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17 18:14: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

篇1

一、向使 

《六国论》“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句,教材注释将“向使”解释为“以前假使”。此说值得商榷。 

“向使”的“向”并不是“以前”的意思,它和“使”一样,都是“假使”义。例如: 

(1)《论语》云:“沽之哉,沽之哉,我待价者也。向非妇人,待嫁奚为?”(《太平广记》卷二百五十二引唐高彦休《唐阙史·俳优人》) 

(2)诚臣计划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史记·陈丞相世家》) 

上面两个例子中的“向”和“使”都是“假使”义,表示假设关系。 

因此,“向使”是由“向”和“使”同义复合构成的词。例如: 

(3)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史记·李斯列传》) 

(4)向使司氏决快所欲,未必能复田。(《南村辍耕录》) 

“令”和“若”也有“假如”义,同样可以和“向”同义连用。因此,“向令”和“向若”也有“假如”义。例如: 

(5)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史记·伍子胥列传》) 

(6)向若家居时,安枕熟。(唐皇甫曾《遇风雨作》) 

二、摽掠 

《阿房宫赋》:“摽掠其人,倚叠如山。”课本对“摽掠其人”的注释为:“攻击掠夺他们的人民。摽,击。”并将“摽”注音为piāo。这里对“摽”的释义和注音均不够妥当。 

先看释义。 

“摽掠”的“摽”通“剽”,“摽掠”为“抢劫、掳掠”义。例如: 

(7)充下诸将溃去,多行摽掠。独飞屯宜兴,不扰居民。(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一) 

(8)萱纵兵摽掠公私财物,入处王宫。(《三国遗事》卷二) 

(9)操曰:“粮草在后,多被摽掠,吾故令在前也。”(《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

(10)边报纷纷,言吐蕃率众三十余万,号五十万,侵犯边疆,摽掠妇女,掳劫民财,势如山崩潮涌。(《东游记》第十一回) 

例(7)的“多行摽掠”就是“做了很多抢劫、掳掠百姓的事情”,与下文的“不扰居民”形成了鲜明对比,如果把“摽掠”理解为“攻击掠夺”,反而给人以画蛇添足之感。例(8)和例(9)中“摽掠”的对象分别是“公私财物”和“粮草”,都与“打击”义无关。例(10)中“摽掠妇女”是“掳掠妇女”,与下文的“掳劫民财”形成对应,也不宜理解为“攻击掠夺妇女”。 

再来看“摽”的读音。 

《汉语大词典》列出了“摽”的五个读音,并分别对应于不同的意义,现分列如下: 

(一)biào 

1.捶胸;击。2.落下。3.用胳膊紧紧钩住。引申为连结。4.指勾结。5.对比,较量。 

(二)biāo 

1.挥之使去,驱逐。2.通“镖”。3.通“标”。标榜。4.指标志,标示。 

(三)piāo 

1.高举貌。2.通“漂”。漂浮。 

(四)pāo 

抛弃。 

(五)piào 

1.通“僄”。轻。2.通“剽1”。抢劫;窃取。 

根据所举例子不难发现,在上述诸多意义和读音中,只有“抢劫;窃取”义及其对应的“piào”音才是符合“摽掠”要求的。 

三、翼蔽 

《鸿门宴》:“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教材注释“翼蔽”:“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掩护。” 

按教材是将“翼蔽”中的“翼”当作名词作状语了,不妥。“翼蔽”是由“翼”和“蔽”同义复合构成的词语,当释为“遮挡”。另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本第一册也收了《鸿门宴》一文,对此句中“翼”的释义是“像翅膀一样”,同样不够准确。此句《汉书·樊哙传》作“项伯常屏蔽之”,王念孙《读书杂志》指出:“彼言‘翼蔽’,犹此言‘屏蔽’也。”即认为“翼蔽”和“屏蔽”同义。“屏蔽”和“翼蔽”一样有“遮挡”义。例如: 

(11)故曰:聋瞽之君,非无耳目也,盖左右前后者屏蔽之,不使视听尔。(元稹《献事表》) 

(12)崔遵度清节纯德,泊于荣利,事太宗为右史十余年,每侍殿陛,侧身轩楹以自屏蔽,不欲当上顾盼。(《渑水燕谈录》卷二) 

“翼”有“遮挡”义。例如: 

(13)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诗·大雅·生民》) 

(14)丁乃以身翼翁而进。(《聊斋志异·梦狼》) 

例(13)和(14)中的“翼”都可以带宾语,可见是作动词,而不是名词作状语。 

一些研究者已经撰写了文章,从不同角度论证了“翼蔽”为同义复合词,“翼”并非名词作状语,此结论比较可靠,教材编写者对此不可不察。 

四、淖 

苏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二《田单列传》(节选):“淖齿既杀湣王于莒,因坚守,距燕军,数年不下。”课本对“淖”的注音为nào,对“淖齿”的解释为“战国时期楚人,仕齐为相,后来杀了湣王。”这里对“淖齿”的情况介绍非常精炼,但注音不够贴切。 

“淖”的读音并非“nào”,而是“zhuō”。《汉语大词典》“淖”条在“zhuō”音后的释义为:“姓。战国楚有淖齿。见《韩非子·内储说上》。”这里的注音和释义都是非常准确的。 

汉语中有一些字在做姓氏时,不同于其常见的读音,例如“盖”读“gě”、“过”读“guō”、“华”读“huà”、“区”读“ōu”、“朴”读“piáo”、“仇”读“qiú”、“任”读“rén”、“解”读“xiè”、“曾”读“zēng”、“查”读“zhā”等。“淖”做姓时,读音为“zhuō”,而不是更为常见的“nào”,也属于这种情况。 

除《汉语大词典》外,《汉语大字典》和《辞海》等权威性辞书在“淖”表示姓时,均标为“zhuō”音,很能说明问题。 

那么,如何尽量避免教材注释出现错误呢?我们提出如下两点建议: 

(一)重视辞书,严把教材质量关 

当今时代,我们的辞书业达到了一个高峰,《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辞海》《辞源》和《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各有所长,给人们的研究和教学等方面带来了不少便捷。这些辞书往往吸收了前代辞书的优点,结论一般比较可靠。作为教材的编写者,在进行注释之前,一定要充分重视和借鉴这些辞书,尤其是对于多音字等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更应当如此。教材中出现的一些错误,有的是由于没有充分重视辞书中的成果,有的则是与对辞书的成果取舍不当有关。 

(二)及时更新,不断吸收新成果 

高中语文教材应当在内容上具有典范性、在质量上具有可靠性、在体例上具有严谨性,而且应当与时俱进。因此,要在保证内容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不完善之处进行调整,无论是在教材主题、内容的选择还是注释方面,最好及时吸取包括研究成果在内的新信息。教材编写者不但需要文言文的鉴赏能力,还要具备掌握文言文语言文字的能力。除此之外,教材的编撰者还应当关注教材研究的一些新成果,及时吸纳那些合理的建议、意见。目前在教材注释方面已经有了不少成果,但就我们所观察到的情况而言,不少版本的教材在研究成果的吸纳工作方面做得还不够,从而影响了教材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①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版。 

②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崇文书局、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 

篇2

人文主义教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五世纪时期的古老教育。当时的教育除了哲学、史学、戏剧等文明教育外,主要强调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门学科。这几门学科后来成为中世纪大学学科的基础,被人称之为Liberal arts,意指自由人的学科。我国翻译成文科或自由艺术, 泛指那些对提高人的文化素养有价值的学科。文艺复兴时期, 意大利的学生用studiahumanitatis 表示这些学科, 英文为the humanities,我国译为人文学。我们将Humanism一词译主义,有学者认为是受《易经》中文明以止, 人文也这一说法的启示。由此可以看出,人文主义是文化发展进程中不断演变的概念,它从一开始就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和先进成果。人文主义教育就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教育。个人的人文涵养是个人健康发展的体现,社会的人文素养是一个社会有效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积累文明成果的程度,是文明社会的内涵。在当前人才大战、人本主义管理与教育思潮之下,重视人文教育与当前高职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是一致的,也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现状

1. 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要求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几年,我国高职连年扩招,使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占到高等教育的一半,中国职业教育规模也已经居世界首位。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客观上要求提升教育质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也就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专门部署。

2. 高职院校对职业技能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学生对技术技能学习的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为了提高办学质量,高职院校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如一体化教学,双师型教育,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等,无不围绕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提升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展开。这些创新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依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睡觉、走神,甚至于不到课。学生对上课的消极态度和学校的殷殷希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 高职教育忽略教育与培训的区别, 弱化了人文素养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当有别于普通的培训,目光要放长远,不能偏离教育的实质。网络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只有培养出会学习的全面发展人才,才能不断取得科技创新和进步。从以上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中可以看出,高职教育在国民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高职院校的学生也更需要关爱、启发、激励和引导。而人文主义恰恰强调个体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旨在通过人文学科的传授使人的发展达到更高的水平和状态, 以实现人性的拓展, 激发人的潜能,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可见,高职院校引入并重视人文主义教育理念是高教现状的内在要求。

三、高职教育应重视人文主义教育的其他原因

1. 从教育的根本出发,人文教育是高职教育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天命谓之性,率性谓之道,修道谓之教。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道德素养培植是教的本质要求。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而中正、和谐是育的内涵所在。教和育两个方面都要求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以人文主义教育为基础。__百仞之高,始于足下,只有夯实仁德根基,继而以文化之,才能实现以技长之。

2. 高职院校学生的潜能在初、高中阶段的应试教育环境下,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培养

步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着他们的优势和特点。他们中的大多数头脑灵活、反应敏捷,智力水平并不低于社会上默认的优秀生。这些孩子的思维亮点,曾被家长、学校认为是不务正业。作为青年一代,他们有着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他们在用自己的眼睛在评判着这个世界。他们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有自己的情感和追求。他们不仅仅是考试的机器和老师眼中的差等生。在高职教育阶段,我们不能简单将以分数论高低变换为以技能论英雄。我们应该从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和高品质生活的角度来关爱学生。

3. 高职院校学生的理想、信念与对社会应有的正知正见有待引导

高职院校的学生或者由于成绩差,自信心长期受挫,有自卑的心理倾向;或者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情感受到伤害,缺乏安全感、认同感,性格孤僻;或者由于一些偶然事件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对社会有偏见。步入高职院校,实在是出于无奈,主动要学习技术的很少。这些经历和遭遇都会给原本青春靓丽的高职学生蒙上一些心理阴影,使得这些孩子身心不能健康、协调发展。

在这种情境之下,高职院校只有引入人文理念,用人文精神经常鼓励孩子,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闪光点和优势所在,让他们意识到国家和社会对他们如此关注,寄予厚望。只有让他们充满自信,重新扬起理想的风帆,才能让他们爱一行、专一行,有信心、有决心学好技术,健康成长。

四、高职院校加强人文主义教育的作用

1. 有效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意见》特别指出,要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别强调要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要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职业精神培育机制。可见,国家层面的高层设置也意识到了人文主义教育在有效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作用。

2. 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水平

人文主义教育中的美育欣赏课程,通过对优美事物,如优美的书法、舞蹈、音乐、建筑、语言等的欣赏,让同学们去感受美,体会美,使大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可以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树立积极的审美情趣,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3. 着力增强学生自我认同感、社会认同感

每个人都渴望支持。作为青春成长期的高职学生更希望得到认可和关注。经常赞扬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这种由衷的鼓励和表扬,学生从中会获得自信,并进而保持被赞扬的这句话、这个行为。久而久之,学生会因此而养成越来越多的好习惯,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会增强,形成自身素质。所以,积极的认可和支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都会增加同学们灿烂的笑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自我责任心,学会从新的角度认识自我。天生我才必有用,高职院校的学生只有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自己和别人,发现自我价值和学会包容别人,才能掌握更多的新技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4. 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观和世界观

人文主义教育以人为中心,在教学中主张要了解学生的性情,因材施教;主张教师对学生严慈相济,反对羞辱和体罚学生;主张好的教学方法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自尊心为前提,向往人的全面发展。这种重视智慧潜能开发,发展健全体魄的教育,逐渐会影响孩子们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改变他们的认知,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五、高职院校加强人文主义教育的途径

如前所述,人文主义教育是一种理念,可以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人文主义要求教学人员用爱心去教书育人,而不仅仅把课堂当成一种工作或任务。高职院校的人首先要树立一种人文主义教育的理念,认识到人文教育是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与身心素质教育的基础,让这种理念来指引高职教学的各项工作。

具体而言,人文主义教育的具体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当然也可以是国外优秀文化。这种人文知识教育,是人文主义教育的载体和切入点。人文主义教育只有通过人文知识的熏陶,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价值观念,进而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形成一种稳定的人文精神。

高职院校的学生,本来就对学习不感兴趣。我们不能要求他们去读《论语》《道德经》《弟子规》,列夫托尔斯泰的著作或名人传记,我们只能用其中的摘录如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等这样的语句去引导他们,让他们读其中的一两句、一两段,然后去品味、去体验、去感悟。这些孩子的悟性和灵性会告诉他们其中的道理,进而导引他们积极地生活态度,去追求自己的美好人生。树立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对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先正己、爱生。只有以完全正能量的人格去影响学生,才能对学生施以人文陶冶。教师的品德要堪为师表,教师的学识要堪为楷模,教师的言行要堪为榜样。具有良好精神面貌、和谐融洽、文明上进的教师团队才能营造学院积极的人文环境。

篇3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改革 语文实用技能模块教学 六位一体

目前,高职语文教学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为了突破这种教学困境,突出高职教育特征,我们提出了建设六位一体的能力型的高职语文课程模式。

一.“六位一体”能力型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及动因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是2001年经湖南省政府批准的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院的办学实力,从2006年起创立并实施了“六位一体”能力型课程模式教学改革。这是在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职业活动调研,吸取国内外某些教学模式的合理内核,结合学院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经验而实行的教学模式与评价改革活动。首批改革试点课程涵盖了不同专业的26门课程,高职语文课程是其中之一。“六位一体”能力型课程模式教学改革实施七年以来,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果,得到院内师生、兄弟院校和湖南省教育厅领导的肯定。

高职语文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它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传统高职语文课程偏重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历来被认为只是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和语言训练的公共基础课,从未与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做关联考虑。高职语文或与中学语文无异,重复低效;或与普通高等教育大学语文类似,职业特色缺失。因而许多职业院校的教师和学生都不太重视语文教学,有些专业院系把必修课改成选修课,有的干脆不开。即使开设了语文课,学生也不爱学,老师讲课唱独角戏。针对高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院“六位一体”能力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结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我院语文教研室构建了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六位一体” 能力型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模式。

二.“六位一体”能力型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特点、原则与策略

“六位”是指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并重点突出“六个”核心要素,即职业能力需求分析、课程目标、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职业能力训练素材、“教、学、做”结合形成的考核。“六位一体”指在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必须遵循的由六个核心要素有机构成的基本原则: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确定明确、具体、可检验的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目标构建教学模块、设计职业能力训练项目;根据职业能力形成和知识认知的规律,“教、学、做”一体化安排,即以真实的职业活动实例做训练素材,以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为驱动,促使和指导学生进行训练,在训练中提高能力,认知知识;课程考核以平时项目完成情况和学习过程的考核为主。根据此原则构建的能力型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语文实用技能模块教学法,将六个核心要素统一在课程教学中,从而呈现了鲜明的职教特色。

1.就业导向,能力本位

职业教育最大的特点是以就业为导向,这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就是使学生获得相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职业岗位能力的构成包括职业专业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与素质,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专业技能,公共课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与素质为主。所以,对于公共课来说,以就业为导向,就是以职业核心能力和素质需求为导向。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及语文学科要求,本课程在目标的制定与实施方面进行了改革。

(1)根据职业核心能力和素质需求分析,确定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职业核心能力又称职业通用能力、关键能力、可移技能,是指具体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的,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关于颁布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试行)的通知》(劳社鉴发[2007]11号)了职业核心能力体系构成的7个模块,即与人交流、数字运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职业素质,是指除了职业专业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以外的其他相关素质,如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团队协作、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等等。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特点,如果教学中能结合职业活动训练学生的语文应用技能,就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素质。课程组教学人员与行业企业现场专家一起,对本课程与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关联度做了分析,据此确定了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即以职业核心能力和素质需求为导向,以语文能力为核心,以学生主体的语文实践为基点,在注重大学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的同时,突出实用性,提高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这个课程目标的确定,有效提高了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整合课程内容,整体设计课程教学。传统的大学语文课程内容多以阅读教学为主,且教学方式单一,教师主要采用对选文进行条分缕析地讲授,其课程体系内容及教学方法已不再适用于新课程。本课程按照“六位一体”原则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一是根据职业核心能力和素质需求分析,从语文能力训练的视角切入,整合语文学科内容。针对学生将来就业所需的基本语文能力选择知识点,知识内容的选择注意适用、够用、实用原则,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课程内容包括5个能力训练模块,即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文面能力训练、阅读鉴赏能力训练、写作能力训练、专题活动能力训练。其中,前面四大模块是单项能力训练模块,专题活动能力训练为综合能力训练模块。专题活动是企业、单位或组织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在特定时间、场合下组织某种活动,并使活动的参与者都能直接体会到某种刺激的信息传播方式。专题活动是一种群体性质的活动,也是广泛存在于各个职业岗位的常见工作方式,是传递信息、表达思想、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因而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会经常遇见,如各种会展、竞赛等等,本模块任务的完成,涉及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是对前面四大模块能力的综合运用的检验。5个能力训练模块又细分为19个单项能力训练,从而构建了语文实用技能体系;二是确定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能力目标和支撑知识;三是设计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单项能力训练项目和综合能力训练项目;四是确定能力层级标准及考核评价方法。以上改革使课程教学更符合职业岗位实际需求,7大能力体系中,除“数字运用”一项以外的6项能力都列入了实践研究范围,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素质。

2.项目驱动,实践教学

“六位一体”能力型高职语文课程和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是通过能力训练项目来进行的。项目是指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必须承接和完成的某个具体的职业任务。以项目驱动教学,是指通过完成某个具体职业任务来掌握语文技能、方法技能和社会技能的教学方法。如通过完成专题论文、设计并组织专题活动、编写学期写作文集、小老师讲课、课文情景再现绘画等实训项目地操作,使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项目地设计的原则是根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学生专业及基础实际,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项目教学是解决职业能力训练与知识传授相分离的有效途径,通过精心设计训练项目,将知识、技能、素质目标落实于项目训练之中,使能力训练有了具体的教学载体,可操作性大大增强,从而实现“教、学、做”的完美统一。

3.过程考核,科学评价

传统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注重知识的考核,多以期末书面答卷的终结性考核形式为主。本课程的考核以能力考核为中心,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其中过程性考核占课程总评分的70%,终结性考核占30%。形成性考核指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根据教学模块内容和能力定级,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考核,包括学习态度、出勤、课堂讨论、课堂训练、课堂参与、组织活动记录等。终结性考核是期末的全面考核,包括学生完成综合能力训练项目的情况、平时参与学校或社会活动的获奖情况、参与课程能力训练内容相关的竞赛、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能力考试等评分项目。考核形式不囿于书面答卷,根据学生专业采用口试、面试、现场操作、表演等形式,并制定这些考试形式的具体实施方案。考核形式的多样性,实现了评价的全面性。为了避免考核评价的主观性,课程考核评价标准还做到了细化和量化。现在的考核体系改变了期考定终身的情况,而以形成性考核为主,这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成长过程的关注,这是课程教学评价的一大进步。

三.“六位一体”能力型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成效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与学的双边动力。新的课程教学模式令学生耳目一新,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有的学生在学习体会中这样评价课程:“以前学习语文只是为了考试,每天学得很累,读得很累,而且用得也很累;除了书本,还是书本;除了答案,只有答案,与实践联系甚少。但是,经过这期语文的学习,许多细小的地方得到了注意,更多的是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并与实践、生活紧密联系。当然,其中的乐趣也是少不了的。”学生对本课程任课教师的评教测评分平均达92分以上,学生对“课改”的总体评价是“兴趣多多,收获多多”。教与学形成了良性互动,教师的教学兴趣也得到了激发。职业活动调研,能力分析,整体设计,项目设计,探索学生主体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和采用多媒体等新的教学手段,编著职教创新性教材,一系列的教学教研活动突出了课程改革给予教师的教学主动性和创造性。

2.课程教学法得到优化,学生主体实践教学得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设计给了学生在课堂上更多动脑与动手的机会,改变了原来“满堂灌”教学模式,使学生不再成为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成为主动行为者,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发挥。课程组在单元教学设计中探寻可操作性教学模式,基本形成“导(案例或情景引入)议(讨论与分析职业活动素材、项目)练(技能操练与项目成果展示)评(评价项目成果与总结项目完成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的教学模式,形成“感知探究实践反思”的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呈现开放性特点,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3.学生的实用语文能力得到提升。课程教学以语文实用技能模块训练项目为驱动,多以专题活动课形式进行课堂单元教学。项目驱动和过程考核,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只局限于第一课堂,如项目调研、信息检索与资料的获取,专题活动人员的分工与协作工作等,必须在课前或课后完成,同时学生参与课程相关的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能力考试等情况列入课程考核的评分项目,这些使学生积极投入到第二课堂的学习实践中。课程教学由第一课堂辐射到第二课堂,提升了学生的实用语文能力。

4.强化了课程与学生专业的结合,突出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在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同时,应关注学生专业职业素养培养,根据所教学生专业培养计划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科学合理地分解语文能力训练目标,侧重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内容的教学与能力训练,例如建筑装饰专业的的能力训练项目就有课文情景再现绘画,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结语:本课程注重整体设计,模块组合;能力分级,逐层递进;实践分步,注重可操作性;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职业引导,实践体验;知识能力目标以“适用、够用、实用”为原则。它改变了以往大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单纯的阅读教学的“老面孔”,摒弃了教师讲课、学生做笔记的满堂灌教学模式,项目驱动,“教学做”合一,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用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曾良骥.高职六位一体课程教学模式与评价标准[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姜大源.关键能力——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教育与职业[J].1996.

篇4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 跨文化意识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99-01

1.培养跨文化意识的背景

跨文化意识的研究是伴随着各国不同的文化背景需要跨国交往的前提而进行的。本人认为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是不可分割的应齐头并进双管齐下。如果偏重语言轻视文化会导致只懂表象不懂内涵。而跨文化意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灵敏度,从而更好的把握语言的罗盘促进交际双方的相互理解。因此现代的新课程提出了我们的语言学习应该是语用化、语境化以及语言学习中的文化学习。高职中的英语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最终目的,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方针下,更好的使语言技能和文化能力相互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做到不会因为文化的差异而引起语言运用的障碍和失误。大家都知道,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可能较差,缺乏学习的兴趣而忽视文化意识和文化的渗透和学习,进而也制约了对英语的学习效果,影响他们在职场的工作的表现和发挥。

2.跨文化意识的内涵和培养的目的

所谓跨文化意识是指在学习中对其所学的外语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并在这基础上对语言的学习来培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如果深层次的研究的话就要对其语言的文化背景进行充分的分析,进而了解该国家及民族的生活习惯、风俗文化及思维方法等角度去学习。因此本人认为高职学生学习英语要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第一,培养学生首先要有学习好英语基础知识的能力。只有当学生学好了英语知识的前提下才能不断的分析研究英语文化,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第二,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思维和客观的态度。各国的文化都有精华和糟粕,培养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敏感性和辨识能力,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特点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懂得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的差异,学习他国文化的精华和长处进而提升自己的能力。第三,培养学生的交际技能。随着我国更加开放和国际的接轨,这就要求有更多的了解外国文化和外语的人才。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应该努力学习外语和了解他国的文化背景来迎接新的挑战。第四,培养学生的文化鉴赏力和辨识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使得一大批外来文化涌入中国,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之状丛生,这就需要我们培养的高职学生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不能人云亦云,眉毛胡子一把抓,应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

3.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

要提高高职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就必须要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加强和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改良教学方法等手段来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3.1创造不同的文化环境营造文化意识氛围

模拟不同的文化背景的文化氛围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需要创造一个有利于高职学生进行跨文化学习的环境,包括开放的课堂教学,通过实战化的教学使得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教师应尽可能说英语来教学,让学生模拟应用情景的对话来练习,多给学生说话和交流的机会,教师还可以运用现代技术如多媒体技术来分享视频音频和网络资源,尽可能的创设一个真人的环境来提高学生的英语的交际水平和跨文化意识。

3.2完善和改进教学大纲和选编合适的教材

现行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中对语言的教学中语法、词汇以及听说读写都有详细的要求和规定,但由于不够系统,不够完善,从而影响了英语教学的质量,因此要完善教学大纲,其内容应包括跨文化意识的方方面面,这样将对高职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在选编教材时应注重实用性、真实性和规范性,最佳是把文化知识和语言知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更直接的了解国外的风俗习惯和社会文化;课程的教学应服从和服务于教学目标,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可以聘请一些外籍教师开设口语的课语言文化系列的知识讲座等,可以包括文化与交际、涉外礼仪、风俗与习惯、人文与科学等这些内容。这些对于提高高职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3转变高职教师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必须树立自己的语用意识,在高职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首先要对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有所认识,其次必须要加强自己的跨文化修养,教师必须不断的接触多元化的文化,当教学中遇到跨文化有关的知识时应当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敏感度,以及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度和辨识力,使他们能主动自觉的接受并融化所学的跨文化知识。

3.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

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文化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当前教育的大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要把师资队伍的建设摆在相当重要的位置,建立一种以提高教师文化素质的培训和进修机制来提升教师比较欠缺的相关的中西文化知识,也可以直接去国外进修考察学习生活,亲自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从而提升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教育和教学。

总结: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对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高职学生作为外来社会发展中可用的实用性人才在涉外交际和业务交际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那么较强的跨文化意识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不是空洞的一句口号,而应该是具有可操作的,这就包括在英语教学中既要注重语言的学习,还要时刻不忘加强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跨文化意识的敏感性,只有当高职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了英语的语言学习和跨文化知识才能在外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游刃有余,才能满足新时期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包志坤;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外语界;2009

篇5

关键词:手工制作课;现状分析;意义;实践研究

手是思维的镜子,是意识的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学生在手工制作的探索中,培养了动手能力,提升了审美素养。手工制作课程――丝带绣制作与实践过程中蕴含了从观察到思维,从认识到操作,从想象到创作等多种教育契机,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以有效传承。

一、高职学生手工课之现状与分析

自学院针对全院女生开设《手工制作课》以来,我们看到了很多女生“从没拿过针,针线活零基础”到“穿针引线,游刃有余”的蜕变。本课题通过《手工制作课》的研究,让我院学生从动手能力出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实现对我院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让更多的高职院校女生掌握一门生活技能,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手工制作课程开设的意义

我院立足校园,开设了以丝带绣绣制与民族音乐赏析相结合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手工制作课程。丝带绣将苏绣、粤绣、蜀绣、湘绣四大名绣的针法、技巧简单化,在传承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扩大刺绣地应用范围,将绣制地美融入生活的各个方面,较好的实现了对学生审美和人文素质的提升。

(一)高职学生手工制作课开设的必要性

通过手工制作的学习,教学生学会手工操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陶冶情操;帮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学习中快乐,快乐中自信,自信中进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全面提高学生审美素养;进一步开发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通过这项活动,让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各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丝带材料再利用,提高学生的美化生活的能力;欣赏优秀的手工制作作品,从中体会到手工制作与民族文化、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继承民族文化,热爱生活。

(二)增进音乐修养,培养审美素养

老师在教授刺绣的同时通过民族音乐的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通过对传统乐曲的聆听与赏析,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认识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在音乐中受到熏陶,增进了学生的音乐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增加学生对传统刺绣的了解,提升基本生活技能

丝带绣作品虽然从原材料、绣制效果等方面与传统刺绣有了一些不同,但其所使用的针法和技巧都是从传统刺绣中改良而来的,这也为90后的学生独立完成一幅刺绣作品奠定了基础。让90后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老师传授的简单针法和技巧,完成一幅有主题、有意境的作品,并将所学能够直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高了他们的基本生活技能。

(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树立坚定信念

通过对刺绣和音乐的学习,能让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同时,还能够在学生解决绣制难题、完成绣制任务等教学驱动中,帮助他们树立坚定信念,努力发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勇于追求、持之以恒以及团结互助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手工制作课程实践中应强化的问题

一是加强专任教师业务能力培养。加强在职教师继续教育,重视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手工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交流教学心得和经验,取长补短,效律利用教学资源。

二是欣赏范作、激发创作灵感,杜绝“依葫芦画瓢”。质量高、数量多的范作欣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当学生看到精美的完成品,才会兴趣大增、跃跃欲试。范作的样式创新越多,越能够启发学生的想象,更有信心完成有自己个性的作品。

三是注意加强现场教学,指导老师要认真搞好教学设计,提前制作好手工作品。通过操作示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并通过自身努力形成技能技巧。同时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注重调控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是在手工制作活动中,老师要注意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的培养。并与掌握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实践性、教育性相统一。同时加强纪律、安全教育,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品质量意识。

通过实践,手工制作课作为我院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多形式的传递着、沟通着师生之间的情感和思想。在手工制作课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使我院学生不仅具有专而精的动手能力,而且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人文精神以及关心社会、关心人类的态度,培养了诚实守信,努力创新的精神,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让民族传统文化更加有效的传承!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绿色教育;高职;课程绿色化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思潮――生态教育。它是将生态学的一些思想、理念、原理及方法直接或间接的融入现代教育过程中,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的目标。我国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引入了生态教育的思想,并将其应用于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建设中。生态教育涵盖多个教育层面,包括学校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等。绿色教育作为生态教育的一个层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教育的内涵

绿色教育从狭义上看专指环境保护教育;而广义的绿色教育,则指通过创造一种健康和谐的自然、物质、文化心理、教育管理环境,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育。因而,绿色教育并非只是绿化、美化、净化学校,更重要的是“绿化”每一个师生的精神世界,让“绿色”充猎谛T爸小W苤,绿色教育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作指导,立足长远发展来组织和实施学校当前的各项工作,并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教育,它体现了一种和谐、自然、人本、民主的现代教育观。

绿色教育运用发展论、服务论及育人论等观点,主张在教育的过程中顺应学生的自然天性,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时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强调寓教于乐。此外,绿色教育力求突破学校的围墙,实现学校、家庭的开放融合。

二、目前高职艺术类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趋于宏观,缺乏可持续发展战略

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课程目标对教师在开发课程与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对课堂教学起到统帅作用。现代高职艺术类课程思想仍采用传统的、封闭的直线观点,课程目标注重知识的记忆,强调对知识的系统掌握,这就造成高职艺术类课程目标的设置以知识传授为主,同时,课程目标多从宏观角度考察人才培养类型,而相对忽视从具体的微观内容出发,造成课程目标模糊。此外,高职课程目标的设置缺乏战略指导,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

(二)课程内容单一,重复性较多

课程内容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课程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构成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学校文化知识体系,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高职课程内容坚持以理论为主,辅以实践,显现方式单一;课程内容的选定主要从课程专家的角度出发;课程内容与职业、就业联系不紧密,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合学生的个性化要求。

(三)课程实施过程艰难,浪费现象严重

课程实施是实现预期的课程理想、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也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程。传统的高职课程仍然停留在知识传授的阶段,教学方法单一,多采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度不足,教学效率低。同时,高职课程实施忽视学生的实践学习,部分实践器材相对落实,造成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的同时也造成资源浪费。

(四)课程评价缺乏统一,多种方式并存

课程评价是对课程实施结果的判断和评价,旨在为调整、修改课程实施的策略和方法提供依据。目前高职院校采用的评价体系多是总结性评价,通过考试成绩及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等对学生进行评价,能够快速、有效的检验学生在某个专业领域的学习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可操作性强,同时简单易行,对教师教学质量起到了检验作用,并对及时调整或改进教学方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只重结果,忽视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生理、心理等的变化,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标准化的目标检查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高职艺术类课程绿色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以构建学生完整的世界为课程目标,关注可持m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教育是教会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认为教育最基本的、最核心的目的就是促进人的和谐、完满发展。绿色教育在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遵循可持续发展,关注在自然环境中人的“自然教育”。

职业教育是一种技术教育,是为社会输送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渠道。职业学校作为培养职业人的主要场所,沟通着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这就要求课程的设置、课程目标的选择要从社会需求、行业需求出发,选择恰当的课程;同时,要兼顾人与自然的和谐,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培养合格的“社会人”、“生态人”。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目标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追求人的个性独特发展、个性自由发展、个性创造力发展和个性情意发展在内的个性健全发展;同时,课程目标的设定要沟通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从促进社会发展的角度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设定目标。

(二)注重详略恰当的课程内容,减少课程冗余

绿色教育注重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同时注重协调各部分课程内容,减少课程重复性,降低课程时间、内容及资源的浪费。因此,高职课程内容的选定要在参照课程专家意见的同时,吸收行业、雇主、教师及学生参与,反映社会需求、学生要求等;课程内容在反映“人文”知识的同时,兼顾职业教育的特色,注重技术教学、实践教学,其实践课程除了必要的验证性实验外,还要有一定的职业技能训练,但更侧重于结合生产现场须解决的技术问题的能力培养;同时,课程内容要兼顾终身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课程内容要及时更新,与社会发展同步,与技术更新同步,增强实际的应用性。总之,高职艺术类课程内容要坚持能力培养为主,理论知识为辅,关注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课程实施注重教学策略选择,构建平等的师生观

绿色教育指出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减少资源浪费,注重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同时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体现在高职课程中主要表现为:首先,职业教育侧重于技术实践教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教学实训基地或实践设备,这些实训基地建设、实践设备的选择应考虑可持续发展,同时注重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设备。其次,高职课程的实施应规避传统理论课程自上而下的教学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宠妃发挥教师、学生的积极性,采取自下而上或从中间而上的策略。此外,课程教学要坚持师生平等的观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平等的师生观,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

(四)课程评价标准规范化,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篇7

【关键词】 月份牌;广告画;商业美术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近现代文化中,商业美术是重要的文化现象,月份牌广告画是商业美术中最主要艺术形式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成为中国最大的对外通商口岸,由于商业发展需要,月份牌广告画萌生。月份牌广告画是一种商品广告画,用擦笔画和水彩画两种技法结合而成,最初是作为商业宣传随所购买商品赠送。由于画上大多印有一年的月历及节气,月份牌画的名称也就据此而得。据年画研究专家王树村先生考证,所谓“月份牌”最初是上海四马路洪福来吕宋大票行,随彩票赠送的《沪景开彩图-中西月份牌》,该图印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1]345。经上海图书馆学者多方考证,该馆所藏《申报24孝图》月份牌,出品于1889年,比《沪景开彩图》还早,该图应该是目前现存最早的月份牌。另据黄志伟、黄莹合著的《中国近代广告》一书的研究,月份牌出现时间可能还要更早一些。该书指出,1876年1月3日,上海棋盘街海利号已经开始销售月份牌,广告内容如下:“启者,本店新印光绪二年华英月份牌发售,内有英美轮船公司带书信来往日期,该期系照英字译出并无错误,……如蒙光顾,其价格外公道,此布。”1884年《字林沪报》,再次刊有“出售华英合壁月份牌,素蒙仕商购取,悬壁间,日换一纸,眉目豁然,兹又印出1884年月份牌与前一律每幅七角五分,诸君欲购请至本字房购买可也,此布,字林告白”。1886年《申报》上亦刊有赠送月份牌的广告。综上可见,月份牌广告画从清末到民国初年,经历了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其商业价值、文化渊源及艺术价值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

二、月份牌广告画的文化渊源

月份牌广告画通常在画幅四周配有精致的画边边框,并在适当的位置明确标出商品及商号的名称,在画幅的两边或者下方印有中西对照年历。月份牌广告画的画面内容多为美女形象,也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风民俗等类题材。从艺术形式来看,是中外文化艺术相碰撞融合的产物。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年画和仕女画是月份牌广告画的主要文化渊源。过年张贴年画是中国人独有的习俗,基本上每家每户都要张贴,并且张贴时间较长,从过年直到下一年新年到来之际才予更换。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拥有数量庞大的受众群体和极其广泛的社会影响。月份牌广告画积极借鉴传统年画艺术的形式特点,在画面上印有月历,旨在通过提高其实用性,从而增加广告宣传的受众范围及社会影响。传统仕女画也是月份牌广告画的重要历史文化渊源之一。中国美术史从魏晋开始,发展到唐代,绘画上兴起专门以女性为创作题材和表现对象的艺术形式,即仕女画。女性形象自身所具的可观性、审美愉悦性以及独特的亲和力,使这一题材深受民众喜欢。早期的月份牌广告画题材,按照西方人的审美情趣而创作,以表现静物、圣母形象、风景等题材为主,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国民众难以接受。随后商业团体及创作者积极借鉴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并结合中国本土的审美情趣,主要以中国新时代女性为主要表现对象,作品备受欢迎,从而这种商业美术形式得以盛行。

其次,清末出现的画报也是月份牌广告画重要的文化借鉴。光绪二年(1876)上海徐家汇,由外国教会所办的土山湾印刷所,开创了石版印刷,这是中国石版印刷的开始。该所创办人是法国人“翁相公”和华人邱子昂,所印刊物仅仅局限于宣传天主教的教义的宗教宣传物,也是较早的画报形式。清末出现发行量最大的石版印刷刊物是《点石斋画报》(1),该画报的艺术特点是,既借鉴西方透视写实画法,又结合中国传统画风,注重大众审美的趣味性,实质上是较早的商业美术画报。这种商业画报为民国初期流行的商业美术月份牌广告画的发展,提供了中西结合的范例。《点石斋画报》的重要绘稿人有:周慕桥、吴友如、田子琳、何元俊等人,也是早期月份牌广告画的创作群体的主要成员。吴友如创办的《飞影阁画报》,又开创以时装新女性为题材的先例,艺术手法上采用中西结合,可谓是月份牌广告画的雏形。清末月份牌画形成 “细、嫩、白、净”的画风[1]345,无论是时装美女、娃娃或者财神,还是小动物等,都具有这个特点,颇受欢迎。20世纪初著名的月份牌画家,如郑曼陀、李慕白、杭a英、金梅生等,均继承这种画风,并把月份牌画的擦笔淡彩技法之中西结合的艺术形式,进一步推向极致。

另外,海派艺术是月份牌广告画出现和发展的重要社会文化语境。海派艺术本身即为东渐的西学与移民社会二者互相整合的产物,是在西方文化影响下传统文化艺术的一种渐变,非常注重创新和融合。在这种社会环境中,更易于形成商业广告画的艺术家群体。[2]64

三、月份牌广告画的创作群体

随着民国初年商业发展的需要,专门的月份牌广告画创作群体出现,他们以个体或群体的方式创作,其创作风格及特点,得到商界的普遍认可,成为近现代中国艺术与商业完美结合的典范。

(一)以个体的方式进行创作的月份牌广告画画家

随着民国商业的发展,市场对于商业美术的需要,催生了一大批月份牌广告画画家,这些画家将个人的艺术技巧与商业需要相结合,得到商业界的认可,并产生一定影响,如周慕桥、郑曼陀、金梅生、谢之光等人。周慕桥(?-1923)名权,苏州人,吴友如的弟子,是月份牌发展初期的一位重要的月份牌画家,其作品多见于《点石斋画报》和《飞影阁画报》。曾画过年画,当时上海和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中有他的作品。周慕桥早期的月份牌画创作,采用传统画法,一般在绢上作画,代表作为《潇湘馆悲题五美吟》。民国初年,周慕桥以擦笔画法创作“元宝领”美人广告画,透视准确、比例协调,色彩丰富艳丽,较为成功地把西画造型、透视、色彩等技法,融合于本土传统国画,视觉效果颇佳。郑曼陀(1885-1961),是月份牌画的发展历程中一位重要的画家。他首先使用并完善了擦笔淡彩的绘画技法,开创了一种新的画风。擦笔淡彩画法创作时,先以炭精粉擦出阴影然后敷色,以突出立体感。这种画法不过分强调明暗对比,运用西画水彩画技法着色,但追求传统仕女画的淡雅色调,笔触变化亦不明显,从而形成人物肌肤较为细腻写实的艺术表达效果。郑曼陀的擦笔淡彩创作,使月份牌成为了民初时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绘制的清纯“女学生”造型曾风靡一时。画家谢之光的创作也受到普遍欢迎,《良友画报》曾谈到谢之光一人所创作的月份牌,每年就要发行十几万张之多。[3]35 金梅生也是一位很有影响的月份牌广告画家,曾创作了大量时装美女、古装戏曲、历史故事等题材的月份牌画,其作品所表现的人物形象细腻、温和、雅致,风格独特。此外,还有很多较有影响的月份牌画家,如胡伯翔、周柏生等。这些月份牌画家都是以个体的方式进行创作,并得到社会的认可。

(二)以群体方式进行创作的月份牌广告画画家群体――“a英画室”

随着商业发展的需求以及市场的竞争,月份牌广告画画家开始以群体的形式进行创作,从而在商业发展中形成具有更加强大竞争力的团队,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a英画室”。“a英画室”以其创办者杭a英而命名,在月份牌广告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杭a英(1900-1947)名冠群,浙江海宁盐关镇人。杭a英的艺术创作一方面学习郑曼陀的擦笔淡彩画法,画风甚至比郑氏更为细腻;另一方面他也积极吸收,国外彩和广告画的技巧,丰富画面构图,色彩鲜艳,作品十分受欢迎。1923年创办a英画室,画室团体成员有金雪尘、李慕白等。该团体大多数月份牌广告画的创作,由画室成员合作绘制而成。艺术风格新颖,画质较高,并且交件时间迅捷,很快就得到商界的重视。“a英画室”月份牌广告画的创作,在题材上进一步突破郑曼陀的清纯女学生造型,打造了一批装扮时尚,洋味十足的上海社交界美女造型,这种新女性形象很快成为三四十年代时尚女性的典范。该团队最高创作量可以达到每年80幅左右,这样的实力和竞争力,是个体月份牌广告画画家无法达到的。以群体创作的月份牌画家团队,几乎形成对上海广告市场的垄断。

四、月份牌广告画的艺术价值

月份牌画在我国美术史和现代设计史上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概括来讲,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月份牌画是中西画法和技术相融合的产物

月份牌画从产生直至演变为一个独立的画种,与两方面因素关系密切。一方面月份牌绘画是融合了中国传统画法和西洋水彩画技巧的画种。水彩画技法传入中国后,专业画家不太重视,但民间画工却对之迅速引用并加以改造。大多月份牌画家都精通水彩画法,有一些画家的水彩画水平颇高,如月份牌画家徐咏青,绘制的水彩风景绘画十分有名,曾经与郑曼陀合作,徐咏青绘制风景,由郑曼陀绘制人物,作品风格新颖独特。另一方面先进印刷技术的不断传入对月份牌绘画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石印技术在1876年传入,后发展为彩色石印以及彩色照相石印。尤其彩色影写版的印刷技术发明后,印制图片精良,对传统木版年画市场形成很大冲击。传统木版式印刷,质量较差,图像模糊。石印制版,图像清晰,画质水平较高,迅速取代木版印刷。“从清末到民国,石版印刷业从宗教出版延展到文化出版领域,全国各地采用石印技术印书的机构迅速增加,多达上百家。”[4]456随着后来胶印技术的传入,印刷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1876年上海徐家汇的土山湾印书馆最先采用石板印刷,1902年上海开始有彩色石印,1910年有了三色版印刷,1911年上海英美烟草公司购买了小胶版印刷机,20世纪20年代,上海出现最早的彩色影写版。印刷技术的提高,为印刷精美彩色月份牌广告画创造了技术条件。外来的水彩画法以及先进的印刷技术,成为推动月份牌绘画迅速发展并盛行的重要社会资源。

(二)月份牌画具有年画和广告宣传画的双重属性

有学者把月份牌视为年画的一个分支,有学者则把年画视为广告画的一种。事实上,月份牌画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广告画和年画的双重身份。19世纪末,宣传商品的商业画报或画片,所印题材为外国女性或风景、静物等,中国民众因不理解,不能接纳,从而无法达到其宣传效果。正如吴步乃在《解放前的月份牌年画史料》一文中提到“外国美女、骑士的战争、动植物及图案……也有一些外国名画,如《圣母图》《最后的晚餐》《晚祷》《拾麦穗》和一些风景画片,但这些比较陌生的内容和形式,并不受欢迎”。[5]21后经过研究和探索,借鉴和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和群众性最强的年画的形式。月份牌画创作中突出年画常具有的欢愉特点,注重作品的欣赏性、娱乐性和装饰性,再加印月历增强实用性,获得成功。从月份牌产生和其主要的用途来讲,广告宣传是其主要目的,因而月份牌画具有广告宣传画的属性。当然在其做广告宣传的同时,因其广泛盛行及愉悦性的画面内容,亦具有年画的属性。月份牌绘画的这种双重身份,使其能够做到既实现其作为广告宣传画的商业目的,也以其与传统年画不同的新颖形式满足普通民众的审美趣味,这是月份牌画的独特属性。

(三)月份牌画标志着我国传统的仕女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的仕女画已有悠久的历史,从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历经唐代张萱的《捣练图》和周P的《簪花仕女图》,乃至明清时期唐寅《孟蜀宫妓图》《秋风执扇图》及费丹旭、改琦等的仕女画,已有娴熟的艺术技巧。月份牌画家在传统仕女画基础上,以一种“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创作精神,把新时代女性作为创作的主要题材。画家们通过仔细观察社会时尚的青年女性,感受其时代新特征,并从女性发型、服装、举止等细节入手,甚至借鉴电影作品及国外画报中的新女性形象,从而创作出时装美女类型的新仕女画。画作中的女性自信、健康、时尚,明显不同于传统仕女画中的弱女子造型。作品中的新女性引领着社会的新时尚,她们在画面中的时髦活动有“打高尔夫球、抽烟、骑马、骑单车、骑摩托车、游泳、跳交谊舞、学开飞机、划船等等”[6]53-56,为民国时期中国女子追求女性解放树立了新范。总之,月份牌,以时装仕女为新题材,采用擦笔淡彩的新技法,创作出了写实性较强的新形式,标志着我国的仕女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为该画法深受群众喜爱,在20世纪后半叶的新年画创作中,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五、结语

月份牌广告画画家将用擦笔淡彩的技法与商业发展需求相结合,使这种艺术形式在20世纪二、三十年展盛行,受众范围从都市到乡村,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和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开创中国近代商业广告之先河。同时其丰富多元的题材表现,也是我国近代史、绘画史、商业史以及时装研究的重要史料。

注释:

(1)《点石斋画报》的创始人,即《申报》的创办者――英国人美查,他在《点石斋画报》创刊的序言中谈到此画报目的有三个:一是改变中国没有画报的历史;二是为人们提供茶余饭后的谈资;三是赚钱。引自林家治.民国商业美术史[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21.

参考文献:

[1]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0.

[2]顾万方.以杭稚英为例试析民国月份牌画家的画学渊源[J].艺术百家,2007(1).

[3]黄志伟,黄莹.中国近代广告[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4]曹之.中国古籍版木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篇8

档案丢失 迟延转移档案 侵权 损害赔偿 养老退休待遇

一、侵权责任法已经为解决此类案件铺平道路2010年7月1日起施行的《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对于劳动者来说,人事档案是记录劳动者何时参加工作、工作时间及退休后是否可以办理养老等一系列问题的凭证。所以说档案的特点既有人身属性又有财产属性,既有人身权益又有财产权益。属于侵权法的调整范围。因单位的原因致职工的档案丢失,给职工造成损失,单位应如何承担责任?综合研讨情况会议认为,单位对丢失职工档案的赔偿数额,应考虑过错程度、损害后果等情况,就目前来说,掌握赔偿数额不超过五、六万元为宜。特别情况要慎重,种赔偿是对单位行为的处罚,不应理解是对档案价值的赔偿,强调这种赔偿是一次性的。对于这种观点,笔者有不同的观点。(1)依据《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职工档案由所在企业的劳动(组织人事)职能机构管理。职工档案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做好防火、防蛀、防潮、防光、防盗等工作。”对于劳动部这份规定从性质上属于部门规章,如果违反其规定,应承担一种行政责任,应由行政部门对档案保管单位予以处罚。(2)价值与损失之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如果不考虑其档案的价值,就不能确定其损失,如果损失无法计算就更谈不上如何赔偿的为问题。笔者认为,做为用人单位对人事档案负有保管的义务,劳动者的档案在单位保管期间丢失了应承担保管不利的责任,如果发生争议应属于劳动争议,但是劳动者调动工作、辞职或解除劳动合同、开除、辞退等情形离开用人单位,由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不再有原劳动隶属关系,只是因为用人单位没有履行法定义务,给劳动者造成迟延转移或丢失损失的应承担民事侵权责任。同时造成的损失可以依照《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根据过错程度按照《失业保险条例》及《养老保险法》的标准计算,并可以要求赔偿精神损失。

二、赔偿数额过低,导致用人单位更加不重视档案的保护对于劳动者来说,档案未及时转到社保机构,将不能领取社会养老保险,只能向用人单位主张损害赔偿责任。按照现行41条之规定,可能最高获得一次6万元的赔偿,以后的养老问题要自行解决。如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存在矛盾,故意将档案“丢失”,对用人单位的惩罚也就是6万块钱,这种处罚对用人单位来说“无关痛痒”,可是对于劳动者来说,可能影响工龄计算甚至影响到退休待遇,所以说赔偿数额过低,不利于档案管理单位对档案的保护。在2009年《北京市高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会会议纪要》出台前,北京市法院对于类似案件一般都是按照最低生活费按月支付给劳动者的养老待遇及按照北京市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和比例报销医药费用。虽然不能说之前的裁判标准比现在的标准科学,但与现行赔偿标准相较,前者更显人性化能更好的保护劳动者的利益,体现了权利、义务、责任、惩罚相一致。

三、物价上涨养老金逐年上调,6万元的赔偿标准已经不能适应为人们生存所需要根据《北京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北京在2013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32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337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到26275元。通过这组数据比较得出,按照2013年的消费标准,6万元也只能生存2年。同时北京市的养老金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而北京市高院从09年《会议纪要》开始适用该标准至今未做调整,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当档案所有人因档案丢失影响办理退休手续,在花完了所有的赔偿金后将再无着落,可能引发对社会和政府不满,影响社会安定团结。

四、对于档案丢失和迟延转移造成的损失应分情况分别加以对待《会议纪要》第41条分为两种情形,其中迟延转移的是一种情况:“因用人单位的过错而使档案迟延移转,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劳动仲裁委或人民法院在确定赔偿额时,可参照《北京市失业保险规定》及相关政策文件的规定;”另一种为档案丢失的情况:“劳动者因其档案丢失而向用人单位主张赔偿损失的,劳动仲裁委或人民法院可根据当事人的过错程度和受损情况酌情确定赔偿数额,一般不超过六万元。”笔者认为,迟延转移档案应细化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迟延转移影响劳动者再就业的情形;一种是迟延转移影响劳动者退休的情形。对于第一种情况,影响再就业,按照《失业保险条例》赔偿对于劳动者来说可以在迟延转移期间拿到等同于失业金的赔偿数额,可以满足赔偿的目的;对于第二种情况,所造成的损失结果如同档案丢失,影响劳动者退休及养老故应该按照档案丢失的情形赔偿。对于档案丢失应根据情况加以区分对待,比如一个20多岁的人档案丢失了,可以重新建立档案,达到退休年龄时可以办理退休手续领取养老金,如果一个50多岁的人档案丢失了,档案里的材料也补不回来了,不能计算之前的连续工龄无法核算养老金,虽然按照现在的标准赔偿6万元,可是不能解决长远问题,会导致严重的不公平。

五、结语笔者借最近正在张某诉中国某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档案丢失赔偿一案,且审理法官也对6万元赔偿额与实际损失之间存在差距予以思考并向北京市高院提出建议之机。通过发表此文向北京市高院提出建议修改《会议纪要》41条之内容,笔者研究这个问题尚浅,望大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黄越钦.劳动法新论(当代法学名著译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2]饶扬德.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胡彩霄.劳动法精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4]石先广.新法下的企业劳动争议风险预防与应对.法律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