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的具体方法范文

时间:2023-08-17 18:14: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审计的具体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审计的具体方法

篇1

关键词:工程竣工 财务决算审计 具体方法

竣工决算作为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对竣工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建设成果和财务状况加以反映。工程竣工决算能够反映工程建设中的支出,对递延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资产和新增固定资产的价值进行准确核定,确保工程竣工工作的顺利完成。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工作主要是指审计人员依法监督审计工程竣工决算的效益、合法和真实,加强审计工作能够对投资效益进行正确评价,促进竣工决算质量的提升。

一、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工作的注意事项

在开展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工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一是确保审计人员具备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专业知识,禁止随意安排不具备专业水平的人员进行审计工作,这样才能保证财务决算审计结果的专业性、可靠性与真实性。二是确保审计结果能够对工程情况进行真实准确反映,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审计部门应要求施工单位对工程进行及时整改,并加强整改过程的监督,反复核实相关情况,从而有效解决问题。三是在开展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工作之前,对工程满足决算审计的条件加以确定,如工程竣工报告是否具备可靠性和真实性;工程验收是否满足相关规定的标准等。四是对于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应对相关资料进行及时收集,并将情况反映给相关单位,积极听取其意见和建议,确保问题能够有据可依。五是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应与被审计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积极交流与沟通,获取更多的资料,使其能够配合审计工作的开展,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进度与效率。六是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必须要到工程现场进行检查盘点工作,对无法送达审计的情况加以了解。这样才能保证审计资料和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促使工程竣工的顺利完成。

二、加强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工作的具体方法

(一)优化财务决算审计程序

第一,应对竣工工程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如前期审批手续是否完善、建设规模是否符合规定、概算投资是否经过审批、工程选址是否经过批准、招投标手续是否合法、资金来源是否合规、开工批准、工程管理是否完善、财务核算是否准确、工程款项支付是否合规、竣工验收手续是否健全等。

第二,应整理、归集和审查竣工工程的基本资料,包括立项审批、概预算、招投标、合同、监理、施工图、竣工图、工程竣工验收资料、财务账册等。首先对工程审批手续的齐全性和招投标的实行情况加以审查,并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操作,确保招投标与相关规范要求相符合。其次保证验收资料、竣工图与施工图的完整性,按照相关标准办理工程变更手续,促使各种资料的整理能够落实到位。最后对竣工决算编制手续完备和资料齐全等情况加以审查,并对竣工决算说明书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决算报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加以审核。

第三,应对资金来源与使用情况加以审核,将不合理支出加以剔除。首先对资金来源、用途、使用情况等方面的合理性加以了解,有效保证专账核算、专户存储和专款专用,剔除不合理的工程造价。其次对工程款支付情况进行审核,保证质保金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合理扣留,施工单位出示了相关发票,合同价款在合理的范围内。最后对尾工工程情况加以审查,从工程的进度和总概算方面出发,审查其预留资金和预算的正确性以及工程量的真实性。

第四,应对工程资产交付使用情况加以审查。对于固定资产而言,应对其交付使用状况加以了解,审查其是否办理了相关的验收手续,保证其完整性和真实性。同时对递延资产、无形资产和流动资产的移交情况加以审查,保证其合法性,使其能够做到账实、账账、账表相符。

第五,应对工程价款结算进行审查。在审查过程中,禁止其冒算现象出现,保证设计手续与内容符合相关规定的标准,并且对设计和决策失误造成浪费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在合同的相关规定条款基础上,对工程款的预付款和支付扣减现象加以审查,确保其支付没有超过工作量。此外,在对相关工作量结算审核情况加以审查,如质保金退付、保修期限、质保条款、工程联系单、总价合同设计变更等。

(二)保证完整的财务决算审查资料

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工作主要是对审批手续、概算、招投标、合同履行、、资金来源、等方面加以审查,确保其与规定标准相一致。对于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计而言,其资料的完整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投资概算、可行性研究报告、设备清单以及初步设计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审核。二是竣工和各年段的财务决算报表经同级财务审批。三是设计图纸会审和交底会议的开展,设计图纸变更的记录。四是具备中标通知书和招投标文件[4]。五是竣工图与施工图的现场签证和设计变更。六是增减批复设备、材料以及工程量,建设材料采购和项目设备的出入库资料。七是工程停复工报告,施工过程中的费用记录、工程预决算书。八是工程造价审价定案表与审核报告,竣工验收单和竣工报告,承包协议书和合同。九是财务会计的凭证、账簿和报表,财务盘点移交清单和项目交点清单。十是与决算相关的其他资料,如遗留问题和收尾工程等。

三、结束语

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是工程完成前的重要环节。在进行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工作时,建设单位必须要将相关资料进行及时提供,保证完整的财务决算审查资料,优化财务决算审计程序。这样审计人员才能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要求进行操作,增强工程建设行为的合规性和合法性,促进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确保相关法律法规的有效落实,实现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郑强.浅谈如何做好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工作[J].时代金融,2015,21:192

[2]周绘丽.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实务研究[J]. 审计与理财,2015,08:19-20

篇2

现将省人事厅《关于一九九七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前或越级晋升工资档次问题通知》(粤人薪[1998]1号)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我市机关、事业单位1997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广州市劳动模范”的工作人员,根据穗工[1995]173号文件规定提前或越级晋升工资档次的,与本单位1997年度工作人员提前或越级晋升工资档次同时办理。其中,1996年、1997年连续两年考核评定为优秀等次的,只能提前或越级晋升一个工资档次。今后提前或越级晋升工资评定为优秀等次的考核年限重新计算。

工作人员提前或越级晋升工资档次的,由单位填写《广州市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提前或越级晋升工资审批表》(附后)一式三份,按隶属关系由主管部门审核后,于1998年7月底前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增资标准批复后,个人增资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

各区县房地局(土地局)、市局各有关业务处所:

为适应我市住房制度改革的需要,加快房改售房权属审查、买卖过户、登记发证工作的进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房屋权属审查

售房单位所售房屋的产权,房地权属管理部门按以下规定进行审查,经审查确认后,出具确权证明。确权证明要按统一格式(见附件)并加盖主管部门公章。

(一)已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房屋,凡与现状相符未发生权属纠纷的,不再进行产权确认。

(二)新建、翻建、扩建的房屋,提交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可以确认产权;1984年4月10日以前建设但手续不全的,单位出具书面具结后,可以确认产权。

(三)合建、联建的房屋,有关各方提交计委立项批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合建、联建协议,可以分别确认产权。出地方在计委立项的,可以先确认其相应部分的产权;出资方应当以出资额为限,办理交易手续后,可以确认其产权。

(四)集资建设的房屋,提交集资建房的批准文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集资建房协议书,可以确认产权。

本规定第(二)、(三)、(四)条在房屋产权审查确认时,申请人在1991年5月31日以前取得土地使用权,无权属纠纷、又无法提交土地来源证明文件的,可以由申请人出具书面具结;1991年6月1日以后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应当提交土地来源证明文件。

(五)调拨及单位合并、分立沿用的房屋,应提交调拨或单位合并、分立的文件,可以确认产权;证件不全、确无权属纠纷的,由申请人出具书面具结后,可以确认产权。

(六)交换的房屋,提交房屋产权交换协议,可以确认产权。

(七)企业改组、改制、重组发生产权转移的房屋,提交企业改组、改制、重组的批准文件以及房屋产权移交文件,可以确认产权。

(八)1988年10月1日以前购买的商品房,提交买卖合同;1988年10月1日至1995年4月18日期间购买的商品房,提交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买卖合同、买卖契证;1995年4月18日以后购买的商品房,应提交商品房销售许可证、买卖合同、买卖契证、竣工质量验收证明,可以确认产权。

(九)1987年10月1日前购买的公有住房,提交买卖合同;1987年10月1日以后购买的公有住房,提交买卖合同、买卖契证,可以确认产权。

(十)有权属纠纷的房屋,纠纷各方同意先向职工出售公有房屋再解决权属纠纷并达成书面协议(包括售房价款的管理)的,有关各方提交协议后,由房地权属管理部门书面向房改售房方案审批部门说明纠纷各方达成协议的有关情况,并附协议书。售房方案审批后,可以为购房人办理买卖过户、登记发证手续。

(十一)以上规定适用于国有土地上房屋所有权的确认。

1986年12月31日以前,全民所有制单位、城市集体所有制单位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购买、受赠等房屋产权的确认,凡符合国家土地管理局《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若干规定》并办理相应手续、提交有效证明文件的,可以确认产权。

1987年1月1日以后,全民所有制单位、城市集体所有制单位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购买的房屋,提交依法补办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手续的证明文件,以及房屋建设、买卖的证明文件,可以确认产权。

二、房屋面积测算

(一)房改售房方案经批准后,售房单位可以自行测算或委托专业测绘部门对所售房屋的面积进行测算。

(二)房改售房面积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测算,并出具房改售房面积测算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应当包括:房屋面积测算方法,整幢楼房的建筑面积,各单元(套)建筑面积清单。采用实测方法的,应当按照市房地局市房政字〔1989〕第030号文规定进行,各单元(套)的建筑面积之和应当与减去应扣除公用部位建筑面积后的整幢楼房的面积相等;采用1.333系数测算的,应当按照市房改办、市房地局京房管改字(1992)第480号文规定进行,各单元(套)的建筑面积之和应当与用该系数测算的整幢楼房的建筑面积相等。

多产权楼房中的各产权单位可以分别采用1.333系数单独进行房屋面积测算,只提供所测算的各单元(套)的建筑面积清单。

(三)房改售房面积测算后,只须填写北京市房屋登记表,不再绘制房地平面图。

三、房屋买卖过户

(一)办理房改售房买卖过户手续,售房单位须提交房改售房方案批复、北京市房屋登记表、房屋买卖合同、房屋所有权证,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应当提交确权证明。

(二)交易管理部门办理买卖过户手续均以房屋买卖合同中的房价为准,在房屋买卖合同上加盖房改售房鉴证章。

四、房屋登记发证

(一)售房单位办理房屋买卖过户手续后,须提交房改售房方案批复、北京市房屋登记表、经鉴证的房屋买卖合同、房屋所有权证,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应当提交确权证明,到房地权属登记部门申请登记。

(二)登记部门审查确认后,填制核发房屋所有权证。证中只须附北京市房屋登记表,不再附房地平面图。

五、办理时限

自售房单位按本规定提交全部证明文件之日起,各部门应当按以下规定时限办结:

(一)交易部门:自收件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办结买卖过户手续。

(二)登记部门:自收件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售房单位出具房屋确权证明;30个工作日内核发房屋所有权证。

六、其他事项

(一)房改售房应当由售房单位为购房人统一办理房屋买卖过户及登记手续。

(二)房改售房所需房屋所有权证,由市房地局加印公章及“成本价出售住宅”专用章或“标准价出售住宅”专用章后,由各区县房地局领取使用。

(三)售房单位在房改售房后,批余部分应当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如果批余部分需继续出售,登记部门应当在房屋所有权证或确权证明中注记已售出房屋情况。出具确权证明后,房屋全部售出的,不再向售房单位核发房屋所有权证。

(四)本通知中有关测量技术问题,由市房地局勘察测绘所解释,其他问题由市房地局权属管理处解释。

 附件:确权证明

     确权证明

________市/区/县房改办:

    座落于____区(县)____号的房

屋________幢,建筑面积__平方米,

正在申请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经审查房屋所有

权属于______所有。请贵办公室办理该

单位房改售房方案审批的有关手续。

篇3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应用的范围及

(一)评价企业采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内在风险

对采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审计人员首先要评价软件的内在风险。目的是为了确定审计人员依赖这些软件控制的程度,以减少数据的实质性测试的范围。经评价验证后,如果认为内在风险较低,则可缩短审计时间,减少审计成本。具体方法是:

1.系统的方法。首先对软件中的重要程序模块进行解剖,阅读数据处理的流程,分析程序的逻辑结构,以确定程序运行是否可靠、稳定,程序的各种功能是否都能实现,程序的数据处理、数据生成是否正确,是否能满足会计处理的各种需要。采用这种方法能发现软件本身存在的根本,确定被审计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的可靠性。

2.选样测试系统的方法。审计人员首先建立一个包含一个月基本会计资料的数据库,然后输入到会计软件中,根据其核算处理后输出的结果判断软件的可靠性。

3.评价数据安全性的方法。审计人员可对数据安全性的各个方面进行测试。例如,软件中凭证的制作是否采用二次输入的方法,软件是否能对数据进行备份,备份的方式是否安全(备份的安全性主要指在存储媒介溢满的情况下,是否能提前向使用者发出提示)等。

通过数据测试及评价数据的安全性能直观地反映出该会计软件各方面的性能,更可判断出使用该软件的内在风险。对于审计人员来讲,要检验被测试的计算机程序的版本与企业在前段时期内所使用的是否一致是很难的,这意味着审计人员较难确定前后软件版本内在风险的差异。另外,该方法对单机版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较为适用,对版软件来讲存在一定难度。

(二)验证会计资料总体完整性

验证的具体方法是:首先,根据企业年初或月初的会计科目余额,确定会计凭证总体的初始年、月初余额,并输入计算机中。其次,将企业当年或当月的会计凭证库转化为审计人员熟悉并能操作的格式,商品化软件一般都能达到这一目的。转化后的会计凭证库需要作进一步的调整,仅保留需要的数据以加快运算速度。例如对会计凭证库中只保留一级科目名称、借方金额、贷方金额等,而剔除摘要、二级科目名称等,审计人员再进行汇总计算以得出当年或当月会计科目的发生额,最后,将年、月初余额与发生额相累计并以报表的形式输出,审计人员将其与企业的年报或月报相核对,以验证总体的完整性。

(三)协助审计人员进行统计抽样

近年来,一种建立在基础上的。已通过国际审计界广泛实践证明的、以制度为基础的审计,已逐步于审计工作实践中。该方法在符合性、实质性测试中都运用到统计抽样,这正是机辅助审计技术大显身手的领域。具体有:一是运用于审计日常抽样的编码工作。二是方便地运用于审计抽样。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时,对审计人员来讲最关键的是所有总体中的项目都能被客观地抽取,而采用恰当的统计抽样方法能避免抽取无代表性样本的风险。在统计抽样中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达到迅速、客观、公正的目的。

(四)关键样本及高价值样本的分离对而言,大量的处理是日常性的事务,而审计人员所关心的是一些关键的会计处理,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能对企业的会计数据库进行,确认及打印出在某段时期内高价值的和关键的样本,而靠人工是不可能做到的。所谓的高价值及关键样本主要指不相关的会计科目,单笔金额超过审计人员预先设定数的样本,不常变动的会计科目,如资本公积等。审计人员在对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对关键样本及高价值样本进行重点审计即可满足一般审计的需要。

(五)日常会计资料的分析及计算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对企业的会计资料进行较多的分析,而这正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专长,例如对企业的应收账款账龄进行分析等。

(六)审计文书及审计项目管理

审计人员亦可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进行审计文书管理,如审计通知书、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计划、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档案等均可由计算机协助处理,方便日后的查询及调阅。而多媒体的应用、计算机外设的增多能使计算机将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转化为数字处理并存储,由此满足了审计各种方式取证的要求,更为审计工作的无纸化开创了广阔的前景。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趋势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过程是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并在以下方面得到推广及应用。

(一)对会计电算化软件采用预置审计程序的技术

目前,众多商品化会计软件程序是企业自行编制的,采用的语言、数据存放的格式多种多样,给计算机辅助审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从前景来看,审计部门必然要参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鉴定,对会计电算化软件也必将采用预置或嵌入审计程序的技术以满足审计发展的需要。该技术是指预置或嵌入在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审计程序,是根据审计人员的需要而设计,用来即时鉴别出特定的或程序无法识别,需要审计人员专业判断的会计事项,并把它们复制到审计人员的文件中。在国外,这项技术已开始运用。预置审计程序的技术为审计人员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提供了最佳的方式及手段。

篇4

目前,基层审计机关面临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而问题的解决需要全体审计人员充分利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武器,立足工作实际出点子、出主意,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切切实实从自己的本职工作中一点一滴的干起,以促进审计工作、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

眼下,基层审计机关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审计机关的独立性不强。由于受宪法及审计法的制约,目前,县级审计机关受县级人民政府及市级审计机关的双重领导,而由于县级审计机关人、财、物、事都归当地人民政府管理,所以,县级审计机关更多地是受制于当地县委及县人民政府。而在此种体制下,审计机关更多的是充当内部审计部门的角色,其对经济的监督作用极其有限,对整个国家来说,不能真正履行“经济卫士”的职能,通常情况下只考虑了局部利益而忽视了整体利益,对国民经济的科学发展作用甚微,有时甚至阻碍了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2、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落后。县级审计机关的计算机人才缺乏,而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财务专业知识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单位更多的是采用电子计算机记账、算账和报账,在此情况下,如果审计机关不发展,不顺应时代潮流,势必被社会所淘汰,难以胜任全面电子化情况下的审计工作。同时,县级审计机关由于受经费的制约,难以送有关审计人员参加计算机审计的培训活动,难以购买计算机设备,因而使审计人员接触电脑、接触计算机审计的机会极少,这也阻碍了审计技术、审计手段的发展和改进。3、审计机关经费难以保障。县级财政机关对审计机关的经费预算安排的很少,作为执法部门,政府都下达了收缴任务,同时规定一个返回经费的比例,如果任务完成的好,就会多得经费,才能保证运转,如果完成的不好,经费就极少,难以保证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这也造成了审计机关忽视了其本身的职能,转而走向抓罚没收入的歪道,从而导致了审计工作中一系列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的出现。

县级审计机关要走出困境,适应时展的需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为经济的科学发展保驾护航及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有必要从体制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1、县级审计机关实行直管。为避免地方政府的干预,提高其依法、独立审计的能力,有必要从管理体制上对现行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具体方法可实行中央直管或省级以下垂直管理。这样,可使审计机关从整体上维护经济秩序,避免受地方保护主义及局部利益的影响,为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服好务。2、加大审计经费的投入力度。审计机关的经费应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吃“皇粮”,不能给县级审计机关定收缴罚没款任务,罚没款的收缴额应跟本单位机关经费的多少脱钩,避免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走入为收罚款而审计的怪圈,使县级审计机关回归正常的审计监督和服务的轨道,真正当好“经济卫士”。3、加快县级审计机关审计人才的培养。县级审计机关应招考一批计算机专业的审计人才,同时,又要加强现有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使计算机审计成为每个工作人员的必备技能,以切实解决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落后的问题。

篇5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的税收管理呈现诸多趋同性,其全球化趋势之一就是鼓励纳税人采用电子通信技术填写纳税申报表和财务信息。增值税纳税一般纳税人电子申报系统在我国全国范围的上线运行,表明我国增值税纳税电子系统报税的严密性是安全可靠的。增值税纳税工作是企业重要的财务工作,审计从审查企业增值税纳税开始,借助电子报税系统的数据完整性,数据间严密的钩稽关系,通过查阅年度纳税申报资料及附列资料、财务报表、开具销售发票存根和申报抵扣联等相关资料,进行系统分析,设计相应的审计程序,是可以有效控制审计风险的具体方法。对相应环节企业经营运作,财务操作是否有严密的内部控制规范进行全面符合性测试,把握企业风险,从而进行有效的风险导向审计。

一、通过增值税纳税核算,把握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从而判断企业主要风险,实施风险导向审计

从企业的增值税纳税得出企业主营产品在企业实现的增值,主营产品的增值直接产生企业的毛利润。产品原材料100元购进,产品180元销售,实现80元的增值计算缴纳增值税,根据增值纳税原理使用审计逆查方法,通过企业实际缴纳的增值税,倒算出主营产品销售实现的直接利润,分析企业损益表,从产品的实现的直接利润到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的数据分析,可以判断企业的主要风险。企业产品的直接利润是息税前利润的主要来源,我们可以判断该企业是产业型的企业。这样的企业财务风险较低,经营风险较高,属于传统模式的经营。审计采用传统的账项审计方法是可以有效控制审计风险的。而面对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资本市场,对于大多数上市公司,我们阅读分析财务报告发现,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形成是多元化的,主营业务在创造利润,投资在创造利润,有些企业资本运营创造了巨额的利润,但必然会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例如我国太子奶集团,2007年,凭借连续3年累计超过1000%的销售增长率一举夺魁“中国成长百强企业”。然而我们分析太子奶集团财务报告发现,产品销售的直接利润并不是息税前利润的主要组成,30亿的销售不抵33亿巨额投资带来的财务风险。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国家货币从紧,巨大的资本运作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集团资金链断裂,太子奶董事局主席不得不出让自己全部的股权。对于这样的企业,使用传统的审计方法是无法抵御企业风险给审计带来的巨大风险的。从企业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开始,倒挤企业产品销售主营业务利润,分析财务报告主营业务与企业息税前利润的比例,确定企业的主要风险,风险导向审计才是适时的新发展。风险导向审计就是通过内部控制评估控制风险,结合其他风险因素尤其是固有风险综合考虑,对企业环境、发展战略、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评估,发现其潜在的经营风险及财务风险,并评估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使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二、从增值税纳税进项审查开始审查企业采购付款内部控制规范是否健全完善,存货、应付账款等账项是否正确反映

会计法规规定了不得抵扣的具体内容,非法抵扣是企业常见的错误,甚至发生舞弊的地方。审计通过对增值税进项税的符合性测试,证实有关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效果,确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从而扩展审计程序,降低审计风险。要从进项税开始在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当中,从以下关键控制点,把握企业的经营风险,从而控制审计风险是现代审计发展的方向。

1.从进项发票的抵扣申报察看企业采购验收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复核采购部门的采购单与实际抵扣的发票,审核是否符合企业的购货内部控制,是否有相关主管人员的签字。证实采购的客观性。采购部门根据合规的请购单编制连续编号的订购单,订购单与实际购货的验收单复核,证实采购的完整性和合规性。采购货物的验收单与实际抵扣发票核对,排除非法抵扣,验收单一式多联,及时传递反馈信息给采购部门、验收部门、仓管部门、财务部门,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牵制。

2.核对进项发票明细编制应付凭单。编制的应付凭证与相应的验收单、订购单、开具发票是否一致,应付款及即时付款是否有相关人员的核准。应付账款明细账是否记录清晰,每一笔记录对应的记录凭证都附有相应的经批准的原始凭证,付款凭单连续编号,保证会计处理的完整性,并建立未付凭单明细账,及时与供应商对账结算债务关系。

3.从增值税进项转出察看不得抵扣的进项有无相应列示。例如,没有正常使用的原材料进项税账务处理应交增值税进项转出是内部控制的最弱环节,是审计需要实施具体审计方法复核的关键控制点。

三、从增值税纳税销项申报审查开始审查企业销售收款内部控制规范是否健全完善,收入、应收账款等账项是否真实,完整反映

企业销售开具发票,确认收入,对应收款及应收账款的增加,审计人员要进一步控制审计风险。对销项税额造假手段,审计需要进行实质性测试,以控制企业舞弊产生的审计风险。

1.销售不入账或少入账,减计销项税额。特征是大笔非销售来源的现金存人银行、经常大量坐支现金、存货账面余额持续大于实存数。复核销售的内容是真实的,销售发票后确实同时附有一致内容的装运凭证,注意年底开具空头发票,对应做应收账款处理,下年初用红字发票做销售退回,这是不少上市公司为了强挤利润常用的舞弊。

2.错误处理视同销售业务,不确认销项税额。对于商业企业来说,将购进的商品用于投资、捐赠和企业利润分配的,应视同销售,计算销项税额。由于企业不常发生以上行为,所以企业在进行相关账务处理时可能不确认销项税额,类似的舞弊行为较为隐蔽,难以被发现。

3.错误进行价外费用、混合销售的税务处理。商业企业销售时收取的价外费用以及混合销售中的劳务、运输收入按税法规定应计入增值税计税依据计算销项税额。企业可能将价外费用确认为其他应收款或其他业务收入,税务处理时不计入销项税额;混合销售时可能将劳务收入确认为营业税的计税依据,将本应为17%的增值税税率调减为5%的营业税税率,达到减少税负的目的。

4.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是否健全有效。有专人对总账和明细账进行核对,定期向客户寄送对账单,对坏账的发生和处理能有效控制;没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复核程序,可能造成坏账处理的错误和舞弊发生。超级秘书网

大量事实证明,舞弊的发生与公司内部控制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存在直接关系。对企业内部控制不严,容易产生税务风险的关键环节,审计人员应当在此多加必要的审计程序。具体审计方法:观察、询问、检查等方法是有效的。比如,询问企业一般的员工最直接了解到是否发生企业产品发放福利等事件,从观察询问再回到传统的账项审计是行之有效的审计方法。从增值税纳税销项明细开始复核企业关键的控制点,从而把握每一循环业务当中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有效的风险导向审计。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通过综合评估经营控制风险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其审计起点为企业的战略系统及其业务流程。通过以上对企业增值税纳税核算,及进项、销项业务流程的有关符合性测试,如果企业的业务流程不重要或风险控制很有效,则将实质性测试集中在例外事项上。因此,主要进行以增值税纳税的风险设计、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程序,注册会计师容易重点掌握企业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风险导向审计有利于节省审计成本。

参考文献:

1.于长春著.会计制度设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2.高雅青,李三喜.上市公司审计案例分析.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3.赵保卿.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篇6

[关键词]遵守审计准则;道德规范;帮助组织完善治理;实现目标

一、保持客观性、独立性,遵守内部审计职业道德

内部审计总则规定,组织应当设置与其目标、性质、规模、治理结构等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执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并通过后续教育加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履行保密义务。认真履行职责,不做损害国家利益、组织利益的事,保持正直、诚信精神,客观公正的做出职业判断,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不屈从外部压力,不做违反原则的事,维护审计职业声誉。

二、规范审计程序、学习审计方法、审计技术

为了保证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审计业务,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内部审计机构需要编制审计计划。审计计划一般包括年度审计计划和项目审计计划。内部审计组织应当根据组织的风险状况、管理需要及审计资源的配置,编制年度审计方案计划,并根据年度审计计划编制项目审计方案。为了规范审计通知书的编制与送达,准则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或审计人员送达审计通知书。特殊审计业务的审计通知书可以在实施审计时送达。为了规范审计证据的获取及处理,保证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充分性,准则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从数量上和质量上判断审计事项的重要性、考虑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成本与效益的合理程度及适当的抽样方法。可以采用:审核、观察监盘、访谈、调查、函证、计算、分析程序等方法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获取审计证据。准则规定审计工作底稿应当完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客观地反映审计项目的所有重要事项。结果沟通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组织适当管理层就审计概况、审计依据、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进行的讨论和交流。沟通的目的是提高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并取得被审计单位、组织恰当管理层的理解和认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与组织恰当管理层就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进行沟通,并注意沟通技巧。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就被审计事项作出审计结论、提出意见和审计建议的书面文件,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在审计实施结束后,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形成审计结论、意见和建议、出具审计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改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后续审计指内部审计机构为跟踪检查被审计单位针对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改进效果,而进行的审查和评价活动。评价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及时、合理、有效,目的是提高审计效果。审计抽样,是内部审计人员在从被审查和评价的总体中抽取一定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测试,以样本审查结果推断总体特征,并做出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方法,确定抽样总体、选择抽样方法时应当以审计目标为依据,并考虑被审计单位及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抽样总体的确定应当遵循相关性、充分性和经济性原则。抽样分为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这两种方法可交替使用,可以降低抽样风险。分析程序是审计人员通过分析和比较信息之间的关系或者计算相关的比率以确定合理性,并发现差异和漏洞的一种审计方法。具体方法有比较分析、比率分析、结构分析、趋势分析、回归分析及其他分析法。

三、搞好内部控制、绩效、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审计、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促进组织改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对组织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活动。内部审计的责任是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促进组织改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应当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组织单个或整体控制目标造成的影响程度,确定审计的抽样和比较分析范围和重点,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关注串通舞弊、、环境变化和成本控制的局限性。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各项应用指南中有关规定为依据,针对组织业务活动的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进行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针对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全面预算、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等,对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情况审计和评价,对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成因、表现形式和影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复核,提出认定意见,并以适当的形式向组织适当管理层报告。

绩效审计是对本组织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选择绩效审计方法时除运用常规审计方法外,还可以运用以下方法:数量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专题讨论法、标杆法、调查法、成本效益(效果)分析法、目标成果法、公众评价法。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应当具有可靠性、客观性和可比性。

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在检查和报告舞弊行为时应当保持职业谨慎,具有识别、检查舞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实施审计项目时警惕相关方面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根据被审计事项的重要性,复杂性以及审计成本效益,合理关注和检查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运用恰当的审计职业判断,确定审计程序,以检查、发现和报告舞弊行为。发现舞弊迹象时,应当及时向适当管理层报告,提出进一步检查的建议。审计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舞弊行为的性质、涉及人员、舞弊手段及原因、检查结论、处理意见、提出的建议及纠正措施。

信息技术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对组织的信息系统极其相关的信息技术内部控制和流程所进行的审查与评价活动。必要时可以外聘专家参与。

四、做好内部审计机构管理,处理好与最高管理层的关系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接受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领导和监督。负责管理审计计划、人力资源、财务预算、组织协调、审计质量、其他事项,保持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良好关系。实现董事会、最高管理层在组织治理中的协同作用。

篇7

关键词: 建筑工程 ;造价审计; 技巧; 方法

1 建筑工程造价审核的原则

1. 1 做好质量监督工作

工程建筑是一个城市的面容,直接影响城市的美观,而且也是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要经得起风雨洗礼的,要有一定的实用性,能承担其住宅和商用的要求,所以,建筑产品一定要保证其质量,经得起推敲,只有做好了建筑产品的质量监督工作,才能受到人们的好评,拥有好的声誉,好的用户,为以后接项目提供途径,无形中为企业积攒人脉,扩大市场规模。从另一种角度来看,也是为企业节省工程成本的体现,为今后参与市场竞争打下坚实基础,以便在市场中占有不败之地。而由于对于这种建筑产品没有具体的条文规定,建设标准,因此给造价成本的审计工作带来很大挑战。所以,在我们工作中,要善于总结在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概括,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将这些经验都记录存储下来,为以后的建筑项目所使用。

1. 2 做好质量保证工作

无论是施工前期准备、施工进行中还是施工后期完成时,都要对其进行质量监控,做好质量保证工作。制定规范的质量检测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程序,不定期的对各个环节进行临时抽查,将检测出的不符合标准的环节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工程质量达标,这为建筑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进展提供了便捷途径。

1. 3 人性化管理

在建筑过程中,从施工开始到工程结束都是人在操作的,要想保证工程建筑的质量,就一定要做好对人的管理,所以,人性化管理在建筑施工中尤为重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做到以人为本,激发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更好地完成项目施工工作。而在人性化管理的工程建筑中,工程造价的审计工作就需要拥有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队伍,要确保工程项目在这样一个健康环境下进展,质量得到有效保证,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在此过程中,工程造价审计人员要客观对待审计工作,公平合理的完成审计任务。

2 建筑工程造价审计的具体内容

建筑工程中的造价审计的主要工作原理就是将审计理念贯彻于整个项目施工环节,在施工技术与方法中都要有所体现,通过对所产生的实际成本与之前预期的目标成本进行审核、分析,及时将产生成本偏差的影响因素找出并给予改正,确保每项工作内容都在预期范围内,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跟踪、监督,确保在目标成本的控制范围内。在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的过程中,要有具体的组织结构,有专门的管理和组织人员,有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制定一定的奖惩措施。造价审计的具体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套用单价的审核,二是对工程量的审核。套用单价审核就是先对换算的定额单价进行审核,然后审核换算单位是否准确,使用审核方法是否合理,接下来是对定额单价进行二次审核,确保最后计算结果准确。工程量的审核就是确定工程量的误差是正还是负。

在实际操作中,土方开挖的高度不大于设计室外高度就是正误差,这时就可以按照图纸数据进行审核计算。相反的,土方实际开挖高度大于室外高度就是负误差了,这时就要按实际的尺寸进行测量计算工程量。

3 建筑工程造价审核的技巧及方法

在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审计时,常用到以下三种方法,即经验审查法、重点审查法和全面审查法,而这些方法都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3. 1 审计前的准备阶段

工程建筑造价的前期准备阶段的工作内容就是尽可能地收集最全的工程资料,详细掌握工程建筑相关信息。尽量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因疏忽、漏计、重计等失误,给工程成本带来损害,确保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准确性。在准备工作期间,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工程造价的审计人员,接下来组织工作人员熟悉工程项目的各施工环节和具体各方面的文件内容,将协调后的工作内容和确定的条例下发给其他相关部门,确保整个工程项目使用一套操作标准。其次要做的就是全面掌握工程有关的各种信息数据和施工图纸,掌握工程的施工规模、建筑性质以及施工流程。最后根据掌握的数据资料编制预算定额、预算成本、建筑价格表等,为后期的成本审查提供依据,为工程造价成本评估做准备。

3. 2 工程造价审核过程

在建筑工程造价审计过程中通常分四个步骤完成。

第一,在施工图纸基础上审核工程量是否是依据施工图纸来计算和结算的,审核实际完成的工作量与预期的工作量是否符合,有没有超标现象存在等等。

第二,根据项目进展的实际情况,对单价进行审核。

第三,依照不同项目环节的审核标准对实际产生的费用进行审核,在此基础上,制定问接产生费用的审核标准。

第四,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审核标准,根据事实来进行审核,确保审核过程准确可靠。提高工程造价审核质量的策略要想提高工程造价审核质量,就要先加强对审核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提高审核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

审核质量的好坏完全由人来控制,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对审计人员的利用,丰富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丰富审计人员的实践经验,确保审计结果准确可靠。其次,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确保有制可循。由于每个人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都不同,因此要依据人员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的审核制度,制定不同的标准和评价体系,还要考虑工程规模建设和实际项目结构组成,将成本与效益挂钩,制定员工激励制度。制度的确立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允许专业人员间进行沟通研讨,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协商,这不仅能够加强工作人员间的交流,扩展他们的专业技能,还在一定程度上为工程造价的提高提供保障,对建筑工程的未来发展起一定的推进作用。最后环节就是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审核评估标准。

篇8

一、地方债务风险控制思路

(一)地方债务与审计的关系 巨大的债务已经对经济的正常运行构成了威胁,如何化解债务危机成为了各个学科探讨的问题,现在主流的观点有:建立偿债基金、发行政府债券、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法律建设、加强审计等。

(1)政府审计的作用。一个项目从获得借款(或投资)到项目结束,会计信息一直贯穿于其中。会计信息包括反映过去发生的财务信息,比如财务报表;专门信息,比如财务分析报表;对未来的决策有用的信息,如年度规划。政府属于非盈利机构,但是一样会产生大量的会计信息,在地方债务的化解中,如果能够运用这些会计信息并加以处理,可以有效的掌握债务的规模,分析出财政、金融所面临的风险;对政府的项目进行审核,充分的了解该项目花费的成本,所能带来的收益,那么就能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也保证了经济的平稳运行,从而发挥政府审计监督、评价、鉴证的三大职能。

(2)政府审计的优势。建立偿债基金侧重于事后的补救,风险预警机制侧重于事前监管,发行政府债券目的是规范划政府举债。这些措施都从政府的角度给出了方案,但是鲜有人意识到引入监督机制,评价机制。在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对上一级政府负责,在巨大的政绩诱惑下,各级地方政府存在大规模举债的内部动机。审计独立于政府之外,能够独立、客观、真实的反映债务的基本状况,通过风险审计、成本审计、绩效审计、能够多方面的把握现有债务的情况,做到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评价。相比于其他手段来说,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风险、成本、收益的关系 成本和收益分别代表了某项决策所耗用的资源以及该项决策能够带来的利益的流入。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目标下,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差额无疑代表了利润的多少,因此在传统的企业决策中,成本与收益一直是决策者所关注的两个重要因素。但随着经济复杂性的增加,人们对于企业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在面临决策时,越来越多的因素被考虑到:例如风险—— 一种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风险越高的项目、收益也越高、但是阻碍该项目顺利实施的因素也就越多。在同等水平的风险下,决策者更倾向于高的收益,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较低的风险更受欢迎。衡量风险常见的指标有概率、预期值、离散型分布与连续型分布、标准偏差、变异系数等。

此外还有很多因素也被用于评价一个项目:(1)机会成本是指进行一项选择而所放弃的最大价值。如果机会成本大于成本,意味着决策者放弃了更好的选择,在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决策者会选择价值更大的项目。(2)边际效应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投入所带来的产出的增加。边际效益用来衡量如何高效投资的问题。

笔者认为,在政府投资的管理中,除了投入与产出需要作为考虑因素,投资可能性,即风险因素也需要考虑。本文也正是从这三个方面探讨巨额债务的控制问题。

二、地方债务风险审计

(一)地方债务举债评审 在政府举债的评审阶段,由政府审计机关成立专门的评审小组,对该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对于该项目的项目背景,行业特点,收益状况等进行评估,重点审计债务规模,期限,抵押担保物,从而防止投资的盲目性和主观性。

债务的偿还要具体到个人,可以是单位负责人,由专人来负责该项目的实施和债务的归还,对于债务的清偿能力判断,可以由一下的公式来计算。

(二)地方债务风险监测 为了使负债项目的运行的过程中风险降到最低,审计部门应定期对负债进行审计。在审计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要对各个不同的负债项目特点进行区分,例如行业特点,区域特点等。在考核指标的选取中,不仅要考虑存量指标、还要考虑流量指标。

(三)地方债务信息披露 地方政府承担着本级债务的还本付息责任,在负债项目运行中,当地政府主要负责研究和决定负风险控制的方针,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责任,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债务危机一旦爆发,须向上级机关报告。政府审计机关在项目的运营中制定一系列的指针对运作进行监督,并将信息向社会公布。并对给出审计意见,按照风险程度不同,可分为黄色、橙色、红色。对于不同程度信号灯,应给与不同的对策,关注程度也依次增加。采取的手段也在不断的加强。

三、地方债务成本审计

(一)地方债务成本预算审计 成本审计和风险审计,都是事前审计的一部分。却别于风险审计的是,成本审计一直贯穿于审计始终。对于成本审计来说,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也就是计量问题。计量必须满足四项标准,即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可靠性。在政府负债项目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必须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进行审计,同时对于没有在财务报表中反应的数据,也需要加强关注,特别是或有负债,隐性债务,审计人员应当加强甄别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对于确实无法计量的有用情况,也需要在审计报告中用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

预算是负债审计的起点,由于现在的审计制度不完善,地方政府在借款初期得不到很好的监督,这样脱节的管理造成了后期审计的失真,影响到了财政作用的正常发挥,给经济运行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审计部门在成本预算审计的过程中,重点审计债务的主体,规模,用途,期限,和还款数额。

(二)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上文提到,计划经济时代,社保的支付方式以收付实现制为标准,不留积累。收付实现制的典型特点就是只能计量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审计报告制针对当年的情况来说明,财政收支也只能反应当年实际发生额,对于已经发生但未用现金收付的的隐性债务,或有负债无法进行计量。

收付实现制的问题在于:只计算了当前会计年度实际发生额,由于年限短,很难对中长期的债务进行计量,对于长期的项目投资,还有社会保障金制度,都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管,从而增加了这部分负债的风险,而中长期债务一般数额巨大,一旦发生危机,很难有效的进行控制。其次,收付实现制只考虑了现金流,而不考虑债务的成因,对于负债成本也很难有效的计量。因此,要有效监督和控制政府债务,财务制度必须采用权责发生制,并对负债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科学的规划。

四、地方债务绩效审计

(一)绩效审计的特点与标准 (1)绩效审计的特点: 一是绩效审计不仅和财务收支有关,还和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资源和活动。这种绩效审计涉及到了项目的各个阶段,贯穿于项目周期的始终。与此同时,绩效审计的对象也是极其广泛的,它包括了企业财务制度,控制制度,人力资源,以及其他非经济指标(例如环境影响、社会影响等),在涉及到数字无法表述的情况是,需要采用图标,问题等多种形式来阐述问题,增强报告的可读性。综上,绩效评价具有综合性的特征。二是绩效审计以现实为依据,在负债项目筹建阶段,建成运行阶段都要客观公正的进行评价,绩效审计侧重于事后的效益性分析,因此更应该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在发现问题时,应该以公正的态度分析和评价,做到不低估风险也不高估风险。三是绩效审计作为审计部门发挥其职能的重要成果,只有提供给决策者,作为决策依据,才能发挥其效果,这也是绩效评价的最终目的,绩效审计信息的传递和结果的反馈尤为重要,但我们也应看到,审计报告只是作为决策的依据,这并不意味着决策者一定要按照审计意见来决策。

(2)绩效审计遵循的标准。绩效审计是对负债项目事后评价的重要环节,可以说,事后的审计是整个审计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因为事前和事中审计过多的介入不仅影响到了项目的正常进度,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事后绩效审计是对整个周期内成果的集中审计,有利于总结该阶段的得失,在监督的同时不影响监督对象的正常运作。在绩效审计中,必须保证审计的对象是与决策者所关注的因素紧密相关的,同时要关注“3E”原则所涉及的核心,即产出、效率、效果。在这两个标准中,相关性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只有保证审计的方法是科学且针对问题的,后续的工作才有意义。其次“3E”原则对绩效审计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指出了审计的三个方向:产出、效率、效果,在绩效指标的选取中,符合这三个方向的可以重点参考。

(二)绩效审计的方法与指标选取 绩效审计的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审计方法包括了审计的工作模式、程序设计等,而狭义的审计方法指审计模式和审计具体方法,审计模式上文已作阐述,本节讨论的是绩效审计的具体方法。绩效审计所采用的方法有多种,比如对书面资料(财务数据)进行审查的审阅法;实地踩点,收集一手资料的观察法;面对面的访谈法;在总量中抽取部分审计的抽样法(遵循重要性原则);还有统计分析法(主要是回归分析)和对比分析法等。最后两种方法是比较重要的,因为他们描述准确具体,能够形成事实依据。传统的审计方法适用面广,但是随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各级政府也在探索一条适应当前政治经济环境发展的科学审计方法。在审计时,不仅要考虑经济指标,还要关注社会公平指标,环境保护指标,效率指标,可持续发展指标以及对外部的冲击(贸易状况)等。

(三)建立公众导向型的审计 我国自1984年提出“国家审计”的概念之后,相继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但是审计制度的建设显然落后于我国经济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不足就是缺乏公开制度,由于审计结果的不公开,导致了审计成果只能被地方政府决策层享用,使得审计作用的发挥大打折扣。我国1994年制定的《审计法》三十六条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即审计的成果应当公开,但与此同时,也规定了“审计机关通报或者公布审计结果,应当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遵守国务院的有关规定”。

一方面要求审计的结果向有关部门、社会公布,但另一方面又要求保守被审计单位的秘密,这样的一条规定在执行起来有相当大的难度:如果审计结果被公开,那么商业秘密也就无法称之为“秘密”,如果不公开审计结果,那么又很难保证审计结果的公开性。现实情况是,被审计单位由于涉及到了政府财政的收支情况,或者有政府背景的企业财务状况,审计结果一般情况下是对外保密的,在政府权力得不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审计的成果很难让社会大众享受到。有学者认为,当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健全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立法上的滞后无疑会限制审计结果的公开程度,模糊了对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正确认识。笔者认为,在保守国家秘密和被审单位秘密的前提下,应当让利益相关者享受到审计成果的好处。什么是利益相关者?就是政府负债项目的受益人,例如负债的贷款方银行及其他融资平台,担保企业,还有各种社会保障基金的受益方(可采取选举监督代表的形式对审计结果进行监督),他们都有权利对政府负债项目的运作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中央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口号,这标志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心向改变政府职能转移。但是我国现状是对公众的需求关注不够。现阶段,政府的审计工作主要由当地政府组织,审计工作的主要推动者是当地政府,审计成果的受益主体也是地方政府,审计工作本应服务于大众,却成为一种内部需求。这样的体制下,公众难以了解到各个审计对象的真实情况,无法形成有效的社会监督,政府部门在举债的过程中不受约束,进一步增加了举债的风险。从根源上来说,我国的审计机关应该为适应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作出相应的调整,建立对公众开放的审计工作,满足公众对于审计信息的需求。

公众导向型的审计,其审计信息不仅要服务于政府部门,也应该服务于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在政府大规模举债的过程中,债权人,受益人承担了巨大的风险,一旦债务风险演变为债务危机,利益相关者们将蒙受巨大的损失,他们有权利了解项目的相关情况。而这里的公众,特指相对于政府部门来说的其他利益相关者,毕竟审计结果要做到保密性还是很难向所有大众公布的。

五、结论

本文紧扣“监管”二字,意在通过加强对地方债务的监管,达到控制地方债务的目的。在众多的机构中,政府审计机关是比较独特的,一方面他是政府部门,有国家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能,并掌握了大量的政府项目信息,另一方面在政府项目的计划、实施、总结阶段审计机关都能跟进。本文围绕如何发挥审计部门的监督、评价、鉴证三大职能,展开研究。

在审计实务中,比较流行的成本效益分析,即通过对比成本效益之间的净值,评价项目的可行性。但常规的审计一般是低风险的,如果把成本效益分析法用到政府债务审计中来,显然忽略了地方债务的特点,因此本文从风险、成本、绩效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他们解决了投资是否能成功,付出的成本有多少,预期的收益有多少这些利益相关者关心的问题。风险审计、成本审计、绩效审计贯穿于项目的每个阶段,充分的体现了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的作用。

篇9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目前的审计体系建设、审计理论的研究等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明显落后。在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我们结合中国目前现行的审计制度,分析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新形势下我国审计思路进行战略性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面临的两大问题

1.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我国审计方面的相关法律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对注册会计师的管理才纳入法制化轨道,并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但是从整个法律法规体系来看,这些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并不是很好,有些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没有真正理顺,独立审计的概念在这些法律法规中还没有真正明确地提出来。

2.对审计理论的研究还不够规范

我们通常认为,在审计体系中,国家审计是第一位的,是主体,内部审计是审计工作的基础,社会审计就是辅助部分了。近年来,随着注册会计师制度的不断完善及从业人数的迅速增长,在审计工作中也充当了重要作用,因此,有人说目前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以上这些说法都不够详细,没有说明社会审计的重要性。此外,在审计的逻辑起点和审计模式的表述和认识上也存在着较大分歧,导致了对审计研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争论不止。

三、新时期的战略性思路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是不能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实际需求的,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深刻反思,并作出正确的选择。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进一步规范有关法律法规

建立科学、高效的审计法律体系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前提,为此,我们要结合中国行政事业单位现状,对现行的法律法规进行必要的修订。在法律中体现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相互关系及重要作用,进一步强化监督、协调作用,理清现行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避免过分强调国家审计,而忽视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通过法律的调节,建立起一个职能完备的、适应实际需求的法律体系。

2.进一步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理论的研究

针对审计理论的研究,我们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要采用科学的研究方式。重点是要运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做好理论研究工作,进一步完善研究机构、提高研究人员素质,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深入地研究一些具体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2)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随着经济与世界的接轨,我们的审计工作也要与世界大环境相适应。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审计工作做得相当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因此,我们的研究人员,要有针对性地研究一些国家的审计制度,并将它们的先进理念融入我国的审计体系当中,通过自身研究、大胆引进、不断创新来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理论体系。(3)要积极拓展研究领域。不仅要研究和完善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审计的过程,也要把法律法规的执行问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问题、理论研究与法律体系建设问题等作为审计研究的重点。

3.科学界定审计各分支之间的关系

在科学界定各分支关系方面,我们要做到一下几点:(1)强调国家审计主体,缩小其审计覆盖面。从世界范围来看,国家审计的覆盖面在逐步缩小,我国也应对国家审计的范围作出明确的界定。比如:在国有大型企业,采取国家审计,其他的可由社会审计来完成,企业本身可以设立相应的部门对本企业的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审计。(2)提升社会审计的地位,扩大其审计范围。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国家审计为主体的相对单一的审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实际需求。社会审计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种审计模式,其从业人员是经过严格教育培训的会计人员,具有一定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相关部门只要加强管理,规范行为,提高社会审计地位和审计范围有助于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责任的履行,可以加速审计多元化、市场化进程。(3)完善内部审计制度,突出审计重点。为了提升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力度,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应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可分为监事审计和部门审计两部分,两者可以互相监督,为单位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内部审计的重点不能只是对经济运行结果的审计,应加强对过程和效益的审计。内部审计工作中应该注意工作人员的具体方法,这个方法包括他们的思维方法和操作形式。选择好审计项目,控制好审计成本。

篇10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 会计 谨慎

一、会计谨慎性原则概述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它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报表使用者、企业决策者提高警惕,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谨慎性原则包括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方面谨慎稳健的内容。

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

1.提取坏帐准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赊销行为是企业开展销售业务的主要方式,由此引起的一部份应收帐款无法收回在所难免,客观存在的,于是形成了坏账。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转销法。另一种是备抵法,虽然考虑应收帐款中可能的坏帐损失风险,通过计损坏帐准备,防止了利润虚增,资产虚增,符合谨慎性原则。但根据近年的实际情况看,企业按千分之3-5的比率提取坏帐准备,由于准备额过低,坏帐准备金额明显不足,未能达到谨慎核算的目的。因此,新制度规定应收帐款按备抵法取坏帐准备的提取比例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由公司自行确定,同时规定对期末应收票据、预收帐款、其他应收款等都应列入风险管理中,这样使企业更加谨慎地反映其财务状况,不限制估计坏帐损失的方法,让其象成本核算那样自行选择适合的核算方法,固定下来,按提取比例提取,超支者报批或督促企业加强管理,从根本上减少坏帐的发生。

2.加速折旧。总的来说,我国不少企业的折旧率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不能适应企业技术更新,发展生产的内在要求,为此现行新会计制度在强调采用直线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同时,允许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其中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点:第一,许多固定资产在使用初期效率高,生产能力大,早期的营业收入大,为做到收入与成本恰当配比,就应让这些资产具有最大经济效用的早期多计提折旧;第二,因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无形损耗,使得固定资产的大部分价值应在短期限内收回等等。因此,允许一些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中选定一种方法,是完全必要的。

3.低估存货。由于受到市场价格因素的影响,企业以前购进的存货的价值可能低于当前市价,造成企业面临潜在的存货损失。这时,可通过低估存货损失,高计产品当期销售成本,从而减少当期利润的办法来得到补偿。其具体方法有:一是当企业的产品发生滞销时,为了抵偿存货报废发生损失对企业的消极影响,或者防止商品因大批削价而影响经营利润,企业可以提取削价准备。二是在市场物价持续上涨时,允许采用后进先出法对发出或领用的存货进行计价,低估存货成本。

4.收入确认与谨慎性原则。收入准则对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的确定规定了以下原则:(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的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3)与交易相关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以上四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能确认收入,任何一条件没有满足,既使收到贷款也不确认收入。这充分体现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

三、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正确使用

1.充分认识谨慎性原则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原则。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手中掌握着大量的金钱和帐务,同时受着外界或这或那的诱惑,并且会计人员的决策将关系到整个企业或者公司的生存与发展,所以会计人员首先应该在思想上重视谨慎性原则,正确认识和使用谨慎性原则。与此同时,企业或公司领导应该重视对会计人员谨慎性的培养和重视,既要做好谨慎性培养的工作也不能过度谨慎。

2.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相关条款应尽量具有可操作性。从我国现有会计规范看,有些体现谨慎性原则的具体方法可操作性比较强,如存货的后进先出法、加速折旧的方法等。但是对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资产减值谁备数额起决定作用的“可变现净值"的确定较为困难,这为会计人员实施谨慎性原则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可就"可变现净值"的确定问题制定出一些行业规范性具体标准,以指导企业会计人员的实践行为。

3.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任何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在会计实务中的贯彻和运用都离不开会计行为的上体―会计人员。所以企业应抓好内部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这将为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奠定基础。一个优秀的会计人员应能够掌握如何适度地运用好谨慎性原则,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做到客观和公正,避免主观随意性。努力配合企业决策者的工作,使企业既能防御未来的风险,又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

4.加强审计监督。充分发挥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作用,为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构造“防御”体系。为防止企业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用或滥用谨慎性原则,应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体系,确保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谨慎性原则的合理运用。

5.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和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与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有机地结合起来,谨慎性原则的运用首先是对会计领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事项进行判断时所体现的一种态度;其次,才表现为一系列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不同的判断会导致其对方法的选择,当然也会导致不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结果最终会影响到信息使用者特别是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因此,凡是与谨慎性原则运用有关的、会影响投资人和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对目前和未来理性判断的信息都应在财务报告中作出全面陈述,包括体规谨慎性原则的若干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应用的背景、产生的影响等。

参考文献:

[1]孙宝成.对稳健原则在我国应用的思考.会计研究,1995,3.

[2]黄凯红.稳健原则在中国的适用性及实际应用.会计研究,19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