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科学素养范文

时间:2023-08-17 18:14: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物科学素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生物科学素养

篇1

关键词:初中生物;新闻素材;生物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333(2016)12-0090-01

当今社会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主要是科学素养的竞争,科学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内生物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初中时期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关键时期,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水平可以为学生以后生物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但是要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目的,课堂中教学方式的改变必须要落实,本文主要从新闻素材在初中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中的应用进行研究.1.生物科学素养和新闻素材1993年美国生物科学课程研究院出版了生物学的课程指南,里面指出生物科学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对人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同时还认为如果一个学生具有生物科学素养,就应该有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秉持正确的生物科学价值观去学习生物科学的发展过程和方法.我国近几年引入了“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2011年颁布的文件中指出了生物学课程学习的主要目的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概念,生物科学素养是由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组成,三者是相互渗透的关系.新闻素材是记者提炼出来的新闻事实和新闻题材,新闻素材的来源渠道非常广,只有通过仔细核实判别的才能成为典型的新闻事实,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特点.新闻的大致特点有最近的事实信息、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是在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信息.应用新闻素材教学的基础是保留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是教师确定生物教学目标后对新闻信息的处理和归纳总结.2.新闻素材在初中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中的效果和实际案例。

一、埋下悬念,鼓励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状态总是会随着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发生改变,所以如何在生物课堂上制造比较活跃的气氛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和兴趣.比如在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人粪尿的处理”这个章节,这篇文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人粪尿的价值,所以可以应用这样一则新闻:“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的中小学采集男孩的尿液经过提炼后卖给医药公司生产尿激酶,这样就充分利用了尿液的价值.”通过这则新闻,教师再让学生记忆以往的内容“尿的形成和排除”,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产生好奇,他们就想知道应该用什么措施利用好人的粪尿的价值.

二、观察学生联系新旧知识的能力,完善知识体系

在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课本中有这样一个习题:“鸡生蛋,蛋生鸡,是先有鸡还是蛋?”要让学生综合运用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知识进行分析,要让这个题目简单通俗化,就可以提到外国的新闻:“英国的一只小鸡不是孵蛋出生的,而是母鸡的身体生出来的,受精卵在母鸡的生殖系统里发育了一段过程把蛋孵化完成了.”在加上《每日镜报》里面的:“当然是先有鸡再有蛋了!”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反思和总结,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知识联系起来: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鸡的出现,鸡蛋也相应出现,这两者谁先谁后都不重要.

三、在生物学概念教学上提供事实根据

根据初中学生自身的认知特征,把生物学的原理与现实的场景联系起来,用事实说话,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生物学原理和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在对新闻素材的讨论中,可以发现得出生物学的基本特征,然后再不断推理归纳出新闻素材和生物学知识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四、对教学材料进行补充,让学生多角度收集信息

课本上的知识存在局限性,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生物学知识和新闻素材结合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质疑,质疑课本上和社会现实存在差异的地方,认识到学习的知识要和社会的需求同步,社会的知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变化的,新闻素材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应用,可以对比出新闻素材和生物科学知识,拓展了书本上的生物科学知识.如何合理地在生物课堂上应用生物素材,首先要确定生物课堂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的不同,教师对新闻素材的处理和应用方式也会存在差异.教师不能盲目的在课堂上使用新闻素材,要对收集的新闻素材加以总结和整理,进而发挥新闻素材在教学中的作用.其次,要合理化地在生物课堂上呈现出新闻素材,生物知识和新闻素材的衔接要紧密,可以增加和新闻素材有关的小组讨论.新闻素材和初中生物知识存在相关性,可以真实的展现生活场景,鼓励学生发挥出学习生物科学的积极性,能够循序渐进地让学生理解生物难题,掌握科学的概念,这是一种多角度的教学方式,能够不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初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所以新闻素材在生物课堂上的应用可以让教学不断前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包闽.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新闻素材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许丽.初中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现状和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3.

篇2

关键词:初中生物 科学素养 学困生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139-01

生物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参加各类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和个人决策所应用的生物科学概念,用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处理社会的相互关系,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科学技术。但是,由于学困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自身学习水平较低,在生物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下面,本文就如何在初中生物科学中培养学困生的科学素养进行了简要论述:

1 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增强学困生的社会责任感

生物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作为初中生物学科的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内容[1]。其中,生命教育主要包括安全教育、心理健康和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在初中生物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强化学生心理品质教育,尤其是应该注重培养学困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和端正的态度。

例如:在生物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祖国山河丰富的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从而增强学困生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同时,通过向学生介绍众多与生物学相关的世界重大热点问题,如:资源、能源、人口、粮食等,从而逐渐增强学困生的社会责任感。

2 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困生的观察能力

在学习生物学科的过程中,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学困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然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刺激学困生的多种感官,从而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从局部到整体、或者从整体到局部,指导学困生学习认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方法,这对培养学困生养成两良好的观察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细胞的结构、根的结构、茎的结构和叶的结构”的内容时,老师便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各个细胞的组成部分,如叶的海绵组织、栅栏组织、气孔等图片呈现在屏幕上,从而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各个结构的名称、组成部分和作用。

再如:在学习《人的神经系统》的内容时,由于神经系统的知识涉及的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所以学困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便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合理的将“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空中飞行的动物”“神经冲动传导的示意图”等展现在学困生面前。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从而最大限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

再如:在学习《心脏的结构》的内容时,老师充分利用心脏的模型进行教学,充分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当老师将心脏模型剖开之后,其心脏的内部结构呈现在学困生面前,大大激发了学困生的探究欲望。同时,老师再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生动全面的介绍,从而为学困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再如:当讲“棘皮动物”时,老师便可以将海星和海胆的标本带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大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老师再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的问题,让学困生通过学习找出答案,有利于帮助学困生更加深入地掌握棘皮动物的特征。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人与自然》节目中的部分内容,充分调动起学困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全面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

3 结合重要概念和理论进行教学,培养学困生科学研究的方法

在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改变错误观念,有效提高学困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例如:在学习《遗传规律》的内容时,老师便可以要求学困生充分利用多种资源,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孟德尔通过进行豌豆杂家试验来研究遗传规律,从而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掌握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孟德尔在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假说――演绎法,即提出问题――创立假设――设计实验――分析结果――再实验再观察,直到找出各个事物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这种探究过程是重要的科学发现模式,也是从根本上提高学困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方法。其中,正是孟德尔提出的重要规律,为人类遗传学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困生通过搜集资料,不仅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概念内容,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初中学困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4 结论

总而言之,在初中生物学科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有老师深入进行教学研究,合理的将生物学科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采用良好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促使学困生形成较高的科学素养[2]。这有利于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深入挖掘学困生的内在潜能,让学困生主动投身到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从而真正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军.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生物学教学,

篇3

物理作为高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有深远影响,随着新课标教育改革的深入,高中物理教学要进行创新和改革。但是就我国高中物理教学现状看,总体成效偏低,教师未能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教学手段单一,仍然停留在教材和试卷习题的练习方面,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和交流,致使教学成效偏低。本文主要就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以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成效。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科学素养;科学价值观

物理作为高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学科,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尤其是在近几年,对于高中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并颁布一系列政策和规定,推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新课标教学改革后,提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新时期高中物理教学重点不应局限在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方面,还需要加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力度。由此看来,加强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研究十分有必要,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有较深远影响。

一、科学素养的内涵

就科学素养本质而言,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有教养、有学识,二是指有文化,能够阅读书写,人民群众拥有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称之为科学素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树立了科学观念,对于科学素养的认知水平有了明显改变。对于科学素养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在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方面,最主要的是能否联系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的科学精神和价值观念[1]。组成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科学知识和技能,人们在不断实践中获得客观世界的事物本质及发展规律;科学方法和能力要素,是人们在参与社会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积累总结出来的经验,灵活运用科学思维和行为方式,深入挖掘掌握事物的本质发展特征。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高中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同时是实践操作性较强的学科,与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作为教育学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有突出作用。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优化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教育背景下主要目标之一,由此展开分析[2]。

(一)借助物理学发展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物理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只是死板僵硬地照着教材照本宣科,机械式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师生之间缺少活动和交流,课堂气氛沉闷,难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其中,致使教学成效偏低,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成效同样不明显。由此,针对此类方法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穿插讲述一些物理学史知识。诸如在电磁感应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介绍法拉第的成长背景,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家庭条件不足以支持他上学读书,生活贫苦不堪,但是法拉第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励其刻苦学习,不断做实验,终于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成为电磁学领域伟大的物理学家。这样做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二)通过物理实验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物理学科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且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内容,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性作用,向学生普及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客观阐述物理实验步骤和原理,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但是在实际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开展中,总体成效偏低,教师对于实验教学重视程度偏低,教学活动过于敷衍,学生甚至在教学结束后全然不记得讲的什么。针对此类情况,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特点,将学生认为若干个小组,布置实验任务,明晰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让学生之间讨论和交流,锻炼合作能力[3]。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记忆,而且能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以科学角度认知世界,探索世界,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衍生出一系列新式教学手段,多媒体以其独特优势被公认为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尤其是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对于一些抽象的物理知识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诸如,在平抛运动中飞机投弹过程的物理现象讲述时,学生很难想象这种平抛运动过程,通过多媒体技术,将飞机投弹过程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动态的视频在理解起来更容易,同时更直观。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而且能降低教师的教学强度。

综上所述,在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于人才的竞争,是科学素养的竞争。高中物理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有突出作用,由此为了顺应时展,培养具有更高科学素养的人才,物理教师和学生要共同探究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友生.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4(10):253-254.

[2]肖小山.关于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融入科学素养的培养的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3):111,113.

篇4

关键词:物理教学 科学素养 培养

“科学素质包括科学知识、科学能力和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科学素养的最核心部分,就是一个人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科学素养的培养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其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新课程标准中制定的三维培养目标就是对科学素养的理解,并且有所深化。物理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素养的内涵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目前,我国正在兴起讨论和实施如何全面提高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的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也要求全面提高我国中小学的科学素养。关于科学素养的教学目标,袁运开提出:1.在科学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或理解基本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学会或掌握相关的基本技能。2.在科学探究方面,提出问题的能力,猜想和形成假设的能力,实验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科学解释和评价的能力。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热爱自然并与自然协调相处,善于与人交流与协作,增强社会责任感。4.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方面,了解科技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关注环境、资源等社会重大问题。

二、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1.高度重视物理基础知识的传授

要想搞研究,做出真正有用的东西,就要求我们牢固地掌握好基础知识,做到需要用到的时候能够毫不费力。就像张德 所说的:“现在用不用得到不要紧,理不理解也不要紧,先背起来再说,以后在进一步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会理解。”这种对基础知识的重视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和学习的。新物理课程中的基础性物理知识,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基础,它们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物理基础知识的传授,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打好基础。

2.积极倡导以探究式为主的教学方式

探究教学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一方面可以将现行教材中的一些演示实验、学生小实验改造成探索性实验,以增加实验内容的探究性;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精选物理学上的一些实验,引导学生仿照科学家的研究方式,动手“做科学”,使他们亲自体验探索自然界的快乐,逐步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加深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树立科学价值观。如人教版“液体压强”这一节,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本是一个演示性实验,但教师可以把它变成探究性的实验,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验,观察讨论,总结归纳出液体压强的特点。

3.大力开展物理课外科技和实践活动

学生在课外是否有机会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开展物理课外科技和实践活动的情况。所以,教师应该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多开展物理科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这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形式。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进行专题讲座。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为了使学生了解当前的一些科技动态,适当补充一些科技资料进行专题讲座是必要的,当然这些资料需要与初中物理教学有联系。如进行“超导材料及其应用前景”“磁悬浮高速列车”“纳米科技及其应用”“载人航天与空间技术”专题讲座;如针对现在大多数家庭所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既是“太阳能的利用”的好素材,也是学生加深对光学力学知识应用的好例子。

(2)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调查。根据与教材同步的原则,组织学生有目的地参观调查。例如学习《家庭电路》一节后,可以让学生观察家庭电路或者所在教室照明电路的连接和控制,各个用电器元件如保险丝、灯座、插头等的构造及连接、控制方式、电路组成,及有无违反安全用电的地方,并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切实加强操作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和条件,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展开的途径一般有:①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小实验和小制作,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实验仪器及模型。如用医院的空盐水瓶和饮料吸管可以自制温度计,气压计等。或者结合所学的内容,查阅相关的资料写一些小论文等活动。②结合教材内容开设实践活动课。例如:学生学过《声现象》中的乐音和噪声一节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关于噪声污染的调查活动”,调查生活中噪声的来源,噪声对人们生产和生活会产生何种影响,如何控制这些噪声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更使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到提高。

4.采取有力措施,培养中学生信息素养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能力与传统的“读、写、算”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一样重要,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信息素养是指能够有效地对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和评价。

(1)要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科技发展的状况,关心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与所学知识有紧密联系的事情,具有敏锐的发现信息意识。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有大量的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新闻事件发生,这其中许多是与我们的社会、科技、生活有关的,是值得我们关注得。如果我们每天面对他们却视而不见,将是巨大的信息资源浪费。

(2)面对大量的信息,要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如何把对我们有用的信息找出来,取决于学生对信息资源筛选的能力。

(3)要教会学生把开发出来的信息和自己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学以致用,以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总之,科学素养的培养涉及到多种因素,尤其是物理教师更应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树立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的教育观念,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教学的灵魂和核心,注重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注意方法上的灵活性、形式上的多样性,将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袁运开,蔡铁权主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篇5

一、摆正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物理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摆正自己的角色正确引导学生,不要把学生当成“容器”强行灌输,要根据初中学生由于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成功地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近科学。真正使课堂“活而不乱”。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实效性。

1.要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认真备课是关键。备好一堂课首先必须吃透课程标准、熟读教材,将教材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充分的结合在一起,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学生,要考虑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得。

2.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作为物理课精心设计的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有趣的故事、新奇直观的课堂实验、科学家简介、物理学史故事、歌曲、谜语、经典题的练习、以及复习已学过的相关知识等作为新授课的引言,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比如:电生磁的引入,上课时我先用一个小魔术,用以一个密封的小盒子使静止的小磁针发生旋转,让学生去猜,并由此引出奥斯特实验。进而进行一定的探究引导,这样的导入让学生难以忘怀,对物理学科充满兴趣。

3.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设疑,能激发学生学习旺盛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便于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设计问题精心构思,问题少而精,要体现教学重难点,反映教学的要求。要难易适中,问题有梯度、宽度和深度。教师提问语言准确,亲切和蔼,尽可地运用物理学科术语。

4.课堂教学要做到及时反馈,及时反馈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手段。这样可以对本节的知识进行强化训练,既避免学生死记,教会学生怎样应用。

三、认真进行课后反思为提高课堂实效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课后反思,可发现不足,查找原因,寻求改进办法,使教学日臻完善。通过对学生学习表现的反思,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使师生沟通更加有效,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互动性,从而提高课堂实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剖析,可以更加理性地认识自我,从而有效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体现自身价值;同时还要对及时对教学亮点的总结,把教学中的“灵光闪现”进行总结提炼,使之成为稳定的理,使以后的教学过程更加的精彩纷呈。

篇6

其实,课程理念并不是一个空洞的高大上的概念,相反其与日常教学关系密切,只是更多的时候没有将自己的教学与课程理念结合起来,以至对课程理念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因此笔者以为在课程改革十多年之后,有必要继续思考初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生物教师视野的广度

笔者常年从事八年级的生物教学,相对于七年级来说面临着会考的更大压力,而由于师资力量和重视程度等原因,学生在七年级所接受的生物教学并不足以为学生八年级的生物学习提供基础,因此八年级生物教学中要做到面向全体显得更为困难。也正是在这种情形下,笔者逼着自己摸索出一个新的思路,那就是“云课堂”,这是一种课堂组织形式,主要发生在新知教学之后的全面巩固阶段,即在新授知识之后通过“云课堂”去实现全体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全面掌握。云是一种计算机技术,其背后实际上是基于网络的计算机资源的最大程度上的利用。课堂上借鉴这一思想,遵循三个步骤:一是让学生认清自己的掌握程度,以确定自己是帮助者还是求助者;二是寻找帮助或求助的对象;三是互动。生物课堂完全可以赋予学生这样的时间与空间,只要教师做好唯一的工作――监控,那学生就能迅速地寻找到自己的合作对象,从而完成生生间知识的传递与学习思路的交流。这里需要做两个基本工作:一是跟学生解释“云课堂”的思路,让帮助者意识到帮助别人可以巩固自己的知识,让求助者认识到同学的思路有时比老师的思路还好;二是跟学生明确求助、互动要求,即效率至上,不能浪费时间。

实际上,面向全体学生决定了生物教师的教学视野,体现了教师把握学情的能力,更体现了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在笔者看来,这种掌控不体现在学生学习活动的整齐划一上,而是体现在学生在学习需要的驱动之下能够最快地寻找到学习资源上。

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初中生物教学的高度

学科素养是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一个内容,关于生物科学素养,有研究者提出传统意义上的“双基”并不完全等同于生物科学素养,而只是生物科学素养的一个部分。那完整意义的生物科学素养包括哪些呢?通过研读课程标准以及对生物发展史上的一些实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科学素养还包括学生的探究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包括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还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显然,离开了具体的生物知识的学习来谈这些概念是空洞的。笔者的观点是只有在这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才能将生物教学所强调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落到实处。如在“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中,教师通过“切脉诊病”的问题提出,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向探究,然后再引导设计感受血管跳动、观察血管类型、观察哺乳动物的心脏、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等活动,通过活动来认识到人体内物质的运动离不开血液。为了防止活动结果的偶尔性,教师还有必要让学生认识到类似于感受血管跳动的活动往往需要三次以上的反复测量。当学生经过探究认识到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相关知识之后,还需要让学生有一个在陌生情境中运用知识的过程。如为什么脉搏会跳动?男女学生每分钟的脉搏次数会有所不同?哪些情形下脉搏跳动的次数会发生变化?……这些问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运用知识的意识,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经过传统意义的“活学”并抵达“活用”的境界,也只有在用的过程中,学生才会对探究得来的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三、倡导探究性学习――初中生学习方式的深度

显然,从学生生成知识的角度来看研究性学习,会发现研究性学习有更深的深度,其需要学生自主运用自身的知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来生成新的知识,这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来说显然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即使经过十多年的磨合,实际上也没有变成普遍的教学方式。笔者在这些年的教学中也通过多个课例进行了尝试,如上面提到的“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一节教学中,就“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这一环节,笔者曾经带着一个班的五六个学生进行了一次小型的研究性学习,其中一个孩子有获得新鲜猪血的条件,笔者给了装有适量柠檬酸钠的试剂瓶让其带了一些血液过来,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得以近距离地观察血液的组成,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血液分层的现象,甚至还能大致地判断出血浆和血细胞的体积关系(体积比)。这样的研究性学习学生非常感兴趣,而在八年级学习之初通过这几个学生的活动可以带动其他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因而客观上也起到了带动全体、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作用,在后续的研究性活动中更多的学生乐于参与也就成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李红. 初中生物课程改革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探讨,《中学生物教学》,2007(7).

[2] 吴明艳.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课程教育研究》,2014(4).

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109-01

新课程标准指出,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够在课堂上保持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养成初良好的、正确的价值观。初中物理学习必须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引领下,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是知识不断升华,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努力达到物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重视类比法运用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研究的物理对象与熟悉的物理对象相比较,找出它们的某些共同点、相似点或有联系的特征,从而据此推测出待研究的对象还可能具有熟知对象的另一些特征。物理类比法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或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会运用类比法,可以有效地把实验的对象和熟知的对象进行对比,把未知的东西与已知的东西对比,能以旧带新,启发思想的火花,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有效地掌握物理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从而更好的为实验教学提供服务。如在“电压”一节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把电路模型类比水路模型,从而引入电压的概念。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提供的水路模型和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然后将两幅图进行类比分析,找出二者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比如阀门对开关、水轮对灯泡、水泵对电源、水路对电路、水流对电流等等,进而理解水流的形成是因为有水压,那么,电流的形成是因为有电压。学生知道了电压,电流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后,对后续的串联,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关系的实验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比较法运用

对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在规律分析中掌握知识是很重要的,就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事物间的相同特征或相异特性,进而在实验中去发现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根本区别。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切实学懂每个知识点,就要帮助他们掌握“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使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实验中具体的物理现象。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物理量和物理规律之间具有可比性。教师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的概念、新的定律等方面的理解,从而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对可能存在的错误加以对比分析,有效地避免错误的发生。如电学中的电功率和力学中的功率物理量与速度物理量进行比较,前者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后者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通过超声波与次声波的比较,压力与重力的比较,蒸发与沸腾的比较,晶体与非晶体的比较,光的反射规律与折射规律的比较,漫反射与镜面反射的比较,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比较,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比较,通过种种比较,学生清晰了物理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同步的实验教学起到了铺垫作用。

三、重视控制变量法运用

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实验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掌握知识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指研究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要保持影响前一个物理量的其它物理量不变,从而研究变化的这个物理量与要研究的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教师在需要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或解题时,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控制什么?改变什么”,“如何控制?如何改变?”等,这些都是帮助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如在进行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如果引导学生探究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就需要在保持电阻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以观察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在此实验中,如何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呢?办法就是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如果让学生去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需要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教师在实验中要换用不同大小的电阻(即改变电阻),以使学生观察电流随电阻的变化情况。那么,又如何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呢?办法就是要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导体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又如;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在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二者中控制一个量保持不变,保持压力大小不变,改变受力面积大小,怎样保持?怎样改变? 学生在实验前心中应该有数,从而增加了实验教学的时效性。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充分发挥实验室课程资源的优势,重视科学探究式教学,教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除了以上的三种方法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如;转换法,等效法,图像法,模拟法等。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利用各种方法和功能,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自主合作的团队精神,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极大提高,为以后的事业发展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实验教学初中生物作用

生物实验是生物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促使生物科学不断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而没有开设生物课,但是随着知识与阅历的增加,中学生开始逐渐地接触生物课程,但由于这门课程的复杂性及科学性,使中学生觉得有些难以理解。生物学实验作为一种认识生命运动的手段,在生物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通过趣味性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生物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

一,初中生物实验的现状分析

我国教育部要求初中生物教学需进行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但就目前而言,实施效果是不理想的,主要有以下一些不足:

1,教师的观念落后,不能很好地认识生物实验的功能

新课改使初中生物的内容在不断地更新,而传统观念又影响着教师,许多教师对实验教学没有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观念制约着行为,导致生物实验课滞后发展,使学生也认为生物实验并不重要。在一些落后的乡镇中学,实验器材短缺,在实验课上,只能教师本人演示,大部分学生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得学生对生物学科产生厌烦情绪。而在一些学校,为了保护实验器材延长使用寿命,很少安排学生去上实验课,只要求学生记住实验结果,无法对实验现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因此,教师的观念需跟上时展的步伐,观念更新才能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更新。

2,实验过程未引起重视,只注重结果

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大多是验证性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方法不管是否得当,最终结果是相同的就可。指导老师也只注重实验结果,而全然忽视了实验的整个过程,这样的实验活动会使得学生依照书本固定死板地进行操作,在无任何新奇的发现下,就得到了结果。这样的实验只是表面工作,没有从实验中去质疑,也就无法掌握生物知识。

二,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实验教学中的不足,生物教师要改善生物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下面针对这些现状,相应地提出一些建议:

1,培养学生做实验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能亲身实践。此外,初中生物实验形式很多,有演示性的、观察性和创作性的实验,教师在课堂应逐渐由演示性实验向探究式实验转换,提高实验的深度。在安排实验时,尽可能地安排探究式实验,实验结果是未知的,老师只需稍加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在学完《种子的萌发》这一节后,教师布置学生可以买点种子,种在花盆里,如绿豆、白菜等农作物,让学生记住种子的生长变化与过程,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也使他们更加热爱生物科学。

2,教师要改变观念,重视生物实验教学

对于教学目的而言,大部分教师是为了应付考试,这种观念要彻底改变,学习生物实验是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生物实验课是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少了它,生物教学将会变得难以理解。因此,要提高认识,要通过实验教学生灵活运用生物知识,还要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实验的重要性,做实验时为了获取知识,发现生命规律,而不单纯是玩。

总之,生物是一门以实验操作为基础的课程,生物教师要合理利用实验来检测所学知识,并以实验“搭桥”,着眼于“做”,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思维以及综合运用能力,发挥初中生物实验课的真正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彩荟. 浅析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思路的创新与实践[J]. 才智,2012,04:89.

[2]纪玉嫦.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途径[J]. 学周刊,2012,07:130-131.

篇9

【关键词】 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生物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 G4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089-01

从教初中生物多年,生物学科内容不多,并且通俗易懂,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好拿分的学科。但是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同时,在大力提倡为学生减负的浪潮中,初中生物学科,一般的学校在初二下半学期就被结业,学校与家长从心底就开始将此学科视为“豆芽学科”、“小副科”并赋予新名字叫非基础学科。但是,现行生物课程标准着重强调,要培养合格的公民,在实践于决策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1 利用实物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素养

初中生物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并附加了章节内容的插图,方便了师生的课堂教学。但是,教材中的图与实物教具还是存在不小的差别。再有,书面是插图毕竟是平面教具。对于植物部分更显得明显,如对“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只有通过观察不同的特征才能识别植物种类的不同。对于这些具体的形态特征,光靠图,是不能全面透彻的反应的,尤其是无根、茎、叶分化植物一章,其中淡水中绿藻-----水绵,教材中附有图,但是对水绵的形态,生活环境,不通过采集、实物观察才很难真正地掌握,真正的理解。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利用实物直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根据教材中的讲授的内容,制作简单的植物标本,如植物----茄科、十字花科标本,指导学生用5%的福尔马林,将学生们采集制作的标本保存,师生动手共同制作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出真知的科学素养。

2 利用实践锻炼,强化学生思维能力

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教师重视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不重视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尤其对学生的实践不重视,严重影响了学生智力的提高,所以生物课堂的实效性并不强,笔者吸取了教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加强化学生的实践锻炼。帮助学生认识生物,从视觉感知------到生物信息传递-----到记忆痕迹-------心理表象-----创造形象思维。

运用模型、图片、挂图等形象教具让学生感知。注重实验教学。一堂生物课,要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大脑中形成丰富的表象,最佳的方法就是通过实验,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在兴趣的导引下,于大脑中形成深刻的生动形象的表象。在时间充裕的条件下,带领学生接触大自然,辨别生物品种,通过调查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感知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对于学生难以动手实践的,笔者借助多媒体,多种生物信息的渗透,摄取表象激起学生视听兴奋点,实现对生物本质认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探究。

3 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

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如,转基因食品、克隆、DNA侦破,这些社会热点问题对“研究性学习”在兴趣上创造了验证探究的条件。尤其是那些验证性实验适合初中学生操作,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生物学科离不开实验,实验教学是获取知识并实现创新的有效途径。学生获取知识并实现创新,提高科学素养,需要通过实验操作。如生物七年级上册《探索生命的方法》一节,探究实验:“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最快”笔者让学生动手实验亲自体验。一组学生置蚯蚓于玻璃上,一组学生置蚯蚓于硬纸板上,一组学生置蚯蚓于软海绵上,一组学生置蚯蚓于水里,通过观察很清晰地得出结论-------蚯蚓在粗糙的硬纸板上爬得最快。原因是,蚯蚓依赖刚毛协助运动,蚯蚓在粗糙的表面才能爬的最快。这一实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并动手实验。笔者在实验中做好组织引导学生正确的实验操作,在自主探究中体验成就的。

4 引进时事,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对于一些难以引起学生直接兴趣的知识点,笔者就引用当前是新闻或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如,七年级下册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一课时,笔者结合当前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引起全球变暖的现实。同学们想:如何做可以阻止当前的状况恶化呢?学生们踊跃发言谈自己的假想-----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一位同学很有创意地说:老师能否放些氢氧化钠啊?飞机在高空无人处喷些,氢氧化钠不就能吸收二氧化碳吗?虽然这话一答案引起同学们的笑声,但是这位学生能创造地联系到前面所讲的知识点。

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驱动力,与学生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成正比。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入手,注重知识系统性,实用性和趣味性,通过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生物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洁;科普视野下的中学生物学教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郭定芳;数字科普馆建设对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篇10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意义;策略

初中生物教学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教育途径,其承担着普及和提高学生生物知识和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以及提高生物科学素养被确立为初中生物学科课程的基本教育理念。从本质上而言,实验不仅仅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其基本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因此,在新形势下要顺利推进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本文将在分析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的基础之上,分析其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的意义分析

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个体内心自觉认识和接触知识的主动意识倾向,可以说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本身对认知对象没有任何兴趣的话,必然会从内心消极被动应对学习,进而使学生觉得学习繁重且劳累,不仅使学生失去学习动力,而且影响到学习的效果。根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学生最为感兴趣的学习方法是体验式教学方法,而实验教学作为一种十分典型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其具有十分强烈的操作性和体验性,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并动手来做各种生物实验,从而在实验过程中亲身接触、观察和理解相关生物知识,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2、有利于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重视并倡导初中生物“自主探究式”的教学策略,目的在于改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方法,让他们真正领悟生物科学本质,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取、分析和解决相关生物知识问题的能力。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则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验实践中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和操作技巧,增强学生自主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意识,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生物实验方法,从而培养其养成自主学习能力。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由于生物学科本身学科特点,使得初中生物知识具有较大的抽象性和复杂性,从而使得许多初中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初中生物教师仅仅进行语言讲解的话,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深奥且抽象的生物知识。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必须借助一种更加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来表现枯燥且抽象的生物知识,从而将抽象变为形象,帮助学生获得更加形象的直观的认知。而实验作为一种理想且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将生物知识点以更为直观形象的方式在学生面前再现,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加全面深入的观察,全面认识事物进而更为深刻和透彻地理解知识点。

二、开展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

1、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虽然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然而许多学校领导和教师仍然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仍然不够,使得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因此,首先必须转变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错误认识,树立新课程教育理念,从而给予广大初中生物教师广阔的发挥空间,使他们可以大胆地进行教学创新。与此同时,广大初中生物教师必须主动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以及新课程生物实验教学目标,重新设计出更为科学的实验教学方法。

2、增加实验教学经费

实验设备作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水平。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导致许多学校的生物实验设备陈旧且数量不足,严重制约学校开展高质量的生物实验教学。首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重视并不断增加初中实验教学经费,购置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保证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其次,学校和教师自身也应坚持自力更生, 因地制宜地利用本地教学资源自制实验器材,从而更好地保证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3、 提高生物教师素质

应该说,高水平的初中生物实验教育主要依靠于一支高水平的生物教师队伍。因此,全面推进中学生物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在于提高生物教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之下,各种全新的教学知识、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不断引入生物教学课堂,现有的师资队伍素质已经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因此更应该重视并不断提高生物教师的整体素质。首先,应组织初中生物教师深入研修生物新课程标准,更加深入认识和理解新课程标准下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目标。其次,相关部门和学校应积极组织初中生物教师开展岗前培训、教学培训和教研活动,从而提高生物教师的整体水平。最后,相关部门和学校应组建一支具有丰富经验的生物教师专家队伍,实施“以老带新”培养制度,负责指导年轻教师,从而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

4、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首先,初中生物教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验的内容和目的,要求学生主动设计和开展探索,完成相应的实验教学任务,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其次,初中生物教学教师还应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探究任务,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最后,生物实验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在课内开展,而应当扩展到课外去,不仅可以成为生物实验课堂的有效补充,而是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开阔他们的视野。

初中生物教学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教育途径,其承担着普及和提高学生生物知识和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实验不仅仅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其基本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因此,在新形势下要顺利推进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本文将在分析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的基础之上,分析其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