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情况汇报范文

时间:2023-08-17 18:14: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返乡创业情况汇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返乡创业情况汇报

篇1

根据市局农经科的通知精神,我站对全县各乡镇农民工的回流情况开展了一次专题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民工回流数量

我县农村劳动力总数达11万个,其中常年外出劳动力近4万个,在常年外出劳动力中出省劳动力接近3万个。据调查,我县农民工目前回流状况还不是很明显,暂时没有出现“返乡潮”。但近两个月来,已经开始出现农民工返乡势头,截止到目前,全县已经陆续返乡的农民工数量将近 20__个,占常年外出劳动力总数的5%左右,而且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二、农民工回流原因

据调查,我县农民工回流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沿海企业(如纺织、鞋类、电子、玩具等企业)频临破产关闭或减产裁员,打工仔无事可做,加上年关将近,所以合计着先回家再说。因这类原因返乡的农民工约占回流农民工总数的70%;二是受美国、西欧一些国家设置贸易壁垒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诸如一些鞋厂、制衣厂等企业经营状况不如从前,准备外迁或者采取降薪等措施,农民工认为不划算,所以干脆辞工返乡。因这种原因返乡的农民工约占回流农民工总数的25%;三是由于家中有事急需处理,所以辞工回家。因这个原因返乡的农民工约占回流农民工总数的5%。

三、农民工回流后的妥善安置对策

从目前情况看,农民工回流虽然尚未形成“返乡潮”,但随着国际金融动荡引发的世界宏观经济状况恶化以及明年我国国内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影响,沿海一些外向型企业经营形势必将十分严峻,农民工集中返乡的趋势可能出现,这样一来,势必加剧省内、市内、县内本已十分紧张的就业形势。为此,我们应该本着多管齐下的原则,妥善转移安置返乡农民工,积极消除农民工大规模回流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是各级政府部门要大力组织实施“凤还巢”工程,在税收减免、项目审批、融资、用地等方面给予农民工返乡创业优惠政策,积极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带动就业。

二是各级政府部门要整合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适应承接产业转移对人才的需求,及时搜集内地就业岗位,打造就业平台,提供免费就业服务,就地安置返乡农民工就业。

三是基层农村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农村政策特别是强农惠农政策,引导返乡农民工积极投身农业生产,改善农村留守老人和小孩的生活状况,彻底根除农村土地撂荒现象,增加土地产出效益,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农民工回流后对土地承包、流转纠纷的影响

篇2

1、办好招聘市场,为企业搭建用工服务平台。

今年以来,县人力资源市场共举办了48场招聘会,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3568人。1月中旬,邮寄1万封《致全县在外就业创业人员一封信》,宣传家乡企业良好质态和创业优良环境,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1月25-26日在各镇举办“春风送岗位服务促赶超”返乡人员专场招聘会。2月8日举办了“宝应县2011年新春大型人力资源招聘洽谈会”。在举办大型活动的同时,每月5日、20日定期举办招聘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今年部分企业的用工不足矛盾。同时,努力做好企业用工服务指导,帮助企业优化用工环境,适时召开企业座谈会,通报分析全县用工形势,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合理确定工时制度,规范用工管理,规避用工风险,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2、搞好内转外引,助企业吸收合格劳务。

一方面,引导本地劳动力留在县内就业。积极开展“充分转移镇、工业滤布村”创建活动,挖掘县内富余农村劳动力,在今年新增转移就业7252名农村劳动力中,有6107人在县内就业。我们还主动与县职业技术学校对接,通过送政策、送法律进校园的形式,引导他们在家门口就业。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今年在省外建立了3 个劳务协作基地,引进劳务2130人,满足企业对普工的需求。

3、抓好技能培训,向企业提供优质人力资源。

充分利用省补培训资金,组织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开展免费培训,提高农民本地转移就业的能力。加强对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指导,及时紧缺工种信息,引导培训机构合理确定培训项目和培训方式,鼓励培训机构通过校企联办的方式开展“订单式”定向培训。做到企业需要什么工种,就培训什么工种,以满足企业对各类工种的用工需求。同时,动员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建立实用技能培训基地,开展我县企业紧缺的缝纫工、电子操作工、焊工、车工、钳工等工种培训,为我县企业输送技能人才。今年以来,共培训劳动力8351人,其中实用技能培训基地为县内各类企业输送技能人员7971人。

4、实施就业惠民、创业富民工程,实现人民群众充分就业创业。

围绕充分就业目标,进一步完善城乡统筹就业的政策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优惠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着力解决农民、城镇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士兵、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的就业问题。同时,以创业政策为支撑,以创业孵化基地为阵地,以创业培训为抓手,广泛推介创业项目,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1月26日上午,在望直港镇举办返乡人员暨党员干部SIYB创业培训班。2月下旬,省人社厅根据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对我县申报的9个社区,通过实地走访、检查台账、听取汇报等形式组织开展创建验收工作,至目前,我县已超额完成省厅下达的创建目标。5月3日至4日滤布,在黄塍镇举办“迎五四促赶超”青年创业培训班。上半年,我们对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40多人进行了实地调查核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31万元。

5、加强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就业服务能力水平。

篇3

今年以来,乡党委政府对全民创业工作十分重视,把全民创业工作与当前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发展主导产业等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千方百计激活民资,增强群众的创业和就业能力,努力在全乡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以创业推动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加快致富,以创业促进和谐。现将近期全民创业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在全乡形成全民齐创业,共同谋发展的浓厚舆论氛围

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向干部、群众宣讲全民创业的意义,鼓动群众创业,诱发群众创业冲动和激情,取得了一定效果。首先表现在村干部对全民创业的热情有了明显的提高,干部找项目多了、干部办实体的多了,群众做生意的多了,干部和群众都在积极想点子,找路子,寻求致富途径。

二、进一步加强领导,组织上更加严密

调整了全民创业领导小组成员,明确两名工作人员专抓全民创业工作,积极为全民创业需要资金的群众协调资金,搞好服务。

三、激情创业主体,构建起全民创业促发展的新格局。

一是支持自主创业。乡政府对自主创业的干部和群众大力支持,针对党政机关干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岗领办、创办民营企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退役士兵、两劳释放人员、高校毕业生创办个体工商户等,都积极鼓励和扶持,在厂房、资金、技术上给予帮助和支持。乡政府已有三名工作人员签定合同,离岗创业,领办企业,效果明显。同时,在岗干部也积极创业,水利站的欧叶林、广播站的任志祥、计生办的赵清河等同志都有了自己的企业或超市。

二是支持现有企业二次创业,鼓励做大做强。形成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创业平台,引导民营企业采用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科技创新活动,同时加大扶持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良好环境。力争通过2-3年的创业,使我乡的辽源树脂、淮河骨胶等企业发展成为大中型规模企业。

三是加强创业培训。乡政府把全民创业技能培训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工程来抓,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扎实有效的农民培训,同时强化我乡的两个培训基地建设。通过政府牵头,我们邀请了上海、合肥的养殖专家到我乡为广大养殖户传授养殖技术,激发了群众养殖创业的热情。我们下一步计划与几个企业联手开展创业技能培训,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充分发挥养殖业、种植业等协会作用搞技能培训,使本乡的土专家都能有用武之地。

四是干部帮扶,解决群众创业中的难题。对创业遇到困难的群众,明确乡政府工作人员帮扶创业,从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给予帮助协调,解决创业中的实际问题。对有创业意向的群众,帮助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致富项目。

四、优化创业环境

通过优化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市场环境以及zz的人文环境,给创业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平台,在全乡大力弘扬“务实、奋进、发展、和谐”的创业精神,努力把群众的创业欲望释放出来,创业激情迸发出来,创业潜力挖掘出来。

目前,我乡已初步形成了人人思创业、家家奔致富,真抓实干求发展的良好局面。今年全乡新增个体工商户68家,新上企业3家,新上20个养殖项目,有3个工业加工项目近期就可开工,4个来料加工项目建设全部开展。据不完全统计,全乡项目投资已达1500万元。

篇4

一、加强领导明确分工

为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我局从加强工作领导着手,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就业局局长、副局长、副局长、人才交流中心主任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股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人社局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任务分工,形成了层层抓落实的格局。

二、落实政策强化服务

2月7日县政府《关于印发县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若干政策实施意见的通知》下发以来,我局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县关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做好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工作,从资金上援助小型微型企业。二是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为小型微型企业解决用工难题。加强与企业沟通联系,针对不同需求,不同时段,不同形式,大力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满足各类小型微型企业用工需求,截止9月底,为各类小型微型企业输送员工1690人。三是大力开展创业和职业技能培训活动。通过开展各类就业创业培训,提高小型微型企业用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截止9月底,共为小型微型企业开展专题培训10期,创业培训3期,累计培训各类人员1520人次,1360人实现了成功就业。同时,抓住今年春节、劳动节等传统假日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组织企业现场招聘5次,提供就业岗位16000多个,5260人达成了就业意向,有效缓解小型微型企业用工难题。四是在社会保险政策上给予优惠。今年,按照省里要求,我县工业园区新参保的小微企业全员参保的,可按照不低于全省社平工资的40%(原为60%)为基数缴纳社会保险费,极大减少了企业的开支。五是在小微企业中加强了矛盾纠纷调解平台建设,今年1-9月,共调解处理涉及小微企业的劳资纠纷争议案件23起,接待小微企业职工工伤认定咨询237人次。

三、认清问题谋划今后

篇5

一、加强畜禽防疫、实现奶牛、生猪养殖新突破

为了搞好畜禽防疫工作,确保全镇畜禽养殖户利益不受损失,镇上成立领导机构,抽调专人,镇畜牧防疫站技术人员参与,对全镇的生猪、奶牛开展免疫注射和监测,重点是加强了对适度规模养殖的2012、2012、2012、2012、全新等村,依法防疫,免疫密度达到100%,猪瘟防疫密度达到95%以上,家畜免疫挂标率达100%。

我们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紧紧抓住国家对优质后备奶牛和适繁母猪补贴政策和政策性保险政策,以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和散养户入住养殖小区为工作重点。

截至目前,全镇奶牛存栏826头,生猪存栏21627头,新增生猪1300头;山羊1100多只,獭兔养殖1500多只。

二、重点突破,发展养殖专业村建设

我镇结合实际,按照“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的要求,以畜禽存栏量大、饲养户多、养殖效益好的2012、2012村、2012村为重点,大力发展生猪养殖。按照畜沼果的发展模式,建成畜沼果一体化规模养殖专业村——2012、2012和2012村。一是充分利用沼气池补贴政策,建设畜沼果一体化。赢得了上级部门和群众的好评。二是充分利用沼气池产生的沼液沼渣,发展有机苹果2600亩。

同时,我镇一方面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支持、技术指导、信贷扶持的方式,扩大畜牧养殖生产,2012、2012村基本上户户养家畜。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一是2012村引进生猪养殖技术,实行畜沼果一体化,建设生态型养殖场,猪存栏100多头;二是村、引进新品种猪,改善生猪的品种结构,使新品种猪存栏数达到160头。四是龙背村范小军返乡创业,带动家乡发展建设舍饲养羊养殖小区,存栏数达到300多只。

三、加强畜牧政策工作的落实,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篇6

一、当前主要工作

1、加强领导,统一认识

在市政府、省人保厅召开“创业服务年”活动动员大会后,我局党组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安排。一是召开局长办公会,传达学习了省、市两级领导讲话和相关会议精神,并对开展活动进行了认真的研究部署;迅速成立领导组织机构,组建了局创业服务年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明确了人员分工和各阶段具体工作。二是结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宜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实施方案》,按照“项目化、时间表、责任人”要求,制定了《创业服务年活动计划安排表》,并及时上报。三是召开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创业服务年”活动动员大会,会上宣读了活动方案,局主要领导作了重要讲话,对活动提出了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四是召开办公室成员会议,成立协调督导组、宣传报道组和材料组三个工作小组,明确了各组的工作职责,形成上下联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2、抓好宣传,浓厚氛围

为在全市人保系统营造人人讲创业、处处为创业、事事促创业的浓厚氛围,我局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一是抓好学习培训。在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创业服务年”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各科室中心严格落实全局的部署和要求,集中学习了各级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将开展活动的意义、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及工作要求都传达到每一位干部职工。二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在“宜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网”开辟“创业服务年”活动专栏,将学习资料、领导讲话、工作动态等内容在网站上公布,切实加强内部学习交流,做好经验做法的对外宣传。三是在机关门口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制作宣传专栏、编印《创业服务年活动简报》,及时宣传报道本系统开展活动好的做法和经验。

3、创新载体,抓好落实

活动开展以来,我局通过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切实把活动各项工作抓紧抓实。一是扎实开展“三新两提高”主题教育活动。创业服务年活动伊始,我局认真组织学习了省厅开展“三新两提高”活动有关文件精神,及时制定并印发了实施方案,召开了动员大会,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二是做好人才引进和推荐选拔工作。人才引进方面,经调查摸底,全市共需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10名(其中国外高层次人才2名),目前已将申报表上报省厅。人才推荐选拔方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推荐工作,已推荐上报4人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对象,7人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对象;新世纪百千万工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以及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的选拔工作,收到申报材料26份,向省推荐上报10人作为推荐上报对象。三是为企业、人才提供优质服务。全市认真组织开展了“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举办了迎“五四”青年就业专场招聘会,市人力资源市场每月15日、30日定期为重大产业、重点项目及工业园区企业举办大型招聘会。袁州区开展了送岗位下乡活动,靖安县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资金”下乡活动。市人保局开展了送温暖活动,市就业局开展了赴上海等地慰问走访我市外出务工人员活动。在日常工作期间,只要是企业有实际用人需求,我们随时运用已有资源提供服务,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网络资源优势,在局门户网站、人才人事网招聘信息,以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四是创新培训方式,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市本级在洪江、温汤为失地农民举办了旅游开发培训班,正在举办家政服务“小老板”培训班,宜春学院举办了应届毕业大学生syb创业培训班,奉新县举办了残疾人就业培训班,上高县为返乡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举办了创业培训班,铜鼓县举办了农村党员创业培训班,创业培训合格者均获得小额贷款。五是全市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有序开展。参与了全国创业型城市创建绩效评估工作座谈会,举行了赣西农产品批发市场创业孵化基地揭牌仪式,组织各县市区就业局长参加了创业孵化基地现场会,全市创建工作会议正在有条不紊地筹备中。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广泛征求意见。采取座谈“问谏”、上门“求谏”、网络“征谏”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市直有关单位、企业和广大群众对创业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

篇7

授学院领导的委托,由我来做学校职业培训工作报告。请在座各位领导及代表们审议。在过去的五年里,我校全体师生在学院领导、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广大同学的支持与配合下,在我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有声有色的开展了各项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一直以来,学校紧紧围绕着院团委的工作中心,结合我院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我学校特色的培训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省*职业技术学校,感谢你们多年来对我校“雨露计划”工作的关怀、指导和支持,现将我校五年来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基本情况

我校于*年8月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五年来,学校遵循“省主管、市代管、区主办”的原则,按照“政府主导、面向市场、订单办学、保障就业”的培训要求,在市、区扶贫办的直接指导下,采取转移培训与学历教育“一校两线、齐头并进”的方式,走“场地租赁制、设备股份制、教师聘任制”的新路,建立建全了五种新机制,从而有效保障了转移培训的良性发展,形成了“一校两分三制、定单培训、定向输出”的培训模式,打造出了具有巴山特色的劳务品牌——巴山汉(妹)子,真正实现“培训一期、学到一技、安置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五年来学校共培训学员7500多人,占计划任务的100%,其中学校安置7356人,自主择业144人,安置就业率达98%。就业学员90%免费安置到沿海等发达地区,月收入在1300元以上。其培训成果在*年年6月全国“雨露计划”成果展览会上作为*省仅有的两家培训机构参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机关领导的肯定,有多个省扶贫办带领本省参展基地学校前来观摩、学习。

主要做法

一、优化就业维权服务,搭建输出平台

在转移输出上,学校努力搭建平台,以实现全方位就业安置。首先根据市场和用工单位的需要,采取“订单培训、定向输出、厂校联姻、校企协作”等方法,主渠道安置培训学员。其次充分利用现代媒体,通过学校网站、电视广告学员信息,延请外地用工单位主动来校招工,多途径实现学员非农就业。

学校对每位结业安置学员进行全程跟踪服务管理至一半年以上,通过学校就业安置维权中心、企业工会、四川华西民工救助中心等组织多渠道维权,通过切实履行“七项承诺”,使学员得到最优化的服务保障。而今,学校已在安置就业相对集中的江苏、宁波、广州、深圳等地设立就业维权服务中心,通过中心对输出学员进行跟踪服务管理,做到了订单培训—就业—维权—回引的全程服务。

二、营造良好氛围,培训开展“四到位”

领导到位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培训中心主任,副校长为培训中心副主任,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动力转移培训领导机构,由一名副校长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培训中心下设办公室、招生部、培训部、就业安置部,具体组织开展培训工作。

宣传到位学校积极探索构建多层面、多序列的招生宣传模式。一是成立以区(县)为中心,学校为主体,乡、村、社积极参与的宣传保障机构;二是政府每年将送培任务下达到乡镇,各乡镇落实专人负责组织、协调招生工作;三是以市区扶贫部门为主导,学校在新闻媒体开辟扶贫栏目,及时宣传报道招生培训信息。学校深入乡镇、村组,采取放录音、发资料、送传单等形式,真正做到宣传工作“四覆盖”。

学员组织到位采取贫困学员自愿申请、村社公示、乡村审核、县(区)扶贫办审定的程序招收学员入学参培,严格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招生。机制到位整合教育资源,构建了以巴山职业技术学校为“龙头”,各网络学校参与的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实行动态管理,末位淘汰制,使整个培训工作驶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三、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资金运行

学校按照扶贫部门制定的《培训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切实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实行“一人、一表、一卡、一券、一单、一查、一维、两证、两合同、两台帐、四制”管理模式,广泛接受社会、财政、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在资金投入上,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初步摸索出一条“补、让、集、贷”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四、注重培训过程,打造技能型农民工

在强化技能培训的过程中,五年来,学校切实做到“两个规范”、“四个统一”、“八个结合”。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就业要求,规范培训过程,确保培训质量,立足市场和用工单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确保培训一期,学到一技,增长一智。从而打造出具有巴山特色的劳务品牌——巴山汉(妹)子,以品牌拓宽了劳务市场,以高技能提升了农民工转移就业的身价。

探索经验

一、彰显与时俱进,扶危济困分国忧

汶川特大地震后,学校决定为灾区免费培训驾驶员200名。2009年底青川灾区的100名学员已顺利结业,汶川灾区的100名100名学员正在培训中,此举得到了省委李崇喜副书记的高度评价。

2009年底,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许多农民工纷纷失业返乡。学校抓住这一契机,大力宣传转移培训政策,让返乡农民工走进学校接受技能培训,为再就业积聚力量,截止2009年4月,已有300多名返乡农民工接受了学校技能培训,奔赴新的工作岗位。

二、创新就业模式,实现优质安置

为确保就业高质、稳定,学校还逐步探索出一条“回访制”、“招回制”与“提高制”相衔接的就业保障机制。从而使受训学员出得去、留得住、能挣钱。根据学校的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就业学员少部分素质较高,大部分能胜任工作,个别需要招回,就业稳定率在95%以上。

首先,在就业安置的基础上,学校加大对参培农民工自主创业的引导,将向市外安置与本地非农就业相结合,引导学员自办公司、工厂及企业。目前,已有数十名学员学成后在当地或周边市区自主创业,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同时,学校积极引导已有成就的参培农民工返乡创业,开办企业,这样即可对口安置参培学员,又可树立就业榜样,推动雨露计划持续,深入发展。

三、以政策为导向,创新培训对象

巴中是贫困地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基数大,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农民受益于国家的劳动力转移政策,学校准确把握政策精神,尽可能让贫困家庭都能享受到免费培训机会。

为此,学校在严格准入制度的同时,准确把握对象。将贫困农村人口、城市周边失地农民、两后生均纳入培训范围。在此基础上,对初三分流生实施两步走,对少数完成转移培训计划、考试考核合格、推迟就业又愿意继续深造的学员,经本人申请纳入中职就读,享受国家中职生补助,进而实现从短期培训转移到长期培训的目标。

同时,为顺应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潮流,学校因地制宜,尝试将农村农机操作手和农村实用技术人员纳入培训对象,严格准入关、对象选择关、就业转移本地关、政府督察关。

四、着眼学员实际,创新培训内涵

1、注重产教结合。整个培训过程中,学校严格实行三合一制度(教师与师傅合一,实习车间与教室合一,实习操作与生产加工合一),让培训的每一个环节都落到实处。

2、研发校本教材。参加劳动力转移的学员,大多知识水平低,市场上一般通行的教材并不适用,为此,学校根据情况自编适合农民工的教材。农民工教材,只讲怎么做,不讲为什么,让学员学到实际操作技能。

3、聘请高能高技教师。学校从厂企高薪聘请、引进重实作、操作能力强的专业教师,并与订单企业联手,实施校企联合,由订单企业派遣老师,实行定向定专业培训。学员技能学习针对性强,毕业后即安置到企业就业,从而实现了培训就业一体化。

4、教学重点体现技能。在培训课时安排上,学校侧重技能实作,将实作课与理论课学时按3:1安排。理论课主要讲解法律常识及就业常识,让学员学有所用。

五、逗硬考试考核、提高培训质量

学校采取“学校+扶贫办+劳动安监”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检测培训学员。理论考试由学校出题,技能考试由扶贫办、劳动安监、学校联合进行,严格考试制度,检测合格后实名填券。保证了培训质量,确保参培学员学到过硬技术。

篇8

__镇__村是市学习实践活动试点村,也是全省学习实践活动试点村。该村自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坚持“两到位”,突出“三确保”,实现“四推动”,为新农村建设谱写了新的篇章。

坚持“两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为确保试点工作出特色、出实效、出影响,我县明确县委组织部长负责联系__村学习实践活动,明确__镇党委书记和__村党支部书记为试点工作第一责任人,镇党委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全县学习实践活动动员会后,该村迅速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支村两委干部及大学生村官为成员的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县委要求__镇拨付专款用于该村试点工作,并派出专人指导该村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和相关工作制度,设计了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流程图,对活动各个环节进行具体安排部署。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县委书记、组织部长等同志先后多次到该村现场办公,听取试点工作情况汇报,针对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指导检查组和指导协调组联合对该村试点工作进行日常督查,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出现的偏差,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切实抓好了各个环节工作的落实。二是宣传发动到位。全县学习实践活动动员会后,该村迅速组织全村党员召开学习实践活动动员会,通过印发《学习实践活动计划表》、张贴宣传标语、创办墙报等形式,加大学习实践活动宣传力度,力求全村人人知晓科学发展观、人人参与学习实践活动。县内主要媒体也高度关注试点工作动态,对试点工作中好的作法和成效通过专栏、专刊、专题及时进行报道,并向上级部门及媒体大力进行推介,为试点工作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突出“三确保”一是确保理论学习广泛深入。该村坚持把抓好理论学习作为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基础性工作,灵活利用农闲或晚上时间,组织集中学习讨论。为确保学习覆盖面,组织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对年老党员、因事请假的党员,采取送学上门的形式及时补学,对流出党员采取寄学的方式,确保全体党员达到规定的学时。同时,该村积极创新学习形式,开展“四个一”学习活动,即组织一次专题辅导,邀请县委讲师团领导为党员群众开展新农村建设专题辅导,提高党员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开展一次惠农知识抢答赛,组织全村党员、村民代表围绕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科学发展观等内容进行抢答竞赛,寓教于乐;开展一次外出考察活动,组织全村党员及村民代表到易俗河镇河洲村考察,学习该村在建设新农村、整合土地资源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组织一次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引导全体党员结合自身情况,畅谈入党后的变化,联系本村实际,共同交流思想。二是确保调查研究找准症结。该村积极发动党员群众,通过召开全体村民会议、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群众关于影响全村发展的意见建议,经梳理共收到关于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级规划管理、加强休闲旅游业开发等意见建议50余条。在认真分析党员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基础上,支村两委对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村级班子思想观念、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制度措施、工作成效等方面存在的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突出问题进行认真检查,积极探讨对策措施,并向党员干部公开承诺,限期整改。三是确保发展思路科学合理。结合调研成果,该村党支部组织党员、组长围绕“完善发展思路,突出产业发展,构建生态__”主题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讨论,引导大家积极献计献策。经过讨论,该村结合其地理优势、工作基础和实际情况,确立了“以__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示范园建设为切入点,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着力打造四大基地,做活生态保护文章,创新村级建设载体,改进民主决策机制,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上水平’的要求,努力建设湘江沿岸一流的小康村、生态村、文明村”的发展思路。

篇9

XX县服务企业用工调查情况汇报

为掌握我县企业的缺工问题,进一步促进就业、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今年十月底,我局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关于企业用工情况的调研。共调查企业50家,其中国有企业3家;民营、招商、股份制企业47家,设及行业主要有采矿、机械制造、电力、燃气、建筑、建材、服务餐饮、房地产、加工业等。据调查,47家民营、招商、股份制企业生产需要4970人,现实有员工4165人。年初有27家企业缺工,共缺工1376人。现仍有18家企业缺工,共缺工805人,缺工率为16.2%。现就我县企业用工现状、缺工原因、解决缺工的措施及建议,作如下汇报:

一、本县企业用工的现状

1、垂直、国有企业 。我县以金融、电力、电信、烟草公司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待遇好、福利高,对普通员工很有吸引力,企业在用工上有很大的挑选余地,用工情况稳定,单位从业人员流动性小,不存在“招工难”和缺工的问题。

2、民营、招商、股份制企业。一是这些企业用工需求较大,且流动性大,不少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工和“招工难”问题。被调查的47家企业中,今年以来有27家企业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缺工现象,现仍有18家企业缺工,共缺工805人,其中管理岗位缺115人,占缺工总数的14.3%;技术岗位缺工231人,占缺工总数的28.7%;普工缺459人,占缺工总数的57%。大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和高技人才难招,同时餐饮服务、服装加工等行业临时性、季节性缺工也较为普遍。二是大部分企业因人员流失、扩大规模等原因明年用工需求大压力大。经调查有35家企业计划明年招工达2133人,其中管理岗位招工188人;技术岗位招工464人;普工招1481人。

二、本县企业缺工的原因

(一)就业岗位的增多导致我县企业招工难。近年来,随着县政府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一些用工需求大的企业落户我县,以及农民工外出开阔了眼界,积累了资金,回乡创业的掀起,一些民营企业也在加快发展,提供就业岗位不断增多,因而一些新开办的企业招工难。

(二)企业文化直接导致企业招工难。

1、工资待遇低的企业招工难。一方面企业利润空间有限,愿意支付的用工成本相对较低,而另一方面随着生活费用的上涨,求职者的预期薪金增加,两者的矛盾导致就业意向难以达成。我县企业大多数是起步阶段,与发达地区的优秀企业比,无论是工资待遇、管理理念、企业发展规划、设施环境等都相差甚远,直接导致我县企业的招工难。

2、工作强度大的企业招工难。“80后”以成为新生代就业主力军,他们既追求高工资,又要开阔眼界,享受精神生活,一般都倾向于到发达地区发展,追求高质量生活,而不愿在本地从事薪水不高而工作强度大的职业。如我县的金马玻纤公司,每天上班时间为两班倒,且该产品易使操作工人皮肤过敏,虽然熟练工月工资可达到每月3000元以上,还是不能吸引就业人员,仍然存在常年缺工的现象。

3、社保待遇低的企业招工难。《劳动合同法》、《劳动仲裁法》等相关法律的颁布,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健全、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也依法约束了用人单位。之前企业有事招人,没事辞人。现在企业必须与员工签订合同,要依照《劳动合同法》应给工人缴纳社保,部分企业效益本身就不景气,还要缴纳社会保险,用工成本高,压力大。社会保险费的缺失,直接导致员工的就业随意性、流动性大。

(三) 劳动力整体素质低导致招工难。我县富余劳动力整体上文化、技术水平不高,难以适应企业的需求。据调查,在我县农村富余劳力中,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总数的63%,高中、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47%,有中级以上技能水平的人员更是缺乏,仅占总数的17%,下岗失业人员中普工占了90%以上,因此我县部分企业的高管、高技人才难以招到。

三、针对企业缺工的措施

1、加强企业用工动态监测,完善宣传组织机构。我局每月对本地企业深入调查摸清缺工底数,并将用工信息建立台账。加大招工信息宣传力度,不断完善招聘信息平台。一是在城区、集镇和人口较为聚中的地方集中进行招聘信息张贴,进行广告宣传;二是利用就业信息网、湖北公共招聘网、进行网络;三是在电视台开辟专栏,在人力资源市场临街面安装电子显示屏,把企业简况和用工信息进行逐一宣传;四是召开乡镇分管人社中心领导和中心负责人会议,把筛选好的用工信息制成宣传册子,发到各乡镇,并要求各乡镇要把用工信息送到村组,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五是针对部分企业出现“缺工”现象,我局及时成立了服务企业用工专班,以“春风行动”为契机,通过信息、组织员工进厂考察等多种措施。协助本县缺工企业招工达 1153人。对尚存在缺工的18家企业,有工作专班,并明确专人实行全程跟踪服务。

2、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综合素质,建立激励机制。一是企业职工岗前培训得到加强。为降低企业用人成本,我局结合企业岗位要求,为企业新进员工进行免费就业前培训,对企业原来的老员工,实行免费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我们结合英山实际走基层,到厂区,进车间,先后进入际华仕伊服装有限公司、承庆鞋业有限公司、佳源车身公司、圣阳旗百货公司等企业,举办企业职工岗前培训12期,参训913人,有715名员工结业,促进了企业职工队伍的稳定。

二是对“4050”困难就业人员和企业录用困难就业人员__5人发放社保补贴339.8万元;确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减轻企业负担。

3、加强企业用工指导,建立监管机制。对经介绍在我县就业的员工,实行一季度一回访,了解他们在企业的工作、生活、工资福利待遇等情况,用足用活各项优惠政策,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联合劳动监察大队,采取不定时对我县企业进行检查和暗访,确保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在全县15家缺工企业建立了动态监测点,及时撑握企业的缺工和用工状况。同时在5个乡镇10个村建立农民工返乡动态监测点。结合企业用工需求和返乡农民工调查数据,及时调整招聘会频率,做好人力资源储备工作,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四、改善企业缺工的建议

1、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按《就业促进法》规定,县级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应是县政府全额供给的事业单位,人员和工作经费应全额纳入财政供给。而我局工作人员既未参“公”,又没有纳入财政供给,既要为企业缺工服务,又要为自身生存担忧。特别是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将于2014年起不再享受职业介绍补贴,更将使劳动就业服务机构陷入困境,因此解决我县就业服务机构人员和工作经费需要省、市主管部门督促县政府落实。同时县政府要落实好根据黄电社[2013]7号文件,结合我县实际出台的《关于做好企业用工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需求的意见》的文件内容,督促县直有关部门全面落实文件中规定的各项职责和任务。

2、进一步加大宣教力度。首先,提高企业老板和员工的法律意识,认识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引导企业经营者用长远的眼光来经营企业,与员工建立互惠、互赢、和谐的劳动关系,使企业的劳动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报酬、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障逐步规范到法制的轨道。以此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其次,要引导员工知法、懂法、用法、守法,时刻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育员工树立遵守劳动合同的意识,切实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3、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企业要挖掘内部潜力,加大企业劳动卫生设施的投入力度,使劳动卫生设施尽快符合国家规定。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企业效益、物价上涨等因素,逐步提高职工的工资待遇。政府要把公租房、廉租房的优惠政策向企业困难职工倾斜,保障企业职工安居乐业。同时要加大劳动力培训的投入,把短缺、急需的人才培训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直接为县域企业输送专业人才。

4、进一步加大维权力度。切实加强对企业和工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不能因为需要吸引外资而忽视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也不能因为是本地工人而随意敲诈企业;要特别注重维护职工的合理工资待遇,督促企业与员工签订用工合同,帮助调解企业与员工的劳资纠纷,注意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在规模较大的企业,要尽快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和职代会、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加 大政治思想工作力度,教育员工爱家乡、爱企业,稳定本地职工队伍。

篇10

近年来,随着新县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极具苗侗特色的旅游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不断扩大和提升,剑河县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极大地带动了包括民族工艺品在内的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并且,现在人们追求时尚、复古,民族之风悄然兴起,对民族工艺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在此趋势下,剑河县民族工艺品产业逐渐发展,实现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就我县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民族民间工艺品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我县积极挖掘发展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培育地方特产品牌。扶持小微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主要形成以手工艺品和地方特色产品为主的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

 

我县民族民间手工艺品丰富,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和风格,如锡绣(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红绣、芳武式、久仰式等苗族服饰,有南、北侗族服饰,有农民画、竹木工艺、竹藤编织、根雕石雕、银饰、剪纸、破线绣等等。

 

截止目前,我县有民族民间工艺品加工企业52家、从事民俗民间工艺品生产和销售的个体工商户64家,规模以上民族民间加工销售企业(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以上)1家(贵州圆梦工艺开发有限公司;发展前景较好的有民族民间工艺品加工企业5家(如剑河县兴园刺绣有限公司、贵州绣之魂民族服饰发展有限公司、韩江电脑绣花厂)。我县的民族文化企业和产品正在由小到大、由家庭作坊向公司化发展、由单一零散向集团化和品牌化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加强和创新民族民间工艺品的开发和利用

 

(一)民族文化品牌创建

 

经过近几年我县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积极开展品牌培育和向上申报工作,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4个(苗族锡绣、苗族银饰、苗族剪纸、农民画);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2人、省级 人、州级8人、县级23人;培育出了邰引岩、龙女三九等国家级行业艺术大师和省级工艺大师;我县锡绣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二)围绕提升我县妇女手工技能,促进妇女创业就业,壮大全县妇女特色手工工艺品产业规模,带动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致富。我县每年都积极争取省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在县城及周边乡镇开展省“星光工程”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涉及刺绣加工制作、产品创意设计及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知识等,培养了一大批的后继传承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队伍,促进和拓展了我县民族工艺品市场。截止目前共累计培训绣娘850余人,带动2650余人就业。

 

(三)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企业发展壮大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服务体系建设,扶持了一批以民族刺绣、苗族银饰加工制作销售为主的民族民间工艺品加工和个体工商户。

 

1、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大环境下,一大批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士纷纷创办符合本地特色的民族工艺品生产销售企业。在连续10年的多彩贵州民族工艺品各项赛事的激励和项目的扶持下,催生了一批由个体工商户发展为文化产业公司的民间艺人,如黄成香、杨海彬、邰引岩、杨智等。

 

2、为支持微型企业发展壮大,在微型企业筹建、贷款、税收三个方面给予了“3个15万”政策的资金扶持,培育企业由微型向中小企业发展,推动微型企业信用和商标品牌“双建设”活动。

 

3、引导企业申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包括中小企业建设、技改、民族民间商品销售网点建设、中小企业星光培训、旅游商品产业化项目等方面。我县每年都积极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完成项目编制和申报工作。自2017年以来,我县共有16个民族手工艺品生产销售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省级中小企业展专项资金扶持,扶持资金110万余元。剑河县兴园刺绣有限公司、绣之魂民族服饰有限公司、韩江电脑绣花厂等企业都得到了不同额度的资金扶持,企业得到了发展壮大。

 

(四)扩展我县民族民间工艺品的销售渠道

 

1、鼓励和协助企业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利用网络扩展销售渠道,下一步将在政府门户网站可链接到相关民族文化企业的专题网站,实现企业产品在网上可查询、交易和支付。目前,我县利用网络营销实现年销售额在2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贵州绣之魂民族服饰有限公司、剑河兴园刺绣有限公司等,下一步将加大政府的扶持指导力度。

 

2、每年均组织县内民族文化企业和民间艺人到贵阳、广州、周边县市参加各类展销会和洽谈会,创造机会让我县民族特色产品走出贵州;并利用县内端午节、春节和民族文化节等重大节日活动展示展销我县民族文化产品,加大产品的宣传。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我县从事手工艺品加工经营者都是原先的传承人,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缺少现代经营理念,难以做大做强。二是我县以刺绣、银饰加工为主的民族手工业,起点低,较为零散、脆弱,规模小,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指导。三是本地民族手工艺文化旅游商品产业的培养和培育得不到应有的实际性的重视,无可操作性的政策予以支撑,企业用地、银行贷款等相关环节没有妥善解决,周围产业链如包装业、平面设计业的缺失,产业实际发展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没有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四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随着贵黄、三凯、剑榕高速公路过境,我县区域位置优势明显,旅游业发展迅速,现有手工艺特色产品加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没有很好结合旅游业发展开发旅游商品。比如我县最具有代表性的苗族锡绣、红绣,刺绣工艺独特,但当前进入市场的仍然是局限于服装、背带传统的生活用品,价格贵,适用性不强,那些小件和便于携带、有意义的旅游产品少,市场销售不理想。

 

四、发展民族工艺品的思考与建议

 

1、提高认识,形成共同发展工艺品的合力。工艺品的发展将成为增强旅游业的竞争实力的一张重要王牌。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我县上下要把发展工艺品提高到丰富旅游内容,扩大内需,形成新的消费热点,提高到增强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提升城市形象的高度来认识。大力发展旅游购物,可以使旅游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可以丰富旅游者的游览内容,延长停留时间,形成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增加旅游收入;大力发展旅游购物,将有力地促进在城市建设中更加注重商业布局,扩大就业,构筑区域商业中心的形象;大力发展工艺品,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2、加强研发设计,开发特色工艺品产业。充分学习利用和引进外面的技术和人才,加快建立工艺品设计机构,聘请专业人才,对剑河县城市旅游形象概念、景区标识、旅游纪念品等进行统一设计和配套开发,形成系列的工艺品和纪念品,打造旅游工艺品品牌。一是借助“钩藤之乡”的知明度,以文化为魂,深挖剑河县历史文化内涵,开发具有历史纪念意义、收藏价值和实用性的剑河特色旅游工艺品,工艺品要做出品位和特色,可以是金属、陶瓷、木制、玻璃等制品,也可以是一种饰品甚至是一种玩具等。二是注重工艺品包装,提高现有工艺品档次。要在工艺品的质量和包装上下功夫,达到品种多样化、品位高档化。

 

3、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促进就业。要把工艺品开发与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一是对原有和发掘的工艺品加以扶持,对新开发出的工艺品给予相应保护,防止仿制伪造,在创品牌过程中,有关部门要在信息、资金、宣传、包装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二是政府要在原料、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工艺品生产企业,尤其是新企业适度优惠和大力支持,激发企业参与开发的积极性。三是大力培育工艺品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点,对工艺品辅导基地进行专业扶持。

 

4、完善旅游购物设施,增加体验性。在剑河县城及温泉等重要旅游景区建立旅游购物集中区,形成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休闲综合体为主体,在旅游线路沿线建设旅游购物点,在星级宾馆酒店设置特色工艺品商店、工艺品专柜等。同时,丰富旅游产品内涵,提高旅游消费价值,发展前店后坊的旅游购物形式,增加购物体验内容,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能够体验到工艺制作、农事劳作等流程,得到动手参与的乐趣,以进一步激发其购物欲望。