在人体的物异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生物学在现代农业,医学,养殖等方面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让学生从初高中阶段就知道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事实,从而激发他们积极探索生物学奥妙的热情,提高生物学科学习的兴趣。

五、重视课外活动的组织,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组织课外活动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许多学校、老师均不愿组织,殊不知组织这样的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是非常有效的。学生对于课外活动本身就很好奇,充满向往。首先这样的活动学生非常愿意参加,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其次,活动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还能把所学到的知识转变为技能,增强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当然课外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调查校园内的植物类群;学习制作生物标本;调查校园内种群的丰富度;制作各种生物结构模型等。只有精心准备,目标明确,组织合理,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六、课堂内利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篇7

【冠军艾诺茨】高中生物;教学方法;优化;见解

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教师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入手,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因此,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引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这是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和重要条件。例如,生男孩或者生女孩主要由谁来决定;父母都是B型血,而孩子是O型血是不是抱错了;基因突变会不会让人变为超人;克隆羊多利是怎样产生的等生物现象,不仅会激发学生诸多的遐想,而且还会使学生更愿意从学习中、从探究中获得答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问题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二、分层激励,全面提高

正如木桶中的每一块木板都变长了,它的容量也就自然增加了一样,整体成绩的提高依赖于每一位学生的全面提高。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差别较大,我们要加强学情研究,及时了解自己的服务对象,研究合适学法和教法,善于指导和激励学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多维的发展。

分层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合理奋斗目标。所以要坚持“立足中间抓两头”的策略。所谓“立足中间”,指的是把中等程度的学生作为工作重点,课堂教学要面向中层学生为主,加强基础题、中等难度题的训练,不宜对学生进行太多的难题训练。所谓“抓两头”即抓尖子生和下层生。其次,作业和习题的布置也要分层。每次的作业或习题都要给尖子生留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对待下层生要坚持回归基础的策略,回归到基础知识的理解、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面。

三、创新生物教学方法的途径

从目前高中生物教学的情况来看,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手段和内容都与时代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实施教育改革,以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并使之得到深化。具体来说,要对生物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确立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其学习主动性。学生是生物课程学习的主体,推进素质教育,深化生物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认识主体,尊重主体,发展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习生物。学生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乐趣,引导学生不断的去了解生物世界中奇妙的现象,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不断的思考生物科学与周围事物和生活的联系,认识到学习生物学科的重要性。

2.让生物教学更加密切的联系生活。生物学科作为高中理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自始至终给学生的感觉是“书本感”十足,理论感十足,是冷冰冰的理科科目。课堂教学效果的完美理想是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自我感觉中学到有意义的知识,那么针对高中生物,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尽可能地完善教学效果,那么就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在轻松有趣的课堂讲解下学习生物,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生物教学中充分联系实际,联系生活,脱下生物“书本感”十足的外衣,使生物充分和现实生活结合,使得生物成为一门实实在在的,有亲和力的高中科目。

如果能够自然而然地将每节生物课的中心问题融入到日常生活实际中,就会使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科是实际解决生活生产问题的学科,使学生对生物学科倍感亲切。同时这种结合日常生活的教学方法也能增加课堂的趣味,使学生对生物学习更有兴趣,也增强了生物教学的效果。

三、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

生物作为理科科目,在某种程度上更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具有直观性,科学性,实际操作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所以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验教学,使学生体验生物学科的真正魅力。就高中生物来说,其实验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两种:观察型实验和判定型实验。观察型实验较为简单,实验者可借助显微镜等生物实验工具,对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和形态等进行观察。这种观察型实验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来观察叶绿体,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另一方面也巩固了相关知识点。至于所谓的“判定型实验”,即通过对实验对象进行实验分析,来解决“是不是或是什么”的问题.这类实验就是我们所说的“判定型实验”。如: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种所谓的“判定型实验”的目的是解决“是不是或是什么”的问题,这类实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巩固了相关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基于以卜的实验重要性,任课教师必须特别注意生物实验的课堂教学。

篇8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学科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包含了大量基础概念、理论和原理,它关系着学生生物科学概念体系的建立,是学生学好生物学科的基础。但长期以来,我国的高中教育仍然属于应试教育模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核心素养教育模式符合新课改“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改革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模式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促进生物学科教育进步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中生物学科教育中充分运用核心素养教学模式,能够帮助高中生建立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世界观,还能为生物科学领域培养出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一、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

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不仅包含了生物科学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研究人员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情感、价值观等,还包含了生物科学领域的探究能力。对于高中生来说,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既要激发学生生物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学会利用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相互关系,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目前高中生物W科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高中生物学科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制约了高中生物学科教育的发展。

1.教育模式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高中生物学科教学都是教师单方面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听讲,课下重复做题,背诵知识点的模式。高中生物学科中含有很多比较抽象的基础概念,机械化的“填鸭式”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很少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很难完全理解抽象的基础概念,常常同一个知识点换种方式考查就做不出来了。教育模式的落后还导致很多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错,但缺乏创新和探究意识,只会做题,实践操作能力低。此外,在我国高考制度背景下,教师的任务重,教学压力大,学生学习成绩好坏和班级升学率高低成为衡量教师,特别是高三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准,致使高中教学更偏向于应试教育,忽略了学生的素质教育。

2.课堂教学形式单一

高中生物学科概念很多,加上“满堂灌”的教学形式,课堂氛围比较严肃,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面对枯燥的基础知识、理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效率自然得不到保证。

3.部分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不足

随着多媒体平台的普及,教师们也开始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但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还停留在过去,也缺乏相应的技术水平,只是将过去的板书“搬”到了电脑上,这样的教学课件很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也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一些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合作意识淡薄,缺乏探究精神。

4.学校教学设备不完善

高中生物也是一门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科,需要通过一些生物实验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但一些学校教学资金不够充裕,没有能力为生物教学提供相应的教学设备和实验用具,缺少硬件设施基础。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只靠教师的描述、学生的联想是不够的,必须让学生看到、听到、亲手操作过才能完成生物知识的内化过程,真正理解、消化所学知识,学会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的核心观念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设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核心观念的培养。根据我国《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生物核心观主要是学生通过生物学基础理论概念的学习和自己的深入思考,形成一个基本的生物学科认知框架。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自己要从高中生物教材中提炼生物学科的核心观念,才能有效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世界观。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教学能力,以满足教学需求。

2.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1)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升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创设情境是近些年来常用的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也可以围绕教学目标,灵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在讲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时,就可以播放一段视频来活跃气氛,提出问题。比如,很多古装剧会运用“滴血认亲”的方式来鉴定亲子关系。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电视剧片段,然后询问学生“滴血认亲”是否真的可以达到这种效果,为什么?美剧中经常用DNA鉴定来找出凶手,那么DNA为什么可以确定身份?如果你是警察,给你一份DNA鉴定报告,你能分析谁是罪犯吗?等等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师生交流顺利了,教学效果自然就达到了,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举办生物知识竞赛,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氛围。

(2)巧设问题,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创设出贴近生活的情境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给学生提供思考方向,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细胞的构成,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什么区别。有了教师的提问,学生就能够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切入点来解决问题。这时,教师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或者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实验,通过成员自己动手操作,共同观察、思考,总结实验结论,找到问题答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也能加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谊,促进班级关系的和谐、稳定。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中一定要以引导为主,这样才能达到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3.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克隆技术一直是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用相关电影片段如《生化危机》引入现代生物技术,让学生分为两组,辩论克隆技术的利与弊,继而延伸到现代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社会伦理,以此来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的情感态度,形成对生命科学的初步认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高中生物学科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制约了高中生物教育的发展。因此,高中生物学科应该积极转变传统教育模式,用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推动素质教育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加强学生核心观念、生物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精神和理性思维的培养,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我国生物科学领域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俞红成.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16(8):18-19.

篇9

关键词 :生物学;原则;基础知识;主干知识

高三生物学复习备考,是以生物教材、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为依据,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全面梳理,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相关知识的重新整合,构建生物学科内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能力;通过适当的习题训练,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技巧。我认为在此期间教师应注意把握如下几个原则:

一、注重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原则

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源泉。因此,生物复习过程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基础,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达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从而应加强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

(一) 对生物科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

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一个特点,虽然在高考中强调了对能力的考查,但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考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很难形成。强调对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考查,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生物科学的某些专业名词、术语,而是要求学生能够解释和说明所学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含义,并能用适当的形式(如文字、图或表)进行表达。这个目标分为三条:⑴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所谓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就是不但要知道它们的含义,还要知道它们的前因后果、适用条件,以及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⑵定量描述生物科学的现象和规律。包括用数学知识处理生物问题,以及用简单的图、表和数据描述生命活动的特征等方面;⑶了解生物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和成果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常这一条内容课本中是没有的,常出现在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中。

(二)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生物科学是实验性科学,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是由实验推导和论证的。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生物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实验能力也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生物科学的重要知识常伴有实验是现行高中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本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或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三)获取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

人们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通常是用文字和图表来描述的。与文字相比,图表描述生物科学的研究成果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因此常被各类科研文章采用,要读懂生物科学方面的资料,能看懂图表所包含的信息,并能从中找出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图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等。解答考查这类目标的试题,要求学生能从图表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并具备基本的生物科学知识以及判断、推理和计算

能力。学生在阅读生物和化学方面的资料时,要着重了解所提出的新概念、新理论、新发现、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还要能读懂图示的生物意义,以及有关生物量之间的定性与定量函数关系。

(四) 对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

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解上是不够的,还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这些知识去指导生物科学的研究、社会的生产和人类的生活,必须懂得生物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本目标的试题有的需要生物、化学、生物其中一个学科的知识就可以回答,有的需动用生物、化学、物理三个学科的知识来回答,尤其是以现实问题立意的试题,因为现实问题常常是综合的。如植物施肥过多的“烧苗”问题的分析、生长素可以作为除草剂的原理剖析、生态农业、基因工程、沙尘暴、食人鱼等生物入侵与生物多样性的锐减、水稻基因组的测定、克隆人 、艾滋病与吸毒等,并且学会将这些情景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解答的技巧和方法。

二、构建知识网络与围绕主干知识相结合复习的原则

在生物学的复习过程中,生物学科的教师要避免这样一个复习的误区:在生物学的复习过程中仅仅把以前学习的知识点再引导学生复习一遍。因此,高三生物学的复习,不仅要求生物教师引导学生着眼于基础知识的复习,而且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学的知识网络,围绕学科的主干知识进行有效地复习。

(一) 构建生物学学科知识体系。

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知识基础。能力是建立在知识这个载体上的。生物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如(1)化学元素化合物(包括生物大分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个体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环境保护;(2)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DNADNA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来源进化生物的多样性。(3)生殖有性生殖减数分裂DNA复制准确复制遗传(发生差错变异)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这样帮助学生归纳出知识主线,有利于学生系统地获得知识,并形成联系的观点,活跃思维。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才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这是实现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基础。

(二) 围绕主干知识进行复习。

生物学科的主干知识是近几年高考的考点,突出考查主干知识、重点知识,有利于引导教学回归教材,把时间、精力有所倾斜。在考查中,也反映了学生识记、理解、运用等生物学科基础知识的体系状况。从生物学主干知识、重点知识方面去考查,这种试题导向更有利于引导高三生物复习教学对基础知识的系统把握。

在生物学的复习过程中,生物学科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紧紧围绕生物学的主干知识进行复习。如生物体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真核生物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联系和区别、生物体遗传的物质基础与遗传规律的关系、生物的进化与生态系统的联系、人体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联系、人体的免疫与机体的代谢调节、生物体的生殖与细胞增殖、分化的联系、基因与基因工程、细胞与细胞工程、微生物的生长规律与发酵工程等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学科主干知识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学科最基本的思维品质。

三、专题复习与模拟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在二轮复习中,复习专题的选择、习题的精选、解题技巧的培养是这轮复习的重点。专题复习的进行有利于学生形成不同章节之间、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之间重要知识点的综合,这种知识点的综合体系要有效地转化为实际地分析解决学科内综合问题的能力。而适当精选的模拟试题的训练,有利于强化与提升这种综合能力。

(一) 专题复习。

第二轮复习专题的选择有两个方面可作考虑,一是学科内跨章节的专题,如植物生命活动与调节专题,涉及必修教材细胞学、植物生理与调节及选修教材第三章植物细胞工程。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理顺在第一轮复习中零散的知识点,建立起完整的关于植物学知识的体系,有利于学生解决高考出现的综合题;二是根据某一知识点,将与之相关的跨章节知识归纳在一起,如蛋白质专题、生物能量专题、生物育种专题、实验设计与分析专题等。这种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某一具体过程的综合分析能力十分有效。我在复习中只提供复习提纲,复习提纲共分六个专题,涉及三本教材的各章节知识点,按细胞与细胞工程、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及C3、C4植物、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及免疫、微生物代谢与发酵工程、生命的延续(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等体系,要求学生结合各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回归课本,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知识点间的联系,课堂上不再具体讲解各知识点,如细胞工程、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等,而是注重分析各知识点之间内在的联系。对于一些重要的综合专题,如生物育种专题、蛋白质专题等,可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进行讲解,每专题计划用二课时完成。

(二) 精选模拟习题、强化解题能力。

在第二轮复习中,习题的选择对于学生得分能力的提高十分关键。模拟题选练时,不要不加选择地盲目使用外来资料和试题,避免重复和难题偏题的误导。做练习题要重质量而不是数量。也就是做一题要懂一题而且要会一类,通过做题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增强信心、找出差距。在习题课的安排上,按照不同的题型进行分类,有计划地集中选择某一类型的试题集中分析讲解,如信息题、图表、数据、曲线题、实验题等,指导学生针对不同的题型,如何进行分析、判断;如有效信息的提取、曲线升幅度、斜率变化特点、曲线拐点的含义等;习题课还要解决学生审题不仔细的毛病,特别对试卷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题,不能根据以往的经验答题,要注意题中信息的变化(如2004年上海高考题38题纵坐标不是常见的细胞核的DNA含量,而是每条染色体DNA的含量)。

(三) 重视评讲、规范答题。

针对高考理综试题特点,教师有必要进行习题的精选、重编试题,应将试卷中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习题选择出来,安排学生练习,并指导学生就审题、分析、解答三个过程逐一过关。在每个专题复习中,选择历年高考题中综合性强、易答错的试题,集中分析评讲;针对学生答题不规范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解答高考题,根据高考题所给的标准答案,学生分析自己答案与标准答案之间差异,自己漏答、错答的原因;师生共同评价高考题答案的准确性、规范性,通过有目的的训练、分析逐步提高学生的答题得分能力。

四、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在生物学复习过程中,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必需以教材为本,不脱离教材,在极为关键的第一轮复习中,步步夯实教材基础知识是关键,不迷信课本以外的东西。必须紧扣考纲、明确考点、把握目标。重视生物学核心知识,既包括经典的、在生物学知识体系中具有支撑作用的基础知识,例如植物光合作用原理、生物细胞呼吸的原理、遗传的基本规律等知识;又包括体现现代生物学进展的新知识,例如细胞生物膜系统、干细胞、PCR技术、基因工程等知识;还包括解释和解决工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优生等生活实际问题所需要运用到的各种生物学知识,例如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等知识。生物学科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因此,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如滥用抗生素问题,食品安全问题,AIDS研究,禽流感,假药事件等;要引入生命科学发展史和学科前沿知识,凸显生物学科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激发兴趣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 生物学备考过程中要在学习生物高考大纲的基础上,突出能力的培养,在选择题目时,立意于能力,注重学生对知识分析和运用,但又不忽略基础知识的复习,始终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出发点,改变教法,消除了以满堂灌、简单地重复知识来扼杀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以题海战术来泯灭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的传统复习方法,只有重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等,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10

(一)学好生物学概念是学生学好生物学的最为关键的一步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其科学性、严密性较强,并且有一定的实用性。但由于多种原因,生物学没有像其他学科一样受到重视,所以学生对生物学存在肤浅的认识,认为生物就是一门记忆和背诵的学科,并且传统教育也强调对事实信息的记忆和背诵,要达到深层次的理解程度仅仅依靠大量的事实记忆是远远不够的,必然要涉及对概念原理的抽象和概括。重要概念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重要概念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起到一个支撑作用; 学生在理解这个世界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多地需要用到对重要科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而不是靠记住的一两件孤立的和零散的事实; 如果学生依靠自己头脑中的重要概念构建起一个知识框架的话,那么这样一个知识框架可以比较长时间地留在学生的头脑之中。有了这个框架,学生更好地把一些事实性知识有条理地储存在这个知识框架中,知识就不是零散和孤立的,而更有逻辑性和条理性。

(二)加强重要概念的内涵教学,它对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起到重要作用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用描述概念内涵的方式来传递概念可以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来确定概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以期切实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实现重要概念的螺旋式发展。在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既要揭示其实质,又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例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段,它们位于细胞中的染色体上,是《标准》的第七个一级主题: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中的重要概念。投影的二级主题为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体内容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植物、动物和人通过生殖和遗传维持种族的延续。人的生殖、发育和遗传的基本知识对于学生认识自我、健康地生活和认同优生优育等具有重要作用。学习动植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的基本知识以及遗传育种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知识,有助于学生认识生物科学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和改变是遗传和变异的实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和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段,它们位于细胞中的染色体上”。学生学习“遗传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是可以改变的”具体内容有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有遗传作用的是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每个基因携带某种特定的遗传信息、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遗传信息等。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形成有关遗传物质的概念,从而构建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等为主的概念体系。

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是一种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有遗传作用的是DNA。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DNA(脱氧核糖核苷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DAN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位于染色体上。

(三)关注重要概念可以纠正教学误区

学生知道了某个名词术语绝不意味着就理解了这个概念,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将注意力过分集中在概念的替身―名词或术语上而不是对概念的理解上,学生同样把注意力集中在概念的记忆上,认为众多科学概念是“死的知识”,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于去提出和解答有关真实世界中与生物学有关问题上,从而陷入了误区。《标准》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注意到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概念,特别是那些与科学概念相抵触的错误概念,课堂教学活动要帮助学生消除错误概念,建立科学概念。”

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方法如:概念的再现、复述、问答、练习等加深理解,合理构建知识框架。如在学习“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中,使学生复述相关概念,通过归纳、比较,以此构建知识框架。

细胞――分裂――分化――组织――器官――植物体

细胞――分裂――分化――组织――器官――系统――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